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大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5:31:10 |
  • ZTFB |
  • 14页

文学经典作品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良好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不可草率行事。以下是一些环保机构和组织的介绍,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和平台。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一

截至20xx年末,国内规范化发行并实际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40多家,共计54只封闭式基金和近百只开放式基金,拥有约三千亿份基金单位,若以60%的持股市值计算,基金拥有的股票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比例已近20%,成为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市场投资力量。因此,基金的风险管理引起人们关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都将使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背景和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从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育程度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基金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处于根基不稳的不利处境。我国现有的基金产品多为股票型基金,投资对象结构布局也多集中于股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即把支持国企改革作为基点的历史局限,导致证券市场实际上成为了国企筹资解困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功能被置于次要地位,使得投资行为预期极不稳定,助长了市场投机风盛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不能很好解决的市场之痛。

证券市场承载过多的政府意图、行政意志等非市场化的功能和任务,证券市场“政策市”的色彩挥之不去。证券市场不仅要承接数量庞大的国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扩容黑洞,又要面对大量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这必然助长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增加了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投资者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和监管滞后,众多不规范投资者和投资行为的存在以及由此衍生的羊群效应,叠加并放大了市场风险,而监督层并未细分市场风险源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结果是严重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和功能,限制了市场竞争和活力,造就了市场对政府政策投入的过度依赖与股市长期以来“不牛则熊”极端走势的市场格局,对于追求长期收益的基金来说不利于有效开展资产风险管理。

市场交易制度不够完善,风险管理手段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基金的投资组合品种选择范围狭窄,通过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存在困难,而同时指数期货、无风险套利等规避系统风险的交易手段尚不具备,基金管理机构既不能根据市场趋势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又不能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降低了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集中在收益性上,忽视了从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角度展开评价,使基金出现了单一片面追逐净值的倾向,从而产生过度投机行为。

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生态不佳,监管效能不高,致使基金业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建设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完备,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风险生存的制度漏洞。尽管作为纲领性大法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业已颁布,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变革快速,更需要对基金业的监管动作向前移位,加大事前监督力度。

相关的投资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如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在利益冲动下,通过幕后的默契和联手可以操控单只股票绝大多数的流通筹码,在短期利益驱使下个别基金投资在个股上过度集中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中,缺乏独立、公正和权威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和问责制度,而基金管理人掌握着基金的实际控制权,仅依靠基金管理人的自律不足以有效制约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基金契约。

虽然基金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基本分离,但基金持有人没有适当和相应的诉讼、追偿权利,持有人大会功能形同虚设,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不拥有实质性话语权,而且由于基金托管人一般由基金管理人选择,基金资产托管协议由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签订,基金托管人演变成基金管理人的代理人,这种错位导致基金托管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放弃了托管监督和委托管理责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事实上的利益趋同,基金持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优先位置,极易诱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尽完善,管理费计提办法弊端较多,不利于刺激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产运行效率,降低资产风险水平。

3、基金业风险管理制度存在风险。

内部治理存在缺陷,形成制度性风险源,损伤了基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势。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决策高层和管理高层来源于或受聘于公司股东,其股东背景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倾向,在基金投资者成为弱势群体和基金持有人的约束严重软化情况下,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行为的利益考虑当然地将公司股东利益置于最优先地位,偏离了证券投资基金兼顾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股东二元利益平行的设计初衷。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由大股东和高管提名选任,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这种利益关联格局很难保证其独立性。

基金经理权限过大而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将投资建议、评估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下达投资指令与执行投资指令等职能集于一身,这种把控制决策和操作失误风险寄托于对基金经理人的充分信任和道德判断的幼稚做法显然没有制度、规则和机制的约束更有效、更先进。

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从制度安排、监管方式、市场结构等若干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证券投资基金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稳健发展。

1、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运行新生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市场大环境。认真落实“国九条”,积极实施“全流通”战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变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状况,以有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坚持崇尚充分研究和清晰价值判断以及“稳定持仓、长期投资”的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降低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从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沪深股市与国际市场接轨和促进市场走向成熟着眼,在尽快推出我国统一指数基础上适时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一方面通过基金实施套期保值动作和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提高基金资产管理效率,增加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达到活跃和繁荣市场、降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效果,以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增加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应对系统风险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要全面结合“新兴加转轨”的不成熟市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征的实际状况,从单一的收益性考量转向对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评估,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基金重视风险管理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改变单一、片面追求净值的倾向。

2、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合法合规经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构建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监管层要抓住《基金法》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本行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基金法》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现场监管和不定期巡访,对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高效、公正和严格处理,硬化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严肃性。

从有效提高基金资产流动性出发,防止发生操控市场价格的情况,在监管办法上要更具体地明确基金投资比例限制,特别是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总和不得超过该股流通市值的10%。

证监会应指定部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和诚信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业务运营合规性、资产流动性、内控运行状况的现场稽核,加强第三方责任审计,建立独立、公正和权威的问责制度,以提高监管效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监管层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基金单位持有人依法启动持有人大会机制,切实发挥持有人大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为了增强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实质话语权,建议对基金持有人适当的诉讼地位和追偿作出安排。

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栏,提高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竞争性。若基金在收益、资产流动性上存在限期内不能改变的问题和状况就必须终止运作,以强化基金管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改变目前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费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的做法,建立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最大的共同利益目标函数。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只能来源和体现在其运营带来基金净值不断增长中。

3、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

消除制度性风险源。在基金管理公司筹建审批时,要关注其股东出资结构状况,严格审核股东诚信记录等,以均衡股东权利和增加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基金管理机构高管层不仅代表股东利益,更要维护基金持有人权益,实现基金管理公司二元利益平衡格局的设计初衷。

为了确保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公正性,打破独立董事、监察员与股东、高管层的利益关联格局,建议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一律由监管层指定有专业水准、诚信良好的相关专业人士担当司责,以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针对目前普遍基金经理权限过大问题,从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出发,基金管理机构在制度层面要做到基金的投资建议、投资建议评估与构建投资组合、执行投资指令的投资过程关键环节做明确的人员区分和操作隔离,也就是说,研发人员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技术手段,充分尊重统计规律,对价值高估或低估的品种进行科学遴选排列,提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经理要利用现代投资管理技术对投资建议作出评估和判断,在征询意见基础上依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投资组合,并向交易人员下达投资指令,从而建立完备火墙机制以有利于基金强化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贝政新,陈瑛主编.证券投资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管理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艾伦j马科思,亚历克斯凯恩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戴国强编著.基金管理学.上海三联书店,。

5.古学彬,向进编著.投资基金理论与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二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合作医疗等,是一项保障劳动者免受因疾病而遭受经济损失的社会制度,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基金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其相关监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有关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完善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日渐完善,但是某些问题依然客观存在,阻碍了其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立法不全.中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需要完善的立法作保障和依据.

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条文都是分散在各“规定”、“办法”当中,尚未建立一套独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导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不力,基金审核程序杂乱无章,漏洞频出.“宜粗不宜细”是我国立法的基本主张,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放宽了各地的执行权限,但是相应的也存在局限性.

原则性的法律条款居多,而其具体的操作实施细则较少,给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带来了诸多争议和不便,为不法分子“钻法律空挡”创造了机会.纵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他们都是立法与前.法律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提供了准绳和依据,其进一步的细化是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建监管体系完善的重要任务。

(二)审查不严。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收缴、审查、批复等多个环节.现阶段,审查不严是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影响了整个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造成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审查不严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人员素质低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这其中也包括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牵扯到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又是基金监管的重要依据,它真实地反映了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和问题,能够使监管者、缴费者以及受益者对整个运行系统一目了然。然而,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信息管理杂乱无章,极易出现疏漏,最终引发信息披露失真或不全,影响了职工的投保热情。另外,人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主导,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影响了监管工作实效性的发挥。

二、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完善建议。

笔者结合上文对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存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完善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健全法制建设.我国政府应该加强法律层次上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

具体而言,国家立法部门需要认真分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法律建设存在的漏洞或不足,结合我国的立法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系统化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将每项规定尽量细化到具体行为上,保证各地职权的同时规范保险基金监管行为.与此同时,各地各级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有关法律的研究,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行事,有效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努力创造良好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执法环境.在此基础上,各地各级政府还需要根据自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实际,分析其中蕴藏的风险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台与之对应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唐山为例,《唐山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和《唐山市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进行了细化规定,有效保证了监管体系的实效,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二)完善信息披露。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基金监管并非某个机构或个人的.行为,而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信息披露的目的是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营的透明度,保证基金审核、审批的公平公正.

为此,我国应该加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机构则需要建立网络信息披露平台,通过媒体、媒介向参保职工披露有关监管信息.同时,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参与主体,如药监局、物价局、企业、个人等,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组成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如实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上报,保证整个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单位或部门还需要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渗透到各个环节,完善和优化审核程序,搜集和整理各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予以保存,一旦保险基金运营出现问题,及时通过电子信息档案追溯其产生的根源,并逐一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实效性的发挥,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参保信心,促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持续积累,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三)加强人员培训。新的历史时期,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基石.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三

摘要:本文在认识到商业银行会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具体分析,详细地总结了降低会计风险的方法与手段,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会计风险;商业银行;银行会计。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会计风险问题。银行会计存在于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的全过程之中,并且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加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就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但是能够使银行业稳健运营,不被风险所影响日常的工作,就必须将防范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同时,我国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会计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严峻的考验。本文就这些问题探讨了银行会计风险,并提出了强化会计风险的控制与识别,有效的化解与防范银行风险等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外部环境。

1.1政治与法律环境。

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扩大,而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也在增大,而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也受到约束。如《商业银行法》、《银行法》、《会计法》等。虽然这些对银行的内部控制有一定的约束,但是这些只是规定了大方向,在日常的业务中,银行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不能依据法律、法规。

1.2会计风险制度缺乏完整性和前瞻性。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很多,但是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并没有一个全面、统一的会计风险制度。没有统一的制度,会计人员就没办法整体运用内控制度,就会对日常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在改革开放催进的经济发展下,各个行业对会计业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分散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慢慢发展下去,制度上出现的漏洞就会导致金融风险出现。

1.3缺乏权威的会计监督体系。

在商业银行处理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业务量的增加,会计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核算上,而并没有重视对业务的监督,致使到现在也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也并不能充分体现对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监督。没有权威的监督机构,就不能有效的`监督那些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不能及时处理那些业务中查出的问题,长时间这样,就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履行。

2.内部环境。

2.1信息失真,承担信用风险较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会计人员收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在日常统计收入与支出的会计信息的工作上,可能会出现多计或少计收入的现象。工作疏忽以及办理业务时操作上的错误也会带来会计信息的失真。这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很难反应出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所出现的问题及风险,没办法反应出来就没办法及时处理。当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慢慢演化,就会对企业形象产生影响,使企业失去发展动力,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2.2财务“关系”人员较多。

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序运行,会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而在当今社会,“关系网”成为棘手的问题,虽然商业银行的招聘包括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但是在招聘的最后一项面试中,还是有亲戚关系的优先纳入,这严重违背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回避原则。同时,由于是亲戚关系纳入,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不提醒他对工作会有影响,提醒他会显得很尴尬,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守法的行为。所以,银行必须加强用人管理,同时,对人事负责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尽量杜绝出现“关系户”,间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1.外部方面。

1.1完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外部监督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社会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第一,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企业日常发布的会计信息,对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而事情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信息也可以更好地帮助社会了解企业。第二,政府部门要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靠自身缉监督的权威性,综合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方面手段来加大惩治力度;同时,财政部门应协调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依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共同营造一个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的良好环境。

1.2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依托现代科技,商业银行应不断改进监督工具和方法,实现自动识别监督代替传统手工,以错误信息先行提示替代人工经验判断,实现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同时进行,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1.3统一商业银行会计标准。

2.内部方面。

2.1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首先要正面引导教育会计人员端正工作态度,自觉遵守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定办理业务,使会计人员成为防范会计风险的一道有力屏障。其次增加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学习计划,使他们及时熟悉新的形式,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三是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计算机业务知识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电子会计的业务功能、操作流程等知识。

2.2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各级银行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做到懂与做能够相互结合,不能只学习不实践。组织内部人员是由领导带领的,在领导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要对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教育与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的之前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做事的行为也有不同。想要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就要使这些不同的人在工作上进行统一。统一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法规做事,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也要自觉抵制不正当的行为。银行要从上到下、从管理到自身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办法,这样全方位的强化,就可以减少会计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从而保证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2.3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分析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风险预先提示。制度在更新,理念也要更新。旧的风险管理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发展快速的现代,所以我们应该对风险管理架构进行调整,运用过程,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同时,也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进行认真解读,对行业动态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认真研究,修订分区域的处置预案。

2.4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只有加强组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构建“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重视会计人员的需要,鼓励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风险评价”为依据,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造成损失的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考虑,从而全面地进行内部控制;以“高效沟通”为依托,通过电子化信息交流渠道的运转,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保证银行内控体系能够有效运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但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结合经验进行创新,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制度,就能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另外,银行会计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对此表现的分析,找准问题所在,同时,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规范人员管理等,大大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吉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当代经济,(10).

[2]张晓朴,陈斑,毛竹青.银行集团的并表管理[j].中国金融,2013(03).

[3]顾小青.资本监管新政对中小银行的影响[j].统计科学与实践,(05).

[4]丁勇.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外资,2013(16).

[5]邹志娟.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04).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全国广大科研人员赖以生存和发展、获得学术成长的最重要的资助来源。除了“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名额有限的项目之外,基金委的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因为覆盖面广、获资助者多,是与广大普通科研人员最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也是获得认同感最高的项目类型,被中国科学界视为最公平、公正的资助体系。

基金申请既然是最公平公正的,那么申请书的质量就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而申请书的质量,其实质反映在科学问题是否凝炼到位,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是否切中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是否具体可行,申请人是否具有前期良好的研究基础,研究条件是否具备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申请书是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思考进行撰写的,是基金申请的主体,但是,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人员在基金申请书的审核阶段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为基金申请书的真实性把关,另外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给申请人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申请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成功率。

管理人员的工作,现将在基金申请书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归纳总结如下。为便于叙述,特以一份申请书为蓝本从头到尾进行阐述。

一、仔细阅读项目指南和申请书撰写提纲。

一年一度的《项目指南》,是基金委资助思路和政策的体现,因此认真阅读“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欲申请项目类型的情况介绍,对于申请人来说,了解限项规定和资助强度等信息对撰写申请书非常重要,不能忽略不看。对于依托单位基金管理人员来说,则更是掌握政策、全面把关的根本,因此,每年的《项目指南》出版后,管理人员都应该通读一遍,对“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了如指掌,对每一类型项目的具体要求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审核申请书时有根有据。前几年,基金委对限项规定比较复杂,导致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握不准,从20开始,基金委对限项规定进行了大幅度精简,掌握政策相对而言简单了很多。

基金委现在资助的项目类型分为研究项目类、人才项目类和环境条件类等三个大类20多个小类,因此每一类的申请书内容要求就不可能一样。在开始撰写申请书之前,依托单位管理人员可以将每一类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打印出来,以备审核基金申请书撰写是否规范时查阅。2011年基金申请书上明确写明“在撰写过程中,不得删除系统已生成的撰写提纲”、“本要求将作为申请书正文撰写是否规范的评判依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规范了申请书的形式,二是可以让评审专家根据提纲来更好地判断申请人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撰写(如申请人简介里除了申请人本人以外其他项目组成员的情况是否齐全等)。

二、认真准确填写基本信息表,高度重视摘要撰写。

基本信息表不是申请书的正文,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托单位管理人员通常要关注“职称”填写对不对,不能填报虚假信息,否则一旦被举报填写不实,基金委会做出处罚的。常见的错误是将“博士后”填写为“助理研究员”等。“每年工作时间(月)”填写也要讲究技巧,既不能填得太满(12个月),也不能填得太少(4个月),如果申请人的项目不太多,任务不饱和的话,填8个月左右比较合适。

另外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合作研究单位信息”。如果项目组主要参与者中出现了非本单位人员名单,那么就必须将该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要在这个地方选择或者填写单位的相关信息。在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必须填写与注册单位公章一致的名称,比如“吉林大学”,而不能填写“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如果不是在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则必须填写单位的全称并保证与法人单位公章一致。

项目基本信息这一栏中,重要的是要根据《项目指南》选择好“亚类说明”和附注说明。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是要选择好申请代码。第一个申请代码是决定了申请书投递到哪个学部的某一学科来受理评审,是最重要的选择。不同的学科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同样一份申请书,在某一学科可能因为申请书质量都比较高,竞争激烈而难以提交到会议评审,但如果换一个竞争稍微弱一点儿的学科,就很可能被提交到会议评审了。所以,申请代码1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可能的话可以打听一下各学科的竞争程度。申请代码2相对而言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最多会在遴选同行专家时参考。

近30份的申请书,让他们从头到尾将每一份申请书都认认真真地看完,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这短短的摘要就显得异常重要,根据摘要函评专家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份申请书想做什么,能不能做,有多大意义。而且专家在写评审意见时,很大程度上也会参考摘要内容,因此,在这里多费点儿功夫,将申请书的精华浓缩在一起,不仅是对自己的锻炼也有助于专家的评审。

最后,科研人员常常犯的错误是关键词之间不是按照要求用分号(;)分开,而是想当然的用逗号(,),这个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往往却要基金管理人员指出来进行修改,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纸张。

三、项目组主要参与者要填写准确,与申请人简介部分要呼应。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表中需要注意总人数是根据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数据自动统计的,但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表中填的人员少,而统计的数据多,究其原因是实名的参与者人数较少,担心被评队伍薄弱,就在研究生一格多填点儿数。其实,这两者应该是一致的。此外,为便于评审专家核对参与者的信息,表中姓名的排序与申请人简介中应该顺序一致。

四、经费申请表填写清楚,注意管理费的计算技巧。

经费申请表,是评审专家评判经费设计是否合理的第一印象,申请人要根据科研任务的需要实事求是的填写。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笔经费后面要附上简短的计算依据与说明,“备注”一栏不能为空。其次就是要注意“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不同类型的项目规定不同,要根据基金委的规定填报。最常见的问题是在“管理费”上,基金委规定管理费的上限为5%,一般的单位估计都是以上限来要求的。这个5%是指总经费的5%,也就是说是“合计”的5%,但很多申请人通常是认为是“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三者之和的5%,结果造成管理费总是超过“合计”的5%。这个其实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在大体确定了“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三者之和后,将总申请经费确定下来,再乘以5%将管理费确定下来,微调一下研究经费中的某一科目,所有数据就比较一致了。

五、项目的立项依据是立项的根本,突出科学问题且简洁明了很重要。

每一个申请人在申请基金之前都需要回答“3w”问题(why—为什么要申请基金项目,即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这是选题依据;为什么要解决该科学问题,有什么科学意义?这是立论依据;what—为了解决该科学问题,应该做什么?这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how—如何做?这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如果申请人能够很好地回答“3w”问题,那么申请书写起来就不费劲,而如果没有充分思考,那么很可能会出现:

(5)经费预算不严谨,有时为了达到申请强度而拼凑预算经费,与研究方案中的设计不相称,与实际经费需求差距过大。

科学问题有大有小,基金委坚持有限目标的资助方式,即使是重点项目也不能提太大的科学问题,资助面更广的面上项目,则更是要具体到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切忌题目太大,研究内容过多,否则评审专家会给出一句“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太大,难以完成,不予资助”。

在立项依据的撰写过程中,应该首先提出存在的科学问题,然后阐述国内外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再根据前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过程中,经常看见一些申请书人为地将科学问题和研究现状割裂开来进行撰写,其主要表现是先提出一个未解决的科学问题,然后将国外同行和国内同行做过的相关工作像写读书报告一样罗列出来而没有任何评论或者归纳总结。这种写法,虽然让评审专家知道申请人看过了很多文献,但却无法说服专家相信申请人已经知道了前人的优劣,从而对申请人的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存有怀疑。一个好的立项依据,应该是针对存在的科学问题,高度概括国内外同行对这一科学问题做了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工作,但仍然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解决,从而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思路(切入点和创新性的体现)。这样写,评审专家会觉得申请人既抓准了科学问题,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非常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立项依据是站得住脚的。

申请人在撰写立项依据的时候,除了要清晰地阐述拟研究的科学命题之外,还可以采取合理的、醒目的论述方式,包括重要的句子加黑加粗,明确拟开展研究工作的地区,提供研究区的图件、照片等资料。总之,申请人要站在评审专家的立场上去撰写申请书,让评审专家可以更准确、高效地把握和理解申请人的选题。

在申请书提交到科技处审核的时候,依托单位基金管理人员会面对着大量的申请书,并且通常是在截止时间之前几天集中送来,因此很多时候基金管理人员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看申请书的内容,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形式审查上,但如果能够从头到尾将申请书看一遍,特别是针对立项依据的撰写提出中肯的意见,对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旦领悟、受益终身。

六、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要清楚。

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是一个申请书的主体部分。科学问题抓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也清楚之后,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科学问题就是这部分应该阐述的内容。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一个研究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是要通过几个方面的工作(研究内容)才能完成的。因此,针对科学问题而设计的研究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计的研究内容是一个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撰写的时候要有层次感和递进感,要给评审专家一个深刻印象即研究内容都是围绕研究目标而设计的,而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就能够为解决存在的科学问题提供帮助。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能抓准也是申请人能力的体现。围绕研究目标开展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哪1-2个问题是对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来说是最关键、最难以突破的问题。比如,要根据某一湖泊沉积物来反演过去1万年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定年问题可能就是最关键的科学问题,因为年龄不准,反演的时间就不准,难以与别的记录进行对比。因此,根据各申请项目的实际情况,找出最困难而不得不突破的科学问题就能写好这部分内容。千万不要将研究内容重复一遍或者将只要去做实验分析就能得到结果的研究内容列为“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否则会让评审专家感觉申请人抓关键问题抓不准。

总之,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体现的是申请人解决科学问题的学术思路。包括:需要用基金资助的经费去做哪些主要的研究工作(需要具体阐述,不能笼统);具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否适合开展此项研究);具体做哪些研究,可能会做到什么程度(根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拟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不是越高越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的突破口)。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写下来,就非常具体而清晰,如果不这么写,评审专家就会给出“研究内容不具体”或者“太简单,内容空泛”;“关键科学问题不明确”;“科学思路不清楚”等评语。

七、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要具体。

一份好的申请书,在有了顶层设计之后,剩下的就是让评审专家觉得申请人能做好、能完成任务。因此,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一定要具体且让人感觉切实可行。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撰写一定要紧紧围绕研究内容来写,每一个研究内容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实验分析去完成,包括用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需要的仪器型号和实验流程、测试分析的样品数量和分析地点等信息都尽可能写详细一些。有些申请书这个部分写得非常简略,通常是几句话就带过去了,让评审专家不知道他到底去哪里测试分析,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否可行,分析的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因此,这部分如果不详细阐述,就通常会得到“研究方案不具体”、“技术路线粗略”、“关键仪器设备不落实”等评语。此外,这部分内容与经费预算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做多少分析才能预算多少经费,如果没有一个数量的表述或者数量有误,评审专家还会给出“分析/试验内容与经费预算不匹配”的评语。

八、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要画龙点睛、简单明了。

很多人写申请书,生怕别人看不明白,将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从立项依据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等重复一遍写得太多、太复杂。其实,这部分内容应该尽量写得精炼一点儿,一个申请书有2-3个特色和创新之处就很不错了,多了就让人觉得不是创新或者太平淡了。另外,评审专家在撰写评语时,通常要参考这部分内容,因此,申请人自己将申请书的精华凝炼出来,其实也有助于评审专家去写评语,如果自己都整理不清楚,非得让评审专家去慢慢抠出来,对评语的撰写不一定有利。

九、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要实事求是。

年度研究计划要根据研究工作的预期计划进行撰写,虽然申请人常常不把这个当成重点而且写得有点儿“八股”风范,但是写得通顺流畅而不做作才是本事。其实一个好的研究计划应该是根据研究方案和路线来写,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几年的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内容达到研究目标。所以,围绕这个中心来安排年度计划才是让人觉得可行的。如果照抄别人的“第一年上半年收集整理文献、准备……”,实在是让人感觉是为了凑时间和凑文字在写。

另外,虽然科学探索允许失败,但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毕竟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因此,研究结果总得让人感觉可量度可考核,因此,预期发表**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等)、取得几个软件著作权或者专利的情况还是要写出来,含混不清的表述给人印象不好,至少让人觉得投入几十万,科研成效比较低的话还是不资助了。当然,预期成果要根据前期基础和工作潜力来适度表述,预期成果写得太多也不好,以免最终达不到目标。

十、工作基础与工作条件。

此部分主要是看申请人前期是否做过相关的工作,具有前期的工作积累经验。另外还要看看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中设计的实验条件、仪器平台等是否满足要求。因此,可以将前期与申请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进行简单的阐述。而工作条件则要紧扣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设计所需的实验条件去写。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项目组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

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项目组主要成员承诺:

我保证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基金资助,我将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加强合作、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开展工作,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送有关材料。若个人信息失实、执行项目中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

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申请项目如获资助,我单位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督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以及本单位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六

度字,有多种解释,其中在哲学中解释为: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这种统一表现在: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

1.现状分析。

要充分了解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进展。哪些已取得的成果?哪些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哪些还没有报道?才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无创新。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知己知彼。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让人感到这是个科学问题,急需解决。这是一个高度。

2.提出设想。

要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你的思路是什么?这是一个宽度。

3.解决问题的方案。

拟用什么方法,手段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最好环环相扣,彼此照应。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不在于先进,在于适用。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这是一个广度。

4.前期基础。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七

摘要:截至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并且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剧了汇率、财政、通胀和政治等外汇管理风险,而要规避这些外汇管理风险需要实施如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投资、藏汇于民、外汇储备多元化和扩大内需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汇储备管理;战略投资;藏汇于民;扩大内需。

传统的外汇管理理论认为,一国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约为该国年进口总额的20%~50%。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因政府能有效地控制进口,故储备可以少一些,但是底线在20%。不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储备应该多一点,但一般不可超过50%。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得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严重超标,同时也加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风险。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自1994年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将内外汇率并轨后,在外汇管理体制上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及“宽进严出”的政策,外汇储备高速增长。1994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516亿美元,截至20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并且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信誉,增强海外对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但中国外汇储备明显超过适度规模,过度的外汇储备也带来很大风险:外汇贬值造成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成本的提高加剧了财政风险;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进而导致了中国国内的通胀风险;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我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加剧了我国的政治风险。

1.汇率风险。

中国在官方从未明确公布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但据估计,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70%左右,虽然近几年有所减少,但是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为主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7月中国进行了第二次汇率改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升值,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缩水。此外,次级房贷危机和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严重的打击了美国经济,导致美元疲软。总之,美元的持续贬值加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2.财政风险。

由于中国没有完全开放资本与金融项目,外汇储备管理实行“藏汇于国”的宽进严出政策,央行承担国际收支中的外汇结算业务是外汇市场上的唯一买家,而央行买入大量外汇使外汇占款增加的同时确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为了抵消人民币投放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央行就会用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和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等形式对冲换汇时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外汇流入越多对冲压力越大,当央行票据和国债到期时,巨额的还本付息成本造成中国对内债务的增加,再加上管理外汇储备所需的费用,使中国的财政负担逐步加重,进而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财政风险。

3.通胀风险。

外汇占款过多,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加剧了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危机。虽然,央行采取各种措施来对冲外汇占款,但是迫于对冲金额过大的压力使得央行的对冲力度十分有限,粗略计算,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大致可达到70%左右。剩余30%的外汇占款的投放将使我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加大,进而对中国国内输入通货膨胀。此外,由于近期美元疲软,为了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买进美元,增加了人民币的投放量,从而又引起外汇占款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也增加了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加剧。

4.政治风险。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使得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应量十分充足,导致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为了缓解这种趋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多余的外汇,这样就更加剧了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张。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发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种系统内的恶性循环,使得外汇储备规模和人民币币值的矛盾更加突出[6]。90年代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与其签订了“广场协议”,使资本与金融项目完全开放,并实行日元的可自由兑换政策,日元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泡沫经济的破灭严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国内经济。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认识到稳定的汇率政策是保证经济健康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规避外汇管理风险的对策措施。

1.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投资。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简称swfs)又称主权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和活跃的机构投资者。209月29日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chinainvestmentcorporation,简称cic)在北京成立,cic是我国寻求外汇储备管理新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首先,cic可以适当分流过多的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规模。从适度储备规模确定的因素看,目前我国保有7000亿~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可,cic成立时分流了2000亿美元,减轻了人民币发行的压力;其次,cic可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我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其中70%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美国长期以来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导致了美元的贬值,中国外部资产收益率仅为3.6%,其中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69%,考虑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和美元汇率下跌因素,过去五年外汇储备的年均实际收益为-1%左右。

2.藏汇于民。

汇资金运用方式,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就“藏汇于民”而言,外汇储备证券化是一种相对稳妥的方法;第三,“藏汇于民”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减少贸易摩擦。实施“藏汇于民”来分流部分外汇储备,增加外汇需求渠道,对人民币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后,“藏汇于民”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货币调控机制,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藏汇于民”改变了国家是唯一的最终买家的状况,必然减弱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如果能实施比例结汇,央行还可以根据比例调节货币供给,从而成为可利用的新的货币政策。

3.外汇储备多元化。

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思想源于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中关于多种货币储备体系问题和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和外汇储备资产投资多元化。外汇储备多元化可以实现我国外汇管理的三个目标:第一,实现币种优化,分散汇率风险。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看,美元资产占比重过高,近年来美元持续走低,再加上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压力,过多的美元资产导致我国的储备收益有所缩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国际资产配置来改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能够起到分散汇率风险、实现稳定外汇储备价值的作用;第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储备收益。我国应在蓬勃发展的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中积极寻找和拓宽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快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的步伐,发挥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优势,达到减少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的目的,以保证其资产质量及较高的投资回报;第三,削减外汇储备的货币存量,减少外汇储备过度的消极影响。在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过程中,通过扩大资本设备、战略资源的进口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把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发展储备,使得外汇储备资产的货币存量得以控制或削减,从而达到减少或控制超额外汇储备规模的目的,减少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4.扩大内需,增加进口。

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2008年前四个月增加了745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增加约1000万美元。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根源,而我外汇储备积压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国内消费疲软也就是内需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外资的大量介入使中国的生产能力大大的提高,而由于内需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完全在国内消费,生产和消费的严重脱节使得国内产品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买家,大量出口直接造成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积累。所以从长远来看,减缓外汇增长速度规避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动国内消费,增强社会服务。中国的国内消费增加了,储蓄就会减少,出口的动力也会放缓,从而使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势头放慢下来。此外,内需的扩大还可以增加进口,进口的增加有助于缩减我国长期的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进而有效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刘文娟.我国实施“藏汇于民”政策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10).

[3]刘昊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发展对策[j].经济导刊,2008,(4).

[4]郎维维.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8,(2).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3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6]逯建军.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压力[j].金融与经济,,(10):17.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八

摘要: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融合变得更加紧密。和世界经济的结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以及促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文章针对国际贸易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的控制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控制措施;风险;国际贸易。

(一)托收结算风险。

受托的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结算普遍采用的方式,针对我国受托结算的发展现状去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承兑交单方式及跟单分期付款交单方式是托收结算一般所采取的两种方式。在贸易结算之中,许多的企业采取的都是付款的方式,是因为承兑交单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系数。实际上,付款简单依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性,所导致的付款交单中收不到实际款项,是因为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贸易的过程中对习惯问题的强调,所以风险由此产生。

(二)票据结算风险。

一些国外的不法商人利用票据原始支票进行货物诈骗,且在国际贸易结算时伪造银行汇票潜在的风险,是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票据结算所存在的风险。一些国外的不法商人,利用几天时间将账户中的存款取走,在我国银行通过确认的方式进行货物诈骗,还将其注销成为废票,促使在贸易结算之中我们国家银行遭受到风险;国内的居民因为长时间的居住在国外,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是难免和国外票据产生摩擦的,但是针对众多的国外货币接触不多,所以不法分子就会通过自身伪造的外国货币对国民进行诈骗,就带来了极大的经济风险损伤。

(三)信用证结算风险。

信用证方式,是当前我国常用的结算方式,所以信用证结算风险较多的存在于国际贸易结算之中。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通过伪造信用证单据引发的风险,时常会有一些出口商在货物未发的情况之下,为了谋取国际商会的利益和银行进行相关协议,通过自身伪造的信用证单据,当取得货款后就会消失;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伪造信用证进行诈骗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可以骗取相应的货物,会伪造信用证,所以就造成了银行和货物方承受了相应的经济风险。

二、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一)合理应用贸易方法。

汇率的浮动会对产品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在对外贸易之中,进行货币结算会出现货币汇率的变化和浮动,所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核算业务是至关重要的。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可以取得好的结算结果,就需要贸易双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当前托收和汇付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甚至于还借用信用证支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降低贸易双方在实际贸易中出现的风险,以及达到双方在核算中的共赢,是较好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二)对贸易对象的.慎重选择。

在进行国际贸易合作的时候,不可以盲目选择轻易的下决定,要按照实际的情况选择贸易对象。我们国家和国外贸易中所应当注意的问题,应当是在贸易之前做好信誉度及资产的调查,为了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将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得到防范,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企业信誉及资产最基本保证的方式,是其具体的情况,所以在考察的过程,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的规避在贸易中存在的风险。

(三)合作需严格依据国际贸易习惯。

我们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是处于劣势的,尽管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通过有效的办法,在贸易中保护自己,且没有将国际贸易的标准和规则真正的搞懂。因此在日后的国际贸易中,应当合理的利用其中的准则,加强利用国际标准,积极的调整好相关的国际贸易策略。不管是各种货物的交付,还是签订相关的协议,都需要依据国际惯例进行严格的操作,提升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强化贸易风险的意识。

(四)技术转移风险。

为了减少因为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在国际贸易之中积极的应用技术策略。针对实际情况定下防范贸易风险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且技术规避的方法在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当下的情况,在采取技术措施的时候要按照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来定,因为我国经济形势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银行保函、货物运输保险等,在企业遇到国际贸易风险的时候会起到极大的价值作用,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对企业发展和运行的影响,以及保证企业在困难时期安全的转移风险。

三、结语。

现在的世界贸易社会是变化万千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际贸易,需要不断的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形,尽可能的接近和国际社会的要求,占据话语权。因此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企业和学者,为了尽最大的可能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徐娜.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及其防范[j].品牌(下半月),,(12):187+189.

[4]杨楠,李铁岗.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18):110+109.

[5]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九

建筑行业本身就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目标进行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对策。

1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管理,降低甚至消除风险的不良影响,以最低成本去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工程项目风险以发现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为基础、然后运用相关的管理技术及方法去处理风险,让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通过界定项目范围,可以明确项目的范围,将项目的任务细分为更具体、更便于管理的部分,避免遗漏而产生风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各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会带来某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来评价这些不确定性,从而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

2风险分类。

2.1按风险后果分为:(1)纯粹风险.(2)投机风险.

2.2按风险来源划分:(1)自然风险.(2)人为风险.

2.3按风险的形态分:(1)静态风险.(2)动态风险.

2.4按风险可否管理分:(1)可管理风险.(2)不可管理风险.

2.5按风险的影响范围分:(1)局部风险.(2)总体风险.

3自身特点。

(1)客观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自然界的各种突变,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不确定性.指工程项目的风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不确定性.

(3)可变性.工程项目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风险性质的变化、后果的变化,出现新的风险或风险因素已消除.

(4)相对性.工程项目风险主体的相对性和风险大小的相对性.

(5)阶段性.工程项目风险阶段性包括在风险阶段、风险发生阶段和造成后果阶段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点.

4识别风险的主要来源。

风险的来源是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这种风险来源会最终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风险事件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影响的发生.

只有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才能够度量建设项目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大小,从而才有可能对风险进行回应.建设项目的风险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自然环境:自然界中的可预测、不可预测的自然事件都有可能造成损失,比如:地震、山洪等极端恶劣气候等.

(2)社会环境:建设项目是不动产,总与当地的文化、道德、公共利益紧密相连,并受其影响.

(3)政治法律环境: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它需要政局的稳定和法律制度的可预见性、规范性,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4)经济环境:从宏观上讲,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体现了城市作为集人力、智力、财力为一身的优势,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上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农村人口的较少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快速发展.就微观而言、人们的住房需求具有刚性的需求特征.但是、即使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发展周期,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周期是难以避免的.而经济周期必然伴随着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调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5)法人的治理环境:建设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到竣工验收,都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合理判断、科学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法人的治理结构的自身建设就特别重要,要避免决策者独断专行,建设项目盲目上马.

由于每一个投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因而影响它的风险因素很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或是难以预料的,而且各个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当进行项目决策时,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是忽略了其中的主要因素,都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但是如果对每个风险因素都考虑,又会使问题极其复杂化,因此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

风险识别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将引起风险的极为复杂的事物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识别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之间的最根本最本质的联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们引起投入产出变化的严重程度.这包括识别出风险的来源、类型、影响及后果.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以使用很多方法,包括:识别问讯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分析法、现场勘测法、相关部门配合法、索赔统计记录法、环境分析法等等.

6建筑工程的风险分析及评价。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业主及承包商承担适当的风险.而风险分析及评价则是风险管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试图消除商业企业中的风险是徒劳的.在利用现有资源去争取获得将来的预期收益这一过程中,风险是内在的、固有的.实际上,经济实力的增长可以看作是具备了承担更大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控制、管理.要想进行管理,风险分析是必不可缺的工作.所谓风险分析,其实质就是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并分析任一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对于建筑项目,业主主要关心的是最可能的造价是多少,但项目实际上存在着成本超支的可能性,而通常人们对这一点都缺乏考虑.

7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于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果风险发生后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于是从参考资料找到了5个解决方法,如下:。

(1)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2)风险降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4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可预留部分项目保证金,如果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这样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加大.

(3)风险分散: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公司使用商品混凝土,混装混凝土就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材料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4)风险转移:是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承担.通常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三种形式.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转移的是损失的法律责任,它通过合同或协议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加入保险是通过专门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补偿.

(5)风险自留:是项目组织者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措施.有时主动自留,有时被动自留.对于承担风险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事先建立内部意外损失基金的方法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

1.王裕五.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价值工程》第24期.

2.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基金申请书如何写篇十

摘要:为了适应医院新型经营机制的改革需求,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与医疗水准,提高经营管理模式转型速度,应当从调整医院内部组织部门的结构划分开始,加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升医院的会计管理能力,监控与降低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构建起医院的会计管理系统。

关键词:医院机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一、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情况概论。

医院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可以理解为,医院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实践管理经验或者专业知识不足,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了会计管理的效果不明确、财务信息统计、收集与计算疏忽或者错误,会计计算方法不当,会计计算项目有遗漏、偏差等漏洞,会计工作的各项报表信息不准确、数据失真,增加了公司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难度,从而阻碍公司经济增长。医院应当看到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制定的指导作用,避免因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或者失误,导致会计数据来源不准确、核算方法不当、信息失实;通过加强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降低医院财务会计管理风险,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准和综合竞争力,确保医院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二、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1.医院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受到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信息管理作为一项新型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医院会计各项收入与支出的自动汇总、数据收集、整理核算,从而提高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给会计人员留出充分时间机会提高自身素质,从基础性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预算核算、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事项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医院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功能欠缺,查找不到会计信息、无法实现信息数据授权范围内共享等缺陷,降低了医院会计管理的有效性。

2.医院会计管理的监督控制效力较低。从笔者对国内医院会计管理情况的统计来看,部分医院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较差,没有形成健全的会计管理监督系统,会计工作的核算、审计管理不到位,甚至让会计监督仅仅以空壳的形式存在,而没有做出具体实施,提高了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性。由于很多医院的会计管理缺乏监督控制机制,放松了对医院会计职员的管理,不利于会计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3.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部分医院的会计管理人员聘用、选任、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或高或低,会计管理水平不稳定,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性降低。目前,国内的医院会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医院的聘用机制也在不断改进当中,避免选任非会计专业、非正式的工作人员,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程序规范。医院中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情况,包括个别会计人员利用职务条件从事违法活动,侵占医院的公有财产,或者私自挪用医院的资产供个人使用;也指会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会计管理职权划分不清。

4.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部分医院的领导管理者和决策人并不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导致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资金、人员等物资分配不平衡,各项费用支出监管不严而产生资金浪费的问题,提升了医院会计管理的成本;聘用并不具备会计管理能力的人员,不足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没有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定期学习,减少了会计人员相互交流、彼此提高的机会。只有帮助医院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医院会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医院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医院的组织运营、竞争力增长提供保障。

三、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优化措施。

1.构建医院的会计管理机制。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应将其应用到会计管理工作中,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若系统出现故障或出现误删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大量丢失,信息残缺,为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面对此类问题,及时对财务信息化系统予以升级,增强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与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化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安全管理,增强系统稳定性,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另外,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应及时做好备份处理,以应对误删或错删等风险的发生。

2.建立医院的会计管理监督系统。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总体控制仅仅依靠医院内部的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医院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管理检测系统,让医院的各项资金都在一个透明的情况下出入,使得医院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记载,从而通过严格控制医院资金的流动情况来更好地控制会计管理风险,使得医院的财务能够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医院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3.提升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了提高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首先就是医院要认识到会计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其次归根结底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能够进行合理控制的是医院会计管理的工作人员,那么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树立合理理财的意识,从而避免医院经费的浪费现象。除此之外,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甄选要尤为严格与谨慎,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素养,对于上岗后的会计管理工作者,应该定期地让他们参与会计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一些会计管理知识,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更好地对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将会计管理风险降低到最小,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的发生。

4.帮助医院工作人员领悟到会计管理的现实作用。医院中领导队伍、经营决策者的思想意识会影响到会计工作人员的想法。只有领导、决策者清楚理解会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才能保证医院中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人员树立正确的想法观念,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制定会计人员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交流经验、分享沟通的机会,以举办知识讲座、参加学习考试、组织培训活动等形式,不断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水准。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医疗制度的优化改革,切实提升各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应当重视并做好医院会计管理工作,避免因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疏忽,造成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存在风险。因此,医院会计人员应当提升个人认识觉悟,参加会计理论学习,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为医院经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齐冬冬.医院会计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10:120.

[3]安琪.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方略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50.

[4]张新鲁.信息化条件下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18:296.

[5]成霞.医院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24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