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汇总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2:33:15 |
  • ZTFB |
  • 12页

文化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总结的内容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和虚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施工较为简便,价格低廉。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唯一能以单一材料方式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

但是在加气砼砌块墙体施工中,由于砌块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还是沿用传统的墙体砌筑与墙面抹灰工艺,经常出现墙体裂缝,由裂缝引起渗漏,墙面抹灰空股、开裂等质量问题。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业主、开发商。因为墙体裂缝给使用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房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办公和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样对建筑墙体的裂缝控制要求显得更为严格。由于对墙防裂的各种技术措施不完善,涉及墙体裂缝乃至渗漏的纠纷、投诉以至官司也越来越多。房屋建筑的裂缝问题也成为用户评判建筑质量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提高墙体工程质量,特别是制定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及业主、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要解决墙体质量问题,首要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各方面原因。

设计构造造成的裂缝;四是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1.温度裂缝。

由于日照及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框架梁下沿砌块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等。

2.干缩裂缝。

对于粉煤灰加气砼砌块,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一般干缩率为0.3-0.45mm/m。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如果将砌块放置28d能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这类变形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墙体的垂直裂缝、阶梯形裂缝、窗台边斜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裂缝。

然而上述形成的'各种裂缝,往往是在温度应力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因设计构造产生裂缝的因素。

(1)非承重砌块墙体是后填充的围护结构,在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2)门窗洞及预留洞的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

(3)墙面开槽、开洞安装管线、线盒及插座等,未提出细部处理要求。

(4)墙面吊挂重物处,未作加固处理引起墙体变形开裂。

(5)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泛水及滴水等构造措施,引起开裂渗漏。

4.因砌筑施工质量造成裂缝的因素。

(1)砌块缺棱掉角或对非标准砌块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块材混砌: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墙体容易开裂。

(2)砌块上墙时含水量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墙体会因干缩引起开裂。

(3)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4)砌块排列不合理,未按规定接槎砌筑或通缝;水平、竖缝厚薄不均且砂浆不饱满;砂浆和易性、保水性能差;日砌筑高度过大等均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5)砂浆铺发面过大,铺灰长度不应大于75cm,超长时砂浆易失去塑性,造成灰缝尤其是竖缝不密实。

(6)砌体与砼柱之间没有加拉接钢筋或拉接不牢固:离梁底300mm高时,砌体间隔时间不够和顶砌不密实。

(7)门窗框与墙体之间嵌缝及防水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接缝处开裂渗漏。

(8)墙体开槽、孔洞预留、穿墙套管等部位填补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开裂。

5.因墙面抹灰造成裂缝的因素。

(1)抹灰砂浆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2)采用普通抹灰砂浆,一般砂浆与砌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如两者的线膨胀、线收缩系数相差很大,两者的强度相差也较大,因砂浆自身收缩产生开裂。

(3)基层清除不干净。当基层处理未采用界面剂时,因抹灰砂浆保水性能不能满足砌块吸水要求引起砂浆开裂。

(4)抹灰一次成活,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

(5)对框架柱、梁与砌体之间不同材料的结合部,未采取防裂措施。

(6)夏季施工抹灰后失水过快,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综上所述,非承重墙体裂缝状态可分为四种,即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八字形裂缝;无规则的阶梯形裂缝、交叉裂缝等。产生以上裂缝的原因很多,要从各方面采取技术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砌块产品管理,保证材料质量。要采用与砌块配套的专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同时要针对各种开裂原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才能有效根治墙体开裂的通病。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过程中,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性就会越大,坍塌的可能性也会越大;配合比不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通常情况下,预搅拌混凝土的控制应该5~35mm,现浇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石子粒径应该在20~35mm,含砂率应该在0.35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严格依据混凝土的制作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配合比例不恰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次,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含沙率、水灰比的不同,导致混凝土的保水性不良、沁水、离析,增加收缩;最后,在混凝土制作中需要掺加外加剂,由于需要添加的外加剂种类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忽视添加剂的特性,没有严格依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选择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导致混凝土由于添加外加剂的数量过多而产生裂缝。譬如在常温情况下,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选用碱水型的外加剂,冬期工程则应减少抗冻的复合添加剂。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是目前水利施工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其本身含有的.水分足以完成水泥水化的需要,不利于水泥水化的进行。由于后期养护工作不当,导致很多混凝土的表面失水过快,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形成裂缝,而且在露天施工过程中,受风吹日晒,混凝土的表面水分蒸发更快,加剧体积收缩,加之混凝土早期的抗拉能力较弱,不能抵抗收缩而引起拉应力产生裂缝。为此,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是混凝土早期养护的关键,也是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环节。为了减少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单位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通过人为监督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自律意识,严格施工工艺,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但是,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水利施工单位内部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即使设有监督人员的岗位,也大多只是走走形式,而且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对混凝土施工工艺不了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由于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者大都是农民工,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水利工程建筑物上出现混凝土裂缝,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监督管理,确保混凝土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科学化、规范化,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而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质量。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会使建筑物产生渗漏,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的裂缝可能会不断扩大,当水渗入到混凝土内部时,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由于水解而变形。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可能会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并且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物质,混凝土在碳化时,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混凝土碳化,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泥中的化学成分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造成混凝土的碱度降低,钢筋纯化膜破坏,钢筋锈蚀加重,影响钢筋的刚性和强度。另外,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水拉能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扩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影响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而且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筑物丧失原有的水利功能,甚至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1.气温条件2.材料的选择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可以有适宜的温湿条件,所以养护工作应该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表面温度梯度差距过大,使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时的温度,尽量减小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一方面要确保混凝土施工时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会发生干缩变形;另一方面,确保水泥水化热的正常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为了避免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现象,施工单位可以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办法,在混凝土表面和底层用薄膜浇水养护,并尽快覆盖。

4.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自身的监督管理部门,严格管理混凝土施工。与此同时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外,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水利工程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施工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并且优先聘用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社会信誉的施工队进行施工。

结语。

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正常运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为提高水利工程抗冻抗裂抗渗性能,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通过提高原材料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还能增强其抗冻抗裂抗渗性能,进而有利于整个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1)水泥。水泥选择时,不仅要满足混凝土抗冻抗裂抗渗性能要求,还应该确保水泥泌水性小、中低水化热、具有一定抗侵蚀能力,等级一般不低于42.5,种类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如,工程施工采用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185min,终凝时间245min,28d抗压强度46.7mpa,抗折强度7.8mpa,能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2)砂。砂选用中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小于或等于3%,并严格控制砂的级配,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为15%~30%,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致密性。

(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严格控制在20~40mm,这样有利于砂浆和石子紧密结合,将它们之间的微小裂缝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抗裂抗渗性能。

(4)掺合料。掺合料有多种不同类型,包括粉煤灰、沸石粉、硅粉等,在具体类别选择时,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通常混凝土掺合料选用粉煤灰,掺人量约20%,因为粉煤灰材料来源广泛,加工方便,成本较低,能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需要。通过加入粉煤灰,能降低混凝土泌水作用,有利于提高工程强度,增强水利工程抗渗性能。

(5)外加剂。外加剂采用hs-107高浓高效聚羧酸系引气减水剂,能引人稳定、适量的微气泡,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增强混凝土抗裂、抗渗性能。

(6)膨胀剂。膨胀剂采用uea膨胀剂,可以预防混凝土裂缝发生,确保水利工程质量[1]。

3.2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

配合比设计也是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抗冻抗裂抗渗性能,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

(1)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和易性。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混凝土抗渗和抗冻要求,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施工需要。其次考虑混凝土强度、和易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尽量用低水灰比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内部孔隙、内部裂缝等。为提高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应该从7jc灰比、骨料、水泥品种、外加剂等方面人手,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混凝土水利工程质量。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实现对(2)优选各种材料并合理进行配比设计。材料选择时,应该对各种材料的质量、品种、性能进行优选,通过试验最终确定各种材料用量,提高原材料质量。要严格控制含砂率,确保水泥浆与沙子良好结合,确定含砂率和最小水泥用量后要验证灰砂比,一般应该大于1:2.5。如,混凝土抗渗抗冻为c20f200w6,水灰比为0.42,含砂率为38%,单位用水量为141kg,是施工中比较好的配合比设计,可为类似配合比设计提供借鉴。

3.3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做好配合比设计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该水利工程具体情况,加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良好的抗冻抗裂抗渗性能。

(1)拌和。先将砂石、水泥倒入搅拌机内,然后进行搅拌。由于混合料添加掺和料和外加剂,为提高搅拌效果,应该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通常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50%,一般搅拌3min以上为宜。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还能促进各种外加剂作用的最佳发挥。

(2)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混凝土,拌和好后应立即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要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避免出现离析现象,降低塌落度。如果运输距离较长、气温较高,可适当掺人缓凝剂,提高塌落度,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满足施工要求。不能采用直接加水的方式提高混凝土塌落度,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入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塌落度值|31。通常混凝土在搅拌好后3h内应完成运输和浇筑施工,超过4h的混凝土应作为废料弃掉,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3)浇筑。重视技术交底,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抗冻抗裂抗渗性能。为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坚持快插慢拨原则,避免漏振、过振现象发生。每点振捣时间约20s,当表面不泛起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为止,证明振捣密实。混凝土初凝前后,对表面进行反复抹压,接近初凝时也可用二次振捣方法,增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防渗防冻能力。底部混凝土在接近初凝时,也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在接缝处理、分层、二次振捣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排除表面浮浆,用木抹子拍实、搓压,避免表面出现龟裂现象。一般在混凝土收水之后,再进行表面压光。如果是泵送混凝土,为提高工程质量,应进一步加强混凝土表面处理工作。根据规范(上接第35页)要求制作抗冻抗渗试件,每500m3至少制作1组标准养护28d的试块,并且每组工程不得少于2组,以掌握混凝土性能,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4)养护。对有抗冻抗裂抗渗性能要求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最好采用边浇筑、边抹平、边保湿养护的方法,以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通常不宜在冬季施工,如果因工期要求必须在冬季施工,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采取外围上盖、内部加热的立体保温措施,确保养护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t。一般养护时间应大于14d。施工中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不宜掺入防冻剂,确保在正温条件下养护,提高养护效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5)拆模。抗冻抗裂抗渗混凝土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一般不宜过早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得与周围温差大于20t,这样能更为有效地ig免裂缝现象发生。拆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略有差异,通常^混凝土凝固、将手指轻放在上面不会出现痕迹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拆模。拆模要认真、仔细,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拆模后,立即浇水或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直到满足施工要求为止。地下结构部分在拆模完成后,要及时回填土。这样,有利于确保混凝土强度,预防裂缝现象发生,提高混凝土抗冻抗裂抗渗性能。

总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提高工程质量,增强工程抗冻抗裂抗渗性能,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做好配合比设计,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同时,还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重视水利工程日常养护与维护,促进水利工程更好运行。

参考文献: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摘要:

保温墙体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保温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外保温体系是非承重复合墙面,其墙面裂缝的危害主要是水的渗透对保温体系的破坏以及对住户的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住宅工程的质量问题,保温墙体裂缝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的问题和首要的质量要求。因此加强保温墙体结构研究,特别是保温墙体的抗裂措施研究,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和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本文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温度裂缝;其次,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作者:刘春作者单位: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局公路管理站刊名:交通世界(建养机械)英文刊名:transpoworld年,卷(期):“”(2)分类号:u4关键词: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江苏省交通工程投资咨询事务所)。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

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5结束语。

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4.1控制温度为了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必须将温度裂缝的稳定进行全方面控制,最大限度减少裂缝的出现。保证混凝土的温度,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降低速度进行减缓。减缓温度变化可以给混凝土内部结构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混凝土弹性的消失,减小混凝土的体积收缩情况。对于温度方面的控制需要从建筑所在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办法。4.2降低水泥导热性混凝土是一种混合型材料,其中占有最大比例的.材料就是水泥,水泥对于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水泥时,要选择导热性不强的水泥,减少混凝土对外界温度的敏感。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情况。4.3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应该做好混凝土方面的保暖工作,同时也应该降低水文等条件的变化。这样能够减轻温度的应力,在夏季要避免对阳光的暴晒,应该时刻的注意保温,在冬季也应该采取相关的保暖措施,避免发生温度的变化。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检测,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时刻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变化,对温度的情况应该进行及时的掌握和防护,让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都逐渐的减小,这样能够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4.4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的使用是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方法,外加剂的合理使用能够使混凝土裂缝减少。水泥用量也是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防裂剂能够有效的减轻和对水泥浆的稠度有所改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抗裂性。混凝土在收缩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拉力,在拉力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裂缝,防裂剂能够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5结束语。

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温度以及裂缝产生和控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能够通过正规的方法进行控制的。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严格的控制各个环节,总结工作情况,对相关的工艺不断的进行革新,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从而避免后期混凝土墙体裂缝的出现,保证施工建筑的安全和适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应该做到有效得当,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2]苟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楼板裂缝,已引起了诸多业主的`不满和投诉.经过调查可知,当前现浇砼楼板裂缝基本为砼收缩变形裂缝,所以只要我们能把现浇商品砼楼板收缩变形裂缝的成因弄清楚,就能找预防现浇商品砼楼板变形裂缝的正确途径.

作者:李风龙作者单位:丹东市滑模建筑工程公司,辽宁,丹东,1180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10“”(13)分类号:u755关键词:楼板裂缝防治变形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在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长时间振捣,结果使混凝土中的石子p骨料下沉,浆体上浮,造成作业面砂浆层。这就使它的干缩性能增大,等到水分蒸发后,混凝土失去水分而变得更加干燥,从而使毛细孔收缩或沉缩引起了混凝土楼板的龟裂。

(1)由于在施工中各工种操作人员没有相互配合,人为地将楼板钢筋的成品(板面负筋)踏坏p压弯,出现了支座的负弯矩,在浇筑混凝土后便出现了板面裂缝。

(2)在施工中由于要提前预埋线管,而且加上预埋线管外表光滑,混凝土经过振捣,石子滑落,水泥砂浆浮于预埋线管上层,这就会使混凝土楼板沿管线预埋方向产生干缩裂缝。

(3)施工方为了赶超进度,节约替换模板和支撑系统,当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时,操作人员就过早地将模板拆除;或者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终凝后,就在上面加压重荷,甚至上人作业等。这都会使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发生变性,破坏混凝土楼板结构,从而出现裂缝。

(4)混凝土浇筑后,还有大量的水化热量得不到散发,在内部就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这就给施工后的养护带来了难度。如果在楼板养护时没有采取覆盖或覆盖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也会使楼板产生裂缝。

因此,民居工程的施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施工方要选择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p和易性及实验室配合比的`要求,确定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孔隙率以减少收缩量;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p泥块含量,采用中粗砂,避免使用过量粉砂。同时,要求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及设计配合比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便提高它的抗裂性能。

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不仅能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1)梁、柱浇筑完成后,制定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案,并对楼板模板支撑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模板及支撑系统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而且根据工期要求要准备充足的模板,以确保按标准p按要求拆除模板。梁、板、柱宜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用水浇湿润,避免模板干燥而吸收水分。同时,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沉降收缩,使楼板出现裂缝。

(3)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必须布置在底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接线盒集中钢筋网带,严禁将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而且在埋管集中的地方,切不可管与管紧密相列,要留有适当的间距。

(4)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并作保湿养护,12h后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个星期。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个星期。同时,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楼板,严格禁止人或重物加荷其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楼板结构的人为破坏,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综上所述,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居民楼层与层之间的抗渗能力,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降低楼板的耐久性,影响整个居民楼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管理,民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江苏省交通工程投资咨询事务所)。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2][3]。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差较大超过25℃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混凝土降温阶段如果降温过快,由于厚板收缩,又受到强大的摩阻力,可能导致收缩贯穿裂缝。

此外,混凝土本身的收缩也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裂缝的控制。

目前国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日本建筑学会(jass5)中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我国有的规范认为,当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干400m3时称大体积混凝土;有的则认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类型目前主要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要求的性能进行分类。按照混凝土种类主要分为不含钢筋的素混凝土、含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或掺入钢纤维的钢纤维混凝土,按照要求的性能主要分为干硬性混凝土、低流态混凝土、高流态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等。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一次浇注量大、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要求高、受环境影响大,浇注完毕后,由于体积过大,造成混凝土水化热大,温度场梯度大,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多。

1干缩裂缝。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是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于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常发生在混凝土板或表面积较大的墙面上,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从外观分为无规则网络状和稍有规则的斜纹状或反映出混凝土布筋情况和混凝土构件截面变化等规则的形状,深度一般3~10cm,通常延伸不到混凝土板的边缘。

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混凝土出现沉陷裂缝。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注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1水泥的合理选取。

优先选用收缩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1~5d)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级。

2骨料的合理选取。

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性模量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这样可以获得较小的空隙率及表面积,从而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减小了混凝土裂缝的开展。砂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小于等于3%;石子为0.5―3.2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均可。

3尽可能减少水的用量。

水对混凝土具有双重作用,水化反应离不开水的存在,但多余水贮存于混凝土体内,不仅会对混凝土的凝胶体结构和骨料与凝胶体间的界面过度区相的结构发展带来影响,而且一旦这些水分损失后,凝胶体体积会收缩,如果收缩产生的内应力超过界面过度区相的抗力,就有可能在此界面区产生微裂缝,降低混凝土内部抵抗拉应力的能力。再者,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强度都不是很高。

4外加剂选用木质素磺酸钙,根据气温调整其掺量,气温高时,掺量较大,气温低是掺量减少,夏季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35%,冬季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2%,春秋季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25%。

宏观上,硬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会产生弹性拉应力,拉应力的近似值最初可假定为杨氏模量和变形的乘积,当诱导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材料就会开裂。但事实上,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兼具粘性和延展性(徐变)的复杂相组成的非均质材料,一些应力被徐变松弛所释放,混凝土是否产生裂缝是徐变应力松弛后的残余应力所决定。

混凝土振捣完毕应随即覆盖,最好用塑料布密封养护,防止混凝土脱水龟裂。加盖保温材料能有效控制因温差应力而产生的裂缝。保温材料的撤出时间应以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以及表面和大气的温差均小于25℃为准。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毕,第三、四天为升温的.高峰,其后逐渐降温,保温材料的拆除以10天以上为宜,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温差应力产生裂缝。

在施工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差动态,测温工作至关重要。可采用在混凝土内部不同的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进行测温,同时还配合使用普通玻璃棒式温度计进行校验,发现温差有超过25℃的趋势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减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产生混凝土温差应力裂缝。

四、外加剂与掺合材料的控制。

1粉煤灰。

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集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这些诸多好处均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但是同时会显着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抗裂不利。试验表明,当粉煤灰取代率超过20%时,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较大,对于抗裂尤其不利。

2硅粉。

(1)抗冻性:微硅粉在经过300-500次快速冻解循环,相对弹性模量隆低10~20%,而普通混凝土通过25-50次循环,相对弹性模量隆低为30~73%(2)早强性:微硅粉混凝土使诱导期缩短,具有早强的特性。(3)抗冲磨、控空蚀性:微硅粉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抗冲磨能力提高0.5―2.5倍,抗空蚀能力提高3~16倍。

3减水剂。

缓凝高效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对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引气剂。

引气剂除了能显着提高混凝土抗冻融循环和抗侵蚀环境的能力外,能显着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提高混凝土的工作度,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优化混凝土体内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包括合理分段,设置后浇带,合理配置钢筋,设置滑动层,设置缓冲层,设置应力缓和沟,对空洞周边、变截面、转交部位采取构造配筋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材料型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目前控制和解决的重点是温度应力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冻胀、渗漏、裂缝等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质量。而在施工中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原材料质量,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利于增强水利工程质量,促进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1.2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渗漏、裂缝等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对整个工程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而通过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渗漏、裂缝等问题的出现,延长整个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1.3满足农业灌溉需要渗漏、裂缝的有效预防,确保水利工程输水顺利进行,满足当地农业灌溉需要,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对农业增产、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摘要: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工程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施工;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一、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二)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四)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3.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5.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6.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五)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使用荷载超负。

3.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5.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一)设计方面。

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4.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60天龄期混凝土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混凝土掺合料。

(二)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三)现场施工操作方面。

1.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5.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地解决。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建筑工程得到广泛运用,其在填充墙施工中具有重量轻、防火、易施工的优点,延长了填充墙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墙体的稳固、安全。但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容易收缩变形,导致出现墙体裂缝,这就成为了填充墙的质量通病,因此对质量通病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防治通病的措施,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1.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通病成因。

加气块在混凝土填充墙的施工质量影响主要体现在墙体不完整,整体效果不佳,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墙体裂缝和墙抹灰层空鼓。

1.1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是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最主要的通病,此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以下的方面:墙体的内外部分与梁底、柱边垂直裂缝;外墙面墙体之间整体裂缝;墙面与门窗框边的交接口裂缝;灰缝呈现不规则不均匀裂缝等。墙体裂缝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是制约着填充墙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对墙体的寿命有q定性的影响作用。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成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收缩因素,墙体材料很重要的物理特征就是收缩率,主要是指材料变形程度与材料含水量的关系比率。第二,人为因素。墙体施工技艺是影响质量隐性的主观因素,施工前期的设计未能完善,结构的补差措施未能标明;施工过程缺乏规范化、流程化,对施工流程并未能具体掌握,砌块建筑工艺有其独特的标准,施工工人没能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对砌块的水分应力判断和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经验欠缺导致灰缝衔接出现漏洞,不够饱满的灰缝加速了砌块之间交界处的裂缝程度。

1.2墙抹灰层空鼓。

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墙面灰层脱裂、空鼓,不仅仅影响了墙面的整体美观效应,大程度的砌块裂缝还造成建筑外墙渗漏,更是影响了建筑整体的耐久性和受力性。产生墙抹灰层裂缝、空鼓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吸水率因素。加气混凝土砌块孔隙大,因此有很强的吸水率,吸水速度快,极易吸收上墙的抹灰砂浆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时给粉刷砂浆进行水分补充,砌块大量吸收砂浆水分,砂浆水分流失容易造成砂浆的水泥水化失效,砂浆的贴合程度下降、应力能力减弱,当不能控制此种砂浆变形的程度时,收缩力分离抹灰层和加气混凝土墙面,出现了抹灰层脱落的质量问题。第二,砌块本身物理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孔隙大的物理性能,结构状态充满封闭式的泡沫结合体,这种物理特性导致其强度比砂浆低。传统的施工过程使用普通的抹灰材料,砌块表面的粉刷强度高的`抹灰材料,极易造成整体墙体基础强度低、表面强度高的状态,这种差异强度的材料结合,产生砂浆附着力差的问题,最终导致抹灰层空鼓脱落。

2.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3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2.1.1砌块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使用的砌块必须经过市场标准的检验,对砌块的质量指标参数进行科学的审核,选择品质优、不易变形的砌块材料作为施工材料。砌块在生产之后容易富含水分,选择含水率低的砌块材料,砌块在生产之后的28天之前是砌块收缩变形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对砌块进行提前大量采购,统一存放,保证砌块的性能保持一致,特别是砌块的收缩变形后体积,待砌块过了收缩期再统一送往施工现场。

2.1.2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前期严格对日砌高度进行控制,最好保持在1.5米的范围之内。在设计砌块与梁顶交接处预留空隙,方便在施工结束后的7天进行空隙填充。填充材料的选择,应采用收缩强度小的砂浆,或者采用异性砌块,采取60度左右的砌筑倾斜度进行填充。墙体与梁柱交界位置应采用钢丝网或纤维网,可在砌块与梁柱的交界处增设铁丝网,以提高整个填充墙的应力作用。此外,重视与柱连接位置拉结筋的设置,拉结筋通过植筋、预埋、绑扎等连接方式,使用的钢筋一定要按照构造的要求,并将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拉结在一起。

2.2抹灰层的空鼓防治措施。

2.2.1施工前的初始处理。施工前期的基层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生产之后的砌块表面粘附大量的余屑,采用淋水冲刷处理。同时可在砌块表面涂上隔离剂,选择隔离能力强、能强化砂浆和砌块的粘合力的隔离剂,隔离砌块吸收砂浆的水分作用,保证砂浆水泥水化的含水量、稠度和粘合力。

2.2.2抹灰砂浆的区别选择。抹灰砂浆对不同的砌块的粘合效果不一致。抹灰砂浆与混凝土墙面及与梁柱面区别处理,砌块的墙面底灰选择混合砂浆,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采用不同砂浆混合比例。同时,抹灰层的施工处理应采用分格施工的方式,通常在层间分格和竖间分格两种分格方式,一般来说,竖间分格以建筑物的实际体积大小而定,这可以有效缓解砂浆的收缩变形程度,减少抹灰层出现裂缝现象。此外,抹灰砂浆配比要求是内层砂浆强度要高于外层砂浆强度,这样的配比避免出现因为外层砂浆强度高导致内层砂浆被应力拉下,导致成内层和墙体间出现空鼓。

2.2.3两次抹灰。

通过冲筋对抹灰层的厚度进行合理地控制,适宜的厚度为20mm。抹灰的操作工艺是分层抹灰和间歇抹灰,第一遍抹灰后7天后,灰凝后再抹第二遍,不允许一遍就抹灰结束。两次抹灰能够避免一次抹灰造成的后期抹灰层出现空鼓裂缝现象。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原材料质量控制,对水泥的试验检测不到位,未能严格控制砂、粗骨料、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影响其抗冻抗裂抗渗性能。

2.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配合比设计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标准,各种材料配制未能满足要求。或者施工管理不到位,存在任意改变配合比设计、任意向混合料中加水的情况,降低混凝土质量,容易导致冻胀、裂缝、渗漏等问题发生。

2.3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施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但一些施工单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对整个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如,混凝土拌合料额搅拌不到位,浇筑不合格,振捣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密实度不够,或者是施工养护不全面,容易导致裂缝现象发生,降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墙体裂缝控制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建筑工程得到广泛运用,其在填充墙施工中具有重量轻、防火、易施工的优点,延长了填充墙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墙体的稳固、安全。但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容易收缩变形,导致出现墙体裂缝,这就成为了填充墙的质量通病,因此对质量通病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防治通病的措施,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1.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通病成因。

加气块在混凝土填充墙的施工质量影响主要体现在墙体不完整,整体效果不佳,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墙体裂缝和墙抹灰层空鼓。

1.1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是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最主要的通病,此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以下的方面:墙体的内外部分与梁底、柱边垂直裂缝;外墙面墙体之间整体裂缝;墙面与门窗框边的交接口裂缝;灰缝呈现不规则不均匀裂缝等。墙体裂缝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是制约着填充墙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对墙体的寿命有q定性的影响作用。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成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收缩因素,墙体材料很重要的物理特征就是收缩率,主要是指材料变形程度与材料含水量的关系比率。第二,人为因素。墙体施工技艺是影响质量隐性的主观因素,施工前期的设计未能完善,结构的补差措施未能标明;施工过程缺乏规范化、流程化,对施工流程并未能具体掌握,砌块建筑工艺有其独特的标准,施工工人没能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对砌块的水分应力判断和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经验欠缺导致灰缝衔接出现漏洞,不够饱满的灰缝加速了砌块之间交界处的裂缝程度。

1.2墙抹灰层空鼓。

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墙面灰层脱裂、空鼓,不仅仅影响了墙面的整体美观效应,大程度的砌块裂缝还造成建筑外墙渗漏,更是影响了建筑整体的耐久性和受力性。产生墙抹灰层裂缝、空鼓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吸水率因素。加气混凝土砌块孔隙大,因此有很强的吸水率,吸水速度快,极易吸收上墙的抹灰砂浆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时给粉刷砂浆进行水分补充,砌块大量吸收砂浆水分,砂浆水分流失容易造成砂浆的水泥水化失效,砂浆的贴合程度下降、应力能力减弱,当不能控制此种砂浆变形的程度时,收缩力分离抹灰层和加气混凝土墙面,出现了抹灰层脱落的质量问题。第二,砌块本身物理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孔隙大的物理性能,结构状态充满封闭式的泡沫结合体,这种物理特性导致其强度比砂浆低。传统的施工过程使用普通的抹灰材料,砌块表面的粉刷强度高的`抹灰材料,极易造成整体墙体基础强度低、表面强度高的状态,这种差异强度的材料结合,产生砂浆附着力差的问题,最终导致抹灰层空鼓脱落。

2.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3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2.1.1砌块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使用的砌块必须经过市场标准的检验,对砌块的质量指标参数进行科学的审核,选择品质优、不易变形的砌块材料作为施工材料。砌块在生产之后容易富含水分,选择含水率低的砌块材料,砌块在生产之后的28天之前是砌块收缩变形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对砌块进行提前大量采购,统一存放,保证砌块的性能保持一致,特别是砌块的收缩变形后体积,待砌块过了收缩期再统一送往施工现场。

2.1.2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前期严格对日砌高度进行控制,最好保持在1.5米的范围之内。在设计砌块与梁顶交接处预留空隙,方便在施工结束后的7天进行空隙填充。填充材料的选择,应采用收缩强度小的砂浆,或者采用异性砌块,采取60度左右的砌筑倾斜度进行填充。墙体与梁柱交界位置应采用钢丝网或纤维网,可在砌块与梁柱的交界处增设铁丝网,以提高整个填充墙的应力作用。此外,重视与柱连接位置拉结筋的设置,拉结筋通过植筋、预埋、绑扎等连接方式,使用的钢筋一定要按照构造的要求,并将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拉结在一起。

2.2抹灰层的空鼓防治措施。

2.2.1施工前的初始处理。施工前期的基层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生产之后的砌块表面粘附大量的余屑,采用淋水冲刷处理。同时可在砌块表面涂上隔离剂,选择隔离能力强、能强化砂浆和砌块的粘合力的隔离剂,隔离砌块吸收砂浆的水分作用,保证砂浆水泥水化的含水量、稠度和粘合力。

2.2.2抹灰砂浆的区别选择。抹灰砂浆对不同的砌块的粘合效果不一致。抹灰砂浆与混凝土墙面及与梁柱面区别处理,砌块的墙面底灰选择混合砂浆,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采用不同砂浆混合比例。同时,抹灰层的施工处理应采用分格施工的方式,通常在层间分格和竖间分格两种分格方式,一般来说,竖间分格以建筑物的实际体积大小而定,这可以有效缓解砂浆的收缩变形程度,减少抹灰层出现裂缝现象。此外,抹灰砂浆配比要求是内层砂浆强度要高于外层砂浆强度,这样的配比避免出现因为外层砂浆强度高导致内层砂浆被应力拉下,导致成内层和墙体间出现空鼓。

2.2.3两次抹灰。

通过冲筋对抹灰层的厚度进行合理地控制,适宜的厚度为20mm。抹灰的操作工艺是分层抹灰和间歇抹灰,第一遍抹灰后7天后,灰凝后再抹第二遍,不允许一遍就抹灰结束。两次抹灰能够避免一次抹灰造成的后期抹灰层出现空鼓裂缝现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