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 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申请(8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15:35:17 |
- ZTFB |
- 10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一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期间全省建设系统取得的成绩,总结20xx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展望谋划“”发展目标和任务,安排部署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张通副省长和盛国玉副秘书长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各市、州、林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我们深受鼓舞。张通副省长将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及 20xx年工作回顾
“”时期,是全省住建系统在复杂局面下努力拼搏、克难奋进的五年。系统上下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中央“三保”方针,化“危”为“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面对新机构、新职能,主动迎接挑战,创新思路,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应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千里驰援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西藏新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616”工程等工作中,全系统干部职工顾全大局,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许多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是全省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最大、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全系统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基本完成了“”的目标任务。全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7%;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80.9%;人居环境逐步改善,8个城市获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21个城市(县城)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8个城市、20个县市、40个小城镇获得“楚天杯”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廉租住房保障达到42.6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16.7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启动棚户区改造17.02万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完成了19.3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额687亿元,总额达到1004亿元,归集余额646亿元,为25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87亿元,增值收益上交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9.1亿元;“百镇千村”示范效应逐步显现,重点镇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先后有5300余个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建筑节能进一步加强,实现节能480万吨标煤,新型墙材应用量累计达744亿标砖,散装水泥供应量达1.42亿吨;重点产业加速发展,建筑业年均增幅35%,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勘察设计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全省各级住建部门按照年初部署和要求,坚持“四个优先”的发展理念,奋力实施“七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头良好
出台政策措施,召开高规格会议。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行了系统研究部署。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住建厅专题调研,明确思路,提出要求。11月组织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了 “”期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措施和政策保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张通副省长就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亲自做客省政府门户网在线访谈,解读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在全省上下产生了深刻反响。
科学编制规划,广泛形成共识。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编制一流的规划”的要求,全力做好《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四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研究机构开展湖北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系列讲座和“推进湖北城镇化高峰论坛”,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城镇化的理解,形成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共识。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省内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提高了规划研究与编制的公众参与度,《规划》编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各地行动迅速,发展态势很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意见》精神,及时厘清发展思路,研究推进措施,把新型城镇化纳入“”规划。武汉、宜昌、襄阳围绕“一主两副”总体布局,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鄂州、宜都等地及早谋划,因地制宜,完成了城乡建设规划;不少地方启动城乡统筹试点,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面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新增廉租住房4.42万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9万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52万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7.34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5.8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6.07万户(其中住建部门完成4.07万户),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应保尽保。襄阳市廉租住房建设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承诺;黄石市推进公租房试点的做法,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严厉查处房地产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理在建在售商品住房项目,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既有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强化对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管。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
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全省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帐户 8.4 万户,新增归集额177 亿元,新增贷款 110 亿元,从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廉租住房补充资金3亿元。继续深化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武汉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顺利进行。组织开展“让理想在住房公积金事业中闪光”的主题演讲活动,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
(三)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深化“楚天杯”创建,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省共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08亿元,新(改、扩)建排水管道530公里、供水管道315公里、燃气管道330公里、城市道路640公里。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新增城市绿地723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85%、38.01%和9.64平方米。鄂州市、神农架林区 2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武汉、咸宁等7个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完成。
宜居村镇建设有了新发展。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创新小城镇发展理念,提出了按小城市规模建设重点中心镇的新思路,并率先在仙洪试验区峰口、张沟、白螺三个镇开展试点。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三个试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省开发银行大力支持。探索出了适合小城镇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试验区5个乡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全部建成。以宜居村庄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全省1.9万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2096个村完成了村庄整治任务,“一江两山”沿线特色民居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仙洪试验区试点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加快,鄂州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深入,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村庄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效果明显,新农村试点乡镇率先探索宜居村庄建设模式,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圆满完成三年试点任务。
(四)城市执法管理逐步规范
城管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城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了以“牢记执法宗旨,树立良好形象”为主题的文明执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城管执法队伍“为民执法”的理念,提高了执法水平,城管队伍的公众形象有所改善。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各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大力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六定”责任制、“六进网格” 等方式,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社会化、动态化。
(五)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5座,基本实现“全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中设市城市达78%。新建成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到607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6.4%,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3.8%。同时,从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信息报送系统入手,加强督办,强化监管,提升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
建筑节能快速发展。建筑节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竣工验收阶段执行率达96.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不断扩大, 20xx年列入国家示范的4个市县,已开工120个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去年新增4个国家级示范市县。武汉市颁布了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确定首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启动了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汉汉阳新区、花山生态新城等3个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严格“禁实”,促进新型墙材发展,全省县以上城区已全部实现“禁实”目标,新型墙材产能达358亿标砖,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2%。散装水泥供应率达到46%,市州城区已实现预拌混凝土供应全覆盖。
(六)工程建设行业稳定发展
建筑业和勘察设计咨询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创利税260亿元左右,建筑业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境外市场,承建的工程项目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实现年营业收入445亿元,9家企业入选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百强,企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稳步推进,产业联盟和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共有140项工程获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杯),2项工程获“鲁班奖”;62项工程获省优质建筑装饰工程,9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顺利实现。
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积极争取省人大修订通过了《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省外进鄂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强化建筑工程标后履约监管,建立企业资质资格动态核查机制,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着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不良行为的记录、曝光和处罚力度,促使一批建筑企业形成了重质量、守诚信、讲文明的风气。
(七)住房城乡建设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全系统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好综治维稳、信访接待、对外宣传、档案管理和老干部服务工作,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作用,全行业保持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厅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在省直机关交流,厅机关被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效,咸宁、潜江、神农架等地评议工作在当地获得综合评比第一名。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住房公积金和园林系统被列为全国建设系统文明创建行业,公积金行业文明创建经验在全省交流,9个单位获省“青年文明号”、6名同志获“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行业形象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还编制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志们,20xx年及过去的五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化率增长不快,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二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仍然需要艰苦努力,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压力很大,遏制一些地方过高房价的任务艰巨。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尚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建筑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各类城市亟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
“”时期,是我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期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宜居城乡建设、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奋力实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跨越。
(一)城乡统筹,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新跨越
要围绕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镇居住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促进全省城镇化向注重提升内涵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到20xx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五年新增300万以上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二)提质扩容,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跨越
深化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 “一主两副”、“大小多少”、“三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大做强,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缩小城乡人均住宅占地规模,提高城镇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水平。到20xx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增至50个左右,建成区人口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增至100个左右。集中精力建设100个重点中心镇、100个特色镇,打造1000个宜居村庄。
(三)注重民生,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新跨越
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切实做好住房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多路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城镇人口的15%以上。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五年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万套(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新增公积金归集90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00亿元。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商品房合理供给,促进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
(四)加大投入,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新跨越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城市空间立体综合开发和统筹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强化道路交通体系、供水、污水处理、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净增1000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开通里程较“”期末翻三番;完成100座水厂和20xx公里管网新改建任务,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新增燃气管道3000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其中大中城市达到95%以上。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五)标本兼治,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跨越
坚持以宜居城镇建设为目标,努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实现节能520万吨标煤目标。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新建居住建筑积极实施节能65%的低能耗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新型墙材,市县城区应用率达到90%。水泥散装率达到50%,扩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应用,推进重点中心镇“禁实”。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设市城市达到40%。强力治堵、治乱、治脏,提升城市形象。
(六)扶优壮强,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壮大发展建筑业,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发挥建筑业在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5%、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6%以上。支持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全国一流建筑业品牌。进一步巩固湖北勘察设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设计之都”,培育一批以绿色交通、低碳建筑、循环经济、水环境等为核心的工程设计产业集群,20xx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800亿元。
(七)创新体制,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新跨越
全方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建立以《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完善规划委员会、规划公示、规划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更加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城管进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环境,提高管理效能。
(八)苦练内功,实现队伍素质能力的新跨越
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家学者型的业务管理队伍,武装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全行业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敬业、创新、奉献的行业风气。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责任目标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各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和规定,加强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建设。让所有干部职工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关于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明确工作重点,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中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围绕城镇化水平增长1%以上、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规划编制。树立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理念,积极提升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努力促进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继续深化《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做好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报批工作;加大对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指导力度;完成十堰、恩施、咸宁、松滋、枝江、赤壁、老河口等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审批;进一步扩大城乡统筹规划试点范围,在较发达市(县)开展城乡总体规划工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规划,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城市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贯彻《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力争尽快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法依规把好规划建设关、科学决策关、规划条件关、规划公众关、规划核实关,适时组织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检查,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有省级区域性试点示范任务的县市,要率先完成村镇体系规划、县域垃圾布点规划的编制。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区域,筹集经费、组织力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镇级市试点、重点中心镇和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城镇要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特色镇要充分挖掘建筑风貌、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要素资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抓好试点示范。一是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城市圈、城市群。支持武汉市建设省域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努力做大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作用。二是启动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创建工作。完善县域“一主一副一特”城镇发展推进体系,各县市在抓好主城区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1-3个特色明显的重点中心镇或特色镇,使其成为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节点。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选择镇区户籍人口在5万人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重点中心镇,作为镇级市试点,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完善城镇功能。加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小城镇建设,促进其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三是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等方面的工作。扎实开展宜居村庄建设,把农房改造同环境整治、清洁能源利用等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村庄实现“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目标。今年启动400个宜居村庄建设,年底验收命名200个左右。
搞好协调服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履行省委省政府交给 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的组织协调职责,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土地管理、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做好情况汇总、统计分析和宣传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搞好服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建制镇恢复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征污水处理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三挂钩”、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3万人以上规模城镇倾斜等相关政策。各地应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和省委25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恩施、黄冈、仙桃等地做法,明确县、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防止执法管理缺位。各地要认真培育和发现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培训、交流,组织专班定期开展督查。
(二)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千方百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更大规模的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今年解决30万户以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万户以上。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新开工廉租住房3.5万套,新建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9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房3.5万套、限价商品房1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完成13万户以上。要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形式,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引导各类资金和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满足基本需求、紧凑实用为原则,重点建设30至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申请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参照兄弟省市做法,将土地出让净收益按10%以上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统筹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将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结余部分用于购买、新建、改建、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中,按建设规模3-5%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分户验收,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加强配售管理,促进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后续跟踪动态管理,建立正常的保障进入和退出机制。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研究解决好费用筹集、管理责任落实等具体问题。
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努力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重点城市出台实施住房限购措施,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心城区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研究出台促进县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好地适应大多数群众自住性住房需求。制定《湖北省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房产中介市场执法检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中介、物业等各个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主动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房地产秩序。抓紧制订和公布各地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省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市州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联网,完善13个重点城市城区住房交易信息周报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引导市场合理预期。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总结武汉市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经验,研究改进住房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最大限度发挥公积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建立公积金制度,实现当年新增归集180 亿元。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积极支持职工改善个人住房条件,全年发放干部职工住房贷款120亿元。认真做好武汉市利用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争取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加强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
以“楚天杯”创建为总抓手,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抓建设强管理,促进各类城镇有明显变化。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以上,新改扩建城市排水管道500公里、供水管道300公里,燃气管道300公里、城市道路600公里。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8%。新增城市绿地720公顷。一是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重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启动其他各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题研究。加快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着力提高中心城区次干道和支线路网密度,加快连接线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路网功能。积极推进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续建和新建线路里程100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配套推进供排水、燃气管道建设和城市道路及景观照明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清淤、完善改造,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二是以贯彻落实《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为抓手,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启动实施园林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工程”、“老城区添荫工程”、“林荫道工程”、“林荫停车场工程”建设。加大各类公园建设力度,提高人均公园绿地水平。加强街头小游园、小绿地建设和老城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加强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大力推行林荫停车场建设。支持一批城市(县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积极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以达标、安全运行为核心,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监管。深化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配套管网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实现城市建成区主管网、老城区支网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完善考核评价,确保规范达标运行。启动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加强技术指导、设施建设,提高处置效果。着力推进26个在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28个拟建项目早日建成投运,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保证供水安全,力争年内大部分水厂供水水质达到106项指标要求。提高燃气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城市桥梁检测、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检测评估、信息管理等制度。完善桥梁管理数据库,适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防重大垮塌事故发生,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四是以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整治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的旧城区旧居民小区。抓好背街小巷、市场、破损道路、泥巴路、断头路整治,完善照明、排水等设施,方便群众生活。按照集约、规范、美观、入地的要求,集中抓好空中管线整治。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机构设置科学化、人员编制标准化、执法保障规范化的要求,规范全省城管执法机构设置和系统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编制城管执法培训教程,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执法队伍整体水平。开展城管执法效能检查活动,严肃执法纪律,严管执法队伍,努力树立城管执法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在城市环卫和垃圾处理上见实效。加强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建设,规范设施运行管理,总结推广武汉、黄石、潜江三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经验。高度重视非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行监管,指导武汉等大中城市逐步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编制完成《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费用定额标准》,进一步规范环卫工作。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突出做好“拆违治乱、城区治脏、匾牌治杂、街景治丑、道路治堵”,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着力提高管理效能。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创新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认真执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率先在宜昌、襄阳、黄石和有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努力构建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大城管”格局。广泛推广宜昌经验,督促各地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层级指导关系,健全基层管理体系,促使城市管理体制由小城管模式向大城管体制转变,城市管理格局由管理城区向指导县(市)区延伸,管理方式由分业管理向综合管理集中。继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网格化管理检查验收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社区物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能力;坚持管养分离,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大力推进环卫作业、市政养护、户外广告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创新、规范城建档案管理。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积极推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建设工程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规范城建档案基础业务。
进一步夯实村镇建设基础。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基本承载需要。以污水处理、区域性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小城镇宜居功能。在3万人以上的集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5万人以上的镇在年内建成运行,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三个指标比上年增长5%以上。指导小城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提升小城镇居住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利用土地整理、建材下乡、农村环境整治和连片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以中心村、农村新社区为抓手,引导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建设道路、沼气、供电、供水、广电通讯设施,促进土地节约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定期清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家禽家畜圈养、雨水明渠排放、污水暗沟排放;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和绿化小游园,保护山体、清洁水系、美化环境。完成1400个村庄环境整治和重点地区的特色民居改造。
进一步创新“楚天杯”考评机制。今年是我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创建工作考评表彰年,也是综合检验近三年创建工作成效至关重要的一年。各地要对照《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标准找差距。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抓好查漏补缺和整改完善,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重点突出民生事项的落实,突出管理工作的加强,突出城镇面貌的改善,以“楚天杯”创建促进城镇建设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五届“楚天杯”申报、考评、表彰工作,力争使本届楚天杯创建的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四)积极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继续巩固市州城区建筑节能成果,重点提高县(市)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强化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的全过程闭合式监管,消除节能监管漏洞,严格节能设计变更管理和节能材料进场复检、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管理,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快国家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应用技术水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全年发展绿色建筑150万平方米。优化新型墙材产品结构,提高应用率,县以上城区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5%以上。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达4300万吨,商品混凝土3000万方,新增节能能力100万吨标煤。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关键成套技术体系和节能材料、产品应用导则,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满足节能发展要求的蒸压加气块为主的墙体自保温体系、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太阳能热水应用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实施指南、绿色建筑主导技术和材料等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可实施可复制,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科学引导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建筑业在全省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00亿元以上。坚持扶优扶强,做好全省133家骨干建筑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开展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装饰装修10强评选活动。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海外市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开展省级工法评审和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勘察设计行业加速发展,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全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继续支持武汉市完善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各项措施,建立工程设计产业园和产业联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严格建筑市场监管。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推进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研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认真履行行业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推进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诚信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工作,完善建筑市场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业统计分析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
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再治理”活动,全面推行住宅质量分户验收。狠抓工程质量精品创建,坚持实行优质优价。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行为,建立秩序良好、遵纪守法的检测市场。继续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执法力度,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确保全年减少和控制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上升。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五)全方位推进自身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把“敬业、创新、奉献”作为全行业行风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系统干部职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争先进位意识,要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过得硬、有特色,努力创造一批工作品牌,总结评选一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
以完善政策法规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要积极加强行业政策法规研究制定,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提请省人大出台《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力争出台《湖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做好城市管理监察、散装水泥应用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管、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立法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厅机关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稽查执法力度,完善案件稽查、专项检查(巡查)、投诉举报受理、集体研判等工作制度,理顺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的关系。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健全完善协同配合工作制度,促进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有效衔接。
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针对性的对县市以上系统领导干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驾驭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业务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系统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
以系统文明创建为载体,加强行业形象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系列文明创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队伍安全为核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廉政准则落实力度,围绕8个禁止和52个不准,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处理违纪违规行为。结合行业特点,查找风险点,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系统的预警防控体系,确保资金项目安全运行,使广大干部真正能够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同志们,今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二
各位校长、同志们:
玉兔辞旧稳中有升夯基础,金龙迎新众志成城创辉煌!首先,我借这次会议向各位校长和与会的所有同志们拜个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安康,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生活更上一层楼。今天这个校长会既是一次全县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会,也是一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动员会,对本年度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刚才,魏书记同志组织学习有关文件,赖局长同志对20xx年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对20xx年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讲得很好,很全面,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关于我县今年的教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坚定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对教育事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换届后的新四套班子领导更是“关心不变,关爱不减”,具体体现在:一是深入调研,科学定位,实现了新都学校的建设和开学,高品味高规格建设龙翔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龙洲小学和幼儿园,进一步缓解城区教育大班额问题;二是做实做好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免除义教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教科书,补助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费,扩大并资助高中贫困学生每人5000元,春节期间加大了对困难学校、教职工的走访等民生工作;三是政策扶持,关爱教师,即将全面解决了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及防寒防暑费;四是发扬并切实做好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担任龙南中学校外班级辅导员工作,进一步激发办学动力,着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争创先进”的教育发展目标,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稳步上升发展,无论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都达到了更高水平。一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有力,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考质量稳中有升,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二是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d级危房基本排除,科学规划并启动实施了由省教育厅直列的教育园区建设;三是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整合且趋于合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科学有序展开;四是教育管理不断改进,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五是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种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大局和谐稳定;六是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局班子和在座的各位校长以及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现状与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有差距。教育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更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但从目前我县的教育现状来看,各类教育比重失调,幼儿教育发展缓慢,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失衡,普通高中办学压力很大。二是教育布局结构与均衡发展的要求之间有差距。近年来,我县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县城学校招生和办学面临很大压力,城镇教育资源仍显滞后;同时,部分偏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仍急需改善,城乡教育布局在调整中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三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大县群众的期望之间有差距。这两年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回升,但是由于教育底子薄弱,高中教育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慢,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差距明显,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学生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大家一定要科学分析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教育是科技的基础 ,是各项事业的基石 ,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对于加速我县经济发展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目前,我县教育改革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希望在座的各位牢牢把握形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圆满完成全年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推动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20xx年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要以党的xx大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切入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规范发展,达到在发展内涵上,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在发展重点上,着力推进教育的深度均衡;在工作重心上,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在发展形态上,加大全民教育力度,深化教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主要措施:
1、夯实基础,“软硬”并重,做大做强义务教育。一是加大城镇新区教育园区七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杨村、武当、南亨中心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盘活现有教育资产,加快力度建设好龙翔学校、新都学校二期工程、龙洲片区公办幼儿园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建好龙南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完善三中后勤设施,有效化解大班额和安置进城务工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同时加快杨村、武当、南亨中心小学学生宿舍等校安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各方资金装备好全县学校理科器材、音体美器材、计算机的配备等教育装备建设工程。今年逐步完成全县学校理科器材、音体美器材、计算机的配备,使我县学校教育装备达到省要求的配备标准,确保装备水平达到全市先进县市的水平,全县学校普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师资培训模式及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思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复合型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重点突出和完善以“国培计划、异地培训、本地培训”为主的师资培训模式,继续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重点、倾斜农村”要求,上规模,上水平,重实效。四是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从早着手做好20xx年中小学教师招录(聘)工作。进一步完善校长的公开选拔聘用机制,建立科学考核校长的淘汰机制,实行待遇能高能低、位置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激活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探索学校管理新途径。从早着手做好20xx年150名中小学教师招录(聘)工作,重点突出高中、学前教师招录工作。
2、加大投入,引入竞争,着力提质提效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承接九年义务教育,使学生能够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劳动就业的关键,高中教育也是检验我们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果的关键,结合我县目前高中教育实际,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一是从师资调配、教师待遇、教育民生等民办教育发展制约方面继续倾斜政策,落实好实验中学教师编制工作(通过挂编方式落实高中教师在龙南中学单列和小学、初中教师在新都学校单列),逐步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扶持实验中学做大做强,使她与龙南中学形成良好的竞争,促进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二是从龙南中学教师职称聘任、实验中学教师公寓建设、高中教师政治待遇(如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使高中教师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激励教师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三是加大投入,给力龙南中学尽快完成现代化教学装备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有利于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四是规划开放性高中教育建设,通过科学调研,统筹规划,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一所“双语教学”高中,突出小班化双语(中文和英文)教学,培养高中毕业后能同时参加国内和国外大学招生考试升学的高中开放教育。
在这里,我重点强调,高中学校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苦功,“抓高考质量就是增强教育实力”这个观念要深入人心。各县之间的教育竞争体现在办学水平的竞争,其焦点就是高考质量的竞争,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高中学校都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抓质量、抓升学,工作目标既要瞄准高考上线人数总量,更要注重上线人数的质量,切实提高我县教育竞争力。新学年,我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奋力拼搏,实现高考上线人数的新突破。
3、转变思路,合作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合理引导分流农村初中毕业生,不断扩大职业中学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扭转职业高中招生难的被动局面,力争三年内全县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基本和普通高中相当。积极推动职业中专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建设,在现有专业设置基础上,加大对市场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和稀土等重点专业的投入,做大做强适应龙南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色金属(稀土)冶炼技术、国际商务等专业,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落实好县职业中专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联办工作。为全面构建县域现代国民大教育体系,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把龙南建设成赣南都市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投入给力,加快发展,着力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切实贯彻落实《龙南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选址新建或利用撤并的教学网点改造或建设公办幼儿园,通过整合惠农资金、公开拍卖撤并网点之后的闲置校舍以及向上争资金、县财政安排补助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举全县之力,争取二年内完成乡镇和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今年,在城区新建好一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认真做好乡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完成建设好关西、渡江两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完善园长负责制,抓好家园共育工程,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5、立足全民,科学定位,启动规划县体育中心建设。为满足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完善县域城市建设功能,建议用三年时间科学规划并完成县体育中心建设。达到以赣州南部都市区进行项目建设定位与功能设置,体育中心内设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池)、综合训练馆以及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路径、中心广场等室外体育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
三、改革创新,率先发展,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教育工作水平 今年,我县教育工作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矛盾集中。在任务已经明确的前提下,能不能干好工作、干出成绩,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希望教体局及各学校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的大目标、总任务,着力抓好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教育决策的落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任务的落实,抓好事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在抓落实中抓出特色、抓出典型、抓出经验。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坚持育人为本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要结合各学校和学生身心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贯穿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树立“人人都是教育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大德育观,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教育作用,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2.坚持质量立校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质量的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的期盼,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又是教育工作永恒的课题。提高质量是我县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学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全面的质量观,切实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抓好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硬件建设得越好,全县的办学条件越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就越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任就更紧迫。要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利用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把我县建设成教学设施好、教学质量高的教育强县,形成校园建设和教育质量相互促进、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项目争取和校建排危工作,多渠道努力争取教育投资项目,全面完成今年的排危任务。教体局和项目学校对全县学校在建项目要排出工程进度表,加大对龙洲小学、幼儿园等一批重点校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管理,以干克难,不等不靠,保质保量按时完工。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设,坚决杜绝乱征乱订乱收费、乱办班的不良行为。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要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大综合治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证师生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大局稳定。
同志们,新的一年,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志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进取的锐气,正视挑战,奋勇争先,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实实在在地谋划几件大事,办成几件实事,真正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出色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三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温委目督[2017]15号“关于分解下达成都市温江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区市政公用局高度重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力度,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3月对凤溪大道中段(行政学院至南熏大道)全长1.1公里的花池更换了鲜花,清除了河堤栏杆、鱼凫雕塑、花台座椅等卫生,4月完成了长安路破旧广告牌整治48个,6月中旬采用新型的滚动灯箱形式完成了大南街、内北街25组旧灯牌更换。
2、完成了凤溪大道、柳城干道、文化路等城区主干道“彩色立体斑马线”及温江中学校、东大街第一小学校、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中医药大学北大门等学校门口道路“红色斑马线”施划工作,共计施划标线5660平方米,投入资金约22.8万元。实施了南熏大道(柳台大道至沙子沟)道路标线改造工程,增设斑马线约200平方米,在红泰路口增设让行标志一处,投入资金近万元。
3、完成了内北街、西大街、和宁街等两侧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改造,投资5万元。
4、实施万春路、航天路、赞元街、白马庙街等地段的人行道树围、树框维护,并增设绿色透水树围667个。
5、完成了滨江路东岸、两河路东段人行道改造工程,铺设方块砖587平方米,更换路沿石105米。对南巷子与文武路交汇处景点进行了改造。对东门入城干道、柳城大道东西段、凤溪大道中段、向阳路、文化路、南熏大道等道路裂缝进行乳化沥青补缝处理约200平方米。
6、对城区排水管网、检查井、雨水口和凤溪河、团结渠河道以及城区内其它板涵、沟渠、排污沟进行了雨污清掏,及时为和平社区、东街社区等清掏化粪池和排水管网。重点实施永宁正街排水工程,修建了长300米的排水沟接入战备渠,敷设长350米的排污管接入德通桥路城市污水主管网,投资15万元,5月25日启动,已于6月12日完成,彻底解决该片区236户住户、110户商家及610人的排污排水问题,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商环境。按照区委办公室通知要求,我局向永宁镇花篱村提供2000平方米的地砖用于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7、实施南浦路街区改造10kv电力线下地工程和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凤溪大道中段凤溪河两座拱桥建设工程。两座拱桥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32万元。高压线下地工程计划6月底全面完成。
8、启动了公金路板涵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长32米、宽5米,预算投资70万元,工程进入施工单位招标阶段;启动了杨柳河小学桥、柳林中学桥、永兴路杨柳河桥、柳宾桥、变压器厂桥等5座d级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完成了永兴路杨柳河桥与南熏大道变压器厂桥的病害检查;和平路、南林路总长500米市政设施改造工程完成了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招标,预计投资590万元;启动了柳林路及柳凤巷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柳林路长155米、宽30米,柳凤巷长70米、宽10米,包括道路、排水、路灯、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预算投资300万元,计划2017年12月底完工。
1、将五环广场样式陈旧、老化、亮度不够的庭院灯更换成样式新颖,具有傣族风格的庭院灯共6组,投资3.8万元。
2、按照2017年5月14日谢超区长在柳城街办调研会议精神,完成了新华苑政通路和五洞桥路电缆敷设及路灯安装工程,并亮灯,安装路灯41盏,敷设电缆2800米,投资68万元,为该片区300余户居民住户夜间出行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按照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柳城街办12个社区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抓紧落实,已完成了柳城街办片区路灯安装工程。
3、对城区主要街道约100组路灯灯杆和城区约40个道路平交口红绿灯进行清洗、粉刷翻新及维护,清除交通灯主灯杆、人行灯、配电柜上贴的各种小广告96处。
1、启动城市供水应急水源建设工程。新打水源深井5口,2017年4月26日正式启动建设,计划2017年6月底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2、完成春江路(花香茗居至成温邛辅道)长1700余米、直径315毫米的城市供水主管道铺设工程以及北大市场鱼凫阳光段长500米、直径315毫米的城市供水主管道铺设工程。
3、对全城312座消防栓实施维修维护和清洗,确保消防用水;对城市供水主管道进行探漏,查出漏点24个。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四
本月以来,我乡根据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要求,以创建卫生乡镇为目标,本着城乡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标本兼顾抓整治的原则,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经过一个月的整治,我乡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高,现将一月来的工作总结
一、落实专门机构人员、经费,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我乡成立了以乡长李一峰为组长的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抓好日常工作。把全乡职工分成2个专门工作班子,分别由分管集镇的人大副主席、分管交通的副乡长牵头,对集镇五大秩序和全乡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并且也落实了分管环卫的副乡长专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了让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顺利开展,乡政府拨出3万元专门工作经费用于此项工作日常开支。
二、完善了集镇规划体系,为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依据。在10月底前我乡集镇规划获得了县政府批准。根据规划,对街道建房用地严格按规划执行,杜绝乱修乱占;对新的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依法果断处理。
三、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确保了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本次综合整治活动中,我们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城乡面貌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一是以实施净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脏”。拆掉临街烂棚110平方米,治理店外经营4户,填盖临街河道20米,共60平方米,清理乱堆积建筑材料10余堆,乡村共落实10名保洁员,对公共场所(重点是公路)3万余平方米坚持天天清扫保洁。
二是实施畅通工程为重点,全力治“乱”。在辖区派出所和县交警大队的全力配合下,在我乡范围内集中人力开展了“冬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及提高居民素质、查究交通违法行为”等整治行动,重点对非法载客的机动三轮车和摩托车以及逢场天的公交车和占道市场等几个方面的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目标基本杜绝了原有的20余辆非法载客的三轮车和40余辆摩托车载客和乱停乱放现象,公交车超载现象也得到纠正。占道经营想象4户经营户也全部座商归店。
三是以实施美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差”。
1、恢复了集镇亮化工程。原路灯工程因管理不善已经几个月没“亮”了,在这次整治行动中20盏路灯恢复照明。由于我乡在水库排水渠下,私拉乱接供水管道严重,本次整治行动中共拆乱拉乱接管道400米,以新规范安装供水管270米,既保证了居民用水,又美化了环境。
四、下个月工作打算
1、继续坚持几大秩序整治的值班工作,巩固整治效果。
2、重点加强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的清扫保洁工作。
3、加强宣传,提高城乡居民环境建设的意识。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五
按照区环治办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区联社全面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区联社上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区联社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了全年的重要工作内容,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将相关文件精神及活动要求传达到全系统干部职工,并按照活动要求安排部署好相关工作,做到了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作制度“三落实”。
一是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增强干部职工的环境综治意识;二是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开展以“环保、卫生、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张贴相关宣传标语,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氛围;三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明劝导活动,在监督教育别人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干部职工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和警示。
一是不打折扣落实xxxx年秸秆禁烧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每天轮班不定时到禁烧区域进行宣传和督导,共出动xxx余人次,确保负责区域内没有焚烧秸秆现象发生,有效地防止了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环境和空气污染。
二是加强老旧院落改造。上半年共改造老旧院落x处,解决了楼房漏水、下水道堵塞和排污系统脏烂差等系列民生问题;同时引导住户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停乱放,使大家逐步养成文明、健康、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能够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三是加强对农资放心店(庄稼医院)的监督管理和提档升级工作。联合农发、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区的xxx多个放心店(庄稼医院)进行了检查,规范了我区农资放心店经营秩序,推动了农资放心店规范健康发展,为其提档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其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确保做到有序经营、合法经营、文明经营。
四是加强再生资源系统回收网点建设。会同公安、工商、商务等部门,加大了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规范整治,维护持证经营户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区、镇、社区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主要抓了回收网点的慎重选点、合理布局、规范改造和达标升级工作,确保了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网点标识醒目、制度完善、设施齐全、分类有序。
半年来,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区联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老旧院落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农资放心店店容、店貌整洁卫生;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秩序正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众多,以门面为库,少数业主沿街堆放、杂乱无章,还有个别是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区联社无法彻底制约。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大院、农资放心店及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环境治理工作,以常态化的督促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内容落实。
二是要加强沟通联系,纵向多请示汇报,争取领导对区联社治理工作的重视,横向要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问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区联社城乡综合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六
同志们: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期间全省建设系统取得的成绩,总结20xx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展望谋划“”发展目标和任务,安排部署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张通副省长和盛国玉副秘书长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各市、州、林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我们深受鼓舞。张通副省长将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及 20xx年工作回顾
“”时期,是全省住建系统在复杂局面下努力拼搏、克难奋进的五年。系统上下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中央“三保”方针,化“危”为“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面对新机构、新职能,主动迎接挑战,创新思路,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应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千里驰援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西藏新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616”工程等工作中,全系统干部职工顾全大局,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许多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是全省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最大、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全系统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基本完成了“”的目标任务。全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7%;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80.9%;人居环境逐步改善,8个城市获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21个城市(县城)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8个城市、20个县市、40个小城镇获得“楚天杯”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廉租住房保障达到42.6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16.7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启动棚户区改造17.02万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完成了19.3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额687亿元,总额达到1004亿元,归集余额646亿元,为25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87亿元,增值收益上交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9.1亿元;“百镇千村”示范效应逐步显现,重点镇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先后有5300余个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建筑节能进一步加强,实现节能480万吨标煤,新型墙材应用量累计达744亿标砖,散装水泥供应量达1.42亿吨;重点产业加速发展,建筑业年均增幅35%,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勘察设计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全省各级住建部门按照年初部署和要求,坚持“四个优先”的发展理念,奋力实施“七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头良好
出台政策措施,召开高规格会议。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行了系统研究部署。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住建厅专题调研,明确思路,提出要求。11月组织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了 “”期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措施和政策保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张通副省长就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亲自做客省政府门户网在线访谈,解读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在全省上下产生了深刻反响。
科学编制规划,广泛形成共识。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编制一流的规划”的要求,全力做好《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四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研究机构开展湖北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系列讲座和“推进湖北城镇化高峰论坛”,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城镇化的理解,形成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共识。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省内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提高了规划研究与编制的公众参与度,《规划》编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各地行动迅速,发展态势很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意见》精神,及时厘清发展思路,研究推进措施,把新型城镇化纳入“”规划。武汉、宜昌、襄阳围绕“一主两副”总体布局,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鄂州、宜都等地及早谋划,因地制宜,完成了城乡建设规划;不少地方启动城乡统筹试点,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面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新增廉租住房4.42万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9万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52万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7.34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5.8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6.07万户(其中住建部门完成4.07万户),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应保尽保。襄阳市廉租住房建设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承诺;黄石市推进公租房试点的做法,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严厉查处房地产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理在建在售商品住房项目,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既有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强化对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管。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
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全省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帐户 8.4 万户,新增归集额177 亿元,新增贷款 110 亿元,从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廉租住房补充资金3亿元。继续深化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武汉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顺利进行。组织开展“让理想在住房公积金事业中闪光”的主题演讲活动,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
(三)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深化“楚天杯”创建,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省共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08亿元,新(改、扩)建排水管道530公里、供水管道315公里、燃气管道330公里、城市道路640公里。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新增城市绿地723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85%、38.01%和9.64平方米。鄂州市、神农架林区 2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武汉、咸宁等7个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完成。
宜居村镇建设有了新发展。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创新小城镇发展理念,提出了按小城市规模建设重点中心镇的新思路,并率先在仙洪试验区峰口、张沟、白螺三个镇开展试点。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三个试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省开发银行大力支持。探索出了适合小城镇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试验区5个乡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全部建成。以宜居村庄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全省1.9万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2096个村完成了村庄整治任务,“一江两山”沿线特色民居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仙洪试验区试点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加快,鄂州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深入,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村庄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效果明显,新农村试点乡镇率先探索宜居村庄建设模式,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圆满完成三年试点任务。
(四)城市执法管理逐步规范
城管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城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了以“牢记执法宗旨,树立良好形象”为主题的文明执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城管执法队伍“为民执法”的理念,提高了执法水平,城管队伍的公众形象有所改善。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各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大力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六定”责任制、“六进网格” 等方式,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社会化、动态化。
(五)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5座,基本实现“全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中设市城市达78%。新建成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到607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6.4%,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3.8%。同时,从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信息报送系统入手,加强督办,强化监管,提升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
建筑节能快速发展。建筑节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竣工验收阶段执行率达96.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不断扩大, 20xx年列入国家示范的4个市县,已开工120个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去年新增4个国家级示范市县。武汉市颁布了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确定首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启动了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汉汉阳新区、花山生态新城等3个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严格“禁实”,促进新型墙材发展,全省县以上城区已全部实现“禁实”目标,新型墙材产能达358亿标砖,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2%。散装水泥供应率达到46%,市州城区已实现预拌混凝土供应全覆盖。
(六)工程建设行业稳定发展
建筑业和勘察设计咨询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创利税260亿元左右,建筑业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境外市场,承建的工程项目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实现年营业收入445亿元,9家企业入选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百强,企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稳步推进,产业联盟和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共有140项工程获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杯),2项工程获“鲁班奖”;62项工程获省优质建筑装饰工程,9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顺利实现。
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积极争取省人大修订通过了《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省外进鄂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强化建筑工程标后履约监管,建立企业资质资格动态核查机制,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着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不良行为的记录、曝光和处罚力度,促使一批建筑企业形成了重质量、守诚信、讲文明的风气。
(七)住房城乡建设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全系统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好综治维稳、信访接待、对外宣传、档案管理和老干部服务工作,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作用,全行业保持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厅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在省直机关交流,厅机关被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效,咸宁、潜江、神农架等地评议工作在当地获得综合评比第一名。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住房公积金和园林系统被列为全国建设系统文明创建行业,公积金行业文明创建经验在全省交流,9个单位获省“青年文明号”、6名同志获“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行业形象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还编制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志们,20xx年及过去的五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化率增长不快,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二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仍然需要艰苦努力,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压力很大,遏制一些地方过高房价的任务艰巨。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尚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建筑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各类城市亟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
“”时期,是我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期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宜居城乡建设、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奋力实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跨越。
(一)城乡统筹,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新跨越
要围绕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镇居住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促进全省城镇化向注重提升内涵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到20xx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五年新增300万以上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二)提质扩容,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跨越
深化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 “一主两副”、“大小多少”、“三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大做强,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缩小城乡人均住宅占地规模,提高城镇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水平。到20xx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增至50个左右,建成区人口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增至100个左右。集中精力建设100个重点中心镇、100个特色镇,打造1000个宜居村庄。
(三)注重民生,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新跨越
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切实做好住房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多路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城镇人口的15%以上。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五年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万套(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新增公积金归集90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00亿元。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商品房合理供给,促进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
(四)加大投入,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新跨越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城市空间立体综合开发和统筹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强化道路交通体系、供水、污水处理、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净增1000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开通里程较“”期末翻三番;完成100座水厂和20xx公里管网新改建任务,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新增燃气管道3000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其中大中城市达到95%以上。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五)标本兼治,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跨越
坚持以宜居城镇建设为目标,努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实现节能520万吨标煤目标。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新建居住建筑积极实施节能65%的低能耗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新型墙材,市县城区应用率达到90%。水泥散装率达到50%,扩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应用,推进重点中心镇“禁实”。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设市城市达到40%。强力治堵、治乱、治脏,提升城市形象。
(六)扶优壮强,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壮大发展建筑业,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发挥建筑业在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5%、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6%以上。支持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全国一流建筑业品牌。进一步巩固湖北勘察设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设计之都”,培育一批以绿色交通、低碳建筑、循环经济、水环境等为核心的工程设计产业集群,20xx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800亿元。
(七)创新体制,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新跨越
全方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建立以《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完善规划委员会、规划公示、规划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更加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城管进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环境,提高管理效能。
(八)苦练内功,实现队伍素质能力的新跨越
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家学者型的业务管理队伍,武装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全行业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敬业、创新、奉献的行业风气。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责任目标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各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和规定,加强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建设。让所有干部职工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关于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明确工作重点,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中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围绕城镇化水平增长1%以上、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规划编制。树立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理念,积极提升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努力促进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继续深化《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做好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报批工作;加大对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指导力度;完成十堰、恩施、咸宁、松滋、枝江、赤壁、老河口等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审批;进一步扩大城乡统筹规划试点范围,在较发达市(县)开展城乡总体规划工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规划,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城市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贯彻《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力争尽快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法依规把好规划建设关、科学决策关、规划条件关、规划公众关、规划核实关,适时组织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检查,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有省级区域性试点示范任务的县市,要率先完成村镇体系规划、县域垃圾布点规划的编制。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区域,筹集经费、组织力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镇级市试点、重点中心镇和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城镇要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特色镇要充分挖掘建筑风貌、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要素资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抓好试点示范。一是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城市圈、城市群。支持武汉市建设省域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努力做大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作用。二是启动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创建工作。完善县域“一主一副一特”城镇发展推进体系,各县市在抓好主城区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1-3个特色明显的重点中心镇或特色镇,使其成为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节点。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选择镇区户籍人口在5万人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重点中心镇,作为镇级市试点,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完善城镇功能。加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小城镇建设,促进其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三是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等方面的工作。扎实开展宜居村庄建设,把农房改造同环境整治、清洁能源利用等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村庄实现“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目标。今年启动400个宜居村庄建设,年底验收命名200个左右。
搞好协调服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履行省委省政府交给 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的组织协调职责,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土地管理、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做好情况汇总、统计分析和宣传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搞好服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建制镇恢复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征污水处理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三挂钩”、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3万人以上规模城镇倾斜等相关政策。各地应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和省委25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恩施、黄冈、仙桃等地做法,明确县、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防止执法管理缺位。各地要认真培育和发现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培训、交流,组织专班定期开展督查。
(二)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千方百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更大规模的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今年解决30万户以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万户以上。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新开工廉租住房3.5万套,新建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9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房3.5万套、限价商品房1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完成13万户以上。要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形式,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引导各类资金和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满足基本需求、紧凑实用为原则,重点建设30至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申请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参照兄弟省市做法,将土地出让净收益按10%以上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统筹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将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结余部分用于购买、新建、改建、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中,按建设规模3-5%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分户验收,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加强配售管理,促进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后续跟踪动态管理,建立正常的保障进入和退出机制。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研究解决好费用筹集、管理责任落实等具体问题。
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努力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重点城市出台实施住房限购措施,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心城区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研究出台促进县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好地适应大多数群众自住性住房需求。制定《湖北省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房产中介市场执法检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中介、物业等各个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主动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房地产秩序。抓紧制订和公布各地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省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市州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联网,完善13个重点城市城区住房交易信息周报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引导市场合理预期。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总结武汉市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经验,研究改进住房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最大限度发挥公积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建立公积金制度,实现当年新增归集180 亿元。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积极支持职工改善个人住房条件,全年发放干部职工住房贷款120亿元。认真做好武汉市利用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争取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加强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
以“楚天杯”创建为总抓手,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抓建设强管理,促进各类城镇有明显变化。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以上,新改扩建城市排水管道500公里、供水管道300公里,燃气管道300公里、城市道路600公里。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8%。新增城市绿地720公顷。一是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重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启动其他各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题研究。加快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着力提高中心城区次干道和支线路网密度,加快连接线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路网功能。积极推进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续建和新建线路里程100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配套推进供排水、燃气管道建设和城市道路及景观照明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清淤、完善改造,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二是以贯彻落实《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为抓手,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启动实施园林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工程”、“老城区添荫工程”、“林荫道工程”、“林荫停车场工程”建设。加大各类公园建设力度,提高人均公园绿地水平。加强街头小游园、小绿地建设和老城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加强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大力推行林荫停车场建设。支持一批城市(县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积极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以达标、安全运行为核心,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监管。深化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配套管网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实现城市建成区主管网、老城区支网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完善考核评价,确保规范达标运行。启动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加强技术指导、设施建设,提高处置效果。着力推进26个在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28个拟建项目早日建成投运,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保证供水安全,力争年内大部分水厂供水水质达到106项指标要求。提高燃气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城市桥梁检测、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检测评估、信息管理等制度。完善桥梁管理数据库,适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防重大垮塌事故发生,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四是以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整治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的旧城区旧居民小区。抓好背街小巷、市场、破损道路、泥巴路、断头路整治,完善照明、排水等设施,方便群众生活。按照集约、规范、美观、入地的要求,集中抓好空中管线整治。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机构设置科学化、人员编制标准化、执法保障规范化的要求,规范全省城管执法机构设置和系统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编制城管执法培训教程,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执法队伍整体水平。开展城管执法效能检查活动,严肃执法纪律,严管执法队伍,努力树立城管执法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在城市环卫和垃圾处理上见实效。加强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建设,规范设施运行管理,总结推广武汉、黄石、潜江三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经验。高度重视非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行监管,指导武汉等大中城市逐步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编制完成《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费用定额标准》,进一步规范环卫工作。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突出做好“拆违治乱、城区治脏、匾牌治杂、街景治丑、道路治堵”,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着力提高管理效能。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创新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认真执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率先在宜昌、襄阳、黄石和有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努力构建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大城管”格局。广泛推广宜昌经验,督促各地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层级指导关系,健全基层管理体系,促使城市管理体制由小城管模式向大城管体制转变,城市管理格局由管理城区向指导县(市)区延伸,管理方式由分业管理向综合管理集中。继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网格化管理检查验收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社区物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能力;坚持管养分离,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大力推进环卫作业、市政养护、户外广告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创新、规范城建档案管理。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积极推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建设工程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规范城建档案基础业务。
进一步夯实村镇建设基础。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基本承载需要。以污水处理、区域性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小城镇宜居功能。在3万人以上的集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5万人以上的镇在年内建成运行,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三个指标比上年增长5%以上。指导小城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提升小城镇居住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利用土地整理、建材下乡、农村环境整治和连片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以中心村、农村新社区为抓手,引导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建设道路、沼气、供电、供水、广电通讯设施,促进土地节约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定期清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家禽家畜圈养、雨水明渠排放、污水暗沟排放;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和绿化小游园,保护山体、清洁水系、美化环境。完成1400个村庄环境整治和重点地区的特色民居改造。
进一步创新“楚天杯”考评机制。今年是我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创建工作考评表彰年,也是综合检验近三年创建工作成效至关重要的一年。各地要对照《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标准找差距。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抓好查漏补缺和整改完善,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重点突出民生事项的落实,突出管理工作的加强,突出城镇面貌的改善,以“楚天杯”创建促进城镇建设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五届“楚天杯”申报、考评、表彰工作,力争使本届楚天杯创建的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四)积极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继续巩固市州城区建筑节能成果,重点提高县(市)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强化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的全过程闭合式监管,消除节能监管漏洞,严格节能设计变更管理和节能材料进场复检、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管理,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快国家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应用技术水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全年发展绿色建筑150万平方米。优化新型墙材产品结构,提高应用率,县以上城区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5%以上。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达4300万吨,商品混凝土3000万方,新增节能能力100万吨标煤。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关键成套技术体系和节能材料、产品应用导则,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满足节能发展要求的蒸压加气块为主的墙体自保温体系、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太阳能热水应用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实施指南、绿色建筑主导技术和材料等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可实施可复制,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科学引导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建筑业在全省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00亿元以上。坚持扶优扶强,做好全省133家骨干建筑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开展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装饰装修10强评选活动。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海外市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开展省级工法评审和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勘察设计行业加速发展,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全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继续支持武汉市完善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各项措施,建立工程设计产业园和产业联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严格建筑市场监管。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推进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研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认真履行行业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推进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诚信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工作,完善建筑市场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业统计分析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
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再治理”活动,全面推行住宅质量分户验收。狠抓工程质量精品创建,坚持实行优质优价。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行为,建立秩序良好、遵纪守法的检测市场。继续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执法力度,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确保全年减少和控制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上升。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五)全方位推进自身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把“敬业、创新、奉献”作为全行业行风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系统干部职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争先进位意识,要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过得硬、有特色,努力创造一批工作品牌,总结评选一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
以完善政策法规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要积极加强行业政策法规研究制定,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提请省人大出台《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力争出台《湖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做好城市管理监察、散装水泥应用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管、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立法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厅机关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稽查执法力度,完善案件稽查、专项检查(巡查)、投诉举报受理、集体研判等工作制度,理顺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的关系。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健全完善协同配合工作制度,促进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有效衔接。
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针对性的对县市以上系统领导干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驾驭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业务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系统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
以系统文明创建为载体,加强行业形象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系列文明创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队伍安全为核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廉政准则落实力度,围绕8个禁止和52个不准,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处理违纪违规行为。结合行业特点,查找风险点,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系统的预警防控体系,确保资金项目安全运行,使广大干部真正能够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同志们,今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七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号和《关于印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部加大了对各寺庙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集中开展了各项整治行动,现将半年年工作总结如下:
我乡领导高度重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放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年初制度了工作计划,成立了由为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严格要求我部广大职工。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部长期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搞好责任区、办公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不准乱扔垃圾、乱堆放杂物。每天保洁、每周五做好大扫除,认真研究和分析环境整治工作,周密部署每月的环境整治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参加全县统一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切实加强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深入各村搞好宣传,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使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关于城乡居保跨行发放范文如何写八
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实施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市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无论在发展理念上、还是在增长方式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据市统计局对20xx年度我市gdp增长的代价分析,我市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的强度较高,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比较明显。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今后几年经济发展每年要确保11%左右的增幅,如果按照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到20xx年前后全市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将是现有基础的2倍,环境容量绝对不能承受,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于为继,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加快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逐步建立起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机制,从而走上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是体现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加快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也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人类的永续繁衍。这既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强烈,环保举报投诉和群众来信来访日益增多,环境污染纠纷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仅市环保局就承办了市人大议案、意见、政协提案共19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诉、110转办案件6581件。其中,长兴县的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南浔区石淙镇居民饮用水源污染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省有关领导专门作出了重要批示。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的环境基础还比较脆弱,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也充分表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特别是环境质量的追求正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就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就是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具体行动。
第三,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是解决环境现实问题,缓解环境容量制约的应对之策。当前,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日趋突出。从水环境来看,20xx年度水质监测报告反映,本市所有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三类以上的占50.7%。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城市河道蓝藻不时爆发,部分城镇附近与平原河网污染有加剧的趋势,少数地方已无合格水源。从大气环境来看,我市城镇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xx年度相比,二氧化硫有所下降,总悬浮颗粒物基本持平,但二氧化氮则略有上升。长兴、德清等局部地区的部份指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工业集中的地区污染仍有所加重,特别是尘类污染较重。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也日趋严重。我市水资源总量较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乡村密集,河网交错,水流不畅,河道滞流倒流时间占全年2/3以上,无直接排海口,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极易造成上下游交叉污染,环境容量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直接影响我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正是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缓解环境容量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20xx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吕省长提出的“治旧控新、监建并举”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生态规划为龙头,坚定不移地贯彻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xx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江南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为动力,结合各自实际,深化细化规划,制定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狠抓落实。要通过“控、管、建”三管齐下,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要用规划去控。按照生态功能区的要求,组织实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山地丘陵生态保护区要着力维护“绿肺”功能,加强生态保护;东部水网平原生态协调区是生态环境重点监管区,要重点维护和改善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中心城镇生态发展区要加强生态恢复和城市景观建设,重点保护和利用好东西苕溪两岸的景观生态功能;环太湖生态管制区要着眼于环太湖生态保护,维护太湖生态系统安全。要用规划去管。加大对资源的宏观管理力度,以规划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用规划去建。按照规划确定的城市景观、基础设施、河网整治、生态农业等十大工程,结合 “六个百亿”工程的实施,加快建设步伐。
(二)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全力改善自然和人居环境。经过三年努力,使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突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一要以“三个一体化”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水环境整治是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着力推进“三个一体化”。要着力推进垃圾处置一体化。加快建立城乡垃圾收集网络和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形成“村保洁、乡镇清运、县区集中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置机制,着力减少城乡垃圾对水体的污染。安吉县和德清县要初步建立起收集、处置网络,其他县区要抓紧试点,加快启动,确保到20xx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0%。要着力推进治污一体化。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提高治污设施的利用效率,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厂及截污管网建设,努力提高生活污水的截污率和处理率,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今年要确保达到65%,20xx年达到80%以上,三县生活污水处理率今年要确保达到55%,20xx年要达到65%以上。要着力推进城乡饮水一体化。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农村改水步伐,提高受益人口比重,确保饮水安全。通过三年整治,主要水体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5%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85%以上。
二要以“四铁”精神继续推进矿山整治工作。坚持发扬“四铁”精神,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围绕“压缩总量、合理布局、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的目标,认真落实《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坚决不批新矿,控制开采总量,减少矿点数量,大力调整矿山开采布局,大力实施污染治理措施,加快废弃矿山治理进度,探索建设“绿色矿山”,多措并举确保矿山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今年矿山整治目标任务。
三要以“五个一批”推进工业污染整治工作。工业污染面多量广,情况复杂,必须坚持标准、分类指导。坚决取缔一批,坚决取缔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大的项目。限期治理一批,加快印染、化工、制革、水泥等重污染行业治理,各级政府要在今年3月底前对超标排污的重点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并督促企业在年底前做到达标排放,达标无望的,一律予以关停。严格监控一批,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其中省市级重点监管企业20xx年底前全部建成在线监测设施,并实现省、市联网。引导转产一批,对部分达标无望的企业,要积极盘活资产,引导其转变投资方向,减少污染物排放。培育示范一批,要选取一批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的整治工作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通过整治,使省市重点污染整治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无危险废物排放,废旧放射源集中收贮率达到100%。长兴县要进一步加大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治力度,抓紧制定“摘帽”方案,确定整治目标和标准,强势推进整治工作,争取早日摘掉“重点监管区”的帽子。德清县要加强对漂莱特公司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确保今年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其他县区也要根据各自实际,确定整治重点,强化整治措施,确保完成整治任务。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通过做好“加减乘除”的文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就是要引进一批产品档次高、资源耗减低、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和项目,努力扩大生态经济总量。“减”,就是要根据“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积极倡导节能、节水和绿色制造技术,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存量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今年要确保10家以上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乘”,就是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缓解要素制约,使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除”,就是要实施淘汰工程。坚决取缔“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坚决取缔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的项目。已承诺淘汰的水泥机立窑要加快拆除,20xx年底前要确保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审批制度,坚持环保审批一票否决制。今后,凡是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坚决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坚决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坚决不批;不符合达标排放要求的,坚决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坚决不批;不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坚决不批。
(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环保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促进环保管理的手段、能力、装备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环保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处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加快建设,着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建立跨县区重点水域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今年要建成2个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控站,到20xx年底要完成5个。加快建设环境监控网络平台,早日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不断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环境监测监管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加快建设,为污染整治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按照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要求,小梅、双林、练市、菱湖、煤山等5个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确保完成土建工程;东郊、南浔污水处理厂要加快截污管网建设,日处理污水量年内都必须达到2万吨以上;凤凰、市北污水处理扩建工程要抓紧施工,尽快投入运行。各县要抓紧启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明年底前要确保完成。加快建设危险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不断提高污染物处置水平。
(五)以统筹城乡为主题,坚定不移地强化生态结构城乡一体化,全力推进生态县区乡镇村的建设。要高度重视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用生态链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城乡生态协调发展。安吉、德清两县要在20xx年底前率先建成生态县,任务重,时间紧,要主动抓,花大力气抓。各县区要认真按照省级生态乡镇的考核要求,排出具体的达标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以推进。今年要确保新增10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20xx年底前要累计完成32个。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有目标、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保障、有市场参与和有考核机制的“六个有”要求,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抓好113个生态示范村的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各地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办法,多途径、多形式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六)以创建工作为载体,坚定不移地突破薄弱环节,全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按照“坚持目标、找准差距、制定措施、抓紧整改”的要求,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确保今年年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任务,力争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任务。要抓紧整改。对一些基础比较脆弱、不能稳定达标的指标,要认真分析原因,排查不确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确保稳定达标。要加快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和城市绿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严格管理。针对群众投诉热点,着力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扰民的问题,着力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率。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保障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顺利开展
一要领导有力,做到部署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各级各部门必须将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快形成市、县区、乡镇分级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局面。要明确重大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分工,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高度重视和切实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督查力度,把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保障有力,做到政策到位、机制到位、资金到位。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做深做足强化保障的文章。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方法,探索和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整合生态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源向有利于生态市建设的方向集聚。生态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要优先列入国家、省、市建设重点,优先保证用地,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结合生态建设实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治污价格机制、有偿排污机制。要以项目为支撑,切实增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投入,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逐年有所增长。
三要宣传有力,做到认识到位、观念到位、氛围到位。加大宣传力度,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对“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认识,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将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法制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和批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签订协议书请示怎么写(优质16篇)
- 最精辟的发言材料范文(大全14篇)
- 邀请朋友家里做客范文俄语汇总 去朋友家做客的俄语作文(七篇)
- 2023年就业之路演讲稿范文通用(大全12篇)
- 抖音达人协议书(实用14篇)
- 社会治理专项检查方案范文汇总(模板11篇)
- 税务行政申请书通用(大全9篇)
- 情侣爱情协议书照片 情侣恋爱协议书图片(六篇)
- 职位转让申请书怎么写(模板20篇)
- 商铺关门申请书(模板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