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4:44:39 |
- ZTFB |
- 10页
总结是成长的阶段性记录,每一个阶段都值得被留存。总结是评估自己的机会,该如何抓住它呢?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案例,或许能给你写好总结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一
旅游管理专业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要求,坚持以培养优秀旅游人才、服务区域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学训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和践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与产业对接,建设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按照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满足产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办学的主要任务,并依据产业规划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产业调研、旅游政策研讨等活动,不断推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优质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升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为黑龙江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和提供高端旅游技能型人才。
决策、筹措专业资金、整合多方资源,深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中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多方合作共赢;三是借助商务厅行业主管部门优势,畅通了毕业生通向省内商贸旅游企业的渠道,探索实践订单培养模式,培养商贸旅游业高素质、实用性落地人才,提升学院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为助推我省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与行业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建新型教师团队。
(一)创新“国际交流,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资源优势,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一年一度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调研,讨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论证和评审由校企双方参与讨论并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订单培养人才方案,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资源,旅游管理专业试题库,制订教师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及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等,确立了“校企融合,国际交流,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行业活动,努力为黑龙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做贡献。主要有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旅游发展项目论证评审、旅游规划、大型旅游节庆等活动的支援与服务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专业的外部联系,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增强了团队建设活力,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构建“旅游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论证,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突出职业能力和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岗位的要求、行业的新发展、新技艺编写进课程教材、课件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实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生人学第一天开始,就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分模块教学,由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第六学期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1一3学期搭建基础教育平台;第4~6学期搭建职业发展平台(主要以职业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为主,其中第6学期进行分方向培养,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景区管理三个方向),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搭建道德养成平台。
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增设实训学期。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实施现场教学、角色体验,校内情境模拟实践、案例教学、顶岗实战等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训进行专业指导,参与实训课程及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产学有效对接。
(三)构建了“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大校企之间人才交流力度,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作用,让教师到企业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突出“双师型”师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并使之制度化,促进专业教师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三、与企业对接,建设实训基地,构建实习实训、培训体系。
(一)实施163工程,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j也,使其成为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生产、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及评价标准。实施“163”工程,即搭建一个龙;i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建设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题区,实现教学、服务、技术开发、t纟术服务于一体的院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依托专业优势,建设旅游从业,&员培训基地。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建设并努力打造高质量的“黑龙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黑龙江: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等,切实为黑龙江的旅游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专业与行业的合作:关系。自以来,旅游专业团队承担了黑龙江省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导游资格证考试出题、面试等任务,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礼仪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次1000以上,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广州侨鑫集团、哈尔滨铁道旅行社、哈尔s?红松林国际旅行社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继续签订了订单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培训项目和内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制at和考核标准;底又与国家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二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这类基地的建设要力争引进先进的操作设备,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进而达到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目的。利用校企间的合作教育机构,共同商讨有关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问题,让双方互通有无。高职院校要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学校去进行实地操作指导,企业同时提供相关岗位供学生锻炼,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得到切实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操作训练,并凭借所完成的生产任务获得工资等回报。
(二)与企业建立共享专业实验室。
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社会资源的补充下,能够有效弥补本校在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的缺憾。与社会共建共享专业实验室,首要优势就是能够有效解决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对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从学校自身来讲,既能够节省实验室建设开支,又能够为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环节,进而学习如何为产品质量把关的机会。校企之间密切合作,大型企业把实验室和科研所建立在学校里,让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及能力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重视实践,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是首要环节,在校企合作时,就一定要让学生有大量充足的实践机会。此外,还必须要增大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考核次数,提高学生对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另外还要借助激励手段,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和更新,去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让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最后,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为前提,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第一位的,他们要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实践方式的改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必须尽可能的满足所有的物质条件,让硬件和软件共同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铺平道路。
(二)改革教学内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适当的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关系到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早已过时。尤其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研讨教学法”、“调研法”等。“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单位,如在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对项目进行规划和实践,划定实践内容、阶段性工作目标。“实验教学法”,如物理和化学等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把从相关企业学到的实践运用到课堂中来,注重培养学生解读试验结构,让他们更多的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展实践,并积极的汇报实验结果。“研讨教学法”借助研讨班的框架组织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们和学生进行各类专业交流报告和演讲,每隔一定周期开办专业学术交流会等。
(三)教师联合企业知名专家,传授技能型知识。
聘请相关企业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传授各类专业性强的技能型知识,如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行业本领的能力,还能够加深教师对行业现状的学习,及时与行业保持沟通。因此表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必须重视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以及专业深层次实践等三个阶段的技能学习,促进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另外在基础实践环节强度学习和掌握的关联,低级实验和高级实验的衔接。
三、结束语。
出于校企合作的需要,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时,特别是在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只有两方面都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来,才能真正的培养在能力、知识和素质上都达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要切实落实二者所制定出的有关人才培养计划,让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同时满足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既有高素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三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入手,分析了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校企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合作层次;合作方式;双赢。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际适应能力,并且在企业教育中充分地积累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然而,经调研,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合作层面、合作方式等均需进一步的深入。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校企合作“一头热”、合作层面浅、合作效果不明显的现状。
(一)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会计人才,学校需要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实训条件、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既增强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又可减少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还可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有与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但在实际中,多数企业认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即使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同样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校企合作兴趣不大;再加之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不能够给企业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此外,会计工作涉及企业财务秘密、商业秘密、涉及钱、物等财产安全,从保密的角度企业也不愿意安排学生进行适应性实习。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一头热”。
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大都是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很少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停留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操作层面,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得以实施。实习期间企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责任,在校企合作中只起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作用,使合作形式表面化。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企业的实习安排流于形式的讲座、观摩,或拿出部分会计凭证、账簿让学生翻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处理经济业务。这样一来,学生很难领会真正的会计部门运转流程、业务水平很难提高,这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目的就相去甚远了。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石。为保障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有效培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校企合作需从合作层面和合作方式上深入探究,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分析岗位任职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在满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要求,从前期调研分析到方案编制再到审核定稿,合作企业都全过程参与。
2.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高职课程开发要遵行“能力为本,知识够用”的原则,而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在课程开发中,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必需、够用”,如何体现一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的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指导。课程开发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向行业、企业取经,推进校企共建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走向社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进行会计岗位需求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保障等各个环节。
3.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达到多赢。对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和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可利用基地的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企业,通过合作企业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与学校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技术开发、流程再造以及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应按“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进行建设。
4.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学校聘请行业优秀财务专家、企业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为技能名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公司聘请学校的教师作管理顾问、培训讲师,校企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不仅培养在校学生,还要到企业对其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在企业从事生产活动,还要参与专业教学活动,负责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
5.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就业的各环节双方共同参与。新生入校时安排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和岗位工作,通过参与简单工作体验,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心理准备。校内学习期间安排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组织教学,将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服务的经验与案例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更加贴近,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校内仿真实训期间,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将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与实际操作带到学生实训中来,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对接,有利学生零距离就业。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财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扩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季节,校企共同举办企业招聘会,学生在企业、岗位和地域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顶岗实训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校内仿真”式。指学校通过从各合作单位获得真账实习资料,经过一定处理,将真实业务转化为实训内容,按财务工作流程与方法组织实训,操作全过程仿真。2.“培训合作”式。合作单位按照自己的人才标准来培训学生,以满足自己选拔人才的需要,学生通过培训增加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与一般用人单位可采用这种方式。3.“来料加工”式。指学校与合作单位合作,由合作单位承接业务,学校完成业务。与会计事事务所可采取这种方式,由会计师事务联系的业务,学校承接,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业务,并实现实训目的。4.“筑巢引凤”式。由学校出场地、设备,合作单位来校设点办公,提供相关业务由单位业务人员指导学生开展业务处理和业务操作,学生在服务的同时达到实训目的,与记账公司可采用这种方式。5.“校办工厂”式。由学校申请成立校办公司,如设立财税咨询公司,对外开展代理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有计划安排学生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亲自动手实战,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
(三)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不同,在合作中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为保障校企合作规格有序进行,双方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长效激励机制。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给予校企合作企业优惠政策,强化财政扶持、强化用地保障、实行地方税收优惠等建立吸引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行业督导机制。发挥会计行业(协会)中间纽带作用,指引与督导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考核与评价机制,建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杜国用,隋冰加.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09).
[3]王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四
摘要: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定义及特点出发,分析及探讨了当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大幅度上涨,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人数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让高职院校这几年招生与就业变得十分火热。另外一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提升,老百姓追求生活上的精神需求更加强烈,这些年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需要更多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这种宏观形势,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增加了活力,提升了发展的契机,更是为该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定向人才培养。
定向人才培养,很多时候被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它强调的是由用人单位与高校通过沟通,企业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技能等,然后由高校在规定时间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培养人才,毕业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进行就业。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目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就业有保障。
(二)师资方面的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定向人才培养方式,还有师资方面的合作。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而在高职院校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传授学生各项职业技能。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聘请一些旅游公司管理者作为客座教授,给学生传授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理论教师,例如中青旅在要对本公司员工进行培训,这时候聘请了某高职院校教师来讲课,而中青旅的部分管理者作是该院校的兼职教师等。总的来说,师资方面的合作,能够弥补高职院校职业性教师空缺的情况,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储备。
(三)校外实习。
目前,校企合作最流行的模式是校外实习合作。这种方式是指高职院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时间到相关的旅行公司或者旅游景点见习,然后学校会对学生校外见习的表现进行评分,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报告等,如今这种校外实习已经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例如xx某旅游学校,xx国旅合作,让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到该公司做兼职导游,然后带团到xx、xx、x等旅游x景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在岗位中学习各种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校外实习方面,也有部分院校是与旅游景点合作,例如四川某职业学院与九寨沟合作,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九寨沟当地陪或者志愿者,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校企合作成为招生的“广告”。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作为办学模式,很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确实为社会培养了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校企合作却成为了学校招生“广告”。尤其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受到生源紧缺的困扰,由于国家对于民办院校的.支持非常少,都是靠生源学费作为经济支柱。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中夸大本校的“校企合作”特色,甚至出现部分学校在招生中出现虚假的宣传,例如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国际导游人才定向班),承诺会安排学生到国外进行实习,推荐就业,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都反应这是骗人,做虚假宣传。或者真正有机会到国外实践的,只有个别学生。
(二)教育部门对校企合作缺乏支持与监管。
如今,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发展,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利,对于高校的办学模式不进行监管。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有名无实”,更重要的是部分民办院校与一些缺乏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的人生安全无法保障。例如某职业学院与一家无营业执照旅游公司合作,最终学生在见习中发生意外。其次,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更多的资源,包括优秀的企业等,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自身知名度较低,无法与大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停滞不前。教育部门也没有提供相关资源,或者搭建平台等。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带来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部分院校与用人单位、学生都反馈,校企合作模式并未带来实际效果,很多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评价与考核体系。一些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采用“放羊式”管理,例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之后,学校就对学生的在企业的表现完全不理,认为这是企业的责任。而企业方面,在接纳学生见习,仅仅将学生当成“做事”的人,并未去教授学生各种职业技能,最终给学生的感觉自己成为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一)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为了能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质量,真正能够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就要发挥政府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监管,禁止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招生宣传手段,对于各种虚假宣传的行为要进行处罚。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资质审查,对于各种合作办学企业都要进行备案,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与教师都要进行淘汰。另外一方面,政府要对校企合作办学给以支持,不仅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例如设立“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奖”鼓励高校做好这种办学模式。还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荐优秀旅游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学生的监督,禁止高职院校将年龄、身体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输送到企业见习。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自身发展的责任,更有社会的责任。那种夸大招生宣传,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招生手段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严重欺骗了广大考生,误人子弟。其次,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好校企合作,例如在聘请校外导师中应该要聘请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应该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不能与一些资质较差的单位喝醉。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一方面,学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制定相关的校外实习规定,在学生见习之前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强调在企业实习的各项规定,并告知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办法。其次,要求合作企业要认真教育与管理见习学生,给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对于不及格学生要进行重修,直到及格才能拿到相应学分。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人才、校外见习、校外导师等模式。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要加强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就要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高职院校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1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五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促进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校企合作制度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制度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属性和功能特点:校企合作制度的价值属性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内在紧密联系,打下了坚实合作基础;校企合作制度的功能特点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指明了改革前进方向。校企合作制度应以价值为核心,功能为导向,加强制度创新,有效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功能;创新。
作者简介:张勇(198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普遍认可的办学理念和广泛采用的办学模式。在经济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校企合作”已成为深化高职院校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及回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的主要途径。面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现实困境,建立具有长效特征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已逐渐成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设计与有效构建已成为促进“工”“学”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相互融合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本质和属性。价值的内涵是由事物构成的,产生的,创造的,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类与自然发展的客观实际。价值揭示了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既属于关系范畴,也属于属性范畴;它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具备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属性。对制度价值属性的明晰,有利于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设计和有效构建,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促进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制度的价值属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企合作制度应有利于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由于历史原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曾一度远离企业和市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校企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密。当前,校企双方已具备了独立的资源基础,正逐渐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行为主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益最大化原则”已成为合理调节校企两种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如何在校企合作制度中遵循“长期互利共赢”原则,已成为构建长效校企合作制度的关键,也是调动校企双方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资源合理配置应是校企合作制度内在属性的要求,也是校企合作制度的首要价值属性。
第二,校企合作制度应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校企合作制度应为校企双方各自优势的发挥搭建平台,应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互补,为实现共谋合作、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和企业虽然分属不同领域,是两个不同主体;但却是“工学结合”模式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在透明平等、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实现更紧密、更具有深度的合作。在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职业能力课程改革、行业特色教材编写、实训基地管理、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手段与方式变革等方面,校企双方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让优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应是校企合作制度属性的重要体现,是设计和构建校企合作制度的主要内因。
第三,校企合作制度应有利于促进行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校企双主体在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和利用校企双方资源的同时,应充分明确校企双方各自利益诉求。双方利益的合理有效分配对校企进行深度合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设计利益协调机制是校企制度长效的关键。校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强势或主体地位的相对弱化,均会对“校企合作”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的有效推进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损害“校企合作”的全面开展,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严重下滑的不良后果。因而,校企双方需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寻求共同利益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全面、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具有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责任,以行业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已成为“工学结合”有效实施的重要实践模式。校企双方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在明确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合作重要出发点,实现全面、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应站在更加广阔的行业发展平台上,对优质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形成校企双方共同价值追求,夯实双方合作利益基础,促使双方达成广泛共识,促进工学结合的发展。
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功能具有责任内涵,是人们施加于事物的种种外赋规定,是人们期望的一种“应然状态”。功能是将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满足了一定主体动机,则这种实践便具有了一定功能。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功能是人们期望、需求的一种满足,是客观事物呈现出人们希望的某种状态;功能是社会主体的某种利益诉求,强调的是主体动机和感受。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制度的研究视角基本上是功能主义的。制度的功能在于协调各方的彼此行动。
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既具有共同利益追求,又都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独立行为主体。学校作为教学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其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公益性是主要目标。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用技术研发和服务社会。公益性的特征在这三个功能中均应得到体现。高职院校的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高职院校的功能已成为高职院校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的集中利益体现。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独立个体,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目标追求,其组织功能通过营利情况体现。企业面对的是不断变换的市场,其组织功能通过对目标客户期望、需求的满足得到展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需要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市场中参与竞争,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看重营利目标,必然导致其强调结果导向的行为方式。
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公益性目标与企业营利性目标,学校长期性育人的利益诉求与企业短期性的逐利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学校和企业这种组织功能取向上的差异对校企长期合作将会造成不利影响。为降低这种不利影响,校企合作制度需要不断地在学校功能目标和企业功能目标之间寻找更加广泛的结合点,通过制度的有效设计与不断完善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创造有力制度环境。校企双方应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在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充分交流的合作氛围中,坦诚相待,共同探讨长期、深入、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应通过多种有效制度安排,减小合作过程中彼此利益矛盾,实现组织双方功能上的协调一致,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推进工学结合有效开展。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属性而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认可。校企合作制度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属性和功能特点。在价值属性层面,校企合作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功能特点层面,学校公益性目标和企业营利性目标的差异会导致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上的冲突,形成功能上的异化,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造成校企合作的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校企合作在价值属性层面是一致的,趋同的;但在功能特点层面会呈现某种程度的差异,甚至冲突。校企合作制度价值属性上的同一性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内在紧密联系,为校企合作制度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校企合作制度功能特点上的差异性为校企合作制度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指明了改革前进方向。校企双方应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将双方优质资源进行有效协同,加强制度创新设计,为校企合作的深入、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上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02)。
[2]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3]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
[4]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3/4)。
[5]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3)。
[6]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的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04)。
[7]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8]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六
因此,校方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主动出击、放低身段、走进企业、说服释疑、“请君入校”。 只有坚定持久作战的信念,方能拨云见日,得偿所愿。
下面,就校企合作中几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做一浅析。
一、必须有决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鉴于校企合作初始阶段的艰难,院校必须坚定校企合作的信心,树立“敢打必胜”的决心。
1.此项工作有国家层面关于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方针及政策的支撑,从而使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建设和改革的重头戏而成为新常态,有了根本保障。
2.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注定校企双方是鱼水关系, 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因此,是大势所趋。
3.职业院校要展示资源优势,要坚信自身的实力。如完善高效的优秀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孵化能力、强大的培训功能、庞大稳定的优质人力资源群体、先进规范的生产实习基地、严谨高效的产学研师资队伍。
4.应该使全体师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乎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每一个师生的未来和切身利益。必须坚定“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决心和“敢打必胜”的信心,从而形成全员投入、上下联动、攻坚克难的态势。
二、实施方案要切实可行
在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在经过调研、征询和论证后,要制定切实可行、兼顾各方的实施方案。要“不打无把握之仗”,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 方案要兼具前瞻性、可行性、易操作性、持续性和合理性。要确保不走偏、不极端、不贪大求洋、不避实务虚、不采取短期行为。要有备选方案,使企业有充分的选择性。要对权利和义务界定到位,要把资产划分清晰,要将利益分配合理化,使责、权、利、效相辅相成。要使企业看到希望和未来。要体现出院校的改革决心、办学理念、合作态度以及实力和优势。要充分体现出“院校跟着企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职业院校建设思路。
三、企业的选择
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优先筛选区域影响力较大、与院校重点专业易对接、重视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先进、有较大发展潜力、研发力量较强、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进、员工队伍职业素质较高、管理严谨规范、运行效率高、产品成熟、市场稳定、效益好的企业。
(一)不能全面出击,全线开花
要避免“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和“夹生饭”的现象。应采取重点进攻的方针:攻破一点,带动一片。一旦展开工作,要锲而不舍,一经突破,要即刻巩固成绩,防止反弹。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和缺憾。
(二)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
不能为业绩而合作,不能凑数。不能无原则地降低合作企业的标准。否则,容易使师生沾染上不规范、不严谨的不良职业习惯,从而降低职业素质,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埋下隐患。
(三)要谨记“强扭的瓜不甜”
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要害怕“没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对于对校企合作持有排斥心态,抱定与院校“老死不相往来”观念的企业,不能曲意逢迎,一味迁就。
(四)要遵循“慎重初战,首战必胜”的原则
开展工作时,要选准目标企业,要把困难和不利因素想足。要拟定全面细致并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定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和工作方式,编制操作性强、时效性高、节点明确的流程,避免出现 “久攻不下”的态势。一旦出现“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不仅会耗时费力、涣散斗志,还将影响校企合作整体进度、工作质量和最终效果。
四、协调校企合作的人员素质
鉴于此项工作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担任校企合作协调工作的院校工作人员应具备:
(一)“五ren俱全”
认――对将要开展的工作及涉及的知识,如院校的改革方针和办学理念、资源配置、师资队伍状态、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知识等,有较为全面和充分的认知。这样才能对企业“说得清,道得明”。同时,还要比较深入地熟悉和了解企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在院校、企业及合作的其他各方之间“保媒拉纤”,而不至使各方“不知所云”。 忍――要有较强的忍耐性。在校企合作的初始阶段,较多的时间里,将要面对的是企业和各方的冷漠。看冷面孔,坐冷板凳,听冷言冷语。因此,要耐得住打击和寂寞,要学会低三下四”,要冷静、理智,要恪守目标和任务。
韧――就是要持之以恒。我们知道,校企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定持久战的`决心。不能盲目乐观、急功近利,更不能短视。要经得起磨难和考验。 任――任劳任怨。校企合作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突发性强,时效性要求高,兼具长期性。因此,协调难度极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怕车马劳顿,要经得起七嘴八舌,要“进得了‘殿堂’,更要去得了现场”。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七
整个民族进步的根本就是创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和继承是重要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借鉴和继承,借鉴和继承仅仅是一种手段,人们必须依靠创新才能够达到借鉴和继承的根本目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使人类文明得以长足发展。如果人们不实施创新,就会丧失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在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和日常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想要保证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运用创新。近年来,校企合作得以兴起并且普及,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实施德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全过程中,贯彻工学结合及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并且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对技能学习、技能训练、文化学习进行深化,逐渐把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加强建设实践中心、实习基地及实训基地。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大,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缺乏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急需提升,这种种问题都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社会经济在关键的发展时期,需要很多有良好创新意识的德育工作者开展高成效的德育工作。进而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高操作能力的人才,实现德育工作的目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在日后工作岗位中,团结同事,尽心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制度创新。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实施制度创新。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能够在高职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得以贯穿,在高职院校发展建设及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必须体现参与作用,形成完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德育工作制度体系。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人才标准实施德育工作。同时,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考评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从本质上对高职院校学生和职工权益进行维护,保证学生和职工权益不受侵害。加强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学生行为和教师工作规范化。
(二)方法创新。
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运用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及改善服务等方式方法。高职院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素质,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建设人才队伍,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订短期计划或者长期目标,鼓励高职院校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身学习计划的制订,不断丰富和充实自身知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亲自体会企业工作,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和水平,使学生可以明确企业的运行流程,明确工作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各类企业进行充分运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坚持灵活运用德育教育方法,注重对党员实施政治业务的培训。
(三)内容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求美、求知、求新、求乐等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对其实施爱学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爱国教育、危机教育及磨炼教育。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开展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为学生办实事和办好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见要虚心听取,切实维护高职院校学生的权益。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有新的内容和主题,还要有新的举措,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原则,对新形势发展需求进行自觉适应,不断丰富和充实德育工作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还要紧紧围绕着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水平和情况进行工作内容的设置,落实精神层面的知识和思想,注重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突出道德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敬业精神。
(一)构建教育实践基地。
近年来,为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致力于加强与企业合作中,不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高职院校要对基地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派德育教师,使其可以深入到企业中,从德育内容、方法、目标等诸多方面不断深入开展研究,同时,制定完善的建设德育实践方案,使实践基地德育工作的内容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培养目标相符合,更可以满足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德育工作与产学研同步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全方位提升,最大限度发挥实践基地效益,从本质上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落实。
(二)教学与职业素养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两课”所具有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要将专业课程教学其实践教学具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其中,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对未来职业进行价值体现,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高职院校可以聘用企业的专业人员到课堂上讲解,从职场人角度出发,对企业需求进行阐述,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明确提升自身素养的方向,增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
(三)坚持文化与德育工作结合。
高职院校文化是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将学生和职工作为对象,通过交心联谊、文化娱乐、培训、教育及宣传等方法,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对学生和职工意志进行统一,对学生和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将学生和职工力量凝聚一起,为实现高职院校的总目标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运用道德规范、政治观念和思想观念,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及有目的.的德育教学活动,以便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立场问题、观点问题和思想认知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这二者的工作内容中,人们可以明确,二者的研究对象均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二者均是针对学生开展的工作,均坚持以学生为本,均认同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爱护、关心和尊重,维护学生自由发展权利和全面发展权利。
(四)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将大部分精力和投入均用在了经营和管理中,比如,高职院校管理的重点是推广人才建设和操作技术人才建设,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新环境和新时代中,由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为了从本质上调和高职院校内部人际关系,平复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必须将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建设局面改变。通过提升高职院校德育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不断突破。不仅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保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在自身的领域中能够具有带头示范等作用,用规范的言行和正直的工作作风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及说服力。还要充分运用专业的培训,对德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强化,保证高职院校的德育队伍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外部助力,熟练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实现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根本目标。
四、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必经之路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更是职业教育改革重要的方向。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走出校园,深入到企业中,结合企业生产、企业经营及企业管理。通过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养,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和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简报范文通用篇八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20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各地高职院校关于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中,最具实效、带有方向性的就是校企合作。该合作模式在高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校企共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体系。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有效地加快高职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院校必须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后就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市场需求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除由社会支持和政府资助外,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引入企业丰富资源,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高职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日益显现,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用人方式转向为面向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教育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下功夫,就必须加强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践证明,最能体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的就是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借鉴国际教师团队的培养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职院校可建立校外兼职教师信息库,拓宽院校教师的来源,高校可聘请长期在服务建设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优秀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上课;也可从大型知名企业的`培训教师、高层管理人员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建设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引进对象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选派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利用合作的契机,高校教师可在合作中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先进技术的革新与改造,承担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从而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技能的应用,为实现高职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教师又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实力。因此。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任务。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和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思路,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原则,推进产学结合,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良眭互动关系。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改名字协议书 改名字协议书签字同意(6篇)
- 艺体停课申请书如何写 停课申请书怎么写(四篇)
- 工程提成协议书如何写 工程提成协议书如何写才有效(二篇)
- 人才座谈交流会方案范文 人才座谈交流会方案范文怎么写(2篇)
- 2023年小学留校申请书格式范本(模板15篇)
- 物流纸箱变形改善报告范文怎么写 纸箱厂的质量改善报告(三篇)
- 开财政专户申请书范本(优秀11篇)
- 绿色示范工厂申请书 绿色示范工厂申报条件(8篇)
- 最新制作制度牌申请书怎么写(优质20篇)
- 文艺演出冠名协议书(大全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