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1:48:21 |
  • ZTFB |
  • 14页

引用是在论述某一观点或主题时,以他人的话语或观点作为支持或证明的依据。总结时可适当运用比喻、引用等手法,增加文采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相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一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二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作者。

4.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一)1.(3)有的人(4)这或此2.b3.(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2)杂然相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5.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1.(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2.(2分)(1)通邀,邀请(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3.(3分)c。

4.(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5.(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起首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2.一个“忽”字,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写山的小口与后面什么文字呼应?同后面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4.寥寥数语,写________写________,笔墨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情绪,展示着桃花源里_________的景象。

5.为何“大惊”?

6.谁问的?谁答的?

7.“叹惋”的内容你能想像吗?

8.“不足为外人道”,担心什么?

9.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志”,用法相同吗?

10.为什么“不复得路”,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11.最后这段是不是多余的?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渔人偶逢桃花林)。

2.惊奇.惊喜的心情。

3.写源内外景色及人们的生活,写小山口为后面的豁然开朗,源中美景作铺垫。

4.景物人物惊喜欣喜和平、富足、快乐。

5.因为源中人几百年未见到过“外人”

6.源中人问渔人答。

7.“略”。

8.(要点)美好生活不愿被破坏。

9.前一个是动词,作标记;后一个是名词,标志。

10.(要点)因为源中景物生活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本不可寻,(学生能各抒道理都可以。)。

11.由学生说道理,理由同上题同。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五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六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七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

a.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

b.寻: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寻找)。

c.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d.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代词,代”桃源人’”)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古今含义差别不大的一项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_:。

a.桃花源写了渔人奇,桃林奇,洞口奇,人物奇,结局奇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b.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是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c.课文以桃花源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d.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写得简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八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

(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九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

(2)林尽水源翻译:

小题4:用原文填空。(2分)。

小题1:b(2分)。

小题2:(1)交错相通(2)请(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4: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共2分。每空1分。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加点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户”皆是“窗”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加了皆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独”“亲”“尽”,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两篇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比较两文思想内容,找出相关点,概括填空,注意要使用文中原话。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2)具答之()。

(3)乃不知有汉()。

(4)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1.(1)类(2)详细(3)竟然(4)作标记。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渔人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4.示例: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下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5.示例: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十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

【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小题3】b(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