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优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2:14:05 |
  • ZTFB |
  • 13页

持续不懈的努力会带来丰硕的成果。写总结时可以采用分类、概括等方法,使结构清晰。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五一放假,爸爸妈妈停下所有的工作,带着我一起去海南岛旅游。我们乘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海南岛。爸爸说,如果到了海南岛,就一定要去海里游泳,不然将会是一件傻事。我被说的心痒痒,真想马上就到海边去体验一下。

第二天,旅游团真的带我们去了海滩,沙滩上已经有很多游客了,他们有的在沙滩上散步,有的埋在沙子里晒太阳,有的坐在太阳伞下面纳凉,还有的戴着救生圈在海里游泳。都很悠闲的样子。我拉着爸爸的手就往海里跑,妈妈赶上来帮我戴上救生圈,我们三个开始往深水的地方游,我觉得海水清清凉凉的,很舒服。正在我享受着阳光和海水的时候,爸爸跟妈妈开始聊天了,爸爸说,你们知道吗,海里有一种叫水母的生物,它长着数十只触手,触手上有有毒的刺细胞,这些刺丝胞能刺入受害者的皮肤,它的剧毒可以在三分钟之内致人于死地。我正听得毛骨悚然,只听妈妈大叫:“有水母在咬我……”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大哭起来。爸爸赶忙问水母在哪里,妈妈说就在大腿上,爸爸带我们游到浅一点的地方看个究竟,原来是妈妈的游泳衣的裙摆在大腿上飘啊飘啊,好象水母的触角一样。原来虚惊一场,可是被妈妈这么一吓,我再也不敢下水了,我怕水里真的有水母出来把我吃掉。妈妈哭笑不得的说:“不会的不会的……”,我还是哭着直往岸上跑,一边跑还一边叨叨:“我不要游,不要游,你们两个大坏蛋……”结果,他们也只好上岸来陪着我。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我在沙滩上大哭,妈妈在后面大笑的照片,我就会想起在海南岛发生的这件事情,我觉得: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直到现在我也只敢在游泳池里面游泳。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这几天,妈妈问我今年寒假想去哪里玩,我突然想起去年寒假我们去海南玩的事了。那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次旅行,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了。

海南的景色真美呀,有高高的椰子树,蓝蓝的海水,金灿灿的沙滩,还有许多漂亮的贝壳。坐在沙滩上,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和海浪拍打的身影,听着海鸥在空中歌唱,感觉真舒服。我还吃了许多热带的水果和美味的海鲜,海南之行真令人难忘啊!

今年寒假要去哪里呢,我得好好想想!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1.1实习观念存在偏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积累一定理论基础后的一次实践,是学生体验真实教学环境、找到自身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正视自己针对自身不足找到改善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提供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用重大。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过程只是校方强加安排给学生的形式主义,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实习过程可有可无,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帮助,在最终的验收环节应付式的提交一份实习鉴定草草了事。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未将教育实习当做是一次历练,而是将其当做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1.2实习环节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己专业素养的机会。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并未针对性设置实习内容,仅让学生从旁协助,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学生难以从实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导致实习失去其原有意义。实习模式基本沿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学生并未注重对自身创新理念的培养,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实习任务,很多学生都是照搬原先的任务模式,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即可。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并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忽视实习对学生的影响,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2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效果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正确的实习观念是学生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前提。实习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一环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并未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仍旧很模糊。通过实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日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形成初步职业体验,并在实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针对性改善。缺乏正确的实习观念将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虚度光阴,无法通过实习获得经验,甚至会对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2.2创造多变的实习环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就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平台。一成不变的实习环境难以带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在实习中仅以旁观者角度时,其实习热情将快速被冷却。教师可以适当在实习中加入一些突发事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提升。未知的实习环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敬之畏之,端正实习态度,并将全身心投入到实习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2.3制定科学的实习内容在一年级的暑假,让学生分组自行制定旅游线路,经过班级答辩最终评选出最合理的线路作为旅游认识实习的线路图。在出发前,各组需根据抽签分到的任务了解沿路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信息,然后在到达目的地后开展调查,做好日志登记。在二年级时,开设的理论课程有《市场营销学》和《应用统计学》,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有《旅游营销调研》、《旅游营销策划》、《spss软件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快速的融入到实习中,通过对某个景点的市场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制定一份策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课堂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对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对实习实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三年级时,专业课程开设更加集中,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我们在酒店和旅行社方面都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如《酒店实习》、《饭店管理软件实训》、《旅行社实习》、《旅行社管理软件实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开展实习,指导老师会不定期到实习地检查实习情况,并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四年级的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

3结束语。

旅游管理已经成为高校一级学科,并将在第三产业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扮演重要角色。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在实习中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科学的实习环境及实习内容,促进学生成为未来社会需求型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比如说我,我的梦想是能去一次海南岛,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

海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听妈妈说,海南岛是一个热带海岛,那里气候好,生长着许多树,有椰子树,有香蕉树,还有……多得数不胜数。每天,都会有许多海鸟飞到岛上来休息,那里的鸟儿很多,有许多鸟儿都实是我很喜欢的,可惜我未能到过海南岛,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如果有一天,我来到海南岛,我一定要和鸟儿一起玩耍嬉戏,我一定要亲眼看到这美丽的贝壳。

海南岛的海滩上一定有许多贝壳,我多么想有几个美丽的贝壳。

海南岛的美丽让我着迷,让我沉醉,我曾经多次告诉妈妈,我想去海南岛,可妈妈很忙,没有时间陪我去,我日日盼,夜夜盼。连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去了海南岛。有一天,妈妈对我说:“等到了暑假,妈妈有空了,就和你去海南,到时候,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吗?”“好”。我高兴极了,心想,太还了,我终于能去海南了。

我盼望我能去海南旅游可,只要我的愿望实现,那有多好呀。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二月十七日早上我们乘坐了去海南的飞机,一个小时之后飞机停到了柳州加了油,加了油之后接着出发又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海南开始了旅行第一站。

下午两点多阿姨接我们去买了导服,我们吃了下午饭就回到了酒店休息。到了第二天我们到了呀诺达热带雨林我们进去找了一位导游,到了一个地方导游告诉我们像扇子一样的树是美人蕉,导游又告诉我们榴莲是水果皇上,菠萝蜜是水果皇后,之后我们去了黎族看了当地的风俗,知道了在为解放之前黎族的老奶奶都刻有纹身,如果没有将会嫁不出去,而且嫁妆都是纯手工制作。则阿哥要娶阿妹只时必须在阿妹家门前种下四十九棵槟榔树将其亲手摘下送给阿妹的父母,如果将其槟榔吃下即代表接受了婚事,但阿哥还要在阿妹家打三年工。

第三天我们在海边度过美好的一天,第四天去了猴岛之后,听导游介绍了猴子的特点了解了猴子的特征。第五天早上再去机场的沿途中我们买了海南的特产比如:芒果、椰子糖、黄灯笼......下午我们乘坐飞机返回了西安结束了美好的旅行。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随着海洋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滨海旅游已经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支撑点和着力点。象山三面临海,两港相拥,海洋资源丰富。象山港大桥开通之后,象山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大海、大港、大桥”正成为象山三大旅游品牌。随着大桥时代和滨海时代的来临,象山的旅游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变化推动着产品的变化,产品的变化推动着产业的变革,象山旅游正在面临着由滨海旅游产品向滨海旅游产业的转变,由国内滨海旅游目的地向国际化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转型。旅游饭店是象山滨海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板块,饭店体系在象山滨海旅游的深度变革中也应该随背景变化而变、随市场变动而动、随需求变化而调。

滨海旅游目的地是指以滨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滨海观光、休憩、疗养、娱乐和度假等活动,并能满足旅游者短期逗留生活需要的地理区域。滨海目的地大都处于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接合部,包括海岸线的陆地、潮水出没的滩地、陆地向海面以下延伸的部分以及与海岸相连的海域等地理区域。一般以3s资源(阳光、海水、沙滩)和由海滩及与其相连的海域组成的滨海景观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度假为主,拥有满足旅游者在逗留期间所需要的各类设施和服务,相比一般旅游目的地对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要求更高,住宿设施数量多且类型多样。

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是指滨海旅游目的地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实现旅游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自由配置,最终成为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推进的必然产物,也是滨海旅游目的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包含两个层面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内部国际化,即滨海旅游目的地内部各因素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等适应国际旅游者需求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国际化,即开拓国际客源市场的过程。只有做好这两个层面的国际化,才能最终成为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

(一)国际旅游营销的视野。

国际营销是提高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国际营销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营销对象为国际旅游运营商和国际旅游者两大群体,主要方式有国际媒体营销、举办国际性活动和参加国际旅游会展等。

(二)国际旅游交通的基础条件。

国际旅游交通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表现为国际旅游者抵达目的地的方便程度。由于国际旅游多为长距离旅游,国际航空和港口交通条件成为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良好的国际交通条件,即使有良好资源条件也很难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都拥有快捷的国际航线和“公交化”的国内航线,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重要的保证。

(三)国际旅游服务与从业人才。

国际旅游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旅游服务与从业人才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基础和保证。国际旅游服务与从业人才是指熟悉国际旅游业管理、熟悉国际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包括政府官员、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导游人才和旅游服务人才等。这些旅游人才对于国际市场开拓、滨海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旅游行业企业。

(包括旅游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媒介,它直接参与旅游竞争,是旅游竞争的操作者,其竞争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有序,旅游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开拓情况都会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和旅游节庆。

滨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主要体现在度假休闲产品方面。国际滨海旅游者多为中高端游客,具有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和社会地位较高等特点,他们对于度假休闲产品的要求也很高。度假休闲产品的丰富性、特色性对于吸引国际旅游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一般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西班牙打造“阳光下的高尔夫”,全国250多个高尔夫球场大多集中在滨海度假区;马耳他着力塑造“水上运动的天堂”的旅游形象,推出游泳、潜水、航海、攀岩、冲浪、钓鱼和滑翔等水上活动,同时举办高尔夫、网球、赛马和壁球等高规格赛事,使运动度假成为马耳他海滨度假旅游的最大特色。

(六)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旅游基础与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满足国际旅游者在滨海旅游目的地短暂停留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设施,包括餐饮、娱乐、住宿、游览和购物等,如旅游酒店业、旅游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所形成的产业体系。同时,也包括旅游目的地交通、信息服务、服务指引系统和社会保障设施等。旅游基础与旅游服务设施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依托和必不可少的条件。

(七)旅游信息化和智会旅游平台。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从旅游活动的实现方式看,在旅游市场流通领域活动的不是商品,而是旅游产品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流动。旅游信息化是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它是指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在旅游业中广泛应用,如网络营销、信息查询、预订系统、网上旅游、信息系统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成为推动滨海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如前所述,滨海旅游饭店是滨海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板块。在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旅游饭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破解之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象山为例作一剖析。

(一)酒店经营业态单一,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象山饭店市场供给近年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饭店建设与开发缺少有效的引导调控机制,全县不少同类型、同档次饭店数量增长过快,业态结构、产品结构雷同现象明显。高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投资趋于加快,以商务为主,度假为辅,业态相似,产品雷同。在季节性极其明显的象山,同类酒店竞争较为激烈。

(二)酒店产品供大于求,部分酒店盈利困难。

半岛酒店、开元酒店等连锁酒店进入象山,几乎占领了高端市场,这些酒店给象山带来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对象山酒店产业的品质、素质和品牌提升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象山旅游产业发展不像三亚等滨海旅游目的地那样具有国际性的客源,入住象山酒店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所以在经营过程中部分酒店亏损严重,盈利困难。

(三)自主经营管理较多,配套设施不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象山星级酒店大多为自主经营管理,除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配套设施较为齐全之外,中低端酒店的设施只包括大堂、宴会厅、咖啡厅等基本服务设施,只能简单解决消费者的食宿问题,游购娱的需求尚无法满足。由于酒店配套设施不全,消费者的消费点不多,使之盈利点也相应减少。

(四)度假酒店特色不够,主题酒店个性缺乏。

象山酒店市场产品特色不明显,主题性较强的酒店基本不存在,酒店风格的设计、建筑色彩的选择、酒店氛围的营造等,均缺乏特色和亮点。至于近几年各地兴起的怀旧主题酒店、新婚夫妻蜜月酒店、家庭式酒店、高尔夫度假酒店以及游艇度假酒店等更是鲜见。酒店的主题性和个性化缺失,酒店作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的可能性将大打折扣。

(五)客源市场相对单一,游客停留时间不长。

目前象山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入住之后只停留一到两天,与三亚、青岛、大连等滨海度假地相比,停留时间较为短暂。同时,象山酒店客源市场省内以宁波、杭州、台州、温州、嘉兴等城市为主,省外客源市场以上海、南京、无锡、合肥等城市为主。对于滨海型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象山的国内客源市场特别是国际客源市场相对单一。

(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员工流动较为频繁。

象山旅游酒店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严重缺乏,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与酒店发展规模和档次不匹配。酒店的服务人员以初级为主,高层和高端管理人才缺乏;象山酒店业人员流动率在20%左右,流动率较高。从酒店经营管理的规律而言,低素质的员工队伍无法支撑起一个高规格的星级酒店,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服务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象山酒店业的长远发展。

(七)网络服务系统落后,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象山很多酒店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网上预订系统,消费者无法通过酒店自身系统了解酒店详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35。5%的酒店有自己的网络预定系统,大部分则通过第三方网站预定,增加了酒店的经营成本。在现代社会,网络预定系统落后,酒店科技支撑力度不足,将不利于酒店的营销和市场拓展。

(一)酒店总体供应:适量发展酒店总量的增加要根据象山旅游业发展情况和游客增长情况来确定,而不是越多越好。要通盘考虑,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各个层面对象山酒店的建设与发展实施规划、调控与指导,以确保其在市场环境中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在总量增加的过程中,酒店的增长轨迹不应该是均衡的直线,而应当是类似抛物线的曲线。因此,县政府要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酒店布局的宏观调控,进行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预警,定期发布象山酒店经营管理状况分析、市场前景分析等,为象山酒店业投资和规模扩大提供信息引导和规划指导,引导象山酒店业理性投资和有序发展。

(二)酒店总体布局:适度聚集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产业内部相互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客源输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酒店在一个区域内降低成本,获得正向的外部效益,从而形成健康的竞争合作关系。集群内酒店的数量越多,对客源市场的控制力就越强,集聚效应就越大。发展象山酒店产业集群,有利于品牌提升和规模效益增加,形成产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象山酒店产业发展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商务酒店聚集区和以石浦为中心的滨海酒店聚集区,目前这两个酒店聚集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较小,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象山应该继续增加第三和第四个酒店聚集区,从而形成酒店聚集区网络体系。例如,依托百里黄金海岸休闲旅游带,可以建设滨海酒店聚集带;在松兰山度假区可以建设高星级酒店聚集区,使酒店成为景区;以环石浦港渔文化休闲旅游区为中心,可以建设滨海度假酒店、海洋养生酒店以及渔文化主题酒店聚集区。

(三)酒店品牌项目:适当引进象山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象山滨海旅游的国际化是区域的国际化,是面向长三角入境市场和国际商务游客的国际化,不可与三亚、厦门、大连等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相提并论。象山的国际化需要有国际化的产品和国际化的客源做支撑。就象山旅游产品的现状而言,引进国际品牌酒店来推动象山的国际化是一种捷径。国际品牌酒店的主要特点是品牌的国际化,如洲际、喜达屋、万豪、希尔顿等高端酒店(集团),均有着响亮的品牌、悠久的历史、先进的管理、庞大的客户群和良好的世界范围的营销系统,有助于带来国际化的客源从而带动当地休闲度假旅游人次和消费的高速增长,有助于区域品质、影响力及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旅游产业提高配套功能及接待规模和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比如三亚亚龙湾国际酒店群落已经成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标本之作,酒店和当地的自然文化已经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三亚旅游一道特有的风景。对于象山而言,可以根据政策、环境、客源以及未来的市场变化,适当引进希尔顿、香格里拉、万豪、凯悦、雅高、豪生、豪庭、洲际、温德姆、喜达屋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来助推象山旅游产业升级。但是,县、街道、乡镇等在自建或招商引进酒店项目时必须根据本地的条件环境正确定位,不宜盲目迫求“高、大、全”(高星级、大体量、多功能)。

(四)酒店经营管理:适应转型在政策变化的背景下,象山酒店业要与时俱进,适时转型。要坚持“依托但不依赖”的原则,在思想和理念上进行变革和突破,由“暴利少销”向“薄利多销”转变,由“服务地方”向“服务长三角”转变。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酒店要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实施“走出去”战略,紧盯长三角客源市场,以市场需要来制定产品,做到有的放矢。要全面实施超值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以服务留人,以情感动人,从而促进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高,争取回头客。要促进酒店会展一体化,联合长三角的会展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引导长三角会展企业来象山开会、办展览,通过新的产品开发拉动酒店效益提升。要整合酒店内部资源,建立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开通网上银行,推行网上采购、网上结算、网上培训、网上预订服务,提高管理效益,打造集约型、内涵型的酒店,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五)酒店产品形态:适时创新象山酒店业当前主要以商务为主,度假型和休闲型酒店缺失。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象山酒店的产品要紧跟市场需求,适时进行产品创新。根据象山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可以适度开发几种度假类型的酒店。依托海洋和滨海资源,开发游轮或游艇度假基地。现代游轮是一种旅游度假体验的载体和吸引物,集住宿休闲娱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于一身,有“浮动的度假村”、“移动的微型城镇”之称。象山在石浦一些待开发大岛屿之上可以开发建设游轮或游艇度假基地。依托滨海和山地资源,开发滨海或山地高尔夫酒店。从目前发展状况看,象山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尔夫酒店是不可缺失的。象山在黄金滨海旅游带上,可以在松兰山以及周边的山地建设此类产品。开发主题酒店。主题酒店包括生态酒店、创意酒店、文化酒店、海洋酒店、乡村酒店、养生酒店等。主题酒店围绕主题概念做深概念、做精文化、做细环节、做足氛围。象山可以在象山影视文化体验区、石浦以及部分乡镇建设主题性度假酒店。开发产权式酒店。产权式酒店是旅游房产的重要类型,其设计介乎酒店和公寓之间,配以酒店式服务,并由酒店统一经营管理,业主享有产权和使用权,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酒店的经营者平分。这类酒店适合在近滨海区域和城区建设。开发房车营地。到8月,象山县已经建设三处汽车露营地。因应旅游市场形势发展,在滨海沿线和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等区域,可以建设房车营地、汽车宾馆、草地宾馆以及度假游船等。

(六)酒店政策扶植:适配实用在酒店体系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吸引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入驻象山。酒店的扶植政策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落地性。在土地优惠政策方面,对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和五星级酒店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可采取挂牌方式供地,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可分期交纳;在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符合条件的酒店项目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两免三减半”优惠扶持;在以奖代补政策方面,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由市、县两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酒店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税收方面,财政给予企业连续三年所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扶持(在酒店获得五星级评定后兑现)。

(一)高端酒店与经济型酒店相组合:构建网络体系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是象山酒店业发展的两大方向,前者以高端度假市场为主,后者以中端商务市场为主,两者之间要相互组合,形成完善的接待体系。同时,要发展主题性酒店和度假酒店,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通过高、中、低、主题性酒店梯次分布,构建酒店网络体系。

(二)主题酒店与主题景区相融合:创建新型业态传统意义上酒店功能是住宿和餐饮,随着市场的变化,酒店已不仅仅是住宿产业,而是为旅游提供多种服务、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活产业。象山在未来酒店发展中,要结合本地海洋资源、乡村资源、山地资源、文化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养生酒店、山地度假酒店、乡村田园休闲酒店、海洋文化以及渔文化体验酒店,使度假区酒店群景区化,通过酒店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三)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配合:搭建发展平台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是象山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政府要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进行积极投资;企业主体在此过程中虽然要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必须以环保为前提,以责任为良知,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经营相结合,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偏见使得旅游行业相关单位存在较大的用人缺口,如何解决这一缺口成为学校及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在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措施。

旅游管理;就业现象;分析。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不愿意到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业相关单位工作,造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素质较差等问题,限制了旅游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服务业的旅游业开始成为热门行业。,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出入境旅游2.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还将保持较高的发展增速,旅游业还将继续领跑经济增长,预计国内旅游收入将实现12.5%左右的增长,不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旅游管理涉及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旅游局等等。就行业性质来看,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事一线服务于管理,因此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我国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决定该行业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未来的旅游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热情、情商高且知识面宽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意向分析。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是平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还是带有一定偏见,不少学生尽管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选择自身职业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文化艺术类、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高的流失率。同时,部分学校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到酒店或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可能会对本专业的认同感降低,或受到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影响,而重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另外,即使大部分学生从事旅游业,但是对酒店、旅行社等的态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旅行社缺少个人提升的机会,因此更愿意进入酒店,导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集中在酒店特别是高级酒店,而限制了旅行社等的发展,不利于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失衡、流失率高的原因需要从旅游业及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旅游业提供的薪酬及待遇较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相比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旅游业的薪酬水平明显偏低,薪酬分配体系存在缺陷,酒店员工工资与岗位挂钩,旅行社工作人员薪酬随季节波动,极不稳定,会使员工认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在实习期结束后,相当一部分会学生会选择离开旅游业,从事自己认可的其他行业。其次,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完善,不少学生缺乏对本专业和自身正确认知,并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安于现状频繁跳槽,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将进入快速上升发展的时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择业选择和机会,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迫切,学生只有具备扎实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才能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进入自己心仪的单位。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旅游业总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优秀人才的高流失率限制了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教育。

职业规划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获得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职业规划管理首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他们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正确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培养自己对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分析能力,判断自己的性格、兴趣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匹配,从而建立对未来职业的长远目标,学会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打好基础。此外,学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提高对旅游业背景的熟悉程度,以达到适时检验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二)优化旅游业相关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

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实现单位内部公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旅游业中,不少单位提供给员工的薪酬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并不对等,因此不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从事1~2年旅游业后选择离开这一行业重新择业,加剧了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问题。因此,旅游业必须对现有的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首先,单位需要改变过去岗位与薪酬挂钩的薪酬制度,在薪酬的发放中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付出,有区别的运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其次,企业也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总体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旅游业还存在高素质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才能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瞿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01):85+87.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旅行社竞争的关键,旅行社能否开发出令旅游者满意的产品,决定着旅行社客源量的大小和竞争实力的强弱程度,可见旅游产品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竞争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品;旅行社竞争;对策建议。

第一章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整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增长,人们多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以前单一且老式的旅游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口味。常用的旅游产品也是会让人们觉得乏味。所以,现在为了要更好的发展旅游,就必须要摆脱陈旧的理念,开发新的产品,构想新的路线,新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要求,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第二章对于旅游产品的分析。

2.1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是个整体概念,他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2.2旅游产品的物质构成。

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2.3旅游产品的特点。

游者直接介入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交换、消费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2.4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

a、旅游产品的投入期:这一阶段是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多做广告,使宾客了解其产品。

b、旅游产品的成长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销量稳步上升,这个时期营销活动应着重考虑如何应付竞争,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旅游产品的成熟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的潜在客户逐步减少,市场以重复购买为主。这个阶段差异化成为竞争的核心。

d、旅游产品的衰退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逐渐退出市场,已经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2.5旅游产品组合的含义。

旅游产品组合应包括旅游者从开发旅行到结束时的全部内容、所以说,旅游产品组合即是以旅游日程安排和旅游线路制定为主体,并包括食宿、交通等在内的旅游服务要素的组合。

2.6旅游产品组合的原则。

旅游产品组合的原则应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最有利于市场竞争为标准。

a、旅游产品组合应具有正对性和多样性。

b、有效地时间安排和交通工具使用的合理性。

c、适度的空间转移和合理的旅游点选择。

2.7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一个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合。

第三章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3.1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3.2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

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再次,旅行社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3.3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中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一厢情愿的产品设计思路,会冒很大的风险。

3.4模仿和抄袭盛行。

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作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3.5产品缺乏特色。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目前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众多旅行社经营千篇一律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

3.6品牌意识淡漠。

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王牌。对于生产者来说,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产品和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对于购买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选择和评价不同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选择来获得旅游活动的最大满足感。目前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品牌产品也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实力。

第四章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

4.1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都不够。旅游局等旅行政部门认为旅游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而我国的旅行社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完成,或者干脆照搬其他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这种相互抄袭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其最终结果就是游客对这些产品麻木乃至厌倦,最终使旅行社失去这些客源。

4.2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在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4.3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盛行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4.5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章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5.1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5.2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5.3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5.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5.5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迎合游客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结论。

要继续走老一套的旅游路线,使用老式的旅游产品是绝对不可以的。必须要开发新一代的旅游产品,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且关于开发旅游产品要设计一定的方案,对旅游产品进行规划,克服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针对问题的根源去构想办法。针对旅游产品,要开发具有特色,有内涵,独立品牌的产品。针对旅行社,要注重对于市场的调研,要摆脱落后的经营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旅游产品,要提高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改善产品结构,加快对软件、硬件的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储九志,丁正山著.旅行社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

2.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观志,梁增贤著,《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中国旅游出版社,

4.周作明著,旅游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5.魏小安,刘赵平等著.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摘要: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对我国的旅游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自以来,国内已有多位学者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在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近十年来关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业影响研究综述。

目前,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旅游业都遭受了重大冲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我国的入境旅游业。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相关学者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述,以期能对我国旅游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一、历年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旅游研究,最早始于19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久,影响范围不广,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太多,约有29篇(来自cnki),主要集中于-。

此后,一直到,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影响日益扩大,也影响到了旅游业,国内相关学者才重新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旅游业进行研究。

从20至今(8月),以“金融危机”和“旅游”为主题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搜索,已有337条相关的研究记录,其中,发表于年的文章仅有41篇,即其中近90%的文章发表于20。

可见,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二、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视角及进展。

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8年到20期间关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二是2008年以来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其中,以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1998-年)。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相对不长(自6月至初结束),影响范围相对不广(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研究视角也相对较窄,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借鉴意义。

可能是由于相关旅游数据获取的难度较大,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虽然不少,但相对分散,多见于《东南亚南亚信息》、《东南亚》等期刊自1998年至2000年的相关新闻报道。

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有:郑一省(2000)对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旅游业的影响概述,主要包括出境旅游市场疲软、入境旅游人数锐减、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旅游支柱行业损失严重且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业发展计划受阻等,并提出了东盟国家复兴旅游业的策略和措施。

陈艳(2000)认为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泰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马振(2000)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越南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越南旅游业取得较大的成功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宋一兵(2000)分析并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开拓旅游市场的有效策略,包括在宣传上大打“价格牌”、提出新的发展计划与目标、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环境、重视发展会议旅游、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重视对中国及中国香港市场的开发等。

2.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张广瑞(1998)、刘阳(1998)、任建军(1998)、周玲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入境旅游锐减、出境旅游增加、国际旅游竞争加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宋一兵(1998)、郭英之等(1999)专门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旅华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谢建刚(1998)、郭路(1998)研究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长江三峡旅游业、对长江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3.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及其他各地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梁昭(1998)、梁琦(1999)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全球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增速放缓、亚洲出境旅游市场疲软萎缩、亚太区内国际服务贸易严重受挫等,并从亚洲各国的经验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重新定位目标市场、适度削减旅游费用、积极创造新的旅游服务项目、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等。

何忠诚(1999)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东北亚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于国政(2000)则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北亚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合作机遇进行了分析;孙晖明(2000)介绍了澳大利亚旅游业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反应。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2008年至今)。

2008年以来,国内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旅游业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总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或建议。

在已有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中,最多也是最早关注的主题就是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约占全部研究的1/3左右。

多数学者都从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即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如戴斌()、林婧(2009)、高维全等(2009)、单铭磊(2009)、和军(2009)、袁婷婷(2009)、杜富荣(2009)、王巧玲(2009)等,基本结论也相对一致,主要体现在:入境旅游客源锐减、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出境旅游人数激增、内需“漏出”加大;国内旅游市场疲软、旅游消费水平降低等。

于成国(2008)认为欧美金融危机会从多个层面上影响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并分别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旅游投资方向的影响、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和对旅游支柱产业的影响。

邹家红、王慧琴(2009)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赵狄(2009)对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旅游业进行了swot分析;黄华等(2009)则重点研究了我国旅游业在金融危机下的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张冬(2008)、任静(2009)、刘涛等(2009)、魏震铭等(2009)、岳乐等(2009)、姚远(2009)、王晴(2009)等都特别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主要集中于: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加强中国特色景区建设、强化旅游管理和服务、加大休闲旅游开发力度、增加经济型酒店建设、加强国际旅游合作等。

此外,吕凌云(2009)主要从扩大内需的角度出发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问题;高维全、王玉霞(2009)重点就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赵建强、张海超(2009)则以秦皇岛为例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2.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各具体要素的影响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各具体要素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旅游饭店和酒店、旅行社、旅游企业等。

吴南(2009)从旅游市场、地域范围、星级饭店、国家政策等方面剖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苗苗(2009)、黄兰兰(2009)则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经济型酒店的影响,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机遇。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8月12日,我和我们一家还有妹妹一家去了海南三亚游玩。开始了我们的三亚5日游!但可惜的是,坐的飞机是晚上的,没能看见白天的景色。

8月13日早晨,我和妹妹一起去房间的游泳池游泳,因为我们定的套房是带游泳池的。玩了大约1小时后,我们去了酒店的大游泳池。游了一天泳,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去海边看看大海了。好期待明天啊!

8月14日,是我最喜欢的一天,我们就要去我最向往的大海了。来到海边,放眼望去,朵朵浪花拍打着海岸,冲在我的身上,感觉冰冰凉凉的,很舒服。我和妹妹一起在海边捡珊瑚和小贝壳,我们奔跑着,跳跃着,海滩边留下了我们俩的小脚印。然后我俩就去晒日光浴,玩累了就泡在海水里。感觉真惬意呀!之后我和爸爸一起下海游泳,爸爸说浪来的时候他推我,我向前游。第一次我呛了一点海水,哇!海水还真是咸的呀!之后几次我好多啦!晚上,海水涨潮了。我们把脚放在海水里,没过几分钟脚就被沙子埋得无影无踪了。

8月15日我们去了免税店,妈妈和阿姨买了好多东西。8月16日我们去了森林公园,那里是非诚勿扰2拍摄地——鸟巢,我们走了全长168米的桥,好刺激呢!那些建设鸟巢的人真了不起,把鸟巢建在山的边上,让我害怕屋子会掉下来。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曾经有幸和父母去过一次三亚,那始终是夏天,三亚正热腾腾的像一个火炉子一样中人,三亚最美的地点莫过于他的海的哇,那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不仅地美名也美。

我刚到三亚时,父母先去到了一个酒店,那是我住过最豪华的酒店了,大概窗户远远的就能看到大海,下楼之后总没多久就可以看到海滩人中有一个厕所,厕所中有浴池,可以在里面喝着椰子洗着澡,真是幸福的不能太幸福啊。

第一天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所以吃完饭就回酒店了,第二天我们上午去看了大海,大海真是美不胜收啊,一眼望不到边,我站在他的面前就像蚂蚁站在你面前一样。

我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大海就像一个绝世美人,冰冷而不失庄重,我望着大海的海也望着我,时不时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河边游泳,如果要给自然也写一个名次的话,出了地球之肺以外就就是大海了吧。

第三天晚上,我们吃到了当地的特色盐烤皮皮虾,那里的皮皮虾和这里的不一样,那里的比这里的皮皮虾大多了,一个皮皮虾可以吃两大口,说到了特色,那么椰子也算是色了吧,那里的叶子特别便宜,五元一个,比这里便宜很多,我到了那里后什么都不喝,只喝椰子,我有时喝椰子都可以喝30多元,甚至更多。

三亚是个好地方,让我们去珍惜,我们不能破坏他,要保护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二

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探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创新模式,从教学内容对接,实习企业定位,毕业论文等方面着手,尝试解决目前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实习模式。

作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侧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教育,而专业实习则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在实战环境中深入了解企业运作和行业现状,也进一步弥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随着旅游行业对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实习的模式上也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以求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满足学生和旅游企业的需求。

一、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不同于高职高专以职业技能教学为核心,也不同于研究型本科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即使独立学院的定位逐步摆脱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但仍与旅游企业的实习岗位对接存在错位,使得专业实习效果达不到教学预期,学生实习满意度也不高。首先,学生对专业实习预期较高,但实习单位给予的大多是单一的基层岗位,工资低廉且少有轮岗机会,使得学生产生“实习就是给企业当廉价劳动力”的印象。其次,学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学生有思考和创新的意愿,却没有一个机制和平台去促成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三,实习企业性质与专业培养目标吻合度不高。旅游行业在向信息化、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在选择实习企业这一环节却还是以酒店为主,旅行社和景区为辅的模式,势必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探索。

针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就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在专业实习模式上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1.教学内容与实习内容对接。

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学时中,分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大一到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对旅游企业和专业知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大二开始进行专业课学习,除了在实训室直接学习专业技能,部分课程直接由实习企业的经理人授课,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一线的培训内容和经营管理案例,假期推荐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大三上学期在专业实训室进模拟运营,大三下学期开始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大四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在专业实习之前,专业课程内容均与实习企业有一定对接,使学生和企业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用人要求上形成互通,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企业,形成合理的岗位预期,并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迅速适应和胜任工作。

2.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企业。

无论是学生的职业认知还是专业素质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专业实习这一环节来加以落实。而实习企业则是实现这一环节的关键平台。为了实现对学生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酒店、景区实习,而是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旅游企业给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国际餐饮集团、喜达屋品牌酒店,洲际品牌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文创企业,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不仅有一线服务岗,还有销售、行政、营销、产品设计、网络服务等岗位,全面覆盖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给学生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也避免学生因为实习企业的局限而对旅游行业产生狭隘认识,进而影响学生以后从事旅游业的信心。

3.企业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

学生对实习中所从事的工作期望值较高,但在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时产生的落差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形成了从事旅游业就是端盘子,铺床单的消极认识,影响实习效果和学生的就业意愿。因此,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上达成共识,以让学生毕业留在企业的目标去培养学生,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多的轮岗机会和实践机会,并由部门经理作为职业导师言传身教,发掘学生的管理才能。独立学院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管理能力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学生也在企业中显示出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给予的平台上表現突出。例如本校学生在实习中表现优异,获得国际餐饮企业直通总部的机会,多名学生在酒店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被评为星级员工,也有学生获得旅行社门店销售冠军,而毕业留在实习企业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企业和学生达到了双向满意。

专业实习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但这仅完成了认识和实践两步,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则需要学生回归到理论分析和总结。将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创新思维,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为毕业论文获得一手资料,使论文更有实际价值,而非空洞和脱离实际。

我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的方式实施。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专业实习,实习期间多次委派老师前往实习企业与学生座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为学生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一手资料,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个人独立进行。以20__届毕业的67名学生为例,统一安排到多家酒店、旅行社、旅游文创企业和旅游电商企业实习。该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如下:酒店相关33篇,旅行社相关14篇,旅游文创相关8篇,旅游电商相关5篇,其他7篇。与实习岗位相关的共50篇,贴合度达75%。在实习企业调查获取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论文19篇。毕业论文不仅是学生学位资格认证的最后一项考核,也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通过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论文整体质量逐渐提高,而部分论文也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和参考价值。

三、结语。

20__年10月,_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是顺应这样的转变,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专业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与学生进行座谈时发现,学生能针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到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不足,小到西餐厅桌布的更换和摆放不合理。说明学生并非被动的去完成实习任务,而是带着思考去观察和总结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若能通过完善的平台和制度得以维护和发扬,必然能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能达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本校不断进行专业实习模式探索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三

摘要:本文通过县域旅游、县域旅游品牌的概念,结合循化县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循化县在进行县域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关键词: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县域。

青海河湟地区县域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__年这一地区的循化县被评为县域旅游百强县,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和宽度不够以及品牌定位不准确等原因使这一地区很多的旅游品牌不为人知。因此,从循化县存在的问题来看,青海河湟地区的县域旅游必须要充分挖掘这一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旅游品牌的塑造或重塑,推动当地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与县域旅游品牌。

县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由各种旅游相关元素组成的区域旅游,即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具有地域范围较小的特点。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从一般意义来说,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是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旅游品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或他们的相互组合,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统一体,体现着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整体形象,大大增加客源,有力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县域旅游品牌是在县一级地域行政级别的旅游资源基础上,能够展现本地旅游整体形象进而促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向往,并能体现出当地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是县域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二、循化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

(一)循化县域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循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的黄河上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8.4度,有“青海小江南”之称。其境内有被誉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自然保护区;黄河峡谷丹霞风貌为主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和以黄河漂流为主的旅游景点。

人文旅游资源。循化县有以十世**大师、喜饶嘉措大师故居,文都寺、骆驼泉、街子清真大寺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宗教景观和独特的撒拉族民俗风情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循化县域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目前循化县域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循化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在青海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下,循化县通过举办撒拉族文化旅游节、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各种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展示循化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撒拉人家、孟达天池等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前来进行假日旅游、民俗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循化县旅游收入也相应增加(表1)。二是循化县域旅游资源不断开发。近年来,循化县的撒拉人家、孟达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被评为4a级景区,20__年循化县荣获“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称号,成为循化县旅游的亮点;十世**故居、文都寺等资源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和开发中。三是循化县域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近几年,循化县把旅游市场管理和整顿作为改善旅游环境的一项突出工作来抓,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旅游市场、景区景点环境秩序、安全执法和旅游饭店、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初步营造了健康、有序、规范的旅游秩序。

三、循化县域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粗放。

1.循化县文物资源丰富,但规模景区有限。

循化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文物遍及整个循化县境内。但文物旅游景区规模小,且分布比较分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循化县自然景观多样,但开发档次较低。作为循化县旅游业龙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景区的开发仍较粗放,景区的自然景观成因及生物树种等深度内涵尚未深入挖掘,知识性、趣味性不够,使景区吸引力减弱,五山池、清水湾等自然景观未得到开发利用。

循化县民族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深厚,但是挖掘整理开发不够。由于受资金、经营理念、旅游开发管理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循化县诸如独一无二的撒拉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及藏族宗教文化等都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除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景点自身几乎没有能力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创新和活力。

总之,循化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旅游产品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缺乏主吸引物,旅游各要素配置不合理,旅游与文化结合度差,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二)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首先,循化县虽然提出了树立高原生态旅游品牌、民族品牌、黄河品牌等口号,但是未真正树立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观念,在宣传推广上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产业来进行培育,而是停留在旅游产品的推销观念阶段;其次,和经济发达县市相比较,循化县旅游宣传经费不足,致使宣传的目标群体只能以省内周边县市为主,客源也是以周边县市的短途游客为主,过夜游客比例很低,游客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拉动存在局限性,影响当地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三)旅游品牌缺乏运作。

循化县旅游资源难以整合。撒拉人家、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两大主要景区联动性不强,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未形成整体。虽然循化县在20__年被授予“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称号,但“撒拉族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至今未得到真正推广。循化县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单一,集中在西宁和周边州市及海东地区本身,对省内其他州市和邻近省区的吸引力较弱,较远省份的游客更少;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外游客人数十分有限,因此很难掌握游客对于旅游品牌的期望。当地群众对于旅游品牌认识模糊,难以形成人人塑造循化县旅游形象的局面。

四、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的优势条件。

循化县旅游品牌的重塑拥有诸如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等许多的优势条件。

(一)生态优势。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黄河流经90多公里,县域面积2100km2,草场面积2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5%,海拔在1760米到4635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10.0摄氏度,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拥有一流的生态、空气和水质,积聚了旅游、林产、水力能源、特色农业等资源。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时;盛产冬果梨、杏、葡萄、苹果、枣、核桃及线辣椒、花椒等水果和农作物。

(二)人文优势。

循化县是全国惟一的一个撒拉族自治县,县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等多个民族,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厚。有神奇瑰丽的佛教,有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喜饶嘉措大师和已故十世**大师的故居,有独特迥异的民族风情和干鲜果、调料、香料和中藏药材等。

(三)后发优势。

循化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只是初步开发,因此极具潜力;循化县交通便捷,距省会西宁140km,境内涉及平大公路、清孟公路、循同公路、贵循公路等四条干线公路,为循化县旅游发展提供了便捷通道。

五、创建县域旅游品牌的关键因素和措施。

(一)旅游产品建设。

旅游产品是创建县域旅游品牌的基本依据。从旅游目的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旅游品牌就是当地最具特色或优势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旅游者的特色旅游产品的组合,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支撑着旅游品牌的丰富内涵,是旅游品牌的价值基础。循化县有与其他地方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地方文化,这就为创建旅游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在具体的旅游品牌开发和重塑过程中,循化县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及现代农业文化等资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把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品牌的价值构成中,突显地方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加旅游品牌的地方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含量,提高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个性,增强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因此,首先要进行市场需求调查,挖掘、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循化县地处黄河谷地的优越性生态环境、撒拉族民族文化、藏族民族文化与特色,通过增加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产品。在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建设的过程中,注意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当地居民、旅游企业、游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旅游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旅行社业、酒店业、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等都与旅游息息相关,因此,创建旅游企业的品牌,对于提升县域旅游地形象、促进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化县旅游企业应该增强品牌意识,明确旅游品牌发展的思路,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态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开发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优质旅游产品,并不断地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品牌营销。

县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和传播离不开有效的旅游营销。县域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工作,首先要突出当地的资源特色和民俗风情,做好旅游总体形象策划与宣传;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如推出具有感染力的旅游形象广告语、印制和发表旅游文件资料、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光盘、争取重大会议和活动的主办权等。其次,要特别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旅游信息系统,通过旅游网进行广告宣传、发布招商信息、发展旅游电子商店、开设旅游信息交流平台和旅游网络服务为主题的一系列旅游市场营销新理念;通过县域旅游网链接,统一品牌、价格、服务、承诺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连锁经营,形成完整的旅游电子商务体系。此外,政府要加大旅游投入,增强政府的宣传营销职能。

(三)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旅游服务人员是县域旅游品牌的动态传播者,优质的服务是品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旅游服务人员的形象、气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形象,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能够给旅游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良好的服务能够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同时,循化县在旅游企业品牌的建设中,政府和旅游企业要引导、教育当地居民友好地对待游客,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服务知识、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培训,努力增强优质服务的理念,合理调整和改善导游人员在语种结构、地区分布、地接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旅游行业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

(四)良好的旅游环境。

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游客对县域旅游品牌的评价,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塑造县域旅游品牌的必备条件。政府承担交通、通讯、水电、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容市貌整治的重任,制定本县域合理的旅游政策,规范旅游行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当地旅游行业的诚信度和知名度;同时政府和旅游企业要引导和教育当地居民、游客、服务人员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为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海南滨海旅游论文范文通用篇十四

摘要:

随着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快速交会融合,智慧旅游正逐渐形成。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与新型服务业匹配的服务意识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角度出发,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旅游高职旅游人才培养。

通过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智慧旅游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改变提供单向的旅游资讯实现从旅游前、中、后所有资讯中取得信息整合设计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因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与独特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的出现改变了旅游消费决策模式提高了旅游消费正确决策和旅游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可能性。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与新型服务业匹配的服务意识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各个领域已被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一)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和旅游体验中的充分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以微信、微博、论坛为代表的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运用能力,通过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借助通信与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微信朋友圈等虚拟社区群,以游客互动、分享旅游体验为核心,传递、感知、甄选相关旅游信息。树立“随时随地营销”理念,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游客满意度。

(二)跨学科综合知识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旅游服务越来越倾向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随着智慧旅游孕育而生的旅游新业态,如养生、研学、探险等旅游产品的出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学科综合知识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除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还应掌握生态学、地理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具备智慧的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三)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充分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游客需求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创新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新的.旅游形态,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挖掘旅游者的喜好、需求,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消费模式,开展精准营销,满足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二、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智慧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这种需求错配、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本专业就职率。智慧旅游背景下,这种匹配失衡越发凸显。高职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停留在对传统旅游的导游、计调等岗位的培养。据调查分析,旅游行业市场对于传统导游、计调等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已经饱和,而对新型旅游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却日益增多,这种错配直接导致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本专业就职率低的现象。

(二)学生实训实操技能无法与智慧旅游企业人员所需技能对接。

第一,由缺乏行业经验的理论课老师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教师缺乏对智慧旅游企业的操作方式的了解,使得实训实习课程趋于形式化,实践教学被作为“辅助性”的环节。第二,学校缺乏仿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管理操作系统,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具体。第三,集中实习流于形式,大部分院校因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相对应的实习场所,从而学生们的实习期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人才特质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学不致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频频碰壁,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缺乏与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智慧型”教师。

智慧旅游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懂旅游、懂技术、懂教学的三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急缺的,师资的缺乏,无法实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随着智慧旅游发展的深入,新型旅游技能型人才和旅游管理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力军,就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培养方向,构建适合智慧旅游发展的课程体系。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两个方向走:(1)保留支撑智慧旅游落地服务为主的导游专业。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保留必要的考证课程外,增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善于利用智慧景区服务设施开展对客智慧服务的能力,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营销”的意识;选修课增加本土文化知识、本区域旅游景区资源知识、本土民歌鉴赏与演唱、旅游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服务意识,提升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2)增设以线上服务为主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网络营销等,此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了旅游专业基础课,还应加大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的比例,同时还可考虑适当增加如信息管理、网站开放与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

(二)加强培养学生在各岗位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加大实训实习课程的课时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其次,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等校内仿真实训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线上”“线下”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模拟仿真实训学习条件,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此外,还可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外部搭建校外实习基地;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里手担任专兼职教师;与智慧景区、旅行社等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还可以邀请智慧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全面提高智慧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

(三)加强智慧型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需紧跟时代发展。我们可以引进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信息技术强的专业教师。旅游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应吸取智慧旅游的前沿理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造机会深入到智慧旅游企业中,掌握一线旅游资讯。此外,学校可建立相应的人才聘用制度,让业内知名专家和行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成为智慧师资的有益补充。智慧化的师资队伍是对智慧化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利保证。高职院校作为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深刻体会到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探讨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需对路的智慧型旅游人才,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3]郭鹏.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数据计算系统[j].科技经济市场,(4):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