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大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1:34:34 |
  • ZTFB |
  • 10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总结中可以结合个人感受和体会,增强表达的真实性和亲和力。那么,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前提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不仅是因为幼儿的创造力远远超过成年人,此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天性。很多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过去投放材料时经常想的是指导幼儿怎么玩?而现在是了解幼儿怎么玩。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玩,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游戏,但是经过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讨论,他们说,可以用轮胎搭建很长的隧道,有的人说用轮胎搭建很长的火车,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轮胎搭建成木桶形状,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与此同时,操场上有几个供孩子们攀爬玩耍的滚筒,有的孩子们用这些滚筒创造出了“毛毛虫”的玩法。先是一个孩子推到滚筒在里面扭来扭去当毛毛虫,后来转变成两个人牵手进入滚筒当毛毛虫,再后来更多的孩子尝试前后拉手和脚将多个滚筒拼接起来合作玩“毛毛虫”游戏。幼儿合作的天性以及创造力被有效激发出来。

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摆放了弯弯桥的材料,经常用这些材料做隔断和障碍物。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用这些材料创作了很多游戏形式。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们通过拼接的方式将弯弯桥变成了翘翘板,之后他们利用弯弯桥模仿各种各样的海浪的动作。他们还把弯弯桥当作战壕玩起了军事游戏,甚至他们还把不同的弯弯桥材料拼接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玩起了益智类游戏,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在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幼儿园的水池中飘满了瓶瓶罐罐,幼儿们想把这些瓶瓶罐罐捡起来收拾好。几个大班的孩子就用各种工具去捞水池中的瓶子,靠近水池边的瓶瓶罐罐很快被捞了上来,可距离水池边较远的瓶罐撈不到。正当孩子们焦急的时候,有个孩子拿起长柄铲子,跑到水池边用铲子不断滑动水面,想用铲子把瓶子靠着水的张力拉过来,可是在铲子划动过程中,瓶罐受到水的波动影响越漂越远。这时他不着急,站在水池边静静的观察,这时他灵感迸发,用铲子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面,这时瓶子受到水波作用越漂越近,当漂到岸边时,他用手将瓶子捡了起来。

过去我们常常想着幼儿年龄小,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碰到困难容易退缩,总是向老师求助,为此我们经常绞尽脑汁去设计一些情景问题,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我们发现,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不用老师刻意培养。

1.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要对整个游戏的游戏材料进行控制,要让幼儿自由取放,教师要向幼儿讲清楚材料的取用收归原则。根据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游戏的原则是让幼儿把一样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是一样的物品、也可以是一样材质,要引导幼儿把这些材料作为同类放在一个收纳筐里,最后明确材料的取用方式。

2.为幼儿设计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情境。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构建不同的游戏区域,使用材料时要根据游戏的需要,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创造游戏情景。有的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搭建小公园,有的想搭建长城、宝塔,还有的想搭建成游泳池或是蛋糕。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游戏活动中会很自然的与他人开展合作,当遇到困难时幼儿也能自主解决。

3.将幼儿的想象转化为实际行动。

游戏活动内容可以设计为幼儿想要的游戏场地,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环节。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幼儿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通过同伴间的观察、模仿、创造,不断提高自己的游戏计划水平。将游戏的权利下放至幼儿时,每一天幼儿都有不同的游戏想法和创意。例如放在教室角落里的地垫,最初是给孩子们塑造游戏区域使用的,渐渐的孩子们开发了垫子新功能,将不同的地垫组合成正方体,幼儿们藏在中间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密切合作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创造力得到了有效调动。

综上所述,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精神都能得到激发,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发挥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游戏教学质量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秋.浅析如何提升幼儿游戏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8(36):43.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地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年进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语文论文《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体育教学与健康课堂的开展,这是区别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这种新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满足这样新的要求。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充分实现体育学科的本质功能和育人功能,及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体育课堂的新的评价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所得到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本质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的关于该学科的知识、技能、品质及经验的综合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观,是学科应起到的基本的功能与作用。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养成自主锻炼,自主健身的习惯,包括运动知识的认知能力、锻炼的实践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体育核心素养也体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且是对三者的有效整合,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的价值观念的追求。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实践者、组织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能做到为人师表,要真实地起到老师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定期参加业务培养,以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老师,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能不断地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体育专业技能、提高自我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在更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后,作为体育老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才能更精准地掌握体育技能的专业要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的综合体育素质和体育核心素养。

2.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德育工作没有做到位,学生就会出现危险品,这体现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有很多途径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渗透。例如,让学生观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我国的运动员获得了第一名,在升起国旗的过程中,可教育学生要好好进行体育锻炼,学好本领为国争光,这就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賽中,让学生学会团结与合作,互帮互助,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拔河比赛中,篮球比赛中,足球比赛中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团队精神的德育教育。

3.使学生养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育界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体育不好,就容易出“废品”,这说明了学生再学习好,如果身体不好,没有健康的体魄,不能参加正常的活动,那么学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呢?因此,体育老师和家长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重视智力发展,而轻视体育锻炼的观念,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必要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未来发展的益处,真正了解到体育锻炼存在的价值,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理论,从而保证学生在锻炼中的身体安全,为学生实施终身体育锻炼计划奠定基础。

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面对社会的快速发,面对工作强度的日益加大,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也无法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

2.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更多地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技能,养成积极锻炼的体育意识,最终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并能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我的身体条件和锻炼的情况,正确地评价体育锻炼所处的位置,从而为自己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学科本质作用的基本要求。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健康体魄的合作人才,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体育教学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04).

[2]刘军.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10).

[3]汪晓赞.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j].体育教学,.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体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高校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体育养成教育。本文主要是对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体育素养;养成教育。

对高等院校来说,体育素养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并且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体育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体质的锻炼。所以,高等院校必须要开展有效的体育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什么叫体育素养?所谓的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1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在学习生活之余,学生也向往拥有更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体育运动因为其所具有的挑战性,竞技性和对抗性,体现着力量的美感,彰显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体现人们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因此,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对此着迷,被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征服,进而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的锻炼当中,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既使学生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2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

终身体育运动作为全面和长期发展的体育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中接受体育教育,也同时为终身体育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运动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和拥有健康的体魄,让身心获得愉悦感,让人一生都能够从中获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终身体育也从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终身体育运动,可对所有人的一生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符合有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内容形式和方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3学生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体育作为文化建设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一个人的体质,有效开发人的智力。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让人拥有智慧,以此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当中,短跑是爆发力和速度结合,中长跑是耐力匀速跑的结合,跨栏是勇气与技巧的结合,击剑运动是力量与优雅的结合,帆船运动是挑战自我与搏击风浪的结合,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则是讲究团体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不同体育运动都有不同的运动特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能够拥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同时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能够有效地养成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2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够。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都认为自身无任何疾病,身体健康,不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也有些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都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少。因此,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够完善,站在体育素质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都缺乏对身体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锻炼行为十分的随意,没有系统的规定,同时,学生也缺乏进行积极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导致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达标。

2.2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

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自身的素质非常差,近几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胸围等形态指标不断提升,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学生的耐力速度以及爆发力等指标都进一步下降,尤其是一些有氧运动为主的耐力素质下,降的幅度更大。

2.3学生体育道德品质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现今很多大学生进行体育竞赛锻炼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并且很多学生对这种行为持漠视以及认可率比较高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极不正确的。这主要是受到社会不良道德观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体育素质无法提升。教师也没有有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不够高。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如今的高校越加重视体育教学,尤其是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人的活动是受感情、意志以及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及支配,这些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地发挥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能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科学锻炼技能以及卫生保健常识的传授,从而来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

3.2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意义非凡,体育意识中所涵盖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成功意识,进取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尤其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同时也要充分提升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培养自身健康的体质以及品质。体育会伴随人的一生,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大学生必须要树立一个终身体育意识,利用学习的技能来不断提升时效性,以此来充分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3加大体育锻炼宣传力度。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要锻炼,更多的是希望大学生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多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以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一位资深教育学家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现在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轻视,不是因为高校老师的工作没做到,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观念在作怪,毕竟到了大学的年纪,他们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只是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环境的影响是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群体环境和物质环境。通过加强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的思想积极教育,来奠定大学生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影响着很多人,进而导致了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此,加大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非常有必要,这些举措都会让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并积极参与进来。

3.4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国体育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向上努力,拼搏精神等都属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这些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必须将其传授给学生,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加强自身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将会有效地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同时也会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风气,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3.5提升教师的素质。

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来说,必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所在。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是通过教师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必须要提高,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能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来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能够让学生健康成。同时,教师也要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的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6).

[2]文瑾.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9).

[3]蒋健保,李广宇,霍磊.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4]吴永慧,刘志红,李辉.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

[5]李保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摘要: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一般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绘本阅读。然而尽管“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观点早已被提出并接纳,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基础,一味地希望通过教学示范、模范来引导幼儿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要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会与老师、同伴沟通交流,更要学习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化”的音乐创造活动,从而激发幼儿自身的自主认知和想象、情感的萌芽。

关键词:音乐;游戏化;策略;幼儿。

对于游戏的喜爱是幼儿的天性,喜爱音乐并能随乐而动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缪斯本能[2]。目前,“游戏化”一词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共识。但实际教学中,不少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到位,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游戏与教学出现脱节现象。因此,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敢于探究和尝试”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強调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把游戏适当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美的情趣。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亲近生活,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美的情趣。

1.生活经验是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精髓。

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们平时采用最多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采用游戏教学,教师要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适当的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指南》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表明了要考虑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践、个人经验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游戏的形式适当安排到教学中去,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主动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1]。

首先,我认为幼儿最为熟悉的、充满生活趣味的内容是游戏化幼儿音乐教学的精髓。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或者事物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并把游戏的因素隐藏在选择的事物当中,既能保持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也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我会利用周一早上的早谈时间,和幼儿们谈论在“周末的精彩生活”这个话题,从“你们周末去哪玩啦?和谁去玩?玩什么啦?开心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之类的谈论,从而引发他们的谈话兴趣。在谈话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十分喜欢这种谈话,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发现,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时还会加入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这在无形当中就引导了幼儿喜欢变现美的一面,而其他的幼儿也能参与其中,并积攒了相关的生活经验。

2.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创造适宜的环境。

音乐是一门想象的艺术,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拥有对于音乐的认知和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在《指南》中在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了——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1]。比如,在音乐活动《买菜》中,首先选材的内容,幼儿都有些许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添置了菜市场的场景,并且我还带来了菜篮子、各种蔬菜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买菜”的环境氛围,产生浓烈的探究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整个音乐的感受是直观并感兴趣的,在心理上能感觉到安全感,乐意与参与到活动中,能给全班小朋友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在尝试着学习“买菜”这个过程。

二、融合故事,深化语言魅力,是音乐活动“鲜活起来”。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应用游戏,恰当的组织实施每个教学环节,体现游戏精神,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发挥想象力。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是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始,幼儿的思维、注意力不易集中,导入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和自主性。我们都知道,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音乐的想象,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来引入音乐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在我开展音乐活动《我的动物宝宝》中,以各种不同的动物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根据听觉来猜哪只小动物来了,由此引入音乐;接着,让幼儿学着模仿动物,慢慢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学有所得。

2.运用故事化语言的指导,帮助幼儿拓展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是个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指导可以给予幼儿启发,激发幼儿兴趣和想象力。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将故事的情境与音乐相融合,再以游戏的形式渗入,这样的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

3.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美。

我们都知道韵律活动中,音乐情境的设定与运用同游戏相结合,是游戏化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形式。比如,在韵律活动《小雨和花》中,我在课堂上先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会根据音乐的节奏肢体语言表现下雨和雨滴落下的动作,再将“小花”请出场,让幼儿根据音乐,随乐而动,与同伴一起游戏,一起表演,体验音乐的美以及和同伴相处游戏的乐趣。

三、扎根教材,联系生活细节,播撒想象与美的种子。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幼儿时期、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是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参与音乐活动。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幼儿园阶段,幼儿音乐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生活活动中对听到的乐曲的感悟,更多的要从正规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所以,教材的内容就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母本,如何将教材里面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接受地传达给幼儿,是每一个幼师的必修功课。

教材里面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唱活动、音乐游戏,又有韵律活动、音乐欣和演奏活动,这些不同的活动各有着不相同的教学方法。而幼儿最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尤其是在音乐和动作敏感期的孩子,他们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但是就是喜欢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因此,在游戏中,最能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总之,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游戏因素,使游戏化音乐教学生动有趣,更切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但要真正实现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实践,相信游戏化音乐教学的实施效果会越来越好,更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10月16日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程英.“真”游戏化的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策略探讨[g].福建教育,2017年12月.

[3]唐维霜.浅析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与教学.[g].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5月.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新的课程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基本理念是需要理清的,因为教育理念能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下面就几个教育理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同学,尊重个人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认知去支配学生的思维,而应尊重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而应认识每一种个性都有他的优势和不足。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前提。当然,学生身上会存在些不足,如自制力差,不愿开口等,教师应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帮助他们。

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自从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我们便被信息化的浪潮所席卷,每时每刻我们都能见到前所未有的食物,听到前所未有的观点。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新课标明确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件自己乐于做的事情,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跟教师的教学生动和善于启发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各种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如音乐、游戏,竞赛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说,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内在潜力,也同时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可持续性发展,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朗读、背诵、质疑等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如今学英语的条件越来越好,计算机、报刊、动画片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英语的机会。教师不仅自己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开发课程资源。

4.培养学生跨问文化积极意识。一位语言学家曾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可见,如果违背了非本族国家的文化习俗,就会冒犯对方,甚至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所以,教师在把握实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教师应渗透文化意识,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三、倡导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所谋求的教学效果不单单是会几个单词,做几道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内在语言学习机制,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传统的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会做题,但不会与人交流。而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任务型”教学能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具有实际意义。“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任何教学都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任务型”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进行“任务型”教学前,要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这个任务之后能学会做什么。成功的任务能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在课堂中演练生活中真实交际时所要的语言技能。

2.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设计的任务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积极操作的兴趣和热情。

4.教师的调控能力。“任务型”教学过程具有不可预期性,因此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效调控语言学习中各种相对因素的平衡关系。例如,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关系,口头与笔头语言形式的关系,并能及时调整自己对任务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过程的安排等。教师不仅要明确每一阶段语言教学的具体目标,保证学生有必要的语言输入,并给与学生适时的语言支持。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把评价体系分为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侧重于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相比,形成评价有着明显的特征。

1.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相比,形成性评价不是评价学生某各方面与别人相比谁优谁劣,而是为一名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建议,增强每个学生学英语的信心。

2.评价的多元性。评价方式不同: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等。评价内容不同:“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

3.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的重点放在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要从发展的眼光出发,而不是惩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中重激励,重进步。形成性评价展示了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自己努力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学生命活力的不竭之源,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想我会更好的把握新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发展。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取游戏化的策略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体育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游戏的三大优化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游戏;创新。

伴随小学生课程改革的逐步加深,诸多的教育人士全面意识到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性。在《体育课程标准》当中,重点突出了应当将游戏活动和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及热情。通常来讲,体育游戏拥有很强的趣味性特点,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竞技性特征,所以,教师们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某些传统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安排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不仅仅开拓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增加了游戏活动的相关形式,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在体育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丰富游戏器材,激发体育游戏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彰显出丰富多样的游戏器材,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丰富体育游戏器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发。1.变废为宝,自制体育游戏器材。当前不少学校缺少多样化的游戏器材,从根本上来讲,现实生活中一些物品在经过加工或改造后,均能够作为游戏器材使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物品进行改造和加工,自己制作游戏器材,在这一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动手的喜悦之情。例如,在对《投掷沙包》这一课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参与了投掷沙包的游戏活动后,再让他们使用线团或纸团开展投掷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使用不一样的材料开展投掷活动,便可以提升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可以看出,器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参加体育游戏的心情及行为活动,多样化的游戏器械才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促进儿童在身心方面的良好发展。2.改革创新,丰富体育游戏器材。针对集体类型的游戏来讲,采用用具材料必须要保证多元化、趣味性。而布飞盘便是最为典型的游戏材料,如若将它变成一种游戏活动,必然会有极大的趣味,吸引小学生们参与其中。例如,在飞盘游戏活动中,采用一物多玩的形式,不仅有飞旋的形式,还包括投掷形式或传递形式。笔者结合飞盘游戏又创新了一种“印度飞饼”的游戏活动,在这当中,需要结合不一样的方式,对飞盘进行投掷或是传递,并且计算飞盘的数量,进而确定最终胜利的小组。创新游戏活动的形式,不但能提高儿童的专注力,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从而促成他们体育游戏的高效。

二、趣化游戏热身―――提高体育游戏效率。

热身运动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强度,才可以发挥热身的有效作用。然而,儿童们所拥有的运动能力较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热身运动,其强度也应当慢慢增加,保证热身运动的合理性。然而,很多的热身运动过于单一、枯燥,儿童们往往不愿参与其中。作为体育教师来讲,必须要多多设计趣味性的热身运动。1.热身内容―――凸显趣味性。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针对热身进行创设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其多样性的内容,提升热身运动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另外,体育教师还应当让学生们做好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良好准备,让他们乐于参加到热身运动当中。普通的热身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讲过于枯燥、乏味,应当将单纯性的走路或跑步,改变为“慢走―――快走―――慢跑――快跑”这种形式,将单一性的徒手操改变成为灵活趣味的健身操,主动引导儿童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热身运动当中。在这样的趣味化体育游戏热身中,自然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热身形式――凸显互动性。就体育热身的形式而言,应当突破传统的形式,利用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们多多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这样一来,才可以让学生们乐于参加到体育课的热身运动当中。例如,“队列队形”这一课是十分无趣的,往往简单的排队就需要练习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为了提高这堂课对小学生的吸引力,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种热身运动:向每个小朋友发放一张扑克牌,并让小朋友记住这张扑克牌的点数,之后,要求他们结合扑克牌的点数寻找相应的伙伴。在这个游戏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们广泛地参加到热身运动当中,获得较好的热身效果。

三、凸显主体地位―――实化体育游戏过程。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凸显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来,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高效化体育运动的目的。1.创设体育游戏情境。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多多结合教学内容,进而创设一些游戏情境,提升游戏所带有的趣味性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们参与其中。例如,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当中,“50米短跑”是一个重点的.教学项目。为了让儿童们掌握短跑的正确姿势,笔者设计了一个“丢绳跑”的情境,在该情境当中,两个学生为一组,纷纷攥着一根绳子的两边开始慢跑,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体育游戏的趣味内涵,让学生们参与到有效的体育游戏活动。2.优化体育游戏活动。(1)传统游戏的创新玩。对于小学生来讲,完全可以使用某些传统的游戏活动,然而一些传统游戏则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造及创新,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让教师与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关系。例如,在传统类型的“木头人”游戏中,一旦口诀念完之后,同学们都不可以动。几个回合结束后,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参与的兴趣。于是,笔者对这一游戏进行了创新,通过不一样的手势来提示不一样的动作,手势朝上,则提示向上跳的动作,转手就提示原地转圈的动作等,这样一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2)多种游戏整合玩。针对现如今的小学生而言,过于单一的传统游戏形式,根本无法吸引他们,然而,如若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形式,那么就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相对典型的游戏是“老狼老狼几点了”,小学生们都十分喜爱这个游戏,然而玩了几次后,他们很快就丧失了参与的热情。这种形式过于单一的游戏,很难长时间吸引儿童们的兴趣和注意。但,如若把该游戏和“贴人”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将贴人替代逃跑这一形式,一旦被老狼抓住的那一刻,学生可以选择说木头人,那么其他伙伴便可以趁机贴到另外一个伙伴的身上,该伙伴便可以逃跑。这样的一种情景设计,有着多元化的形式特点,不但对学生们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还提升了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游戏活动的热情。3.引入民间体育游戏,凸显整合性。国内的民间体育游戏十分丰富,十分普遍的游戏活动包括踢毽子、跳皮筋以及打纸牌等等,这些游戏活动相对简单,对学生而言,技术性的要求比较低,同时也不需要过大的场地,还能够增强学生在跑步、跳跃、行走、投掷等方面的运动能力。在上述的体育游戏活动当中,学生们不但能以班级的形式来参与,还能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民间的体育游戏活动种类十分多样,可以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不少趣味特色,提供多元化的游戏选择。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引入游戏活动,有着很大的教学意义,不但能够帮助儿童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用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并锻炼儿童在肢体方面的协调性,提高儿童肢体的灵活程度,促使儿童形成相对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儿童的智力进行开发,同时让儿童们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例谈[j].中小学教育,(12).

[2]刘新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入游戏元素[j].内蒙古教育,2016(11).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取决于数学科目是初中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还取决于初中数学教师是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同时也取决于初中数学教师能否对数学科目进行有效的教徒直接决定学生的思想发展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甚至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科目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的地位,以及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影响性等都决定了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甚至同样是初中阶段其他科目教师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来简要分析和总结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搞好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

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的基本素养。所谓的能够把握住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是指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要能够对初中阶段的整个教育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要知道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这里也包括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或国民教育体系的性质和基本的理念。“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奠基人生发展的教育。”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这种基础性作用具体说来就是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提高,是对小学阶段基本生活常识教育的深化,同时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又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基础,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还要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打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层面对我们整个初中阶段担负的教育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除了这个层次之外,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还要在把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放在国民教育体系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我们国民教育的性质,进而定位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性质理念。我国国民教育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们目前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因此,这就决定了处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初中阶段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个层次上定位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性质。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

初中数学教师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教学对初中教师的搞好教育教学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对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把握对搞好数学科目的教育教学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表面上看无关紧要,但是从实质上,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教师,教授的是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科目,同时我国的国民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人才的,因而这就决定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学会一定程度的“务虚”,在搞好业务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国家关于教育大政方针的了解,进而对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定位。这样才能在进行业务教学时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和育人理念。因此,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基本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科学把握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

如上这些都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明把握学生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这些几乎都是教育教学领域的常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之所以要具备科学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这些一般的结论和常识使然,一定程度上,这里还有更为具有深入的根由。这种特殊的根由是由初中数学教师任教的数学科目以及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状况对有效开展教育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决定的。

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一定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教育。初中学生只有能够接受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理解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能够进行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层面上,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在初中年级不同学段的成长发展状况,这种成长发展状况的把握主要是把握学生在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核心是把握住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思维发展状况。当然,具体方面看,这还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有把握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尤其是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因为,同样是处于某个年级,可能由于不同的生源以及教学差异,学生的认知和成长状况可能会有差异。在这种意义上,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加强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学习,知道初中阶段学生认知或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善于深入分析把握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状况。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和把握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状况,才能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更轻松更高效地学习,进而提高课堂质量。因而,把握初中学生认知和思维把握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能力和素质。

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在与一般学生相比较的特殊性看,数学科目的教学不仅需要把握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还要注意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特殊性。初中学生的心理的社会性发展也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他们的成长发展状况。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处于断乳期,他们处理关于自我、他们和自己学习和生活方面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往往充满叛逆,往往彰显自己。因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搞好教育教学,就要准确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对这种心理发展特点的把握,了解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尊心。因而,从这种角度看,初中学生特殊的成长发展阶段也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师要科学掌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把握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育教学最为根本的素质和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向学生教授的就是数学科目,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够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那么就没法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和能力,是最为根本的基本功。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对初中数学科目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而是要做一番深入分析以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就一般意义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几乎都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范或相关数学专业毕业,因而在这种意义上不存在数学教师看不懂或不会讲解初中数学科目的问题。但这种只是一般的意义而言,最为根本的是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初中数学科目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深入到初中数学具体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在掌握初中数学科目的教育内容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吃透初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要知道初中阶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基本内容以及相应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是作为快捷地掌握初中数学科目内容的途径。二是要善于研读初中数学科目的教材。初中数学科目的教材往往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进行编写的。研读初中数学科目的教材有利于更为具体地了解初中数学科目的内容。三是要善于总结初中阶段的一些基本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来实现的,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表现为一些基本的题型,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初中阶段出现的题型以及解决方法。四是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中考题。虽然我们不主张应试教育,不应该为了考试而教学,但是中考考的不仅是知识;虽然中考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实现的,但它往往蕴含着大量初中数学科目要教学的内容,因而通过对近年来中考题的分析或追踪有利于掌握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内容。只有做到如上这些,才能够对初中数学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够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才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解题技能和素质。

总之,笔者根据自己的初中教学经验认为,初中数学科目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的地位,以及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影响性等都决定了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数学教师从总体上应该具有三大素质和能力,即把握初中阶段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地位以及相关的教育理念政策能力,把握住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以及社会性成长发展状况的能力,把握对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促进初中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林龙,王立仁。论作为学科建设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0):13.

[2]宋婧。简论小学教师的素质构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3):13.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班级里一个孩子因外婆去世请假一周,回来后我本能地询问情况,关注孩子是否因为亲人的故去过于伤心,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孩子的回答讓人非常诧异。

幼儿:“外婆死了,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了。”

老师:“那你有没有很伤心?”

幼儿:“我长大了,也要像外婆一样,还有跳舞的、唱歌的,还有好漂亮的灯(纪念故去亲人搭建的舞台)。”

(孩子的脸上看不出因为外婆的离世而表现出来的伤心,反而多了一份快乐。)这让我想起了第一届带的孩子大班时,一孩子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家人告诉孩子“爸爸在天上当医生,因为那里有好多病人,需要爸爸去帮助。”因此当孩子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达出的是一脸自豪,妈妈和姥姥也不愿在孩子面前落泪,孩子可以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有爸爸的照片,爸爸躺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所有人都哭了,可是他们不让我哭。”

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死亡教育了,乔布斯曾经说过:“死亡是伟大的发明。”而成人对死亡的避讳让孩子们从小对死亡这件事情很恐惧,或者刻意隐瞒死亡的真实性,让孩子不懂得死亡到底是什么。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儿童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亲或母亲的正确引导,就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死亡教育的内涵是分为四点:

(1)认识死亡的本质。

(2)对待死亡的态度。

(3)调整处理对死亡的负面情绪。

(4)重新审视、改变现有生活。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幼儿教育已经是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但是作为三到六岁的孩子,很多地方还在刚开始起步,选择教育方式,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成了研究的问题,本文探析的是游戏交互作用来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都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动、爱玩、停不下的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采用游戏交互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还能让孩子快乐的主动去学习音乐,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要占据重要比例,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游戏,游戏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种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游戏,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其中儿童游戏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中期,才进行理论的研究。国内外都对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超过了顺应的一种思维模式,拉夫.克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游戏。而我国对于相关游戏研究也有一些期刊文献,比如有《游戏的功能》《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思考》《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等等。儿童游戏的特征有:一是: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二是: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三是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无法创造财富;最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也就是说游戏快乐的。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常规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愉悦了身心健康,培养并形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了创造性。因此,音乐游戏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幼儿的特点。

幼儿,主要是三到五岁的孩子,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身的特点。

(1)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他的协调能力和一些知识的把握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2)开始幼儿园的学习,在情感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三岁四岁年龄段的思维是具体所见的,也就是通过实际看见的进行思维,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中父母为自己的做的他会同样的转移给玩具娃娃。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个初步抽象概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问为什么。

(3)日常生活会是其兴趣的探索,比如孩子看到奶奶跳广场舞,也有可能引起兴趣去探索,在情感上是易变性,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会形成自己的个人情感。

2.游戏化音乐教育的研究目的。

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然而如果只是枯燥性的让他们听歌或者教他们唱歌,达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喜欢上音乐。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爱动爱玩,而且在一些活动玩耍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敲打不同的声音,而且你会发现,她们听到音乐会不由自主的摇摆身体或者蹦蹦跳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发现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更加适合小孩子的学习。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音乐节奏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捉迷藏游戏被认为有音乐节奏,游戏过程是一种交互性的模式,是传授技能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更多的接触音乐,会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所存在的音乐元素有:

(1)节奏,也是在活动中最容易被幼儿察觉的,通过游戏中的音乐节奏感知,会形成自己的节奏,在一些听辨游戏、语言游或者律动游戏都能体现出来。

(2)韵律,游戏中也会体现出韵律的音乐元素,韵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而且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广泛的教育方法就是韵律活动。就比如小朋友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会主动的跟着跳动,反映出了他们愉悦高兴的心情。

(3)旋律,旋律在音乐中是变化多样的,不同的音高组成了上行、下行和平行,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活动就是丢手绢、找朋友,小孩子通过游戏对歌曲反复的唱,这样游戏结束后,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歌曲。比如通过游戏的交互来辨别音的高低。

(4)在游戏中,还体现出了音乐元素力度,也就是音乐的强弱程度,音乐中有战斗性的歌曲,他慷慨激昂,也有抒情的歌曲,温婉柔情,比如《找朋友》就会让孩子兴奋,《摇篮曲》就会让其安静,这也就是音乐力度的体现。

(5)曲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是比较难的一个部分,通过游戏可以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的结构和组成。比如在闪闪的红星,老师根据曲式结构,来指导学生游戏,去感受音乐的结构。

(6)最后,游戏还可以体现出音乐中的音色和速度,首先音色,主要通过听辨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模仿不同的人让学生分辨音色的不同。然后速度,音乐中的速度代表着不同情感,比如动物的模仿,兔子蹦蹦跳跳音乐应该是欢快的,而狼就应该是低沉的。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如何把游戏应用到幼儿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的目的,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上的体现,丰富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设计,比如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生肖,模仿生肖,找出二十个学生听歌词来进行模仿,让其找到情景游戏中断乐趣,比如里面歌词“大公鸡喔喔叫,小狗汪汪尾巴摇,猪儿呼呼睡大觉”,就可以让他们听着音乐和生活所见去想象并模仿。让其教学更加趣味化,通过游戏辨别音色、旋律、韵律等,同时学生边唱边游戏,联系发生。还可以自己通过对生肖的理解,自己编歌词与老师进行对话。

(2)探索性的游戏,这里可以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发生器材,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音乐,比如盆。铃铛、碗、筷子等可以敲出不同的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轻重、长短、高低,有的清脆悦耳、明亮动听,有的沉闷、粗糙。发音器材的玩耍,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唱歌跳舞让孩子伴奏敲打,寻找节奏感。

(3)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学会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利用幼儿的好奇,保持游戏的兴趣。要有丰富的内容让其模仿,比如模仿爸爸妈妈,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别人唱歌等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模仿发现其他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幼儿善于模仿,同时要学会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幼儿,让其得到认可,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挥。音乐游戏课是以人为本,让其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激情去进一步的探索发现。案列分析,比如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游戏《猴子爬树》,首先老师要准备猴子小纸片,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制作出小树。进行的游戏要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向,在课堂上,先是播放音乐《白龙马》,这是一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孩子通过音乐就可以自动的联想的动画片以及动画里的任务和事情,引出孙悟空,让孩子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进入到音乐游戏猴子爬树环节,《猴子爬树》共分为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主要是旋律的上行,孩子通过这一小段的音乐做出爬树的动作,第二小段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猴子的各种相关动作。最后一个小节则是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先听音乐内容,老师适时的提问,然后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来判断猴子的不同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一游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欢快的氛围,能够准确的听出旋律,根据旋律来进行猴子爬树的相关动作,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注意事项。

(1)幼儿教师角度。

作为幼儿的老师,要明确孩子成长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的发展,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配合老师展开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是把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引入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理念,老师对学生要了解,包括了幼儿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向,教学游戏也要找准兴趣点。熟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帮助幼儿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做好赏识教育。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通常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让其喜欢上音乐学习。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学习环境,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保持愉悦放松,仔细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幼儿学生的意见。三是教学内容上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让游戏育教学得到一个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其中并得到发展。四是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正确的指出不足之处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2)家长角度。

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交互作用和幼儿音乐教育,很多孩子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兴趣想法。另外家长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说教,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就应该要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爱玩的天性,也就忽略了利用孩子的爱玩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所以往往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正确不认识当前的新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思维: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教育方法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所以需要老师能正确的采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游戏与教学的集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16(20):93.

[3]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3.

[7]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144+146.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体育教学的策略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如果能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就能让体育训练更加生动有趣,达到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释放体育训练魅力。体育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学生的身心特点,以达到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无论从生理学、运动生理还是教育心理来说,它都能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它最能促进学生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的形成。在游戏模式中,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去参与训练,从而达到有效激活学生的训练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巧,增强身体素质。

一、运用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1.启发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天性爱玩、爱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教学内容,巧妙将低年级教材进行二次处理,通过整合游戏,使体育教学项目与游戏完美的融合起来,最终达到实现融娱乐、趣味、学习、教学为一体的新模式。如在学习队列队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化整为零,结合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如集合、解散、立正、稍息,教师可以巧妙融入游戏,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游戏为学生集中精力提供了载体,学生想更好地玩游戏,必须认真把握动作要领,并配合口令,从而能够自然地理解集合、解散的含义,并学会立正稍息的站姿,掌握动作要领。游戏能够将口令与动作融合起来,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变成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教师再想在训练课堂所传授的内容也就无痕到融合在游戏中,最终助力学生有效掌握队列队形的内容。

2.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小学生善于模仿,而思维想象比较弱,游戏为学生的模仿提供了载体,但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感性载体,特别是游戏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为学生感性认知体育训练项目提供载体,从而达到既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又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掷垒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难的内容,一方面它对学生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它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让学生重复某个动作,或者教师一遍又一遍的传授技巧,学生就会感受训练过程的枯燥,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持续训练。为此,教师把棒垒球的规则、场地稍做改动,编成游戏《我是勇敢的小投手》,让它适合小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在课上认真地参与,在课后亦主动的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兴趣,还带动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4.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体育游戏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在游戏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规定性动作,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良好品质。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参与者要团结互助、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游戏,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选择与采用体育游戏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内容与选择。

在选择体育游戏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游戏与体育训练的关系,不要为了激活学生的兴趣,随便引入游戏,这样会导致游戏与体育训练项目产生脱节。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游戏内容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学校的场地、学校的器材、学生的人数、体育训练的内容,从而使游戏能与训练项目紧密联系起来。

一般性游戏。它主要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提高学生的灵敏度,主要运用于运动过程中。如夏季下午的体育课、冬季比较寒冷的体育课,学生会因为气候的问题而不想参与,此时,教师引入游戏则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起到提高皮肤温和伸展关节韧带的作用,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

专业性游戏。它主要和某个运动项目相结合,属于“定制型”游戏。这种游戏隐含着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而预设,它要求有一定的运动量和难度,学生通过游戏能够更扎实的掌握某项运动技术与技能,特别是某种动作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强化才能实现的,学生会因为反复训练而产生枯燥和单调的情绪,此时,专业性游戏则能让学生在积极的训练中更好地掌握某个动作,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放松性游戏。它主要的目的在于缓解、恢复,学生通过一节课的训练会产生疲劳的感觉,此时,适当的增加一些游戏能让学生放松身心、消除疲劳,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节,体力得以恢复,并产生持续体育训练的信心。

2.注意体育游戏的负面效应。

体育游戏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育游戏中的伤害事故;二、体育游戏易造成学生间的不团结;三、体育游戏还会造成学生思想涣散紀律不整。

为防止游戏负面效应的产生,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一、强调游戏规则和要求,做好裁判工作。在游戏之前,教师要将游戏规则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游戏情况进行评价。在游戏中,如果有裁判的游戏,裁判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并公平地对游戏过程进行评价,使游戏可以顺利进行,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游戏。二、游戏分组时,要做到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是体育训练的主体,机会均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公平与乐趣,而分组的合理性又为游戏的精彩进行提供保障。三、重视思想教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游戏,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杜绝游戏的“偏食”现象。

游戏教学中的“偏食”现象是指游戏过程学生的参与情况,即在一个游戏中有的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有的学生则在一旁“晾着”,坐冷板凳。

总之,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也是体育锻炼的良好方式,想在体育课堂更好地整合体育游戏,教师要充分挖掘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游戏方式,巧妙与体育训练内容完美融合起来,最终借游戏激活体育训练课堂,全面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赏识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有利时机,对学生给予适度的赞赏,激发学生自信心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素养;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度的赞赏,并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奖励他们,激发学生自信心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学期笔者教七年级,本以为学生们进入中学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会加倍努力自觉学习。没想到半学期过去,学生依然没有改掉小学时贪玩的习惯。班上不少学生迷上了打乒乓球,早晨到校、课间十分钟、中午、下午放学后都忙着去打乒乓,有的学生甚至天黑了也舍不得回家,真可谓争分夺秒,学习的事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尽管笔者下了禁令却依然屡禁不止。语文期中成绩出来了,笔者傻眼了:不少学生成绩下降,上九十分的学生人数居然比一班少了整整十个!光凭讲道理、板着脸教训或叫学生们互相监督,能扭转这个局面吗?怎么办?怎么办?笔者心急如焚!

绞尽脑汁思索良久,忽记起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就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笔者豁然开朗:作为教师,笔者不应当只是一味批评学生,应当多给学生一点赞赏,学会赞赏,习惯去赞赏,用赞赏在他们内心播撒自信的种子!

于是,笔者决定采取“发奖励卡”的形式对学生们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及时奖励。奖励卡上有笔者的印章,是不可以伪造的。学生们把奖励卡粘贴到笔记本上,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而且如同照片一样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笔者想用这种奖励的.形式试试是否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热情,从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天早上,笔者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谈论了这个想法,他们兴高采烈,立即表示赞同。于是笔者和他们一起热烈讨论,共同制定了《奖励细则》:

一、奖励卡。

1.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精彩、创新。

2.及时(有一定速度),认真完成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书写工整、正确、卷面整洁或书写比以前有进步。

3.学生们自愿一对一结成“师徒对子”(效果不明显的及时调整),学习好的同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受到帮助的一方有明显进步,体现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双方都可获得一张奖励卡。

4.单元测试、单元、期末考试成绩优秀(90分以上)或比以前有进步。

5.喜欢看课外书,每天认真阅读课外书一小时以上。

6.作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表述清楚,好词佳句多,书写工整。

7.听写、默写100分。

8.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

9.奖励卡上设有一些语文问题。如:谜语、趣题、故事、名人名言等,如果学生独立或经他人帮助解决了卡上的问题,最早告诉老师的,能再获得一张奖励卡。

10.在实践过程中及时补充、完善《奖励细则》。

二、喜报。

凑满5张《奖励卡》可以获得一张《喜报》,建议家长奖励1元。三、奖状。

凑满3张《喜报》可以获得一张《小奖状》,建议家长奖励2~5元;凑满3张《小奖状》获得一张《中奖状》,建议家长奖励6~10元;凑满3张《中奖状》获得一张《大奖状》,建议家长奖励11~20元。奖励的钱,老师会协助家长指导学生怎样合理消费。

笔者随即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们谈了自己的构思及具体操作方法,他们非常高兴,纷纷表示一定全力配合、积极支持。这下,笔者更信心十足了。

“老师,我背了《紫藤萝瀑布》,给笔者一张奖励卡。”“老师,我默写得100分。”“老师,我的家作一颗星。”“老师,我的回答精彩。”……几乎每节课后,都有学生围在笔者身边让笔者给《奖励卡》,笔者总是乐此不疲,微笑着鼓励他们:“真不错,老师真为你高兴,继续努力哦!”学生们总是喜笑颜开,信心百倍地说自己会做得更好,一定会拿更多的卡。

为了燃起学生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他们为获得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笔者又常给他们一点点挫折感。批改习作时,笔者这样写评语:“文章构思新颖、内容具体,生病时妈妈怎样悉心照顾自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用上了不上好词佳句,老师很开心!如果细心检查,改正错别字就更好了。”当他们达到更高要求时,笔者又对他们发给《奖励卡》大加赞赏,使他们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笔者以微笑和赞赏的目光激励他们,常使他们展开自信的笑容。

在《奖励卡》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每天不断演绎着新的精彩:胆小的学生敢举手了,作业出错率降低了,爱看课外书的学生多了,习作字数增多、好词佳句频率高了,书写越来越工整,连赵宇、罗新建这些听写总是错很多字的学生也能听写得100分了,单元考试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每一次听写、默写,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家作、课堂作业,每一次要求背诵,甚至每一次作文……这些学生们以前头疼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任务--在他们眼里,每一次任务,现在都成了《奖励卡》的代名词!“老师,你不要走嘛,下节课继续给我们上课,好吗?”“老师,我们好喜欢你!”学生们越来越可爱,越来越自信,笔者也越来越开心。

学生们在《笔者与奖励卡》的习作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力华很纳闷:“奖励卡实在太有魔力了,它让我们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调皮的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龙飞凤舞的同学……自从实施了奖励卡这条妙计后,他们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全变了,变得听老师的话了。”李春艳感慨万分:“现在我每得到一张奖励卡都好激动,毕竟这是我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劳动成果啊!我要好好珍惜它。我每得到一张奖励卡都会将它小心翼翼地粘到笔记本里,在旁边写出得到这张卡的日期和原因,它会是我最美好的光荣与回忆。”在王玲心目中:“奖励卡就像船桨拨动水面,让我们更快驶向成功的彼岸;奖励卡就像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学生们都对《奖励卡》有着莫大的兴趣,都在为最终得到《大奖状》努力着、奋斗着。

给学生实施《奖励卡细则》,实则就是在不断赞赏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肯定、收获与赞誉。笔者坚持每天寻找学生的进步,寻找闪光点,及时用《奖励卡》嘉奖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愉悦时,也就体验到了自信,更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

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激励的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是人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亲爱的同仁们,愿笔者们时刻记住这句话,关爱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钰.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张彦春,朱寅年.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构建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社会,从学校到职场、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跨度变化较大。因此,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赋予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内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当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从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素养。

核心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新输入信息与大脑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心智操作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需要面对和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关系,这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思维,学生进入职场,面对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职业岗位和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需要学生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理解和掌握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有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要具有批判思维,现代化社会变化万千,信息量大且获得途径多,如何获取、梳理、选择、传播、使用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做到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正确选择和决定。要具有创新思维,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勇于实践、不惧失败、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要具有合作性思维,学生进入社会、走人职场,就要与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合作是主流,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复杂的关系之中,要善于与各种人开展合作,主动融入集体之中,具有团队精神,而不是选择对抗与伤害。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学生进入社会也要与自然打交道,需要正确对待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要有节能减排、勤俭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环保。要有自我管控思维,人在生活中,要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要形成自我管控的思维,管控自己的目标、言行、心理、情绪,不断与自身对话,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职校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需要强化核心思维培养。

二.核心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前职校学生大多综合能力不强,制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此要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但其中最核心的是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是为了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进步、技术变化、企业转型、岗位转换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勤于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认真审视,善于总结经验,适时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价、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生存能力是为了使学生珍爱生命,谋求良好的.生存、发展,拥有幸福人生,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坚韧乐观,能调节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动力;具有劳动意识,能尊重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创造成功生活。职业能力是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它主要包括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的专业能力;对于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选择和运用的方法能力;对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社会能力。

三.核心行为。

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行为主体在实现行为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或所通过的途径。大部分职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进入职场,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面临着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职校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教育要让学生理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工作、学习、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相互关系,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规矩和法律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筑牢法律、纪律、规矩底线,依法办事,远离违法犯罪,勇于和善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具有责任意识,能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具有道德意识,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廉洁意识,善于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有较高的免疫能力,廉洁从职,远离各种不良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注重培养学生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摘要: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生活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利用游戏促进孩子发展,游戏活动伴随孩子成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活动;营造氛围;创造性思维;优秀品质。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长时间坐或无所事事会让孩子感到疲劳和厌倦,而幼儿园教学中有些课程确实是枯燥无味的,如数学、社会、保健等,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节课堂气氛,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入游戏活动,可以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求达到最佳教育和教学效果。而这些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熟能生巧,但多次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时间一长产生厌烦情绪,以至对课程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感染力较强的学习氛围,把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活动充满兴趣。因为游戏中的乐趣,能提高幼儿活动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数学活动中教幼儿数数,幼儿反反复复练习数数而感到枯燥无味,有些幼儿会失去兴趣,出现不张嘴、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利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引入教学,让幼儿把活动前准备好的图片戴在胸前,扮演小动物,自由结伴后飞回家中,先飞回家中的小动物报出自己家里小动物的.数量。有报七个的,有报五个的,还有报九个的,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学习数数的积极性高涨都,争先数起来。又如,语言教学活动中,为孩子营造教学环境,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比让他们去死记住故事内容的效果要好的多,如故事《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先听小狗、小熊等小动物的语音,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最后让孩子连贯性进行表演,孩子不仅记住了故事内容,还学会了声行统一的表演。他们在角色中学习,在游戏中模仿,在表演中逐步提高。这样改变了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将之巧妙地转化为形象的教学,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喜欢学、乐于学。

小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他们游戏的愿望,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的翅膀,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学习制作等。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孩子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制作包子、馒头、搓麻花;教幼儿包绞子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的乐趣,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游戏中,幼儿心情愉悦,精神处于轻松状态,想象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鼓励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鼓励幼儿去感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我的气球飞得高》结束后,(因为那天天气特别热),我让幼儿说说他们的感受:有的幼儿说:“老师,我的沙包飞得太高了,我都看不见了。”有的说:“老师,外面太热了,像火一样。”还有个别幼儿说:“老师,我真想给太阳戴上一副眼镜,让它别太刺我的眼,我得沙包就飞得越高了。”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表达着他们游戏后的感受,积极性很高。虽然各说的都不一样,表达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幼稚,却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看到了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的丰富和开阔。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想象力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展示出来。幼儿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幼儿汲取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再将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加以再现。通过游戏活动,进入假设想象世界,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教师应把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促进自身成长和进步。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去鼓励幼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思考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如,《运西瓜》《小兔采蘑菇》这些集体体育游戏,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情要有高度责任感,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建构游戏《我的房子真漂亮》,不仅让幼儿动手动脑,同时还让他们学会与同伴协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在游戏活动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教师要随时观察孩子的不同变化,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疏通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能参与到游戏之中,促成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游戏中让孩子的身体都能动起来,这有利于提高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幼儿能逐渐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合群的性格。如果教师有意识在游戏活动中设置一些小小“障碍”,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可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从小学会不怕吃苦,比如,在游戏《开火车》中,如有的幼儿因摔倒而不愿再游戏时,教师应鼓励帮助他爬起来再继续游戏,应告诉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摔倒而影响整个集体,大家只有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取得胜利。这样有助于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幼儿逐步克服不良个性的倾向。

游戏不仅是孩子天性的反映,同时它也是作为老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梁。每当孩子们游戏时,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之中。也就是在此时,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老师也深刻地被孩子的这种游戏热情所感染,如同回到了孩童时代,自然而然地和孩子们一起融入游戏之中,这给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比如,在家里受到委屈会来与老师说;有时还会带来些小惊喜。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说,在幼儿园里什么也没学会,在家庭中作为家长也应多和自己的孩子做一些游戏,以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接触,以此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孩子们也愿意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表现在幼儿园所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从而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作为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因为游戏,老师与家长有了孩子共同关心的主题,家园共育变得更加密切,教育观念有了共同的主题,教育方法逐渐得到提升。作为教师,将游戏活动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是让幼儿轻松学习的前提,而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本领。

[1]李智信.我国学前儿童教育资助政策:改革探索及启示---基于全国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现行相关政策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88-189.

[2]李育红,赵春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224-228.

[3]杨丽珠,邹晓燕,朱玉华.浅谈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独特性及其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结合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133-135.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幼儿教育是比较关键的,对于幼儿后期的成长与习惯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更加注重幼儿人生观的树立与道德素质的培养。游戏化教育方式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幼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加强对幼儿游戏化教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了解游戏化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幼儿教育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有着好玩的天性,通过游戏进行探索与其年龄、智力水平是相适应的。幼儿游戏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从而进行智力的开发与素质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兴趣的提高是教育高效进行的前提,也是优质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游戏化教育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相应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而集中幼儿的精力,让幼儿保持学习探索的热情。通过游戏化教育,活跃教育氛围,提高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相较于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更为偏重于智力的开发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可以更好成长。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进行自身感受,同时教师也进行言传身教,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指导,针对其行为进行具体的评价,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为后续教育更好地进行提供条件。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教育,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更乐于学习,并且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

第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语言体系,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在幼儿教育正式进行前,幼儿往往是通过父母进行学习的,没有规范的学习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语言游戏教学的重视,通过语言游戏教学,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对语言表达有基本的认识。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语言体系,汉语语言的学习是比较深奥的,而且也有规范的语法结构,这都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师通过语言游戏教育,鼓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与需求,相应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的进行有着一定的规则,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对游戏进行更好的控制。通过语言游戏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对于语言的表达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其发音的标准度不高,利用语言游戏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锻炼,纠正其发音,提高其发音的标准性、规范性。

第二,课堂教育中重视配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智力游戏。幼儿教育比较偏重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同时也是幼儿发展中较为关键的内容。智力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设置一些智力游戏,让幼儿自身进行积极探索,为幼儿后期成长奠定基础。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不规则的,而且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没有特定的形式,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通过智力游戏教学,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为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让幼儿自身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看圆形,先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认识,然后让幼儿找出身边的圆形事物。在幼儿的世界里,会认为太阳是圆形的,还会认为苹果是圆形的等。幼儿的答案往往充满新奇,而且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重点注意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鼓励幼儿思想的表达,对于不正确的观点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打击幼儿的学习信心,让幼儿保持童趣。教师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关系,也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发展。

第三,在课堂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在课堂教育中,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其理解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要求。幼儿处于培养的初级阶段,对创造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任务,没有特定的答案,让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制作小发明,并且对幼儿的小发明进行评选,选出创造性较高的发明,对幼儿进行鼓励与教育。在课堂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与幼儿的水平相适应的,对其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让幼儿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取得更好的效果。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化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单纯地做游戏,而是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教育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幼儿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佳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3)。

[2]裔婧.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学园,2015(32)。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八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都在埋怨,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

1、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课堂教学计划的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第二课堂计划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

3、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教师可以成立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

二、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也就是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切磋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3、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注重诵读能力的墒讲,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强化第二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2、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

4、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从宏观上弄清了语文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师才会步入提高语文教学的正轨,然后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问题,这样语文教师走出迷茫不再是幻想。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发其学习需要,再因材施教,从而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循序渐进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有机结合,所以,为“学”而“教”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有效、高效。

游戏素养的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九

摘要:体育游戏是现代社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之一,它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基本体育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是幼儿园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幼儿能从体育游戏中认识周围事物,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幼儿园教学;体育游戏;协同发展。

体育游戏在新时代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

(一)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础,对人类的生息繁衍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与领悟能力比较强,幼儿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与语言运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熟悉生活中的物体。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幼儿做游戏,以缓解幼儿在学习上产生的苦闷情绪。幼儿在做体育游戏时,既锻炼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体育游戏与幼儿教学是并列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理论中的体育游戏和教学就像两条完全分離的平行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体育游戏强调的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是内在游戏精神的主动生长,是一种无目的或是目的性不强的活动。而教学则是一种有外在教育目的规范,要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社会性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强制要求,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

(二)幼儿教学与体育游戏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幼儿园体育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并开始借助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其主要目的也是适应新时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率而服务,体育游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排除在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之外,它已经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得到了专家与幼儿教师的一致认可。但是体育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更多的是表层上的融合,许多幼儿教师追求形式花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体育游戏与教学进行简单的相加。

(三)幼儿教学与体育游戏是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

幼儿园体育游戏和教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包含关系。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而体育游戏只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不能代替教学的所有功能,幼儿园的教学应当渗透到各种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幼儿园以游戏主体性活动为中心,为了教学活动而将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放射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去。

幼儿园体育游戏与教学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体育游戏是幼儿自发地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的一种活动;教学则是外部文化对儿童潜能的开发。但是,不论是体育游戏还是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活动。在追求共同价值目标的情况下,体育游戏和教学因素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换。幼儿园的体育游戏与教学能在更高层次上有效统一,这是新时代幼儿园教育理论最理想的追求。

将体育游戏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融合、彼此不分的整体,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幼儿园体育游戏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化。

幼儿园游戏教学化是指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要用智慧的双眼去捕捉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进行游戏时的真实情况,在幼儿对游戏感到困惑的时候,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并将教学的因素融人游戏的过程中,使游戏和教学完美结合。这不仅保证了幼儿游戏的愉快体验,也使幼儿自身的游戏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要求融于各种体育游戏中,通过体育游戏组织化、体系化,了解游戏的过程,设计好游戏的内容,重视体育游戏的运用,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充分挖掘体育游戏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巧妙地将教学目标融合到体育游戏中,同时也使体育游戏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教育活动中,将传统的课堂变为新时代幼儿教育的良性互动的课堂。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转移得也比较快。为了满足幼儿的新鲜感,使幼儿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教师需要保持体育游戏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一)贴近生活并符合正确的生活逻辑。

幼儿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育时,要贴近生活并符合生活逻辑。幼儿主要是模仿教师进行游戏,通过游戏来不断了解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幼儿逐渐将自身融入游戏情节中,感知角色,模仿角色,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这有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一起娱乐嬉戏,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如何相处,如何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等,这些对幼儿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适宜的体育游戏。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开展适宜的体育游戏,以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幼儿了解生活常识,具备生活能力,还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提升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育游戏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幼儿在游戏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体育游戏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把握游戏力度,明确游戏目标,不断对游戏进行创新,以保持游戏的新颖性与趣味性,为幼儿教育事业开辟新天地。

幼儿教师始终要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以确保幼儿可以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该注意消除环境内的一切安全隐患,提前做好游戏准备,为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安排体育游戏教学的难度上,也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来确定,将幼儿的体质、素质等客观条件考虑进去,在游戏开展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和掌握幼儿体力的变化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总之,幼儿教师要把安全防范做足,以保障幼儿在做体育游戏时的身心安全,同时也要避免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游戏中的纪律和安全问题,真正做到把游戏时间还给幼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