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大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7:23:21 |
  • ZTFB |
  • 8页

每一次总结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摘要:语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素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有人把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仅理解为杜甫被病痛折磨、身心俱疲,有人却从中读出了八层意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这样的语言敏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以及追求意蕴等特征与语感具备的锐敏感知、形象思维、整体把握、丰富联想、情感体验等品质相吻合。因此,诗评家洪迪把语感看成是“诗的语言魂魄”。

一、熟读戍诵。

如有条件,先听别人读,在听读中仔细品味其语气、声调、节奏,从而感知其意蕴情趣。语言是一种信号,这个信号通过耳朵刺激大脑,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反馈。然后自已读,可默读,也可朗读。读诗歌的时候,语言信号又进一步通过眼睛刺激大脑,可以更仔细地揣摩作者使用语言的精妙。最后是背诵,背诵绝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背诵。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找到背诵的线索,或作者行文线索,或作者感情发展线索,或其他线索。

二、鉴赏——语感内化的途径。

语言感受能力的产生与强化主要依赖于对诗词语言的深度把握。要抓住古典诗词意象、诗眼、名句等关键点,进行体悟、鉴赏,以期达到强化语感目的。

1.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诗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语感的培养,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读者如果无法领悟意象寓意,就进入不了诗歌的意境,感知不了诗人的情感,语感也就无从提高。

2.品析诗眼。

文有文穴,诗有诗眼,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诗眼凝炼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使全篇境界全出,更真切地传达诗情诗旨。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要领悟语感,需要对诗眼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让学生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使情契合,练敏语感。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炼字,千古传诵,因为“绿”字一下,生机顿生,它如鲜明艳丽的画图,立即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唤起他们对江南生机盎然春色的想象,于是一幅春风拂煦,草长莺飞,放眼千里,一派新绿的江南春景图,就极鲜明地舒展在读者的脑海中。这是对诗眼形象性深度把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理解为表现隐居的悠闲自得,当然可以,而理解为见山而想起商山四皓,更能表现陶渊明虽不合作于乱世却仍以国是为心的情怀。这是对诗眼思想性深度把握。

3.鉴赏名句。

名句是语言的精华,或以情胜,或以意发人之思,或以境动人之情,千古传诵,耐人咀嚼。教学中应利用对名句的体悟而达到强化语感的目的。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一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抄、多写成套的语言。语感分析,主要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如这是什么词性,这是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而主要是分析语言的运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作语言例析。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习得和积淀语言形象感,语言情味感和语言哲理性。”

感受其形。形象是诗词的生命,作者往往把思想感情浓缩到画面中,因而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还原,将承载着情感信息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学生还原诗句过程中,语言形象感也在增强。

体味其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情者,文之经也”。就是说,文章都是情感的产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鉴赏时,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悟出作品巨大的感召力。如“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静夜钟声不但揭示夜的清寥,而且蕴涵了作者思乡、落第、孤孑等愁绪。

认识其理。“诗言志”,诗词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能否领悟寓藏与文字之中而放逸于文字之外的风骨神韵是语感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联想、想象——语感构成的翅膀。

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对古典诗词进行审美时也促进了语感的形成。朱光潜先生曾经讲过:“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没有想象也没有艺术的欣赏。”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诗词的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在鉴赏诗词时,要以诗词中的形象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通过积极的体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达到美的升华。

通过想象,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加工改造成生动活泼的“图景”,并再现于眼前。有了这种图景,就自然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领悟到有关言语篇章的意蕴了。

四、多样的训练——语感深化的途径。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情感的阀门,点燃灵感的火花,激发思维的灵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所以,在训练形式上力求多样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较快地让学生进入训练氛围,使训练有较高的达成度。

1.比较。

乌申斯基还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教师将不同作家同题和描写同一事物的诗词,或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揣摩异同,提高语感。像唐代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都写过咏蝉,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遇、气质不同,同样是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清人施补华说:“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异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2.改写。

古典诗词具有语言凝炼、结构跳跃、含义深远等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恰当的改写,达到进一步内化文本,培养语感的目的。北大金克木教授就曾将《枫桥夜泊》改写为现代诗:“月亮落下去,乌鸦叫起来,漫天撒开了无数片飞霜。江边有枫叶,渔船有灯火,陪伴我的只有忧伤。”又曾将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改写为古典诗词:“挥手自兹去,不携一片云。”形神都达到了原作的高度。

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只在课堂上,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培养语感,只有样,才能加快学生语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书法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书法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在高中教育工作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好书法课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文章就如何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所谓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书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的各种需求,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认可。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中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放到首位;二是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益的开发,即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收益,获得学生的肯定;三是书法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品德高尚、书法艺术高超、教学水平一流;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五是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1.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分追求新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书法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关注情感目标教学却轻视技能目标,致使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通过落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对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需要。

书法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新的课程,学好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书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有助于书法教学的进步。对于当前的高中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克服书法教学过程中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教师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书法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文化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培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转,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学习,也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为了能够真正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书法教师必须要结合书法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书法教学的过程,要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下,重视书法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学习和交流。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对于高中书法教学来说,教师的正面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的'正确示范和科学引导,学生才能取得有效进步。为此,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书法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要树立学生对于书法学习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书法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分享彼此之间书法学习的经验和体验,从而在书法课堂学习中获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取得共同进步的效果。

2.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价值建构。

书法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要想实现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书法学习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书法,愿意学习书法,成为书法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书法教学的有效性。为此,高中书法教师要积极创建科学、真实的书法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书法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书法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使书法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3.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多角度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比较固定的,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与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应用于书法课堂教学中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为此,要想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对学生的书法学习进行评价,尤其是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书法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书法练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在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因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学生的书法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人际关系,如果在书法课堂学习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切的关系,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就能够积极投身于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吸引学生去主动练习书法,提高书法能力和素养。

4.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书法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同样需要创新教育,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在书法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去问。如在写字的过程中,一些笔画的运用、间架结构的搭建等,都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书法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书法学习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学生才能主动投身于书法学习中。所以,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书法课程的学科特点,有效开发书法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学习水平。总之,高中书法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书法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书法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改革书法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李毅.小议提高书法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1,(3).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选入教材的诗歌大多文质兼美,独具风格。众所周知:常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美,理解诗歌中的内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果老师把一首首优美、空灵、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的堆积和剖析,而不会引导学生去吟咏、去思索、去感悟、去运用,那么诗歌对学生而言,是否会味同嚼蜡而逐渐失去兴趣呢?答案我想你们也应该猜得到。

因此,我认为:正是由于诗歌的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时代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运用特有的教学方式,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与学生一起去感受美、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

一.感受音乐美。

诗歌大多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朗读,在缓歌慢唱中把握诗的韵律、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婉转。这样,才能心神合一,忘乎所以,自我沉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以音乐般地享受。

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

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韵律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二.品味语言美。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贾岛尊奉韩愈为“一字之师”,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说明了诗歌语言需要千锤百炼。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很多名家诗句读来如行云流水,好似诗人信手拈来,其实一字一句,无不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所以,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含英咀华、以小见大,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谴词之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之精华。

如: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另辟蹊径来写造物主对泰山的情有独钟。“钟”字有钟情,钟爱之意,此字将大自然对泰山的那份厚爱那份情义写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的“割”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泰山参天入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天才的想象和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阔大。多美地语言!多美的画面!我们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体会得到泰山非凡的气势和作者对泰山的赞美。

三.想象画面美。

古诗中许多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融合了绘画的特点,如:色彩,线条,背景等。我们只有细心默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具有永恒的魅力,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一幅画面是茫茫大漠孤烟直上,另一幅画面是滚滚黄河边,鲜艳夺目的太阳斜斜的挂着,显得分外的圆。

四.领悟意境美。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读诗歌时,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美。常见的意境有孤独凄凉、豪放旷达、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20字,描绘了漫天的雪景,在广阔背景上点染的一叶小舟,一个渔翁,让人感觉色彩冷艳,意境凄清,充分显示作者孤寂的情怀,这是作者感情外化而成的意境。

诗歌往往“情景交融”,没有古老的景,更没有孤立得的情。诗中的景不是一般的景,是含情的景;诗中的情不是一般的`情,是景中情。因此,我们在教诗之时,紧扣情和景,让学生随意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经历与诗人之经历相似处说一说,谈一谈,说对给予表扬,说错一笑而过,让学生感到诗人并不是遥不可及,诗歌更不只是鉴赏家的事。同时,用这种方式去靠近诗中之景,抓住诗人之情以达到领悟整体意境之目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的独特感悟才是最珍贵的。

五.体味哲理美。

很多古诗蕴含哲理美。哲理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品读,善于联想思索,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本写诗人在层峦叠嶂的山间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错综复杂,诗人不知道哪条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红柳绿,几家农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隐若现,诗人顿觉眼前一亮,不禁惊喜交加。

这种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例如: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尤其是写作文、或是做难题时,思虑堵塞,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出现一道亮光,出现一点灵感,开启你思维的闸门,困难立即迎刃而解。人生道路上,有何尝不是如此。人生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的情形不是常常看到吗。“天无绝人之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参照陆游当时的境况,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举张浚北伐,被投降派诬陷罢归故里。诗人当时愤愤不平,流连与青山绿水中貌似悠闲,却难以忘怀国事,治国者虽目光短浅,无雄韬伟略,但诗人仍然相信总有一天能受到朝廷重用,实现爱国之志。这种心境与当时在山中迷路时心境契合,故而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名句。

总之,诗歌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多用“细雨”和“微风”去熏陶学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一些整体感知。更重要的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畅谈感受,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从而逐步地提高整体的文学欣赏能力、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让死气沉沉变生机勃勃,让遥不可及变感同身受,让死记硬背变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才是教诗歌学诗歌的最高境界。

吴海燕。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诗歌有古诗、现代诗以及一些国外的作品,每一种诗歌的教学要求不一,采用的教学手法也有差别。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诗歌,都凝聚着作者一时的全部感悟,饱含深情。可能在初读一些诗歌的时候会感到难以理解,但细细品位,反复斟酌,就会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就像一份陈酿,越品越有味道,这是诗歌吸引人的地方,让人欲罢不能。做好诗歌方面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气质得以提升,诗歌本身具备的高雅气息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熏陶学生。

一、注重意境,感受丰富情感。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大特点,诗歌字字珠玑,惜墨如金,但它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出特殊的氛围。在学习诗歌的时候,理解意境是大头,整个教学的核心。在理解了诗歌的语句之后,学生需要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感悟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东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还原意境,将自己想成作者、诗中的主人公,而不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比如学习李白的《侠客行》,意境对全诗的掌握帮助非常大。全文的语句读起来极具气势,又无处不给人一种侠客般的快意潇洒。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时候不拘泥于形式,随性而为。它的诗歌别具一格,后人难以模仿。他将自己对剑术的热爱融入到这首诗中,创造出了一位剑术极高的主人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学生肯定会被诗中人物吸引,感到热血沸腾。这是一般的学生都会有的情感体验,但这不是这首诗的全部。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再结合李白的心境,多读几遍诗歌。在万丈豪情的背后隐藏着一份无奈,现实生活总是与自己的梦想存在巨大的差距。虽然李白在文学上的成就高不可攀,但他还是忘不了心中侠客梦。意境的营造一部分是为了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完美,更多的是为了倾述自己的向往与无可奈何。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留给我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全都隐藏于其中,让读者自己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还原诗歌的意境,就能快速地理解诗意,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不同类型诗歌的教学区别。

诗歌没有国界,不分时代,都是文学界中的明珠。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但因为考核方式的不同,导致教学要求不一样,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不同。比如古诗词一般都是默写,在教学的时候就不需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记忆,不要出现错别字就行。在诗歌理解的考题中出现的也不会是教材中的诗歌,所以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步骤即可。重点应该放在方法的剖析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代表着正确的解题思路,诗人的思考方式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但出考题的是普通人,有一定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学生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固定的解答模式。想一些现代诗和国外的诗歌,和古代的诗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般也不作为考查内容。但这不代表学生不需要学习这些诗歌,现代诗有自己的特点,虽然语言没有那么凝练,但一样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像泰戈尔,曾将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可见优秀的作品是不分国界、不讲时代的。现代诗同样可以有深刻的含义,深远的意境。《飞鸟集》、《新月集》等都备受广大的读者的喜爱,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受到洗礼,经历世间百态,获得众多感悟。这是一种难得的文学积累,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对写作的帮助很大,让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转变,更加睿智。

三、写作尝试。

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学习了大量的诗歌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小试牛刀一番。尝试自己写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其乐无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虽然学生写作技巧贫乏,思想高度也不及真正的诗人,但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学生要做的只是借助诗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简单的写作训练。在写作的时候,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诗歌种种格式要求,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有限的话语中,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容易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诗句。诗歌教学需要的技巧远远多于其他部分,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文学形式,教学难度高很自然。结语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板块一定要认真对待,它能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首诗词,诗歌可以让人的灵魂得以升华。读诗使人睿智,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巨大的提高。

作者:杨国栋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教学日志(五)。

11月21日周一。

22:17:04理解学生。

有时候,会感觉教师更易因为主观情感,而失掉对于问题的客观判断。常常会听到某教师说,“这个问题学生怎么可能做不好,都讲过与些非常相近的内容了”,言下之意,学生不肯,也不愿动脑筋,有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稍作一下考虑就会明白,学生所犯的知识过失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当年的教师本人也未必能够思路清晰地将这类问题解决掉。

教师的主观情感容易将引入歧途,一直责怪学生这做得不到位那做得欠妥当,而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其行为的必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将使得教师的性格变得扭曲,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极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一直都认为,学生有问题正常的不得了,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事情,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特性,我们不能够要求学生的行为完全符合我们的期望,不然,我们就不是教育培养学生,而是在制造机器了。教师所注重培养的学生的情操,应该着眼于学生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师千万不要将学生想象成自己的“对手”,也尽量少玩或者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教师本身只是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乃是教师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时刻想的应该是“我在哪些地方协助学生做了实质性的工作”和“我还能够为学生做哪些实质性工作”,而不是“学生应予以回馈我什么”和“学生应该怎样按照我提供的线路走”。不然,教师就会深陷入自寻的烦恼之中。教师理解学生最大的前提就是不把学生想象成自己的对立面。

我不提倡学生对老师有过多的“敬畏”,更不赞成教师因为害怕学生不够敬畏自己而时时装出严肃过度的表情。教师本来就是与学生处于一种人格的平等状态,谁也没有欠着谁的,也都应该处于一种尊重与被尊重的状态,若学生与老师相互为“假想敌”,势必会产生情感的扭曲,经历了太长时间的这种扭曲就会形成一种情感定势,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找到正确恰当的教育突破口,有针对性地理智地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最大的不容易在于“身体力行”。一直以来,自己实施教育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身体力行”方面的不足。教育的底气在于“身正”,“身正为范”,当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若没有“身正”为前提,必然会流于形式,很难做到真正的教育。“身不足够正”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身不正”却强求别人“身正”,并以此苦恼不已。

教师队伍,绝不乏说起话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令人发指的人。这种不知“身正”为何物的人,自然不能够接触到教育的真谛,甚至于不配做教育。不能够认清自我的人,自然也很难谈上理解他人,教师亦是如此。

那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该做些什么?

月22日周二。

22:22:40相信学生的思维。

很多教师习惯于埋怨学生“不开窍”,觉得某个在教师那里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教师已经重复了好几遍其思想方法,怎么到了学生那里,就被卡住了呢。教师们也常常会说,“想当年,我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自夸式的埋怨虽并没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总被津津乐道。

是学生真的不“开窍”,还是学生真的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变成越来越被动,其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习惯于在这样的疑问中看待问题时,教师们也渐渐地失掉了对学生的学习的信任。灌输式教学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鼓动,在许多老师那里流行起来。

今天课堂上,当要求学生们思考某一个问题时,我细细观察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状态和过程,愈加觉得对于学生“不开窍”的埋怨是多么幼稚可笑。学生可能对于某个问题很难想到其突破口,或者对于某种思想方法很难牢牢掌控,这应属正常现象。老师一段时间不学习回顾,不是照样会被旧问题所卡或者找不到解决新问题的好策略吗?今天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我的第二轮教学,既然刚刚有过一轮教学的经历,应该对于教学的知识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常常会遇到阻碍,照样需要去仔细推敲、耐心思考,才能够将教学事务做得相对完整。甚至于个别题目,以前做过,教授过,现在突然思想方法又中断了,也实属正常现象。比如,对于题目“设a,b0,a+b2,求证:(1+b)/a,(1+a)/b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这本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题目,但由于就是想不到反设后变形相加,所以经历了很长时间,自己才突然想通了它。在课堂上,对待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感受到自己是该如何来理解我的学生了,当看到学生因突破不了这个问题的关口而陷入困境时,我全然没有生气责怪的意思,相反,我还来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别苦恼,相信自己,慢慢来。但倘若第一次我就很顺利地将这个问题解决出来了,当在课堂上,再看到极少有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时,我还能否心平气和地接受现状,不埋怨责怪学生的“不开窍”呢?我想未必我能够做得很好。

教师和学生毕竟不在一个思维层面上,拿教师的水平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现状显然不合实际。老师经常会出给学生做的练习,每个老师出练习的原则基本上都会有一条“自己会做”,当练习出炉时,老师觉得练习是不难的,觉得学生做下来应该也会不错的,但往往结果却是对于学生来说“超难”,原因就在老师犯了“本我主义”的错误。

相信学生,并不是相信学生“老师能够做出来的题目”他们照样能够做得出来,而是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解决符合一定实际的问题。教师经常会发现同学们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巧妙解法”,也经常会在课堂上探讨某个问题时,同学们会给出“出人意料”的多种解决策略。

相信学生,就是鼓励学生去想,用行动和语言告诉学生――“让自己的思维高速运转”吧!

教师要有意思地留有和创造“相信学生”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多细心关注学生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法策略,找到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问题。

课堂上只顾个人“表演”感受的教师自然极少会让学生主动尽情展现自我。

做一个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师!尊重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2011年11月23日周三。

22:00:08如何开展习题课。

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开始调整各学科的课时,为让步小高考,数学每周减掉一个课时,但每周的自习课也全部被分割掉。期中考试前,每天的自习课,班主任都会优先考虑给数学老师,这样数学课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天有习题课,学生作业的难度大了点也不怕,每天的新课留个小尾巴也不怕,反正时间是有的,大不了延续到习题课上。

现在数学的课时骤减,一周最多有一节的习题课,但从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情况来看,近几天的限时作业和课外作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蛮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将尽可能地让多数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做得更加到位,急待解决。

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件事情,将近几天作业中较难的题目重新整理到word里,打算明天习题课之前,将它们打印出来,明天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对照进行温顾学习。这样做可以避免在讲解习题时,时不时地将让学生一会儿拿出这张课作跳到这个题目上,一会儿拿出那张限时作业跳到另外一个题目上,学生手忙脚乱。通过对近几天所做题目进行归类、筛选,使得习题课更有针对性。这样做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订正情况――通过课堂上对个别同学的提问,就能够大致了解有关同学订正的情况和思考的深入程度,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老师只查作业的订正情况,学生投机抄袭,不认真独立思考订正”的情况。课堂上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回答出老师批改过后并要求订正的作业上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些难堪的,当然,老师并不是为了这种学生的难堪而设计的陷阱,更多地还是警醒部分同学投机取巧、态度不认真的行为。对于个别相对较怕难堪和惩罚的同学,这种方法也是种鞭策和督促。

当然,这种重新整理到word的题目,同样要遵循一些注意点:一是题目的选择不要过难,注意题目的基础和有效性,对于些过偏过难的题目要勇于放弃,虽然是同学们做过,也试图订正过,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疑难。二是尽量使得题目的归类清晰明了,尽量让学生在习题课结束之后,能够知道这节习题课主要解决了哪些类型的问题,使用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哪些。三是尽量有合理的变式,如果老师只是就题论题,没有尽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那这种教学无疑是失败的,特别针对于一部分事先已经将题目很好订正的同学,如若不能够变式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度,习题对他们的效力就微乎其微了。四是要精讲,不要贪多,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和规律,就如这次期中测试,有一道题目是之前学生做过并整理过的,我也大致在课堂上提到过,但统计下来,在这道题目上与没有做过这道题目的别班学生相比,并未见得大的'优势,原因可就在于学生对这道题目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常常会急于求成,没有很好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五是避免“一言堂”,不要认为“既然是学生做过的题目,学生只管听,无须再思考审题,老师只管讲解”,时刻要注意倘若没有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表面上看起来再高效的习题课也是失败的。六是要注意挑选学生做得最认真,尽可能近期的作业进行评讲,倘若有两份作业需要评讲,一份是在学校里固定时间内完成的一份考卷,一份是学生带回家做的课作,时间只允许老师选择其一,个人认为,更应选择考卷,因为同学们普遍对于考卷的态度更认真,印象也更深刻;对于选择“尽可能近期的作业进行评讲”,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印象更深刻,试想,评讲一个星期之前的作业,学生都不记得题目和自己当时做题目时的状态、问题了,评讲的时候还需要同学们通读题目、再思考,对于讲评的效率和对部分同学的效果,显然不能够达到最佳。个人觉得,超过三天的作业,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讲评了,因为多数情况下,对其讲评还不如不堂训练讲解一些变式题目。

习题课有效的开展应作为教学常规问题进行常思考和探索,争取做到习题课效率收益最大化。

2011年11月24日周四。

20:45:08对学生的督促。

虽然近来自己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好学习的善后工作。我经常跟同学们强调,“作业的订正非常重要,每天回家做新的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这项工作,这一环节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思考自己平时的教学,也犯了这个问题。

今天晚上找两位男生交流,发现他们都有向学要学的愿望,无奈自制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事情都做得不够到位。我问其中一位男生,“愿意让我多督促吗?”,他很爽快地回答“愿意”。我跟他说,下个星期二之前务必把这个星期的作业整理订正好交给我看一看,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于另一位男生我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他也没有迟疑地应了下来。虽然我还不能够十分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把事情主动做好,但就从当前他们的态度来看,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老师的“鞭策”!这一点令我非常欣慰。

但自己平时做得不到位,自问:我真的抽不出时间来稍加督促一下他们吗?显然不是。平时自己的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能够想方设法坚持将自己“监督”的职责做好。什么原因妨碍了自己做得更好的脚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懒散,不够勤快。

回想起自己的教学工作,感觉还是有些忙碌的,但这些忙碌真的有效吗?每天忙着批改作业、上课、备课、写反思和日志,感觉充实,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下来,没有感觉多少成就感呢?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行动没有跟上,教育教学的关键点把握得不够准。比如,让全部学生去做同样的整理,收取全班同学的订正本,对全班同学提出统一的要求,这些做法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吗?以前,我曾思索过“分层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很好实施。现在觉得,要想真正突破,确实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些转变甚至革新才行!

记得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收上学生的日记本来看,虽然花了大量时间,但却很少间断,为什么能够坚持?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去做,另外还有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现在我要实施一些教学的措施了,需要的也是坚持中所需要的“激情”和“督促”!

两个班级,一百来个学生,是否能够分层对他们进行“检阅”督促呢?每天收上来100多份学生订正过的作业来看也许对我来说有些眼花,而且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也未必会好。倘若每次每班收取十名左右的学生,查对起来应该就容易多了,发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个人。而且每个班级完全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免检”,督促的也只是一部分学生。哪些“免检”,哪些是固定时间内的必查对象,哪些是一段时间内的抽检对象,这就需要老师去根据情况有效合理分层。

提醒自己:要通过阅读提升自我,最近自己过于忽视从阅读中吸取养料了!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对于我们来说,语文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情、融理、融境,并涉及了文学、数学、地理、政治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语文在各个学科中占主导位置。要想真正多角度、多方面的学透语文,光靠死记硬背,墨守成规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美融入到教学中,在美中研读文章,在美中吃透文章、在美中消化文章。把自身带入到美的环境中,让自己变成美丽的主宰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很庆幸。有人问我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是多年的语文教学把我带入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文字,品读大量美丽的文章,体会到无数人生中美丽的情感。是语文的美让我快乐、活跃,从这开始我就把美带入到了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让自己被美好的情感包围,同样让我的学生们也慢慢地感受语文美好的魅力。我在美中教,学生也在美中学,教学中其乐无穷。

一、带着美来教学。

自从担任了语文教师这一职位,一直以来我都是带着美好的情感来给学生们讲解知识、传授知识。上课之前我会自己先通读一下应讲的课文,当文章的所有段落都清晰了以后,我会把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悟出来,方便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让自己从内心里真正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跟随它来到了美丽的大峡谷、先进的科学技术、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父亲教诲儿子的人生道理等一系列美好的境界。教学时我让自己提前进入到美的情感中,然后把这些美传到课堂中,让自己带着美的心情、美好的情感快速投入到美丽的课堂中。面带美丽的微笑,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我美丽的表情、体会到我美丽的心情,从而带着美意更好地学习知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用美丽的心情教学,学生才会用美的心情去聆听,才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消化掉更多的新知识。所以我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学生语文是一个美丽的学科。

二、指引学生用美去感受。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除了作为课堂的主宰者,还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很快地投入到新的知识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抒发感情,让整节语文课在轻松中渡过。只有学生放松了、自由了、他们才不会拘束,才能让孩子们把最童真无邪的本质传达出来,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教师应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拥有美丽的心情,和教师的情感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让学生学习每一篇文章都有美好的心情,这种方法及其重要。课后教师们会发现,自己讲课很轻松,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很放松。整节课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保证。这就是美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力量。

三、让学生自主创造美。

当前的教学中,不是教师的作用大,而是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巨大。所以我们必须稳固好我们“祖国的花朵”每个年轻的少年儿童。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生摆在最高点,不要强加给他们,要充分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要想学好语文,学生的自主发现美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能主宰学生的思想、自由,要让他们自己从意识中真正懂得什么是语文,怎样更好地学习好语文,鼓励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灿烂的阳光是美,和煦的春风是美,鲜艳的花朵是美,丰收的果实是美,肥沃的黑土地也是美。积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促进学生们美的创造,让他们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始终保持一种美丽的心情再学习语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学习课外的文章时,更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美、创造美、自主研读文章,在美中自主悟出道理。美文是写出来的,同时美文也是被读者品悟出来的。有好的读者才能有更多美好的文章。所以小学语文中学生就是美的创造者、美的聆听着、美的消化者。让学生带着美的情感去学习,我们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教师要同学生一起缔造美。

教师和学生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主要成员,当然完成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各自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但只有二者合一共同联结,才能创造出美好的课堂,学到美好的知识。教师就是美的发现者、实践者、创造者,而学生是美的感知者、想象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发现美,让学生感觉到美的存在,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感知美的形态,让学生把单纯的文字加以想象从而转换成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完美的教与学,使得教学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教师和学生是美的共同创造者,二者缺一不可。美是语文中美丽的文字,美也是人间美好的情感。语文就是情感与行为统一的学科。当我们把美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美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的东西。以后我也会继续坚持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丽的心情中学习语文,让自己在美丽的心情中去教授语文。我觉得我会越来越喜欢这美的语文的。

参考文献:

[1]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2]陈涵平.小学语文美育的原则[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3]邓达文.语文美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评论.

[4]王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教师,06期.

[5]吴晓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家教世界,06期.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学号:_______。

课程:书法欣赏。

指导老师:_______。

目录。

1.书法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书法学习的方法;

2.书法发展历程、规律的理解;

3.如何欣赏书法;

4.我对书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建议。

文章摘要:书法是我国精髓之一,不仅具有天生的传统艺术,而且更以沧桑的发展为荣。欣赏书法作品是获得高尚精神的享受同时陶冶情操,我们应该理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学会把握其中的美。本文是对书法的初步理解以及对书法欣赏的看法。

关键词:学习心得中国书法史书法欣赏。

一、书法学习的浅谈。

书法——我国的国粹,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玄妙而艰深。人人皆知写字容易,但是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境界却十分艰难。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通过作品将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等不动声色地折射出来,给人留下一种最解放、最自由的心灵之美。书法的学习看似容易,其实是个艰辛的旅程。

书法学习是付出努力的过程,我们用眼睛去感受写字的美感,用联系探求美,用心感受美。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也许忽略了书法的学习。书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书法兴趣是重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会认真起来。我从小就学过硬笔书法,对于基础的书法还是有点讲究的。我觉得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其次,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勤于思考,若有老师可以指导你则更佳。在小学之前,我的写字大多都出自于老师的帮助,老师以别样的方法让我们习字,感受书法学习的妙趣横生。到了后来,就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如果是更进一步的学习与鉴赏,更要全面观察书法的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字的艺术感,美感,和神韵。

再者,书法学习要养成自己独特的方式。随谈不上自己能写出书法字体的特色,但是要能去领悟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

二、书法发展史及习字的规律。

我国的书法有着辉煌的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已经定型,书法艺术猜开始了有序发展。而为这一发展揭开序幕的是秦朝,秦篆以小篆的形式将字体统一出现,但是几百年的运用中,人民认为小篆篆法苛刻,隶书便应运而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期间二王的行书与楷书为代表,才有了“天下第一行书”。而我们所说的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到了唐代,其鼎盛繁荣的文化使得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中国书法艺术也在这一时代迎来了全盛时期。唐朝在书法史上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楷书,其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从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此后由宋至明,书法发展都相对缓慢了下来,宋代盛行帖学,这一风气延绵至元代,元代书法受晋唐影响,崇尚复古而缺少创新,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仍沿宋习盛于帖学。而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清代书法则可以算得上是书法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革新,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书法也要培养一套自己的书写规律,像大家的手法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从书体和章法上看,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所有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三、书法欣赏。

作为一名学生来说,对书法的.掌握似乎不是很重要,但是我们要抱有一种独特的眼光来欣赏每一件书法作品。书法也有优劣之分,我觉得如何去判别必须从几个方面来说:

1.看字体的线条:书法的“永”字八法,道出了书法线条的本质真理。书法线条讲求人格化的形象意味和内涵,讲求情感意兴、意念的渗透和综合。书法线条的意味绝非生活和大自然的忠实描摹和机械复制,是非具象的,是抽象的造型艺术。书法线条的意味跟用笔技巧和用墨功夫十分相关。书法线条的完成均依赖毛笔的恰到好处的运用,然而没有墨这个“现形剂”,“笔走龙蛇”的效果就无法呈现出来,一切精美的用笔皆无济于事。

2.字体结构的全局把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字体整体上感染欣赏者,要把握好全局字体的本身结构,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整体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

3.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在书法欣赏过程中,要能体会当时书法家的年代背景,体会到意境,想要表达的感情,再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后记——谈谈书法课程的优缺点:在书法课程上,能够学到关于书法欣赏的知识,以适当有效的方法学习书法,能在极短时间内培养创作、书写作品的能力,适时显露才华获得极大的鼓舞,有得到了广大的文学素养,从历代碑帖中了解许多古典文籍和诗词,增长文学的素养;可惜书法开课人数太多,不能对每个习字之人得到帮助,有些内容带过,有基础的学生自然理解,入门的学生可能并不了解就以随便的形式在纸上得以表现,这才是书法的可悲之处。

参考文献:

3.《中国书法鉴赏》黄正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4.张怀瓘《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将文化流传下来的国家,每一个炎黄子孙在一出生就背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将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语文作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个传承文化的媒介,每一个学生都有将语文学好的责任和义务。诗歌是我国文化中最精华的存在,它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直接了解古代先贤的最直接的桥梁。现如今要想将我国建设成一个文化强国,首先要培养学生,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诗歌中蕴含的古代先贤的智慧,对于我们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如果仅仅只是会被《唐诗三百首》只是能够机械的背出其思想内容来应付考试,这是不能够将文化传承下去的。在课堂中应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其文学意蕴,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对于文学自然有了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解读,这样才是成功的文学教学,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对诗歌的教学往往程序化,一般只是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之后便直接灌输其思想内容,这样不只不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把握,而且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没有得到。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诗歌学习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也会受到阻碍。

三、怎样改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应试教学中,老师为了应对考试,又或是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只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完全不知老师所云。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地束缚,对课程没了好奇之心,有的甚至产生了反感,这样对文学教学是及其不利的。因此要做好课堂诗歌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的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老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诗歌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2.提高老师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老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众所周知,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如果没有足够高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怎么能教好学生呢?老师应该在做好平时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多读书,增大自己文学的储备量,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样才可以在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的时候可以给出自己的点评,让他们有自己的感悟和进步。

3.增加学生的涉猎。

高中课堂,目前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要上课的工具。但教材由于种种限制,只能给出一定的诗歌背景介绍。在学生没有阅读其他的内容或者是没有了解文章背景的时候,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诗歌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可以每周抽几节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上阅读课,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表达的内容更多,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好处。

4.教师注意引导的方法。

前面提到,老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性,并且拥有自主性,能够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学生能有这种表现,一定要老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做好引导作用。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仔细选择和准备相应的资料,用来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积极性。老师还要有能够一定的掌控能力,在学生们的发言偏离原来的轨道的时候,要能够把他们拉回来。其次,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教师能够给予一定的解答,有些不能解答的问题,也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营造的是一个积极有活力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自主性,但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这个年级的学生正是躁动的时候,一旦收不住,课堂纪律便会被扰乱。不仅达不到原有的目的,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老师要有一定的威严,能够镇得住场面,不仅要引导学生更要在适当的时候规范学生。怎样做到威严而不失亲和,且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要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了。总之,诗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可见其重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悟诗歌的文化韵味,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相信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将诗歌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例如教师在开展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作文教学。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于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布局已经有一定的把握,只是在作文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于作文的主旨,对作文进行艺术加工,以提高作文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品位。以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事迹等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这些细节之处入手,对作文人物的精神、性格与能力等进行着重地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将作文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的同时,又要着重突出其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性,升华作文人物的形象,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味,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积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想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读书目以外,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供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以及记录自己阅读完作品后的心得与感悟,这样既可以将作文课堂教学有效延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经验,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体会到语言应用的艺术性,从而提高自己写作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思想性。

三、注重作文仿写练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意识。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应用的艺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语言描述方面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和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方面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读者在感叹文章语言运用精妙的同时,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揣摩和练习,而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练习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选取优秀文章作为范文,详细向学生讲解范文在语言的应用、文章的构思、思想的表达和论证的方式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以及范文的开篇布局和首尾的处理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范文的结构和语言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仿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优秀范文进行合理解构,吸收范文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又可以增强学生作文时布局谋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段落转换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使文章的层次、思想的内涵和表达的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仿写练习,更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文章的布局谋篇,最终也只能是千文一面,无法体现每个学生作文的独特之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变化和创新,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提炼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安排对其进行展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划定文章主题范围而题目自拟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文章写作,这样既对文章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限制,让学生在文章选材、主旨立意和表现空间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对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自然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作文点评的方式,随机选用部分学生的文章作为范文,对其语言运用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明白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又可以让学生从范文讲解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更好的表现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语言方式、结构布局和文章类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

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

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

东晋时,书家已不满足于对书法外在形态的描述,而开始探求用笔、结体和章法技巧的规律,并注意研究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

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书论。

至南北朝时,受时风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各个书家的评论。

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有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瘐肩吾的《书品》等。

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

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

随着唐代书法艺术的达到鼎盛,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张怀域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宇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窦泉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队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

尤其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

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

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

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画、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

它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

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

《续书谱》尤为系统精到,为历代书家所推祟,影响巨大。

元明两代的书法艺术也没有多大发展,帖学仍然盛行,尚未走出书法创作的低谷。

在书论方面,由承继晋唐之法,对宋人“尚意”书风进行否定,进而重视书法艺术的形态美,标举魏晋风格。

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郑构撰、刘有定注的《衍极》和陈绎曾的《翰林要诀》。

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

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丰坊的《书诀》、项穆的《书法雅言》等则是其代表论著。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

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

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

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

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强调他们各有所长,则显得比较公允、客观。

不仅如此,《书概》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

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并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如前所述,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

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

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

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

只要我们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你就会看到: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

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

比如对书法发展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批著作。

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

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

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

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书论家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就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关系,并举例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

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

人品好书品必定好。

另外,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活动交织的情状。

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

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

如孙过庭《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博喻,来比拟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神妙景象,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便于领会。

此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摘要: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让高中生更多地接触和欣赏各类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引导高中生了解书法艺术和现实生活、书法艺术和自我全面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喜爱书法艺术的心理倾向并提高书法艺术鉴赏水平。这就意味着书法艺术鉴赏课在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书写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高中生书写能力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古代,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书法艺术所倾倒(对联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阐释),因此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书法行为艺术。书法在经历了岩画、刻画、篆书、隶属、章草等形态的变化,在数千年之后的信息时代仍然依循着这样的道路继续完善,书法艺术自唐代流传到其他国家,虽然历经千年但内在的逻辑结构非常稳定。

然而我国基础书法教育较为落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书法教育走向没落,很多高中生的书写技能连年走低,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东倒西歪,更谈不上美观了。在数字化充斥世界的当今时代,书法艺术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加能够传达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因其书写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可以展示书法的书写实用性。从这个意义而言,书法艺术鉴赏课在高中的开设,能够帮助高中生认识到自我书写能力的不足,从而致力于提高书写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现实需要。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认识宇宙万物,早期人类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随时观察一种自然之美,进而通过一种长期记忆的方式将自然、宇宙万物刻画于一定的'载体之上,从那时起人们可以不用千里跋涉就可尽收美景于眼底。这种创造性的发明对人类意义非凡,可以说书法从其产生之初就被人们赋予了美的使命,即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美传达到更广阔的地域、传达给更广泛的人,这种宇宙之美的追求始终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成长。

审美能力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和净化社会风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书法相较于戏曲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十年以上的汉字书写经验,在多年耳濡目染的语文教育中,高中生对汉字的理解已经达到另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从而具备了一定的中华文化认知和鉴别能力,因此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开设能够更好地加深高中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在无形中提升作为社会个体的审美能力。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文官统治系统,文官统治的一大特点正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举制度,科举是通向国家统治高层的社会化运动。唐太宗李世明因其个人极其喜爱书法,因此唐朝对于书法的喜爱也因此达到空前的盛况。唐代科举制度的一大贡献在于,将书写技术性提升至书法层次,这也为后来中国社会奠定了一个数千年不变的大纲。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中,书法艺术功不可没。基于此,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可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二、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

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提高。

书法鉴赏水平,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注重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优化,注意所选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表1为书法艺术鉴赏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有一定的理论性倾向,教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个人表演,尤其是对书法作品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做过度的介绍,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丧失了自我质疑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机会。因此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一方面是允许学生在非提示前提下进行审美直觉的独立表达,即允许学生表述自己的观點;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互动性设计,允许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补充。

(三)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

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多元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优秀书法作品,比如冯承素双钩《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等经典作品,让学生对书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书写规范,以欧阳询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运笔的顺序和方法,并且请学生与自己一块演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练习起笔、运笔。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

书法艺术鉴赏课不同于其他高考科目,因此不能用简单的成绩高低来对高中生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评价,为此笔者认为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科学评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如表2所示)。

三、结论。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课堂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为此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就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关宁国.从书法鉴赏的心理学意蕴谈文化人格塑造[j].教育文化论坛,20xx(6).

[2]李丽.书法鉴赏的心理维度——论“心品”与“书品”[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二

在进行书法鉴赏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见解。在古今中外文字阐述中,一些文字阐述带有许多玄妙,给人感觉常常会意想不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结合对经典书法见解,从客观出发,总结出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一、首要赏心悦目。

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书法创作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书法临摹创作主要是为自己创作,也可以为他人创作。笔者认为,书法创作主要是为了自己进行创作,但是客观上也达到了为他人创作的效果。主观上为自己进行创作,这一理解非常简单,因为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要求创作者身心愉悦,可以陶冶情操,其主要本质还是在为自己进行创作。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一个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创作成功,他就成为了一个艺术品,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由于艺术品可以感染他人,也可以感染书法家本身。从这种角度进行分析,作品已经成為了作者与观众之间交流媒介,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内心,以便做到两者内心的共鸣。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又可以分为大我和小我。效果主要是指个人的初始状态,大我是指个人在经历沧桑之后的精神境界。只有实现了小我才能完成大我,这是人类人性升华的必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书法创作,通过对自我进行历练,使得自我的精神境界可以提升,以达到大我的情怀,与欣赏者形成共鸣。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而言,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尽管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最终的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优秀佳作,无论创作者出于何种主观状态,想表达何种情感。一件优秀作品的诞生,客观上产生了陶冶情操的效应,可以供人欣赏。

二、妙在传情达意。

一件书法作品是用文字和笔墨组成的,并有文字和笔墨传达情意。在传达的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取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书法作品是由中国汉字组成,而汉字是方型字并且汉字是图式的。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写作时常常使用毛笔进行创作,而毛笔的特性是软。正是由于以上两个特征,在进行书法临摹时常常可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方块字又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把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表达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个的文字无法表达丰富的情感,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发展需要,汉字的构字方法也逐渐出现了转变。在书法汉字中出现了六书,他们分别是指事、会意、转注、象形、假借。通过这些转变,使得汉字构字方法产生了丰富和创新,使得内在精神得到升华。

从毛笔上进行分析,由于毛笔性软,所以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有方有圆、粗细得当、虚实有异,表达出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

在进行书法创作中,书法创作可与一般的文字书写区分开来,主要是因为两者具有非常大差别。书法创作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还可以表达人与自然关系。写作主要是为了传递语言,进行文字记载。我们在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时,既需要对书法的力度、章法、墨法等技术因素进行考量,还需要看他是否能够做到传情达意,从而衡量出该部书法作品品格高低。但对于写字而言,写字只需要易于辨认即可。

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需要表达何种感情呢?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而书法创作可以通过自身点、线、面与章法等因素相结合,形成语言,抒发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在进行临摹时,书法家由于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自身双手将真善美表达出来。例如,通过观察书法家不同书法真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内涵。王羲之的书法优雅潇洒、黄庭坚的书法耿直重义、傅山的书法海阔天空、林散之的书法仙风道骨,这些都是书法传神的典范。

三、功在传承有绪。

文中所指绪主要是指书法传承。我们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书法字体从何而来,需要对书法渊源进行探讨。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只有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才能够进行有效临摹创作,从而形成自身独具一格书法形式。如果我们在进行书法传承过程中不去追根溯源,而是盲目跟风,则我们只能学到皮毛。

在进行书法学习时,临摹是学习书法最佳途径。在对一个书法家功力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看他对传统研究深度。对于一个喜欢学习书法人而言,必须需要借鉴传统,否则等于白手起家,很难达到新高度。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对于经典书画学习必不可少,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用同样时间获取更多知识,并从中悟出真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在进行临摹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临摹标准。首先必须符合自己性格,这样才能够吸收精华,开发出古人没有开发的空间,做到扬长避短。

四、趣在形式对比。

在不同时期,书法拥有自身特征,通常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进行形容。在晋朝,书法尚韵;在唐朝,书法尚法;在宋朝,书法尚意;在明朝,书法尚态;在清朝,书法尚势。对于当今书法而言,我们并不能用一个词来进行形容,笔者也不会轻易下一个定论,这个定论应当由后人进行评价。在当前人们内心审美需求中,尚趣是非常贴近人们内心世界。虽然每个时代的书风各不相同,但是这些都是由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内心审美诉求共同决定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字体上已经相当的完备,各种字体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在这个时代,书法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可以从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做到推旧成新,在字体的技法上进行丰富。对于当今的书法家而言,应当整合当前的书法资源,推古成新,创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书法作品。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时代的疏忽如何并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它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但是一个时代存在不同的书风,却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当今时代存在着尚趣的倾向,但并不排除以往的书法形态。

对于现代生活而言,不仅书法存在着尚趣的现象,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由于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希望通过艺术形式放松心声。例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徐峥导演的泰囧,本以为1942凭借自身很好的功底,可以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哪知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泰囧一举夺冠,而泰囧的思想虽然没有1942那么深刻,但这部片子本身的幽默情节可以使人哈哈一笑,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五、贵在个性鲜明。

书法创作必须做到个性鲜明,有自己的面貌,做到创新。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维度,从技法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技法,并且拥有深厚的功底进行驾驭。例如在驾驭线条时,使用者在使用毛笔时必须做到稳、准、通。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并通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使得自己的生活具有藝术气息,表达出真实的生活情感。

在彰显自我个性时,我们必须深入生活,深入传统。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传承有绪。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必须有效地结合生活,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笔墨虽然随着时代变化会产生一定变动,但所有变动都必须深入到生活之中,这些生活既包含有社会生活又包含有自然生活。当今世界生活变得日益丰富,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深入生活,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民的诉求,已经成为了书法家必备的一个功课。当前人们的心情都非常浮躁,内心渴望得到一片宁静之地。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太多尔虞我诈,人们内心也呼唤真诚社会。

在进行临摹创作时,我们需要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相接处。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科技空前发达,而古人主要生活在农耕文明时期,使得古人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生活相对闲适,但信息也相对闭塞。在王羲之的年代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更没有太空飞船。而我们当前的时代既可以去青藏高原进行探险,还可以去海底进行游玩,甚至可以登陆月球进行探索。这些新兴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笔墨语言进行表达创新,这种创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六、高在自然天成。

对于书法家来说,在进行书法临摹的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在于做到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往往排除小我、大我、无我的障碍,做到天人合一,直通宙宇。在思想境界上,我们应当从小我提升到大我,最终做到天人合一。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中,由于书法中的诸元素存在的一定量的约定,因此在创作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在自然天成的书法中字法章法墨法等等不同的书法技能都有高低之分,一定必须符合自然天成的标准,这样才可以使人感到舒适协调。反之,如果过分追求某一项内容,会使得整个作品非常不协调,给人不舒适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叶林心.当代篆刻创作取法多样化成因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

[2]王师琪;郭燕齐;吕翠萍.浅析传统文化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向导,20xx.

[3]黄伟斌;黎文君.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xx.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三

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也增加了毛笔字教学的内容,对毛笔书法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对毛笔书法最好的发扬方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讲究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选择好工具,才能在练习时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是关键,它对我们写好汉字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除了这些工具之外,还有其他工具也需要准备,例如:选择合适的字帖、毛毡、笔帘等等。只有选择好工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二、讲究姿势。

工具、兴趣都具备了,还要讲究写字的姿势。

1、讲究执笔方法: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之间,食指、中指并列在前,拇指在左后,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如果是悬腕,那么执笔稍高一些。笔杆与纸张保持垂直,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2、讲究坐、立姿势。坐: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站:两腿自然分开,保持身体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曲,距离不宜太远,左手按纸,同时要注意桌子不能太低。

这些姿势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方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笔法,小学生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而在众多的楷书中,我主张从颜体或柳体、隶书开始学起。直接教授笔法,无疑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书法产生兴趣,他会想办法,去练写,并且会以此为乐。这种快乐又能促使他进一步学习书法,所以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的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最感喜欢的事。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书法家的练字故事;可以是某幅作品的由来;可以是书法家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等等。例如学写《千字文》的时候,可以讲讲周兴嗣编写千字文的故事。

b、做游戏。如教学部首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最后将做好的笔画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加上教师独白,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书法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多媒体的引入。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间架结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2、教学语言儿童化。以颜体字笔画“横”为例。这样告诉学生:“横”像一根长长的有韧性的扁担,写的时候要前低后高,这样挑扁担的人才能走得稳。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肯定也不一样,将笔画类比作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既降低了难度又易于学习和掌握。

3、设计口诀易记化。把规律性较强和特点比较突出的笔画或者偏旁串连起来归结成易于识记的口决,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法。如:“‘口’字‘口’字上宽下窄”;“‘横’画‘横’画前低后高”。

4、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指导学书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

四、讲究教学环节。

个人认为在书法课上,不是单纯的教笔法就行的,尤其针对小学生,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也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激趣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名人轶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范写讲解:老师的范写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等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描后写:描红是写初学毛笔字的必要环节,只有先进行描红,使笔画或者字在心中留下印记,然后再临写,效果才能好。临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力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结构;“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

4、老师巡视:学生书写时,老师应该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写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5、适当点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以上阐述,仅是我对毛笔书法进入小学课堂的粗浅看法,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商榷。但是不管怎样,就现在的教育形式来看,毛笔书法教学进入小学课堂势在必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做龙的传人,那就应该,也必须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校园的“中国味”更浓一点!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四

——《纸船》为案例。

一、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

1、合理安排课前文章介绍。我每天上语文课时的课前两三分钟,按照以往惯例,总会有同学在班上朗读文章,有课外的,也有课内的。为了很好的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我向同学推荐了一篇冰心的《繁星》。借助这篇文章,我一方面很快的检查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这篇文章内容上和《纸船》有很大的相近。由此及彼,同时能很快速的进入学习的正题,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2、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

从日常生活开始,学生们很容易接受。生活中,学生们都知道玫瑰是表达爱意的,如给妈妈可以送康乃,给病人送满天星之类。导语在语文课堂上似一座桥梁,把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为学生们在生活中也在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未能明白的提出来而已。

二、创建诗歌的意境。

要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的诗歌很讲究意境,很多诗歌都有优美的意境。如果要体会或领悟诗,学生必须从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即意境),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教师可切实地选用一系列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创建诗歌的意境。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合理运用音乐带,也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上课前,我选取了两首曲子,一首舒缓、悠扬,如《秋日思语》,一首轻快,让学生认真听,辨别哪一首适合做本诗的背景音乐较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这一辨别,学生们已能掌握本文的基调,体会诗中淡淡的哀愁,无尽的思念。当《秋日思语》宛转、悠扬的'音符在教室里回荡时,学生的心也跟着悠扬、飘荡。舒缓的音乐、低沉的朗诵,两者相得益彰,教室笼罩在一种浓浓的亲情当中。

2、加大学生朗诵。

学生平时读书只是一味的念读,感情很难到位。现在,由于音乐带的情景导入,教室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氛围,学生感情也很容易到位。因此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放手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教师也可做一定的示范朗读。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带着感情,学生们会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们感情投入,再结合住校生们的苦衷,更能体会到冰心的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感情。情景教学,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少年不识愁滋味,必须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到其中,才能体会该诗的美。

三、分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1、整体上把握。

各人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对诗歌的感悟也不同。学生们说出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大家齐心协力,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集思广益,就可以体会出整首诗所包含的意思、本诗的主题——思念母亲。全文高潮中“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作者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

2、学习诗歌的语言。

体会诗歌,仅仅是整首诗还不够,还应该抓住一些细节加以体会。如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点出其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中的“从”,“仍是不灰心的叠着”中的“不灰心、每天”折纸船已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心头的忧伤。

四、创设写作的氛围,学习运用托物寓情的方式。

学以致用。学习了诗歌的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外,应该每个人都能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应该及时的引导学生写作,学会运用托物寓情的方式。

利用学生们喜欢做手工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任务。给亲人、朋友、父母、同学,送一件你做的手工。纸船、纸鹤、幸运星均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礼物到讲台上介绍设计礼物的用心。这一个环节让学生把心中蓄积起来的感情吐露了出来。感情积蓄到一定阶段后,积极引导学生们写作。把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祝福、思念写到你到的礼物上。感情已至此,学生写作自然是水到渠成,很轻易的完成了写作任务。

五、恰当的结尾。

推荐诗歌与书法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五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把写字教学编入了语文课本,努力纠正现在学生握笔不正确,坐姿不端正,书写凌乱、潦草,不够整洁、美观的缺点。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的写字课堂上,教师们只是偏颇地让学生掌握笔顺、识记字形、认识结构。学生是掌握了,而且有的记得很牢,但是这代替不了写字,更不能代表学生从此能写好字。所以学生的写字技能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写字的要求: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要走出写字教学费时费力,不是语文教习内容,并重视识记字形,轻视写字方法指导的观念和错误认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写对字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字写得整洁、美观,真正达到我们写字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以下方法,注重写字教学中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的难点、重点,强化训练,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写字技能。

一、教学生认真描红,为学好书法打好基础。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他比较细碎、枯燥,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辅导孩子。首先选好描写的字贴,让学生通过描写掌握笔画书写的特点和规律,熟悉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让学生在心里明白某一个字应该写成什么样子才算是正确的,匀称的、平衡的、协调的,如何写每个笔画才能把这个字写得舒展、美观。好的是,现在教学中有了与教材同步的描红字贴,让学生有了很好的范本、例子,学生可以从描红中蒙着字写、照着字写,充分改正学生在写字中的不正确写法和错误的运笔走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通过有序的练习,巩固了一些生字的识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教师手把手教,才能确实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认识不到写好字的重要性,更不会想到写一手漂亮的字对他们学习生活有多大的助益作用。因此,他们不管是在基本笔画的练习中,还是整体结构的练习中都很容易出现偏差,形成不良的写字习惯。这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细心地给学生示范,纠正学生执笔错误,运笔错误,姿势错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会运笔的整个过程,掌握运笔的要领和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书写。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从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耐心地手把手教学生,在示范中让学生真正掌握执笔、运笔的要领,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确实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用心临摹,掌握书写要领。

小学生好奇心强,在临摹时总带着一种玩的心态,这会大大影响临摹的效果,失去临摹学习的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描红练习的基础上,由照样画到对着帖写,使学生在认真临摹的过程中,掌握要领,把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写出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临摹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首先要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横、竖、撇、捺、折、钩、提的运笔要领。

四、在练习中严格要求,切实达到教学的有效。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提高书写水平,切实达到我们教学目的,教师一定要在练习的每个环节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把笔画练习当成是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更不能在书法课上走过场,让学生白白浪费大把大把的宝贵时间。教师要在书法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训练的时间,不为了赶作业而写字,也不要让学生为了写字而写字,要避免学生乱写乱画,做到每一次作业都要认认真真地写,保质保量的完成,避免返工、重做的现象出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写字教材的学习要求,从讲析到练习到反馈的教学安排;从温故到巩固到迁移的复习要求;从展示到评析到练习的研究学习;从展示到欣赏到内化的不同学习和巩固中,创造良好的写字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写字的水平。

五、保证练习时间,使写字水平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要想有一手漂亮的字不是一日的练习就能达到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阶段性,长期性的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让学生每周保证一节课的练习时间,每天至少练习一篇字帖,熟练一个到两个笔画,并保证练习的扎实认真,指导也认真有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技能。所以,老师一定要在保证学生训练时间的同时,严格要求,认真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要求下提高写字水平,达到练习效果。当然,老师要在指导中,肯定学生在练习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的收获中,增加学习的`热情,逐渐提高写字水平,提高写字的综合素质。

六、着重方法指导,让小学生学会写字。

写字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笔画的同时,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写字,爱上书法。比如,使用井字方格,让学生在写每一个字的过程中,知道每一个字的笔画写在井子格中的哪个位置才是最佳的,才能使字显得端正、大方、舒畅。也可以用形象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汉字的分析,掌握汉字的结构布局,才能在写字时做到规范书写,体现汉字的结构美。如“一”略向右上倾斜的动感就会让学生想到翘翘板的生动形象,还有汉字“二”两横的长短、俯仰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汉字结构中协调与平衡的原则。又如在书写上下结构的汉字“品”时,要上小下大才美观,可是小到什么程度,又大到什么程度,这就要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堂握平衡、协调,使上下大小搭配适合,美观大方。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让学生写好汉字,掌握、熟练每一个笔画在不同结构的字中的写法和特点是写好字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描绘到临摹,再到老师严格要求,手把手传授学习方法,写字技巧等等的过程中,使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内,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还有语文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02)。

[3]李豹,新课程下的书法教学之我见[m],中国钢笔书法,

[4]王少娥.探求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1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