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 科研项目变更申请书(8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17:15:55 |
  • ZTFB |
  • 14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一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 “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 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初一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 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 具体安排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二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年初工作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对我院实施创新工程进行总体部署和动员,讨论确定各项管理办法和试点遴选办法,确保创新工程开好头、起好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创新工程各项工作部署上来

科技创新工程是立足我院职能定位和发展基础,举全院之力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的重要工程,是农业部、财政部等上级部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我院实现跨越发展、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院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科技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一)立足全局,增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xx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到20xx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党的又将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国家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瓶颈问题的战略需求。在农业科技领域,国家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突破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消耗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制约,率先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我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切实承担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农业科技关键技术、解决“三农”重大科技需求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不承担,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存在的意义。全院上下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增强加快创新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

(二)解放思想,承担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的重大责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是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和社科院理论创新工程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工程,是对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全新探索。这是国家对我院的信任,也是赋予我院的一项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和引导作用。创新工程实施的效果如何,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对我院的定位和支持力度,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方向,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作为国家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我院实施创新工程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制约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思想意识和体制机制,创新现代院所制度,探索以持续稳定支持为特征的科研组织方式,以定岗定员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制度,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效率促进重大原创成果产出的资源分配及激励制度,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切实承担起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的重大责任。

(三)凝聚合力,实现跨越发展、建设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院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但制约我院发展的高端人才缺乏、基础条件滞后、创新效率不高、学科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实施创新工程为我院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把全院力量尽快凝聚到创新工程建设上来,摒弃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坐等观望的思想,振奋精神,上下一条心,全院一盘棋,开好局,起好步。要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完善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着力开展联合攻关,创造突破性重大成果;着力集聚优秀人才,打造一流创新团队;着力加强高标准基地平台建设,完善科研条件;着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国际影响力。围绕跨越发展和一流院所建设目标,科学谋划,统筹部署,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创新。

二、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创新工程实施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院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内容,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三级学科体系,并围绕学科目标逐步形成稳定支持为主、符合农业科研特点的科研组织模式;二是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大力培养领军人才,建设一流团队;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能力提升。在推进创新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处理好院为统领与所为基础的关系,完善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新机制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对创新工程负总责,对创新工程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负责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协调科技创新资源使用,对研究所开展绩效考评。

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主体,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的执行单元。研究所对创新工程各项任务负有管理执行责任,法人代表是管理执行的第一责任人。研究所要按照《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条件保障、绩效评估等工作。

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涉及的层级比较多,要调动院所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院里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整合资源的作用,各研究所及科研团队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院机关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形成院、所、科研团队上下联动、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新机制,科技上突出创新、管理上强化改革,提高院所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

(二)处理好先试与后试的关系,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

根据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20xx-20xx年是科技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要按照整体设计、统筹部署、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研究所整体进入试点为主要形式,注重探索、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分三年、三批进入试点。这里,就有先进入试点和后进入试点的关系、进入创新岗位和不进入创新岗位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研究所不仅要有思想准备,更要正确对待。先进入试点的研究所,不能自满,更不能懈怠,要大胆创新,扎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暂未进入试点的研究所,要在借鉴进入试点研究所经验做法的同时,抓紧完善本所创新方案设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进入试点。

进入试点的研究所,还要处理好所内职工进入创新岗位和不进入创新岗位的关系。根据创新工程方案设计,研究所要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合理设置和管理好创新工程岗位,原则上,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不包括农场工人)的60%。这就是说,研究所整体进入试点,并不意味着所有在职职工全都进入创新岗位,而是会有部分职工暂时不能进入创新岗位。处理好这个关系,研究所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有工作方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妥善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先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在这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处理好增量与存量资源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现有的国家各项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行业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经费渠道,形成了我们已有的存量资源。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我院新增了长期稳定支持经费,是我院开展科技创新的增量资源。统筹利用好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是实施好创新工程的关键。我们要围绕创新工程目标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在此基础上,围绕三级学科体系建设,统筹规划,以增量经费带动全院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增量经费与院所其他渠道各项经费的整合,尤其是要激活存量资源,通盘考虑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

(四)处理好科研团队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建立出重大成果、出领军人才的长效机制

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任务的基本实施单元,一流的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目标实现的基础。研究所要按照全院学科体系布局,将打造一流科研团队作为重要任务,严格遴选团队首席科学家。团队内部各岗位人员要配备合理,团结协作,不断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科研团队在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开展协同创新,只有多方面、多渠道加强科研协作,开展协同创新,才有可能参与或主导重大命题,培育重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工程特别强调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要健全完善院内学科集群之间、院内外科技力量、国内外科技力量三个层次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出重大成果、出领军人才的长效机制。

(五)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关系,提高创新效率

做好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研究所既需要基础设施、条件平台、试验基地等“硬件”支持,更需要人才智力、制度办法、创新文化等“软件”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创新工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在大力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基础科学仪器、重大技术设备、科研测试平台等方面“硬件”水平的同时,更要着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提升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科技数据的开放共享水平,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提升需求更为迫切。院所两级都要围绕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既要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制度安排,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做到以管理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又要创造良好条件凝聚人才,落实并完善绩效导向的资源配置与薪酬政策,培养和引进并重,加快造就一大批一流的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还要大力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文化,强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良好环境。只有“硬件”和“软件”有效对接,才能大幅提升我院科技创新效率,我院创新工程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六)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创新工程实施的过程,是改革创新的过程,会涉及诸多方面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要触动现有体制机制和利益分配格局,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对此,全院上下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为创新工程的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尤其是各研究所要宣传好、引导好,做好所内职工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学术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在鼓励改革创新和竞争发展的同时,维护科研秩序的稳定和谐。全院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以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乐于奉献,敢于担当。

三、扎实抓好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20xx年是创新工程试点的第一年,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为了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我提三点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

院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根据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各研究所作为创新工程执行主体,所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落实,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创新工程各项工作。

(二)尽快完善政策,出台配套措施

创新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支撑。院机关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尽快出台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各研究所要根据实施方案和有关办法,深入研究,抓紧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做好实施创新工程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工程是对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全新探索,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使全院职工对创新工程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进而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力量凝聚到创新工程各项工作中来,为创新工程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同志们,创新工程的实施,不仅是我院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更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国家和上级部门、全院干部职工乃至全国农业科研机构,都对此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尽快统一思想认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力争做到改革有突破,发展有重点,创新有实效,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智慧投入到创新工程当中,为我院跨越发展,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为全国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卓越贡献!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三

一 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 “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 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初一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 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 具体安排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四

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华中科技大学。

来到这里,你们或许会回味、也许是庆幸少年时代的结束,庆祝你们新时代的开始。在中学和大学里,你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之际,你是否开始质疑你中学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质疑你的学习目标?同学们,也许对你青涩时代的质疑能成为你今后成熟的开始。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谈到中美大学生差异时曾说过,中国大学生相对欠缺质疑精神。现在进大学了,该正视这一点了。

你们的确要学会质疑。在中小学时期,你们确实缺少质疑的训练。你们习惯了培优的课堂,习惯了解题的技巧,习惯了考取名校的目标。你们质疑过吗?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踏入社会的本钱又是什么?所有这些,却并非是培优的课堂、解题的技巧、名校的光环。

让我们回顾质疑的力量。

当今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阿摩司•奥兹认为,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我认为这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质疑是创造的基础,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于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础。哥白尼正是质疑托勒密体系,使他成为推翻“地心说”的第一人,也使他真正成为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

质疑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法拉第对是否可能由磁产生电的质疑使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随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没有对大型计算机功能的质疑,便不会有个人电脑的出现,更不会有划时代的微软和比尔•盖茨。

质疑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有人开始质疑真理的标准。随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逐步产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那便是中国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可以说,没有质疑就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没有质疑就不会有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没有质疑甚至不会有中国近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这就是质疑的力量!

让我们看看质疑需要什么?

质疑需要追求。质疑需要追求真理、需要求是。同学们,“求是”是我们校训的基本成分。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不断追求真理,不管你是有志于科学发现还是政治引领,追求真理是其共同的品质。

质疑需要正义。人类社会需要和谐,和谐的基础是正义。青年知识分子要有良知和责任,这些都源于基本的正义感。不讲正义的质疑甚至是有害的。同学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你应该会质疑很多社会现象,其基本的需要却是正义。

质疑需要勇气和胆量。那是因为,质疑的对象往往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布鲁诺实际上质疑了教会的权威。在当时,那可是绝对的权威。更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碰到权威。学科中的领头人、单位的领导、乃至高级官员,都可能是权威的代表。有时候,质疑会不经意地挑战权威;有时侯,质疑的对象可能直接是权威。如果你真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质疑权威就不可怕了。布鲁诺为了追求真理,使他勇敢地面对刽子手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同学们,想想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时的情景,那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

如果用一句话表示质疑最需要什么,则是需要科学精神。求是、正义、勇气等,不过是科学精神与品质的外在表现。

你们最需要质疑什么?

你们首先需要质疑曾经的学习目的以及方式。在中学里,很多同学为了考取大学或者一流大学而学习。虽然这也算是情理之中,但目标和目的显然不高。中学里,你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你们致力于掌握解题的技巧,然而却忽略了思想与哲理的领悟,忽视了自己潜能的开发。

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的质疑以及他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实验推翻了先贤亚翁的学说。

有时候也需要质疑常识。曾经,“地心说”就是那时的常识。后来的质疑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当初地心说的“常识”并非真理。即使某一个常识并非谬误,但对它的质疑也可能促使对其更本质更深刻的认识。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物体自由落体时掉到地上难道不是常识?牛顿的质疑产生了对自由落体物理本质的认识。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认识其实也是一种发现。即使常识就是真理,至少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质疑也可加深对真理或知识的认识深度。

高明的人常常质疑自己。有时需要质疑自己已有的选择。有时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当你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一种特别的快意时,一定质疑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不正常的沉迷。万一有一天你陷入之中而难以自拔时,你更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责任何在?

有时候不妨质疑自己的质疑。可以质疑一下自己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义。质疑自己的质疑或许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学习中的这种质疑往往能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或感悟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大的一种文化。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华中大也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步入一流。

同学们,关于质疑,你们知道还要注意什么吗?

疑问是质疑的基础,或者说质疑发端于疑问。真正的学习一定要有疑问,没有疑问的学习不能算作真正的学习。清人刘开《问说》中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朝另一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之重要。“疑”不要仅停留在自己心中,有疑则问。在老师心目中,没有愚蠢的问题,而讥笑提问者却是愚蠢的。当然,疑问还不能算作质疑,或许可以说疑问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质疑则是学习的更高级阶段。

质疑常常产生于逆向思维。有时候真理就潜藏在对常识的逆向思维中。法拉第不就是对电产生磁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才发现磁也可以产生电吗?

质疑不需要虚荣。当质疑权威时,免不了有人说不知天高地厚;当质疑常识时,免不了有人说连常识都不懂。虚荣的外衣没有用,不妨用你的本真去求是和接受真理。

质疑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孟德尔家境贫寒,为了探索遗传的奥秘,他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豌豆实验。他的研究成果被埋没三十多年才为科学界所承认,直到他去世前也没能看到应该得到的荣耀。但是,科学精神而非功利支撑了他对研究的兴趣与信心。也许你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很功利,但是请相信,中国恰恰将在你们年轻一代身上找回科学精神,在你们之中呼唤出更多的“赛”先生。这可是中国之希望所在。

质疑不是怀疑一切,不要为质疑而质疑。把质疑变成怀疑一切,只会使自己陷入质疑的偏执,甚至使自己心理失衡。对社会的一切都看不惯,甚至以质疑去哗众取宠的人,最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

同学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请学会质疑。未来的学术泰斗,未来的政界领袖,未来的商界精英,他们共同的、基本的素养之一,那便是质疑。华中科技大学,她快速、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有质疑!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李家洋院长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实施好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李院长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下面,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做一说明,并就近期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做一汇报。

一、关于院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年初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上,根据院里的安排,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今天,就我院为什么要搞创新工程、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预期达到什么成效等再做一说明。

(一)院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探索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20xx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到20xx年,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继中科院、社科院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创新工程,是国家探索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举国关注,请同志们务必深刻理解、高度重视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性。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我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xx年,在院所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梳理并提炼了我院建设与发展中的5大问题。这5大问题包括:

一是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尚未建立起真正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二是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难以围绕农科院的职能定位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三是学科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全院领军人才仅198人,全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仅14人,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四是综合性试验基地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占基地总数的比重仅2%,且不能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国际合作渠道偏窄。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着力破解上述5大问题,真正提高全院自主创新能力,使我院走向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院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机制创新着力重构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机制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使全院更具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工程的特点或亮点“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基本构架的学科体系,更加突出研究重点,避免小而全、重复,指导研究所围绕学科开展团队、平台等建设,推动任务、经费、团队、平台、机制等向学科集聚,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以中国农科院为单元实施整体绩效考评试点。建立农业部、财政部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对研究所,研究所对科研团队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对院所发展的撬动作用和对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

三是以定岗、定员、定酬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院创新工程岗位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全院岗位设置比例原则上为8:1:1,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科研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的岗位比例原则上为1:7:8。骨干专家岗位的80%、研究助理岗位的70%是固定创新岗位,其余岗位为流动创新岗位。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按照“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及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每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所应凝练3-5个重点学科领域、每个重点学科领域确立3-4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2-3个重点命题。着力解决目前研究所发展目标模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散乱、研究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创新工程确定的三级学科布局,就是以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稳定支持为手段,以研究所为实施主体,建立学科研究长期积累制度,集科技创新、学科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于一体,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部署,强化院所法人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院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五是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建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以中国农科院为主导,院内外科研机构、相关区域有关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命题。各大学科集群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集群之间互相衔接支持,建立学科开放透明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院学科交叉、集成发展的学术环境。统筹全院国内外交流合作,创建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机制。

(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要真正实现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科院国家队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20xx-20xx年为试点探索期,20xx-20xx年为调整推进期,20xx-20xx年为全面发展期。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各有侧重。

从长期来看,通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要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要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从具体发展指标考虑,通过“院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全院学科体系布局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创新人才和学科队伍结构要更加合理,科技平台和试验基地体系要更趋完善,科研协作与对外竞争能力要显著增强,现代院所制度和创新文化建设要更加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要不断涌现。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要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农业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真正实现“顶天立地”。

(五)准确把握创新工程的实质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创新工程导向很明确:就是探索稳定支持科研的新模式,转变机制,激发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是支持和激励创新。目的是要扶持研究所建立创新“高地”,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创新工程。如何激励和支持是关键,真正做到激发活力、激励创新要靠研究所自身去设计制度。研究所要盘活现有资源去设计制度,去建设有利于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鼓励创新的环境 。

创新工程经费目前还不能真正改变“无钱养兵”的状况,经费实际上还是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稳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所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研究所的角色与团队首席的关系、研究室与科研团队的关系、进创新岗与不进创新岗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稳定岗位的关系、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等。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

今年1月21日,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院里多次召开院党组会、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筹备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科研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院成立了由中农办、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领导组成的“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及管理中心办公室。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快制定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

根据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院里筛选确定了首批需要发布执行的创新工程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长远的,如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这类办法对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调整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均适用;另一类是针对试点探索期及今年的工作制定的办法,如《试点研究所遴选办法》、《试点工作方案申报书》、《试点期绩效考评办法》等。关于试点遴选、岗位管理、经费管理办法等在今天上午下一段会议将由相关部门做专题介绍。

根据工作部署,院办公室、科技局、人事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成果转化局等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承担了相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2月份,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首批需要起草制定的管理办法。3月4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各管理办法的撰写要点,落实了任务分工。3月7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各管理办法。3月13日,召开了京区所长座谈会,听取了各位所长对各项办法的修改意见。3月17日,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各项管理办法。根据院常务会的意见,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有关管理办法。今天请各位领导审议修改。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是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创新工程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年底,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管理办法

根据全院部署,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管理中心及其办公室。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各位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于4月初发布实施。

(二) 6月中旬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本次会议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本次会议上提交讨论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试点研究所申报要求,广泛动员,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根据全院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从学科布局、岗位设置、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薪酬管理、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力量,组织编写《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

根据全院统一部署,4月份和5月份,是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工程试点的准备期,5月31日各研究所截止上报《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6月上旬院创新中心将组织遴选进入试点的研究所, 6月中下旬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将与院创新中心签订《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

(三) 9月底前完成220xx年各相关任务前期预研工作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20xx年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基地平台、未启动重点研究方向、重大科技命题等各项任务前期预研工作,为20xx年和1020xx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奠进良好的基础。

(四)20xx 年底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总结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经验,修订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11月底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申报工作。12月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同时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年度监测工作。

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引领我院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需要集全院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创新工程,加快实现我院“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

谢谢大家!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六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年初工作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对我院实施创新工程进行总体部署和动员,讨论确定各项管理办法和试点遴选办法,确保创新工程开好头、起好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创新工程各项工作部署上来

科技创新工程是立足我院职能定位和发展基础,举全院之力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的重要工程,是农业部、财政部等上级部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我院实现跨越发展、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院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科技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一)立足全局,增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xx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到20xx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党的又将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国家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瓶颈问题的战略需求。在农业科技领域,国家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突破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消耗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制约,率先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我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切实承担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农业科技关键技术、解决“三农”重大科技需求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不承担,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存在的意义。全院上下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增强加快创新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

(二)解放思想,承担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的重大责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是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和社科院理论创新工程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工程,是对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全新探索。这是国家对我院的信任,也是赋予我院的一项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和引导作用。创新工程实施的效果如何,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对我院的定位和支持力度,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方向,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作为国家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我院实施创新工程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制约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思想意识和体制机制,创新现代院所制度,探索以持续稳定支持为特征的科研组织方式,以定岗定员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制度,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效率促进重大原创成果产出的资源分配及激励制度,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切实承担起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的重大责任。

(三)凝聚合力,实现跨越发展、建设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院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但制约我院发展的高端人才缺乏、基础条件滞后、创新效率不高、学科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实施创新工程为我院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把全院力量尽快凝聚到创新工程建设上来,摒弃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坐等观望的思想,振奋精神,上下一条心,全院一盘棋,开好局,起好步。要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完善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着力开展联合攻关,创造突破性重大成果;着力集聚优秀人才,打造一流创新团队;着力加强高标准基地平台建设,完善科研条件;着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国际影响力。围绕跨越发展和一流院所建设目标,科学谋划,统筹部署,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创新。

二、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创新工程实施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院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内容,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三级学科体系,并围绕学科目标逐步形成稳定支持为主、符合农业科研特点的科研组织模式;二是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大力培养领军人才,建设一流团队;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能力提升。在推进创新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处理好院为统领与所为基础的关系,完善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新机制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对创新工程负总责,对创新工程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负责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协调科技创新资源使用,对研究所开展绩效考评。

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主体,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的执行单元。研究所对创新工程各项任务负有管理执行责任,法人代表是管理执行的第一责任人。研究所要按照《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条件保障、绩效评估等工作。

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涉及的层级比较多,要调动院所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院里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整合资源的作用,各研究所及科研团队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院机关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形成院、所、科研团队上下联动、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新机制,科技上突出创新、管理上强化改革,提高院所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

(二)处理好先试与后试的关系,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

根据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20xx-20xx年是科技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要按照整体设计、统筹部署、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研究所整体进入试点为主要形式,注重探索、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分三年、三批进入试点。这里,就有先进入试点和后进入试点的关系、进入创新岗位和不进入创新岗位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研究所不仅要有思想准备,更要正确对待。先进入试点的研究所,不能自满,更不能懈怠,要大胆创新,扎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暂未进入试点的研究所,要在借鉴进入试点研究所经验做法的同时,抓紧完善本所创新方案设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进入试点。

进入试点的研究所,还要处理好所内职工进入创新岗位和不进入创新岗位的关系。根据创新工程方案设计,研究所要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合理设置和管理好创新工程岗位,原则上,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不包括农场工人)的60%。这就是说,研究所整体进入试点,并不意味着所有在职职工全都进入创新岗位,而是会有部分职工暂时不能进入创新岗位。处理好这个关系,研究所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有工作方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妥善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先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在这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处理好增量与存量资源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现有的国家各项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行业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经费渠道,形成了我们已有的存量资源。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我院新增了长期稳定支持经费,是我院开展科技创新的增量资源。统筹利用好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是实施好创新工程的关键。我们要围绕创新工程目标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在此基础上,围绕三级学科体系建设,统筹规划,以增量经费带动全院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增量经费与院所其他渠道各项经费的整合,尤其是要激活存量资源,通盘考虑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

(四)处理好科研团队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建立出重大成果、出领军人才的长效机制

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任务的基本实施单元,一流的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目标实现的基础。研究所要按照全院学科体系布局,将打造一流科研团队作为重要任务,严格遴选团队首席科学家。团队内部各岗位人员要配备合理,团结协作,不断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科研团队在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开展协同创新,只有多方面、多渠道加强科研协作,开展协同创新,才有可能参与或主导重大命题,培育重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工程特别强调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要健全完善院内学科集群之间、院内外科技力量、国内外科技力量三个层次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出重大成果、出领军人才的长效机制。

(五)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关系,提高创新效率

做好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研究所既需要基础设施、条件平台、试验基地等“硬件”支持,更需要人才智力、制度办法、创新文化等“软件”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创新工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在大力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基础科学仪器、重大技术设备、科研测试平台等方面“硬件”水平的同时,更要着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提升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科技数据的开放共享水平,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提升需求更为迫切。院所两级都要围绕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既要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制度安排,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做到以管理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又要创造良好条件凝聚人才,落实并完善绩效导向的资源配置与薪酬政策,培养和引进并重,加快造就一大批一流的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还要大力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文化,强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良好环境。只有“硬件”和“软件”有效对接,才能大幅提升我院科技创新效率,我院创新工程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六)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创新工程实施的过程,是改革创新的过程,会涉及诸多方面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要触动现有体制机制和利益分配格局,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对此,全院上下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为创新工程的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尤其是各研究所要宣传好、引导好,做好所内职工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学术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在鼓励改革创新和竞争发展的同时,维护科研秩序的稳定和谐。全院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以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乐于奉献,敢于担当。

三、扎实抓好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20xx年是创新工程试点的第一年,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为了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我提三点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

院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根据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各研究所作为创新工程执行主体,所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落实,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创新工程各项工作。

(二)尽快完善政策,出台配套措施

创新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支撑。院机关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尽快出台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各研究所要根据实施方案和有关办法,深入研究,抓紧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做好实施创新工程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工程是对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全新探索,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使全院职工对创新工程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进而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力量凝聚到创新工程各项工作中来,为创新工程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同志们,创新工程的实施,不仅是我院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更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国家和上级部门、全院干部职工乃至全国农业科研机构,都对此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尽快统一思想认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力争做到改革有突破,发展有重点,创新有实效,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智慧投入到创新工程当中,为我院跨越发展,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为全国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卓越贡献!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七

通过近20年的初中科学教学,在多次和同事、领导进行交流探讨后,我对初中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些许体会:

一、 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是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科学学科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二、 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中对课题的引导,重点的突出都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有就是对实验的全程设计与把握,这需要教师把实验课备透,在实验课堂上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大局。

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要在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相对独立思考,操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说,学生做,变成另一种填鸭式教学,如,可以先让学生做好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这几项,在师生共同探讨可行性,最后让可行性高的实验设计付诸行动,在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个参谋,而当学生这个主导者获得较大成功后,会得到很强的成就感,也就是他后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 知识系统化,并做到循序渐进。

曾今有一位老科学教师告诉我科学中的化学部分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初听不以为然,细想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化学的元素知识,物质性质、变化等等,细分下来量大的惊人,这时候作为老师就应把总结归纳时时记心头,不仅自己总结,还要让学生也学会总结,简单的是遇到相似相联系的知识会联想,深入点的就是会归结出知识树,知识网。这些不管是在记牢化学知识,还是作为学习化学的工具都十分有用。

科学是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的一门学科,因此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但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记住科学知识,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循序渐进就是一个好方法,如在还没有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时候就对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或在学完一段后对某一方面集中训练,再进行知识竞赛什么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后的一些不成熟反思与总结,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所以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关于中科院想换课题组申请书怎么写八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李家洋院长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实施好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李院长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下面,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做一说明,并就近期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做一汇报。

一、关于院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年初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上,根据院里的安排,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今天,就我院为什么要搞创新工程、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预期达到什么成效等再做一说明。

(一)院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探索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20xx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到20xx年,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继中科院、社科院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创新工程,是国家探索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举国关注,请同志们务必深刻理解、高度重视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性。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我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xx年,在院所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梳理并提炼了我院建设与发展中的5大问题。这5大问题包括:

一是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尚未建立起真正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二是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难以围绕农科院的职能定位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三是学科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全院领军人才仅198人,全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仅14人,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四是综合性试验基地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占基地总数的比重仅2%,且不能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国际合作渠道偏窄。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着力破解上述5大问题,真正提高全院自主创新能力,使我院走向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院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机制创新着力重构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机制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使全院更具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工程的特点或亮点“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基本构架的学科体系,更加突出研究重点,避免小而全、重复,指导研究所围绕学科开展团队、平台等建设,推动任务、经费、团队、平台、机制等向学科集聚,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以中国农科院为单元实施整体绩效考评试点。建立农业部、财政部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对研究所,研究所对科研团队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对院所发展的撬动作用和对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

三是以定岗、定员、定酬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院创新工程岗位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全院岗位设置比例原则上为8:1:1,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科研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的岗位比例原则上为1:7:8。骨干专家岗位的80%、研究助理岗位的70%是固定创新岗位,其余岗位为流动创新岗位。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按照“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及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每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所应凝练3-5个重点学科领域、每个重点学科领域确立3-4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2-3个重点命题。着力解决目前研究所发展目标模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散乱、研究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创新工程确定的三级学科布局,就是以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稳定支持为手段,以研究所为实施主体,建立学科研究长期积累制度,集科技创新、学科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于一体,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部署,强化院所法人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院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五是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建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以中国农科院为主导,院内外科研机构、相关区域有关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命题。各大学科集群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集群之间互相衔接支持,建立学科开放透明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院学科交叉、集成发展的学术环境。统筹全院国内外交流合作,创建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机制。

(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要真正实现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科院国家队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20xx-20xx年为试点探索期,20xx-20xx年为调整推进期,20xx-20xx年为全面发展期。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各有侧重。

从长期来看,通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要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要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从具体发展指标考虑,通过“院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全院学科体系布局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创新人才和学科队伍结构要更加合理,科技平台和试验基地体系要更趋完善,科研协作与对外竞争能力要显著增强,现代院所制度和创新文化建设要更加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要不断涌现。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要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农业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真正实现“顶天立地”。

(五)准确把握创新工程的实质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创新工程导向很明确:就是探索稳定支持科研的新模式,转变机制,激发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是支持和激励创新。目的是要扶持研究所建立创新“高地”,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创新工程。如何激励和支持是关键,真正做到激发活力、激励创新要靠研究所自身去设计制度。研究所要盘活现有资源去设计制度,去建设有利于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鼓励创新的环境 。

创新工程经费目前还不能真正改变“无钱养兵”的状况,经费实际上还是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稳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所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研究所的角色与团队首席的关系、研究室与科研团队的关系、进创新岗与不进创新岗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稳定岗位的关系、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等。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

今年1月21日,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院里多次召开院党组会、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筹备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科研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院成立了由中农办、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领导组成的“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及管理中心办公室。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快制定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

根据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院里筛选确定了首批需要发布执行的创新工程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长远的,如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这类办法对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调整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均适用;另一类是针对试点探索期及今年的工作制定的办法,如《试点研究所遴选办法》、《试点工作方案申报书》、《试点期绩效考评办法》等。关于试点遴选、岗位管理、经费管理办法等在今天上午下一段会议将由相关部门做专题介绍。

根据工作部署,院办公室、科技局、人事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成果转化局等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承担了相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2月份,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首批需要起草制定的管理办法。3月4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各管理办法的撰写要点,落实了任务分工。3月7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各管理办法。3月13日,召开了京区所长座谈会,听取了各位所长对各项办法的修改意见。3月17日,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各项管理办法。根据院常务会的意见,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有关管理办法。今天请各位领导审议修改。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是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创新工程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年底,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管理办法

根据全院部署,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管理中心及其办公室。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各位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于4月初发布实施。

(二) 6月中旬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本次会议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本次会议上提交讨论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试点研究所申报要求,广泛动员,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根据全院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从学科布局、岗位设置、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薪酬管理、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力量,组织编写《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

根据全院统一部署,4月份和5月份,是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工程试点的准备期,5月31日各研究所截止上报《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6月上旬院创新中心将组织遴选进入试点的研究所, 6月中下旬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将与院创新中心签订《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

(三) 9月底前完成220xx年各相关任务前期预研工作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20xx年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基地平台、未启动重点研究方向、重大科技命题等各项任务前期预研工作,为20xx年和1020xx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奠进良好的基础。

(四)20xx 年底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总结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经验,修订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11月底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申报工作。12月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同时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年度监测工作。

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引领我院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需要集全院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创新工程,加快实现我院“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