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汇总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12:29 |
  • ZTFB |
  • 7页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回顾,是进步的关键。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描述。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公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一

两个月前,借着公司机构改革的东风,我出乎意料地被升为一个分公司的副总,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之一。

宣布任命的当天,我很有点范进中举的味道,两餐没吃好,晚上睡不着,还跑到楼顶去吼了一吼。

同事们都很精明。走进宣布任命的会议室之前,我还是大家口中的“小x”;走出会议室后,迎面碰上的同事,都不约而同地改口叫“x总”。抚今追昔,从以前的'“小x”到现在的“x总”,真是令人不胜感慨。碰上个把不晓事的,像以前那样亲热地叫我“小x”,还真是有点不爽,忍不住暗骂他榆木疙瘩。

人们常说“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看来这句话得改成“职场得意,情场逢源”才对。升职之前,我在这座城市工作了四年半,几乎没有人主动帮我介绍过对象;在我升职后的两个月里,就有八个人提出要帮我介绍对象,另外还有几个暗送秋波的。如果不是我定力十足一概婉拒,恐怕现在已经陷入醋海情波不得翻身了。从以前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门庭若市”,职位之于我,就好似丑小鸭忽然换上了一身漂亮的天鹅绒。

职位升了,想法不一样了,兴趣爱好竟也不同了。以前喜欢爬格子,以文学青年自居,以发表文章为最大乐趣;现在喜欢琢磨人琢磨事,以“白骨精”自居,以指导下属为最大乐趣。以前喜欢看网络小说,越颓废越觉得过瘾;现在喜欢看管理教材,越玄乎越觉得管用。以前喜欢看体育频道、情感剧,现在喜欢看“对话”“挑战中国”。总之,现在的兴趣爱好里,激情、感性的成分少了,实用、理性的成分多了。

虽然升职后我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想问题、做事情一切以大局为重,了无私心,但因为职场人事关系的微妙性与复杂性,我还是微微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寒意。

由于分公司刚刚成立,所以人员要从总部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没有确定的那段时间,周边的同事各个跑上跑下,都在努力为自己谋取一个好的位置,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我一个人置身事外――因为一把手大权独揽,所有人员抽调、职位安排都由他一手搞掂。可怜我从公司的利益出发思前想后选定了几名贤才,想找机会向一把手推荐,却没想到连进言的机会都没有。等到人员安排完毕,大家各就各位,开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成立大会,公司开始正常运转。放眼望去,到处是热情而陌生的面孔。

“分槽喂马”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分公司成立后,按惯例一把手和我进行了分工。由于我不熟悉市场业务,于是分管行政工作。我心想干什么都是革命工作,分管行政一样可以做出成绩,于是连续几天没日没夜地在脑海里谋划了今后行政工作的蓝图。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时,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光杆司令。本由我分管的行政部经理,遇到重大事项,总是第一时间向一把手汇报,然后商量作出决策。往往等决策文件都已经签发下去了,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时候,我要和员工聊天才能了解到一些信息。如果我不幸出差几天,那这几天我和公司就会陷入音讯全无的状态。

因为在别的分公司都是副手分管市场,一把手主管全面分管行政,所以当初一把手在分工时承诺,给我半年时间熟悉业务,半年后由我分管市场。我非常认同一把手的这一安排。为尽早达到一把手提出的要求,我在工作之余努力补充业务知识,经常向市场部经理要一些市场分析报告来研究。但是要了多次,都很难要到最新的分析报告,即使有最新的,里面许多关键数据都被以“××”代替,让人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因为没有直接的工作联系,市场部经理和我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透明的厚墙,他每天都在隔壁一把手的办公室进进出出,可是迄今为止,一次都没给我办公室“蓬荜生辉”的机会。

受到这样的“优待”,我搞不清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外露从而引起同僚特别的防范,还是职场老手对职场菜鸟例行的下马威。还好我还年轻,而且愿意“反求诸己”。经过了短暂的兴奋期和苦闷期后,我选择以一种平常、妥协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处境。我想,职务的提升,只不过是把你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上,有人喝彩,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表现出色;有人喊“下课”,也并不表明你今后就没有征服观众的机会。舞台变了,观众变了,除了把舞跳好以外,你别无选择。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二

我们普通大众,居烟火人间,忙烟火琐事,多是平凡而又平静的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消磨着生命。平凡普通的生活,有人厌倦,也有人甘之如饴,静享这人间的琐碎烟火。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烟酒茶,生活就在一日三餐的琐碎里,不论是普通大众,还是明星高官,过日子都离不开这些琐琐碎碎。而在这平凡的日子背后,也隐藏着幸福,演绎着静好时光里的温暖。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容应对,坦然接受。能够安然、平和的生活,就是美好。秋日的傍晚,阳光懒懒的斜铺下来,透过树枝斑驳杂乱的撒在阳台上,微风习习,送来阵阵干枯的落叶香味。时光如此美好安逸,静静的泡上一杯纯郁的铁观音,捧上一本最爱的小书细细品读,茶香袅袅,书香袭人,静逸安然的时光就有了让人怦然心动的味道,令人痴迷而心醉。

喜欢逛超市,吃穿用的样样俱全,人又多,满满的烟火气。喜欢超市里的.热闹和顾客脸上的温暖,喜欢各种蔬菜水果五颜六色,鲜艳艳地招人喜欢,各种肉蛋家禽、海鲜、卤味,明目张胆大刺刺地刺激着你的胃和食欲。推着购物车慢慢行走其中,心中自然升腾起一股欢喜生气。喜欢在这里给家里的成员买各种不同的物品:老公喜欢尝试稀奇古怪的美食,儿子要各种毛绒玩具,侄子有了零食就拥有了全世界,婆婆最爱时尚漂亮的衣饰,给公公带点吃的穿的他都喜欢,老爸爱书如命…我总会在超市里挑拣新鲜又美味的食材,回家加工制作成美味又营养的大餐。看到一家人大快朵颐的满足口腹之欲,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觉得择菜洗菜的忙碌,煎炒烹饪的油烟,洗刷收拾的繁琐都是幸福的。我喜欢做菜,同样的菜喜欢尝试着不同的做法。喜欢超市里生活的味道,也喜欢家里温馨的味道,还喜欢厨房里的烟火味道。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也是一个平凡的烟火女子,只想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淡然的温暖与幸福。在生活的热闹与艳俗里,心中始终有一份安稳与从容,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真真切切地慈悲喜舍。这便是烟火人生,这便是我想要的现世安稳。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三

石磨住在村子里,哪个村里都有一盘经年的石磨。一个磨盘是天,一个磨盘是地,天罩着地,地撑着天,就有了村庄饿不死的日子。

磨盘是圆的,人要围着磨盘转,转进去的是粮食,转出来的才是面粉。夜沉星稀,日头沉入大地,一盘老磨的光阴刚刚开始。蒙眼的驴,若是喂足了草料,咯噔咯噔的蹄声,像钟表一样有旋律。人围着磨盘,把溢到边上的粮食撮进去,撮进去,白生生的面粉就这样硬是碾了出来,像雪那么轻盈,却又让人心里觉得沉甸甸。

沉甸甸的是那些忘不下丢不掉的老光阴。三娘和娘是妯娌,是多年的老相好。父亲生气,娘就往三娘家跑。父亲虎着脸——好到一个碗里好到一口锅里好到一个被窝里,就永远别回那个家。娘眼里带着泪花就笑,笑父亲是个蒙了眼的瞎驴,啥也看不清,就只会埋怨。

局势不好,年成也不好,一家都是张嘴等吃的货,娘比谁都着急。榆树皮是不错,滑溜溜,甜丝丝,熬了锅稀粥,像一群捉不住的鱼。再者,村西的二闹,饿得两眼直发绿。二闹娘熬了榆树皮粥,刚开锅,二闹不分青红皂白盛了一碗,一小段儿榆树皮哧溜下肚,还保持着火的温度。娘说,二闹死的惨,躺在地上打滚,一会喊饿,一会喊烫,再一会就翻了白眼。娘和三娘心比较细,跑了很远,在小河滩上挖茅根。茅根就是茅草的根。剥光了树皮,割完了野草,只剩下这片小河沟天偏地远,还藏着很多茅根。榆树皮晒干,茅根晒干,娘和三娘用石臼捣碎,放进磨盘里碾磨。

那时的驴都是公家驴,可没人敢借给你。没有驴不怕,人有时两眼一闭也能充当一头驴。星星亮了在推磨,月亮挂上树梢还在推,草虫唧唧,三娘喊着脸色蜡黄的娘歇一会儿,咬几粒队里卖粮遗落在地上的干玉米。三娘累了又换娘,娘说熬吧,只要这把老骨头还在,说不定还能活出一片天。

石磨保持沉默。在古老的乡村一隅从不显山露水,也不向天地倾诉满腹苦水。石磨旁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在春天开了很多梧桐花,不知何时飞来一只鸟,在树杈上衔枝筑巢。不出门打食的时候,就在树枝上看院子里的光阴,光屁股的娃儿渐渐长成一头小牛犊,可以甩开膀子帮衬母亲推推磨。满脸鼻涕花的小妮转眼就长成了大姑娘,坐在门槛上绣鞋垫,两只鸳鸯一朵花,三片荷叶一汪水,荷叶长着长着就擎起一只莲蓬。

莲子虽苦却清心,苦难里熬出来的娃儿大都质朴单纯。

石磨在,梧桐树就在。开了好看的花儿的梧桐树,就留住了浪迹天涯的飞鸟。鸟儿像村子里的人一样勤快,夜里推磨洒落的谷粒,鸟儿一瞅一个准儿,从高高的树上落下来,一粒粮食也不肯荒废。三娘坐在树墩上,纳鞋底。不知为啥,三娘一辈子也没生下一儿半女,没有一儿半女但并不代表不能享受天伦,很多年以后,村子里长大的男娃女娃,都管三娘叫三娘,好像每个人都是三娘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女。三娘勤俭,忙的时候在地里干活,能顶一个壮劳力;闲的时候就在家里裁衣服做鞋子。谁没穿过三娘做的虎头鞋呢?白的底,绿的帮,像是一片青绿的山野,一只活灵活现的斑斓虎就在山林里隐藏。三娘说,是小子就不怕调皮捣蛋,能吃能干能懂得老人心意,长大了肯定能有大出息。

石磨看着,看着一座充满烟火气息的院落,看着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一盘石磨,或许年深日久就具备了某种神性,就像一位入定的老僧,保持着素食主义的原始与单纯,善良与悲悯。也许这盘磨从人们没剪辫子的朝代就存在,一个赶脚的石匠,耗费了很多时光,才叮叮当当敲打出一对浑圆的磨盘。那流溢的火星就是火种,点燃人们活下去的希望;那粗糙的纹理就是乡间磨砺人的岁月,将坎坷与苦难一一吞咽入喉,喂养成铁打的乡村骨骼。

石磨最善记忆,记着风尘仆仆归来的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一扫满脸的沧桑与颓唐,嘴里哼着不在调子上的谣曲,一步一唱,推动咿呀旋转的老磨。也许你会觉得父亲就是一片天,母亲就是脚下的土地,沉闷的日子太过漫长,而天地恒久远,在轮转中赐予了我们风雨阳光,与活命的粮食。

那头蒙了眼的驴子,也是乡土矢志不渝的信徒。它相信每一个步伐都能抛却一丝苦难,它相信转过漫长的黑夜之后就是黎明。

黎明,出奇的静谧。一株草从脚下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它觉得生的重量其实很沉,就像一盘石磨,悬挂在头顶。但草不会气馁,一株草弱不禁风,很多草的'种子力量凝集在一起就能奔向光明。安放石磨的砖台子老了,一层层剥落,落在地上很多碎屑。转动石磨的木杆老了,下雨天长出很多耳朵一样的黑木耳。但石磨的记忆从未老去,娘和三娘依旧喜欢呆在老磨旁,唠叨那些老去的光阴。梧桐树老了,但梧桐树上的飞鸟从未老去,一代代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声声婉转的啼鸣,在召唤回家的孩子。

三娘的记忆也像石磨那样清晰。有子有孙又添了香火的人总爱去三娘家串门。三娘记得狗蛋出生那天,西北角黑压压过来一片云,黑云下面传来骇人的枪声。三娘记得二丫出生的那天,村里分田分地,为此才分得一盘老磨,放在破败的院落里。我问三娘我的生日的时候,三娘的眼里尽是哀伤。她说那一年死了一个伟大人物,整座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被野草倾倒的石磨有些孤独,但谁能说孤独不是一所最好的房子呢?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翻阅泛黄的日历,哪一页记录下曾经的苦难,哪一页记录下乡村的真实,哪一页,又曾镌刻一盘老磨忧伤的泪痕。

一盘石磨是天,一盘石磨是地。天地轮转,才有了我们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四

与王大师久未谋面了,听说他出家当了和尚。

周末的一天,我们到山上去,准备拜访已经做了和尚的王大师。

山其实并不远,就在3路车终点站。驱车来到山下,找个地方把车停好,却发现找不到进山的路了。这里的变化非常大,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村子,街道笔直,绿树环绕。现在,有的房屋都拆迁了,瓦砾遍地,一片破败景象。有的则已经盖起了高楼,建成了新的小区。新建的建筑旁边就是拆扒的民房,一边是破坏,一边是建设,说不清是百废待兴还是肆意毁坏。我们在小区与瓦砾之间绕来绕去,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一条进山的路。

山上的树木愈加茂密了。

山的海拔并不高,却有着连绵之势,纵横几十里。虽算不上雄伟,却也高低起伏,树木繁茂,自成气象。从山下望上去,三个山头由低到高逐次上升,层次分明,有一种苍茫厚重之感。

几年前,这座山脚下有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我在那里任教,闲暇的时候,曾与几名学员来到过这里,时间大约也是这个季节,满山杏花飘香的时候。山下是自然村落,山上树木虽然没有现在这样茂密,但却是一种优美的田园风光。时间改变了一切,山上树木愈加繁茂,山下却是翻天覆地满目疮痍。

刚刚走到山下,就飘来阵阵的花香,想那满山的杏花定然开放了。果然,半山坡的杏花热烈地开着,深红浅白,各呈妖娆。粉白的、粉红的,中间夹杂着一树一树的梨花。杏花开得热烈、纯粹,枝头全都是繁花密枝,一瓣挨一瓣,一朵压一朵,重重叠叠密密匝匝,没有一片绿叶。梨花的风姿则与杏花完全不同,花朵疏朗,枝头上开几朵洁白的花,中间夹着几片新绿的叶。梨花的花瓣与杏花相比,就大得多,薄薄的花瓣向外张开,长长的花蕊散开,放射出来,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几片素雅的花,几片碧绿的叶,相互衬托着,相互照应着,有一种散淡、简约的风格,花间叶上,似乎有一点点佛宗禅意。

穿过这片茂密的花树,就开始登上第二个山头了。抬头望去,山坡上是一片森森的松树,高大、深邃、沉郁,走进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肃穆的世界。

不知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还是人为的因素,这一山坡的松树,茂密、幽深,简直隔绝了山外的世界。虽然山下那阵阵花香随风飘来,萦绕在松树的枝丫间,但那穿林而过的山风发出的啸声,以及那松树的沉郁,还是让人们收敛了刚刚从花丛中带来的世俗之气与嬉笑的心情。而这时,一座红砖灰瓦的建筑,就从松树的树梢间,显现出来。

循着那一角红墙灰瓦,顺着一条黄土小路上去,发现松林越来越密,松树越来越粗壮。许多松树的树干上,树枝上,缠着丝丝缕缕的红布条,想来寺庙应该到了。猛一抬头,前面山坡豁然开朗,山坡的高处,一座寺庙闪现在眼前。一个不大的院落,灰色的围墙,朱红大门,高耸的灰色房脊,一派肃穆庄严。此时阳光正好,明亮的阳光照在房脊,庙门上,很亮,很温暖。远远看见庙门边上的.石台上坐着一个人,我们就加紧了步伐,走过去。那人见有人来,就站起身来,等待着。那人是王大师的老伴,我们是熟悉的,她的头发全白了,一脸憔悴,满眼落寞。

山上的风很大,松树林发出阵阵啸声,在山间回荡、起伏。茂密的树林里很少见到行人,寺庙里更是空无一人,显得宁静、空寂。这里果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我暗自在心里这样想着。见到我们,王大师老伴显得很热情,脸上现出亲切的笑容,让我们到院子里看看。我们犹豫了一下,走进了寺庙的大门。

寺院是典型四合院的格局,坐北朝南一排房子,耸脊飞檐,明柱雕窗,说不上古色古香,却也有一种庄严气派。飞檐的下面,正中间的地方,悬挂着一块很大的牌匾,朱红底色,几个鎏金大字,写的是“永宁寺”。标明了这寺庙的身份。屋子里传出低沉的梵音,悠悠地飘荡在院子里,萦绕在山上松林的树梢上。正房前有三级台阶,在台阶的下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香炉,有几柱香散发出缕缕的香烟。香炉前面铺着几个铺垫,是供前来上香人叩拜用的。两侧是两排厢房,应该是用来居住的,有这里的和尚居住,或者前来上香还愿的人居住,现在看来,暂时还空置着。大门一侧,悬挂一口大钟,所谓晨钟暮鼓,敲击的应该就是这样的钟吧。如果在清晨来临之际,将这口大钟敲响,那悠悠的钟声从深山密林里散发出去,回荡在山下那乡村城市间,该是多么庄严与神圣啊。

站在寺庙的院子中间,阵阵松涛盈耳,有鸟儿不时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它们定然是在这山上待得久了,沾了佛家的禅宗佛意。虽然山下就是人烟稠密的乡村与城市,有时候细微的汽车喇叭声还能透过重重树木传送过来,可还是有些超凡脱俗的感觉,人仿佛已经不在红尘中了。

王大师老伴见到我们这些满身凡尘俗气的人,却是热情得不得了,问这问那,向我们诉说这里的一切。

这座寺庙目前只有王大师夫妇两个人,由于是新建,知道这里的人很少,到这里进香的人更少,香火不旺,香火钱自然不多,吃的用的都靠老两口自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山是不高,但只有一个半路出家还带着家眷的和尚,名声自然不会很响亮。出家的生活很艰难。一座山,一座新建的寺庙,两个半俗不俗的出家人,生活的清贫是可想而知的。更要命的山上缺水,洗衣做饭用水,都需要从山下挑。如今,王大师和老伴身体大不如从前,已经没有从山下挑一担水的力气了。说这些的时候,大师老伴满脸凄苦与无奈。

这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的距离,我原以为出家是一件很超脱很神圣的事情。出家就会抛却许多凡尘俗事,晨钟暮鼓一心向佛,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不会有尘世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情俗事,也会了却像我们俗人那些诸多的烦恼,出家人是我们这些俗人眼里具有慧根的人。

王大师进山出家的缘由是什么呢?

有许多疑惑想请教王大师。可是,不凑巧,王大师出门去了。我们姑且称作“云游”吧。云游的目的有几个,有遍访名山古刹,谈经论道,弘扬佛经佛理;有佛号长宣,着一袭袈裟,托一木钵,走街串巷,布道化缘。王大师此去为何,我不知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儿童都能朗朗背诵的诗句,我也曾神往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今天,此山的意境自然不能与之相比,王大师也非进山采药,山不高云不深,然我们乘兴而来,却寻大师不遇,多少有些令人怅然。

出家与入世,生存应该是主要原因。

王大师与老伴原来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就在我们对面楼上。他们那栋楼临街,下面两层是一家大型超市,面积比上面住宅要大,建筑商就在多出的地方盖了一排小房,属于临建,没有产权的,但可以住人。王大师一家就住在那样的小房里。

与王大师相识,也算是机缘巧合。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就是不见任何动静,催他,他说不急;托人给他介绍,他有一搭没一搭;问他,他说自己没有女朋友。整天优哉游哉,过得悠闲自在。俗话说“皇上不急太监急。”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尤其在儿女婚姻这件事情上,哪一个父母不着急呢?无奈之下,就想到了算命问卦,虽然心里知道这些属于无稽之谈,可是很事情到了无助的时候,唯有问命运了。

可是,平时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很少,到哪里去找一个可以测你前世今生的人呢?就在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时候,在自家后阳台就忽然看见对面小房一家窗子上挂着一个牌子,清清楚楚写着一行字“测字、算命、姻缘、阴阳八卦”,落款是“王大师”三个很醒目的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我们的缘分。在我们需要并且无处寻找的时候,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任何事情都应讲究一个“缘”字。

草草吃完晚饭,见人家的灯还亮着,我们夫妻两个就去敲人家的门。开门的就是王大师的老伴,见我们是一个小区的,虽然不太熟悉,但毕竟进来出去,还是常常见面的,就热情请我们进屋。王大师是一个五十上下,身材微胖,圆盘大脸的人,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书。我们说明了来意,把儿子的生辰八字给他。他先是翻书,尔后闭目掐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对我们解说。他说我们的儿子是有婚姻的,并且是一个不错的婚姻,只是机缘未到,叫我们不要着急。在我们告辞出来的时候,他对我说:“看你的面相,儿子是晚婚,急不得的。”

我们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满心喜欢地出来。来到家中,妻子半开玩笑地说:“都是你,长一个四方大脸,耽误了儿子的婚姻。”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处了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一家人都喜欢得很。我们愈加相信王大师的道行是不浅的,又请王大师帮我们选了儿子结婚的日子。从此算是与王大师结了缘。

从那以后,妻子就一口一个“王大师”地叫着。我也跟着叫“大师”,熟悉他的人也都叫他“大师”。“大师”的名号就在小区传开了。

大师平时很少在家,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云游四方,是因为业务繁忙,还是为生计奔波,但在小区很少见到他的踪影。在这一段时间里,只见他老伴身穿环卫工人的服装,推着一个扫垃圾的车子,早出晚归。形销骨立,发也苍苍,脸也苍苍。感觉他们一家的生活很拮据。后来,也见不到他老伴的身影。问谁,谁也说不清楚,谁都不知道王大师老两口去了哪里。在一个小区,搬进搬出,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所以,时间久了,就渐渐忘记了。

有一天,忽然看见一个身穿袈裟的人走进小区,觉得奇怪,仔细一看,竟然是王大师。难怪许久未见,原来他出家做了和尚。大师半生研究阴阳八卦,现在出家做了和尚,也算是终成正果。心里暗自为他高兴。

大师的老伴不是出家人,上山进庙,实属无奈。不去诵经念佛,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与她无干。想那孤独与寂寞比那大师更甚,山间的岁月更加难熬。

一心向佛,但仍需一日三餐;跳出三界外,仍有牵绊;六根清净,如何能静?

像那王大师实乃为生活中的半路出家,定然做了足够的准备,有着充足的理由。但就我一个凡夫俗子看来,他进了深山寺庙,仍然难了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五

吃完晚饭,病了一场后的脑袋又开始发晕,躺到床上却辗转难眠。打开手机,已是八点多了。

自从回到家后,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袋里盘旋挥之不去扰人心智。“这人间烟火究竟是喜还是忧?”我不止一次的问我自己。左脑的我说是喜,右脑的我说是忧。

这人间烟火啊有时温暖如火炉,有时又寒冷像冰霜。

温暖是因为依靠。

年后没多久我们一家都离开了村子来到了小城,爸爸说紧打锣鼓勤敲钟,新的一年要从头开始。才初六爸爸就骑着他的小毛驴在小城街道上东奔西走的联系活干了,哥哥暂时找不到货拉就跟在爸爸的身后跑。姐姐在老城找了一份卖衣服的工作,妈妈赋闲在家带小侄儿和照顾婆婆。我则在离家不远的一所中学实习。新年的生活在越来越好,真好。

也许是过年好吃的东西太多,一天到晚的进食竟把一年未生病的身体给弄“坏”了。一场重灾害悄然降临到我身上。初十的早上,我起床后发现自己有些头重脚轻,心想这可能是晚上觉没睡好的缘故所以并未在意。简单的洗了把脸打算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走到门口蹲下系鞋带的间隙,一阵头晕像狂风一样袭来,紧接着恶心想吐如暴雨接踵而至。情况看起来似乎不容乐观,妈妈和婆婆劝服我不要去学校了,我尝试着挪动了一下身体确实不行,立刻给指导老师打电话请了一天假。回到卧室重新躺到床上,头痛的越来越厉害了,咬着牙关挨到了中午,太难受了起身准备下楼去买点药。家里静悄悄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家里人呢?我没有家里的钥匙出不去只能在屋里等着了,拿出手机给妈妈打了电话,原来她正带着小侄儿和婆婆给我买药呢。不一会儿,她们回来了,手中除了药还提了清粥。妈妈把粥放到碗里让我吃了之后再喝药,我没有胃口吃饭但听到妈妈不容拒绝的言辞之后决定还是按照她的吩咐来。吃完药后我又躺着休息了,药好像起了那么一点点作用,头痛减轻了许多,可是躺着躺着肚子又开始痛了,一股一股的痛连续不断的涌入身体的各个部位。翻转着身体躺了很久却没有减轻的趋势,妈妈正在哄午休调皮哭闹的小侄儿,婆婆也打算睡午觉了。没事儿,再坚持坚持。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听见开门的声音,爸爸和哥哥回来了。啊,居然已是傍晚了,怪不得阳光变昏暗了呢。妈妈也听见爸爸的开门声音,妈妈起身做饭,晚饭是我最喜欢的酸菜米珍。即使肚子很痛我还是吃了一点,吃后我接着躺下了。夜晚总能让人变的无比脆弱。尤其是疼痛一到夜晚就像被放大了十多倍,我软弱的不像话。姐姐下班回来看到我这样赶紧换了个地方给我买药,爸爸说这是肠胃性感冒要喝藿香正气水,婆婆用土方法给我揪背筋,妈妈给我倒水。不知不觉,全家人围着我折腾到了一点多。终于没那么难受了,我睡着了,他们也入睡了。

这人间烟火啊温暖如火炉,一不下心我就离不开它了,一不小心我就依赖它了,一不小心我就再也不想去远方了。

寒冷是因为争吵。

世间真的从不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争吵。温暖的背后亦埋藏着黑夜的伤口。

第一个争吵:婆婆的赡养问题。

去年十一月,一生体弱多病的爷爷去世了,丢下了同样年迈多病的婆婆。婆婆一共有五个子女。最大的是我大爹将近六十,然后是我大姑五十多岁,我爸排老三今年刚刚五十,接着是我二姑快满五十,最小的三姑也有四十五岁了。相比现在而言儿女也算是较多的了。但正因为这样推辞也就应运而生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三个姑姑自然是不会主动承担赡养婆婆的责任的。那么负责的人肯定是大爹和我爸了。大爹家比较殷实,经济情况比我们好太多太多,我小的时候他们就在城里买了房子。我们则在乡村建了房屋,爷爷还在的时候就和婆婆一直住在乡村,帮忙看家的间隙还可以做点农活。爷爷走了,婆婆就像失去了主心骨,整天晕晕顿顿的。我们自然不敢留婆婆一人在乡村居住。可是城里租住的房子实在不大,多一个人就更显拥挤了。大爹和爸爸商量每家住半月的想法,婆婆觉得可行,我们也觉得可行。可是生活往往背道而驰,在我们家住够了婆婆就囔着要去大爹家了,爸爸每日听着婆婆的说辞也听烦了就让哥哥送婆婆去了大爹家。这不,在大爹家住了没几天就出问题了吧。大爹家人口也不少,房屋虽大却被安排的井井有条。婆婆在乡村呆习惯了,改不了她的一些“臭”毛病。比如:口痰要吐在专门的痰盂里,上厕所之后要洗手,不要随便给别人夹菜,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东西哪儿拿的`要放到哪……婆婆老是忘记这些新要求,有时候忘了就做了忘了的事,大妈就看不惯了,看不惯自然免不了一场说教。婆婆觉得委屈,活了将近八十年了也没受过这样的委屈。我还记得腊月二十六爷爷百天的时候婆婆在爷爷坟前的痛苦,我使劲抱着她让她不哭,她嘴里一直说我不懂,我什么也不懂。我确实不懂,人这一辈子,什么样的委屈都能受,唯独亲人的委屈受了是钻心的疼。

第二个争吵:哥哥姐姐的每日一闹。

姐姐和哥哥是相亲认识的,据说那时候哥哥对姐姐是一见钟情,哥哥豁出老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了一年才把姐姐追到手。有时候男人就是这样没得到之前百般呵护宠爱,得到之后便视如草芥。哥哥虽没有做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来惹姐姐不高兴,但他确实是变了很多。也许婚后的他才是原本的他吧。哥哥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诚恳老实,可是越诚恳老实小毛病就越多。第一:懒。有段时间爸爸没有工作赋闲在家,哥哥也同爸爸一样在家里呆着,爸爸有时还出去找找活做,哥哥每天就只躺在床上玩手机连娃都不管。爸爸不好意思直接说哥哥就对着姐姐怒骂,姐姐性格随了爸爸,火一起来收都收不住,日日如此,听得我直呼痛哉。第二个:毫无斗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用来形容哥哥再恰当不过了,今天有活做他就去做,没活他就在家里闲着,从来都不自己出去找找。他的朋友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没有朋友他也不出去结交。我最恼的就是他的观点,他觉得钱够用就行,多了反而是累赘。我心想是啊,追求不要太高够用就行了,可是得够用才行啊。有时侄儿生病住院都还要爸妈掏钱这叫够用吗?也许我理解的够用和他理解的够用是不一样的吧。第三:不带娃。小侄儿已经两岁多了,哥哥带过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他有活干的时候暂且不谈,可是他没活干的时候宁愿网吧打一天游戏也不回来带娃。很多男生都不喜带娃这个可以理解,但凡事也不能过分啊。这些小缺点累积了大大小小的争吵数不胜数,每次寒暑假回家扰得我都烦躁。

第三个争吵:爸爸和妈妈的争吵。

前面提过爸爸的脾气火爆,那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前几天因为房子的事爸爸妈妈大吵了一架,爸爸原本躺在床上抽烟,妈妈说了一句不合他心意的话他爬起来对着妈妈就是一顿怒吼,差点打起来。爸爸主张一言堂,他说的话就是圣旨,任何人都不能反抗。妈妈又是一个思虑比较周全的人,很多时候她和爸爸的意见都不能统一。爸爸坚持他的主张,妈妈也不退让。一来二往,大战就爆发了。胳膊拗不过大腿,结果通常以妈妈惨败为终点。妈妈每次和爸爸吵架了之后就躲起来哭,饭不吃,什么也不干,还把气撒到我们头上。这样的情况从我小到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到我成年到我工作。我很讨厌妈妈那个样子,可是我始终改变不了什么。因为在爸爸面前我们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这些争吵隔三差五就出现在我眼前在我耳边回响。我厌倦这些争吵,厌倦这人间烟火味儿,我想要逃离,想要只有我自己。我很喜欢毛不易《消愁》里面的一句歌词: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可我明白我离不开故乡所以我到不了远方。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六

农闲的时候,父亲的几个要好的乡邻,每每都会来我家串门。串门除了天南地北地海侃之外,另一项必修课就是“尝烟”了。所谓“尝烟”就是彼此将烟给对方尝尝。因为是在我家嘛,父亲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了。父亲从烟袋里,撮出一撮烟丝,一边递给乡邻,一边说:“这是上好的南山生烟,很杀火的!”,乡邻也不客气,接过烟丝,装在烟斗里,划着火柴,点燃,闭上眼,深深地吸上一口,再慢慢地吐出一圈圈的烟雾,然后睁开眼,啧啧赞道:“好烟!恰噶!”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自豪和满足的神情,仿佛获得乡邻的夸奖,是一件无尚荣光的事情,犹如在巴拿马拿了金奖一样。

当然,父亲是不知道“巴拿马金奖”是怎么回事的,他只知道,能用好烟来招待客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家里没有闲钱去集市上买生烟,父亲就在后山上,开垦出一片荒地来(据说种生烟要用生土),用来种植生烟。父亲的烟,长得很茂盛,叶子肥厚,很有油性。收获的时节,父亲把一张张烟叶,仔细地铺在床一样宽大的篾夹上,再把它斜靠在当阳的墙上。待烟叶晒至金黄,就可以取下来了,然后捆作一下扎一小扎的,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好。每当有乡邻来访,父亲总是热情地拿出好烟招待他们。当然,乡邻们也没有忘记称赞一番:好烟,好烟!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漾起自豪和满足的神情。因此,我忽然觉得,烟叶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媒介,递上一颗烟,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似乎有点像谍战片里接头的信物了。

烟,不单单是解乏和交际的.工具,它还有许多妙处呢。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搞大集体,生产队的大部分粮食都交了公粮,每当到了开春的时候,就闹起了“春荒”。于是,父亲就去姑父家借粮食,姑父家粮食也不多,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父亲本是个很好面子的人,但迫于生计,也只得厚着脸皮了。父亲的脸,阴沉沉的,好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这时,他一个劲地闷头抽烟,头上升腾起,一团团厚厚的蘑菇云。也许,只有抽烟,才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我们也很知趣,远远地走开了。当然,过年啦,除夕夜,父亲在灶膛边上的烧火凳上坐下,一边抽着烟,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我们正听得入神,父亲突然不讲了,我们就缠着父亲,要他继续给我们讲故事。父亲没法子,于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讲故事,于是,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将故事......我们知道父亲在逗我们,于是就蜂拥而起,去抢父亲的长烟斗,父亲赶忙躲开,屋子里,和着生烟的味道,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呀。

于是,我对烟这个玩意,产生了兴趣,心里颇有些神往了。大约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吧,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家,拿上他的长烟斗,按上生烟丝,点上火,吸上一大口。哎呀,烟呛得我咳嗽不止,眼泪都流了出来。原来,这抽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后来我去问父亲,烟这么难抽,你们为啥还喜欢抽它呢?父亲淡淡地说道,抽多了,就习惯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它的好了。那时的我,听着父亲的回答,似懂非懂。

也许,世间的有些东西,是要有相当的阅历之后,你才会明白的。这或许叫做“经验”,或者叫做“积累”,人应该是越活越明白的,这叫做“成长”。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觉得很有道理,少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他们哪里晓得什么叫“愁”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读书、成家、立业、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生老病死,你长大后,要面对这么多事情,你能不烦恼吗?面对烦恼,你就得想办法去解决它,每当你解决了一个烦恼,你就又明白了一点。然而,我们虽然是越活越明白,但越明白就有可能越烦恼、越痛苦。人生好像一个圆圈,小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圆点,所以你接触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长大了,你面对的是一个大圆圈,你接触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屈原是明白的,所以他才更加痛苦,才会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的千古喟叹。最后他无法解脱了,只好投江而亡,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端午”的念想。想到这里,我开始疑心屈原是烟酒不沾的,尽管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酒”以及酒文化的记载,如《招魂》有云:“瑶浆蜜勺,实羽觞些。”《九歌·东君》云:“援北斗兮酌桂浆”。这里的“桂浆”即桂花酒。要说他喝酒,顶多也就是甜酒罢了。甜酒,乃“娘娘”酒也,真男人是应该喝白酒、烈性酒的。所以,屈原是算不得真喝酒之人,否则,他完全可以通过喝酒来解他之忧了,也就不会有“投汩罗”之悲了。至于说屈原不抽烟,那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翻遍他的诗文,未见只字片语,提到抽烟之事。其实,不管是喝酒还是抽烟,都只不过是“解忧”的手段罢了。酒也好,烟也罢,开始接触的时候,总有一种不适应,但当你习惯了它,就会爱上它,甚至爱得上瘾而不能没有它。

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参加工作后,为了应酬、为了面子,我逐渐沾染上了喝酒抽烟的“恶习”。我妻子几次三番,劝我戒了,但我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最后,她也没办法,只好让我自生自灭了。“上桌喝酒,长长久久。”“饭后一根烟,生活赛神仙。”成了我的口头禅了。其实,我也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过度饮酒,则伤肝伤肺。不过,抽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是,我积习难改矣,奈何?看书时,抽支烟;写作时,点支烟;上网时,燃上烟。看烟圈袅袅,抽烟的感觉,真好!

我父亲已经七十有五了,至今还在抽烟,只是比年轻时要抽得少了。我倒是担心他的身体,几次劝他戒了,可是父亲总是说:“到棺材里去戒烟吧”。只有我知道父亲的心理,因为我也是一位忠诚的烟民。烟,于父亲而言,是亲密无间的伙伴,是患难与共的兄弟,是过去那些难忘的烟火岁月。我也是如此,虽然我抽的是卷烟,比父亲的要高档得多,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也是我的伙伴、兄弟,是我的烟火岁月。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一座桥,一座用烟火架设的桥,将我的父亲与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接着,我点上一支烟,继续去书写我的那些烟火岁月。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七

唇边残留一丝往事芬芳,耳畔萦绕万缕故去柔情。思念的是转身离去的身影,难忘的是繁华落尽的回眸,不舍的是倾城烟雨的青丝,忆起的是笑靥如花的容貌。纷乱红尘,无知岁月随风而往,月清扬,星微拂,尘封往事亦,相逢。

烛光摇曳,洒落满地星光,经年不待,惊醒迟迟无言的梦。孤独深处,望不见的深渊,不慎失足跌入,却不知疼痛,殊不知,已是麻木。久久无神、目光呆滞、生机全无、万念俱灰,不知何时,开始独自饮酒流泪,清澈月光映照下的万家灯火在无尽夜色中渐渐隐去,消失不见。一个孩子孤独的.影子此刻也变得似是而非,最终亦不得不化为一声轻叹,微摇额头,望向远方,自嘲而又苦涩地笑了笑。

前路不知何方,希望依旧渺茫,举手投足间携带数不尽的悲伤。白色的、黑色的、蓝色的、红色的、彩色的梦,幻觉似的相继碎裂。尘封心脏深处,不时传来近乎停止的微弱跳动,无法忍受的痛,撕心裂肺般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割扯看不见的魂魄,疼得无话可说,大口大口地喘息,甚至一只脚踏入深渊,承受如此之多,只求一点廉价的尊严,以此守护一份无人可懂的骄傲。

未知迷途,宿命轮回,彼岸花于某处安静开放,卑微的灵魂无数次丢失,心有不甘,却又无力。花开了又开,梦碎了又碎,只剩下满地残片,斜倚夕阳,呆呆地望着无足鸟飞过。岁月无情,千般惆怅,黯然回首,终是空。漂泊天涯的情愫,不经意中开放,蔓延无限的记忆,一失神间遗忘。

一纸忧伤,写不尽庭院里的芬芳,恍然于隔世的幽香,终抵不过一庭落红的嫣然。

冬至,已过,岁末,未了,回首,神伤。轻摇一舞,银空万里雪花纷纷洒洒,抹去夕阳西下,掩盖无尽繁华。峥嵘而起的岁月,又蹉跎几分之几的年华?不知名的旅途,唯独落下朱砂般的牵挂。

半方时光无声走过,一袭素衣悄然离去。走远的是故事,忘不掉的是当初的感觉,凝神,闭目,提笔,画一生芬芳,写一世苍凉。日日夜夜,朝朝暮暮,说也说不完的话,喝也喝不醉的酒,一把老吉他弹坏了几根琴弦如今却遗落墙角。往昔似水,流年同轻风离散,旧时故事便如袅袅云烟刹那间了却了踪影。

一载时光终是完结,不舍、难忘、感叹都已无了意义,百尺竿头过后终须寻找下一个船口。摆渡人换了又换,路还是只能自己走。时光清浅,情怀依旧,橘黄灯光下,斜倚窗边,曾经的美丽依旧美丽,擦肩而过的风景或人,却惟有入了记忆画卷。淡淡余温轻握掌心,红尘过往,昔时往事,微微一笑,苍老成了沙。

烟火璀璨夺目,唯刹那一指间烟消云散;朝阳光芒万丈,独风轻云淡中已为黄昏。时间短促,不知何时芸芸众生便会入了土。此时一袭素衣,独坐天边,空望残月高悬、星云密布,烟雾缭绕中,却看见烟花绽放的妖娆,朝阳初生的耀眼。是啊,即便是瞬间,也让世人记住了它们的绚丽,一生最美的姿态不过如此。

等待何其遥远,不曾放下的永不遗忘的初心,准备了那么久,为的亦不过是辉煌的刹那数载时光。此事若能为真,吾死又何妨!

孤独着的日子里,陪伴只有残缺的梦,无人关怀,与黑夜相伴,挥洒一纸墨香氤氲无言珠泪,梨花带雨,几时无了痕。此生此世,吾尚惧何?悲伤?疼痛?折磨?哭泣?离别?死亡?太多东西早已无了意义,令吾今能与之色变之事亦唯有吾之宗亲与吾之信仰。凝结在空气中的微粒上下浮动,不停地游荡着,最终一场雨飞过,洗刷尽往日的辉煌落寞,苍白的影子变得无力,一阵摇曳,随后前行脚步更加坚定。

夕阳西下,带不尽故日柔情;黑夜已深,抹不去往昔流年。只是,过去终归已过去,千般不舍,万般不甘,终已是场空。梦,还是要继续追,脚步,也永远不会停。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八

其实,不管是否承认,我都算不上是个贤惠能干的女人,一直都是。

有的女人会把烧菜做饭当作是一种乐趣、或是一种享受,可我,从来都是不爱的。不喜欢厨房里烟熏火燎的油烟味、害怕杀鸡宰鸭时那种恐怖而残忍的'场面……总之,有诸多理由让自已一直对下厨心生厌恶。

以前,总是心安理得地接受巴布一日三餐里的勤勤恳恳和忙忙碌碌,做得最多的,便是站在他的身后帮他洗洗青菜、剥剥大蒜、唠唠家常、或是冷不丁地扮可爱逗他笑笑,然后在饭桌上夸大其词地对他的厨艺大肆表扬。以至以身边的朋友们都说,我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幸福女人。以前听到这话时,总是一脸的不屑以顾的,觉得那是理所当然而又习以为常的事。然而世事难料,这个假期,情况却忽然来了个逆转,由于巴布日渐地开始忙碌,我终于不得不充当起了这个家的煮妇,开始为一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围着灶台日日忙碌。

那天从菜市场买回来一条鱼,是请老板娘把鱼鳞刮掉、把内脏去除了的。回到家中想煲鱼头汤时,却发现无从下手。忐忑了许久,终于狠下心来用刀把鱼头剁下来切碎,撒上佐料时看到鱼脑还在扑通扑通地跳动,顿时慌了神、心里惶恐不已。以至于后来把鱼放下锅时,滚烫的油飞溅到手臂上,烫起几个水泡,火辣辣地疼。等终于勉强做好了三菜一汤,端坐在饭桌前,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拔动着筷子时,却胃口全失。巴布望了望我,不解地问:“你怎么不吃?你不是最爱吃鱼的吗?”我苦笑,说:“你做的我才爱吃。”下一次再买鱼,我便恳请卖鱼的老板娘把整条鱼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那样,回到家中便可以不用再忐忑不安了。

想想,这些年来,我所忽略的,竟是那么多。

那些幸福,早已被埋在了岁月的深处,我竟一直视而不见了。

虽然很难,但下定决心,要改过来。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九

“俗乃人间五谷,不食人间烟火,非俗人也”,我们常常以“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女子的清丽脱俗与惊世脱俗的魅力。然而,我觉得“人间烟火”才是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就在前不久播出《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不仅仅仅仅是中国的美食,还有中国的文化习俗.美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背后有关食物的情感与故事,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来源与创造,无不透露出中国千万种美食的博大精深“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各传统节日里,总是离不开吃的话题。并且在节日里,似乎只有带着特殊好处的食物才是主角。

首先,从即将到来的清明开始说起。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在寒食节的后一天,所以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吃冷食的习惯。而在江南一带,这个时候则盛行一种传统特色小吃——青团子(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吃过之后,连梦都变得清香。

而在端午节,除了传统的赛龙舟,逃但是的自然是各式各样的粽子。在南北方,对粽子的口味也存在偏差,北方人对粽子的要求简单,口味偏甜,一般为红枣、豆沙居多;南方人则口味偏咸,且种类繁多,包括蛋黄、鲜肉、火腿、莲蓉等等。在南方有个小县城叫平阳,在那里有一种独特的粽子,叫做“猫咪粽”。

随着月圆月缺,中秋之际,为一年中月亮最大最远之时。智慧的劳动人民,为这一天创造了以月亮为名的点心“月饼”。在这一天,最完美的事情,就是一家人团圆,赏着月亮吃着月饼。

物欲横流的如今,多少人背井离乡为家庭、为生计去奔波,忙忙碌碌一年,各自回去跟家人团聚。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

凡人都离不开人间烟火。我也一样,日子里充满市井气和烟火味。

我能想象出老同学们看到我晒得饭时,瞠目结舌的样子。

一个多年不曾联系的校友,一日突然留言:你与当年学姐的感觉相去甚远!我呵呵的笑,张扬是年轻时应做的事,现在就应该内敛。

更有老友神色严肃直截了当的问,你怎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我说,不是转变,而是顺其自然。

于是,问者张大嘴巴,一脸的茫然。

“顺其自然”?

“是,顺其自然”。

那就是顺着人生不同的阶段去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营造不同的风景。

少年阶段犹如树苗成长,就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青年如花,就要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绽放;中年是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枝繁叶茂。

人生没有回程,时间不会倒流,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

如今的我已步入中年,这个阶段我该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经营好家庭。于是,在匆匆行进的每一天,我努力尝试着用心、用情把柴米油盐化成浓浓的烟火味,化成一道道菜,一款款汤,和一碗碗饭,让它们去温暖我的家人,温馨我的家庭。

不由得喜欢上了这炊烟袅袅,烟火弥漫的平凡生活。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是花前月下,吟诗作画的日子,谁又能每天吞梅噬雪、红袖添香呢?那是书中的境界,只有神仙才不食人间烟火。

每天,我想得最多的`是羊肉萝卜汤和排骨冬瓜汤的香,想着鱼摊上那些活蹦乱跳的河虾和鲫鱼,想着炸丸子的油锅里滋滋冒着的香气,想着超市的生鲜区那个穿着白褂子的中年妇女吆喝着“豆角便宜了!”的声音。那一声声,一幕幕,分外的烟火气。

喜欢在菜市场买菜时的那种随意,看着新鲜蔬菜摆放在摊位上,青红皂白个个光鲜。人们驻足摊前,讨价还价,挑挑捡捡。称一斤胡芹,切一块冬瓜,捡两个西红柿、挑一个紫甘蓝……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人生,叫人分外欣喜。

还喜欢炖汤时的闲散和适宜。蓝色的火苗舔舐着砂锅,食材在锅里翻滚冒气。我,或是拖拖地擦擦灰,把该入柜的入柜,让该归位的归位。或是泡一杯菊花茶,取一本散文,靠在沙发上,浅浅的游曳在书香里。

最喜欢阳光透过厨房的窗子,洒在身上的温暖,系着粉蓝色的碎花围裙,长发卷在头顶,双手穿梭在油盐酱醋之间,手指游走在锅碗瓢盆边,油烟机伴奏炒瓢歌唱,刀铲勺筷叮当作响,如同一支欢快的大合唱。

在等待饭熟的间隙,我常常会从厨房的窗口望出去。曾经,厨房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菜地,地里那些红的绿的蔬菜,让我的心情更舒散。如今,菜地变为一栋栋楼宇,宽阔的视野被对面一扇扇紧闭的窗户代替,我常常会猜测那扇窗户里面的世界,猜想那扇窗户里的女主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是个忙碌而快乐的厨娘。

有时会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看着院里来往的路人。还有那只总爱叼着毛巾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牧羊犬,趁你不注意便会跑到你敞开的车门边偷你擦车的毛巾,还有那只机灵淘气,看到三轮就撅着屁股不想走路的小泰迪,看它们在院子里快乐的嬉戏。

菜也就在这随意、闲适之间做好了。

忍不住觉得,在这大城小厨的日子里,每一个点滴都是那么温馨。只要你用心,就能把油盐酱醋运用的恰到好处;只要你用心,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土豆、萝卜、白菜,也会变得生机盎然妖娆可人;只要你用心,那些灰扑扑的日子,就会像花儿一样绽开怀;只要你用心,快乐的滋味就能溢出来。

并不是我喜欢付出,只是我倾向于这种活着的姿态。因为我知道,只有家常饭才最稳妥、最踏实。只有家常味才最温暖,最长久。这种“家常”,是心灵的归属感,是放心的将后背靠过去的地方。这种“家常”,只有用心的主妇才能营造出来。

我常常会觉得时间很短暂,短暂到孩子和我们相处的时间都很有限。从小他们的时间就被学校占有,工作后又被单位占有,成家后最终被他们的爱人孩子占有。我们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也就那么几年,我们能给孩子留下的,只有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我能做到的,就是用食物留下最好的味道,用陪伴给他最暖的依靠。一碗拉面、一盘饺子,一对身影、一个拥抱,每一个点滴都饱含着母爱浓浓的味道。也许当时并不觉得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味道。当你长大,才发现那是人生中最温暖的怀抱。

于是,便有同学说我活得太累,不懂得去享受,不懂得让自己幸福。

其实,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并不一样,每个阶段对幸福的要求也不相同。小时候幸福对我来说,就是有好吃的好玩的,和小伙伴在大院里疯跑疯玩。上学后,幸福就是盼来每一个星期天。长大后,幸福就是家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的工作不忙不累顺心顺意。如今,幸福就是我用心做饭,你细品慢咽,全家和和睦睦欢声笑语一片。

幸福还是,早晨穿走的臭球鞋又回到原地,脱下的校服又乱糟糟的堆在那里,去年的衣裤又短了几厘米,鞋子又小得穿不进去。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幸福,让我觉得踏实、温暖。

其实,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巨大宝藏,里面藏着无穷的潜力和无尽的母爱。孩子,就是开启这个宝藏的钥匙。

感谢儿子为我开启了这个宝藏,感谢生活把我历练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厨娘,感谢岁月把我雕琢成现在充满烟火气息的模样。这个转变的过程,让我有着深深的感悟和浅浅的喜悦,我用文字把它们留在这里,让它们成为我烟火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当我年老时,坐在摇椅上回看这些东西,我想我会被这些充满烟火味的回忆温暖着,笑出声来。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一

「中文摘要」“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不能通过,既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又可能存在值得深思的隐患。应当站在法治和宪政的高度反思并进而完善这一制度。文章认为,政府报告工作制度应予进一步规范,检察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应在改革横向领导体制的同时予以完善,而法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则因无宪法依据及有违司法独立的法治原则,应予取消。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或两院的工作报告被人大或其常委会否决,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告经反复做工作后始得以通过,或以较低的比例通过。一向被讥为“举手代表”的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与责任感正在提高,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正在加强,这是我国法治和宪政建设中的大事、好事。但是细细品味,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它提出了一系列法理问题和宪政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下面就从几个具体事例说起。

一、关于“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制度的合宪性质疑。

[1][2][3]。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二

烟火人间和男友最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幸福,想象着未来长长的岁月里,我们就将这样手牵着手,花前对句月下吟诗,演绎一段唯美的浪漫爱情。

有一次,为了寻求共鸣,温情脉脉地询问男友:你说,我们结了婚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男友望了望天空高挂的圆圆的月亮,无限向往地说:嗯,到那时候,晚上吃完了饭,让孩子自己去写作业,然后你打毛衣,我边看电视边给你削苹果。

男友一脸无辜,说过日子多半是这样的`吧?

我才不信呢。我一直觉得父母们是不懂爱情的,每天只知道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我以后定然不过那样的日子,我们是因为相爱才会结婚,那我们婚后的日子也定然是柔情蜜意。

不管怎么想,婚姻还是如期而至。

远离双方父母的婚姻,注定从一开始就柴米油盐。每天的一日三餐和俩人刚毕业时那点捉襟见肘的工资,让我一下子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变成了锱铢必较的妇人。每天灰头土脸的日子真让人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啊。

好在老公对过日子的事情比较内行,如何预算家里有限的工资,如何把菜烧得更好吃,如何让徒有四壁的小家一天天充实起来,他都能安排的头头是道。几年过去,这个小家已经成为温暖的港湾,我安心地在这个港湾里洗衣,烧饭,数钱,和那个叫做老公的男人一起商量攒钱和购物计划,其乐融融。

宝宝一周岁的时候,我终于买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盒毛线,开始为宝宝和宝宝爸爸织毛衣。

我在笑我终于逝去的青春啊。我继续笑,老公则是一脸迷惑。

其实说真的,当我接过老公削好的苹果的那一刻,我是幸福的。体贴的老公,聪明的宝宝,温馨的小家,这些虽然和风花雪月没有关系,可是却让人如此的踏实和满足。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三

又是周末,生活如日出月落般循环着不变的轨迹。早饭后老公提议今儿交完电费后去龙首山溜溜,我附议,好啊!这么明媚的阳光关在家里岂不是辜负了。

龙首山是市内的一个公园,因状似龙首而得名。几年前,一位修为高深且实力雄厚的道人看中了此地,出资在龙首山上建起一座魁星楼。据说是关东第一魁星楼。这样一来,既弘扬了道教文化,又让城市多了一处景点。

一路行来,暖风习习,吹拂着绿杨,亲吻着鬓边的发丝,柔柔的、轻轻的和润。离山门还有一段距离,已经发现路旁的车辆很多了,抬眼望去,山门前的空地已经被五颜六色的摊位圈得满满了,再走近些,人声鼎沸。汇入熙攘吵杂的人流,来到山门前,大大的横幅“关东魁星楼庙会暨关东食品文化节”。奥!原来是农历四月十八庙会,虽说是每年一次,可我还是头一遭赶上了这场盛大的繁华。

随着人流慢慢前行:这边一圈各色食品、小吃、小商品。那边一溜是书画艺术家在现场献艺。这可谓入眼皆繁华。

进入山门,拾级而上,身后的繁华声渐小,登到山顶魁星楼前,恰赶上了在做道场,听着那乐音,看着香火缭绕中身披彩色道袍的道士们娴熟的一招一式,虽不明了其中的蕴含,但置身此时此地也心生敬意。算是对一种文化的虔诚吧。

和山下的人声鼎沸相比,山上到是安静了许多:山顶的平台上一对老夫妻正逗着一个走路刚稳的孩童拍照;几个年轻人倚着围栏用手机拍着城市的风景,许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为赶这一年一度的庙会。

我和老公循着幽静的林荫边走边说着闲话,偶尔入眼的美丽,摄入相机,记住红尘的雅致。

阳光正好,阴凉处也有些热力了,看看表已经是中午了。我拉了拉老公的手说:“老公,你明知我最不爱凑热闹,还把我塞到着喧闹中来,你说该怎样弥补我?”老公笑着说:“下山请你吃各色小吃,能填平你心灵的创伤了吧!”那柔柔的目光中又读到了恋爱时的温存。

下山的.路总是那样轻松,身边的一个少妇费劲的向上登着,丈夫半拉半搀,嘴里半是嗔怪半是心疼的说:人家上山穿旅游鞋,你穿高跟鞋。回头望去,那身影恍似年轻时的我们。

简易的塑料餐桌上面没有遮阴的篷布,正午的阳光灿烂,人们的笑脸灿烂。来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小摊前,我说:“看这包子包的多漂亮,褶拿的真均匀,虽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看着也爽。”老公犹豫一下拉着我走开了(因为我特不爱吃包子)。“北京爆肚来一碗,”我们寻了个空位坐下慢慢的吃着。。。长沙臭豆腐的叫卖声就在耳边,老公看看我笑着起身,不一会,一碗臭豆腐放在我眼前,这可是我的最爱!这边的小吃品的差不多了,转个弯,到了那边,一边等着蒙古烤肉和鱿鱼,一边吃着泰国榴莲酥。用牙签扎一个榴莲酥塞到老公嘴里,看着他皱眉咧嘴的样子,不禁偷笑...两个半百的人了,也学着年轻人拿着烤串,站在太阳底下吃着,笑着,谁说只许年少轻狂!

我们站的边上又是一个卖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小摊。老公给我十块钱,老公笑笑又相中啥了,不告诉你,等我拿着一袋包子回到他身边时,他偷瞥一眼笑了(这是他爱吃的)。

山门内的香火,袅袅悠远,远离凡尘,遥不可及。身边相伴的两个人,时时处处多为对方着想一点,且行且珍惜——这人间烟火的温暖吧!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四

人间烟火,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四个字总能让我感动。原来,这个人间,可以这么温暖,这般有诗意。这首以人为基调、烟为韵、火为律的诗,相互交织,浑然天成,奏出最美的乐章。

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看那万家灯火,都忍不住会想,是不是每一盏灯,都拥有着不同的温暖和故事,是等待迟迟未归的归人,亦或是坚守着某个顽固的梦想。

在这大千世界里,活着的人千千万万,形形色色各有不同。有的人,活得惊天动地,有的,却是苟延残喘。我不敢说,活得惊天动地的人就一定快乐,而苟延残喘的就没有尊严可言,我不是她们,所以不会对她们的人生指手画脚。

我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想:人活着,到底图个什么!是名、是利、亦或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许是我生得太愚笨,到现在,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想个透彻。

名和利都不是我想要的,但却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它所累。这让我想到一句话:若想与人无争,就得与世无求。我想,我是做不到与世无求的,所以免不了的,我就成了个俗人。走所有俗人要走的路,想所有俗人会想的问题,做所有俗人该做的事情。大概这辈子,我只能是个俗人了。

偏偏,我的世界里藏着一个叛逆的小孩,她对那虚无缥缈的东西稀罕的很。

近日,刚刚拜读完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书中阐述了“人为何是万物之灵”、“人与兽的区别”等多个哲学问题,我觉得杨先生说的很好。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良知良能,人有人性。何为良知良能、何为人性,我在这里就不多做阐述了。

我那个叛逆的小孩,大约就是杨先生说的良知良能吧。人的本性,促使着我们去追逐真、善、美。我一直相信,不管多坏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存着一颗以为人的心,透过那颗心看到的世界永远是美好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礼记》里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也。这个大同世界或许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我们的世界无限接近他。

世界很简单,只是人太过复杂。我想说,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就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间。在你指责这个世界太肮脏的时候,你忘了你也曾站在自以为是的道德至高点对一个陌生人指指点点。

我时常说的一句话:接收所有改变不了,改变能改变的。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太渺小而世界又太大,我们只能改变看这个世界的态度。虽然这个世界不能让所有人都如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但不能否认,这个世界同样是美的。

于我而言,最幸福的事莫过每天都能如约而至的醒来、父母健在、亲友安康、太阳依旧升起。或许有人不理解,这简单的幸福。我活着,就能不停的去发觉更多的温暖。我活着,就可以不断的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知。

这个世界很大,公交车上一个让座的小小举动就能温暖我很久;这个世界很大,一道雨后的彩虹就可以让我感怀大自然的馈赠;这个世界很大,那冉冉升起的炊烟,也显得格外的有人情味儿,让我不忍心去破坏那份简单的宁静。

我想做一个温暖的人,去拥抱这个世界的温暖,过一段有温度的人生。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五

周四,我和同事到单位食堂排队打饭,两米开外就能闻到黄花鱼丸汤的香气,热腾腾的汤汁上浮有数朵细小的香菜,长勺下去,舀出一碗,鱼丸汤颜色是浑浊的白,呈微白的沉淀,冒着丝缕热气,碗中鱼丸五颗,相当好看,一口咬下去,鱼丸里藏有一股微酸而鲜美的滋味。碗中滚烫的热气缓缓地升起,窗户外的雪无声地飘落,终于被回忆推到从前。

我的父母是纯正的南方人,母亲善做小炒,父亲善做鱼,然而,父亲很少下厨。在我的童年时期,我能想起的味道,是母亲腌制酸菜时将青菜放在沸水中焯起的刺鼻到让人要流泪的气味,还有过年时候母亲用木甑子蒸熟的酒米饭香,而最难忘却的是父亲做的酸汤鱼。母亲会在节气前夕买几条草鱼放到自家门前的井里,待过节当天早晨再捞起。

母亲看鱼在瓷盆里游得格外欢腾,伸手抓起又拿捏不住,母亲说:“这鱼儿灵活的很,肉质和汤汁都应该很不错”。一会功夫,活蹦乱跳的鱼被母亲洗得干干净净,父亲从门后取来一段小方木,将鱼狠摔几下,开膛破肚,冲洗干净。在父亲的烹调下,桌上便有了好喝的鱼汤了,父亲喜欢在鱼汤中放几朵从水泽中采来的薄荷,这样的滋味迷离而有股清爽的植物气味。饱满的米粒和鱼汤混合的味道让我至今不忘。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缔结在食物上,父亲总会把亲手烹饪的美食分享给我们。初夏的雨后,父亲很喜悦地告诉母亲,绿杉下有茅草鸡枞,让我和姐姐拿上盆和他一起去采。有时母亲游走山野间,找父亲奉为珍品的山桐菌,这两种蘑菇生长和消亡的速度都很快,多在雨后放晴的树下或微枯的草丛里能找到它们,若没有较好的运气,想采而食之并非易事。山桐菌壮硕而丰美,茅草鸡枞细长而秀气,像一对相敬如宾的老夫妻。两种蘑菇下面有黄色或灰黑的泥土,清洗前需要泡一段时间在耐心地一根根打理,这两种蘑菇若烹煮得法,其滋味里有草的芬芳又有鱼味之美。

大一的寒假,我吃到了重庆的火锅鱼。鱼是嘉陵江的鱼,水是三江水,辣椒是火辣辣的红,白亮亮的鱼片,我想若将花鲢做成鱼汤,也应该是汤色明丽,滋味迷离。我要北上的前一天姐姐去集市买了一条花鲢给我做鱼汤,煮水的锅冒着欢跃的气泡,由锅底升至水面后完美地破裂开来,早上吃完对门店铺家卖的豆花饭,晚饭享用的是姐姐煮的至美鱼汤。红汤上漂有花椒,空气里的辣味呛得我直流眼泪,辣到嘴唇爽利到嘴唇发麻。一起吃饭的一位女子感喟道:“口舌之享不可极致,极致则味改。情不可极致,极致则伤人”。而我已顾不得许多,白瓷汤碗上桌的时候,我看到的汤水似山涧边瀑布激起的水雾,涣涣春水流进咽喉,滋味浓郁。第二天,姐姐要将吃剩的汤倒掉。我不舍得,在涣散的香味里我将白嫩嫩的菜叶放进汤里,煮到七分熟,取出,此时鱼汤的味道已经被菜吸收融合。食之,滚烫而喷香。

回大连后最好的鱼滋味,不是市面上的炸偏口鱼,而是单位食堂阿姨做的黄花鱼丸汤,在如意地饱餐一顿的同时,无非是我那不知又将流落何方的流浪和绵绵无期的思乡轻愁。

二、苦瓜。

大抵是那个夏天,我疯狂的爱上苦瓜炒肉。我想苦瓜之所以苦,其根源大抵是相思难表的男子,在梦魂无据的辗转后又饱受留人不住的苦楚吧!苦瓜,顶端圆顿,底部如锥,远看似刀,果实颜色深浅分为浓绿、绿和绿白等,绿色和浓绿色品种苦味较浓,淡绿或绿白色品种苦味较淡,长江以北栽培较多。我第一次遇见它的时候是在童年时期,是旁边邻居刘舅公拿竹篾篮子送过来给爸爸炒肉的,那时的苦瓜很小,切开中间的穰已经变成褐红色了,第一次吃掉一口就败逃出门了。第二次吃它是在检察院实习的初期,学校营业的餐馆也只有这么一家,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有一双可人的儿女,连续一个月的苦瓜炒肉盖饭让他们清楚地记下我的名字。

店主六七岁的小儿子为我送来纸巾,小胖手拿走我吃饭的小勺子,天真的小眼神疑惑地望着我:“你为什么天天吃苦瓜?”厨房里我听到刀落在菜板上的声音,流畅而又节制,像是房檐上断续凿落在滑石上的水滴,透明而又不失灵气。我把他抱起来坐在我腿上,小孩的声音很干净,颜色嫩绿得要出水。那时我得我正耽于一份没有结局的感情,看到开始而没有看到结局才能保留哪一份美好,像是保住苦瓜的苦味,吃起来才逼真。感于她的关注和依恋,那时候我总相信我们之间有苦瓜入口唇齿间泛生的甘甜,相爱的人最终能相守一碗人间烟火确实很美,怕的是兴师动众的爱情以偃旗息鼓之势结束,就算你在这段感情里兵荒马乱过,那也和她无关。

事隔两年,我那对生活的热情依存在选餐具和食物上。我去菜场挑了最绿的苦瓜,选了几只活虾,活虾焯水后蜷曲的身体,是我在老旧时月里受过的情伤。随之我将瓜去瓤,切好后的苦瓜小段先用水浸,烧开水,活虾入沸水,去壳,得其虾仁。窗外的护栏染上岁月的病痛,锈迹斑斑地出现在我眼前。都说有锅才算生活,炒锅,大连人称之为大勺,我将其提起,靠近,用手指弹之,音美而沉稳,如同爱过后匪夷所思的疼痛。

虾仁苦瓜,苦味依旧,再食之,味苦而有黯然神伤,不停地往嘴里扒饭,我已经吃不出曾经的`味道,这是这苦味太熟悉,又太陌生。和那年相似,又似有不同。人活一生,为食,为衣,为住所而疲于奔命,跌宕起伏而又险象环生。路过我窗外的那位年轻女人领着自己的孩子,嗔怪孩子就知道吃,我心底掠过一丝寒意。

其实,吃的不是饭菜,而是烟火人生里的一些回忆。在特定的条件下你会回想起一些说不清,道不明,摆脱不了而又难以放下的情感。我梦见自己长成她家篱笆墙上的苦瓜,直到我长出红褐色的瓤,无人摘取后渐渐老去。

三、红烧肉。

红烧肉就是东坡肉,因其见于诗文,这道菜便有了风雅的底蕴。将肉切成方正的小块,在热水中焯过后取出备用,我不算远庖厨的君子,油要足够少,将适量冰糖放于锅中,以猛火取其红亮色泽,再将清水中取出的肉块放在略起小泡的汤汁中翻炒,等到肉有了香味,有了松腴柔润的亮度,放入葱段和今年的干辣椒,两个八角和两片桂叶。待其味正之时,放入少许的水,用文火煨至到水干后,小炒几分钟就可以起锅了。

红烧肉人人会做,其滋味又各有不同,要领在于取材要精,细嫩的猪肉,七分瘦,三分肥。首次做的红烧肉色调红亮,浓郁别致,不知怎样的才算正宗的东坡肉,不得而知,肉,不失本味,佐以姜葱而食之有味,我想红烧肉是有些文人风骨的菜肴,无肉会瘦,无竹会俗,字里行间,饱藏儒士的羁绊和不俗的人生态度。

龄儿做红烧肉时,喜欢在里面放去皮的土豆块,并会有土豆味的汤汁舀给我,我想可能是因为她听过我小时候烧土豆的经历,还有我做麻辣土豆丝的过程,她知道我对土豆的热爱,土豆用炒、烹、炸无一不佳,土豆虾球、太阳晒的天然薯片炸开后的吃法,可以和有松柏香味的腊肉或直接撒点干辣椒也很好吃。我很喜欢,而她都一一记下了,我吃到的最好的土豆块是她做的红绕肉里的土豆块。

我在等待幸福的路上走了很久,直到遇到龄儿,我才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状态,是爱,也是一碗人间烟火的味道。

四、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是我肠溃疡时龄儿给我做的,红漆落掉的茶几,她已经将汤盆端来,骨瓷碗上渗出细密的小水珠。我先给她盛一碗给她,顿感她的眉目间意气飞扬,她的眉目很干净,只是她画眉毛时手法比较粗糙。我告诉她要轻一点描,顺眉势而画才能呈自然之美。龄儿看到刷锅用的钢丝球里长出小绿芽的欣喜,我和她欢呼也将新买的砂锅端到厨房。我怕自己没在家的时候她会病了,我试着给她买好感冒药和体温计,我会为她挑选手套和暖和的裤袜。我想将烟火里的红妆绿袄都给她,我知道感情不是餐桌上的拼盘,我不想尝试那些纷繁复杂,有个爱的人在厨房掌勺,不用饕鬄盛宴,家常小炒就很好,爱着,就很好。她有些咳嗽,我给她炖了梨,待其微凉,再放入碗里端到她的手里。

将新煮的茶倒入杯中,汤如黄昏云片。没有太多讲究,得其味而不失其形就好,并非一定要餐花饮露,实实在在的就好了。在车鸣不绝于耳的现代生活里,说什么人生有味是清欢,道什么持素雅之心存活都太勉强了;没有什么不同凡响,更没有什么卓然绝世,在看书累了,她在身边就觉得很快乐。

龄儿说我这里的莲藕没有老家那边新鲜,煮的莲藕排骨汤不太好喝。龄儿是江南女子,我像是爱情里身负重伤的士兵,我想是她救了我,给我希望,给我爱和温暖。要说龄儿,她是一个很会做饭的女孩,精于书写,善于阅读。在我们认识之前她的每一篇文字我都认真地读,她不经意间流露的笑给人一种透亮的明媚,她的眼像是一柄温柔的树叶,很美。

其实婚姻重要的不是环节,而是在漫长的生活里平凡的生活,再优秀的人也要归于生活,遇见她是我最大的幸运。我们像两盏比肩的灯,照亮着彼此也温暖着彼此。陶罐里是她新做的姜片,凤爪刚入味,排骨刚剁好,放上剁椒水和芡粉,腌制一会就能和莲藕一起炖了。我惯于大碗面,她惯于做莲藕排骨汤,相同的是我们都能从锅碗瓢盆的热闹里得到快乐,辣炒鸡块包装前我凉一下再寄出去,她说汤趁热喝才会更好。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六

电脑教育一改昔日传统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威力。又似乎在人们来不及惊喜之时,全球电脑互联网络又把教育带上信息高速公路,展示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脑互联网络把世界各国图书馆联在一起。学校可以很方便地从联网电脑中调取丰富的声像、文字资料和最新世界教育信息,为学校师生打开一个新奇、充满魅力的世界,增强了教、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迅速提高。

然而,伴随着电脑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和普及,其消极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令不少教育专家忧心忡忡。

据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电脑教育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有位女生在撰写历史论文时,欲引用出版家巴特利的一句名言,于是只在电脑键盘上轻轻一敲,便很快从电子书架中查到所需的语句,可悲的是她并未读过包括那句名言的作品,也并不了解那句名言的历史背景和涵意,其结果只能是断章取义、弄巧成拙。

电脑教育给人们带来的另一个忧虑是它不能像教师一样面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毫无疑问,电脑的应用为教育提供了异常丰富、迅速而及时的信息。但事实上,这些信息如果不被消化、吸收,不可能自动地变成学生的知识,更不可能变成智慧。机械地调用片断信息,只能导致学生整体系统知识的残缺不全。

面对此情此状,美国一位中学校长莫西贝克尖锐地指出,美国的学生并不缺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的权利,他们缺乏的是起码的道德观念和睿智。这恐怕要算是教育的悲哀。

美国的一位专家指出,目前,电脑教育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质量并无明显改观;相反,不少学生把电脑当作高级娱乐工具,虚掷了时光,耽误了学习。

教育专家提出,电脑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把电脑作为现代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以提高教育的质量。但少数学生曲解了电脑的用途,从而忽略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养成,使教育的质量面临滑坡的危险。

应该承认,电脑技术包括其它任何科技,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只是其运用目的的不同,才造成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效果。在实践中正确、科学地应用科技成果,让其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优质服务,这才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好事。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七

今天周四,很特殊的一天。

今天早起太阳还是没有露面,不过上午时已经隐约看见了一线阳光。今天一天没课,在办公室准备录课的内容。上午第四节时手机突然响了,拿起一看:钱主任!顿时紧张起来,镇定了一下按下了接通键,电话中钱主任只说让我和则沛去一下教务处,具体什么事情也没说。心想:这下完了,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做的不好要挨批呢!没办法,我们两个怀着忐忑的心走进了教务处.......

刚进了教务处就看见钱出任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俩,这让我们心里更加发毛。我们以为钱主任要说月考的事情,原来是另有它事。由于高三一个女老师请了病假,所以高三临时缺老师,就把我们的指导老师安老师调到高二去了,高二(1)、(2)班的课就空下了,钱主任的意思是让我们两个的其中一个去高二。没办法,只能是我。这个消息不知道是喜是忧,心里怀着一份激动,因为终于可以教我喜欢的区域地理了;可是心里又多了一份担忧,害怕高二两个班会受安老师先入为主的影响。

上午接到通知,下午高二两个班就有课,时间特别紧,都没时间备课。中午吃了饭赶紧把学案做了出来,课备的也不是很充分就赶紧去上课了,心里很没底。结果两节课上下来,一班反应还可以,但是二班效果不太好,而且二班情绪很大,可能是刚换老师不太适应吧。中途接一个班最容易产生这种状况,只能慢慢习惯了,尽快让他们适应我的讲课方式!

“你们”还是“我们”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学生喜欢或讨厌一个老师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项,学生都喜欢经常说“我们”“我们班”的老师,不喜欢总指着学生说“你们”“你们班”的老师。这一潜规则我牢牢记在心里,说话时也经常注意措辞。但是,就在今天晚自习,我犯错了。

晚自习时,我安排大家做习题,这时候有学生向我请教问题,我很耐心地给她讲,可能是太投入了以至于忘了管后排调皮的男生,没多久,后边乱了。我一时生气,随口说了句“班长,管好你们班纪律!”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只是埋头继续给那个同学讲解习题。

等我走到后边,忽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三班不是你们班吗?”我愣住了,他见我一脸迷惑说:“老师你刚才怎么说‘你们’班?”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心想这下完了,出丑了,只能道歉了。我说:“我心直口快,有时候不注意说话方式,三班当然是我的班,是我们班。这也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因为我在家时就经常和我妹妹说‘你爸’‘你妈’,我把你们当成自家人,顺口就这么说了。”说完全班都笑了,我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感觉有点对不起老爸老妈,但总算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也没有引起学生的不满。

教师真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定哪堂课、哪个学生会提出哪个怪异的问题,在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的基础上还要锻炼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啊!

意料花,开在情理枝。

有心栽花花不开。

周二晚大失所望。

有些时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今天晚上四节政治课,早已通知他们要上公开课,原定四节课中两节准备公开课,两节做题,自由复习。似乎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第一节课,给了他们一节课时间分小组讨论,既有组间讨论,又有组内讨论,讨论气氛还不错。第二节课准不备让他们分组展示讨论结果,以有充足的准备来应对今天的公开课,实行起来才知道,理想过于丰满,现实着实骨感。懒散的状态,缓慢的上台步伐,以及轻弱的声音让我对明天的公开课担忧。预演难以进行下去,算了,就这样讲吧,我对自己说。后两节课的时间,拿来给他们做习题,当做考试检测最近的学习状况。而我心里的气,却是鼓鼓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

周三早始料未及。

有些时候,不抱希望,真的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早,我来到教室,昨晚沮丧的心情经过夜的洗礼,依旧没有好转。看着学生们在黑板上板书昨晚讨论的结果,时不时有学生过来问我,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讲。我回应,看着讲吧。实话说,我还沉浸在昨晚的失望中,没敢对今天早上的公开课抱太大的希望。我害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教室后面站了一排人,而我不紧不慢的依旧按照平时上课的状态程序进行授课,由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只是没想到今天,我还未把“下一组”三个字习惯性的说出口,下一组的学生已经主动上台去展示讲解了,让我很吃惊,而且讲解时还自己转换角色充当老师,点名由底下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时不时传来笑声,引得听课教师也哄然大笑。整节课下来,总体气氛甚是活跃,和他们平常的表现南辕北辙。让我始料未及。

听课教师反馈: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学生表现积极,讲解很是到位,展现了艺术生的活力。并且课堂上学生展示的人数几乎涵盖了全班。学生讲解很有范,并且语言幽默,风趣,带动了整个课堂气氛。教师的讲解很到位,补充很及时,课堂把握也做得不错。总的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自我反思:

有时,或许是我们对事物抱得希望过高,导致失望来得过快。把目标定低些,要求少些,幸福感便会近些,对于学生同样适用。作为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目标不能定太高,接近地气,才会换来希望后的幸福。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进一步看到了这群孩子的可爱之处,以及发展的空间还很广,潜力还很大,给我很大的意外惊喜。同时,静心分析,会有这样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是高二的学生,已经适应和熟悉了问题教学,公开课对于他们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无论怎么讲,我还是由衷的感谢这群孩子。

后记:

我们学会期待,用心守候期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时刻怀揣希望。感谢生命中每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铭记每一次情理之中的安然。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八

十二月份了。你第二个疗化完出院一个月了,如果不是医院床位太紧张,马上就会再住院开始化第三个疗了。

出院这段时间对你来说何尝不是刑满释放,这是两个疗程之间难得的恢复和放松。我用轮椅推你走在街上,今天天津的上空没有雾霾,明亮的阳光晃得我热泪盈眶。

你说不爱想太长远的事,过好每一个今天就行!我赞同你的想法,也深深明白,每一次化疗都很凶险,此时我不能出去工作,怎么忍心留下你一个人对抗病魔。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照顾好你,为你做好每一顿饭,隔几天领你去医院换药和验血常规,每天陪你在街上逛一会。我忘记了过去,也不想去想所谓的未来,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敌不过每一个在一起的今天。此时东北四平市家那边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天津这边却一片雪花也看不到,但它依然是冬天,一个没有冰雪的寒冬。

每处地域,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冬天。

做菜不难,难的是能否心无旁骛,心底有爱……。

做人不难,难的是能否心海宽阔,不争不辩……。

婚姻不难,难的是如何敌的过生活的琐碎、走得过突如其来的人生的阴影……。

如果此生的这场相爱,让我沦为一个厨子,一个很不合格的厨子,那我也仍会施展我拙劣的厨艺,让你我之间的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人间烟火的散文范本篇十九

走过那家超市,不经意间看见隐匿在角落的一个小店,安静的广告牌,透明的玻璃门,只看了那么一眼,冥冥之中似乎听见心底的呼唤,那种感觉,就像邂逅一个许久不见的故人。

轻轻推开玻璃门,还未走进,已闻见淡淡的花香,店门口右边是三株万年青,白色的花盆,一片片翠绿长青的叶,吐露着绿色的希望,左边是弧形木制吧台,上有三棵碧绿的富贵竹。

我本是不打算吃饭的,这个钟点,想必吃饭太早。

热情的老板娘从吧台出来:美女,吃饭吗?

我看着娇小玲珑的她,皮肤白皙,模样俊俏,估摸着三十出头的样子。

“现在吃饭是不是太早了?”我有些窘迫。

“不早不早,你可以随便坐坐。”漂亮的老板娘热情的招呼我先坐下。

“我可以随便看看吗?”我心里想着,究竟是什么声音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当然可以,请随便看看。”漂亮的老板娘依旧一脸热情。

现在是下午四点半,这个点除了我,还有一对情侣正坐在座位上小声的.交谈。

信步走进店内,小店不大,约莫三百平米,呈大厅似的敞开,没有包厢。

东南方向一字排开有三个书柜,上面摆满了书,我想这店的老板一定是有品位的爱书之人,让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享受心灵的鸡汤。

书柜上错落有致的摆放了吊兰,绿萝等常绿植物,过道上葱郁的夏威夷,平安树、鹅掌藤、发财树等植物生机勃勃,让人一眼望去,总有绿意盎然荡漾在眼前。

涂鸦在四周墙上跳跃,小树、花草、孩童、鱼,鲜活的图画,立体的感觉,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野享受。

整个店面装修清幽淡雅,舒适整洁,是情侣约会,浪漫聚会的一个极佳去处。

我的眼光一直追随着那绿色的植物,倒忽略掉了那占据店面中央的三米呈弧形的烤鱼台。黑色的大理石台面,内有一巨大ufo烤鱼炉,定睛一看,它高达约三米,整个用铁皮制成,中间有一小格一小格的门,长约三十公分。

一个老者正在往里面添加木炭:师傅,请问,这小门是做什么用的?

“烤鱼的。”老者手脚麻利的将一块块木炭用火钳夹进小门内。

我抬头看了看,以为会有许多灰尘在空中飘荡,却一粒也没有,倒是惊奇的发现,店的顶部也装修得别具一格。

涂鸦一直从墙面蔓延至房顶,有些些点缀的干花在黑色的,咖啡色的,白色的小花盆里绽放,如果不是晕黄的灯光照耀,我定以为是色彩缤纷的真花。

一个隐匿在繁华似锦都市的人间烟火,在悠悠岁月里,用静美的格调诠释美食,没有人会在意食之品味,而这家隐匿的小店做到了。

它没有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奢侈,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没有车来车往的喧嚣。有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清新脱俗的气质,幽幽如兰的香,自成一派的情调来欢迎南来北往的宾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