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通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4:26:26 |
  • ZTFB |
  • 11页

方案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方案执行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一

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2]。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二

一直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它的基本特征是与泛文化教育如小学生的识字启蒙教育交叉在一起的。写字是为了识字,为了一般的运用。故在教学中往往强调笔画的准确无误、动作的清晰可按,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把握,忽略了形式的分析,欣赏力的培养和观察力、表现力的训练,可以说完全背离了书法教学的初衷。

中国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她既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又是诗意的线条化。借助于汉字形体的结构,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流畅旋折、收擒纵放等造型运动,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物象集中、提炼、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影响。故作为艺术的书法教学,其目的应该是审美的.艺术的、形式的、诗意的,而不是应用的、文字的、泛文化的。当然我们亦不否定文字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在书法教学中应侧重于文字的造型、结构、布局及线条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与一般的写字教育拉开距离。

当然在艺术教育中也需要艺术技巧的支撑。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无法驾驭毛笔,更无法谈及用笔的技法,而用笔的技法是书法作品的意蕴情感向点画形式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如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可以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直接体现情感节奏;运用涩笔可获得含蓄、沉着地表达效果;中锋行笔可以使点画圆劲,气脉通畅,情感自然就贯注其中了。要学会驾驭与控制毛笔,学会技法,只有依靠既成的古典名作。于是,楷隶篆草汉唐风范,南帖北碑等皆成为我们在学习技巧上的好老师,我们不主张学生去学习古人的风格,因为风格出自人,古人可以有,今人也可以有,但不学技法就无法入书法殿堂。因此,真正的学书者应该是尽可能地掌握各种技法规范,为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提供一个物质的基础。在选字帖的时候,亦宜选择法則型的而不是风格型的。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不规定学生学习某种字帖,但必须学习古典,除了作品创作以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随便抛开字帖,而且选择字帖必须陈述理由,为什么选这个帖而不选择那个帖?有什么考虑?通过这些,既训练学生的技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一帖一字的.点画动作的学习和临摹,对写字或许是有帮助的,然而对于学生书法技法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效果是有限的,只有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训练,从某一字、某一帖的点画动作中抽取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形式,并进而分析哪些形式是可取的,哪些形式是不可取的,这样才能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某字帖中各个字的比较,亦可交叉使用几本帖对其中相同的字进行比较和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书法课,实际上还不仅止于此,还应当从形式现象的表层深入到形式构成的美学过程中,从中抽出时、空关系进行重组,从而对学生进行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审美思想的训练。

具体的点画动作是技术,只用手、只要求熟练化即可做到,这是最低层的要求——写字的要求。走向形式是研究技巧和风格的关系,技巧不再是目标而是走向风格的出发点,这个时候写字是次要的,写结构造型与线条形状是主要的,形式分析与风格探索的展开使我们暂时抛开了“字”的概念而进入造型与线条的概念。我们在指导学生纯熟地掌握了各种技法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舒”、“险”、“敛”、“丽”的形式变化来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艺术训练的要求。如果再进一步进入到形式所产生的美或美的发生形式、构建的研究,并能根据书法艺术的特征,对其进行解剖与组合、作出逻辑的展开,比较注重节律行进的体验,注重空间关系的分解等,则是进入书法教学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艺术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时候,写的字还是字,用的也还是笔与墨,推敲的也还是点画结构,但它在思想上有了质的提高,即从一般技巧走向形式、再从形式走向形式审美的分析训练,低层次的教学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手,较高层次的训练需要观察与思考;最高层次的要求则绝对受制于思想的支配。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把握法帖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如,在欣赏《兰亭集序》要求学生从起伏流动、淋漓畅快、姿态飞扬的优美韵律中感受羲之先生闲适豁达、幽雅的人生情趣。而读《古诗四帖》则应从其纵横驰骋、气势磅礴的书风中品味其激昂、狂放、浪漫的审美趣味,以便在自己的创作中作出单一反三的延伸。

总之,书法教学中,在写字教育与形式训练申应选择形式作为立足点;在形式技巧与审美认识之间应选择思想作为侧重点;以训练作为物质基础,把审美思想的培养与训练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通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三

1、控笔能力训练(共有10多种线条训练。)。

控笔能力的训练,主要是解决“横写不平、竖写不直、写字手抖手疼”的问题。

2、基本笔画练习。

认识20多种基本笔画,结合实际例字进行学习,把好书写第一关。

3、构字规律学习。

学好构字规律,学会如何把基本笔画组合成漂亮工整的字。

4、笔顺规律学习。

帮孩子总结易错笔顺,教孩子掌握笔顺规律,告别笔顺错误。

5、偏旁及组合规律学习。

学会“穿插避让”等组合规律,告别遇到难写的字就出丑的烦恼。

6、章法布局实践训练。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你如何应对平时书写和考试卷面问题。

可能会有家长疑问,那坐姿和握姿呢?其实双姿是贯彻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老师除了在刚开始教正确的书写习惯,在之后的学习练字的过程,看到双姿不正确都会进行纠正。不仅双姿,笔画笔顺以及章法布局训练都会贯彻整个练字的过程。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四

第一段:引入少儿书法随文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专注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艺术表达能力,少儿书法随文在教育界逐渐兴起。少儿书法随文是以文化名人、历史故事等知识为题材,衍生出与之相关的书法作品,结合文字和艺术的相融,提供给孩子们写作、书法和艺术鉴赏等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参与少儿书法随文,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书法水平,还能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填补知识和艺术的鸿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第二段:少儿书法随文的技术指导与表达方式(250字)。

在参与少儿书法随文的过程中,技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们需要学习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同时,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和知识相结合,用文字和艺术表达出来。这不仅要求孩子们在书法上达到一定的水平,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作思维。在技术指导的帮助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让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参与少儿书法随文对孩子们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学习书法和参与创作,孩子们能够锻炼专注力和耐心,培养他们耐心观察、细致入微的品质。其次,书法随文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帮助孩子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与名人故事或历史事件相结合,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字的内涵。此外,少儿书法随文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创造美。

第四段:少儿书法随文的教学效果与展示方式(250字)。

少儿书法随文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通过学习书法和参与创作,孩子们的书写技巧得到了明显提高,书法作品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少儿书法随文的展示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线下展览、学校比赛和网络平台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展示和交流,孩子们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同的书法风格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第五段:结语(250字)。

作为一种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少儿书法随文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专注力和文化认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和参与创作,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推广和应用少儿书法随文,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培养他们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才华、有责任心的未来之星。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五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在少儿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开设少儿书法课程。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少儿书法的随文心得分享会,对于这门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次体验,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益处。

首先,书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书法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坚持的艺术形式。每一次的写字都需要认真对待,必须保持专注和耐心。我的一位朋友参与了少儿书法课程,她告诉我在开始练习书法之前,她总是急于求成,结果写出的字迹丑陋。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她慢慢地明白了书法需要时间和积累,只有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写出漂亮的字。这种艰难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力,也让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从容应对的能力。

其次,书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书法课程中,孩子们会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规范和美学原则。通过学习和模仿名家的作品,他们能够逐渐理解艺术的内涵和美感。在分享会上,我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中融入了不同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他们的字体渐渐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气息。此外,书法还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感知,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书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在书法练习中,字的每一笔都需要精确掌握,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结尾都需要仔细观察和模仿。这个过程能够让孩子们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在分享会上,我发现很多孩子能够写出干净利落的字体,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对每一笔每一划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细致的观察。我相信,这种培养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将会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书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在书法课程中,老师会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运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书写。孩子们的作品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他们会因此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将会在孩子的其他方面得到发展,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为追求梦想努力奋进。

总之,参加这次少儿书法随文心得分享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法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书法的学习不仅仅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从中收获了耐心和毅力、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学校能够重视书法教育,给孩子们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受益终身。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六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精髓在于提笔即是心静,透过每一笔每一画,表达了书写者内心深处的意境和情感。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的瑰宝,书法的学习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少儿书法课堂中,我获取了许多宝贵的体悟和心得,以下就是我对少儿书法课的感悟与体会。

少儿书法课的课堂氛围极为独特,凝聚了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特殊的课堂里,每一位孩子都抱着一颗向往书法的心,认真聆听老师的引导。我记得第一次走进书法课堂的时候,教室内洋溢着安静而庄重的氛围,伴随着精湛的笔画,课堂上仿佛弥漫着古代文人的清香。这种独特的氛围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并使我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

第二段:书法印象深刻的教学方法。

少儿书法课采用了许多跟书法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老师常常会通过展示名家字帖或是字画,让我们欣赏其中的意境和写意,从而引导我们懂得如何用心去理解和表达。同时,书法课堂还经常进行比赛和评比,这种竞争意识的激发让我对于书法更加认真和努力。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体会到,书法并非只是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表达。

第三段:书法课强化了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

书法的练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而少儿书法课正是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每一堂书法课,我们都会重复横平竖直的基础练习,这是培养孩子们专注力和耐心的有效途径。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失去耐心,往往会草率地完成作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觉书法的魅力之处,并明白到只有多加练习,才能使自己的字写得更加漂亮。多次重复的练习锤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使我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从容不迫,坚持不懈。

第四段:书法课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书法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表达,而少儿书法课给予了我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书法课上的每一次练习和作品,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笔尖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用笔描绘了自然风景、动物和人物形象,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心灵的呼吸,表达出了我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书法课不仅提高了我的字写工艺,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第五段:书法课开拓了孩子们的艺术眼界。

在少儿书法课上,我不仅学习了书法技巧,还接触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和作品。从唐代的骨董篆书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行书、楷书、草书,每一种书体都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拓宽了自己的艺术眼界,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名家作品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书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书法学习中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少儿书法课,我不仅感受到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魅力,更理解到了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书法课堂的独特氛围、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耐心和毅力的塑造、对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打开艺术眼界,这一切都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一直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并用笔尖书写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七

【内容提要】本文以“少儿钢琴教学中逆向思维”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少儿的心理特点,提出了“换位、对比、直观形象”三种逆向思维方式。解决孩子在学习钢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有方法的,轻松的,越来越有兴趣的学习钢琴。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更多的家庭把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放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尤以培养孩子学弹钢琴为“热潮”。学的人多了,互相之间就会有比较,“如何学,学的好不好”也就成为学生家长间及钢琴教学中时常谈论关心和探究的话题。由此,方法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时常会碰到一些问题,通常我们比较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加以解决.不过,有些特殊的问题换个角度,从结论往回推,反过来思考,或许可以更简单化,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概念。”

我们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识谱、记忆乐谱或进行新的技巧等训练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或难点时就会产生思维疲劳,常常会选择放弃继续思考和练习,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学生就开始讨厌练习,对学练钢琴失去热情或慢慢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学生并不是没有展开思考训练,而是其方式太过于局限化,方法单一,以至于无法及时克服困难。那么,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在钢琴教学中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5-11岁的“少儿”,其思维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抽象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理解能力等等。此时,培养孩子逐步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就是最好的训练方式。学钢琴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特别是“少儿”,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学琴相对会觉得比较枯燥,时常在心理上会有些许波动,特别是练不出来或者练习没有进展时最会出现烦躁的情绪,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可以渗透一些形象生动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习惯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不采用固有的观点和常规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重新思考的能力,兴许解决训练难点时就会轻松很多。少儿学琴,“兴趣”和“琴趣”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孩子弹琴的“琴趣”。那么要想孩子练琴“坐得住”,练琴有方法,就要去了解他们练琴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教学,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抓住某些心理要素,从固有思维推导到逆向思维,这种转换可以让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孩子才会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愿意练琴,甚至越来越喜欢自己独立练琴,这样练习的过程才会更有效率,少儿的钢琴训练才会越来越有进步。

二、如何进行逆向思维方式的训练。

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逆向性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作思维,它在钢琴教学的具体运用中就是挑战通常的教学思路,另辟蹊径,与循规蹈矩截然相反,在教与学这两方面强调以学为主,教为辅。”洛克威尔曾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多加思考,有方法的思考自然会达到最佳练琴的效果。

1、引导、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维。现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学,而是把学生钉死在自认为严格、规范的条条框框之中,这样学生就会特别依赖老师,不会主动练琴,或缺乏自主练琴的能力。“作为教师应着重从乐曲的艺术表现,理解的完整性及深度上不断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音乐的认知能力,教会他们要独立去思考问题,并逐渐学会判断和选择。”要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吸取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生单独练习时,一旦碰到不太明白或者练习过程有难点时,养成独立思考解决方法的习惯,这种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巩固学习的过程。这是训练学生学会逆向性思维的基础和起步阶段。

2、从自主思维到逆向思维。学生有了自主学琴的习惯以后,“有方法”的自主学琴就显得很重要了。一些比较死板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琴的常规方式并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率或者学有所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就成了关键。

比如“换位”式教学。少儿学琴,理解力要相对薄弱一些。有些在教师认为是比较简单易学的问题,他们也会一下子无法理解,甚至训练很多次也没有什么效果。此时,教师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与童心,从少儿的心理角度去看待问题,多多鼓励他们,不要使他们失去信心。教师可以试着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的“换位”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从心理上来讲,特别喜欢当“小大人”,他们喜欢模仿老师或家长平时的话语和行为,想快快长大,那么老师就可以先跟学生讲一遍总是弹错的这一段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怎么考虑,然后再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要教其他小朋友弹这一段,你会怎么教呢?会提醒他们些什么呢?”用这种方法,学生常常会集中精力去考虑问题,这时他就很想当个小老师来表现自己。当然,学生不一定会表达得有条有理,但是他以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讲解,这个过程就是他又一次学习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理解问题的印象,又防患于未然,以后就不容易再出错了。所以,学生平时不太能记住的知识点或者经常易出错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谱一段“换位”的小插曲,不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的兴趣感也能随着增强,同时还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琴的效率。

又如“对比”式教学。通常,教师在遇到学生弹错或不熟练的部分时会让其重新来一遍,如果还是不行,就要求再来一遍,这一遍又一遍,也许能够越弹越熟练,但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或越弹越乱,或越弹越糟。碰到这种情况就不应该用同样的方法再让学生继续这样弹奏了,而应该为了让学生明白到底错在哪里,换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特意弹一遍错误的示奏,让学生听后指出错误的地方和为什么会出错,然后为其讲解和示奏正确的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对错误之处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弹奏一遍错误的旋律,再弹奏一遍正确的旋律,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之处并自己纠正错误。这种纠错的逆向思维的引导训练,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不至于学得太教条,太死板。

再如“直观、形象”式教学。“少儿”阶段,生动有趣的教学讲解方式才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一次给学生讲解中央c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时,一开始只是按照一般的讲课方法告诉他“中央c在高音谱表的下加一线上”,然后让学生跟我反复朗读三遍,认为熟读几遍自然就加深了印象,也同时就记住了,而且当时学生的确是知道了。可是讲了一会别的内容,再问他中央c的位置,学生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这种记忆只是暂时的,一转眼就会忘记。于是我便从直观、形象的角度,把高音谱表比作“住宅楼”,把中央c比作“地下室”,下加一线就是指在一楼下面的地下层。还真不错,直观、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的要点,并且迅速地在五线谱的高音谱表上找到了中央c的位置,而且记忆非常深刻。接下来我就利用同样的方法讲解了五线谱上其他音的位置,以及音与音之间的排列。就这样,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孩子便学会了以前几节课都掌握不熟练的知识,而且非常牢固。以上教例,应该说也是逆向性思维训练的方法之一。我们认为,逆向性思维训练不是单一的反推原理,换角度、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训练同样也是摆脱常规思维的逆向性思维训练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将逆向性思维训练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学生学的会更加轻松,学生也能慢慢掌握多角度思考的方法,且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的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三种教学体会都可以属于逆向性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当然,老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真正的掌握这些方法,也就是说一开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可以提示性的告诉他们如何逆向性的.去思考,但是少儿阶段的学生依赖性也很强,所以要让这些思考方式成为学生自己的,以后哪怕不用老师再提醒或者学生自己练琴时,都能熟练的马上想到这些方法,并且会加以运用。这三种思考方式比较适合少儿学琴的心理,所以学生容易掌握和记忆。这样通过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了。我认为,任何学习的过程都应该是轻松和愉快的,特别是对待“少儿”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和思维方式正值加强之际,正确、灵活、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习,既学到了钢琴演奏技能,又学会了新的、摆脱常规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学生活学活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将此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将获益非浅。

三、总结。

逆向思维训练在钢琴教学中是属于传统的固有常规思维这一基本方法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是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结合了少儿的心理,针对了少儿在学琴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认为,钢琴教学中试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失为有方法教学的范例。这种思维方式上的融通,能让学生对学琴更感兴趣。将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方式相结合去思考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方便,和更有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使教与学都更为轻松,教学相长也更有成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向他们传授如何去获取和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他们更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

[2]孙岩,《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3]李玫,《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7。

[4]丁好,《钢琴艺术》,2003,12。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八

一个人的综合讲话能力包括:说、写、听、读,由于四者的关系密切,因而需要进行综合的提高。

1说的技巧: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通常不是在学校里能学到的。而要靠自身的努力,在实践中磨练。如果一个人缺乏说话的技巧,那么他就有许多不利处,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你就会被认为是一个发牢骚的人。

2写的技巧:说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写的技巧也影响到说,写作需要一套完整的技巧,语言思维能力,语言修辞水平,表达能力等对写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写好必须勤于动笔,经过艰苦,长期的磨练才能达到“下笔如神”的境界。

3听的技巧,要听得的多,说的少,听是说的开始。要会说就要更加有效地听,需要一些语言的技巧。

4读的技巧,边读边做笔记,对重点,有用的内容可做出摘抄,以备查阅,边读边记忆,注意阅读姿势。一般说来,坐直阅读容易使思想集中,卧读易困。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九

同学们:

你们在*下长大,你们爱自己的祖国吗?

爱祖国,就让我们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起。说普通话,写方块字。认认真真写字,老老实实做人。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看谁的字最认真、最漂亮。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源远流长、魅力非凡。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可以以书会友、增强交流。为了弘扬国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养,挖掘同学们的艺术潜能,培养同学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对书法的热情,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展示我校大学生的风采,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将于*期举办“临池学书,笔端秋水”硬笔书法大赛,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台。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就能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的活动.这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作者:曾令梅作者单位:大方县绿塘中心小学,贵州,大方,55160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一

年幼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少儿书法课堂是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专注力、耐心和创造力的理想选择。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具有历史底蕴和艺术特色。而通过参加少儿书法课堂,孩子们既能学习到优秀的书法技巧和知识,又能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的少儿书法课堂经历让我深受启发,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

在少儿书法课堂中,要写好一幅字需要非常高的专注力和耐心。书法需要孩子们用心去描摹每一个笔画,注意每一笔的起落和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集中精力投入到细节中,经过反复的操练和修正,才能得到满意的成果。通过书法的练习,我的专注力和耐心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我懂得了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

第三段: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书法作品不只是字的组合,它还要求有独创性和美感。在少儿书法课堂中,老师们经常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我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同时我也懂得了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享受自由和放松,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艺术追求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坚持和自律的重要性。

学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地积累。书写一次一遍又一遍,有时候情绪或者疲劳会对练习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少儿书法课堂教会了我坚持和自律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心灵上,坚守某个观念或行为习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通过书法课堂,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找到自己艺术之路上的真正成就感。

第五段:书法带给我的更多。

少儿书法课堂不只是学习书法,它还教会了我更多重要的品质和价值观。通过书法的练习,我学会了尊重,尊重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尊重字迹的美丑。我也学会了坚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挑战,都要勇往直前。同样,我还学会了感恩,感谢父母和老师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将伴随我一生,对我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少儿书法课堂带给我很多,不仅是对书法技巧和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参加书法课堂,我不仅从中感悟到了专注力、耐心、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坚持和自律的力量。这些宝贵的体悟将伴随我一生,对我的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将继续坚持学习书法,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并将书法的智慧和美丽传承下去。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二

在视觉艺术思维中,超前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之一,“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综合现实世界提供的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于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图景及其实现的基本过程的预测、推断和构想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它能指导人们调整当前的认识和行为,并积极地开拓未来”。超前思维是指人类思维活动中面向未来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中,超前思维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在艺术创作领域里,超前思维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思维的纵向、横向、主客观因素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揭示超前思维的规律,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尤其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视觉艺术思维活动必须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联系起来。zi世纪的艺术创作是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没有高水平的超前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艺术创造。

视觉艺术思维的超前思维有一个特定的发生、发展过程。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由于创意的需要引发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分析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或以主观愿望为动机引起超前思维,或是某些思维活动以超前思维的形式进行,再去主导相应的行为活动。超前思维的形象联想、艺术想像是创作构思中能够促进艺术家、科学家开拓新领域的一个环节。一些想像和联想的形象在没有被发明或被实践证实的时候,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荒诞的幻想,但正是无数这样的幻想多年以后成为了现实。如果没有人们的超前思维,世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霓虹灯、电视等,这些在不久以后都逐渐成为现实。“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作家都创作出了以人类飞向月球为题材的故事,这个人类的梦想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实现了,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美国工业设计师诺曼?贝尔?盖茨(normanbelgeddes)1940年在“建设明天的世界”博览会中,代表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未来世界”展台,为未来的美国设计出环绕交错、贯穿大陆的高速公路,并预言:“美国将会被高速公路所贯穿,驾驶员不用在交通信号前停车,而可以一鼓作气地飞速穿越这个国家”。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提出反对意见,但这一预言现在已变成现实。高速公路以其安全、快速、实用的功能和美观的造型遍布全世界,为大自然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艺术创造的超前思维强调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描绘世界。现代艺术创作除了艺术形式之外,还要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有关方面联系起来。超前思维训练能够帮助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面向未来,并从幻想中寻找思路,在创新中实现理想。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三

作为一位年轻的家长,我深深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良好书法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决心让孩子参加少儿书法课堂。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观察,我深受启发,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首先,我发现少儿书法课堂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艰苦但有趣的学习过程。孩子们一开始觉得书法作为一门细致的艺术,看似简单却需要练习和耐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字帖练习。起初,他们对此感到有些疲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开始逐渐体会到书法的渐进性和积累性。他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他们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种认识不仅仅在书法课堂上有意义,它也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经验之一。

其次,通过参加少儿书法课堂,我看到孩子们的审美意识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在课堂上,老师教授孩子们如何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孩子们通过学习名家的作品,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他们懂得了书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笔画,更重要的是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将会使他们在日后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态度中受益无穷。

再次,参加少儿书法课堂让孩子们培养了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书法课堂强调准确而规范的字体书写,要求孩子们注意每一笔每一画的形态和结构。这使孩子们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不敷衍了事,而是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揣摩每一个字的特点和转折,追求每一笔的准确和流畅。这种培养的过程,不仅仅是在书法课堂上进行,而是渗透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开始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个事物,努力追求完美。

最后,少儿书法课堂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我价值。书法这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但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进步时,他们流露出的喜悦和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他们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和未来的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少儿书法课堂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课堂中,孩子们不仅仅学到了书法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学习的艰辛和乐趣。他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态度和观察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通过书法课堂,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艺术,更是在培养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品质。我相信,将来他们必将展现出更加优秀的风采,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四

高音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硬。将音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下面是一张60分钟声音训练计划表,各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合操练.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转舌:8*8拍,1分钟.

(28)弹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钟.

(30)da音:60次,1分钟.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2次,2分钟.

(40)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气数下来,2次,2分钟.

(41)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42)数“葫芦”:要求一口气数20个以上“葫芦”,2次,2分钟.

(43)喊操:变换节奏进行,2分钟.

(44)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45有针对性的语段或诗词片段练习:10分钟.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五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

附图{图}。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如下图):

附图{图}。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少儿书法教育方案范文简短篇十六

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从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常的构思,这是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一小泥人七品芝麻官》,进而联想到当今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对此进行了抨击。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武兆兰摘自《安徽教育》/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