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大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1:58:13 |
  • ZTFB |
  • 11页

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阶段都需要总结和回顾。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关注事实和数据,尽量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避免主观臆断。总结范文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一

摘要:实训是高职高专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保证实训效果,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训,消化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所作的研究,为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布局、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1引言。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大力增强建筑业发展优势,加快培养建筑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育能参与国际竞争、承揽大型工程的建筑企业集团”,“使建筑业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强化外派劳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据统计资料,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尤其是高技能“蓝领”人才和高素质的经理级人才更为紧缺。另外,海外建筑市场也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

预计“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五”增长10%。而“十五”同期在册的注册造价师共约3500人,在册造价员共约17800人,合计共21300人。按增长幅度10%计,“十一五”期间我省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尚有约2000多人的缺口。全省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800人,远远小于市场对工程造价人员的需求。同时,浙江省每年建设工程造价员的通过率维持在20%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造价是目前建设行业非常急需的人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这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维持在95%以上,就业形势非常好。但是根据学生在毕业实践环节的感受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来看,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专科层次院校教学目标的核心应该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操作能力则必须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践环节加以锻炼。本文针对设置哪些实习基地,如何建立这些实习基地进行了探讨,期待对专科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2实习基地的布局思路。

实习基地的设置,要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结合市场对造价人员的技能需求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培养能力,我们确定了表1中的技能目标和能力要素。

3实习基地的建设。

3.1建设思路。

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通过整合、新建、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系统性强、环境真实、能充分满足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要求以及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实训基地。

3.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通过“三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力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推进以“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二是推进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或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校内实训室的新建和扩建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方式进行;建设完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样、质量检测、等专项技能实训;建设具备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实训为主的数字化施工成本控制实验室等,强调在实训中练习独立工作程序,形成职业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要求见表2,校内实训基地的内容见表3。

在原有校企合作省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挖掘内涵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投入师资到企业建设“融入式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将原有松散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深度合作、具有教学功能,产学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3.4工程造价学生工作室的建设。

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从事实际工程造价文件编审的工作场所。工作室内购置必要的专业图书资料、电脑、专业软件、图纸、图集、工具书等。工作室为开放式,教师以团队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真实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造价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结语。

工程造价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学生必须依靠科学的实训锻炼才能获得造价专业的技能素质。同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又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仅仅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即使对应着真实工程的图纸,实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实训的氛围是课堂,实训的过程是静态,没有融入工程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价格变化等调价因素,没有真实的工程合同作为计价背景,也没有联系造价管理部门最新发布实施的工程计价新的规章制度。因此,缺乏动态、缺乏对一个真实工程的持续追踪实训,学生的实际技能素质还是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发现,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一段时间后,通常其专业技能比在学校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启发我们在设计实训环节的时候,必须以实际工程为依托,以工程的进展设计动态的追踪实训。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加快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必须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接轨。因此,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加快现代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但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差异较大,笔者走访了多所高职院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目标不明确,随机性很大,盲目购置设备,论证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

(2)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只是用于满足教师科研或生产创收的需要,真正用于教学、培训的时间很少。(3)有些学校没有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或被挪作他用,学生只能接触陈旧、落后的低档次设备。

(4)严重缺乏胜任现代工业培训工作的“双师型”指导教师。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抢抓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江苏省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制造业经济总量和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经济国际化是江苏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是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的中心目标定位。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需要构筑人才优势,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技术进步中的牵引作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经费2亿元,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市、县(市、区)财政都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应该说,江苏省建设现代工业培训基地的势头良好。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教实践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澳大利亚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与培训资格证书体系,日本的“产学合作”主要采用“课题制”培养创新人才,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以上五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代表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共同点:政府积极推动,通过立法规范管理,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指导、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职业人才。其中,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以校企合作为核心,学生在企业环境中顶岗工作,以获取工作经验、态度、岗位技能为目标。英国、澳大利亚的职业与培训资格证书体系,建立了一个终身学习与培训的学习体系,以资格证书贯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各高等工科院校借助各种渠道的资金,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工业中心或工程训练中心,其中以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为代表,高职院校现代实训基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建设,采用“教学工厂”的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接受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工业培训,教学培训效果良好。笔者受邀参加了10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八届现代工业培训国际学术会议,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工业中心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1)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工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工业中心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

(3)与社会各层面的沟通能力:了解一个工业产品的完成需要各方面的参与。由于学校投入工业中心的资金有限,为了使工业中心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工业中心与各知名企业广泛沟通与合作,引进企业的设备与项目,从而大大增加了工业中心的各种设备的数量和门类,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学习和接受培训的能力。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教学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教育界、工业界和社会的认同。

建设原则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职业定位是高职教育生存的基础,与地方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水平接轨是高职院校现代工业培训基地的重要特征。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平台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努力追踪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营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厂房建筑、工艺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以及质量与安全等方面接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职业环境,注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管理体制与软件建设的相对独立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建立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依据职业技能要求,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在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体制下,开展教学与现代工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期实现技能人才的培训目标。因此,实训中心必须具备相对独立于各教学部门的课程体系、资源调配与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并且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教学文件、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监控体系,真正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工业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我国教育部、人事部联合下文提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双师素质”既是实践教学岗位的要求,也是现代工业技能培训教师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心必须采取积极引进、加强培训与兼职聘用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与现代技术发展“对接”的技能,以满足现代工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努力开展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产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物质与智力的双向资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可以参照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模式,采用互利互惠、双向共赢原则引进企业的设备和项目;积极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当中心的兼职教师;中心应广泛联系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开展学生的双证、多证培训和对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还应加强对外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研究工作,这是不断提升中心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中心也在不断更新设备,教学指导人员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学生的思想也有所变化,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育人能力。另外,先进技术不断促进教学手段的发展,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培训效果和效率。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胜任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工作要求;中心只有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培训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现代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地建设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主线,项目建设必须经过翔实的调研,充分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决策要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瞄准建设一流基地的目标,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建设与时代接轨的具有办学特色的现代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倪玉茹.高职实训基地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构成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6).

[2]李坚利.高等教育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2).

[3]朱伟萍.高职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9).

[4]彭元,王林.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6,(3).

[5]张翌鸣,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6]高顶,等.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5).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三

1.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有“形”而无“实”,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一方面,多数院校只关注各个教学部门与多少家实习单位签定了校外实习协议,因此各院系只关注签协议,却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对于学校而言,对外便可以宣称有多少家实习单位,而对于后续的合作却是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学校每年都在不断地建设新的实训基地,同时每年都有不少企业放弃与学校的合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学生管理由企业还是学校来承担是难题。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单位的“员工”,那么其管理问题应该由学校负责还是单位负责是一个难题。学生在单位的实训时间更多,加之有的实习单位的需求量小,学生实训比较分散,由学校派专人到实习单位盯着学生又很难操作。对于企业来说,学生毕竟不是正式员工,他们也不愿意承担管理学生的职责。

3.实训效果难以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日益增多,大多企业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岗位,认为接受学生实训是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学生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因此,学生主要不是在学习,而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加之实习指导教师不到位,学习也不系统,导致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就学生而言,在参加实训时,他们总把自己当成实习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岗位适应时间较长,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处事经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易使其产生心理落差,遇到问题总是抱怨教师、企业或客户;随意换单位、换岗位的情况比较频繁。显然这种实训状况是难以达到实训效果的。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训基地建立到稳定运行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培训、实训基地共建、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都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应成立工程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本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发展要求调整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专业教学,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授课,并派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合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加深与企业的互动,达成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共识,同时可实现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以后,如何保证其稳定运行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院校对此还没有引起重视。该校企合作教育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首先,制定倾斜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管理。比如,鼓励校内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享受特殊津贴,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协作项目优先立项,其成果可作为技术职称职务晋升的优先条件等。此外,还要配备专门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应做到学生外出实训必须配备常驻带队教师,带队教师要主动和实训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并不间断地指导和管理学生实训,还要强化实训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实训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政策,聘请企业实训指导教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与本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再次,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基地运行信息反馈制度,等等。通过机制的建立,可提高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项目攻关,愿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出谋划策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难题,企业从中能得到“利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校企“双赢”的局面才能得以形成,只有达到“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才能持久稳定运行。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需要建立基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打造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把教师培养成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人才,同时,引进企业技能人员作学院的兼职教师,造就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完善和规范学校的内部机制外,还缺乏对该机制起协调作用的第三方存在,这个第三方应该是国家,应由国家适度干预并制定政策法律予以鼓励与保障。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从实训基地的建立、协议的履行、运行的效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定,对考核结果好的企业要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国家通过政策导向,营造利益驱动环境,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运行。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且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因此,国外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学工厂”模式等。总结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共同点之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上具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保障。因此,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引导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彼此建立共赢的关系,这将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关注焦点。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四

1.1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1.2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企业或企业的计算机专业部门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对企业经营业务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内容,并按照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要求培养自身能力,缩短了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项目组的学习,能够熟悉企业化运作环节,提高对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五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而培养技能型复合性专用人才的任务是必须经过实践教学才能实现。实训基地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没有高水平、高质量、标准化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需要借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设备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来弥补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现状,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借助医疗卫生机构先进的技术设备,解决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不够的问题。它的建成能够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能够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使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能改善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科研条件,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快高职院校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我校创办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上从事硬件维修、网络维护、多媒体制作、卫生统计、信息安全等工作,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的助理和参谋。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校外延伸,对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校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在二级以上医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单位。一是综合性医院信息化程度较高,装备较好,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多;二是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职能科室齐全,卫生文化母体部分的.资源丰富;三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多,信息管理的内容复杂,具有行业特色[1]。学生将在医院信息系统及医疗设备管理等部门从事多种岗位的实习锻炼。具体如下:

(一)硬件维修岗位。

1.了解医院信息化的硬件设备、结构和性能;

2.能够准确判断硬件故障原因,熟练更换部件,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二)软件应用岗位。

1.熟悉医院各种管理应用软件;

2.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统计软件spss等;

3.掌握sqlserver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三)网络安全岗位。

1.了解医院内部网络拓扑结构;

2.络安全、反病毒攻击技术等安全维护措施;

3.熟悉医院综合布线系统。

(四)数据处理岗位。

1.掌握医患信息采集、存取、汇总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2.掌握门诊部信息管理系统、住院部信息管理系统、病房管理子系统、中心药房管理子系统及医技科室管理子系统等操作流程。

(五)中心机房管理维护岗位。

1.了解医院信息科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2.掌握服务器软件安装、配置、维护及数据备份恢复等操作;

3.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操作流程。

(六)医院图书信息管理岗位。

1.熟悉中图法分类;掌握医药卫生类图书的分类方法和编目;

2.掌握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

3.掌握多种国内外大型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

(七)病案管理岗位。

1.掌握病案管理软件的应用;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3.掌握医院病历书写和管理规范。

校外实训基地是借助医疗卫生機构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经验丰富的医疗技术人员建立起来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医疗卫生机构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掌握的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不可能独力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他们在某一个岗位上需要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当他们轮换到其他岗位时,又需进行新一轮的指导学习模式。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让学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不会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内容单一,无法完成既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成绩考核、合作科研等各项管理制度,以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其管理水平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二)贯彻岗位轮换制度。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延伸,但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考虑经济效益的因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始终从事一种岗位。这就要求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工作,落实岗位轮换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尽可能地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有效地提高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示范,将医疗卫生机构相应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学校的专职教师,也要用下临床挂职锻炼的方式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自身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华危持.五年制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7).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六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为了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而确立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新教育模式。该专业将培养与卫生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集医学基本知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卫生管理知识于一体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我校创办的重点专业之一。学生毕业后将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上从事硬件维修、网络维护、多媒体制作、卫生统计、信息安全等工作,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的助理和参谋。根据本专业就业前景,结合卫生信息化要求,不断调整和修订专业课程,科学性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充分体现“突出专业特色,面向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引领下,高职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决定高职教育应加强实训力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训基地正是开展实训教学,实施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精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因素。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多方向、浅而精、重技能”的特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以我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卫生医药类院校,医药类实训基地建设较完善,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实训设备略有不足,某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仍采用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适应新时期课改背景下,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与高职院校培养宗旨背道而驰。因此,集中力量加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是切实提高本专业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实训基地主要分两类。其一,校内实训室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其二,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学习所学专业关键技术的核心场所。

1.校内实训室。

以本专业开设的《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课程为例,可以考虑以下建设方案。

(1)组建网络技术实训室。

鉴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网络技术实训室可以考虑以虚拟仿真软件为主。该系统应具有图形化的网络模块、交互式的操作界面、简约细致的实训功能。此外还应具备升级功能,以便后期及时获得最新设备的模拟实训数据,从而解决网络设备更新换代频繁的问题[1]。

(2)组建综合布线实训室。

通过创设智能大厦综合布线工程、机房工程施工及soho家居办公综合布线工程环境,实施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化教学,涵盖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等环节;信息模块端接,配线架端接,管、槽、机柜安装,常用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测试工具使用等知识和技能。

(3)组建电子商务p2p实训室。

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购买合适的电子商务软件,让学生熟悉与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并通过创立淘宝工作室、电子商务p2p外包服务等模式,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贸易实践操作平台。

2.校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流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目的是学习。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场所,将是保证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结合专业特点,遵循重点突出、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参与共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1.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训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操作规程,保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岗位。完善专业教师发展机制,培养优秀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明确管理职责。校企合作确立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协助的校企共管模式。由学校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五、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继续完善和革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优化实训基地发展模式,确保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七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较少。

到目前,银川能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较少,从办园性质方面来分析现有实习基地情况:现有基地中,民办幼儿园占绝大部分,多年来合作过的公办幼儿园只有银川市第五幼儿园及宁夏大学幼儿园两所,学生的实践场所相对较少[1-2]。这主要是由于公办园教师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零时缺少教师的情况很少,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较少,结构不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基本问题无法解决。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很多的基本问题,例如公办园不提供实习生的住宿与吃饭,学生实习中最基本的吃住问题无法解决,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学院与公办幼儿园合作较少的现状。这些问题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尤为重要[3-4]。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创建完整的实训条件,构建实训基地网;构建以考察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创建完整的实训条件,构建实训基地网。

当前专业学生实习期满后能够继续留在实习基地工作的学生人数很少,大多数学生选择离开,重新寻找新的幼儿园工作,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不到幼儿园工作,直接改行。这主要是由于实习基地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学生接受不了,幼儿园提供给学生的环境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幼儿教师工作辛苦、压力过大、工资待遇低等方面原因造成[5-6]。针对这些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以通过创建完整的实训条件,构建实训基地网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学院可以积极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一直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可以加强对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整合各类现有的资源,优化管理模式,对舞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以及微格实训室等等进行重点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机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构建以考察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学院需要建设完整、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各项教育目标和教育原则,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学院可以结合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能力结构,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通过基础课程考核、各项技能大赛以及作品展览、艺术展演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将校园内的学习生活与学生校园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弹、唱、舞、美等多项综合技能的评价,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就业创建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现,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主要存在着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较少,结构不合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基本问题无法解决等方面的问题,抑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创建完整的实训条件,构建实训基地网;构建以考察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八

现行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大部分都采用模拟施工工艺流程,先进行前半学期的理论教学,后半学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而实训场地一般利用宽敞的实训中心进行。该动手实践操作内容主要针对施工工序活动,实践环节的教师容易把握课堂效果,但是实践活动仅限于理论课程内容以及施工工艺技术进行考核,与现实中的工作场景有所区别,对学生的职场的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的提升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因此,要培养这一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高校建立相关类型专业的实训基地,以此保证实践课程的开展。由于建筑类行业的技术发展更新快,从而对于新型高科技的设备、软件也是更新很快,从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专业设备的更新无法与社会接轨;二是实训基地场地有所限制;三是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来源途径少;四是实训基地的建立很少服务于社会,对社会的贡献不大。

对于建筑类行业的工作流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基础理论学习(如力学、制图、房屋构造等)相关课程认识实习(房屋构造认识、建筑工地见识)专业课程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动手实践训练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从流程中可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按照教学体系的要求,提供便于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能力的场所、相关仪器设备、相关专业技术教师。由此,学校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来满足教学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该配备足够大的实训场所(满足学生在场所内进行建筑流程工序的实训)、模型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创新实训实验室等,以此构建成开放管理、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高校中培养出应用技术型毕业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除靠自身财力以及教育部拨款外,还需拓展其他渠道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建设且符合可持续发展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仍需要积极探讨。

(一)“因企制宜”,加大引企进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力度。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中,与高校进行较好的合作关系主要是技术服务型企业,“因企制宜”,共建基地比较容易操作。企业缺少的物资,高校可以提供,如较宽的场地、师资以及相关设备;而学校缺的社会先进的生产力或者说是生产技术,因而企业可以提供智力资源和先进的仪器没备、技术等。如此,根据企业所需要的资助来进行与高校合作,不仅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且也为学校提供了给学生社会实践。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仅可以增加公信度,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科研、设备等优势,拓展经营范围,开拓新业务。因此,与学校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产生的经济价值主要是以智力劳动为主,如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鉴定意见书、设计图纸、招投标书、施工合同、预算造价书等。高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社会价值意识外,还可以将企业人员引入教学活动,将教师带入行业发展中,把行业发展对员工职业能力、核心技能的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融会贯通甚至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时间组织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生产实训。

(二)校校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设备费用较高,除了开展校企合作以外,还可以开展校校合作,与实训基地早已成规模的兄弟院校进行深度合作,相互利用对方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基本上只是满足学生的实训条件为主,而设备真正的价值却随着设备的更新而折旧,因此,高校利用“校校合作”将在实训一线的教师队伍组织起来,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设备的经济价值,开拓“以训养训”的道路,从而将实训基地由消耗型转向为盈利型的运转形式。在校校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以及实训教师成为共有的资源,转变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理念,在共用资源的基础上引出对教学实践的探讨,实现由本校实训场所的教育转向到进入其他高校不同教学基地的教学体验,从而促进实训基地的更好建设。如学生在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可以到有该设备的合作兄弟院校进行实训,而本校的资金可以使用在其他的实训设备购置,从而更有利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实训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硬件措施外,还要有一批精、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将实践环节进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中。这样的队伍就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有在建设领域企业中深入一线工作的经验。组织建设这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论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寒暑假中进入到建设行业实践中去,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经验相结合,做到授予学生的知识与行业的标准不脱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应社会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更应该以实践工作内容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不断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性的建筑业发展作出贡献。

校外养殖基地申请书篇九

从实训基地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上,可以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两种。校外实训基地主权属于社会实体,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是合作关系,学校不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或部分拥有)。校内实训基地主权属于学校,学校拥有(或大部分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限。

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独立进行行业领域内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社会实体的运作行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原型和宿主。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教育,提供社会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所以,校内理论教学(基本素质培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缺一不可的人才培养环节。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构建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性适用人才,这就注定了其培养模式的不同。教学重点也从理论型教学转移到了实践性教学上。所以实训基地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训场所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所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以下功能:

1.满足基本理论的实践教学需要。这就类似于传统的实验室,通过试验环节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如电工、电子,模拟、数字电路等。通过实验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完成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2.满足技能性实践教学需要。技能性实践教学就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对设备操作、软件编程、系统设计等实践性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类课程往往是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项目,是各技能点的具体体现。

3.满足综合性实训的教学需要。综合性实训是对学生各技能点的整合,是解决具体问题或业务操作的完整流程。这部分训练项目有的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有的则需要到真实的行业实体(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此类课程对实训基地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模拟或真实反映行业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甚至校内实训基地具有行业企业相同的社会功能。

4.满足学生技能发展和特长训练的要求。往往有些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强的技能需求或创新意识,实训基地要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和创新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实践水平,完成创新成果,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和声誉。

5.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要和行业发展紧密联系。通过不断参与专业领域内的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功能。

6.满足科研、研发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转化、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科研工作也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且科研工作对教学、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训基地应成为学校科研、产品设计研发的中心,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快成果转化。

7.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社会服务是指除全日制人才培养以外的对社会开展的技术、培训、支持等方面的服务。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为社会企业、实体开展技术服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8.实训基地应具有自发展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实训基地要与行业发展同步甚至超前。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要能够自我发展,而不是靠外部的不断投入来进行发展。无论在设备、开设的实训项目还是管理体制上都要能够体现自我发展的特点。否则,实训基地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逐渐老化失效。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9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原文如下: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统筹建设和管理;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参股、合资、合作等;实训基地要实行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在管理和运行上要相对独立,以使其增强活力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实训基地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文件中对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成相对独立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结合文件要求和其他成功的案例,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训基地的主权归学校所有,但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采用合作、合资、股份制形式等组建相对独立的实体,除给予一定的投资外,更要制定相关政策,使实体有更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发展空间。积极为实体创造融入市场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

2.实训基地要积极面向市场。不仅要不断开发出新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训练项目,更要把开拓市场作为实训基地生存和发展的主线。整合资源优势,人力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产品研发,自主创新,发挥高等院校的师资、科研优势,在行业领域内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实训基地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完备的实训设备和场地设置,有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市场运作经验的校外人员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奖惩机制。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研发中心。

目前比较成功的经验有公司制、校办工厂加实体等形式的实训基地模式,具体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置。相关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建立和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