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创新申论范文(模板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1:50:38 |
  • ZTFB |
  • 11页

阅读是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逐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总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一

3、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6、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11、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4、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5、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16、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17、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20、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2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2、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24、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

25、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26、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27、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

28、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2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1、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32、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35、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别忘了你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3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38、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3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42、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就是说,教育道德应该有助于造就一种更佳类型的人,这样,附带地也自然会使他在生活地各个方面更有创造性。

44、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

4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5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52、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53、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54、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56、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57、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58、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二

法治与创新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来说,法治的落实和创新的推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法治与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下面将结合我个人的体会,从历史典故、实践案例、思考方法、目标导向和个人成长等五个方面,对法治与创新进行探讨。

首先,从历史典故的角度来看,法治与创新的关系早在古代就有所体现。古代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他的教导下培养出了众多杰出学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法治思想以及柏拉图对于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思考,为后来社会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对于创新来说,苏格拉底的质询式教学方法和柏拉图的理念探索为后世的思维创新提供了启示。因此,历史典故中的法治与创新的联系告诉了我们,法治的建立需要创新的思维方法来推动,而创新的实现也需要法治的保障来规范。

其次,实践案例也能够反映出法治与创新之间的紧密关系。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这种创新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实施,以保证创新能够规范进行。例如,科技公司在研发新产品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时也需要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遵守相应的知识产权、劳动法等法规。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第三,对于法治与创新的思考方法而言,我们需要学会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法治是可操作性强、突破较小的规范,而创新则是开放性强、具有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尊重法治的基础上,积极发掘和挖掘突破法治的可能性,从而推动法治的发展。同时,在法治的框架下,我们也应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更加灵活和前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第四,法治与创新都必须以目标导向为核心。法治的建设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明确各种利益的平衡和权益的保护;创新也需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在法治的框架下实现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清楚地找到自身的目标,并通过法治构建和创新思维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目标导向的方式,法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法治与创新的关系对个人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法治的框架下,个人接受到更好的保护和约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和优势;而创新则为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实现价值的舞台。个人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法治的原则和规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反过来,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能够推动法治和创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法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思考历史典故、实践案例、思考方法、目标导向和个人成长等五个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治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法治与创新的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当今社会,法治是国家与公民和企业之间的基础性关系,而法治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从根本上推进法治建设,我参与了一项名为“创新培养法治人才”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性和创新方法的有效性。

第二段:增强法律学习兴趣(200字)。

在项目中,我们通过组织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让学员们对法治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同时,我们还鼓励学员们主动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如学院法律咨询中心和模拟法庭的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使我增强了对法律学习的兴趣,深入了解了法律的精深和复杂。在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观察和理解案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规范,注重法律的实际运用,并且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法律思维方式。

第三段:拓展法律知识广度(200字)。

此外,创新培养法治人才还注重拓展学员的法律知识广度。我们通过深入学习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学习国际法、商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知识。这种综合学习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员的法律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独立处理多领域法律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并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这使我逐渐形成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思维,更能灵活应对现实中的法律挑战。

第四段:培养法律实践能力(200字)。

创新培养法治人才还强调培养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际案例的研究和法律规划,我学会了运用法律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模拟法庭中扮演各种角色并承担各种任务,我逐渐培养了应对复杂案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了辩论和论证的技巧。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法律实践的认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参与“创新培养法治人才”项目,我深刻认识到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性和创新方法的有效性。除了加强法律学习兴趣,拓展法律知识广度和培养法律实践能力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不仅具备专业素养,还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正精神的法治人才。我将继续努力深化法学知识,提高法律实践能力,以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加入到培养法治人才的行列中来,共同推进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四

开业成本:5万元。

员工工资:6-10人,5000元左右。

流动资金:2万元。

月盈利:2万元左右。

二、市场分析。

家装潜力巨大,装饰公司创业计划书。据统计,这几年全国家居装饰业的总产值为1200亿元,是20世纪90年代的40倍,年均递增45%,大体上每两年翻一番,相当于全国城镇住宅年投资总额的30%。有一种大胆的估计:家居装饰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达到2000亿到3000亿元,即相当于住宅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不是虚张声势或盲目乐观。家装公司是从1998年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今天已有较大的进步,该行业也成为社会上一个较热门的行业。人们都想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空间,对居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房产开发商开发出大量的户型,也为家装行业的发展带来广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商机。据专家分析,家装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地址选择。

家庭装修公司的理想选址一般在新建成的居民住宅区、建材市场或大型居住区的聚集地。四、特色门面设计家庭装潢公司与其他行业不同,格外重视公司的“门面”,它不仅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企业的形象,也在消然地输出一种理念。对于正在选择装潢公司的人来说,装潢公司的“门面”可作为一种很好的“参照物”,下面提供几种样式供参考。

1、追求“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将设计突出地表现出来,传达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因此,在装修的时候保留空间功能的完整,而不必做过多的修饰。比如墙面的处理,铆钉都裸露在外,只是用色彩来重现建筑的美;不规则的几何形体错落有致,金属得到了设计师的偏爱,这些都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

2、向往简约“古典主义”

装潢公司总是喜欢突出自身的个性,通过装饰好自己的门面向顾客展示自己对设计的独到见解及敬业精神。简约的“古典主义”使设计风格显得高雅,如果能再配上周边的环境,将会使整体设计更具风雅。

3、返璞归真,沧桑怀旧。

在钢筋水泥般的城市住久了,人们便开始向往自然的风光,追忆沧桑岁月,斑驳的砖墙,苍老的木柱木螺,凹凸不平的松木地板,落地的大铁门锈迹斑斑,上面是一排排赤裸的铆钉,开启时吱吱呀呀地响,仿佛是历史的脚步。这样的设计正迎合了那种饱经沧桑岁月人的一种心理。

4、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四、房间特色设计。

每一个房间的装饰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这独特之处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时代性,把所有这些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在室内各处墙面造型及家具造型的表现形式,称之为室内装饰风格。下列几个设计思路,可供读者参考:

1、结构贯通出空间;

2、色彩融合出气氛;

3、材料交合出品位;

4、造型融合出旋律。

在进行墙体装修时,可将一些实用性强、色彩风格与墙面协调统一,例如:门厅中的鞋柜;厨房卫生间的壁柜、吊柜;客厅卧室的角柜等。在面积较大但高度不够的客厅里,一般可舍弃美丽的吊灯,在天花板设计时放置一个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六角、八角的灯池(2平方米或5平方米),将射灯藏于灯池周边内,这样天花板即成了灯的一部分,在浑然一体中扩大了客厅的视觉高度。对于那些有偏爱的,可根据其爱好设计相应的风格,将一切巧妙运用起来,以达到色彩的整体性。既能表现出气氛,又能得到空间扩大的效果。有些房间为平面直角,而家具却是一些曲面、曲线,显得不太协调,这样就要对房间进行处理,如拱形的屋顶、拱形的门楣等;以高低错落的板块来装修天花板,内设照明灯,表现空间之美;有人喜欢板面造型,对墙体的装修用板块的形式来打造高大肃穆的效果;以二三级台阶来营造登堂入室的大家之气;在家具的选择上可选用两种颜色板块组合而成的新潮家具。这其中便蕴含了一种旋律美。

五、经营建议。

1、签订一份公平的合同在双方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一份公平又详细的合同,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计划《装饰公司创业计划书》。有的客户不认真审核合同轻率签字,到后来遇到纠纷往往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装修公司由于制作合同不严密、不详尽,自食其果的非常多。

2、制作一份详细的报价表这是装修中的主要程序之一。报价表要力求详尽,包括所有的承包项目、单价、单位及金额,还应标明哪些材料是装修公司购买,哪些是客户自购,大致灯具、洁具、空调,小至拉手、门锁都要囊括在内。有了这样一份详尽的报价表,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份详细的报价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与合同相提并论。

3、在施工过程中,同客户相处要融洽,要尽量尊重客户的意见某些装饰公司在签合同前后往往言行不一、两副嘴脸。丝毫不尊重客户合理的意见及要求。当客户要求修改图纸时,甚至对客户出言不逊,大谈设计风格等专业术语,搞得客户非常难堪,当施工中出现错误时强词狡辩等。这些现象是必须避免的。装修公司既要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又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错误,并做到及时向客户说明,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4、进一步扩大透明度做事情增加透明度,有了问题坦诚向客户说明,这样便会增强客户对你的信任感。那些认为“无商不奸”的人是挣不到钱的,许多客户会对你“望风而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当今社会,法治和创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法治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法治和创新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法治的保障下,创新能够得到良好的环境和支持;而创新的推动又能为法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中,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探讨法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法治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人们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商业环境稳定有序,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公正评价和合法收益。例如,专利制度和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保护着创新者的利益,激励人们进行创新。此外,法治还能够提供公正的法律程序,为创新者提供维权的渠道。当创新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依法维权,使自己的创新成果得到合法保护。因此,法治的存在,使得创新能够在一个稳定、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第三段:创新推动法治(300字)。

创新也能为法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创新,可以探索更加高效的司法机制,提高法治的水平和效果。例如,现在有些地方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法官进行案件审理,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另外,通过创新,可以发展出新的法律理论和观念,为法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网络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为法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是一个新的法律问题。通过创新,我们可以研究并制定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法律规定,为法治提供了更新的思路。

第四段:自我体会(300字)。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法治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了法治对创新的保护和促进。在学术界,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通过专利申请得到保护,并且在学术评价中被公正地评估。这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保障,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的创新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遵守法律规定,明白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否则就有可能因为违法行为而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法治不仅是保障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行为规范的依据。

第五段:结尾(200字)。

综上所述,法治与创新之间虽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平衡。法治不能阻碍创新的发展,而应该为其提供保障和支持;创新也不能违法乱纪,而应该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稳定有序地发展,创新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法治和创新的学习和理解,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法治和创新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六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渊源。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渊源。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是在审计专业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出的,在审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似乎也总能见到内部控制的印迹。从17“南海公司”事件揭开审计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开始,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发展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无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查错防弊,所揭示的问题许多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估算审计风险,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关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发展也出现了各自新的轨道。一方面,审计职业界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的思路,将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风险与企业整体战略风险分析结合起来,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及其审计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在管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到与治理、风险管理过程相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渊源。

控制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有管理就有控制。管理学述及的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确立标准、比较并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标准相对稳定、以纠正不利偏差为目的、以事后控制为主要形式。重在“维持现状以符合标准”,即控制的第一层含义。这种控制同时体现了将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活动局限于已使用和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有着极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企业不再是管理关系清楚、作业流程稳定的组织,而是朝着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有机组织方向努力。强调授权、指令和标准的“维持现状”的控制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中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自主优化和自我调整的“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控制思想显然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由“纠偏”向“引导”转变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也将成为组织改进流程、强化适应能力并使之持续提高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现代内部控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内部控制必须由“维持现状”向“改善现状”转变,由重“纠偏”向重“引导”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1、控制对象与内容的可控性。控制的核心问题是控制对象与内容可控,进而才能通过调整行为标准来改善现状。从理论上讲,控制的对象既包括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也包括已经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还有未来将要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这些控制对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控制主体有所不同。对于正在使用或已经使用的资源,它的控制主体主要是员工等具体业务执行者,而对于未来将使用的资源,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是其控制主体;二是资源利用效果衡量的模糊性。过去、现在、将来的资源利用效果都会影响一项业务的绩效,而且这种影响大小很难准确区分。这些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也使人们对“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尚未找到有效途径。

2、组织个体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改善现状是现代内部控制的立足点。在实践中,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局部改善,因为局部改善比较容易计量而且与具体行为直接相关。但局部改善未必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有时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对组织个体而言,总体改善意味着放弃个体利益。组织个体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同样影响着控制运行的实际效果。

3、控制环节的相互影响。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分布在流程中相互连接的不同环节,各个控制点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其控制效果既受以往完成的活动状况的影响,也对将来状态及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控制过程过分追求责任控制,使每个组织成员只关心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而无视处于流程中的下一控制环节所带来的连带效应,必然导致组织内部不协调,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损耗。因此,现代内部控制在立足未来、改善现状的同时,必须考虑整体效果并树立系统观念。

4、业绩衡量的模糊性。业绩是控制的结果体现,对业绩的正确衡量有利于判断控制的效果以及指明未来改善的方向。组织中一般通过设定指标来进行业绩衡量。判断所设定指标对特定主体是否可控,美国管理会计学界曾提出三条标准,即指标可衡量性、主体可知性和可影响性。但实践中,即使设定了符合需要的指标,也很难对业绩进行准确恰当的衡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执行组织目标、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其次,对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来说,很难明确区分单个部门或个人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另外,控制环节的相互影响也使某一环节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很难界定。可以说,组织中难以自上而下形成强有力的自我控制意识与业绩衡量的模糊性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恰当解决业绩衡量的模糊性问题是促进组织控制文化形成的关键。

5、信息系统建设。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强调权力的制衡,而忽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正如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中指出的,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组织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神经中枢系统。管理基于信息,控制也要基于信息。当基于信息的系统用于保持或改变组织的活动模式时就成为控制系统。信息的集成、传递的滞后会导致事前因实际后果未知而无法控制;事中因无法获得实时信息而无力控制;事后缺少反馈信息而无可控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的有效结合,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有助于强化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现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发布的cobit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规范,它认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公司层次的控制(companylevelcontrol)、交易层次的控制(transactionallevelcontrol)、it基础的控制(generalcomputercontrol)三个部分。

6、控制语言的可理解性。内部控制系统应当是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能理解的“标准语言”.组织成员对内部控制的充分理解和准确执行可以确保组织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组织应培养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能力,以减少控制执行过程中在优化行为方面产生的分歧。

三、内部控制的新视点。

对于以上问题,我国有关学者围绕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等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谷祺、张相洲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内部控制是由制度、市场、文化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控制机制,而企业实际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则是以制度、市场、文化为维度的三角形平面区域中的一个点,是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制度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同时强调文化控制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杨有红、胡燕()指出,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依靠系统本身的完善,还依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有效对接。

还有其他一些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开拓内部控制研究的新视野。思路与途径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现代内部控制虽然仍以权力制衡为出发点,但突破了“纠错防弊、保障生存”的局限,向着“改善现状、关注发展”的方向迈进,以促进不断革新的有机组织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持续发展。

“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翻开一部部企业兴衰史,但凡失败的企业总能找到内部控制缺失的问题,而成功公司的长寿秘诀中却难觅内部控制的功绩,内部控制似乎只与失败相伴而与成功无缘。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以“改善现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必将在现代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的“长寿基因”.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七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但是这样的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因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而是看以下四个指标:一、用电量,因为用电量直接和生产有关系;二、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三、公路上货车的通行量;四、厂房的闲置率.从这四个指标来看,即使经济滑坡停止了,但是要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厉以宁作者单位:刊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today年,卷(期):“”(14)分类号:关键词: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八

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

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城市转型、服务业转型、农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八项工作,加快推进“十大建设”,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的同时促进“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

二、明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目标。

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当好示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400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9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0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

到,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0元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6%以上,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6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

三、落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工业转型方面,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骨干企业壮大、支撑体系健全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生物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

1、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依托厦工机械、大江重工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造纸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风神轮胎、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集团等企业,发展绿色轮胎、发动机、专用车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发展氯碱化工、氟化工、钛白粉及高档涂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万方铝业、广东兴发等企业,加快完善氧化铝-电解铝-高档铝型材及精密铝铸件等特色产业链,壮大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广济药业、辅仁药业、健康元等企业,发展核黄素、水针剂、头孢类抗生素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卓立烫印、飞孟金刚石、华晶科技、光源晶电等企业,发展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光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到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2、加快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重点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升级方面,实施瑞庆公司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十大项目;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十大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等十大项目。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能源建设,加快****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和城区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年,****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完成主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东区热电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到2015年,龙源电厂和****电厂两台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

3、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力。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到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三个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就业人员突破20万人。各产业集聚区创建成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两个以上产业聚集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各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业,****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沁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产业,孟州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产业,武陟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修武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70%左右,沁阳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武陟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温县产业集聚区、修武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2013年,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到2015年,打造16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达到15家。

5、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2013年,建成23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到2015年,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60%以上,建成50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组团壮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向宜居宜业特大城市转型。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6、强力实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辐射能力。

提升老城区。推进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部山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严格规划控制。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四城区城乡一体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发展新城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要求,着力提升****新区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新引擎。高标准建设新河区域,打造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十大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和****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年,开工建设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项目,完成月山站更名****西站并启动升级改造。,郑焦城际铁路运行。2015年,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力争通车。

7、加快发展城市组团,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各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优先实现焦修博武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动县城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启动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新亮点。

按照“四规合一”和“三个集中”原则,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先推动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山区村庄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加快推进68个已开工社区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再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到2015年,4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三)服务业转型方面,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

9、加快“两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10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培育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态。高水平编制实施“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端服务业入驻“两区”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开展“两区”专题招商,吸引一批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的行业龙头和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入驻,把“两区”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点。

10、实施文化旅游业转型提升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怀药文化、名人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

发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扩大“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积极开发都市休憩、农业体验、工业观光、太极养生、怀药保健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保健养生游转变,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养生基地。

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和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力度,做好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

11、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焦西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到2015年,培育15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培育2家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剥离,成立独立核算企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

(四)农业转型方面,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突破口,以八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2、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13年新增4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2015年建成10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粮食单产达到1150公斤,继续走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前列。发挥全国首家市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2015年全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以“温麦系列”、“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到2015年,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5亿公斤、外调率达到96%,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

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市新型农业现代科技园区等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三年努力,将其建成大陆与台湾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基地、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壮大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中国中草药种植基地和药材保健品基地。2013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60%。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38%;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5、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怀药、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农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绿色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15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超过省定目标,使****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16、建设城市水系,提升生态质量。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城市水系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加快推进新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影视湖水库,开工建设东湖水库、龙寺水库和圆融水库,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灵泉湖形成水面1000亩。到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

17、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实施林业生态网络建设,打造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地、各类带状湿地景观等,形成“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18、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pm2.5监测,强化水、大气、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9、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2013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的.目标。到2015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的目标。

培育有色冶炼废渣、煤炭和火电废物、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废旧轮胎五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壮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13年,利用工业固废突破810万吨。到2015年,利用工业固废达到1700万吨,建成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7亿美元。到2015年,全市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30亿美元,使用外来资金达到3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7亿美元。

20、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依托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强化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战略合作。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城市框架向南延伸,促进与郑州都市区对接,加快与郑州融合发展。对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与晋东南在能源、旅游、物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

21、实施高端招商,拓展开放领域。

紧盯央企和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瞄准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2、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造综合保税区、“内陆无水港”互联互通的区港联动体系。2013年,建成****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开关运行。到2015年,建成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转型发展动力。

以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试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原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2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

加快行政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率先实现行政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完全脱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

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五大投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直接融资,引导创业投资,培育规范风险投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

24、推进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宅基地确权发证,建立转移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作价(出资)入股、出租等流转制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人地挂钩试点,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启动人才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程度。

以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每年办好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转型发展成果。

25、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目标。

26、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职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快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中小学提升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改造项目,实现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全覆盖,逐步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数字社区、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系统、云数据(资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无线城市”和“智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和转移接续。到2015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等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健全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8、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

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

四、强化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研究对接政策、战略咨询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坚持务实重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转型发展的新知识、新本领,进一步增强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精力用在推进转型、造福百姓上。要勇于负责,勇于担当,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问题不推脱,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把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三)提升工作标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变“要我转”为“我要转”,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对照先进找差距,加压驱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指标要争先进位,确保完成;转型发展中需要大胆探索、率先实现的改革创新目标,要探索路子,争当样板;对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11个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23个重大项目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的示范、试点和基地创建工作,坚决完成,力争提前实现。

(四)突出项目带动。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跨越。更加注重谋划项目,围绕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更加注重项目招商,主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引进项目。更加注重项目推进,科学推进、高效推进,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更加注重项目服务,创优环境、创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办证、用地、融资、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责任分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和“七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

(六)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等优势,认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入驻。认真落实与29个省直部门、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厅市会商机制,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七)营造转型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了解转型、关注转型、支持转型、投身转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先进典型、亮点样板的宣传力度,示范引导,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八)严格考核奖惩。把转型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转型指标评价和考核办法,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评先和干部使用挂钩。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导督查力度,每月通报一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严格奖优罚劣,对于转型发展快、转型成效显着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给予重奖,主要领导干部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对于未完成转型发展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取消评先资格,在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细化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确保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法治与创新申论篇九

“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著名画家李可染说。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决窍。"。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鲁班建造宫殿需要大量的木材,但他们伐木的时候发现进度实在太慢,又需要很多的木头,这可怎么办呢?一次上山,鲁班手被野草划破了,没想到区区野草竟然如此之锋利。他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叶草上的小尖刺、经过一步步改良,终于发明了木锯,提高了古人的建筑水平,使人们在建造房屋木器时又快又省又美观,而且使房屋建造进入了艺术领域这个高度。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难道除了鲁班就没有人被野草划破过吗?当然不是了,只是我们一直以平常的思维看待,而没有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创新才是关键,只有创新才能使人类进步。就像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1994年,国外都已经有了“大射电望远镜”,可是中国却没有,当时在美国参会的南仁东立马给身边的同事说:“我们也在中国建一个吧!”就这样,南仁东与他的团队从选址、立项、审批、建造奋斗了20年,2016年9月25日终于制造出了世界口径最大的电射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这个巨大的工程运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中国也终于进入了观天时代,它将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正是有了像南仁东这样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不断挑战的科学家,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强。

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创新发展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摒弃任何守旧的思想,勇于创新开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