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 学校介绍导游词(8篇)

  • 上传日期:2023-01-15 19:59:57 |
  • ZTFB |
  • 14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一

澳门汗青城区生涯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换的汗青精华。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月最远、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备和最齐集,以西式构筑为主、中西式构筑相互辉映的汗青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域撒播汗青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换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共存 调和领悟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商业的新形势,明朝当局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工钱主的外国贩子栖身及举办商业,澳门由此成长成19世纪前中国首要的对外口岸,也是亚洲地域重要的国际口岸。商业勾当的昌盛吸引了天下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都市由是降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都市定名为“上帝圣名之城”,我们本日的澳门汗青城区就是它的焦点部门。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东瀛鬼子、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乃至非洲地域等等差异处所的人,带著差异的文化头脑,差异的职业武艺,差异的风尚风俗,在澳门汗青城区内盖屋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闢建墓地,睁开多姿多彩的糊口,包罗种.种文化勾当。在这种机会下,澳门得民俗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打仗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处所,是其时中国打仗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栖身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类方法,向天下各国先容在澳门见到的统统中国文化头脑与糊口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熟悉中国的派别。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本身的构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构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构筑物,无不显暴露与葡萄牙本土构筑的亲近相关。究竟上,文艺再起后的一些首要构筑情势、气魄威风凛凛,团结亚洲其余地域差异的构筑元素在澳门发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

开创很多中国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上帝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起劲从事远东地域的传教事变,并由此缔造出中西文化交换的光辉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差异的修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能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先容了中国的文化成绩。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全力建树下,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的奇迹,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以是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笔墨的印刷厂(圣保禄学院隶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aabelha da china)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为上帝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奇迹作育了大量人才,同时也作育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换作出卓越的孝顺。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起劲开展传教勾当。好比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另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书。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创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快要代西式学校教诲模式引入中国,作育出容闳等闻名门生,对中国教诲的当代化作为孝顺。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敬,示意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住民妈祖信奉一脉相承的相关。可是,因为社会和汗青情形的非凡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浩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外洋妈祖崇敬撒播和组织的典范特性,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打仗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撒播妈祖文化的处所。

在四百多年的汗青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汗青城区内,协力营造了差异的糊口社区。这些糊口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构筑艺术特色外,更揭示了中葡两国人民差异宗教、文化以至糊口风俗的领悟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配合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海涵的社区气味,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代价的处所。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三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12年至于1916年,静安寺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鸾套芑岢闪ⅲ?嶂飞栌诰舶菜拢撵?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静安佛学院建于1946年春,聘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后持松法师继任院长,白圣为副院长。育枚为教导主任,圆明、守成、妙然先后任监学。师资一时称盛: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课程,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仪”,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学僧行后就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气氛甚浓厚,来院作讲座的先后有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叔迦、法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学僧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发表本院学僧研究文章外,为《学僧天地》撰搞的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师、佛教学者大醒、法尊、霭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主任季羡林、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因经费困难,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曾易名为静安学苑。

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秀奇、乐观先后任事务主任,聘费仲华、郑葆湜、李光佑为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为牙科主任。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募医疗基金,由持松法师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二百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静安寺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这一慈善事业,深得社会群众嘉许。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四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12年至于1916年,静安寺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__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静安佛学院建于1946年春,聘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后持松法师继任院长,白圣为副院长。育枚为教导主任,圆明、守成、妙然先后任监学。师资一时称盛: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课程,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仪,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学僧行后就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气氛甚浓厚,来院作讲座的先后有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叔迦、法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学僧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发表本院学僧研究文章外,为《学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师、佛教学者大醒、法尊、霭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主任季羡林、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因经费困难,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曾易名为静安学苑。

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秀奇、乐观先后任事务主任,聘费仲华、郑葆湜、李光佑为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为牙科主任。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募医疗基金,由持松法师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二百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静安寺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这一慈善事业,深得社会群众嘉许。

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两次拔款修理静安寺,成立修复委员会,由圆瑛、持松、苇舫、清定、赵朴初等十四人为委员,圆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建立真言宗坛场,接续了我国自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坛场设于法堂楼上。中间主坛称大坛,是修法时主要坛场,供奉毗卢遮那如来、不动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坛称护摩坛是修法时焚点乳香等作为供养的坛场,上供普贤延命金刚,后挂金刚界大曼荼罗。右坛称圣天坛,上供如意轮观音菩萨,后持胎藏界大曼荼罗。东西两壁挂传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师画像,分别为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车、一行、惠果、空海。东边一室,中供孔雀明王,两壁挂密迹金刚和真言宗历代祖师法系表。西边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诃利帝母。两壁挂十二诸天:东壁为月天、地天、毗沙门一、风天、水天、罗刹天;西壁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火天、炎摩天。从此,在持松法师主持下,寺内日常修习密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为弟子灌顶。每逢香期佛诞,全寺开放,香客游人,一时称盛。1966年__中,寺庙遭受严重冲击,佛像被毁,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众被逐,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

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拔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落实,静安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由会长真禅法师任主任,副会长贾劲松副主任。在广泛征求佛教界及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按原样恢复。僧人也陆续返寺,一批幸存的古文物也相继归还。1985年静安寺修复开放后,淦泉法师任住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全寺僧职人员共同努力,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勒俭起家,从零开始,自养自立,香火日盛,法务再兴。1985年,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密坛期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参访静安寺,团长内海有昭、副团长静慈圆、秘书长前有隆,赠送了部分密坛法器,使真言宗坛场得以较快恢复。同时建立了持松法师纪念室,陈列持松法师海内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书画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师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居士题额。

1988年3月度寰法师圆寂后,同年10月,由真禅法师兼任静安寺方丈。香港李国庆居士夫妇捐献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供奉于圆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刘庚宇等捐资从缅甸请回高3.6米的释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于大雄宝殿。1994年,新建三层楼僧寮与上客堂,文物楼、寺务处办公室先后落成。是年十月举行持松法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与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港台地区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诸山大德、学者专家、护法居士近千人与会,盛况空前。落实政策以来的十年,静安寺的发展与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此外,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位于宝山区罗店镇上的玉皇宫,于1988年改称梵王宫,作为静安寺下院,由静安寺前监院从达法师住持。静安寺在自身修复的情况下,仍然拔出款项,支持梵王宫的修建开放。1993年,梵王宫改名宝山净寺,更具规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亲赴礼佛,并为安养院题辞: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宫,不殊安养。

1995年底,慧明法师调来静安寺任监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师为主任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阶。期间,慧明法师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佛教友好研讨会汉城大会,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由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奠基仪式。他在参访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声杨布寺时,请回了佛陀舍利。

静安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响应中国佛协建立人间佛教的号召,实行文明敬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寺院文化品位,发扬佛教优秀文化传统,热心为社会慈善事业献爱心,作贡献,对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帮助失学儿童、扶贫救困、并为西藏日喀则地区援建上海赤乌希望小学一所,受到了佛教信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静安寺素斋,久负盛名。门市供应素食、素面,每日供不应求。每年中秋,精制净素月饼,成为馈赠亲友佳品,深受海内外信众欢迎。

目前,静安寺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还将规划改建与扩建。除主要建筑:赤乌山门、兜率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真言宗坛场、文物楼、功德堂、素斋部、僧寮外,还将兴建法堂、藏经楼、佛教图书馆,复修静安八景等。寺内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赵惇为太子时所书云汉昭回之阁碑(建国初,经市古碑展览认定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铸大钟、历代名人字画,包括苏轼《心经》书卷、文征明、陈继儒、张瑞图、伊秉绶等书轴长卷、扬州八怪、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画轴,王一亭佛画多幅。有汉魏至清代石刻、铜铸、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日本《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每日殿堂均对香客游人开放。1985-1995十年间,共接待海内外信众达120万人次,并与欧美、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佛教界有经常的联系和友好效。静安寺一派欣欣向荣,正迈向新的世纪。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五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阳春凌霄岩。凌霄岩位于阳春市西北部的河土朗镇罗阳峰林之中,有"南国第一洞府"之称,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省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凌霄岩是以格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溶洞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岩洞分3层,可游览的的面积有三万平方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四大奇景"吉星高照""一线天""水底映月""水滴明珠"世间罕见。

凌霄岩于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但在此之前,其已远近闻名,不少文人墨客也来此游览。1945年,原国民大学校长吴鼎新到此游览,因见"气宇宏敞,胜景天开",便欣然题下"凌霄志汉",从此,这个岩洞就叫做凌霄岩,凌霄岩首层的"志汉大厅"也因为此而得名。在1984年和1987年,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叶选平先后到此地视察。并且留下了宝贵的墨迹。

凌霄岩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在2.8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海底中沉淀了3000米厚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在7000万年前,这里发生大的地壳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就是海洋变成陆地,石灰岩在上升为陆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皱褶和断层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下便形成了岩洞和周边的石山,这种地貌叫岩溶地貌,也叫格斯特地形。岩洞形成后,石灰石(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生成一种可溶性碳酸氢钙,即岩溶水,但是岩洞里的岩溶水很多。岩溶水受热后,二氧化碳挥发了,又形成新的石灰石(碳酸钙),在这些新的石灰石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各种景物。

【百步云梯】

个位游客,这是百步云梯。"凌霄志汉上凌霄,人间九天尽逍遥".现在我们已经征服了百步云梯的一半,请在此欣赏"南国第一洞"第一层的雄姿。志汉大厅长有105米,宽有35米,高有60米。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过岩洞,可谓"岩看千曲水,洞藏九重天".

【凌霄宝殿】

"直上凌霄气势宏,迎门喜见寿星公。"大家请看,刚进凌霄宝殿,寿星公就满脸笑容的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祝福我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左边有一个宝座,上面有玉皇大帝的罗伞,我们可以趁玉皇大帝不在的时候坐一会他的宝座。

各位游客,请看左上角,这里有群狮子在欢迎我们,有一只还特别高兴,张开嘴,翘起尾巴,还有一只走到我们旁边,这叫"瑞狮起舞".请往后面看,这里有一个仙女刚起床,在一面青铜大镜前梳妆打扮,"美人照镜,越照越靓".我们离青铜大镜较远,但是可以到上面以水为镜。这里的倒影,看似万丈深渊,殿内的景物在池水中相交辉映,美轮美奂。看右边,一朵朵巨大的灵芝环柱而生,形成灵芝山。各位,《白蛇传》中白娘子用来就许仙的灵芝是不是从这里摘的呢?我们问问守护灵芝山的两位仙童就知道了。

请看下面,这只万年龟,已有一万岁。在石柱上,有一个酒杯,已经放了很长时间,是谁忘记拿了呢?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寻找他的主人。在旁边有一条青龙,正努力的爬上灵霄殿,由于这条青龙未修成正果,在过龙门的时候龙鳞脱落了,变成斑龙。在左边,这里有还有几条灵芝柱。看前面,有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日日夜夜的往东方朝拜。称为"和尚拜东门",但因为和尚拜错了方向,至今仍未成佛。各位提醒他吧,想要成佛需往西方朝拜。

各位,前面有一位仙女在等待着我们,她在倚栏沉思,称为"仙女思凡".仙女也思恋凡间,她是谁呢?"嫦娥应悔头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是嫦娥。嫦娥当初在凡间的时候,生活非常苦闷,后来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仙丹升天。现在,凡间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丰衣足食,她倒是想念凡间了。"正是仙路已尽头,谁引凡间去".

【观景琼台】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凌霄岩的第三层观景台,顾名思义,这里将会有很多美景等待着我们去观赏。 看后面,这里是梨园阁。晚上,这里热闹非凡,凌霄洞府的神仙都在这里唱歌跳舞。左下方有"天姬送子".看下面,可观赏到雄伟壮观、瑰丽神奇的凌霄宝殿全景,一条擎天巨柱、一簇玉树琼花。看前面,有一个炯炯有神的黑色神猫镇守整个宝殿,称为"神猫守殿".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很多老鼠,真是"叫鼠连天",后来玉皇大帝派来一只神猫,从此这里的老鼠就销声匿迹了。

俗语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前面数来数去只有曹国舅、韩湘子、张国老、蓝采和、铁拐李和汉钟离六位仙人,还差两位去哪里了呢?原来何仙姑在这边睡觉,吕洞宾因喝得太多在下面迷迷糊糊,连刚才我们看到的忘记拿了。是谁把吕洞宾灌醉?过一会儿我们就明白了。

各位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银河,因为今天不是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织女若有所思,而对岸是我牛郎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抱着一个呢!

这里有一只大的公鸡,头向东方,伸直脖子,发出清脆的啼声,称为"雄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然而在旁边,却有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正照着我们,真是"吉星高照".观赏"吉星高照"要站在最佳的位置,请你们都来观赏吉星吧,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各位请继续向前,抬头看,可见一条名副其实的日光灯管。它在白天才可发光,才可看到,但是在晚上既是接上电源也是黑漆漆的,正是"一线天开见九重",这是凌霄岩的第二奇景"一线天".传说,这是孙悟空的杰作,它在大闹天宫的时用它的金箍棒打出来的,确实,它很像金箍棒的样子,而且孙悟空至今还在下面得意洋洋的欣赏着他当年的杰作呢。这是孙悟空,我们和他交个朋友吧,摸摸猴子的头,一生无忧愁。

这是"凌霄三黄鸡",是凌霄名菜之一,还有凌霄猪手、凌霄白雪、紫苏田螺、春砂排骨等名菜,色香味俱全,很有特色,在凌霄餐厅便可品尝。

各位请看,前面有福、寿、禄三位仙人向我们敬酒,称为"三仙敬酒".他们祝愿我们一生福寿禄齐全。吕洞宾正因为贪杯而醉成那个样子。

前面有"凌霄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四九天"的气势,但是也惟妙惟肖。 在凌霄岩洞府,还有很多金银珠宝,上面有"金山银山".旁边有一个财神爷正在看守,以前有一个小偷在这里偷了金银珠宝,后来被财神爷捉着,财神爷斩了他一个手指头放在这里,告诫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凌霄极顶】

在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到凌霄宝殿和观景台的全景,正是"凌霄漫步似千层迷幻,江山锦绣在此阳春". 在前面上方,有一个"仙女舞台",在晚上,王母娘娘请刘三姐在此做山歌表演。各位今天晚上可以在优雅舒适的凌霄山庄住宿,在这里观赏刘三姐的山歌表演。如果各位愿意我也在这里唱一段刘三姐的山歌。

各位游客,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凌霄岩我们也要讲究礼仪,这是礼貌门,请各位先鞠躬在过去,这是清风洞,清风阵阵,凉而不冷,使人有疲劳顿消的感觉,真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这里有一张渔网,渔网上面有很多灰尘,渔翁已不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他去了哪里呢?原来他听说玉溪三洞哪里有很多鲤鱼,所以跑去那里钓鲤鱼了,如果你们到玉溪三洞里面去游览,就能看到渔翁钓鱼的憨态了。

下面是岩底河,可坐船游览。

各位请往前面看,有一个猴子正倒挂双腿,伸手正在拼命的捞着什么,在捞月亮吧,但是什么都没有捞到。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走,很快我们可以看到凌霄岩的第三奇景"水底印月".请看,下面有关人员的考究,这主要是外面的自然光经过水折射形成的,但是为什么会形成一轮弯弯的明月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丽城碧水】

这是"丽城碧水".由一条条弯曲的石坎逶迤圈着一盆盆清澈的岩溶水而成。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石坎呢?主要是这些岩溶水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钙,留到这里遇到障碍物便停滞不前。致使岩溶水析出石灰石沉积凝结,越积越高,形成石坎。到一定高度岩溶水漫过石坎继续往下流,但是又遇到新的障碍物,岩溶水析的石灰石又沉积凝结,又形成新的石坎,这样就形成了丽池碧水。在右边,有万里长城的缩影。

各位游客,俗话说"水滴石穿",而这里却水滴成珠,这也算神奇吧。下面有一颗闪闪发亮、晶莹剔透的明珠,这是凌霄岩的第四奇景"滴水明珠".

【银河飘渡】

右边是银河飘渡,全程500米,里面有"倒挂莲花""千层石""佛手""群龙戏水"等美景,欢迎各位坐船游览。

各位游客,凌霄岩游览到此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六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阳春凌霄岩。凌霄岩位于阳春市西北部的河土朗镇罗阳峰林之中,有"南国第一洞府"之称,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省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凌霄岩是以格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溶洞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岩洞分3层,可游览的的面积有三万平方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四大奇景"吉星高照""一线天""水底映月""水滴明珠"世间罕见。

凌霄岩于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但在此之前,其已远近闻名,不少文人墨客也来此游览。1945年,原国民大学校长吴鼎新到此游览,因见"气宇宏敞,胜景天开",便欣然题下"凌霄志汉",从此,这个岩洞就叫做凌霄岩,凌霄岩首层的"志汉大厅"也因为此而得名。在1984年和1987年,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叶选平先后到此地视察。并且留下了宝贵的墨迹。

凌霄岩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在2.8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海底中沉淀了3000米厚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在7000万年前,这里发生大的地壳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就是海洋变成陆地,石灰岩在上升为陆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皱褶和断层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下便形成了岩洞和周边的石山,这种地貌叫岩溶地貌,也叫格斯特地形。岩洞形成后,石灰石(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生成一种可溶性碳酸氢钙,即岩溶水,但是岩洞里的岩溶水很多。岩溶水受热后,二氧化碳挥发了,又形成新的石灰石(碳酸钙),在这些新的石灰石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各种景物。

【百步云梯】

个位游客,这是百步云梯。"凌霄志汉上凌霄,人间九天尽逍遥".现在我们已经征服了百步云梯的一半,请在此欣赏"南国第一洞"第一层的雄姿。志汉大厅长有105米,宽有35米,高有60米。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过岩洞,可谓"岩看千曲水,洞藏九重天".

【凌霄宝殿】

"直上凌霄气势宏,迎门喜见寿星公。"大家请看,刚进凌霄宝殿,寿星公就满脸笑容的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祝福我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左边有一个宝座,上面有玉皇大帝的罗伞,我们可以趁玉皇大帝不在的时候坐一会他的宝座。

各位游客,请看左上角,这里有群狮子在欢迎我们,有一只还特别高兴,张开嘴,翘起尾巴,还有一只走到我们旁边,这叫"瑞狮起舞".请往后面看,这里有一个仙女刚起床,在一面青铜大镜前梳妆打扮,"美人照镜,越照越靓".我们离青铜大镜较远,但是可以到上面以水为镜。这里的倒影,看似万丈深渊,殿内的景物在池水中相交辉映,美轮美奂。看右边,一朵朵巨大的灵芝环柱而生,形成灵芝山。各位,《白蛇传》中白娘子用来就许仙的灵芝是不是从这里摘的呢?我们问问守护灵芝山的两位仙童就知道了。

请看下面,这只万年龟,已有一万岁。在石柱上,有一个酒杯,已经放了很长时间,是谁忘记拿了呢?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寻找他的主人。在旁边有一条青龙,正努力的爬上灵霄殿,由于这条青龙未修成正果,在过龙门的时候龙鳞脱落了,变成斑龙。在左边,这里有还有几条灵芝柱。看前面,有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日日夜夜的往东方朝拜。称为"和尚拜东门",但因为和尚拜错了方向,至今仍未成佛。各位提醒他吧,想要成佛需往西方朝拜。

各位,前面有一位仙女在等待着我们,她在倚栏沉思,称为"仙女思凡".仙女也思恋凡间,她是谁呢?"嫦娥应悔头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是嫦娥。嫦娥当初在凡间的时候,生活非常苦闷,后来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仙丹升天。现在,凡间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丰衣足食,她倒是想念凡间了。"正是仙路已尽头,谁引凡间去".

【观景琼台】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凌霄岩的第三层观景台,顾名思义,这里将会有很多美景等待着我们去观赏。 看后面,这里是梨园阁。晚上,这里热闹非凡,凌霄洞府的神仙都在这里唱歌跳舞。左下方有"天姬送子".看下面,可观赏到雄伟壮观、瑰丽神奇的凌霄宝殿全景,一条擎天巨柱、一簇玉树琼花。看前面,有一个炯炯有神的黑色神猫镇守整个宝殿,称为"神猫守殿".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很多老鼠,真是"叫鼠连天",后来玉皇大帝派来一只神猫,从此这里的老鼠就销声匿迹了。

俗语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前面数来数去只有曹国舅、韩湘子、张国老、蓝采和、铁拐李和汉钟离六位仙人,还差两位去哪里了呢?原来何仙姑在这边睡觉,吕洞宾因喝得太多在下面迷迷糊糊,连刚才我们看到的忘记拿了。是谁把吕洞宾灌醉?过一会儿我们就明白了。

各位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银河,因为今天不是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织女若有所思,而对岸是我牛郎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抱着一个呢!

这里有一只大的公鸡,头向东方,伸直脖子,发出清脆的啼声,称为"雄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然而在旁边,却有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正照着我们,真是"吉星高照".观赏"吉星高照"要站在最佳的位置,请你们都来观赏吉星吧,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各位请继续向前,抬头看,可见一条名副其实的日光灯管。它在白天才可发光,才可看到,但是在晚上既是接上电源也是黑漆漆的,正是"一线天开见九重",这是凌霄岩的第二奇景"一线天".传说,这是孙悟空的杰作,它在大闹天宫的时用它的金箍棒打出来的,确实,它很像金箍棒的样子,而且孙悟空至今还在下面得意洋洋的欣赏着他当年的杰作呢。这是孙悟空,我们和他交个朋友吧,摸摸猴子的头,一生无忧愁。

这是"凌霄三黄鸡",是凌霄名菜之一,还有凌霄猪手、凌霄白雪、紫苏田螺、春砂排骨等名菜,色香味俱全,很有特色,在凌霄餐厅便可品尝。

各位请看,前面有福、寿、禄三位仙人向我们敬酒,称为"三仙敬酒".他们祝愿我们一生福寿禄齐全。吕洞宾正因为贪杯而醉成那个样子。

前面有"凌霄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四九天"的气势,但是也惟妙惟肖。 在凌霄岩洞府,还有很多金银珠宝,上面有"金山银山".旁边有一个财神爷正在看守,以前有一个小偷在这里偷了金银珠宝,后来被财神爷捉着,财神爷斩了他一个手指头放在这里,告诫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凌霄极顶】

在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到凌霄宝殿和观景台的全景,正是"凌霄漫步似千层迷幻,江山锦绣在此阳春". 在前面上方,有一个"仙女舞台",在晚上,王母娘娘请刘三姐在此做山歌表演。各位今天晚上可以在优雅舒适的凌霄山庄住宿,在这里观赏刘三姐的山歌表演。如果各位愿意我也在这里唱一段刘三姐的山歌。

各位游客,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凌霄岩我们也要讲究礼仪,这是礼貌门,请各位先鞠躬在过去,这是清风洞,清风阵阵,凉而不冷,使人有疲劳顿消的感觉,真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这里有一张渔网,渔网上面有很多灰尘,渔翁已不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他去了哪里呢?原来他听说玉溪三洞哪里有很多鲤鱼,所以跑去那里钓鲤鱼了,如果你们到玉溪三洞里面去游览,就能看到渔翁钓鱼的憨态了。

下面是岩底河,可坐船游览。

各位请往前面看,有一个猴子正倒挂双腿,伸手正在拼命的捞着什么,在捞月亮吧,但是什么都没有捞到。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走,很快我们可以看到凌霄岩的第三奇景"水底印月".请看,下面有关人员的考究,这主要是外面的自然光经过水折射形成的,但是为什么会形成一轮弯弯的明月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丽城碧水】

这是"丽城碧水".由一条条弯曲的石坎逶迤圈着一盆盆清澈的岩溶水而成。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石坎呢?主要是这些岩溶水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钙,留到这里遇到障碍物便停滞不前。致使岩溶水析出石灰石沉积凝结,越积越高,形成石坎。到一定高度岩溶水漫过石坎继续往下流,但是又遇到新的障碍物,岩溶水析的石灰石又沉积凝结,又形成新的石坎,这样就形成了丽池碧水。在右边,有万里长城的缩影。

各位游客,俗话说"水滴石穿",而这里却水滴成珠,这也算神奇吧。下面有一颗闪闪发亮、晶莹剔透的明珠,这是凌霄岩的第四奇景"滴水明珠".

【银河飘渡】

右边是银河飘渡,全程500米,里面有"倒挂莲花""千层石""佛手""群龙戏水"等美景,欢迎各位坐船游览。

各位游客,凌霄岩游览到此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七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最新学校景点导游词范文如何写八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_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_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___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___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_年他在广州就任___非常大总统。在1920_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_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20_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_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_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_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_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___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___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土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0_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0_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0_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0_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