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雨的散文名篇汇总(优秀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6:42:23 |
  • ZTFB |
  • 14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8.总结需要反映出自身的成长和改进的能力请大家一起阅读下面这些精选范文,相信会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一

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历史的本身情节就十分生动,又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非凡。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火烧战船、败走华容等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名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虽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

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这首词气势之宏大是前无古人的,是苏词及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其雄刚超迈足以傲视古今。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之文体,它始于先秦,盛于汉魏,源远流长,不绝于历代。古赋接近于诗,班固曾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虽然字不分行,但一般都是句式整炼而协韵,有别于诗的是“不歌而诵”,即是不便咏唱的诗。至唐宋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产生了词情并茂,声韵和谐,骈散揉合,长短错落的文赋,《赤壁赋》即是文赋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高远、谋篇之严谨、词采之清丽,韵味之隽永、气脉之顺畅,都是卓立古今,罕见其匹的。

还是先让我们进入他的心灵轨迹吧: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是品月的高手,谁人不知他的《水调歌头》?果然,随着月的出现,整个情调为之一变。她冉冉升起于东山之上,宛如在协奏曲中,小提琴拉响了明亮的主旋律,她徘徊于斗牛之间,使夜空更显得深邃幽远;她把清冷的光洒向了秋水,使江面更增添空旷茫然。至此,苏轼已经布下了如诗的梦境,以便把情感升华到沸腾的顶点。突然,他又忽发奇想,魔法般地使船缩小,变成一叶芦苇飘浮于万顷之茫然。他把自身缩小正是为了反衬江天的浩瀚,又让风来吹送轻舟,拂荡衣袂,浩浩乎,飘飘然,如梦如烟,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晃若登仙?写到这里完成了第一段落,而这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发端。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话不用别人来问,苏轼自己就首先发问了:“何为其然也?”有问必有答,这很自然地就引出下文,整个第三段落,都是客人在申述悲之由来,他的满腹惆怅,首先是由于吊古伤今,由赤壁联想到曹操,想到他的文治武功,想到他的英雄一世,想到他当年在此的赫赫声威,如今他又在哪里呢?如果仅有这种怀古之叹,来作为悲的由来,那是太不够了!先别忙,这仅是第一层意思,好戏还在后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他又在缩小自己了,变成了极平凡的小人物,然后再去和历史上的大人物比较。请看,连英雄豪杰都难免被时光所淹没,像你我这样的等闲之辈就更不值一提了,难道还不可悲吗?这已经不是替古人担忧了,而是联想到自己,在这“无才可去补青天”的王权社会里,纵有鸿鹄之志,又能如何?这应该是他的心里话。

这种对比所引伸出的结果,更是叹人生之短暂,羡大自然之永存,他幻想着去与神仙为侣,却拥抱宇宙达到永恒,但绝无实现的可能。愿望破灭了,因此,才托遗响于悲风。到这,那悲的由来才算写够了!这段客之所言给全篇的文势造就了跌宕,形成了波澜,从而逼出了畅谈哲理的第四段,那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呢。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首先把话题扣紧在水和月上,并以水之川流,月之盈亏,来讲述变与不变之哲理,这正是全篇的题旨。其实,所谓的“客”无非是一种假托,虚拟人物来制造议论的话题,这是中国古赋的传统手法,就像司马相如笔下的子虚、乌有先生一样。他这番“变与不变”的阐述是全文的意脉之所归,早就在这里等着呢!前面的泛舟之乐,箫声悲鸣,客之发议,都是在一步步地往这引,如笋剥壳,如茧抽丝,逐层深化,终于至此,这是多么缜密精湛的艺术构思啊,“立片言以居要”,妙就妙在这里!”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东坡居士的“变与不变”之妙理,还只是思想认识上的旷达,欲解脱精神上的苦闷,还需有行为上的超逸,于是他又以“风月本无价,山水自有情”来劝慰‘客’,应该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胸襟自会开阔,忘却一切荣辱得失。这实际上是他给自己开出的药方,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逆境,刚刚因为“鸟台诗案”而被捕下狱,险些丢了性命。

由湖州知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仍是待罪之身,限定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官场失意,抱负成空,这是他悲之由来。但另一方面,他在黄州虽躬耕垄亩,处境艰辛,而豪旷不异于往日,常与田父野老交游,在谈笑中将尘俗权贵视如草芥,这是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所决定的。因此,《赤壁赋》中主客的所述的悲观与达观,表露的都是他自己的情怀,假托于主客,无非是在表演一出精彩的自拉自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最后一段的结尾,写得简短精炼,但却在情感上再起波澜,并能关照全局且留下隽永的余味。由于苦闷暂得解脱,故“客喜而笑”,从而完成了全文的由乐而悲、再从悲到喜的情绪转换。由开始的泛舟到最后的枕舟,由月出东山到东方既白,首尾呼应之妥贴,浑然天成。再看那酒杯,从“举酒属客”到“饮酒乐甚”,进而“洗盏更酌”,直至“杯盘狼籍”,好一件贯串道具,正体现了匠心之巧。

那最后的一句更有意思,虽然只是平淡地说:“他们躺在船上就睡着了,连天亮都不知道”,但游乐尽兴之意却跃然纸上,还用明说吗?总览全篇则可领悟,东坡文章果然似行云流水,纵横多姿。他那超凡之笔很从容地就达到了化景物为情思,融哲理于诗意,将压抑之情包容于旷达之想,极尽神妙。难怪明代有学者叹服地说:“古今之文,至东坡先生无余能矣!”推崇之情,无以复加。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的名字是光芒四射的,他不仅文章盖世,还是个诗书画全才。即便是饮食养生之道,他也不比后世的营养专家差。他很崇拜韩愈,称颂韩文公是“文起八代之衰”。但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时,却有:“诗到苏黄尽”之叹。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浮艳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之宗,与辛弃疾之词并称“苏辛体”,在书法方面,他长于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烂漫之趣,与米芾等合称宋代书法四大名家;他擅长画竹,并喜作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为文人画之倡导者,“胸有成竹”的典故正是他的名言。在文章、诗、词、书、画五项中,他是全能冠军,多才多艺,历代罕见。

值得称道的是,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氏一门就占了三个。其父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文章泰斗,在文学史上都有着辉煌地位,一门三杰,传为美谈,清代选编的`总集《古文观止》,从先秦到明末,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收了文章二百二十二篇,而苏氏父子竟占了二十四篇,可见他们爷仨的份量。为了对三苏加以区别,他们兄弟俩被人们称为大苏、小苏,其父则被称之为老苏。

尽管苏氏父子名高天下,才冠当时,但居官却均未显达。苏洵仅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县主簿等微职,大小苏兄弟虽同科登第,但仕途都很坎坷,屡遭厄运,几经谪贬,经常处于逆境。苏轼在黄州写《赤壁赋》的时候,正是他最倒霉的时候,生活也较为贫苦,他曾在诗中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诗中所说的东坡,便是他筑室自居的宅东之土坡,他那永垂后世的雅号——东坡居士,就是这么来的。

历史有时也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那个曾被唐宋两大诗人吟咏过的黄州赤壁,其实并非“三国周郎赤壁”,原来在湖北省境内有几处赤壁,除黄州之外,还有武昌县西南,嘉鱼县东北,蒲圻县西北三处,都叫赤壁,杜牧在四十岁的时候,曾任黄州刺史,他所咏的《赤壁》与苏轼所游之处,是同一个地方,经考证,当年周瑜大破曹兵,火烧战船之处是蒲折西北的长江南岸,对面便是曹操败走的鸟林。

苏轼对此也许未必全然不知,所以他词中才特意点明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于宣布了“我是听说的,借以抒怀罢了!”。不过,历史既然造就了名人,名人反过来也能造就历史。真实的赤壁也许只是杀戮的见证,在此已无多大的意义,而苏轼笔下的赤壁,已然是精神的升华,唤起了后人无尽的遐思和感悟,人文的美学价值便在于此。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正式将黄州赤鼻矾定名为“东坡赤壁”,并在那里修了二赋堂等建筑,以纪念那位伟大的文豪。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苏轼在黄州的所言所思、所作所为,都会令我们情不自禁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州的苏轼到底潇洒在何处?他耕种庄稼、走进厨房、广交朋友、慈悲为怀;他撰写著作、勤奋读书、强身健体、反躬自省。黄州的苏轼没有颓废,没有消沉,更没有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咬牙切齿,而是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充分理解现实的处境,努力创造生活的乐趣,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州苏轼的潇洒与成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苏轼与几位要好的朋友,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那时节,江上清风习习吹来,水波泛起阵阵涟漪,大家一边开怀畅饮,一边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诗经》中那首美丽的《月出》诗篇:“明月出来是多么的明亮,美人的容貌是多么的俊俏!她的身材如此的窈窕,止不住的相思啊令我烦恼!”不一会儿,皎洁的明月从东山那边缓缓升起,徘徊在闪烁的南斗和牵牛两个星座之间。举目一望,但见一派茫茫的雾气横越大江,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好一派缥缈如仙的景象!于是,大家任由这小舟在浩淼苍茫的江上随意漂流,船儿好像在空中腾云驾雾,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又好似离开了喧嚣的尘世,飘飘然飞上天空化作了神仙!这样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东坡居士止不住边饮酒边敲击着船舷唱起歌来,他唱道:“扬起手中的船桨啊,拍打着清澈的江水;船儿溯流而上啊,月光多么明亮;我的心儿早已飘向远方啊,美人多么令人向往!”听着这感伤而动人的歌声,朋友中一位名叫杨世昌的道士和着歌声吹起了洞箫,那呜呜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真要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开始翻滚乱舞,又要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落泪。

这箫声令东坡居士神情忧郁哀愁,他不禁整了整衣襟,端坐起来,问杨道士:“您的箫声为何如此悲伤呢?“东坡的一句问话不想却引出了杨道士的一番大道理来。杨道士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正是曹操曹孟德的诗句吗?从赤壁向西望去是赫赫有名的夏口,向东望去则是闻名遐迩的武昌,其间山川河流缭绕、林木郁郁苍苍,不正是当年周瑜周公瑾围困曹操的地方吗?想当初曹操刚刚攻破荆州,收取江陵,大军顺流东下,雄伟的战船连绵千里,鲜艳的旌旗遮住了天空,曹操举起酒杯面对浩浩的江水,握着长矛写下慷慨激昂的诗篇,真不愧是盖世的英雄!可现在他又身在何处呢?曹操这样伟大的人物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整日不过在沙洲上捕鱼打柴,终日与鱼虾麋鹿为伴,驾着小船,举起酒杯相互敬酒,真好比朝生暮死的蜉蝣,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粒小米罢了!我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永恒,想要如神仙一样遨游无穷,与明月一样永生不灭,但是又知道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将这悲伤的箫声寄托在秋风中。”

听罢杨道士的这一番道理,东坡微微笑着说:“您了解江水与月光么?江水日夜流逝,但没有一份减少;月光由圆而缺,但没有一点增损。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东,明月由盈而缺,生命本身其实并无变化。要说变化,天地万物每一秒钟都在变,要说不变,天地万物从来都不曾消失。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就是与自然一起变化吗?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显然,杨道士对时间、生命的领悟还仅仅局限在个人始终的小天地里,因此当他面对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时,便自然发出悲观哀伤的叹息;苏轼则不同,在他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无所谓生与死,生与死都只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罢了。而时间的长与短、永恒与变化也是相对的,只要能够将自己的生命都融于清风当中、明月当中、江水当中,将自己的每一分有限都投入到自然界无限的境界当中去,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清风,就是永生、永恒。

苏轼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重新开始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不知不觉,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光大亮。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无碍的“空明”之中。万千毛孔,俱为舒展;百端俗虑,一齐抛撇。于是才引发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这是散文自《庄子》以后久违了的精神逍遥游的再现。冯“虚”即游于“空明”也,它将水月的色性融为一体,比谢庄的《月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能得水月相交之神髓。因为谢庄借月写相思之情,月在天外;张若虚见水月兴人生之感,月在心外。而苏轼则将水月之美用心去感觉去揉合了——这才能找到“空明”一词来形容水月相融之境,和它给予人心的无比熨贴和自由感。而“浩浩乎”、“飘飘乎”直陈襟怀恣畅之感,已是顺乎水月之美的导引,自然产生的了。“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皆是借用道家典籍所记真人、成仙之事表明内心极度自由、不虑世情之境。它们意味着,如此不见水月、只觉空明之境不仅是作者摆脱俗情的诱因,也是其精神臻于空明后外在的象喻。由此空明见彼空明。空明的境界是一种万虑都歇的无欲无机之境,而水月则是一种能滤洗人的烦忧、使人进入自由思考的有意味的物象。平日兴趣落于人伦的孔子之见流水而感慨时间与存在,性格潇洒无羁的李白之因明月而人静起乡情,最能表明水月的这种精神导向性。佛教禅宗认为它是一种思想的象喻。“一月能映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摄。”释子借一月与千江之月的关系喻言自性(佛性)与他性(一切性)、有和无、变和常的辨证关系,在世界的差别之中更注重无差别的觉悟。因此,水月之象也是佛徒参禅证道的入门处。

宋代禅思想深入人心,理学济以禅思,诗学济以禅喻,士大夫们大都将禅思作为思想的增容剂,苏轼也不例外。在此空明静观之夜,苏子见水月而起幽情,在静观中超越得失人我的思想局限,由道入禅,合道与禅,仰观宇宙、俯察自身,反思自身与宇宙的本性,进入哲学本体思考之境。他和释子一样,也借水月为喻,在仿佛永不消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水月中,感觉到永恒同样潜伏在自己的体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样,即使明知一切都在微小的时段中发生变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因为自己具有与天地宇宙一致的“变中寓有不变”的本性而欣喜,为自身融入自然、获得自然性而满足。思想在自由之境穿行而获得的这种禅思如佛光自照,令他在一瞬间释滤了长期以来囤积的压抑和苦闷,精神与肉体一起放松在这空明的禅境中。沐浴着无尽的清风明月,主与客一起摆脱了,自由了,安然酣眠在水月奇境之中,仿佛连梦也不来骚扰一下。

其实,《赤壁赋》中的这一番主客对话,就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是过去之苏轼与如今之苏轼的对话,是旧我与新我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苏轼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看呐!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朝着东方流去,让我们不禁想起孔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看那大浪淘沙,淹没了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那山崖的西边,就是传说中三国周瑜大破曹操百万雄师的赤壁!多么宏伟雄奇的赤壁!那陡峭险峻的山崖高入云霄,仿佛要横穿天空,刺破苍穹!多么恢弘汹涌的长江水,掀起一阵阵滔天巨浪,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历史啊,是如此的惊心动魄,人生啊,是如此的壮怀激烈!锦绣江山孕育出多少英雄豪杰,然而,却早被无情的时间冲刷得干干净净!

这是词的上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惊心动魄的美丽!

词的下阙更不得了!想想当年的周瑜周公瑾,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浪漫!”小乔初嫁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小乔与周瑜并非在赤壁大战时结为百年之好的,东坡之所以偏偏要在这里强调”小乔初嫁“,就是要让小乔这个久久站在三国英雄视野之外的美丽女性走入英雄的、历史的画卷之中,就是要让上阙那惊心动魄的美丽化作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靓丽!诗人紧接着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让娇美柔情的小乔走入历史,就是为了更加衬托周瑜盖世英雄的气概!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没有小乔,周瑜这个英雄的身上就少了许多儒雅从容、潇洒风流的气派!所以紧接着就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消灭曹军,不过是谈笑之间,举手之劳!这才是儒将风流,这才是大英雄的气度!

你看,这就是苏轼心中的历史:如画的江山,滔滔的大浪,雄奇的峭壁,多情的美人,风流倜傥的英雄,千古流传的功业!然而,苏轼又是多么的感伤!赤壁再壮阔,英雄再浪漫,与自己又有什么相干?看看自己蹉跎半生,依然老大无成,却只顾在这里发出徒劳无用的感慨,苏轼啊苏轼,你也真是太过多情,难怪生出这么多的白发!

小乔是很美丽,周郎是很潇洒,赤壁大战是很辉煌,然而这些如今又在何处呢?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又何必为虚幻的历史伤感多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暗暗悲伤呢?也许只有江水、明月才是永恒的存在,且让我们与江月共饮,好好领略这赤壁的美丽夜晚吧!

这是词的下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潇洒多情的感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个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越历史的翱翔。无论是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潇洒多情的感伤,都是一种深情的执着、深情的眷恋、深情的向往。而这,不正是苏轼所要极力超脱、极力超越的束缚吗?不要再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悲伤、叹息,要知道,个人的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宏阔壮烈的历史巨变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矫揉造作,那么可怜可笑。所以不必为此再徒劳地感伤,应当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苏轼就在这种个人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对人生的自觉,从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颠峰之作。据说有一次,苏轼问一名客人:”我的词作比柳永如何?“那位客人回答说:”这哪里能够相比?“苏轼吃惊地问:”这怎么说?“那客人不慌不忙地说:”您的词作,必须让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握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作却需要一个二八年华的小女子拈着红牙拍板,细细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听后不禁抚掌大笑(事载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这一段逸事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在称赞苏轼,其实却是在贬抑他的词作。因为在苏轼的时代,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派乃是词坛创作的主流。婉约词派主要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以及女性的闺阁生活,风格柔弱感伤、婉媚多情。苏轼对词最大的贡献与革新在于:将词的题材从单纯的儿女私情、离愁别绪扩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将词的格调从抒写艳丽、媚俗的雕虫小技提升到抒发宏伟志向、表达胸襟抱负的黄钟大吕。苏轼对词的革新,如同在独木小桥之外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从此,词开始拥有与诗文一样重要的地位,而词的境界也随之走向宏阔开放。

苏轼书法名作《天际乌云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苏轼博学多才。其文雄视百代,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工诗词,开豪放一派,与父洵、弟辙并称了一苏』;工花鸟,论画不以形似,但求意趣,开文人画之先河。书法负盛名,笔致深厚,姿态横生,自创一体,位列“宋四家”之首。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行书,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此帖无年款,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至元祐丁卯这十余年中所书,时苏东坡四十二至五十二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

纵览全篇,字态凝重而饶有韵致,笔画圆浑朴茂,一点一画恰具有力屈万夫之力度。如果从用笔上去推究,苏字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颜真卿的笔法,落笔沉着,行笔涩进,提按转折凝重,故线条圆润丰实而富有内涵。据载,苏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学李北海,其豪劲多似之。”《天际乌云帖》明显地留有颜字的遗痕,这是苏氏中年临写颜字的自然流露。

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这是苏氏在此帖中为我们展示的驾驭笔墨的非凡才能。作为尚意书风的主要代表,苏东坡的艺术追求,从来就是强调自我发挥,挥洒性情。他屡屡自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气强烈地抒发了一种不为绳缚,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艺术情感。欣赏此帖,能感受到作者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心手双畅,兴到笔随的精神状态。字势的映带关联,字态的率意洒脱,字列的大小错落,都营造出一种顺乎自然的艺术情景。所谓“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竦掩映,熠熠如从月之星,纡余宛转,缅缅如萦茧之丝气显现出诗一般的美感。

黄庭坚曾云:“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确实,苏轼那种萧散的性情和学问文章之气,是他的书法艺术魅力产生的根本所在。

释文: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苏轼书法名作《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苏轼《黄州寒食帖》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二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反复轮回上演。

痛了心的痛,伤了心的酸,泪已流干。

那些年,那些事。

你说疼我,疼我,却用心在鞭打我。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百孔千回入侵。

痛了心的痛,伤了心的酸,恨已入川。

谎言是无情的剑,谎言是伤心的刀。

撕裂着家庭,注销着缘分,心儿已碎。

意走了,情断了,伤心的地方已倦了。

缘尽了,心碎了,伤心的地方已醉了。

疼我的人儿不再有。

爱我的人儿不再回。

泪流满面,心冷成灰,心儿已碎了。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三

张晓风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打开窗,听六月里的第一场雨。把一杯酒喝到无奈,把一个人想到痛彻心扉。恍然间才真正明白,生活完全已经不属于自己,自己在开始慢慢背叛自己的人生。那些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已经渐行渐远出我生命的视线。自己象一个无世无争的旁观者,听着别人的'故事,看着别人的表演,静静的想着自己的心事。透过窗外的雨帘,朦胧的田野里正恰如其分的接受着我生活里的迷茫、彷徨和无奈。徜徉在心灵深处的那份羁绊,千万次的确定,是一份无法放手的爱,弥漫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像肆虐的洪流,咆哮着冲击着情感的海岸。更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在一处无人目睹的角落里挣扎得生不如死。

凝视着眼前飘落的雨,这就是我的处境,我的生活,我的情殇。这雨滴算不算是我心灵里一颗颗泪,用决然的姿态从高空纵然一跃,没有目的,不知道方向,丧失了盼望,迷失了寄托。沉寂,是一份思考,是冷漠世界里的一份朗读。虽然无力碎心朗读,可是听窗前的雨,读雨,却再也猜想不出雨从天幕中决然一跃的态度。如果爱,或者是不爱,能否拥有决然转身的洒脱?我想,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不会有太多的纠缠,太多的藕断丝连。

行走在沙沙作响的世界里,漂泊的灵魂居无定所,心里的刺痛延伸到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我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活下来?为什么要接受爱已去又不肯接受的生活?我走不出你的世界,也不能拥抱你的世界,就好像永远迷醉进你的爱情谎言里,不能清醒,不想清醒,因为我害怕梦醒时分的疼痛让我重新选择,用怎样的方式,鼓励自己完美的去死。你的远方,已经不是我熟悉的世界,想要的世界,在背离了爱情曾经的谎言里,我只能静静地听你,读你,懂你。其实你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你的答案。迎着你的飘落,我只想用瞬间流淌在心灵里的文字,肆意的流浪、放牧,堆砌和排列,一直读到心痛,读到梦里的缠绵悱恻。

在爱情失足的地方,我恨自己长不出一片枫林,用我的宽阔和博大接受你磅礴的洒脱,缠绵的浪漫,还有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走走停停。我把自己置身于一条河的此岸,遥遥的看着彼岸的你。或坐,或蹲,或者以静美的姿势躺卧。

我淌不过这条横在我面前的河,尽管清澈的水流可以见底,但是我怀疑自己的勇气和能力。一定是怕了解你的太多,我就痛苦的越多。知道你的故事很多,刺痛我心口的次数就更多。

爱是什么?是包容?是理解?是忍让?还是一句能让对方听懂的懂?我已无心再听这样的句子。承认失败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命运欺骗了我,生活欺骗了我,爱情欺骗了我,我欺骗了我。我想这一切都来得自然而直接,我可以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场战斗。可是,我说了谎,至少对我的亲人我是这样。当一场一场的雨忽然来临,我的心深深的在受伤,原来那些刻意的欺骗自己,竟然是无法解释的悲伤。自己一直说谎的原因,到头来把一场战争的挑衅全包揽在自己身上。

我有权保持沉默,在爱与不爱面前,我好像失去了谈论与被谈论的资格。原以为,生活的真谛全在于坚守与放弃之间的选择,不爱的理由就是放手,给对方一种洒脱的转身。当问题不是所有的简单,一定是在错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可以让一个人的心变凉,慢慢的去死。也可以像激素药品一般,刺激身体的每一个神经细胞清醒,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我看不到自己的背影,就好像体会不到别人怜悯的目光,但对自己而言,生活是残酷的,残酷的非常真实。

无数次读你,懂你,我的心安静过,也热血沸腾过,因为我想热爱自己的生活。可是看到你的忧伤,你的忧郁,你的举棋不定,我对生活的未来,没有了方向。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曾经爱过的两个人终于有一天,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也许,再也不会有偶然相遇的机会,因为彼此不想盼望这样的机会。但我不恨你,因为我也想遗忘生命给我太多的可怜。如果说我还爱你的话,也许我还会有,会有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与你有一次擦肩而过的冲动。只是我一直明白,不爱才是给对方最大的伤害。可是,我们还要强装笑脸支撑,靠谎言欺骗世俗,同时也骗了我们自己。

能冷却手里的那杯香茗的不是温度,而是心,是无法放弃之后选择的冷漠,让各自走向无望的孤单。爱情里祈求谁懂原来是一件多么荒唐和可怜的事情,它无情的扼杀着一个男人的自尊。如果没有婚姻,不相信爱情,我,会不会依旧是以前的我,没有伤害,无所谓伤心,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尝试着接纳某一个人。

如果不相信爱情,如果不信任婚姻,不要坚持,放手比坚持更重要。因为不爱的时候,不需要去读懂谁,只要读懂人生就可以了。

如今,你又落进我的窗前,让我抛开如绸般的生活思绪,重新接纳你的润物细无声,我毫不留情的告诉你,我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只能半掩着门窗,将窗外的几分柔媚轻轻入怀,然后用另一种心境,读你、听你,懂你。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四

阵阵微风唤下蒙蒙细雨,一望无际的茫茫竹海,竹儿正伸着懒腰,舒展着身姿,迎接细雨的洗礼。雨儿也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发出“滴、嗒、滴、嗒”有节奏的欢笑声,恰似一曲巧夺天工的动听旋律。

丝丝竹中雨,枝枝雨中竹,融洽得竟是如此完美,如此和谐,如此扣人心弦。此情此景令我神往!我信步走进大自然,去感受雨中有竹,竹中有雨的仙境----竹·雨。

蒙密的细雨构成了如画的仙境,柔柔轻逸的雨丝为竹林挂上了一层丝质的窗帘。如一帘幽梦神秘韵味为竹林蒙上了迷人的雾岚,散发出那凉凉的,迷漫而淡淡的馨香。恰年少时无名的情愫播散的甜蜜动人的心弦;似婉转的鸟鸣悦耳动听;似流水细细时窃窃的私语。那般轻柔,那般素雅,那般情意绵长。

雨丝轻轻撒落在我的身上,释放着她们无言的冰凉;歌唱着她们柔美的旋律。是那样沁人心脾,叩开了我那紧闭的心扉。

茂盛的竹林将绵延大山的头顶包裹得严严实实,抬头望去,那一点一点的亮光似那夜幕中闪烁的星星,眨巴,眨巴......

看!枝垭上巢穴里的雀雀,不时探出小脑袋来,瞅瞅这,瞧瞧那,仿佛在说,来罢!雨儿......

竹叶儿流泪儿,泪珠儿滴打着竹叶儿,竹叶儿反弹着、亲吻着泪珠儿,呀,泪珠儿变绿了,变绿了,呵呵,绿宝石!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大小不等的绿宝石,随着韵律滑落......

枝尖儿受竹叶儿感染,频频向绿宝石儿招手,欢呼着,跳跃着......

如歌如泣的泪珠儿映着竹叶的青翠,依附在竹身上,用自身的晶莹折射出竹青翠欲滴的风姿,普写出一曲曲中国人战胜自然灾害的悲壮赞歌!

片片历经沧桑的叶儿耸拉着脑袋,感叹时代发展迅猛,明白自己该是让贤的时候了,极不情愿的摇晃着,老态龙钟的漫天飘舞。在细雨的精心呵护下,温顺飘落在漫山遍野,编织成了一幅幅纯天然的美不胜收的淡黄色地毯!

嘿嘿,松软湿润的地毯上,悄悄儿钻出了一只只毛茸茸的笋尖。呵呵,竹笋也终于禁不住诱惑,探出小小的脑袋,接受细雨的洗礼,亲吻!

枯黄的叶子退居一层,墨绿的叶子紧靠其后,还有那郁郁葱葱翠绿的嫩叶儿,一层接着一层,一片挨着一片,层层递进又相互包含,枝儿舞动着纤细的腰肢,露出浅浅的微笑,牵手的叶儿轻轻点头,说着悄悄话,不时发出“沙沙”的欢呼声。好美的景致!

感受这淡淡的韵味,以净化世间复杂的灵魂,为自己充满渴望的心找一个宁静的归宿。

拔开层层雨帘,寻着幽幽小径辗转来到后山。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望着眼前的茫茫竹海。飘渺的细雨轻洒在竹尖上,绿得透眼的茫茫竹海低头恭迎,露出一张张绿色笑脸!

大风起兮,敞开的衣角随着轻拂,竹浪更是此起彼伏,一层层,一叠叠,波浪前行,扰如绿色巨龙狂欢丝雨的到来而翩然游舞,翻卷.....

不知是哪位画家点缀出眼前这怡人的胜景?

不知是哪位闺秀刺绣出这如此自然的锦绣?

不知是哪位作曲家创出这和谐美妙的旋律?

我忽然想到:竹枝低头绿龙舞,山色空蒙雨亦奇!

竹雨撩拨着我的心弦,那诗意的画面,天籁的弦律模糊了整个世界!

我瞬间悟出了:竹·雨就在我的心中,我心中的竹·雨!

竹·雨,挥动着翅膀的精灵。

竹·雨,闪烁着光芒的繁星。

竹·雨,挥洒着动人的柔情。

我爱竹雨,爱她们的完美结合;

我爱竹雨,爱她们朦胧的意境;

我爱竹雨,爱她们的洁如水晶,绿如宝石;

我爱竹雨,真的爱到了我的心坎里!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五

昨夜的雨,不似几日前的倾盆大雨,仿佛将云层里沉淀的不愉快都要宣泄出来一般,只轻轻柔柔,不规则地敲打地面,仿佛叩开燥热与沉闷,心底有一份轻柔悄然而生。

魂儿也终是被雨声勾去了,放下拿在手中许久的笔,揉一团酸困的眼眸,该是给自己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了。

是夜,四周已陷入寂静,无色亦无影,雨滴落在树梢,又慢慢滑落,像多帧的老电影,在月光下折射出珍珠般的细腻光泽,跌落到小楼的青石台阶上,有如琴弦拨过的余音,留下淡淡的痕迹。

喜爱雨后,万物洗净铅华,空气中有树叶与泥土混合湿润的味道,让人无比安心。

细雨时,不必躲在伞下,而是去静静地感受雨的魅力,花盆里有棵小小的枝芽,那是今年才结的种子,迫不及待地落进花盆,前几天才刚发出来的,小叶片嫩绿嫩绿的,这场雨是它的第一场音乐会。

雨轻轻敲击窗,我想,我真的遗忘了许多,春的第一抹绿,便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成长,夏的第一株荷尖,便拥有清澈的雨珠在莲叶间流动,秋的第一垄庄稼便在斜雨中饱满成熟,冬的第一朵雪花,也是雨露不变的陪伴。

细雨唤清愁,饶是有故事的人都会唏嘘不已。还记得断桥旁撑着雨伞的白娘子吗?还记得当年雨巷里走出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吗?故事里的人物从细雨中次第走来。

细雨总会让人想起孤单寂廖,一生不短亦不长,却很少有人陪你走过天涯海角,所谓海誓山盟,有时也抵不过时间,雨水的冲刷洗去了岁月的灰尘。

滴答滴答,不仅是雨声,思绪也走进了心房,多像时间的记载,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改变季节,我们无法控制,却能用心灵去感知。

缠缠绵绵的雨,终是停了,留几滴在屋檐静静地缀着,如同一枚枚小水晶,月渐渐显出它本来的面目,不知是因了雨滴还是眼角的泪而变得越发朦胧。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天都需要一点时间去独守一扇窗,默然发呆。让思绪肆无忌惮的去飞翔。像只飞鸟,在海阔天空的地方任意遨游。

南方的天气总是细雨连绵,我总是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刻。去肆意妄为的享受这份静谧。

一个人,独守一扇窗。倚窗听凉雨。似乎这才是只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天地!不管它带给我的是寂寞,或是孤独。还是如一座孤凉的荒岛一般,让人恐惧的感觉,我全部接纳来者不拒。

任由它们去一点一点啃蚀我的内心,我的灵魂。我只当这是一种淬炼,我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

窗外的凉雨,一颗一颗像是摔碎的水晶,又像是谁那悲伤的眼泪。那么无助,那么哀伤,那么让人怜惜。

——离洛。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七

到了桂林,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着它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于是众心里,羡慕起住在桂林的人们来了。虽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半年多;但那时候,一来年青,二来也没有看风景的心情,除了觉得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岩里还可以躲躲空袭之外,于它的胜美之处,实在是很少领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刚好过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写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画给我看,标题是《桂林画山侧影》。一下子,我就被画幅吸引了,画面把我带了一种可以说是幸福的回忆中——不仅是桂林的山水,连同和这相关联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那些先前不曾领会的,如今领会了;先前不曾认识的,如今认识了。桂林山水,是这样逼真地又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惊叹于艺术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惊叹之余,还诌了这样四句不成样子的旧诗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无,墨犹剥漆笔犹斧;。

画山九峰兀然立,语意新出是功夫。

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间,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这幅画。于是就记忆,印证了画与山的关系,艺术与真实的关系;明白了它们怎样地从自然存在,经过画家的劳动,变为有生命的、可以打动人心灵的艺术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画,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诗人的意思,恐怕不止是说当时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少,还在说,即使李成、郭熙在,也还没有画出如桂林山水的这般秀丽来吧?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到清初的石涛,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带入山水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到了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便以能“遍写桂林山水”为生平得意,齐白石更说“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了。所以看起来,桂林山水的入画,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该是不无关系的。

至于在文学上,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种形象,为人所公认,并能传之千古,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他把桂林山水拟人化,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确是有独到的观察。虽然这种形象,在我们时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来的。这次到桂林,登叠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东一转,穿桂林市,绕伏波山、象鼻山,向东南而去。正象一条青丝罗带,随风飘动。而周围的山峰,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各各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正象美人头上的装饰,清秀淡雅。

概括一带自然面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过分刻画,就是失之抽象。难怪后来的诗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黄庭坚、范成大、刘后村等等,虽都到了桂林,写了诗,但却没有一个形象如韩愈的这般概括而生动。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极力状写桂林山水的奇异,结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画了图附去。可见用语言文字,表现一些人所不经见的东西,是需要一点艺术手段的。

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是早有体会的。所以山水画、风景诗,才成为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柳宗元的遭贬柳州为“摎人”,终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结果是写出了寻些意境清新、韵味隽永的散文来。试读众《桂州訾家洲亭记》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十来篇,在描写桂林一带的山水上,真是精美无匹。这些散文虽只记述一次出游,或描写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长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观察之细微,体会之深入,描绘之精确,文字之简洁,在古代描写风景的散文里,可以说是少见的。柳宗无在这些文章里创造了一系列前人所无的境界,到最后,却自己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对这样的山水得出一个“清”字的境界来,这于他那个时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确切的。但当他概括地写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八个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的真实性、具体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拟,但却忠实而详尽。读起来你不免要为他的游兴所动,为他的辛勤所感,为他的具体而生动的记游所心向往之。不过你要想从他的记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也不易。他自己就说:“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似也。”他是另一种游法,另一种写法的。他记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记,不独是好的文学作品,而且留下许多有用的科学资料。所以看起来,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个最会游历的人。他的不辞辛苦地游,倾家荡产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处,如实记载,即兴发抒,不拘一格,不做规拟,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胜的特色。

所以从古以来,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又创造了崇高意境的,则无论是绘画、诗、散文,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富丽山河,赋予了种种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启示了和发展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色扑进房子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当然,这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云里边。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这时,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在这层分明、重叠掩映的峰峦里,忽然现出一座树葱茏、岩石堎增的山峰来。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它象一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为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着,便可以看到,漓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太阳把漓江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

这时,你可以出去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时是坐在树下,透过茂密的枝叶,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你刚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如果站在湖边,它那粼粼波动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

这样,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如果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象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象在绿色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鲜艳的花朵。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象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错,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静极了。这时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这时,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着,“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就象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这些轮廓的线条,层次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所以画山又称“画山九马图”。九匹骏马,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漫饮,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画山侧影》,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

画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整个画面,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山岩象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而山岩石壁,直如斧劈斩一样,棱嶒峻峭,粗涩的石灰岩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于是整个画山,现出一种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时,在我面前,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和情感的物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坐在船头,我木然地沉思着,并且象是有所领悟地想到:人的劳动,人的精神的创造,是这样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神话中的桥梁;又象是一门神话中的金钥匙,打开了神仙洞府的门。人们通过这桥梁,走进这洞门,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蕴,自然的灵魂。

桂林山水,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不过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炭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区。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质上所谓的“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够美,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而这美丑的观念,正是人对自然界施加劳动和意识作用的产物。人对自然的这种劳动和意识作用,已经是历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阶级,不断地改变着人对自然美的观点,而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起来。

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从古以来就成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美,进而帮助人们“按照美的法则”,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深刻,而且描写具体;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结果,就使你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无论是雄伟,无论是壮丽,无论是种种可以使你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这时,你会感觉到,你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有力量的,是饱和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内的激昂奋发的情绪。于是,画家的劳动,也就在这时得到了报偿。

可染同志近年来画了不少写生作品,他把自己这种创作方法叫做“对景创伤”。在这些作品中,当然没有凭空虚构,但也没有临摹自然。他总是描写一个具体对象,并且把所描写的对象放在一个具体刻画中,去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这样,就在这些叫做“写生”的作品中,产生了那种人人可以看得见,感觉到的祖国河山具体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许正是在这一点土吧,《桂林画山侧影》成功了。它透过对桂林的石炭岩质的真实而大胆的刻画,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对观众,对我,产生一种能以根据自身经验去进一步认识生活的艺术的力量。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八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

陶庵梦忆序(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状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

以衲报裘,以苧报絺,仇轻煖也。

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螘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一

窗外雨哗哗地下着,每一滴仿佛正敲在心上。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是春雨,只这春雨还带不来杏花。也或许那杏花正在某一处含苞待放,只是我不曾邂逅而已。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前几日注意看了下公园河畔的柳树,还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并未吐任何新芽。似这般气色,估计明天的风和雨至多只能算是凄风苦雨,还无福当一声杨柳风杏花雨的美称。

可古人也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诗句,那么,二月便不该这么死气沉沉的啊。或许,她故意把这般勃勃生机藏了起来,有心叫我着急一番,真真淘气。亦或许,她是气我终日困守一隅,有心叫我出去走走看看呢?若真如此,岂不是我辜负了她一番苦心。诸多心思便如女儿柔肠,百转千回,直让人摸不透。

月底又是降温又是下雨,似这般痴痴缠缠,大抵二月是十分不愿离去的。其实,我倒是不介意看她这般哀怨的样子,反正已经受了那么久的寒雨冷风,也不介意多受两天。失言了,一年只得一个二月,有幸受她一番折腾也是福气。

傍晚一场疾风劲雨,一时竟有了置身夏天的错觉。想不到二月便有这般的雨,倒是改了她一贯温柔矜持的性子,令人眼前一亮。不想我的鞋却受不得这样的惊喜,弄了个浑身湿透,也不知是它的泪多还是雨水多,只苦了我的脚,平白泡了个冷水澡,明日不要落了风寒才好。

此刻,我躺在被窝里,并不担心落了雨受了凉,窗外的雨却下得格外温柔,似乎还有停的迹象。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倒像是慢拨琴弦,令人忽起听风品月的雅兴。怎奈,此时月儿是万不肯露一分脸的,这听风品月的雅兴也得要生生扼了。

也罢,我且先和周公游玩一番,说不定还能抱清风揽明月,传个佳话呢。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四点四十分。兴许是睡得太死,竟没顾上和周公游玩,也就不曾拥得清风明月,佳话自然也成了泡影。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倒是分外清脆,想着有人说“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这时候不流几滴泪是否太煞风景了?怎奈,泪意毫无,装模作样挤几滴眼泪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番诗情画意算是全给毁了。

那雨声叮叮咚咚的,倒似催眠曲,迷迷糊糊中竟又睡了过去。待我起床后,拉开窗帘一看,雨已经驻了。浓云密布的天空好似蘸满了墨的毛笔,随时都可能淋漓墨迹,描一幅江南烟雨图。我且等着在这烟雨图里做个极诗意的角色,也塑一塑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境。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二

早上五点钟起床的时候,空气还有点闷热,天还没有下雨,阴得很重。我以为还早着,翻了个身就想再睡一会儿,可人过了50岁,生物钟就那么准,怎么也睡不着,再翻身看看台灯上的钟表,真还是五点,就起来了。

走进书房,开亮台灯,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小散文,时间就到了七点来钟,赶快做早饭。

最近,妻子身体不好,我得在外忙着,虽然有些累,但我愿意回家继续忙着做饭。如此,已经是一个多月了。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时候我不关心她谁关心她,谁让我们是夫妻呢!换位思考,她也会这样做。

走进厨房,系上围巾,插上电饭锅的电源线,搅面汤,摋鸡蛋,鎏昨天没有吃完的油条和水煎包子。腌的黄瓜菜是昨天吃剩下的,还有一个现成的油炸花生米,还有糖蒜和臭豆腐,拼了四个小菜。因此,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把早饭做好了。

在餐厅吃早饭的时候,先给妻子盛好饭,恭恭敬敬地递上筷子开吃后,还给妻子穷嘴花大舌地浪漫了一把,目的是让有病的妻子放松心情,她在家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地过上一天。

吃过早饭八点十分上班的时候,天开始下雨。雨下的不大,砸在地上像人的麻子脸,不过那麻子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后来就连成了一片。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到局里,四分多钟的时间,没有淋湿衣服,很是舒爽。路上的行人,为赶着上班,急急匆匆的,但相互见面了,都夸上一句,这雨下得好,酷热的天凉爽多了。

整个一上午天就这么下着雨,不紧不慢,不大也不小。没啥大事急事的人,走远路的人,若是二三里路,干脆也不坐车,打把雨伞兴高采烈地走路。走近路的人,几百米的路,也不打雨伞,雨点打在脸上,打在手臂上,打在身上,凉丝丝的,也淋不湿衣服,挺爽快的,挺惬意的,挺爽心的,慢条斯理地走着。他们都在充分享受这雨带来的惬意。路边的树绿得墨绿,小草儿绿得翠绿,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粉的花儿,笑嘻嘻羞答答,更加楚楚动人,也为这雨快乐着。远山近水,飘浮着乳白色的纱带,起着满溢着轻盈的雾蔼,也像在愉快地曼舞。

我在办公室坐着,也不开空调,干脆把窗子打开,任凭丝丝的凉意自由自在地走进来走出去,把室内太多的烟草味带出去,换成清新的湿润的凉爽的气息。这个做法,我很得意。工作上没多大事情,就先是浏览网页,看满世界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儿,看网友们新近发在网上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

这期间,我接听了两个电话。一个是老家大哥福成打来的,说弟弟福京他们最近在外边帮某局做了点活,没发票不能下账,钱支不出来,正经八百地要人付款,得等到猴年马月,若自己单独到税务局交税开发票,程序又很是麻烦,因为,偶尔几个人干几宗业务活儿,没法开办公司。他要我托熟人,借助熟人的私人公司想办法弄几张发票,能够尽快将钱先付给一些。我答应帮助大哥弄发票。

一个是市局办公室周主任打来的,说栾川县城伊水湾大酒店北边有个“某某大酒店”叫王某的人开了个大酒店,最近要开业,要我打听一下是不是真的。我从他的话中听出,他们中间有点什么,可能要借着这个开业搞点什么,作为我们在工作上相识多年的朋友,又是上下级关系,我就答应他去看看是否真的。

十点多钟,给办公室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我就骑着电动车离开了办公室,要到县城河南电业网点缴纳本月份的电费。雨仍是那个样地下着,红红的太阳偶尔还从云缝里探出身来,洒一把金光,那雨丝丝缕缕,晶莹剔透,很是美丽。因此,尽管我没有披挂雨衣,也不紧张着行走,围着伊水湾大酒店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周主任说的什么大酒店。我到电业网点交了340元电费后,给周主任回了个电话。周主任知道又上当了,电话里非常气愤地嘟哝了一句。我在心中感叹,现在的人究竟怎么啦,如此不讲诚信。

回到家中已经是十二点半钟,我给县城龙泉商厦家具城老板刘某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他答应月底前帮助开两张三千块钱以内的发票,当然,我给大哥回了电话,百分之六的税钱说好大哥出。见妻子有点饿了,心里有点烦了,一边给妻子调侃,一边连忙做午饭。

下午上班的时候,雨开始下得大了起来,能够听到清晰的滴滴答答的雨声了,雨滴也成了更加粗大透亮的珠串子,雨速也急切了起来,砸在地上,腾起灿烂的水花。不打雨伞,或者不披雨衣,上班已经不可能出行。整个一下午雨就这样下着。路上的行人基本看不见,大多都躲在屋里,没工作的人或扯闲篇、或打麻将、或猜拳行令、或睡大觉、或看书看电视剧,上班族没啥大事儿,也尽量不出门,窝在办公室里,或看书、或看报、或上网、或写点什么,也有人偶尔扯闲篇。

伊河水开始涨起来,变得浑浊起来,有了河抹,有力泡儿,形成了涡流,形成了旋儿,拍打着彼岸,发出“哄哄”的声音。宽阔的马路面显得更加宽阔,也湿漉漉的,变得明晃晃起来,急匆匆地满流着。间或有几个走路的人,勤快的将裤腿挽了起来,懒惰的雨湿了半条裤腿。路上即是相互遇见了熟人,骑电动车的,打着雨伞行走的,也都是急急匆匆慌慌张张地打个招呼就走远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几天甚至几十天不下雨,也不觉得怎么,只是觉得该下雨了,盼着下点雨才好。可刚下了一天雨,就又开始议论下得时间长了,出行不方便了,抱怨起来。但雨视乎听了,并不为他们的议论难过,乐观地笑眯眯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坚持下着,不为流言蜚语所动,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味儿。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我从孩子的门市部值班看电视剧《红色追击令》到第24集回家休息时,雨仍然是滴滴答答地坚持下着。

这一天的雨,还真能耐得住性子,按照自己的节拍,在天地之间扯上弦,风为抚弦手,自然而流畅地弹奏着自己独有的美妙音律,肆意地在天地间挥洒回荡。于是我想,人的一生视乎也应该像雨这样的。无论岁月多么沧桑蹉跎,多么坎坷曲折,多么艰难险阻,认定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不管你做得怎么样,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你做了,坚持做了,就问心无愧,就心底坦荡,就心无遗憾了。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三

清雨淅淅,其意绵绵。乘风为浪,遇冷凝菱。

春雨养万物,生发在一时。如母亲般滋润大地,回复生机。一点一滴,皆是天地的恩泽。应是念与万物不易,方降之雨露恩赐。降之润天泽,落之养地物。于草木,如情人间的蜜语甜言,润发心扉。于厚土,如生之无望的人绝地逢生,喜极而泣。于人类,如阴云密布中透射的一缕阳光,奕然神采。当春雨丝丝,如母亲的爱意点点滴落在我的身心。千里不再是距离,远方也能触手而及。母亲也是爱护着我,如春雨助长万物一般。不过不及春雨的伟大,她的爱只是自私到我一人而已。

春有博爱,夏有广难。磨石阻之,踏落而行。当狂风卷携暴雨而来,枝桠低弯,激荡花叶。惟有无畏者方可矗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人合抱的古木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经历时光的洗礼,遭遇风雨的磨砺,更甚者会有人为的破坏。等到暴雨将其检验而成。也许暴雨是最后的磨难。如同疾风骤雨过后的风平浪静。树木如此,人也如是。生在万丈红尘,总遇诸多磨难。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是故难也不难,苦亦不苦。人活当世,无难者无路,畏阻者难行。无论有多大风雨,相信眼前的苦痛只是暂时而已。人终归是要活下去,终归是要继续前行。等前路坦途,再回头,多大的风雨都会幻有彩虹。百年而立的青竹注定被夏雨打磨,散落一生翠叶,换与一世挺立。夏雨的确是险阻,夏雨不过是磨石。成长路上总有坎坷,真正的爱是看着你受伤后学会成长,是施加磨难助你前行。

秋意洒然,风却萧萧。像极等待浪子的母亲,伶仃孤苦。虽疾也无力,纵狂也无声。携一卷相思情,走遍山河大地,寻那无处是家的浪子。又或年老,冲昏了眼芒,辨不得孰是孰非。爱子之切,以残力打落满国花叶。寻不得爱子,心也茫茫。老了的雨,便不中用。所念不得,其心也苦。所依无处,其身也渺。走遍天下也无处,最是难寻故人影。老了,便罢了,像一位失望的老妪,驼身而回。至此,便息了踪影。冬季也无风雨。

雨是慈母心,雨是浪子愁。雨是厚土情,雨是天恩赐。

淫雨霏霏,其心苍然。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四

烟雨易碎,微风托起了黄昏的轻纱,吻着花,牵着笑,在一船枫叶中沾染了静美的秋红,蒲公英乘着沙沙作响的风,漂泊,流浪,安暖相伴,岁月静好;时光易碎,细细的雨在花中酝酿清香,匀散了几缕芬芳,薄薄的雨在流水中停歇了轻缓的脚步,随着风,随着云,放逐的清静在温茶中浓香。

听风吟,看风影。岁月慢慢爬满了窗台,回忆在星梦中蔓延,风的铃儿循环着花的轻声细语,静守时光,看风的身影在烟雨中变淡,是花落流水,逝去了春秋,是月出星河,洒落了皎洁,是墨染梅花,诗化了雅韵;风在吹,花落秋,闲云散去,微凉也清灵,目送着风的影子路过每一个角落,执一笔水墨丹青,勾勒了清浅的岁月,在一抹素色的流年里,静如水,清如风,一杯清茶,一曲高歌,一剪落梅,一树婆娑。

闲来听雨,安然清灵。细细的雨,成了我故事里的一个归人,在梦中与我相约,在文中与我相恋,雨的温柔在指尖满溢,雨的清灵在眉宇里流淌,一蓑清雨,大半时光,雨色中的两三红,点缀了青葱的背景,安恬的气氛里,花醉了千红,雨润了清梦。有雨的日子,我喜欢喝茶静读着雨的文章,在花深处看雨,在萧瑟里听雨,在清茶里品雨,在清风中悟雨,在文字中逢雨,相拥细雨,变得天高、云淡、风轻。

风来,雨到。站在繁花似锦的街道,踮起脚尖轻嗅蔷薇,风萦绕着淡淡的思绪,淡了时光,散了时光;墨染过的回忆,在无声中随风飘荡,在无言里随雨洒落,张开双臂拥抱自己,一抹微笑,一抹夕阳,拉长的影子在夜色中,淡了,睡了,静了。

在风中浅唱,在雨中静养。若晴天和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声;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时光逝却,就珍存过往;清浅岁月,风吹花落,雨来水波,花开安然,在自然中随风而去,随缘,随意,莫失莫痛,莫哭莫忘,在清闲里随雨而逝,润花,润草,润万物,心与自然相连,自己与自然相见。

看风看长风深情,听雨听细雨清灵。人生是一场梦的邂逅,总有一些经年的过往,值得流连;总有一些温暖,值得一辈子山水共长,深情陪伴;总有一些峥嵘的岁月,值得藏在心中,深夜温尝,一些故事不曾离开,也无法更改。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五

雨,敲打着窗棂,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将我一时的渴望沉入心谷!

倚窗而立,透过玻璃,灰暗的天空像似有巨大的伤情,紧闭着双眼,它满目的泪盈而出,将委屈向大地啰嗦地述说着,完全不顾及万物被肆意的浸淫、被淋湿时的纠结和焦虑!

眼前的世界,是雨的世界,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似网,笼罩着心情!

虽说是暮春,可是,气温还是由于雨水的淋扰几度下降,蜷缩进被水泥钢筋包裹的暖居,竟然有丝丝寒意袭来。哆嗦着打开衣柜,那件桃红色的夹衣靓丽着双眸,心瞬间开始乞怜,拎起那一抹红温暖着身心,一股暖流慢慢涌上心头!

窗纱的幽绿,似乎被雨水揉浸,格外的醒目,十分养眼!柳丝随风飘逸,翠绿的曼影柔和着我的眼帘,一树树樱花被风雨飘零下的花瓣撒落了一地,花殇,心黯然!

灵魂驱使着心欲挣脱,雨飘,窗纱的幽绿筛撒着雨中的景物,似梦幻萦牵,思绪在飞扬!

走进雨幕,雨敲击着眼前的世界,单调而随和,萦思漫绪,漫步雨中,花雨伞柔和的美为我撑起一片晴天,雨滴敲打着雨伞奏起的音律明快而富有节奏,像是敲打着我的天空,却从来没有凌乱我的世界!

雨水溅起澎湃的水花,张扬在我的足边。走过的路,回眸一望,我看不到自己足迹。

像似空中天女撒下粉红色的花瓣,望着它们,静静的伫立,静静的叹息!

什么时候停止了脚步,我不知晓,只知道,此刻,江南的天空不会也和我的天空一样,正下着丝丝春雨吧!

此刻,那里的天空一定是湛蓝无比,阳光明媚,那一抹如棉的云朵,一定正悠闲地飘逸在蓝天上,惬意着我的心境!

渴望,春雨绵绵,敲击着心房,奏响一曲晴空恋歌,因为,我不想感悟眼前的花蕾,被风雨摧残后的怜惜和伤痛,我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春光明媚;我祈求,上苍一定要将我眸中残败飘零的花瓣抚慰!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变成一只紫蝶,在金秋季节,翩跹江南,去感悟那些花瓣演绎的锦景,去感叹时光将它们织锦梦萦,辉煌一世,待到来世,破茧成蝶时,轻轻地沐浴着春雨,缱绻在雨巷青石板上游移着的那把紫色油纸伞上,相信,雨伞下同样会荡漾着一颗温暖的心!

雨的散文名篇汇总篇十六

夕阳在雨中变成图画,一缕缕轻风吹动着岸边的树叶,一只只蚂蚁挣扎着爬向高墙,一条条古老的舱船还冒着炊烟;夕阳雨来了,带着彩色的雨丝,带着闪烁的水珠,象筛滤细砂一样飘然而下。夕阳雨像细小的杼针,把天地间织成了丝绸般薄薄的红色帷帘。

我沿着熟悉的小路独自徘徊,早已等了良久,真希望能与你穿越时空相聚一起,渴求在雨中看到你温馨的影子和听到你亲呢的呼唤声,瞑想在空气中闻到你的体芳。彼此有一段一段时间未见面了,我胡子长得好快,胡子根部贮满了晶莹的雨点和雨的养料成份,又萌发着对你的遐思,以及对你的追恋,凭栏听雨,欣赏雨打风铃美妙旋律。在这个季节这个时候,我把雨天当成沐浴,我不怕风吹雨淋,仰卧在绿茵的草地上,任细雨轻吻我的脸庞,让雨水冲淡我的伤感与忧郁。只是这雨太瘦了,无法浸透我童年飘逸的憧憬,却更使我引出心中太多太多的惆怅和思绪。

雨中的夕阳好美,曾经,你的祝福;现在,我的思念,在朦胧的雨中弥漫着扩散开来。这断断续续的雨声,伴着夕阳,扯着嗓子,唱着刷啦啦的歌曲。一场雨一场激动,一抹夕阳一抹风光。回味我们那时在夕阳下,共撑一把红伞走在雨中世界,真有一份深深的欢愉,促使我脑海浮现出太多太多美丽的情趣和幻想。

绣线般的雨丝湿了这条小路,润了我的心灵,件件往事搧动着翅膀飞向记忆的天空,我用心感受那盛满甜蜜的时光,用情感化喃喃耳语般的夕阳雨,小雨淅淅沥沥下在地上,湿在心里;我拖着疲惫的孤单,沿着这条丝带般的小路,走向那曾经充满快乐的爱的小屋,我象小伞绽开的红磨菇傻傻地站在你门前,不敢按响门铃,柔风轻轻掀开窗帘,我欣喜若狂地望去,却不见你的身影;夕阳雨依然在下着,下着,我倚着夕阳,沉寂而落寞地守在门外,我想这薄薄的一扇门莫非隔着厚厚的问答?这段时间我好想你,好想向你诉说我如今的忧思。越想越想,猛然觉得我已在雨中,哭了许久、许久。

一阵吹风,一阵斜雨,一片落叶无声地飘落在我的眼前,我慢慢地走到树底下,轻轻地将她捧在胸前,一任愁绪之潮涌向心海,顿时已觉得自已在雨中等待了许久、许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