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3:54:24 |
  • ZTFB |
  • 14页

10.制定方案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目标,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方案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和法律法规。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影响,为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一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全面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硬件的不断完善,未来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更加高效化和规范化。目前,软件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模型和工程支持技术是软件工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21世纪以来,由于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软件工程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本文主要以计算机发展和软件工程的发展为切入点,并结合现在我国电子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

引言。

软件与其它产品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它是一种生产较难而且知识密度较强的产品。因为20世纪计算机刚刚兴起,成本是比较大的,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编写程序,其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这种现象也极大的制约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软件才获得了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对计算机软件设计也就有了一定复杂性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中软件工程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在发展中的变化,由此才能有效的推测出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以下方面的变化:

(1)计算机中的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计算机处理一些细小的事件,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节省软件开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这样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业务逻辑中,精简代码行数,使软件开发的规模逐渐缩小,软件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对其工作进行良好的定位。

(2)由于计算机能力正在向服务器端方面不断靠拢,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和实用的中间件技术是当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大型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3)随着j计算机各方面能力不断的增强,使软件的使用逐渐得到了普及化。

(4)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普及,使原本较为分散的软件开发人员又被重新整合在了一起,只要框架与基础合适,他们就可以将软件工具有效的开发出来。

2、计算机发展的变化。

从计算机模型来看,冯诺依曼理论体系中的计算机二进制码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从计算机能力来说,主要在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云计算也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2)摩尔定律的出现使cpu的运算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运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单科cpu方面上,运算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困难的。

(3)多线程多核技术以及并行运算技术给服务器处理能力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且这两种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冲出了服务器处理能力的瓶颈,致使许多计算机能力向着服务器端发展,c/s模式(胖客户端结构)不再受欢迎[1]。反之,b/s模式(瘦客户端结构)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1)软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是开放性的软件计算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协同合作不断的加强,软件本身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技术。所以这种新趋势将必然成为软件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方向和重点。并且,开放性计算给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便利,这种计算方式更加有便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在后期的维护中,将更加专业和容易,对与开发者和客户来说,这是一个共赢的方式。

(2)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软件开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已经显得十分吃力了。全球化合作是未来软件在开发中的新方向,因为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许多软件对开发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软件在国内是无法良好的进行下去的,需要在国外完成。同时,软件外包的发展在软件全球化共同协作中发展步伐逐渐变快,许多从事软件外包工作的公司也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这些软件外包公司,通过对软件工程进行合理计划,将编程部分、设计思想、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发布等各个模块分裂开来,分配给不同的国家完成。这个分配的过程便是实现信息全球化的基础,并且该过程已经逐渐成为了许多外包公司主要的发展手段。

(3)模块化思想的挑战。

软件工程全球化协作在给软件开发者带来了许多机遇的时候,同时也给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挑战。各软件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竞争也越发的激烈,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竞争,使软件开发逐渐向着模块化思想的方向发展。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本质是以科学的手段,把相似和已知的软件结构进行分类,同时用一定的方式,将其模块化,这种思想主要是基于解决实际生活中传统技术不灵敏的问题提出的。这种设计思想的提出,不仅提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和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对软件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四、结论。

软件工程技术是现代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支柱之一,其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创新与改革,才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成熟的阶段,而软件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不会只停留在现在这个阶段,其将会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软件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模型和工程支持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致使软件不再是原来单一的面貌,而是集科学性、复杂性和有效性于一体的技术。同时在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着重根据其特点,努力找到相关解决办法。在发展的同时,摒弃掉原有的弊端,进而朝着良性发展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2]何金泽.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05(09):398.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二

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这个数据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增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软件人才是用人单位最为需要的,而且越是上规模的公司,对于软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我国的软件产业总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建设阶段,所以国内软件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软件工程相关产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需求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三年后将增加至260亿美元。

4专业能力要求。

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建模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等。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基本专业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当前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项目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思考、应用、分析和发现问题、交流沟通五个方面。管理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于加强学习,要树立创新观念,要有良好的执行力,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软件建模分析和设计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操作不方便、知识更新快、受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等特点,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如互动式教学模式等培养学生系统化建模能力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相应设计以及教学辅助平台和工程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开发进度和软件质量要求,应用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完成软件工程任务的能力。目前,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偏重理论能力的培养,而在系统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因而,理论教学课时数较多,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

5结束语。

明确软件工程课程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对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软件工程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信息,明确软件工程人才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核心课程,以期科研院校、教育机构确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最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促进学科良好发展。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三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标准学制:3年

弹性学制:2-4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建筑施工一线的测量放线与地形图测绘工作,适应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及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职业岗位

表1 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

四、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掌握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方法;

3.掌握测图控制网、工程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要求;

4.掌握地形图、地籍图数据采集与绘制的程序和方法;

5.掌握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6.掌握各类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观测方法和数据整编方法;

7.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掌握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调绘的方法;

9.掌握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和工程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要求

表2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三)从业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专业综合素质。熟悉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熟悉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进取心,具有实事求是、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主干课程简介

1.测量技术基础(56课时,3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测量三项基本工作的测量原理,同时学习和掌握ds3水准仪、dj6经伟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的操作和使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充分了解各项测量步骤原理的目的,也为后期进一步学习测量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形测量(64课时,3.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作业过程;全站仪、s3型水准仪及其它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图根导线和四、五等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熟知有关限差要求,并能对有关限差制定的理论依据有所了解。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形图测量的步骤、且能够独立主导的完成小区域的地形测量工作。

3. 控制测量(64课时,3.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各类工程控制网和城建控制网的布测方法,学习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检校方法,学习椭球测量的基本理论、控制成果概算、高斯投影、坐标换带和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能会建立小区域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能利用gps建立三维控制网的能力。

4.工程cad制图(28课时,1.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工程施工图纸绘制的实例讲解和cad绘图的基础技能的学习,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的相关基础,增强识图能力,培养空间想像和思维分析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地掌握cad测绘建筑图纸以及地形图实际绘制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在工作岗位上从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 地籍与房产测绘(60课时,3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重点学习了解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等基本知识,掌握界址点、地籍图的测量方法、土地面积量算以及房产测量等方法,了解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与管理。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地籍权属调查和计算机地籍数据处理的能力。

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60课时,3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重点学习对各类建筑物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测量放线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放线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达到使学生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管道、地质勘探、城市建设等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方法,能进行各种工程的定位和放样,线路断面测量,土方量的计算的目的。

7. 测量程序及其应用(60课时,3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主要介绍edtr 导线测量综合计算系统、cosawin平差软件、edms6.0地形地籍成图系统、haida海洋成图系统、cass7.0地形地籍成图系统、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南方gps解算软件、天宝gps软件、断面图绘制系统等常用测量专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在测量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应用软件的目的。

8. 数字测图(90课时,4.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讲授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作业过程、野外数据采集、数据编码、数据传输、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字化地形图数据采集,计算机地形图编辑、制作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工程应用方法。

9.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36课时,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全球定位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介绍世界主要卫星定位系统;重点学习gps系统的组成和卫星信号结构;gp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源以及消除削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测定卫星到接收机间的距离的方法,gps定位的原理和各种定位模式。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gps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外业作业模式和内业数据成图的具体操作方法。

10. 工程变形监测(60课时,3学分)

表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表4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七、毕业条件

2. 学生素质教育考核至少达到20学分;

3. 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技能证书。

表5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八、说明

1.本专业开设33门课程,2615学时,14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119学时,占总学时的42.79%;实践教学学时1496学时,占总学时的57.21%。

2.公共必修课10门,532学时,33学分;专业必修课14门,800学时,42.5学分;公共选修课6门,144学时,9学分;专业选修课3门,84学时,4.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1055学时,59.5学分。

表6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时学分比例构成

九、师资队伍保障

本专业拥有一批年轻富有活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专职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其中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博士学位),7人本科学历(2人在读工程硕士学位)。专业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测量技能大赛并获得多项荣誉。

为了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配合学院的师资培养政策,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来加强师资建设。

(1)切实履行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制度,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积极选派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对校内所有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

(3)响应学院科研工作激励政策,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教师自设教学和科研互动的课题和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参加职教论文评选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即: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构建和实施了完成测绘任务,加强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成各项测绘任务并在实习单位完成内外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环境、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为最终就业奠定心理基础、储备职业技能;企业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企业从中选拔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的评价测量专业的专业课实践性很强,老师安排了大量的实训,并且在课余时间开设了选作的高新技术实训、测量新技术讲座、全站仪培训,还有测量技能大赛,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扎扎实实的知识。我觉得工程测量技术这个专业与现代知识技术很好的结合,不枯燥,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有学习的动力。

(2)学校对学生的评价

通过学院每年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比较高,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且专业技能过硬、放心。

(3)同行院校的评价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铜川职院等同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评价认为:“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讲课过程语言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对难点的.把握也准确。能结合测量仪器实物、多媒体课件及测绘成果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切合实际的例子,使学生一目了然。”

(4)用人单位的评价

陕西省省建六公司高级工程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我公司作为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长期合作单位和生产实习基地,普遍感到学院毕业生的工程测量知识较为扎实、动手能力强,说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我认为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符合精品课程的要求。

(5)家长的评价

通过采访学生家长,家长普遍认为在经过学校专业教育后,“学生的思想成熟了,办事稳妥了,有了一技之长,而且学校帮助推荐可靠的工作,不发愁将来的饭碗问题了”,家长非常满意和放心。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测量与工程监理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工程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一)职业范围

面向测绘、道桥、水利水电、矿山、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监理等行业或机构,从事工程测量、工程监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专业面向的岗位(群):

能够胜任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等专业技术岗位。

四、培养规格

(二)专业技能

1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业素质

通过通识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构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理论文化知识,拓展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数字运算、信息处理、外语应用和自我提高等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体育锻炼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身心素质。

通过专业教育,着重构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依托企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学生的专业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工具、仪器、设备、工艺、方法、标准和制度的应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岗位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强化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构建具体的岗位感性知识,培养专用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并自我构建新的理论知识,分析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模式和管理方案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技术革新建议或管理改进方案,培养技术革新和改进管理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要求

2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a级或b级。

2.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3个模块合格证。

3.取得测量员或监理员岗位证书。

五、课程设置简介

(一)公共必修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学时:48 周学时:3 开设学期 :第1学期)

学习目标:主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学时:72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学习目标:主要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准确地阐释党在新时期制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形势与政策

(总学时:16 每学期4学时 开设学期:第1-4学期)

学习目标: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综合素质,开扩胸怀视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4.大学英语

(总学时:208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1-2学期;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3-4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广泛的读、写、听、说训练,达到大学专科程度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这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包括英语专业知识,英语国家人文概况的了解、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进行一般交际能力等。

5.大学体育

(总学时:108 实践教学时数:98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1-3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的精神。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总学时:64 实践教学时数:32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1学期)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良好基础。

7.应用文写作

(总学时:32 实践教学时数:4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1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应用文的概念,了解应用文的主要特点、作用、分类及写作要求,以提高学生写作常用日常事务类文书的能力。

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总学时:36 每学期9学时 开设学期:第1-4学期)

学习目标: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把握行业就业政策,形成和发展职业角色技能,掌握职业信息,成功就业。

9. 军事课

(总学时:96 实践教学时数:60 开设学期:第1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我军的发展史、现代化装备在现在战争中的应用等,并以人民解放军严明的纪律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

10.高等数学

(总学时:136 实践教学时数:4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还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11.公共艺术课

(总学时:18 开设学期:第1-4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鉴赏等方面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12.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总学时:96 实践教学时数:28 周学时:6 开设学期 :第1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和图集识读,熟悉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及通用建筑标准图集,绘制简单的施工图。

13.建筑结构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8 周学时:4 开设学期 :第3学期)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的徐变和收缩、选用原则,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措施。

14.建筑材料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28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和一般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基本用途、常见规格、质量标准、试验、检测及验收方法;保管要求,能合理地应用建筑材料进行技术工作。

15.建筑力学

(总学时:64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1学期)

学习目标:熟练运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或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掌握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并对杆件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验算;熟练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规律,了解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解算简单超静定问题。

16.建筑cad

(总学时:36 实践教学时数:36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cad的文件管理,并能运用建筑软件(如天正或abd)绘制建筑物平面、立面、剖面等建筑施工图,所绘图样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图集。

17.房屋建筑构造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12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学习目标:熟悉民用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掌握民用建筑构造组成和常见构造的典型做法;了解影响建筑构造选型的各种因素和基本原则;掌握建筑施工图识读技巧,能正确领会工程图纸的设计意图,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纸。

18.测量学基础

(总学时:124 实践教学时数:64 周学时:6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学习目标: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 、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易平差),熟练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熟悉各种工程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

(三)专业课

19. 测量平差基础与平差软件应用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20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测量观测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三、四等控制网平差计算的方法,具有将误差理论用于解决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

5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控制测量

(总学时:100 实践教学时数:48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了解国家三四等精密导线控制网、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与方法,观测方法和内业平差计算方法;熟悉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使用精密测量仪器,独立地进行水平控制和高程全部外业观测,内业平差处理和工程控制网精度估算的能力,具有熟练操作数字水准仪、全站仪、gps的能力。

21.数字测图

(总学时:100 实践教学时数:48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操作数字化测图软件(ct3000),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字成图软件和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的能力。

22.工程监理概论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1学期)

学习目标:了解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法规制度,掌握建设工程目标系统、目标控制的含义、目标控制的任务和措施、建设工程监理组织的模式与实施程序、项目监理机构、监理的组织协调、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编写、监理规划的内容及其审核。

23.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总学时:72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熟悉建设工程市场基本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工程项目招标的程序;掌握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组织过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要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的方法。

24.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

(总学时:72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控制与验收,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概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策划,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等内容。

25.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场作业方法和步骤。

26.建筑施工技术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14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重点掌握模板工程、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

27.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

(总学时:72 实践教学时数:4 周学时:4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 了解建筑工程计价概述;熟悉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建筑工程定额计价、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前期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28.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控制

(总学时:72 周学时:6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了解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概述和流水施工原理;熟悉施工准备工作、施工项目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掌握网络计划技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29.建筑法规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许可法规、建筑工程发包承包法规、建设工程合同、建筑工程监理法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建筑工程纠纷的处理、建筑法律责任及建筑工程其他相关法规等内容。

30.测量员岗位实务知识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结合测量员的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使学生掌握测量员岗位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为测量员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31.监理员岗位实务知识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结合监理员的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使学生掌握监理员岗位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为监理员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32.房地产测量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4学期)

学习目标: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正确使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能了解房地产图的测绘程序,熟悉房地产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房地产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类面积测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进行界址点的测定和测设。

33.地籍测量

7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设学期:第4学期)

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与现代礼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辅导。 2. 专业拓展类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设备。 (五)实践课 1.认识实习

(总学时:14 周数:0.5 开设学期:第1学期)

2.测量学基础综合实训

(总学时:28 周数:1 开设学期:第2学期)

(总学时:28 周数:1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 使用用全站仪完成四等和一级导线外业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成果整理、检查及平差计算。完成gps d或e级控制网的外业观测方案制定和外业数据采集,使用相应gps后处理软件完成gps平差。

4.数字测图综合实训

(总学时:28 周数:1 开设学期:第3学期)

学习目标: 使用全站仪和其他现代测绘仪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在完成手工绘图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测图软件(cass7.0)进行内业成图,制成数字地形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利用成图软件和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的能力。

5.工程测量综合实训

(总学时:28 周数:1 开设学期:第4学期)

8

(总学时:1008 周数:36 开设学期:第5-6学期)

学习目标:到生产单位顶岗实习,了解工程测量工作的内容、作业方法、技术要求。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六、教学计划

9

10

七、成绩考核

1. 考试课考核:学习成绩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完成实验、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综合评定。基本原则:进行期中考试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考试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其中实验实习比重较大的课程可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未进行期中考试的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2. 考查课考核:学习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阶段性测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可根据学生出勤、听课、作业、课堂讨论等情况评定,一般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3. 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分校内实践成绩(占40%)和校外实践成绩(占60%)。其中,校内实践成绩=操作练习(60%)+课堂表现(40%);校外实践成绩=团队组织(30%)+项目完成质量(30%)+实践报告(40%).

八、毕业要求

1. 完成规定的各门理论课程和各项实践性环节的学业,完成毕业设计并至少达到合格标准。

2.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a级或b级)。

3.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证书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3个模块合格证书。

4.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测量员或监理员岗位证书。

11

12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四

教师要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知识,提升技术,提升学生的软件技术水平。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软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软件设计、测试的学生,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合理搭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才能让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研究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工程专业认证需要学生具有工程综合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

3.2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

教师要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让学生利用熟悉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丰富网络专业教育素材。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教育素材,通过提取教材知识点和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应付工程专业认证,提升学生的考证热情。教师要通过学生的下载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网络教育内容的喜爱度,从而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向。第二个方面是提供实时指导。教师要在网络专业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考取工程专业认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3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学校要和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习,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企业能够根据职业要求教育学生,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会更加容易,学生的就业率也会更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要慎重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改革学校教学体系,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多种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具备考取工程专业认证的基础知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要做好培养工作,要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让学生拥有考取工程专业认证的职业能力。

4结语。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做好长期的工作准备。教师要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要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学校要做好专教育工作,企业要做好实习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2]张志强,张洪,杨洪,张君雁.基于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微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116-118.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五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根据我院“三通三融三证书”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山东设计院、邮电工程总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在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

本方案遵循“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90201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毕业生。全日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设有通信技术与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方向,通信技术方向主要面向铁路通信与公共通信行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三网融合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具备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毕业后可从事铁路专用通信与公共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监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电子制造技术方向面向现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工艺设计与品质管理、产品设计生产与测试等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工程师、电子产品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通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通信网络知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电路分析、电子产品生产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1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3)具备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4)具备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

(6)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检验、产品营销的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检验、调试、维护、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能力;

(5)具有组织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掌握通信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有利用规范标准、文献资料、信息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

(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善于沟通;

(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涉及现代电子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具体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工艺管理、生产设备维护、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工程督导等,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等。

四、毕业条件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最低取得学分143学分,其中选修课最低14学分(含专业限选课程),通识选修课最低8学分。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2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第一学期,在校内完成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等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学生到浪潮集团、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习一周,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设计教学项目,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通用仪器设备操作、电子产品设计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

岗位技能培养阶段。第四、五学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 “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围绕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其中电子产品制造岗位以通孔插装、表面贴装、混装等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融入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生产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编制、品质控制等岗位技能训练;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以通信设备硬件安装、3g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与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维护等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通。

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电子产品制造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关键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企共同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与考核评价,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获取工作经历证书和表面贴装(smt)技师、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育、美德教育三线贯穿。

1.职业能力培养

(1)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实践技能。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老师现场教学指导,将学生所学的理论、技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可把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对接,同时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人际互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大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吸收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人、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到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加强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培养更多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满足高职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4)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开展个性化培养

招聘等跟职业有关的项目。开展学生模拟职场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实践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能感性地认识职业、职场。开展电子设计制作、通信线路与机房勘察设计、3g基站建设与维护、数据网络组建及配置等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让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美德教育

的教育动态链。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制定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列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康教育”、“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4

(2)将美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

(3)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利用班会时间集体讨论学习。各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动,如“美德日记”、“诚信调查”等。

(4)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两周上一节德育课;每月举行一次日常礼仪规范大检查;每学期评选一次美德之星;每学期举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赛。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6)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安全教育日到街道发放交通常规宣传单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礼仪常识。

3.创新教育

依托学院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成立电子协会、智能控制协会等社团组织,设立电子创新活动中心,借助学院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制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计划,根据师资力量,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 开设创造学方面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创造力开发”方面知识,同时以系列课程为阵地,使学生完成创新实践内容,保证“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的顺利实施,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以期使其形成创新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内化,养成创新的品格。

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多元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可选择的空间和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大赛、专利发明创新、特长生课题研究、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社会实践等等,重视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院级竞赛活动,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中,激发大多数同学们参与到科技学术活动中来。

4.“三证书”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施“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的三证书制度。学生除须满足学分要求获得毕业证外,还需取得高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单片机应用工程师、高级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一种,在校期间专业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

(二)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调研企业电子制造、通信设备调试维护等岗位典型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基于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与设备调试维护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置了基础知识学习课程、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课程,校企合作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个性化培养模块,其中个性化培养模块包括通识及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部分。

子仪器使用、电子产品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通信技术与电子制造两个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 “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趋向,开设顶岗实习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基本素质培养平台课程和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六、教学组织与计划

6

要和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灵活安排;以5个教学周为基本单位划分教学段,每学期分4段,每学年分8段,每门课程在一个教学段中完成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灵活穿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考核评价,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7

表4 教学计划一览表

8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师资培养,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企业顶岗锻炼、赴国内外大学研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等,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现有20人,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专兼比例1:1,师生比1:16。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兼职教师均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5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5人具有工程师职称。这是一支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表6 专兼职教师结构分析表

1、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概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这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理念新、教学成果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015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2)专业带头人(专职)

代通信技术等多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中兴通讯培训讲师资格。先后承担智能电子实训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多项教科研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先后赴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能够引领专业发展,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性思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概况

聘请10名在行业企业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10名教师均通过专业教学能力测试,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致力于专业教学,参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教学质量评价,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专业带头人(兼职)

,男,生于1978年12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现就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

(二)实践教学条件 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5个专项实验室和电子工艺中心、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等四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设备有300台套,能够满足完成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7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共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信联山东分公司、中国移动设计院山东分院等。

(三)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多项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学院教学管理主要规章制度见表9。

八、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35号文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15】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电子通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而制订的。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电子产品的开发制造、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本科职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3.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

1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允许学习年限3-7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统计表

1.理论课程

2.实践课程

总学分:147+38+5=190学分(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已计入理论课程学分中)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

本专业学生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修满19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准予毕业。具备上述条件,且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电子系统设计工艺、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适应企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具体要求

(一)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共12周;毕业设计在第七、八学期,共16周;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周的专业见习或社会实践。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六

经过我们对软件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数量不少,但水平偏低,更重要的是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企业希望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具有软件开发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但很多高等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本身的问题,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术而轻视了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这种现状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毕业生不能立即进入软件开发岗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开发工作。毕业生到软件开发工作岗位上要经历的适应期和培训期,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按照软件开发过程和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

1.2实践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各个高校的实验条件经过近几年,尤其是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实验和实训的条件得到很大提高。校内软件工程的实验环节均能满足教学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尚摆脱不了之前知识教育体系下的实验模式,所开设的实践项目范围偏窄,模拟课题多,实战课题少,参与建设实训基地的企业热情不高,缺少真实的工作场景。现有的机器数量、配置大部分还是以单台性质的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为主,满足不了软件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缺少真实的开发项目和项目开发指导组,难以营建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生产环境,不能满足基于软件产品开发过程对实训课程的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1.3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难以支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以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来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经过多年的师资建设,高校中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虽然有较强的学术能力,但是专业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尤其是新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软件开发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老教师的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很难胜任新的软件工程应用开发类课程的教学。这就造成了整个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与软件工程专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很难适应培养软件工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此外,不论学术型还是应用型的高校评价教师的'标准都是侧重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论文数量,使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在进入高校工作几年后,原来即使具备有开发能力的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淘汰,无形中引导着教师队伍建设向学术型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工程实践水平的提高。

从项目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可知,工程项目、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基本都要经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样的阶段。工程项目或产品首先要根据需求进行构思,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项目或者产品开发的计划方案;再根据计划方案进行设计,确定实现工程实施或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操作程序等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或者产品的生产实现;最后是完成项目的运行服务或生产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因此,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跨国研究,以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设计了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指出,未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就是“四个更加重视”:一要更加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二要更加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三要更加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四要更加重视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培养等诸多问题。此外,从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11条通用标准看,每个标准的实现都能够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体现,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卓越计划”中融合cdio的教育理念必将为高质量实施“卓越计划”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软件工程学科领域,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根据用户的要求,按照按预算和进度实现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是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研究的对象是软件系统,涵盖软件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软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软件可信性、度量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应对当今软件所面临的复杂性、开放性和演化性等一系列重要挑战,是工程应用的理论层面;而软件工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应用包括科学方法在内的各种软件设计方法,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深刻理解设计合格软件产品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去构建可靠、满足需求的软件产品。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分解成10个知识域,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这些知识领域贯穿于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中,以软件产品的方案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的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将cdio工程教育融合到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中是必要且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出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强的,具有软件工程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推动软件产业不断开拓创新。

3.1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综合培养理念设计软件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融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软件工程教育与项目、产品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紧密结合,以项目或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引入校企合作机制,采用3+0.5+0.5的培养模式。前3年与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类似,完成软件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后面的1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为项目实训,以校外实习参观,校内讲座、实训的教学方式,用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或软件产品为例,模拟企业运作进行教学,熟悉项目工程、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将前3年学习的知识融合,在实训中掌握开发工具,以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接受软件工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学生进入合作企业或者就业企业,参与到企业真正的项目开发中,以企业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在设计中锻炼职业能力。

3.2构建适合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理论教学体系。

坚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今后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保证,也是cdio培养模式的基石。以软件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为目标倒推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去组织理论教学体系。包括软件从业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运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所需的计算数学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进行软件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系统基础课程: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原理、信息系统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等;进行软件设计所需的软件开发类课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构架、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工具等;软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文素质系列课程: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团队激励与沟通及全校性选修课程等;软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了解国际it文化的外语应用能力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说、日语基础和专业英语。

3.3构建适合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设计软件产品能够实施和运行的关键。以产品的运行周期为主线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实现第一层次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以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为贯穿专业课程模块的线索,实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培养;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训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实现第四层次的构思(c)、设计(d)、实施(i)和运行(o)综合能力培养。以此形成集实验、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的“做中学”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和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的“双向聘任制”模式,使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企业更为紧密地结合。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联合建立项目开发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研发,体验软件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从业人员角色。在项目研发中进行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和算法设计,编码实现,测试、投入运作等一系列工程实践。以此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教师项目开发锻炼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习惯的形成。“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采用“双向聘任制”模式驱动,专业教师与实践基地软件技术人员间角色转换;科研、技术研发项目与教学课题间的相互渗透。学校将工程实践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指标,甚至职称晋升的指标,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工程能力的提高,这将逐步解决困扰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实践、实训的难题。

3.4按照知识、能力、素质,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培养质量标准,是规定某一个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现途径、评价方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卓越工计划”中引入先进的cdio教育理念,将“卓越工计划”通用标准与软件工程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标准规范人才培养是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序实施的有效保障。

4结语。

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和软件企业实际需要的员工存在的矛盾入手,分析了在软件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计划”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纳cdio标准和工程教育理念,以软件工程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出发,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抓手,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改变当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最终达到提高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七

随着软件规模、复杂度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软件的开发成本和进度变得难以估计,软件可信性越来越差。这种软件成本不断上升而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软件危机”。软件质量难以得到测量和控制,会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为克服“软件危机”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将工程技术和管理中成熟的方法、技术原则引入的软件工程科学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而,“软件工程”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设计知识面广泛,研究人员将各种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方法理论和软件工程结合,用于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发展迅速,内涵丰富。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较单一,受传统班级课堂形式和学时的制约,教学难度较大。目前,理论课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法,灌输基本概念、原理;而在实验课中则主要采取“放任式”教学法。目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乏味。软件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以“讲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差异。软件工程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软件工程能力,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自觉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主动性及参与大型软件工程实践的基础能力。

2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特点。

1)软件工程着眼于大规模、高复杂性的软件。传统的程序设计技术是仅仅指小型程序设计。

2)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复杂性一方面是软件构件大量增加,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是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等具有不确定性。

3)软件需求等经常变化。在软件设计初期,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使用人员存在交流的鸿沟,或者是软件使用人员本身对软件需求不明确,导致软件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更,而软件需求的变更使软件开发周期大大延迟。

1)开放计算。开放计算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三个方面。

2)模块化。一方面企业面临的.软件行业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创新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为了缩短开发周期,软件需要在体系结构和软件代码级别实现复用,模块化思想能够帮助软件公司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物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怎么写篇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素质、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以及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经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开发、工程服务、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其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3.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4. 具有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掌握主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5. 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6. 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7.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8. 熟悉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法规、标准与政策,并且能够在项目协

作和开发过程中自觉严格遵循。

9. 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

质、心理素质,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

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注:表中“占总学分比例”是指该类型(环节)课程的学分占“培养计划所列课程总学分”的比例。

七、毕业规定

参照《三江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总学分要求180.5学分(含自主化个性学分), 即可毕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科学与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熟悉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

1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概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过程与管理。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概论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导论实验、软件测试实验。

五、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六、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授予条件

毕业合格标准: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78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兰州工业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