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 黄河防汛先进事迹(7篇)

  • 上传日期:2023-01-16 16:58:04 |
  • ZTFB |
  • 11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一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他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从文化意义上讲,河南是一块我们无法忽视的地域。 湟湟千年华夏文明,正是从这块黄土地上发源流淌,继尔漫延全中国的。河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语:“河南人就是咱中国人的妈”来解释最为恰当。拂去历史的尘埃,沿着时间的长河,从春秋走来,从秦汉走来,从唐宋走来,从近代走来的那些河南人,一个个都是人格茁壮,性格鲜明,或察天观道,或倚剑长笑,或游刃权谋,或诗笔作刀,无不热血滚烫,豪气冲天,一肩担天下道义,一肩负百姓福利。那么,就让我们顺着地域文化的长河,从个体文明的源头开始,沿着祖先的足迹,一起来感受河南独有的魅力吧。

【过渡 30秒】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仿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清明上河园在1992年7月开始动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国家旅游总局给清明上河园的价值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大观,不可错过。

【开园仪式 1分钟】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请看,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地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畔,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接着,马队骑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鸣,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拉开了。

【张择端雕像 1分30秒】

现在请走进迎宾门,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年青时游学于京师,擅长画舟、船、车马、集市、桥梁等景物,风格自成一家。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整个雕像高6米、重达30吨。您看,这位艺术大师手捧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xx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像是在祝福咱们古老开封的再次辉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下面我们转到浮雕的背面进行参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灭亡流出皇宫后经无数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为《清明上河图》做了14阙跋文,来表示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阙“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生物正堪传”是金代诗人张公药所写,我国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题。当您走进清明上河园,就仿佛来到画里一样,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园内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领略到宋代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清明上河图石雕3分钟】

眼前的这幅石雕,是园方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按照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上河图》。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与原图一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石雕也为我们的参观欣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城郊农村的景象。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为什么说反映的是清明时节呢?大家请看柳林边有一支队伍,最先的三个人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因为宋代有一种说法是“扫墓归来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见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时节,而春季只有在清明节才有上坟扫墓祭拜先祖的习俗。往下看就是全画的中心----虹桥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柱,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此处也是全幅图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闹,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城门楼。其本身的作用是图中城里与城外的分割线。城门楼是《清明上河图》上一座最大的建筑物,它与虹桥不同,桥连接两岸交通,人物在桥面上活动,在视觉上它不会把画面割裂,而城楼是庞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动分裂开来。画家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为了使观赏者的眼睛不游离出画面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图画到“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张择端的高明之处。图中展现的城乡结合处都已经非常繁华热闹了,那么城内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要靠您自己去想象了。参观完后,请您向左走大约五十米,就可以到达东京码头。

【东京码头 1分20秒】

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京码头。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是一片舟船云集、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下面就是被人们称为东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汴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运河之一,它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在这里开挖了鸿沟,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引入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再到淮阳进入颍水,中原地区从此形成了以鸿沟为主体的水上交通网络,运输状况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就曾划鸿沟为界。到了现在,中国象棋里的分界线用的也是这条鸿沟。隋朝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重新疏通了鸿沟;改名为通济渠,上起黄河洛阳、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长江,成为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当时名叫汴州的开封因为位于运河的中心而逐渐兴盛起来。唐代改称汴河,安史之乱以后,长安、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开封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说,正是靠着这种有利的地势开封才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闻名于世的七朝古都。

【临水大殿 20秒】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两座大殿在宋代是男宾、女眷的两个大包厢,与水心榭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从这里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便于观赏水上演出的各种游艺节目

【汴河 20秒】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们根据《清明上河图》重建的,全长3800米。如果您有时间和兴致,可以走下码头,坐一坐仿古的大宋游船,到园中一游。北国水城那“半园碧波满目情”的独特韵味,一定会令您留恋忘返。接下来请继续向前走约50米,然后右转到主题广场参观。

【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走到这里我们本次的河南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二

兰州市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三

教科书分析:

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音频、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作家作品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入:“一把黄土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气势。播放《黄河颂》(男声独唱)音频,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壮美的意境,然后谈谈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由此引入《黄河颂》歌词。

1.老师板书题目:黄河颂(“颂”字加着重号)

2.出示任务:

(1)题目“颂”的含义是什么?(赞颂、歌颂)

(2)听《黄河颂》的感受是什么?

3.反馈指导:

(1)指名回答,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颂”字上重读。

(2)《黄河颂》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题目,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赞颂黄河的诗歌;听了歌曲,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歌?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只要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

(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

1.出示任务:

(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光未然、作品《黄河大合唱》及预习时查阅的背景。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指导:

(1)强调《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补充其它七个乐章;作者光未然、谱曲冼星海。

(2)学生在补充时不能读资料,要自己理解后介绍出来。

(3)齐读课本“预习”部分,补充资料。

二、美读诗歌,体味黄河气势

(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

1.出示任务: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听读时,在课文里把重要字词圈画出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及释义(ppt显示):

注音:

释义: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

(4)全班齐读诗歌。

(二)个人表情朗读,读出诗歌节奏

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比较准确,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出示任务:

(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

(2)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2.反馈指导: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

(三)小组合作朗读,读出诗歌情感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2)小组朗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分工合宜,合作默契。

2.反馈指导:

(1)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字下面点上圆点,在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有问题的地方划线标记,情感不到位的地方勾画。

(2)一个小组朗读后,其他小组指出读错或不合宜的地方,并进行全面评价。

(3)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反复练习。

(四)师生联合朗读,读出黄河气势

1.导语: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朗读,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次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出示任务:

男领“朗诵词”部分,女领“歌词”部分的开头至“劈成南北两面”,男生齐读第一节“啊!黄河!”,女生齐读第二节“啊!黄河!”,男生齐读第三节“啊!黄河!”,师领最后一部分,全班齐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反馈指导:

(1)师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小结后自由读,反复练习,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五)小结过渡,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范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联合读等形式,读准了诗歌的语音,读清了诗歌的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更读出了诗歌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大气磅礴的气势。大家读得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下节课深入品析,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布置作业

(一)查阅资料: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赏析诗歌:抓住诗歌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参照课本范例,做好批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复习上节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上一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请两名同学们上黑板听写。

听写字词:浊流 屏障 九曲连环 澎湃 哺育 狂澜 山巅

2.反馈指导:教师指名听写,当堂批改、纠正。全班齐读。

3.小结:这些划红色着重号的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掌握字形,确保准确无误。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

(1)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

(2)请两组代表分别交流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3)引出《黄河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2.反馈指导:

老师补充相关的资料;明确主要学习目标“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过渡语:同学们,交流了资料,我们知道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都非常重要。作者在诗歌中如何诗意地表达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何表达炽烈的情感?让我们在歌词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一)自读诗歌,明确诗歌大意

1.出示任务:

(1)自读课文,给每节诗前加上段落序号。

(2)概括每节诗歌的大意,将概括的语言批注在每节诗的空白处。(提示: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2.反馈指导:

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请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3.小结过渡: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那么,诗人怎样将歌颂的内容穿在一起呢?让我们理一理他的抒情脉络。

(二)悟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1.出示任务:

(1)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ppt显示):

a.歌词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概括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b.在主体部分,作者刚开始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由哪个字引起?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

c.颂黄河的外部标志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d.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反馈指导:

(1)预设:

a.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b.“望”字引起。四个角度: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半—横看

c.养育中华民族 保卫中华民族 誓言学习黄河。(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反馈指导: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记录讨论要点。

b.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

3.评价:全班评价,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发言之星”的桂冠。

三、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美点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赏读课文,交流批注作业。(提示:观察书上几处批注,一处批注应抓住一个方面,全文批注可以多样化、多角度)

(2)小组交流,每个人以“我欣赏这首诗的_____ _(方面),因为______ _____”的句式说话。

(3)谈论交流,选好代表,准备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2)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3)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

(4)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生动的语言,除比喻外,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掀”“奔”“劈”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刚健有力的样子刻画了出来。

(5)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3.评价过渡:诗歌的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诗歌解读个性十足。让我们合唱式朗诵这首诗歌,再次体验一下诗歌的美。

四、合唱式朗诵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1、导入(ppt显示):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起来。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催生了优秀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黄河——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

黄河——永远值得我们赞扬、学习。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唱出心中的赞歌。

1.出示任务:

(1)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

序曲由一女生领诵,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领诵,再全班齐诵。

(2)分诵、合诵配合默契、衔接自然、感情充沛到位。

2.反馈指导:

(1)学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反复练习,直至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3.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一)资料助读:下发资料,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学唱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板书设计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四

【欢迎词 1分钟】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他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从文化意义上讲,河南是一块我们无法忽视的地域。 湟湟千年华夏文明,正是从这块黄土地上发源流淌,继尔漫延全中国的。河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语:“河南人就是咱中国人的妈”来解释最为恰当。拂去历史的尘埃,沿着时间的长河,从春秋走来,从秦汉走来,从唐宋走来,从近代走来的那些河南人,一个个都是人格茁壮,性格鲜明,或察天观道,或倚剑长笑,或游刃权谋,或诗笔作刀,无不热血滚烫,豪气冲天,一肩担天下道义,一肩负百姓福利。那么,就让我们顺着地域文化的长河,从个体文明的源头开始,沿着祖先的足迹,一起来感受河南独有的魅力吧。

【过渡 30秒】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仿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清明上河园在1992年7月开始动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国家旅游总局给清明上河园的价值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大观,不可错过。

【开园仪式 1分钟】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请看,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地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畔,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接着,马队骑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鸣,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拉开了。

【张择端雕像 1分30秒】

现在请走进迎宾门,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年青时游学于京师,擅长画舟、船、车马、集市、桥梁等景物,风格自成一家。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整个雕像高6米、重达30吨。您看,这位艺术大师手捧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xx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像是在祝福咱们古老开封的再次辉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下面我们转到浮雕的背面进行参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灭亡流出皇宫后经无数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为《清明上河图》做了14阙跋文,来表示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阙“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生物正堪传”是金代诗人张公药所写,我国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题。当您走进清明上河园,就仿佛来到画里一样,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园内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领略到宋代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清明上河图石雕3分钟】

眼前的这幅石雕,是园方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按照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上河图》。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与原图一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石雕也为我们的参观欣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城郊农村的景象。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为什么说反映的是清明时节呢?大家请看柳林边有一支队伍,最先的三个人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因为宋代有一种说法是“扫墓归来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见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时节,而春季只有在清明节才有上坟扫墓祭拜先祖的习俗。往下看就是全画的中心----虹桥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柱,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此处也是全幅图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闹,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城门楼。其本身的作用是图中城里与城外的分割线。城门楼是《清明上河图》上一座最大的建筑物,它与虹桥不同,桥连接两岸交通,人物在桥面上活动,在视觉上它不会把画面割裂,而城楼是庞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动分裂开来。画家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为了使观赏者的眼睛不游离出画面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图画到“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张择端的高明之处。图中展现的城乡结合处都已经非常繁华热闹了,那么城内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要靠您自己去想象了。参观完后,请您向左走大约五十米,就可以到达东京码头。

【东京码头 1分20秒】

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京码头。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是一片舟船云集、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下面就是被人们称为东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汴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运河之一,它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在这里开挖了鸿沟,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引入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再到淮阳进入颍水,中原地区从此形成了以鸿沟为主体的水上交通网络,运输状况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就曾划鸿沟为界。到了现在,中国象棋里的分界线用的也是这条鸿沟。隋朝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重新疏通了鸿沟;改名为通济渠,上起黄河洛阳、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长江,成为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当时名叫汴州的开封因为位于运河的中心而逐渐兴盛起来。唐代改称汴河,安史之乱以后,长安、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开封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说,正是靠着这种有利的地势开封才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闻名于世的七朝古都。

【临水大殿 20秒】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两座大殿在宋代是男宾、女眷的两个大包厢,与水心榭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从这里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便于观赏水上演出的各种游艺节目

【汴河 20秒】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们根据《清明上河图》重建的,全长3800米。如果您有时间和兴致,可以走下码头,坐一坐仿古的大宋游船,到园中一游。北国水城那“半园碧波满目情”的独特韵味,一定会令您留恋忘返。接下来请继续向前走约50米,然后右转到主题广场参观。

【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走到这里我们本次的河南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五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确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截止20xx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

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

20xx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9555万人,居全国第1位,人口密度为572人/平方公里。

截至到20xx年,全省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78%,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等50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22%。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在中州大地上,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中国七大古都来看,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个。

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

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分布区5处:登封的嵩山、洛阳的龙门、信阳的鸡公山、济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云台山,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

自然保护区23处。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

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1/8。

全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0处,省级保护文物253处,市、县级保护文物2600多处。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别是20xx年11月30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开了一扇河南走向世界的大门,扩大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

河南洛阳将会作为国际旅游业的一个黄金点、黄金线来吸引外国游客。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六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最新黄河抗洪抢险事迹简介范文范本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构成了“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的壮绝气势。黄河是华夏儿女的发源地,是大自然给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玫宝。

我心目中的黄河,是本记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奇经历的史书,里面藏有太多的奥妙,一向激励着几代华夏儿女不断地去探索、研究。

我心目中的黄河,是个充满志气与青春活力的男孩,踏着矫健的步伐,带着永不服输的精神,永往之前,不断开拓与创新,去发展。“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曲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我心目中的黄河,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用那婀娜多姿的舞姿,跳出了黄河的温柔。黄河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平静地流淌着,灌溉着两岸的农田,用善良的心造福于人民。

我心目中的黄河,是伟大的母亲,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众多儿女。她在无私的奉献自我的一切,用来教导她的儿女们,陶冶他们的情操;用无数次磨难来锻炼他们,使中华儿女更加坚强。

然而此刻,我心目中的黄河却成了一位历尽沧桑的老婆婆,在她的额头上,是我们拿着刀子给她刻上的道道邹纹。她在痛苦的呻吟,眼眶中聚满了浑浊的泪水,此刻的她,仅有无奈的叹息。

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是不会忘记母亲养育之恩,我们会用自我的双手,使她渐渐恢复年轻,露出美丽的笑容。

那时,我心目中的黄河已是一条腾飞的巨龙,以其独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带着中华民族的儿女奔向完美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