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精选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8:01:10 |
- ZTFB |
- 10页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教案是一份详细规划教学活动的文件,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信息。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一
2.了解本文音乐描写的作用;。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屡迁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2.文体常识。
“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与“歌”没有严格的区别。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很多。“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都较自由。
二、基础演练。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
2.解释带点字。
四、小组研讨。
1.给每小节写上段意。
2.找出并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及心境,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含义。
3.找出第二节中表现琵琶女动作神情的词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心情。
4.找出第二段中具体描写音乐的句子,分层次。并分析这段音乐描写的特点。
5.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出它们的作用。
6.背诵全诗,并出10道默写题给别人做。
五、课后拓展。
课外背诵白居易的名篇至少5首。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二
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导入。
由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导入。
2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1读。
(1)初读,要求a、正确发音、断句、体会其于诗句中抒发的感情。
b、着重体会诗人对音乐描写的段落。
(2)再读“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一段。
(3)三读理清诗歌的叙事思路。
2品读诗词。
(1)概括诗词每部分的内容。
(2)用现代语言描述白居易介绍的这段琵琶曲,并给予评述。
诗歌赏析。
1诗歌首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首句交待地点、时间、事件,次句以景物描写渲染人物心境(悲凉、凄楚、孤寂)以下几句皆承此而来,“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接表述了友人相别的凄凉情景,“茫茫江浸月”更是一片迷茫、一片冰凉、一片愁绪,把别时之情伤托于眼前。“忽闻水上琵琶声”,在沉寂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令人忘忧而喜。“主人忘归客不发”,可见技高曲佳。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思管弦之情。又由“无管弦”、“惨将别”衬托琵琶曲佳,琵琶女技高。
2诗人听到琵琶曲后的情绪如何?琵琶女的态度又如何?请用具体诗句分析。
明确:“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诗人为琵琶曲所吸引而热切邀请琵琶女(欣喜、迫切)。“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人以动作刻画其作为女子的羞涩。
3诗人如何描摹琵琶曲的,请具体分析。
诗人描述大弦声音粗壮,小弦声音细小,先以象声词状其音“嘈嘈”“切切”,再经比喻使之形象化“如急雨”“如私语”,大弦之声与小弦之声交递进行,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旋律起伏抑扬,声音清脆圆润,本是无形,却诉之于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乐曲旋律不断变化着:时而宛转如花间莺语,时而压抑幽咽似冰下泉流,“冰泉冷涩”凝绝难通,不通而“声暂歇”。旋律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直至低沉停顿,此时音断而意不断,馀音袅袅,意味无穷。恰是“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就是在人们仔细玩味,低徊无限之时,那乐曲又是像“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纷繁多思的情感喷薄而出,乐曲由低谷推向高潮,激越雄壮。然而谁料正是积势喷发,感情高亢激越之际,“四弦一声如破帛”,乐曲嘎然而止,令人思之不及,又思之切切。
音乐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了读者易于感觉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人人可以感觉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他着重写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不但写有声,还写无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渲染乐曲的效果。
4请就琵琶女自述身世一节,具体分析其形象。
明确:
世人重色轻才:“曲罢曾教善才服”(强中之强),“妆成每被秋娘妒”(美中之美),“五陵年少争缠头”(色艺双全),“暮去朝来颜色故”(年老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
商人重利轻情:“商人重利轻离别”——“梦啼幢泪红阑干”,嫁作商人妇孤苦空虚而梦“少年事”,而梦中之景更增今日生活之可悲,故张弦代语,排遣愁绪,这正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一幕。
5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这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6小结:
(1)秋夜送客闻琵琶声别情、凄景——无管弦。
(2)江心对月赏琵琶曲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技艺精湛乐曲美妙。
(3)悄然听诉身世苦世人重色轻才商人重利寡情。
(4)同病相怜发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里的(2)之乐曲表现着(3)(4)所包含的内容,(3)(4)实是对(1)(2)的补充。以曲事相合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变体现出诗歌结构缜密,照应紧密,情事相溶。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
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不发。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教学过程;。
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对比、反衬。
板书:同病相怜感慨多。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为君翻作琵琶行。
板书设计: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
【教学重点】 。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
讲解: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明确: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四、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
1、小序有什么作用? 。
五、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1、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
比喻句 音乐 。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
4、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七、齐读一二段,体会诗人蕴含其中的感情。
八、布置作业。
背诵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
二、共同研习第四、五段。 。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
四、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
2、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
明确: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
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 。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江洲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 。
七、拓展延伸。
八、总结: 。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九、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六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1齐读小序。
2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秋天的夜晚地点浔阳江头环境萧瑟。
事件设酒送客心境寂寥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4、鉴赏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字词。
瑟瑟、管弦、惨、茫茫、主人下马客在船。
(二)鉴赏第二段。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场有几个阶段?(教师点拨)。
引导回答:乐声引人,寻声问人,相邀始见。
3、“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突出乐声之妙。
4、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强调的字词暗、迟。
6、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老师点拨即可)。
转轴调音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家风范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弦弦掩抑声声思抑郁不止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指法娴熟演奏名曲。
(需要强调的字词:思、信手)。
7、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1)一生读。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填表练习。
诗句特点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浊重轻细急促清脆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低沉暂歇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回味无穷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震撼人心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鸦雀无声绕梁不绝环境烘托。
(注意:老师要发问,强调抓住诗中重点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中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结合)。
(3)需要强调的字词:间关、暂、幽愁、突出。
小结:正是以上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们同样能够领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听第二段配乐朗读,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琵琶女的弹奏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吗?前边提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谈论,我们下节课再讲。
1背诵。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结合琵琶女身世说说琵琶曲所表现的情感,再次体会琵琶女的演奏。
浊杂轻细清脆急促叠词拟声。
婉转流利欢快无比比喻摹声。
仇恨暗生回味无穷感受烘托。
激越雄壮震撼人心比喻摹声。
鸦雀无声绕梁不绝环境烘托。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七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预习题: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齐读小序。
2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四、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秋天的夜晚地点浔阳江头环境萧瑟。
事件设酒送客心境寂寥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4、鉴赏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字词。
瑟瑟、管弦、惨、茫茫、主人下马客在船。
(二)鉴赏第二段。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场有几个阶段?(教师点拨)。
引导回答:乐声引人,寻声问人,相邀始见。
3、“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突出乐声之妙。
4、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强调的字词暗、迟。
6、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老师点拨即可)。
转轴调音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家风范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弦弦掩抑声声思抑郁不止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指法娴熟演奏名曲。
(需要强调的字词:思、信手)。
7、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1)一生读。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填表练习。
诗句特点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浊重轻细急促清脆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低沉暂歇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回味无穷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震撼人心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鸦雀无声绕梁不绝环境烘托。
(注意:老师要发问,强调抓住诗中重点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中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结合)。
(3)需要强调的字词:间关、暂、幽愁、突出。
小结:正是以上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们同样能够领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听第二段配乐朗读,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琵琶女的弹奏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吗?前边提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谈论,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作业:
1背诵。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结合琵琶女身世说说琵琶曲所表现的情感,再次体会琵琶女的演奏。
板书设计:
浊杂轻细清脆急促叠词拟声。
婉转流利欢快无比比喻摹声。
仇恨暗生回味无穷感受烘托。
激越雄壮震撼人心比喻摹声。
鸦雀无声绕梁不绝环境烘托。
琵琶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八
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导入:在今天陶渊明的故乡,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园林建筑,名叫琵琶亭。为什么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园林,会以琵琶来命名呢?话还得从公元815年的一首诗说起,就是现在我们要学的这首《琵琶行》。
讲解:现在我们来阅读一下诗前小序,概括出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阅读,并回答)。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火。岸边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卢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诗人是用哪一句诗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感叹呢?(先阅读3、4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
白居易16岁初到长安,拿诗卷给前辈诗人顾况请教,为及见诗,只见其名,顾况便调侃道: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等看到诗作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时,便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白居易的理想自然不是当个名满天下的诗人。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幸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十年之内,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左拾遗。在中国历史上,向皇帝谏诤的人,理由不见得正确,目标不见得远大,但他们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看到坏的,我要说;不让我说,不可以(李敖)。为此,白居易写下了很多令权贵宠臣变色、切齿的诗篇和奏章。如见他却成了个卧病浔阳,潦倒他乡的谪臣。一个只要受到权力的敌视或迫害,几乎马上就要从社会结构和伦理关系中开除出去。
从琵琶女和白居易前半生的跌宕来看,大家如何来评价他们,大家觉得在他们来眼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先看琵琶女,当她风头最健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王孙公子各个都凑去烧钱,琵琶女也沉醉在温柔乡中。这让我想起,英国作家格里麦斯顿的一句话:一个美丽的女子是眼睛的天堂,钱袋的炼狱,灵魂的地狱。
容貌就是出身,就是身份证,就是通行证,就是获取恩宠的利器。美貌是女人最具兑换力的资产,它可以用来换取社会地位,换取金钱,甚至换取爱情。但这份资产依赖于一具会逐渐衰老的躯体,所以这是一份既可利用又正在失去的资产。容颜的美丽,如同扳机扣动时的一道闪光,又像迅速一顿的后挫力,其短暂性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名花再倾城倾国也有凋零的时候。千古红颜,大浪淘沙,能在伟大的文化进程中留下点儿什么的女子,大都是与文字有些关系的。那些曾享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环肥燕瘦盛誉的美女们,因为少了文化和精神的滋养,美貌随着韶华一去无踪,不得不感叹流光无情,只是庸庸碌碌地在自己的天地间消弭了如花似玉的生命。不,她们不是美,只是漂亮。而女人真正的美,却是源于内心,源于过人的才华,与深刻的思想。能与文字结缘的女人,往往才是最具有诱惑力的女人。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受到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建立功名,是文人的主旋律。白居易的终极理想自然是卿相之梦。于是长安便成了他向往的地方。公元742年,42岁的布衣李白,带着经天纬地的雄心,来到长安;公元745年,怀着兼济天下的梦想,来到长安。长安是光影摇曳的舞台,也是勇者闯荡的天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他们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可把握,除了来自统治者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力风云外,还得提防文人间的相互妒忌、告密、攻击和迫害。
为什么琵琶女弹奏的是宫廷名曲,而不是江南小调?这说明什么?琵琶女不满于现状,一直留恋的是过去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的卖笑生涯。舞台是她的一半生命,失去了舞台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从她的骨子里还是充满了对商人的不满,以至于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陵买茶去的怨恨之言。用《霸王别姬》中那师父的不好听的话来说: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呢?虽然商人算不上下九流,也是社会的平民中的最底层了,而琵琶女是卖唱的歌女,老大嫁做商人妇实在不甘心,她毕竟见过大世面。还一直是呆在当时世界上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城。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危机,又不断克服危机的过程。人只有在危机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才有活力。
如果琵琶女弹奏的是后者,她能否引起诗人内心的波澜?从小序中,我们找一句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铮铮然有京都声)。
正因为琵琶女对昔日荣光难以释怀,正因为诗人对卿相之梦念念不忘,京都声才使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白居易的笔来欣赏一下京都声的魅力。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写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写出弦音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交错拨动粗弦细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间关莺语花底滑,用黄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幽咽泉流水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银瓶乍泼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用银瓶乍裂、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的声音、比喻说去中间休止后的骤响,似千军万马驰骋,突出琵琶声的激越雄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于人心动之时戛然而止。这些接连不断的比喻,新鲜、贴切、动人,能使读者体会到激扬、幽抑、喜乐、哀愁等情绪。
音韵美是指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能体现音乐的韵律。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就能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白居易在诗中渲染人物的情感,使读者与情境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是情感美的具体体现。在《琵琶行》中,诗人主要是通过点拨弹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读者与之同喜,与之同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试弹琵琶义蕴育着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弹弦过程就是抒情过程;接下来拢挑收拨画,这是弹奏的指法,不仅写出琵琶女技艺的熟练,更是借弹奏过程动作的变化,写琵琶女内心感情的波澜。弹者投入,听者亦是入情,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洲司马青衫湿琵琶女弹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的心声,引起诗人、客人感情的共鸣。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出色的烘托也是白居易描绘音乐的精妙手法之一。他往往巧妙地通过对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这就是烘托美。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不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吗?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之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结语: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曲调是撩拨感情之弦的阵阵和风,又是叩击感觉门扉的纤纤素手。她唤醒记忆,这记忆便将曾对其发生影响的种种往事追寻、再现。一千多年前,一位谪居卧病的潦倒文人,一位迟暮色衰的`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曲《霓裳》、一曲《六幺》、一番肺腑言、一把辛酸泪,踩着诗行,踏着平仄,走进了经典,走进了永恒。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音乐得诗句?
为什么失意文人总能与风尘女子惺惺相惜?
这是一节文学赏析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欣赏作者怎样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再现琵琶女的千古绝唱的技法,为此,在课堂设计上,就突出了对直接或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的赏析上,在前两节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生动深刻的鉴赏,有很多地方甚至是独特和富有创意的,个体学生与文本对话还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师生对话不太充分,除有关长安对诗人意味着什么?一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外,别处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总结上,而生生对话更是极不充分。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九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琵琶行教案怎么写篇十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白居易,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四、录音范读,整体感知。
思考: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五、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a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特征情感。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阻塞压抑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b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六、学习3、4、5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何听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动,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
2.阅读3、4自然段(板书)。
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赏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独守空船。
(详写生平,略写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凄苦)。
辞帝京,谪居卧病,
地僻无音乐,不闻丝竹。
黄芦苦竹,杜鹃啼血。
山歌村笛,呕哑嘲哳。
(详写感受,略写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七、总结主旨。
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书范文汇总(汇总13篇)
- 2023年场地使用证明(通用9篇)
- 英语日记如何写(优秀8篇)
- 最新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活动教案怎么写(精选10篇)
- 最新法学专业实习报告汇总(大全10篇)
- 2023年会议系统方案(实用14篇)
- 请假申请报告汇总(精选8篇)
- 2023年关于销售岗实习报告怎么写(优质20篇)
- 消防安全教育专题教案(通用19篇)
- 最新会议系统方案范本(精选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