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习生宿舍申请书 申请医院宿舍入住的申请书(3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21:30:31 |
  • ZTFB |
  • 11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医院实习生宿舍申请书一

很荣幸,医院的老师愿意接纳我这个仅有一年学习基础的护理系学生,因为我所学的专业为助产,护理部主任便将我安排到门诊部妇产科见习。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我踏入孕检室的那一刻,办公室所有老师向我展现的那温和的笑容,让我内心的胆怯瞬间化为云烟,也让我感受到妇产科为孕妇们营造的那种氛围是那么的温馨。

见习的第一天,我便看见了她们的工作生活,工作时认真严谨的态度,闲暇时和谐轻松的气氛。医生护士们都很友善,对待孕妇和病人也非常细心。在手术室中,我就看到了医生和护士在做手术的时候,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与患者聊天,让我想起了礼仪课上,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亲眼所见的时候,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护患沟通对医护工作产生的巨大作用。

当天下午,我就在手术台旁边观看医生做了四个小手术,有两个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另两个是人工流产手术,医生一边做手术,一边向我讲述手术的步骤,告诉我手术所用的工具,让我知道该手术的原理和作用,虽然在手术室里站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但也让我受益匪浅。可是让我感到惭愧的是,在护士老师做术前护理并告诉我术前护理的注意事项时,向我提问何为“三查七对”,我却一时紧张答不上来,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基础知识还并不牢固,自己还需要不断巩固,才能让自己表现更出色,将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观察了老师们做过几次电力子宫颈口环切术后,陈老师给了我一个亲身体会的机会,让我帮助她为病人做该项手术。虽然我也只是在旁边打一下下手,帮老师拿一点东西,但我还是很高兴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在旁边帮忙时能看到、学到的东西,远比只是在旁边安静的观察时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实践过了,才能给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门诊部妇产科,我不仅观看了医生的问诊过程,知道了问诊的各项程序,还学会了帮助老师们发放免费的叶酸,并且也懂得了叶酸能够预防胎儿神经管疾病导致畸形的作用。医院免费为孕妇们发放叶酸,不仅体现了医院的仁性化,还为国家的优生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其实在妇产科见习期间,最让我高兴的还是在孕检室里学会了产前检查的基本步骤,也学会了如何测定生命体征之一——血压。最初来到孕检室时,我只能站在旁边看老师们为孕妇做产前检查和胎心监测。称体重、测血压、量宫高腹围、摸胎位、听胎心音,就这样一项一项的重复着,但我站在一旁并不敢动手。也许是老师看到了我那渴望的眼神,便开始教我如何使用测压计,帮助她称体重、测血压。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动手操作了,虽然只是简单的操作,但对于我这个初到医院者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更让我高兴的是,在我对工作逐渐熟悉后,聂老师开始教我如何摸胎位,开始我并不熟悉,因为没有手感,所以无法判断胎儿的背部、肢体与头部的位置。聂老师一直鼓励着我,并没有因为我的笨拙而批评我,而是很耐心的告诉我摸胎位的四个步骤,如何凭借手摸的感觉判断胎儿的体位,并且鼓励我多动手,才能更好的找到手感,让自己掌握胎位异常与否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在老师的鼓舞下,我的手渐渐有了感觉,虽然没有老师的那么熟练,但还是让我高兴不已。除此之外,老师还教会了我如何使用胎心检测器并能准确听出正常胎心音的位置;还教会了我如何开启供氧器为缺氧的孕妇供氧,不断丰富了我在见习期间所能够看到、学到的内容。

半个月的见习很快就在每天的忙碌中过去了,见习虽然很短暂,但它却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于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它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更是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可否认学校动员我们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对我们的益处是很深刻的,它让我在见习期间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更有信心的面对我的未来。

2023年医院实习生宿舍申请书二

见习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一件要命的事情——我可能不适合搞临床。

作为我国北方医学类知名院校河北医科大学20__级临床医学一大班的一员,我见过我的同学们面对老师提问时的应答如流,见过他们面对白鼠家兔和蟾蜍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的手法——或许这里用“她们”这个词更加合适,我还见过他们课本上密密麻麻画满的重点知识和示意图……

这些,都是为了进入临床而做的准备。而我,在即将接触各科室之前扪心自问,深感自己对于课本知识太过浅尝辄止。鉴于此,对于见习的生活,我的内心是有巨大压力在的。

好在一切焦虑都被白大衣胸牌里那个过分ps的照片上自己阳光大气的笑容掩去了。走过医院长廊,还有路过的大妈亲切地问我卫生间要怎么走?我强装老练,和善地把她指向分诊台那里,肯定会有人帮她的,我想。

一切看上去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换上拖鞋,整理好洗手衣和帽子口罩,我们被带到了手术室。谨慎地踏步迈入,大家都在忙碌,除了带教老师没有人理我们,万事都没什么问题,透过口罩,你一定能看到我满面春风。

站在手术台前,这是一个甲状腺二次手术的患者,尽管我用尽全力踮起脚尖,还是只能看到手术刀柄和医生们团团围住的塑胶手套,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我身高的问题,可心底还是有些沮丧。

见习的内容是麻醉,大家都知道手术进行前患者就已经接受过麻醉了,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手术进行中也是需要继续麻醉维持的,我很庆幸自己不是那些大多数。

所以我们还有的看,面对显示仪上三条颜色不同波形不同的曲线,我突然陷入了沉思,我知道这些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life. 那时,我意识到临床工作的神圣。

他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让每个患者的波形都能跳出美丽的弧线。而手术刀握在手中,一个血管,一条神经,甚至一小片组织,都错不得。我的满面春风早不知去向,温度不高的手术室,我清晰感觉到毛孔里有细微的汗液慢慢往外渗,老师在旁边讲解的麻醉操作和知识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见习回去以后,我把课本和幻灯又重新看了一遍。

第二次见习时,我已经轻车熟路,再没有上次那么紧张了,我甚至觉得上次的自己太过神经质。

这次是在麻醉科办公室,正在进行一例病案讨论,患者是一位妊高症剖宫产的产妇,一位年轻医生在讲,我感觉有些快,思路并不能跟得上。

真正touch到我的是她讲完以后整个办公室里其他医生们连珠炮般地发问——为什么要静注麻黄碱?有没有其他药品可以替代?术中术后补液的种类应该是晶体还是胶体?补液量以多少为宜?于是,我刚刚松弛下来的情绪又被重新拉紧。真的到千钧一发,真的到刻不容缓,真的到无从下手的时候,该怎么处理?

我需要冷静冷静。

以前,我只是在“周一清晨”里看过这样的场景,那个刻薄的主任一丝不苟地质问每一个医生,一丝不苟地挽救每一个可能挽救的生命,我以为那只是电视剧,没想到我竟真的在现实中亲历了。

提问结束以后,医生们给出了很多指点,又一次陷入沉思的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我注意到办公桌上一个硕大的保温杯,它或许归属于这其中的某一位前辈,我被这“中年男人和保温杯”的故事吸引了。他年轻时或许也曾下了手术后就拿起一大杯凉水痛饮,如今,他也端起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了。

我朋友圈里有很多晒着健身房健身照的同学们,大家叫嚣着年轻就要打副好身板,我知道他们做好了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的准备。我并不担心那位保温杯医生,他身后有这么多我辈中人前赴后继,向着这个没有日夜没有假期的职业飞蛾扑火。

我有点庆幸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

事虽已至此,我仍然对自己进入临床工作有一点信心不足,两次见习我竟然都在关键时刻陷入不知所谓的沉思,什么也没有学到。我对自己非常不满。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有点想快点见到那个微信里斜眼笑见面时板着脸的带教老师,她是有偶像包袱吗?

希望下次见习的时我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再次陷入沉思。

2023年医院实习生宿舍申请书三

医生高超技艺这次见习让我深刻感受到用“心灵手巧”这几个字形容口腔医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去的是牙体牙髓科。这个科室常见的病例是根管治疗和补牙。医生们操作的平台不过是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齿里面的一个小洞。而他们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须要手很巧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一个根管直径不过一二毫米,却要填充进去很多牙胶尖和其他材料。而老师们的操作很娴熟,就可以在细细的根管里活动自如,灵活地填补和取出各种东西。他们的技艺不禁让我有些叹为观止了。还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补牙。用跟牙齿颜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损的牙齿,按照牙齿本来的形态,把材料安放到相应的地方,再用工具多次修饰、从各个角度观看。最后做出来的牙齿真的是可以以假乱真。大概只有口腔医生自己才能看的出来是一颗假牙齿。我觉得他们治疗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最大的喜悦。

护士周到服务这次见习接触的护士姐姐们也很让我佩服。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对人和蔼是一点都不困难。但是真的到了医院却发现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天我热情高涨,对每个病人真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周到。但是随着一天天工作的劳累,就开始变得烦闷起来。每天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有固定的答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复读机。于是见到病人说话能简短就简短;能不说就不说。而且开始见到病人都是微笑服务,但是后来我觉得掩盖在口罩下面的表情即使微笑也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微笑也得不到回应。于是有了口罩的掩盖,我的表情一度很冷淡。但是护士姐姐们很让我佩服。她们天天跟病人打交道,跟病人交流时的用语也是只有固定的那么几句话。但是她们不因为自己的厌倦而改变态度,始终热心对待病人。而且她们跟医生配合十分之默契,医生很少说要什么东西,因为护士们都会提前准备好。这样看病的效率就非常之高。

求学学无止境这次见习还让我体会到了一个词“学无止境”。开始我跟的是教学号,也就是一个老师带一些研究生或博士生。看着这些师兄师姐们的操作,我觉得他们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接下来几天又见到“名老专家”们的治疗,他们真的是更技高一筹。他们的操作更娴熟,观察更仔细,定位更准确;而且,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更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从而我觉得医学这个科目真是一个让人可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的科目。经过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进入大学以后七年或者更长的漫长求学之路,等到毕业的那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别人眼里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的医生也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其实我们刚毕业的那个水平和这些高水平的专家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这之后的人生路上我们还要不断学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病人需要呵护几天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病人的“弱者”形象。来医院的病人,不管工作岗位、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生活环境如何,在这里似乎都是同一个形象。他们都很尊敬地对待医生,脸上总写着一脸焦急,医生要求陈述病情的时候总是尽力地多说一点,直到医生说好几次“晓得了”才会停下。在一个病人的工作岗位和生活圈子里,他也许是一个很优雅的人,也许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也许是一个很沉默的人,但是在医院里,所有这些性格特点似乎都看不出来。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人往往是最本质的,最真实的。在医院里,来看病的人,不管是谁,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缺陷,自己的身体发肤。这时候他们是弱者。是柔弱的。而能够补救他们缺陷的,就是医生。这个想法每每让我反思自己对病人的态度,让我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那庄严的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此时的“弱者”我们医生担负这很艰巨也很神圣的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