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21:28:49 |
  • ZTFB |
  • 7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便利和舒适。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参考资料,请大家参考。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教育实习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学实际,初步获得教师职业的实际知识和能力,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专业硕士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培养,本文以无锡市北高级中学体育专业实践基地为蓝本,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实习过程中管理和培训的分析进一步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管理体制和培训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有计划地进行技能、课堂教学、课外训练、科研研究等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是提高实习生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实习生将来应聘工作、新教师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硕士;实习生;管理和培训。

一、引言。

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体育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是学校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效果和人才质量接受社会检验的重要阶段。目前,高校中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管理已趋于成熟,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还不尽完善,然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其专业对口就业岗位依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针对体育专业硕士生在应聘过程中或在刚刚步入工作中,出现的运动技能、体能薄弱、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狭窄,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大部分上岗的新教师还要再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体能方面的再训练等问题,无锡市北高级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合作建立了体育硕士实习基地,并在合作过程中探讨出一系列关于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的方案及模式,减少了体育专业硕士应聘时措手不及、工作时手忙脚乱的现象,并且通过此方式提高了学生专业教学水平素养和专业,強化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坚定了师范生的职业信念,提高了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增加了就业成功率,使师范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工作。因此,探讨如何对体育硕士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管理,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无锡市北高级中学实习基地基本概况。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实习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锻炼机会,实习学校是培养合格体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体育院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条件优良的教育实习基地是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必要前提。为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解决“每天一节体育课”师资匮乏问题,9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以下简称体健学院)教育实践基地在无锡市北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市北高中)正式成立。四年来,双方院校一直致力于完善基地建设工作,体健学院前后分八批共向市北高中共输送了64名实习生,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实习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而且也促使市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步改善,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无锡市华锐实验小学和江南中学也加入“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行列,由此,形成了以市北高中为中心,向周边学校辐射的实习基地格局。

三、加强实习基地管理体制及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体育教育实习指导原则。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明确和了解体育实习教学指导工作原则,对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实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指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管齐下进行指导是基地一条重要的原则。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与人交流、学习教育常规、教学方法等,从而达到全方面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磨炼基本功,加大师范生的示范能力。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增加教育实习次数,延长实习时间,加大实习评价与反馈力度,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责任到人原则。

就业实习目的就是实习者能够掌握教育实习,在将来的应聘工作中能够熟悉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情况,把培训内容与将来工作衔接起来,用管理和监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成长。根据实习生各自不同的情况,指导教师集体开会讨论,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同时将实习生进行分配,不同的指导教师分别指导不同的学生,每一位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皆由指导老师负责,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实习生与指导老师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技能,同时有利于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监督,从而抓紧对实习生的教学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3.计划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体育教育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综合运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从而培养其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组织等工作的能力。实习过程是通过培训组讨论、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的。每期的培训有相同的内容,也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实习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表,严格根据规定落实每一项计划,并且在计划执行的同时,对于实习生出现的问题以及薄弱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并提出解决措施,如若发现实习生与计划安排的内容不相适应的时候,各指导教师积极开会进行探讨新的解决方案,确保实习生的培训与自身能力相适应。

(二)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的管理体制。

对于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来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首先,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严格规范的角度出发,改变过去指导教师“保姆式”、“一站式”管理模式,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制及组长管理制模式。针对学生的工作表现要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详见表1),实习生最终的考核成绩通过综合考核成绩进行评判,这样不仅避免了指导教师“暗箱操作”的可能,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做到“有章可依”。其次,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按照实习规划制定实习总计划,每个实习阶段都要制定出详细的具体计划,让学生在学期初就明确整个实习阶段的任务和活动(详见表2),便于灵活安排时间及自主规划。第三,根据实习人数,成立实习团队领导小组,除组长、副组长外,增设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完全采用“兵管兵”的模式进行自我管理,指导教师只需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即可。最后,指导教师定期召开团队会议,会上针对一周的表现进行交流和总结,解答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困惑,使学生明确无课时做什么,跟指导老师沟通什么,如何向其他老师学习,如何备好每一堂课,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在课堂中得到教学经验,如何在听指导老师、其他老师进行提炼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后,有效地把老师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等等一系列问题。

2.关心实习生生活,完善实习基地的物质条件。

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是实习得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也是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除了制定相关制度外,对于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也有相应的要求,例如市北高中拥有艺体中心大楼,各种场馆、室外场地和器材齐全。另外,在生活方面,市北高中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考虑到实习生往返无锡、上海的差旅费用和餐饮费,市北高中对每位实习生给予了生活上的补贴,每月每人1000元。在住宿方面,每两人一间宿舍,宿舍内配套设施齐全。在实习期间,针对实习生的作息时间也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每天早晨7:00离开宿舍,晚间10:00必须进入宿舍,每星期有专人查看宿舍卫生,办公室卫生轮流负责,严格的制度的制定,督促学生按照要求执行,便于统一管理,让实习生更加安心地实习和生活。

3.强化实习生工作组织能力,组织与体验为主。

作为指导教师,应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良好。市北高中指导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实习指导经验,参与了大量实习生教育实习准备工作,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和流程。大课间将实习生分散到操场,组织学生、带领学生进行跑操,还分派一名实习生去组织生病学生以走路的形式代替“跑操”,除此之外,实习基地还积极为实习生安排篮球联赛、羽毛球联赛、足球联赛及运动会,体质健康抽测等工作。让实习生团队讨论后,在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最后确认方案以后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比赛。这个过程,通过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的组织能力,让实习生有了愉快的工作体验。

(三)改革与创新实习生培养内容。

1.加强运动技能的培训。

完善教育实习学生基本功和基本能力培养体制,注重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基本功训练落在实处。实习是实习生进入体育教育战线的第一步,必须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本质。体健学院硕士生本科毕业于全国各所高校,专业领域不同,如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对于中学体育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而有的学生为了考研,已经忽略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量。在无锡实习的64名学生中,有身体素质方面、运动技能方面明显偏差的,甚至没有任何运动技能专长的实习生。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对实习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为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实习基地对每期来实习的同学都进行了运动技能训练,例如体操训练,以江苏省中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实习生进行训练和指导。此外,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还进行体操教学教法的辅导,以及进行帮助与保护实践操作。在训练中,实习生不但提高了运动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對中小学体育教学体操模块的认识。另外,除体操模块,对球类,三大球以及田径都进行了逐一培训。在所有项目培训之后,再组织人员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如有考核不通过,再组织进行培训,直至通过为止。

2.加强说课的培训。

“说课”是教师备课全过程的`浓缩与升华,是教师全面掌握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手段。通过“说课”教学,可以促使师范生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见习、实习质量,缩短从师范生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时间。本校聘请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资深体育教育工作者,曾经带出全国赛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赛课一等奖的黄德刚老师,对实习生进行说课及课堂教学的辅导,行业专家设置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的培养方案,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平台,摆脱单一师徒规训的束缚、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构建指导与体验互补的多元教学体系。随后实习结束前进行说课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励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法,了解说课方法,提高说课水平,将理论教学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之中,强调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3.加强体育教案书写培训。

课堂教学包括口令、队形(队列)变化、教学教法的合理利用,教材合理分析等内容。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规范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实习基地制定了《实习生体育教学规范守则》(略)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训练。

四、加强在职专业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一)初步熟悉教学工作,注重见习阶段的引导。

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初期,对于实习生来讲最大的困难即是难以实现角色的转换,长期在高等学府中接受理论知识,很少深入中小学基层一线体验真实的教学生活,不免产生惧怕心理,影响教育实习的效果。因此,在实习的第一个星期,应召开实习生见面会,与学校领导、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针对课堂教学方面,第一周主要跟从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观课学习,加强与学生、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快消除实习上岗和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尽早投入到教育实习中,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深入教学一线,规范实践阶段实习教师教学行为。

五、检验教育实习效果,注重实习汇报成果展示。

如何巩固教育实习成果与有效发挥教育实习的效应,总结阶段至关重要。来无锡市北实习的每一学期,实习生结束时都要进行实习汇报成果展示,实习汇报有以下几个方式:公开课展示;教案集展示;运动技能展示;实习期间的生活、课堂教学、运动训练、各种培训的照片作为展板展示;实习期间的教案和听课笔记展示,从不同层次来展示实习过程。公开课展示对实习生来说挑战非常大,但通过这种磨炼方式,一方面,让实习生整个实习阶段的收获达到了一种升华,形成了自信;另一方面,让体育与健康学院检验一学期实习的效果,获得认可。

六、小结。

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对体育专业硕士生实习能力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艰巨任务,在无锡市北高级中学体育实习实践基地建立以来,通过四年的努力和摸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本文通过总结这些模式和方法,希望将这些实践经验与更多机构和学校进行交流,希望能够给更多地体育院系和实习学校以启发。毕竟,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教育改革和体育院系实习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實习基地也会不断发展、完善,为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职前发展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等.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8).

[2]徐敏等.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12).

[3]巴艳芳,郭敏.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n].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0).

[4]邓万金.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体育科学研究,,3(2).

[5]李树怡等.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6]袁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7]黄正夫.西南大学博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二

1.1改变教学模式。

第一,课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重复教学。比如:工程力学,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大学物理重复,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每堂课让学生自己准备课堂内容,准备ppt,上台讲解,教师给出指导。第二,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教学。比如:单片机课程采取上机教学,使学生边学边用,用软件模拟,再加入实验课时达到软硬件有机结合。第三,学生自由选择跟本门课程相关的课题,完成课程教学。比如cdio工程导论:教师先介绍本门课程的任务,然后提出课题让学生自行选择,针对每一个课题学生自行收集材料,制作ppt,讲解课题并最终完成课题。每一个课题教师给出的应该相对简单,一个简单的项目学生完成后,他们会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努力。首先,新生由于刚进入校园彼此还不是很熟悉,通过分配任务让新生能组成团队,进行分工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再次,在为学生布置完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购买各种元件和工具,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最后,在答辩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经过对级测控班级的试验,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方面要比没有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从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参与项目的同学在就业时候自己感觉压力较小。

1.2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

2.1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编写符合工程教育需要的教材。

如:编写无损检测课程教材并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idea培训)。

2.2建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需的实践基地。

要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应该具有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站,先后与厦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爱迪尔电子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合作,建成了多个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企业研究院,创造了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工程环境。

2.3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大学四年中,一、二年级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三、四年级着重实践训练:第五学期为期1周的“电工电子实训”即借助一个典型电路系统完成实训,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电路、电子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第五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单片机和plc课程设计。在第六学期,安排了为期3周的“测控系统综合实训”。在第七学期安排了一个月的就业实习。同时在每年暑假都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在此过程中有企业的参与,使用多种常用设备,让学生对实际作业更加接近,促进了毕业生与企业接轨的能力。

2.4积极开展课外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我校2010级和级测控班级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节能汽车竞赛”、“挑战杯”等多项赛事中获得良好成绩。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未来性、生成性、双边性,放心托付、承诺兑现、责任承担、批评反思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可以生成诚意与诚实、关心与自律、责任等最基本的道德,另一方面则可以生成荣誉和高尚等的理想道德。

传统道德教育的形象可以用“向后看”来描述,因为它强调传统道德规范在形成和评价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它所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的、具有教化意义的道德文本。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所生成的往往是柯尔伯格(kohlberge,l.)所说的“习俗道德”[1]。由于“习俗道德”是先于教育主体存在的、预成的道德,它客观上要求道德教育主体被动地加以接受,因此在实效性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构建具有生成性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信任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首先在于人的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信任,信任是保证人的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同学的观点和做法等没有丝毫信任的话,他就无法形成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他怀疑一切,例如成天担心教室上的天花板随时都会掉下来,所走的路随时都将塌陷,周边的人随时都会攻击他等等,在由这种不信任所生成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环境里,他便无法生活。在这一点上,信任就如空气、水和食品一样重要,离开了信任,学生将生活在高度的焦虑之中,就会加重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就无法成为健康的人。

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在于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种健康而美好的关系。萨波尔(sabel,c.)指出,“信任是交往双方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的易受攻击性的相互信心”。[2]由此可见,信任不仅构筑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也暗含着相互关心、宽容和爱护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一个信任他人的人能够将自己的事务乃至整个生命放心地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这虽然是对“自己命运的道德抵押”[3],但是这也是他的一种幸福,因为一个时时忧心忡忡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同样,一个被他人所信任的人肩负着兑现自己诺言的责任,对于他来说,信任就是一种荣誉,一种光荣,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一种高尚。因此,信任又以具体的办式在表现幸福、高尚、荣誉等理想道德内涵。

信任对于道德教育的独特性还在于它面向未来,一个人信任另一个人,在于他肯定地把以前多次交往中的形成对这个人的可靠性推延到未来,如果没有先前的经验做基础,人不可能付出信任。但是未来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虽然以一定的了解为基础,而这种了解无非是将在未来完成的事情托付给他,信任便是以对人的主观推断的可靠性来形成对他完成这件事情的信心。一切信任都建立在无知与全知之间,是一种“欠充分的归纳”,是“泛化的期待”[4]。信任的基本意义在于承诺的兑现,承诺在先,而承诺兑现在后,这就说明了信任所具有的未来取向。

概括地说,以信任理论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既突出了道德底线的意味,又显示出最高的道德境界;既突出相互交往对于道德判断的意义,也突出道想教育的未来取向;既显示具体的道德教育路径,也反映了教育主体的道德期望。

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以诚实、诚意、善意、责任等作为基本目标,其最终目标则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幸福的感受。基于信任的道德教育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2.承诺兑现模式。信任是承诺的兑现,也意味着言与行可能的'分离。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要求学生做出承诺并在行动中加以兑现,这是非常具体限的。例如教学生爱父母,首先要求学生把爱父母的行动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给教师备案,以作为考察学生爱父母的依据,然后教师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学生表现受父母的行为的“证据”,如果这两者基本一致,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值得信任的,而且他对父母的爱也是切实其的。“敢于承诺”的策略要求用协议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它与行为矫正中的“行为协议法”的思想是一致的[7]。

3.责任承担模式。信任与责任的天系密切,信任他人的人要为自己的托付不当承担责任,而被信任的人则要对自己的承诺所带来的后果负责。但是教育环境是十分复杂的,教师认为可以把某事托付给某个学生去做时,该学生虽然做出了可以完成的承诺,但是受自己的能力的不足、完成该事情所需要的条件的变化的制约,完全有可能无法完成所托付之事。这时,学生确实应该为自己无法兑现承诺负责,但是教师也不能免除自己的责任。一个信任学生的教师不应该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何况一味责怪也于事无补,最好的办法还是对学生坦诚以待,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给学生以受的关怀,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支持,以免损伤师生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4.批评反思模式。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受的是大量的与不信任有关的信息,如像“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老实人吃亏”的生活训诫,在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有关“上当受骗”、“不守信用”等故事,这些信息使我们不敢付出信任。但是,如果我们会么都信任的话,也是无法健康地生活的,因此,首先就是对在社会生活中弥散的不信任加以批判,确认信任所具有的价值;其次,是不轻信,不盲信,也就是要对自己准备加以信任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再次,是敢于“不信任”。“不信任的积极功能不仅体现在与信任相反相成,完成简化功能;还体现在相辅相成,甚至促进信任方面,比如对考试的监督、对工作的检查――严格监督下的考试和严格检查过的工作才更可信。”[8]再次,“敢于批评”还意味着“信任优先”。信任与不信任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两者也是不对称的,信任往往比不信任更节省精力,更有利于选择后对后续行为的探索,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更愿意选择信任,这也是轻信比疑心更流行的原因,因为疑心更劳神费力。最后“敢于批评”还意味善于把不信任转为信任。信任与不信任的转向是不平衡的,从不信任转为信任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从信任转为不信任,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完全可能导致信任的全部损失,在道德教育中,必须防备不信的蔓延可能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安全。

三、结语。

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诚信的道德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道德教育与信任之间的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仍然保留着“向后看”的道德意味,它单方面强调被信任者所具有的道德,具有单边性。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则强调双边性,当教师和学生以信任来形成道德时,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诚意、关心、负责等道德品质,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诚实、自律、负责等道德品质,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互动生成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文出版社,2000,29。

[4]尼克拉斯・卢曼.信任[m].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50。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四

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主要是指在创业实践当中对于创业者具有推动作用的个性化倾向。通过强化创业意识教育,能够让大学生群体形成敢于独立闯出人生道路与创造个人价值的独立精神,敢于竞争和不畏失败的顽强品质。开展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通过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体,主要涉及到心理学、法律、营销及管理等多个领域,所以创业知识教育必须融入到具体课程当中,让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各类知识,进而形成与完善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应当教会大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让其形成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拓宽知识的视野。开展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是大学生们今后走好创业之路的重要因素,它需要大学生们在创业教育之中取得,并将创业意识转化成为实践性的创业行为。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作为后盾,创业意识肯定将为创业之艰难所侵蚀。与此同时,创业能力还是大学生们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实施创业活动的重要保证。开展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之中对于人的心理及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的个性化心理特点。过硬的创业心理品质将是大学生群体创业成功的重要要素,因为创业之过程始终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创业者在这一过程之中肯定将遭遇多个难题与障碍,只要存在一个难题或者障碍未解决,均有可能导致创业者心灰意冷。所以,强化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群体追求事业之决心与信心,使大学生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够准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群体在今后社会当中的独立创业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合作、诚信以及勇于承担责任与风险等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之目标在于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大学生们得到一份能满足其温饱生活的工作。然而,现实之中的很多大学领导,还有高等院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人,对于创业教育之目标以及实施理念往往会产生误解或者根本就不予理解,导致其对于创业教育之内涵与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还会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一部分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态度十分冷淡,甚至觉得创业教育只是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因而在实践指导上往往只停留于表面,未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的教育。未能构建起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尚未和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体系相互结合起来,未能与各专业的教育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而大多是抽出课余零星时间来进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脱离了学生们所学的专业,难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之培养产生出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一部分大学尽管已经设置了和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然而却十分缺乏配套性的创业教育教材,教师们只能依据个人理解来寻找教材,因而难以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需求。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当前,大学创业教育迫切需要健全完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因为这是大学生群体创业之基础。大学校园创业文化环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观念,而且也体现于大学的制度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具有整体导向、塑造以及培养等功能等等。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文化还是以保守与求稳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校园文化,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加强新型创业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群体积极创业,并为开展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一是要将创业教育升华到开拓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从而取得大学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二是要注重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认真探讨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模式及实现方式,通过深入学习交流以提高大学生们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进而推动创业教育之发展。三是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积极宣传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组织撰写符合实际的创业教育教材。任何教育的目标均须通过课程教学来加以实现。因此,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应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来加以实现。我国大学必须加大改革之力度,彻底改革当前不尽合理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及教材等,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创造力为中心,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内容为主体,符合当前我国大学实际的科学化课程结构体系。创业教育教材一定要具备系统性与逻辑性,还应当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相互适应。同时,创业教育不仅不能排斥知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还要更多地依赖于知识教育及专业教育。为此,应当邀请创业教育研究专家在参考与借鉴国外大学同类教材的基础之上,撰写出更加符合我国大学实际之所需的创业教育教材,从而努力实现创业教育教材的本土化、规范化。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一是大学必须要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注重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让大学教师对于人才培养产生新的认识,并且牢固地树立起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创业教育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投入自主创业提供最优服务。二是教育广大大学生形成一种与当前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学习观念,从而建立起合理的就业观,进而培养其树立起创业意识。大学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一定要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正,通过修订与改进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之思路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到创业教育之实质,从中了解到设置创业教育之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们的自主就业观念,让其能够有眼光、具胆识、充满社会责任感,并在毕业之时有足够的创业心理准备以及知识准备等。三是要摈弃那种为了单纯创业而实施创业教育的观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各方面的教育当中,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当中。大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互动教学,以求让大学生们产生出良好的创业想法,这样才能切实调动起大学生们的潜在能力,让他们有信心去面对与从事创业活动。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强大教学能力与较高综合素质,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因为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但能够深入研究创业教育之方法,而且还能在这一领域深入调研,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环节,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性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有了一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之后,大学应当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变革,增加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从而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

建立注重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现出创业教育主要宗旨,营造出浓郁的大学校园创业文化环境。比如,可以设置一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标志性人文建筑景观,打造对创业成功校友进行宣传的画廊,在校园内张贴创业教育格言等等。要通过以大学领导作风、大学教师教风和大学生学风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将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强化创业精神之培育,切实形成能够引领大学生群体积极创业和敢于创业的行为文化。要通过实施以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创建,开展保障创业教育的各项活动,让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要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大力弘扬创业教育的思想,让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理念,让创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学还应当积极利用各类校园媒体全力宣传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宣传成功创业的先进经验,切实建立起积极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和以创业为荣的大学舆论环境,建立起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团结互助、积极奉献的大学创业文化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之中。在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要应当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贯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指导方针。大学教师要指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或者参与到各个大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之中,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在每一年寒暑假都尽可能地组织本班级学生到各地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激励其和企业家进行座谈交流,参观各种类型的企业,并且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运作模式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可以积极鼓励与大力引导大学生们参与到社会上组织的或者由大学开展的各类青年创业计划竞赛,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让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到创业方面的知识,大学还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社会上的创业精英、来自各个政府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士、其他大学的专家学者等来校开设涉及到创业的知识技能讲座,从而让大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进入到创业的情境之中,为其今后真正实施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五

本人结束了新加坡的高中学业,飞越太平洋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留学,进入了位于澳洲第三大城市布利斯班的昆士兰理工大学就学,在异国他乡漫长的5年学习生涯中,接受了西方教育模式及西方文化洗礼和熏陶,时时受到了中西两种教育方式和文化的冲击。在我站上人生新的舞台——大学讲台周年之际,对中西两种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性,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比较,本人觉得西方很多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借鉴和学习。

一电子化、网络化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

在进入大学学习的每个学生,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都会拿到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就是学生的学号,包括e-mail也是同样的用户名和密码,便于学生随时登入学校的网站了解课程的所有内容和教学大纲。virtual就是让学生登入之后,可以查看学校综合信息,包括自己所选科目列表、课程表、科目总成绩、学费查询、所学科目教科书查询、本专业已学科目成绩等。blackboard就是让学生登入查询、下载所学课程的任何相关资料,包括本科目通知、每堂课件、教学大纲、课外阅读、论文课题相关内容、在线课堂练习、学习交流版及辅导老师联系资料。e-mail用来接收学校的任何通知,不管是任课老师的、系里的、学校里的都可以。还通过网上评教,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入学校网站查询学费,然后通过网上交学费或是去学生中心交(可以用信用卡、银联卡)。每门课教学大纲从上课前到结束都会放在网站上,以便学生下载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完成的课题或论文的时间,内容以及占分比例;大纲上还有教授和辅导老师的电话、e-mail、咨询时间段、办公室地址等,以方便学生咨询课题;学生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校一切都是用电子化形式,包括所有老师讲课的笔记、作业练习、期中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课外阅读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放在网上,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登入网站查看。如果有了什么新的资料,上课内容更改或课程取消,老师都发布在网上或是用e-mail通知学生。学校网站上还有每个学生的联络方式,学校希望学生随时可以更新联络电话和地址(由于学校不提供宿舍,所以学生都是自己租房子住,经常会搬家),以便学校联络或邮寄重要的文件给学生。学生的用户名和密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用此使用本校的电脑(包括图书馆里的大电脑房和每个教学楼里的小电脑房),学生只有登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使用电脑。学校网站每隔一年到半年会升级一次,以提供给老师和学生更好更完善的服务。

二选课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拿到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可以开始选课,一切关于选课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找到。国外的课程选择内容比较广,时间也比较灵活,如果新生稍不注意很容易选错课,而且在读时没有人会告诉你,读完之后才知道这门课对你所学专业是不算学分的`。除了网上选课外,在新学期报到的时候,学校会发给学生一本新生报到手册(手册也提供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以pdf格式下载),可以根据里面安排的时间去听针对新生提供的讲座,其中就有包括写论文的时候如何使用学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和告诉你如何正确的选课,特别是一部分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的学生。学生还可以登入网站下载pdf格式的本学科各系每个专业建议选课内容(第一学期选什么,第二学期选什么,当然你也可以把第二学期的课放到第一个学期读)。课程的内容是每个学期更新的,开学前学生选课的网站里就会有课程大纲。大纲里包括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完成的课题或论文(必须完成上交时间,大概的范围以及在整个课目里分数的比例),学生可以在开学前对整个课程有大概的了解。学生除了可以登入学校网站了解这些以外,还可以知道每门课程所对应的教科书(会提供书名、作者、版本,因为国外的教科书几乎是每个学期都会更换版本、更新内容的),然后学生自己去学校书店买自己所需的教科书,当然也可以去二手书店买二手的书籍(国外的教科书都比较昂贵)。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和互动。

学校网站上有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学生听课需要通过网站上确认。开学前两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听课时间,一般一门大课会有2~3个时间,小课的时间就会比较多,从早到晚都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不同老师或不同班级上课,如若听课时间一旦确认,每次只能去确认的时间和班级上课,不得随意调换。大课通常是几百人的大教室,由教授讲课,不点名。大课讲课时间通常是2个小时,随不同专业的需要,也有3小时以上的。小课通常只是部分兼职老师在上,讲课的内容不多,主要以辅导的形式,或是讲解教授课后布置的课题,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参与讨论,有更多的互动,以便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加强对上课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小课要点名,对海外留学生有到课率90%以上的要求;小课的时间通常是1个小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任何的不理解都可以提出来。国外上课比较随意,不需要太拘束,假如你的时间刚好是吃饭时间(国外中午吃得很随便,也没有午休,所以经常会有课从11点上到1点,当然前面有提到可以随意选课的时间,但是遇到人少的课程,可能就只开一班,所以时间也就没有选择余地了),你可以带点三明治和水进教室吃,但是对老师必要的尊敬还是有的,例如进教室上课前自觉得把手机关掉,禁止上课讲话以及准时到课。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六

摘要:文章针对建筑学的特殊性,探讨了在cdio教育模式下的建筑学美术基础教学,提出“艺科交融”的建筑学教学特色,强调建筑学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的统一,重视美术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对应cdio教育模式的各个层面,提出了在建筑学美术教学中构建“大美术”教育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cdio教育模式;美术基础教学;美育。

一、cdio教育模式下的建筑学一体化课程[1]。

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美国大学通过几年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是英文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字母首写,代表了构思—设计—实践—运作四个过程,cdio把产品的全过程作为平台,使学生能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技术知识、终身学习以及与社会团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cdio教育模式倡导问题驱动,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主张工程教学应从具体实践出发,然后上升至理论,最后回到实际操作。

此模式符合工程人才培养规律,是先进的教育方法。

cdio教育模式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第一阶段的cd(构思与设计的工作阶段)和第二阶段的io(实践与工程实施运作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筑形象的构思和设计,是建筑师运用想象力、审美力完成建筑图纸设计方案的过程,凝聚了建筑师个人的劳动与智慧。

第二阶段则是把设计成果物化为建筑物的实践过程,是建筑师与社会团体展开交流、合作的过程,体现了建筑师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

笔者所关注的一体化课程设计问题,在cdio教育模式下就是把教学与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运用能力结合于一体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但建筑学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建筑学是通过工程活动实现设计创意的工科专业,在建筑设计师的工程实现与运作工程中,体现设计师的艺术创造,在设计—构思阶段要求其充分考虑实现创意的可能性、适用性。

这属于美术学中的艺术修养与技能的培养,在工科的建筑学教育中显得十分有特点。

其次,cdio教育模式是工程教学的普遍模式,但对建筑学的工程教学而言,仅仅有cdio是不够的,还应附加建筑学专业人才的特殊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因此,“艺科交融”是实施cdio必须营造的知识环境,使得专业化、系统化的cdio教育模式与具有建筑学特点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艺科交融的具有建筑学鲜明特色的cdio教育模式,即“art+cdio”的工程学教学体系。

此外,cdio教育模式的普遍指导意义对开展art的美术学教学具有较好的启发性。

cd与io两阶段与美术基础教学合为一体,使得建筑学在构思设计期与实践运作期的各种矛盾统一。

在cdio教育模式下建筑学具有鲜明特点,也给建筑学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二、“art+cdio”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一体化探索[2]。

(一)目前中国建筑学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建筑学是一门通过工程活动实施设计创意的艺术性工科专业,但在早期的建筑学教育中,它被认为是艺术的一部分而被放在美术院校展开教学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学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强,工程技术逐渐成为建筑学的主角,以至于建筑学的美术色彩被逐渐忽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学作为一门既有理工知识又有艺术含量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绘图技术的出现,美术教学活动一反过去以讲授为主、训练为辅的灌输教学方式,改为“启发”“创造式”教学,使得对建筑学美术基础教育存在必要性的质疑声再次响起[3]。

不可否认,传统建筑学的美术基础教学存在教学目的不实际、训练课程盲目求深求难的美院模式,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则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往往强调单一技能而忽视对建筑学学生的审美(art)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虽然突出了计算机的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但对美术基础训练忽略的事实不可回避。

无论是过去的灌输教学方式还是现在的“启发”“创造式”教学都没能更好地解决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彼此散落,在“技”与“道”之间,没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二)cdio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与改进。

运作cdio教育模式培养合格建筑师,一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理科基础和严密的逻辑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与深厚的人文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cdio教育模式在教学环节设置中有意识地结合了后期工程,强调教、学、行三位一体,实现素质训练,着重于课程前后的整体性和贯穿性,不再单纯地强调设计能力。

cdio教育模式强调课程设计的一体化,突出工程科学的特点,对建筑学的艺术背景考虑不多。

在cdio教育模式下深化建筑学的美术教学,深化审美教育,提高艺术修养是当前必然考虑的问题。

cdio教育模式认为,合格的建筑师应具有工程师与艺术家的双重素质,因此,建筑学作为一门艺科交融的学科,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单纯的学术能力,而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这一薄弱环节,以美术教育带动素质教育,体现美术教育在陶冶学生品德操行的潜在作用。

不能仅把美术的技巧训练作为其课程设计的绝大部分展开教学活动,更需要探索实践完善在“cdio”教育模式下符合建筑学特点强调艺科交融的“art+cdio”的工程教学体系。

(三)“art+cdio”教育模式下的美术基础教学。

在“art+cdio”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应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强调结构素描、注重色彩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强化对结构素描的训练,把平面思维转化为。

三维立体空间的具象思维,努力达到设计构思与设计表现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基础教学涉及造型艺术表现时,更要突出对形体空间、比例关系、结构位置的理解与表现,强调结构空间的存在形式以及不同形体之间的穿插组合所形成的较为复杂的结构关系,在理解空间的基础上表现空间,在正确观察的前提下组织画面。

这是实施“art+cdio”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也是成为合格建筑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cdio理念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2】。

摘要: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它以产品的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技术知识、终身学习以及与社会团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文中阐述了工程测量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cdio;工程测量;实践能力;非测绘专业。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关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进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在写作时也要尽量说真话,不说假话和空话。生活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其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各种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写作练习时,也可以积极构筑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这种体验式作文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结合起来,将其浓缩成自己认知领域的个性化“所有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获得真体验、真感受,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然、理解人生、感受生活,并积极积累各种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以“春游中的新鲜事”这篇作文作为例子,如果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过春游活动,则很难想到会发生怎样的新鲜事,所写的作文也不过就是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很难有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前可以鼓励其参与到踏青活动中,几人一组亲身参与到探究春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第一要深入感受春游,体会在春游活动中自己的内心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要多关心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观察景物,更要观察春游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奇事。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在发现了奇特的事情后,要通过仔细观察搞清楚其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写好作文。如有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一些身穿统一服装的人不去观看花草,而是专门注意地上的垃圾,还带着大袋子装垃圾,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义务志愿者。这样就将环保这样的主题写入了作文中,自然写下了自己观察到的新鲜事。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在课本中读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进而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在这种基础上展开写作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还会发现写作原来并不难,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二、交流感受,梳理行文思路。

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尝试说说自己参与活动时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启示,关注一些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并浓缩提炼出一些精彩的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在写作时有更好地参考,从而更好地整理行文的思路。例如,在参与体育运动会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运动会这个主题进行互动交流,并尝试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在参与运动会中的切身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我觉得开幕式上全体学生参与的队列操十分引人注目,气势恢宏,而且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进去。”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在长跑比赛中有一个看似弱小的女生虽然落后别人好几圈,但是还是坚持跑到了终点,这点很让人感动啊!”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在写作中能否将这些内容都写进去呢?如果让你来安排写作的重点,你会如何做呢?”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还是要以‘我’作为中心,写一下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而其他的人或者事就作为陪衬。”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在写作时要围绕某一个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在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注意一下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写作技巧渗透到互动交流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写好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展现事件的高潮。

三、再度回味,提炼最美素材。

要写好作文,不仅要有完整的写作思路,还要对各种素材精挑细选。在互动交流后,不少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在作文中却不能全部写进去,教师要指导学生静静思考,回味自己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内容,尝试构思写作的主题,并提炼出最适合自己作文的素材用于写作。例如,在创作“我的生活发现”这个主题的作文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小实验,帮助爸爸妈妈进行家务劳动,并尝试总结家务过程中被自己忽视的.一些小发现。如有学生帮助爸爸煮粥,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煮粥时要注意米和水的比例,这样才能煮出更好的粥,还要注意开小火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煮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么多的事情,可是作文中也不能全部都写进去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事情让自己回味无穷,是整个煮粥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在回忆中认为煮粥要注意掌握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做事情也要不疾不徐,要沉着。”这样,学生就提炼出了让自己体验最为深刻的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展开理性思考,挑选出最适合自己写作主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就能事半功倍,并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四、以手写心,抒写真情实感。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尊重学生这个体验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写下真情实感。教师不能将自己对于作文主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创作自己不理解的形式作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创作“我帮妈妈做家务”这篇作文时,一位学生将做家务的具体过程匆匆略过,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妈妈的不容易,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作文有太多的空话,虽然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是并不能感动读者。教师要鼓励该学生多写具体的过程,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过程描写中。同时,还要少些空话、假话,多写自己对妈妈的真情实感。在修改后的作文中,该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写了自己在帮助妈妈切菜的过程中,发现妈妈的速度十分快,并问妈妈为何又快又好,妈妈漫不经心地回答:“多切几次就掌握了。”学生这才知道原来妈妈原本也不擅长家务,为了照顾爸爸和自己才开始练习做菜,便对妈妈生出了敬爱之情。这样写作情感就显得更为真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某项写作任务。这样,体验式写作才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需要和生活自觉,便会积极地自主展开写作活动。体验式作文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等各种形式,形成对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整体感悟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人生,体会生命,然后展开写作活动。这样展开的写作活动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雅敏.小学语文生活化体验式作文“四部曲”[j].教师,2017(10).

[2]邹丽娟.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

[3]卢宝明.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j].师道:教研,2016.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八

摘要: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提高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基石,为此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界定。并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教育行政的含义界定。

由于对行政的看法不同导致对教育行政的解释也不统一,赞同行政权必属于国家的人,往往把教育行政看做国家的一种职能,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我国一些研究人员对教育行政所下的定义是:“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然而与这种观点相比,另一种观点常常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即不拘于强调国家在教育事业中的领导和管理作用,而是主张一切教育机构,包括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内,凡是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行政。按照这一解释,学校是最根本和最基层的教育机构,其内部的管理工作无疑也属教育行政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行政。笔者在这里把教育行政定义为:有关人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为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实施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总称。

所谓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行政机关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与运行中各种制度的总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指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涉及中央与地方、中央各行政部门之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基本关系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共管制。目前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的体制,这是结合了中央集权体制与地方分权体制的特点和优势而建立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新体制。

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管理系统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它存在于大的社会环境系统之中,受着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教育内事务方面的关系。以便提高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教管理理论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人员的自我管理。这三个层次的理论研究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形成与优化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教育事业管理中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建立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教育事业管理理论认为要把教育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具体实践中,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办学为主题,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如何理解政府办学为体,是否可以进一步解思想,像对公有制的理解那样,逐步扩大为国有民办体制和民办公助体制,关键还在把教育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政府只进行政策性的指导和督导、资源配置和信息服务。具体管理由学校组织或有法人地位的教育集团去完成,有关教研、进修、咨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政府的教育评估、教科书编写、教学设备的供应都可以与政府分离。

第二,教育管理理论中强调学校管理者的影响立场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建立于选择的'核心基础。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里既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又有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影响。学校管理者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让被管理者认可你,信任你。作为学校行政领导或政府部门,就要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每个管理者的影响立场的强弱和范围大小是不同的。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若的社会测量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非正式群体中的位置和群众对自己拥护的程度。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

第三,教育管理中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理论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优化具有指导作用。这一理论认为,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作用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具体研究层面主要表现在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研究认为,每个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将会面临什么困惑、危机、希望等是每个学校管理人员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选择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使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对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一切成就、荣誉、质量、效益都是教职工创造的。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管理,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则更为重要。一套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会使他们指挥和才能的发挥提供机会和条件,管理也帮助人们扫除了各种障碍。

参考文献。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九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对it行业的人才有更高的要求,社会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与进行项目开发的人才,在进入岗位后就能快速地进入工作。然而,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具有不一致性,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新的教育改革成果包括cdio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cdio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二、cdio模式的基本概述。

cdio模式是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模式,并以此作为目标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目标时不仅强调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还强调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采用关联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将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cdio模式的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同,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工程技术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cdio模式进行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不只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内容更换,更包括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全面改革。因此,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对cdio教学理念进行充分借鉴,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三、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对产业需求进行明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必须与计算机类产业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学校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座谈会、走访的形式针对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才在素质、能力以及实践方面的要求,制定出更加合理而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四个层面为出发点,对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构建。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学生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在数字图像、软件新技术模块中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知识进行传授时,都与项目的实例、设计、实现运行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的例子中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再与课堂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等环节对知识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分为软件与硬件两部分,按照课程的关联性进行课程内容的整理,增加数字资源建设。

(二)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先从各个层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对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加强。学校可以不断地建立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场所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加实战训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课题设计并组建团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主流的开发技术,使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着重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多加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综合性的实验课题。在课外的科技活动中,多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的竞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并对经费方面给予相关的支持。

(三)建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提供相应的系统给学生与教师使用,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课,在网上提出疑问、网上进行毕业设计等。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网站上都有相关的教学笔记与视频,包括精讲的课后练习等,学生可以进行同步的知识训练、教师在线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开设考研专题等栏目。使学生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补充,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课程的特点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设计。对某些抽象算法类课程,可以通过全动画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加了解其内容,掌握图像处理的不同方法,从而进一步自行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结语。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计算机人才培养是漫长的过程。cdio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计算机人才培养时可以广泛地借鉴这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宗礼.推进专业改革,提高办学水平[j].计算机教育,,19(7):96.。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十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系统模型。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是一个相对复杂多维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科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长帮带制度和导师制四大要素组成。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通识教育理念是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作用联结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场”。这样就形成了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的四维系统模型。障性的条件要素,这四者共同构成了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系统,在相互作用中发挥整体优势。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的运行。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包括静态系统和动态两个系统。静态系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系统,是由学生管理、学科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长帮带制度、导师制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静态结构。然而这种素养结构在相对稳定的系统下,在纵向上又有相应的变化。因为一些教育观念的变化又会有一些变化,尤其是随着人本特教观念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新的要求在特殊教育领域里盛行。大学生也不再单纯的在封闭式的大学校园接受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接受教育。这就要求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的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样就形成了在横向上的相对稳定,在纵向上不断变化的运行结构,从而形成动态运行结构。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系统的功能分析。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的通识教育理念环境场里面发挥的。高校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素养。高校通识课程目标的实施都是与上面的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的,学生管理使高校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学长导航为高校大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明确学习的原因,而导师领航则是让高校大学生懂得怎样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都是由这四个要素决定的。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结构分析。

1.树立学生通识教育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以意识为指导的。树立学生的通识教育意识是一种先行的行为,是提高教育质量,将通识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通识教育的理念要落实,就必须做到学科界限的打破,必须克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任何一方的过高发展,采用多种方式,打破各个学科的界限,树立学生的通识教育意识。重庆工商大学分别采用了学生的各种证件统一化;学生编班一致化;加强入学教育;学生干部的协调化;学校学生公寓统一化管理等方式,有效地实现了通识学院学生的管理,打破了学科界限,树立了良好的通识教育理念。首先,学生各种证件统一化。学生的'归属感有一定的标签效应,取消学生的学院类别,将所有的同学都归入通识学院,保证了所有同学的标签一致性。其次,从学生编班入手。为增强学生对通识学院的认同感,学院每学年统一编班,按“ts+年级+序号+专业”的格式编排,报教务处、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统一使用。再次,加强入学教育。为强化通识教育意识,淡化专业教育意识,学院改革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原来属于教学方面的学籍管理内容由通识学院领导和所有政治辅导员分工主讲;属于专业学院主讲的专业教育内容,集中安排在第二学期的5-6月进行,由通识学院统一安排时间和地点。然后,学生干部协调化。学院设二级工会、分团委、关工委和学生会等群团和学生组织;避免了学生多重管理,采用学长带团。最后,学生公寓统一管理,学生不分专业,统一入住,每栋宿舍楼长,每层楼设立楼长,统一管理宿舍的基本情况,有效打破专业间同学的界限。

2.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生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

制度建设是机构正常运行的保障,好的制度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也是模式的硬性指标。通识教育的探索是一个新生事物,必将有一个逐渐适应和完善的过程,各种运行管理举措,都应该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管理的正常运行,这就使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制度建设包括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团委学生会管理、社团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建设、评优评奖、干部考核、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学长和导师管理等各个方面。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就采取了诸如《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项目化管理试行办法》、《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意见》、《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通识博雅工程”实施意见》、《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学长导航工程”实施意见》、《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等措施。

3.抽调辅导员形成管理团队。

探索通识教育,需要建立一支统一的、专门的领导队伍。一个学校若要发展通识教育,除了制定必备的制度之外,统一的领导非常关键。但基于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通识教育的管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各个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形成领导和管理的团队。如有与专业教育学院一样的,从院长和书记到辅导员、教师岗等专业的独立的、专门化的通识教育组织机构,也有通过抽调学校各个组织机构部门的力量,整合形成共同的管理团队。重庆工商大学采取的就是第二种方式。他们从各个学院抽取一定数量的辅导员,对刚进入大一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被抽调的辅导员的人事关系、党组织关系、工会关系一并转入通识学院,并在通识学院坐班,不再兼任原专业学院的相关工作,所有工作安排和各种考核评优由通识学院负责。辅导员实行项目化管理,分别负责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团委、工会、奖贷助、评优评奖、心理健康、档案、公寓等;学院不同学科的辅导员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办公,以促进工作交流与学科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而且不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学生除了学科课程的学习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大力践行通识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理念,以促进学校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以培育“高情远致,和谐自由;博雅信达,经邦济世”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开展“博雅论坛”、“博雅沙龙”、“博雅体育节”、“博雅艺术节”、“博雅儒商节”、“博雅公寓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且各项活动贯穿全年始终,由团委学生会、义工志愿者协会、公寓楼栋及党员服务站分别承办。其中,“通识博雅工程”内容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养成教育、人文社科教育、自然科学教育、艺术美学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等等。该工程的大力实施,对学院文化品位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长帮带制度。

大学新生刚从高中毕业,对于大学生活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对如何有效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有些迷茫。学长帮带制度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实现从高中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大学自主的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他们通识教育意识和全面发展意识,以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为了高效利用优秀学长资源,将学长的“传、帮、带”作用和新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结合,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学长的高效利用和自我成长。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尽快转变角色,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采取了“学长帮带制度”。具体来说,该制度主要采用聘任制的方式,从高年级,主要是大二的学生中选拔、聘请30个左右的学长,每个学长负责2-3个班。通过在公寓社区和团委学生会社团值班的工作形式,对自己所带班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扶,其主要负责的是学生思想教导、学习辅导、工作引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生涯指导等这六个方面的指导。同时,为检验该制度实施的有效性,该学院还建立了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如《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学长导航工程”实施意见》。

(四)导师制。

在通识教育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先行者,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以学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通识教育意识和全面发展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实施了“导师领航工程”。该学院按照每200名学生配3名导师的原则建立导师团队,导师主要是校内各专业学院具有学术指导能力的专业教师。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指导学生每学期选课,指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保证导师领航工程高效、便利实施,该学院对导师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方法,主要采用导师值班制,即在每周固定时间,学院安排导师在“导师领航室”值班,接待同学来访,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导师固定值班制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养成寻师问道的良好习惯。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导师开展工作,该学院采取导师工作例会和导师培训的手段,即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和学期末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定期布置和指导导师工作,检查导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导师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对导师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包括了解通识学院建院背景、通识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以及熟悉学校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与管理规程等,通过这样的培训,导师可以迅速进入角色,担当起导师应有的职责。这些都有效保证了导师领航工程的顺利实施,为通识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识教育旨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合适的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导师和学长的帮带作用,培养具有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本文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任何模式的构建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任重道远。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十一

摘要:以茶村游览、茶历史景点观赏为主的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多。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茶文化旅游必须与时俱进,研发出契合大众情感需求的特色旅游方案。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体验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旅游;开发。

1“体验经济”相关论述。

1.1旅游体验经济。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丰富,人们在旅游中更加注重精神化的美感享受。在体验经济的发展下,旅游业逐步从地标性参观游览转为体验型深度游览。人们不再以去过某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作为游览目的,而是以在城市中深入生活、体验最原始的城市文化而增强旅游感受。旅游体验更加在注重旅途的个性化、情感化和体验化。在茶文化的旅游中,人们由普通的制茶设备参观、茶园采茶活动衍生出了深入茶乡生活、与茶乡人民同吃同住,甚至在山区帮助茶乡人民采茶制茶的活动。由此可见,体验型旅游并不以享受、观看为主导,而是要让游客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旅行产生深度的自我情感升华。旅游体验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乡和除茶文化之外的其余特殊文化体验型旅游的发展,将传统的茶乡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获得旅游市场和茶叶市场的共赢。

1.2体验型茶活动。体验型茶活动包括感受体验型和实践体验型。一方面,现代的茶村游览、茶文化博物馆游览等,都是以参观为主的感受体验型茶文化活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翻阅、茶文化演变脉络的了解以及在现代茶村的游览,人们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并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出对文化和社会的思考。另一方面,现代的制茶体验社、茶叶冲泡学习社以及泥塑茶具制作社等,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深度茶文化体验活动。在此之下,人们不再是旁观的客体,而成了实践的主体。实践体验活动相比感受体验类活动,更能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提高人们的精神格局。通过实践,人们对茶文化的记忆和感触更深。现代茶文化旅游旨在将感受型活动和体验型活动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优化人们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品的口碑。

1.3茶文化旅游价值。文化旅游不同于景观旅游,文化旅游是在特定文化载体下进行的特定主题旅游,在开发旅游经济的同时促进文化繁荣。首先,现代人在茶文化旅游中,能够摆脱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焦虑,在行程中愉悦精神、放松心情。茶文化旅游以茶道“人本主义”为基点,注重每个游客的个体感受。其次,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能够复兴茶叶文化,繁荣茶叶市场,并带动茶文化下的其他传统元素,例如茶戏曲、采茶舞和茶器乐的开发。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文化旅游体系的构建也能够为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线路制定提供良好的参考。最后,茶文化旅游能够繁荣少数民族以及山区茶乡的经济,并提高茶乡市场化效益的同时加大民族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综上所述,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游客个体、旅游业本身以及旅游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2茶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2.1旅游购物环节分析。在政府对旅游购物的规划管控下,旅游线路中导游对产品的推销逐渐规范化、隐形化。一方面,在茶文化旅游中推广的购物产品必须由国家审核通过,政府对打着山区茶乡名义的三无产品进行强烈打击。尤其是茶叶类食品的销售,更需要有关部门的批准认可,顾客能够根据公章对食品质量进行分辨。除产品的规范化之外,旅游购物的推销环节也逐步严格。部分茶文化旅游公司已经取消了顾客在旅游中的货物交易量与导游提成挂钩的方式,以导游介绍、顾客自愿消费为主,营造旅游中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以体验经济为主的茶文化线路多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式文化灌输,来促进顾客的茶产品消费,而非直接带到购物点进行单一产品介绍。旅游购物环节的隐形化,能够提高顾客的体验感,拉近顾客与旅游公司之间的关系,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团队氛围下进行游玩和消费。

2.2旅游主题内涵分析。茶文化旅游以“茶”为主题,进行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制定。现如今比较著名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以中亚万里茶道以及武夷山茶乡为主,其余各地区也有自己的茶文化线路。整体而言,我国茶文化旅游主题太过宏观和宽泛,各景点线路虽地域不同,但主要模式和体验的主题内涵基本雷同。基于游客对多元化旅游的需求,旅游公司必须跳脱茶文化的“大主题”,多开发以茶元素为主的“小主题”。例如茶道旅游、茶画线路、名人茶事等与茶相关的茶元素主题旅游。在荆楚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制定中中,荆楚公司便主要针对魏晋时期的名人茶事作为旅游线路进行开发。游客在体验多元茶文化的同时,也对我国古代历史以及茶礼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综上,茶元素的小型主题体验旅游,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促进了茶文化下小众元素的传承和发展。

2.3重叠复合旅游线路。茶文化主题旅游目前在我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期,相对于其他主题旅游来说,线路开辟较少。因此不同地区的.人民大多都是体验同样的旅游线路。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参加茶文化旅游的人群基数过大。目前的旅游点无法满足人民的体验需求,造成旅游点饱和,影响游客的体验度。首先,对于旅游线路的重叠问题,必须在每个省市相应的开发出契合本地特色的旅游点,挖掘出本民族茶乡的茶事文化,让游客对线路有多样选择权。其次,在开发好不同线路的基础上,将这些线路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出复合型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根据顾客旅游的时间长短和兴趣、情感的需求,在数百条单一线路中进行复合分析,为顾客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个体需求。

3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3.1转化旅游商品价值。在旅游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旅游点购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几乎占整个旅游点的二分之一。如何在政策范围之下对产品进行有效输出和销售,是目前旅游开发的重点研究问题。基于此,旅游公司可以转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将商品进行文化包装,让普通的商品变成具有情感表达价值的纪念物。首先,选择相应的茶乡主打商品,并赋予其符合大众心理情感需求的价值标签。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对茶乡商品进行预先熟知。经过旅游app上的旅游体验软文推广,将商品打造成来茶乡旅游必不可少的“推荐购买商品”。其次,在主打商品推广成功的同时,进行其他商品的推广。在公众认知中形成茶乡自有商品体系圈。并且茶乡的特色价值商品不仅能够在旅游点购买,还可在网络上进行预订购买。综上,通过转化商品的价值,为商品赋予情感。能够在推广茶产品的同时繁荣茶文化旅游,提高茶市场经济效益。

3.2建设城郊茶村。基于现代体验经济下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情感需求,政府可与商家合作,进行城郊茶村的建设。一方面,借鉴龙坞茶村农家乐、黄龙砚茶文化旅游村的成功范例,将茶文化的各个元素都设计在度假村中。并在整体仿古茶文化村中,加入适宜现代人居住的基础设施。打造居住舒适性、审美观赏性为一体的旅游村。另一方面,减少旅游感,增强体验感。即在茶村中,增设原生态的农人制茶、村民采茶以及茶习俗的活动,减少旅游景点的打造,让游客在旅游之中忘记“旅游”,全身心的感受茶村生活。城郊茶村的建设,能够促进茶文化体验型旅游的深入,培养人们爱护茶乡生态环境的人文素养。

3.3开发市区体验线路。市区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城郊茶村建设相辅相成,其线路可以互相独立,也能够有机衔接。市区茶文化体验线路以智能ar茶历史投影、自动化茶叶冲泡工具使用以及高级茶具鉴赏为主。少数线路还有茶叶碱观测以及茶微生物学习等有关茶科学的体验活动。市区的茶文化体验线路不同于茶村的古朴,它更注重现代茶文化的诠释表达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应用。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图像分析系统,茶体验社能够还原古代茶服饰、图画及文献。因此,市区茶文化线路的开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在科技的基础上融合不同的茶叶元素,打造出“高智能”的旅游体验线路。

4结论。

通过转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取向,人们对旅游商品与购物的接受度更高,促进了茶乡当地优秀产品的推广与发展。在建设茶村和开发市区旅游线路的策略下,城乡得以同步发展茶文化旅游,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多元化,提高了茶文化旅游体验经济的规模与标准。

参考文献。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十二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的必考题型,分值比重为1:5,可实际要求的水平仅仅相当于汉语学习中二、三年级水平。可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对高考中英语试卷的30分。

作文。

却望而生畏,无从下手,致使就利用可怜的10分钟时间,草草了事。就这样相当于4个阅读或1个完形的分值就顺手丢弃。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重视作文,尽可能在写作上拿到较高的分数。针对学生这种矛盾的心理,教师就必须给予章法,让学生感到写作是有模可依、有向可导,告诉学生该如何谋篇布局,该如何搭建文章主干。因此在进入高三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三段式写作模式与三要素连贯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实地进行训练,在学生的写作上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效果明显。

所谓“三段式写作模式”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就是将一篇书面写作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如何赢得该卷入的心悦,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也适于大多数题材的文章,给人以干净利落,结构完整,前后呼应的感观。

首先,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观点,即文章的冠帽;第二段摆出事实或提出论据,或者把事情的发展经过详细写出来,即文章的服装。第三段,得出结论或理由,及作者自我的心理观点,尾首呼应,即文章的结尾。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三段式”进行阅读,背诵和写作,建立文章“三段式”的写作模板。

所谓“三要素连贯模式”是我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考纲及高考评分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过程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内容模式。“三要素”即:词、语、句。“词”即关键词,是指各种题材的文章必须用的几个关键词汇,如有关环保类的文章:environment,pollute,pollution,protect…….from,takemeasures……;有关友谊的文章:friendly,friendbuild,friendship……;有关生活习惯的文章:form/buildup/developahabitof,getridof……“语”即:文章的连贯语、过渡词,它像纽带一样把文章仅仅连贯起来,更像润滑剂,使文章过渡衔接流畅。如:what’smore,besides,and,so,what’sworse……“句”即文章的亮句、彩句,这就叫文章要出彩,有彩的文章就有了亮点,就能赢得看点,赢得高分。这样的句子多用在文章的开头、段落的开头及文章、段落的结尾,正文中积极提倡有一两个从句、固定句型及分词形式,以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可看性。如此一来,当学生遇到一篇文章,就可首先固定它的三段式结构;其次分析题材,确定文章的三要素写出其关键词、及其类文章的惯用好句、彩句;最后,根据文章上下意加上贴切的过渡语。

这样一篇好的文章也已成篇,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起来,几乎没有什么缺陷,还害怕拿不到高分吗?更进一步分析,“词、语、句”这三要素基本吻合高考评分标准中的中上档次,分值为23分以上——“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满足任务的要求,运用基本准确;——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当然,文章中的“三要素”来源于平时的训练与积累,以下就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一块的具体训练操作方法:第一阶段,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教师选材,并要求学生抄写该文章,一天一篇,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抄写的范文中用红笔勾勒出“三要素”:“词”——用圈;“语”——用线;“句”——用波浪线。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剖析文章,化整为零,一篇文章也就记住几个词、几个短语、几个句。长此以往,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积累厚厚的一个本,有红笔勾勒,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此阶段,在让学生掌握了“三要素”在文章中的应用的同时,对演练学生的书写起到了非常有效地促进和训练。

第二阶段,学生自说自讲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英语课前的十分钟,开展“freetalk”,开始有教师监督,课代表主持,按座位号顺序进行,要求学生背诵前阶段整理的各种题材的范文,同时讲解该文章的结构及文章的“三要素”,并且每天由背诵的学生以“词、语、句”的形式呈现在后黑板的英语学习园地中。此阶段,在锤炼学生口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领悟文章内涵,切实进行范文剖析,演练应用“三要素”素材。

第三阶段,学生归纳整理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整理:

一、把“词”按题材不同归类;

二、汇总不同类型的过渡语:递进式、转折式……。

三、把“句”按题材形式归类:分开头句、正文句、结尾句。此阶段,学生已从学习、提炼、积累阶段上升到了收获阶段,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入册。

第四阶段,学生实践演练阶段。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三段式”“三要素”模式,应用前阶段的积累,演练近一年各省市高考题材,写后与范文相比,教师批阅指导的同时,突出查看“三段式”“三要素”模式的应用,进行打分。教师也可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就几篇题材陈列有关的“三要素”——词、语、篇。这样,学生已摆脱茫然的心理,并能够以胸有成竹的方式,大胆自如地进行习作,切实提升了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信心和实力。

“三段式写作模式”好比文章的框架结构;而“三要素连贯模式”好比框架的搭建主干。它们共同构成了文章较完整的主体,起到了让学生化难为易、有的放矢,向高考书面写作30分挑战的效果。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篇十三

1.1cdio教育模式概述。

20世界80、90年代,高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现实工业生产的需要,使工业界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脱离实践这一问题,直接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需要。迫于这种形势,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三所著名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cdio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知识体系健全、双基扎实、工程业务水平高以及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

1.2cdio教育模式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要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且形成了一些特色cdio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首先应用于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的机械系、电气系。紧接着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认可,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工程能力过硬的现代工程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在国内,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协办的“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称中国共57所高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且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例如:汕头大学已根据自身教学情况以及资源,提出一种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汕头大学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发达国家cdio教学模式的复制,而是吸取原有cdio教育模式的经验精华之后,创立的属于汕头大学自己的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更符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情况。同时,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被应用于具体专业,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设置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已有专业设置模型,应用鱼骨图的设计结构,引入模块化理念,突破固定维度限制,设计出鱼骨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模型。回顾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结合校情,基于我校的物理专业的现况,以国外先进的cdio教育模式为指导,借鉴国内的cdio实践措施,建立起自己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在大学物理类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量,进而忽视了其科研与办学的能力,这样就阻碍了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校规划方面的发展。第二、学校的发展未能与社会同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校四年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环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性人才是相悖的。第三、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致使培养来的学生丢失了传统文化,丧失伦理道德,成为“有才无德”之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然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它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框架,有自己的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宗旨。首先,以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其次,以学生自学为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认识自己潜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中将教育过程与实际工程领域具体情境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因此,我校物理类专业可依据经典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思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模式以及培养方案,以弥补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

3.1科学理论基础的学习以及考核制度。

根据大学生教学大纲指示,为完成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任务,有关学生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当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答疑解惑为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模式。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学习知识点以及学习计划分发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行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记忆、理解),最后由教师编辑题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不合格4个级别,不合格者则不得进入下一学习阶段。第二阶段:首先由教师划分制定不同的知识模块,完成由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知识模块进行系统研究,挖掘知识深度,再由同学针对已学习的知识模块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讲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联系性,最后由老师对其的答辩进行点评,提出今后的学习研究重点,并且给予答辩评价,并且此过程为循环过程,要求每个同学依次掌握不同的模块。第三阶段:基于第一以及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评定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不合格3个级别),成绩为优、良者方可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并且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的成绩可以转换成一定的学分,对于在科技竞赛以及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校可以对其进行精英式培养,作为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储备人才,为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第四阶段:仅仅经过以上3个阶段的培养,只能在专业技术方面对一个人有一定的提高;然而,这并不能使一个人在德行方面有所提高或蜕变。因此,对于基于cdio模式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新阶段的锻炼与培养,并且这个阶段势在必行。基于本校的特殊情况,应采取以下方案,来对学生的德行方面进行一个积极的考量与培养:首先由学生在年终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德行方面的表现进行逐一评价;接下来有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一名任课老师给出相关的综合评价,最后由专家评论组对学生的德行给予中肯符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将这次的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以便学生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弥补不足,完善自己。

3.2科学理论学习与科技竞赛相结合。

在夯实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对理论分析、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竞赛,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高教杯”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这类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知识应用其中,使同学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通过竞赛可以带动、检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体验到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现象的快乐,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在我校近期举行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学术竞赛》中,参赛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结合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比赛结果基于一定的评价分别为(优、良、中、差)。此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3.3科学理论学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在进行上述2个环节之后,接下来的环节要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现况,采用工程项目育人还是可行的。首先由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针对学科特点以及知识进行构思,设计出覆盖知识面广、切实可行的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接下来由同学们进行自由组队,进行选题;然后,开展团队合作,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亦或制作出作品;最后由专家在组织答辩,学生的作品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评价。比如,我校近期开展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实验演示仪器竞赛》,这个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并且对于改进我校的实验演示仪器作出了贡献。

3.4横向学习要与纵向学习相结合。

在3.1、3.2以及3.3中拟定了具体的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类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实施方法,本节将从一个高的层次来看待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学习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横向学习与纵向学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纵向学习,能够解决一个问题的“然”与“所以然”,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与这个问题相联系的事物却没有详细的了解,从而限制了人思考的角度,没有全局的意识;然而横向学习,能够拟补这一缺憾,从类比、相似以及反推的逻辑思维来阐释同一类问题,这从通俗的层次传授了方法论与逻辑学知识。这样,基于横向与纵向学习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仅培养了具有较高等技术的工程师,更是培养了有思想的较高素质工程师。

3.5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结合。

综上提出的4个方面,仅仅是依托于学校固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的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却与实际的社会生产创造需求脱轨;虽然它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道德水平,甚至说是综合素质,但是离高水平一流的工程师还有一定差别,有一段距离。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还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学校除了在充分利用现有固定可见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发挥学校各种潜在的能力,挖掘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与科技公司,生产工厂等建立联系;在社会公德、道德培养方面,应注重与一些敬老、养老院或者与志愿者相关的部门单位建立关系等。第二、学校在挖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之后,应将学生定期派遣到对应单位,进行短期、长期等时间不等的培养与教育,与这些单位共联合,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努力。在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培养内容,无需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实践操作、工程技能培训、讲座、交谈会、茶话会、素质拓展以及其他的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第三、在完成以上相关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需要进行答辩报告,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表现突出以及不足两方面,以及自己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自己的收获;除此之外,学校与相关参与单位应该组成专家评审团,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可行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道德修养进行点评,给学生提出合理、公正、客观努力方向,使得学生想优秀、甚至是杰出的工程师买进一步。

4结语。

对于本校物理类专业而言,cdio工程教育理念机具借鉴意义,能够促进物理类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在调研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之后,客观分析本校物理类专业现存问题,努力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物理类专业培养方案。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理念的相关专业提供参考,更是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