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油抗疫论文范文(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0:22:18 |
  • ZTFB |
  • 13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的必备工具。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范文,但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避免简单复制和机械套用。推荐几篇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一

[摘要]抗疫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集中体现下产生发展的。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丰富内涵。弘扬抗疫精神,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抗疫精神;发生;内涵;价值。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汇聚了强大的抗击疫情精神力量,讴歌了“逆行者”的崇高精神境界,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谱写了一曲战“疫”之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好评。抗疫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形成并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开展这一精神的研究,既有重要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导意义。

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精神的产生也是如此。抗疫精神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促使抗疫精神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条件。

(一)新中国成立来伟大的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锻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锻造伟大的精神”[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长期战乱的新中国,国民经济破败不堪,科技落后、工业基础差,疫病、境内外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破坏活动频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守望相助、艰苦创业,结束了中国工业极端落后的历史,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中华民族挺直腰杆站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坚持不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逐步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人文關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经济发展和抗疫的强劲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些伟大实践的显著优势中,为抗疫精神的生发、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大量反映人与自然抗争、人与灾害抗争的寓言传说,都折射出一定的历史内涵。中华民族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中得到了集中体现”[2]。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铸造了国而忘家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历久弥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周易》中指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本意是君子在遇到疫情时要坚定战胜疫病的信心,心存警惕、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带头进行防治。“疫病的到来,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决不向疾病低头的勇气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经贯之”[3]。中华民族精神一直影响、熏陶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使中华民族精神这个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扬光大,从而使其在抗疫中得以彰显,形成和发展了抗疫精神。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彰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越能激发民族斗志。在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迸发,数千年的民族志气不断激扬。我们党厚植爱国主义基底,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团结合作、坚忍不拔,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博弈,从而取得战“疫”斗争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不断革新传统文化、建立革命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站位,筑牢全面防疫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结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内容在新时代彰显,抗疫精神的形成是倡导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突出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完备、内涵丰富,体现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在一次次同灾害和困难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命运与共、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的生动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彰显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振人民信心、凝聚人民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时代精神的凝聚,其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7]由此可见,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至上的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战“疫”斗争中,无数党员干部深入抗疫一线,与人民心连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进行疾病预防、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存环境。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的意蕴。在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倡“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疫情的防控方向。引导人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教育,提倡科学饮食、科学防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身免疫力,不断战胜疫魔。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生命至上的精神,从而实现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将每个人的爱汇聚起来温暖整个国家、温暖整个世界。

举国同心的精神。举国同心的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人民子弟兵闻令而行,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全国各地共享疫情信息、联合防控,科研单位启动新冠疫苗联合研发,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保障物资供应。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群防群治,形成战“疫”合力。人人都是战斗者、人人都是责任共同体,用众人之力汇聚决胜新冠疫情的磅礴力量,不断取得战“疫”新胜利。人心齐、泰山移,中国人民举国同心,坚守初心使命、砥砺意志品质,让疫魔无处遁形,绽放绚丽之花。

舍生忘死的精神。舍生忘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祖国遭受疫灾的危难关头,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气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无论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义无反顾、殚精竭虑,还是刘智明院长等抗疫英雄们的一心抗疫、不幸牺牲,亦或是为忙于建设医院、输送物资、医疗服务等抗疫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战“疫”线、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情脉脉的感动瞬间,一个个用生命诠释的责任担当,连缀而成舍生取义的长卷。为遏制病毒的传播,无数中国人民从磨难中奋起,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巨大牺牲,构筑起挽救中国的铜墙铁壁,擦亮了中国名片,为世界构筑起第一道防线。中国共产党人秉承舍生忘死的精神,同疫魔作顽强斗争,用热血和汗水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止疫情蔓延的“蝴蝶效应”,切实守护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尊重科学的精神。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支撑。历史的实践证明,面对疫灾,巫术解救不了人民,尊重科技、崇尚科学是战胜疫魔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是战胜疫灾的有力武器,科学精准救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尽快攻克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快药物、疫苗研发,统筹病毒溯源、传播途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人民群眾通过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科学思维,科学认识疫情,消除对疫魔的过分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培养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对滥杀滥食野生动物危害的科学认识,更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科学建设,从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命运与共的精神。命运与共蕴含着天下为公、守望相助的天下情怀,积淀为中华民族深沉的心灵底色。命运与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的人文关怀。在疫灾面前,中华儿女与国家同频共振、患难与共,让爱国的旗帜在战“疫”战场飘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加油”的口号和行动随处可见。一句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暖心祝福,一封封“我自愿向组织提出申请”的请战书,一颗颗滚烫炙热的爱国心,爱国情怀蓬勃生长。全国人民声援武汉、共同抗疫,为爱点亮战“疫”标语。在疫灾面前,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抗疫和复苏,分享抗疫经验、捐赠抗疫医疗物资。正是凭借这种命运与共的精神,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障了人民生活物资的供应,守卫了人民健康安全,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抗疫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有着长远的重要的价值。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9]中国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抗疫精神是新的精神财富,展现了逆行者的坚守与担当,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与敢于抗争的民族品格。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新内容,在大灾大疫面前,抗疫精神充分彰显,汇聚成“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10],凝聚起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荣誉感、自信心。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以科技和法治为前进动力,不断补齐短板。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和衷共济、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用行动兑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不断激发整个社会的发展力、创新力,引领时代新发展、开创事业新局面。“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可见,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汇的产物,弘扬抗疫精神,使中国精神更加丰满。

(三)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资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2]。力量增强需要团结,精神因素是团结的“凝聚剂”。国难方见担当、显本色,抗疫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精神境界。在战“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广大人民子弟兵敢打硬仗、保家卫国,广大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担责、敢于亮剑,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力、凝聚力。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将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相连,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岗位、胸怀全局,凝聚个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凝聚人心、改善民生,汇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人们敢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形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抗疫精神引领下,更加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政治力量、科技力量、法治力量,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利用好数字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市场供需关系,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化危为机。可见,疫情是一次“危中寻机”的考验,弘扬抗疫精神,能够在巨大的风险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凝聚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難,但从来没有被压跨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0]。新时代背景下,抗疫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抗疫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向军.毛泽东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j].东岳论丛,2016,(5):19.

[2]陈元生.抗洪精神——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升华[j].学习与实践,1998,(12):25.

[3]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20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7]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10]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24(1).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二

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抗疫战斗取得胜利的最有力武器。正如在3月16日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中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乃至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发挥科学的力量,“内外兼修”让科学“战疫”贯穿防控全过程,方能书写出满意高分答卷。

内修“判、控、治”,科学“战疫”有“良方”,跑出胜利“加速度”。在这场举国之战中,“科学研判、科学防控、科学防治”至关重要。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斗争中,抢得先机,就赢得主动,因此,对疫情的“科学研判”和作出精准部署,事关全局。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科学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做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一道道指令,一份份文件精准发出,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排查、全民防控、全力救治迅速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形成了强大的战“疫”合力。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制定“科学防控”之策,才能确保应对有力有序有效,铸造战疫必胜利剑。于是,从交通管制、物流管控、信息通报、病例集中收治、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到军队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资、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并交付使用,从掐断病毒传播途径到集中力量全面开战等一系列“科学防控”之策,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提供了强力支撑。方法越科学,防控就会越有力有效,“科学防治”是决胜疫情阻击战的关键一环。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救治;不断完善更新诊疗方案;加强溯源和病原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这些“科学防治”的举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了坚实科学的“铜墙铁壁”,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疫情防控窗口期。

从精准部署、科学施策、控制传染源,到切断传播途径、救治被传染者、保护易感人群,正是“科学研判、科学防控、科学防治”的“良方”,让我们面对新冠病毒不再束手无策,拥有了守护生命健康的法宝。当前,正是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赢”的关键时刻,更要内修好“判、防、治”的科学“良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行业等,多一些提早规划、多一些主动应对、多一些周密安排,审慎稳妥地调整防控策略,不留下防控漏洞,才能最大程度不让疫情出现反弹,方能跑出胜利“加速度”,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与经济发展保卫战的双战双赢。

外修“享、援、同”,科学“战疫”献“诤言”,点燃胜利“主引擎”。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形势正在积极向好发展。但纵观全球,新发肺炎疫情却不断拉响警报,特别是意大利、韩国、日本、伊朗等国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全球战“疫”进入关键时刻,因此,“成果共享、温暖援助、命运共同”的科学“战疫”方法是我们向世界抗击疫情献出的“诤言”。在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通报疫情形势,从第一时间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到邀请世卫组织专家组赴华考察;从中国—世卫组织联合报告的发布,到中国专家向国际学会作视频报告……持续、积极地对世界共享科学成果和经验,为其他国家阻止疫情扩散创造了机会窗口。尽管国内抗“疫”形势进入关键时刻,但仍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温暖援助”,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科学技术;向韩国、日本等提供抗疫物资和检测设备等援助;向伊朗、意大利等国派出专家组……这些实打实的“温暖援助”,无不表明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科学有效的中国行动从不缺席。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没有国界,抗击新冠疫情是人类同疾病的一场全新战斗,疫情面前,各国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中国的抗疫努力以及提出的科学“战疫”主张和方案,为全球下一阶段共同抗疫提供了智慧,注入了力量,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积极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积极分享在防控措施、诊疗方案等方面的科学经验做法,探索开展跨国联防联控科学方法……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的“成果共享、温暖援助、命运共同”的科学“战疫”方法,能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守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共同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当前,全球疫情越演越烈,我们需要认清,什么才是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敌人,更加团结起来精诚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修“享、援、同”的科学“诤言”,联防联控、联合攻关,方能点燃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主引擎”。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拿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服务”。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拿起科学这个有力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内外兼修”汇聚起科学“战疫”的强大力量,携手各国勠力维护全球公共安全,共同决胜疫情大考,书写世界团结合作的高分答卷!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三

今年我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因为我所生活的城市——武汉,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传染病毒。这种病毒很可怕,正侵入全国,导致今年的春节大家都待在家里,不能拜年,不能聚会,不能出门。

爸爸说:“今年我们不能出门玩了,只能呆在家里!”我很不开心,但我能理解,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爸爸妈妈还告诉我:“我们能平安呆在家里是最幸福的。武汉现在有很多人都感染了这种冠状病毒,这种新型病毒,它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被传染的人会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即使这种病毒很可怕,但我们的白衣天使仍然冲在一线,在电视,我看到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在隔离病区里穿梭,与死神顽强斗争,还有警察叔叔们没日没夜的坚守他们的岗位,科学家们也正在夜以继日地研究抵抗病毒的药物,清洁人员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消毒杀菌。我觉得他们都是英雄,真想亲自对他们说一句:“叔叔阿姨,您们辛苦了!”

每天我都在祈祷,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快点结束,生病的人们快点好起来,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繁华,待到开学,我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长大后我也能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一起沐浴在春风中,尽情地呼吸,握手,拥抱!

鲁奕岑。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四

摘要: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凝练和升华而成的抗疫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英勇抗击重大困难和风险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情怀和中国力量,能够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出崇高信仰启迪、核心价值引领和坚强精神支撑的关键作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把抗疫精神融入自身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对于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而言,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抗疫精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

doi:10.15938/.2020.06.024。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華民族共同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的抗疫精神。把这一精神充分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切实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此帮助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生活实践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紧密联系起来,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望。

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个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有希望、有力量。因此,培育青年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抗疫精神不仅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丰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元素。

抗疫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的崇高信仰。这次新冠疫情造成的感染范围不仅是全球空前的,产生的防控难度也是史无前例的。正是由于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中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就对新冠病毒结构特性和疫情传播情况态势展开了科学分析与系统研判,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抗疫斗争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可以说,“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崇高信仰的有力诠释。习近平在多次指挥抗疫斗争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2]中国共产党人也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兑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悉心护佑每一个生命。这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冲锋在前、敢于作为担当的试金石,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范例,其中蕴含的抗疫精神能够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深刻体悟。

抗疫精神彰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2020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能否顺利完成现代化强国战略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全面谋划“十四五”任务目标等重要课题。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竭尽全力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决迫在眉睫的疫情防控问题;而且要持续推动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确保各项决胜目标统筹推进。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化解严重风险危机、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方面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全体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真切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从运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全国上下一盘棋的疫情防控机制,严格规范了各级党委党组织把疫情防控部署落细落实,到运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合理协调了广大疾控工作人员自觉贯彻“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我国是疫情发生以后全球首个稳定国民生产秩序,实现经济正向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救治和经济恢复发展两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显示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受住了这次历史性严峻考验,并且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抗疫精神彰显出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信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3]全体中国人民要想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择取一种能够融含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情感意志的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代表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整体利益,凝聚了几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体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振兴的殷切期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更为明晰实现这一梦想的宏伟蓝图,也更有信心和能力达成这一梦想的高远目标。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必须战胜的重要一关。抗疫精神则是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能够以深厚凝聚力、坚韧忍耐力和强大战斗力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不竭力量源泉。疫情期间,全体中国人民或主动长期居家隔离,自觉切断感染源头,或前仆后继奔赴抗疫前线,为生产医疗物资和配送生活物品作出积极贡献,从每个个体的倾力相助到组成志愿团队的协作支援,从国内人民携手到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的跨国驰援,无不展示出广大人民群众在抗疫斗争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信心。由此升华而成的抗疫精神使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愈加坚信,只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理想明灯的照亮下,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一定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成就。

抗疫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也不会一经产生就不再动摇变化,而是需要融合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现实发展不断加以巩固和强化。把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认识抗疫精神在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上的价值意义,也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认知规律,引导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由至信到深厚的思想转变。

一方面,抗疫精神蕴涵的理想信念为青年“三观”教育及其实践养成提供了重要遵循。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好广大青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总开关”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帮助广大青年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基础。习近平十分重视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育和养成,他曾提出要用理想信念打牢青年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抗疫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勇于进取的实践品格,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道义担当。把抗疫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作为对广大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在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过程中,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促进青年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康發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条件。抗疫精神本身就是实践取向的。抗疫精神蕴含的信仰、信念、信心是一种率先作用于人民群众思想领域的精神力量,并且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转换创生出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物质力量。习近平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5]。抗疫精神发源于每一位经历抗疫斗争的人民群众的社会现实生活,广大青年对抗疫斗争的亲身参与,对疫情防控的真切体悟,更易于将抗疫精神内化为自身思想灵魂的深层精神追求,并且外化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实践行动。同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把对抗疫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仅停留在“理论掌握群众”[6]的知识灌输环节,而是要以抗疫精神为立足点,实现理论灌输和实践养成的有机结合,不断激活和满足青年学生关心时事的思想理论需求和政治参与需要,提升青年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性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为人民奉献、为国家建功、为民族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另一方面,要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统一起来,从认知、情感和行动等多个层面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体悟抗疫精神的理想信念意蕴。首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情感认同。广大青年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情感认同,是在对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大量事实和完整形态形成深刻体悟基础上展开的动态心理过程。用抗疫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需要着重选取抗疫实践中涌现出的鲜活生动案例,特别是青年逆行者们的感人事例,讲解透彻诸多事例背后体现的理想信念元素,唤起青年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深刻情感认同和高度价值共鸣。

同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对抗疫精神的科学认知。习近平曾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7]抗疫斗争战略性成果的取得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抗疫精神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创新视阈中,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会抗疫精神所凝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巩固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最后,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抗疫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对理想信念的自觉践行是抗疫精神在青年学生的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信仰层面共同致力、层层递进的最终结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着力指导和组织党支部、共青团、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用抗疫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互动中,逐渐积淀和不断巩固对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强烈信心的自觉体认,从而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熔铸在一起。

价值观作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价值内核,代表了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周围事物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既能够为人们辨别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提供基本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也能够为人们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和追求提供重要价值支撑和价值引领。

习近平强调:“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8]这一论述不仅能够说明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凝结了全体中国人民为取得抗疫斗争胜利成果而团结奋斗的价值观念共识。而且也为推进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9]同样,“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都从不同侧面充分表达了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集体承诺。任何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一定内含着固有的应然价值导向。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和凝聚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抗疫斗争伟大胜利而团结奋斗的鲜明价值标识,关键在于其代表的应然价值导向能够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其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了指导和约束全体中国人民参与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全体中国人民面对疫情带来的生死考验和长期隔离带来的身心压力,一直不屈不挠、毫无畏惧。有人选择向险而行,有人选择默默坚守,全体中国人民不管用何种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都显示出了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具有普遍群众基础的观念共识和价值遵循,说明其已经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过程中渗透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基因和精神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支配着每个个体参与到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二,正确看待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曾出现了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和暗潮涌动的多元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冲击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我国政府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做出的艰苦努力,却有一些来自境外势力诋毁与攻击的“杂音”出现,暴露出西方话语中根植的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心态。这种情况为中国人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带来了迷惑和干扰。历史无数次证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越是纷纭激荡,就越是需要强调民心之所向的核心价值观;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复杂多变,就越是需要秉持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此才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为实现同一理想目标而勠力同心和奋勇向前。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系统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青年学生提供基本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代表了我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基本价值标准,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画出全体中国人民不惧艰险、砥砺前行的“最大同心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培根铸魂、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青年学生牢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日用不觉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重要价值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与指导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坚定果敢、攻坚克难的勇气、决心和智慧,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全国疫情蔓延的各个地区立即打响了联合攻关、协调致力的疫情防控总体战和阻击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大量真实数据、鲜活事例和震撼场面能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抽象价值内核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实质产生更加深厚的感性认知,而且能够增强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深层统一性的理性认同,进而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提供重要价值依托。

第三,科学引导青年学生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抗疫斗争伟大实践高度统一起来。一方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疫情防控这本鲜活生动的实践教材,把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和内容要求阐释全面、阐释深入、阐释透彻。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本身就是一堂形象生动、内蕴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把“疫情防控战场”转化为帮助青年学生理解和领会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处处皆是隐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无论是身处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隔离在家的人民群众,皆有着对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人人都是抗疫斗争的“剧中人”,人人都可以成为抗疫课堂的“主讲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有内涵提炼出来,并且上升到学理层面和理论高度,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和把握其中反映的共同价值指向和普遍价值追求,把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另一方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青年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抗疫精神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习近平曾提到,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0]。这就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根据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形势变化,着眼于疫情防控中的热点话题和现实命题,深度挖掘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呈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成果和现实性意蕴,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形式与教育手段,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每个个体都需要一个放置和寄托自己思想情感与生命体验的精神家园,同时,都需要将其筑牢在由民族国家力量凝聚而成的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之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构筑广大青年学生精神家园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义务。抗疫精神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文化特质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完成这一责任义务的核心内容又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把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用抗疫精神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首先,抗疫精神传承和丰富了中国精神的特质禀赋与文化基因。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家精神表征着这个国家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根本利益,凝结了社会成员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指出,“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1]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彼此融合、相互支撑,共同赋予了抗疫精神深厚的民族底蕴与崭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抗疫精神弘扬和传承了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而来的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国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儿女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抗疫精神传承和弘扬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协和万邦等精神特质。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元素。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爱国主义的血脉精神纽带把全体中国人民紧密凝聚在一起,成为了鼓舞中国人民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国家平安、人民健康、民族复兴承担起生而为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抗疫精神最朴素、最直接、最真挚的精神情感就镌刻在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之中。另一方面,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时代精神。国家精神是一个发展性概念范畴。抗疫精神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悠久传统和文化基因,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深刻意蕴。赢得抗疫斗争伟大胜利,不仅需要家国情怀和慷慨大义,而且必须尊重科学、崇尚真理。面对疫情,党和国家始终秉持科学精神、科学原则、科学态度。党和国家把遵循客观规律、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贯彻到了决策指挥、病患治疗、疫苗研发、科研攻关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理性思维模式和先进技术支持。抗疫精神也由此凸显出时代精神的改革創新精神内核,自然应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表达。

其次,抗疫精神为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厚滋养。把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体会抗疫精神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对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存续发展的深厚历史情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美好现实期待。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了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全力以赴救治每位患者,不仅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和决胜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而且为凝聚抗疫共识,深化国际合作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效应对疫情,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调配战,依靠自身制度优势成功抵御了抗疫斗争中遇到的多种风险和挑战。中国政府迅速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调整和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措施,防止了疫情的快速传播和广泛扩散,有效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机应对能力和事务执行能力,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12]“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塑造的精神气质在抗疫精神中都有着清晰映射。这些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能够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构筑青年学生精神家园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切体会抗疫精神所葆有的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历史情感与实践传承。

最后,以抗疫精神铸塑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民族之魂与时代之魂。一方面,用抗疫精神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之魂,筑牢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根基。在理论教育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生动事例充实到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体系中,引导青年学生联系国内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中生成发展起来的博爱厚生的人文情怀、举国同心的团结精神、不惧艰难的大无畏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理念、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主动发掘抗疫精神的文化基因、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进而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在具体实践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聚焦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共融共通共生之处,以抗疫精神为切入点和线索,激发青年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核的强烈共鸣,进而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尊严感、荣誉感,进一步夯实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根基。另一方面,用抗疫精神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时代精神之魂,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13]广大青年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状况。用抗疫精神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时代之魂,塑造广大青年的崭新精神风貌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抗疫斗争彰显出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彼此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着力讲好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生动故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以青春之我体会“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14]的时代风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广泛激励和聚合广大青年学生以实践为导向的抗疫精神动力,从而鼓舞青年学生以崭新精神风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3]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的讲话[j].奋斗,2020(19):4-11.

[4][10][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165,52.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08.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五

@纪检干部:疫情“大考”请答好三道“题”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疫情是一次危机,防控是一次大考。纪检干部需以初心使命为“笔”,炼忠诚担当为“墨”,聚群防群控之“力”,答疫情防控之“卷”。

不遗余力答好初心使命“必答题”。常言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此次疫情防控就是一块“照身镜”和“试金石”,广大纪检干部必须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闻令而动、英勇奋战,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战士,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落实落细。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增长干部的才能。纪检干部要把此次疫情当作锻炼自己的“战场”和“考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配合基层党组织做好辖区内疫情排查登记、居家观察、服务管理、督促检查、维护稳定等工作。坚决扛起监督责任,积极担当作为,努力在打好防控阻击战、推动发展总体战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群策群力答好监督执纪“应用题”。古人云,“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纪检干部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动实践中。近日,多地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通报多起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湖南省纪委通报5起违反新冠疫情防控纪律典型问题,河南省通报5起疫情防控中违反纪律、履责不力问题……一方面,及时高效的监督执纪有力震慑了“表格防疫”“数字防疫”等“形式主义”,纠正了部分干部形式主义思想和错误政绩观;另一方面,公开严肃的追责问责激励引导了广大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奋勇争先、履职尽责,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激发了基层干部下沉“疫”线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和助力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凝心聚力答好复工复产“加分题”。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能长时间停摆。这次新冠疫情虽然来势凶猛,大部分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波及面之广世所罕见。对于纪检干部来说,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监督执纪,主动积极履责,强化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纪律支撑。二是重点监督职能部门单位履职情况,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充分发挥其职能职责,为企业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保驾护航。三是聚焦企业疫情防控“痛点”“难点”,主动出击、深入一线、迎难而上,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给工作,打通复工复产“中梗阻”“绊脚石”,消除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来时,还看党员担当。纪检干部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发的状态、更加积极的作为,做深做细做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答好初心使命“必答题”、监督执纪“应用题”和复工复产“加分题”,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人民。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六

抗疫英雄:聚是“一团火”点亮了“中国红”

有一种红,叫“中国红”!

有“一团火”点亮了“中国红”!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抗疫英雄,聚是“一团火”,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希望之灯”,点亮了“中国红”。向人民英雄致敬!

冬去春来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如狂魔席卷大地,“黑暗”猝然来临。此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前所未见、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挂帅出征”,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舍生忘死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人民军队闻令而动,支援各地疫情防控;社区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党员群众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新闻记者不畏生死赴前线,及时准确发声粉碎谣言,增信释疑……14亿中华儿女,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殊死搏斗,众志成城防疫战“疫”,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这群抗疫群像注定为世人震撼!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疫情的冬天终会过去,美好的春天定会如约而至。抗疫英雄为全国人民注入了扼杀“病魔”的巨大勇气、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他们的默默坚守也为人民带来了胜利的底气和希望,他们的钢铁意志、顽强斗志,在防疫、抗疫实际行动中清晰可见。他们似“阳光”,驱散病毒“迷雾”,他们似“灯塔”,照亮了战“疫”前行之路。最终,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疫情退去。我们又过上了安稳舒适的幸福生活。

人民英雄为人民,抗疫英雄是人民英雄,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硬脊梁”,与人民团结如一战“疫”,彰显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生动诠释了“舍小我、成大我”的伟大民族精神。疫情面前,尽职尽责奉献、同舟共济团结、自强不息奋斗、迎难而上担当,更有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气概。这就是中国态度!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镌刻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是值得被“大写”的人,他们值得被历史和人民铭记!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表彰抗疫先进,点赞“星星之火”,提振民族精气神,汇聚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抗疫磨难历程中淬炼的民族精神,已浸入中华民族血脉,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要将抗疫精神转化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转化为谋求发展进步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我们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红”,将永不褪色!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七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病毒,具有顽强性,现在具体情况是人传人感染,和以前2003年“非典”的性质相似,都是来源于动物身体本身携带的病毒,但是这次病毒的起源来源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一些非法商贩贩卖野生动物所导致的,起初这种病毒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导致呼吸衰竭,威胁生命安全。

虽然这种病毒非常可怕,一心的决心,斗不过我们勇往直前的毅力。

所以在这疫情防控的战斗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一起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攻坚狙击战!

杨莹莹。

中国加油抗疫论文篇八

[摘要]抗疫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集中体现下产生发展的。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丰富内涵。弘扬抗疫精神,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抗疫精神;发生;内涵;价值。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汇聚了强大的抗击疫情精神力量,讴歌了“逆行者”的崇高精神境界,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谱写了一曲战“疫”之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好评。抗疫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形成并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开展这一精神的研究,既有重要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导意义。

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精神的产生也是如此。抗疫精神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促使抗疫精神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条件。

(一)新中国成立来伟大的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锻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锻造伟大的精神”[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长期战乱的新中国,国民经济破败不堪,科技落后、工业基础差,疫病、境内外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破坏活动频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守望相助、艰苦创业,结束了中国工业极端落后的历史,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中华民族挺直腰杆站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坚持不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逐步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人文關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经济发展和抗疫的强劲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些伟大实践的显著优势中,为抗疫精神的生发、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大量反映人与自然抗争、人与灾害抗争的寓言传说,都折射出一定的历史内涵。中华民族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中得到了集中体现”[2]。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铸造了国而忘家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历久弥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周易》中指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本意是君子在遇到疫情时要坚定战胜疫病的信心,心存警惕、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带头进行防治。“疫病的到来,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决不向疾病低头的勇气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经贯之”[3]。中华民族精神一直影响、熏陶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使中华民族精神这个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扬光大,从而使其在抗疫中得以彰显,形成和发展了抗疫精神。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彰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越能激发民族斗志。在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迸发,数千年的民族志气不断激扬。我们党厚植爱国主义基底,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团结合作、坚忍不拔,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博弈,从而取得战“疫”斗争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不断革新传统文化、建立革命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站位,筑牢全面防疫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结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内容在新时代彰显,抗疫精神的形成是倡导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突出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完备、内涵丰富,体现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在一次次同灾害和困难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命运与共、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的生动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彰显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振人民信心、凝聚人民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时代精神的凝聚,其内涵十分丰富。***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7]由此可见,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至上的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战“疫”斗争中,无数党员干部深入抗疫一线,与人民心连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进行疾病预防、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存环境。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的意蕴。在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倡“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疫情的防控方向。引导人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教育,提倡科学饮食、科学防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身免疫力,不断战胜疫魔。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生命至上的精神,从而实现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将每个人的爱汇聚起来温暖整个国家、温暖整个世界。

举国同心的精神。举国同心的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人民子弟兵闻令而行,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全国各地共享疫情信息、联合防控,科研单位启动新冠疫苗联合研发,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保障物资供应。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群防群治,形成战“疫”合力。人人都是战斗者、人人都是责任共同体,用众人之力汇聚决胜新冠疫情的磅礴力量,不断取得战“疫”新胜利。人心齐、泰山移,中国人民举国同心,坚守初心使命、砥砺意志品质,让疫魔无处遁形,绽放绚丽之花。

舍生忘死的精神。舍生忘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祖国遭受疫灾的危难关头,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气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无论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义无反顾、殚精竭虑,还是刘智明院长等抗疫英雄们的一心抗疫、不幸牺牲,亦或是为忙于建设医院、输送物资、医疗服务等抗疫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战“疫”线、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情脉脉的感动瞬间,一个个用生命诠释的责任担当,连缀而成舍生取义的长卷。为遏制病毒的传播,无数中国人民从磨难中奋起,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巨大牺牲,构筑起挽救中国的铜墙铁壁,擦亮了中国名片,为世界构筑起第一道防线。中国共产党人秉承舍生忘死的精神,同疫魔作顽强斗争,用热血和汗水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止疫情蔓延的“蝴蝶效应”,切实守护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尊重科学的精神。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支撑。历史的实践证明,面对疫灾,巫术解救不了人民,尊重科技、崇尚科学是战胜疫魔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是战胜疫灾的有力武器,科学精准救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尽快攻克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快药物、疫苗研发,统筹病毒溯源、传播途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人民群眾通过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科学思维,科学认识疫情,消除对疫魔的过分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培养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对滥杀滥食野生动物危害的科学认识,更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科学建设,从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命运与共的精神。命运与共蕴含着天下为公、守望相助的天下情怀,积淀为中华民族深沉的心灵底色。命运与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的人文关怀。在疫灾面前,中华儿女与国家同频共振、患难与共,让爱国的旗帜在战“疫”战场飘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加油”的口号和行动随处可见。一句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暖心祝福,一封封“我自愿向组织提出申请”的请战书,一颗颗滚烫炙热的爱国心,爱国情怀蓬勃生长。全国人民声援武汉、共同抗疫,为爱点亮战“疫”标语。在疫灾面前,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抗疫和复苏,分享抗疫经验、捐赠抗疫医疗物资。正是凭借这种命运与共的精神,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障了人民生活物资的供应,守卫了人民健康安全,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抗疫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有着长远的重要的价值。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9]中国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抗疫精神是新的精神财富,展现了逆行者的坚守与担当,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与敢于抗争的民族品格。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新内容,在大灾大疫面前,抗疫精神充分彰显,汇聚成“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10],凝聚起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荣誉感、自信心。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以科技和法治为前进动力,不断补齐短板。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和衷共济、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用行动兑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不断激发整个社会的发展力、创新力,引领时代新发展、开创事业新局面。“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可见,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汇的产物,弘扬抗疫精神,使中国精神更加丰满。

(三)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资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2]。力量增强需要团结,精神因素是团结的“凝聚剂”。国难方见担当、显本色,抗疫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精神境界。在战“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广大人民子弟兵敢打硬仗、保家卫国,广大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担责、敢于亮剑,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力、凝聚力。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将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相连,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岗位、胸怀全局,凝聚个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凝聚人心、改善民生,汇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人们敢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形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抗疫精神引领下,更加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政治力量、科技力量、法治力量,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利用好数字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市场供需关系,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化危为机。可见,疫情是一次“危中寻机”的考验,弘扬抗疫精神,能够在巨大的风险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凝聚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難,但从来没有被压跨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0]。新时代背景下,抗疫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抗疫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向军.毛泽东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j].东岳论丛,2016,(5):19.

[2]陈元生.抗洪精神——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升华[j].学习与实践,1998,(12):25.

[3]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207.

[4]***.***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7]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10]***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2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