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的教学论文(通用13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01:05:26    小编:ZTFB
音乐教学论文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音乐的教学论文(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1:05:26 |
  • ZTFB |
  • 9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并借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一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教育教学领域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集中凸显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实况,探讨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各所初中的艺术育人价值。特别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探究艺术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科学性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含义、特点、属性以及开展价值,即初中音乐是初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修模块,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但是基于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有关主体应当牢牢把握新课改中对音乐模块的具体规定以及细节要求,积极探索一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道路,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姿态来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最终实现自身音乐素养、歌唱技能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选择往往凸显出主观性的显著特征,即其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且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全面的学习。而音乐鉴赏作为歌唱学习的基础所在,其开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认知与参与。基于此,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牢牢把握初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要素,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们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音乐鉴赏教学道路,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意识以及理解能力,为其歌唱技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要想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还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说唱与现代说唱相结合的音乐曲目,都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音乐渲染力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自身较为推崇的流行音乐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缺乏更加主动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全面彰显其主体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即让同学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的收集活动,并且完成对某一曲目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情感引导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2]。另一方面,在实际教授学生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台上走到台下,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并且妥善解决其在学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掘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无论是班级内部的主题合唱比赛,还是基础性的乐理知识竞赛,亦或是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剧表演,都可以引导学生们逐步具备较高的的专业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

初中生所在的年龄,往往十分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与鼓励,而教学评价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开展要求教师应当以肯定、鼓励为主,全面提升同学们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亦或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都要求教师全面跟进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深入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与鼓励[3]。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无论是歌曲的学唱示范,还是一些理论性问题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组任务的开展,教师都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与认可。除此之外,在开展学生课程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融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量不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状况,从而使同学们可以直观、明确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更有针对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

(四)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同眼、耳、鼻、手等多个感官,才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特别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广大初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所面临的信息选择也更加繁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多媒体平台,更好地契合广大学生的层次化、多样性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在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有效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要素,从而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影像资料直观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到音乐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4]。特别是针对一些有关动态的音乐表演形式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到这一艺术形式的鉴赏价值与艺术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理论式教学模式的桎梏,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参与度,使其更快、更好的步入音乐艺术的世界,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作品情感的有效感知。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关主体应当避免出现单纯的理论灌输,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欣赏教学为例,在为同学们播放乐曲之前,教师首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向同学们展示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德沃夏克的生平经历。如此一来,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中昂扬进取的积极因素和去国怀乡的惆怅感伤,实际的课堂氛围十分高涨。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其目的包含但不局限于指导同学们学唱某一作品,而是使其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故事的了解以及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进而逐步培养其较高的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助力广大学生音乐素养、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鉴于我国民族音乐和高校声乐的发展现状,将二者进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推进声乐教学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族音乐内涵相当丰富,包含着非常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但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没有非常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因此,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对于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背景与状况。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在我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小调、民歌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音乐的特色性。当前,由于我国民族音乐的极大发展,人们对它的喜欢程度在不断提高。并且,民族音乐也在通过各种舞台或形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备优美的旋律,非常动听。而且还具备非常强的民族或地方特色,给人较为新颖的感受。同时,民族音乐也属于我们国家和人民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在美。无论从审美、欣赏还是流传的角度来讲,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二)民族音乐发展的教育现状。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并没有被当成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反倒是西洋美声唱法成了主角。然而,民族音乐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或者说地方性特点。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导致主流音乐的发展速度和流行程度远远超过民族音乐。尽管有个别高校提倡通俗与民族唱法,但不少音乐教师与学生仍然不太重视,觉得这样的唱法科学性不足。而在目前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排序方面,民族语通俗唱法依然是排在美声之后,这也是民族音乐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对话进一步加强,也包括文化的交流。这导致西方国家各方面的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对国内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由于当代大学生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已经在思想观念甚至价值观念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导致他们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此外,这种情况也大量存在于教学工作者身上。有鉴于此,将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当中,既能够为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元素,也能促进更多的能够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对激发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促进作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积极发展。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尽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创新意识缺少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部分声乐教学者由于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非常准确的把握声乐教学的内在精髓,或者抓不住民族声乐的精华所在。这些都导致他们无法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使得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从这个层面来讲,将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能够是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重视民族音乐。并且能够从民族音乐中得到一些新的想法或者灵感,使高校声乐教学展现出其独特和多样的一面,从而不断向前发展。

(三)促进创新型音乐人才的产生。目前,我国音乐正在迅速发展中。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高校声乐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它要求高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音乐人才,主要是创新型音乐人才。借助创新型人才的音乐才能,丰富音乐发展的元素,这也符合音乐的多样性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改变高校声乐教学中单一的西方声乐教学模式。在丰富声乐教学的同时,促进新型教学理念的产生,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展自身视野,从而具备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声乐观念,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陈出新,促进创新型音乐人才的产生。

(一)建立一支声乐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音乐想要融合到声乐教学首先需要得到教师队伍的认可与重视。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力的推广和普及,并形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3]因此,一支声乐素养较高的师资团队对于民族音乐的融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讲,不仅需要专业的声乐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够从这些经验中去发现新的一些技巧,比如适合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演唱的内容。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教师应当多下功夫,对不同的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分析,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找到它们与主流音乐教学的共同之处以及切入点。并根据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声乐方面发展的方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声乐教师还应该妥善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借此来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为声乐教学课堂带来活力,也使自身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声乐素养高的、师德师风过硬的教师。

(二)构建民族特色课程体系。对于高校声乐教学,除了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需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去验证、创造,并发现问题。[2]这样的实践教学经历,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从书本带到真实的创作中去体验,为今后的创作和演出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学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民族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实践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民族采风。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切实体会到不同民族的特色与文化,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现实材料,为日后的创作及演唱积累经验。另外,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教材也具备这相当高的价值。声乐教师不能忽略教材的作用,相反地,更应该充分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音乐价值,结合民族音乐,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民族特色声乐课程体系,将校园特色和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展现出来。有鉴于此,高校声乐教学课程就应当结合当地或者相邻的少数民族特色,在进行声乐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学校的声乐教学优势与特色,培养特色人才,为高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民族音乐的融入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素养高的教师,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声乐教师根据声乐课程的情况,准备相应的一些原唱资料。这样,学生在听这些原唱资料的时候,能够从歌声和韵律中感受和捕捉民族文化元素,从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产生出一定的灵感。比如,在歌曲《珠穆朗玛》播放的时候,将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高大巍峨、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耸入云霄,加上歌曲的'高昂激扬,将学生的心神带到珠穆朗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民族文化中的美。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去感受民族文化给音乐带来的改变,为今后的音乐灵感打下理念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分析民族和西方唱法,并将两种长发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述出来,如此一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妥善运用,能够加快民族音乐与高校教学的融合。

(四)培养学生传播音乐文化的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论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还是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大众培养符合要求的声乐人才,并服务于社会大众。就这点看来,一位在声乐方面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巧,还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大众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在声乐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重视学生声乐情操的培养。有主与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音乐才能,服务于社会大众。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对于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具有推动作用。[1]另外,还应当优化教学结构。因为高校声乐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声乐知识和技巧的培养,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综合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文化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意识。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已经不能够单纯地把声乐教学当成一门普通高校课程来对待了。如果是这种观念,将无益于高校声乐的发展。目前的声乐教学中,还不太重视民族音乐,这对于我国文化和音乐大家庭来说都是一大损失,也是不合理的。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的多样性,地方特色呈多样化趋势,使得它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我国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这有助于高校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民族文化,并且能够极大地丰富音乐知识的构成。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起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最终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三

:音乐需要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鉴赏、创造,音乐不是简单地将音符拼凑起来,而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寄托。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欣赏音乐,还需要自我体会音乐的情感。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才能逐步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欣赏;实践。

高中是一个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在绷紧自己的神经,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劳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的音乐教材会编入很多优秀的、艺术性较高的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熏陶,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从音乐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接触艺术歌曲或歌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把音乐的内容和背景故事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感情。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高中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教师可以准备关于长江的照片或短片,让学生欣赏过后,再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欢欣赏、学会欣赏对高中音乐的课堂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主动听、主动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时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学会主动地听,听对音乐的欣赏是重要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的情境,这样的欣赏会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欣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听优秀的音乐,才能够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不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解它的魅力,学生可以多聆听,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的最佳欣赏。

欣赏音乐是高中音乐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在音乐课堂上缓解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感受音乐。

杨碧颖。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青春岁月,20xx(16)。

李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xx(65)。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四

物理是高中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物理课程不仅将学生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也将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更加重要的培养目标,并且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其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使学生的学习十分消极与机械,使得物理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人才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人才的合作能力,这是因为一项复杂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特别注重人才合作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高中物理教学正以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意义重大。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学有观点指出,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知行为以及情感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能够使彼此间的距离被拉近。经课堂实践表明,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与沟通的强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互相帮助与支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加强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五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简介如下: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使音乐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喜欢新奇、幻想,童话便以它独特的功能把儿童带入超越时空的境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儿童具有很大的魅力。看,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兔蹦跳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部和声音练习时,便让一半小朋友扮演大青蛙,一半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小青蛙唱的高,大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儿童很快掌握了二部合唱,音也唱得准。当他们听到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叫的声音是这样和谐好听,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灵里萌发出来。这样,在教授这些内时,教师和儿童一齐沉浸在童话世界里,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积极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音乐是又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土吉它、竹梆子”等乐器十余种,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闹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助飞的羽翼。

想象是学生异常活跃、大胆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独立建构新形象的过程,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槊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当上新课之时,我都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三种“奇想”。一是让学生想象这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二是想象这首歌曲用什么乐趣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变曲调、唱法或者更换歌词会同样动听吗?再三次奇想中,要求学生做到“异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给人有“美”的感受。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如在“锣鼓、风琴、梆子、二胡”等乐趣伴奏;还有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节奏、旋律及音色来演奏。课堂上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在这种大胆的想象、实践中培养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据研究证明,手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畏精神和坚定到底的意志品质都有帮助。苏霍姆林斯苍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就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站立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是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必须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真切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的乐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物理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促进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期以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课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该种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因此,对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七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使音乐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喜欢新奇、幻想,童话便以它独特的功能把儿童带入超越时空的境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儿童具有很大的魅力。看,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兔蹦跳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部和声音练习时,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灵里萌发出来。这样,在教授这些内时,教师和儿童一齐沉浸在童话世界里,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积极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音乐是又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土吉它、竹梆子”等乐器十余种,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闹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助飞的羽翼。

想象是学生异常活跃、大胆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独立建构新形象的过程,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槊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当上新课之时,我都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三种“奇想”。一是让学生想象这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二是想象这首歌曲用什么乐趣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变曲调、唱法或者更换歌词会同样动听吗?再三次奇想中,要求学生做到“异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给人有“美”的感受。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如在“锣鼓、风琴、梆子、二胡”等乐趣伴奏;还有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节奏、旋律及音色来演奏。课堂上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在这种大胆的想象、实践中培养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据研究证明,手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畏精神和坚定到底的意志品质都有帮助。苏霍姆林斯苍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就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站立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是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必须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真切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的乐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八

:舞蹈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表演者的舞姿优美,形象华丽。同时因为有了音乐的配合,才使得舞蹈吸引人。舞蹈的表演离不开音乐背景,如果没有背景音乐,舞蹈就会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教学。

:舞蹈;音乐;融入。

在舞蹈艺术的观念中,音乐占据重要地位,伴有音乐的舞蹈,显得更美丽动人,融入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表演者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才能,表演者通过音乐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使得舞蹈更加生动形象。舞蹈独特的气质、艺术,只有音乐才能把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本文笔者将对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

1.增加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在众多艺术表演中具有独具特色的美,表演者通过优美的舞姿,使观众能欣赏舞蹈、热爱舞蹈,但是舞蹈离不开的音乐的伴随,失去音乐的舞蹈,就像是一个无声电影,只具有表达能力,而不能产生动听的声音。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教学,要使学生通过音乐对舞蹈产生更深的情感,在表演时发挥自身的情感表达,从而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的意义融合在一起,这样表演出的舞蹈才更吸引人[1]。

2.使观众融入到舞台当中。

如果没有音乐作为舞蹈的背景,那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时,会显得单调,观众也很难理解表演者所表演的舞蹈,不能够感受到舞蹈的含义。因此,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教学,带有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观众融入到舞蹈中,体会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1.教学形式的缺失。

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而且音乐教师的观念是音乐就是音乐、舞蹈就是舞蹈。所以造成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尤其音乐教师不能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显得音乐课程古板、无趣,教师不能把音乐的旋律与舞蹈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跳舞时显得机械化,动作、表情都显得僵硬,没有美感,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中都处于被动形式,无法舞蹈进行创新,致使舞蹈没有艺术魅力,学生对音乐的知识也不能深刻的理解[2]。

2.教学手段的缺失。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在舞蹈的认识中,没有形成一致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传统的歌曲进行教学,没有运用舞蹈教学,而且在编排舞蹈时,动作单一,没有系统化,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把舞蹈艺术融入到音乐艺术中。

1.明确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要想使舞蹈融入到音乐中,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认识到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才会在教学中把舞蹈融入音乐,同时音乐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学习舞蹈,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2.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要有所创新,并合理安排教学,教师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如舞蹈的创意和音乐的节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频,在结合舞蹈练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3]。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跳舞,边唱边跳,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3.音乐教师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学生早已习惯这种教学方法,而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歌曲《忆江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早已熟悉歌词的内容,所以教师就不用在歌词上浪费时间,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歌词,就会歌曲产生兴趣,学习歌曲会节省许多时间,教师可以在多余的时间里,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歌曲《江南好》的mv,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江南的魅力,通过情景与音乐的相融,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江南中。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也会提高思维创造力和想象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结合舞蹈教学也可以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并能够运用舞蹈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坚持舞蹈与音乐的合作,形成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掌握音乐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学生学习的点,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音乐教学《茉莉花》,教师可以分组教学,使每个组自编舞蹈,然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表演;教师也可以让部分小组合唱,另一部分小组表演舞蹈,这样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情感把舞蹈充分的表演出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价值。音乐教师也要通过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加新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未来的音乐之路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未来成为优秀的人草,为国家未来的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九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必须经过传播,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并被后人所传承和发扬。音乐是具有自身魅力的精神文化,原生态音乐始终在连绵不辍的音乐文化里为创作者源源不断的提供音乐素材。她是具有原生态与音乐的双重特征,是以音乐为载体的原生态;同时,她是以原生态为载体,是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生态音乐具有民族性,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

作为养育人文精神的高等学校,传承文化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原生态音乐这一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界应当将原生态音乐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引进高校,在高校开展带有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教育,通过教育的主渠道,增强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从而切实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原生态音乐,促进其持续发展。

保护原生态音乐,实际上就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施正确的教育传承发展战略,才能逐步形成文化品牌。高校能借助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原生态音乐,真正使学生认识华夏音乐的真谛,从而热爱我们的原生态音乐。

如何将原生态音乐引进高校,增强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促进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极为紧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务,笔者对引进原生态音乐有如下构想: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原生态音乐传播于广阔的大地上,其唱法多样,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形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高校在引进原生态音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允许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性与多元化,让原生态音乐在校园里争奇斗艳。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原生态音乐不全是真金,也有良荞不齐。高校在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的时候需精心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校在选用原生态音乐时应当注意将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积极向上的、好听好懂的、自然流畅的原生态音乐加以引进和推广。

(1)高校参与编写原生态音乐教材并开设课程。

学校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原生态音乐,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原生态音乐传承。原生态音乐来源于民间,它的学习对象不单是音乐类学生,还广泛涉及于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和开设有关课程的时候,要考虑面向更多的学生,更广泛地传播这一富有特色的原生态音乐。高校通过一系列有益措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原生态音乐文化、树立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精神,并对原生态音乐产生热爱,汲取这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有益精华,进而探索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2)通过“活态教学”的形式有效地引进原生态。

“活态教学”即活动教学,综合教学,是音乐教育“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的教学途径。它可以采用录音、摄像、记谱等多种形式对原生态音乐本原加以保存并引进课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了解原生态音乐相关的原生态活动;同时,高校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人才,有教学需要的时候可以请部分著名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负责特色技能教学;也可以请著名民间艺人进高校演出,通过多种方式以保证在校学生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利用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高校大学生社团和各学院学生搞好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宣传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原生态音乐的比赛等。

(3)学校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原生态音乐教育。

学校主管部门应认真考察、探究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重新评估它们的价值,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原生态音乐教育,为参与原生态音乐艺术传承学习的师生实施帮扶;在待遇方面也设立奖励;积极组织师生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论坛、知识讲座或音乐会等形式进行原生态音乐文化教育。学校主管部门加大力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人才,提高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素质。

结语: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时时关注其他区域和国外先进原生态音乐文化成果,然后借鉴和应用,在与这些具体异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中为原生态音乐课程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让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也促进了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丰富。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是一条适合的途径,其在限定的课时内,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声乐教学的新格局。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声乐;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正确合理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声乐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极强。当前,声乐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和音乐院校开设,从教学目的来看,师范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教好声乐,这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一定每人都是歌唱家,但是必须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音乐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则大为不同,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使用各种乐器等,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不是特别需要掌握的。由此看来,两种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学的目的有所差别。但是我们看到,当前存在一种现状,即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基本与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一致,从课程的安排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基本相同,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范院校是否有效,值得商榷。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教学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使得其不仅学会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等,还必须学会传授上述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声乐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为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指导工作,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课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教学方面,我们发现,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即很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对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有清晰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教授,很难掌握声乐的理论、演唱的技术。尤其对于师范院校中的学生来说,与音乐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接触声乐知识较晚,对于怎么样发声、怎么样唱歌有所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生活中发声的惯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从最为基础的发声练习开始,建立歌唱的声音概念和发声运动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一方面掌握丰富的声乐基本理论和全方位丰富的声乐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敏捷的辨别声音的耳朵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发声及时进行纠正。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钻研,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教师既要学习新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要深入钻研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同时,为了提高自身在声乐课程领域的业务水平。第二,强化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将学生尽快成为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基础、努力程度以及声乐天赋的不同,每个学生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声乐发音正确程度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如何让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在每次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要结合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做出评价。并对照自身的教学与活动指导过程中予以分析,及时发展问题并予以总结,探索有效教学的方式,将声乐理论、正确发声方式等简明扼要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教学手段灵活有效,能够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将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为自己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不仅是一门声乐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教育学课程,不同于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演唱得好是专业特长,能够教好学生则是他们的责任,这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结构要更宽更合理。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管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当前声乐课程,必修课在一、二年级开始,主修课在三、四年级开始。必修课的开课形式为集体课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主修课开课形式为个别课,主要要求能演唱有—定难度的作品,对于声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为未来到课堂上教授课程打下基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如下可以优化之处,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在现行的体制中,学生在对应的年级学习一样的内容,无论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最后能够顺利升到上一个年级。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滥竽充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主修课,逐步学习比较有难度的作品,提前接触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继续在必修课程中进行学习,达到必修课程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学习主修课课程,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单纯以年级进行区分。第二,考核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区分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其考核的主要方式在于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掌握情况;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该考核声乐教学基础知识,并采用实际教学的考核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除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可以适当教授中等师范院校和中学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模拟教学,并指导学生之间互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在声乐艺术中,声音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通过刻苦的训练、科学的教学,坏嗓子是可以变成好嗓子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原理中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理论课教学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声音训练课的原理、原则、要求等的讲解。讲授艺术的要素是:既要讲授内容充实,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例证生动恰当,趣味性强。同时,论证合理,易于接受,在得出结论之前,最好启发诱导学生试作结论,以收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之效。第二,训练教学。训练教学是指教师在声乐训练课中的教学方式。训练艺术的要素是:一要选择练习曲目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一听就爱,就想学;二要教师范唱生动感人,并可慢速,使学生得其要领;三要练习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四要“微笑教学”“平等练声”,上演成功的“师生二重唱”;五要纠正学生发声弊病时可采取教师学唱夸张法,把学生的毛病置于“放大镜”下乃至“显微镜”下,使其发觉、认同,以利纠正。第三,语言教学。无论是讲授还是训练,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语言艺术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有力工具。语言艺术的要素是:一要准确精炼。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也不要说废话;二要规范标准。要说普通话,不要说“这个”“那个”“那么”“然后”等赶时髦的话;三要生动幽默。要用巧妙的、出入意料、引入发笑的双关语、歇后语和比喻、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话等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如用“打哈欠”状态比喻发声时喉咙张开的姿态,用“叹气”的感觉体会低声区的气息流动,用“笑”的肌肉运动提醒颧骨和面部肌肉的积极运动等等;四要富有节奏感。声乐教师要懂节奏,使语言具有音乐美与节奏美,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都要十分讲究,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字调”和“催眠腔”。第四,组织教学。笔者在课程中尝试让学生上台扮演教师角色,使得其既学会唱歌,又学会怎么讲教授唱歌。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组织与课外辅导组织,都要讲究技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课程教学的节奏。

四、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被动的进行接收,教学的效果令人堪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意义强调把知识从教师声音中传送到学生的声音中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参与者、活动者、学习者与收获者。声乐教学的目标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自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声乐课程中的目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尽管不能熟练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等,但是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让几个学生一起进行声乐学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呈现几何数级别的增长。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恰好就是一种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搞好声乐教学的前提。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如果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让学生既充当学习者,又充当教学者,使得他们既学会学习声乐,又学会如何教授声乐。第三,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声乐教学的课时紧,教学活动需要讲求一定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观察、思考、研究,总结出相对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同于完全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和教学观。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容易,其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声乐教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修养,但是如前所述,当前学生基本声乐素质还达不到以上要求。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相关的指导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实现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8).

[2]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十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信念,不只是指人们知道什么,而首先是指他怎样把这些知识变成行动。”行动,就是实践。只有让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中有机融入道德教育的元素,才能使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信念和习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近年来在高中德育课教学中尝试了“活动体验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结合一堂《公民意识》教育,谈谈我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活动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合作、体验、感悟、发现,以形成新的认识和情感。在德育中使用活动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和感悟德育知识,使空洞教条化的德育知识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1.创设情境,开启活动体验。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活动教学更是强调以生活为背景,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提炼,为学生提供生动、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和经历,并获得感悟和收获。在对《公民意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公民意识与民族复兴进行串联,在认真研究教材资源的同时,结合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事材料,把《辛亥颂》视频作为导入,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冲击。同时,让学生谈谈在观看完《辛亥革命》后的感受,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青年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2.问题驱动,提升活动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直接体验面临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的问题等。他强调,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地体验活动,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分苹果的活动使得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分享各组的'活动成果后,我提出:假如,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苹果,而是涉及大家的切身利益,譬如期末评优,排队买饭,坐车,获取劳动报酬等,我们该怎样呢?请结合活动过程,体会并讨论,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很快从热闹兴奋的情绪中走出来,转向深入地思考和体验。

3.探究感悟,深化活动体验。

随着身心的成长,高中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喜欢提出质疑和发表评论。这些都决定在运用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对教学情境、活动过程的感性体验,不能只止步于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以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制定探究的步骤、创造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方便,从而使学生自主发现,寻找问题的答案。

4.内化于心,转化于行。

德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形成。透过生活现象、生活道理,正确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我在本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公民意识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由于这一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学生根据考试要诚信,坐车、买饭要排队和遵守秩序,以及积极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和学校事务等具体事件对所学德育知识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了行为能力。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德育中应用的几点反思。

1.避免有活动,有形式,无体验。

在进行活动体验式教学时,应避免出现有活动无体验,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不能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应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参与度及过程有认真的设计和指导。

2.在德育中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要注重活动生活化。

道德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归根到底它必须依附于现实生活。人不可能脱离自身的生活形成某种道德意识。完美的道德教育追求的是能够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同时又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体验道德生活,形成良好的德性。换言之,道德教育的核心追求应是内在德性的激活,而非外加的机械束缚。

3.活动中应避免放任自流的状态。

高中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控性较差,如果控制不当,则难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创设活动,引发学生体验后,决不能袖手旁观或无所事事,而应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使师生、生生间的体验和感悟充满交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总而言之,活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求真意识、向善态度和爱美倾向得到沉淀。没有活动的参与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自身的感悟和内化,就不会获得真知,不会有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和思想品德的升华。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起平坐的寻求知识的“协作者”,并与学生共同体验、共同享受求知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德育课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11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十二

3.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会认为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是在浪费时间,因此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一种厌烦情绪。音乐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旋律的节奏感较强,就会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进入到运动状态。如果音乐节奏比较舒缓,就会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学生身心就会处于一种松弛状态。这就是音乐所带来的能量,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提升了。

3.2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受到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在身体素质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因为自身身体素质不好,不喜欢运动,上体育课的时候情绪紧张,担心自己的协调性、耐力以及反应速度等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精神,对课上学习的体育技能没有兴趣。而音乐就能起到一种舒缓情绪、激发兴趣的作用,学习新技能时播放音乐,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精神处于愉悦、放松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3]。

3.3有利于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体育与音乐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没有了节奏,音乐就失去了灵魂,而体育中的技能和动作就失去了依托。在学习一些体育技能和动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这种节奏感的引导下,技术动作就会变得协调。因此在学习一些体育动作时,教师可以将动作拆分为几个节拍,跟着音乐的节奏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动作与音乐之间达到协调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且动作的准确性会大大提升,降低动作失误率,提升动作的连续性,以后学生在听到相同音乐或者类似节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回想起相关动作,进行自主复习并强化记忆,熟练掌握各类动作技能。

3.4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时,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缺乏练习热情,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而在体育教学中使用音乐就可以改善这些问题,比如可以在热身运动中播放音乐,帮助学生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惰性,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还可以在学生出现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播放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以便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运动的主动性[4]。

4总结。

音乐与体育之间存在一种共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将音乐合理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有利于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音乐的教学论文篇十三

亲爱的会员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这是一个愉悦而美妙的夜晚,相信各位和我一样,都很少有机会如此零距离地享受交响乐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激情。尽管感恩节已过,但我还是要代表俱乐部真诚地感谢三位朋友:一是华侨城基督教会的刘牧师,二是双双交响乐团的关丽梅团长,三是著名指挥家梁智弘先生和双双乐团的所有艺术家朋友。“分享・互助・联谊”是首席文化官俱乐部始终倡导的主题,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此精彩的cco交响乐饕餮之夜。

当然,我们更得感谢音乐。只有它,才拥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来到这座圣洁之地,接受精神的洗礼。

今天,来参加主题沙龙的朋友,多数是各大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大家每天思考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根据新优势企业文化创造理论的“五入一出”原理(入脑、入心、入制、入行、入形、出绩),所谓企业文化落地就是要实现理念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落地,而要想实现理念落地,企业文化传播的多元化、生动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人们接收信息、体验世界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长期以来,人们可能对视觉的内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事实上,就内在影响力而言,听觉远远超过视觉,因为――它更注重心灵的对话、更强调情感互动、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可以安慰情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音乐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催人奋进。,它早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基督教唱赞美诗的仪式就延续了两千多年,将追求正义、崇尚自然、热爱和平的美好信仰深深植入了每一个教友的心中。而站在企业文化管理的专业角度,企业文化传播包括媒体传播、仪式传播、活动传播、人物传播和器物传播五大部分,其中都少不了听觉载体的应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决不可忽视音乐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策略很简单。如同视觉识别系统一样,企业同样应该建立一个独特的听觉识别和传播系统。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联想到企业歌曲。没错,它就是企业听觉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广东温氏集团位于高速公路无法抵达的偏远山区,是一家由农民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养鸡、养猪业。这家企业成立二十八年,有一首企业歌曲,叫《齐创美满生活》已经传唱了二十年,让我们惊讶的是,这首歌不仅员工会唱,连员工的儿子、孙子、包括乡村农户的孩子都会唱。原因是这家年产值三百亿元的养殖企业,真正让自己的员工、让农户通过养鸡养猪发家致富,大家唱起这首歌真的能够感受到温氏文化的核心理念“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强大魅力。

但是、企业听觉系统绝非一首企业歌曲那么简单,它还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群体的情感需求不同、各类文化理念的价值诉求不同、各个发展阶段的传播重点不同,仅有一首企业歌曲无法完全承担企业文化传播的重任。像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就有12首企业歌曲,包括《都是中国海员》、《太阳和海》、《南海小夜曲》、《赤道吉它》、《海岸的椰子树》、《环球之行》、《船过好望角》、《敲锈歌》、《红豆》、《云是信笺、风是邮递员》、《大海,早上好》、《巨轮,浮动的国土》等;在座的新百丽集团以前只有一首针对内部员工的《真朋友》,现在则增加了一首新歌《我们的爱最美丽》,主要面向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

当然,我们无需强求每一个企业都要在企业歌曲上不惜投入巨资。其实,挑选一些与企业理念共通的公共音乐作品作为企业歌曲的一种补充,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也不失为一种务实、高效的做法。据我所知,不少企业有自己选编的歌曲集。这些歌曲非常适宜在对内对外的各种集会、仪式活动中传唱,同样起到了诠释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效果。以在座的招商证券为例,就经常举办高规格的音乐会,以此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传播独特的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听觉品牌符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电脑开机时的windows启动音乐,就是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作曲的、专属于微软的品牌听觉符号;恒源祥品牌的童声“羊羊羊”也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这种蕴含着独特情感的听觉符号,一般都会从企业歌曲的旋律中抽离,也可单独创作。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在电视广告、手机、电脑、固定电话的开关机、提示铃等方面,甚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传播载体。

总之,企业听觉元素和载体的设计、创作可以运用于企业文化传播的各个环节,我们必须在企业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重视听觉系统的打造,让企业文化插上音乐的翅膀,使之传播得更响亮、更深入人心、更影响深远。

由于时间原因,今天不可能就听觉系统打造的具体方法展开过多论述。最后,再次感谢华侨城基督教会的慷慨,并借此机会,向各位隆重推介新优势的战略合作机构、新优势企业文化服务联盟的成员单位――深圳双双交响乐团。

作为深圳首家民间交响乐团,也是深圳本土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专业交响乐团,其专业水准相信大家已有评断,我想强调的是,这是一家让我感动和敬佩的音乐团体。感动之一,来自乐团的创始人关丽梅女士,她对音乐的挚爱和创办乐团的执着令我钦佩;感动之二,来自乐团指挥和所有艺术家们,我已经不止一次欣赏过他们的排练和演出了,每一次都能从他们专注和沉静的神情中获得进取的动力。在深圳这座喧嚣的城市,有他们在默默守护着交响乐的神圣殿堂,是城市的荣幸、是我们的福分。

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谢谢大家!祝各位生活美满、事业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