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0:19:44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当地加入一些修辞手法和修饰语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这里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总结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升个人能力。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一

2003年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迎来了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使用人教社实验修订版教材的第一届毕业生。与课程改革这种新形势相一致,高考试卷也体现了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与课程改革同步。如果说2002年的高考试卷加大了主观题比例,并增加了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等三种新题型,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手,为课程改革预留空间的话,那么2003年的高考试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新课程的联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与课程改革相呼应。

试题--新课程特征随处可寻。

材料选择更具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是新课程着意加强的方面。实验修订版教材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教条化”的面孔,变得更加富有人性。今年的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温室效应》,依然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改变了以往高新科技材料的“冷面孔”,减少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抒情性很强,民族特色鲜明。语言应用题以人为本,改写题(25题)仿造已提供的“温情警示”新写提示语,既是仿写也是改写,既有语气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改变往年修辞格仿写时冷冰冰、硬梆梆的命令式话。

文言文阅读颇有新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版教科书和读本上的文言文在旧版本教材基础上成倍增加,粗线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大致轮廓,其中涉及的不少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来衡量。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裴矩在隋时工于心计、笼络人心,对炀帝更是“但悦媚取容而已”,而在唐太宗面前却敢于“廷折”(当庭辩驳,直言进谏),使太宗收回成命。以往所考的文言文选段都出自同一篇文章,今年首次出现将不同史书上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说合二为一,这既有利于考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同一个人物,同时也体现了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变化,即增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体现了“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导向。而且,这个话题作文与实验修订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关联:实验修订版教材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美我”的现象以及邹忌对其原因的分析,第二册《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第三册“写作、口语交际”中关于“讨论”、“辩论”和“作点辩证分析”的内容,第五册中一些思辨色彩浓厚的哲学论文,都对写好今年的话题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答题--考生仍未适应试题变化。

1.古代诗文阅读:不适应症依然存在。

文言句子翻译平均得分只有50%左右。题目不难,但错处不少。“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的问题主要出在廷折(当廷辩驳、进谏)、面从(当面顺从、服从)上,“面”译成表面,“折”译成奏折(注:评卷老师一致认为“折”的这一义项有“超纲”之嫌)。“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一句,考生的答题错误集中在不能正确理解“恶”、“过”、“忠”、“佞”这些词,相当多的考生竟不知道“恶”字应解作“厌恶”,令阅卷教师大惑不解。

古诗鉴赏得分率只有40%左右。“诗眼”一般都找准了,和去年一样,问题还是出在赏析上。关键在于学生没能把握分析的思路--从字表到字里。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答出“幽静”的环境,或拟人修辞格,或字的活用,或句式,或心理,七零八落,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名言名句第一小题形同虚设,能答出的学生只有万分之几。后两题学生大多能背诵出来,却因错别字而失分,有的考生甚至四句全写出了,却还是一分未得。典型的错别字有:期--积、激;功--工、攻、公;渚--嘱、诸、堵;回--还;萧--潇、箫、悄。还有的考生将“外”与“内”调换,“五尺”变成了“三尺”、“八尺”、“五丈”,“落木”变成了“落日”、“落叶”。

2.文学作品阅读:方法不当依然是症结。

今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只有极个别考生得了满分,得分在14分以上的也为数寥寥,少数学生甚至得了零分。问题主要出在方法不当。

一是想当然。不少考生用自己的想象代替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想当然的'结论代替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将“故乡的山水草木”变成“故乡的风景”,将“父母的关爱”变成“父母的怀抱”,将“悲欢离合的家史”变成“祖母讲的故事”。不抓关键词语,反而把次要成分当成了主要信息。

二是要求不明。不少学生在答第20题和21题时,没有看清楚题干上规定的段落,将20题的第3段看成第4段,而将21题的第4段看成了第3段,犯了“低级错误”。

三是泛泛而谈。21题的回答,将“深化主题”、“前后呼应”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贴上去,而不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到底是如何深化主题,如何做到前后呼应。

3.话题作文:思维品质决定水平高下。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限制较多,难度较大,但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平时训练有素,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且善于思考的考生,还是能够吃透话题隐含的种种“关系”,“大题小做”,并且能够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写出了有情有理、有声有色的佳作。

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中所包括的“感情”、“亲疏”、“认知”三要素中,只有少数考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大多数考生只看到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甚至还有部分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到了感情或认知中的一个方面,就匆匆下笔,造成偏题。还有一个现象可能是命题者始料未及的,即使人们公认今年的作文话题为历年来最严密、限制最多的,可还是没有杜绝抄袭现象。

对策--以课改精神应对高考。

从去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就为课程改革预留了空间,今年则与课程改革完全同步了。但是,我们的高三师生显然还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应对高考,“穿新鞋走老路”是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1.古诗文阅读: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学生缺少积累,是古诗文阅读失分的根本原因。一是缺少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二是缺少名言名句的积累;三是缺少古代诗歌常识和鉴赏方法的积累。一些教高中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高考意识淡薄,一定要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才由接任的教师来“收拾残局”。这样“急时抱佛脚”,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运用起来自然捉襟见肘了。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们不妨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找来,将其中要求掌握的实词和虚词一一落实到各册课文中,在教材中一一找到“着陆点”,最好能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熟记成诵。有了这些积累,考试时我们就可以“摸着石头过河”。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时,也可以此作“参照”,“按图索骥”了。名句名篇不妨从高一起就采用“一日一句”或“一周一篇”的做法,将其抄于黑板一角,还可以全班同学轮流在课前3分钟进行简短的评析。诗歌鉴赏要举一反三,特别是在第三册集中学习诗歌(6个单元中有3个单元是诗歌)的时候,将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炼字(如今年高考《过香积寺》中的诗眼即属此类)、一般表述程式等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学生一起寻找诗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文学作品阅读:明确要求,练好表达。

近年来高考语文的题量比较适中,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一些考生还是将题目粗看一遍就匆匆作答,结果“答非所问”。正确的程序应该是: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对应的范围,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

除了明确要求外,文字表达还要具体、准确、全面。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是练好表达的第一步。其次,要分析作者表现情感的方式是直白,还是含蓄,或是前后有变,以及该种情感产生的缘由,并寻找作者寄托这种感情的载体(物),还要考查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方法。同时,还要善于根据题干要求,尽可能寻找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或整合原文的相关信息作答。如果没有,则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转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语言表达要完整周密,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3.话题作文:关注社会,理性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情况不太理想,与考生眼界不宽、思辨能力不强有直接的联系。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实验修订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为“治标”提供了有效的训练途径,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以做到“标本兼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报》。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二

马昕: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今天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作文了。今年各省作文题拿过来之后,跟往年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材料作文可以说真正的奠定了在全国各省中的地位,这已经是我们近几年来所观察到的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材料作文之所以被各省命题人采纳,今年占到绝大多数,几乎是一统天下的格局,主要原因是要处理两个问题的一个中和,一个问题就是你作为作文题要有一个左右性,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聊,但是也要有一个方向,对他们有限制性,不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套用到题目当中去。这几年各省命题时做的努力就是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让大家有话可说,又稍微有所限制,不会出现大家全都有话可说,造成没有区分度。说了话之后说不出好话来,这样无法形成一类文,无法发挥出大家的才华,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分度,一方面要激励好文章,这样能够把我们考生的档次拉开,能够体现考试本身的意义。材料作文首先这里面有很多发散点,可以去比较自由的选取,按照你自己的习惯,你自己的积累的素材,你的能力点,可以去选取,这是有自由性。同时,这个材料不允许泛化主题,要围绕这个前提说法,有一定的限制性,比之前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要强,成为我们各省出题人比较亲睐的一个考题,也是希望以后的考生可以更多的精力放在材料作文方面。

精华学校语文主讲教师马昕。

没有时代性也可以是“好考题”押题是投机心理。

马昕:考题好与坏,我们到底看什么标准,刚才说到新颖,其实也会是公众或者是媒体在评价考题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新颖如果只是材料里所涉及的东西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现象,比如说山东卷的莫言,北京卷的手机改变我们生活,贴近现实的这套题新颖,从考试意义来讲这个标准不太重要。因为很多考题可能考的是一些特别老的材料,故事讲的没有时代性。未必不是一个好题,完全可以是好题。

另外一种标准,大家比较关注的是这个题目会不会让大家有话可说,结果是都有话可说,但是没有区分度。我们在的时候,话题作文涌现,那时候口号就是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验之后发现,这不是命题的一个标准。其结果就是大量的套作,现在题目判断好坏标准,就是比较技术性的问题,是否能够拉开分差,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能让低分考生有话可说,终端考生有理可讲,高端考生有亮点可赚,这是我们说一定这道题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效果,才是一道好题,所以不光看表面,要看最后考场上试下来,考生体现出的情况才能评判。

马昕:押题的事情,历来都是我们老师所乐忠的一件事,押题这件事情本身不具备科学性,今年比较热门的方向叫做中国梦,总书记提出了这个,媒体关注度也比较高,大家谈的比较多。很多我的班上的学生,因为我是辅导机构,班上学生会有很多来源于他们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都在问,王老师,今年会考中国梦吗?我说你哪来的,他说老师说的。我说不要听他的,语文考是语文的失败,一般都是政治考。专家在那里,他们要有原创性,不能随大流,真正体现出考试本身的严肃性。所以,我有时候也苦口婆心跟学生讲,不要猜题,但是学生也是相信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要准备,每年都会讲白准备了,每年都讲这样的事情,还是抱着猜题的想法,猜题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懒惰,不想通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希望默写下来,之前写好了,或者找别人帮你写范文,然后考场直接套就行了,实际上我们说是很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不是迂腐,而是高考到了什么程度呢?不是白痴在出题,当然知道你有这样的习惯,人们都有这样的趋利性。

主持人:双方是一种侦查与反侦查的感觉。

马昕:对。

主持人:老师出题可能经验,学生多了一些懒惰性。

马昕:老师猜题当然猜不中则已,猜中了更好,也是一种投机的心态。有什么意义呢?我经常跟学生讲,你猜中了题反而不是好事,因为不可能把北京卷这个题,那么多话,很多表述在里面,就算是猜到了这个作用,但是猜不到科学家这个角色,即便猜到了,今年这个题目根据莫言和杨振宁的谈话来了,我关注到了这个点,你猜不到他们谈话的点具体又能引发出什么,如果你之前做准备了话,你不可能把里面丰富的发散点都考虑进去,只能攻其一端,就算是你猜中了,考场上兴奋之余去写,多半是跑题的问题,不要猜题,猜中了真不怎么样。

主持人:不要去猜,要凭自己的实历,平时多积累。针对北京卷今年的题目,是针对一个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话,引发了如果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包括各个省的作文题目,我也是今年看到了网友进行的评判,其中有一个人说到,这个题目自身应该是一个病句,因为爱迪生是一个19世纪或者20世纪的人,根本没有回在21世纪,应该用回来,应该是来到,有一点咬文嚼字的意思。针对各个省有特色的作文题目,给同学进行详细分析,怎么样让低分同学真的达到有话可说,让中分的同学提高一个档次,让高分的同学知道自己作文抓什么样的点能得多少分。

马昕:拿北京卷来说话,我也是多年在北京教学。北京卷这个题大家已经通过媒体看到了一些,原表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说的是假设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两个人探讨,爱迪生因为什么感到惊奇呢?科学家说,一定看到手机觉得惊奇,因为手机像是一个掌中电脑一样,功能丰富,我们生活中都要依赖它。文学家说,也可能是因为手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观念意识,这样他感到很惊奇。针对这样一个探讨,科学家、文学家不同的思路,我们怎么看,这个题目所谓低端考生有话可说,实际上我们有话可说,说出来这种话,多半分也不会太高,也就是把800字凑齐了,不至于交一个白卷进去,盯50分钟,盯不出来,不至于这么惨。只要能说一下手机对于我们现实真的是很有用处的。至少是最不济,写一个记叙文,所谓有话可说,不能指望多高的一个评价,你怎么看待手机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可以宽泛说,也可以讲一个故事,都可以。所谓终端考生有理可讲,这时候要关注到什么样的理呢?科学家、文学家,谈论手机这个问题的时候,思维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这里面关注点当然有异也有同,很多人会发现他们不同点,你光发现功能多样了,那边发现我们的观念意识那种的。发现他们的区别,你可以谈,这里头文艺青年和理科青年,理工青年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我吐一下槽,千万不要离开手机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论手机牵出来的所给我们带来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千万不要离开这个手机,只要它是一个由头,不然就跑题了,手机这个东西还很重要。

接下来高端考生要有亮点可抓,这时候大家可以探讨一些大问题。最近考生都比较关注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叫做法国高考这件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

主持人:这我还真没有听过。

“法国高考”大谈哲学问题思维和人不能分开。

马昕:法国人高考,法国在近代的时候,17世纪的时候涌现出很多了不起的哲学家,影响到欧洲哲学进步,法国人很有哲学范,他们出高考题,作文都是类似于我是谁,我去哪儿,往哪儿去,谈这种哲学问题,大家觉得法国人很深刻,其实我们这个题也可以往深了挖,背后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其实真的是那么的水火不容吗?是不是代表人类社会代表的方式呢?爱迪生只是科学家,没有说别的人,没有说路易十六来到了21世纪,没有说这些,说的是一个科学家来到21世纪,看到了手机,当然首先会想作为发明家,他也发明很多东西,他发现到了21世纪的人,他发明了这个东西,他会有什么感受,太厉害了,后人比前人厉害,这是当然的一个感觉。当然也可能会发现,手机改变的生活,其实你想想他发明灯泡,也改变了生活。其实他的思维,我们要谈的就是思维可以由不同,但是人是一个,思维可以分科学性思维,人文性思维,但是人不能劈开两半,爱迪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两种思维兼备,如果发现到两种思维和两种人是不同的。刚才我说的那个吐槽旁边,把思维和人分开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亮点可以挖。

每年高考考生的聪明才智胜于老师,在这里讲半天,有什么亮点可挖,如果我们判卷,会发现亮点多了去了。

主持人:特别有惊喜。

马昕:我们学生非常有才华。今年的题目,北京卷这样的,比较具体,不是那种特别浮泛大的词汇,比如具体这种题目,特别容易涌现出一类卷子,特别容易涌现出好文章,与他做对比,去年我们北京卷那个老记,铁路巡道工,每天在深山独自巡视铁路,这么一个材料,因为审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同学关注到老记的奉献、坚守、牺牲,都是束缚了,题材束缚你,但是思想不束缚你,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小的角度引发出大问题,可以真正让你能够谈到一些你觉得这个世界,你所看到大的问题,宏大的主题,这样由小见大,才是能够出现一些好文章的。所以我也是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非常欣喜,北京卷的题目,我觉得应该是比较好的区分度,去年高估很多考生的考题能力,把题目发散点做的太淫秽,很丰富,如果会审题的人挖掘出很好的亮点,但是同学们达到这个要求,去年区分度不高,以前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区分度也不高,无论特难还是特简单,都不好,还是像这个题一样比较适中,这个题出的不错的。

主持人:比较贴近学生。

马昕:搜索范围能够扩散出来,能够收回去。

阅卷老师关注“阐发性”的文章强调具体实在。

马昕:其实好多同学能力都很强,但是把能力用错了地方,所以你总是使劲了全身力气打到了棉花团里,关键明白我们高考作文期待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很多考生会以为,一类文是不是都是文才斐然的那种啊,或者一类文是不是各种例子堆出来的啊?必须用文言文,或者搞一个新奇的形式,文言文,甲骨文,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要不要写一个剧本上去,老师要不要写一个日记,我也不反对,我也不能扼杀他,我说需要的`话就写,不需要就不写。就是这样的,我们很多考生着力点错了,因为文采这个东西,说实话真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北京卷,就是尤其我们这种是考生比较少,判卷老师管够,这种省份,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你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文采的价值就会很小,甚至我们说你的文采如果不是那种靠你多年的素质养成,靠你的积累,你确实是文笔老道,那可以,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还去假装,说我弄几个排比句,特别棒,第二段就露出狐狸尾巴了,没有必要。我们关注点还是文章能不能有稍微具体一点的阐发。

刚才讲老记的材料,如果只发现他是奉献精神的人,但是不要来一个观点是,我们要牺牲奉献,牺牲奉献好,不能类似于喊口号,威胁恐吓式,有一个小朋友不奉献,不坚守,第二天他死了,就是这种,他没有用。你写成口号式的,这种观念写的再好的例子,是不可能打动老师的。

主持人:比较空,听起来。

主持人:是大妈不给火车敬礼吗?

马昕:区别是大妈干累了,可以聊天。

主持人:老记是一个人。

马昕:他是在深山里一个考生巡视铁路,去年一个考生写的很好,老记需要克服深山中的孤独感,他把孤独感做了很好的描述,帮他做了一个刻画,看文章仿佛就是被孤独感笼罩着,这样才能够感同身受,知道他这样付出多么不容易。

主持人:这个孩子抓到了这个亮点。

马昕:你说孤独感这个词多么深刻吗?没有。就是具体,具体就很好了,不要喊口号,你至少结合到老记这个人物,拿老记跟清洁工大妈一比较,有区别,老记更惨,在于他的孤独感,这就很好。

还有一种方式,你的角度好,你谈的是一个,你的观点还是喊口号,但是用一个具体的领域、问题说话,比如说以前有一个题叫做世乒赛材料作文,中国队世乒赛老是拿第一,没有意思,要让出金牌,这样一个材料。有一篇文章全篇文章都是讲的电影,中国电影一定要突破垄断,促进竞争,中国的电影一定要有新鲜的血液涌现,不要总是看到老面孔,那些导演,那些演员,总是老面孔,要有新鲜血液涌入。一篇文章一个乒字都没有,很扣题,观点没有深入,但是角度很好。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还比较专业的电影行业的一个分析,这就很好。

主持人:很出彩。

马昕:同样很具体,建议考生甭管什么水平,都要努力去把文章写的更具体,或者是观点的具体,或者角度的具体,来日方长,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即便是新高三,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到这个,就是思维稍微能够具体一点就可以。

千万别当“文艺青年”作文写实质存在的东西。

主持人:马老师给我们意见就是说,具体缥缈空,千万不要当文艺青年,写一些实质存在的东西,给我们一些具体属于观点。

马昕:你这话文艺青年不爱听了。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

马昕:幸好我不是。

马昕:今年很多考题还没有能够拿到,我们只是就着北京卷当一个例子,其实北京卷情况,往年来讲,北京卷也是代表的,包括全国卷,全国大纲或者是新课标卷,我认为是比较妥当的一个命题的趋向。比如说今年北京卷在大阅读这方面,就是文学文本阅读这方面,他考了几道题,都是概括性质的,这篇文章讲的是浙江绍兴这么一个分散,从这个具体的地方切入,讲这个地方的特点,然后讲到了绍兴鲁迅的文章,接下来又说他要回到这个地方,80年代曾经来到这儿,现在要回到这个地方,通过他要回来,然后想到,我特别想去西湖,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样的启发。

下面问的三道题真的就是问这三个点,说请问绍兴这个地方,他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文章怎么写的,鲁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文中怎么写的,第二个题是问对西湖有没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个题一看就是有一个很强的结构意识,也是对我们考生一个提醒,刚才说很多都是作文的。其实现在想说阅读,也是我们一个大部分,阅读这方面提醒考生的就是,这道北京的题,其实去年也是,我们北京的题还有全国卷的阅读题都有这样一个取向,就是更加偏向于考结构阅读,结构阅读区别于什么呢?我们过去叫做微观的一种着重点,微观阅读。微观阅读,可能同学们都有印象,老师会告诉你,哪些长的像重点,哪些肯定不是重点,会告诉你说,文章里面画吧,拿起你的笔画吧,画出的重点,你就看了题,说这么回事。

这种找重点,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你如果想把分打满的话,你就面对两个困境了,一个困境就是你的阅读题,你经常发现有很多点不是你原文能够抄出来的,必须要自己的语言概括的。

另外有一种问题,第二个困境就是,你经常发现所有话都在原文里面能够抄,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个话在哪儿,不是在一个地方,是全部全文的,怎么可以一个一个摘出来,如果你能够走出这两个困境,那就必须得有一个宏观的结构分析的意识。你要看出这篇文章真正讲什么,这篇文章层次结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又说什么,大块要有。我们甚至说,你微观进去,大块要有,一个宏观的角度能够看这篇文章,这样才是真看懂了。

为什么现在有这样的趋势?因为过去找重点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是考生看完这篇文章,重点画满了,答题也还行,但是问文章讲什么,不知道。

主持人:成了机械答题。

马昕:对,很机械,如果宏观考察你,说这段讲什么,那段讲什么,你能够说出这一些,并且以这些灵活运用,能够答题的话,那么才说明你真看懂这文章作者的思维脉络是什么,所以这是相对于作文我们要反对套做,阅读反对简单机械找重点的方式。

主持人:一篇短短的阅读文章,不仅透露出学生答题方向,同时透露出老师给孩子们支招的时候,要教他们一些新方法了。

马昕:对。

考完千万别对答案应平复心态明天继续应考。

马昕:今天还不是狂欢的时候,其实明天也不是,今天考生们回来以后,还是应该平复心态,参加明天的考试。今天提醒大家学科之间两天之间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对答案,甚至我刚才在讲的时候,我也不是说哪一个答案,具体答案我也不说,我怕今年考生听到的,啊?我错了!完啦!然后开始患得患失了。其实可能就是一个3分的选择题,他想完了,连这题我都说,别说那题,别说所有题,我完啦。

主持人:造成这种心理负担。

马昕:越想越复杂,我们作为老师,给考生叮咛的就是不要对答案,对答案也是考完之后的事情,我以前高考就是自己鲜活的教训,我高考的时候,我现在教语文,其实我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最好,我文科生,文科生都能理解我的意思,得数学就得文科天下,数学成绩很好,全年级都知道我数学成绩好,结果考完试,数学刚刚考完,我前面有一个女同学,转过头来,交完卷,他知道我数学好,他就跟我问,马昕,最后一道押轴题是不是得2啊?我得一个几百几十分消不下去,谁对谁错很明显了,我正纳闷呢?怎么弄这么一个数,我还安慰自己,没有问题,肯定就是这个数。结果人家得一个2,我肯定崩溃了,幸好我的情商比较高,没有崩溃,尽管不要对答案,他马上要张嘴,看你眼神不对,要对答案的时候,别理他,千万不要对答案。回到家之后,踏踏实实的,昨天怎么做的,今天晚上还怎么做,不要一下子恶补做题,昨天有综合考试,还有英语考试,都是记忆量比较大的,可以看平时哪些最容易忘记,包括英文作文的表达,我也外行,只能以大学长的身份给大家介绍经验,我也是高考前一天晚上还在看地理的图。

主持人:也是给自己押了一个题。

马昕:就是求安慰,有时候看不看这个。昨天晚上有一个学生给我发微信,马老师我要不要看哪一个范文,我说别看了,他说其实我也不想看,幸好你告诉我,不用看,我心里就踏实了。我也是给他一个安慰,确实也不用看,大家不用临时抱佛脚,平和的心态,今天还是好吃好睡,明天起床,带好准考证。

主持人:刚才马老师给解释了,今天晚上不要对答案。第二,就是看一下自己易忘的考点,其它不要恶劣的补题,做题了,已经没有这种必要,给自己造成这么大的压力。我特别想让您送给我们的准考生们,给他们一些语文复习上的一些小意见。

马昕:20就是新高三的同学,首先跟大家讲,就是你意识、观念,就是身份定位,自我认定,什么时候你是高三,很多人是2013年9月1日,不是的。有人告诉我说,是暑假补课的那一天,7月份的尾巴,8月份的前奏嘛,也不是。应该就是2013年6月8日下午夕阳西下的那一刻。

主持人:从明天开始。

马昕:对,就是你们学长走出考场,他们解放那一刻,是你们成为高三学生的开始。一定要有这样一个预先身份的认定,不然一个暑假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主持人:真的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时光是飞速的,我们说高考高考,说了很久,今天突然间来了,觉得时间很快,由于节目时长跟大家说再见,但是在这儿之前希望马老师为我们明天继续考试的考生和家长们送上一些小祝福。

马昕:希望考生能够保持今天良好的状态,如果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希望能够改善这个状态,甭管你哪科考的不好,但是要相信,高考是没有完美的事情,高考一定会有遗憾,今天遗憾,用明天的行动来弥补,所以也是期望各位考生能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不辜负自己这一年来所付出的努力。还有一句话也是要跟大家讲的,跟我们高三的同学讲的,就是我刚才说了,即便是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人生的路很漫长,我们用一个宏大的主题来讲,人类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明天18岁,就算你走入大学,你的苦难会接着来的,我们知道还要考四级,要考六级,考资格证,考gre,考托福,无论什么出路的同学都要接着考试,即便不考试,还要有婚姻,生孩子,生了孩子,你的孩子还要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一样的,所以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就踏踏实实的看你的学弟学妹如何能够紧张的进入他们的高三吧。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三

评卷专家:数学阅卷专家组组长、南师大涂荣豹教授。

涂荣豹教授分析,今年考生的答题情况总体比较令人满意,得分预计要高于去年。目前来看,考生出现了四个典型的问题,需要引起考生重视和中学教学的关注。

难度下降但区分度高。

涂荣豹教授认为,今年的数学试卷保持了去年的命题风格,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主。“填空题特别体现考查基础知识,可以说14题中没有难题,这是多年来很少出现的,填空题对学生的思维挑战不高,今年会有很好的成绩。”解答题题型、知识分布都是保持一贯传统,在去年降低难度的基础上,今年难度又进一步的降低。

今年的考卷跟去年一样区分度比较高,从去年阅卷看,难度下降后区分度没有下降反而提高,这是因为过去不能起到区分作用的把关难题有更多考生去做,从而把学生区分出更细致的档次,有利于高校选拔。

考生出现了四大典型错误。

涂荣豹教授介绍说,数学阅卷点在6月8日进行了小范围调研,9日大范围调研,要求每道题的调研量达到1—2万份,“因为数学试卷的一个特点是解题方法多,参考答案提供的解法只有1到2种,而且很可能不是学生普遍使用的,这样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是数学阅卷组的发明,每年制定厚厚一本评分细则,每道题好多页纸,才能把评分细则阐述清楚,制定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和易操作。”

今年的考生的答题情况比较令人满意,得分预计要高于去年。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典型问题有:

第一,学生对变量的取值范围没有关注,例如15题,规定角的范围是在第二象限,余弦值应取负号,很多学生没注意,取值取了正号,如果取正号这道题肯定错了。

第二,证明过程中出现循环论证,“今年的立体几何题非常容易,但不少学生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本来要论证的结论当作条件来用,在数学上是很忌讳的逻辑推理毛病。”第三,字母符号写错很普遍,平行写成垂直,ac写成ad、d写成p等等,涂荣豹教授说:“字母写错千差万别,很难判定是否笔误,为公平起见一概算错。”

第四,在试题变简单后,对逻辑推理的要求可以回归到数学的本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学习推理和思考,推理正确包括逻辑关系和逻辑顺序正确,出现错误就要扣分。

涂荣豹教授分析,今年的数学卷有一个重要特点,试卷难度下降后对中学教学导向有明显作用,要求中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加快进度。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四

总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平均每分钟得1分。要给作文留足50分钟的时间。

二、各个题型时间分配。

1.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选择题,共9分,大约需要10分钟。

2.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共14分,大约需要15分钟。

3.实用类文本阅读,2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大约需要15分钟。

4.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共19分,大约需要16分钟。

5.古代诗歌阅读,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共11分,大约需要10分钟。

6.名篇名句默写,6个空,共5分,控制在2分钟左右。

7.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20分钟。

8.作文,共60分,最少需要50分钟,这是底线。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

二.语文答题时间如何分配。

一、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

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开考后前5分钟。

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试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三、开考后前30分钟。

1.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1.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2.因为是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判分为零。

三是要点分明,表述规范。主要是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题型,一定要据分值设定要点,先观点后阐释。

五、最后1个小时。

1.作文时间要确保50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

2.作文要力避扣分点:缺题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或卷面脏乱扣分,不完篇扣分等。

3.网上阅卷,书写以清晰、整洁为原则。字不宜过小或大而潦草,或用力过轻;如有写错处,字数少可用橡皮擦,字数多最好用直尺在上面划一横线,不允许用其它方式夸大暴露问题。

4.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

1.看清语文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高考语文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五

马昕: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今天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作文了。今年各省作文题拿过来之后,跟往年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材料作文可以说真正的奠定了在全国各省中的地位,这已经是我们近几年来所观察到的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材料作文之所以被各省命题人采纳,今年占到绝大多数,几乎是一统天下的格局,主要原因是要处理两个问题的一个中和,一个问题就是你作为作文题要有一个左右性,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聊,但是也要有一个方向,对他们有限制性,不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套用到题目当中去。这几年各省命题时做的努力就是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让大家有话可说,又稍微有所限制,不会出现大家全都有话可说,造成没有区分度。说了话之后说不出好话来,这样无法形成一类文,无法发挥出大家的才华,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分度,一方面要激励好文章,这样能够把我们考生的档次拉开,能够体现考试本身的意义。材料作文首先这里面有很多发散点,可以去比较自由的选取,按照你自己的习惯,你自己的积累的素材,你的能力点,可以去选取,这是有自由性。同时,这个材料不允许泛化主题,要围绕这个前提说法,有一定的限制性,比之前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要强,成为我们各省出题人比较亲睐的一个考题,也是希望以后的考生可以更多的精力放在材料作文方面。

精华学校语文主讲教师马昕。

没有时代性也可以是“好考题”押题是投机心理。

马昕:考题好与坏,我们到底看什么标准,刚才说到新颖,其实也会是公众或者是媒体在评价考题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新颖如果只是材料里所涉及的东西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现象,比如说山东卷的莫言,北京卷的手机改变我们生活,贴近现实的这套题新颖,从考试意义来讲这个标准不太重要。因为很多考题可能考的是一些特别老的材料,故事讲的没有时代性。未必不是一个好题,完全可以是好题。

另外一种标准,大家比较关注的是这个题目会不会让大家有话可说,结果是都有话可说,但是没有区分度。我们在99年的时候,话题作文涌现,那时候口号就是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验之后发现,这不是命题的一个标准。其结果就是大量的套作,现在题目判断好坏标准,就是比较技术性的问题,是否能够拉开分差,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能让低分考生有话可说,终端考生有理可讲,高端考生有亮点可赚,这是我们说一定这道题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效果,才是一道好题,所以不光看表面,要看最后考场上试下来,考生体现出的情况才能评判。

马昕:押题的事情,历来都是我们老师所乐忠的一件事,押题这件事情本身不具备科学性,今年比较热门的方向叫做中国梦,总书记提出了这个,媒体关注度也比较高,大家谈的比较多。很多我的班上的学生,因为我是辅导机构,班上学生会有很多来源于他们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都在问,王老师,今年会考中国梦吗?我说你哪来的,他说老师说的。我说不要听他的,语文考是语文的失败,一般都是政治考。专家在那里,他们要有原创性,不能随大流,真正体现出考试本身的严肃性。所以,我有时候也苦口婆心跟学生讲,不要猜题,但是学生也是相信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要准备,每年都会讲白准备了,每年都讲这样的事情,还是抱着猜题的想法,猜题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懒惰,不想通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希望默写下来,之前写好了,或者找别人帮你写范文,然后考场直接套就行了,实际上我们说是很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不是迂腐,而是高考到了什么程度呢?不是白痴在出题,当然知道你有这样的习惯,人们都有这样的趋利性。

主持人:双方是一种侦查与反侦查的感觉。

马昕:对。

主持人:老师出题可能经验,学生多了一些懒惰性。

马昕:老师猜题当然猜不中则已,猜中了更好,也是一种投机的心态。有什么意义呢?我经常跟学生讲,你猜中了题反而不是好事,因为不可能把北京卷这个题,那么多话,很多表述在里面,就算是猜到了这个作用,但是猜不到科学家这个角色,即便猜到了,今年这个题目根据莫言和杨振宁的谈话来了,我关注到了这个点,你猜不到他们谈话的点具体又能引发出什么,如果你之前做准备了话,你不可能把里面丰富的发散点都考虑进去,只能攻其一端,就算是你猜中了,考场上兴奋之余去写,多半是跑题的问题,不要猜题,猜中了真不怎么样。

主持人:不要去猜,要凭自己的实历,平时多积累。针对北京卷今年的题目,是针对一个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话,引发了如果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包括各个省的作文题目,我也是今年看到了网友进行的评判,其中有一个人说到,这个题目自身应该是一个病句,因为爱迪生是一个19世纪或者20世纪的人,根本没有回在21世纪,应该用回来,应该是来到,有一点咬文嚼字的意思。针对各个省有特色的作文题目,给同学进行详细分析,怎么样让低分同学真的达到有话可说,让中分的同学提高一个档次,让高分的同学知道自己作文抓什么样的点能得多少分。

马昕:拿北京卷来说话,我也是多年在北京教学。北京卷这个题大家已经通过媒体看到了一些,原表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说的是假设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两个人探讨,爱迪生因为什么感到惊奇呢?科学家说,一定看到手机觉得惊奇,因为手机像是一个掌中电脑一样,功能丰富,我们生活中都要依赖它。文学家说,也可能是因为手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观念意识,这样他感到很惊奇。针对这样一个探讨,科学家、文学家不同的思路,我们怎么看,这个题目所谓低端考生有话可说,实际上我们有话可说,说出来这种话,多半分也不会太高,也就是把800字凑齐了,不至于交一个白卷进去,盯50分钟,盯不出来,不至于这么惨。只要能说一下手机对于我们现实真的是很有用处的。至少是最不济,写一个记叙文,所谓有话可说,不能指望多高的一个评价,你怎么看待手机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可以宽泛说,也可以讲一个故事,都可以。所谓终端考生有理可讲,这时候要关注到什么样的理呢?科学家、文学家,谈论手机这个问题的时候,思维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这里面关注点当然有异也有同,很多人会发现他们不同点,你光发现功能多样了,那边发现我们的观念意识那种的。发现他们的区别,你可以谈,这里头文艺青年和理科青年,理工青年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我吐一下槽,千万不要离开手机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论手机牵出来的所给我们带来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千万不要离开这个手机,只要它是一个由头,不然就跑题了,手机这个东西还很重要。

接下来高端考生要有亮点可抓,这时候大家可以探讨一些大问题。最近考生都比较关注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叫做法国高考这件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

主持人:这我还真没有听过。

“法国高考”大谈哲学问题思维和人不能分开。

马昕:法国人高考,法国在近代的时候,17世纪的时候涌现出很多了不起的哲学家,影响到欧洲哲学进步,法国人很有哲学范,他们出高考题,作文都是类似于我是谁,我去哪儿,往哪儿去,谈这种哲学问题,大家觉得法国人很深刻,其实我们这个题也可以往深了挖,背后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其实真的是那么的水火不容吗?是不是代表人类社会代表的方式呢?爱迪生只是科学家,没有说别的人,没有说路易十六来到了21世纪,没有说这些,说的是一个科学家来到21世纪,看到了手机,当然首先会想作为发明家,他也发明很多东西,他发现到了21世纪的人,他发明了这个东西,他会有什么感受,太厉害了,后人比前人厉害,这是当然的一个感觉。当然也可能会发现,手机改变的生活,其实你想想他发明灯泡,也改变了生活。其实他的思维,我们要谈的就是思维可以由不同,但是人是一个,思维可以分科学性思维,人文性思维,但是人不能劈开两半,爱迪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两种思维兼备,如果发现到两种思维和两种人是不同的。刚才我说的那个吐槽旁边,把思维和人分开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亮点可以挖。

每年高考考生的聪明才智胜于老师,在这里讲半天,有什么亮点可挖,如果我们判卷,会发现亮点多了去了。

主持人:特别有惊喜。

马昕:我们学生非常有才华。今年的题目,北京卷这样的,比较具体,不是那种特别浮泛大的词汇,比如具体这种题目,特别容易涌现出一类卷子,特别容易涌现出好文章,与他做对比,去年我们北京卷那个老记,铁路巡道工,每天在深山独自巡视铁路,这么一个材料,因为审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同学关注到老记的奉献、坚守、牺牲,都是束缚了,题材束缚你,但是思想不束缚你,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小的角度引发出大问题,可以真正让你能够谈到一些你觉得这个世界,你所看到大的问题,宏大的主题,这样由小见大,才是能够出现一些好文章的。所以我也是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非常欣喜,北京卷的题目,我觉得应该是比较好的区分度,去年高估很多考生的考题能力,把题目发散点做的太淫秽,很丰富,如果会审题的人挖掘出很好的亮点,但是同学们达到这个要求,去年区分度不高,以前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区分度也不高,无论特难还是特简单,都不好,还是像这个题一样比较适中,这个题出的不错的。

主持人:比较贴近学生。

马昕:搜索范围能够扩散出来,能够收回去。

阅卷老师关注“阐发性”的文章强调具体实在。

马昕:其实好多同学能力都很强,但是把能力用错了地方,所以你总是使劲了全身力气打到了棉花团里,关键明白我们高考作文期待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很多考生会以为,一类文是不是都是文才斐然的那种啊,或者一类文是不是各种例子堆出来的啊?必须用文言文,或者搞一个新奇的形式,文言文,甲骨文,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要不要写一个剧本上去,老师要不要写一个日记,我也不反对,我也不能扼杀他,我说需要的`话就写,不需要就不写。就是这样的,我们很多考生着力点错了,因为文采这个东西,说实话真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北京卷,就是尤其我们这种是考生比较少,判卷老师管够,这种省份,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你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文采的价值就会很小,甚至我们说你的文采如果不是那种靠你多年的素质养成,靠你的积累,你确实是文笔老道,那可以,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还去假装,说我弄几个排比句,特别棒,第二段就露出狐狸尾巴了,没有必要。我们关注点还是文章能不能有稍微具体一点的阐发。

刚才讲老记的材料,如果只发现他是奉献精神的人,但是不要来一个观点是,我们要牺牲奉献,牺牲奉献好,不能类似于喊口号,威胁恐吓式,有一个小朋友不奉献,不坚守,第二天他死了,就是这种,他没有用。你写成口号式的,这种观念写的再好的例子,是不可能打动老师的。

主持人:比较空,听起来。

主持人:是大妈不给火车敬礼吗?

马昕:区别是大妈干累了,可以聊天。

主持人:老记是一个人。

马昕:他是在深山里一个考生巡视铁路,去年一个考生写的很好,老记需要克服深山中的孤独感,他把孤独感做了很好的描述,帮他做了一个刻画,看文章仿佛就是被孤独感笼罩着,这样才能够感同身受,知道他这样付出多么不容易。

主持人:这个孩子抓到了这个亮点。

马昕:你说孤独感这个词多么深刻吗?没有。就是具体,具体就很好了,不要喊口号,你至少结合到老记这个人物,拿老记跟清洁工大妈一比较,有区别,老记更惨,在于他的孤独感,这就很好。

还有一种方式,你的角度好,你谈的是一个,你的观点还是喊口号,但是用一个具体的领域、问题说话,比如说以前有一个题叫做2011年世乒赛材料作文,中国队世乒赛老是拿第一,没有意思,要让出金牌,这样一个材料。有一篇文章全篇文章都是讲的电影,中国电影一定要突破垄断,促进竞争,中国的电影一定要有新鲜的血液涌现,不要总是看到老面孔,那些导演,那些演员,总是老面孔,要有新鲜血液涌入。一篇文章一个乒字都没有,很扣题,观点没有深入,但是角度很好。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还比较专业的电影行业的一个分析,这就很好。

主持人:很出彩。

马昕:同样很具体,建议考生甭管什么水平,都要努力去把文章写的更具体,或者是观点的具体,或者角度的具体,来日方长,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即便是新高三,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到这个,就是思维稍微能够具体一点就可以。

千万别当“文艺青年”作文写实质存在的东西。

主持人:马老师给我们意见就是说,具体缥缈空,千万不要当文艺青年,写一些实质存在的东西,给我们一些具体属于观点。

马昕:你这话文艺青年不爱听了。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

马昕:幸好我不是。

马昕:今年很多考题还没有能够拿到,我们只是就着北京卷当一个例子,其实北京卷情况,往年来讲,北京卷也是代表的,包括全国卷,全国大纲或者是新课标卷,我认为是比较妥当的一个命题的趋向。比如说今年北京卷在大阅读这方面,就是文学文本阅读这方面,他考了几道题,都是概括性质的,这篇文章讲的是浙江绍兴这么一个分散,从这个具体的地方切入,讲这个地方的特点,然后讲到了绍兴鲁迅的文章,接下来又说他要回到这个地方,80年代曾经来到这儿,现在要回到这个地方,通过他要回来,然后想到,我特别想去西湖,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样的启发。

下面问的三道题真的就是问这三个点,说请问绍兴这个地方,他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文章怎么写的,鲁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文中怎么写的,第二个题是问对西湖有没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个题一看就是有一个很强的结构意识,也是对我们考生一个提醒,刚才说很多都是作文的。其实现在想说阅读,也是我们一个大部分,阅读这方面提醒考生的就是,这道北京的题,其实去年也是,我们北京的题还有全国卷的阅读题都有这样一个取向,就是更加偏向于考结构阅读,结构阅读区别于什么呢?我们过去叫做微观的一种着重点,微观阅读。微观阅读,可能同学们都有印象,老师会告诉你,哪些长的像重点,哪些肯定不是重点,会告诉你说,文章里面画吧,拿起你的笔画吧,画出的重点,你就看了题,说这么回事。

这种找重点,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你如果想把分打满的话,你就面对两个困境了,一个困境就是你的阅读题,你经常发现有很多点不是你原文能够抄出来的,必须要自己的语言概括的。

另外有一种问题,第二个困境就是,你经常发现所有话都在原文里面能够抄,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个话在哪儿,不是在一个地方,是全部全文的,怎么可以一个一个摘出来,如果你能够走出这两个困境,那就必须得有一个宏观的结构分析的意识。你要看出这篇文章真正讲什么,这篇文章层次结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又说什么,大块要有。我们甚至说,你微观进去,大块要有,一个宏观的角度能够看这篇文章,这样才是真看懂了。

为什么现在有这样的趋势?因为过去找重点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是考生看完这篇文章,重点画满了,答题也还行,但是问文章讲什么,不知道。

主持人:成了机械答题。

马昕:对,很机械,如果宏观考察你,说这段讲什么,那段讲什么,你能够说出这一些,并且以这些灵活运用,能够答题的话,那么才说明你真看懂这文章作者的思维脉络是什么,所以这是相对于作文我们要反对套做,阅读反对简单机械找重点的方式。

主持人:一篇短短的阅读文章,不仅透露出学生答题方向,同时透露出老师给孩子们支招的时候,要教他们一些新方法了。

马昕:对。

考完千万别对答案应平复心态明天继续应考。

马昕:今天还不是狂欢的时候,其实明天也不是,今天考生们回来以后,还是应该平复心态,参加明天的考试。今天提醒大家学科之间两天之间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对答案,甚至我刚才在讲的时候,我也不是说哪一个答案,具体答案我也不说,我怕今年考生听到的,啊?我错了!完啦!然后开始患得患失了。其实可能就是一个3分的选择题,他想完了,连这题我都说,别说那题,别说所有题,我完啦。

主持人:造成这种心理负担。

马昕:越想越复杂,我们作为老师,给考生叮咛的就是不要对答案,对答案也是考完之后的事情,我以前高考就是自己鲜活的教训,我高考的时候,我现在教语文,其实我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最好,我文科生,文科生都能理解我的意思,得数学就得文科天下,数学成绩很好,全年级都知道我数学成绩好,结果考完试,数学刚刚考完,我前面有一个女同学,转过头来,交完卷,他知道我数学好,他就跟我问,马昕,最后一道押轴题是不是得2啊?我得一个几百几十分消不下去,谁对谁错很明显了,我正纳闷呢?怎么弄这么一个数,我还安慰自己,没有问题,肯定就是这个数。结果人家得一个2,我肯定崩溃了,幸好我的情商比较高,没有崩溃,尽管不要对答案,他马上要张嘴,看你眼神不对,要对答案的时候,别理他,千万不要对答案。回到家之后,踏踏实实的,昨天怎么做的,今天晚上还怎么做,不要一下子恶补做题,昨天有综合考试,还有英语考试,都是记忆量比较大的,可以看平时哪些最容易忘记,包括英文作文的表达,我也外行,只能以大学长的身份给大家介绍经验,我也是高考前一天晚上还在看地理的图。

主持人:也是给自己押了一个题。

马昕:就是求安慰,有时候看不看这个。昨天晚上有一个学生给我发微信,马老师我要不要看哪一个范文,我说别看了,他说其实我也不想看,幸好你告诉我,不用看,我心里就踏实了。我也是给他一个安慰,确实也不用看,大家不用临时抱佛脚,平和的心态,今天还是好吃好睡,明天起床,带好准考证。

主持人:刚才马老师给解释了,今天晚上不要对答案。第二,就是看一下自己易忘的考点,其它不要恶劣的补题,做题了,已经没有这种必要,给自己造成这么大的压力。我特别想让您送给我们2014年的准考生们,给他们一些语文复习上的一些小意见。

马昕:2014年就是新高三的同学,首先跟大家讲,就是你意识、观念,就是身份定位,自我认定,什么时候你是高三,很多人是2013年9月1日,不是的。有人告诉我说,是暑假补课的那一天,7月份的尾巴,8月份的前奏嘛,也不是。应该就是2013年6月8日下午夕阳西下的那一刻。

主持人:从明天开始。

马昕:对,就是你们学长走出考场,他们解放那一刻,是你们成为高三学生的开始。一定要有这样一个预先身份的认定,不然一个暑假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主持人:真的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时光是飞速的,我们说高考高考,说了很久,今天突然间来了,觉得时间很快,由于节目时长跟大家说再见,但是在这儿之前希望马老师为我们明天继续考试的考生和家长们送上一些小祝福。

马昕:希望考生能够保持今天良好的状态,如果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希望能够改善这个状态,甭管你哪科考的不好,但是要相信,高考是没有完美的事情,高考一定会有遗憾,今天遗憾,用明天的行动来弥补,所以也是期望各位考生能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不辜负自己这一年来所付出的努力。还有一句话也是要跟大家讲的,跟我们高三的同学讲的,就是我刚才说了,即便是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人生的路很漫长,我们用一个宏大的主题来讲,人类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明天18岁,就算你走入大学,你的苦难会接着来的,我们知道还要考四级,要考六级,考资格证,考gre,考托福,无论什么出路的同学都要接着考试,即便不考试,还要有婚姻,生孩子,生了孩子,你的孩子还要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一样的,所以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就踏踏实实的看你的学弟学妹如何能够紧张的进入他们的高三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六

2003年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迎来了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使用人教社实验修订版教材的第一届毕业生。与课程改革这种新形势相一致,高考试卷也体现了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与课程改革同步。如果说2002年的高考试卷加大了主观题比例,并增加了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等三种新题型,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手,为课程改革预留空间的话,那么2003年的高考试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新课程的联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与课程改革相呼应。

试题--新课程特征随处可寻。

材料选择更具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是新课程着意加强的方面。实验修订版教材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教条化”的面孔,变得更加富有人性。今年的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温室效应》,依然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改变了以往高新科技材料的“冷面孔”,减少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抒情性很强,民族特色鲜明。语言应用题以人为本,改写题(25题)仿造已提供的“温情警示”新写提示语,既是仿写也是改写,既有语气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改变往年修辞格仿写时冷冰冰、硬梆梆的命令式话。

文言文阅读颇有新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版教科书和读本上的文言文在旧版本教材基础上成倍增加,粗线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大致轮廓,其中涉及的不少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来衡量。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裴矩在隋时工于心计、笼络人心,对炀帝更是“但悦媚取容而已”,而在唐太宗面前却敢于“廷折”(当庭辩驳,直言进谏),使太宗收回成命。以往所考的文言文选段都出自同一篇文章,今年首次出现将不同史书上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说合二为一,这既有利于考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同一个人物,同时也体现了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变化,即增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体现了“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导向。而且,这个话题作文与实验修订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关联:实验修订版教材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美我”的现象以及邹忌对其原因的分析,第二册《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第三册“写作、口语交际”中关于“讨论”、“辩论”和“作点辩证分析”的内容,第五册中一些思辨色彩浓厚的哲学论文,都对写好今年的话题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答题--考生仍未适应试题变化。

1.古代诗文阅读:不适应症依然存在。

文言句子翻译平均得分只有50%左右。题目不难,但错处不少。“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的问题主要出在廷折(当廷辩驳、进谏)、面从(当面顺从、服从)上,“面”译成表面,“折”译成奏折(注:评卷老师一致认为“折”的这一义项有“超纲”之嫌)。“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一句,考生的答题错误集中在不能正确理解“恶”、“过”、“忠”、“佞”这些词,相当多的考生竟不知道“恶”字应解作“厌恶”,令阅卷教师大惑不解。

古诗鉴赏得分率只有40%左右。“诗眼”一般都找准了,和去年一样,问题还是出在赏析上。关键在于学生没能把握分析的思路--从字表到字里。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答出“幽静”的环境,或拟人修辞格,或字的活用,或句式,或心理,七零八落,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名言名句第一小题形同虚设,能答出的学生只有万分之几。后两题学生大多能背诵出来,却因错别字而失分,有的考生甚至四句全写出了,却还是一分未得。典型的错别字有:期--积、激;功--工、攻、公;渚--嘱、诸、堵;回--还;萧--潇、箫、悄。还有的考生将“外”与“内”调换,“五尺”变成了“三尺”、“八尺”、“五丈”,“落木”变成了“落日”、“落叶”。

2.文学作品阅读:方法不当依然是症结。

今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只有极个别考生得了满分,得分在14分以上的也为数寥寥,少数学生甚至得了零分。问题主要出在方法不当。

一是想当然。不少考生用自己的想象代替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想当然的'结论代替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将“故乡的山水草木”变成“故乡的风景”,将“父母的关爱”变成“父母的怀抱”,将“悲欢离合的家史”变成“祖母讲的故事”。不抓关键词语,反而把次要成分当成了主要信息。

二是要求不明。不少学生在答第20题和21题时,没有看清楚题干上规定的段落,将20题的第3段看成第4段,而将21题的第4段看成了第3段,犯了“低级错误”。

三是泛泛而谈。21题的回答,将“深化主题”、“前后呼应”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贴上去,而不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到底是如何深化主题,如何做到前后呼应。

3.话题作文:思维品质决定水平高下。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限制较多,难度较大,但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平时训练有素,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且善于思考的考生,还是能够吃透话题隐含的种种“关系”,“大题小做”,并且能够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写出了有情有理、有声有色的佳作。

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中所包括的“感情”、“亲疏”、“认知”三要素中,只有少数考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大多数考生只看到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甚至还有部分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到了感情或认知中的一个方面,就匆匆下笔,造成偏题。还有一个现象可能是命题者始料未及的,即使人们公认今年的作文话题为历年来最严密、限制最多的,可还是没有杜绝抄袭现象。

对策--以课改精神应对高考。

从去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就为课程改革预留了空间,今年则与课程改革完全同步了。但是,我们的高三师生显然还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应对高考,“穿新鞋走老路”是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1.古诗文阅读: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学生缺少积累,是古诗文阅读失分的根本原因。一是缺少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二是缺少名言名句的积累;三是缺少古代诗歌常识和鉴赏方法的积累。一些教高中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高考意识淡薄,一定要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才由接任的教师来“收拾残局”。这样“急时抱佛脚”,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运用起来自然捉襟见肘了。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们不妨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找来,将其中要求掌握的实词和虚词一一落实到各册课文中,在教材中一一找到“着陆点”,最好能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熟记成诵。有了这些积累,考试时我们就可以“摸着石头过河”。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时,也可以此作“参照”,“按图索骥”了。名句名篇不妨从高一起就采用“一日一句”或“一周一篇”的做法,将其抄于黑板一角,还可以全班同学轮流在课前3分钟进行简短的评析。诗歌鉴赏要举一反三,特别是在第三册集中学习诗歌(6个单元中有3个单元是诗歌)的时候,将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炼字(如今年高考《过香积寺》中的诗眼即属此类)、一般表述程式等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学生一起寻找诗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文学作品阅读:明确要求,练好表达。

近年来高考语文的题量比较适中,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一些考生还是将题目粗看一遍就匆匆作答,结果“答非所问”。正确的程序应该是: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对应的范围,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

除了明确要求外,文字表达还要具体、准确、全面。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是练好表达的第一步。其次,要分析作者表现情感的方式是直白,还是含蓄,或是前后有变,以及该种情感产生的缘由,并寻找作者寄托这种感情的载体(物),还要考查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方法。同时,还要善于根据题干要求,尽可能寻找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或整合原文的相关信息作答。如果没有,则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转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语言表达要完整周密,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3.话题作文:关注社会,理性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情况不太理想,与考生眼界不宽、思辨能力不强有直接的联系。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实验修订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为“治标”提供了有效的训练途径,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以做到“标本兼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报》。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七

1、审题要清晰。在高考作文中有很多题目会让人把意思理解错,那题目审错了作文就不可能有高分数。甚至是有些人还把题目给看错了。记得以前有过一个人把作文题目中的早字看成了旱字。这样的错误肯定就是零分了。

2、作文题目要写好。一个好的标题也会给你带来分数的,不过还是要在上面一样。不要审偏题目了。要围绕着要求来写。一般命名标题的方法可以借用一些名句或是歌词等,但是一定要看上去短小精悍的样子,千万不要跑题。

3、要写好开头和结尾。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阅卷来是有那么多的试卷要看,有的时候不会把整篇文章都看完。高考的时候会严格一些,但是往往作文的开头要写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4、要保持卷面整洁。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写错字了就圈圈叉叉的勾抹,弄的卷面像是打了补丁一样。这样阅卷老师看到作文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就更不要提得高分了。这也是高考容易丢分的一点。所以在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

5、还有就是网络语言。像是现在网上有一些“有木有”、“神马”等等网络语言,一件高考的时候就有同学写进作文,但是阅卷老师在评分的时候都会当做错别字来处理,虽然现在有些地方是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但是也要“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不要整篇作文都占满了网络语言。

高考语文试卷两篇范文范本篇八

高三全年复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其间需要持续承担着不小的内心和外部压力。在复习期间,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感到焦躁和厌倦。与此同时,相比于理科,语文这个学科又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导致一些同学在复习中过早地放弃语文学科,宁愿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但殊不知,越是不愿意提供时间,就越没法看到成效,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可取。

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信心,在一天两天中,语文确实无法看到明确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月、一个学期,语文可以获得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这样的心态,是成绩飞跃的前提。对基础不太牢靠或者学习不得其法的同学来说,一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