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7:22:27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肯定和鼓励。完美的总结需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写作结构要清晰,表达要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 和“脑筋” 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目标3。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2.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5)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7.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8.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9.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二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

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

不足:

1、课堂上只顾一味的启发学生,说得太多。

2、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三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爸爸最后说的话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1、生字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交流。

字音:fucuibazangjin。

幅催叭脏筋(进一步纠正字音)。

字形:叭玲狗楼梯脑筋(熟字加、换偏旁)。

肯(猜谜语:正月没有初一)。

糟(部件分析法)。

词义:端详(模拟端详的动作,领悟端详的意思就是认真仔细地看)。

叭:(象声词,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在地上——叭)。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学生练习写字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5、指导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评议。

6、学生再练写一个。

五、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汇报交流,鼓励独特感悟。

(1)玲玲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语可以看出。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中的内容理解。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打算怎么做?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引导积累: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满意地说、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文后练习“读读抄抄”,并背下来。

3、拓展练习:把自己或别人遇到过的一件“坏事变好事”记下来。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四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五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5课《玲玲的画》初读了课文,结识了生字朋友。今天呢,老师又把他们带来了。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老师请同学开火车读词语,大家认真听。如果她读的不准,我们就一起帮帮她!

师:“真不错,同学们读的字正腔圆”。

2.回顾课文大意。

师:根据大屏幕上的三幅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试试看你能不能说出来。(ppt展示图片)。

师:我们一起用笔在文中画出来表示玲玲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伤心、满意。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词语,得意。从哪个自然段中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呢?

(1)课件出示:玲玲得意的端详….

师:这里,老师有一点不明白,端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演一演?

生:(同学们做出动作)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

师:嗯,原来通过动作也能学习词语的意思,你们真是厉害。

师:那文中还说了,“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在端详这幅即将参加评奖的`画作时,心里会怎样想呢?(明天肯定得第一)。

师:下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玲玲得意的心情?

师:嗯,你读的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就是玲玲本人呢。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句话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师:“又”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之前催过了,爸爸的疼爱,画了很长时间)。

师:谁能读一下,体会父亲对玲玲是怎样疼爱的?

师:嗯,你读完之后,让我也觉得玲玲的父亲的确是个好爸爸。

生:画弄脏了。

师:然后玲玲看到画脏了,就伤心的……哭了!

师:那这,老师又不明白了,脏了,脏了你哭什么啊?再画一幅就行了呗!

生:“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没错,明天就要评奖了,今天却弄脏了,如果是你的话,除了伤心还会怎么样?

生:着急。

师:对,着急。玲玲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

师:现在,同学们谁来朗读一下,读出玲玲的伤心和着急?师:嗯,我听着也怪着急的!

生:爸爸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师:后来,玲玲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原文”

师:最后一句是,“玲玲满意的笑了”。

师: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开心的。

师:下面,谁来读一下这句话!体会一下玲玲有多开心。

师:嗯,那玲玲是开心了,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这个人就是——。

生:我的爸爸。

师;爸爸怎么样啊?

生:高兴。

师:说了什么?“…….”

师:好,我们一起把爸爸说的话再读一遍。

师;你们觉得爸爸说的对吗?

师: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啊?

生:多动脑筋!

师:好,非常棒!多动脑筋。我们班的同学这么棒。没有什么事儿是动动脑筋还完不成的。对不对?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也希望你们以后像今天说的。遇事不害怕,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下面留一个小作业。

想一想你遇到的,跟玲玲比较相似的事。然后组织组织语言,想想怎么说,将给你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好,同学们,下课!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六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七

体现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在课堂中的整合与运用。集中识字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高效的识字方法;而字不离词,词不离文,随文识字则渗透着阅读教学,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识字教学与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字、词义的理解更胜一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对我校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1、ppt课件。

2、生字词语卡。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师: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玲玲。

师:提示读法,“玲”是边音,后鼻音,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仔细看老师是如何写的。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

生:观察,书空。

师:比一下,看谁在“我会写”中写得好!

生:书写。

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玲”字的?

生:令加上一个王字旁……。

生:冷怜……。

师:出示课件,复习巩固以下字:铃、拎、冷、怜。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知课文内容。

师: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标出段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书以下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三)总结全文。

师: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引读。

生:一等奖。

师:她高兴吗?

生:高兴。

师:板书高兴。是啊,正像玲玲爸爸说的话一样,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引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讲述衣服被划破了的故事。

生:听。

(四)品读,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顾玲玲的情感变化。

师:最开始,玲玲看到自己的画很——————。

生:满意。

师:画弄脏了,玲玲很——————。

生:伤心。

师:听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很——————。

生:满意。

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玲玲很——————。

生:高兴。

师:找出玲玲的爸爸说的话,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读叙述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玲玲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爸爸的话。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八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通过本文的学习,意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 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 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自制课件

2、谈话激趣: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 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 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 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25、玲玲的画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