三国演义名人故事(实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2:52:16 |
- ZTFB |
- 9页
我们常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相关的研究或专家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结论。下面是一些智者们的名言警句,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一
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根本无法作战。诸葛亮稍一沉吟,计上心头,他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司马懿得知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二
刘禅系刘备之子,在刘备去世后,他继位称帝,在他即位的初期,由于有诸葛亮、赵子龙、马超等文臣武将的忠心辅佐,蜀国的国力并不亚于东吴和北方的魏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马超率先病死,随后赵子龙亦死,公元234年,待到刘禅身边最后一位曾经辅佐过先帝刘备的一代名臣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的国力迅速走向了衰落。公元263年,魏国大将司马昭举兵伐蜀,在邓艾率一支偏师突入蜀境,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刘禅轻而易举就投降了,这是刘禅被后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袁松也就此事评论道:“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钟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
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为了蜀汉地区民心的稳定,司马昭并没有急忙将刘禅处死,而是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尽管如此,司马昭对刘禅还是不太放心,毕竟从先前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到现在的亡国之奴,是任何一个存有良知的帝王所无法容忍的。为了试探刘禅的真实想法,司马昭特意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还特地在宴会期间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在看到这些歌舞之后,顿时想起了自身的处境,于是很多大臣都伤心地掉下了眼泪。
司马昭原本以为刘禅也会像众多的蜀国大臣一样伤心,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的,按照原来的设想,如果刘禅在见到蜀地的歌舞之后表露出了伤心的神情,就足以证明他还心存蜀地,还可能会引来蜀国军民的叛乱,最终给魏国的统治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是令司马昭不解的是,刘禅不仅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表露出伤心的神情,反而拍手随声附和,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认真观察刘禅的神情之后,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除去刘禅了,因为此时刘禅的表现足以表明,他已彻底失去了心肝,不会再对魏国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也是后世人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又一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刘禅究竟是否是一个平庸无能的帝王,后世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但也绝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还给出了几个理由,其中,最为主要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如果刘禅真是一位平庸无能之辈,在当时那种战乱的年代是不可能执政如此之久的。尽管在刘禅即位的初期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诸葛亮于公元234年便已去世,而刘禅至公元263年方才退位,这说明在诸葛亮死后29年,刘禅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来应付当时那种混乱的局面的;其二是,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写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其大体意思是说,射君来到刘备的身边,将诸葛亮赞叹刘禅之智慧的话语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该遗诏中的“射君”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连一向知人善任、绝不阿谀奉承的诸葛亮都赞叹刘禅之智慧,由此可见,刘禅并非无能之辈。
但是,一些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学者并不赞同以上观点,在它们看来,刘禅若非平庸之辈,绝对不会在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轻易投降,他宁愿当亡国之君也不愿举全国之兵力与魏国做拼死一搏,这不是无能是什么?其实,在当时那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即便蜀国举全国之兵力与魏国相抗争,也无异是以鸡蛋碰石头。刘禅为了使蜀国的军民免遭战火的摧残而向魏国投降,亦并非是不明智之举。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三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
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青少年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
时间。
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南晋宁东)、永昌(今云南保山)等郡;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
诸葛亮。
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这才放下心来。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檄,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诫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了。
刘备闻听关羽被杀,悲愤交加,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谏,亲自率领70多万大军出川伐吴。蜀军一路连战皆胜、势如破竹。东吴上下恐慌,孙权采用阚泽的建议,拜年轻小将陆逊为兵马大都督。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沉着镇定、巧用智谋,最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了刘备大军,从而改变了三国的局势。这就是被。
毛泽东。
誉为以弱胜强典型战例的“吴蜀彝陵之战”。
面对刘备的强盛攻势,陆逊采用了坚守不出、拖垮敌军的战术。他下令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战。这使得东吴一班急于出战复仇的将军大为不满,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嘲笑陆逊的书生懦弱,无奈陆逊有尚方宝剑在手,他们不得不从。
刘备派老弱兵士在关前辱骂搦战,后面隐藏重兵,想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
东吴将领被骂得火冒三丈,都请命出战,陆逊看出其中有诈,仍不让出战。刘备无奈,只好率大队人马出走。东吴将领见到武装齐备的蜀军经过,胆颤心惊,心中暗暗钦佩陆逊的胸有成竹。
当时正是酷暑盛夏,远道而来的蜀军既累又热,刘备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击。陆逊见蜀军树栅相连,纵横700里下营,正中下怀。如此宿营,首尾兼顾,的确坚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无法营救。陆逊正希望蜀军如此,以便他大显身手。当时的魏主曹五及远在成都看守大本营的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前去通知已来不及,而曹石却想等东吴大胜追击时偷袭江东。
时机已到,陆逊却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试兵,以骄敌志。他派末将淳于丹率5000兵马攻击敌营,这是东吴坚守以来的第一次出击,结果大败而归。
刘备得胜,愈发轻视陆逊,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陆逊派主力来到时,蜀营已察觉先兆,刘备却毫不介意:“昨夜已杀尽,他们还敢再来吗?”陆逊首先在大营前后纵火,火借风势,蔓延开来,蜀兵大乱奔窜。陆逊的兵马四出夹攻,蜀军大败,死伤无数。幸而从川中赶来的赵云搭救了刘备,逃往白帝城。经此大劫,刘备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四
自董卓及其部属李傕、郭汜之乱后,那位叫做刘协的献帝,不仅是名存实亡,而且已命悬一线,最先刘协为董卓手中的玩偶,前边的那个小皇帝刘辩已作出样子,在被废黜不久就被董卓所鸩杀,献帝还能存活多久,全在董卓一念之间。之后为李傕绑架,成为同郭汜争权夺利的筹码,担惊受怕中,汉献帝及其百官、内宫嫔妃宫女们从长安逃到河南,诚为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乘走北邙”《献帝春秋》。中经杨奉、董承赶来救驾,最后为曹操迎接入许昌,自此才得以安身。
曹操迎接汉献帝未必是忠君勤王,更多的是,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以膺服天命为己任,迎接汉献帝安居许昌,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听”的特殊资格。打着皇帝这面旗帜,不仅受到封建士大夫拥戴,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讨伐不听命皇室的军阀时候(实际是不听命于曹操),未曾出兵已占尽政治优势,已将对方推到不义境地,戴上了叛逆谋反的帽子。因了他挟有政治优势,更兼之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公元192年——2的中,曹操陆续剪灭了军阀韩遂、马超、陶谦、吕布、袁术、袁绍、袁谭、袁尚、袁熙、刘琮等,平定了乌桓叛乱,使黄河流域亦即全国三分之二富庶地区得以统一,仅留下东南六郡的孙权,益州的刘璋,汉中张鲁和四处流窜的刘备四支军阀。
当时曹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汉献帝不过是一具傀儡,是图章皇帝,然而曹操并没有黄袍加身,代汉自立。这不是曹操对汉室心存耿耿忠贞,是政治形势不允许取代。所谓的政治形势不是别的,是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皇室情结。东汉王朝虽在黄巾大起义后已名存实亡,但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皇室情结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始终阻止着正常的改朝换代;更加之汉献帝虽年幼无知,却不是暴戾专横、作恶多端的独夫民贼,社会方方面面对他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独当一面的异姓带兵将领,虽然都是曹操一手培植提拔或者收服笼络的可靠将领,但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很难保证在东汉王朝和曹氏集团二选一时候站在哪面,所以曹操不轻举妄动,不愿因取代引起内乱,引起战争。公元212月,曹操曾说过:“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以此表明没有觊觎之心。这不是曹操真心话,权臣和皇帝之间诡谲多变的微妙关系,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危险平衡,牵动一发就可能造成宫廷地震,两者都不会君明臣忠的泰然处之,以曹操之明,他当然看到其中的风涌雷动。之所以还要这样说,不是掩耳盗铃式自欺,而是在麻痹别人,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数。
公元2,孙权上书称臣时,同时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看罢来信后骂道:“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这不仅是曹操对孙权捧杀的警惕,也是对代汉而立政治风险的评估。当时夏侯惇、陈群、桓阶等认为,曹操南征北战30多年,功勋卓着,羽翼丰满,人心归附,时机已经成熟了,应顺从天理民心,黄袍加身,代汉自立。曹操知道自己的来日已经不多,宁可将阻力估计得高些大些,不能将阻力估计得小些低些,不愿意天亮时尿在床上,那时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上天不会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也没时间改过重来,故而委婉谢辞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有两次可以名正言顺地代汉自立的机会。第一次,公元2,车骑将军、献帝妻舅董承怀揣衣带诏,纠集长水校尉种辑,将军王子服、吴子兰,议郎吴硕以及刘备等人,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这标志着,曹操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而且已麻风出面,不可协调。阴谋破败后,如果加以彻底追究,汉献帝这位幕后黑手难辞其咎,乘机废除不无不可。但是曹操并没有追究到底,只是严惩了前台的董承等人,甚或,连核心成员都未仔细清查,以至于使刘备这样的大鱼得以漏网,汉献帝更安然无恙地稳坐龙椅。第二次,公元2,汉献帝通过伏皇后指示父亲伏完,阴谋再一次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照理说,一之已甚,岂可再乎?汉献帝这次应该受到惩罚了,但依然没有!只是伏皇后父女弟兄等人伏法被杀,汉献帝依然坐在龙椅上免予追究。这不是曹操宽仁厚德,他没有这种雅量。没有废除汉献帝原因,依然是顾忌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担心抢摘了生西瓜。
东汉王朝的江山,在董卓和李傕、郭汜之乱后,葬送得一干二净,点滴未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4年,南征北战得来的整个北方,都是曹操打下的,同东汉王朝的江山社稷没有瓜葛,汉献帝不过是曹操委托的保管员而已;套一句现代经济术语,整个北方的疆域,是戴着公有制红帽子的私人企业,曹操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曹操以家族子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等人为为核心执掌军队,异姓军事将领臧霸、张绣、张辽、徐晃、张合、乐进、李典、于禁等,都是曹操通过多年考验信得过的铁杆哥儿们,已经成为清一色的曹氏党徒。朝廷官员。相府官员等,也是曹操通过不断筛选,不断清洗,不断培养提拔的亲信。东汉皇室早被边沿化为一具空壳,并逐步从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头脑中淡出。即令如此,曹操不敢贸然的黄袍加身,说明由臣位荡向君位的秋千摆动,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联想一下诸葛亮。西蜀的益州地盘,是刘备打下来的,同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西蜀的文臣武将,是刘备多年培养提拔或收降,同诸葛亮没有渊源;诸葛亮执政时候,军权还在涿郡籍和益州籍将领手中,诸葛亮身边不仅没有掌军者,甚或,荆州籍帮派体系尚未形成;更加之诸葛亮同益州民众没有建立起信赖关系,凭什么取代刘禅自称皇帝!形式决定,诸葛亮取代刘禅的,只能是一个漫长过程。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五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
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兵力更强。他率大军直逼剑阁。蜀军统帅姜维,带领将士,依凭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地抵挡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钟会兵力虽强,却奈何姜维不得。加上军粮供应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这时,邓艾从阴平赶来。当时,邓艾手下只有3万人马,而钟会却统领着13万大军。他自恃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早已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他心里暗自盘算:剑阁过不去,能否找到别的通道可直通蜀国都城呢?于是,在阴平时,他派出。许多探马,让他们查明当地地形、环境,终于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邓艾闻报,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几百年无人行走,那蜀军必定做梦也想不到我能率军从此路偷袭成都,更不会加以防范了。
于是,他先赶到剑阁,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钟会。钟会本来就瞧不起邓艾,又听他讲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更是只限于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邓艾出丑,于是也不加阻拦。
邓艾不知这些情况,一心想着完成自己的计划。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给大家讲清了他的打算。众人士气很高,都表示愿听邓艾吩咐,为国立功。邓艾派儿子邓忠率5000名精兵,手执斧头、铁凿,作开路先锋。他带领大军,备足了干粮、绳索,紧随其后。途中道路非常险阻,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大军每前进100里,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以保证前进的军队能与后方保持联系。
大军最后只剩下余人了。这一天,邓忠匆匆地跑来向邓艾报告说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人马难以通过。邓艾忙带领将士前去观看,果然看见那悬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见底。有些士兵胆怵了,心里直打退堂鼓。有人说:“白费了这么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邓艾见状,严厉地说:“我们已经克服了那么多困难,现在胜利在望,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我们要坚持住,就算再难过去,也一定要设法通过。”说到这儿,他忽然计上心来,转身下令让大家先把行装、兵器扔下悬崖,然后自己拿过一条毡毯,裹住身子,高喊一声:“大家照我的样子,滚下悬崖!”话音未落,带头滚了下去。
将士们深受感动,都像邓艾那样,纷纷越过了悬崖。邓艾重新集合队伍,未伤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绵竹进发,经过一番苦战,又胜利地占领了棉竹。
这时,邓艾大军已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邓艾一举灭亡了蜀国。此时的钟会,还在剑阁城外攻城呢!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六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七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八
历史故事主要反映了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事情,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全集故事。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20xx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8]。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9]。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10]。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11]。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13]。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14]。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15]。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16]。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17]。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3战争结果编辑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20xx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20xx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在曹操的号召下,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按说此等声威,足以撼动老贼,剿戮群凶。但不曾想到的是,这看似十分强大的“联合国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动得董卓分毫,反在不断内讧争斗中偃旗息鼓,各奔东西。如此的结局,让人始料不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尴尬的局面,我想这绝不单是一个“出师不利”就能解释得了的。
想当年,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仓皇逃出洛阳,从此再无立身之所。无奈之下返回家乡,遣散家资,招募义兵,意欲讨伐董卓。但考虑到自己身单力孤,难以成事,就以个人名义向各路诸侯发出了矫诏,号召大家共同起兵,共诛国贼。矫诏发出去之后,天下英雄纷纷为之响应。最后,连同曹操在内的共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整装待发。
既然是共同举兵,势必要选出一个盟主来,以便发号施令,统一指挥。问题也正是出在这个盟主的归属上。按道理说,曹操是讨伐董卓的发起者、组织者,理应做各路诸侯的盟主。但曹操可能觉得自己羽翼未丰,没有影响力,就提议推举“大汉名将之后”的袁绍为盟主。袁绍初时不肯,但架不住众人一再相劝,最后也就应允了。
盟主不是好当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袁绍显然都不是一个。
理想。
的人选,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说,关键是不具备领导大兵团作战的智慧。这也还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袁绍终究不是孤军作战。但袁绍的另一个弱点却是致命的,那就是用人特讲究出身门第,缺少用人的气度。如此心态,于乱世之中,自然是曲高和寡,众叛亲离,不能长久。这次的“讨董”行动,更是表现出了极大地矜持和傲慢。当华雄连斩数将,盟军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关羽挺身而出,请求出战。而身为盟主的袁绍,仅仅因为关羽只是一个“马弓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情愿。
理由很弱智,也很好笑,那就是怕“被华雄耻笑”。在其眼中,自己的面子竟然比将士的鲜血还重要,哪里还有一点盟主的气度和胸怀。加之他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总是不失时机的在一边冷嘲热讽,添油加醋,更让袁绍不知如何是好。亏得曹操英雄气魄,慧眼识人,才有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战场传奇。尽管此战暂时解除了危机,但如此的用人态度却不免让将士心寒。一把手不明白,再费力也白搭。
要说初期,十八路诸侯的声势还是相当浩大的。人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它足以让很多人有恃无恐,骄傲轻敌。或许就是人多力量大的缘故,面对董卓兵马,人人都想建功立业,展示才能。如果单纯如此倒也值得嘉许,奋勇争先,杀敌报国。但这些人的建功立业显然不是为了国家前途,更不是为了百姓利益,而是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关大局,最怕私心。一旦有了这个心思,就很难捏合到一块了。这种私心,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争权夺利,互相猜忌,推诿扯皮。
当然,根子还是出在袁绍的身上。想袁绍既然成为盟主,就应该不负众望,任人唯贤,广纳英雄。但袁绍自己做了盟主,却让弟弟袁术总督盟军粮草,兄弟两人,一个管人,一个管物,把各路诸侯置于其掌控之下。虽说革命工作,分工不同,问题是袁术从来就是一个势利小人,把偌大的财政大权交于其手中,还能不出事么。果不其然,当孙坚攻打头阵取得胜利的时候,袁术却不肯补给粮草。
最终导致孙坚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手下大将祖茂也死于华雄之手。更为可怕的是,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各行其是。起初,本来是孙坚打头阵,不料济北相鲍信却动起了歪脑子,“孙坚为其前部,若干了大功,都不显我等”,揣着这样的私心杂念,鲍信就安排弟弟鲍忠抄近路赶到孙坚之前出战。结果鲍忠没有那个本事,反被华雄斩于马下。为了抢头功,不惜违抗军令,擅自出战,其心智与小儿无异。
要说董卓有吕布之勇,才使得十八路诸侯难以进军还可以原谅。但事实却是,吕布并非不可战胜,“三英战吕布”就曾让盟军大展威风。更何况,将在谋而不在勇,不能力战,可以智取。导致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就是,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军心涣散。想董卓迁都长安,正是大军掩杀的好时机,但当曹操提出乘势追袭的时候,袁绍却以“诸兵疲困,进则无益”为由不予理睬。对此,曹操据理力争,不想其他诸侯也“皆言不可轻动”,最后惹得曹操大怒而起,骂人的话都出来了——“竖子不足与谋”。还好,袁绍好脾气,并没有发作。
铜雀台不仅作为政治地标,在中国战争史里占有一席之地,还作为文化符号,给中国文学史树立一座空前绝后的里程碑。铜雀台堪称史上第一个贵族诗歌沙龙,以曹操为核心,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等文臣墨客,众星捧月,周期性地宴集于画栋雕梁的高台,谈天说地,写诗。
作文。
谋划时政引领风骚。佳篇迭出引起洛阳纸贵。妙语连珠不胫而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掀起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高潮。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开一代风气的“建安文学”即由此得名。
曹操喜欢收编武将,譬如对关羽一往情深,连红脸关公都难免心软。估计《水浒》里会搞统战工作的山大王宋江,就是跟曹操学的。其实曹操同样善于。
团结。
文人,礼贤下士,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作家和艺术家,受邀成为铜雀台的座上宾,自然卖力地成为吹鼓手,或不遗余力地为这一代伟人登峰造极而出谋划策。
曹操拢络人心,把枪杆子与笔杆子全拉进自己的阵营,两手都很硬。“略输文采”的刘备,“稍逊风骚”的孙权,再也不是他的对手。铜雀台上的笔会,名为雅集,实则在润物细无声地做政治思想工作。有儒将之风的曹操,坐在文艺座谈会的主席台上,不知作过哪些讲话?曹操为诸子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曹丕、曹植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收归国有”,形成集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环绕在文坛领袖周围的文艺工作者,被称作“邺下文人集团”,既是曹操挂帅的创作团队,又是国家机器里的宣传部门。
彼此对峙而立的三国,表面上在搞军备竞赛,暗地里是比试经济实力,看谁扛得住。只有曹操,还额外想到了火拼之余再拼一拼软实力,所以他这一边最先赢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魏蜀吴,武装力量旗鼓相当,可在话语权上,在收买人心方面,曹操却略占上风。
目光长远的战略上:以文人为喉舌,以文化为工具,同样能出奇制胜,在冷热兵器的死角取得非同凡响的效果。他还真比孙权刘备好文化这一口: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余,还想留取丹青照汗青。他果然做到了。他浓墨重彩涂抹在纸上的诗篇,千古流芳。字里行间,丹心如炬,江山如画。
铜雀台的落成大典,“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形成规距:同一题目,诸位入席者同时写作,交卷后比较高低。这也是最早的同题诗大赛。
曹植才思依马可待,写《登台赋》时交卷最快:“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新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阕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获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差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曹操捧读,爱不释手。当场给打了个满分。
曹丕《登台赋》也有名句传出宫外:“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
铜雀台的宾客中,还有过一位著名的美女诗人。曹操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把身陷匈奴处的其女蔡文姬以重金赎回,并率领众诗人在铜雀台为她接风洗尘。
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她本人也就一举成为建安文学中的女明星。
甚至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代文豪郭沫若专门为这千年前的名媛量身订制话剧《蔡文姬》。郭沫若为何要为蔡文姬树碑立传?我估计,是因为他知道。
毛泽东。
偏爱曹操吧?毛泽东以曹操为法家的形象代言人。毕竟,会写诗的曹操,比只会烧书的秦始皇,显得更有亲和力,更容易被知识分子接受。
那个承前启后的大时代,文化的天空,先后两次闪耀过北斗七星:在出了消极遁世的竹林七贤之前,其实是以积极入世的建安七子为先声的,有大起方有大落,有巅峰方有幽谷。同样是在乱世,建安风骨象征着志士的激近,魏晋风度则意味着文人的疲软,精神上的这种强烈反差,是大气候的演变而造成的两种美感,青春的蓬勃向上,与暮秋的穷途而哭,中间只是弹指一挥间。
我最早知道铜雀台,还是少小时读杜牧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火烧连营的赤壁之战,浓缩在这二十八个字里。江山,美人,英雄,古典史诗的三要素,也占全了。三国鼎立于历史深处,给古今诗人提供了写不完的素材。
《铜雀台》号称史诗电影,无疑也想从那一大堆老古董里挖掘出新的诗意。它绕过了三国交战的前线赤壁,落脚在魏国后方的铜雀台,又把。
时间。
定位于恰逢天象“四星合一”的庚子年,暗喻改朝换代之征兆。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铜雀台倒是固若金汤,可在曹家的屡屡逼宫之下,汉朝皇室笈笈可危,傀儡般的汉献帝形同虚设。
铜雀台在邺城,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建安十五年(220xx年),曹操大兴土木,修造王宫,铜雀台平地而起,高十丈,台上加盖五层楼,离地共二十七丈。既可比武阅兵,又可大宴宾客,战时还可作瞭望哨。堪称象征魏国政治与军事巅峰的标志性建筑。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九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
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懊悔无及,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独吞了冀州,不肯平分其地,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彼此攻伐。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屡战屡败,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这样,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一
有一个女孩,16岁那年,她问老师,中国哪所大学最好?老师说,北大。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上北大,而且一定要读到博士。后来,她果然考上了北大,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那年,有的同学去了社科院,有的留校任教,她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她拒绝了。有人问她,为什么放弃稳定而又受人尊敬的职业呢?她说,这种生活我已经历过,我更希望有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恰在此时,中央电视台创办《东方时空》,她颇有兴趣,就去试了一下,这一试还真成了。
她叫王利芬,从象牙塔出来后,她开始了一段不同以往的人生道路,成了央视《新闻调查》的一名记者。此后几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全都奉献给了《新闻调查》,节目做得风生水起,颇得观众好评。她再接再厉,先后担任《对话》栏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及《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等节目的总制片人。然而,就在一切步入平稳的轨道后,她却产生了一个暂停的念头。她觉得,自己在国内的电视圈子里游刃有余,但好比坐井观天,要想知道更广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必须跳出去看看。
她再一次上路,风尘仆仆地奔赴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留学期间,她除了完成异常艰苦的英文论文外,还陆续完成了多达几十人的访问。采访对象既有享誉世界的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蒂姆·卢瑟特、华莱士等,也有《60分钟》《早安美国》、cnn国际频道等著名栏目和机构的总制片人、总编辑、高级撰稿人。在美国先进的电视制作理念洗礼下,她越发感到,中国应该能有个节目以赢者的姿态激励年轻人,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创造财富神话,找到一条接近梦想的现实途径。
回国后,她以“创业”和“励志”为主题,马不停蹄地创办央视重点栏目《赢在中国》,任主持人兼总制片人,并亲自为主题曲作词,歌曲的名字意味深长,叫《在路上》。《赢在中国》吸引了15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3000万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如马云、史玉柱、牛根生、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节目一经推出,立刻好评如潮,收视率达到了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财经节目的350倍。然而,《赢在中国》的大获成功并不能停止她追逐和前进的脚步,一个声音在她的内心日益萌动——我要创业。
2009年9月,她在博客里公布: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网络电视平台优米网。为什么要创办这个平台,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曾经在学校读了23年的书,然而每一本书都不如与一个智者的谈话精彩,这种谈话可以开采出心灵的富矿。因此,网站创办伊始,她就推出一个名为“名人时间拍卖”的栏目,首期参与时间拍卖的,是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对她选择创业,有人很不解,问,你已是知名主持人,又有央视的平台,何必从头开始创业呢?她笑答,因为创业是在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走在一条别人已经铺好的路,人生不该一成不变,我喜爱挑战与创新,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文档为doc格式。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二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
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
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
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
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
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时,黄盖的密信送到。信中称:因周瑜关防甚严,黄盖一时无计脱身。巧遇鄱阳湖运粮船队到寨,周瑜遂命黄盖巡逻,这才有了出营的机会。于是,定于当晚二更来降,插着青龙牙旗的船队就是来降的粮船。曹操见书大喜,与诸将来到水寨的大船之上,专等黄盖的到来。
黄盖座船的大旗上,写着“先锋黄盖”四个大字。他指挥着诈降的船队,趁着呼呼的东南风向北岸疾进如飞。当曹操看到黄盖的船队远远驶来时,高兴异常,认为这是老天保佑他成功。但曹操的部下程昱却看出了破绽,他认为满载军粮的船只不会如此轻捷,恐怕其中有诈。
曹操一听有所醒悟,立即遣将驱船前往,命令黄盖来船于江心抛锚,不准靠近水寨。但为时已晚。此时,诈降的船队离曹军水寨只有二里水面,黄盖大刀一挥,前面的船只一齐放火。
各船的柴草、鱼油立即燃烧起来,火乘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冲入曹操水寨。曹军战船一时俱燃,因各船已被铁锁连在一起,所以水寨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地延及北岸的曹军大营。危急中,曹操在张辽等十数人护卫下,狼狈换船逃奔北岸。孙刘的各路大军乘胜同时并进,曹军被火焚水溺、着枪中箭而死的不可胜数,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周瑜、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计谋之一。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三
建安十三年七月,刘表新死,曹操率军五十万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袭职,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宗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齐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宗拒绝刘备入城,刘备无法治好前往江陵。行进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板桥断后。
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侯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得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董卓收服猛将吕布后,威势更盛。并于当年(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卓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为何悲伤?”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2”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
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在小阁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
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在吕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觉得曹操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
正说间,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卓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良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曹操心虚逃窜,行刺无疑。”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操。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四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精选50个由本站会员“注定幸福”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1、三英战吕布。
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在虎牢关被吕布拦截,河内名将方悦,北海武安国先后出战,但都被吕布打败。公孙瓒亲战吕布,眼见吕布要刺中他时,张飞飞马出战,连战50多合,不分胜负。关羽一见,舞刀夹攻,战了30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一见,也来助阵。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最终招架不住,骑马逃了。
2、草船借箭。
周瑜听闻诸葛亮早已知晓他借蒋干除去蔡瑁,张允的事,更觉得除去诸葛亮。于是他让诸葛亮在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听了,笑着说:“军事紧急,哪用10天?3天足矣!”并立下军令状,造不好甘愿受罚。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草船,600多名军士和若干草人,直到第3天五更才趁着漫天大雾,和鲁肃向曹营出发。曹操见漫天大雾,担心出兵会失利,于是命手下朝船放箭。此时诸葛亮正和心惊胆战的鲁肃喝酒。船的一边箭满了,他又把船掉转方向收箭。直到所有草人都密密麻麻的插满箭,他才令船急回,并让士兵大喊:“谢丞相箭!”周瑜钦点完箭后,更是自叹不如。
3、桃园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4、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提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齐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齐,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5、舌战群儒。
刘备欲与孙吴结盟抗曹,但孙吴谋士见刘备兵寡,曹操又强,不敢答应。诸葛亮一人前往孙吴,在大堂上一人驳倒张昭,陆绩,虞翻等谋士,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为孙刘结盟打下基础。
6、单骑救主。
刘备被曹操击溃,家眷也失散了,赵云一个人突入曹操大军,夺了青钢剑,连斩五十多员大将,在曹操83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并成功救了阿斗,曹操见赵云勇不可挡,令手下抓活的,赵云借此杀出一条血路,逃出重围。
7、千里走单骑。
关羽听闻刘备消息,向曹操告辞,但路途中各关守将却百般阻挠,关羽为过关,连斩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孟坦,汜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黄河渡口的秦琪,一路护送刘备家眷,与刘备重逢。
8、义释曹操。
曹操兵败,带兵逃窜,遇见埋伏的关羽,程昱对曹操说:“关羽重感情,丞相若提及当日旧情,或许还有期望。”曹操于是向关羽提及当年旧情,众人又哭倒在地,关羽不忍,遂放曹军离开,甘受之前与诸葛亮签好的军令状。
9、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派魏延带兵引司马懿进了布满火药,干柴的上方谷,并点起大火,司马懿被困,逃脱不得,便下马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抱头痛哭,眼看要烧死了,忽然天降大雨,满谷大火都被浇灭,司马懿连忙带军逃离,诸葛亮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10、马岱斩魏延。
魏延趁诸葛亮已死企图夺权,杨仪和姜维抵挡不住,连忙掏出诸葛亮留下的锦囊,看后对魏延说:“你若敢大喊3声谁敢杀我,我们便将汉中拱手让出。”魏延大笑:“不要说3声,便是3万声又有何难!”说完大喊:"谁敢杀我!”话音未落,马岱大喊:“我敢杀你!”一刀,魏延人头落地。原先诸葛亮明白魏延必反,故派马岱做卧底,杨仪和姜维依计,果然杀了魏延。
11、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最终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12、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13、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14、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十分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15、火烧博望坡[整理]。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十分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记。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16、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17、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18、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的手下,也是十分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可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本事,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19、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终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20、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构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向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21、割须弃袍。
操起兵三十万,径下江南。权使鲁肃取备,孔明叫备作书于马腾之子马超,令兴兵入关,操不敢下江南。马岱回西凉告马超以叔父马腾等被曹操所杀之事,又接刘备书信,教其入关,便与西凉太守韩遂及马岱,庞德等计夺长安,直抵潼关。潼关一战,曹操大败,又脱红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颈,几乎丧命。操欲渡河遏马超之后,超赶操下船,许褚和渭南县令丁斐救操脱险。
22、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可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23、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日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明白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24、隆中对。
刘备在所有人都已放弃他的时候找到了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
总结。
诸侯间的关系,可谓一针见血,未出门而已知天下三分,并为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体系,这在当时是具有绝对的前瞻意义的,而诸葛亮也所以成名。
25、计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陆逊设计,书骗关羽,让关羽以为东吴无可用之将,放心进攻樊城,而此时,吕蒙进军江陵,陆逊顺江而上,掐断关羽后路,迫使关羽走麦城,使一代名将就此命丧黄泉。此役,陆逊功不可没,并且已显出其本事,强于吕蒙,直追周瑜。
26、火烧连营。
关羽死后一年,刘备兴兵攻荆州。陆逊拒敌于夷陵。在朱治兵败,孙桓势危的情景下,以大局为重,不贸然出击,最终大败刘备于猇亭,而此役以火攻,数万破敌70万,彻底打败刘备,巩固了孙权在荆州的统治和自我在东吴的地位。
27、长坂坡之战。
罗贯中让长坂坡成了赵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夸张。演义上,赵云闯83万军阵,斩杀敌将53员,七进七出,救出刘阿斗,使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实上,赵云是闯入曹操先锋3000人的阵里,三进三出,就出刘禅的。
28、百骑劫营。
逍遥津战败后,曹操攻下汉中,支援张辽,进军濡须。甘宁选百人,趁曹军新至,立足未稳,夜袭曹营。曹军不备,大乱,甘宁一骑未失,一人未伤,斩敌数十人,伤敌无数,重创曹军,挽回了自逍遥津之败后一向低迷的士气,也让我们见识了甘宁的威力。
29、刮骨疗毒。
关羽中了曹仁毒箭,右臂青肿,无法运动。忽然一日,一人驾船而来,此人乃是华佗。华佗查看伤势后说:“要治好不难,只怕将军害怕。”关羽大笑,华佗说:“要立一根柱子,上钉大环,您将手伸入,用绳子系好,然后蒙住眼睛,我用刀刮开皮肉,刮去箭毒,缝好后即可。关羽说:“何须柱环?”关羽一面下棋,一面吃肉,一面理解手术,脸上毫无痛苦之色,手下们却个个心惊。手术结束后,关羽的手即刻好转,华佗对他赞不绝口。
30、乐不思蜀。
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那里很欢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之后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貌。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31、连环计。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吕布、董卓为了貂蝉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最终手刃了董卓。
32、辕门射戟。
袁术起兵讨伐刘备,吕布想让两家罢兵,于是让刘关张和纪灵同帐相坐,吕布在辕门放了画戟,说:“辕门离这儿150步,若我一箭中戟,则是天意,两家罢兵!”纪灵想:“料你也射不中!”于是答应。只见吕布弯弓搭箭,一箭射中,纪灵只好罢兵。
33、夜走麦城。
话说关羽守住襄阳城,吴魏联合来攻取荆州.东吴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骗过烽火台的守兵,夺了襄阳.无奈,关羽只得弃城而走,半夜到了麦城,却被众军围住.最终被捉。
34、三让徐州。
曹操派人去接父亲曹嵩和家人,路经徐州,刺史陶谦派一个姓张的去护送曹家人,结果这个张某人有前科,贼心不改,杀了曹家全家,携带私逃。曹操大怒,发兵攻徐州。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理解徐州。刘备开始不干,之后百姓苦求,才理解徐州。
35、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36、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十分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貌,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十分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最终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7、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多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38、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忙,就能够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十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忙,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我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十分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39、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向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齐时,孙权说:“吕将军,你此刻与我一齐执掌国家大政,应当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立刻说:“我一天军务都忙可是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能够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一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异常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我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之后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之后,鲁肃仅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向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向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最终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40、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此刻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必须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明白自我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此刻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明白我军的情景,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41、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我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头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期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此刻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头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并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那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异常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以往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活力,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仅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42、单刀赴会。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样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样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立刻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日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向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4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东吴大将黄盖欲诈降曹操,为取得曹操信任,周瑜、黄盖表演了一场“苦肉计”。
4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谋士徐庶有心辅佐蜀汉,却被曹操扣他母亲为人质,迫他归附曹操。他到曹营后,坚决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45、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本写蜀国后期将才凋零,不得不以偏将廖化担当大任。此刻用来指缺乏适宜人才担当重任,只得以才具不足的人充任,多用作自谦之词。
46、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不想再回蜀中。此刻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4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指魏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的野心世人都明白。此刻用来指野心十分明显,人所共知。
48、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指周瑜之计,谎说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吴蜀联姻以抗曹,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以索回荆州,而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竟然得以成婚,并连带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此刻用来比喻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4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指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借顺风放火。此刻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终一个重要条件。
50、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坂坡兵败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此刻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先所属的集团。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精选50个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三国演义经典故事范文。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五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
学习。
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
孙权应。
诸葛亮。
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
成功。
”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
生命。
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交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
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吴懿说:“守将张任,是蜀郡人,很有胆略,不可轻敌。”孔明决定先捉张任,然后攻取雒城。
在雒城东有一座桥叫“金雁桥”。孔明骑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对黄忠、魏延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丛,可以埋伏。魏延带领1000枪手伏在左面,单戮马上的敌兵;黄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边,单砍敌兵的坐骑。杀散了敌军,张任必定从东面小路逃走。
张飞率1000人马,埋伏在这条路边,擒捉张任。”接着,又令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等我诱引张任过桥后,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列兵在桥北,使张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进我们的埋伏圈。”调兵遣将完毕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张任得知孔明前来攻城,忙教张翼等人守城,自己与卓膺分别率领前队和后队,出城退敌。孔明带着一支不整不齐的队伍,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
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两边有100多骑兵簇拥着,远远地指着张任说:“曹操仗着百万军队,听到我的名声,吓得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敢不投降?”
张任见孔明军伍不齐整,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是有名无实。”说完,把枪一摆,率军一齐杀过来。孔明丢了四轮车,上马向桥后退走。张任从背后追赶过来,一直追过金雁桥。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大喝,刘备从左边,严颜从右边,一齐冲杀过来。
张任知道自己中计,急忙回军,却见金雁桥已被拆断。正想朝北退却,只见赵云率军隔岸摆开,于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绕河逃走。
走了不到几里,到了芦苇丛杂的地方。魏延一军从芦苇丛中忽然出现,用长枪乱戳;黄忠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张任的骑军纷纷摔倒被俘。
步兵见势不好,哪敢再来?张任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里的张飞。张任正想夺路而逃,张飞大喊,一声,众军齐上,把张任活捉了。部将卓膺见张任中计,也早就投降了赵云。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
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
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于是传令退兵。
司马懿估计到他的反间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时便要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
马司懿因为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率了百余名骑卫前来蜀军营地察看,教军士数数灶的数目,便回到自己的营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赶到那个营内再一次查点灶数,士卒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又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们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更好的打算。”于是他回师不再追赶。
孔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望成都从容进发。后来当地居民前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并没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办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呀!”也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六
东汉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将家乡美酒二十坛晋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汉献帝。献帝品尝之后,连称“佳酿”,即将其中十坛赐给各位大臣。为了赏赐酿酒者,将御用二十只白瓷坛赐给酿酒人。
曹操进贡朝廷之酒,是当时谯城北四十里减家店的减洪槽坊酿造的。减洪得此白瓷坛,如获至宝,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个主意,决定做一件千古美事。于是就把这二十只青花白瓷坛,全都装上自酿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诉子孙:千年后始得扒出。说此酒至千年,人喝了如饮仙丹,可以壮骨长寿。子孙们无不遵从。其实这酒究竟埋到了何处,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没有说出来。日子一长,也就无人提起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弹指间五百多年过去了。到了唐朝,减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时候,挖出一个黑瓷坛来,打开封口,你猜里面是什么?只有一枚竹简。简上有字,写道:“御赐白瓷坛十双,装自酿佳酿埋于三尺地下,千年后始得出窖。大汉建安三年四月吉日,减洪窖。”
减家人看了,竟也莫名其妙,在周围挖了一挖,没发现有白瓷坛。消息传到城里,县官感到稀罕,命将坛子和竹简送到县衙。县官一看,认为是宝物,不敢隐瞒,就进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圣旨给减家槽坊,命将那二十坛美酒挖出,进贡朝廷。减家着了忙,发动族人,将附近宅院全翻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可是圣命不可违,怎么办呢?他们就暗中到城内古董店里,买了一个白瓷坛,把自己酿的古井好酒装了一坛,献给朝廷,声称是刚从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开坛口,立刻满殿醇香。他品了一口,立刻拍案叫绝,连说:“好酒!好酒!”即与贵妃杨太真尽情享用。一天,杨贵妃对玄宗说:“再令他们着力挖,总能挖出,不过得派钦差监视,不然,人情大似圣旨呀,怕挖出十坛也送不上来一坛呢!”玄宗觉得有理,就派钦差赍圣旨,前往亳州减家店挖取千年古井酒。可是,适得其反,在钦差的监视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几乎把整个减家店地翻三尺,一滴酒也没找到。钦差垂头丧气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为扫兴。不过,杨贵妃恍然大悟:“皇上,这里面一定有人欺君枉上!能挖出一坛,为什么那十九坛竟挖不出来呢?”于是玄宗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派钦差前往查讯。经过审理,减家槽坊的人说了实话,说以前献上去的那坛美酒并不是从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酿的。钦差品尝一下他们新出的佳酿,果然醇香无比,就带了几坛新酿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又品尝了古井美酒,非常高兴,不但赦免了减家的欺君之罪,还令他们年年用此酒向朝廷进贡。古井贡酒从此就更名响了。
再说,汉朝时候减家埋的那二十坛美酒哪里去了呢?人们议论说,当时埋于三尺地下,事隔五百多年,由于历次黄水泛滥,层层淤积,再加上修房垫地的积土,恐怕沉没地下三个三尺也不止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见得到呢?现在此酒深埋地下已将近两千个年头了,若能挖出,说不定比蟠桃会上王母娘娘的千年酿葡萄酒还美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七
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那么三国演义的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是东汉晚期时候,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有一些所谓名士,占据着相当可观的偶像地位,常有粉丝主动扑上来,给他们高官厚禄或者自己的女儿。有个叫黄允的,就遇到了这种好事。
黄允所在的时期,政治黑暗,宦官当道,知识分子出于对社会现状的反对,就拒绝做官出仕,以表达自己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决心。慢慢的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你越拒绝,就越出名,人家就越觉得你有才和清高,达官显贵们也就越想和你结交。纯粹的名士会拒绝到底,并且保持自己作为一个在野党和批评家的姿态。有些聪明的名士则把这种方式作为一种炒作手段,自己的身价炒高价钱合适时择机上岸做官,只要姿态做得好,一样会被人尊为有社会良心的清官。因此此举可说是名利双收、人财两得的良方。
黄允之前的炒作一直很。
成功。
首先他的确有才长得又帅因此年少即有大名。当时最有权威的人物品评大师郭林宗曾感慨说:“你要是能笃守善道凭着你的过人之才足成伟器。”黄允后来表现得很“守善道”许多高官慕名拜访他他都自称养病不见宾客。高官们派人早晚到门上问候病情他也拒绝不见。如此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响拥有了更多优质粉丝。其中一名“铁丝”袁隗官位司徒属于政治局委员级别粉黄允粉得不行非要把侄女嫁给他就派人去提亲。
这倒是个上岸的好机会,等于一步跨入太子党行列,唯一的障碍是黄允已婚了。对袁隗来说,这不算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何况是件普通衣服,换掉就行了。而对黄允来说,考验他的时候到了。究竟是真清高还是伪君子,就看你面对诱惑时的表现,而黄允,没能抵抗住飞黄腾达的诱惑。他决定休妻。
他的妻子夏侯氏,此时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女人应有的风度,她没哭没闹没拒绝,仅提了个要求:夫妻一场,亲戚一场。临离开黄家前,希望能和黄家亲友一起吃顿饭,也算是个送行仪式。这个要求很合理,黄允答应了。
吃饭那天,到场亲朋好友共达三百人。那时候没有电视直播、没有无线信号,想扩大影响,只能让人到现场来——这就是夏侯氏策划的场景。
酒过三巡,夏侯氏作临别发言。当全场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时,她开始说话。毕竟夫妻一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黄允——不仅包括黄允的那些优良名声,还包括黄允做过的各种龌龊事。一个能用妻子换前途的人,想必私下还干过不少表里不一的勾当,这一切,夏侯氏都掌握。就在这三百人面前,她将这些都数落出来,共计15件。发言结束,从容离席回家。
这个男人从此身败名裂。10天后,黄允在一片指点声中悄悄逃离家乡,不知去向,他的前途完了,他炒作多年的名士身份,也结束了。
曹操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子曹丕。
勤奋。
听话,各方面还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太子,曹操举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没有听见。曹操大声喝道:“文和!”
贾诩这才反应过来,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才没理你。”
“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袁绍临终前立了三子袁尚为太子,后导致自相残杀,造成袁绍势力的最后瓦解。刘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老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不再提此事。公元220xx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魏寿亭侯,几年后贾诩病逝,享年77岁。
几十年后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让自己的傻太子登上皇位,傻太子司马衷发表了雷倒众生的话语“饥民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太子的老师卫瓘认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忧,一直伺机劝告晋武帝改换太子。
一日,晋武帝大宴群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他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司马炎马上懂得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司马炎一直没有改换太子,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即位后,皇后贾南风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及全家斩杀,卫瓘享年72岁。
作为著名谋士,贾诩与卫瓘都以智谋著称,卫瓘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至于贾诩,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
时间。
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在太子人选的表达上,两人都运用自己的机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二人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个是谋士装傻,一个是皇帝装傻,谋士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皇帝装傻那就没治了。
东汉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将家乡美酒二十坛晋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汉献帝。献帝品尝之后,连称“佳酿”,即将其中十坛赐给各位大臣。为了赏赐酿酒者,将御用二十只白瓷坛赐给酿酒人。
曹操进贡朝廷之酒,是当时谯城北四十里减家店的减洪槽坊酿造的。减洪得此白瓷坛,如获至宝,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个主意,决定做一件千古美事。于是就把这二十只青花白瓷坛,全都装上自酿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诉子孙:千年后始得扒出。说此酒至千年,人喝了如饮仙丹,可以壮骨长寿。子孙们无不遵从。其实这酒究竟埋到了何处,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没有说出来。日子一长,也就无人提起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弹指间五百多年过去了。到了唐朝,减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时候,挖出一个黑瓷坛来,打开封口,你猜里面是什么?只有一枚竹简。简上有字,写道:“御赐白瓷坛十双,装自酿佳酿埋于三尺地下,千年后始得出窖。大汉建安三年四月吉日,减洪窖。”
减家人看了,竟也莫名其妙,在周围挖了一挖,没发现有白瓷坛。消息传到城里,县官感到稀罕,命将坛子和竹简送到县衙。县官一看,认为是宝物,不敢隐瞒,就进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圣旨给减家槽坊,命将那二十坛美酒挖出,进贡朝廷。减家着了忙,发动族人,将附近宅院全翻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可是圣命不可违,怎么办呢?他们就暗中到城内古董店里,买了一个白瓷坛,把自己酿的古井好酒装了一坛,献给朝廷,声称是刚从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开坛口,立刻满殿醇香。他品了一口,立刻拍案叫绝,连说:“好酒!好酒!”即与贵妃杨太真尽情享用。一天,杨贵妃对玄宗说:“再令他们着力挖,总能挖出,不过得派钦差监视,不然,人情大似圣旨呀,怕挖出十坛也送不上来一坛呢!”玄宗觉得有理,就派钦差赍圣旨,前往亳州减家店挖取千年古井酒。可是,适得其反,在钦差的监视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几乎把整个减家店地翻三尺,一滴酒也没找到。钦差垂头丧气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为扫兴。不过,杨贵妃恍然大悟:“皇上,这里面一定有人欺君枉上!能挖出一坛,为什么那十九坛竟挖不出来呢?”于是玄宗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派钦差前往查讯。经过审理,减家槽坊的人说了实话,说以前献上去的那坛美酒并不是从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酿的。钦差品尝一下他们新出的佳酿,果然醇香无比,就带了几坛新酿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又品尝了古井美酒,非常高兴,不但赦免了减家的欺君之罪,还令他们年年用此酒向朝廷进贡。古井贡酒从此就更名响了。
再说,汉朝时候减家埋的那二十坛美酒哪里去了呢?人们议论说,当时埋于三尺地下,事隔五百多年,由于历次黄水泛滥,层层淤积,再加上修房垫地的积土,恐怕沉没地下三个三尺也不止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见得到呢?现在此酒深埋地下已将近两千个年头了,若能挖出,说不定比蟠桃会上王母娘娘的千年酿葡萄酒还美呢!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八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
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
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
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
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
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
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
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
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竖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烧死的、淹死的人和马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
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
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其中在打黄盖时有一个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
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就疑惑了:“我一直对待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
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要是曹操像诸葛亮一样谨慎,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单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十九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警示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下面为大家带来三国演义经典名人警句,快来看看吧。
诸葛亮:空城计、定军山、草船借箭。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张飞:大闹长坂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吕布说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曹操:生儿当如孙仲谋。
周瑜:即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献帝:谁敢杀朕?
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
傅彤: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
吴质: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张飞: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扬龄:红脸贼!
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水镜先生说的~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还有”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志......”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句~~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姜维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曲有误,周郎顾。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篇二十
公元2,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三国志·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曹操的儿子曹丕因为曹昂的死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哥哥,怎么还有脸面见人呢?”张绣心里很不安,最后自杀身亡。
但在民间评书中却是这样描述张绣之死的:张绣被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他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因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张绣才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凤枪”便威震天下。后来,他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赵云和张绣的武艺可是同一师傅传授的。
现在,有一本网络小说《北地枪王张绣》,主要讲述一个现代男子穿越回到三国时期,成了“北地枪王”张绣,演绎了一段“张绣”的全新故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银行业反洗钱怎么写 银行反洗钱法(4篇)
- 最新理想中的自己(优秀8篇)
- 水浒传第一回的读后感(大全17篇)
- 2023年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模板11篇)
-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怎么写(实用12篇)
- 最新校园生活二三事(优秀12篇)
- 2023年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汇总8篇)
- 最新女子三级跳远加油稿范本(模板10篇)
- 非机动车车辆管理制度如何写 非机动车管理规范(8篇)
- 最新公司年会颁奖仪式主持稿汇总(优秀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