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质量审计报告范文(大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1:12:57 |
- ZTFB |
- 13页
报告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写作规范,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报告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每个部分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逻辑严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质量审计报告篇一
按照开展审计工作评议的统一安排,4月30日,区审计局召开自查自评会议,并邀请工作评议组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以及机关退休老同志参加。会上,大家肯定了近年来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初步整改措施。
一、近年来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在各部门的倾力配合下,近三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审计观念全面更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到了“三个转变”:由事后惩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处理处罚向积极建议转变、由被动监督向主动服务转变,改变了社会上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找麻烦、整人、得罪人”的错误观念。角色的转换,和谐了审计氛围、融洽了审计关系,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明显优化,表现在单位和个人主动请予审计,要求审计的越来越多,请审计提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越来越多,采纳审计建议、按审计意见进行整改的越来越多。
(二)审计工作成效明显。20__以来,我局共开展了109个项目(单位)的审计及审计调查,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41463万元,纠正归还原渠道的资金达3418万元;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港澳援建项目跟踪审计(调查)623人次,发放整改意见函215份,对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的监管有力有效;开展“普九”债务化解审计调查,核减债务1101万元;牵头组织了区级政府性负债清理,核减债务12541万元,核减率;核减国家建设工程投资430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600万元,核减城市建设中以开发带动的项目亏损3016万元,积极消化了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矛盾;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6件;坚持以审促纠、以审促建,提出合理性建议105条,促使被审计单位建立完善了56项管理制度,审计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机制制度逐步健全。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区委政府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见》、《巴州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巴州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巴州区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5个规范性文件,从而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完善内部制度。坚持目标科学、责任明确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审计程序制度》、《廉政监督责任制度》、《廉洁从审纪律》等数项内部管理制度。目前,率先在全省试行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审理、审计执行“四权分离”的管理办法,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后全面推行,这必将对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和效能,促进廉洁从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审计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完善控制体系为抓手,严把“四关”,狠抓审计质量全面提高,三年间无一例质量投诉。一是严把审前调查关。通过查资料、走访、问询等方式开展审前调查,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内控制度、核算方式等,为编制审计方案提供依据。二是严把质量复核关。将审计复核工作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严格实行三次复核,即征求意见稿复核、全面复核、对外报告复核,确保项目“零”缺陷、程序“零”违规、质量“零”差错、廉政“零”投诉。三是严把处理处罚关。在重点把握问题的定性、法律法规的适用等关键环节的同时,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在处理处罚决定的文字表述上,力求科学严谨。认真开展审计决定执行回访活动,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事项,进一步加强管理。四是严把项目抽审关。创新实行项目抽审制,即由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在已完成的审计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项目实行再审,通过抽审提高审计质量,并将抽审情况在机关内部予以通报。
(五)审计形象明显提升。一是坚持文明从审。做到“三个结合”:即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防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要求全体干部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学会换位思考,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二是狠抓班子建设。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契机,要求班子成员深层“^v^”、全面“洗脸”、经常“洗手”、长期“洗礼”,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团结协作意识。班子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班子”。三是抓实廉政教育。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等活动,坚持每年签订《廉洁从审承诺书》,让廉洁从审意识入脑入心。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和特约审计员,强化社会监督,三年间无一例廉政投诉。四是充实审计力量。先后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政府投资审计分局、审计执法监察大队,争取了10个财拨编制,晋升了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上挂下派了2名干部,改变了3名干部的工勤身份,选调了6名干部充实审计队伍,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搞好参谋服务。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有高度、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三年来,共上报《审计信息》69期,《审计要情》28期,《审计专报》35期,使审计工作全面进入党政领导的决策视野,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功能。
二、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审计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审计力量不足。现有职工34人中仅有22名专职审计人员,今年安排计划项目29个(不含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港澳援建项目423个和领导交办项目),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审计手段不新。目前的工作开展,大多仍停留在以手工为主的账簿审计状态,利用计算机审计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没有得到有效采用,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审计监督不细。由于“有心无力”,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效益审计开展较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个别领域、个别项目审得不透、不细。
(二)机关作风有待改进。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们在机关认真开展了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通过自查发现“四不”问题在个别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不守时”,作风散漫,上下班迟到早退;“不守纪”,不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听音乐、聊天、打游戏;“不忌口”,律己不严,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不敬业”,责任心不强,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三)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给党委政府的“进言”不深,对问题的实质欠深层次挖掘和分析,信息专报的针对性和建设性不强;给被审计单位的建议不实,整改意见过于粗糙,可操作性差,促使被审单位强化内部管理的效果不明显。督促整改力度不大,个别问题“屡审屡犯、屡犯屡审”,一定数量的审计意见、审计决定未能落到实处,必须加大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力度,审计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四)专业技能亟须提高。尽管80%的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中级以上职称仅占35%,能熟练运用ao系统进行审计的人员不多,尤为缺乏工程技术人员,致使一些投资性项目工程审计只得依赖外聘造价人员。加之,审计任务重、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五)质量与效能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部分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不能完全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个别同志面对繁重审计任务有畏难情绪,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存在“软懒散拖”现象,审计效率不高;极个别同志缺乏政治责任心,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深入细致不够。
(六)审计宣传有待强化。重业务轻宣传。集中精力抓审计任务完成,对审计宣传无暇顾及。重内部轻外部。审计宣传“养在深闺”,内部火火红红、外部稍显冷清。重形式轻实效。审计宣传呈“粗放型”,“挂标语、发传单”多,对典型案例解剖分析少,宣传实效不大。
三、认真落实整改提高的各项措施。
(一)把握角色定位,树立服务大局的审计理念。以开展工作评议为契机,用开放的意识、比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改革的精神,重新审视和研判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跳出审计看审计,要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安排项目计划和开展审计工作,从机制、体制层面建言献策,强化审计服务大局功能。跳出审计干审计,要坚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深入分析查出问题的症结,从加强内部管理层面提出有真效、有实效、有长效的审计建议,强化审计建设功能。
质量审计报告篇二
[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包括投资者和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努力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根本,同时加强审计力度,严把审计质量关,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本文从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和审计过程三个方面的控制分析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环境脱钩改制审计风险三级复核制度。
引言。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就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概括的讲,审计质量具有如下特性:。
1.全局性。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涉及到整个审计过程。每一项具体审计工作,从签定具体审计业务约定书开始,直到制定审计方案,出具审计报告均需以审计质量为立足点,综合考虑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力量的组织形式,审计业务的管理方式以及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等内部因素,同时亦应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情况以及法律保障是否强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2.一致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质量优劣的最权威标准,任何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都必须遵照执行。
3.不确定性。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导致不同人对某一具体审计业务质量高低的判断可能大相径庭。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独立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同,就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的评判。即使是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服务,相对于不同的客户,其满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4.限制性。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预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序经常由于审计成本的制约而不得不放弃执行。因此,可以这样说,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
审计质量控制向来是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重头戏。近几年,由于审计质量问题引起的法律诉讼案件层出不穷,暴露出历年来我国审计质量控制环节的薄弱。难怪社会上流传“注册会计师离不开,信不过,靠不住”。因此,扭转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的看法,充分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作为国家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已成当务之急。借助这股改革的春风,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审计质量。
一、审计环境控制。
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这也是政府审计部门和民间审计机构共同致力于发展和完善的方向。本文在此就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做分别讨论。
[1][2][3]。
质量审计报告篇三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存货审计中的现状和难点,分析存货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提高存货审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存货审计;难点;提高质量;建议。
对一般制造业或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存货在会计报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主要项目,也是现金流量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最大组成项目,同时存货计价的准确性还会对利润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因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而使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审计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反映,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想对存货取得较满意的审计结果,对存货审计中的技术及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和难点。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存货的审核与其他的资产项目审核相比,较为复杂,其审计现状为:对存货方面的审计,因其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务反映的数量和质量。
(二)存货审计的难点。
1.存货计价方面,存货成本计算繁琐。审计人员需通过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验算,或经过非会计资料,如:生产部门、劳资部门提供的资料另行计算,而分析评价其价值是否准确可靠。
存货成本计算中,要涉及原材料的耗用、人工工资的计入、制造费用的分摊。如果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产品,还要在不同产品之间按产品产量比例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工时比例法等分配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采用计划价计价的企业,还要在存货成本中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2.存货数量方面,因存货存放于不同处所(包括工厂、销售机构及分支机构),控制及盘点困难。
3.存货质量方面,因种类、项目繁多,差异性大,观察与鉴定困难。可能因为呆滞、过时、陈旧及毁损而使其价值减损,审计人员因对被审计单位产销活动及业务认知不够,而难以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是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艺,也未深入现场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而仍停留在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含糊其词,一笔带过,致使被审计单位将一些不相关原材料摊入成本而未发现,如领用材料制作专用设备,而将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另外,审计人员未进行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的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的组成未进行相关分析,而简单地对账面数字进行计算后,即确认存货成本计算无误,但未警觉到被审计单位可能有更普遍的其他差错存在。如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调节当期利润。
二是审计人员预先告知被审计单位监盘存货的地点,使被审计单位得以预做准备,就未观察地点之存货做不实调整。存货监盘人员经验不足,审计人员允许被审计单位人员跟随在旁边并记录审计人员的抽点项目,使被审计单位在事后有机会对未抽点项目做假。
三是审计人员缺乏存货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审计组中也未配备专业人员。如期末存货计价中,因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的缺失,即使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发生减值,其是否应计提减值损失及正确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都不能使审计人员有很大的把握性,致使在存货质量方面只能取信于被审计单位的报告。
(一)存货成本计价方面1.审核材料计价方法、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摊是否采用了一贯性原则。可抽取其中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材料出库单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在材料计价方面是否适当、公允。
2.生产成本审计中,要审核企业工艺流程、管理要求、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否适用、科学;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适当;还要检查生产通知单、产量和工时记录是否完整;与生产成本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是否一致等。审计人员可收集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疑点及异常,还可收集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生产产品车间及厂矿的生产统计报表或车间的考勤记录、车间产品的耗用及开工记录的日志或台班记录、车间核算员核算的相关资料、劳资部门的人员分布及工种、职位及薪酬报表的原始记录等资料。与财务归集分配的人工费用,用以相互印证及分析复核,以辨别是否存有人为调剂利润的情况。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合理性与真实性。
3.在产品成本的审计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难以期后抽盘;期末成本是否真实合理,主要取决于期末在产品计量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方法的科学性。由于这一特殊性常被少数审计人员忽视,他们往往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相符后,就给出一个“确认”的结论,这显然是草率的结论。要确保在产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审计人员应尽可能侧重其成本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和一贯性,并辅助一些分析性复核,如:通过产成品单位成本的变化,分析已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合理性,从而观察判断在产品成本的合理性,当然作上述分析时不可忽略材料及其他费用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
4.对于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在加强盘点的审计程序,进行重点抽样或全面盘点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具体分析盘盈的原因,收集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生产产品材料的正常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企业前几期及近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资料,对两者作比较分析,看是否存有异常,同时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
此外,在生产成本审计中,还应审查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的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加强异常产成品项目的盘点和成本计算工作,收集相关的销售、生产、出入库等原始资料,与统计报表相互印证及分析以辨别异常的现象。可先作分析性复核(收入成本的配比分析、各月波动分析等),也可直接依据存货审计时产成品减少量与存货销售在销售收入账户中反映的销售数量结合起来,进行数量方面的配比测试,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存货数量控制方面对于存货数量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做好存货的监盘,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并且与账面记录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
1.应由熟悉客户状况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负责存货监盘。
2.审计人员应当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执行盘点观察时:(1)抽点的重点应放在高价值的项目上。(2)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被审计单位前往的地点。同时,应分成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入监盘场所,以免被审计单位提前或根据不同的监盘时间进行安排、调整。对于审计人员并未亲自抽点的存货项目,审计人员应进行分析性复核,避免被审计单位将存货盘点数及汇总资料加以操纵或歪曲。(3)盘点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公司间及工厂间的存货调拨收发活动,否则,应确定是否已做好适当控制。
3.审计人员抽查存货数量时,应亲自计数,而不应听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报数,以防止“空箱”和虚报或结果被修改,应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审计人员还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4.根据存货不同的存放特点,对那些不易计量的、需通过测算的存货,应考虑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5.对于已经监盘确认过数量的存货,审计人员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
(三)存货质量控制方面1.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审计人员应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存货价值远远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很久未用的存货项目,或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不寻常,应保持机警以确定是否有受损、过时等情况。
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存货质量确定审计业务中有很多环节都将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例如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对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计提,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经验,还需要审计人员了解掌握各种材料、产品、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会计、评估、市场等复合的知识结构,才会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所有这些对政策的把握、对企业风险的选择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3.利用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服务。在组成审计组时,可将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列入审计组中,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人民出版社,(2)。
[3]刘建军。审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4]辛旭。成本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9)。
[5]汪一凡。为什么不该取消会计的库存明细账[m].财务与会计,(3)。
质量审计报告篇四
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和增长。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等方式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且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融资成本是指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股利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长率,并不十分符合实际,现阶段应用也比较少。股利折现模型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常理。
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经典的计算模型,相比来看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数据获取较容易一些,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客观性较强,测算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股权融资成本。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探讨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的关系,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的严格基础假设。它集合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即选取选择国债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债权的平均收益率等变量,整理出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现代投资的组合理论指出,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消除。就是因为投资者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就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溢价,股权融资成本则为无风险报酬率与其股票的风险溢价率之和。国内关于事务所审计质量在债务市场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仅有的研究也没有一致性的定论,本文采用利息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利息费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利息费用占总负债的比例越高,说明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西方对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也就比较早,同时西方的研究学者对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过程也较为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经典理论:“声誉机制”理论(deangelo,1981)与“深口袋”理论(dye,1993)。deangelo(1981)认为,当客户公司决定聘请审计师时,由于不同的客户公司。
二、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实。
有了不同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事务所的每次审计都能够增加其对客户公司的了解及业务熟悉度,从而能够为其自身带来专有优势,但同时审计师也随着熟悉的加深而面临丧失独立性的问题。deangelo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审计师声誉(审计师规模)使事务所独立于客户公司从而得到解决。因为,如果享有市场声誉的大型事务所,为其自某一客户公司牺牲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行为又恰恰被市场参与者观察到,那么该事务所相比于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自自身处于大型事务在客户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更高的现状中,从而面临着更大的、其他的潜在准租金的损失。最终deangelo得出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即越有市场声誉,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发布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与“声誉机制”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深口袋”理论,dye(1993)提出该理论认为,维持高质量审计可以减少法律诉讼,审计师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诉讼,因此得出与deangelo相似的推论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发布准确的审计报告的动机越强烈。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大部分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均支持两者存在正相关,并认为国际四大确实代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于我国的事务所审计情况而言,国内研究学者认为,国内优秀的审计师集中于国内“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务所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因此认为国内“十大”所代表了较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选择国内“十大”所为高质量的审计的替代指标,并且将数据控制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干扰。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到的深沪股票,剔除奇异值和缺失数据后,保留了88个数据样本,并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审计21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67个观测量,配比较为均衡。债务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深沪股票,并选择其剔除数据缺失值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里5个时间点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个观测量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大所审计46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85个观测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对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资讯。本文将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定义为高质量事务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为1,非前十位所取值为0,为了排除其他审计因素干扰,数据选择中,均选择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据。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对外融资成本较高,借鉴“声誉机制”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发布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而我们普遍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投资信息,这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
假设2: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
将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即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事务所的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均值分别进行对比。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0808421,而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同样,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0196936,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2283012。高质量的事务所同样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结论同假设1和假设2相吻合。第一步,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所审计和非大所审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方差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705,大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接受两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设;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
证分析果,t统计量的概率为0.015,在95%的概率下,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t检验的认为两者的均值想等的原假设,也就是说,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不跨0,这也说明两个成本间的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第二步,对审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进行相关性分析。由spss分析工具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0.254,即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17,0.01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定认为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认为在5%的显著性检验上认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的。
第一步,我们依然采用spss分析工具做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是否大所对债务融资成本即利息费用占比的影响,观察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结果如下: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拒绝方差相等的原假设,可以认为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方差存在显著差异;接着看方差不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认为两者的均值想等的原假设,也就是说,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平均值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并不跨0,这也说明两个成本间的平均值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二步,将对债务融资成本和审计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由spss分析工具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0.409,即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00,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定认为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认为在5%的显著性检验上认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的。以上的研究证实了假设1和假设2,即审计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审计质量越高,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更低。
较高的审计质量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如果企业想要降低本公司的融资成本,聘用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增强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信心,对于公司的融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利于企业积累资金,开拓市场,较快发展。本文在选取股权融资成本的数据上,选用了2009―20的深沪地区的股票,但在随后为了证实时间序列上合理性,本文将研究推广到了和20,这几年都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得到与本文同样地结论。但是本文在数据选择的地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选择相对简单,可在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
质量审计报告篇五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其作用在于:
(1)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2)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1.内容上的不完整,格式、文字上的错误。
目前有些审计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格式,出现要素不全,错字漏字,语言不通顺等问题,而且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把关,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质量。这是由于审计人员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撰写审计报告时不认真严谨,并且缺乏良好的监督审核体制,没有对审计报告进行切实的检查。
2.专业性过强、晦涩难懂,缺乏重点。
一些审计报告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使报告看起来高深莫测,给外行人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在反映问题时往往把查出的问题一一列出,甚至是将一些数字不大,性质不严重的问题也一并写出,没有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影响使用者的阅读。
在审计报告中,由于没有对重要性水平以及实行的审计程序的说明,对重要性的判断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这也使得审计报告时常出现造假或质量低下的情况。而且许多事务所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实际审计中该有的函证等程序没有进行。
4.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多,提供改进建议少,且建议空洞,不能有效实施。
审计报告中列出了问题,而所提意见和建议太抽象,不具体,如要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但究竟要完善哪些方面的制度,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以及如何完善和加强。这使得被审计单位在改进上,无从下手。有些建议只是泛泛而谈,无事实作根据,无证据作支撑,没有针对性,无法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降低了审计威信。
5.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审计复核工作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存在水分,并且审计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对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作出实质性的分析,对于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恰当等没有严格把关。同时这也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环节,责任无法落实到人,不能进行改进。
质量审计报告篇六
审计职业的存在或客观需求在于其可有效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代理成本,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1].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增加经济价值。反之,低质量的审计服务不仅不能增加经济价值,反而纯粹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行中,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财务报表独立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预警和经济补偿三方面的机制对于独立审计质量的要求,正是由这三方面的机制内在决定的。依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影响审计质量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治理以及审计市场这三方面的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事务所的规模组成形式、审计收费、市场占有率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个客户收入的依赖程度越低,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越大,所以,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事务所识别舞弊并出具更严厉审计意见的能力显著强于小规模事务所;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在某种或者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出的特殊专长,它使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行业的审计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由于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客户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组织与营运机制、存在行业特定的会计或审计准则,行业特定的知识可以使作为行业专家(industryspeeialist)的审计师更好地发挥效应。此外,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经验决定着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可能找到审计风险高的领域,降低审计的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审计、会计、法律、税务、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务以及计算机技术,同时,由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会计审计活动中的会计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去关注审计中的风险。专业水平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执业经验的缺乏和职业判断偏差,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审计成本,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低的审计质量[2].
2.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防止审计关系失衡,使独立审计真正成为维护和加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相互信任、合理保障各自利益的基础。相反,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深度影响审计关系格局[3].公司治理机制通过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制约管理层行为,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审计过程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干预,以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质量。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以及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独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环境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既包含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包含制约和抵制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两种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前者产生正面效应,后者产生负面影响,两者综合最终产生一定的审计效果。本文讨论的审计环境主要为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集中程度和审计的监管体系。
质量审计报告篇七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审计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审计报告撰写中存在立场错位、约定书草率、委托越位等问题,为降低审计风险,在撰写审计报告中应从规范审计工作控制、坚持规范原则、把握审计标准、加强业务学习四方面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的质量就是指审计的最终产品的报告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说以更少的错报和漏报为基础,没有重大错报的概率。[1]同时,注册会计师实际进行审计业务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选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评价,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最终提供审计意见书面文件。
不管是标准审计报告还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均有明确质量标准,要求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需要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把握审计依据,衡量审计证据的尺度,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职业判断。[2]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审计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审计证据业务链不紧密,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评估,造成审计报告出现不真实、片面评价等情况,导致审计风险明显提高。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报告应具有信息含量和决策的相关性,随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程序的有效应用,保证审计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规范制度得到落实,为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发挥了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笔者根据多年审计活动遇到的案例,在课题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和总结审计报告撰写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作为抓手和着力点,提出撰写审计报告应遵守的原则和规范,与审计同行共同探讨,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审计报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
1.立场错位,加剧风险。
实际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作为双向独立审计人,承担经济监督功能的主体作用,在参与审计工作的过程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假设审计人和被审计主体与委托主体当中具有利益关系或伦理关系,那么,必须申请回避。但是,事实上很多审计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错位问题。一些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遵循执业守则,进行审计的时候立场倾向性极为显著,如有的审计人员对企业重组并购事项资产价格合理性加以评论,提出这项费用过高、那项并购没有必要等建议。过去发生的交易有当时的时代背景,这种评价容易造成领导层之间相互猜疑,导致审计风险明显提高。审计作为第三者不能置于管理者身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关键的审计事项,关注持续经营有关信息,保持职业怀疑的执业态度,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要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如果预期审计报告沟通某事项会造成公众利益负面影响,应该在审计报告类型选用上做出专业选择。如果是管理中出现严重的薄弱环节,也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直接表达,应该换一种方式,通过管理建议书的形式,指出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漏洞处设置制控点等建设性意见。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就有不同效果,看似麻烦,其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严格规避立场偏移问题,角色改变就是功能的改变,其评价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会招致更大的审计风险。
2.约定书草率,留下隐患。
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会计师事务所会和客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检验审计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也是检验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履约依据。如果在后期出现纠纷,也能够将其作为关键性的诉讼依据。然而,在实际开展审计签约活动的过程当中,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和客户签约时候不够重视,对于审计职责和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清晰不明确,最终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一家企业董事会委托企业领导换届后对目前“家底”的现状进行资产审计,双方协商确定了审计费用,临走时口头约定:审计前两年经营管理状况,并提些建设性意见。而工作人员在制定《审计业务约定书》时标明对三个年度资产负债等状况进行审计。简单的“年度”变化,却翻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由于对三个年度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全面审核,审计范围扩大、审计项目增多,因时间限制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只好拿着厚厚的审计工作底稿与两届领导交换意见。由于工作量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过于复杂,也导致纠纷的出现。原本不是企业管理层委托的审计重点却成为重点审查项目,非重点关注事项却投入了主要的审计资源,致使会计师事务所出力不讨好,严重影响审计声誉。
3.委托越位,诱导审计意见偏移。
鉴证业务是社会审计工作的内容,知识面广,行业多,涉及的都是难度大的焦点问题,由于行业和专业特点,在委托中都使用专业语言,最容易使审计人员“顺拐”进入陷阱。例如,某法院领导去外地海关购买拍卖的进口车辆作为业务用车,价格便宜惊人,他贪婪作怪,多开了发票回单位报账。[3]多开报销部分自己揣入腰包,数额较大,随行司机举报检察院。检察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鉴定经济事项:“某人假开发票报账数万元,是否构成贪污?”这是很清楚的事实,腐败发生在司法机构内部,检察院寻求外部证据可以理解。简单的问题复杂处理,考验的是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自身素质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出具经济案件鉴定报告,用“报账事实清楚,资金所有权改变”作为回应,没有采用“贪污”术语,有效地避免了“顺拐”造成的错位鉴定的陷阱。假设注册会计师在参与审计的过程当中,原则性存在缺失,就不利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假设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表明犯罪嫌疑人存在贪污的情况,报告的意见就构成贪污。但是,“贪污”为司法意义上的概念,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和判定的时候无疑超出了审计范畴。假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当中得出不存在贪污情况的判定结果,那么,就是一种越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随之增加,也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高的风险。这个案例突显审计符合的重要性、越位危害的严重后果和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
1.规范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质量。
(1)保持独立,不能错位。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经济活动有效监督,作为监督者必须始终保持独立的本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参加审计活动,关注企业环境,不仅要做到形式上独立,还要保持实质上独立。做到形式上独立容易,做到实质上独立很难,做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发现、辨别信息真伪,指出问题要害就更难做到,需要长期的历练和永恒的坚持。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以管理者身份指手画脚,应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程序,执行行业规定,发挥职业特长,从企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角度,发掘经济信息的真伪,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可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信赖的审计报告。
(3)认真约定,严格履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对审计范围、审计收费和双方责任与义务的约定,也是检验审计完成工作的书面合同,不能认为这是格式化手续,仅作为收费的依据。签约前,必须做好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企业环境的了解,行业特点和风险评估等,根据自身能力的评估决定是否承接,特别是要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做好预估和研判。选择有经验的人员参与协商,了解行业的特殊性,考虑审计程序的运用等,制订周全的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资源配备,测算审计的合理收费数额。认真对待约定书的前期签订工作,确保供需双方严格履约。
(4)层层把关,认真复核。审计工作最终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上,报告的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问题。[5]必须建立报告复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的复核程序,做到层层把关,不留死角,主要复核审计结论证据是否充分,定性、定量是否准确;审计目标是否实现预先的设定,发表的审计意见与审计目标关联程度;审计报告描述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特别是关键事项和重点问题要重点复核,确保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坚持规范原则,提高审计质量。
(1)审计证据相关性的基本原则。对于审计证据而言,相关性至关重要,要想切实提升审计证据的质量,需要保证其足够的相关与可靠。同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类别界定和划分,保证所撰写的报告主次分明,这样审计意见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才会得到提升。
(2)审计依据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在对审计证据对象进行分析和判定的时候,离不开审计依据的支持,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熟练掌握审计标准,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定。
(3)关键事项影响性的原则。在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必须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关键事项有足够的重视,需要在对其进行类别界定和划分的基础上,合理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关键事项和审计风险等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4)重要性水平选型原则。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选择发表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因素,若超出审计重要性水平除了要增加评估外,还要对审计意见类型进行重新选择。
(5)职业判断专业化原则。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的追求,在错综复杂经济事项中辨别真伪要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来源于长期的审计实践,来源于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在审计工作中,利用职业判断敏锐性的特点,捕捉审计目标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实事求是真实性原则。实际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同时,审计有着自身的基本属性,因此,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需要保证真实全面,需要将事实作为最基本的参考和指导,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在始终坚持这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审计对象的运营和发展状况等做出真实全面的分析和判定。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尽职尽责,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十分理想的绩效,就要给予鼓励。同时,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拿出相关应对举措和办法,保证各个问题都能够及时地得到应对和处理。在严格遵循各项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保证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真实全面,做出公正的审计结论。
3.把握审计标准,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标准就是衡量审计证据的尺度,把握法规层次,问题精准定性十分重要。我国政策法规和制度是多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各种政策法规制度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政策法规制度效力体系。[6]这些效力层次大致划分为,国家层次的法律法规、地方层次的行政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在处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审计标准,运用层次性的结构体系指导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
4.加强业务学习,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是拉动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进行业务培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在技能水平不断获得提升、经验不断实现积累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应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加顺利地了解和把握行业专家的观点和看法,及时形成一致的意见,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得出准确全面的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的欠缺,提高审计人员归纳能力,培养其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条理性和清晰度。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加强文字基本功的训练,避免因用词不当、语言表述不清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从而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和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必须要规范审计工作,坚持相关原则,把握审计标准,同时,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总之,重视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目标的顺利进行,最终得出准确全面的审计结论。
参考文献:
[3]刘家义.努力打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审计铁军[n].2014-03-19.。
质量审计报告篇八
以下提供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社保专项资金包括^v^门负责管理的五大社会保障资金及财政部门安排的其他社会保障专项资金。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审计事业的转型,审计人员除了对该类专项资金开展安全性审计外,积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情况进行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与国家审计转型要求仍然较远,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无法提高审计监督的绩效。因此突破传统习惯束缚,将审计着眼点扩展到社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上,成为审计机整理得关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与内容,推动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本人结合近年来社保专项资金审计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重点关注的几个层面。
(一)关注政策层面。
(二)管理层面审计。
社保工作并不是某个部门或单位可以独立完成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它需要劳动保障、财政、地税、民政等部门单位的积极配合,如果部门单位之间配合不利,社保工作将无法取得应有效果。如2022年我市实施的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调查项目,就涉及财政、民政及各乡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对敬老院实施的属地管理[整理得]工作不到位,有的敬老院院长二年三换,对供养人员情况不熟悉,有的敬老院长不及时上报已死亡供养人员的名单,导致部分死亡供养人员所在的敬老院还在继续享受财政供养金,最长达16个月,造成了社保专项资金的严重损失浪费。因此加大管理层面审计力度,理顺各部门单位工作关系,可以提高各单位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专项资金的损失浪费。
(三)经办机构审计。
对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确定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也是有效提高专项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测试的重点为:一是资金管理方面。检查财政部门和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保专项资金是否单独设账核算,有关会计账簿、凭证是否完整健全。二是业务操作流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项保障金的拨付、管理,复核等方面有无制定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有效。三是经办机构内设的稽核部门是否履行好稽核职责,对发现的问题是否督促有关单位及内部业务科室整改。通过有效内控审计,可以堵塞资金管理、拨付中存在的漏洞,规范经办机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资金运行审计。
(一)专项资金征缴审计。
及时足额地征缴各项社保资金,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专项资金征缴审计中一要关注五大保障资金的扩面工作情况,社保扩面工作一直是^v^门一项重要工作,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工作不力的情况,建议有关部门深化宣传引导,优化相关服务,强化督促检查,全面提升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如2022年我市市直应参加五大保险为万人次,实际参保为万人次,参保率仅为28%,经审计提出后,2022年有关部门及时实施五费合征政策,参保率大为提高。二要检查业务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保障金。主要是检查参保单位是否已按规定缴纳保障金,有无存在故意拖欠或拒缴专项资金的情况,以前年度的欠费是否及时补缴。对未及时缴纳保障金的单位,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欠缴、漏缴企业的催缴力度,防止因部分企业欠缴影响保障金的安全完整,同时还可以建议^v^门要按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告各项保费征缴管理情况,通过社会舆论来监督各项社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三要关注保障金征缴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在五大保险审计中要特别关注地税部门和^v^门之间配合是否默契,工作是否协调一致,部门间特别是在掌握参保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新增减人员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是否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保费应收尽收。
(二)专项资金使用审计。
最能直接体现资金使用绩效的就是专项资金的使用,因此社保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也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人员既要检查专项资金的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计划,资金的调度和使用计划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还要检查具体经办部门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检查有无不属于专项资金负担的支出列入专项支出。检查有无拖欠截留、擅自改变用途、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对支付不规范的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整改。
(三)专项资金管理审计。
社保专项资金的安全管理,历来是审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要检查以前年度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及时采纳并得到纠正,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清理收回,绝不允许屡查屡犯的事情再次发生。二要检查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性,保值增值是否合法、合规。社保专项资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其安全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审计中要关注政府、财政部门、经办机构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有无存在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有无做到资金的保值增值。三要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规定将专项资金全部用于规定范围,严防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产生。四要检查有关单位信息化建设是否达到当前社保工作的发展需要,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有无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建设。
三、提高项目绩效的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树立社保审计新观念。在社保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进取,积极树立社保审计新观念。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及法律法规,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以审计报告、信息专报、每日要情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上研究并提出解决和预防存在问题的措施,拓宽服务领导决策的渠道,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当前对社保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并不表示不需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而是实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存的审计模式,该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审计人员先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查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着眼于体制、机制、制度、失误上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最大程度的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促使审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健全社保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
(三)积极开展社保资金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社保部门管理的各项数据都十分庞大,单凭以前老的审计思数、审计方法在绩效审计中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管理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人员也要积极采取参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等有效方式,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做好社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在审计中对经办机构提供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各个保障项目的业务数据、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业务数据与保障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以各项数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为基础,提出以往审计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如2022年我市实施的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项目,审计组将各地殡仪馆提供的2022年、2022年死亡人员信息花名册与民政部门提供的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花名册,对姓名字段进行关联,对死亡人员中同名同姓人员的信息生成疑似表,然后电话询问的基础上到相应敬老院进行现场确认,通过该方式,审计组发现了7个县区49名死亡供养对象所在的乡镇、敬老院或家属仍存在继续享受财政供养金的情况,堵塞了民政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四)注重成果转化,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审计人员在积极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工作,举一反三,配合被审计单位将审计成果予以最大化。2022年我们在社保专项资金审计中,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一些问题的同时,深刻研究和探讨问题的产生原因,注重成果转化,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提出改进建议,做好审计监督的同时也做好政府的参谋,得到了市政府及被审计单位的一致好评。如在五大社保基金审计中,我们及时以专报形式向市政府提出审计意见,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市区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合关统筹的通知,财政、地税、人劳三部门完善了“五费合征”做法,进一步加大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等。我市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专项调查项目,审计人员不仅移送了两个挪用民政专项资金的案件,七县市领导多次在报告、信息上做出重要批示,促进了民政部门连续出台9项管理制度,完善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和敬老院财务管理。
绩效审计是审计转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社保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正是落实审计转型、推进审计转型的具体做法,虽然在近几年工作中,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思路、观念、具体操作办法、具体实施理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研究。在当前国家审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之时,审计人员应该敢于创新,勤于思考,迎难而上,积极做好社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推动审计事业转型工作的科学发展。
质量审计报告篇九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是保证市场公正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而审计报告质量是保证审计工作成果合规有效的关键。为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监管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资源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同时也需要对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分配合理的资源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监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注重风险识别和控制。
在审计工作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以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工作素质。
在审计工作中,合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必须始终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坚守独立、公正、客观的职业准则。同时,审计人员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充分沟通,确保有效合作。
在审计工作中,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态度,充分与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审计人员应当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做好审核和复核工作,提高准确度。
在审计工作中,审核和复核工作是保证审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应当始终保持谨慎、细致的审核和复核态度,确保审计报告的内容完整、准确、合规。
综上所述,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人员需要立足于以上几个方面,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合规意识的强化和工作素质的提高、与审计对象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以及审核和复核工作的做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市场公正竞争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
在实施质量体系(如gb/t19004—iso9004所述)时,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应强调的是,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或新过程技术与持续的质量改进都值得加以考虑。
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使他们满意是实施质量改进的原动力。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均应认识到每个过程都能通过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以更好的效果和效率运行。
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通常对顾客、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社会都有利。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并为其成员做贡献、求进步和争先进创造机遇。
1范围。
本标准为在组织内部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提供管理指南。
采用和实施本标准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组织的文化、规模和性质,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类型以及所服务的市场和顾客。因此每个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资源特点开发相适宜的改进过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合同、法规和认证时使用。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进行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gb/t6583—iso8402质量—术语。
3定义。
本标准使用。
本标准使用gb/t6583给出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3.1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注1:资源可包括人、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3.2供应链。
接收供方的输入使其增值,并为顾客生产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过程。
注:
2输入和输出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3顾客和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
4图11—9表示了供应链单元。
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
3.4质量损失。
由于没有认识到过程和活动中资源的能力而导致的损失。
注5:质量损失的例子有:顾客满意度损失,因失去为顾客、组织或社会进行更多增值的机会而导致的损失,以及资源浪费等。质量损失是质量成本的组织部分(见4.3)。
3.5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注6:纠正过程输出的措施包括为纠正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过程输出和进行的返修、返工或调整。
4基本概念。
组织的产品、服务或其他输出的质量是由使用他们的顾客的满意度确定的并取决于形成支持他们的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质量改进工作应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住机会。
通过纠正过程的输出来减少或消除已发生的问题。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再发生。因此,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进了组织的过程,对质量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4.2.1管理者的职责和领导。
最高管理者负责并领导创造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名级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质量改进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担义务。各级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手段来领导质量改进工作: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伤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并有权改自己的工作过程。
4.2.2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质量改进的环境通常要求有一套新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即强调满足顾客需要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持续质量改进所必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包括:
——重视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使质量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职责和参与情况;。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始终强调质量改进是每人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改进过程来解决问题;。
——持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
——建立广泛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流渠道;。
——促进合作和尊重个人;。
——依数据分析进行决策。
应在整个组织内确立质量改进目标,他们应与总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注重提高顾客满意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应规定质量改进目标以便能测量其进展情况。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富有挑战性和效率。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需共同工作的所有人员应理解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取得共识。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进的目标使其反映顾客不断变化的期望。
4.2.4交流与合作。
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能消除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进的组织的人员障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应延伸到包括供方和顾客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交流与合作需要信任。如果要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寻求改进机会,信任则是必须的。
4.2.5认可。
通过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为(见4.2.2)。
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人个的发展和成长,并考虑到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因素(如机会、组织、环境)。此外,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集体绩效和对集体的认可,并鼓励经常性和非正式的信息反馈。
注7:奖励制度应与认可过程相符,特别是奖励制度应避免有害的内部竞争。
4.2.6教育和培训。
继续教育和培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教育和培训大纲在创造和保持质量改进环境方面是重要的。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均应在质量原理和实践以及在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见附录a(补充件)]的使用。所有教育和培训大纲均应经过评审,以使之与质量原理和实践相一致。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应定期评估。脱离应用的培训是不会奏效的(见7.3)。
4.3质量损失。
减少质量损失是质量改进努力的方向。质量损失应与损失产生的过程相。
联系。对于那些难于测量的质量损失至少要做出估计是重要的,诸如信誉损失和没有充分利用人的潜力等等。各组织应有利用每次改进质量的机会来减少质量损失。
虽然通过运用附录a中阐述的任一种技术都可以促进改进,但是只有组织结构内部协调地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对质量改进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测量,并对所有的质量改进活动进行评审。
组织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是从两个方面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即有组织内部纵向分层次进行和在横向跨部门过程中进行。组织质量改进时,应明确下列方法:
——通过在负有直接职责和职权范围内的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
——鼓励组织内每一成员开展与其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和协调这些活动的方法;。
组织内纵向分层次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各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后勤保障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测量并跟踪质量损失的降低情况;。
——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内全体人员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
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规定每个过程的目的以及它与本组织目标的关系,并就此达成共识;。
——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并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
——识别各过程的供方,并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
——寻求各过程的质量改进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质量改进的目标和计划应是组织经营计划的一部分。
管理者应在广义上制定质量改进目标,包括减少质量损失。应在经营策划范围内制定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为满足质量改进目标和实施质量方针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这些质量改进计划应注明最主要的质量损失,并在组织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中开展开。
组织的每个成员以及组织的供方和顾客应参与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改进机会。
质量改进计划一般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来实施。管理者应注意监视和控制这些实施活动,以确保他们都纳入组织的总目标和总经营计划。
质量改进计划的重点是新发现的机会和改进后未取得充分进展的领域。策划过程的输入来自组织的各个层次,来自对已取得结果的评审,还来自顾客和供方。
组织应开发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用的测量系统。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应是为了识别和诊断改进机会,同时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满足单位、部门、职能部门间和整个组织各个层次上的测量需要。测量对象涉及到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有关的质量损失。
a)测量与顾客满意相联系的质量损失可以依据的信息来源包括: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竞争产品和服务部门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记录,收入变化,服务人员所进行的常规检查,来自销售和服务部门的信息,以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等。
b)测量有关过程效率的质量损失可依据: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利用,产生、分类,纠正和报废不满意的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待时间,周期,所提供的性能,不必要的冗设计,库存规模以及过程能力的过程稳定性的统计测量等等。
c)测量社会质量损失可依据:未能发挥人的潜能(如职员满意度调查所示),污染和废物处置造成的危害,以及稀有资源的减少等等。
所有的测量普通存在的变异现象,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体现测量结果所反映的趋势。
除了建立并满足定量化的目标外,进行测量并与过去性能“基线”进行比较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测量增强了识别问题的客观性。
对测量结果进行报告和评审应作为本组织管理核算和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改进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应通过他们认为是重要的和可定量的形式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
5.4质量改进活动的评审。
应在各级管理层定期评审质量改进活动,以确保:
——质量改进的组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质量改进的计划是适宜的的并正在落实;。
——质量改进的测量是适宜和充分的,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进展;。
——将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策划中去。
在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应采取当适当的措施。
当组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致而严格的步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时,质量改进就会逐步取得效益。
6.1全组织参与。
当组织在质量改进上进行了很好的发动和管理时,该组织的全体人员及各管理层就会持续地承担并实施许多复度程序不同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会成为每个人员工作的一项正式内容,这些项目和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些需要组织跨部门的小组甚至要由管理者参与实施,有些则由个人或小组承担。
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通常始于改进机会的识别,而改进机会的识别则基于对质量损失的测量和/或与同领域占领先地位的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一经确定,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向前推进,并通过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得以完成,最终使该过程达到和保持新的、更高的水平。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完成后,应立即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6.2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
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对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应加以明确规定和论证。规定应包括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如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述。应将项目或活动的范围、计划、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也应作出规定。
6.3调查可能的原因。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确认和分析以提高对有待改进的过程性质的认识。应按照认真制定的计划采集数据。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去假设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决策应以事实为依据。
6.4确定因果关系。
性的因果关系,需要根据经认真制定的计划所采集的新数据加以验证和确认。
6.5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
在确定因果关系后,应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方案并加以评价。组织中参与该措施的成员应研究各方案的优缺点。能否成功地实施预防或纠正措施,取决于全体有关人员的合作。
注8:对过程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可以产生更满意的输出和/或减少出现不满意输出的频次。那种完全依赖对过程的输出进行纠正的做法,如返修、返工或分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6.6确认改进。
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后,必须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确认改进取得的结果。收集数据的环境应与以前为调查和确定因果关系而收集数据环境相同。对伴随产生的其他结果,不管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也需要进行调查。
如果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之后,那些不希望的结果仍继续发生,且发生的频次与以前几乎相同,则需要重新确立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6.7保持成果。
质量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通常包括对规范和/或作业或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以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这更改成为所有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改进后的过程则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控制。
6.8持续改进。
如果所期望的改进已经实现,则应再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进一步改进质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根据新的目标实施质量改进项目呀活动。要安排好优先次序,为每一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分配好时间期限,但时间期限不应限制有效的质量改进活动。
注9:“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进。本标准中的质量改进方法重点放在该循环的检查——处理阶段。
7支持工具和技术。
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中,以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决策是很重要的,正确地运用为此目的而开发的工具和技术有助于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的成功。
7.1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
质量改进的决策应尽可能地以数字数据为依据。应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数字数据中所反映的差异、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
7.2适用于非数据数据的工具。
某些质量改进的决策建立在非数字数据的基础上,这类数据在营销、研究和开发以及管理者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应运用适当的工具正确处理这类数据,使其转化成可供决策用的信息。
7.3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培训。
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接受工具和技术和应用培训,以改进其工作过程。脱离应用的培训是很少奏效的。本标准附录a中阐述了已被广泛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表11—5列出了这些工具和技术及其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在特定的应用场合,可使用其他的工具或技术。
序号工具和技术应用。
a1调查表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2分层图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a4头脑风暴法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a5因果图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a6流程图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a7树图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求之间的关系。
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8。
控制图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a9。
直方图显示数据波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有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a10排列图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a11散布图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本附录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下列工具和技术可用于数字数据分析。调查表适用于数字数据分析和非数字数据分析两种情况,故首先介绍适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最后介绍用于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
按下列格式对每种工具或技术进行介绍:
a.应用:工具或技术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b.说明:对工具或技术的简要描述;。
c.程序:工具或技术的使用步骤;。
d.示例:工具或技术的应用示例。
a1调查表。
a1.1应用。
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a1.2说明。
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a1.3程序。
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将要解决的问题);。
a.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数据(解决问题);。
b.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统计工具);。
c.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并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谁收集的数据;。
何地、何时,以何种方式收集的数据;。
d.通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
e.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
a1.4示例。
表a1调查表。
缺陷类型。
缺陷原因未印上的页数模糊的页数透过反面的页数顺序不对的页数合计。
机器卡纸。
湿度。
色料。
原件情况。
其他(详列)。
总计。
调查者:
日期:
地点:
调查方式:
a2分层图。
a2.1应用。
分层图用于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a2.2说明。
在收集到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大量观点、意见或其他想法等信息之后。用此工具把这些信息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组。此项活动中要激励每个人创造性地、充分地参与。最好能由一定规模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建议最多为8人),这样便于组员们很好地合作。此工具常用于归纳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观点。
a2.3程。
序
a.用广义的术语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狭义的术语可能影响主题的提出)。
b.尽可能多地将每个人的观点、意见或想法记录在卡片上(一个意见一张卡片)。
c.把卡片混合起来随机放在一张桌子上。
d.将有关的卡片按下列方式分组:
把看似有关系的卡片放在一组;。
一组最多为10张卡片,不应将单张卡片勉强地编入某组;。
找出一张能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
把主卡片放在最上面。
e.按组将卡片中的信息登录汇总。
a2.4示例。
图a1和表a2列出了对电话问询机的要求。
图a1按a2.3步骤c)的随机分布。
表a2按a2.3步骤e)对资料分组归类。
可变的长度信息。
时间和日期标记
不计次的挂断。
指示的信息数量收到的信息。
通路密码。
耳机插座秘密。
清晰的说明书。
快速查询卡说明。
带有清晰标志的控制。
易于使用。
通过遥控电话操作控制。
易于消除。
消除“选择的”信息消除。
a3水平对比法。
a3.1应用。
a3.2说明。
水平对比法是把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和性能与公认的领先者进行比较,它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3.3程序。
a.确定对比的项目。
此项目应是过程及其输出的关键特性;。
过程输出对比应直接与顾客的需要相联系。
b.确定对比的对象。
典型的对比对象可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和/或不是竞争对手,但在对比项目上是公认的领先者。
c.收集数据。
——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考察、访问、人员或专家调查以及技术刊物等方式获取有关过程性能和顾客需要的数据。
d.归纳并分析数据。
分析的目的是针对所有有关项目制定最佳的实践目标。
e.进行对比。
根据顾客的需要和竞争者及非竞争者的绩效确定质量改进的机会。
a4头脑风暴法。
a4.1应用。
头脑风暴法用于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a4.2说明。
头脑风暴法是引导小组成员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和澄清大量观点、问题或议题的一门技术。
a4.3程序。
包括两个阶段:
a)产生阶段。
组织者重申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本次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然后小组成员提出各种观点。本阶段的目标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
b.澄清阶段。
小组重温这些观点,确保每位成员都理解了所有的观点。在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对观点作出评估。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包括:
——确定组织者;。
——明确阐述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
——每位小组成员依次提出一个观点;。
——如可能,可对本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进行补充;。
——在此阶段,既不评价也不议论观点;。
——把所有观点公开记录下来;。
——本过程持续到不再有观点产生为止;。
——重温所有观点并加以明确。
a5因果图。
a5.1应用。
——因果图用于:
——分析因果关系;。
——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a5.2说明。
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展示已知结果(如某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之间的一种工具。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类别与子原因,形成类似于鱼刺的样子,因此该工具又称鱼刺图。
a5.3程序。
a.明确、扼要地确定结果。
b.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数据和信息系统;。
——环境;。
——设备;。
——材料;。
——测量;。
——方法;。
——人员。
c.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方框中,然后把主要的各类原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见图a2)。
d.寻找所有下一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并继续发展下去。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两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见图a3)。
e.从最高层次的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如收集数据、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注:
10.绘制因果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头脑风暴法收集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用分层图把它们归纳成原因类别和子原因。
11.在某种情况下,列出一个过程和主要步骤作为原因类别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当将某过程流程作为改进的结果时,常常利用流程图来规定这些步骤。
12.绘制出因果图后,经过进一步完善可成为一个“活工具”,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13.因果图一般由小组集体绘制,但拥有足够过程知识和经验的个人也可画出。
a5.4示例。
图a4列出了照相版质量差的因果图。
a6流程图。
a6.1应用。
流程图用于:
——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a6.2说明。
流程图是用图的形式将一个过程的步骤表示出来,通过对过程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
调查改进的机会。通过对一个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能发现故障的潜在原因。流程图可用于从物流到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阶段等任一过程的所有方面。
流程图由易识别的符号构成。一般所使用的符号如图a5所示:
a6.3程序。
a6.3.1描述某一现有的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c.确定该过程的步骤(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d.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草案。
e.与该过程中的有关人员一起评审该流程图草案。
f.根据评审结果对流程。
图加以改进。
g.对比实际过程验证流程图。
h.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过程实际运行情况的记录,也可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a6.3.2设计一个新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将过程中的步骤具体化(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c.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加以改进。
d.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该过程设计操作的记录,也可用于差别设计改进的机会)。
a6.4示例。
图a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复制文件和过程。
a6.7树图。
a7.1应用。
树图用于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a7.2说明。
树图用于系统地把某一主题分解成组成要素。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和用分层列出的或者归类的观点可以转换成树图,以显示出逻辑和顺序关系。此工具可用于进行策划和解决问题。
a7.3程序。
a.清楚和简要地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
b.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头脑风暴法或使用分层图中的主卡片)。
c.绘制图形,把主题放在左框内,把主要类别放在右边。
d.针对每一主要类别,规定其组成要素及子要素。
e.把针对每一主要类别的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放在相应的右边。
f.对树图进行评审,确保在顺序上或逻辑上都没有空档。
a7.4示例。
图a7所示为电话问询机树图。
a8.1控制图。
控制图应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a8.2说明。
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和过程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工具。随机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引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控制图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之上。控制图利用有效数据建立控制界限,如果该过程不受异常或特殊原因的影响,进一步的观察数据将不会超出这一界限。有关控制图的详细资料可参阅相应的国际标准(如iso7870和iso8258,见附录b)。
注14:控制方法的种类很多,他们可用于过程、产品任何输出的所有计量或计数特性。组织应进行培训,并就如何绘制和应用控制图积累经验。
a8.3程序。
a.选择控制特性。
b.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c.确定分组原则(项目的小集合,并假定在该集合内波动仅由随机原因引起),样本大小和抽样间隔。
e.计算各分组样本的统计量。
f.根据分组样本的统计量计算控制界限。
g.绘制控制图并标出各组统计量。
h.研究控制界限之外的点并标出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i.决定下一步行动。
a8.4示例。
根据表a3中的数据绘出a8所示的控制图。
表a3溢出量及抽样统计(x,r)。
单位:g。
分组号x1x2x3x4x5xxr。
1
2
3
4
54732443520。
1937312534。
1911161144。
29425938。
2812453625178。
146。
101。
197。
14635.627。
29.218。
20.2633。
39.430。
29.233。
6
7
8
9
104035113833。
1530123326。
3544321138。
2727262035。
2345263732157。
116。
160。
145。
16331.429。
23.221。
32.033。
29.017。
32.622。
11。
12。
13。
14。
152744403118。
3125243222。
2237194714。
3532123830。
2540245019161。
134。
139。
149。
15832.226。
26.810。
27.833。
29.926。
31.631。
16。
17。
18。
19。
20731231832。
380414037。
2512294820。
3120352447。
1227384031111。
156。
144。
157。
14831.625。
31.241。
28.836。
29.627。
29.628。
21。
22。
23。
24。
255242522425。
203115328。
2947413222。
2827223254。
4234152921195。
97。
171。
163。
14139.028。
19.428。
34.225。
32.632。
23.227。
累计746.6686。
平均x=29.86。
r=27.44。
a9直方图。
a9.1应用。
直方图应用于:
显示跳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a9.2说明。
用一系统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表示数据。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调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变化的高度表数据的分布情况。图a9表示最常出现的4种波动形态。通过对这些形态的研究,人们能够掌握过程的情况。
a9.3程序。
a.收集数据;。
b.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确定数据的极差;。
d.按数据值比例画横坐标;。
e.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观测值勤的数目或者百分数);。
f.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高度,它就代表了落在此矩形中的点数。
注15:可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表数据,以便画出直方图。这样的表常称之为调查表。
a9.4示例。
图a10所示的直方图显示出上述控制图示例中的溢出量数量(表a3)。
a10排列图。
a10.应用。
排列图用于: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a10.2说明。
排列图是为了对从开发频率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此图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通过区分最很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改进效果。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与每个项目有关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测量方法。矩形用于表示每个基础上相应的作用,累计频数线用于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a10.3程序。
a.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b.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等;。
c.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f.在每一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度量;。
g.自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的量,画累计频数线(见图a11);。
h.利用排列图确定质量改进的最关键项目。
a10.4示例。
图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明噪音和串线占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改进机会。
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示噪音和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机会。
a11散布图。
a11.1应用。
散布图用来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a11.2说明。
散布图是一种研究对出现(如[x,y]),每组一个点)的两组相差数据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云,可从点子云的形态推断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x与y之间正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增加,负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相应减少。
图a12是6种常见的点子云形态。通过研究这些形态,人们可以掌握这些组数之间的关系。
a11.3程序。
a)从将要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的两面三刀组相关的中收集对应的数据(x,y),最好有30对数据。
b)标出x轴和y轴。
c)找出x和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用这两个值标定横轴(x)和(y)轴,两个轴大约等长度。
d)描出成对(x,y)的数据点。当两组数据的数值重合时,可围绕数据点画出同心圆,也可在离第一个点最近处画第二个点。
e)研究点子云的形态,找出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序。
a11.4示例。
表a4列出了添加剂的重量与产出率的数据,图a13就是根据这些数据绘出的散布图。
注:此散布图示出了添加剂“a”的重量与产出率之间存在着弱正相关的关系。
附录b。
文献目录。
(参考件)。
[1]iso7870控制图通用指导与介绍。
[2]iso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
[3]gb/t19004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男陈志田谷艳君李仁良徐有刚徐法张宏伟秦前浩江元英李志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04.4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四部分质量改进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4,第1版。
2.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6,第1版。
3.[美]j.m.朱兰。
质量控制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2,第1版。
4.[美]j.m.朱兰,质量计划与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2,第1版。
5.[美]a.v.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5,第1版。
6.[日]石川馨,质量管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9,第1版。
7.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教育培训部,质量管理原理与理论(质量管理学第1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第2版。
8.[日]铁健司,管理和改善的实施方法(qc入门讲座2),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1,第1版。
9.[日]铁健司,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5.6),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4,第1版。
10.[日]铁健司,管理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7),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9,第1版。
11.梁乃刚,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与应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8,第一版。
12.蒲伦昌,世界质量管理新特点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第1版。
13.盛宝忠,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与质量进步,上海质量,,第1期。
14.李春田,新的焦点iso14000,质量管理,1996,第1期。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一
摘要: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以及发展过程中,电网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其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提升电网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此,文章综合现阶段电网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状况、审计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在现阶段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型的电网企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电网企业(如地方电网企业各县级公司及一些民营企业)来说,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要想在根本上推动整个电网行业的长足发展,就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基于审计的角度合理的控制电网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在根本上提升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一)电网企业内部形势的发展。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基于电网企业内部的整体环境角度来看,电网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以及运营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中还是基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开展,是无法有效的推动电网企业的长足发展的。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网企业确定了全新的发展目标,要想在根本上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就要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在整体上来说,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之中:首先,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质量管理的转型,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监督管理对电网企业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保障工作的稳定开展;其次在实际中可以为电网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二)外部环境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现代化的背景影响之下,电网企业必须要提升对电网企业转型工作的重视,强化经济责任的设计、相关工程项目的审计、加强对电网企业各项资金流动的审计,对于电网企业发展中重点与难点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在根本上保障电网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国家的政策、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与优化对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以及管理工作也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电网企业在实际中必须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明确其工作中心,积极合理的应用各种内部审计手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电网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的。
二、提高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践措施。
(一)基于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全过程工作理念。
要想在根本上实现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就要加强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在传统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对于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审计调查较为重视,对于事前的预防以及事后的完善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树立全过程工作的理念,全面的践行各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要梳理事前审计指导、事中审计执行以及事后审计监督的工作思想,要对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充分的补充与拓展,进而保障其与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相吻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吻合。同时,电网企业在实际中必须要加强对一些重大事项的的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检查,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模式。例如基于审计项目为例,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对审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以及管理。审计人员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业务,界定具体的责任,对各项审计业务进行专项的复核审查,在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二次的审阅,对其进行周期性的审查。同时,在实际中必须要对审计进行复核,将其作为审计全过程的主要内容,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审核,审计复核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提升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在过程中要对审计报表的清晰性、法规的合理性、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审计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重点关注,在整体上来说,实现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管理,要提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细节管理,进而在根本上推动我国电网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性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在电网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基于提升企业价值、优化企业运营机制的主要目标,要明确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优化审计服务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审计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基于提升电网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为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始终树立目标导向的基础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审计质量在实际中主要就是受到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高低、审计管理能力质量以及审计方式的科学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其也受到审计的组织模式、制度构建、文化理念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提升对审计保障以及审计服务的重视,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原则,要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中对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估,基于环境、业务、人员以及服务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体的审计质量与效果。
3.统一性原则。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判断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具有统一性,是否遵循国内内部审计行业组织以及发展的各项事务标准、准则、职业道德规范、事务公告以及指南等相关内容,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系统以及目标值的设置必须要基于既定的要求为基准,要基于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系统的优化完善,进而提升其整体质量与效果。
4.经济效益原则。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必须要始终遵循经济性的基础原则,要在保障其整体审计质量的基础之上,实现审计成本的最小、审计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体的审计质量与效果。
(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融合信息技术手段。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网企业要想在根本上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推动电网企业的改革发展,就要合理的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与手段,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提升对这几点工作的重视。例如,在内部审计开展中可以合理的应用erp系统等相关信息技术手段,此系统充分的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相关管理内容融为一体,进而真正的实现无纸化的办公,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保障各项原始数据的录入效率,进而在根本上保障数据处理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对此在实际中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其可以基于以下几点进行:
1.要充分的凸显信息监督的自身功能与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质量与效果,对企业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简化工作流程,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管理数据对电网企业的各种数据进行进行集成管理,经筛选构建为内审的审计指标,创建完善的分析系统,在根本上保障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及时预警,避免各项数据风险问题的出现。
2.充分的凸显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作用与手段,在进行数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在电网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各种数据信息的检索、信息的追溯以及业务流转等工作,进而及时更新获得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保障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四)完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及评估系统。
2.提升对外部监督体系的重视,在实际中可以基于电网企业,组建完善的评估小组,积极的引入外部监督管理小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基于职业的道德标准开展工作,进而在根本上保障各项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必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以及意见起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的程序。
3.电网企业必须要制定定量以及定性的评估方式,通过内部审计单位以及部门的工作意见,融合外部监督组织的观点,制定完善的评估保准,构建科学的评分制度,进而汇总各项项目数据,了解考核分数,进而制定完善的考核模式,基于电网企业的实际状况,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4.电网企业要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电网企业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追究责任制度,基于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系统,对其进行分解,审计部门要基于相关责任承担义务,全面践行各项政策,在根本上保障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果。
(五)构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管理氛围。
电网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内部审计环境进行系统的处理,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规范行业标准,完善现有的内部审计质量与氛围,对此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1.电网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梳理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要通过清楚、明确的行动指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引导,加强监督审查,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电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完善现有的管理程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保障质量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定期开展审计会议、制定完善的工作报告制度,基于审计工作开展,营造高质量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根本上提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就要对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系统的分析,明确重点,构建完善的管理流程以及组织系统,完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进而在根本上保障电网企业工作的稳定开展,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整体的工作质量与效果。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二
低质量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或应知企业存在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即会计报表存在“瑕疵”甚至“毒瘤”,却不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去揭露而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在审计市场中,由于审计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作为审计最终产品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是难以衡量的,审计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审计最终产品的报告是一种标准化格式的报告书,不管是优质还是劣质的报告书,其外在形式、格式及描述的语言几乎是相同的,而且审计本身具有很强专业技术性,即使专业人士也无法从报告本身判断出优劣,而作为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社会公众更难以理解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使下,出具了低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影响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被低质量的审计报告驱逐出市场时,遵守《审计准则》独立性强的注册会计师将被丧失独立性的审计人员所代替,社会审计质量总体水平将逐渐下降,审计市场内部将不存在产生高质量审计水平的自发机制,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产生了怀疑,他们就不愿意支付高额的审计公费,审计公费进一步降低,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经济利益,也将通过偷工减料来节约成本,审计质量也将进一步下降,这种循环作用,将使审计市场上剩下低成本的劣质审计服务,最终将导致审计服务退出市场,因为社会公众不会花钱去购买劣质产品。注册会计师将面临信任危机,审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
(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低质量审计让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蒙混上市,资金流向了劣质企业,不会产生良好的使用效益。而优质企业却因资金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证券市场不能将稀缺资源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到最需要资金、最能创造财富的企业中去,不能有效规范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行为学理论分析。
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产生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动机、机会和道德,审计人员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同样也是受这三个因素影响,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部动因,机会是外部条件给出具低量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道德不良的审计人员更容易为出具低质量报告寻找合理化借口。即动机、机会、道德三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促使低质量审计报告的产生。
(一)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在动因。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经济人有会计舞弊的动机和倾向,一旦需要舞弊,便以变更注册会计师相威胁或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其配合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当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得不到注册会计师的支持时就会另行选择注册会计师,或以高于正常审计公费的审计支出来引诱注册会计师。变更注册会计师是对现有注册会计师利益上的一种威胁,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上,争取一个客户是不容易的,由于审计产品供应的可持续性,失去一个客户远不只损失一年的审计公费收入,在客户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失去一个客户的损失相当于每年从该客户中获得的收益现值总和,而且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较大的启动成本。而且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品种少,服务对象集中,服务时间重合。“僧多粥少”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审计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审计主动权掌握在需求方手中。面对丰厚的审计费用,有的注册会计师想坚守一方净土,有的注册会计师会为之心动,即产生了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动机。
(二)机会给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可趁之机。
由于一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弱化、法律制度滞后,公司管理当局就有机会进行会计舞弊。同时,由于对注册会计师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给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首先,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存在多头监管: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部门,但由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没有问题的时候没有人过问,出了问题,这些部门一拥而上都把会计师事务所列入重点监管的对象。这样,对会计师事务所多头监管、多头检查,容易形成“大家都管其实都不管”的现象。给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同时,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媒体监督不力,经常出现“报喜不报忧”现象,对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现象不能及时地曝光,容易起误导作用。其次,监管措施不力,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新兴的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对注册会计师监督检查一般采取抽查的方式,但抽查范围窄,涉及的审计项目和事务所不多。如果没有有效监管的话,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相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是真实可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对注册会计师监管和监督不力,给他们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
(三)道德不良容易为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找到合理化借口。
道德是一个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具有是非、善恶、荣辱的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诚信教育不足,人们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置道德于不顾,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注册会计师也是一般的社会人,不可避免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独善其身”。虽然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由于《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只是从原则上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在宏观层面具有指导意义,但难以具体实施,因此,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难以有效落实,给注册会计师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提供了合理化的借口。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执业环境,消除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动机。
首先,创新审计委托模式,完善审计合约。由于审计委托权掌握在公司管理当局手中,这样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听从管理当局而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因此要消除注册会计师因公正执业而被炒鱿鱼的疑虑,应该创新审计委托模式。笔者认为,在独立董事制度得到落实、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得到保障情况下,应该由审计委员会以招标方式来聘任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特长,使得对注册会计师选择更趋合理,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发现异常现象;而且审计委员会通过聘用注册会计师,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可以更好地独立监督管理层,从而改变目前存在的大股东控制公司、公司治理的落后的现状,以及减轻内部人控制造成的会计舞弊现象,杜绝了低质量审计报告的源头。另外,审计委员会选好会计师事务所,签审计约定书时,可以考虑一次性签约多年的审计服务,这样,可以消除注册会计师的担心而大胆公正执业。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三
报告审计工作结果是审计过程报告阶段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人员报告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依据实际情况或需要的不同,报告可以有书面的和口头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之分。但是,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人员专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交流信息,报告审计结果最重要、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证据和相关信息,在运用职业判断对之进行重要性分析之后,及时向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交反映审计结果和审计任务完成情况的书面正式报告,即内部审计报告。有关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很多,下面围绕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对内部审计报告作一些一般的说明。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一般要求或具体要求,用文字的形式来说明审计目的、范围和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呈送给有关部门或人员的一种正式书面文件。中期审计报告是对现场审计某一方面或具体领域审计发现的说明;最终审计报告则是整个审计过程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既定工作,其主要的目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报告的阅读者传递信息。
收集、整理和记录企业管理当局控制下各类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是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报告就是汇集这些信息(包括令人满意的状况和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两个方面)并对之表述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主要方式。一份真实情况良好写照的审计报告是赢得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信任并依赖其工作成果的一种有效工具。一份成功的审计报告必须能够准确地传递有关被审计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向读者表明内部审计完成丁哪些工作,还能够完成什么,管理部门应该关心而未能关心的是什么。管理人员,尤其是最高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够对审计报告给予必要的关注,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组织内部一种相对独立职能工作结果的内部审计报告所收集的信息是在系统的检查和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通过审阅审计报告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审计报告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说服报告的阅读者接受并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
任何一份内部审计报告都应该表述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包括针对一些有害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错误、缺陷或不良管理方式下产生的不规范行为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只有这些审计意见取得报告阅读者,尤其是那些有权对之采取纠正行动的管理人员(包括对存在问题负直接责任的)的认同时,内部审计报告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效用,成为推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事实上,审计意见,即便是正确的审计意见也未必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其间,审计报告不具说服力或说服力不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份良好的审计报告在准确反映事实,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能使报告的阅读者,甚至那些熟悉实情、做事谨慎的人们也能够通过阅读报告得出与审计人员相同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并充分意识到采纳审计意见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协助组织内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才能赢得其应有的组织地位和良好声誉。
上述两个内部审计报告致力于达到的目的,也是其它报告方式应予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成功有效的审计过程,实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能活动的总目标。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不同,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财务审计报告和经营审计报告;最终审计报告和中期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和非正式审计报告;书面审计报告和口头审计报告;综合审计报告和专题审计报告等等。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这些不同称谓各具特色的审计报告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共同满足报告审计结果、达到报告目的的要求。按照《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指导性要求,在现场审计完成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交鉴认的最终审计报告;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也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取决于报告的类型。下面,就书面形式的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作一些简要介绍。
中期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就某些领域的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的一种报告形式。通常,中期审计报告也称作“审计备忘录”。
审计备忘录是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意见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要求作出书面的答复,因为最终审计报告包括中期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结果。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审计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甚至重大控制缺陷。这些不良状况任其存在和蔓延将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适时地编写审计备忘录,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供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以便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审计报告工作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取得其信任和合作;(2)有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改变不良的状况或遏制其发展趋势;(3)供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的正确性,为最终审计报告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
一般而言,中期审计报告的篇幅较短,写作要求也不像最终审计报告那么严谨,尚不具有公认的标准格式。但是,任何一份审计备忘录都应该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下面是美国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四份较典型的审计备忘录。
审计备忘录的编写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尽管上述四份审计备忘录的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要求:篇幅较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明扼要地陈述审计发现;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另外,从这几份审计备忘录中,我们可以切实地发现,内部审计活动在客观地确认值得改进的领域,促进组织加强控制、提高工作质量方面大有作为。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备忘录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正是许多组织的企业管理当局都在有关政策和方针中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该慎重考虑审计结果,并及时实施正确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原因所在。
更多。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四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为保证审计报告质量,在项目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小组长、项目主审、审计组长、法规处、办领导、审计业务会议六个环节和层面的职能作用,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取得好效果。
一是发挥好审计小组长现场管控作用,确保审计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该办要求各审计小组在完成审计实施任务后,不但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做好审计记录,编制完成审计工作底稿,还要写出本小组的审计报告;小组长要发挥好在审计现场的直接监控作用,对小组报告中涉及到的第一手资料严格审核,保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并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是发挥好项目主审的综合作用,确保审计资料的完整性。要求项目主审从严把握审计结果的各个细节,认真负责地梳理汇总各小组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审计组审计报告的起草任务。期间,要与各小组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尽量避免返工。
三是发挥好审计组长把握总体的作用,确保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审计组长除了要对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行使好审核职责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审计组全体人员讨论和研究审计组的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重点对报告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发现问题事实表述、定性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
四是发挥好法规处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作用,确保审计报告的规范性。要求法规处审理人员重点抓好审计过程控制。对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报告反映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法规引用的适用性进行全面审核把关。使审计报告既无遗漏,又要规范。
五是发挥好办领导把握全局的作用,保证审计报告的政策性。办领导主要是注重把握审计结果的政策性和针对性,使审计定性和处理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既能符合实际,又不偏离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大局。
六是发挥好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决策作用,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既可防止出现审计组对问题的倾向性偏好,又可防止个人决策产生的弊端,避免在审计定性和处理中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造成审计报告有失公正和客观。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五
新形势下,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密围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发挥审计职能,营造和谐氛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个值得共同探讨的课题。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所谓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虽然,地方审计发挥了审计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从主客意识和客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法规体系的健全滞后。
目前,我们国家的审计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综观审计工作外部环境,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不规范的行为依然存在,无形之中这就增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而从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法律法规不可能涵盖经济生活的全部,即使有所涵盖,也有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着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这种法制体系在不断健全的过程中,其来及弥补的疏漏一定程度影响了地方审计的质量。
2、审计管理体制的人为牵制。
审计机关,其性质所决定必须独立于被审单位及受权人等。可以说,独立性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审计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经费和人事关系隶属于地方政府,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但与此同时,法律又要求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从体制上有所欠缺,审计机关也不具备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如在办案中,上级领导打招呼说情。办案人员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
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和任务逐渐增多。部分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把完成审计任务和查处大案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影响了审计质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完成审计项目数量多,打造精品项目少的现象。有的审计人员以查处大案要案为审计工作的唯一目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不能全方位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造成审计监督的死角。
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具体表现在:对重大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上级审计机关检查验收的审计项目较为注意,对一般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对审计结论和作出审计决定的质量管理上较为注意,对审计程序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到位;注重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目标的实现,而相对忽视应当遵循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操作规程,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执行的不够位。
5、审计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
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和提出宏观监督建议的能力比较弱,以单纯的财务会计知识来查错纠弊,就账论账的传统财务审计观念比较浓,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得不到提高;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对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宏观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审计建议往往得不到被审计对象的有效采纳,审计综合报告得不到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受到挑战,增加审计的科技含量,推进审计技术进步已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懂电脑审计的人员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一)、炼内功,提升队伍综合素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经济领域里的很多问题仅靠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很难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我们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本,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组织各项能力、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需要和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现状,确定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的目标、战略规划,明确不同时期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和环境。全体审计人员应该树立接受终身学习教育的意识,自觉地查找自身在依法审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和实践,弥补不足。
2、构建清廉型审计队伍。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地方审计机关要按照“抓班子、带队伍、讲工作、树正气、办实事”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大事、议大事、努力提高驾驭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胡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教育审计人员,严守审计“八不准”纪律,多想工作、多讲奉献,树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构建文明型审计形象。要大力倡导“对人知感恩、对物知珍惜、对事知尽心、对己知克制”的道德行为理念,实施以执业道德、政务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建设工程。教育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艰苦奋斗,做文明审计的表率。
(二)、重监督,切实履行审计职能。
紧扣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安排布置各项工作,突出加强对各项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抓手,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加大专项资金包括一些公共资金的审计力度,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1、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四个重点”:即紧密围绕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收支编制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等问题的审计,促进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紧密围绕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和实施情况的审计,推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建立并规范运作;紧密围绕推进预算分配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加强对预算分配行为的审计;紧密围绕推进县级预算管理不断规范,加强对预算调整、追加支出的审计。在审计方式方法上,搞好“四个结合”:即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分析原因推进整改相结合,会议通报审计情况与对外公告审计结果相结合。既客观反映成绩,又如实揭露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2、强化涉农资金审计。“民以食为天”。地方审计机关,要一切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开展审计监督,在审计方向和审计内容的确定上,必须坚持以资金为纽带,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重点关注资金的流向、流量、流速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看涉农资金是否姓“农”,有没有变小、变向、变质。一是监督农民负担卡内的农民应负担的各项负担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超标现象;二是监督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农民头上;三是监督有没有负担卡外的收费现象;四是监督有无变向收费现象,及时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抵制不法行为。要对那些违纪违规部门进行处理处罚,并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反映;四是资金使用的专一性,资金分配是否用于“三农”建设,钱是不是发在农民群众身上,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现象,有无偷工减料行为,有无偷梁换柱之事。
3、强化涉农部门监督。一是注重对行政执法、管钱管物部门的审计监督。为了减少和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促进其依法行政,正确行使职权,应定期对涉农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查处农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钱物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杜绝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二是注重对涉农干部的审计监督。村干部本应是村民的“主心骨”,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可有的村干部却利用村级财务不健全的缺陷,采取票据久拖不报、收入不做账或做假账、虚报支出等手段谋利;在土地转让、工程建设中收贿赂、挪用征地补偿款、扶贫救济款等款项;挤占集体资产或利用村集体资产为个人谋私。长此日积月累,导致矛盾升级,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些群众性事件。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通过审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干群之间的“零距离”对话,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解决了农村存在的“上学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三)、勤服务,力推县域经济发展。
工作成效是校验一个机关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作为审计机关,要以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根本,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扎实履行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双重职责,当好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经济运行的监控者、经济决策的参谋者和政治文明的促进者。
1、搞好协调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上级审计机关的重视、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配合,因此,一是要处理好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动、自觉地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领导,积极、热诚地为上级机关服务。二是要处理好与地方县委政府的关系,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和县委、政府工作重心,为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管工作出谋划策,竭力维护地方经济秩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注重协调配合。四是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机关在查处问题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文明执法,要与被审计单位在高层面上沟通,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沟通平台,要通过审计监督,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的“良师益友”。
2、当好政府参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起到“系统监控”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朽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做法一是合理安排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对于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行业,领导任期较长的单位,都应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把审计“关口”前移,实现对单位领导人的事中监督、同步监督,为“先审后离”创造条件,既保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也起到惩治和预防腐朽的双重作用。二是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所有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凡离必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审查账目,而且要检查履行各项经济责任、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情况,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可行性调查研究方式,不断加大审计的查处力度,有效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3、全力搞好服务。地方审计机关,既是经济“卫士”,又是政府的“眼睛”,也是人民的勤务兵。要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审计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以前好的做法,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一审二帮三促进”上。审计报告既要客观反映和分析查出的问题,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六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决定着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使用程度。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提出完善质量控制的对策,为建立良好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日益分散,除了大股东之外,还有很多零散的小股东,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此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作用日益凸显。注册会计师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广大股东权益、投资者利益以及为潜在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合理的会计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而制定各种方法和程序并加以实施,从而让各项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在规定的程序中有序运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无论是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还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进行控制测试、执行实质性程序、出具审计报告都离不开审计质量控制。通过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大众中的公信力,促进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存在恶性竞争。
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完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数量都得以迅速增长。但审计市场毕竟有限,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注册会计师增长的速度。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去争夺同一家企业作为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招揽客户,审计费用不断地降低。获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不断的减少审计时间和必要的审计程序,最终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甚至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留住审计客户而一味的迎合客户的要求,与审计客户串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样做不但降低了审计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会计事务所的数量还是以中小所为主,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仅占一小部分。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受人员以及资金的制约,无法像大型会计师事务一样,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管理上也没那么严格。当审计业务量比较大的时候,许多中小事务所会雇佣一些临时人员参与审计,由于所雇佣的审计人员水平难以保证,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降低。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认为能够提高审计质量的三级质量复核制度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三级质量复核制度已经成为常态,但很多时候这种有效的复核制度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审计旺季,项目经理为了完成更多的审计业务获取更多的收入,会缩短复核时间,导致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可能要签署数以百计审计报告,导致最后一级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也极易流于形式。
(三)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监管。
完善有力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当前,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部门众多,除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之外,还有财政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多头管理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缺乏核心监管机构,极大弱化了外部监管的力度。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虽然具有监管权,但是没有执法权,对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处罚只能有财政部门执行。其他的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也有监督管理权,但是各部门制定的监管标准不一,无法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造成监管冲突的现象经常发生,最终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收费制度,杜绝恶性竞争。
审计费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多情况下,收费标准比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出具质量较高的审计报告,过低的收费导致不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取得业务,就不遵守执业准则与道德守则,失去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底线。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克服短期行为,合理公平的收费,坚决杜绝恶性竞争。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要想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系统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考核体系,让注册会计师牢记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线”,让所有会计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没有工作效率,没有工作业绩的人员给予惩罚。其次,要让三级质量复核落到实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审计业务整个过程以及工作底稿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以及质量得到保证。为了确保三级复核有效实施,必须将每一级复核人的复核内容及其承担的责任进行细化,让风险与利益挂钩。
(三)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完善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第一,应当明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监管机构,让核心机构既具有监督管理权,也要有相关的惩处权。其他监管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核心监管机构的工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为了保证监管到位,监管的公平与合理性,还应当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对核心监管机构的再监督,对其监管行为进行评价。第二,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对故意违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会计师,实行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结论。
要使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发挥最大作用,必须解决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合理收费、杜绝恶性竞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等各种措施,才能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才能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宣传部条幅范文怎么写 写宣传标语的格式(六篇)
- 2023年矿山保护协议书简短(实用19篇)
- 校园环保志愿者申请书范文 校园环境志愿者范文(二篇)
- 2023年社会活动实践申请书怎么填如何写(模板15篇)
- 教师寒暑假不值班申请书 教师寒假请假回家假条(6篇)
- 股权欠款协议书(大全19篇)
- 市场监督管局调岗申请书 市场监督管局调岗申请书范文(七篇)
- 2023年蔬菜检测协议书汇总(大全18篇)
- 2023年疫情期间出征日记范文通用(优质19篇)
- 2023年高中志愿者入会申请书范文汇总(模板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