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优秀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1:15:48 |
  • ZTFB |
  • 14页

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呈现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总结要有所得和启示,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收获。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总结经验和心得。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摘要:本文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入手,重点提出研发费用明细科目设置及归集内容,最后通过实例阐述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般来说,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共有三种方法: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资本化。

费用化主要是指将研发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全部作费用处理,不论研发活动结束后是否成功,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这种方法遵循了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主要是考虑到研发支出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代表国家是美国。

资本化是指将企业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先归集起来,如果研发费用很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然后在以后的收益期内摊销,其代表国家是荷兰。

有条件资本化主张研发费用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如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就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使用比较多的是英国。目前这种处理方法被广泛的接受,且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二、研发费用构成。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研发费用如何设置明细科目及归集哪些内容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可以不设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这两个二级明细科目,直接按下表进行二级明细科目设置并进行归集,见下表。

(一)核算科目的设置。

一级科目设置:研发支出;二级明细科目设置见右表,平时按照研发支出具体项目设立研发费用台账,期末根据研发活动的成果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若已经取得成果并预计能够产生收益时,就将相关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对于已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从其达到预定用途的当月起,按直线法摊销(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不低于),计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反之则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

(二)具体会计处理。

1.相关研发费用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工资/材料/设计费/培训费”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会计期末时,将费用化支出转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科目,贷记“研发支出——工资/材料/设计费/培训费”科目。对资本化支出部分,则等到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工资/材料/设计费/培训费”科目。对于已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从其达到预定用途的当月起,按直线法摊销(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不低于10年):借记“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三)实例。

参考文献:

1.赵海.基于国际比较下的研发费用核算思考[j].交通财会,,(6).

2.周雪梅.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及会计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为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首先,企业领导自身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其次,还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力度,强化企业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构建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2创新档案管理业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应用率。

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档案的建立.保存与维护,而且还涉及到科技以及技改项目。尤其是科技档案,其所涉及的文件资料除了企业生产的内容,还有企业的项目设计的内容,与推动企业发展息息相关。针对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是归纳并整理档案中企业各个细节的业务,做好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便需要及时做好变更记录,以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連续性和有效性。此外,针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内容,各企业应积极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创新管理业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应用价值。

2.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则需要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若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人员变动等情况,应在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不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4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改善保管条件和管理手段。

在新形势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则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保存环境与创新管理手段。首先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存放室,以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其次是创设良好的档案保存环境。不仅要满足存放面积的需求,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其中,纸质档案必须存放于档案袋中,以防止纸质材料被腐蚀,提前购置切刀.打孔机.剪刀等物品,严格按照组卷整理的相关要求,保持组卷.排架合理。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办公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求,企业还应配备相应设备,以微机检索的方式升级原有管理软件,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最后,还需做好档案存放室的安全防范工作,如保持档案室内的清洁.整齐。定期更换灭火器.防霉药剂,全面做好档案的防火.防潮工作,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只有齐全的设施与设备,才能满足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2.5创新档案管理思维,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

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的收集.保存.管理等工作时,应严格遵守企业的保密政策,任何工作都应以保密为前提,全面做好企业档案的保密工作。此外,企业还要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制度,以拓宽档案资源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6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工作中笔者发现到库房查找文件还是存在查找难的现象。因此笔者将库房中所有文件准确记录摆放位置,将其整理记录在excel表格,形成一个平面的电子立体库,并以“超链接”的模式,链接每卷每件,使库房中的每份文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电脑上,展现在自己的工作视野中。当借阅者需要某一份文件,只需在档案系统或卷内目录索引中查找出相关档案号,在离线备份中打开电子文件立体库就能很快找到文件并将其打开。

参考文献:

[1]高玉芬.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01):105.

[2]梅龙.探索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33):54.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核算,在处理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会计准则规定全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费用化)。

我国学者对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提出了如下的处理方法:1.全部费用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全部资本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以后再予以摊销;3.有条件的资本化,即将无形资产达到技术可行性之后的支出资本化,此前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4.追溯资本化,即在研究与开发的无形资产制造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之前,先将其支出全部费用化;待制造出可行的产品之后,再将先前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同时将此后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

新准则的规定实现了国际准则趋同,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基本一致。使用此方法的优点: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遵循了客观性和配比原则。而旧准则采用全部费用化主要是因为研发活动本身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全部费用化的缺点。

1.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如果无形资产开发成功,经济受益就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如果研发支出费用化,那么以后的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就很小(只包括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而研发期间的受益很小,却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2.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导致在研发过程的当期虚减利润,研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又虚增利润,这样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3.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二)全部资本化的缺点。

1.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全部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风险较大,能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收益只是潜在的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其发生的费用完全资本化。尤其现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研发费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性支出,如果全部资本化,会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收周期,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如果项目研发失败,会直接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成果。

2.会计操作难度较大。

在实务中企业若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有的项目成功,有的项目失败,对于成功项目在资本化时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其费用并予以资本化,资本化后又怎样摊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操作中不易把握。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优点。

即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其它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符合一定标准加以资本化的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较为公允的做法,可以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部分资本化条件下,资产确认的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本文首先对2006年-2018年审计市场披露的167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进行统计,然后从上市公司被st情况、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等方面分别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被st的上市公司、制造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更容易出现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本文又针对上述分类对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进行汇总归纳,探究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原因。得出结论是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和资产估值在形成基础种出现频率最高,其中被st上市公司在成本收益、可持续经营和关联交易方面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制造业在资产估值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更容易存在问题,十大会计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集中在往来事项、可持续经营、内部控制和或有事项上。然后本文对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分别讨论。得出结论是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高层失信、内控失范、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不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上市公司外部的影响主要来自行业背景和监管环境、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针对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本文分别就上市公司和其他相关方提出应对措施。首先对上市公司提出加强高管约束力、加强内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权力集中、修改和完善关联交易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建议;对监管机构提出警惕问题公司关键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相关处罚力度、特别关注st企业、督促企业对审计单位实行轮换制等建议;对会计事务所提出保持独立性、杜绝竞价妥协、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等建议;对注册会计师提出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增强审计独立性意识、恰当运用分析程序和函证程序、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等建议。鉴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时间跨度久、且部分上市公司在数据库中已经无迹可查,所以对于部分章节本文仅针对可以查到的信息进行披露及统计。同时,由于涉及的上市公司样本量太大,所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所以本文并未全部面面俱到的考虑,仅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重点研究。因此对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研究还需深入,背后的原因仍需继续挖掘。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

文献述评。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创新与不足。

创新点。

不足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

审计报告相关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相关概念。

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与其他非标审计报告区别。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的依据。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后果。

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对会计事务所造成的影响。

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影响。

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第三章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现状。

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分类统计。

按上市公司被st情况分类。

按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类。

按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规模分类。

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归纳分析。

结合形成无法表示意见基础的原因分析。

结合上市公司被st情况归纳。

结合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归纳。

结合出具报告的会计事务所归纳。

第四章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分析。

内部因素。

高层失信。

内控失范。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不公平的关联交易。

不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

外部因素。

行业背景和严监管环境带来的威慑。

会计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执业素养的影响。

第五章避免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出具的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

加强对高管行为的约束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构避免权力集中。

改进和完善关联交易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外部机构。

监管部门。

会计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第六章结论与启示。

结论。

启示。

提升专业知识以”理解“审计报告。

关注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事务所。

关注st企业近年是否持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分行业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1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董事会断裂带。

群体断裂带的起源及概念。

群体断裂带的测量。

董事会情境下群体断裂带的研究。

董事会努力程度。

董事会努力程度的概念界定及其量化。

董事会断裂带与努力程度。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文献评述与启示。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理论基础。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高阶梯队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中介变量。

控制变量。

模型的构建。

5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董事会断裂带与会计信息质量。

董事会断裂带与努力程度。

努力程度在董事会断裂带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及建议。

主要结论。

政策建议。

合理选聘董事会成员。

提高董事会成员的努力程度。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我国上市公司有关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关于研发费用的有关规定,提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规范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设想。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开发支出”项目中反映企业当年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另外,在财务报表附注“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的“无形资产”条目下反映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除此之外,准则并没有对研发费用的披露作更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也使我国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

现行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要求企业将研发工作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且仅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但如何划分两个阶段却没有具体的标准,这就导致难以准确计量各部分支出的金额。

为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笔者选取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因为这两个行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一般均比较大,且投入力度关系到其核心竞争力)的60家上市公司,选取其2007年年报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公司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对其年度报告中与研发费用有关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在所抽查的30家医药制造企业和30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企业当中,只有3家(占5%)企业披露了研究与开发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医药行业有两家披露,占抽取数量的,医药制造行业中进行了披露的两家为双鹭药业和复星药业,概括起来即为:医药行业的研发项目在取得国家临床批文前是研究阶段,取得国家临床批文后是开发阶段。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进行披露的只有,仅为金智科技一家企业,说明计算机行业对研发划分的披露较之医药行业更困难。金智科技披露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条件是:已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预研,进入开发阶段。但其实这个核算方法的披露还是较为笼统的。其余57家企业中有的一点都未进行披露,有的即使披露也只是照抄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定义划分。但准则的定义只是笼统的划分,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其具体确定标准应该是不同的,每个企业的分法应该更加明确。

(二)开发阶段“资本化”五个条件的确认。

供了便利。尤其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医药制造行业、计算机软件业等。

如表1所示,在所抽查的30家医药制造企业和30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企业当中,只有6家(占10%)企业披露了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医药行业相对好一些,有,计算机行业只有,再次说明计算机行业对资本化条件的确认较之医药行业更为困难。其他54家企业有的一点都未进行披露,有的披露了也只是照抄现行准则中开发阶段资本化的“五个条件”。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披露的两家企业为金智科技和亿阳信通。金智科技披露的较为详细,有具体表述,可以看出金智科技对资本化的五个条件作了很好的说明,但仍未确定出一套很好的标准。亿阳通信为了更好确认多了一个条件,但还是很笼统。

为了解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现状,经查阅沪深股市6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以“规范、全面披露”、“粗略披露”、“无任何披露”三个档次加以分级,得出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药制造行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的披露所占比例均为。虽然两个行业披露比率均已达,但是进行规范、全面披露的企业还不多。医药制造行业中,有7家,占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全面披露。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仅有2家,占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全面披露。所以可以看出,尽管两个行业的披露比例是一样的,但医药制造行业的披露质量更高一些,详细披露的企业较之计算机行业更多。计算机行业虽然披露比例也较高,但大多数也只是粗略披露,并不能使报表使用者了解全面的情况和信息,不利于他们做出决策和预测。

二、我国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研发基础数据的公司不多。

为了解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的具体情况,经查阅60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研发费用的披露,得出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医药制造行业披露比例为,而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仅为20%。按一般惯例,这两个行业的投资人会根据研发投入数量及其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等信息预测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从两个行业整体来看,只有16家,占的公司披露了研发的数据。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的面在扩大,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被抽样的60家公司里只有5家进行了完全的披露(医药3家,计算机2家),只占到。另外,的公司披露了研发费用的金额,但只披露了开发支出的期末期初数,或者是研发投入的一个总额。至于计入损益金额、计入无形资产金额都没有披露,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分析还是很不充分的。

(二)披露未来研发投入计划过于简单。

企业,是否应为该企业投资。而在有所披露的企业中,将近一半的企业只提到了未来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这种几乎雷同又无实质性内容的陈述,难以发挥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

(三)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缺乏具体规定。

现行准则只要求研发费用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不能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可予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已完成的计入无形资产,未完成的在开发支出中反映。其实强制反映出来的只有资产负债表上的开发支出的期末余额,至于这个余额是怎么来的,准则对其在附注中的披露并没有要求。在所抽查的60家企业中,披露的也只有开发支出的期末和期初金额,至于研究阶段有没有费用、有没有开发阶段已经完成的计入无形资产并没有披露出来。只提供开发支出的一个期末余额,披露内容不具体,不详细。

(四)披露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缺乏个性化。

从表1可以看出,在60家被抽样的公司中,只有3家企业详细披露了研究与开发的划分,6家披露了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其余企业披露的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基本都是照搬会计准则,缺乏个性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制定有关规范,这样才便于内部管理、产品控制及外部监管。

扩展阅读文章。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文献综述。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文献综述。

文献述评。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与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

研发支出。

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模式。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湘电集团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变更及动因分析。

湘电集团概述。

公司简介。

公司经营状况。

公司财务状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变更情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变更前情况。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变更后情况。

湘电集团研发支出高度资本化动因分析。

提高融资能力动机。

平滑收益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

小结。

第4章湘电集团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变更过度资本化的经济后果分析。

造成过度研发。

提升融资能力。

吸引资金投入。

影响净利润。

第5章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分析研发价值,控制研发投入。

规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

加强外部审计,严控恶意盈余管理。

明确规范提供相关财务报表信息的标准。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满足相应条件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核算,在处理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会计准则规定全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费用化)。

我国学者对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提出了如下的处理方法:1.全部费用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全部资本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以后再予以摊销;3.有条件的资本化,即将无形资产达到技术可行性之后的支出资本化,此前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4.追溯资本化,即在研究与开发的无形资产制造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之前,先将其支出全部费用化;待制造出可行的产品之后,再将先前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同时将此后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

新准则的规定实现了国际准则趋同,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基本一致。使用此方法的优点: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遵循了客观性和配比原则。而旧准则采用全部费用化主要是因为研发活动本身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全部费用化的缺点。

1.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如果无形资产开发成功,经济受益就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如果研发支出费用化,那么以后的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就很小(只包括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而研发期间的受益很小,却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2.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导致在研发过程的当期虚减利润,研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又虚增利润,这样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3.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二)全部资本化的缺点。

1.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全部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风险较大,能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收益只是潜在的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其发生的费用完全资本化。尤其现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研发费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性支出,如果全部资本化,会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收周期,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如果项目研发失败,会直接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成果。

2.会计操作难度较大。

在实务中企业若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有的项目成功,有的项目失败,对于成功项目在资本化时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其费用并予以资本化,资本化后又怎样摊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操作中不易把握。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优点。

即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其它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符合一定标准加以资本化的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较为公允的做法,可以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部分资本化条件下,资产确认的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新准则条件下的盈余管理的分析。

(一)确认阶段。

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和开发分别进行了定义,但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准则将“研究”定义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将“开发”定义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因而这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初始计量阶段。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由于某些利益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的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者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面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后续计量阶段。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资本化后必然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又会涉及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摊销、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首先要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其次,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实现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最后,在进行减值测试后,确定其应摊销金额。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和减值测试没有作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关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新准则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只是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需要分析和判断其使用寿命。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上打破直线摊销法的单一方式,只是要求企业选定的摊销方式能够反映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合理确定其使用期限、根据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以及通过减值测试来确定其摊销额,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然其成本不予摊销,但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每年年度终了的减值测试来间接盈余管理。例如,当企业会计利润为零时,管理层可能将本应该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不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以便适当提高会计利润。

当企业需要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管理盈余时,管理层可以利用准则中“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规定来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借复核之机在需要时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年限及方法进行重新选择。

三、正确运用新准则的建议。

(一)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

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认识、掌握、运用税法和新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应提供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学习新准则,更新原有会计观念,强化核算技能。

(二)企业应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正确处理经济业务一方面依赖于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依赖会计人员对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了解,只有会计人员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才能将会计准则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落实到实际中,否则就会导致会计核算和现实不符的情况。而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会计人员应当实地了解企业研发活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当研发支出发生时,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合理的依据;但现阶段经常有会计人员和研发人员沟通不到位,或会计人员因自身的素质无法正确理解研发活动的进展情况,影响了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增强内部人员沟通,提供会计人员与研发人员的沟通机会,了解研究开发活动特点、基本研发过程以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2.对企业研发活动应实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即对每一开发项目都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批准,确定项目预算,设置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来管理,供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并且以项目的批准为界限将研发项目分成研究与开发阶段,同时作为研究开发支出的划分点,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以规范新准则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的实务操作。

(三)相关部门应该对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有更清楚的说明。

关于开发阶段确认为支出的条件中规定,必须提供产品和无形资产本身有市场价值的证明。此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产品或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此类认定更多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和公允性。也容易丧失不同企业的可比性基础。

另外,还应注意分清应该计入和不应该计入开发费用的范围。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燕星池.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月刊(会计),,(6).

[2]谢海洋.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c].第七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季永佩.我国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比较[j].财会研究,,(8).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会计人才要想成为有能力的会计师,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执业所需的知识、一定的技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工作方法。参照ifac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会计人才的能力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

一、职业知识。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外语等。会计依存于‘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环境。文化历史、社会政治、数理经济甚至美学艺术,都有助于会计人才了解其与其他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交往。人文科学知识对会计人才开阔跟界、扦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夫的作用,对确和改造人生观、价值观起巨大的影响作用。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生宄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今世界,学科之问渗透和交叉不可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的素喷与文化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会计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赏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作为配套,才能使得、知识技能得以更有效的发挥。

专业知识构成会计职业的主题以及其他商业学科的主题,并且共同组成会计人才知识的最丰要部分。会计人才是从事很强的专也性工作的人才,因此,专业知识是其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其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会计人才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胃精深,是指会计人才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有质和量的要求,对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专业邻近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善于将其所学的领域与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二、职业技能。

技能是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职业技能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地运用他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通常不是通过学习一门具体的课程而学到的,而是通过会计课程和会计实践的综合作用而获得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提出,会计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6项。适当的职业技能为会计人才提供了竞争优势。职业技能并非都从学校教育中获取,也并非所有的技能都能在进入职业时就拥有,很多技能是在后续教育中、在不断积累的经验中得以发展的,是通过终身学习得来的。

会计部门一―般是企业的一个综合}生管理部门,除对外与股东,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外,作为信邑掌握者和提供者的'会计人才,还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人员进行相互沟通,良好的沟通为会计人才参与经营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效的沟通者传递出的信息明确、强有力、具有说眼力。会计人才的工作始于最贴近公司生产一线的经营工作,所以企业所有的会计人才都必须具备该项能力。高级会计人才更要具备该项能力,他们应能有效地与股东、企业ceo等高层领导或经营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他们需要与政府主管或监管部门、银行、中介机构等及时沟通,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还需要代表企业走进国内外资本市场,努力使自己成为资本市场沟通的桥梁纽带。

会计工作岗位分it明确,每一岗位部有其明确的职责。有分工就有合作,必须对团队内各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整体财务目标。尽管各级会计人员职称层次不同,各自的职责不同,从事的工作范围大小不同,但都必须从整体出发,紧密配台,共同做好本职工作。会计人才常常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具体财务问题,这可能包括在本部门内合作和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专家的合作。高级会计人才还应是一个团队的创建者,应团结并鼓励组织内所有人员互相配合,在团队合作中还要负起监督的作用,促使财务部门各成员都负责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三、职业价值观。

会计是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行业,不断出现的财务丑闻,也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会计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为了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维护自身声誉和利益,会计人才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必须正直、客观。这是对所有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在从业资格考试中增加职业道德科目实际上正体现了社会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的需求。

会计人才应有终身学习的责任从长远来看,灌输终身学习的承诺远}匕任何知识重要,终身学习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一种需要开发的思想态度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盼决速和知识淘汰的加速意味着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如果说,在农业或工业时代不识字是文自的话,那么,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不会再学习的人就会成为现代文自而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会计人才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知识在以极决的速度继续扩大和变化,他们面临着增长知识和技能的期望。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l990年公布的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强烈的求知欲,加上极强的学习能力,这是保证不落后于时代始终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并站在行业发展前端的重要本领。21世纪真正的成功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决定素不再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能以多快的速度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会计人才自下而上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要称之为知识工作者,在迅速变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前,会计人才就必须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四、结束语。

综上,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并应能很好地整合这些要素。“四大”用人对学历和证书|坪不看重,主要参考的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一情况。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研发费用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企业在归集研发费用时,应根据不同的归集目的,选择不同的归集依据,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依据的不同政策规定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对各种政策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准确界定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及构成要素,有助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管理,准确归集研发费用,以便于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张敏作者单位:长江船舶设计院,武汉,430062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researchguide年,卷(期):“”(29)分类号:f27关键词:研发费用规定企业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日益成为经常性的支出,且数额越来越大。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只有两种: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本文提出融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弥补各自方法的不足,创建资本化与费用化融合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全部费用化部分费用化研究开发支出主体公积。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中规定:当期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英国在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13号中规定: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开发费用如满足特定的标准,即表明这些费用很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应确认为资产,即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中的规定和英国类似,也是主张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开发费用如符合规定的资产确认标准,就应确认为资产,否则均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我国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记账。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又指出: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无形资产入账,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只有两种:全部费用化,如美国;部分费用化(也可称有条件的资本化),如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美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采用的是全部费用化。其不是表现为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研究开发支出在研究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列作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那么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相对要低,开发成功后产生经济效益的期间,而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为零,有违配比原则;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开发项目成功,将使企业以后年度直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费用理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则有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也影响了其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因为当期费用容易受研究开发支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从而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打折扣;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也将越来越大,信息使用者必将关注企业的科研活动,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未能体现其重要性;助长企业削减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短期行为,并造成国家的税收损失;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不能真实反映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仅以开发成功年度的开发支出计入资产,则其无形资产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不便于考核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由于研究开发支出的记录方面显示出的极大随意性,将使研究开发项目成功无从查考其投资总额,在将来考核无形资产投资效益时便失去了一个可靠的分析指标。

部分费用化会计处理的不足之处。

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属于部分费用化,即有条件资本化。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部分费用化条件下,资产确认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也不符合一贯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往往会跨年度,如本年度研究开发尚未完工,将其发生的支出列入当期费用,而当下年度继续研究开发取得成功时,将该年度发生的支出计入资产,这二者的会计处理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影响了当期支出的纵向可比性;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如果仅以开发成功年度的开发支出计入资产,则其无形资产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因为这要求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重新计算,并在会计记录上也要将已费用化的支出对以前年度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影响进行调整,会给会计核算带来麻烦,若不予以资本化,则研究成果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作为报表使用者,很难从会计报表中了解该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的含金量,也无法了解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是否投入和投入多少;另外也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不便于考核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

合理会计处理方法应能恰当地解决研究开发费用的内在矛盾性。承认其确定性,就须在财务报告中对其有所反映;承认其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反映须是谨慎的反映,即适当的反映。

设置“研究开发支出”、“研究开发失败准备”、“主体公积”和“研究成果”等四个账户。“研究开发支出”账户用来反映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该账户应按研究支出、开发支出设置二级账户,按研究、开发项目设置明细账;若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则可按项目设置明细账。“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账户用来反映所计提的研究、开发的.失败准备金,是“研究开发支出”账户的备抵账户。“主体公积”账户用来反映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带来的权益的增加数,设置该账户的目的:是为了在考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时,有利于将其与实现的净利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评价的偏颇,从而可避免经营者为了达到利润目标,而减少研究、开发投资的短期行为发生,也有利于将其与“资本公积”账户区分开来。“研究成果”账户用来反映企业在研究过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若企业有接受其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时,可增设“科研经费”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收到的科研经费及其支用情况。

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发生各项研究开发支出时,借记“研究开发支出”,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账户;同时还应按全额计提研究、开发的失败准备金,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

若能够明确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当某研究项目结束时:若失败的,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支出”。若成功的,立即准备开发的,则借记“研究开发支出――开发支出”,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研究支出”;若暂时不准备开发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支出”,同时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成果”,贷记“主体公积”;当研究成果转入开发时,再借记“研究开发支出――开发支出”,贷记“研究成果”;当某项研究成果出售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研究成果”,其差额计入“主体公积”;若某项研究成果已失效或企业不再准备转让、出售、也不再准备开发的,则借记“主体公积”,贷记“研究成果”。

当某开发项目结束时:若该项开发项目取得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究开发支出”,同时还应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主体公积”;若该项开发项目失败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支出”。

若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开发结束时,若该项目失败的或未能形成无形资产,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支出”;若该项目取得成功形成无形资产,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究开发支出”,同时还应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主体公积”。

若企业有从外购入研究成果进行开发的,则购入时,借记“研究成果”,贷记“银行存款”;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研究成果”,同时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主体公积”;若开发项目失败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贷记“研究开发支出”,同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究成果”。

若有接受其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的,当收到其所拨付研究、开发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科研经费”;当研究、开发项目结束或年末按完成进度法结转研究开发支出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贷记“研究开发支出”,同时借记“科研经费”,贷记“其他业务收入”;若是与其他单位共同进行研究开发的,则由本企业负担的研究开发支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独自进行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相同。

研究、开发支出的披露。

研究、开发支出应在资产负债表内作为与无形资产同等重要的项目列示、披露,设想如下:

研究开发支出。

期初研究开发支出。

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

减:本期转出的研究开发支出。

其中:研究成功所发生的研究支出_________.

形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_________.

减:研究开发失败准备。

研究开发支出净额。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研究开发支出净额是个零,但不能因为该项目是个零就不披露了,通过在表内列示,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当本单位有接受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投资时,则该项目所列示的金额就不再为零了,因为只有本单位的研究、开发项目需要计提失败准备金,而接受外单位委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是不需计提失败准备金的;若研究开发阶段无法区分的,则“本期转出的研究开发支出”下面可列示“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主体公积”作为单独一项权益,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单独披露,并详细披露研究成功所形成的主体公积数和开发成功所形成的主体公积数。另外,若还需披露更详细的研究或开发支出信息的,则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补充说明,如某项研究或开发项目的进度、成功的可能性,研究或开发费用的支用情况,可能获得的收益等等。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是:更合理,也更符合逻辑性,兼容了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两者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避免了部分费用化的主观判断,也避免了全部费用化当开发成功时不确认为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其所披露的信息更充分,也易于被信息使用者所理解,并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使信息使用者了解资产的真实情况,对企业的经营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价,避免会计信息不准确而误导信息使用者;有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者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强潜在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是否因为写不出会计毕业论文而烦恼,现在小编整理了一篇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按照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1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企业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应当按照职工薪酬的原则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融合了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据此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在其下根据薪酬类别如工资薪酬、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辞退补偿、带薪休假费用等,设置二级科目,如“应付工资”、“应付辞退补偿”、“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住房公积金”、“应付福利费”等。具体处理如下:(1)会计期末计提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直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2)从职工的工资中扣除应由职工缴纳部分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贷记“其他应付款——职工个人保险费”。(3)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其他应付款一职工个人保险费”,贷记“银行存款”。

[例]华宇公司2月按照规定比例在社保机构核定的月缴费工资中计提基本社保基金,核定的月缴费工资为21458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发生薪酬费用1245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费用35080元,为在建工程发生职工薪酬费用27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职工薪酬费用28000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比例为单位20%,个人8%;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为单位6%,个人2%;失业保险比例为单位2%,个人1%)。则企业计提、代扣和缴纳社保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企业承担的社保费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34860。

制造费用9822.40。

在建工程7560。

管理费用7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42916。

——应付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4291.60。

——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12874.80。

(2)企业在职工工资中代扣。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23603.80。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个人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17166.40。

——职工个人保险费(失业保险)2145.80。

——职工个人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4291.60。

(3)企业缴纳社保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42916。

——应付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4291.60。

——应付社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12874.80。

其他应付款——职工个人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17166.40。

——职工个人保险费(失业保险)2145.80。

——职工个人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4291.60。

贷:银行存款83686.20。

二、企业社会保险费用所得税税前列支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084号)规定,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按经省级税务机关确认的标准交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可以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同时,该条例还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税收法规对符合条件的社保费用是当期发生当期扣除,新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相关规定加大了所得税差异,使得部分跨期和资本化的社保费用难以在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所得税汇算时应进行纳税调减处理。相应增加了涉税核算的复杂程度。

社保费用是企业特定用途的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采取统筹方式,是按照《劳动法》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和用途做出统一的规定、计划和安排,以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促进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一种基金管理制度或基金管理方式,使企业职工等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可以确定社保费用是企业特定用途的支出,是按国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统一上缴的一项非税支出,不构成工资总额的组成部分,只是以工资总额作为计算依据,将其界定为企业的职工薪酬过于简单和笼统。社保费用计提的缴费基数和企业当期实际应付职工工资不同,计算缴纳具有特殊性。税法体系中对符合规定的社保费用免征个人所得税,不纳人工资薪金的应税所得。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0号文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概念作出了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新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作出了定义:

查研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后期利用前期的信息形成一定的成果,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

当企业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准则中所规定的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的五个条件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禁止转回开发此项目时所确认的费用。举例来说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例1某公司2007年1月成立项目组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发生如下费用:1月发生调查研究等费用150万元。5月底公司能够证明新技术的成功具有一定可行性,6月-11月发生技术开发所需材料、人工工资及福利费、注册费、律师费等共计300万元,11月底,技术开发完成。预计可收回金额450万元。2007年1月的会计处理为:

二、新旧准则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准则体系。

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2007年1月1日。新准则体系已经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在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新旧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同规定。

我国于2001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按照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而对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原准则和制度的规定遵循了谨慎性原则,考虑了研发活动的结果与无形资产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如果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尤其在高科技企业中,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就会使无形资产的核算成本与实际付出的价值不成比例,也就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收益状况,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

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的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对两个项目的活动内容作出了定义。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新准则对研发费用规定的考虑。

从新会计准则修订的背景来看,首先是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考虑,但是,从对原准则的企业实践应用来看,新准则的出台是顺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够更客观地计量企业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新准则的规定是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考虑。

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来看,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是出于更客观、谨慎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考虑。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研究阶段的工作对于企业是否能最终取得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论企业是否决定继续开发工作。研究阶段的调查研究都是不可避免的。假设企业在调查研究但并不进行开发活动。则研究阶段的费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才是决定企业无形资产能否形成的重要阶段。

可见开发阶段的工作比研究阶段的工作更有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相应的收益。

开发阶段费用形成无形资产价值更为合理,能够在企业未来阶段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由此看来,新准则的规定充分考虑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价值,根据两个阶段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可能性,能够更谨慎、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合理地核算不同阶段的费用支出与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新准则中的规定对企业的影响。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

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都将发生改变,将会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加企业当期损益,同时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认同。

第一、总体上提高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加当期损益。根据原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有注册费和聘请律师费等能够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费用包括材料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等,都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自行开发取得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这样。当期的利润和资产价值都会减少。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研究与开发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活动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一阶段费用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资本化。由此看来,新准则体系下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将增加企业当期损益,提升企业资产价值。根据新准则对开发阶段费用资本化的五个前提条件的规定,不会使企业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为调节当期利润的工具。因此,新准则的规定能够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也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总体价值。

第二、增加股东对企业研发计划的认同。由于研发活动中属于形成无形资产前一阶段的费用可以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资本化,因此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股东们会认为企业未来的研发计划如果成功,将会有较大部分的费用形成企业资产的价值。

会影响当期利润及股权分红。

同时也对企业的董事和经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年度企业只有产生更高的收入,无形资产产生相应的效益,才能在覆盖无形资产的摊销后,有不低于往年的利润。

因此,股东们会认为研发计划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而不是董事或经理层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花费计划”。

三、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关探讨。

(一)研发费用的金额影响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中,如果发生的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也是会计原则中重要性原则的体现。但从研发费用的性质来看,只要企业组织研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为企业未来创造效益的资产,那就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此时就必须考虑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能够更合理地反映该笔费用支出的意义。由此看来,研发费用的金额会影响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如果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在企业费用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如果企业还按会计制度计入当期费用.就会虚增当期的支出,降低当期利润,特别对于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来说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恰当地体现资产价值,也就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公司股票的估值及未来发展。

(二)不同研发阶段费用处理方式的不同。

目前各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基本上都遵循了谨慎性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也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严格规定,将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研究阶段的支出一概费用化。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规定: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准则还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对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与原准则相比而言。新准则能够更客观、谨慎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情况。

的真实价值,资产负债表难以表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并会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甚至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因此,笔者认为.虽然原准则和新准则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上的规定都无一不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对于研究阶段的费用一概计入当期费用可能会出现过于谨慎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新准则职工薪酬核算及其对企业资产、损益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是新增的内容,其核算较以往有相当大的变化,且会对企业的资产及损益产生影响。笔者就此做一分析。

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

一、新准则要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后简称新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

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

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企业年金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的规范。它们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总体而言,新准则与以往相比,有以下几点显著的区别和特点。

(一)首次系统规范。

此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用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地涉及规范。

(二)明确定义和规范内容。

新准则在第二条中就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并规范其内容。

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同时还在第三条中明确职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是会计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三)增加了内涵。

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四)规范了确认、计量原则。

此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

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具体如: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的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2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完整,企业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现行政策法规,尽量控制费用开支的支出金额,是摆在企业财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煤炭企业研发费用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了初浅地分析。

关键词:煤炭企业;研发费用;摊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88号)规定: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在1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例:1月1日,某煤炭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允许其进行某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期间研发开支达到1200万元,其中资本化支出600万元。20年底时,该研发成果已经实现。初步估算其使用年限为10年,没有净残值,预计采用直线法摊销。会计利润为万元,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若除研发费用外,并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解:该煤炭企业年年底可计入研发费用的金额为600万元,根据税法中的规定能够扣除其50%,这样一来,该企业的纳税利润就调整为1700万元。无形资产成本中将可以资本化的600万元并入,由于本期并无摊销,所以税法中摊销额150%可以抵扣这项优惠政策企业无法享受。无形资产摊销数额40万元,可以抵扣的金额为60万元。以后每年抵扣数额都是60万元,年末摊销结束。

通过以上实例计算,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煤炭企业的研发项目当年开始但是当年并没有完成,而是继续到下个年度。建议煤炭企业在以前年度可以先归集到一个与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资产”账户差不多的账户下,若是研发失败,若失败年度研发企业当年费用化的金额为1000万元,当年可抵扣的金额为1500万元,以后年度不再处理。若不是研发企业则不能抵扣。第二,煤炭企业的研发项目当年开始并在当年完成。由于这种情况新准则中并无详细规定,因此也建议先将其计入与“研发支出资产”账户类似的账户中,到年底时将其部分金额转入当期损益同时抵扣一半,对于能够资本化的部分,应该计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虽然当期不能抵扣,但到摊销年度就可以按无形资产的1.5倍摊销。第三,煤炭企业的研发项目当年开始并在当年结束,但是没有形成成果。对于这种情况,在当年可以抵扣一半,并且之前计入相关账户的金额,研发失败后可以转入当期损益。对于非科研单位,当年不能抵扣,以后年度也只能照实摊销。

就煤炭企业自身情况而言,研发开支一般来说是指能耗降低、环境保护、节省能源、有效利用设备以及生产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等等,比如说高产量和高效率矿井的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产量和高效率矿井建设对地质安全保障系统的新要求、煤矿系统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与选煤和洗煤等关键深加工技术有关的原材料、人员费用等开支均可纳入研发费用。

1.建议煤炭企业对所发生的研发开支实行专人专账制度,与此同时,精确计算所覆盖年度可累计扣减的各类研发开支的实际发生金额。如果在一个正常年份内煤炭企业从事了多项研发活动,可以根据研发项目不同进而将各个可加计扣减的研发开支分类区分开。针对大型煤炭集团企业存在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的特点,研发费用在母子公司或总分公司之间通常是各自进行独立核算,这种情况下,研发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与其他费用要尽量分开核算,以避免造成研发费用核算过程中出现数据不齐全、资料不规整的现象,以致于国家规定的税收减免的相关优惠政策煤炭企业都无法享受。建议煤炭集团企业从研发费用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或者采取调研的方式抽样分析,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将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中存在的不合适做法找出来,建立相关制度以规范企业做法,找出最适合企业的一套完善齐全的核算办法,首先在企业局部实行,产生良好效果后,进而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与之相对应,研发项目的进行、研发费用的审批流程和项目管理都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来保障,同时研发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进行无缝化衔接也需要企业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2.企业在做预算时要严格管控研发费用,特别是发生前、核算中和发生后这三个时间点。发生前煤炭企业要从下往上详细调查,并且反复讨论其金额大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研发费用预算。核算中要严格以预算数额为尺度,派专人严格督导各单位科研部门的支出情况或者是外包出去的研发任务单位的开支详情,当年底结账时,若发现有与预算标准相出入的地方,各单位科研部门或外包出去的研发任务单位必须对下个年度的经费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并严格遵循各企业审批经费预算的调整核对等流程要求,发生后,当整个研发项目结束时,各单位科研部门和外包出去承担研发项目的单位(取得了成果的或者是没有取得成果的)都要及时履行结算程序。同时邀约合法的、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机构对其进行结算审计,出具“研发开支审计报告”,并以此来为企业申请享受相关抵扣、免税等政策。与此同步,各单位科研部门或外包出去的研发项目的单位应详细阐述超过预算的金额部分的发生原因和依据,并上报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审查留底,为以后各单位实行绩效考核提供相关数据支撑。

3.煤炭企业对其科研项目要实行全过程监管和项目负责制。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当研发开支产生后,财务工作者要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后从而判断发生额到底是归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以便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使会计工作者更容易了解到企业研发过程的具体情况,煤炭企业要制定相关制度以保障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力度,加强会计人员与研发人员之间的交流,或者派驻会计人员到研发部门换位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对于研发项目的开始、进程、结束的各个过程就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金额发生在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也会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同时,对每一个研发项目首先都要进行可行性调研和分析,并报上级部门审批,编制详细预算,明确项目属性和第一负责人,由财务部门根据其实际发生情况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新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核算要求进行相对应的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3]王小宁,陆军,曹礼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9(07).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五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满足相应条件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核算,在处理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会计准则规定全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费用化)。

我国学者对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提出了如下的处理方法:1.全部费用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全部资本化,即发生的所有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以后再予以摊销;3.有条件的资本化,即将无形资产达到技术可行性之后的支出资本化,此前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4.追溯资本化,即在研究与开发的无形资产制造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之前,先将其支出全部费用化;待制造出可行的产品之后,再将先前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同时将此后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

新准则的规定实现了国际准则趋同,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基本一致。使用此方法的优点: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遵循了客观性和配比原则。而旧准则采用全部费用化主要是因为研发活动本身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全部费用化的缺点。

1.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如果无形资产开发成功,经济受益就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如果研发支出费用化,那么以后的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就很小(只包括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而研发期间的受益很小,却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2.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导致在研发过程的当期虚减利润,研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又虚增利润,这样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3.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二)全部资本化的缺点。

1.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全部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活动风险较大,能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收益只是潜在的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其发生的费用完全资本化。尤其现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研发费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性支出,如果全部资本化,会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收周期,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如果项目研发失败,会直接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成果。

2.会计操作难度较大。

在实务中企业若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有的项目成功,有的项目失败,对于成功项目在资本化时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确认其费用并予以资本化,资本化后又怎样摊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操作中不易把握。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优点。

即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其它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种符合一定标准加以资本化的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较为公允的做法,可以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部分资本化条件下,资产确认的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新准则条件下的盈余管理的分析。

(一)确认阶段。

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和开发分别进行了定义,但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准则将“研究”定义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将“开发”定义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因而这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初始计量阶段。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由于某些利益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的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者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面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后续计量阶段。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资本化后必然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又会涉及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摊销、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首先要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其次,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实现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最后,在进行减值测试后,确定其应摊销金额。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和减值测试没有作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关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新准则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只是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需要分析和判断其使用寿命。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上打破直线摊销法的单一方式,只是要求企业选定的摊销方式能够反映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合理确定其使用期限、根据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以及通过减值测试来确定其摊销额,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然其成本不予摊销,但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每年年度终了的减值测试来间接盈余管理。例如,当企业会计利润为零时,管理层可能将本应该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不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以便适当提高会计利润。

当企业需要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管理盈余时,管理层可以利用准则中“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规定来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借复核之机在需要时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年限及方法进行重新选择。

三、正确运用新准则的建议。

(一)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

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认识、掌握、运用税法和新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应提供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学习新准则,更新原有会计观念,强化核算技能。

(二)企业应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正确处理经济业务一方面依赖于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依赖会计人员对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了解,只有会计人员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才能将会计准则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落实到实际中,否则就会导致会计核算和现实不符的情况。而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会计人员应当实地了解企业研发活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当研发支出发生时,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合理的依据;但现阶段经常有会计人员和研发人员沟通不到位,或会计人员因自身的素质无法正确理解研发活动的进展情况,影响了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增强内部人员沟通,提供会计人员与研发人员的沟通机会,了解研究开发活动特点、基本研发过程以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即对每一开发项目都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批准,确定项目预算,设置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来管理,供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并且以项目的批准为界限将研发项目分成研究与开发阶段,同时作为研究开发支出的划分点,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以规范新准则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的实务操作。

(三)相关部门应该对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有更清楚的说明。

关于开发阶段确认为支出的条件中规定,必须提供产品和无形资产本身有市场价值的证明。此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产品或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此类认定更多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和公允性。也容易丧失不同企业的可比性基础。

另外,还应注意分清应该计入和不应该计入开发费用的范围。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六

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研究和开发分别进行了定义,但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准则将“研究”定义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将“开发”定义为“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没有制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因而这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初始计量阶段。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由于某些利益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的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者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面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后续计量阶段。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资本化后必然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又会涉及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包括摊销、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首先要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其次,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实现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最后,在进行减值测试后,确定其应摊销金额。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和减值测试没有作出相关的具体要求。关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新准则没有作统一的要求,只是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需要分析和判断其使用寿命。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上打破直线摊销法的单一方式,只是要求企业选定的摊销方式能够反映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合理确定其使用期限、根据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适当的摊销方法以及通过减值测试来确定其摊销额,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然其成本不予摊销,但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每年年度终了的减值测试来间接盈余管理。例如,当企业会计利润为零时,管理层可能将本应该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不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以便适当提高会计利润。

当企业需要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管理盈余时,管理层可以利用准则中“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规定来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借复核之机在需要时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摊销年限及方法进行重新选择。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七

目前,我国虽在《档案法》和《企业档案管理办法》中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工作指示,但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档案是企业发展的历史文化财富,加之企业本身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致使档案管理的各项措施无法顺利执行,这不仅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更让档案管理工作陷于一片混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1.2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基础业务工作较为薄弱,一部分企业虽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去督促落实。从而导致档案的整理既不规范也不符合组卷的要求,甚至还有个别企业未经法律允许便擅自销毁本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

1.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手档案管理工作前,都尚未经过专业培训。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养均有着较高要求。然而,当前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从而无法胜任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有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不全面,从而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4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够完善。

大部分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错误地认为只要做好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便算完成了档案管理任务,从而忽略了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档案作为企业发展的文化财富,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开发力度,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档案资源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八

所谓“专账”指明细分类账。根据之前的会计制度及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归集延用以下二种科目设置方式,具体账务处理可参照《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企业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意见》(浙科发计〔2009〕159号)文件。

(一)在“管理费用”下设多级明细科目。

在“管理费用”下设“研发费用”二级科目,再按具体研发项目设置三级科目;四级科目为费用化支出或资本化支出;末级科目按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租赁费、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委外研发费等设置明细核算。其中:资本化支出按项目周期转入“无形资产”。

(二)在“研发支出”下设多级明细科目。

直接通过“研发支出”进行归集,二级科目按具体研发项目设置;三级科目为费用化支出或资本化支出;末级科目按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租赁费、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委外研发费设置明细核算。对于费用化支出的研发项目,月末由“研发支出”结转至“管理费用”下设的二级科目“研发费用”。对于资本化支出的研发项目,待达到预定用途时转入“无形资产”。

以上二种科目设置体系是对研发费用核算较为标准的方法,但在日常帐务处理中显得过于繁琐,由此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核算不到位。特别是对研发项目较多的企业而言,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核算工作量,也不便于分部门预算的统一管理。例如,某公司为编制全年费用预算,希望按部门分别统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下设的工资、社保、差旅费、办公费等明细数据。由于研发部门是按具体研发项目分设明细科目,与其他期间费用的科目级次不同,使得数据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另外,企业设定末级的科目名称可能与国家统一的核算要求也存在差别,这个时候统计就更难上加难了。我们试想是否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核算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发费用核算要求的变化。

(一)涉及政策文件。

除了财税〔〕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第97号外,还包括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国税发[]116号、财税[]70号等相关文件。

(二)对比变化内容。

对比原有的政策规定,新政策对核算要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政策增加了“实行查账征收”的规定,对适用企业加以明确表述。新政策还把可列入加计扣除的行业,从“正向列举法”转化为“反向排除法”。除国家明令禁止的7类行业外,其他都可申请享受该项优惠政策,这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之一。

其次,新政策对研发活动的界定有所扩展,从“正列举”改为“反列举”,仅剔除了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七类活动。同时还增加了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说明,包括委外研发活动、创意设计活动的情况。由此带来两个好处:一是扩大了研发活动的加计扣除范围;二是给实际管理带来了明确的执行标准。

再次,新政策对费用项目的分类范围,由原先“8+5”归纳调整为7大类,即分为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等。不仅增加了兜底条款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归入“人员人工费用”,“试制产品的检验费”归入“直接投入费用”,“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直接相关的差旅费、会议费等”三项均归入“其他相关费用”。

最后,新政策对会计核算及征管要求也趋于合理化。对研发费用归集由“专账”改为“辅助账”,这无疑又是一个重要变化。相对于实行专账管理而言,设置辅助账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负担。针对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企业,新政策还规定了最长三年的追溯期。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不再强调“专门用于”,但明确了“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当然,新政策对审查程序的简化并不意味着对企业管理要求的降低,后续在研发项目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将会常态化。按照新政策第五条第5款的规定,“税务部门应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后续管理,定期开展核查,年度核查面不得低于20%”。

三、如何通过电算化加以优化。

之前国家要求研发费用“专账”管理,很多企业只能通过设置多级明细科目来实现。然而,对于多部门或多项目的企业来说,这样就很难设置统一的预算模板;在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时,也无法从账面快速获取相关数据。目前新政策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改变,允许企业采用“辅助账”(即备查账),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如何在符合新政策的条件下,通过会计电算化来规范和简化日常核算工作?接下来以用友u8(v12.1)财务软件为例,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一)科目设计思路。

我们建议直接通过“研发支出”归集,在一级科目下设工资、社保、差旅费、办公费等二级明细,以便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核算口径统一。之前必须使用多级明细科目核算的',完全可以通过添加项目辅助核算加以解决。考虑到存在会计科目、研发形式、费用化或资本化、研发项目及费用归集范围等多条件匹配问题,借助用友系统的项目核算功能及自定义扩展项“双管齐下”,这样在后期设置报表模板时会相对容易些。我们在用友u8(v12.1)系统中把“研发支出”下级科目设置为项目管理,先把研发形式设为项目分类(如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等),再设定是费用化支出或资本化支出,最后是研发项目的具体名称。例如,自主研发费用化的a项目对应编号“11001”,可采取“1-1-3”的项目编号规则。接下来这一步是关键,在自定义项目档案中选择“单据头”,参照新政策要求的7大类费用归集范围(如“人员人工费用”等),分设自定义值及代码(如“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对应代码“103”),这样才算完成了研发项目辅助账的基础设置。

(二)日常帐务处理。

通过以上初始设置完毕,若填制凭证时输入“研发支出”科目,研发项目及费用归集范围(自定义扩展项)会自动跳出可选框。月末通过生成自定义转帐凭证,可分项目将“研发支出”明细汇总结转至“管理费用”下设的二级科目“研发费用”。在凭证打印时可将项目核算内容(包括自定义扩展项),设定为摘要栏或科目栏的打印内容。日常账务查询也可以通过项目辅助账轻松实现。

(三)报表取数设置。

新政策要求企业立项时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于是,编制研发支出辅助账表成为日常核算的基础要素。对于辅助账的报表取数公式,可参照用友ufo报表设置规则。例如,本月发生数可以取“研发支出”的下级科目、所属月份、借贷方向、研发项目编号、费用归集范围等内容(如fsex(“530106”,月,“借”,,,“”,“11001”,,“y”,,,,,,,,,,,“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其中:“530106”是“研发支出—劳务费”的科目编码,“11001”是自主研发费用化的a项目对应编号,“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为费用归集范围)。通过我们这种账务设计方式,既可以解决对研发费用辅助账的核算要求,又可以满足多部门多项目预算的管理需求。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九

本文选取2007-2017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以盈余管理和财务重述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险资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并考虑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险资持股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险公司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对管理层操纵盈余和进行财务重述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他们更愿意对公司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治理,减少管理层操纵盈余行为,减少错报和漏报会计信息的情况,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2)与国有企业相比,险资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险资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企业中,险资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相比于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差。第一,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均是为了谋求私利而进行盈余操纵和财务重述,但是因为目标的多元化以及兼顾社会效益,国有企业进行相关活动的动机没有非国有企业强烈;第二,在接受市场和社会公众监督的同时,国有企业还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基于此,在利益驱动相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及难度进行会计信息的操纵。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追求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险资进入非国有企业的治理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

abstract。

1绪论。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与内容框架。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研究方法。

创新点。

2文献综述。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影响。

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国有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国有产权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文献述评。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相关概念界定。

险资持股。

会计信息质量及衡量标准。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

研究假设。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假说“。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合谋假说“。

险资持股、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4研究设计。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变量界定。

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调节变量。

控制变量。

模型设计。

5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单因素分析。

相关性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险资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

险资持股、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内生性测试。

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对策建议。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会计研发费用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十

2、品牌商委托经销商付款,出具委托付款的委托函;。

3、经销商根据委托函要求代垫付款,注明付款用途为品牌商公司款项;。

4、供应方出具收款收据,收据台头为品牌商全称;。

6、经销商将供方收据原件、委托函复印件及转账凭证复印件寄品牌商公司;。

8、经销商收到品牌商的收据后,做转账分录,借记:应付账款(品牌商),贷记:其他收款(品牌商)。

9、品牌商收到供方发票,借记:资产或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供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