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实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41:39 |
- ZTFB |
- 11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个人目标的设定和实现需要总结自己的成果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总结。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同上。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出示古诗《望洞庭》,生解诗题(望洞庭,就是在远处看洞庭湖);
2.识诗人: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重点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有“诗豪”的美称。
3.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分明。
4.、小组合作: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三、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诗意。
回答:1.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两相和是指什么?
2.潭面/无风//镜/未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镜未磨?
3.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四、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六、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七、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八、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教学反思: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反思:
有了“十几减9”的学习基础,在学习“十几减8”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同学们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然后反问:这些方法能不能解决“十几减8”的题呢?同学们自己尝试,互相交流,发现口算方法,然后利用方法口算更多的十几减8的题目,这节课的题目便得很轻松。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四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商小于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
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2.4/37.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p18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
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
课后小记:。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五
教学内容:探索与实践,第104页12——13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探索与实践。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再把调查结果课内交流。
小组活动:把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和同学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2、第13题: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当地东湖塘电信局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
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计算100页表格中3位同学打国内长途电话应付的电话费。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自己在学习小数乘小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时的学习情况。
1、让学生对照表中指标说一说,涂一涂;
2、组内交流,以促进互相启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作业设计复习本单元知识。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六
教学反思:《上下前后》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活动,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教学《左右》时,左右的相对性是本单元学生最容易困惑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中我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如:议一议:上下楼梯怎样走。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让学生学会判断左右,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还需要一个在实际中练习加深探索的过程。本单元仍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开始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来分清“左右”导致学生在玩游戏时部分孩子反应不过来。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创设的活动太少,有的孩子还是没明白左右的相对性,应当有所加强。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七
2、进一步掌握、巩固朗读的能力和技巧,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明确理想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2、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掌握本课中比喻的特点
用播放音像资料或音乐伴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模仿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为什么?”等问题自由谈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学生个人轻声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
(1) 假如人类没有理想,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2) 如果人生没有理想,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3) 自己应有怎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可将这些问题的思考简单写在笔记本上,鼓励愿意交流的同学到集体发言。
4、激情朗读,当堂竞赛
在明确朗读的抑扬顿挫等要求的`基础xvmhnbsv上,以大组为单位,排练朗读,形式不拘,集体评议。
本课的比喻有明显的“寓抽象于具体”的特点,先由学生分析这种特点的好处后,组织大家练习仿句,在运用中掌握这种写法。
要求学生搜集伟人们的人生理想,或相关理想的名言、格言、警句、诗句等,加上自己的思考,出一期“周刊”。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八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23×5=()。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文艺学论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独特风格。文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结论可以成为鉴赏文艺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表现技巧,不但能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也能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力。文章对典型的文学艺术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可以成为我们鉴赏文艺的指南。学习本单元,要学观点,学方法,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实际是民间传说,是无名氏的口头创作,其中就包含了想像和虚构的成分。这是它与传奇小说的.共性,因而同归小说一类,不能把它当做历史看待。根据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事实,课文运用归纳法概括出两条规律:一是从民间创作发展到文人创作,二是从记实发展到虚构。
文艺学论文总是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观点一般都是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运用绘画、戏剧、舞蹈、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事例论述艺术表现里的全与粹、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把握住不同艺术的个性特征之后,运用归纳的方法,抽取它们的共性,概括出中国传统艺术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虚灵的空间,讲清了艺术中以粹概全、虚实相生的道理。
文艺学论文注重具体分析。《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了洪防思、王渔洋和赵执信三个人对艺术表现中全与粹、虚与实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他们各自的艺术主张的不同实质:洪防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是自然主义;王渔洋看重“粹”而忽视了“全”,是形式主义;赵执信主张以粹概全,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文艺学论文尤其注重因果分析。《说“木叶”》就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的特质。
1.理解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的文艺学观点,把握文章的精髓。
2.学习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法和运用规律解释事实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文艺学论文中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同科学观点的关系,具体而深刻地掌握科学结论,做到融会贯通。
3.学习类推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文艺学观点观察、分析、解释一些文学艺术现象。
4.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技巧,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社会科学论文中的术语很多,对科学术语不但要精确理解其抽象的概念含义,还要了解它在文中指涉的具体内容。例如“再创造”就是一个文艺学术语。《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结合诗歌欣赏对这个术语作出了具体的解释:“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再创造“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个解释已经把再创造的性质、方式和作用说得很细致、很清楚了。但我们还不应满足于这样的解释。文章通过对三首诗的欣赏,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再创造的内涵:欣赏中的想像活动围绕诗中形象展开;诗中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显现;在想像活动中,欣赏者可以将自己或联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从而创造出生动的画面。结合文中这些具体的论述和说明可以全面透彻地理解科学术语的意义。正确理解并阐发重要的科学术语,吃透科学观点,是本单元教学重点。
课文中有些古代的文艺学术语如“全”、“粹”、“虚”、“实”,意思比较玄虚,哲学意味又很重,令人觉得深奥难懂。还有些形象化的说法,如“舞蹈精神”、“泡”、“猜”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准确、清晰地理解这类语言,就要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从中发现定义线索、喻义线索、同义线索、反义线索,通过关联性的判断,作出切合文意的合理的解释。上下文中有语言的解释因子。在理解艰深的概念、语句时,要有语境意识。如《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谈到史传文学“实录”的经验。如果望文生义我们会把“实录”理解为“据实记录真人真事”的意思。但如果写小说不要虚构而只是据实记录真,真事,这样的小说也就不成其为小说了。文中的“实录”讲的是对人的看法和描写的方法,这就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因而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人艺术,可以塑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里的“实录”,同写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阅读文艺学论文,遇到难懂的语言时,应充分利用上下文中的解释因子,求得确切、圆满的解释。
本单元能力训练重点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指对读物全面而透彻地理解。阅读本单元的四篇文艺学论文,要求能够通过分析与综合,把文章中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吃透它的精神实质,达到融会贯通。分析与综合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读写方法。阅读中的分析综合要求我们在思维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一种类推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能使我们由已知向未知进军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示范、点拨、答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吃透理论观点,培养分析能力。课堂讨论采取开放式,鼓励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学习理论观点,要密切结合实际,运用课文和课外的实例,印证、说明观点;又能运用理论观点解释一些文学艺术现象,重在培养实感,积淀审美经验。本单元安排大量迁移练习,有助于进一步吃透几个重要的文艺学观点,训练文艺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3、布置作业。
反思:
一节课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口算“十几减9”的多种方法,并能选择一种进行训练,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便是提高速度,所以我提出,“怎样能让你所用的方法更快些?”我们班的李禹蒙同学最先发现“十几减9”的题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个位加1,也就是几加1的方法来算。虽然有这样发现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同学们已经开始体会到数学中的规律运用了。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一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针对练习。
小红有13元钱,小明有15元钱,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汉堡:9元可乐:6元鸡腿:7元。
(一)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4、你会填吗?
13-7=□15-9=□。
(二)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二、自由练习:
1、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2、选题训练。
三、总结反思:
本节课仍然对学生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加以训练,不过在我看来简单的理解在同学们那里却非常吃力,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本节课,我请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大家去发现加与减的联系,效果好了一些,已经有一大部分能够理解想加算减这种方法了,不过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才好。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注意它的外形、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教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
二、说明要求。
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考自己准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讲述顺序;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把自己准备的动物资料展示给没有准备的同学,以供参考)。
三、发布过程: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荐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复习。
1.数数。(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480。
620。
790。
9103.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学习认识几百几十几。
i.出示例题方块图。(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自学要求: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小老师借助计数器,讲解四百五十三的组成训练:
1、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学生交流想法)。
2.练习:根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第7题。
四、全课总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9题。
第四课时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
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八十七数到五百一十三。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干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训练:(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摆数,另一个人读,然后交换练习。
330提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追问:一个数的中间有。怎么读?一个数的末尾有。又应怎样读呢?5.完成练习二第5题。(课件出示)(1)学生练习。(2)交流反馈:自己在找接近600的数时的想法。
指出:题中的“接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简单计算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练习二第6、7、8、9题。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67和5723和329和10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4362885210009983.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自学要求: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训练:(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完整说说图意。(2)提问:你认为哪种树比较多?(3)提问;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老师教:教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参照书中的图片,分别在杯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板书:大约)”大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提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里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吗?(2)指名请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计的根据、理由。(第二杯大约有400粒,第三杯大约有800粒。)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提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2)请学生们在合适的一栏内打勾。指名说说选择“220页”的理由。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五、课后布置:完成“复习'第1—7题。
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认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一、揭示并出示课题。
这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写它们,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千以数的认、读、写的复习自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训练:1.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76720702(1)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请学生们说一说,应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2.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一千写作()四百六十写作()七百零三写作()。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自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请学生说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特别是如果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该如何读写。
第二课时复习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8—14题。
一、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1.完成复习第9题。
三、练习。
完成教材第10—14题。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四
学习目标:学习在交流中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学习:搜集能听出讨论焦点,有针对性发表意见、和无法辨别讨论意见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事例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思考、发言、交流。
4创设情境(练习a、b)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总结成功经验全班交流。
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五
1、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2.4÷4=5.6(千米)。
5.6。
4)22.4。
20。
24。
24。
答: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六
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4、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枣核》 (1课时)
《最后一课》 (2课时)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古诗四首》 (2课时)
《晏子使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总结 (1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畅谈
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 巡视,参与讨论。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枣核”。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 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
第3课时:《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思考后交流。
2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二)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组织竞赛。回忆。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介绍收集的资料。
2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阅读,勾画,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七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八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5.拓展雷锋关爱他人的事迹,并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6.学习关爱他人的俗语。
7.争当小小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1.视频播放雷锋事迹,导入新课。
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的脚步,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感受雷锋精神。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字。
3.指导朗读课题,读出呼唤的口吻。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2.朗读重点生词,交流识字方法。
1.自由读诗歌,说一说:“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预设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预设2: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3.指导朗读1、3小节,读好问句。
两句你在哪里,体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语气上扬,语调延长。
4.引导学生关注2、4小节分别是对1、3小节的回答,发现课文有问有答的特点。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读出问答语气。
5.朗读展示:女生读1、3小节,男生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1、通过小游戏复习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认读。
2、指导书写生字“冒、留、弯、背”。
(1)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字共同的结构特点,上宽下窄。
(2)教师强调易错点,范写难点,学生描红练写。
教师介绍雷锋日记,雷锋叔叔一生做过许多好事,人们从他生前的日记中读到了许多尘封已久的感人画面,我们学习的这首小诗,就记录了其中的两件,今天,我们一起去到雷锋叔叔献出爱心的现场,分享这份感动吧。
1.预设一:我看到了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
师:雷锋叔叔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
生:温柔的、紧紧地......
师:天上下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肯定会怕孩子淋着雨,他会
生:帮孩子挡雨......
预设二:我看到了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
师:你淋过雨吗?猜猜雷锋叔叔在细雨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感到很冷、衣服都被淋湿了、被雨水模糊了视线看不清路......
预设三:我看到了泥泞路上的脚窝。
师:泥泞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下雨的时候,路上都是泥。
师:雷锋叔叔走在这样的路上,怀里还抱着孩子,很艰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雷锋叔叔的脚上占满了泥 ,裤子也湿了......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3.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朗读1、2小节,教师指导。
1.小组合作讨论想象的画面。
2.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理解:年迈、荆棘等词语的意思。
1.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对雷锋叔叔的敬爱,对雷锋事迹的感动之情。
2.说一说:你从雷锋叔叔身上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字共同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强调易错点,范写难点,学生描红练写。
1.小组内分享课外雷锋故事。
2.小组代表讲一讲课下收集的雷锋故事。
3.教师拓展雷锋日记,感受雷锋精神
1、学生自主朗读。
2、讨论分享谚语的含义。
号召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帮助他人,关爱同学,为学校做出奉献,争当校园的螺丝钉,大家相互监督,单元结束后评选出“小小雷锋”。
(一)活动框架
(二)教学设计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理解千人糕的甜来自于千人的爱,联系生活,明白日常吃穿住行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人民倾注的汗水和热爱。
5.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认识更多职业,能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激发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和爱。
7.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每一份职业都能为社会做出充满爱的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
8.结合本单元所学所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怎样为社会献出爱。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结合本单元所学所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怎样为社会献出爱。
1.讨论生活中吃过的糕点,导入新课千人糕,千人糕的原材料是大米磨成的粉和糖,引导学生发现“糕、粉、糖”都是米字旁,糖又是甘蔗甜菜汁熬成的,形声字识记“蔗、菜、熬”。
2.买千人糕、销售千人糕,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3.朗读带有“特别、才能、经过”的句子,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区分“吗”和“嘛”。
4.认读多音字“的”。
5.朗读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6.识字游戏。
任务二:默读第6-9自然段,借助课文插图,画出千人糕制作需要那些劳动?
任务三: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感受千人糕的甜来自于千人的爱。
任务四: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明白日常吃穿住行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人民倾注的汗水和热爱。
【板书设计】
1.学生朗读职业名称,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确!
2.讨论:不同职业能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奉献和爱。讨论不同职业对社会的奉献。
2.感受师生之间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
第二单元左右教学设计简短篇十九
教学内容:p26练习。
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精选12篇)
- 最新新的一周周记(实用11篇)
- 2023年我心爱的滑板车(优秀8篇)
- 最新幼儿园大班写字教学计划(实用18篇)
- 最新大学开学班会总结范文(优秀15篇)
- 环境监测方案通用(大全9篇)
- 想家的时候抒情散文(优秀13篇)
- 小班教案小班综合水果篮范本(汇总13篇)
- 奶奶背影如何写(优秀20篇)
- 把握青春范本(优质15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