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博物馆建设方案范文简短 博物馆施工方案(4篇)

  • 上传日期:2023-01-15 09:11:53 |
  • ZTFB |
  • 14页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写考古博物馆建设方案范文简短一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如何写考古博物馆建设方案范文简短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学旅行社的导游员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并有所收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同时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他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

他拥有着属于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们武汉市楚文化的故乡,所以该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这三个馆分别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对外开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四大镇馆之宝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重点游览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好,说话间我们现在来到的展有越王勾践剑的楚文化馆。请大家跟紧我的脚步。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 那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剑脊的含铜量高,剑因此而具有较强的硬度,剑刃含锡量高,剑因此而更为锋利。越王勾践剑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合金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创造,其工艺过程大致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然后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大家知道铜的熔点高于锡,按熔点高低依次浇铸,既不会使先浇铸部分熔掉,又可将两部分复合为一体,使剑刚柔相济,既坚韧有加又锋利无比。也许大家在见到越王勾践剑之前,就已听说此剑削铁如泥,这并非夸张之说。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用这件国宝去削铁,但我们在稿纸上测试时,惊奇的发现提剑轻轻一划,便有数十张纸破开,真可谓名不虚传,不愧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在位期间,正值个诸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春秋晚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国当时在楚国的帮助下迅速的强大起来。越王勾践曾经战胜吴军,吴王阖闾受伤而死。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为父报仇。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国大获全胜,使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践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国,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用艰苦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时,就尝一尝苦胆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年忍辱负重、十年韬光养晦,终于使越国由弱转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精兵灭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以剑自刎,并进而成就了越国霸业。

他发奋图强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来许许多多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汇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宝库。

越王勾践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越王青铜兵器中唯一一件与勾践有关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国文物、考古、历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越王勾践剑的深入研究中,出现了有关越王勾践剑的两大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的第一个难解之谜是,地处长江下游的越国国君勾践的自用剑,为什么没有留存于越国故地,却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国贵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察觉并有此疑问。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柄珍贵的青铜剑是在楚国灭亡越国的战争中,被楚国国君缴获作为战利品而流入楚国贵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江陵望山1号墓的年代在楚灭越之前,因此,勾践剑不可能是战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联姻的礼品。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的女儿确实是楚昭王的宠姬,勾践剑也有可能是作为嫁妆入楚的。两种观点,谁更符合实际目前尚无定论。

越王勾践剑的第二个难解之谜是千年不锈之谜。它埋入地下两千四百多年为何不生锈?根据现代科学测定,剑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铜。硫化铜可以防锈。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运用硫化铜进行表面防锈处理的先进工艺,这是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却认为,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条件,并且浸泡于酸、缄适度的中性水中。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践剑曾作为首批文化使者东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间引起了日本国内巨大的轰动。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先生,对这件中国文物珍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日本《朝日新闻》社除广泛宣传报道外,还特意要求复制了一件,陈放于该社陈列室中,作为永久的收藏。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万分,曾赋诗一首: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两千四百年前,我们祖先用智慧、血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作为今人的我们,应该继承先人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再创造出新世纪的现代文化,向世人证明中国无愧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如何写考古博物馆建设方案范文简短三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可是我们的心境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我们预备党员一齐到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厅,心境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境,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之间。那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是集文化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内设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考古研究、业务交流、自然馆等众多场馆。那里拥有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而参观博物馆也正是外省的同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最方便、重要的途径。

福建历史博物馆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新馆同时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会、“博园”文博培训中心、“易安居”茶艺室等设施,是一座设备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福建历史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在临时展厅有6个,面积3000平方米。现推出《福建古代礼貌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9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珍贵藏品有:青铜大铙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20世纪70年代出土。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德化窑文昌坐像明代。坐像背有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文昌正面端坐,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其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外穿宽袖袍,腰束带,衣褶线条清晰流畅。该藏品是德化白瓷中的精品。吕纪《梅花天鹅图轴》明代。纵240厘米、横151.5厘米。绢本,无款。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

,以粗笔画树干、顽石。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高髻拱手女俑五代。高102厘米,泥质灰陶。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此刻,我们驻足在博物馆的大门。苍劲有力的“福建省博物馆”六个字以及宽阔的场地、庄严的石狮无不蕴藏了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步入博物馆的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入那远古的洪荒时代。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已不是它的外形与它所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气息向我们展示着它的风采。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资料,而是站在远处看。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当我凝视着那些发黄的巨型骨架,我为这群史前的巨大生物所震撼,也为它们的灭绝感到惋惜。霸王龙的霸气,翼龙的灵巧,甲骨龙的厚实。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深埋土地下的王者是不甘寂寞,凭庞大的骨架向世人展示它昔日的风采。我的心境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终趋于平静。走出博物馆大门。我还在回味着那福建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的良好形式。也是促进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培养锻炼自我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总而言之,这次预备党员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期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如何写考古博物馆建设方案范文简短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学旅行社的导游员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并有所收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同时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他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

他拥有着属于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们武汉市楚文化的故乡,所以该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这三个馆分别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对外开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四大镇馆之宝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重点游览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好,说话间我们现在来到的展有越王勾践剑的楚文化馆。请大家跟紧我的脚步。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 那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剑脊的含铜量高,剑因此而具有较强的硬度,剑刃含锡量高,剑因此而更为锋利。越王勾践剑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合金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创造,其工艺过程大致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然后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大家知道铜的熔点高于锡,按熔点高低依次浇铸,既不会使先浇铸部分熔掉,又可将两部分复合为一体,使剑刚柔相济,既坚韧有加又锋利无比。也许大家在见到越王勾践剑之前,就已听说此剑削铁如泥,这并非夸张之说。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用这件国宝去削铁,但我们在稿纸上测试时,惊奇的发现提剑轻轻一划,便有数十张纸破开,真可谓名不虚传,不愧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在位期间,正值个诸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春秋晚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国当时在楚国的帮助下迅速的强大起来。越王勾践曾经战胜吴军,吴王阖闾受伤而死。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为父报仇。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国大获全胜,使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践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国,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用艰苦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时,就尝一尝苦胆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年忍辱负重、十年韬光养晦,终于使越国由弱转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精兵灭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以剑自刎,并进而成就了越国霸业。

他发奋图强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来许许多多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汇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宝库。

越王勾践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越王青铜兵器中唯一一件与勾践有关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国文物、考古、历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越王勾践剑的深入研究中,出现了有关越王勾践剑的两大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的第一个难解之谜是,地处长江下游的越国国君勾践的自用剑,为什么没有留存于越国故地,却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国贵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察觉并有此疑问。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柄珍贵的青铜剑是在楚国灭亡越国的战争中,被楚国国君缴获作为战利品而流入楚国贵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江陵望山1号墓的年代在楚灭越之前,因此,勾践剑不可能是战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联姻的礼品。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的女儿确实是楚昭王的宠姬,勾践剑也有可能是作为嫁妆入楚的。两种观点,谁更符合实际目前尚无定论。

越王勾践剑的第二个难解之谜是千年不锈之谜。它埋入地下两千四百多年为何不生锈?根据现代科学测定,剑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铜。硫化铜可以防锈。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运用硫化铜进行表面防锈处理的先进工艺,这是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却认为,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条件,并且浸泡于酸、缄适度的中性水中。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践剑曾作为首批文化使者东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间引起了日本国内巨大的轰动。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先生,对这件中国文物珍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日本《朝日新闻》社除广泛宣传报道外,还特意要求复制了一件,陈放于该社陈列室中,作为永久的收藏。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万分,曾赋诗一首: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两千四百年前,我们祖先用智慧、血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作为今人的我们,应该继承先人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再创造出新世纪的现代文化,向世人证明中国无愧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