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7:59:55 |
  • ZTFB |
  • 14页

在编写报告之前,需要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了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可以请同事或专家进行审阅和提供建议。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撰写报告的技巧和方法。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20__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20__年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一、近期推进产业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工业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20__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__-20__)》。

2.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20__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工业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企业列入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4.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机器换人”。我们围绕“机器换人”、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大全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工业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机器换人”热情高涨,步伐加快。

5.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苏天宏机械工业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20__年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20__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工业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20__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

2.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工业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机器换人”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工业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4.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苏大学、苏科技大学、镇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就业、创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工业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三、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__年,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

2.核心技术。到20__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3.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超前对接“工业4.0”,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到20__年,在重点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4.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

5.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20__年,力争形成2-3个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

(三)重点任务。

1.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工业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及集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缩短技术及应用差距。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3.加速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高低搭配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装配、焊接、搬运、包装等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竞争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互动。引导主机和集成企业围绕设计创新和产品功能升级,实施远程运行维护、检测维护、功能拓展等服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共平台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目前以配套能力较强的丹阳市、扬中市、镇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各园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加快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标准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时,单独设置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

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攻克环境感知、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平台设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发展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流程,推动制造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6.加快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应用指导方针和技术解决方案,挖掘潜在应用市场。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机器人生产线,从市场应用端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本地主机企业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分行业、分需求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及服务,提升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及使用经济性。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放大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7.完善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络机制,加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配套对接;加强主机厂商、集成企业、用户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品改进。依托苏大学、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机器人基础研究、仿真设计、试验检测、人才培训中心,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优惠政策20条等相关政策,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及团队进行定向引进。依托我市已有的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着力培养高技能蓝领工人,充分吸纳储备各层次专门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每年选排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强化用地保障,各先进制造业园区要预留土地,优先保障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项目。

10.聚焦叠加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安排市级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服务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20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服务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一、近期推进产业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服务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年全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

2.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2019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江市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服务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江企业列入省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江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江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4.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机器换人”。我们围绕“机器换人”、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大全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服务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机器换人”热情高涨,步伐加快。

5.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江苏天宏机械服务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2019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201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江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服务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201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

2.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服务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服务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服务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服务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机器换人”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服务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服务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服务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江)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江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4.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江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江就业、创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服务机器人项目,建设服务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三、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江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9年,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

2.核心技术。到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服务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3.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服务革命,超前对接“服务4.0”,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广服务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到2019年,在重点应用领域,服务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4.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

5.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2019年,力争形成2-3个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

(三)重点任务。

1.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服务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服务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及集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缩短技术及应用差距。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3.加速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高低搭配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装配、焊接、搬运、包装等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竞争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互动。引导主机和集成企业围绕设计创新和产品功能升级,实施远程运行维护、检测维护、功能拓展等服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服务机器人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共平台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目前以配套能力较强的丹阳市、扬中市、镇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各园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加快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标准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时,单独设置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

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攻克环境感知、服务物联网、服务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平台设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发展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流程,推动制造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6.加快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应用指导方针和技术解决方案,挖掘潜在应用市场。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机器人生产线,从市场应用端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本地主机企业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分行业、分需求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及服务,提升服务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及使用经济性。积极探索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放大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7.完善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络机制,加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配套对接;加强主机厂商、集成企业、用户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品改进。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机器人基础研究、仿真设计、试验检测、人才培训中心,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优惠政策20条等相关政策,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及团队进行定向引进。依托我市已有的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着力培养高技能蓝领工人,充分吸纳储备各层次专门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每年选排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强化用地保障,各先进制造业园区要预留土地,优先保障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项目。

10.聚焦叠加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安排市级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三

中投顾问在《20__-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压力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近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__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__年我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__——20__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而20__——20__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44.6%。

中投顾问在《20__-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__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__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20__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一、核心零部件厂商。

这些企业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雷赛智能、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二、行业系统集成商。

大多数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三、完全的新进入者。

这些企业是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工业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这些企业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四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国家建设部在1995年颁布了《城市建筑节能实施细则》等文件,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列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建设部又于20xx年10月1日发布了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在这样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总体的趋势看,我国经历了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外向墙,建筑节能逐步向外墙保温过渡,完善外墙保温成套技术。市场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新型墙体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国家发改委透露,从全国来看,现在墙体材料总量应该在8500-9000亿块标准砖左右,其中实心黏土砖约为4500块,比例下降了很多。国家提倡建筑材料节能,建设部提出新建建筑要实现节能65%。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属于高能建筑。

学名叫做(双面)钢丝网架聚苯板(eps),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装饰材料,一般用于隔墙。其中间为泡沫板,两面是带刺钢丝栅格。目前为适应国家建筑节能要求主要应用于墙体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地暖。

2、产品性能:苯板(标准厚度为2公分)。

优点:保温性能好(指标准容重);使用年限长;

缺点:低密度苯板(指18公斤/立方米)在潮湿情况下,厚度收缩变薄容易与水泥层离核。厚度大,增加回填层,减少举架高度。

(1)苯板保温体系是集保温、防水、防火,装饰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建筑构造体系。

(2)苯板安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或铺设于地面,占用空间小,保温效果明显,便于设计建筑外形。

(3)eps泡沫是一种热塑性材料,每立方米体积内含有300-600万个独立密闭气泡,内含空气的体积为98%以上,由于空气的热传导性很小,且又被封闭于泡沫塑料中而不能对流,所以eps是一种隔热保温性能非常优良的材料。

3、产品价格:6元/平方米;

挤塑板板就是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它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1、产品性能: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xps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这种结构让xps板有极低的吸水性(几乎不吸水)、表面光滑、低热导系数、高抗压性、抗老化性(正常使用几乎无老化分解现象)。

2、产品价格:普通10元/平方米;优质22元/1.5平方米。

1、产品性能:酚醛泡沫为新一代保温、防火、隔音材料,与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橡塑等材料相比,最大特点耐热性好,低温收缩性小,具有独特的阻燃和尺寸稳定性,在200℃高温下不燃烧、不熔化、不收缩、无毒气、无浓烟、无滴落,只是表面用成炭化层。有较强的环保、节能功效。

2、产品价格:不详。

岩棉又称岩石棉、是矿物棉的一种。以天然岩石及矿物等为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广泛的应用于绝热,隔音和其它产品的生产中。岩棉是以天然岩石如玄武岩、辉长岩、白云石、铁矿石、铝矾土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矿渣棉是以工业矿渣如高炉矿渣、磷矿渣、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经过重熔、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

1、产品性能: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导热系数低、透气性好、燃烧性能级别高等优势,可应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墙的节能保温工程,包括外墙外保温、非透明幕墙保温和eps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隔离带。

2、产品价格:2.6元/平方米。

聚氨酯现场发泡(喷涂)可直接现场喷涂成型(液体膨胀),成型、运输方便;其他两种板材需要运输、粘贴,较为麻烦且会存在一定的破损,有拼接缝存在。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五

本文目录。

为了全面了解xx乡今年上半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进展情况,查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为乡党委、政府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提供依据。近期,我们对xx乡的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掌握分析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清洁工程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1、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乡里已成立了xx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村办,由刘红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场明确一名联络员,主要负责所辖范围内保洁员的选聘与管理,以及上传、下达各项精神与任务。办公室制定了清洁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奖惩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落实到位,全乡整个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莲山课~件]多方联手协作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完善硬件。

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全乡先后新建垃圾池x只,投入资金达x万余元。采购x垃圾桶x只,x垃圾桶x只,户垃圾桶x只,共计投入资金x万余元。垃圾清运实行外包,落实人员2名,清运车2辆。

3、分片包干、选聘人员。

依据县委农工部每150人选聘1名保洁员的精神,全乡已落实x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都已建档立责。

4、建章立制、运行规范。

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制定了《xx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xx乡农村清洁工程村规民约》、《xx乡门前“三包”

责任书。

》、《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xx乡保洁员职责》、《xx乡垃圾处理“3+5模式》、《xx乡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清洁工程档案资料健全,制度上墙,长效管理机制已建立并完善。

5、各施其职、全面铺开。

全乡93名保洁员全部上岗到位,2名清运员每日拖运垃圾,x村x场全面展开,x名联络员各负其责,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经常下到各村点督促检查。

二、  农村清洁工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针对措施。

1、保洁员工资缺乏安全保障。

有钱好办事,这是我们大家都认同的事实。然而,全乡自xx年12月份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除了12月份发了工资外(并且12月份工资还是从民政方面解决的),1---6月份一直没有发放工资。这让很多从事农村清洁工程方面的同志心有余悸,保洁员更是如此,有的干脆不干了。要想保洁员履职到位,首先要解决资金保障,并且及时发放。

2、村级组织没有高度重视。

村级组织的日常事务也很多,对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视力度普遍不够,这就造成了在选聘保洁员上马虎,管理上粗放的局面。要想解决好这种不良局面,一定要实行书记负责制,并纳入全年考核范畴。只有这样,他们在选聘保洁员上会慎重,对不合格的保洁员也会重新筛选。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定期下到村组检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3、村民环境意识淡薄。

自从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村民的环境意识有了一些改变。他们知道,垃圾要倒入垃圾桶内,每周清运车辆会来拖垃圾。除此之处,他们依然会随手乱丢垃圾,门前屋后杂草丛生,柴棍乱堆乱放,根本没有门前“三包”意识。有的村庄破旧烂屋到处都是,一片狼籍。还有很多村民把乡里下发的户垃圾桶拿去当水桶,或洗衣服用。这些都是村民环境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而环境意识的改变非一朝一夕,它需要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共同支撑才能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的文化教育,特别是环境卫生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  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环境卫生的有生力量还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要想改变淡薄的环境意识,就要广泛宣传,扎实开展以农村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改善,提升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向上争资,确保工资发放有保障。

农村清洁工程能否运作下去,资金是关键。如果资金没有保障,运作不下去,不是我们的事。资金有保障,我们不仅做,而且要做好。

3、加强管理,让保洁员和清运员履职到位。

在保洁管理方面,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聘,二是监督。保洁员选聘一定要责任心强的,有的村为了应付了事,随便报个保洁员,这是不行的。选好了保洁员,乡、村两级要进行监督,好的可以扩大他的业务范围,增加他的工资。不好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全乡2个清运员总体来说,做得较好,只是偶尔做点其它副业。

4、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乡、村两级一定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保洁员放羊的现象。

5、明确职责,让上下各施其职。

农户的职责是做好门前“三包”与垃圾分类入桶,保洁员的职责是清扫道路、河道两旁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员的职责是及时拖运垃圾,联络员的职责是保洁员选聘与监督,乡清洁办的职责是日常事务管理与检查及工资发放。

6、上下动员,开展一次村庄卫生环境大整治。

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破旧烂屋等狼籍景象。建议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起来,[莲山课~件]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各村、场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各挂点单位,蹲村干部一定要下到村组督促落实。

返回目录。

中央统战部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统一战线”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并在河南省进行实施凝聚力工程试点。一年来,河南省各级统战部通过“根在中原”、“同心协力”和“阳光计划”三项活动载体,开展凝聚力工程,坚持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纽带凝聚爱国的力量,以实现中原崛起为目标凝聚发展的力量,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凝聚团结稳定的力量。一年的实践证明,实施凝聚力工程是各级统战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是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抓手,使新世纪新阶段的统战工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到,由于实施凝聚力工程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要在全国各地推开,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把实施凝聚力工程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党的xx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战线要把学习贯彻xx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决策上来,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来。因此,实施凝聚力工程必须找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合点,通过凝聚力工程进一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1.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来看,只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日益牢固。统一战线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工作目标就是要把拥护我们的人团结得多多的。只要我们团结的人越多,凝聚的力量越大,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实施凝聚力工程,就是要着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进一步团结新的社会阶层,进一步实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团结,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局面。

2.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突出优势,进一步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党外人士中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任职的党外干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加强我国政权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资源。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把方方面面的党外优秀人才吸收到各级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更加丰富,使党外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进一步优化党的执政环境。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增多,各种社会关系需要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统一战线具有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功能,长期以来协助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维护稳定的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的充分肯定。今后,在实施凝聚力工程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多做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充分运用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进一步改善党的执政方式。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执政方式。统一战线具有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特点。通过统一战线工作,可以使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得到化解和理顺,使各种社会关系得到调整,使各种利益矛盾得到解决,在许多特殊情况下,可以避免简单运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可以说,统一战线的方法,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执政方式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进一步畅通党外人士发表意见的渠道,拓宽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空间,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使党的政策更加贴近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从而使社会各界人士都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要把实施凝聚力工程与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中央统战部领导提出,开展凝聚力工程,是在统一战线日常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通过凝聚力工程这个载体,进一步赋予统一战线工作新的时代意义,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把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搞得更加生动、更加扎实、更加有效。近几个月来,通过对几个省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实施凝聚力工程可以达到以下的目的:

1.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推进各政党之间的团结。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的最高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政党利益放在第一位,决定了一个政党政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政党利益至上,单纯以执掌政权为目的,必然导致各政党相互倾轧、相互攻讦,从而引发危机,甚至导致社会的剧烈动荡;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利益为重,各政党才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我们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使各民主党派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与我们党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3.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牢固树立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观念,推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我国有五大宗教,信教群众有1亿多人。在一些几乎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习俗已经融为一体,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如何认识和处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因不同信仰造成的矛盾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我们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使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自觉地爱国、爱教,做到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进一步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使广大信教群众成为我们党可以依靠的力量。

4.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与其他阶级、阶层之间的团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产生。他们构成复杂,活动广泛,社会接触面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也是需要加以团结的新生力量。我们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扶贫开发活动,使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5.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实现港澳地区的人心回归,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国台湾民心,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反对分裂、反对“”、促进统一的强大声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我们要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把全体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的中华儿女,都团结凝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努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凝聚力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实施凝聚力工程给各级统战部门服务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为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实践证明,实施凝聚力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1.实施凝聚力工程要选准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当前及今后长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全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最佳载体。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成份、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当中,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统一战线通过实施凝聚力工程,可以实现广泛团结、广聚人心、广聚众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能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密切党和各界群众联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群众基础;能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因此,实施凝聚力工程,是目前统一战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和切人点。

2.实施凝聚力工程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发挥独特优势。一项活动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显著成效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它是不是扎根于实践基础之上,是否切合当地实际,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本部门本领域的独特优势,用足用活用好各地的统战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河南在实施凝聚力工程试点工作之所以效果好,就是各地根据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结合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独特优势,把凝聚力工程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特别是他们开展的“根在中原”主题活动,通过挖掘整合,把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科学地转化为统战工作资源优势,创新扩展统战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统一战线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许多地方积极挖掘整合当地统战资源和历史自然人文资源,找出自己的“亮点”,使之与统战资源科学配置,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品牌。

3.实施凝聚力工程要广泛宣传,取得全社会的认同和广泛参与。凝聚力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片面地认为是统战部门的“独角戏”。统战部门要善于与宣传新闻、文化、学术研究、旅游等部门沟通联系,获得他们的认同,得到他们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这是凝聚力工程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如河南周口市委统战部在实施凝聚力工程中,打出了“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和山陕会馆文化”等四张文化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产生了广泛影响,促使市委、市政府产生了举办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的构想。他们把举办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作为实施凝聚力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凝聚力工程的实施与党内外各界人士相联,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联,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相联,使这项活动扩展到了全社会乃至港澳台和海外的范围。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凝聚力工程实施的中来,凝聚力工程才能取得丰硕成果,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返回目录。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现场查看、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对枢纽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近年来,在**局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在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善工程面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亦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及翟局长的讲话都对水闸枢纽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查找问题、认识问题、面对问题,采取措施、扎实工作,逐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一、工程概况。

枢纽工程位于**省德州市**区,武城县和河北省故城县的两省三县(区)交界处。枢纽工程是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性工程,其上游接卫运河,下游分别接新河与南运河。枢纽工程由新河南进洪闸、北进洪闸,南运河节制闸及船闸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设施。

枢纽工程设计行洪流量3800m3/s,其中南进洪闸设计行洪流量1500m3/s,北进洪闸设计行洪流量xxm3/s,节制闸设计限泄流量为300m3/s。

二、工程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存在的问题。

枢纽工程目前存在着机电设备老化、水工混凝土表面破损、金属结构锈蚀、护坡塌陷、观测设施损坏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北进洪闸问题尤为突出,闸底板存在贯穿性裂缝、闸门锈蚀非常严重、其中一孔运行时支臂产生不正常声音等。

(二)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水管体制改革,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水管体制改革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工程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程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枢纽水闸工程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某些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突破性提高。枢纽工程目前存在问题比较多,有的还很严重,虽然南进洪闸与节制闸经过全面的除险加固,但枢纽工程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很严重,这给枢纽工程的正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

水管体制改革以来,在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

规章制度。

有效的促进了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但是有些管理制度落实的不彻底、不够好影响了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3、养护公司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养护公司人员是水管体制改革从事业人员中分离的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使养护公司人员人员业务素质不是很高,结构不尽合理,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4、水闸观测设备设施陈旧落后。

5、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少,有些项目没有经费保障。

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中不能涵盖所有的项目,如:水闸工程卫生清洁、观测设施设备的养护等没有相应经费保障,给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6、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做得不够。

7、由于种种原因,北进洪闸、节制闸闸门及水下水工部分无法进行正常的维修养护,致使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

针对工程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水管体制改革以来的经验和不足,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使工程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新的提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认真落实好工作责任制。水管体制改革以来,我局工程管理工作一直实行负责人责任制,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和工作要求,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因此,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和目标进一步细化,要求进一步严格,从而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工程管理工作。

3、进一步理顺工程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根据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任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局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稳妥的开展了“管养分离”工作,形成了工程管理层与养护层的分离,依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与事业人员组成管理层,养护层为维修养护公司,明确了管理层与养护层的职能。

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有效的促进了工程管理工作,由于人员等方面的情况和原因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交叉的现象。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理顺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方面的工作,随着养护公司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人员结构的合理逐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为工程管理工作建立和提供能体制机制保证,对提高和保证工程管理水平非常重要。

4、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

**局在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和推行“管养分离”的过程中,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结合单位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细则》、《枢纽工程检查管理制度》、《枢纽工程管理局管养分离实施办法》、《枢纽工程日常管理养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使工程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但是也存在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我们要认真梳理已有的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工作加以修订和完善,为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因此,我们还要加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力度,把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5、加强维修养护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

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要针对人员状况,结合实际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维修养护队伍培训工作,使维修养护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逐步满足工作和形势的要求,为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供人员保证。

6、加强管理、严格程序,认真做好工程维修养护的各项工作。

(1)认真制定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具体实施计划方案。

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具体实施计划方案是实施工程年度维修养护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做好维修养护工作,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工程维修养护规划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根据维修养护经费水平和工程维修养护规划,结合工程现状,认真制定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具体实施计划方案,使计划方案科学、可行、可操作,从而保证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实施和任务的完成。

(2)加强。

合同。

管理。

管理单位与养护公司实行合同管理。管理单位根据上级批复的年度工程维修养护具体实施计划方案与维修养护公司签订年度日常维修养护合同和专项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并严格合同管理。与设计以及监理单位实行合同管理制度,以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明确,严格按合同办事。

(3)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质量控制。

在合同实施和工程维修养护的过程中,为确保维修养护工作质量,管理单位成立维修养护领导小组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维修养护工作的监理力度,对维修养护工程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理。

(4)严格办事程序,控制工作进度。

依程序办事、控制工作进度是确保维修养护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在制定计划方案、实行合同管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工作程序,将计划工作内容按月进行分解,管理单位每月月初向养护单位发维修养护工作内容和要求通知单,养护单位根据通知单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定期报送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6、针对北进洪闸、节制闸无法进行正常维修养护工作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短时间不可能改变。为了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程存在问题的及时处理,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建议上级安排专项经费,建造操作运行方便的检修闸门。

总之,工程管理工作是水管单位的主要工作,水管体制改革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面貌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工作的需要和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体制机制创新、人员素质提高、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下更大的气力,把工作做的更好,使工程管理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

返回目录。

一、基本情况。

二、供水及管理工作现状现状。

(一)水库供水。

(二)拦河闸供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下水无序开采,地表水得不到合理利用。

(二)水价落实难、水费收取难。

(三)单一水价制度,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三、做好供水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供水管理的新模式。

(三)深入开展科学水价制度的研究,建立有利于合理配置的供水价格体系。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2019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服务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2019年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服务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1.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服务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2019年全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江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

2.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2019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江市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服务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江企业列入省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江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江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4.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机器换人”。我们围绕“机器换人”、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大全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服务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机器换人”热情高涨,步伐加快。

5.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江苏天宏机械服务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2019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

(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201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江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服务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201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

2.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服务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服务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服务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服务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机器换人”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服务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服务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服务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江)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江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4.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江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江就业、创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服务机器人项目,建设服务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江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9年,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

2.核心技术。到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服务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3.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服务革命,超前对接“服务4.0”,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广服务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到2019年,在重点应用领域,服务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4.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

5.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2019年,力争形成2-3个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

(三)重点任务。

1.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服务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服务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及集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缩短技术及应用差距。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3.加速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高低搭配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装配、焊接、搬运、包装等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竞争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互动。引导主机和集成企业围绕设计创新和产品功能升级,实施远程运行维护、检测维护、功能拓展等服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服务机器人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共平台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目前以配套能力较强的丹阳市、扬中市、镇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各园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加快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标准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时,单独设置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

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攻克环境感知、服务物联网、服务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平台设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发展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流程,推动制造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6.加快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应用指导方针和技术解决方案,挖掘潜在应用市场。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机器人生产线,从市场应用端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本地主机企业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分行业、分需求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及服务,提升服务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及使用经济性。积极探索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放大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7.完善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江市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络机制,加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配套对接;加强主机厂商、集成企业、用户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品改进。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机器人基础研究、仿真设计、试验检测、人才培训中心,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优惠政策20条等相关政策,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及团队进行定向引进。依托我市已有的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着力培养高技能蓝领工人,充分吸纳储备各层次专门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每年选排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强化用地保障,各先进制造业园区要预留土地,优先保障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项目。

10.聚焦叠加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安排市级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为此,加快生态公益林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为了积极响应省市开展“公益林宣传年”活动的号召,及时调研总结我县公益林实施十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调研组,于5、6月份,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采取听取汇报、座谈、入村走访、实地察看等方法开展调研,在全面了解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资金使用和发放等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对公益林建设保护与利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脉东麓,长江中段、洞庭水系资水上游,辖12个乡,10个镇,565个自然村,29个居委会,总人口80万。全县土地总面积329.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7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03%。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历程。

2001年,我县启动国家级公益林试点工程,共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43.49万亩,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

2002年4月5日,发布《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贯彻落实《森林法》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方针和政策,落实管护措施,加大对破坏国家级公益林案件的打击力度。

同年6月,县林业局、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科所均设立公益林管理工作机构,产生了一支作风过硬、工作负责的公益林管理工作班子,并通过竞选上岗,全县共聘用了156位公益林护林员。

2004年,区划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0.86万亩。

2006年,补进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万亩。

2007年,区划省级公益林28.1万亩,并纳入省级财政补偿,国家级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49万亩。

2009年,国家级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54.35万亩。

2010年1-3月,国家级公益林进行部分调出和补进,净增2.19万亩。省级公益林进行补充区划和部分调出,净增省级公益林30.39万亩。

2011年2月,经国家林业局及省林业厅批准调出国家级公益林128.4亩,调出省级公益林655.5亩。

(三)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

经过几次区划界定和调整,至目前我县共有公益林总面积113.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54.78万亩,涉及5个国有林场、22个乡镇399个村;省级公益林58.42万亩(其中30.92万亩尚未列入补偿范围),涉及5个国有林场20个乡镇296个村。

1、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分类:

按保护等级分:二级31.383万亩、三级83.575万亩。

按权属分:国有27.358万亩、集体47.703万亩、林农个人39.89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到户的未统计在内)。

按地类分:乔木林地81.874万亩、竹林地15.356万亩、疏林地1.579万亩、灌木林地8.431万亩、未成林地4.728万亩、苗圃地0.04万亩、无林地2.949万亩。

按林种分:防护林95.014万亩、特种用途林19.944万亩。

按生态区位分:江河两岸4.165万亩、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30.366万亩、邵怀高速公路、320国道两旁29.675万亩、县城周围生态区12.08万亩、省级森林公园5.592万亩、生态型国有林场11.072万亩、其它区位22万亩。

2、公益林林分结构。

按龄组分:幼龄林21.291万亩、中龄林15.966万亩、近成过熟林44.24万亩。

按优势树种分:杉木37.663万亩、松类23.251万亩、阔叶类16.24万亩、杨类0.048万亩、柏类4.295万亩。

生态公益林中天然阔叶林15.28万亩,天然阔叶林中原始次生林面积3.3万余亩,分布在罗溪乡的铁山村、枞山江村、田坳村、安顺村、罗溪村和小麻溪村,罗溪林场的芭尤江工区、大山工区和胡塘工区,长塘乡的双峰村,桐山乡的浦板溪村,石柱乡的兰溪村和燕岩村。

(四)、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主要成效。

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十周年以来,推进我县构建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森林生态体系,在发展洞口经济、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明显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林地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量显著增多。有林地面积2001年为156万亩现为174万亩。森林蓄积量2001年为568万立方米,现为784万立方米,2001年有林地亩均蓄积为3.6立方米,现为5.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9.92%增加到57.03%,林分平均郁闭度由0.48增加到0.67,林分质量上升,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森林占97%以上。森林碳汇能力,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普遍增强,按照当前普遍采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系数,推算出我县的森林共吸收碳948.6万吨,产生的价值为25.93亿,共释放氧气940.8万吨,产生的价值为34.78亿,共蓄水3.48亿立方,产生的价值为15.66亿,保育土壤及净化水质产生的价值为21.47亿。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是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森林蓄水量增加,水资源日趋丰富,水质得到改善,抗涝抗旱能力增强。二是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很少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三是生物多样性提升,无论山区还是丘陵区,都基本上形成了乔灌草共存的完整的群落结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了,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以前隐藏在深山老林中野猪或其它保护动物,现在频繁出现在乡间小路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公益林补偿使林农得到实惠,同时也提升了林农生态保护意识。

从2001年至2010年,我县用于公益林补偿资金共3033万元(中央财政支出2471万元,省财政支出562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林护林劳务费支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档案建立等支出473万元,直接补偿到林权单位和林农手中的金额为2560万元,补偿涉及到22个乡镇537个村18.3万户及5个国有林场,平均每户得到补偿为139元,得到补偿最少的户为18.5元,得到补偿最多的户为2048元。

4、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林农通过多种途径发家致富。

公益林的建设保护,改善了居住、投资和旅游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林农不再靠砍树变卖来维持生活,而是巧用多种方法发家致富,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发挥生态林林地优势,林下套种珍贵树种、中药材、菌类和发展林下养殖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等均取得初步进展,探索出解决林区生态林保护与群众生活需要之矛盾的多种有效途径。

一是带动和促进了生态旅游。我县有回龙洲保护区、半江风景区以及罗溪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每年来观光的游客达万人次以上,旅游及其附属产业给洞口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达1500万元以上,比直接砍伐木材多5倍的收益。二是推动了农家乐园饮食休闲的发展。据初略估计,我县农家乐总数在160家以上,农家乐的发展,对解决林农再就业、解决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给林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每年1800万元以上,按照每立方米木材可销售得到300元来计算,需要6万立方米木材,可间接减少采伐9万立方米蓄积。三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林农充分利用生态林林地资源和环境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农林牧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石江镇、竹市镇在公益林中圈养土鸡、火鸡和山鸡,罗溪乡、江口镇、大屋乡、桐山乡在公益林中种植天麻、食用菌及其它珍贵药材,都产生了丰厚的效益。四是促进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前面说过,林地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丰富了水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0.25亿立方米,其中客水28.26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18.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65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47座,大小电站54座,装机容量7.04千瓦。农村饮用水建设中,即降低了引水成本,水源都直接取自水源涵养林区,不需要打井和电排,天旱再久也是水源不断,又降低自来水净化处理成本,经过卫生部门检测,不经任何处理,水质即达到饮用和生活用水标准,做到直引直用。

(一)领导重视到位,机构配置完善,责任明确到人。

县委政府重视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安排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并于2002年发布《xx县人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广泛宣传教育公益林保护政策法规。县、乡、村级级成立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和公益林管理站。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主体作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领导。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补偿资金管理与发放、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都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层层签订公益林管理责任状,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户级级签订了管护协议,并聘请了196名专职护林员,划分了管护责任区,对所有公益林进行日常管理和巡护。

(二)、完善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运行,我县出台了《xx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xx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xx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并且规范了公益林采伐审批制度和补偿资金兑现制度,对于公益林资源管理和补偿资金管理,自上而下,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户每年都要进行核查,一是核查公益林管护情况,二是核查补偿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对不合要求的,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依法采取措施促使整改和纠正。

(三)、建立完整规范的公益林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我们遵照湘林资[2010]83号文件要求,将公益林档案按“公益林资源、公益林经营、财务、制度法规和权益”五大类以乡镇为单位归档,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纸质和电子档案各一套,资料完整对应一致。

我们完善了以林权为基础的公益林管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公益林资源小班图、公益林资源小班属性表、林权小班图、林权证表、林权登记申请表、公益林到户补偿面积表、补偿对象基本信息表、公益林护林员信息表。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和科学经营方法。

认真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向上级争取森林抚育、优材更替、碳汇造林等项目。省厅在我县启动“优材更替”试点,旨在为给公益林改造、保护和利用探索经验、提供科学的依据。“优材更替”是调和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矛盾,解决树种单一性、树木老龄化,生态效益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对此项目十分重视。2009年完成以香樟、楠竹为主的优材树种更替造林418.5亩,2010年通过补植、抚育、施肥等手段,增加优材树种的比例,确保成活率95%以上,年平均生长高度70cm以上,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和监测各项生长指标,向省市及时报送详细的试验数据,通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来确保“优材更替”试点项目的成功。

(五)、加强管护力度,切实保护公益林资源。

护林员每月保证巡山20天以上,负责宣传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预防山林火灾、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止乱占乱垦、毁林造林和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各乡镇公益林管理站负责对护林员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检查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制,负责公益林征占用林地、抚育、更新采伐和更新造林的现场调查核实和监管,负责公益林监测、防火和防病虫害,负责本乡镇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核发及档案管理。县局负责组织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档案管理,负责公益林采伐审核和监管,负责全县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公益林资源管理和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进行核查。对各乡镇的公益林管理工作进行年中抽查,年底结合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联合森林公安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查处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抓典型,治重点,切实保护好公益林资源。

(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我县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首先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重视,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公益林建设保护的意义和政策法规,定期印发宣传资料,使国家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通过电视报刊做宣传报导,出动宣传车,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三是完善宣传基础实施,在公益林保护区和交通要道处设立永久宣传牌,使之发挥良好的告示作用。四是各乡镇场都设立公益宣传栏,各村都订立公益林护林公约,并在公益林山场设立护林牌子,标明公益林山场名称、四至及保护内容。五是加强针对性宣传,对林农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

(一)、面临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更新、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

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方面,按照我们当地水平,每亩地租可达15元,都己超过补偿标准,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每亩林地年利润应该可达到30元以上。再者,很多公益林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己达到采伐利用年限,短期内可获得很高的收益。现在的木材行情较好,公益林的补偿资金却还是很低的水平,林农对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欠高。

在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方面。我县公益林中有很多明显老化的人工杉木过熟林,还有历年遭受冰雪灾害造成的残次林,低效林,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按照现有的更新采伐规定,只能用小块状皆伐和择伐,一是采伐和更新成本高,更新期限过长,二是伐后更新的幼树缺光而生长不良,在下一轮的更新采伐中,基本会损毁,更新效果不良。

在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方面。针对公益林采伐需要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目前《森林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上都涉及公益林采伐的要求,但又不尽相同,比如《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十二五编限》中的龄组划分就不一致,没有明确说明采用哪个是正确的,在采伐审批中很难把握。

(二)、补偿资金“一卡通”有待于进一步落实。由于林改后,存在集体、股份、联合、个人等多种经营方式,迅速补偿到户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林改后分到千家万户的山场,难以及时落实“一卡通”。

(三)、区划界定遗留问题较多。由于每次的.区划界定以及补充区划界定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太紧,仓促之下难免失误。一是存在不少的错划、误划以及漏划的公益林地;二是存在插花山、纠纷山等着很多权属不清的问题;三是存在部分村干部未经过村民或代表大会私自将集体山林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四是存在林木林地流转后,被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今后的公益林资金管理和公益林资源管理埋下了不少隐患。

(四)、生态公益林改造任务比较大,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我县不少树种单一、树龄老化、群落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的公益林需要进行改造;因火灾造成的迹地、冰雪灾害造成的疏残林地需要重造,而公益林补偿绝大部分是要发放到户,缺少资金投入到改造和重造项目中去,资源建档、补植、抚育、灾后重造等每年需要上百万,而管护中可以支出的部分只有26万,仅靠管护支出每亩0.45元来承担公益林的防火防灾和灾后重建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缺口很大。

(一)、坚持不懈完善“一卡通”资金补偿制度建设。为了保护林权权利人的权益,达到上级“一卡通”发放的要求,我们在2011年将以林权改革成果资料为基础,将每个公益林小班面积按新林权证权属落实到农户或经营单位,做到人、地、证、卡相符,完全实现公益林补偿资金“一卡通”发放,并建立公益林资金补偿数据库。督促乡、村级建立公益林资金管理专账,对集体所有和股份经营的公益林地的管护资金的使用、发放情况做好明细账,并在村务栏中进行公示。

对原区划界定中的遗留问题,结合2011年公益林资金补偿“一卡通”工作,把公益林小班权属核实清楚,权属有变化的重新制做界定书,签订合同,清理出错划、误划和漏划部分,及时做好调出补进材料报请省厅和国家林业局审批。

(二)、坚持教育、管护、惩治并举,确保生态公益林保护到位。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对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对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公益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其次,要加快推进管护机制的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把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生态公益林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强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测报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应急机制。三要加大对盗伐、滥伐、毁林、侵占林地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破坏生态公益林的专项打击活动,把专项打击与常年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要严格依法依规从重惩处,确保我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安全。

(三)、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科学利用与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结合起来。生态公益林不仅具备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并在法律法规许可条件下,通过以提高林分质量为目的限制性的木质利用,增加林农的收入和社会木材的供给,而且又根据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替换树种,改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和景观功能。要继续加大非木质利用的研究和探索,倡导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已经取得成效的成功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随着生态公益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护工作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生态公益林林改后确权到户的林地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零星盗伐和蚕食林地问题,生态公益林区的村农民生产生活用材、生活燃料困难的问题,限制性采伐后迹地更新投入和替换树种选择的问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监管问题等等,对这些具体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解决,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加大对公益林补偿力度,对需要改造和重造的公益林地投入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局和省厅对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的人工纯林,调整采伐管理制度,允许进行皆伐后更新,对更新的树种、比例结构做出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保证造好一片,再采伐一片,这样可以由林权人通过采伐林木的收益来进行重造,一是减轻财政压力,二是提高自主建设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二是建议针对公益林采伐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细化操作要求,统一操作标准,明确县一级对公益林采伐审批的权限范围。

三是建议由省市定期举办“公益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各县市之间多交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八

中投顾问在《2019-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压力的推动下,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近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服务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市场共销售服务机器人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2019——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而2019——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44.6%。

中投顾问在《2019-20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9年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2019年一季度,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服务机器人市场主体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厂商。

这些企业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服务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雷赛智能、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二、行业系统集成商。

大多数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三、完全的新进入者。

这些企业是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服务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这些企业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九

当前我国正以超高的速度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然而建筑行业过高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然而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各种难题,装配式建筑建设初期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较传统产业较大,经济效益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经济优势还是十分可观的。

(1)各参建单位的管理意识有所提高,对于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从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落实好标准化,为后期的装配式建筑的拆分设计、深化设计做好铺垫,提高预制构件的使用重复率,提高构件的出厂精度,降低生产作业的成本,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标准化生产是制造业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实现标准化,意味着不同的生产者按照特定统一标准所提供的零部件是没有差异的,是可以实现完全替换的。因此,实现标准化就可以实现零部件生产与终端设备制造相分离,进而实现零部件制造的独立化,并最终实现零部件生产的社会化――这是零部件供应市场实现完全与充分竞争的基本前提保证,其最终结果,就是促使零部件生产企业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与供应价格。现阶段标准化率低,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行性,构配件产品必须实现系列化、完整化。在没有构配件标准化的前提下,构配件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所有规格、种类的构配件生产与供应。为了节约用地并降低成本,目前构配件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多种构配件在同一生产线上转换工艺进行生产的模式,生产中技术类别繁多,操作工艺差别大,指标体系复杂,设备调整频率高,工人熟练程度低,生产间歇增加,专业化程度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2)加强各参建单位的协作密度。许多现场暴露的问题(点位、钢筋打架等),很多施工现场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设计单位及构件厂,设计、生产与施工结合不是很密切。目前,epc总承包及bim全过程应用应用的项目,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设计单位在设计深化阶段多征询施工单位,提前了解施工中存在的痛点,提前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浪费,规避质量隐患。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行性,构配件产品必须实现系列化、完整化。在没有构配件标准化的前提下,构配件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所有规格、种类的构配件生产与供应。

(3)???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专项人才的培养。装配式建筑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事源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缺乏。经验缺乏的设计人员无法综合考虑到构件厂的需求及施工现场的需求,不合理的设计会给现场带来材料的浪费、工期的延误;缺乏装配式建筑管控能力的项目经理对于施工组织的不合理安排,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窝工,构件生产与现场施工不同步,延误工期;缺乏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工种,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为了方便施工破坏预制构件,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依据沪建安质监【20xx】47号文,“灌浆施工人员须进行灌浆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这些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市里、区里组织的装配式建筑的培训学习。

本课题通过对现有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建筑及装配整体式钢结构进行调研分析,选取了两例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及三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对其建造中的质量、成本调查研究,分析现有装配式建筑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市场的痛点,找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并从设计、施工的角度出发,结合对现有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建筑选取2个居住建筑案例(高层商品住宅、动迁安置房)、2个公共建筑案例(高层办公楼、多层工业厂房综合体),对其建造全过程的成本调查和研究,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如结构体系、构件、加工方式、连接方式、预制率和规模大小等),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降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预制率,确立预制构件选择与成本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不同装配式结构体系,确立结构体系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工作,提高预制率的可行性及提出装配式居住和公共建筑的优惠政策,相关开发企业预制拆分的选择以及设计院综合控制成本等各方的多种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建议,培养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展望(对策及建议)。

实现建筑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开发建设装配式居住与公共建筑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装配式建筑既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造的速度,满足对建筑数量的需求,又可极大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成本的研究均可为政府及开发商提供明确的可实施的参考,对于优化装配式建筑,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装配式建筑,从实际应用的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与公共建筑的全过程成本构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将对装配式项目设计、施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要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日益成熟、市场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全面跟上,装配式建筑在人工用量上的集约和节省优势得到最充分体现,从全局的角度衡量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势必会低于传统建筑。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

xx市建材市场。

木材;装饰石材(人工、天然);钢材;

通过对建材市场的调研,加深我们对所学建筑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建筑材料对我们建筑的重要性,让纯理论并带有抽象性的知识点易于理解、掌握。同时了解市场对于建筑石材的需求及材料价格和通用尺寸。从而扩宽我们的视野,在书本和实体下,提供自己建筑方面的知识。

木材分为软材和硬材。木材具有轻质高强;弹性韧性佳;耐冲击和振动;加工性好;吸声性好;导热性低;花纹色泽自然美观;组织结构不均匀,各向异性;具有吸湿性,会引起干缩湿胀,翘曲变形等特性。

1、胶合板(夹板或细芯板):是将原木经蒸煮软化,沿年轮切成大张薄片,经过干燥、整理、涂胶、组胚、热压、锯边而成。通常按相邻层木纹方向互相垂直组坯胶合。特点及应用:幅面大,平整易加工,材质均匀、不翘不裂、收缩性小,在家具制造中常用做背板、抽屉的底板或制造覆面板。在室内建筑装修中用于隔墙罩面、顶棚和内墙装饰、门面装修等。

3、刨花板: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小径木、木屑等,经切碎、筛选后拌入胶水、硬化剂、防水剂等热压而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可分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不宜用钉子钉,易造成钉孔松动应用木螺丝或小螺栓固定,此类板材主要优点是价格极其便宜。其缺点也很明显:强度极差。一般不适宜制作较大型或者有力学要求的家私。

4、密度板(纤维板):是以木质粒片在高温蒸汽热力下研化为木纤维,再经过人造树脂混合、加压、表面沙光而成。按其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低密度板。密度板由于质软耐冲击,也容易再加工。比重均匀、结构强、耐水性高。

5、蜂巢板:是以蜂巢板为芯材,表面再加用两块较薄的面板(如夹板),牢固的黏结在芯材两面而成的板材。耐压力强,导热性低,不变形,质轻,有隔音效果。

6、装饰人造板。

a、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利用天然木质装饰单板胶贴在胶合板、刨花板、密度板表面制成。

b、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以专用纸浸渍氨基树脂,并干燥到一定程度,铺装在刨花板、密度板等人造板基材表面,经热压而成的装饰板材。

c、防火板:化学性能稳,花色品种多,有光亮、哑光、喷砂及仿皮革、仿石材、织物布纹等。可用胶类粘贴于木墙面、木墙裙、木隔栅、木屏风、木造型等木质基层的表面,以及餐桌、茶几、酒吧柜和各种家具的表面。

d、宝丽板、富丽板:以三夹板为基材,贴以特种花纹面,涂复不饱和树脂后表面再压合一层塑料薄膜保护层。表面硬度中等,易于清洗,哑光,有多种仿天然名贵木材的图案花纹,但耐热、耐烫、耐擦洗性能差,多用于墙面、墙裙、柱面和一些不需要擦洗的家具表面。

在建筑装饰材料中,天然石材主要分为两种:大理石和花岗石。一般来说,凡是有纹理的,称为“大理石”;以点斑为主的,称为“花岗石”。

又称云石,只要成分是caco3。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摩氏硬度在2.5到5之间。

大理石是商品名称,并非岩石学定义。大理石是天然建筑装饰石材的一大门类,一般指具有装饰功能,可以加工成建筑石材或工艺品的已变质或未变质的碳酸盐岩类。它是由中国云南大理市点苍山所产的具有绚丽色泽与花纹的石材而得名。大理石泛指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以及碳酸盐岩经不同蚀变形成的夕卡岩和大理岩等。

理石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是家具镶嵌的珍贵材料。还常用于纪念性建筑物如碑、塔、雕像等的材料。大理石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

大理石的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

白云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40%以上镁橄榄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在5%到40%之间。方解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少于5%。

大理石的用途:大理石有美丽的颜色、花纹,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资源分布广泛,易于加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理石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越来越大,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近10几年来大理石的大规模开采、工业化加工、国际性贸易,使大理石装饰板材大批量地进入建筑装饰装修业,不仅用于豪华的公共建筑物,也进入了家庭的装饰。大理石还大量用于制造精美的用具,如家具、灯具、烟具及艺术雕刻等。有些大理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还可以作耐碱材料。在大理石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边角余料也常用于人造石、水磨石、石米、石粉的生产,可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行业的填料。

大理石的环保性能:任何石头都有辐射,人造大理石也是由石头粉未加工而成的,故也有辐射,辐射量的大小具体要看制造原料的辐射量。对于大理石的放射性,国家建材局标准化研究所专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样,天然石材产品中也存在放射性,关键是看它是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大理石是由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经温高压等外界因素影响变质而成。由于其组成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放射性一般都很低,所以由放射性很低的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大理石,放射性也是很低的。结论: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一般很低,可以放心选择使用。

金属装饰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黑色金属包括:铸铁、钢材,其中的钢材主要是作房屋、桥梁等的结构材料,只有钢材的不锈钢用作装饰使用。

有色金属包括有铝及其合金、铜合金:金、银等,它们广泛地用于建筑装饰装修中。

现代金属装饰材料用于建筑物中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是因为金属装饰材料具有独特的光泽和颜色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金属庄重华贵,经久耐用,均优于其他各类建筑装饰材料。

现代常用的金属装饰材料包括有铝及铝合金、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金属装饰材料的种类及特点用于装饰的金属材料种类有铝及铝合金、不锈钢、铜及铜合金等。

(1)铝、铝合金及其装饰制品的特点铝是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密度为2.7g/m*m,银白色。铝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都很好,化学性质也很活泼,暴露于空气中,表面易于生成一层氧化铝薄膜,保护下面金属不再受到腐蚀,所以铝在大气中耐蚀性较强,但因薄膜极薄,因而其耐蚀性有一定限度。纯铝具有很好的塑性,可制成管、棒、板等。但铝的强度和硬度较低。铝的抛光表面对白光的反射率达80%以上,对紫外线、红外线也有较强的反射能力。铝还可以进行表面着色,从而获得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铝合金是为了提高铝的实用价值,在锅中加入镁、锰、铜、锌、硅等元素而组成的。铝合金种类很多,用于建筑装饰的铝合金是变形铝合金中的锻铝合金(简称锻铝,代号ld)。

锻铝合金是铝镁硅合金(ai—mg—st合金),其中的ld31具有中等强度,冲击韧性高,热塑性极好,可以高速挤压成结构复杂、薄壁、中空的各种型材或锻造成结构复杂的锻件。ld31的焊接性能和耐蚀性优良,加工后表面十分光洁,并且容易着色,是ai—mg—st系合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合金品种。铝合金装饰制品有:铝合金门窗、铝合金百页窗帘、铝合金装饰板、铝箔、镁铝饰板、镁铝曲板、铝合金吊顶材料、铝合金栏杆、扶手、屏幕、格栅等。铝箔是指用纯铝或裢合金加工成6.3pm至0.2mm的薄片制品。铝箔有很好的防潮性能和绝热性能,所以铝箔以全新的多功能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潮材料广泛用于建筑业;如卷材铝箔可用作保温隔热窗帘,板材铝箔(如铝箔波形板、铝箔泡沫塑料板等)常用在室内,通过选择适当色调图案,可同时起很好装饰作用。

(2)不锈钢建筑装饰制品。

(3)轻钢龙骨。

轻钢龙骨是安装各种罩面板的骨架,是木龙骨的换代产品。轻钢龙骨配以不同材质、不同花色的罩面板,不仅改善了建筑物的热一学、声学特性,也直接造就了不同的装饰艺术和风格,是室内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轻钢龙骨从材质上分有铝合金龙骨、铝带龙骨、镀锌钢板龙骨。和薄壁冷轧退火卷带龙骨。从断面上分有v型龙骨、c型龙骨及l型龙骨。从用途上分有吊顶龙骨(代号d)、隔断(墙体)龙骨(代号q)。吊顶龙骨有主龙骨(大龙骨)、次龙骨(中龙骨和小龙骨)。主龙骨也叫承载龙骨,次龙骨也叫覆面龙骨。隔断龙骨有竖龙骨、横龙骨和通贯龙骨之分。铝合金龙骨多做成t型,t型龙骨主要用于吊顶。各种轻钢薄板多作成v型龙骨和c型龙骨,它们在吊顶和隔断中均可采用。

(4)其他金属材料。

铜及铜合金:纯铜是紫红色的重金属,又称紫铜。铜和锌的合金称作黄铜。其颜色随含锌量的增加由黄红色变为淡黄色,其机械性能比纯铜高,价格比纯铜低,也不易锈蚀,易于加工制成各种建筑五金、建筑配件等。

(5)铜和铜合金装饰制品有:铜板、黄铜薄壁管、黄铜板、铜管、铜棒、黄铜管等。它们可作柱面、墙面装饰,也可制作成栏杆、扶手等装饰配件。金箔:是以黄金为颜料而制成的一种极薄的饰面材料,左右。目前较多的是国家重点文物和高级建筑物的局部用金箔装被润色。金字招牌:是金箔的应用的一种创新,是其他材料制作的招牌无法比拟的,豪华名贵,永不褪色,能保持20年以上。它的价格比一般铜字招牌贵一倍左右,但外表色彩与光泽,使用年限都明显好于铜字招牌。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一

中投顾问在《20xx-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压力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近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xx——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xx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而20xx——20xx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44.6%。

中投顾问在《20xx-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xx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20xx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这些企业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雷赛智能、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大多数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这些企业是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工业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这些企业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二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公益性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人,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曲靖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调查,分析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的建设对策。

为更好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20xx年4月18日至21日,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举办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培训班,来自全省15个州市、67个县图书馆的馆长及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后,曲靖市支中心和尚未建立的3个县级支中心,以及30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为了准确掌握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为当前和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曲靖市图书馆通过发放书面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调研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发展、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

1.1文化共享工程曲靖市支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根据《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文社x201田to号)和《曲靖市文化局转发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曲文社〔20xx]12号)等文件要求,曲靖市图书馆及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1.1.1场地。目前已将三楼报告厅重新装修成办公区域,将原办公区域打通后,把一楼的少儿外借和少儿阅览室搬到三楼,原少儿阅览室用于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一楼少儿外借处书库改造为中心机房。

1.1.2场地环境改造(含机房、电子阅览室装修)。一楼电子阅览室和中心机房用地已做到远离电气管道、高压线路、变电所、电波微波发射塔等设施,光线充足。目前正在进行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的装修,待装修结束以后即可配置电脑桌椅。

1.1.3防雷系统。由于曲靖城区不属于雷区,且图书馆馆舍建筑较低,目前正在咨询如何进行防雷系统的建设。但机房、电子阅览室里的机柜、ups和计算机电源均能做到接地。

1.1.4供电。按照要求已经将30kva交流电接人到电子阅览室和机房。

1.1.6防盗设施。根据实际情况,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安装了防盗门窗,现准备在院内安装监控探头等设备。

1.1.7电话及互联网接人。互联网目前使用的是铁通l0m光纤,已将光纤接人器移至中心机房。

1.1.8专(兼)职人员配备。已考虑配备2名管理人员,1人为专职,1人为兼职,两人均精通计算机设备应用。

1.2曲靖市6个县级支中心和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情况。

曲靖市按照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的要求,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实行市级支中心、县支中心、乡镇农文网培学校三级架构。但是,由于尚不具备相关条件,目前仍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承担资源整合、设备维护指导、人员培训等任务,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级管理。

目前已建成的6个县级支中心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除沾益县以外,各支中心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富源县政府提供了7万元的财政经费用于工程正常运转;宣威市、罗平县分别解决了2万元的运行维护经费,其中罗平县财政将2万元经费列人了每年的财政预算。

已建成的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中95%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都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80%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每年都有2-3千元的运行维护经费,都利用设备开展了1-3期农民培训。

2.1各地党政部门均高度重视,齐抓共建基层文化阵地。

曲靖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建基层服务点,用好有限的资金,让设备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2基层文化单位增强活力,积极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为群众服务。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但各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仍坚持开放,为群众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基本做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开放时间和开馆时间同步。如马龙县图书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举办了图书馆宣传周、电脑知识培训和未成年人专题知识讲座;罗平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寒暑假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推荐百部爱国主义、科普类影片”活动,举办了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陆良县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对未成年人进人电子阅览室的,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才予登记、办卡上机,且严格规定上机时间,监督他们的阅览内容及范围,城保他们文明、健康上网;陆良县三岔河镇文化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充分挖掘镇、村图书阅览室的潜力,开展“读书、爱书、用书”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2.3利用丈化共享工程况固文化阵地。

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建立电子阅览室,不仅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如马龙县图书馆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基层站点后,积极争取5万余元经费购置了电脑,组建了小型电子阅览室,后来又争取2万余元经费购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现正用于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库的建设。与此同时,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乡镇农文网培学校通过配置文化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以往缺书少报的文化站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3.1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仍不了解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

云南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较为滞后,文化投人相对不足。曲靖市有不少县市的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再加上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原先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计生费、土地税、农业税等税费有的停止征收,有的.全部上缴财政.造成乡镇一级财力严重不足,没有多余的钱投人文化事业。据各地反映,维护一个农文网培学校的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2万元(包括宽带线路、设备维护更新、水电、办公、活动、交通费),而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宽带线路费没有保障。每个服务点宽带线路费每年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一旦中断不能上网,只得关闭服务点。二是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所,影响服务。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乡镇文化站由于经费和场所限制,文化站都设在政府院内,一旦要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群众出人就会不方便,导致服务面过窄。即使是县图书馆,本身经费也不足,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投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即便政府解决了设备购置的问题,但每年的宽带运行费和设备维护费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3.3缺少懂管理、懂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

调研中发现,乡镇文化站普遍缺少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尽管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一直坚持对基层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不高,基层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容易造成出现设备故障以后,由于省级分中心技术人员无法下基层进行“手把手”指导,小故障往往变成大故障的问题。另外,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人门又调走,工作不稳定,也不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

3.4现有的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严重不足,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文化共享工程海量资源中真正适应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资源仍然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过广,但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差,一些农业科教片并不适宜在各地推广;同时,曲靖本地群众爱看滇剧和花灯,但现有的戏曲资源多数是京剧、折子戏,当地群众不感兴趣。二是版权制约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资源太少。三是现有的系统还不稳定,视频图像质量不高等。

4.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熟悉文化共享工程。

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建议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统一制作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尽快发放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向各地领导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还可要求各县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的电脑全部将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置为首页。总之,用一切手段使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4.2明确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已明确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加大投人。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必须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的专项投人,并辅之以州市、县、乡镇各级财政的经费补助,明文规定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切实保证各级支中心、农文网培学校的设备维护更新、宽带线路、活动开展等日常费用。

4.3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要以人为本,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基本的教学和服务。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4.4因地制宜配里设备,提高建设质童。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配置给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基本是相同的器材设备,而实际上,各级支中心今后还存在资源采集和资源加工的任务,迫切需要配置相关的设备。同时,基层服务点要下基层开展服务,而现有的服务器并不方便,所以应该配置笔记本电脑、大容量硬盘以及dvd刻录机。此外,各地购置电脑等设备时,应考虑选择当地有1-3年保修期的品牌,以减轻维护工作;在视频资源制作中,不宜过分考虑电脑播放的流畅性而过度压缩数据,可改为刻录光盘进行播放,以保证投影播出效果。

4.5实施共建共享。

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曲靖市各乡镇文化站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普遍未配置电脑、网络、投影设备。为此,各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设备进行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一旦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两个工程实施共建,加强协作,将大大增强建设实力,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三

本工程为西铁含元路住宅小区3#高层,位于西安市含元路西铁物资供应段院内,本工程建筑面积:41141.47㎡,地上34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99.1m,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工期为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9月20日,工期天数为750天。

1、场地、环境。

本工程现场北面紧邻含元路,交通较为便利,但交通管制严格,主要材料只能在夜间进入场地,混凝土运输车除下午5时至晚8时外可随时进入工地现场。工地周边为村庄、市场及铁路职工楼,人员活动较为复杂,给现场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要采取措施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扰民和民扰。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楼座距场地南侧围墙8—18米,距北侧围墙约为5米,东侧距现有围墙约45米,基本能满足生产及生活需要。

2、地质、水文条件。

场地地形略有起伏,原地面标高在-。

-0.2米~-0.6米之间,场地属于轻微湿陷性黄土。常年地下水位在-9.2至-9.9米。工地所处于西铁物资供应段院内,院内设有数个排水井,排水较为便利。

3、气象。

本地区雨季为每年的8、9、10月份。

4、交通。

北邻含元路,交通较为便利,可直接到达施工现场。

5、水、电。

本工程现场北侧设有居民生活供水管道,施工用水极为方便。现场西北角设有一座配电室,提供630kva容量,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用电较为方便。

6、通讯。

施工管理人员均配移动电话,办公室配备座机一台。

7、物资供应。

本工程临近大明宫建材市场、北三环建材市场,材料采购相对比较方便。砼采用商品砼,商砼站距离工地约10公里,商品砼供应充足。

8、临时工程。

临时住房可在场地东侧搭设,场区东侧场地约有35米*40米一片空地,完全满足生活需要。

9、环境、卫生。

本工程由于处在居民区,因此施工环保要求较高,施工场地要圈围、降噪,特别是7月份高考期间。夜间施工将会被禁止。施工结束后不得留下任何建筑垃圾。进出场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因此场区入口处必须设置冲洗设备。

1、施工场地布置。

整个场区全部采用彩钢围挡封闭,高度1.8米,场区南侧为生产区,主要布置钢筋加工棚,原材堆放区、成品堆放区,紧邻钢筋区布置木工场地,紧邻木工区布置周转料堆放区,场区南侧设东西施工主干道,水电料库及加工区位于施工主干道西端,场区总配电室设在场区东北角。

2、降水。

由于当地地下水位较低,平均为地面以下9.2至9.9米,因本工程基底标高位于地面以下6.7米,因此不考虑基坑降水问题。

3、边坡防护。

基坑坑壁已采用了喷锚支护,但仍有基坑局部开挖不到位,因此需对尺寸不到位处基坑重新进行开挖,开挖后的裸露土体,需用塑料布将其覆盖以防雨水冲刷。

4、劳动力。

劳动力选用河南安阳劳务公司。

按施工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班组: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水电工。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四

兰埔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前山片区,起于xx石路,止于xx区人民医院,全长610米,路幅宽24米,为双向4车道。工程总投资9342万元,其中建安费3351万元,征地拆迁补偿费5420万元,其它费用571万元。该工程于3月4日完成施工招标工作,建设单位是珠xx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道路用地范围内共涉及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前山供销社、嘉远世纪酒店等征拆对象20户,建筑物面积共5621平方米,其中永久性建筑物3736平方米,临时建筑物1885平方米。

兰埔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于20xx年1月9日完成房屋征收公告、现状证据保全公证手续,20xx年1月13日完成了用地范围内20户征拆对象的测量工作。目前,已出测绘成果报告书14户,尚有6户未出。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于底报市政府,因市财政等部门对方案存在异议,市国土资源局已重新修改,待报市政府审批。

(一)调地问题未及时解决。

1。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用地、前山供销社用地的调地问题,市规划、国土部门至今未有明确方案。

2。xx粮油食品公司用地(兰埔路西北侧,锦峰苑西南侧)4389平方米,现有砖瓦结构平房2178平方米。据粮油公司反映,该地块早已调地,地块上青苗及附着物未补偿。但经国土部门调查,未能提供调地相关证明材料。

3。前山供销社用地和手工联社用地重叠。在前山供销社1178平方米用地上,包含前山手工联社250平方米用地,且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地产权证。前山手工联社前身为修理单车、手表、补衣等行业组成的手工业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市二轻局,改制后成为独立单位,现有职工6人,退休工人16人,在前山澣林苑小区内办公。

(二)补偿方案一直未明确。如xx市311所(国家安全局)房屋、张军才房屋、前山供销社房屋、xx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地块的青苗及附着物、廖清华房屋及部队军用光缆迁移费用的补偿问题一直未明确。

(三)路线方案不够科学。现在的道路路线方案用地存在较多的征地拆迁问题,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工作推进困难,路线选择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

(一)兰埔路交逸仙路南侧用地情况。经调查,该地块使用者为市二建公司前山施工队(现已改制为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刘立平),用地总面积4825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住宅,宅基面积2586平方米,建筑面积3242平方米,已列入前山村c区城中旧村改造范围。

(二)嘉远世纪酒店用地红线情况。嘉远世纪酒店(原八一酒店)用地单位为xx的军区xx接待处。经与市规划设计院核实,该用地红线与兰埔路规划用地红线吻合,酒店门前停车场用地占用了兰埔路规划用地。

(三)区人民医院门前路中间房屋情况。该房屋属于夏村旧村改造范围,户主为殷创荣,房屋面积约120平方米,要求补偿商铺面积60平方米,回迁房90平方米,现正在协商谈判,若协商不成将申请司法部门强拆。该房屋不在本次兰埔路建设范围,但会影响兰埔路第二期建设工程。

一是协调市规划部门,适当调整道路路线方案。

二是继续加大对被征收人的思想工作力度,协调国土和规划等部门,力争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前山供销社和xx市赋衡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收地、调地工作。

三是牵头组织前山街道、城管和国土执法等单位,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沿线各类违章建筑清拆工作。

四是跟进项目征收补偿方案的审批情况,待市政府批准后,立即依法开展房屋、青苗和附着物的评估工作,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征收补偿工作。

机器人工程调研报告篇十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20xx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20xx年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1.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工业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20xx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7)》。

2.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20xx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工业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企业列入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4.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机器换人”。我们围绕“机器换人”、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大全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工业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机器换人”热情高涨,步伐加快。

5.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苏天宏机械工业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20xx年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

(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20xx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工业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20xx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

2.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工业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机器换人”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工业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4.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苏大学、苏科技大学、镇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就业、创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工业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

2.核心技术。到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3.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超前对接“工业4.0”,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到20xx年,在重点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4.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

5.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20xx年,力争形成2-3个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

(三)重点任务。

1.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工业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及集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缩短技术及应用差距。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3.加速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高低搭配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装配、焊接、搬运、包装等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竞争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互动。引导主机和集成企业围绕设计创新和产品功能升级,实施远程运行维护、检测维护、功能拓展等服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共平台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目前以配套能力较强的丹阳市、扬中市、镇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各园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加快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标准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时,单独设置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

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攻克环境感知、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平台设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发展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流程,推动制造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6.加快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应用指导方针和技术解决方案,挖掘潜在应用市场。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机器人生产线,从市场应用端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本地主机企业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分行业、分需求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及服务,提升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及使用经济性。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放大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7.完善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络机制,加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配套对接;加强主机厂商、集成企业、用户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品改进。依托苏大学、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机器人基础研究、仿真设计、试验检测、人才培训中心,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优惠政策20条等相关政策,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及团队进行定向引进。依托我市已有的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着力培养高技能蓝领工人,充分吸纳储备各层次专门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每年选排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开拓多元化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强化用地保障,各先进制造业园区要预留土地,优先保障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项目。

10.聚焦叠加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安排市级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