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6:01:49 |
  • ZTFB |
  • 12页

充实自己,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总结范文涉及各个领域的经验和感悟,对于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启发。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一

法学论文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欲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亦称“法学学术理论文章”),必须既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一法学论文概述。

学术论文,也称学术理论文章。它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法学学术论文,是指在法学领域中对某个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且表述某些研究成果的论文。“学术”,是指有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和方术。“理论”,是指科学的论点、论据及论证的体系。法学学术论文,就其功能而言,它既是探讨法律科学问题,进行法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阐述法律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法学学术论文,一般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法学学术论文,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论文中高级别的具有创造性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法学学术理论界的某个问题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学说,新的构想;或对以往的法学理论、法学观点有较多的新发展或深入开拓;或对法学中的旧学说提出不同的独立见解;或论证法学旧学说错误、疏漏之处;或提出新的法学预见、构想,启迪后人研究,等。凡法学学术论文,其要求均应如此。本文所言之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仅指篇幅一万字左右的立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法学毕业论文除外)的写作,至于驳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的写作暂不涉及。

(一)法学学术论文,一般说来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

2、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

3、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

4、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二)法学学术论文的主要要求是:

1、所研究和论述的法学问题,观点正确,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法制建设有促进作用;

2、能推动法学领域学术理论的研究向前发展;

3、具有学术论文的诸特点;

4、全文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5、论证中逻辑严密,推理正确;

6、所用的法学语言准确、概括、精炼;

7、文风庄重,就事论理,据理立说,以理创新。

(三)从总结前人的经验观之,要写出质量高的法学学术论文,论文的作者应当具备相当高的素质。择其要者是:

1、具有相当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并能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如公安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匡正旧说。在研究中能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犯或少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片面的等错误。

2、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功底,即在法律专业领域内发现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证明,能独立地做出超越前人的新结论。

3、具有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研能力和智力,即观察问题思维敏捷,概括事理水平较高,论证问题逻辑严密,创造新见能力很强。

4、具有不畏艰难,坚持真理的精神,即不惧怕研究中碰到的任何困难,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想方设法地去克服,为取得研究某个问题的成功而奋斗不止;在法学科研和写作中,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旧说,不畏权威,只唯实,只唯新;对于符合客观事实的真理敢于坚持,对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敢于作出。

由此可见,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必须加强上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四)要写出好的法学学术论文,作者应当具备某些条件。它们主要是:

1、充分了解法学学术界在自己的论文题目所含内容方面已有的成就。法学学术界已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来说,应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研究的论文在法学学术界是否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还应了解已取得哪些成果?如果对此有争论,应了解各种观点的论点及论据是哪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在了解上述情况的条件下才能确定自己选择研究什么新问题(即选题),才能不再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不再作重复的劳动甚至是无效的劳动。

2、充分掌握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主要资料。掌握必要的资料是写好法学学术论文的基础。所谓必要的资料,是指写作论文所必不可少的资料。欲掌握这些资料,首先应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所有资料,经过筛选,择取主要资料,在写作论文时对它们妥贴地加以利用。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备料工作,必须做好。否则,写出的论文就缺少坚实的根基,质量自然不高。

3、有充足的写作时间。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编写提纲到行文写作、修改定稿等,需要很多、很长的时间。关于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时间,且不说写博士、硕士论文需要一至两年,即使是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也必须花费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既想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又想在十天半月之内一举成功,即使是写出来了,质量也不会高,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这是因为,写法学学术论文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科研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

4、有充沛的写作精力。写作法学学术论文,既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旦写作提纲定型,从行文开始,就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夜以继日地将论文一气呵成。如果自己没有充沛的精力,是难以完成此任的。由此可见,充沛的精力也是写出高质量法学论文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法学论文选题。

法学论文选题,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上的选题,是指法学科学研究中选定的课题。所谓课题,是指需要研究或讨论的法学学科领域中比重较大的项目。狭义上的选题,是指选定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指法学论文的'标题(或称“名字”)。本文所言之选题,特指后者而不是前者。

(一)法学论文选题的作用。

选题在论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论文题目选得准、选得恰当,写作就能顺利进行。所谓论文题目选得好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之说,就是这个道理。选题的作用主要有:

1、能确定研究方向。法学研究发展很快,门类繁多;法学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选定了某个题目,就确定了法学研究的方向和主攻目标。方向定得准,目标愈集中,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2、能促进构思活动。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为获得法学研究成果而进行劳动的体现,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反映出来的产物。它需要自己围绕学术论文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的和绞尽脑汁的构思和论证。选定一个好的法学论文题目,就能促进上述构思活动的深入顺利开展。

3、能指明写作思路。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能促使自己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入,怎样完篇;考虑应当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前半部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中间或后半部分;考虑怎样论证和运用哪些论据论证更有说服力,等。

(二)法学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原则诸多,择其要者主要是: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法学论文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

3、有创新性。它是指该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根据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能填补本专业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虽然有人已经写过,但内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谬误之处,自己选定的题目,角度比他们更新,写出来的内容有较多的创见和发展。

5、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动的强烈创作欲望。实践表明,只有自己想写且非写出来不可的题目,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论文,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

6、符合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这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是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内的题目。法学学术论文,是法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只有选定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的题目,由于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厚,造诣深,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论证严密,质量甚高。

7、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法学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写出创新突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学术论文。

8、本人力所能及。它是指根据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写出来的能力,因为具有能写出此题的能力,就会在较短或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将法学学术论文写出来。如果某个选题很有学术价值,但因自己能力有限或不及,即使竭尽全力去写,其结果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9、题目大小适中。它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与所写出的内容要恰当。题目太大,由于篇幅或时间有限,就会草率成篇、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研究不会深刻;反之,题目过小,内容难以展开,说理不会透辟,因此,论文的质量也不会高。有鉴于此,必须注意所选择的题目大小应当适中。在是否选择大题目或者小题目的问题上,对于写出字数在一万至二万的学术论文而言,笔者主张小题大作。力争做到:“题目小,内容新,挖掘深,论述精。”

(三)法学论文选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应避免盲目性。所谓选题的盲目性,是指作者不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外界的客观条件,灵机一动就定下选题。其结果,要不是写不下去,就是无法展开,造成写作半途而废。

2、选题应避免随意性。所谓选题的随意性,是指作者不下苦功,轻易定题。这样做,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选定的题目或者包括的内容太多或太少,或者写作难度太强或太易。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多,写出来的论文会面面俱到没有重点;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少,就深写不下去,写不出更多的深刻内容;题目太难,可能因为力不胜任写不下去;题目太易,即使写出了论文,其质量必定不合格,所述观点不会有创见。所有这些,都有碍于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3、选题应当避免偶然性。所谓偶然性,是指本人阅读了他人的文章或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偶有所获,但认识不深,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地选定题目,这样做,往往因考虑欠周,资料不多,因而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应当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其中,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指研究的方法、步聚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筹划。制定研究计划,包括预先自我规定从哪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收集资料;再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等。只有这样,研究起来就会重点明确,方法和步骤井然有序,防止研究时顾此失彼和做重复劳动等情况发生。

(二)广泛收集材料。

广泛收集法学论文资料,是指广泛收集与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有关的材料。充分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雄厚基础。这是因为:

1、充分占有资料,能了解到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学术理论界研究到何种程度;哪些问题没有研究过;哪些问题虽已有人研究过但不深刻;哪些问题虽有旧说但需要匡正,等。这样,就能明确自己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2、充分占有了资料后,能拓宽研究问题的视野并提高认识问题的整体高度,为使自己站在前人已研究过的问题的更高层次,为写出更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法学论文资料的来源,从大的方面观之,有直接地从社会调查、访问、实验中获取,也有间接地从书籍、报刊、文件、法规、电影电视、广播和其他文献中得到。收集法学论文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去查找;通过做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通过自己的平时观察和做实验获取。

1、自制资料卡片,上面写明资料的题目及简单内容,资料的出处、页码、年、月等;

2、自己抄录;

3、全部或部分复印;

4、剪下自己订阅的报刊上的有关材料,等。

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资料的方法可购买有关资料的光盘,可从电脑上查阅或者下载,等等。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包括:典型事例或案例、有关引文、法律条款、领袖的语录、历史资料、数字、至理名言或格言、对立观点的论点和论据等。

收集法学论文资料应当注意:

1、要全面地收集与自己的论文有关的材料;

2、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3、再选择出写论文所必需的典型资料,以备待用。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被浩瀚的资料所困扰,甚至被它们搞得头脑发懵,良莠不辨,主次不明。

(三)编制法学论文提纲。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是指在收集到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论证论文主题的需要编写和制作该论文结构的框架和体系。实际上,它相当于由序码和词语所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制作论文提纲十分必要。这是因为:

1、它能促使自己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由于编制提纲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接着按论证主题的需要,对必用材料的使用按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和调整;对不必要的材料忍痛割爱,等,因此,这就促使自己对全篇作合理的布局。

2、它能使论文的框架视觉化。好的论文提纲能使论文的中心论点、下属论点及论据安排得先后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因而能使自己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3、能帮助自己在写作时,按已定的论文框架沿着先后顺序行文和避免重复。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有了一份详细的和纲目分明的论文提纲,能使自己按图索骥,流畅成文。

如果没有论文提纲,虽有腹稿,写作起来,由于写作时间较长,在论文写到中间或后半部时可能忘记前半部分已写的内容而又重复写上;或因时间长将应该写上的内容因遗忘而漏写,这样,就必定出现重复或漏写的情况,影响论文的质量。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1、确定基本论点,就是确定全文的表达中心。在此之后,再确定下位论点,即阐发基本论点的若干个小的论点。下位论点最好写出论点句子,使其固定下来。确定下位论点时,应根据论证基本论点(上位论点)的需要选用与上位论点逻辑关系最密切、说服力最强的论据。

2、选定材料。选定材料,就是选定将要写入论文中的材料。此项工作应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选出最能证明观点(上位论点、下位论点)的材料,并将它们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些材料,应当少而精。选择和整理材料应当分清主次。在选定材料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把选好的材料按问题分开;将证明每个问题的材料划分为一组;每一组的材料按使用的先后次序排列好。经过对材料作上述整理,又使其与论点连在一起,就便于下一步编制提纲。

编制提纲。要编制一份好的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提纲,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有合理的项目。

一般在法学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例如,写明:第一,题目(中心论点);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第三,一至四个论据。第二和第三项的写法,既可用标题写法,即用简要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又可用句子的写法,即用一个比较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者各有所长,各人可视自己的需要择一。

2、采用有效地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

(1)拟定标题,即自己给论文起名字。它要求标题能传内容之神,名副其实,使读者看了一眼便知:论文所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

(2)考虑构篇大小和顺序安排,既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或按什么顺序展开、阐述基本论点(全文的逻辑结构框架);又逐个安排每个下位论点,再依次考虑每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并排列好,以备行文时使用。

(3)全面、反复地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减或调整。

3、编写内容详简适当的论文提纲。

提纲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内容只包括论文题目、下位论点,详细提纲除此之外还包括论证下位论点的各种证据。一般说来,宜编制详细提纲。因为编制这种提纲,一则能帮助自己全面地进行谋篇布局,二则能帮助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法学论文的起草。

法学论文起草,就是在已掌握的材料基础上,按照论文提纲的框架,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初稿。起草,就是狭义上的写作,亦即论证论题。起草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1、起草,能把自己欲论证的问题,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草稿,并使其初步固定下来。

2、起草如同“一朝分娩”,能使科研工作草创初成。这比在收集资料、编制提纲那个“十月怀胎”阶段的工作又前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一)起草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力地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进行说理的证明。古人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做学问和写论文就是要“聚”、要“辨”。“聚”,就是收集资料;“辨”,就是分析、研究、起草的过程,就是提出论点、论据和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提出的论点,应当符合正确、严密、鲜明、集中和深刻的要求。提出的论据,应当符合真实、典型、恰当、新鲜的要求。进行论证应当符合讲透道理和使“据”与“证”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

(二)在进行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比较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形式。

1、事实论证。所谓事实论证,就是运用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它是常用的、简便而又准确的论证方法之一。事实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夹叙夹议、纵横并举、点面结合、连续排比、优劣对比、有总有分等方法进行。事实论证的一般要求是:既可以用重大的客观事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也可以用平凡的客观事实(如一般事例、案例、数据等);应尽可能选择运用人们知晓的客观事实;事实材料应力求新颖,富有说服力。

2、事理论证。所谓事理论证,是指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生活中的道理、哲理或名言等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事理论证可用一般的事理论证(讲清道理)和引证(引证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格言、成语、警句等)两种方法。采用事理论证应当注意做到:思想敏捷,说理透辟;引证的内容准确、典型、恰当和自然,能点石成金。

3、比较论证。所谓比较论证,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常用的有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差比论证三种类型。(1)类比论证,是指把本质上有相同或相似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已知的甲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导出乙事物亦具有这种属性的论证方法。采用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以类比的事物必须同属一类事物;同类事物相比,必须有本质意义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2)对比论证,是通过对两种对立的事物的对照分析来进行说理的方法。它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说理的方法之一。对比论证可采用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就是横向比较,即将相互对立的这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或一事物的这一方面与另一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达到分辨是非、褒贬好坏、扬善抑恶的目的。“纵比”,即纵向比较,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形的对比分析,以揭示事物现实与历史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横比和纵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对比的着眼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论证社会主义的法律或某种法律的优越性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中的纵比方法。

(3)差比论证,是通过具有差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论题的方法。采用差比论证时应当注意:既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又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差异比较分析中,着重点放在不同点上;为充分揭示出差异点,应当善于从不同方面去发现差异点。在比较中国法律与外国法律、民法与刑法的差异时,可采用这种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所谓因果论证,是指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论文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因果论证可采取并列、层递、转换、推论等方法。

(1)并列法,是指运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同类性质的因果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层递法,是指通过逐层、连续地阐明事物的多方面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此法,通过逐层地阐明因果关系,使人们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3)转换法,是指通过阐明事物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必须首先弄清从一个角度看,此一事物是因,彼一事物是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彼一事物是因,此一事物是果的这种因也是果,果又是因的复杂关系。

(4)推论法,是指凭据因果关系用已知推论出未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已知事实与未知事实已有因果关系;推论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要求。

除了运用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它们亦是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中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常用方法。

法学论文的法言法语,要求具有准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准确性应体现出用词贴切和造句恰当;抽象性应体现在概括、简洁和精要、深刻;逻辑性应体现出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有序;论辩性应体现在从正面论述和从反面辩驳两个方面。法学学术论文的法言法语,应用法律专业用语。例如,法的本质、国体、政体、犯罪、犯罪构成、罪责自负、证据确凿、定罪量刑、罪刑相应、畸轻畸重、法人、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自然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连带责任、事实婚姻、法定年龄、责任能力,等等。

1、一气呵成法。所谓一气呵成法,就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按照提纲的先后次序,一鼓作气地、从头至尾把全文写出来。这时,不管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诸如观点不深刻,材料不充实,结构不严谨,以至某些文字不通顺等,一般不作修改,将它们留在全篇初稿完成之后再考虑。采用此法,能使自己思路不中断,集中一切精力和时间将论文的轮廓描绘出来,保证写作的进程。如果在写作过程中为修改或增加观点,考虑如何遣词和造词等停顿下来,就会中断思路,分散精力,妨碍一气呵成。正因为如此,此法是一种最普遍的起草方法,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2、分块合成法。所谓分块合成法,是指作者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先写提纲中自己已考虑得比较成熟的部分,然后写完其余部分,再排列组合成一篇完整论文的方法。采用此法,自己不受提纲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先后次序的限制,对某一部分认识成熟就写那一部分,然后,再“养精蓄锐”,集中精力“击破”其他相对难度较大、初时考虑还未成熟的部分。上述两种起草方法各有优劣,至于自己采用哪一种,应根据本人的情况决定。

(五)法学论文写作时需正确运用引文和加注。

一般而言,法学论文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引文和加注。对这两个问题,必须知晓。

1、关于引文问题。所谓引文,是指在法学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论证上的需要,引用经典著作或文献中的内容、法律条款或其他内容的原文。引文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自己对论题的论证力。引文时应当注意两点:引文在论文中应尽量少而精,切不可求多;引用经典著作、文献资料,不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而应当按原著的本意引用。引文有两种:第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经典著作、文献或法律条款中的字、句、段、条、款等,作为论证之根据。直引时应当注意:原则上,直引的内容须与原文相符,不能有任何差异;没有正式公布的文献资料、法律条款、内部文件等内容,一般不得引用。第二种是意引,即对经典文献、法律条款等原文经过作者加工、改写或概括之后引用其主要意思。意引时应当注意:意引写出的内容相对原文应当浓缩;意引的意思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得篡改或歪曲。法学论文引文的方式,常用段中引文而很少用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将引文加写在论文之中。如果是直引,应在引文的首尾字之上加引号;如果是意引,可只在引文前加冒号,也有的不加冒号而加逗号。无论直引或意引,均需注明引文的出处。

在引文问题上,当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有的作者,既不考虑被引之文是不是精典之述,也不管是否与引文能质证相符,而大段大段地引用外国不知名的律师、法官等人的话语,以充自己论文的字数,简直是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这不仅削弱了论文的论证性,而且使人感到有拼凑文章和外文资料汇编之感。其效果是十分不好的。对此,应当以此为戒。

2、关于加注问题。所谓加注,就是注明出处。其作用在于使编辑和读者知道引文出自何处。加注有四种方法:段中注,即夹注,将引文用括号标明;脚注,即在有引文的页脚注明出处;章、节注,即注在一章一节之后;尾注,即把注附在全文末尾。

五法学论文的修改定稿。

(一)法学论文的修改。

修改就是改正论文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其理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法学论文的作者应当把修改当作一项再创造。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决不可有凑合和厌烦情绪。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有对论文草稿进行反复修改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把论文修改好。

修改有重要意义:

1、能更加深刻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修改,能促使自己一次或多次地讨论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索,使认识进一步深化。

2、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对草稿中的某些字、句、段进行推敲和修改,使论文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亦即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修改包括两个内容:

1、从内容方面应当考虑修改的是:写作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是否明确;下位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合拍”;论据是否充分、有力。

2、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格。

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修改;听取同行意见后再修改。

(二)法学论文的定稿。

就是把已修改过的稿件,眷清定型。眷清应用稿纸,一般以用20×20,每页400个格的稿纸为宜。眷写时,应用蓝色或蓝黑墨水眷写。眷文务必做到字迹工整。眷清时应当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眷清之后,再将全文检查两至三遍,对不当之处还可以更正,直到自己认为没有任何错、漏和自己感到满意为止。目前,已广泛用电脑打印。印成后,也应当反复校对。成文后,最好留有软盘。只有使论文达到这个程度,一篇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才算最后完稿。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二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

工作报告。

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

工作总结。

没有什么不同。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

作文。

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过,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语文课教学是不成功的。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吕先生这话是20年前讲的,现在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好转。只要看看目前社会公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语文水平的低下(商店、报刊、电视,到处写错字,读错字,到处是不通的句子,学校中很多老师说不了普通话,板书极糟……),就可以知道学校语文教学从总体来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是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成败问题,自然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另一个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确定,与平素研究的课题自然是相关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时的研究课题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写语文论文时的题目最好不要过大,它是把自己平时研究范围之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个问题写出来。比如教语问题,如果把它作为平时研究的题目,那么不管是教语方面的活材料(口头实践材料)、死材料(著作、文章中已经刊登的有关论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写文章时,可以只从里边选择一个点来做文章.这就是说,研究题目无妨大一些,便于扩大视野;论文题目则最好小一些,便于论述深入。小题目如果写得深入、写得充实,也可以成为大文章;反之大题目如果没有东西装,也会写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摘自《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原文:“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作者:邸文侠)。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三

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1.1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1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1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

4.3语言朴实。

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四

论文摘要: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也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化成为了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日益重要。面对社会信息化潮流,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初,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本文拟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检索课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次不明朗,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心理等多方面,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价和使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信息需求程度有差别,因此应该对他们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层次是连续提升和相互衔接的,但是当前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分层,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发展,更不利于达到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2.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感受及体验过程;只重视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普遍热情不高,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3.教学内容空洞,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内容上偏重学科资源的获取,用的多是经典的数据库,学术性强而目的性弱,导致学生不太介意检索的结果,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内容中,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阐述,以及学科文献信息获取的.讲述,本课程的实用性没有很好地体现。

1.明确教学层次,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划分为多个层次,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该进行图书馆基础能力教育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重点加强学生对网络工具以及软件的使用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和服务,联机目录的使用等等。针对除新生外的其他各年级学生,需要进行通用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源的特点,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源,以及使用检索方法和策略,并对获得的信息作出评价。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毕业生,则要进行基于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信息的类型、常用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2.引入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适当地模糊专业界限,并凸显文献检索在日常生活及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参加学生的专业论文综述指导,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收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另外,还可以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出发,如可以帮助学生准备一次旅行,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导航工具、bbs等工具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为出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引入情境化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检索的知识和技巧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才能使学生重视信息检索课程,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型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意识。

研究型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通过“讲解——接受式”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一方面强调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学习,另一方面还强调个体从探索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中,获取对个体成长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学习经验”或“直接经验”。比如进行检索策略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亲自使用扩检、缩检等方法来不断地调整检索策略,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检索结果的多少,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不断尝试,可以启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文献检索的兴趣。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实际操作达成共识,可以使问题在演示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

四、结语。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与现代信息环境的接轨,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梦丽,杜慰纯.信息检索与网络利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秦殿启.网络泛化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j].现代情报,2009(3).

[3]张静.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五

理解经济论文这一概念,要把握两点:第一,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第二,经济论文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知道,经济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描述出来为别人所了解。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想不清楚的,而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录、整理、推敲、修改,这才能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逐步至于完善,达到课题的解决。这个研究过程离开写是办不到的。而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以及作用的发挥、产生的效益,又必须写经济论文把它描述出来。所以,经济论文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

由于研究角度和撰写论文的目的不同,经济论文可分成很多种类,从研究角度上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和微观经济论文两大类;由于论文的作者不同,又可以分为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等等。

1.宏观经济论文。所谓宏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整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诸如有关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计划工作的论述,有关按劳分配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

宏观经济论文总是试图用一定的经济模式说明道理,而这些模式体现的是不同的经济基本特征,而不考虑复杂的细节,它要求的是思想明确,而不是数字精确。

2.微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局部性、具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物流、电子商务、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某些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方面的论述,有关物资供应、产品销售问题的论述等等。

微观经济论文也可以说是对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论述。它要求论述具体,资料、数据、图表都是具体的。

3.毕业论文。即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和平时的考试虽然都是对学生学习成绩测验的手段,但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平时考试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毕业作业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整个毕业作业的写作过程——从选题、搜集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筛选使用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一直到修改完成,都是同学们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又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和训练。而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力,也同样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三级。学士学位论文是写得合乎要求的大学论文,即能对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心得,能通过论文的写作反映出作者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

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类,它是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因此,论文有以下一些必备条件。

1.科学性。

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所决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一总的任务,对本门科学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规律。

论文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可以表达作者各种各样的观点是不相同的。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据上要求作者花大气力,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试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确实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一点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在占有部分的资料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可资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作论据是不相同的。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证上要求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地论证。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可以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是不相同的。

要达到这些要求,使论文具有科学性,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以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来研究问题;同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对科学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而且经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要求作者在论文里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研究工作者只能继承不能创新,那么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有所前进了。英国《自然发展史》一书的作者斯蒂芬.梅森说:“科学总要发展,并有新发现,……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总是要有所创造,对经济现象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或者是在综合别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发现就是创造。创造是一切科学研究,包括经济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创造,才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但是创造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到的,无论是一种经营思想还是一种管理方法,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艰巨的劳动的。因此,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既要认真谨慎,又要勇于进取。

3.平易性。

经济论文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这种成果的发表是为了应用于经济活动,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实践,因此,它就要求容易为人理解。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方法,在表述上都要本着“易懂”的原则。无论用哪种表达方式,都要写得易于理解,不仅专家能看懂,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因为经济论文讲的是复杂的、多样的、抽象的经济现象和理论,因此,要写得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是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

写一般文章,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一是怎样写。写经济论文也是如此,一是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一是怎么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如何研究的内容,是无法动笔的。因此有人说选择好一个研究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从上述意义上理解,这是有道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很重要,如果从文章写出之后产生的效果、起到的作用来看,那么写什么,也就是研究什么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研究了有意义的课题才会有意义,否则,精力花费再大,研究得再好,论文表达再完美无缺,也是没有价值的。

选题要依据这样的原则:在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在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

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我们可以从下述这些方面开考虑:

1.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总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虽然是一般性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经济科学研究应该首先注重到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经济科学上的新发展、新创造。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是有科学价值的,这也是每个经济科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和创造,都将使经济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3.空白的填补。

象的。

4.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通行的看法,这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现在提出来的一般的流行观点。纠正通说中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自然是有科学价值的。例如,有些谈到文艺批评的文章,喜欢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历来是文艺作品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是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定者”;有的用它来强调“开展文艺批评,要走群众路线”等等,都认为这句话表述的是马克思在文艺批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是很流行的一个通说。游离的《一个应该澄清的问题》一文,对这个从马克思原著中割裂出来的论断加以纠正,指出:第一,它把马克思的话解释错了;第二,它会在文艺批评的实践上引起混乱;第三,它也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对通说的纠正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5.前说的补充。

这是对前人研究的发展性研究,使它更为丰富、完整。富有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展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先提出某种假说或论断,而要经过不断的验证、补充、丰富之后,才能成为完整的理论观点。所以补充前说是有科学价值的,也是应该成为我们选择课题考虑的方面之一。

选题,首先要考虑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仅仅从这个客观需要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研究者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主观条件才能选出适应的题目。所以,从客观上考虑是否有科学价值的同时,还必须从自己的主观上,即本人条件上考虑选择的题目是否有利于展开研究。

一般说来,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须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1)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体的特殊心理倾向,认识倾向相对持久地稳定下来,构成人的兴趣。在科学研究中,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某个课题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题能牢牢地吸引着研究者执著地研究下去,直到达到目的。它可以使研究者的工作变得更积极、更自觉、更有热情,从而更具有创造力。

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产生和变化的客观基础。了解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起个人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兴趣。

(2)能发挥业务专长。

选择能发挥业务专长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这是选题中作者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如何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

无论专业水平的高低,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从大的方面看,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此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很难解决彼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

选题要扬长避短。选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从自己的研究能力出发,选取能发挥出业务专长的题目,这样研究工作才能很好的展开,并获得优秀的成果。这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万万不可去参加跳高比赛一样,在非己之所长的项目中是决不会发挥出优势的。

(3)有占有资料的条件。

图书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少资料的研究者很难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就像两手空空的厨师难于烹调出美味佳肴一样。所以,选题还要考虑资料条件,如果选择能获得丰富资料的题目,是会有利于研究工作展开的。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够获得资料的多寡、优劣的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譬如,以文献资料来说,最好是身边有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甚至连比较稀少的资料也能很容易地查到。有这样良好条件的总在少数。而在一般情况下,资料条件就较差,即使身边有图书馆,图书资料也往往残缺不全,虽然有些资料可以靠馆际互借来加以解决,但我们选择一个偏偏身边无法得到的资料的题目,那搜集资料的工作就会困难重重,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在选题时考虑资料条件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资料条件的,也就是易于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的题目,这会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

(4)能得到指导。

刚开始搞研究的同学虽然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但怎样运用所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对如何选题,乃至如何展开研究,还缺少经验,有条件的话,要找导师指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一方面,因为导师对本学科有广泛的见识,深刻的了解,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知道什么是本学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应该填补的,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创造性地发展。另一方面,导师对对学生也很了解,知道已经学习、掌握了哪些理论、知识,有何程度的研究能力以及处理课题上的欠缺。这样,他们就会帮助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研究能力的题目。

首先,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特别是我们已经确定研究范围部分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状,就会知道在过去与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否则,即使是偶有所得,自以为是个好的题目,但很可能是前人早已经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

了解自己研究内容的历史与现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不是坐在家里靠手边的一点书和杂志所能办到的。要到图书馆里去,要查阅有关的专业目录、报刊杂志目录卡片,不断丰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这不仅是一次选题所需要的,而且是今后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做文献目录卡片,有经验的作者是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的,按年一项一项写出来。从最近的开始调查,逐步再调查过去的,这是做文献目录卡片的一种好办法。因为调查近的、新的既容易入手,又会有兴趣。如果从过去的开始,对初学者说来往往不了解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是从中途入手的。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卷号、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一套完整的文献目录卡,能使我们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全部成果的线索。以它来检索资料,能使我们了解某些项目、某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些工作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它是有意义的,它是开始做研究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或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有时,某些题目会触发我们确定某一课题。当然,这个思考过程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那些资料的触发,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对它积极进行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想像,是会探索出新的课题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把想到的记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记。这样就不致于使就突然来临的、又是瞬间即逝的灵感过后忘记,而且它会进一步触发你的思考,获得新的想像。

根据以往同学选题的情况,归纳一下论文题目可能采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根据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提出改革的设想。这是比较典型的一类论文题目,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选择这类题目时,要阅读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企业工作的有关情况、经验和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对本专业中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通常要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研究这类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阅读已发表的有关争论文章,了解各方面的不同看法。

3.对有关业务方法问题加以研讨。这类问题比较具体,面比较窄,但要有细微的分析,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不宜作笼统的议论。

4.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写这类题目,可以对某一个企业进行重点调查,从个别到一般,提出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来。我们提倡同学们多写一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

调查报告。

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5.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相关课程同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可供选择的方面。

1、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

论题选得早,时间充分,准备也会充分。这样工作起来就不至于忙乱,可以从容地、有条不紊地去准备。与此相反,如果论题选得较晚,总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在突击中很好地发挥的。同时大家知道,论题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次就最后定下来的。有些时候,刚刚选定题目时,觉得能够写好,有把握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或因资料不足,或因论述困难等等,都会迫使自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论题而重新选择。这时,如果第一次选题较早,时间还来得及;如果第一次选题就较晚,那么,重新选择论题的机会就不多了。

一般地说,同学们读完二年级,就应该考虑毕业作业的问题了。二年级之后,基础课和专业课已大部分开过,个人的专长与兴趣已经形成,在这时考虑毕业论文的论题,应该说是合适的了。

2、选题与主、客观的条件。

这个问题是说,在选题之前,对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包括自己的业务专长,对所选题目的兴趣以及客观上能够为自己提供的资料、经费、时间等等。

我们知道,专长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平时对企业管理注意得比较多,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有一些体会,那么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企业管理及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上确定选题。刚开始写论文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对自己把握不定的困惑,觉得很多问题都可以成篇,而又都不尽满意,这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而了解自己的专长在选题中尤为重要。

在主观条件中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对选题的兴趣。对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保持一种旺盛的钻研热情,促进专业的长进,而对专业不断的了解和积累,又会激发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只有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容易出成果。对选题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因此要求同学们在选题时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在自己的业务专长和有强烈研究欲望的范围内选择论题。

客观条件就是指客观上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所提供的可能性,包括资料、时间等。

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专著、统计数据、观察记录等。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这种资料,客观上又没有提供的可能性,那么对这个选题的研究就有困难。对已发表过的论文和专著情况的掌握,也就是对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把握,这是避免选题盲目性的重要保证。

时间,与我们作业写作的难度和篇幅直接相关。因此,选题的难度和长度一定要适中,要保证能够在允许的时间里完成。

3、选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

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的环节。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所以,要求他们选择的课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要超出这个范围,如果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脱离专业课的题目,是达不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目的的。

4、选题类型多样化。

毕业论文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它具有习作性质。所以课题研究类型是多样化的,也就是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写出各式各样的学术文体的文章。例如,可以写专题论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搞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研究等等,范围是很广的。因为通过这些实践,都可以达到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目的。

课题类型之所以多样化,同时也由于毕业论文主要是在校内学习期间完成的,势必受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等条件的限制,不能不从实际出发,以多种样式进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选题的三种方式。

目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以下述三种选题结合的方式进行。

(1)命题与自选题结合的方式。

题目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讨论确定,然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由他们选作。对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办法。

(2)自选题。

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学,能独立地选题,他们可以自己选。

(3)引导性命题。

这是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独立选题的同学所采用的方法。当指导教师拟出的题目公布之后,这样的同学望着揭示的题目,感到迷惑,心中无数,难以确定下来。这时指导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有经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为他们圈定了事,而是要很好地了解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兴趣爱好及所关心的方面,逐步引导他们确定一个题目。这么做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对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

就学生本人来说,无论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如何,在选题过程中,除了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之外,都要主动地争取得到教师的指导。好多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志都有这种经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特别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一个是选题,第二个是制订研究计划,第三个是拟定写作提纲。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对论文的写作是最有益的。

6、选题要考虑适中。

这是个如何掌握分寸的问题。要把课题选得恰到好处是不大容易的。所以要注意掌握分寸,要适中。

(1)选题的时间要适中。

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因为早做准备,时间充分。但是,也不是越早越好,这要视作者的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如何而定。从专业课的进行情况来看,一般的要从二年级就开始考虑,确定研究方向或选定题目,慢慢地准备,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材料。过早,因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可以深入地钻研一下;过晚,若到最后一个学年才考虑选题,就显得太迟了,对完成论文是不利的。

(2)选题的难度要适中。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合适。既不可过难,又不可过易。过难的课题,当然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如果能解决会对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这当然是很好的。可是,我们刚刚开始做研究工作,处理难度高的课题有困难。这就如让一个刚刚学会游泳的人创造记录一样,是他能力所不及的。不过,课题也不可过易,课题太简单又难于达到锻炼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一般说来,选题太难、过于特殊,想一举解决,处理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是主要的倾向,应注意防止。

(3)选题的大小要适中。

选题既要量力,又要考虑到难度,有分量又能拿得起来;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大小要适中,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它。在大学里学习,支配时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譬如,选修科目的多少,专业课学习的理解程度与所需要的复习、钻研时间等等,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学习时间安排里去。所以,在选题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打细算地考虑好究竟能用多少时间来研究一个课题,再根据这个时间来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研究项目。这一点,在选题时不考虑到也会麻烦的。选题过大,必要的资料没有到手,计划时间很快用完了,草草收束,是写不出像样的论文的。选题过小,虽然时间从容,写得轻松,但又没能把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最遗憾的。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六

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1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1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1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

4.3语言朴实。

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参考文献(略)(摘自《长春大学学报》.1,原文:“谈数学论文写作”,作者:王晓阳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七

摘要: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还未能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识性讲解、工具性操作层面,对人文素性缺少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诸如普遍的“专业崇拜”心理导致高校重“专”轻“通”、重“器”轻“道”现象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实用主义,教师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网络传播环境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他们漠视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性,等等。

一、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也走向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二是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浮躁的世风扰乱了大学校园的平静,也搅乱了教师授业和学生求学的定心。联系到大学语文,它原本就是一门公共类的文化素质课程,专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很难做出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也非常不易。加之国家这方面的科研立项很少,教师没有项目可作,评职称也就特别困难,从而使得这门课程以及讲授课程的教师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导致不少大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对教授这门课程失去信心。表现在教学实践上,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当中,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教学,不能发挥课程应有的对学生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作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从学生角度来说,在经典解构、传统话语边缘化、商业文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和虚无的情绪。而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他们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寄希望学业上的短期速成。“他们希望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不愿意付出切实的努力;他们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但是又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2]若这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导致起码的价值观的错位和人文素养的欠缺,从而变成机械的人、自利的人。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还与社会及高校中存在的“专业崇拜”现象有关,近些年来,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实际的更多情形是由此而忽视、轻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如果这种专业万能的信念,创造了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的精神,甚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误事。”[3]许多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忙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英语等工具性学科的技能提高,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学语文等文化素质类课程的研修上。“‘专业崇拜’现象背后隐藏了急功近利、实用主义心理。从学校方面讲,这有悖于大学精神;从学生方面讲,则是成才理念有失偏颇。不可否认,就业很重要,上大学不考虑就业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应该的,但狭隘的‘就业’、‘找工作’不是上大学的全部,而综合素质确实是根本。”在貌似“学以致用”实则功利主义的氛围里,大学生重感性轻理性,重物质轻精神,工具理性占据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价值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导致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意地交流和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面对网络环境提供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像和浅层感性文字所吸引,拒斥纯文本的阅读,经典文本更是被拒之门外。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调查:目前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有9.3%。相较而言,美国的大学生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平均每周要超过500页,远远高于中国学生。网络上,包括经典文本在内的大量文学著作变成了“图说”形式,经典著作在中国大学生那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大学生们更愿意阅读那些一眼就能明了的浅显读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内核,去领略和思考更深层的意义和美感,分析问题也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大学语文课程以讲解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为主,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但网络文化的泛滥使得学生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对经典名篇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解阅读上,而很少能够达到对作品的深度思考,更不用说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和创新能力的萎缩。

二、大学语文需按照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来进行。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语文”,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无疑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但是,大学生毕竟已有中小学语文学习的经历,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已有相当的基础,没有必要再去重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路数。过于突出工具性。在技术理性盛行和中小学素质教育还难以落到实处的今天,大学生虽然仍需进一步提高母语应用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人文素养。而这又不是文学教师们对学生进行满腔热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育所能奏效的,因而用“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显然也过于狭隘。我们认为,通过阅读富有审美情趣和思想启迪的经典文本,既可以触动和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关怀,从而获得人文营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一本选文精美、人文意蕴丰厚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人文熏陶的经典、审美教育的华章、语言训练的范本。在这个意义上,并非只有文学文本才具有审美的因子,半部论语也好,史家绝唱也罢,又有哪一点输给了文学?“上帝死了”的预言,“诗意栖居”的渴望,都充满了文学性,或者说其内涵之深刻、形式之规范、语言之纯粹,足可称语言文学的典范,基于此种理念,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若能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还能获得一种人文素养和情怀,那是我们的莫大欣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努力方向。

结束语。

经过几千年文明积累起来的中西方文化中渗透着各自的民族个性,对本民族的灵魂的塑造起过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经典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培养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大学语文教师通过阐释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带领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寻找北大[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41.

[2]冯大建,迟宝东.主体、对象与技术条件――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3]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3.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八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组织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改革:

1)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专业和职业了解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差异,结合这个特点,采取阶段式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尚未建立,学生对软件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工具才开始接触,实验内容应以兴趣性、相对的简单为主,能够吸引学生,而教学方法应以较详尽的引导式教学为主。与低年级学生相反,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也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以职业岗位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有设计实现案例的成就感,通过职业岗位技能增加其学习兴趣,而教学方式以指导式教学为主。

根据软件高职培养目标,软件高职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生产第一线,而不只是学习现成的技术知识。实践教学不可能以一种纯粹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或“学科中心课程”的形式出现,必须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整合,而整合的模式又是多样的。如何有效的整合专业课程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来提高学生兴趣将成为高职课程探索的新的研究视点。

2)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专业课程在实验室上课,这样的话,老师讲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后,如果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做到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保证理论和实践的连续性,让学生及时得到实验内容的训练。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工具录制下来,方便学生课下参考。比如一款叫《屏幕录像专家》的软件,可以录制操作过程视频,以及同步的讲解过程和操作说明音频,以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参考,让讲课内容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3)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并举,提高实践效果。

在软件高职实践教学的教法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随堂小竞赛、实验教学、阶段模拟实践、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和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几种形式。随堂小竞赛可以基于课堂讲述的基本知识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小题目,让学生随堂训练;阶段模拟实践可以对该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一些功能相对完整的题目,让学生课堂模拟测试;课外实践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实现;实际项目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跟着老师的项目或者自己接的实际项目),体会真正的项目开发。

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进行检查、评比、计分,否则很难落到实处。这样就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制定有效的检查、评比、计分措施,并坚决进行执行。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实践环境施教、因生产单位的发展需要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另外还要积极采用合作式实践教学方法、竞争式实践教学方法、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4)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综合项目训练来完成,最好能够反映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有条件的安排到对口的生产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暑假,集中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综合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按软件工程的流程进行一两个完整的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校内完成原来需要在企业试用期内才能完成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另外,建议专业课程都设置课程设计,如果课时不允许,应安排相应的课外实践,或者课外项目实训,并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自设性的内容,让学生有针对的去解决一个生产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等。

5)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全面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也不能忽视,全面素质教育主要通过素质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性实践环节来完成。素质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内容,是长期的、持久的、耐心的、灵活多样的教育过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各种实践性环节中都必须显现出来。比如:代码规范、文档书写、沟通表达等基本素质。

3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形势下,加强软件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思路,该方法在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06、07级学生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对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3):59―61。

[2]佘学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570―572。

[3]滕英岩。关于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7(2):106―107。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九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法、分析法。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开设田径课的现状分析。

经调查大部分普通高校还未开设田径课,针对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及评价的现状,对普通系部分学生对田径课的态度进行了调查与交谈,从中得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1.1田径教学内容竞技化。

由于田径运动长期以来是以竞技运动为主线,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都在重复着这些项目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他们已无兴趣可言。竞技化的田径教学,忽略了田径健身的目的和作用。使教师在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只能围绕这些竞技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田径的兴趣降低。使高校田径教学处于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尴尬境地。

2.1.2田径教学目标及评价单一。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普通系田径教学目标单一,过分看重田径教学达标和技术,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以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以笼统划竞技标准进行学习评价,埋没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田径课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上田径课时敷衍了事,而一旦进行体育课选项,就再也不选田径。

2.2普通高校开设田径课的可行性。

2.2.1创新教学内容。

大部分同学认为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等。通过走访调查研究,发现实行以下创新教学课程,尤其是田径游戏课和健身方法课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2.2田径课教学评价方法。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依据田径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使之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田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活动空间。

对学生的评价转变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体育田径学习成绩评定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根据学生进步的幅度进行成绩评定,从而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和激情。另外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普通系学生开设田径课是可行的,普通系开设田径课训练强度和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大部分高校普通系学生还未开设田径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方法应做适当的调整,把原本的重运动竞技和技术体系的田径教学课扩宽为掌握田径运动为健身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参加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使之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锻炼手段和内容,使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3.2建议。

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田径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应结合学生切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习惯、健身能力,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田径运动教学的教材内容安排应符合教学指导思想的需要,应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可行性。促进和提高人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需求与适应性为基础进行创新,拓展和开发田径的娱乐、健身项目,使其成为一项学生乐于接受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田径运动意识和兴趣的培养是直接动力。为了获得同学们对田径运动的认可,还应该在同学可通过举办田径文化周,田径知识讲座,田径知识有奖问答等,促进同学们对田径的深入认识。

参考文献:

[6]陈涛,韩宝红.从十运会看田径运动成绩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j].2007,01:88.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十

论文摘要:高校田径教学出现开课难的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开设田径课程的现状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田径教学在普通系学生健身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言。

长期以来,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大多仍然以竞技项目,而忽视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自由选课使田径课走入困境。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及研究改革教学形式与方法,以适合大众健身的口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内容。

大学生论文写作范文简短篇十一

选择一个恰当的、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是整个论文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题目会不会太大?会不会太小?我是否能找到足够的资料完成这个题目?这些问题都会令学生产生困扰。因此,我们提供以下原则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选题的第一原则是选择一个你所感兴趣的题目。如果一个题目令你感到兴奋,你就会更主动地接受这项挑战,并愿意付出精力和热情在这项工作上。你对论文题目的态度将决定你在论文工作中的表现。

2.限定工作的范围。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选择过大的题目。由于知识背景所限,大多数同学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很大的题目(当然,如果学生坚持,我们仍然会同意个别小组挑战大题目)。因此,同学们应当注意限定自己的工作范围,把工作量限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确保自己的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3.检索背景材料。

在最后决定确定题目之前,同学们还应当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检索一下相关的背景材料。我们有一个藏书量很大的图书馆,校园网也很方便。同学们可以为自己的课题选定几个关键词,然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检索,以确定课题的范围是否恰当,课题的内容是否可以把握,以及自己对这个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等等。

4.向老师咨询。

在各个小组选择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向老师征求对题目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老师们都从事过相关的科研工作,因此对于课题的理解和把握要比学生更为全面和细致。老师的建议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5.提交和更改论文题目。

提交论文题目和小组成员以及分工情况的最后时间定在9月30日。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想法,对于论文题目也可能有新的认识。因此,在提交论文题目之后,我们还允许各个小组更改一次论文题目。如果小组内已经达成共识,可以在提交论文题目之前就提前进入下一步工作-搜集资料。

搜集材料(collectmaterials)。

在确定题目后,各个小组就要制订论文写作计划,确定材料搜集的范围以及组员的分工。各小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列出关键词。

例如,如果课题是“锂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则相应的关键词可能有:电池,化学电池,锂电池,笔记本电池,手机电池,电动汽车,等等。

列出关键词之后,可以首先从一些手册、百科全书中查相关的词条,以了解这个题目的不同方面。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头用网络搜索引擎或图书馆检索工具搜寻相关资料。

此外要注意的问题是,当发现资料很多的时候,要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当资料很少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征求老师的意见扩大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换课题。

2.归纳整理资料信息。

当资料收集上来之后,应当分头进行归纳整理,最后提出一个论文提纲在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这个提纲将作为下一步论文写作的基础。资料汇集和整理要考虑给执笔人留出充裕时间完成论文写作。

如何写论文?(howtowritearesearchpaper?)。

写作论文是整个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论文也是后续工作的起点。因此组内所有同学都要全力支持论文写作,为执笔的同学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料和便利条件。关于论文写作,有如下一些要求和建议。

把想法落实在文字上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不仅要求作者条理清晰,还要逻辑严谨,文字凝练。因此,各小组最好对于论文的框架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以及相应的资料给执笔的同学,由执笔的同学负责把这个提纲丰富起来,整理成文。

2.论文的格式。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和参考文献。论文字数要求在至2500字之间(图表除外),这是能说清楚一件事情所需的最小篇幅。

纸型用a4纸,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和其它部分用5号宋体,图表中的文字用小五号宋体。

3.文献引用。

任何一项科学工作都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所以任何科学论文都必须有参考文献这个部分。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说明作者对于该领域背景的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读者判断论文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期刊:序号,作者(姓前名后),刊名,年,卷,页号:起始页码。

举例:1.周世琦,郭祀远,化学学报,,57:437。

书籍:序号,作者(姓前名后),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举例:1.华彤文等,《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图和表。

科学研究的数据往往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原则上能用图形或表格表达的部分就要避免用大段的文字叙述。很多读者的习惯是先读图表,后看文字,因为图表是对论文中心思想的凝练表达。图表要分别编号,如图1,图2,表1,表2等,以便读者查询。图表还要有图题和表题用以说明图表的内容。图题应写在图下,表题应写在表上。表格一般应采用三线表形式。

5.提交论文。

论文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在11月8日之前发到主讲老师的email信箱里,bj@。

如何准备幻灯片?(howtoproduceaslidefile?)。

准备一套powerpoint幻灯片相当于写一篇图解论文。一套生动的幻灯片不仅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你们的工作,也会大大减轻报告人的负担。所以准备投影片是报告的重要基础。投影片的准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幻灯片的数量。

一般,一个10分钟的报告所用的幻灯片不应超过10张。考虑到报告人可能会紧张,以致于出现语速过快的现象,可以多准备几张,比如15张幻灯片,以免报告过早结束。

2.幻灯片的格式。

幻灯片制作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把论文里面的大段文字不加提炼就搬上幻灯片,使得听众拼命辨别铺满屏幕的小字,而当听众还没看完一页的时候又翻出另一页小字,令人不胜其烦。正确的幻灯片格式是以图表为主,辅以文字。如果一张幻灯片上只有文字,就要尽可能简要,言简意赅,突出主题。幻灯片上的文字通常不能小于中文小三号或英文24磅。

3.图表和动画。

幻灯片的优点是色彩丰富,比打印的论文更吸引人。因此,仔细选择插图是制作幻灯片的重点之一。很多图片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另外也可以从书刊杂志中(用扫描仪)扫描或(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在powerpoint中制作表格比在word中要麻烦一些,而且要注意表中文字不宜太小。

powerpoint还有动画功能,但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因为这些动画可能会占去报告人宝贵的报告时间。

4.内容。

再好看的幻灯片也不能没有内容。为配合报告,制作幻灯片的同学应当经常与报告人以及其他组员沟通,使幻灯片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真实内容和逻辑关系。

如何作报告?(howtomakeapresentation?)。

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绝对是一项挑战,但这也是每一位同学或早或晚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下面是作报告的同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了解你的听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