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通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2:51:14 |
  • ZTFB |
  • 13页

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提升的方式,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总结方法和框架是写作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下面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您的写作灵感。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一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供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及应用潜力,通过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推广,能够逐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能源安全。然而,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却面临着“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产业链困境。面对外资企业的逼人态势,作为市场后进入者的中国企业,如何在先天不利的局面下寻求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光伏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产业链困境:光鲜下的暗淡。

自起,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已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常量的40%。然而,制造大国并不等同于产业大国。正如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并不能掩盖中国企业在铁矿石定价权上的全面溃败;全球首位的汽车产量,也并没有培育出中国的大众与克莱斯勒。我国光伏产业表面光鲜之下,掩藏的是产业链困境与企业的无奈。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大体上可分为五个环节,自上而下依次为:太阳能级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最终作用于市场端,实现光伏发电。整条产业链中,上游的晶体硅制备、切片环节技术门槛最高、利润回报最大,而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则技术门槛较低、利润回报较少。尤其是组件环节,成本竞争最为激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最低。

资金、技术、市场等战略制高点留在了海外,低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制造环节,则引入了中国。

二、“两头在外”:困境中的艰难。

上游晶体硅材料、下游发电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形成了“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

向上游来看,以国外传统七大厂商为首的晶体硅材料供应商,面对众多的电池、组件制造厂商,具备更多的议价资本。尽管“拥硅者为王”的局面,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瓦解,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晶体硅制备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能否获得稳定的硅片供应渠道,成为众多的电池、组件厂商关心的核心问题。

向下游来看,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尽管加快了发展速度,但全球主要市场仍旧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西班牙市场的急剧萎缩,以及今年德国政策的趋冷化,直接造成了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速放缓,这首先影响的,就是产业链中竞争最为激烈、技术门槛最低的组件和电池制造环节。在一年前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大量光伏组件厂商的倒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后进入者战略:中国企业的突围之路。

中国光伏产业寻求发展,就不得不在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则必须以企业为实体依托。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我国光伏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战略模式,实现产业链布局的优化。

第一,资本驱动模式。一些具备雄厚资本实力的企业,挟带大量资本进入光伏产业,能够从全方位着眼,向多个环节同步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塑造企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多是此前在某一传统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超群的实力,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以成熟业务供给光伏业务。主要以保定天威集团、深圳南玻集团为代表。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二

化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工业装置大型化,具有规模经济性,综合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石油占35.6%,煤28.6%,天然气3%,其中,我国石油占20%,煤70%,天然气3%。在的数据中,我国原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由此可见,发展天然气,合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十分重要。

1利用现状。

(1)天然气为主的c1化工加工与利用。c-1化工,广义上来说就是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总称,进入20世纪80年代,c-1化工被定义为两部分,即制造技术与合成气技术,文章所指c-1化工包括合成气和甲烷为原料的技术。在合成气的具体制作上,可通过甲醛制烯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mto工艺可高产丙烯或乙烯,并根据相应催化剂工艺加以调节。在甲醛吸收率达到最高时,碳一和碳三的烯烃吸收率可达到87%左右,以达到高产。在,全球首个mto工艺产品在尼日利亚建成投产。而国内则主要发展合成氨,在天然气没有探明,或者天然气资源匮乏地区,有实际作用。同样,除了煤的制炼,通过原油常压蒸馏或原压蒸馏,利用炼厂气分离出丙烷、丁烷,也可制炼液化气。此类技术我国主要生产公司为我国石化,其在相关制炼方面实力雄厚。作c1化工新产品的乙二醇的发展,在主要以石油来制炼的路线上,以非石油制炼的方法取得技术性发展。缓解了乙二醇的供需矛盾,并广泛用于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纤维等,并衍生大量相关产品。煤制天然气,采用焦化、气化、液化及生产电石等手段对煤进行加工,并将其制作成各种煤制品;通过低温干镏的工艺,可以气化煤,由此制作合成气。为了使化学原料更符合化学反应所需的要求,原料需要各种各样的预处理,再通过氧化,还原等反应才能获得其产物。因此,我国能够突破这一技术难题,十分不易。,我国顺利产出合格天然气,这标志着我国在新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作为地下埋藏资源,天然气由于其埋藏在深度不同的.地层中,开采一直比较困难,其储量又有限。所以在我国广泛利用天然气的大前提下,c-1技术需要更多的创新。因此煤制合成气、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技术等都对我国能源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2)利用方式与用途。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开发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如在原料方面,可利用较为劣质的煤炭进行天然气的生产,且生产出的天然气热值可超国家标准的几倍。通过农业生产麦秸等废气农产品,也可制成甲烷等燃料。并广泛用于汽车、农家燃气等方面。通过玉米、秸秆、甘蔗渣的酸解可制作糠醛等产品,也可用于工农业生产。现代新技术要求高效利用化工产品,缩短产品更新周期,进而实现原料的彻底利用。

2需求与前景。

(1)c-1技术相关产品需求量。,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电石炉尾气建设的5万t/年乙二醇项目投产。同年二月,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50万t/年乙二醇项目投产,七月,中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公司80万t/年乙烯项目主体装置_28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在,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力最多能够达到约950万t/年。即便如此,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在我国大量的需求面前仍不占优势。在乙二醇的制炼上,如果用原油制炼,比列大致为2:5,消耗的原油量较大,乙二醇与原油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大力发展新技术非常重要。在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控制产能过剩,保证乙二醇使用的高效。预计我国对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进口量,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开发有利于减缓我国由于进出口而产生的供需压力。因此,在近代大工业技术发展上可以看出,主要以煤炭、天然气的制炼方法更加合用。其保证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节约煤炭资源,降低资金使用,高效环保。(2)前景。c-1化工在我国大前景下,可以看出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在我国石油较为依靠进口的情况下,c-1科技主要是煤合成气,以此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我国的能源压力,并且充分利用了我国的煤炭资源。以保证我国进出口能源压力减缓。在生产过程中,c-1化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与转化率。不过,以乙二醇作为c-1化工的一部分,主要生产过程能源转化率过低,生产成本较高,新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也导致大规模的工业化并不现实,而且,由于煤炭价格与天然气价格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也可能在未来相互制约。除此之外,大企业的市场控制也是对煤合成气技术的一大压力。我们在应用时,应建立相应的研发团队,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新技术更新,促使更新周期降低。并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研发力度。在我国,更要降低目前煤合成气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可推广texaco水煤浆气化,shell粉煤加压气化和gsp气化技术,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煤种、灰熔点、装置规模、产品链设定和投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当然,这里面有些方法尚在研究中,但其未来预计会对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产生影响。

3结语。

在我国发展煤合成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核心是技术创新,要不断利用现有工业进行产品创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煤气化初具规模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循环经济能非常有效的带动c-1工业的发展进步。更重要的是再利用过程中降低对资源的使用,提高转化率,并高效利用废弃产品,促进生产发展与保护。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三

面对全球严峻的能源形势和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均将新能源战略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迎来了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全球光伏发电新装容量16.6吉瓦,较增长129%,近5年的年均增幅达到63%。在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大好形势下,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最近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7.6%。到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已达27.2吉瓦。据权威机构预测,到全球年新装光伏系统将达到43.9吉瓦。

光伏产业链从桂料、桂片/桂旋、电池、电池组件延伸到应用系统等全环节。德、日、美等国占据硅原料生产核心技术,中国已突破世界万吨级高纯硅技术壁垒。硅片/硅锭生产技术主要分布在挪威、德国、英国和日本,但江西赛维ldk成为全球首家硅片产能跨入兆瓦门槛的光伏企业。2010年,伴随着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剧增,中国大陆2家企业电池产量并列全球第一。在发电应用方面,欧洲还是全球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截至2010年底,欧洲光伏发电累计容量为13.2吉瓦,占全球总量的79.6%。从主要光伏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财政激励政策是启动光伏市场的主要动力。其中上网电价法(feed-in-tarifd与直接资金补贴法是推动世界光伏市场强势增长最重要的途径,得到了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和采纳。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遍布29个省市,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北、江西等省市。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跻身国际大型光伏企业行列,其中12家海外上市,15家国内上市。中国光伏产业强劲的增长势头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快速形成。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已经形成了江苏、河北、江西、四川等几个光伏产业聚集区域。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13吉瓦,占全球总产量的47.8%,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二是光伏产业技术取得显著进展,设备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多晶硅料产能超万吨的企业就有两家,分别是保利协鑫和江西赛维ldk。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外国领先的设备,硅碇/硅片生产薄弱状况得到彻底扭转。光伏生产设备30%?40%已替代进口或部分替代进口。三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产业政策开始补位。20以来,国家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年7月,国家多部委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然而,与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相比,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机制不够灵活、应用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当前,机遇与挑战同在(见表一),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开拓国际市场,狠抓技术创新,化危为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光伏专利分析和技术展望。

2.1光伏技术领域专利分析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处在高速持续发展之中,产业技术日益受得国内外企业、个人和科研院所的重视,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加紧该领域的专利布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已成为光伏产业的主要技术,而伴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的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迅速趋热。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已经显现。由于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强于中国企业,国内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进产业化进程。

2.1.1强国加紧在中国进行光伏技术专利布局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本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而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正加紧光伏技术的专利布局,竞相占领我国专利技术市场。曰本三洋、夏普、佳能,美国应用材料和德国默克公司都加强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涉及产业链的多个领域。特别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近几年的专利申请非常活跃,仅就申请专利231件之多。日、美等国在华专利数量分别占到中国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专利总量的16.6%和12.5%。

从专利申请的'应用领域分析,当前国内光伏专利技术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太阳能电力、半导体加工工艺、半导体基板、聚合物的光电应用方面。光电器件技术依然是国内光伏产业技术中最主要的热点技术。

2.1.3国外企业光伏专利技术整体强于国内在华申请光伏技术专利的企业排名中,国内仅江苏常州天合光能公司挤入前十强,其余均为外国企业。国内企业整体技术实力落后于美、日、韩等国。

2.1.4长三角成为我国最主要太阳能光伏专利技术集聚地区。

国内申请光伏技术专利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位于常州、上海、无锡等地,这表明长三角是我国最主要太阳能光伏技术专利集聚地区。

2.1.5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明显强于企业中科院是国内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最多的研究机构,其专利数量达201件,是国内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常州天合光能的3倍以上;其次为南开大学52件,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44件,排名第三。因此,国内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太阳能光伏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推进产业化进程。

2.2太阳能光伏技术展望。

加大光伏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突破,扩大太阳能发电应用领域,是当前各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整个光伏产业及技术研发造成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光伏技术领域依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未来各项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记录将不断地被刷新。

(1)光伏发电成本将持续降低。依靠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就可以实现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未来光伏发电将会有经济竞争力。但对于何时能够达到和常规能源电力成本相当的水平,各研究部门之间差别很大,乐观的估计是到20左右,保守的估计是2025年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可以下降到1.5美分/千瓦时,和届时的电力销价相当(仍高于煤电电价,但差别不很大)。

(2)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推陈出新。在晶硅太阳能电池原材料成本一多晶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厂商纷纷转而寻求技术创新,从而使得研究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术成为近期太阳能电池产业新的热点。如利用碳纳米管代替传统硅技术,利用硅藻类生命结构开发太阳能电池,以及铜铟镓硒电池技术。

(3)光伏发电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己经逐渐从过去的独立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

(4)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进步,太阳能电池硅片厚度从450?500微米降低到目前的100?180微米,厚度不及原来的1/4,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这对太阳能电池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5)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转换效率最高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4.5%,而现今光电转换效率纪录被新南威尔士大学提高到43%。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晶体硅片生产为基础,在光伏产业链中游崛起,产业规模取得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已具备雄厚的实力。我省的光伏企业有50余家(2家海外上市企业),建立了“硅料一硅片一电池一组件”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投入也逐步增加。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光伏产业投资总量在1200亿元左右,10多家光伏企业项目投资数额过亿,科技投入已达2000多万元。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硅料、硅片生产,以及中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领域,产业链下游领域相对较少。我省还成功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一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建立了“中国光伏交易市场”,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3.2科技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光伏科技投入总量小。“十一五”期间,全省仅2009年光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0.91亿元,而科技投入仅为2000多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河南、四川、江苏等省科技投入较大。

(2)光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通过对中国光伏技术专利分析可知,从1983年至今,在国内申请的光伏专利总量中江西仅5件,占国内专利总量的0.19%。,涉及江西企业2家(表二所示)。

(3)光伏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光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懂得科技知识、经贸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4)光伏产业链需进一步完善。迄今为止,江西光伏产业链涉及上游硅原料和硅片生产环节,中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设备领域仍较弱,下游光伏应用领域正在布局,表明整个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四

摘要:在总结近年来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对云南林业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今后云南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林业论文。

一、林业第二发展状况简介。

云南的森林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黑龙江但林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2.39%在全国排在第17位。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拥有全国1/10的森林面积、1/8的森林蓄积虽然近年来林业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是在基数小、底子薄的基础上实现的从整体上看林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据国家林业局初步估算,20全国林业总产值3.7万亿元,是4634亿元的近8倍,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按新口径统计,云南省年总产值为1587.5亿元,而浙江的林业用地面积仅为云南的27%,森林蓄积量不到云南的1/10,但总产值却超过3000亿元。“这说明云南的森林资源经营仍很粗放,林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刘一丹说。

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的林业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这种情况说明,我国林业产业至今仍未能实现由种植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依然处于国民经济的较低层次。

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为3.8:5.1:1.1,存在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不扎实,第二产业林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比例不高等问题,全省的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二、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锯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木制品制造,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造纸,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木制工艺品和木制文体用品制造,非木制林产品加工制造等,要发展好林业第二产业,必须要有良好的林业资源基础,同时也需要林业第三产业的拉动,这样才能够有林业第二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

(一)资源利用不高。

1、林农林地利用。

2、天然林保护区。

目前天然林保护区资源利用率很低,大都依赖国家的天然林保护经费过日子,缺乏盘活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好多可以间伐利用的次生材、枯倒木、病死木都是生产人造板的好原料,但都懒于开发利用,任凭腐烂在山里;次生材、枯倒木、病死木还增加林区可燃物的载量,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中低产林改造中的伐除物和人工林的采伐剩余物,也都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3、国有林场。

目前,有些国有林场也搞抚育间伐,但是为了眼前利益采伐好的、大的,留差的、小的。这样就不利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木资源的更新与增加。

这些情况使云南省林业企业在发展第二产业时,缺少良好的资源基础,不利于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

(二)林木深加工的水平不高。

云南省木材产量为533.03万立方米其中原木448.17云南省锯材136.06万立方米、木片加工和木粒23.69万立方米、人造板中的木胶合板材29.18万立方米;山东省的木材产量为347.98万立方米原木309.34万立方米、锯材554.2万立方米、木片加工和木粒1025.07万立方米人造板中的'木胶合板材3474.71万立方米。山东省原木309.34万立方米却制造出是自身约十倍的木质产品这说明山东省进行了产品深加工而云南省的林木深加工水平相对较低。

(三)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

云南省进行了林权改革后,林农、林企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高涨,但由于林业产业,尤其是林业第二产业,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国家虽然鼓励林农和林企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但由于林农、林企对贷款程序不了解,贷款程序繁琐,林权评估机构少且费用高,林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不健全,林业保险发展不健全等原因,使林业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持,发展水平低。

针对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高、林木深加工的水平不高、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二)提高林木资源的深加工。

进行林木资源的深加工,可以促进林业总产值的增加,使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大大提高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集群效应,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丰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经验,做大作强林业企业。以云南省中低产林改造为例,中低产林改造计划到改造2000万亩,到基本完成其余4000万亩改造任务。以每亩中低产林产生2~3吨次生材计算,平均每年可产生1200~1800万吨次生材;按照板材单耗1.35~1.45吨/立方米计算,可生产刨花板约827~1333万立方米。而云南省20生产人造板138.51万立方米,其中刨花板7.07万立方米。中低产林改造时间为十年,每年都有大量可用于刨花板产生的资源,云南省应该把握该机遇,积极招商引资,促进林业企业的发展。

(三)加大林业第二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林业第二产业的前期投资往往涉及厂房、机器设备、道路、水电网等的基础性投资,而且前期投资往往巨大,现阶段林企、林农在发展林业第二产业方面往往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

政府应根据林农贷款和林业企业贷款的不同规律,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解决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

对于林农,大力发展小额贴息贷款。林农资金匮乏,且林业生产周期长,银行机构又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财政收入中支出一部分,对林农的小额贷款进行贴息,提升林农的信贷意愿,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为方便林业企业贷款,应大力促进林权资源评估机构、林业保险机构、林权流转机构的发展,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制度支持。

参考文献: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五

加大体制改革的步伐与力度,要尽快做到政企分开、减员增效、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加强管理,从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系统,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一是要把森工企业所属的学校、医疗卫生、住房等福利性机构整体交给当地政府管理;二是要改革医疗制度,尽快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挂钩、社会统筹和办理职工医疗保险等多种办法减轻企业医疗负担;三是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摆脱靠企业增加成本支撑改革的局面,逐步加大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提高职工个人自我保障意识。

2.2增资减债,改善企业资产状况。

国家要大力扶持森工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改善资本负债结构,提高融资能力。

(1)建立资本金注入制度。

(2)盘活森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

(3)盘活森林资产,对森工企业拥有林权的活立木资产,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经确认后,作为企业资本公积入账,增加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4)通过产权的无偿转让、财政拨款,追加森工龙头企业资本金,与此同时要进行优质资产置换,低成本兼并收购扩张,促进森工龙头企业实施规模经营战略与加快资本营运速度,从而保证森工龙头企业在经营上的资金优势。

(5)组建上市公司,筹集社会资金。由于目前森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经济效益差以及在组织结构上的缺陷,组建上市公司时会面临不符合上市标准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对此,可效仿森工集团,抽调、重组企业的优势资源组建上市公司。

2.3积极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2.3.1建立科学的林业分类经营体系。

(1)禁伐区的天然林,主要是发挥生态效益。要按照公益事业建设管理好禁伐区的天然林,由国家投资培育和管护,要资金到位,人力到位,使其得到尽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

(2)商品林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定向培育森林资源。对商品林区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经营。加大营林科学管理和资金投入,重点经营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

(3)提高种苗科技含量,为商品林建设提供物资基础。加强种子园建设;加强育苗基地建设,为天然林保护和商品林建设提供优质苗木;加强科学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良树种,使林业生产良种化。

2.3.2整合优势资源。

森工企业对内实行行业战略性兼并重组,对企业内部各项产业统一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产业要素。大型森工企业的原下属分公司或林业局的林业产业可以以入股形式参加兼并重组。对山特产品产业、养殖业、种植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运行。企业对外(尤其家具业、林产工业、山特产品业),应与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实力强、技术先进、经营水平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联营,以尽快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整合,打造出森工企业的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

2.3.3提高林产加工业的素质。

林产加工业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林业产业层次,实现林业产业高度化的重要标志。在此强调在改造、改组、整合现有林产加工业项目基础上,形成林产加工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规模化经营、高效益产出。要特别重视核心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培植与发展,以此作为终极生产项目(群)。

2.3.4积极开展林业多种经营。

依托森林的多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的`多种经营,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目前,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冬季北方以滑雪为主要内容,夏季以观光、森林浴、林间漂流为主要内容的森林旅游遍布全国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只需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协调与管理,形成统一的森林旅游品牌与服务;同时要重点发展经济林产品,利用先进技术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努力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如山野菜的采集、加工,药材、菌类等的培育与加工生产。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寻求技术依托单位,深入开展企校共建活动,与省内外的大学、科研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引进省内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及先进的设备,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专门研究市场,研究、开发新产品,向高、精、尖产品领域拓展和延伸,积极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整合优良资产,提高创利水平。坚持学习引进高新技术和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2.4培育和完善森工企业市场体系。

2.4.1积极培育和完善森工企业市场体系。

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森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市场制度保障。

(1)森工企业要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做好林木产品的市场开发工作,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原有的产品改型、改造,开发新的林木尖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以往单一原始粗加工的林木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森工企业林木及非林木产品的市场管理创新,改变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市场化,树立品牌意识。运用新的理念,扩大产品知名度,树立名品牌形象,森工企业产品就会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2.4.2做好现代企业市场培育。

(1)资金市场的培育为森工企业经营扩大资金来源。具体可通过比较成熟的森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等途径扩大资本金,或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为森林工业筹措资金。

(2)企业家市场的培育。努力培育森工企业企业家市场,切实提高职工素质,加快企业家职业化进程,把人才培养引进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

(3)科技市场的培育。促进森工企业科技市场的形成,采取厂校挂钩、科技联姻,由科研部门提供技术,森工企业出资购买转让费的方式,使科技成果转向市场化,从而有效促进林业科技市场的形成。

总之,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使森工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是森工企业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森工企业只有依靠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新的林业市场体系,才能在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中建立起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森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彭华福.发展林业产业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林业.,(3).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六

目前,义乌虽然已形成针织、服装、拉链、饰品、毛纺、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产业集群,但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义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严重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到集群和集群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体制上的制约、企业创新战略的普遍缺失、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等原因之外,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较多倾向于“各自为营”的创新模式,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成本过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正如在调研过程中一位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也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没成功,而且成本太高”。因此,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值得研究和探索。义乌企业的发展基于产业集群,但群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忽略了集群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加大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系统的比重,利用产业集群这一载体,聚合众多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是提升义乌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七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的很多企业进入的是后端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环节,但是像晶体硅这类型的主要材料则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中国在多晶硅的环节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建设的多晶硅厂中主要是采用西门子改良的工艺,成本比较高,污染较为严重。而下游的电池封装产业的发展最为成熟,具有明显的优势。

2.2竞争较为激烈。

因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价格下降的趋势会比较快,自从供给超越需求,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将被并购或者倒闭,存在的企业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一般来讲,上游是硅料、硅片的环节;中游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环节;下游是应用系统等环节。随着上游的利润长期处于低水平,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将中心投向下游。上游厂商及其风险投资将会加大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应用系统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产业化趋势加强。

2.4技术逐渐的趋于多元化。

当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光伏领域的热点,在未来的两年里,薄膜技术的进步和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的凸显薄膜太阳能的优势。受到硅材料的限制,各个较大的厂商已经逐渐转向投产薄膜技术,这都促进了薄膜技术的成熟。

3.1全球产业链上的“依附性发展格局”

在我国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活动主要是基于全球化产业链的垂直分离使价值创造活动成为跨越地理空间、不同区域内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同时,中国的光伏产业也逐渐的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是从国内光伏产业链内部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在多晶硅的生产上处于一个落后的状况,特别是在循环工艺的控制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3.2产业与市场倒挂。

近些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飞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与中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相比,中国的太阳能需求确是比较缓慢的,与生产大国的地位相差较远。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依靠消耗能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应用于出口,与国外需求相比,国内的应用较少,内需严重的不足。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主要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原料和市场主要是在国外,产业和市场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

3.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在我国,主要是以金属硅生产出口为主。金属硅的生产处于冶金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及其废渣等对于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我国因为政策和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以及其他的物质都排放掉,也是造成太阳能光伏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与低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模式相差的较远。

3.4原料及其废弃物不能够重复利用。

我国的硅企业是单一的进行生产,只是为生产太阳能用硅而进行生产,国外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是从事符合的化工生产。假如能够将循环经济中的工业生态园区模式应用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当中,形成相互利益转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5政策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

光伏发电的配套技术现如今还不是很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性低,基本上是依赖于进口;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技术还没有过关,并且寿命比较低。虽然鼓励光伏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并没有相关的可操作性措施能够与之配套。所以,怎么样才能够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应用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链当中,使太阳能利用不仅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环保的要求。

4.1以整体为对象,以长远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在推行产业循环改造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重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的管理。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能够强化光伏产业及其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物质和能量的共生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光伏产业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上是提高生态效率和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信任机制的建立同时需要依靠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里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心理上的契合、开发者的管理等,这些都对于企业的合理制度的安排起到重大的作用,这也是环境管理创新的必然性选择。

4.2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来讲,光伏产业链的发展还不是很平衡,科研实力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加强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未来的市场主要体现的是产品的成本和品质,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应该建立高水准的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促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平台。

4.3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20,财政部推出的补贴政策主要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将逐渐的补位。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大门已经开启,并且有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像发达国家一样进入到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国有望形成生产强国和消费大国。在今后,中国应该在包括科技攻关、融资服务、人才开发和物流等政策的扶持下,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曾胜,刘朝明.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

[2]王茂洋,王林.构建光伏产业生态网络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3]刘毕斌等.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发展潜力巨大.广西城镇建设,,2.

[4]沈国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及其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1:7.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八

1正确判断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采伐运输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对木材生产依赖性严重;国有林区木材加工及林产工业(尤其是人造板)规模小、效益差,缺乏统一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趋同化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运行,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资金;缺乏统一的产品营销系统及网络等。

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现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森工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

(3)重复建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

(4)企业管理粗放。究其种种原因,其根源主要在于森工企业发展战略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多少变化,只是被动应对,难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错失了许多大好的发展时机。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九

1.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污染、品质好的有机食品无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有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对基因工程食物的潜在影响普遍比较担忧,而有机食品绝对禁止引入基因工程技术。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有机产业化。

通江农业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绿色、生态、有机”,要瞄准有机消费市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以助推农民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身优势产业是新时期通江跨越发展的有力措施。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正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虽然投入了较多的劳动力,但可省去购买农药、化肥的支出。从而可以从较低的现金投入和较高的产品价格之间获得较大的利益空间。

3.有利于保护通江独特的生态环境。

通江独特的生态条件是通江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会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鱼类等遭受灭顶之灾,这也是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有机农业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不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这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做大做强通江有机产业。

1.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和科技投入。

做好通江有机产业既要结合市场规律,也要符合地方实际,既要有利企业发展,又要有利农民致富;既要有利示范建设,又要能够学习推广。所以,需统筹规划、系统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专家效应,努力做到利用专家包装项目,专家包装园区,专家包装企业,真正达到专家包装通江有机产业的目的。2.更加注重机制完善。有机产业发展还需要对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把市场、业主(企业)、农户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利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建立好良好的环境保障,更多地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调动多方面建设的积极性。

3.更加注重综合价值。在目前有机产品市场上,虽然有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受到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很高。因此,要根据通江实际情况,不断开发和利用有机农业的综合价值,把农产品的价值与旅游、科研等价值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4.更加注重营销推广。有机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对有机农产品推广的方式主要采用展览会和媒体、网络等手段,但是往往缺乏专业性。根据当前的市场特点和反馈来看,有机产品专营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营销方式,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知识,确定当地农业产品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促进专营店的结构升级。

三、总结。

做大做强有机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和谐通江的现实选择,力争把通江建成特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也为通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十

在诸多行业遭遇金融风暴身处百年不遇寒冬时,“金融危机将给动漫产业带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0将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井喷年’”等业界预言却频频见诸报端,动漫产业彰显出朝阳特有的光辉。年国内多规格多地域动漫节的接连开幕或许可以看作各地对“动漫产业将逆市发展”提法的欣然认同。机遇只光顾有准备的人,令人振奋的前景属于有坚实产业基础的城市和地区,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纷纷把动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青岛作为我国第六个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要抓住机会成为后起之秀,需要在产业链、人才、资金、产品、市场环境五大方面不断完善,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依托优势资源,完善动漫产业链。

动漫产业链条的建设情况反映出的是一个城市(地区)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路。动漫之所以被称之为产业,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是动漫作品,而是动漫创作及其他各环节产品的链条。完善的产业链条架构体现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是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所在。

青岛市在动漫产业刚起锚时就将动漫产业链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加工、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青岛需要积极从先行国家和城市汲取经验,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强化产业链条各环节的整合,探究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

青岛与韩国、日本处在一小时经济圈内,贸易往来频繁,交流便利,对动漫产业链建设思路及方法的外向型学习十分有利。

在内部,2009年青岛市动漫游戏产业迎来开门红,为动漫游戏板块的发展做了良好铺垫:第五届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在青岛市举行,吸引了10余个行业协会、200多家游戏企业参加;同时青岛市南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正式开放,多家著名动漫游戏企业进驻。

再者在动漫衍生品开发方面,青岛即墨是江北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即墨和莱西是全国著名的木质玩具生产基地,产品80%以上供出口。经历着金融危机冲击的青岛上千家玩具生产厂家和数以千计的服装加工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积极寻求转型的历史时刻,政府或动漫行业组织可从战略角度将这部分资源有选择地整合到动漫产业链条中。完善的动漫产业链可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一业带来百业兴,拉动衍生产品相关行业发展。

在动漫作品播放方面,青岛是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是全国首批实施数字电视的试点城市,数字电视普及率居全国前列,产品到达市场的渠道通畅。

以上优势资源是青岛动漫产业发展的天然根基,若能有效整合起来开展跨行业的合作经营,将会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完善成熟。脱离开本土资源的产业链条建设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长远发展的。

二、打破行业区隔,共筑人才培养新模式。

动漫产业的核心在人。随着青岛动漫产业链的完善,行业间的分工将越发明确、合作也将日渐频繁,对人才的要求将更为专业化、职业化、层次化。动漫人才被列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动漫人才的培养教育问题日趋凸显。青岛的动漫人才培养现已形成高校教育、大中专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培训多位一体的格局,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执行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留住外来人才的同时,整合分散的技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打造本土动画人才链,形成企业、学校、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培养的长效良性机制意义更加重大。

首先,将多方培养主体进行分层,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动漫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高校、专业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在软硬件资源上的差距客观存在,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也应进行有效区隔,审时度势量力而为。青岛的动漫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软件操作技巧上,拥有良好艺术素养和文化知识的动漫创意设计人员、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人才、掌握动漫运作规律的高端策划人以及营销管理人员更是动漫产业后续发展急需的。政府及相关行业组织可做好各主体的沟通工作,避免人才培养的扎堆,合理规划动漫人才培养这一巨大市场的组成结构,鼓励灵活的订单教育培养模式。

其次,动漫教育要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有力规避人才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培养体系上,动画漫画齐发展,技术艺术共培养;授课内容契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提高新媒体等新兴动漫业态相关知识的讲授,加强动漫教材内容的更新,缩短书本知识与业界热点的时间差;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学校要敞开校门与社会对接,政府可通过牵线搭桥等方式促成校企合作,丰富师资队伍构成,使企业能从源头上介入人才培养,学校师生能走出学校得到业界第一手信息,丰富教育资源。

再者,对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鼓励学校进行工作室培养,加大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比例。青岛现有的各种动漫专业赛事也可以加大实践项目的比赛设置,此外可从政策资金上对接受学生校外实践和毕业实习的企业单位予以倾斜,降低企业校外培养和使用新人的成本,也可通过人才链的构建使学生学习实训就业一条龙,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

三、鼓励原创,打造本土动漫品牌。

一只普通的毛绒玩具售价在十几元,一直同规格的喜羊羊毛绒公仔却要二三十元,价格的翻番来自品牌的力量。动漫产业内容为王,品牌的形成需要优秀的`动漫形象、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青岛市动漫产业依托区位优势走出去,引进来,组织各专业公司参加法国、美国、日本动漫大国年度动漫盛会,加强本土动漫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动画创作视野,转变创作思维方式,自主创新创作国际市场接受、喜欢的动漫名牌产品,打造动漫产品品牌。

青岛市于投资兴建了青岛数字动漫技术支撑平台,平台拥有二维、三维工作室、动作捕捉集群渲染机房等设备,为处在发展时期的青岛动漫企业节省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提高制作水平,从技术上鼓励原创、保证创意的可执行性。

20青岛“帆船之都”的形象因奥帆比赛远播海内外。是年6月青岛首部本土原创的三维科普动画长片《轻轻松松看奥帆》开播,这部受奥帆委委托,青岛农业大学师生团队奋战700多个日夜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有关奥帆赛知识最全面最生动的三维动画长片,首次进行采用情境化叙事技巧、全三维制作路线相关中详细介绍奥帆赛的竞赛规则、船型级别、水文气象、航向设置、驾船技巧、航行着装等专业知识,首次进行了政府、高校、企业、媒体等多方资源融合共享的尝试,增强了市民对于奥帆赛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市民参与奥帆赛的积极性,有力提高了“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影响力。青岛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对于城市形象的挖掘与塑造,动漫有独特的优势。青岛本土动漫企业应积极调整工作侧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植根于青岛文化、崂山文化、海洋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进行创作,提升原创作品的价值。

此外,动漫产业还需要注重版权的保护和原创动漫作品的推广,以多种形式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推介优秀原创动漫作品,提升原创动漫产品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育动漫衍生品市场。

四、导入多元投资主体,拓展融资渠道。

动漫属高投入行业,资金问题制约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动漫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动漫企业、动漫相关行业、客户、媒体、社会其他力量等多元主体的资金支持,政府除政策和资金倾斜外,还可以将城市宣传中适宜动漫表现的作为项目进行招标,但外部输血远不如让动漫产业自主“造血”,启用市场杠杆,完善产业链内部机制。

“网娃”玩具运作的成功为动漫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动漫产业链条中的下游企业成为前端的出资方,融前期开发与后期衍生品于一体,统筹运作,既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又可以深化产业链条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产品品牌。青岛也有众多玩具和童装加工企业,在进行自主品牌塑造中可考虑动漫形式与主业产品相结合的路子。动漫产业链条中的运作流程与资金流向并无定势,上下游的界定是相对而言的。

此外,青岛并不乏企业与艺术联动共同打造动漫产品的成功先例,如《海尔兄弟》,海尔集团通过自己的企业形象投资于老少皆宜的动画片艺术市场,利用动画片延伸企业文化,深受国内外受众欢迎。青岛被称为品牌之城,拥有海尔、青岛啤酒等许多知名企业,动漫企业可积极寻求本土企业的注资及各种形式的合作供应。再者,青岛有不少日韩等外资企业,他们大多对动漫的商业用途与功效有较为成熟的认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也较为积极,因而可以尝试吸引外资注入动漫产业,以产品/品牌植入、联合营销等方式合作。

鉴于动漫等创意文化产业被当作金融危机中璀璨星火的乐观预期,已有风险基金进入原创动漫。青岛动漫产业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可积极寻求金凤凰来栖,借助职业金融家提供的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快速成长。

五、创新意识,培育动漫消费市场。

需求拉动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形式。与动漫产品阅听人等消费者的沟通,可以通过节会平台、行业组织的宣传活动以及动漫产品营销推广来达成。

青岛每年一度的动漫艺术节除规模逐渐增大,内容越发整合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贴近受众,强化体验。年第六届青岛动漫艺术节以“动漫之岛创意生活”为主题,除动漫产业展览、青岛原创影视动漫作品大赛、动漫相关产品交易等,还启动了“动漫电影周”,市民可以优惠观看中外动漫电影。

青岛于和2008年先后成立青岛影视动漫专业委员会、青岛动漫创意产业促进会,两者通过行业交流和展示活动,在凝聚行业优势,共同宣传行业形象,合力启动动漫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青岛市计划借鉴韩国首尔动画中心的做法,建设动漫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包括动漫图书信息室、动漫影像信息室、动漫主题展示室、动画放映厅、动漫博物馆等部分,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依靠体验服务取胜。体验经济时代,体验营销风靡全球。人说“动漫是造梦的产业”,为消费者制造美丽的梦境摆脱尘世的纷扰,可见动漫产业天然具有体验营销的优势,在动漫产品推广中注意产品心理属性的开发,针对顾客心理需求提供商品和服务,从而使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满足进而吸引顾客、培养忠实顾客,达到销售和品牌的双丰收。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青岛可积极筹划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运转动漫作品分级制度,从制度上扭转“动漫是做给儿童看的”这一错误认知,对受众市场和衍生品消费市场进行科学细分,从而指引本土动漫作品进行有效的产品定位,从开始创作就导入市场意识和受众意识。

金融危机中的青岛动漫产业能否临危不乱,抓住机遇,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逆市发展,关键还在于青岛动漫产业链条、产品品牌、人才链、资金链及消费市场的建设,能否构建其产业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外部环境。小动漫,大市场,在这片蓝海上青岛要清晰自身动漫产业定位,坚持合理规划,整合本土资源,稳步发展,充分发挥青岛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作用,促成青岛成为山东半岛动漫产业辐射源、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打造“青岛——动漫之岛”城市名片。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十一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但是当前仍然缺乏领先的技术和足够的经济竞争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困扰。所以说,中国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应对能源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

1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光伏产业主要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很多的关键生产技术装备上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我国的光伏产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议,主要包括:不是特别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国内的高能耗、全球技术的竞争、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等。这些问题都备受人们的争议,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利用的重大课题。

发展光伏产业案例范文汇总篇十二

目前,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采伐运输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对木材生产依赖性严重;国有林区木材加工及林产工业(尤其是人造板)规模小、效益差,缺乏统一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趋同化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运行,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资金;缺乏统一的产品营销系统及网络等。

森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现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森工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

(3)重复建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

(4)企业管理粗放。究其种种原因,其根源主要在于森工企业发展战略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多少变化,只是被动应对,难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错失了许多大好的发展时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