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小论文范文(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1:15:25 |
  • ZTFB |
  • 8页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怎样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在阅读这些范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密度小论文篇一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般认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设备条件及学生学生人数而定,不必―概而论。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致的。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9次/分为宜;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的角度提出体育课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为宜。

―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校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见附表:经过测试分析,由附表可以看出我校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7,平均心率127.9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8.96%,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以上使通过测试所获得准确预计体育―堂课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个重要环节。最后要说的―点是,对―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时间,均应做练习时间,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如果能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像呼市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初中学生的生理负荷运动密度要低于高中。当然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其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去组织教学是主要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教学环境、场池、器材、师资等,体育课的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0-3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平均心率指数为1.4-1.5之间(指伊盟地区)。根据所处地区和学生实际情况密度与负荷的指标数有适当的伸缩幅度也是允许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业务素质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教学设备短缺,场地不标准是体育教学质量低的直接原因。为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尽最大力量增添体育设备和器材,逐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下最大决心对体育老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业务素质。

三、需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励其出主意想办法,自制器材,修建场地,逐步完善体育设备。

四、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实际,改变传统教法。例如,将原男、女生合班授课制改变为男、女生分班授课制。这可以依据男、女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理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大纲的基本教材,增加选用教材。像舞蹈、韵律操、身体素质练习,游泳、滑冰、武术、摔跤等。采用这种方法,选用教材可占总课时的40%左右。教法也可运用分组轮换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弥补器材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课的运动密度与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密度小论文篇二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

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

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动作要简单,讲究实效,顺序搭配要合理。

5、能兼顾小学生实际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十分注意练习的负荷量。

密度小论文篇三

小学生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是根据课堂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负荷量。负荷量是以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为载体。因此一堂体育课是否能达到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负荷。

二、教学实践举例。

在通过参加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和自己实习总结,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完全忽视了这一观点。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这样的情况屡见不怪,例如:某小学关于立定跳远的公开课教学。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基础准备活动4×8拍,时间5分钟。基础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时间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导,时间10分钟。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时间5分钟。结束部分:放松操和布置作业。上述课程设计在结构上合理有层次时间安排也恰当,但是他仅限于运动时间、运动目的上设计完善。在这种运动负荷小频率低的课堂上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合理的密度与负荷量调控,学生难以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因而不能出现或很少出现超量补偿,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学生课堂频率过低,在形成教学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发展就没有明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

1.体育教学课堂负荷安排。

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负荷量融入其中必须要十分明确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明确运动目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学生水平阶段、明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达到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

体育课的密度是一节体育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课综合密度安排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当体育课快结束时,应逐渐降低运动负荷。

3.体育教学密度与运动负荷量的'调控。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体育课的密度进行精心设计,而且在体育课的进行中也要合理的调控。适宜的体育教学运动负荷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重难点问题,运动负荷量的合理控制就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是的重要共工作,它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化水平。

因此,在体育课中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是两两相结合又是相互依存了,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做细,那么另一个环节也将是残缺之作。在教学课堂中就打不到预期的教学计划效果。在具体安排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1.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全面考虑体育课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中各项运动的具体时间与具体内容。

2.有创造性的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提高组织水平。在教学中减少不必要的组织错失的时间。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4.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改变练习的顺序、难度、动作组合、各项活动时间比例。

密度小论文篇四

【内容提要】书目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发行部门之间书目的差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整合书目信息的方法。并指出,应该从在版编目入手,制订规范的书目信息格式,通过编写不同书目信息格式的转换软件,实现书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开展书目信息服务,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整合书目信息,以便提高书目信息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是我们近几年一直进行的研究课题。

1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书目信息服务情况可用几句话来概括: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书目信息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展,书目信息服务的领域逐步扩大,书目信息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书目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逐步提高,书目信息服务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中披露的调查资料可知,国家书目信息、专题性文献及出版物推荐目录信息、地方文献及出版物目录信息三者的被利用率,分别占调查样本数的51.7%、48.53%与33.1%,由此可见书目信息资源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书目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一般有传统印刷型方式及现代技术型方式两种。长期以来,我国书目信息主要是以传统印刷型形式出现。1996年以后,随着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增加,如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及本馆读者及时通报馆藏文献信息;通过网络查阅、订购、下载书目文献信息及出版物内容信息;利用网络享受联机文献借阅和复印等信息服务内容;提供cd-rom封装盘片形式的可供货书目信息;网上发布并可下载的图文并茂的出版物外观、内容提要及其他书目服务信息,等等。

我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marc等书目信息新技术、新规则介绍到国内。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进行微型机西文编目、查目、新书通报和流通管理的试验。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北京地区西文新书通报系统”和“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简化marc格式进行了“西文编目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微型机湖南地区西文期刊目录系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制出“微型机图书情报西文书目检索系统”和“图书馆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更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入计算机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领域,陆续开发出实用的微机编目系统,并开始进行局域网环境下的联合编目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开展的“上海地区西文书目信息检索网络”研究计划,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图书馆联合开展的“aptln”书目信息检索网络建设与研究工作等。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开展至今已近30年。在众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原北京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并且已推广到全国多家省市公共图书馆与高等学校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界加快了编目自动化的研究进程,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计算机编目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1995年国家投资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加快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编目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全国各高校通过校园网就可进入cernet,方便地通过网络利用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借助cernet与internet相联,从而直接利用因特网信息。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等,为我国高校、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近些年我国电信部门陆续推出了isdn、adsl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为我国图书情报部门提供了较过去更好的书目信息传递工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推出了中国文献机读目录标准(cnmarc),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文献机读目录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我国出版发行界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我国出版界于1991年开始正式采用cip(在版编目)规则,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cip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与管理全国的在版编目工作。目前,全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出版社已进行cip工作,并正在研究利用计算机处理出版社在版图书的目录信息。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被引入出版业之前,传统印刷型书目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主要书目信息服务工具。通过印刷型书目信息报纸预告新书及可供图书信息,为书店及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订购参考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社数量不断增加,出版物的品种与数量直线上升,传统的印刷型书目信息服务方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出版信息的传递和出版物的交易,已成为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共识。1995年,新华书店总店与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等八家省级书店联合研制我国出版发行业的互联网――“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并希望将该网络建设成为覆盖全国、以新华书店为主体、以出版社为源头、兼容其他发行渠道和社会读者,集批发、零售、订购、查询于一体的出版发行信息系统。1998年10月,该项目完成了网络“中心”和八个省网络“分中心”的硬件配置建设、软件安装以及与信息产业部chinapac和chinaddn通信骨干网的联接工作。1998年底,“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投入试运行,并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发展网络成员及建设可供书目数据库等方面。一方面,希望能够吸收更多的出版社、地市县书店、集个体图书发行机构成为网络成员,使它们能够享受通过网络订购图书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希望各个网络成员不断将可供书目与征订书目信息充实进网络数据库,满足网络成员订购、查询与余缺调剂的需求。该项目后期进展不理想,多种原因导致网络成员的发展工作陷入停顿,“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的运作出现困难。目前,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已改与网络信息技术公司联手,建设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网站,利用因特网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书目信息并开展出版物销售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国出版物在版编目数据库”,使广大读者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出版信息和可供出版物信息。与此同时,一大批站(如“当当书店”、“人民时空”、“旌旗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等)正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可供货书目信息,方便读者在线浏览与购买出版物。

2我国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书目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国家书目信息报道的时滞过长,文献被重复报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发达国家的书目报道仅需一周时间相比,我国《全国新书目》的报道周期长达一个月。此外,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收录的文献及出版物存在大量的重复;就是出版发行行业自己编制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省级书店的宣传书目中,重复的书目信息也不少。

(2)书目信息格式不一致。无论是出版机构在网上发布的书目信息,还是书店系统长期使用的传统印刷型书目信息,其格式与我国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的书目信息格式不完全一致,与出版社在版编目的格式也有许多差异。由于格式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书目信息的兼容与共享。

(3)统一书目信息格式存在着困难。就cip数据而言,它对书目信息服务部门的确重要;但对出版社而言,有没有cip数据,cip数据的质量如何,并不影响出版物的销售,所以它们对cip的重视程度就不如信息服务部门,目前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出版社未执行cip数据;那些已执行cip数据的出版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不详尽、标识符号不准确、著录项目遗漏、著录格式不规范等。

(4)图书正式出版后的数据与出版前征订目录中的数据时有变动。例如图书的“估价”项,据武汉大学出版社总编室的同志介绍,有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图书正式出版时,“定价”与原“估价”不同。又如“页数”、“出版时间”、“书名”等项,出版后的正式数据与出版前的宣传数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将出版前书店的征订目录数据直接作为图书馆的目录使用,必然有部分数据在出版物到馆后需要修改。这时在图书馆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多个数据文件之间,就很容易因修改的遗漏而产生记录彼此的不一致。

(5)书店征订目录不适合图书馆直接使用。一般来说,书店征订目录中没有提供图书信息检索点的排检项,其分类也比较粗略,仅指出了出版物所属大类,没有给出具体的分类号。在图书馆等信息部门的信息服务中,书目信息中的排检项十分重要,它是读者能够接受正确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如书名、作者、主题、分类号等常用的检索点)。如果图书馆直接用缺乏主题词与详尽分类号的书店征订目录作为自己的目录,将对读者通过书目进行的信息检索十分不利。

(6)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产生的延迟直接影响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与出版物的推销宣传。书店系统编制征订目录,是希望社会公众在图书正式出版之前就能了解这些出版物的信息,以便赢得更多的订数,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为了改变传统发行方式下出版物信息产生与传递不及时的问题,出版发行部门非常希望出版社能在图书正式出版前就尽早提供准确的出版物信息,以便书店及时编制出征订目录。一般情况下,出版物的在版编目(cip)数据都是先由出版社编制,再报送并等待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然后由出版社以订单的形式传递给发行部门。这种运作方式使得直接利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的设想难以实现,也无法满足书店获取订数所需要的充足的宣传时间。

(7)书目信息来源于它所对应的出版物以及编辑生产它的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稿件编辑、组织与加工能力,但缺乏能够准确确定每一种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的知识,也缺乏编制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书目所需的知识。因此,目前我国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cip)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满足书店与图书馆等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在编制书目时的各项要求。

3网络环境下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措施。

为了提高书目信息的通用性与兼容性,我国图书情报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文献信息著录交换用国际标准(marc),并开始书目自动化应用的研制与推广工作。我国图书发行部门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非常重视编制与发行出版物征订目录,各种征订目录(如《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等)一直都在为宣传推销出版物服务。出版社编制的图书cip数据,有不少地方与图书情报界的书目不同,与书店的征订目录也有不少差异。这三类书目的数据来源、编制单位及信息传递路径都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种能整合三种不同书目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会遇到各种阻力与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整合书目信息的前提。

要使书目信息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三大书目信息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人员都能认识到整合书目信息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具体而言,出版社必须加强在版编目(cip)工作的组织及在版编目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cip数据的编制质量;书店等图书发行部门要加强征订书目的组织工作,提高书目数据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以保证所给出的出版物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质量;图书馆与情报部门应提高对书目信息整合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对出版社、图书发行机构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cip及征订书目数据的质量,同时需要改变自身对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不信任态度,制订直接采用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措施,为整合书目信息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3.2以出版社在版编目为基础整合我国书目信息。

抓源头、带全面是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主导思想。由于出版物书目信息的源在出版社,所以,建议以出版社在版编目数据(cip)作为三种不同书目信息格式整合的突破口。具体来说,应在国家在版编目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在版编目的补充规定,对在版编目数据项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使cip数据成为一种能满足各方面书目信息应用要求的`书目信息数据。为此,建议由国家信息服务主管部门发布对整合后书目信息格式的具体要求,由国家信息与文献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出面组织协调,成立由国家重点(权威)出版社在版编目编制人员、书店及出版社征订书目信息组织人员以及图书馆和情报部门编目部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国书目信息格式整合工作小组”。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献书目信息交换标准(参照有关的国际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各个信息服务部门的业务特点与要求,制定出符合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新的书目信息著录格式。出版社在版编目人员只要严格遵照新的书目信息格式组织cip数据,经国家版权部门审核通过,就可以传递给书店、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直接加以使用。

3.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书目信息的整合。

为了满足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藏书目录多方面的要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出版社、批发书店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形成全国范围的庞大书目信息广域网。审核后的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可经过这个网络迅速传递到批发书店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使它们在第一时间就能直接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和馆藏书目。为此,整合后的书目信息格式必须与在版编目(cip)数据格式高度统一,书店、出版社、图书馆(包括信息所等信息服务部门)都必须具备网络应用条件。为了给规范化的书目数据的传送奠定物质基础,需要加快“金版工程”建设。应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和协调下,继续完成“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和“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以及与之配套的四个大型数据库的建设。这四个大型数据库为“新闻出版管理数据库”、“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和“国家新闻出版版权数据库”。一旦“金版工程”完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版编目信息、征订目录信息传送慢的问题。这项工作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金版工程”的统一规划下,集中全国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电信部门与网络公司等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这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各出版社可以通过该网络直接将本社出版物的cip数据传递给国家版权局审核,核准后又可以经由网络传递给书店,书店据此能顺利地转换成征订目录。国家重点信息工程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已运行了五年多,它在上世纪末就已吸收我国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入网,使数以百计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该网络共享书目信息资源。如果再将全国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接入cernet,就能实现以图书馆系统为基础的书目信息服务广域网。由于cprn与cernet都以电信数据通信网为基础,所以,通过电信部门的网络平台完全可实现这两个全国性的广域网的对接,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真正在网络环境下快速传递,实现书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利用与共享。

3.4编制书目格式转换软件,灵活应用整合后的书目信息。

为了整合我国的书目信息,让我们先对三大书目的格式及内容作些分析。一般来说,书店的征订目录包括征订号、书名(丛书名)、版本、出版者、类别、责任者、开本、字数、页数、装订形式、估价、出版时间、isbn号、内容简介、读者对象等;出版社的在版编目(详细级)包括书名(及有关信息)、责任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丛书的详细信息、附注、isbn号、排检项、其他注记等;图书馆的图书目录(详细级)包括的内容与cip数据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增添了索书号和定价项,去掉了其他注记项。可见,三者的信息很大部分相同。不过,由于书店是依据出版社的新书预告编制征订目录,当时该出版物的cip数据尚未完成,二者的著录格式、著录项目及内容明显存在差别,且产生的时间不同步。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都来源于出版社,所以通过出版社能够做到著录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整合书目信息后还能有效解决征订目录著录不够规范、缺乏统一著录标准的问题,并能解决《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书目报及出版社征订书目单中书目信息重复、彼此体例不一致等问题。至于出版社的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馆目录数据,由于双方内容比较一致,可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统一书目的项目。

由于三种书目信息都源自出版物,所以可设想以在版编目(cip)作为整合三种书目信息的纽带。虽然目前我国cif数据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只要做好cip数据的编制与核查工作,实现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以及信息所)书目信息的共享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思路是:以现行在版编目的著录格式为基础,按cnmarc(国家文献信息机读目录通信格式标准)的要求设计规范化的书目信息格式。建议其主要著录项目包括:书名、著作者、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出版日期也可以待图书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即时传送))、估价(出版物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迅速将定价传递给书店和图书馆,以便修改此项内容)、预计出版日期(此项目供书店征订目录使用,图书馆可作为订购时的参考因素)、装帧、开本(包括外形尺寸信息)、字数、页码(此项目待出版物正式出版后再传送)、类别、isbn号、内容提要(此为新增项目,有利于信息检索及用户订购)、关键词(由出版物著作者在提交书稿时一并提供)、读者对象、附注等。

为了实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节省三家单位书目编制的人、财、物力,实现一家编目、多家共享,需要对整合图书馆目录、出版社在版编目和新华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工作进行具体规划。如果从现在起就规定这三家单位要按照整合后统一的书目格式著录和传递信息,则首先必须对这三家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立即按照新的规范生产和传递书目信息,同时要逐步将过去已建成的庞大书目信息数据库加以改造,使数据库中的记录内容都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为了使这三家单位目前已经建立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不至于因为对新书目规范的不熟悉而导致书目信息的编制与传递利用出现差错,笔者建议集中技术力量编制几套相应的书目格式转换软件,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得到灵活的应用。这一设想的操作思路是:集中我国三家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力量,编制在版编目(cip)数据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图书馆(信息所等)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征订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目前这三个部门内部的书目信息的著录、编制以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等,仍然可以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转,本单位过去已经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也继续保留使用。这样做既能够尊重过去业务人员书目信息工作的习惯,保证目前的书目信息服务工作效率与速度不受影响,也能够充分利用过去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记录。这三家单位之间的书目信息的传递与资源共享。可以借助网络及转换软件实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书目信息服务部门之间需要传递与共享书目信息时,借助转换软件,先将本单位的书目信息转换成标准(规范)的cnmarc格式的书目信息(项目的选取可参照上面的分析确定),然后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对方;对方收到信息后,只要利用自己的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本单位自己的书目信息格式,就能够直接加以利用。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书目信息整合的难度,而且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参考文献】。

1李敏.关于建立我国西文文献计算机联合编目系统的一些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2黄凯卿.关于整合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书目信息的思考.情报学报,2000(2)。

3郑琳.从cip数据看我国文献编目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4)。

4孙更新.实现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图书编目标准化的思考.情报杂志,2000(2)。

5刘嘉.21世纪中国编目网络之构想.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6黄凯卿,赵琴.关于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几点看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

7别立谦.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3)。

8郝诗仙.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著录和规范.编辑之友.1997(4)。

9黄凯卿.图书发行企业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出版发行研究,1999(2)。

10申枫.浅谈出版物宣传征订的电子化.出版发行研究,1997(5)。

11林小平.对当前北京高校计算机编目系统的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12黄凯卿,赵琴.二论网络环境下的书目信息整合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

13文榕生,阚元汉,图书在版编目(cip)若干问题探讨.山东图书馆季刊,1998(2)。

密度小论文篇五

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近些年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劳动力人口的城市方向转移和流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城市工程建筑项目的增加带动了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增加,随之自然引发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的发展。高密度环境从社会角度分析,主要的特点包括人口和空间矛盾加剧,住房资源紧缺,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的居住人口大部分得不到应有的生活资源供应。更为严重的一个附加问题就是城市的现存可利用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利用和超负荷开发。在我国的各类建筑工程中,很多建筑商为了增加可利用的空间不断加高建筑和开发地下空间,应该从整体统一的角度进行建筑学空间开发。

密度小论文篇六

摘要:概要说明了lfz1离心式分子蒸馏装置及其工艺流程,重点介绍分子蒸馏产品密度实时检测分析和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射线穿过被测液体产品的衰减规律,测算馏份产品的密度;采用由一种带时变噪声的系统模型推导出的自适应控制器,实现分子蒸馏产品密度自动控制。

关键词:lfz1;密度分析;自适应控制器。

引言。

lfz1是黑龙江省计算中心与国防科工委远望公司(北京)联合开发研制的高真空离心式分子蒸馏装置。研发该装置是国家921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实现分子蒸馏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密度实时测量和自适应控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lfz1主体设备由锥型旋转加热面、冷却冷凝(面)器、重组份冷却器、冷热面间距调节系统、各馏份收集器、进料预热系统、高真空机组、在线分析仪以及计算机测控系统组成。其工艺流程如下:待分离精制的物料由调速齿轮泵输送,经过预热先后进入两级除气系统,除掉物料中的水气、气体、轻组份及其他溶剂。经过充分除气的物料再次预热后,进入高真空蒸馏室内――直接流到转动的加热面中心处;物料在旋转加热面上被加热,同时按涡旋线轨迹,不断向加热面外围移动形成液膜;液膜上的较轻组分的分子飞射到冷凝面上被冷凝。由冷凝面导出的轻馏份和由加热面溢出的重馏份,分别经分析仪进行密度在线分析,进入各自的缓存罐内。

为获得高纯度的产品,常需要经过多次循环蒸馏操作。对分子蒸馏室而言,因进料组成不断变化,操作条件也不断变换。相对于一种进料,影响目的产品浓度及得率的主要操作变量是蒸馏室真空度、热面温度、冷热面间距及温差。分子蒸馏产品密度实时测控子系统的任务是:在线测算蒸馏产品密度;按照给定的设定值序列,自动调节冷、热面温度以控制分馏切割点。使蒸馏过程达到和保持最佳状态。

产品密度在线分析仪是一种利用射线进行密度检测分析的高精度智能分析设备,可对各类分子蒸馏产品、中间产品进行非接触、实时测量,工作中不受被测介质的温度、压力、粘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仪由射线放射源、密封于钢管护套中的光电探头(探测器)和智能分析器组成。

1.1工作原理。

射源发出的射线,穿过被测介质,被探测器接收;所探测到的信号经放大、滤波处理后,由输入通道传送给智能分析器。按照介质对射线的吸收定律,射线穿过介质后,其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而衰减程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智能分析器由射源发出的射线强度、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强度,经分析计算可计算出被测介质的密度、浓度。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2分析公式。

被测介质的密度分析计算的依据是介质对射线的吸收定律。

当被测介质及容器确定后,d即为常数,i0、μm、由离线标定获得。在线测算分析时,被测介质的密度只与探测器测得的射线强度有关。

2.1自适应控制器。

鉴于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我们采用了如下的带有未知时变噪声的系统模型。

y*(t)是已知的参考序列(产品密度设定值);si,gi是调试确定的权系数(常数)。时变参数ai(t)和bi(t)由一种改进的自适应kalman滤波在线递推估计。

与通常控制模型比,该控制器有如下特点:噪声统计不是事先已知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时变特性;控制算法比较简单,便于实现。

2.2实用效果。

上述控制器经过较长时间的离线调试后在lfz1装置上投入使用。运行结果表明,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1)用该控制器给出的控制量与同步运行的pid算法及人工经验调节大致吻合,但是控制量的变化更合理。

(2)密度设定值修改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输出即稳定在新设定值附近,表明了控制器的良好特性。

(3)有时因操作工艺的变动,如调整冷热面间距而引起密度较大波动。控制器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被控对象恢复到稳定的状态,体现了控制器对时变系统的很好的自适应特性。

参考文献。

[1]邓自立,郭一新.动态系统分析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裴小军,何权.一种实用的生产调优系统[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11(3).

密度小论文篇七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

在小学体育课之中,准备活动的组织教学出现单一化、公式化的特点。在小学体育课之中的教学内容都差不多,一些集体性的统一练习形式或者分组练习形式,凸显出教学的单一化、公式化。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学随意性大,体育教师一般教的是自己喜欢、擅长的内容,很少关注内容和形式以及运动负荷等是否适合小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题需求。

(二)注重生理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与心理应激水平,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状态。目前来说,有很多的体育课程往往只在乎学生的热身活动,忽视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准备活动在体育课程之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对准备活动的效果检测标准不够完善。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量等因素决定了效果,而目前对于效果的检测却没有比较精确、科学的数据指标,不够完善。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针对一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准备活动之中体力不支,或者是之后的一些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够完善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等,体育教师要更加耐心地去指导学生,为学生进行一些引导。在准备活动之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思想,更好地刺激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能运用一些小项目,比如100米冲刺或者跳高跳远等,让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和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方面有不同的体会。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传授一些体育准备活动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班级里弄一些板报进行宣传,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准备活动要更加符合小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有一些准备活动并不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之中要注意这一点。体育教师要很好地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要因人而异,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准备活动。

(四)准备活动要联系主教材在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将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与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相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通常先进行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之后再是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专门性的准备活动通常都是在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之后,运用一些差不多的动作性质与结构或者是基本的部分教材进行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模仿、辅助或者是诱导性的锻炼。体育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准备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准备活动的内容编排要很好地服务于主教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去掌握一些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体育教师还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加入一些体育器材方面的游戏,更好地利用体育器材。

(五)注重准备活动的长远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去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其在一节课的作用和价值,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在准备活动的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师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为学生讲解一些比较实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总结。

在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在准备活动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想,去全面地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准备多种上课的方案。在体育教学之中,教师更好地使小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地加强小学生的体育热情,实在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金_。中小学生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

[2]刘凤丽。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教育,(20)。

[3]郑金国。给课前来道开胃菜――小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有效性探索[j]。启迪与智慧:教育,(6)。

密度小论文篇八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了解情况中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钻研课的项目的具体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意义,分析教材的特点,再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的关键和难点,注意前后课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本次课不同教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任务、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潜力,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再次,教师要有第一手教材。就是说,教师制定教学练习密度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的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就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

例如:我们制定的一次教材内容――快速跑(高中年级),在基本部分占去10分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5人,教法措施:(1)站立加速跑20米;(2)车轮跑30米;(3)跨步跑30米;(4)30米加速跑。采用6组轮换,预计方法如下:教师本人(或指定中等水平学生),按照教法措施逐项试跑一次或几次,同时记下试跑时间。测定一次时间为:20米加速跑为7秒,30米车轮跑为8秒,30米跨步跑为8秒,30米快速跑为6秒。

决定练习次数:所有学生分成6组轮换,假如每项跑3次,则用去8分7秒,加上归队时间,即学生练习次数可订为2―3次。得出了预计练习密度,将试跑的3次时间相加除以该项教材在基本部分所占的时间10分钟,然后乘以10%,即为4。8%。

以上的第一手材料所获得的准确预计体育一堂课的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对一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均应算做练习时间,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在多重的教材内容中,凡是在课中有目的地用于学习、复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看作练习时间。

常用的教材我们可以分为(确定练习时间):田径运动,走跑项目从预备姿势开始(起跑的各种姿势),到终点缓冲结束,我们看作是练习时间,而从终点归队时的走或跑交替或慢跑也应视为练习时间;跳、投项目:以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两项练习出入队也应为练习时间,在平地上做跳跃(无沙坑)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练习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为练习时间。

体操运动:基本体操徒手或轻器械运动,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要是讲做结合的过程算练习时间,而其它如跳绳、踢毽、攀爬、负重搬运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

球类中的单个动作教学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而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为练习时间。

游戏、冰雪活动,整个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冰雪包括堆雪人、打雪仗、各种雪地游戏、雪地对抗、雪爬犁);速度滑冰、冰球、滑雪也是同其它一样,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武术、单个或成套动作从开始到全套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

素质练习,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练习均算作练习时间,如单杠的屈臂悬垂、倒立、双杠支撑、燕式平衡、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重复或循环练习时,整个过程算练习时间,但中间停顿或中断应不算练习时间。

体育教材很多,以上是主要的内容,每一项应根据教材的性质、内容、技术、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与分量,使一堂体育课更加合理和充分地利用。通过学生对实习学校的实验证明:合理地预计体育课的密度,在教学应用中能收到很大的效果。首先是由于内容安排得紧,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其次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教学,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地预计和安排好课堂的密度,是体育教学充分得到实效性关键。

密度小论文篇九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紧密的重要原因,应该在城市的高密度建设环境背景下积极思考城市的建筑实践方案。由此可以在城市的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兼顾好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问题,发挥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提高公共基础社会使用效能。除了公共建筑空间之外,城市的交通问题也是居民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应该从整体的城市环境入手,减少城市交通环境的可能性破坏,从而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的改良,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形象的提高。

3.2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更加有序。

我国的城市经济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必然会对城市经济建设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实施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建筑学理论,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先进文明的整体体现,可以有效推动城市朝着自然协调的方向发展,从多个角度推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与此同时,也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我国城市在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和建筑学方法改进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进程加快。规范整体的建筑市场,以单一的建筑领域带动整体的经济市场的规范合理发展。

4结语。

在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背景下,城市建筑设计应该积极结合建筑学的应用理论,做到有方向有指导的科学建筑施工,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密集问题的合理解决,最终达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密度小论文篇十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

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2、培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

3、场地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动作要简单,讲究实效,顺序搭配要合理。

5、能兼顾小学生实际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十分注意练习的负荷量。

密度小论文篇十一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教育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不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建立高效以及科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学的新要求。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通过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传授知识,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实现对传统教学体系和模式的突破,并且为传统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一定要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区别进行科学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发展动力,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有序以及持续发展。

在信息时代下,教师要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有效以及积极的引导,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向学生传授相关教学内容,在现代教育和课堂基础充分结合的情况下,实现知识结构的创新与转变,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的协调以及稳步发展。

1.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学校主要以培养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同时,学校还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关键阵地,想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实现教学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创新与加工,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完美融合,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教学课件、学生以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应文档以及教学课件的组织,教师将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学生通过登录平台,完成对教学资源的下载。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地点以及时间,并且结合教学目标,对学习活动进行灵活的安排。通过互联网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对教学资料和信息进行浏览和下载,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2.网络教学课堂设计。

第一,自主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学校以及教师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建立完善的自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以及查阅信息,结合自身对学习信息的需求,通过软件开展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各种聊天软件、电子邮件以及微信等形式,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论坛,通过教学论坛学生可以提出自学中遇见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灵活的开展自学活动,并且通过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互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多渠道的教学体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第二,“一对x”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一对多”以及“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其实现了教学的实时交互,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指导,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模式。其中“一对多”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向多位学生进行授课,实现学生以及师生之间交流的教学模式。而“一对一”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而开展教学,通过共用画笔以及写字板等信息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第三,多对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多对多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的课堂环境,通过同步对话形式开展教学,建立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模式,在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当前,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对教师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获取信息方式更加便捷、简单,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角色也出现相应转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简单的传播知识,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

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创设了科学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以及学习特点,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实现学习最优化,这种个性化学习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浏览,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学习目标,并且以此为基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寻找相关资源,而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需要建立在教学资源之上,因此,教师要通过相关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以及积极性,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丰富而有效情境下,激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教学课程不同,其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根据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学生个性化以及自主化学习,并且缓解传统模式与信息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体现其先进性,提高學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自学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研讨和协作,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吸收以及消化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扩展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性以及综合性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正在迈向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在此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进而符合当前的教学形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符合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需要,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体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7]姜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5,09:144.

密度小论文篇十二

本学期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使我六年级体育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劳娱结合的乐趣。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中我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认真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学期初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在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受到领导和老师一致好评!

二、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参加黄石港区举行的.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期我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一学期来,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三、做好基本毕业班的体育达标考核。

为了给初中输送了一批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合格的小学生,在本学期中,由于注重平时的体能和技能的训练,坚持做到训练有计划、有强度、有记录,认真督促学生的每一项每一个同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常鼓励,给学生以十足的信心完成体育达标的训练和考核,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小学生毕业测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密度小论文篇十三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加快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就是城市内部和外部环境高密度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必然引起人口数量的膨胀和增加,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社会角度分析,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都是必然引发高密度环境形成的。针对这一问题就应该积极思考可行的城市建设微缩方案,将城市从宏观的整体角度进行微缩和细分,经过对城市现存高密度微观环境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空间利用空间使用品质的提高,增加城市空间紧密性,提高城市的空间重塑能力。可以从宏观高度对城市的现阶段和未来阶段建筑区域设计进行规划和分析,做到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具体的建筑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2.2全面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

在城市高密度的发展环境背景下,城市建筑物的连续整体化发展是直接对城市可利用空间造成影响的因素,应该积极进行城市可利用空间的调查和研究,准确掌握城市可利用空间的实际范围,从而让城市人口的比例与城市自然生态保持平衡。通过全面有效的城市空间利用也可以节约城市自然资源,提高有限建筑空间的舒适实用程度,提高城市居住人们的生活质量。完整的城市空间改造需要从可利用空间的规划入手,从而实现各个独立空间资源与各个局部分散空间资源的整体性设计、使用、连接。

2.3落实公共空间的垂直化和高密度要求。

城市密集环境下,另一个应该从建筑学角思考的问题就是公共空间的垂直化和高密度要求,应该在步行环境和公共区域领域进行空间的品质塑造,合理进行高层建筑的加高和地下空间延伸。在城市内部空间环境调整的过程中对公共交通空间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落实公共空间的垂直化和高密度要求提高城市的生活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各类生活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推动公共空间进一步集约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用地资源的节约。落实公共空间的垂直化和高密度要求也需要从城市建设的基础实际出发,分析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现状,综合多方面因素科学考量,不但要高效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效率,而且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4注重对人性化的设计施工要求。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最突出的消费需求就是要人性化,注重空间的'舒适度。从建筑的基础不行环境层面塑造起近人尺度的内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社会和细节处理。在城市的高层建筑中,对高层建筑的近地面区域空间进行人性化贴近处理,从而整体上带动密集区域的相邻空间活动版块的自由调节效果,在可利用空间较小,居民密集区设计人性化的基础上,应该落实好小尺度开放空间的人性设计,常见的例如:休闲广场、居民休息区、水井等公共基础设施,在此类居民的休闲居住区域,应该增加区域的观赏性和舒适度,可以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人性化设计减少因为空间狭小带来的空间局促感。在居民休息区还可以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通过雕塑和喷泉等实现水、阳光、植物等多种自然元素实现微观协调布局。

密度小论文篇十四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

[1][2]。

密度小论文篇十五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但是在面对学生感到枯燥或是反感时我们应该改变自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

体育游戏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生非常喜欢,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如下观点:

一、“吸引”是前提。

所谓“吸引”,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在小学体育课中涉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讲究声情并茂,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在面对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时,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使学生心甘情愿的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创新”是关键。

所谓“创新”,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如在涉及《前滚翻》的课程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型,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要学生们依照谜语的要领摆出相应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2、小型竞赛融入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投球接力等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心理特征去挖掘学生兴趣和潜力。

3、注意游戏的实效性。

游戏内容的安排应根据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游戏、时间等方面选择锻炼效果较好的游戏,另外游戏要较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便,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人数较多时,应少选用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性游戏,而尽量选择每人有均等活动机会的游戏。如游戏“篮球传递比赛”所利用的时间少,对男女同学都适用,而且均有发展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机会。选择少用器材少变换队形,组织教学时间少的游戏。如游戏“反口令练习”,不用器材,队形变换少,趣味性高,不但减少组织教学时间,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游戏的选择要简易、活泼、自然,富有竞争性,不得费时。如游戏“第三个是多余的”,方法简单,动作自然、活泼,竞争性强,在准备活动中,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身体活动开,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爱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练习机会均等游戏的竞赛性较强,分队对抗是游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分队时,注意各队实力要相当。要尽量地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加。如“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可变换一下形式。游戏中“老鹰”每抓住一只“小鸡”时,由“小鸡”升格为“老鹰”,原来的“老鹰”变换为“母鸡”,原来的“母鸡”降为“小鸡”。这样循环练习,可保证学生练习机会的均等。

三、“融洽”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只有达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才会事半功倍。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当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只要我们能够以自己的全部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不但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与此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多去总结、多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吧学生当做朋友,将心比心的交往,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寓教于学,这样才会要我们的小学体育课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风华,吴晓农.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j].中国学校体育,,(3).

[2]钟启泉.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密度小论文篇十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以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在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各种教学活动都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学生集中在学校,老师只是根据的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2.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3.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

4.课堂缺少实时的交流;

5.学生缺乏探索性,而借于网络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声、像并茂和多互性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做到多媒体网络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同时,很多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的正陷入无所适从的教学状态,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因此我们开始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

一、确立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在网络化教学过程当中,不少人在“主导”和“主体”认识关系上存在误区,他们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结果达不到教学目标。实际上,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的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引导。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网络条件下统一起来。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网络化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

1.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资源丰富多样;

3.各别化交互便利等。

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削弱,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准确把握,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要精心设计,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自由的驾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利用自己在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上的优势,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网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激增,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全方面,立体化的新局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学生被汹涌的网上信息淹没了,超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变得心浮气躁,学生们丢掉了教材,丢掉了涵咏吟诵,精读深思等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学生的言语思维深度急剧降低,不规范,粗俗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学习的口头作业中间。由于信息过量,学生在语文学习迷失方向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教授郭沫若的《雷电颂》一课的时候,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屈原生活的春秋战国,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抗日战争不甚了解。于是我们在课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选择了一部分网址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花功夫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自主地阅读,去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自主探索,尽量多了解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领悟文章中各种人物的象征意和文章的主题。这样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后。教师提问:通过这段时间的浏览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了解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先通过这些浅层次的问题来检查学生感性层次上对文章所写的事情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体会,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次的反馈机会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新近的发现和问题。这样,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化,学生也逐步的接近了知识的前沿,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这种探究的过程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了良好学习效果。

二、学生在网络化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条件的局限,教学中知识与信息,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活动,禁锢了学生的手脚,将学生的学生仅限于课堂的方寸之间。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网络上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丰富多样性,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的呈现在学习者得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外部的刺激,为了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学习舞台,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究,分组协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的从时间,需要和自主性的满足等方面体现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特点。

三、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的教学特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依据教材,让学生经历一个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积累运用词语的过程是十分必要和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走进文本,从而感知人物,体验情感,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和结构布局的巧妙精当,进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尽管只是个例子,但是这个例子的作用不可或缺。地位无可替代。因此从语文的教学和技术使用的关系看,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手段之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其在教学中的使用必须坚持:依据教材,服务教学。纵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是“文,情,辞”的聚合体,具体形象的“文”的是“情生”、“辞发”的刺激源。作为“作品再创造”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深刻领悟文中之情,自觉内化文中之辞,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方法与手段,再现具体的生动形象,让学生“触文而生情”,“情动而辞发”兴趣然地进入思考的王国,与作者产生共鸣。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持续学习,走向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在教学当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尝试。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们启动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搜索,打开相关网页进行浏览,把有价值的东西下载下来,进行信息整理,加工处理,制作成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必要的时候,点击课件中的相关连接,进入相关内容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文本的理解内化得生成。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强效果较好。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为语文教学开拓了关阔的空间,透过这个窗口,学生们将看到无限的风景,收获无穷的希望,在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当中,广大的教师应该让网络技术成为学生认为知探究、情感激励和谐作交流的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条全新的绿色通道。

密度小论文篇十七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曾经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院落空间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1.引言。

回顾中国建筑的历史,一座座水平延展的城市,一片片平房院落为主的建筑群,曾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居所。院落作为中国的传统空间的形态之一,围绕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主题,融汇了多少诗情画意,变换出多少或简练或丰富的建筑空间。

中国古代先哲们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筑中则体现为建筑与自然的相近、相亲、相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张人类应当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违背超越自然规律。但是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已很难再感受到“明月时至清风来,形无所牵止无所泥”的生活乐趣。

2.我国古代庭院文化。

中国建筑院落由来已久,从可供考证的商代庭院遗址开始,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建筑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理性的思考,开始主动的去创造建筑空间,以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作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居住建筑庭院空间,特别关注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引入自然风光以亲近自然,由高低错落的建筑围合成院落不仅将不同功能空间分隔开来,为建筑提供了采光通风的良好条件,而且使建筑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采用的借景,对景的手法,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而且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融合。“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在这里“天人合一”的情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居必有山,住必伴水”,中国人传统居住生活是以交流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注重邻里交往和家庭交流,注重与自然山水的交流与相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不是简单地指竹林,其实是园林、庭院生活的指称,所以中国传统居住观念是宁可过清贫的日子,也不能放弃庭院生活。庭院生活对家居生活充分必要,将公共与私密空间,动、静区域恰到好处地分隔过渡,内外融合,形成了窗窗有景、家家有园的完美视野。这种人性化的舒适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

3.国外庭院文化。

世界各民族也有按照自己的文化观建造的院落的活动,采用在建筑空间中引入自然空间的方式来改善内部小气候,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中央设有承接雨水用的水池的天井形式了。另外国外建筑的中庭这一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天井),据称,希腊人最早在建筑中利用露天庭院这一概念。后来,罗马人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天井上加盖屋顶,形成了有顶盖的室内空间的雏形――中庭。如今,中庭这一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中庭,引入了建筑内部,内部空间被赋予了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4.现代居住趋势。

“居者有其屋”,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80年代初的不足5平米增加到的约10平米,同时正在完成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化,由实物分配到货币分配的转化,由一元化投资到多元化投资的转化,由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化,努力做到“居者有其屋”。然而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阶段,水平延展的趋势也逐渐被垂直的高层建筑所打破,我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城市小区及其大片草地的人为加工程度很高的广场上。当你渴望美好的庭院生活的时候,我们却要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口和土地。人口不断增多和聚集,城市目前面临的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的问题,高层住宅则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中国人对居住的梦想却从未停止,中国的文明更不应在城市里终结。虽然“住宅郊区化”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但是发达国家对城市中心的回归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在城市中保留一定的居住面积和人数,才能保证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密度居住区中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空中庭院是楼市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它存在于挑空的楼层之中,是一个悬空的、露天的花园概念。这种悬空的、露天的花园突破了以往阳台,露台的形式,因为后者终究是私密空间,并不能促进人们进行交流。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将中国古代的道家和阴阳家的自然观融入建筑创作中。他认为:运动的媒质是缤纷的光和涟漪的流风;静止是运动突然停顿的空间,在一片寂静的房间,会有无数变化瞬间的定格;空间是物质的媒介,也是建筑的灵魂,是一段活动的通道,也是一篇运动的风景;物质存在于色彩、味道、芳香、触摸、声音、感觉所触及的`和感觉所反射的原型之中;而时间是时光记忆的素材,大自然之力的作用,开始与终结的象征。

笔者的高层院落设想正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而不同的是笔者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在呼唤人性建筑的同时又能接触到自然;能在的高楼中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并且让每一户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种半遮半挡式庭院,它最大的特点逐级递进的空间感: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在这里,院落代表一种交流、安全感、彼此的欣赏和信任。

每层内平台可设计4-8户围合而成的无围栏或仅有低矮的小围栏形式,外平台和设计2-4户全开敞式。其共同特点是视野开阔,并使每个空间有了独自的概念,然而又没有孤立的空间。在功能表达上既满足了住户采光、通风要求,又做到了家家有景、户户见绿,达到以人为本,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楼梯采用从斜坡左右来回上下的形式而形成富有情趣的步行街道感觉,构造出传统意义上的层层套接的模式,成为联结各院落生活方式的纽带。相邻院子的人们可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花香鸟语相互串门,院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在院中聊天、嬉戏,好像一家人一样。四周挑廊环绕,藤蔓低垂,底部曲桥蜿蜒,流水潺潺,则会让整个空间情景交融,生机盎然。

阶梯式设计的设想是朝着东方一面采用45度角,这样可以充分的让早晨的阳光进入庭院。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享受着一天中最温暖的阳光,年轻人可以在这空气清新的家园开始当天美好的生活,孩子们可以聚在一起玩闹而不用让家长那么担心。朝西面成约60度角,由于下午的阳光强烈不适于将其全部引进院落,所以在夏天不用泡在空调里而不敢出门。

在院落内部的设计是非常随机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着一个水池,在庭园的一角围一个水池,养上几尾鱼,再在池中放几片睡莲;你也可以开辟一块种植园,种上一些小型的、可食用的并且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闲暇时下地劳作一番,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享受到“自给自足”的乐趣。同样你还可以自制一些有创意的花盆,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花盆,往往颜色单调,一般多为土灰色或者白色,显得土里土气,给花盆加点色彩,买回几种色彩的油漆,其实这些简单的工作自己动手完成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你更可以制作个性的院墙,如果你想自家的小院有点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墙上贴上些贝壳,倒显得可爱又俏皮,马赛克、小石子也都是不错的装饰素材,既经得起阳光风雨的考验,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思维。开辟一个烧烤天地更是非常有趣的事,砌一个简易的烧烤台,周末的时候,邀三五知己来家小聚,在漂亮庭园里开个露天烧烤party,那真是件又酷又炫的事。

形式上虽自由,但我们仍因遵循中国式庭院的思想核心。以水景为中心,重视山水结合和假山石的堆砌,在小面积内容纳小自然景观适合于少数人游览并长期与诗词,绘画艺术等相融会。达到一种具有中国式风格的绿色建筑。当然建筑技术和当今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的形式可能是我们现在所无法设想的,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将整个中国式园林完全融入到建筑中成为一种新的建筑奇迹――“空中园林”这将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

6.多层住宅院落化的可行性。

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普通的两室一厅,到几室几厅的雅致复式楼。不管空间有多大你的生活范围还处在室内,即使你的住宅装修的再漂亮再人性,你还是会羡慕那些能拥有一个小庭院的别墅。然而在别墅时间呆长了却会觉得还是住在市区会更加快。假设在你面前有三种户型:第一种是在市中心120平米+10平米的室外阳台;第二种是在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120平米+10平米的室外阳台+50平米室外庭院空间;第三种是120平米+50平米庭院的townhouse,远离城市。

价格上,如果前者为50万元,第二种为80万元,后者就为110万元。你会如何选择。

环境方面,前者基本只能受制于外界的环境,后两者可以在自家创造和体会自然的感觉。

安全方面,前两者在遇到情况邻居可及时给予帮助,后者则很难。

空间的私密和公共方面,前者和后者都是私密空间,第二种则是分别具有半私密半公开的空间。

邻居交流方面,前者如果在门前碰面可能会有少许的交流,第二者由于庭院属于半私密半公开可促进交流,后者几乎是很少。第二种空中院落,空中花园营造了一个与外界隔开且相对安全的空间,一个宁静自我的活动天地,院落带来归属感。在空中庭院里,老人们能不用下楼就聚在一起娱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不用让家长担心迷失。年人在空中庭院中观看日出日落的美景,中秋邻里朋友在月下的畅谈畅饮;其基本形式是一种由两个矩形中间以阶梯平台的形式围合而成的,就像两个“非非”字并排而成。这样便使每一层有大约60平方米的挑空楼层,将成为一个悬空的、露天的花园,与现在的阳台花园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它结合中国院落的特征让这个露天的花园成为了家的重要活动休闲交流中心。总结以上笔者设想的城市高层院落住宅,其核心思想包括:

1)寻找中国传统文化――院落;

2)将为人所用的绿地转化到院落中――观赏性;

3)更具城市性和社会性――可行性的建筑;

4)让每个人能有一片自己安逸的天地――归属感;

5)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人性化+感性化;

6)人与人走的近一些,更近一些――促进交流。

7.结论。

所以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将成为中国传统居住新的理念。在高层高密度的居住模式下,虽然牺牲一定的面积,但得到了最重要的人性回归。高层院落建筑是符合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的建筑形式的,是一种新概念的住宅。

参考文献:

[2]李彬著。民居院落,山西:山西民俗大观。

[4]李龙著。深深庭院围出宜人空间。《信息导刊》〔第28期〕。

[5]桑思著。台湾。下世代居住规格,未来住宅的研究。

[6]金笠铭著。中国城市住区规划与住宅发展。

密度小论文篇十八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队形队列练习是最基本内容之一,它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等重要作用,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当前的体育教研活动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出发,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更为提高。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队形队列练习内容枯燥,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等原因,学生不愿意练。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认清队形队列练习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形队列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队形队列肢体语言。

一、引言。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新课标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冲击,队形队列练习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队形队列的练习太过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学生不愿意练,自然就无“快乐”可言。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队形队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形队列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队形队列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二、队形队列的教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曾经有一名学者说过:“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形队列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形队列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1、场景模拟法。

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

2、游戏竞赛法。

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胜心更为强烈,在游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形队列训练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评选出“优秀小分队”,予以表扬。

(二)、降低难度切合实际。

体育教学首先是教育,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材中队形队列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表现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心理素质不稳定等现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对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可是这种空间感和本位感较强的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诸如此类的高要求还有很多,如原地踏步时提腿的高度,集体训练时的动作同一性等,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教师要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摆臂时学生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可以视作达到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丰富语言调控情绪。

1、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

在机械的队形队列练习间隙,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2、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

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各学科教师中最频繁的。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队形队列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动作熟练、准确,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队形队列教学陷入单调沉闷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张的表情,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严格有效的队形队列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经受锻炼,逐步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小组集合站队,都能做到快、静、齐,每一次调动队形,都能做到快速、整齐、安静。从而有力的促进课堂常规管理。

(四)、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队形队列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必须一致,这样才是一个集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所以说严格队形队列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再有人的队形队列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形队列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三、结束语。

队列队形的整体系统变化,必须建立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分散后综合、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进行,要求教师运用整体原理,按变化的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并根据学生认识基础的发展需要,把握队列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系统方法逐步掌握队形变化的技能。小学队形队列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然而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练习显现出单调、枯燥的状况,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法,巧妙构思,让队形队列练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灵的目的。

四、参考文献。

闵捷,高涵主编体育与健康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7。

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密度小论文篇十九

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如果能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像呼市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初中学生的生理负荷运动密度要低于高中。当然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其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去组织教学是主要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教学环境、场池、器材、师资等,体育课的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0-3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平均心率指数为1.4-1.5之间(指伊盟地区)。根据所处地区和学生实际情况密度与负荷的指标数有适当的伸缩幅度也是允许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业务素质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教学设备短缺,场地不标准是体育教学质量低的直接原因。为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尽最大力量增添体育设备和器材,逐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下最大决心对体育老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业务素质。

三、需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励其出主意想办法,自制器材,修建场地,逐步完善体育设备。

四、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实际,改变传统教法。例如,将原男、女生合班授课制改变为男、女生分班授课制。这可以依据男、女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理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大纲的基本教材,增加选用教材。像舞蹈、韵律操、身体素质练习,游泳、滑冰、武术、摔跤等。采用这种方法,选用教材可占总课时的40%左右。教法也可运用分组轮换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弥补器材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课的运动密度与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