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街道社会救助简报范文(精选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2:37:28 |
  • ZTFB |
  • 7页

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方式叙述人物活动并揭示人物性格和个性的文学体裁。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篇总结范文中,作者通过具体实例的描述,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一

社会困难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社会的一员。在这部分群体中,有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而致伤致残的人员;有由于受国家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被拆迁造成失地、失业的人员;还有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他们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和帮助。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定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是一项关系到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民心事业。各级当局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二、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设,是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保证。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多种救助方式。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别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要逐步与城镇低保标准接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部分困难群体有病能医、有学能上。要切实解决好“四残”人员的安置工作,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转制升级,原有不少福利企业中的“四残”人员也纷纷下岗(不再享受补贴),基本的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建议可采取社会化安置的方式,也就是按职工总数的比例来接收四残人员或按比例负担四残人员生活费用。要继续强化低保对象、贫困户与企业挂钩扶贫脱贫和结对帮扶制度,建议新一轮帮困的对象由镇民政办和居委会提出,从而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做到扎口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三、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资金是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当局的财政资金等资金投入是开展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市社会救助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座谈会中,广大民政干部呼吁较为强烈的是要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增加财政支付比例,增加社会帮扶资金,增加社会福利基金,使我市社会困难群体都能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地得到救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新路子。

社会救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眼,采取当局决策、政策调整、法制建设、社会救援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要积极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鼓励、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救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探索以社会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扶危、济困、安老、助残、扶幼、救孤等慈善会、福利会、基金会,使其成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体的主要载体。

(1)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当局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部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工作转移给民间组织去做。在城区将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在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互帮互助活动,当局可出台相应政策,对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团体或组织给予资助,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财力,帮助困难群体。

(2)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以奉献、互动、互助、互爱等内容的公益性福利工作。形成对社会困难群体,有残帮残、有弱帮弱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

(3)积极探索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会。目前,要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立基金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允许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利用其捐赠的财产设立私立基金会,并允许他们以个人或企业、组织的名称命名,鼓励有实力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回报社会,将一部分自由资金和财产捐赠出来,用于社会救助事业,允许他们有个人冠名权。凡是救助性民间组织捐赠的资金财产,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二

社会困难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社会的一员。在这部分群体中,有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而致伤致残的人员;有由于受国家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被拆迁造成失地、失业的人员;还有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他们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和帮助。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定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是一项关系到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民心事业。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二、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设,是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保证。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多种救助方式。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别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要逐步与城镇低保标准接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部分困难群体有病能医、有学能上。要切实解决好“四残”人员的安置工作,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转制升级,原有不少福利企业中的“四残”人员也纷纷下岗(不再享受补贴),基本的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建议可采取社会化安置的方式,也就是按职工总数的比例来接收四残人员或按比例负担四残人员生活费用。要继续强化低保对象、贫困户与企业挂钩扶贫脱贫和结对帮扶制度,建议新一轮帮困的对象由镇民政办和居委会提出,从而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做到扎口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三、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资金是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政府财政资金等资金投入是开展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市社会救助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座谈会中,广大民政干部呼吁较为强烈的是要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增加财政支付比例,增加社会帮扶资金,增加社会福利基金,使我市社会困难群体都能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地得到救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新路子。

社会救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眼,采取政府决策、政策调整、法制建设、社会救援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要积极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鼓励、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救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探索以社会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扶危、济困、安老、助残、扶幼、救孤等慈善会、福利会、基金会,使其成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体的主要载体。

(1)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部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工作转移给民间组织去做。在城区将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在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互帮互助活动,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团体或组织给予资助,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财力,帮助困难群体。

(2)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以奉献、互动、互助、互爱等内容的公益性福利工作。形成对社会困难群体,有残帮残、有弱帮弱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

(3)积极探索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会。目前,要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立基金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允许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利用其捐赠的财产设立私立基金会,并允许他们以个人或企业、组织的名称命名,鼓励有实力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回报社会,将一部分自由资金和财产捐赠出来,用于社会救助事业,允许他们有个人冠名权。凡是救助性民间组织捐赠的资金财产,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三

寒冬来袭,气温骤降,为保障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宝山区救助管理站自11月底起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特殊困难群体身边,全力兜牢民生底线。

站位有高度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为第一要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宝山区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救助行动,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细化完善工作预案,最大程度降低寒潮天气对流浪乞讨露宿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其基本权益。

保障有力度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救助。

区救助管理站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健全完善专项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实现实时沟通、快速响应。加大对风景区、商业区、交通枢纽、高架涵洞、宗教场所等区域的巡查频次,及时开展救助救治,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救助。

服务有温度确保“应救尽救”不遗漏任何一个救助信息。

加强值班值守,全面落实领导带班制、首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保持求助电话24小时畅通,耐心细致做好接待服务,做到“应救尽救”。进一步提高救助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水电气暖、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风险漏洞。优化服务供给,做好医疗用品、食品、饮品、衣被等物资的采购储备工作。按照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抓好受助人员入站预检等各个环节防控措施,确保站内受助人员安全。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四

1、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学习社会救助工作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精神,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2、规范规章制度与保障工作有序运行。严格按照政策依法依规办事,规范运作,使工作有据可依。杜绝违规行为,随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不断健全农村低保工作。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主动发现并解决低保领域、扶贫领域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街共清退农村低保26户、74人;特困供养对象1户、1人,新增农村低保5户、10人。经过专项治理,2020年8月实际纳入农村低保及特困供养的有130户、255人,其中精准认定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3户,5人。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真正让资金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五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为做好今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深入贯彻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以及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打造沈阳国际化营商环境,掀起新的全民学法用法高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沈阳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

12月4日上午,沈阳市公安局在沈阳中街兴隆大家庭一楼共享大厅设主会场进行集中宣传。市局法制支队、社区警务支队、食药侦支队、禁毒支队、消防支队、出入境管理局、刑事侦查局、治安管理局、交通管理局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警种部门及属地沈河分局在活动现场,集中开展了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宣传活动。

同时,全市各分、县(市)局以及市局其他有关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组织集中宣传和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在集中宣传日活动期间,沈阳市公安局在重点宣传宪法、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还同步宣传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受案立案改革工作情况。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高度重视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倾心尽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方法上采取了政策、资金、覆盖、管理、指导五个到位;形式上落实了灾害、大病、临时、家属、政策五种救助方式。同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六大设想,使我市相当数量的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和办公室的有关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先后赴虞山镇和新港镇开展了关于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根据民政工作一线同志的要求和社会困难群体的呼声,现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社会困难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社会的一员。在这部分群体中,有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而致伤致残的人员;有由于受国家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被拆迁造成失地、失业的人员;还有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他们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和帮助。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定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是一项关系到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民心事业。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二、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设,是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保证。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多种救助方式。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别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要逐步与城镇低保标准接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部分困难群体有病能医、有学能上。要切实解决好“四残”人员的安置工作,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转制升级,原有不少福利企业中的“四残”人员也纷纷下岗(不再享受补贴),基本的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建议可采取社会化安置的'方式,也就是按职工总数的比例来接收四残人员或按比例负担四残人员生活费用。要继续强化低保对象、贫困户与企业挂钩扶贫脱贫和结对帮扶制度,建议新一轮帮困的对象由镇民政办和居委会提出,从而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做到扎口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三、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资金是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政府财政资金等资金投入是开展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市社会救助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座谈会中,广大民政干部呼吁较为强烈的是要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增加财政支付比例,增加社会帮扶资金,增加社会福利基金,使我市社会困难群体都能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地得到救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新路子。

社会救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眼,采取政府决策、政策调整、法制建设、社会救援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要积极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鼓励、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救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探索以社会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扶危、济困、安老、助残、扶幼、救孤等慈善会、福利会、基金会,使其成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体的主要载体。

(1)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部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工作转移给民间组织去做。在城区将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在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互帮互助活动,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团体或组织给予资助,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财力,帮助困难群体。

(2)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以奉献、互动、互助、互爱等内容的公益性福利工作。形成对社会困难群体,有残帮残、有弱帮弱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七

秋冬将至,上山扫墓祭祖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森林火灾发生,xx县四措施做好秋冬期间森林防火工作。

组织人员巡利用宣传车到各乡镇巡回宣传,出动宣传车xx台次,发放《森林防火告知书》x万余份,印制《关于加强野外用火的通告》xxx份,《森林火灾扑救知识》x万份,发放《森林防火户主通知书》x万余份;在各乡镇、重点林区、主要路口、明显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xx余张;委托邮局以“好礼邮”的形式印制森林防火宣传资料x万份,发放到全县各级干部和重点林区农户手中;制作森林防火电视宣传片x期,将于秋冬期间在xx电视台播出。

县政府和林业局分别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并完善了应急处置方案;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两次分片区专项检查工作,对重点林区的xx乡、xx乡、xx镇等乡镇进行了森林防火督查,促进防火责任在基层的落实;将全县坟堡集中地进行排查,共排查xxx处,x万余个坟头,落实了xxx余人进行监管;全县森林管护员加强巡山护林,延长巡山时间,在重点地区、重点地段、主要路口重点值守,严禁火种进山,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同时加强对痴呆傻人员的监管,防止随意玩火引发森林火灾,消除森林火险隐患。

新购置了价值xx万元的扑火工具,同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争取了xx万元的防火物资。xx县乡村三级联防扑火体系,各村义务扑火队把基干民兵、有扑火经验的村民补充到了义务扑火队中来,把扑火力量建在村组,一旦发生火情能随时应急出动,及时“打早、打小、打了”。

公布了报警电话和值班电话xxxxx。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保留足够的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信息畅通。及时处理各种火情信息,作好扑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投入战斗,确保森林安全。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八

10月24日,北仑区新碶街道组织志愿者组成消杀队,对辖区内重点场所开展消杀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今天主要消杀的是一楼的食堂,知行楼的一到四楼,蕙行楼的一到三楼。”

下午一点,穿着白色防护服,佩戴手套、口罩的消杀防疫人员来到岷山学校,背起重达几十斤的.专业消杀设备就开始在校园内忙碌起来,消杀队员按照预案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消毒作业,从外到内,对操场、食堂、教学楼、办公楼等场所进行细致全面的消毒。

据了解,从10月15日开始,新碶街道一共出动12名志愿者,对辖区内重点场所进行一天一次的全面消杀,确保不留死角。

消杀队志愿者王华峰说:“基本上采用是一些泡腾片或者84的消毒液,我们总共有六台机器,分成三个组,对新碶街道内核酸采样点,社区办公场所等进行消杀,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有时候要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九

疫情防控任务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面对疫情,新城区东风路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启动应急机制,抽调骨干力量迅速成立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组成物资保障、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八个工作组,有序推动疫情防控工作。

物资保障组是战疫工作的“硬核管家”。从清晨开始,物资保障组开始协调领取物资,从物资装载到运送,一个接一个电话,高效率协调运转,24小时随时待命,搬运、清点、入库、分装、发放等各项工作,为做好核酸检测物资配备进行“流水线作业”,将物资配发到“最后一百米”。虽然不像“大白”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他们在抗疫后方,日夜不眠,默默承担着辖区9个社区采样物资的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

垃圾清运和环境消杀组是战疫工作的“消杀卫士”。疫情期间,东风路街道组建了两支突击队——环境消杀突击队和垃圾转运突击队,对辖区内开展全覆盖消杀清洁工作,全力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的“大冲洗、大消毒、大收运”工作。5名工作人员、2部专用车辆,承担起9个社区129个点位的环境消杀和垃圾清运工作,他们采取昼夜清运方式,尽最大力量做到日产日清。居民频繁出入及触摸的区域是他们的消杀重点,电梯、楼梯、单元门把手、垃圾桶每天定时消杀并及时查漏补缺,以实际行动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数据报送组是战疫工作的“幕后先锋”。数据报送组办公室每晚都是灯火通明,他们坚守在岗位上,对返回大学生、区外返回人员、阳性、密接人员、转运人员等信息进行分化,再快速、精准及时分发至各社区进行核查反馈,有效发挥了大数据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保障作用。虽然不在抗疫“一线”,但是与一线一样辛苦,不分昼夜连轴转、无法按时吃饭已经成了常态,但他们仍然一丝不苟地对每一条数据反复审核。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战斗;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使命。各个小组同时冲锋和坚守,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只要有抗疫的决心,相信曙光就在不远处!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

科学有效做好消杀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城区内在免疫力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人、物、环境”同防,切实阻断疫情传播潜在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近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面清零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长宁区防控办具体要求,天山路街道全力开展居民区环境消杀工作,重点围绕“拔钉子”小区,全覆盖无死角,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街道消杀工作专班集合了第三方专业队伍、消防支队等多方力量,与街道消毒站消毒队和居民区物业、安保、志愿者消毒队一起,组成四类职责不同、重点不同消杀队伍,拔点攻坚,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歼灭战。

无论何时,无论专业消毒队伍是否进驻社区支援,他们都风雨无阻,默默无闻,为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居民生命安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四类“消杀小队”是这场战疫中的“消杀战士”,他们及时将病毒蔓延的“火苗”扑灭,不给病毒“逃跑”的机会,用最坚定的身影为遵化的疫情防控筑起坚强的屏障!

截至目前,街道消杀力量平均每日出动380余人次,已累计消杀7日内阳性楼组约1600栋次,终末消杀近500户次,防控办将继续做好消杀工作,全力保障天山居民环境安全。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一

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帮助广大职工学习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12月4日,公司工会联合法律审计部在f区篮球场组织开展了202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题。围绕宪法、民商法、刑法、公司法、道路交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突出加强职工学法、懂法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活动一开场的普法文艺歌舞、“三句半”等演出把法律宣传教育与维权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吸引了广大职工驻足观看,进一步营造普法氛围,宣传普法知识。同时结合知识问答、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为职工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及援助。通过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引导职工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广泛好评。本次活动共计200余人次职工参加。

据悉,本次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为期一周,将于12月7日结束。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了职工法制观念,提高了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维权意识,在公司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二

为持续推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走深走实,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县民政局统筹安排部署、聚焦弱势群体,紧紧围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的工作基点,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帮扶关爱志愿服务队开展了“12·5”寒冬送温暖帮扶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生活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12月5日上午,县民政局负责同志和志愿者们来到西大街塑料厂困难群众家中,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送上“床单+被套”等生活用品,并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叮嘱要做好疫情期间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各项防疫措施,戴口罩、勤通风、不聚集、保持个人卫生。交谈间隙,志愿者们还详细检查了户内炉具、取暖设备使用情况,面对面告知住户冬季安全取暖常识,帮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让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下一步,新时代文明实践帮扶关爱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强化责任担当,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用情、用力、用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关爱服务行动,不断提高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三

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后,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我街道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确保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制定下发了《南托街道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治理内容、具体措施、工作程序及时间要求等具体内容,并召开了由各村支部书记、村民政主任、社会救助专干参加的治理整顿工作会议,会上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集中治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脱贫攻坚兜底性保障过程中,信息核对不及时、政策执行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动态管理不及时、工作作风不严谨等现象。严格查处是否有错保、漏保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救助对象申报审批程序。从而提高了社会救助专项治理的针对性,保证了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四

建立和完善我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功能,对维护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等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体系,将推动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提高社会救助供给能力和工作效率,作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孤有所扶、残有所助、难有所帮、居有其屋的目标。按照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就此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近几年来,我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在社会救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去年全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月定季发、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共保障城镇低保3345户,7845人,年发放金额109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9户45人,年发放金额9000多元,大病救助患者45人,发放救助款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发放金额200多万元,救助家庭多户。同时,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开展“情系灾区,爱心捐助”等社会捐助活动。我处已初步形成了以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助救助作支柱,慈善捐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框架,基本保障了我处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方面在创新探索中稳步推进。

通过不断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救济力度,我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由于救助需求大,资金供给相对较少等原因,在救助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改制后的贫困人口增多。我处在**区是改制企业最多的办事处,以来相继改制企业达100多家左右,由企业改制影响职工的身份改变,再加上年龄偏大又无就业特长,这几年来,我处的贫困人口与日俱增,为了确保社会稳定,体现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关爱,社会救助工作日趋繁重。

2、城乡低保救助差别明显。当前农村低保户均补助35元/人·月,城市低保户均补助达113元/人·月,是农村低保的.4倍左右,而今年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又因上级政策及资金配套等原因发展缓慢,形成了我处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差别与不平衡。

3、开发救助任务艰巨。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工作开展较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杯水车薪”的情况,开发救助是“造血工程”,是救助工作的递进层次。目前,全处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企业改制的影响,城市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更显困难,再加上我处自然资源和发展资本严重不足,加上贫困群众自身素质不高,因此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三、关注民生,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标扩面。针对目前低保标准低、面窄的问题,适当提标扩面,同时做好“分类施保、动态施保、应保尽保”工作,建立低保制度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渐退帮扶”政策,鼓励城市低保对象家庭中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积极就业与再就业,逐步改善其家庭生活状况。

2、健全医疗保障救助制度,积极争取城市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居民群众企改的职工,参加专项救助和保障,从而实现面上保障、重点救助。

3、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进一步努力争取对城市困难户住房的租房补贴政策,开辟房源,推进城镇租住房制度的开展,同时,积极主动至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经济适用房指标,多解决一些辖区内无房困难居民,逐步让全处居民群众都有房可居。

1、建立结合居务公开、政务公开多形式开展监管,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参与监督权;

2、畅通救助工作体系的诉求渠道,落实严格惩戒措施,推动救助工作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

3、加强执政能力,培养干部作风建设、职业道德操守建设,做到科学施救,规范施救。

街道社会救助简报篇十五

近年来,**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救助对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扶贫济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保障**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由县人武部汇同县民政局一道对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救助现状。

(一)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成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民政、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农林水、城建、环保、国土、司法、工商、税务、规划、宣传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团体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基本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乡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菅,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农村低保实施方案》、《**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农村低保核查办法》、《农村低保指导人数分配表》、《农村低保核查表》等,有效地保障了**县社会救助工作的施行。

(二)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制定出台了《**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范细化了报灾查灾救灾、灾情评估、应急保障、安置转移、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建立了排险防灾、转移安置、查灾核灾、资金筹措、物资动员、灾后重建等六大机制,先后对清江水布垭库区景阳段、花坪乡黄木垭滑坡险情等进行了成功救助,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三)救助范围逐步增大。

**县先后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慈善捐赠办法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社会救助效果明显:农村低保对象9135户18673人,其中孤儿219户23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月人均补助47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今年州民政局给**县增加农村低保对象指标8763人,从7月1日起农村低保对象将达到27200人,保障比例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城市低保对象4229户7405人;农村五保老人13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77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4人);40%救济对象53人;城镇定救对象28人;一般救济对象11人;其他救济对象5人。

(四)慈善捐赠氛围浓厚。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县人民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县慈善协会共接受捐款355.9万元、大米150斤、衣物3150件、消毒药品一件。**县还将仅有的113顶帐篷在最短的时间内连夜送往武汉,由省民政厅统一送到四川灾区。2月28日,全县在船儿岛广场举行了“抗冰雪、送温暖”捐赠活动,共接收捐赠款68万元。今年5月12日,**县又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赈灾彩票义卖活动,共募集资金12万元。

(五)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县在农村低保的上运作,提倡“对有钱的事实行无权操作”,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把决策权交给群众,重点抓住评议和公开、公示环节,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启动的公平和纳入对象的准确。通过多种方式将民政工作职能、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有关政策、收费标准等公布于众,让群众心中有数、监督有据。全县低保工作按照“开好三个会,搞好三公开,实行三统一,确保三到位”的方法把这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即:开好“三个会”:开好村委会成员会,讲解低保程序。开好村民代表会,宣传低保政策。开好享受低保对象的会,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搞好“三公开”:首先由村民代表推选,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再上报到乡(镇)、县民政局审批后返回到该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最后到**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实行“三统一”:全县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确保“三到位”:入户调查到位,操作程序到位,资金发放到位。通过以上“四个三”达到了四个严禁。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暗箱操作;严禁拿低保送人情;严禁不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在办公室抠老壳,想报谁就报谁。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按“村组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分配民政经费,对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抚等民政经费实行了银行“一卡通”发放,有效地杜绝了社会救助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