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 改革实践申论(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14 03:22:51 |
  • ZTFB |
  • 9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一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贯彻落实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和区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大力推进富民强区进程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我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从这次会议开始,我区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整体部署、重点推进阶段。下面,我就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背景

当前,我区正处于实现超常发展、快速崛起的重要时期,深化全区事业单位改革,培植更多富有活力的发展主体,激活人才资源,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的活力,对于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职能与行政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我区目前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看,政事不分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是许多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逐渐弱化,而管理职能却不断强化,并与行政机关的职责、工作方式趋于一致,导致了行政执法主体的混乱,影响了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二是政府部门长期把事业单位看成机关延伸和附属物,对事业单位包揽过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渠道办事业,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使事业单位缺少必要的用人、分配自主权,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弊端不仅直接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解决这些弊端,要求我们必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行政事分开,将事业单位中应该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归还给行政机关,把一些行政单位属于社会性和服务性的职能予以剥离。

(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优化产权结构,形成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行的事业单位政府单一投资的产权模式和主体结构,使事业单位既摆脱不了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也难以解决旧体制下形成的运营效率低下问题。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产权模式,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因资产关系对事业单位的过多管制问题,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打破公益领域社会资本进入的壁垒,吸收社会资本,缓解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培植更多更具活力的发展主体。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减轻财政负担,确立新的财政供给政策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区共有区属事业单位103家,现有人员3926人,占机关事业单位总人数的88.5%。在财政供养的3437名在职人员中,事业单位2789人,占财政供养总人数的81%。特别是有一些事业单位,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却长期利用其事业性质占用国家资源、享受财政支持;同时,急需加大投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却因为财力紧张而不能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因此,必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范围,改变财政拨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财政对事业发展的调控作用。

(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我区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我区实现超常发展、快速崛起至关重要。目前,我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布局结构不合理、用人缺少自主权、人才闲置浪费、内部分配不活以及社保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改革,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用人机制,解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集聚,形成发展新优势。

从目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情况看,改革的氛围已经形成、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一是上级有要求。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文件,为我区改革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原则,提供了依据。同时,在2月份全市召开的人事编制会议上,市里再次强调各县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在3月份全面启动。二是外地有经验。目前,省内外许多地方都已先后出台了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上海公益性事业的产业化进程,浙江经营类事业的民营化之路,南通产权制度改革的平稳突破,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三是我区有基础。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一些单位进行试点,从一定层面上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在这次动员大会之前,区事改办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今天会上下发的四个政策性文件,为我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四是单位有积极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不改革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深感早改早得益,迟改要被动,不改没出路,迫切要求推行改革。所有这些,都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我区事业单位改革。

二、进一步明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 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区事业单位改革总的指导 思想是: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遵循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精干机构人员,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服务运行效率,营造鼓励人才发展和集聚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分类改革的原则。以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生产经营型三类,实施分类改革。二是政事分开、精简效能的原则。理顺政事、事企关系,合理划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精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减轻财政负担,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统筹兼顾、综合配套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相结合,机构、产权、用人、分配、保障等制度改革相配套,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四是上下结合、稳中求进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要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上下结合;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行政事分开,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进行精简压缩、规范管理

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有关行业管理、执法监督等职责的事业机构。对这类事业单位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科学定员、提高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机构设置。对行政管理职能已经萎缩消失、原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失效、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能够回归行政机关的事业机构,要予以撤销或转型;对职能相近职能交叉的执法、稽查、监督管理单位,要予以归并或综合设置;对行政管理、社会公益、生产经营等职能混合的事业单位,原则上行政管理职能要移交给行政机关,经营服务性职能要予以剥离,个别单位行政管理、社会公益职能暂时无法分开的,可列入社会公益型单位管理。

2、精简人员编制。对重新调整后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要参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三定”要求,重新界定职能,核编定岗,精简人员;要严格控制编制规模,优化人员编制结构,充实加强一线执法管理人员,精简压缩辅助人员。

3、规范经费渠道。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实行财政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经费管理形式,其行政性收费、基金收入和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所需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

(二)改变管理模式,对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实施资源重组

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由政府举办和投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机构。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在建立健全机制、改变管理模式上下功夫,着眼于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取向,采取“先剥离、后搞活”的改革措施,即对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实体和后勤服务机构,一律从主办单位中剥离出来,明确投资主体和产权关系,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统筹规划和配置事业资源。对重复设置、职能相近、规模过小、功能萎缩、社会经济效益差的单位,要分别予以重组、调整或撤销。鼓励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性质的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事业服务实体或集团性机构。要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合理布点和集中办学,形成规模办学优势,探索组建以名校为依托的教育联合体,放大名校效应。根据区域性医疗服务的需要,重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技术、科研、设备等资源的相互补充和共享。其他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也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

2、改变财政供给模式。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对现有的财政拨款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改变公益事业拨款模式,对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拨款逐步由“以人拨款”改为“以事拨款”;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养护、公共场所管理等公用事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选择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放宽社会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凡是能由市场参与调节的公益事业均可向社会开放,形成多渠道的公益事业投资格局。鼓励社会资金包括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非义务教育单位可通过吸收社会资本改组成多元化的股份制单位,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除了在本地区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院外,其他医院可以按国家规定转为营利性机构,具备条件的区属医院可以改造为股份制医院或公开出售转为非公立医院;鼓励文化等事业领域向产业化转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改革产权制度,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推行改制转企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具有经营和营利能力的、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的事业机构。对这类事业单位要积极地借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改制转企。通过改革,构建起新型产权关系和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推进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制转企一步到位。在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中,改为企业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两个环节,原则上不分先后,同时进行。从目前已推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况看,不涉及事业单位产权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按改制转企规范化程序操作的改革都是无法取得实际成效、不成功的改革。 因此,这次改革要按照规定程序,实行改制转企一步到位,国有(集体)资产原则上全部退出,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问题。

二是实行灵活多样改制形式。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竞价出售。对于具备资产出售条件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的程序面向单位内部职工、社会法人或其他自然人公开竞价拍卖,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或个人独资企业。二是改制重组。对于净资产数额较大、难以一次性退出或具有部分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可采取净资产折股、部分出售的办法,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三是撤并注销。对于不能正常运转,且出售重组有困难的单位,可按规定实施清算,在分流有关人员、落实相应债务后,予以撤并注销。各单位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改制形式。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鼓励各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改制转企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如中外合资合作、组建企业集团等。

三是认真做好资产界定和处置工作。资产处置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必须依法进行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确认和产权界定。改制单位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资产评估机构对所有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其中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评估的,由国土管理部门确认。改制单位资产的审计、评估由事业单位改革领导 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统一要求、统一付费。同时采取预留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加强质量跟踪、实行违规处罚等措施,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事业单位改制前由主管部门提供使用的办公用房、专用设备等,可在改制时按有关程序办理资产权属变更手续,依法界定为改制单位国有资产。改制单位的有问题资产,经中介机构审计,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从净资产中核销。经批准核销的资产交由主管部门统一处置,用于调剂系统内事业单位改制成本。改制时国有(集体)资产原则上均采取市场竞价出售的方式进行处置。对国有(集体)资产不能全部退出的,折合的国有股份经政府授权由区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持有,其余部分采取竞价方式进行处置。改制单位对评估的净资产作必要的扣除和剥离后,应适当考虑从审计评估基准日到拍卖成交日(或改制设立日)的有效期内的增减因素,进行竞价出售或折股。事业单位改制设立“区属事业单位改革收益专户”,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竞价出售所得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储存,区事改办负责监督事业单位改革收益资金的及时足额解缴以及审核批准改制成本的使用支出项目。

四是合理确定人员待遇。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老人老办法”。对改制前己离退休的人员,在待遇上保持原养老金及其调整方法不变。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且工龄满20xx年的人员,或工龄满30年的人员可提前退休,按原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今后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统一按企业办法执行。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因改制成本经系统内调剂后仍不足于支付的,可办理离岗退养,退养期间根据改制单位或本系统资产转让收益情况,发给不低于市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办理正式退休手续,按原事业单位退休金标准和此后企业养老金的调整办法确定基本养老金。对解除关系且自谋职业的人员,每工作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对改制后仍在改制单位工作的人员须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 ,并实行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一次性补贴。对军转干部等政策性安置人员,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五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这次我区改制转企的操作程序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建立机构,宣传发动。区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在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 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具体事务的组织实施由区事改办负责指导。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制,各主管部门要建立以“一把手”挂帅的工作班子,并把具体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人员。改制单位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和人事、劳资、财务等人员参加的改制工作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宣传改革政策,广泛听取意见,统一思想认识,促进改制转企工作的顺利进行。

2、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由改制单位组织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区事改办委托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对于改制单位中国有资产产权归属不清的,由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予以调处或界定;涉及土地使用权权属不清的,由国土部门界定;涉及土地使用权出让、作价的,同步委托具有土地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涉及核销不良资产的,中介机构应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作出专项说明。

3、制订和上报改制方案 。事业单位改制必须制订改制方案。方案可由改制单位主管部门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改制单位制订。改制方案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人员分流具体方案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主管部门将审定后的改制方案报区事改办进行审核,同时附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费用计提审批表等相关材料 。区事改办提出审核意见后,由区事改领导小组审批下发。

4、资产出售和费用计提。根据区事改领导小组批复的改制方案,由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改制单位制订竞拍或招标方案并报区事改办审核。区事改办会同主管部门合理确定出让底价,并组织有关中介机构进行拍卖或招标。竞价成交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受让者须将受让金汇至区财政指定帐户。改制单位所需的各项计提费用,由改制单位主管部门报区事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区财政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核拔至主管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5、改制创立。改制单位召开股东会创立大会,通过企业章程,选举产生法人治理结构。在资产出售3个月内,改制单位持区事改领导小组的批复和相关文件到编制、国资、工商、税务、金融、国土、房产等部门办理有关的注销、设立及变更手续;与被录用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到劳动人事部门办理职工社会保障等有关手续。

(四)实施聘用制,确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制度

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起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职能、编制、内设机构情况,科学设置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按需按岗聘用;打破人才单位所有界限,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

对事业单位的各类人员,要实行不同的任用和聘用办法:行政领导的任用可采用招标聘任、选举聘任、委任等多种方式,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事业单位领导的责任,并将考核结果与其使用、奖惩挂钩。其他管理人员的聘用要根据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公平竞争、择优上岗,打破身份界限,按其所在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要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按岗择优聘用,既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工勤人员的聘用,应在本单位设定的工勤岗位内进行。工勤人员要按照国家关于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的规定,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对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实行评聘分开,择优聘任。同时,要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出口,确保能进能出。

(五)推行多元化分配办法,建立事业单位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在政府调控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内,事业单位享有分配自主权。单位可根据工作特点、工资水平来决定其内部分配办法和发放标准,依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工作实绩决定工资分配档次,实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逐步实现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有条件的单位对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可以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事业单位可以试行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期权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对技术要素的所有者实施收益分配。对事业单位经营者通过试行业绩工资制,把经营者工资收入同单位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相挂钩,更好地调动事业单位经营者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健全事业单位保障制度

人员分流安置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难点和热点,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富余和落聘人员,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机会。对改革中出现的分流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安置方式。对实行聘用制单位中的未聘人员,原则上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可通过兴办实体、组织学习培训、有条件的离岗退养、行业(系统)内部调剂等多种途径进行安置。对改制单位可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实行提前退休、离岗退养、鼓励自谋职业等多种办法进行人员分流。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要健全人事代理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要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为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创造条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人事关系,全部实行人事代理;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人事仲裁机构要认真做好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化解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切实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明确目标,严肃纪律,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又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协调运作,确保改革工作有领导、有计划 、有步骤进行。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要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检查督促,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预案,妥善处理改革进程中的突出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事改办要做好具体的督查、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做好抽调的和现有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要全过程介入、全过程监督。各主管部门是本系统内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区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部门、本系统情况,认真拟定本系统事业单位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机构改革、改制转企的总体方案,指导所属单位改革方案拟定、报批并组织落实,对本系统改革费用筹集和成本支付实行内部平衡,保证改制单位人员分流安置的各项政策实施到位。各事业单位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积极做好思想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健全批准制度: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经区事改办审核后,由区事改领导小组审批,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由区编委会研究决定;涉及改革单位注销事业单位资格事项的,经区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区编办下文批准;事业单位的用人、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经劳动人事、财政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部门审批。

二要明确时限,严格标准。各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文件规定的时限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首批列出的事业单位名单,根据区里出台的政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改制转企、一步到位,上半年基本完成,为全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总结 良好经验;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为突破口,按照“先入轨建制,再逐步完善”的思路进行,着重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规范考核、建立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和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等环节,各主管部门第一年要完成本系统内80%以上事业单位的聘用制推行工作,第二年要全面覆盖,第三年要加以完善,基本建立规范化的人员聘用制度。同时要不断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要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要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一是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各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要严格按工作规程报批,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岗位设置、竞争上岗、聘用管理和内部分配,经营性单位改制中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审计评估和资产处置,都要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按规范程序进行,主要内容实行公示制度。各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主动配合区事改办的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得接受改制单位的吃请、送礼。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失职渎职、借机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在资产的清理、登记和处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资产和帐户的管理,该封存的封存,该冻结的冻结,严禁擅自无偿转让、转借、转移、调换、变更用途,严禁抽逃资产或隐匿财产,严禁为其他单位提供经济担保。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跟踪监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改革期间严禁以各种名义私分、挪借公款、公物,不准巧立名目突击花钱,滥发奖金、实物。各主管部门要配合纪检监察、人事编制、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在改革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直接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必须把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行政主管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范围。区属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在未完成“三定”工作之前一律冻结进人;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确需进人的,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补充工作人员。应该完成改制转企任务而没有完成的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将停止拨付事业费或差额补助费,并不再列入事业单位管理范围。

四要积极推进,确保稳定。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关心、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积极发挥党群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减少矛盾冲突,引导他们支持改革。对改制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分类指导、稳步实施,要时时把稳定放在首位,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对确有困难的职工和弱势群体,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同志们,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区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关系着我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畏困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二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建立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通识课、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育人联动共同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建立分工协作育人联动保障机制。党政齐抓共管,协同合作,建立共同服务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育人联动保障机制,扎实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能够主动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每一位导师、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承担起育人职责。

(三)形成课程育人功能的改革经验。通过设立试点、树立典型,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广至全校,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把握适度、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避免单向灌输和强贴标签,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找准学术突破口,系统整理和分析德育渗透点,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维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之中。

(一)推进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及工作机构;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遴选1个课程思政试点学院、10个试点专业、40门试点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单位制定课程思政推进方案,在试点学院、专业、课程中先行推进;建立考核机制。

(二)深化推进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试点逐步推进到每门课程的至少一个课堂;遴选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课程(教学团队)12门;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检查及教学督察。

(三)全面总结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遴选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课程(教学团队)13门;全面总结经验、展示成果。

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整体规划和重要事项的决策,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开展课程思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实施经费。

(一)党委教师工作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先进人物评选、师德典型宣传等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牵头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活动。

(二)党委宣传部

1.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故事赋予改革参与者创新进取的源动力。

2.针对相关教学典范,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

(三)党委组织部

指导各党总支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成效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考核内容;把课程思政的工作要求纳入到干部培训和党员学习中。

(四)教务处

1.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并抓落实。

2.指导各教学单位具体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工作。

3.组织启动“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遴选,指导项目建设工作。

4.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督察重点项目,加大对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试点课堂及相关教学资料的教学专项检查。

5.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观摩课等活动。

6.组织“课程思政”试点转示范的评选工作。

7.将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成效纳入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

(五)人力资源处

1.制定并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2.举办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师提升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比赛、优秀教师评选、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

3.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务聘任、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标准;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教学单位学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内容,列为评价和衡量教学单位领导班子工作业绩主要内容。

(六)学生工作处

1.提高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2.提高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与专业教师中的思政工作桥梁作用。

3.组织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教研会议,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发掘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德育元素。

4.协助专业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七)校团委

1.抓好美育实践工作,将艺术实践过程与共青团思想引领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2.做好“第二课堂”的内容把控,引导学生活动开展方向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导向为主线。

(八)马克思主义学院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2.实行思政课教师联系专业学院“结对子”制度,在试点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学资料、授课内容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通识教育中心

挖掘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拓展美育类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起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十)试点学院

1.全员全专业全课程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2.总结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组织开展示范教学观摩课,为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可复制经验。

3.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形成一批可供示范的建设成果。

(十一)其他各专业学院、教学单位

1.组建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本单位党组织书记必须参加),负责推进本单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方向,遴选试点,对试点专业、课程、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审核把关。

2.制定课程思政落实方案。

3.做好课程思政试点项目遴选及建设工作。

4.组织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研讨及教学沙龙等活动。

5.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有关课程思政的政治学习,对任课教师、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与宣传。各教学单位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课程思政专题教研会议,提高专业课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6.对试点课程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课程思政”方案,编好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好课下辅导、发掘思政元素、交流教学经验。

7.对试点专业、课程、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进行审核把关。

8.院级教学督导监督检查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课堂的效果。

9.充分调动、发挥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0.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等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共计350万元,用于思政课程群建设,以及推进实施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及示范工作。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三

同志们:

这次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北京市“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内容重要,意义重大。刚才农科同志对全市物业管理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希望各区县、各物业管理企业认真学习领会,主动抓好落实。这次受到表彰的物业企业代表以及业主委员会代表和区县房管部门的代表也做了经验介绍,希望进一步起到推动行业发展、社区和谐的示范作用。也借此机会,向战斗在物业管理服务一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物业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受到通报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物业管理是关系群众安居乐业、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对于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圆满举行,使首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淇书记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号召,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全面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郭金龙市长在今年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建设世界城市”,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给我们建设房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也给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着眼建设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向产业化和高端形态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的物业管理水平。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随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北京将会由城市建设主导期逐步向城市管理主导期进行转变。认真梳理和解决现行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中不符合、不适应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具体到建设房管系统,进一步提高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研究既有房屋的使用管理问题,也迫在眉睫。

第一、物业管理是完善和发展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现代城市功能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涉及城市原有功能的利用、发展和改造,也涉及城市远景规划布局的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功能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的开发、改造与建设,是为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在城市的运转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住宅与公共建筑等,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保持原有功能或完善发展其功能。物业管理可以满足业主和用户在物业使用过程中多元化的需求,创造与硬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服务软环境,并使硬环境充分发挥效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物业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城市基本组织单元的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工作者,实际上就是城市管理工作者。

第二、物业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

模式,顺应了住宅商品化和社会化需求,以其专业化的服务明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现在我市的物业管理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其重要性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底,全市物业服务企业达3052家,有5210个项目实施了物业管理,其中住宅3557个项目,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社区中管理服务的主体,物业服务企业在提高人们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承担着居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一个小区管理得好,小区就会平安祥和,居民就能够安居乐业;管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容易产生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物业管理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工作质量的手段。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向注重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向更高生活水平迈进。在住房方面,居民住房需求进入面积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从单纯的生存型需求向舒适型需求转变的新阶段。提高居住质量,既要靠住宅建设的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也要有良好的物业管理。好的物业管理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促使人们安居乐业,改进人们的精神面貌,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物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障。维护社区和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基础。物业管理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维护社区环境和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规范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可以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既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近几年,通过行业管理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们的物业服务企业不仅为奥运场馆和涉庆活动场所提供了优质服务,还为广大市民生活提供了周到的日常服务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平安奥运”和“国庆平安行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围绕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改进物业管理,继续推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全面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一、要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诚以立己、信以待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物业管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直面社会公众,提供长期服务,诚信经营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以信用档案系统为载体推动行业诚信建设,要抓住服务行业的特点,推动管理重心的转移,把信用管理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项目负责人上,落实到岗位上,使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诚实守信行为成为企业的信用基础。

第二、要切实加强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业主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是物业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强化业主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加大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组建力度。要加强对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促进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要通

过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行为,促进业主自律和民主决策,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要强化业主的权利意识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广大业主要充分行使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的监督权,物业企业应当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要监督业主委员会不得做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三是要强化业主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理性消费观念。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引导、增强业主物业服务消费意识,要完善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条款,将业主履行交费义务条款和制约措施纳入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使个别不自觉履行交费义务的业主受到规约和合同的限制和约束。

第三,要努力提高物业企业综合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物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为住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物业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各物业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切实加强企业基础建设。物业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增强发展后劲,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大力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抓好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关键岗位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把培训重点放在项目负责人身上,通过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物业项目的服务品质,提高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各物业企业都要转变观念,把搞好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搞好人性化服务,要大力推行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要充分发挥业主大会的作用,紧紧依靠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物业企业要与业主委员会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共同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四是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各物业企业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开拓进取意识,努力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高质量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打造自己品牌。

第四,积极开展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升行业发展层次。一是要进一步处理好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物业管理是一个复杂交叉的管理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物业管理不仅是行业管理问题,更是社会管理的问题,需要相关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共同承担;物业管理不单单是物业企业的事,更是业主的权利和责任,需要更多服务企业和业主共同负责。这种社会和行业交织在一块的管理局面,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讲协调、讲配合,不断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来思考、来研究,为做好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的关系。前期开发遗留问题是引发物业矛盾纠纷,影响物业企业和业主构建和谐互信关系的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要把前期开发与后期管理的责任分界点后移。在业主大会成立前,由开发商负责前期物业服务,协助业主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大会成立后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且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物业项目交接的技术标准对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进行验收。开发商应当及时处理解决物业使用中出现的物业质量缺陷以及配套完善等问题。要通过这种制度设计使物业企业从前期矛盾纠纷中摆脱出来,专心为业主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提升行业发展层次。三是要积极探索资质和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资质和信用互为表里,要通过加强企业资质等级晋升核定工作完善资质管理,通过建立项目备案制度,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与管理进一步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把静态管理和动态监管结合起来,把对企业的监管落实到对人的管理上来,推动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品质的提

升。四是要深入研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问题。要立足于构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长期和谐互信关系,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为业主、物业企业和建设单位提供物业项目承接验收、物业服务标准确定、服务费用评估、服务质量测评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在物业服务项目交接、推动物业服务质价相符、促进公平交易、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物业管理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特别是居住区物业管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实现,还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是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的基础环节。因此,各职能单位和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扎扎实实抓好这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

市区县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强化物业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城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实施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效率。要努力为物业管理企业排忧解难,为物业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努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加大调处力度,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努力推进全市物业管理的全面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要正确定位,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汇聚行业智慧、加强行业自律、展示行业风采、提升行业形象的功能,发挥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的中介作用,不断提升协会的影响力。要继续完善物业示范项目评定机制,激励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推广先进的物业服务经验,充分发挥优秀物业管理项目的示范效应,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要深入研究我市物业服务市场的商机和问题,不断学习和借鉴外省市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强队伍,精业务,优服务,上高度,要紧紧抓住首都建设发展时机,积极作为,做强做大,树立品牌。要全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逐步完成企业精神的沉淀积累,认真打造诚信、规范、负责、友善的企业文化,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物业服务行业新风。

同志们,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和问题很多,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相信在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下,通过大家锐意进取,同舟共济,创新发展,扎实工作,我市的物业管理工作一定会有新的起色,一定会创造出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物业管理新局面。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向辛勤工作在物业管理与服务工作岗位上的全体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四

同志们: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科学分析了我省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这次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赵春同志的工作报告会前已向我作过汇报,既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符合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实际,我完全赞成,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盯住跨越发展总体目标和年初确定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控物价、降能耗、减排放、保增长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发展的良好开局。初步预计,20xx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6亿元,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930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435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13%。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谋全局、抓大事,当参谋、提建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这支队伍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的队伍,省委、省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明年发展和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形势任务,切实增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明年推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我们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也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从严峻挑战看,一是经济环境趋紧。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最近,主要国际组织调低了对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整个国际社会对形势复苏的环境普遍不看好、不乐观。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扩大民间投资存在不少制约条件,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四对矛盾突出。其一,节能减排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时期,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但节能减排空间逐年缩小,难度也逐步加大。“”期间,国家下达我省任务是:万元gdp能耗下降15%,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6.4%、3.1%、8.9%,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2%。今年全年用电量预计增至9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7%,很难实现全年能耗下降3.2%的目标。明年能耗要比今年下降3.2%以上,四项减排指标要分别减少1.6%、1.1%、2.5%、0.7%,而明年建成投产和新上项目,绝大多数又是能耗较高、排放较多的传统工业项目。在此情况下,既要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控制指标,又要确保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预期目标,矛盾十分突出,任务非常艰巨。其二,企业成本上升与产品价格下滑的矛盾。今年以来,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水、电、煤、天然气和劳动力、运输成本均呈刚性上升态势,而我省排名前列的金川、酒钢、白银公司等支柱企业的主导产品出厂价格却大幅回落。中长线判断,有色金属价格还有一段下跌空间,并在较长时间维持低位盘整的格局。其三,资金紧缺与融资困难的矛盾。明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30%以上来考虑,估算投资总量约5500亿元。我省投融资主体少,规模小,渠道单一,银行贷款仍是主渠道。由于我省经济总量不大,各主要金融机构分配给我省的信贷规模较小,从这一主渠道增加较多贷款的难度很大。我省搭建的省国投公司、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省煤炭开发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刚刚起步,融资额度还很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对资金增加的需要。明年国家信贷总量增长部分主要用于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我省绝大部分企业资金紧缺局面仍将持续。其四,居民消费价格过高与居民收入过低的矛盾。9月以来,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增幅逐月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从农产品、工业品及消费品刚性涨价和输入性涨价因素分析,明年我省价格总水平回落幅度不会太大,仍将高于全国水平。而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已双双排在全国最后一位,并且明年增收因素仍然较少。这对矛盾的存在,不仅会直接伤及居民生活水平,而且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三是缩小差距难度加大。三运书记履任前,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要求,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 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给我们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xx年,我省人均gdp要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20xx年要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从20xx年看,全省生产总值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排在西部十二省区第九位,增速排在全国倒数第四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位,排在西部倒数第二位,是西部平均水平的7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62.7%,较全国差17.4个百分点。按照西部省份20xx年增速测算,20xx年西部人均gdp将达到52700元左右。我省人均gdp要在同年达到西部平均水平的80%,“”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速需要达到13.8%,“十三五”期间的任务更重,还需缩小20个百分点。从“”规划看,西部各省区确定的目标都很高,大都在13%以上,都在竞相加快发展,20xx年大都超过规划目标,内蒙、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更是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今年我省gdp增速预计达到12.5%,我们已经感到非常吃力,明年要完成13%以上的目标,将会更加艰难。按现有增幅测算,到20xx年,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将达到90%以上,20xx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我省到20xx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仅能达到76.64%,20xx年仅能达到87.08%,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绝对不行的。可见,无论与全国比,还是与西部比,我们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任务是多么艰巨。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发展优势和家底潜力非常明显。其一,我省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8种(含亚矿种),在已查明矿产中列全国第一位的有10种,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最近,我们筛选了拟在三年内完成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项目129个,其中开发类项目40个,潜在经济价值约26800亿元,勘查完成后预计出让价款283亿元,开发后实现年销售收入410亿元;勘查类项目89个,潜在经济价值约67000亿元,勘查完成后预计出让价款689亿元,开发后实现年销售收入700亿元。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五位,技术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700~3320小时之间,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年资源理论储量约67 万亿千瓦时。河西走廊新能源开发已取得显著成果,下一步开发潜力依然十分巨大。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其二,我省工业基础相当不错。“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有16个建在我省。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开工建设了200多个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20xx年,全省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食品、装备制造和煤炭等七大传统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13%;实现利润190亿元,占87.84%。全省23户重点企业,个数虽然仅占企业总数的1.16%,但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占到44.9%、36%、62.4%,资产总额达2900多亿元。其三,我省区位优势逐步凸显。我省地处西北要冲,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支援新疆力度、能源战略西移、加强于中亚诸国的交流合作,我省作为交通、能源运输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我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随着国家日益重视生态建设,我省作为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更加重要,越来越成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20xx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涵盖全省范围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批复》决定将甘肃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明确给予10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列入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从而结束了甘肃没有覆盖全省的“大牌子”、“大政策”和成批“大项目”的历史。20xx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 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涵盖经济、社会、环保、民生等诸多方面的47条支持政策和措施。加上20xx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20xx年10月、20xx年6月中央相继出台的《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出台五个支持我省和西部发展的文件。最近,国家启动实施新20xx年扶贫开发纲要,将我省58个县(市、区)1172万人,纳入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藏区连片特困地区。这样密集、配套的国家政策支持,覆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些我们抓住了,但还没有用足用活;有些我们还没有吃透、没有用上,需要进一步弄懂吃透。另外国家投资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扶贫开发、基础设施、民生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东部地区产业加快转移也为我省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三是省委领导经济工作坚强有力。近年来,省委准确把握省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确立了“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及区域发展、工业强省、科教兴省等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转型跨越发展的推进体系不断完善。三运书记到任后,明确指出省委省政府已有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律照常,保持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发展形势变化需要,丰富创新各项决策部署,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相继提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主基调和“三个发展”(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五个提升、五个突破”(提升谋划研究能力、产业承接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力求在经济发展、扩大开放、生态治理、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上取得重大突破)、“四种精神”(坚忍不拔、奋发有为、团结协作、无私无畏)等一系列切合全省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指明了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方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求进步、思富裕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将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看我们抓机遇的办法好不好,迎挑战的举措强不强。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犹太民族、日本民族,正是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求生存、图发展的奋发精神。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更应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切实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相当一个阶段,我省发展必须依靠投资拉动,必须依靠工业支撑。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最关键的支撑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最重要的途径是搞好招商引资,最根本的保障是扩大融资规模。

第一,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只有项目上去了,投资才能扩大。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深刻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关键点,积极主动搞好对接联动。明年中央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比今年增加500亿元。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水利、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有保有压,重点支持“”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这些方面的投资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和农村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业项目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国有和非国有项目一起上,确保投资得到较快增长。

第二,积极主动搞好招商引资。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循着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路径前行。没有大开放,就难以大开发;没有大开发,就难以大发展。近年来,随着东中部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大量产业需要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8号),对承接产业转移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另外,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这些都为我省搞好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发展区域来说,主要是三个经济“隆起带”,即兰州 白银地区、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也就是区域发展战略确定的一核、两翼。兰白地区,是我省发展的核心经济区,应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发挥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及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建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推动率先跨越发展。河西地区,应依托新能源基地建设,通过产业延伸和通道连接两种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延伸,首先是搞好新能源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延伸基础。其次是向前延伸,加快开发转化矿产资源。第三是向后延伸,大力发展新型高载能产业。通道连接,就是通过矿产资源开发转化、新能源基地建设、新型高载能产业发展,特别是武威煤炭集疏运中心和交通快速通道建设,将河西各市连接起来,把整个河西地区建设成为传统能源、新能源和新型高载能产业走廊。陇东地区,要充分发挥平凉、庆阳资源优势,积极承接能源、新型高载能和油气化工产业,加快煤炭、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推进陇东大型煤电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天水、陇南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推进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借助西安、咸阳、宝鸡实力,积极融入“大关中”,辐射陇东南,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抓住重大项目、抓好招商引资。总的来说,搞好“两抓”,应采取“三去三来”方式,即“跑上去、争过来,走出去、引进来,沉下去、干起来”。只有跑部前进,才能拿到大项目;只有走出家门,才能引来大项目;只有沉下身子实干,才能干好大项目。具体来说,可考虑采取“三改一提高”办法,推进招商引资。一是改革招商方式。应由大兵团作战变为小分队作战,实行敲门招商,特别是充分发挥现有大企业作用,用产业链推进招商。二是改善发展环境。老板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生气的、蚀本的,应当树立“老板发财,甘肃发展”的理念,着力搞好服务,支持老板赚钱,从而通过增加就业和税收推动我们发展。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切实起到表率作用,并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改进考核办法。四是提高成功率。其最基本的办法是搞好上述“三改”,最有效的途径是依托大企业特别是生产上游产品的大企业进行招商。

第三,千方百计扩大融资规模。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着力缓解资金制约。一是切实把握好中央货币信贷政策调整的节奏和重点,积极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沟通对接,努力争取扩大对我省信贷投放规模。二是尽快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要推动现有融资平台向股权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同时,要适时组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等新的平台。三是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大企业的吸引力,通过较大力度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引进大企业特别是央企参与经营,增加项目投资,放大资本效应,并将资本收益再投入优势企业发展。我把这种方式总结为资产产出倍增方式,这种方式对现阶段扩大融资规模极为有效,我们应当认真总结推广。

三、全面实施找矿突破行动,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转化

我省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这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但同时又是最小的“短板”。据统计,我省1:5万地质调查仅完成21%,已发现矿点达到详查的只有26%,致使大量“宝贝”埋在地下不能转化,从而形成资源大省、经济小省的不对称局面。近期,国务院部署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明确要求加快重点成矿区带资源勘查,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实现新的重大突破。《行动纲要》将我省“三带一盆”(北山、祁连山、西秦岭成矿带和陇东盆地)等成矿带列入重点区域。据预测,这里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铅锌、金等重要矿产资源,但可惜的是勘探程度很低,搞不清到底藏有多少资源。日前,省政府已成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部。指挥部正在组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意见》和《找矿战略三年突破行动计划》,并具体排列了近三年重点勘探开发项目,拟将原定五年的矿产资源勘探任务,力争用三年完成,并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资源勘探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转化,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源丰富而又经济落后省份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优势犹如“石头”,劣势好比“鸡蛋”,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特色优势,甘肃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要想多占一席之地,并逐步扩大自己地盘,不能拿“鸡蛋”去碰“石头”,而应当拿“石头”去碰“鸡蛋”,只能凭借自己的“硬头货”去争去抢,才能有所斩获。甘肃最硬的“石头”就是资源,应当下大力气挖掘这一潜力。今年3月2日,我省与39家央企签约208个项目,总投资11461亿元。其中资源类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占到60%以上。华能集团获得33.5亿吨煤炭资源,向我省缴纳价款73.7亿元,并陆续投入284亿元,开工建设5个现代化矿井,这些矿井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3090万吨,销售收入可达92亿元,利税可达20亿元,安置就业可达8000人。这种资源开发投入产出倍增模式,对于推进跨越发展正在产生重要作用。

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转化,关键是要突出三个字。一是“大”,就是要积极引入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实现大规模开发。二是“高”,就是坚持高基点起步,高水平运作,高质量经营。引导大企业参与勘探,优先出让矿业权,支持建设大型超大型矿井,同步发展配套产业,拉长拉粗拉高产业链条,使矿产资源发挥更大更好作用。三是“快”,就是快报批、快勘探、快开发、快转化,无论是制定方案、项目审批,还是具体实施,都要讲效率,体现快节奏。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支持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转化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四、抓紧抓好民生工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对基本民生进行保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能拉动消费,又可以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为人民办一些实事、好事,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我们要继续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要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是重要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正确处理速度、结构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今年9月以来,我们在控物价上,采取了一系列组合型措施,收到明显成效,物价总水平逐月下降。从当前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既有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要素价格上涨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影响,还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疏导突出价格矛盾的影响。控物价和保增长是一对矛盾,只要增长速度、不顾物价稳定相对容易,只要物价稳定、不顾增长速度也相对容易,难的是二者兼顾。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执行好省政府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控物价政策,坚决落实农超对接、储备投放、临时补贴、价调基金等措施,同时发展改革(物价)系统的同志们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探索采取能够二者兼顾的更为有效的措施,把这个两难问题解决好,确保控物价和保增长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要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具有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明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投入,新增500亿元地方债重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省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84万套,虽然比今年少,但在建规模大,资金需求多,任务更加艰巨。发展改革系统要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等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三是要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要扎实推进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创业服务设施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要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要积极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规范管理。

四是要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明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这对我省来讲是很大机遇。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前、义务、高中、大学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建设文化大省。要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快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改革。

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中央更大支持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自然条件差、基础欠账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等突出问题。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应当在自身艰苦奋斗的同时,更大力度地争取中央支持。

争取中央支持,根本是抓住抓好历史机遇,关键是抓紧抓好五件事:用好政策、拿好“牌子”、引好企业、上好项目、挖好资源。上面,我已讲到,这几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五个支持我省和西部发展的文件。这些文件出台后,省委、省政府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对接,已签定省部合作协议、会谈纪要或国家部委下发正式文件41项,中央支持政策落实工作收到明显成效。

中央这些支持文件能否全面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能否深入做好部委层面的工作。我们应当着力强化省部对接,不断加大争取中央支持力度。具体讲,一是对已经签署协议、会谈纪要或出台文件的,要逐项检查落实到位情况,已落实的要巩固提高,未到位的要盯上抓落实。同时,筛选提出新的请求支持的具体事项,进一步争取更大支持。二是对尚未签署协议、会谈纪要或出台文件的,要做细做实前期工作,抓紧抓好衔接汇报,争取国家部委早日签署或出台具体支持政策。三是对最近中央出台的扶贫开发政策,要搞好整体谋划,明确部门责任,派人靠上汇报衔接,争取国家部委给予我省倾斜支持。

实践证明,争取与不争取,效果大不一样。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 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是我们千方百计争取来的。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做好过细工作,务求争取实效。一要扎实搞好前期准备。要对号中央政策,充分阐明理由,形成规范材料,决不能泛泛而谈、拍胸脯说大话。二要讲究争取方式。要动员社会资源,找准切入重点,处好相互关系,求得理解支持。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将争取结果列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对争取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要表彰奖励;对漏事、误事的,要批评教育甚至调离重要岗位。

六、建立健全落实机制,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最近,省委、省政府按照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按照充分调动、挖掘各方面积极性和内在潜能,“跳起来摘果子”,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的思路,将各项指标全部按比例予以提高,增列了明年工作考核目标。下一步,省里将按照目标覆盖要全面、目标水平要提升、目标落实要一张表管到底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考核目标向市州和部门进行分解,作为对市州和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州、各部门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加快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做到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监督检查、奖励惩处“四到位”。要按照“年初分解落实任务责任、年中检查督促进展程度、年末总结考核奖惩”的三段工作方式,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关处室、科室和具体人员,把评价标准和奖惩规定明确到具体岗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特别要严格督查、考核和奖惩,对成绩突出的市州、企业、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人员实行工作问责。

二是要强化调度协调。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门要按照全省目标任务安排,积极主动做好生产要素调度保障工作。各市州、各部门要将全年目标按月进行分解,绘出全年均衡进度图表,并按目标进度要求,逐月检查督促。要改进月调度、季分析办法,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时分析面临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要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办法,及时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并按季进行通报,必要时可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报道。

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是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带头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为官避事终生耻”的理念,切实负起责任,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盯上靠上,真正做到落实到位。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同志们,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发展改革系统承担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六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如果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解决不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

作为首批14个国家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始终把落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模范作用,积极在“海峡应先行,福州走前头”的科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突出“马尾谋跨越”的自有特点。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区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认真深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影响开发区新一轮的跨越。

作为统筹区直机关党的工作的区直机关党工委,下辖3个总支,63支部(含离退休支部),共1115名党员(xx年底统计数据,具体分布情况见附表一),其中绝大多数的单位和干部为普通的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近几年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招商引资、土地瓶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越来越成为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对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发展极为重要。日前由各个层面干部群众参与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干部群众非常关心或比较关注这方面建设情况(附表二)。在对我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体评价调查数据表明,虽然近七成的群众对我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体上评价在较好以上,但是仍有三成的群众对干部作风评价一般(附表三)。部分领导干部作风还存在不适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特别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化解金融危机方面能力、水平与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具体体现在:

1.思想观念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在机关中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缺乏奋发作为精神的领导干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附表四)。

2.服务意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水平,一个是服务效率。在服务企业及基层群众中,存在避重就轻、互相推诿、缺乏敢于负责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缺乏效益意识;一些干部存在心浮气躁、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基层缺乏了解,指导工作不得要领,服务意识不强,群众难接触(附表五)。

3.干部素质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机关中干部学风不浓,工作上还存在明哲保身,怕担责任,不敢作为;一些部门小吏大权,没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个别单位的干部工作不尽职,执行能力差,工作不落实,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办法少、能力弱。

4.监督管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干部的有效管理和对服务群众办事流程有效管理上。在干部管理上不到位,一些群众到机关办事上还遇到机关干部在上班时间聚集聊天、玩网络游戏、干私事,甚至出现刁难、冷落来访者现象(附表六),虽然比例很小,但影响极坏。在具体工作中,机关会议多、检查评比达标多、向下布置任务多,对要求解决问题还不能及时反馈处理还比较多见。极少数干部未能认真按照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违法违纪。

分析机关干部作风调查存在四个不适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学习意识不强,放松对做好工作的信念教育。由于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造成党的宗旨观念淡化,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不思进取,不求进取,无所作为;业务上不认真钻研,造成业务不精,对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遇到的新困难研究不够,形成惰政心理。不深入基层,工作浮在表面,造成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难,影响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忧患意识不足,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当前我区有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对工作没有一个规划,天天穷于应酬,工作华而不实,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热衷于搞享乐主义。

三是责任意识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没有树立很强的责任意识,一些干部服务态度不好,工作不讲效率,办事推诿扯皮,群众到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时有发生,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够,不深入基层。在执行上,墨守成规,缩手缩脚,习惯于照抄照搬,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对基层的创新举措不是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怕担责任和风险。

四是执行制度不力,刚性处罚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上级已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抓制度落实的氛围和勇气,在机关管理中存在老好人的不正常现象。同时一些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没有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虽然近几年区效能建设部门加强了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但是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

虽然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同时期对作风建设有不同的要求。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加重,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推进开发区新一轮创业。要以强化“四种意识”为抓手,认真落实“四责”为契机,加快机关作风的转变,确保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要强化教育意识,解决科学发展理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除了区位、政策因素外,干部作风、服务水平及质量等软环境好坏也极大地影响了能不能科学发展,其中尤以领导干部最为突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破解发展的难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在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是关键。一是要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各基层党组织安排组织学习培训外,还要通过党校等有效途径,继续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统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端正世界观、人生观,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从思想根源上改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通过专业业务培训,提升应对复杂情况,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函授、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逐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二是认真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要通过组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论科学发展科学以及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中央文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解决机关和领导干部在能不能科学发展、愿意不愿意发展上、会不会科学发展上存在思想问题。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创造条件,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进取意识。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科学发展的效能。服务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机关效能直接关系到投资创业环境。办事效率不高,行政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又好又快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要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为契机,大兴“四责”良好风气。一是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通过细化岗位职责,对照任务抓分解,做到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始终为大局服务。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做到对事业负责,对服务对象负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破解部分单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落实不力的问题。二是在加大行政效能监督检查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负责任、工作平庸的干部要敢于批评;对那些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干部要敢于惩处。努力克服无过即功、无所作为思想,树立无功即过、小进即退、有为才有位的意识。效能建设部门要通过民主测评、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形式,及时处理一些责任意识弱,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三要增强创新意识,突破科学发展的瓶颈。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在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规范工作程序,量化服务标准,主动靠前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全方位提供服务。通过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坚持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要很快办好,对那些群众急事、难事、常事,要科学有效及时办理,不断完善首问负责任、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充分发挥好经过实践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效的措施,如企业110、企业注册服务全程代办制、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上审批等形式。要认真解决一些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头,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四要提高约束意识,保障科学发展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一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体系,推动作风根本转变。好的机制能产生动力、形成活力、激发创造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科学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建立与干部监督制约制度相配套的实绩考核机制、择优用人机制和惩诫激励机制。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现行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一次梳理,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和完善,不合时宜的要修订或废止。二是要强化监督。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和带动广大干部遵章守纪,积极作为。三是落实奖惩措施。积极探索科学评价机关干部尤其是部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群众评议监督机关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评议程序,推动评议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逐步实现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及时兑现奖惩措施,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服务科学发展。

推荐深化改革话题申论范文汇总七

xx局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在人民满意上下功夫,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做好以学促进工作的落实,做到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任务,促使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持续规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岗双责,落实责任

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意识,并始终把“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做表率”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初制定了《涧西区商务局党支部关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考核体系,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台账,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保成效。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组织工作运行

一是规范党建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考核体系,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订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抓好党费收缴和管理工作。×年党支部共收缴党费×元,全部上缴区机关工委。三是充分运用党员信息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做到信息的完整性,及时上传“三会一课”、基层活动等图文信息,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及平台内容更新。四是扎实开展机关党建阵地“八有”标准规范化建设。活动阵地内设有样式统一的桌椅、资料柜,并摆放党建类书籍。设置了荣誉墙,悬挂单位获得的荣誉奖牌,提升党员干部荣誉感;设置了公示栏,做到党务工作及时公开。室内还悬挂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党员权利和义务等制度版面,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五是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考核,引导党员积极践行“四个合格”,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三)狠抓学习,提升素质,筑强战斗堡垒

一是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内容进行学习。截至目前,我局已组织集中学习×次,领导领学×次,专题讨论×次,学习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等×余篇。二是加强培训。通过网络观看了《×》《×》《×》《×》等专题节目,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市民之家的党建馆、家风家训馆和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重温了誓词。三是积极开展“三新”讲习所建设及投用。整合各类资源,规范讲习场所、丰富讲习课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讲习党纪党规、党史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四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参与社区活动。截至目前,观看专题纪录片达×小时,到社区服务×次,开展讲习活动×次。

(四)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每月的第一个周二确定为“主题党日”时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次。结合庆“七一”活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次、专题党课×次,并举办了“我荐书、我读书”活动;结合精准扶贫到嵩县栗盘村走访×次,慰问贫困户×户,为帮助村里打开农产品销路,与×家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二是落实党员联系服务企业项目制度,每名党员负责与×-×个办事处对接在谈、签约项目库的更新,联系×-×个企业或项目,跟踪企业项目实施。

(一)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有欠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有些知识的掌握只是浮于表面,仅限于了解内容,没有真正学深悟透。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快,有时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二)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创新意识不强。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对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没有及时掌握,跟不上形势的步伐。因而造成党建工作的思想还不够开放,思路还不够清晰,工作还欠创新的问题。

(三)服务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下基层社区联系群众的次数过少,活动开展内容上还比较单一。对企业发展状况掌握不够到位,不能保证每个企业都调研一遍,对于企业反应的一些棘手问题解决方法还不够多。

(一)加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充实学习内容,对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关注、多讨论、多交流。

(二)理清思路,深化主题实践。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式、解放思想、提高党建工作成效为落脚点,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细化活动内容,运用好党员微信群,及时发布活动方案、学习内容,加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

(三)直面问题,开展随机自查。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整改,通过学习先进支部经验,不断研究改进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

(四)指导实践,坚持学以致用。要发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精神,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水平的提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努力在内外贸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实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