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通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3:40:42 |
- ZTFB |
- 14页
教案的编写过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安排,合理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的编写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一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二
2、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猪、小猴、小兔等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带动跳《礼貌歌》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你看小动物们都这么有礼貌,小兔也想做个礼貌的孩子,我们看看小兔是怎样做的,仔细听听它是怎样说的,它说的对不对。
2、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看。
师:小兔子都遇到了谁。幼:小猪、小猴、小猫、小青蛙。
师:小兔子的礼貌用语说的对不对。幼:不对。
师:小兔子分别遇到了猪伯伯、小猫、小猴、小青蛙是怎么说的.呢?它说的不对,那么它应该怎么说?请小朋友把它说错的地方改过来。
3、再次播放课件,教师分段引导幼儿观看。
师:小兔子遇到猪伯伯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没关系(谢谢你)。
师:小兔子遇到了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谢谢你(没关系)。
师:小兔子撞到了小猫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别客气(对不起)。
师:小猫应该怎么说?幼:小猫说没关系。
师:小兔子救了青蛙,青蛙是怎样说的呢?小朋友一起来说说。
幼:小兔子谢谢你。
师:小兔子是怎样说的啊。幼:小兔子说对不起(不客气)。
师:小朋友真棒,把小兔子说错的礼貌用语都改过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4、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都学了那些礼貌用语。幼:谢谢,没关系,不客气。师:那么我们除了这些礼貌用语我们平时还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平时早上你到幼儿园要跟老师怎样打招呼?
幼:跟老师说早上好。
师:你不小心踩到别人的小脚,应该怎样说。
幼:对不起。
结束语。
我们出去把这些礼貌用语说给好朋友听,让他们也成为有礼貌的号孩子。
四、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了用礼貌用语不仅仅会让自己的小伙伴开心,他们本身也会得到一份快乐。我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快更好的教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轻松愉悦,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三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认识偏旁走之、竖心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课文,大概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欣赏诗画。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中的内容,揭晓谜底。突破方法:观察图画内容,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初步理解诗句内容,并采用自由读、小班读、评读的方法,学习浪涌古诗。
难点:感受诗中美景。突破方法:通过找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让学生感受到美景。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朗读领悟法。
教学准备:反义词的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1、画。
2、谜语诗,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刚开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叫做《猜一猜》。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同学们的记性可真好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4、那这首诗到底描写了怎么样一幅美景呢?翻到书上59页,对照着插图和诗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宝宝。
6、好了,同学们都发现了,这首诗共有四句,现在我们一句一句的学习。第一句:
7、第一句的第几个字是生字宝宝?怎么读呢?
第一句第一个字“远”,整体认读音节,意思是指距离长,跟读两遍,远远。老师与最后一排的同学挨很远,与第一排的同学不远,但是不管你们坐的远还是不远,老师的心都紧紧挨着你们。看看这远字,面熟么?!远字是由一元钱的元和一个特殊的偏旁构成的,但是一个是二声,一个是三声。看看这个偏旁,好像也是熟人哦?还记得过桥的“过”么?小红“送”水果的送么?都有这个偏旁,它的名字叫“走之”,由三笔构成。
可别记混淆了哦!
17、学完第二句,我们看看第三句有哪些生字宝宝?
18、第一个字,春。翘舌音和前鼻韵母相拼而成,跟读两遍。春天的春,是我们四个季节里的第一个季节,四季之首,最美丽的季节。春天的日出也是最美丽的,看看这个春字,好难啊?你有什么办法去记住它呢?三个人一起去看日出。
19、第四个字,还,跟读两遍,还字还有一个读法,借了东西要还,是一个多音字。还有的还,还是的还。这个字和远近一样,有相同的偏旁走之,但包着的是一个不字。不走就还在。
22、最后一句又有那几个生字宝宝呢?
八、入弄混淆了,一捺支撑着一撇,正正直直的。这也暗示了我们,做人要相互支持,而且要做个正正直直的人。
24、第二个字来,跟读两遍。来的字形看起来复杂,但你蒙住头顶上一横,这不是米字么?来和去相对,也是一对反义词。
25、最后一个字,惊,是后鼻音。跟读两遍。惊,吃惊的惊,比如上课你在那里玩玩具,老师突然就出现到你面前,一下子惊吓住了。谁能表演一下。这个惊字,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很面熟,老师右边不是首都北京的京么?那么左边的是什么呢?左边的偏旁叫竖心旁。惊吓到了,心噔噔直跳。
27、人都走过来了,鸟儿却没有被惊吓得飞走。主要描写了美景四:“鸟”。我们读的时候要把重点“鸟”突出来。注意停顿。人来/鸟/不惊。再读一遍吧。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28、生字宝宝和诗句的意思我们已经学习明白了,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感情去朗读欣赏这首诗歌吧。如此美丽的风景,想必同学也和老师一样非常喜欢,所以就请同学们一定要读出喜爱之情。注意山“有色”花“还在”应该重读,而“无声”和“不惊”应该轻读,要不然,大吼大叫的怎么能感受到“那种安静无声”呢?鸟儿不怕,人也要被大家给吓走了!
纪念,你们愿意么?
30、那就说到做到,赶紧动手吧!先把诗歌描述里美景,自己想象一下,动手画下来吧。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四
我们都很清楚,低年级的教学是以拼音字词教学为主,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觉得教会学生学生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上想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处的。认识“火”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懂得说:老师,鸟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这样学生从来不会把“鸟”和“乌”混乱。学习“专”字的时候,学生数不清它有几笔,有几个学生说:老师,那“”就是一道闪电,一闪而过!这真是好办法。在教形声字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如“播”字,学生说:农民伯伯用手(扌)把谷米撒在田上就成了播字。于是每一个汉字的学习,我都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特点,怎样去记,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挥想象能力。
二、生活――积累词语源泉。
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矣。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例如用“一”字开花,一个人、一只鸟、一张桌子…..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花”“树”开花,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要求儿童说出他们玩游戏的名称,动作。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当然,词汇的积累,重在理解运用。
三、阅读――理解词语的手段。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也是学习字词,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能换上别的词语吗,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意会。运用词语仿照课文说话,也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这个词的重要方式。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五
背景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中、小学生,也是明天社会全体公民中的主体;既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实践者。因此,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不仅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为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各班学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
学情分析:9(3)班学生从整体来说表现较好,学习认真,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强,但不足之处有不少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常常忽视自己的安全或身处危险而不懂自救。
教学目标:1、火灾报警常识。
2、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过程设计: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掌握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时间:一节课。
教学对象:9(3)班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问题导入:当火灾袭来,你如何逃生?
教师活动:给出几种火灾现场情形:
1、教室三楼,二楼着火,火小烟大,情况紧急。
2、家住二楼,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3、家住高楼,楼有电梯,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4、电线老化,室内着火,明火烧身,危在旦夕。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火灾现场情形,制定相应逃生方案。
(二)常识介绍。
1、火灾报警须知:(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2、学习自救知识:(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i)、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
一旦火灾降临家庭,应抓紧时机进行扑救。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值得注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扑救。若发现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说清楚家庭详细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生时机。
如果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采取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注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可使用电梯。(班会教案)因为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生。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生。
ii)、身上着火怎么办?
[nextpage]。
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这个过程让学生模拟身上着火的情景,不同的学生演示不同的正确方法)。
(三)组织学生研究探讨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错误的逃生模式。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4、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5、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
(四)教师引领学生重新设计逃生方案,并选出最佳的逃生方案。
(五)小结:(教师放flash短片,同时总结)。
水火无情,当有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安全。中学生遇到灾害不应该袖手旁观,但一定要以保证自身生命安全为前提。
(六)作业:学生写一篇防火自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六
华强小学(鲁玉清)。
我主观上认为识字是一个长期需要不断巩固的过程,刚开始不熟悉没有关系,像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会觉得识字很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原来觉得很难的字,不是也掌握了吗?反复的强化的记忆是可以在短的时间内提高字词听写的质量,但如果因此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丧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这种主观上的认识必然导致客观上对于识字教学的松懈。
小学阶段,中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因此,三年级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识字的内容,但三年级上学期要求会写的字是300个,和二年级相比并没有减少。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识字被迫挤到了课堂非常不起眼的一角,而写字基本上只能在课外进行,这样就造成学生实际识记能力与课堂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扎扎实实的训练,哪有学生良好的表现?另外,现在的三年级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入,在认知能力,语文水平等方面跟二年级没有特别明显提高,加上三年级的作文起步的艰难,教学难点多,头绪复杂,实在难以兼顾!
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今后的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七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与背景。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明确)。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垂髫诣太守(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并让其它学生进行订正)。
2.学生展示朗读情况。
四、学生分组自由阅读课文,力争达到背诵的程度。
(背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自由背诵自己背上的句或段)。
五、理解课文第1、2节。
(一)理解加点的字词。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缘溪行:沿着。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落英缤纷:花。
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6.欲穷其林:尽。
7.夹岸数百步:溪水的两岸8.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9.便舍船:离开10.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3.阡陌交通:交错相通14.鸡犬相闻:听到。
15.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16.悉如外人:都、全。
17.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二)句子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地背诵课文1、2节的词语注释和句子翻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已学课文部分的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
2.预习课文第三、四、五段。
板书设计:
陶渊明:东晋。
弃官回乡。
隐居。
后称靖节先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继续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2.能够顺畅地诵读并翻译课文3、4、5节。
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能够顺畅地诵读课文。
2.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3、4、5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顺畅地诵读课文。
难点: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3、4、5节。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听写1、2节中字词的注释。
2.抽查1、2节中重要语句的翻译。
二、继续疏通课文,理下列解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乃大惊:竟然2.具答之同:“俱”,完全,详尽。
3.便要还家:同“邀”,邀请4.咸来问讯:全、都。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6.不复出焉:从这里7.遂与外人间隔:不通音信。
8.无论魏晋:更不必说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10.皆叹惋:惊11.寻病终:不久。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3.此中人语云:告诉。
14、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15.便扶向路:沿着。
16、处处志之:做标志17.及郡下:等到。
18.诣太守:拜见19.寻向所志:先前。
20、欣然规往:打算21.未果:实现。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翻译: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虚词。
第一组: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第二组:之闻之:这件事。
忘路之远近:的。
渔人甚异之:这种景色。
具答之:他们。
第三组:其欲穷其林:那。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渔人。
五、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的人们辛苦劳作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描写桃花源中的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村里人热情风尚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写桃花源的人不屑与外人交往的语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未果,寻病终。
六、总结本课内容。
1、字词;2.翻译句子;3.理解性默写。
七、布置作业。
1、速读、背诵课文;
2、记忆书下重要注解。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八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
(一)导语: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课文,这些课文提醒着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以说,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刘子骥诣太守。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为业:以……为生。缘:顺着。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异:名词作动词,诧异。穷:穷尽。
第二段。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舍:舍弃,放弃。平旷:平坦开阔。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属:类。悉:全。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第三段:
所从来:从哪儿来。具:详细。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来后,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如此:像这样。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洁的隐士。遣:派。欣然:高兴地。
4、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例:不足挂齿;不足为奇。
今义:缺点。
缘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向: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完成p168三题第1小题。
问:大家看看,这句话中,省略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指称)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省略指称使行文简洁,流畅。)。
(2)第2小题。
(村人问:今是何世?
渔人回答:今是晋。
村人又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
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师:大家看,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渔人的回答,却用桃源中人的反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体现出的简练的语言风格,令人叫绝。
(3)第3小题。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前文所说的所有内容。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a发现桃花源的经过;b村里人的生活状况;c归途中所做的标记。)。
(用指代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使语言更简洁。)。
(4)由此看来,同学们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二、拓展延伸。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事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b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c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社地,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请归纳出源自本文的成语。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三、指导背诵。
指名读背诵的方法,后指导背诵。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九
人物对话是进行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是我们把握人物性格、揣摩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心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分析文本主要思想内涵及文体特征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重视不够或不得要领,就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甚至产生误读,并进一步影响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文学类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呢?笔者在此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刘小菠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刊名:语文建设pku英文刊名:languageplanning年,卷(期):“”(10)分类号:g63关键词: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十
一、唐王朝的对外交往。
强盛的唐王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同时,灿烂的唐文化也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国家。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首都长安。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为各国使者、商人提供各种便利。
发达的对外交通。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唐朝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条便利的交通线,才使得对外友好交往来得以发展。同时,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南方的广州是自汉朝以来就与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时成为南方重要的外贸中心,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广州。为了加强,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朝前期,国家安定,对外交往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繁盛的对外交往。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朝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对外贸易方面,新罗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以及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输入新罗。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新罗的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唐朝时,日本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也很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有十多次,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来唐的学问僧人数是留学生的三倍半以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佛法,来唐后寻访寺院,问师求法,也参加寺院的各种佛事活动,他们把当时佛教的各主要宗派介绍到日本。唐朝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佛教就是汉代由印度传入的。唐代,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当时曾有许多僧人前往天竺求经,其中最主要的是玄奘。唐朝输入天竺的物品包括丝、茶、纸、铜、药材;天竺则向唐朝输入甘蔗、胡椒、棉布、宝石、珍珠等。
波斯商人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在中国开设“波斯店”,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的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到西方,在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出现波斯药材名,近年来西安、太原等地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波斯银币,说明唐与波斯商业贸易很繁荣。
从唐高宗时起,大食与中国通使,以后的100多年里,大食派使节来唐达三十多次。大食商人也到中国经商,把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中国的瓷器、唐三彩等也受欢迎。许多大食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当官,还有的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传为佳话。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同时,唐文化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胡风盛行——中西交融的日常生活。
唐时,来自许多地区的人和货物都被唐朝人称作“胡”。这一名称在古代中国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特别是波斯人。
唐代,由于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唐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形成了热衷于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我们称为“胡风”,8世纪是胡食、胡服、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
饮食。
唐朝流行各种从外国传来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胡饼”。西域各族进入内地,改进了对面食的加工方法,胡饼成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此外,还有制作工艺很复杂的油煎饼,外脆内软,香甜可口,往往在宴席上出现。
胡椒是唐代人喜欢的调味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被贵族们作为财富囤积。
汉代时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引进内地,直到唐朝,葡萄在人们心目中还保持着与本文的密切关系。葡萄作为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在丝织品上使用,在唐镜的背面也有葡萄纹样式。随着唐朝对西域的征服,酿酒的葡萄被引入,葡萄酒的制作工艺也传入了,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不少蔬菜传入唐朝。如来自尼泊尔的菠菜,来自印度的刀豆,以及来自地中海的莴苣等。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高宗时又去学习,学会了制造红糖和白砂糖这两种蔗糖的技能。蔗糖的引进使饮食风味变得更加丰富,加速了各种甜食的发展。
时尚的装扮。
唐朝时,中原人穿起胡服和游牧民族的靴子。胡服的款式对唐代的官服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妇女偏爱胡服,曾流行过回鹘装。胡服的翻领也启发了唐代妇女的灵感,盛唐的女装流行垣胸窄袖。而人们出行时,特别是骑马时,都戴着“胡帽”。与胡服相适应的还有胡妆,在发型方面,许多采自西域胡人的发型,如回鹘髻、堆髻等盛行一时。在城市中,还流行吐蕃的赭面胡妆。城市妇女受波斯风俗影响,用金箔、翠羽剪成钱币的样子,贴在面颊上,称为“钱点”。晚唐时,这样的妆饰还出现了花卉、鸟兽各类图形,有人将这样的薄片贴得满脸都是,也是受到印度、波斯风俗的影响。
活泼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由于生活安定,人们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有竞渡、荡秋千、斗花草等。马球运动来自波斯,在唐代贵族中盛行,也是军队训练士兵的手段,不分男女都很擅长。他们还喜欢喝茶、下棋、赏花。唐代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盛大的庙会往往吸引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是演戏、赏花的地方,在人们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时有很多季节性的节目,正月十五的灯节最为热闹,长安夜晚不闭坊门,连宫女也能出来观灯。
宫廷设有教坊,搜集民间的百乐歌舞杂技,提供给官民欣赏,抒发情感的乐舞也受到欢迎。唐代官方认可的音乐称为“十部乐”,其中八部都采自西域。在使用的乐器方面,箜篌是印度的古老乐器,琵琶则来自印度与波斯,羌笛最早流行于印度,羯鼓原是匈奴的乐器。
在城市中流行健舞、软舞、马舞等胡舞。健舞中的胡旋舞最富西域风格,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节奏很快,来自中亚的康国,起初是在圆球上起舞,后来在地毯上也可以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秦王破阵乐》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舞的最高成就,也明显带有胡风。
一、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
唐朝实现了规模空前的统一,并拥有强盛的国力,人们的思想开放,富于探索精神,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并且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各地,以豪放的热情、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的山水景色。像《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他的诗批判现实,讽刺官吏奢侈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然后不断修改,直到老人家听懂为止,所以他的诗广为流传。
书法。
中国书法在唐朝也达到一个高峰,并且形成新的风格。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创立的新书体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创立了“柳体”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他们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擅长写草书的有“草圣”张旭和怀素。
绘画与雕塑艺术。
随着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佛画绚丽的色彩和宗教题材给了唐代画家很多灵感,提高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力。著名画家吴道子专画宗教壁画,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著名画家阎立本吸收佛画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表现唐代的时代精神。他还擅长人物故事画,所画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从绘画的种类来看,出现了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则现实生活气息浓厚。
唐代石窟寺的雕塑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一千多个洞窟里,有神态各异的佛像、金碧辉煌的壁画,其中大部分都是唐代的作品。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十一
第一种:
××说:“……,……。”
第二种:
“……,……。”××说。
第三种:
“……,”××说,“……。”
使用过程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1.在“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因所说内容的位置的'不同而有区别。
说话人在说话内容前面的,说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最后的,说后用句号;说话人在中间的,说后面用逗号。
同学们使用时必须按上面格式使用,不得变更,尤其是第三种格式中有人在“说”的后面往往不恰当地用句号。
2.说话内容中的每句话的标点符号都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注意:用在引号内的标点只与说话内容有关。如引号内句号只表示说的这一句话内容结束,不能把句号放在引号外,因为句号在引号外就表示整个句子结束了,而不只是说话的内容结束。
3.第三种格式中,“××说”之前的引号内内容的末尾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十二
1、培养幼儿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2、使幼儿知道一些礼貌用语及其用语场合。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幼儿懂礼貌的.好习惯,初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
难点: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儿们表演时要有表情。
活动准备。
2、室内活动,让两个幼儿扮演助教角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请两个幼儿上台进行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脚,他立刻说:“对不起”,另一个小朋友回答:“没关系”。
三、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在那些地方会用礼貌用语?”(让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教课文中的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
“不客气!”、“老奶奶,您请坐!”、“再见!”、“再见!”)。
四、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当警察叔叔把你送过马路时,你会怎么做?面对别人的好意帮助时,你应该怎么做?
2、你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一位老奶奶上车了没有座位坐,你应该怎么做?
3、当你在街上遇见了过去的邻居阿姨,你应该怎样说?当遇到熟人时你该怎么做(让幼儿自己说,教师鼓励、启发)。
五、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儿表演时有表情。
六、教师总结:礼貌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体现,任何方面都应注意礼貌。如:家里来了客人要请坐,端茶。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做错事要说:“对不起!。”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提问、对话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并知道用语场合。教育活动时,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内容简单,能学易懂的自由学习空间。在教师与幼儿互动时,我尽量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幼儿、评价幼儿,用热情的态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人人主动参与礼貌用语的情境表演。这样大大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幼儿懂礼貌的好习惯。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良现象,希望专家们多多指导。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十三
1.朗读、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3.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词。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陶渊明,东晋著名大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3.背景资料:《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秀散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中学课文教案如何写篇十四
北仑松花江中学蒋海红。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平时的储备非常重要。写作的积累储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恐怕还是语文课本。人教版新课程语文课本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用好这处宝藏,对写作是大有裨益。
琦君的《春酒》笔致细腻柔婉,作者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以一颗深邃的爱心,在一个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品出一番香味。针对学生平时在写作过程中选材、描写、点题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篇文章的教学与写作辅导挂上钩,发现收效颇丰。
一、慧眼看生活,文章更真实。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而写作材料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真实性,有人说:“作文的灵魂来自生活”,学生写文章先要讲究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本身,要写真人,叙真事,以我手写见闻,以我手写生活,作文中要有“自己”。新课程实施近五年,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写作创设了广阔的平台,客观上为学生大胆写作提供了空间,让好多学生有话可说。可学生在写作上步入误区,重形式,轻内容,忽略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显得空洞而苍白,往往没有生命力。如在06年北仑中考作文《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有考生全文10多个小节,每节两句话,“假如„„,那么我就会„„”,罗列了10多种空洞的感想,根本没有真切感人的内容,纯属无病呻吟。内容应该是自己的积蓄,“如果是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圣陶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必须解决的问题。
《春酒》的选材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春酒》是一杯生活酒,写的是童年生活,喝春酒是一种文化,一种民俗文化,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一幅幅略显褪色的中国传统照片勾起我们多少甜蜜的回忆。家乡不仅民风美,人情亦美,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景象,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乐,这一幕幕场景令人难忘。
不难看出,生活就是作文,于是引领学生把目光触向生活中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剪纸、风筝、泥人,又如独特的民俗习惯:端午节吃粽子、过年贴春联、年前扫尘祭灶祭祖、清明扫墓踏青„„身边有太多被我们忽视的文化,都由“春酒”勾出,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惊讶!布置学生写出童年或节日时,最令你难忘的一种活动(一种食品、一件物品)。
学生们写道:
用心爱心专心。
罗曼·罗兰说:“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培养学生有一颗善感的心和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不再对生活熟视无睹,而要能够积极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使文章散发生活的芬芳。生活是文化的原生态,抓住原汁原味的生活,挖出记忆深处一切清晰而美好的生活场景,作文的文化味自然而出,作文也会以它的真实性魅力打动读者。
二、精工描细节,文章更细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有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之中。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亮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的精雕细刻。学生在细节描写方面往往存在弊病:细节描写不够具体,抽象性太强,表现力不强,缺少典型性。
《春酒》中的母亲形神毕肖,细节描写功不可没。如对母亲的刻画:“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简单的几笔,母亲的慈爱温柔,真实历历如在目前。对“我”的细节描写更是生动传神。“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撒在衣襟上了。”“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看似随意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似乎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纸上活动起来。
这些精彩的片断都对学生的写作有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语)。指导学生学习此文在细节描写上符合了三个原则:真实原则:符合生活实际,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或乱编。典型原则:抓住最能凸现特征的细节来写,也就是说,所写的细节要能反映本质性的内涵,光细致不行,还得见“精神”。强调细节描写肯定是细致描写但细致描写却不等于细节描写。简洁原则:一篇作文中的细节,能够抓住两、三个写就可以,不必十个、八个地写,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指导后学生写道:
实践证明了,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事和人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的仿写训练中,他们尝到了作文成功的乐趣。
三、
自然表真情,文章更感人。
文章的主题往往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的语句点出,是作者对事物的深刻、独到、理性的见解,它渗透着作者的学识、阅历、判断。现在好多学生作文语言美妙,但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对别人感情的翻唱,导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缺少自己对生活的主动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选择了真实素材后,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情感等真实地表现在文章中,以我手写我感,以我手写我心,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结尾点题至关重要。好的文章结尾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睛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之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列夫·托尔斯泰语)。
《春酒》在这方面给我们一点启示。文末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故乡的一切和儿时印象叠印在一起,在“春酒”“会酒”席上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思乡之情。遗憾的语气,惆怅的情愫,撩起人们心底最温柔的乡愁。琦君“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千言万语凝在一句话中,读者读后余味无穷。
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的哲理,体验心灵久远的冲动,用最美的姿态将情感表露。
学生写道:
“重回首,那片天,那方土,那村庄,那故事,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回望童年那片天》。
“啊!总忘不了家乡的糖稀,也忘不了那位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老人。”
————《家乡的糖稀》。
“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色古香,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中华千千结》。
点题之笔,就是点睛之笔,“睛”者,“精”也。“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所以,点题之笔,语言既要简洁又要闪亮。
写作方法的积累途径是多方面的,他山之石随手可拈。但现成的课本摆在面前,近水楼台总比舍近求远实用的多。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心中的困惑怎么写(汇总10篇)
-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教案(大全19篇)
- 时代在创新时代在进步(实用16篇)
- 我心中的伟人(模板16篇)
- 2023年律师个人年终总结怎么写(实用19篇)
- 最新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优质16篇)
- 圣诞节服装文案如何写 圣诞节服装店文案(2篇)
- 最新中国名著经典文学名著有哪些书(精选13篇)
- 2023年学习六项精进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优秀16篇)
- 最新学习六项精进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