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优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49:54 |
- ZTFB |
- 13页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深化理解。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准确明了的特点。看完以下总结范文后,你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总结中,提升其质量和价值。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一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15=,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用整数乘以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10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10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10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三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p98―p100.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自制转盘,骰子,透明塑料桶,乒乓球等.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动手体验。
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喜欢)。
师:看过足球赛吗。
生:看过.
(课件出示:抛硬币解决)。
师:那么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生1: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所以公平.
生2: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们各占一半,所以公平.
……。
师:也就是说,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1:1/2;生2:50%;生3:0.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正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半,所以是1/2.
生2:因为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只有两种情况的一种,所以是1/2.
师: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板书:正面:1/2反面:1/2)。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
生:大约可能是5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正面出现可能性是1/2.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 想不想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出示课件实验要求):。
1,四人为一小组,每人各抛硬币10次,其他同学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记录表格:。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出示统计数据)。
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
师: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
生: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师:那么反面朝上的次数呢。
生:也一样,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原有的学习经验.初步渗透公平的规则意思,使学生产生探究的需要.
通过实验,既体现出概率的统计意义,又渗透了实验结果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当实验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稳定,这个稳定的结果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游戏活动,体验可能性。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飞行棋游戏)。
生:喜欢。
师:玩过这种游戏吗怎么玩。
生1:掷骰子,掷出几就走几步,先到终点为胜利.
生2:补充,棋盘上有一些要求,要根据要求走.
生3:最后如果超出终点要退回.
生:行。
师:好,我把全班分成3个队,左边为红队,中间的为蓝队,右边的为白队,每队选一个代表.
生:好!(出示转转盘)生:不公平。
师:刚才不是说行吗怎么又不行了。
生:红色的可能性大,而白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小.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红队占4份中的两份,可能性是1/2,所以红队可能性大.
师:蓝那队和白队呢。
生:蓝队和白队的可能性都是1/4,因为它们都占4份中的一份.
师:那么大家认为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看来的确是不公平,谁能想个办法,把它变的公平。
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种颜色一份,就公平了.
(出示平均分成3份的转盘)。
师:这样公平吗生:公平。
师:为什么这样就公平了。
生:每个队现走的可能性是1/3。
师:是相等的,是不是那么我们来决定一下哪队先走的次序.同学们喊停我就停.
(确定走的次序后准备玩游戏并出示骰子.)。
师:决定了要走的次序了,那这有两个骰子看清楚了吗每队再上来一位代表选择骰子。
(学生都选择正方体的骰子)。
师:如果你是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生:长方体1,2出现的可能性大,别的面出现的可能性小,正方体6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是1/6,所以选正方体.
师:大家想为什么这个正方体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呢。
生:因为这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一样,所以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
师:都是多少生:1/6。
生:不一样.师:为什么。
生:因为面积大小是不一样的.
生:行(师生共同做完游戏)。
师:为什么呢。
生:每个队赢的可能性都是1/3,所以有可能会赢.
师:那就是说每个队输赢的可能性能不能确定啊生:不能。
师:那么每个队输赢的可能性是1/3,是相等的.
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得到"这样做不公平,因为指针停留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通过选骰子玩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正方体每个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是相等的,而长方体由于各个面的面积不相等,所以每个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也有所不同.
活动三:思维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了,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看这.老师这有一个不透明塑料桶,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出示不透明塑料桶)。
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
生2:我认为不对,他们的个数不一定。
师:那么你们还能否确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
生:不能。
师: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你想知道什么条件。
生:我想知道黄乒乓球有几个白乒乓球有几个。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
(出示1个白乒乓球,6个黄乒乓球)。
师:现在你认为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师:为什么。
师:那摸出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师:那么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变成1/9,这应该怎么办。
生:黄乒乓球增加2个,这样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就变成了1/9.
师:为什么。
生:这样白乒乓球就占了9份中的一份了.
师:那么想一想,只可能加两个黄乒乓球吗。
生:可以加别的颜色的乒乓球,只要不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这样白乒乓球也是占了9份中的一份.
通过思维拓展训练,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感受,让学生明白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什么有关,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2,阅读概率小史(播发音乐)。
五,课后延伸。
(课件出示题目)。
出示盒子,里面有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
1、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加一个黑球)现在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3、(拿出黑球,放入一个白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4、如果我想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1∕5,怎么办?
开心解密:
第一个数字你猜几?猜中的可能性是多少?若没猜中就继续猜,这时猜中的可能性又是多少?直到揭开密码。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1/2白球:1。
反面:1/2黄球:6。
可能性:1/7。
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让数学课更有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五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材分析】。
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的方法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迁移类推和新旧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尝试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讨论、争辩、操作和推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样大小的梯形纸片(至少四弓长)。剪刀。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请说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猜测:梯形面积计算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吗?
4.下面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实践。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义习。梳理学过的直线型图形的而积计算公式。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
寻求规律。
(一)推导面积计算公式1.谈话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
2.学生尝试探究验证。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利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时间。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学会探究的方法。
3.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转化推导的方法。
(2)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转化成己学过的平而图形的,并让其他同学质疑、评价(这里可能会出现拼一拼、割补、分一分等多种方案)。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谁能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说明你的根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5.根据推导过程和公式。让学生提出问题: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6.教师小结:(略)7.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更明确如此计算的原因。达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转化思想的内涵。
2.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计算。
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公式应用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出题训练。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训练多样而有趣。变苦学为乐学。
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1-4题。
3.灵活变换条件。联系实际进行练习。
4.拓展尝试:下图是两个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补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灵活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联系实际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的练习才是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归纳、概括解决的。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去积极地思考、讨论。另外。还应多提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六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七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九
1.第1题。
用图示帮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习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可让学生看图叙述各个图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填出字母公式。
计算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复习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这道题的解法较多,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多种方法解答。
3.关于练习十九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通过测量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复习巩固已经学习的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将几个图形都放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它们的高是相等的,所以高只需要量一次。在高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比较它们面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面积与底和高关系的认识。例如长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但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长的2倍。结合这一发现,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第3题是解决问题。着重要让学生理解题中收割机的作业宽度和速度的关系,即是收割机1小时收割面积(一个长方形)的宽与长。另外,在计算中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4题的第(2)*题是选作题。因为小树是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简单地用手工纸的面积除以小树的面积。要考虑实际的排列。
小树高有3+3+3+6=15(cm),最宽处有4+4=8(cm)。
(1)这样排,手工纸的宽可以排1棵。
用手工纸的长除以小树的宽,得。
到能剪的棵数。
458=5(棵)5(厘米)(2)这样排,手工纸的长可以排:
4515=3(棵)。
手工纸的宽可以排:
218=2(棵)5(厘米)。
一共能剪32=6(棵)(3)这样排,手工纸的宽可以排1棵,
长可以排:
(45-3)5=8(棵)2(厘米)(4)这是在第(2)种的基础上的排法,
因为宽还多5厘米,可以在中间插。
入2棵,所以一共可以剪:
32+2=8(棵)。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植树问题,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班中学生学风不够浓厚,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态度端正,学生都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表现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够认真专心,作业不及时,书写不端正,班中学困生还是较多,他们有的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是学习习惯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粗心现象比较严重,从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看,平均分仅为60多分,及格5人,及格率为50%,优秀1人,优秀率仅为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普遍比较低,后进生所占比重较大,两极分化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以期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学期我将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课堂教学措施:
(1)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要求的升降要从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5)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给学生们提供生活素材,创设大量观察、操作的机会。
(6)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同时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
2.备课措施:本学期五年级数学采取集体备课形式,为此我将。
(1)严格按学校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2)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4)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3.考试措施:
(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
(2)培养学生严格审题、仔细思考、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3)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确实存在差距,生与生之间在数学的理解能力、数学审题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今后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推进和均衡发展。
(4)做好单元考试的评价工作,认真进行分析,尤其要与其他学校对比分析,找差距、找问题、以便及时补救、改进。
4.辅练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做好学困生的补差转化工作,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业适当降低要求,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以便家长协助教师做好孩子的薄弱知识点的辅导与补救工作。
三、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一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人数(万人)。
24。
18。
30。
36。
36。
54。
60。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分析折线统计图。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三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四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2)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公顷。
6000公顷=()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
400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补充习题》。
2、每日一题:
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五
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盒子里放有5个红球,3个蓝球,如果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摸到蓝球,()摸到白球。
1.可能性的大小。
(1)盒子里放有4个红棋子,1个绿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做20次,摸出()棋子的次数比()棋子的少。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盒子里有7个红棋子,5个蓝棋子。
(1)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2)摸出()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出()颜色的可能性小。
我的困惑。
1.我来做一做。
(1)指针停在哪种颜(2)指针停在哪种颜。
色的可能性大?色的可能性小?
2.填一填。
(1)三年级二班抽签表演节目,其中有6张是唱歌,4张是讲故事,2张是跳舞,丽丽要参加,她任意抽一张,有()种可能,抽到()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可能性最小。
(2)盒子里有红、黄、蓝、绿、白、紫色珠子各5个,任意摸一个珠子,有()种可能。
(3)盘子里有8个苹果和2个梨,小明吃到()的可能性大,吃到()的可能性小。
(4)(如右图)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来后,指针可能。
指向()区域,也可能指向()区域,但。
指向()区域的可能性大一些。
3.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红球和2个黄球。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
4.转动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想一想,转一转。
1.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黄三种颜色。要使指针。
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要使指针停在黄色区。
域的可能性最小,应该怎样做涂呢?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一军训心得(模板12篇)
- 最新学校监控室管理制度怎么写(精选18篇)
- 2023年超市促销方案通用(汇总18篇)
- 2023年中队长竞聘演讲稿通用(大全17篇)
- 2023年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优质8篇)
- 最新小学一年级自我介绍简短(通用14篇)
- 2023年大学生鉴定表自我鉴定范文(优质12篇)
- 最新消防应急演练预案范本(实用18篇)
- 2023年中学生周记合集怎么写(大全19篇)
- 2023年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本(优秀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