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汇总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9:29:58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间内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梳理和归纳的过程。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一
本节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并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形式,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学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学生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运算律记忆不牢固;
(2)在实际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3)在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确定每一步运算符号,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讨论为模式,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真思考,操作,讨论,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借助团队力量解决自己无法完成问题的团队合作意识。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做练习复习乘法法则导入。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3)3×[(—4)×(—5)];
(4)5×[3+(—7)];(5)5×3+5×(—7).。
二、探究学习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代数式表达:a(b+c)=ab+ac。
提问:这里为什么只说“和”呢?3×(5—7)能不能利用分配律?
答: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3×(5—7)可以看成3乘以5与—7的和,当然可利用分配律。
提问:如何表达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或一个数乘以几个有理数的和时的运算律?
答:乘法交换律:abc=cab=bca,或者说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分配律:a(b+c+d+…+m)=ab+ac+ad+…+am,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继而教师作如下小结: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的正数和0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三、课堂练习。
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5)(—23)×(—48)×216×0×(—2);
(6)(—9)×(—48)+(—9)×48;
(7)24×(—17)+24×(—9).。
四、小结。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7)(—7。33)×42。07+(—2。07)(—7。33);
(8)(—53。02)(—69。3)+(—130。7)(—5。02);
六、布置作业:
(一)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与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典例示范: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数学学科学以致用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上述作法。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述设计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二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三
本节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并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形式,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学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学生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运算律记忆不牢固;
(2)在实际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3)在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确定每一步运算符号,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讨论为模式,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真思考,操作,讨论,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借助团队力量解决自己无法完成问题的团队合作意识。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做练习复习乘法法则导入。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3)3×[(—4)×(—5)];
(4)5×[3+(—7)];(5)5×3+5×(—7).。
二、探究学习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代数式表达:a(b+c)=ab+ac。
提问:这里为什么只说“和”呢?3×(5—7)能不能利用分配律?
答: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3×(5—7)可以看成3乘以5与—7的和,当然可利用分配律。
提问:如何表达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或一个数乘以几个有理数的和时的运算律?
答:乘法交换律:abc=cab=bca,或者说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分配律:a(b+c+d+…+m)=ab+ac+ad+…+am,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继而教师作如下小结: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的正数和0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三、课堂练习。
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5)(—23)×(—48)×216×0×(—2);
(6)(—9)×(—48)+(—9)×48;
(7)24×(—17)+24×(—9).。
四、小结。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7)(—7。33)×42。07+(—2。07)(—7。33);
(8)(—53。02)(—69。3)+(—130。7)(—5。02);
六、布置作业:
(一)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与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典例示范: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数学学科学以致用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上述作法。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述设计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解决(1)一(4)问题能使学生对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充分展示了其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强大辅助教学作用。
2、观察比较,概括法则。
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四个算式(+2)×(+3)=(+6)①、(-2)×(+3)=(-6)②、(+2)×(-3)=(-6)③、(-2)×(-3)=(+6)④两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两个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及积的绝对值与各乘数的`绝对值的关系,然后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功能进行突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注意说明:乘法法则的形成,考虑了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保持了运算律,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培养交流合作、观察与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三)应用新知。
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接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1和例2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和订正,注意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例1的目的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的目的是用有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课堂练习:第一组是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这是一组基础练习,其中第1和第3题采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意义,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二组是自编题和备用题,这是拓展提高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练习显得有层次。这个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训练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五)小结,反思。
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多媒体布置如下课外作业:
1、教材p38“习题1.4”第1、2、3题;
(一)。目的是通过课外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五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好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和关健。教材安排的内容较简单,从生活实际背景引入算术乘法,用相反意义的量过渡到负数与正数的乘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让同学自己体会演绎推理得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的规律,进而讨论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配有例习题让同学理解应用此法则。最后通过练习3让同学想一想找规律,得出一个数与1及-1相乘积的特征。整篇教材突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试验、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发现,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新教改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学会探究式合理推理,培养构建思想和创新意识;训练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用已学的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勇于向自己挑战,开放思维空间,善于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应用数学。
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及应用。
从正数与正数相乘过渡到正数与负数相乘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符号的变化。
因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练习量不多。为了更好地使数学融入生活,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环保公益广告引入新课。为了达到面对全体同学,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本节课对例习题进行删补,增加了小数、带分数的乘法例型,增设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题组a与思维训练b.
遵循新教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讨论、协作的主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探究法""分层递进法""分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法与学法。
多媒休课件。
1、复习简单的算术数乘法。
(1)计算48×1/2,5/12×3/5,。
(引入环保问题,放映公益广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你会计算(-3)×(+2),(-3)×(-2)吗?由此引出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怎么乘,设置悬念,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老虎从东西方向的直道上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请同学确定。
(1)向东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2)向西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从此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让同学画数轴写出算式:100×2=200,(-100)×2=-200.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所得的积是原来积"6"的相反数"-6".再看上一题得到的算式100×2=200,(-100)×2=-200,一般地,"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
3、引导学生观察所得的两个算式的不同,通过小组协作探究3×(-2),(-3)×(-2),(-3)×0,怎么求,有几种求法,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让同学多写几个两有理数相乘的算式,小组讨论,试着归纳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及积的绝对值如何确定,直观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类型,规律。老师再用图象符号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进而帮助学生结合绝对值的算术关系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屏幕显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随后应用此法则计算,讲解课本上的p51例题。
例1(1)(-5)×(-6);(2)(-1/2)×1/4;并补充(3)。
解:(1)(-5)×(-6)=+(5×6)=30;。
(2)(-1/2)×1/4=-(-1/2×1/4)=-1/8;。
(3)=-(5/3×12/5)=-4。
强调学生应用乘法法则时注意两点。
(1)先确定积的符号。
(2)定积的绝对值即绝对值相乘。使学生轻松解决本节课所提出来的重点问题及本节课的难点。
让同学做书上的配套练习p52的1、2、3,演绎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解答,并回答老师的现场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与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六
一节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是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本次,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我承担了七年级的数学公开课。教学内容为有理数的乘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负数乘零得零。”的知识点未设计到幻灯片上。
2、在观察、归纳环节,得出“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正数得负数;正数乘负数得负数;负数乘负数得正数。”后,对前面引入新课时学生们猜想“正数乘负数的结果是什么?负数乘负数的结果呢?”没有做出回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做的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大化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指名板演的一位同学将原题抄错,但得出了原题的正确结果。我担心课堂剩余教学时间紧张而在讲评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纠错。
4、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积极汇报本节课所学知识,但是一个同学在汇报时将“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说成了“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我虽然再次表述正确,但没有对此做出准确的评价,也没有对这个易错知识在这里进行强调。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是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我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我自己可能认识的不到、不够、不准。请各位听课老师对于我这节课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设计上有不同的和更好的想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出来,以便我采纳学习,并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改进,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解决(1)一(4)问题能使学生对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充分展示了其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强大辅助教学作用。
2、观察比较,概括法则。
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四个算式(+2)×(+3)=(+6)①、(-2)×(+3)=(-6)②、(+2)×(-3)=(-6)③、(-2)×(-3)=(+6)④两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两个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及积的绝对值与各乘数的绝对值的关系,然后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功能进行突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注意说明:乘法法则的形成,考虑了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保持了运算律,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培养交流合作、观察与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三)应用新知。
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接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1和例2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和订正,注意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例1的目的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的目的是用有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课堂练习:第一组是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这是一组基础练习,其中第1和第3题采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意义,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二组是自编题和备用题,这是拓展提高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练习显得有层次。这个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训练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五)小结,反思。
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多媒体布置如下课外作业:
1、教材p38“习题1.4”第1、2、3题;
目的是通过课外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八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评课稿这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中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老师安排之精心。李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规律,为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色二: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填空题、解决问题。每道题的选择都是精挑细选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特色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的过程中,李老师就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加深同学的印象,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笔算乘法的规律。
李老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再注意一下: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呈现例题4解决运动场最多可坐多少人的情境,让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将自己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材料包含生气,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此时已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人人的思维都很活跃,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二、李老师可以将练习题组织成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比如,判断纠错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梳理,也让学生有了积极健康的体验。将计算题设计成一个游戏,灰姑娘在晚宴上掉了一只鞋子,在大屏上出示6只写有算式的鞋,说明鞋上两个数相乘得数是672的那只鞋就是灰姑娘的,你能帮她找到吗?这样设计练习,既可以增加练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在计算游戏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第三:将估算与检验、改错结合起来。李老师设计了竖式计算一环节,我觉得在计算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学生笔算后再提醒学生用估算检查一下笔算的结果,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以上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包涵。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九
今天有幸聆听了陈师上的《口算乘法》一课,感触颇深。如何上出扎实有效的计算课一直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结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计算教学原本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境,有了现实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本课课首陈老师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编实际例子,寻找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课中的探究提供了现实起点。其次是课中新课探知部分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问题,逐渐增加人数,顺理成章循序渐进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课末创设游乐园中算各种项目票价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整个过程由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学生也兴致很高,让他们体验到计算不只是为了计算,还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把本课知识比成一颗珍珠,那么整个乘法教学就是一串珍珠。只有把珍珠串起来,它才能散发出光芒。本课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内乘法,后面有乘法估算、笔算,还有更大数目的乘法口算。从陈老师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这种联系。如:课前从2×9引入,先是口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接着是理解20×9的数学意义及现实意义,不仅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孕伏,搭好脚手架。接下来是新课展开部分,让学生学习10×20,再20×20,从十乘几十到几十乘几十,再拓展到几百、几千乘几十,由此逐步总结出口算方法,再通过一定的口算练习和应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思想。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如何使这算法和看成几个十、百、千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算理联系沟通呢?从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陈老师在课首是以表内乘法9×2引出10×20、20×20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没有很快就进行方法优化。而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逐步引导到看成几个十乘几王得几个十。接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让他们在这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可以看成几个百、几个千乘几十得几个百或千,举一反三,最后通过观察这三种类型的口算,总结出计算方法是看成表内乘法来算,然后添加相应的0,从而优化概括出计算方法,促进新旧知的融合。这时我想学生的思想水平应该不是课前那种模糊混沌,应该是经历了一定的思考和体验,相信他们不只是会算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十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好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和关健。教材安排的内容较简单,从生活实际背景引入算术乘法,用相反意义的量过渡到负数与正数的乘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让同学自己体会演绎推理得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的规律,进而讨论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配有例习题让同学理解应用此法则。最后通过练习3让同学想一想找规律,得出一个数与1及-1相乘积的特征。整篇教材突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试验、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发现,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新教改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学会探究式合理推理,培养构建思想和创新意识;训练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用已学的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勇于向自己挑战,开放思维空间,善于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应用数学。
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及应用。
从正数与正数相乘过渡到正数与负数相乘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符号的变化。
因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练习量不多。为了更好地使数学融入生活,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环保公益广告引入新课。为了达到面对全体同学,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本节课对例习题进行删补,增加了小数、带分数的乘法例型,增设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题组a与思维训练b.
遵循新教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讨论、协作的主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探究法”“分层递进法”“分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法与学法。
多媒休课件。
(一)看公益广告,渗透环保思想,引入新课。
1、复习简单的算术数乘法。
(1)计算48×1/2,5/12×3/5,。
(引入环保问题,放映公益广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你会计算(-3)×(+2),(-3)×(-2)吗?由此引出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怎么乘,设置悬念,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新知。
1、老虎从东西方向的直道上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请同学确定。
(1)向东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2)向西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从此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让同学画数轴写出算式:100×2=200,(-100)×2=-200.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所得的积是原来积“6”的相反数“-6”.再看上一题得到的算式100×2=200,(-100)×2=-200,一般地,“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
3、引导学生观察所得的两个算式的不同,通过小组协作探究3×(-2),(-3)×(-2),(-3)×0,怎么求,有几种求法,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让同学多写几个两有理数相乘的算式,小组讨论,试着归纳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及积的绝对值如何确定,直观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类型,规律。老师再用图象符号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进而帮助学生结合绝对值的算术关系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屏幕显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随后应用此法则计算,讲解课本上的p51例题。
例1(1)(-5)×(-6);(2)(-1/2)×1/4;并补充(3)。
解:(1)(-5)×(-6)=+(5×6)=30;。
(2)(-1/2)×1/4=-(-1/2×1/4)=-1/8;。
(3)=-(5/3×12/5)=-4。
强调学生应用乘法法则时注意两点。
(1)先确定积的符号。
(2)定积的绝对值即绝对值相乘。使学生轻松解决本节课所提出来的重点问题及本节课的难点。
(三)小组交流,练习巩固,演绎应用所学的知识。
让同学做书上的配套练习p52的1、2、3,演绎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解答,并回答老师的现场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与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次思维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十一
听了宋老师展示的《同底数幂的乘法》一堂课,我认为宋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上有创意,教学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的感受: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宋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板书标准,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2、引出课题很有创意: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手机做文章,下载短信、图片等内容,引出流量和210,提问学生这个表示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把重点难点讲解得很透彻。
3、充分展现法则的生成过程: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如:25表示什么?10×10×10×10×10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通过从具体算式到抽象的用字母表示式子,逐步的演绎,归纳出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使学生印象深刻。
4、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脉络清晰,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通用篇十二
今天刘老师展示了一节课《同底数幂的乘法》,刘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上很有创新意识,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也充分体了三自六学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的感受: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刘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标准,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把重点难点讲解得很透彻。
2、充分展现法则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如:25表示什么?10×10×10×10×10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
3、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都把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推导由一般到特殊,如:25×23a2.a3,5m.5n,am.an。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他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教学方法,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4、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自六学的教学模式:
(1)、刘老师在独自学时,级够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并明确要求和自学的内容,使学生有目的去独立自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合作互学这个环节,设计且有开放性,如你能写出一个同底数幂相乘的式子吗?你能算了出结果吗?这样一来每个同学写出的式子都不一定样,给学生去总结发现规律作好铺垫,从而降低了公式的推导难度。
(3)、展示竟学环节,通过一组判断题,让学生竟争回答,活跃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精讲导学环节,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的点评严谨,同时也注重方法的总结,如在讲变式时(b-a)3.(a-b)2时,刘艳峰老师,不公板书了过程,同时也注重了一题多解,体现示范作用。
(5)、小结主学环节做到了让学生回顾了本节学习内容,并做到总结方法。
(6)、检测固学环节,做到了加深对本节知识在巩固升华。
5、几点建认:
(1)、在合作这个环节中,学生写出大多都是以常数的式子,也有几个组写了一些底数为字母指数为常数的式子,这时教师先算形如a3.a2,aman计算,这样充分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充分体现知识产生过程。
(2)、在教学过程,最好再给每一小组进行评价积分,激发小组竟争意识。
(3)、优化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在合作互学中,压缩几分钟,来保证有检测的时间。
总的来看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也是注重知识落实的课。说的不到之处望领导和各位教师批评指证。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阅读点亮人生(模板13篇)
- 2023年青春之路(优秀20篇)
- 车位营销方案通用(优秀8篇)
- 有关师德表现自我评价通用(模板10篇)
- 月球科幻故事(优秀12篇)
- 最新超市采购简短(模板11篇)
- 最新煤炭运输实施方案(精选8篇)
- 守护天使(通用12篇)
- 最新名人故事(汇总10篇)
- 2023年员工差旅费报销制度(优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