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优秀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6:09:57 |
  • ZTFB |
  • 9页

报告要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在撰写报告时,要定时进行反馈和修改,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对某项重要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发展定力,聚焦脱贫攻坚,聚力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085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9530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8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6.8亿元、同口径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5月份开始整体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润120亿元、同比净增192.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稳或小幅回升的势头,符合年初预期,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2%,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左右,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1.9万人,12个片区县可申请国家脱贫摘帽验收、5个插花县可申请省级脱贫摘帽验收,贫困发生率由14.2%降至9.3%。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新增城镇就业4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低于年控制计划1.84个百分点。以教育为主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94%、93%,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考录取率达到79.39%、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率先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率先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城乡同标。14个市州pm10、pm2.5平均浓度值分别同比下降4.2%、7.1%,全省平均优良天气率达到83.5%,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年初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各族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特别是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提前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6万吨、实现“十三连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高于规上工业5.9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13.1%;三产增加值增长9%、比一二产增速分别高3.7和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旅游接待超过1.9亿人次,综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20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3.7∶36.2∶50.1。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动能活力不断增强。新增市场主体26.59万户、注册资金4583.32亿元,分别增长12.69%、40.02%,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28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总数达437家。规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3.6%、比规上工业高7.5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2倍,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省属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好转,实现利润35.25亿元、同比增利181.37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

基础瓶颈逐步破解,平台支撑日益凸显。建成高速及一级公路328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27公里,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陇南市政府所在地不通火车的历史。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成功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经济、文化、生态三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兰州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5%,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批复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通过现场初评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6%,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大提升了甘肃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夯实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加快向西开放的平台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困难和压力比预想的大,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克难奋进,付出了艰辛努力。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认真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政策综合效应,积极主动抓好政策对接,先后出台贯彻新发展理念“1+19”系列文件以及鼓励社会投资、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全面推开营改增、实施用电用气价格改革等政策措施,结合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整改要求,加大政策集成,力促落地见效。加强研判精准调度,每月分析研究全省经济运行情况,逐月通报各地各部门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开展项目观摩活动,及时出台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条”,强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狠抓项目投资带动,大力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85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32亿元,新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在补短板的同时有力带动了投资持续增长。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谋划了一批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为促进投资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挖掘消费增长潜力,大力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消费热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均增长30%左右,高出全省消费增幅20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一号工程”。认真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系列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1236”扶贫攻坚、“1+17”精准脱贫“三大行动”,全面实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和“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大走访、回头看”专项行动,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扶贫投入,重视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最大瓶颈,整合投入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481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23亿元,累计达到434亿元,惠及96.4万户、398.2万贫困人口。努力补齐短板,建成农村公路2.1万公里,95%以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26万贫困户1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4万户;实施国家下达我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16.1万人,全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建成58个片区贫困县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2465所,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贫困村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发展富民产业,实施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鼓励发展特色种植、牛羊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富民多元产业,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3217.4万亩、新增163万亩;牛羊出栏分别为204万头和1453万只、同比增长5.8%和8.5%。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在1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在1641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陇南市探索实践的电商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特色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而且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储藏、加工、包装、物流一体化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其他市县也在积极跟进。完善保障政策,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下调至3000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调整扩大为50种,141.1万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实现“政策性脱贫”。制定实施进一步支持全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加快实施国家支持临夏等民族自治州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意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我省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意见,有力促进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

三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省委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了一批增活力、添动力的举措,改革呈现出纵深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硬任务,分别压减生铁、粗钢、煤炭产能160万吨、144万吨、427万吨;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由年初的26.5个月下降至17.5个月;企业贷款综合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2.67个百分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减轻市场主体税负24.6亿元、减负面达98%,减少企业用电用气成本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减少2.8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补短板工作进一步加强。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省级取消调整下放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2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50项;随机抽查事项达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70%以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积极推进政府系统政务数据共享共用,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35个省直部门的310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行权。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完成了国家电子招投标试点,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服务系统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总量实现零增长。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工商注册便利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强力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实施提质增效攻坚战,完成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13户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启动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组建成立甘肃金控集团、资产管理公司、黄河财险和兰银租赁等一批省内金融机构;新增上市公司2家,白银集团通过发审会、即将成为国内有色行业首家整体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创了我省国有大型企业整体上市的先河;“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华龙证券完成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96.2亿元,成为“新三板”创立以来融资额排名第2位的挂牌企业。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面积5267.2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200万亩、流转率24.6%。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26.7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44.49%。供销合作社、农垦、国有林场等改革有序推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七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2016中国西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等重大节会,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暨民企陇上行、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新开通国际航线7条,国内国际航线增至179条,通达91个城市。开通国内首列南亚公铁联运和兰州新区至白俄罗斯明斯克点对点国际货运班列。口岸建设取得新突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获准开展口岸签证业务、获批进口冰鲜水产品及水果指定口岸,兰州铁路集装箱场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国内第二个内陆进境木材监管区。兰州新区中韩、中德产业园开工建设,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达到206家。与16个国家开展实质性产能合作,酒钢集团完成收购牙买加氧化铝厂项目,白银集团在秘鲁建成多金属尾矿项目,金川集团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对外实际投资额达6.19亿美元、增长4倍。国际友好城市达到57对,境外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达到13个、商务代表处增加到9个。组团赴海外参加“四海一家”“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额突破100亿元、增长8.5%。

四是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贯彻落实中央“科技三会”精神,制定实施“科技创新3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深化科技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改革,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1.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8位、比上年前进1位。着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签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实施,开发新产品122个,转化重大成果297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8家,新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100家,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试验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700家,兰州科技大市场专业服务机构达到459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建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全国率先修订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全国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获批,登记技术合同5237项、交易额达150.05亿元;专利申请受理17884件、授权7318件,分别增长38.2%、20.1%;企业专利权融资11.36亿元,超过“十二五”时期总和;科技成果登记1276项,同比增长55.8%。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陇原“双创”五大专项行动,举办“双创活动周”,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4家、“星创天地”33家、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家。

五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设立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6.7万人,发放企业稳岗补贴4.2亿元、受益职工45.88万人,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527.4万人、创劳务收入952亿元。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实施棚户区改造13.07万户,其中货币化安置7.27万户、安置率达到55.6%;落实公共租赁住房5.17万套(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人均达到540元,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8.62%,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6.86%。不断筑牢民生底线,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5%,实施医疗救助446万人(次),投入救助资金4.18亿元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本实现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实施改薄学校8827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到44个;省级职教集团达到21个,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签约省部(局)共建。重视卫生事业发展,133家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选派省市县三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开展多点执业服务,全面推开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平均达到2.4名,村医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创作传播甘肃声音的精品力作,《读者》《敦煌研究》荣获2016中国最美期刊称号,由我省主导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淬火成钢》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展播,这在甘肃历史上是第一次;《河西走廊》《金城兰州》《凉州会盟》《敦煌画派》《黄土大塬》等影视作品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丝路花雨(2016版)》等一批大型舞台精品和《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实景旅游演出深受各方赞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综合性博物馆市县全覆盖,“历史再现”工程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挂牌490家,新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302个,建成“乡村舞台”3500个,首创数字农家书屋88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生态治理项目提前完成治理任务,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项目加快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完成营造林39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封禁286.6万亩,草原禁牧1亿亩。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全国率先实行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进一步加强。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排查、坚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信访举报问题1436件、占总量的74.3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保持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临夏州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称号。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求,狠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省市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议。深化拓展平安甘肃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疏导化解社会矛盾,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顺应群众期盼,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落实省政府和政府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定地方性法规12部,制定政府规章13部,628件人大代表建议、736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加强审计监督,整改落实问题资金85.79亿元;强化行政监察,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57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909人,移送司法机关149人,挽回经济损失1.08亿元。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甘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的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和差距。主要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科技资源配置还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创新政策的宣传解读还不到位,一些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凸显,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共同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实体经济实力还有待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缓慢,重化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重,延链补链项目不多,上下游配套不够紧密,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现代农业体系还不够健全,组织化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生产、储存、销售、保险等体系不完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步伐较慢。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突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亟需破题。民生社会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劳动者技能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完全吻合,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脱贫攻坚补短板任务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与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我们的工作成效和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放管服”改革的协同性联动性不够,基层承接能力较弱;一些政府部门单位基础工作不扎实,主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在一些方面群众办事还不方便,作风建设成果还需下功夫巩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分析,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7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4月份我省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有效需求,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党中央确定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个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牢牢把握稳的大局,努力保持进的势头,心无旁骛、奋发有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实现以进保稳、以稳促进。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坚持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适应市场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落实国家去产能各项要求,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和新增落后产能。把妥善安置人员作为重中之重,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去库存方面,坚决落实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把去库存与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因城因地施策,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购房、城镇居民改善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用好住房公积金、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库存持续下降,有效防范房地产风险。去杠杆方面,在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同时,下决心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规范各级政府举债行为,落实金融风险防控责任,清理化解隐性债务,加大到期债务偿还力度,把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降成本方面,把各项降成本政策措施清单化、折子化,一项一项落实,一条一条兑现,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经营性成本。引导企业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内部挖潜,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补短板方面,坚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重点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围绕马铃薯、中药材、优质林果、草食畜牧、现代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升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健全冷链物流、储藏、销售体系,着力解决有特色但不成点、不成线、不成面的问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严控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细化落实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农民合作社达到7.9万家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100家以上。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围绕我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高供给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我省轻工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优势,引导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有市场需求的轻工产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同时,更加注重向全产业链延伸,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大景区资源整合,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6%。深度挖掘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创意、文化设计和文化贸易,支持《读者》《丝路花雨》等知名品牌发展壮大,打造兰州牛肉面等独有“百年老店”,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健康、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

二、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进一步强化“一号工程”意识,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全年脱贫80万人的目标任务。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全省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村组道路建设;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全面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实施好国家下达我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建设贫困县行政村幼儿园1000所,实施精准扶贫专项招生计划,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力度;推进健康扶贫,实行贫困人口大病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调整大病报销政策,提高补偿比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扶贫项目,实现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全覆盖。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发挥产业扶贫关键作用,实施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产业培育。开展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大力推广陇南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网店、电商创业、电商入股等方式,带动我省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创新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精准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发挥知名劳务品牌效应,稳定并逐步拓展劳务市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完善扶贫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政策,加大涉农扶贫资金省级整合和县级统筹使用力度,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完善驻村干部帮扶和考核机制。深化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帮扶机制,深入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认真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和“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健全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严格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管理,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动能接续转换。

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落实“科技创新30条”政策,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认真落实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实施“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用好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和已经设立的科技投资基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项目,打造一批示范企业,引导创新要素向试验区集中,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对接,争取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与上海张江在技术转移、园区共建、产业对接、互派干部任职挂职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我省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风光电设备、有色冶金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国有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小微企业。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拓展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活动,努力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格局。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构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全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完善兰州科技大市场功能,培育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升技术转移转化能力。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各类创客开放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军民联合创新平台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双向转化应用。落实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四、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动力活力。

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推动中央和省委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国家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部署,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相同相近、关联事项一并取消或下放,把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放的彻底放到位,进一步提高放权的协同性和联动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实现全覆盖,防止一放了之,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基层的培训指导,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的承接服务能力。

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完善我省国企国资改革配套制度体系,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权多元化步伐,强化国有资本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努力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重组整合,打造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尽快完成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完成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改制脱钩任务。推进输配电价、盐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

加快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修订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进企业投资管理,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建立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筛选和推介一批有较好现金流、稳定回报预期的ppp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制定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管理办法,完善培育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进程。促进产业基金在内的各类基金快速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私募债券融资,支持甘肃股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建立健全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五、推进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

立足国家赋予我省“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定位,强化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努力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兰州、武威、天水三大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建设,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大通道和物流大枢纽。加快兰州国际货运班列主要货源地和铁路枢纽节点建设,提升“兰州号”“天马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能力。加快指定口岸监管场所建设,争取马鬃山口岸复通。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依托电子口岸平台,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全面落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协同机制协议,重点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加工、对外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完善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拓展平台开放功能。依托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产业合作。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加强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依托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展会深化经贸合作,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全面提升国际友城合作关系,建设陇货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动重点国别产业园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六、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打赢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小康,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感,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作为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平台,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着力在壮大县域经济上取得突破。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按照“决策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赋予县级更大自主权和决策权,提高基层政府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和完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瓶颈。着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营造人才创业环境,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构建县域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县域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劳务输出由数量型、体力型向质量型、技能型转变,培育技能高、素质好、观念新、品牌响的劳务大军,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县、镇、乡村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以县域商品配送和信息网络为支撑、乡镇直营店和示范店为主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在县域落地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的依托和载体是各类园区。以提高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完善园区路网结构,尽快实现园区与高等级道路的互联通达,不断增强竞争优势。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园区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信息网络支撑能力。提高园区土地开发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积极引进专业团队、金融机构入驻园区,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七、提高项目谋划建设水平,扩大有效投资。

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不断增强投资后劲,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筹划项目抓前期、签约项目抓落地、预备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运。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铁路通达水平,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全线建成通车,中兰客专开工建设,争取兰州至张掖三四线批复实施,加快平凉至庆阳、西宁至合作至成都铁路前期工作。完善公路网络布局,全面开工平凉至天水、景泰至中川机场、甜水堡至庆城至永和3个国家高速公路项目,争取彭阳至大桥村、张掖至扁都口等高速公路项目可研获批,积极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加快机场建设步伐,建成陇南成州机场,做好天水机场迁建、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及新建武威民用机场等前期工作,推进庆阳华池等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加快推进白龙江引水、庆阳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成酒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加强项目谋划对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超前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好项目的谋划、论证、储备和跟进对接。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节会招商、精准招商。加强部门联动,靠实招商责任,强化跟踪服务,严格督查考核,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折不扣地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务和法治环境,真心实意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坚决打破“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安商的发展氛围,充分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

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6%左右。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依法制定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升城市设计水平,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统筹城市建设布局,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的管控和指导,提高城市建设风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彰显城市美感和特色。加强违法建筑清查治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需求,推进重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抓好庆阳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污水处理厂运营达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突破行动,力争所有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达标运营。推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立综合型城市管理数据库,50%的市州建成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城市抗震、排涝、消防等应急设施和综合防灾系统,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格局。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公共交通、供水、垃圾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有效衔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小城镇联系城乡的重要节点作用,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效结合,统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理顺体制机制、优化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聚集,加快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型现代新城,力争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

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加大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防沙治沙用沙力度,完成营造林350万亩。抓好张掖、陇南、敦煌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甘南、定西、兰州、酒泉4市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28.65%。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确保自查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努力让人民满意。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巩固“兰州蓝”治理成果,提升科学化治理水平,把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地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水域岸线保护和河流纳污管理,规范河道采砂,继续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把水环境质量目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表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处理利用力度,破解农村垃圾污染治理难题,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大自然保护区管控力度,推广甘南全域无垃圾的治理经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尽快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加强重点防控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坚决消除病险尾矿库、堆渣场、采空区等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省以下环保监管体制改革,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推动循环绿色发展。巩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抓好工业、建筑等6大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支持有色、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清洁生产。推动排污权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十、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共享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努力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分流职工、复转军人等为重点,落实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完善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推进全民参保,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调整完善大病保险相关政策,提高重特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的保障水平。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完善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管理体制。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公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力度,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下功夫解决农村学校分散办学、师资薄弱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期建设任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落实好我省全面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药品耗材采供保障制度,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优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加快城乡养老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做好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建成并开放甘肃科技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推广数字农家书屋模式。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及“两个共同”示范区创建活动,促进“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持宗教和睦和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气象、外事、侨务、港澳台、人民防空、老龄、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测绘、智库、红十字会、慈善等工作。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安排资金245.3亿元,在农村d级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城市低保提标、农村低保提标、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提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生态护林员项目、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等方面,为民办好10件实事。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畅通信访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供应,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治安、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平安甘肃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对于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政府、创新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发展大势,努力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破除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破除畏首畏尾的思想、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破除狭隘封闭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破除急于求成的思想、树立蹄疾步稳的意识,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意识,观大势,谋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动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三是夯实基础工作。加强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努力提升研究政策、运用政策、落实政策的能力,加强政策对接、协同联动和分解细化,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可以落地的项目、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把握,做到各项工作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确保决策依据真实、措施办法精准,力戒形式主义和浮夸行为。

四是持续转变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努力为广大干部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照重点工作部署和量化指标任务,一项一项分解细化,一项一项盯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法,严格考核问责,治庸治懒、奖优罚劣,以督查促落实,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

六是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持续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二

法院。

制度作为一项典型的中国式政法制度,是人大其会监督法院的基本方式,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甘肃法院工作报告20xx年,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省法院在省委的坚强领导、省人大的依法监督和省政府、省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稳步推进法院改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审判执行工作。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215331件,审(执)结203163件,同比分别上升12.07%和9.26%,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7.03%;省法院受理案件3328件,同比上升7.32%,审(执)结2985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8.51%。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审结刑事案件20xx4件,同比上升20.13%,其中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案件5201件,走私、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案件915件,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17件。尊重保障人权,恪守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充分运用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42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严格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上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核准率位居全国高院前列。加强民事、商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审结案件129642件,标的110.55亿元。审结民事案件74477件,依法化解矛盾、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审结商事案件54997件,标的84.53亿元;主动加强司法应对,与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召开15家金融机构参加的座谈会,通报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对防范金融风险提出司法建议。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案件168件,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推介了甘肃植物新品种案件审判经验。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880件,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934件,裁定准予执行1366件。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着力解决行政案件受理难、审理难、执行难。加强审判监督工作,审结申诉、申请再审案件2047件,决定提起再审135件。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五个一律”审理制度,审结减刑、假释案件9555件。省法院减刑、假释案件立案公示率和职务、涉黑、金融犯罪罪犯减刑、假释公开开庭率均达到100%。加强国家赔偿工作,审结国家赔偿案件46件,决定赔偿金额40.08万元,省法院在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加强执行工作,受理执行案件43842件,执结39759件,到位金额38.06亿元;积极开展执行专项活动,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扬;召开全省第五次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与25家协作单位共同签署《共筑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参与发布甘肃省诚信“红黑榜”,将2334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建成“点对点”司法查控网络,查询被执行人信息1.7万余条,冻结资金6亿元。

二、司法为民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进一步扩大司法公开。建成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于“一网”的甘肃法院司法公开网,向社会公众公开10类70余项信息,向案件当事人公开4类100余项审判信息,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提前2年建成。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微信,推行庭审网络直播,创新公开方式。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推行远程视频立案、开庭、接访,全省107个法院设置了远程视频接访室。在甘肃法院网设立“院长信箱”、“给大法官留言”栏目,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全省法院缓、减、免诉讼费522.11万元,省法院发放司法救助金198万元。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维权岗113个,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机构5个、未成年人合议庭57个,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开庭、优先执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双联”工作。为永靖县关山乡联系点协调落实项目21个、项目资金1584万元,争取社会力量给358名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43.97万元,帮助群众建立百合销售网店,先后组织359名干警驻村蹲点总计5385天。积极发挥组长单位牵头作用,协调9个省直帮扶单位为永靖县落实项目59个,项目资金7675万元。

三、司法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及最高人民法院改革部署,报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9项改革方案,大部分改革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全面推开。除兰州市外,其他地区县级以上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统一由被告所在地以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兰州铁路运输法院开展集中管辖其他基层法院一审行政案件试点工作。办案责任制改革顺利启动。制定指导性意见,在试点法院建立新型合议庭办案机制,在人民法庭推行法官办案责任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错案责任追究制得以健全落实。完善错案责任追究的规定,把8类案件纳入错案范围,明确认定程序、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方式,健全违法审判的制度“红线”。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新增人民陪审员2197人,总数达到4045人,提前完成“倍增计划”,组织培训4791人(次),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26000余件;联合制定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选任、培训、参审、考核工作,落实办案补助和培训费用。涉诉信访改革稳步推进。制定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程序规定,统一终结原则、范围、程序,确保终结案件办理质量。协调成立“兰州民声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律师作为第三方参与化解涉诉信访的新机制。“双语”法官培养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联合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工作意见,协调内蒙古、新疆自治区高级法院建立汉蒙、汉哈双语人才省际合作培养机制,编写《宪法教程》等藏汉双语教材10部,填补了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的空白;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干警2200余人(次)。《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中央媒体先后刊登了甘肃“双语”法官培养培训的主要做法。

四、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覆盖全省三级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四级专网及282个科技法庭、46套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建成互为备份、连接全省法院的高速信息专网。省法院建成数据汇集平台和审判信息、执行指挥、综合集控、新闻发布等“一个平台”、“四大中心”,实现了案件管理信息化、司法公开和司法评估、拍卖网络化、立案庭审数字化、执行信访远程化、办公流转无纸化、楼宇管控智能化,远程立案、远程庭审、远程执行、远程信访成为法院工作方式新常态。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最高人民法院在兰州召开了全国法院第二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推广甘肃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广东、天津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法院、60多个省直单位和高校约20xx余人来省法院观摩考察。

五、队伍建设工作。全省法院有57个集体、102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法院敦煌市人民法院、漳县人民法院和全国最美基层法官、20xx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才让旺杰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省法院班子连续6年被省委评为优秀班子。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培训干警3803人(次),建成藏书3万册的实体图书馆和拥有电子书籍10万册、司法数据70万条的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省法院建成了法院文化长廊,被命名为全省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基地;集中整治“六难三案”,对56个中、基层法院、84个人民法庭开展了明查暗访,实名通报典型问题35起,白银市中级法院被树立为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查处违纪违法人员58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人;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等制度,推行“一案双查”,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司法廉洁。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如有的案件质量效率不高、裁判效果不好;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干警司法行为不规范、不文明,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案件数量以年均10.06%的速度持续增长,今年突破21万件,与20xx年相比,案件总量翻了一番,办案压力不断加大;一线法官职业保障始终未能有效解决,人员流失、法官断层问题更加突出;直属法院、新成立法院人员编制不足,内设机构不健全;“两庭”建设负债沉重,自我化解难度很大。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克服,积极改进。

20xx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xx年,全省法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服从服务法治甘肃建设这一中心,时时强化党的意识、司法为民意识,牢牢抓好公正司法实践、司法改革推进、干部队伍锻造、基层基础夯实“四个重点”,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工作前瞻性,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努力当好群众权益的“守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律天平的“秉持者”,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创造良好法治环境。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讲定力、守规矩,确保法院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全力推进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省大局,严厉打击严重破坏平安建设大局的严重刑事犯罪,妥善处理民事、商事、知识产权纠纷,依法做好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受理、审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坚决维护宪法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切实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拓展司法便民措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健全完善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制度,严格落实公开审判、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诉讼制度,大力推进反规避执行和反消极执行,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人最大限度地实现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四)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三个关键环节,深化研究、完善方案,抓紧启动和推动一批新的改革事项,着力解决好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五)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坚持职业道德塑造与职业能力提升两手抓,大力加强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法官准入条件,完善逐级遴选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整治“六难三案”,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3

页,当前第。

1

1

2

3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三

7月6日,省委第一巡视组组长孟庆银代表巡视组向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传达了省委书记王学军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反馈了巡视情况,副组长陈卫东、陈方、查结联参加反馈会议,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施平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

存在问题: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够,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较普遍;以行政会议代替党组会决定重大事项,对全省公路、海事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谋划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行监督责任、审计整改不力,对厅直单位监管缺失,对一些违规违纪问题不敢动真碰硬。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重视不足,整体业务能力不强。行政审批把关不严,违规设置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在超载超限治理、船舶安全检查、质量监督、驾驶员培训、客运班线审批等行政执法和许可中,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搭车”销售敛财等问题严重;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多发;依托交通建设规划管理职能和业务违规经商办企业,“靠路吃路”现象严重;对行业协会监管不力,领导干部兼职清理不彻底。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严格,干部管理使用和档案管理不规范,出国(境)审核把关不严,混岗问题突出。公款旅游、违规接待、大操大办等问题时有发生,违规发放津补贴情况比较普遍。

要求与整改意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并认真抓好整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强化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班子成员要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主动履责;纪检监察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监督执纪问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和“四权”行使行为,严格按规定程序、标准和要求选拔任用干部。推进交通运输机构职能、权责程序法定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防止“四风”反弹。

表态: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巡视整改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端正态度、严肃对待,虚心接受、照单整改。切实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四

(一)在全国法院率先推出“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中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有效衔接,构建大调解格局,最大程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于20xx年3月份决定在渭源县法院2个法庭试点“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于5月份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法院开展人民调解协议确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1个法院和8个法庭进行扩大试点,至20xx年底,共对173件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诉前司法确认。这项改革,先后被《法制日报》、《甘肃法制报》作了长篇报道,搜狐网、中国平安网等30多家网站亦进行了转载。中院总结试点经验,正式制定了《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实施意见(试行)》,与市司法局联合下发,已于20xx年1月1日在全市法院实施。

(二)在全国法院率先建立了审判委员会特别列席制度。为进一步增强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透明度,提高审判委员会工作质量,统一司法尺度,消除合理怀疑,树立司法权威,完善审委会工作方式、方法,主动接受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中院制定了《审判委员会特别列席制度》,对社会普遍关注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启动该制度,实现了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制日报》头版作了报道。

(三)增强人大意识,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中院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大、政协及其代表、委员的联络工作。20xx年,中院走访了12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和征求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出征求意见书240份,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院党组、审判委员会均分别进行研究解决;先后邀请2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了案件审判并进行了座谈;邀请人大代表视察了法院“两庭”建设;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专门座谈会7次,征求了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法院管理。定西法院收结案位居全省法院第四位,审判、执行压力都很大。全市法院加强审判管理,基本解决了压案不结和审判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中院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补充规定》、《审判管理办法》等七项制度,定岗、定责、定量,精干审判队伍,合理配置审判、执行、保障力量,深挖人的潜力,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平均办案天数民商事案件由38天缩短为28天、刑事案件由34天缩短为26天,彻底解决了压案不结和审判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

(五)规范司法活动,塑造司法魅力。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开展庭审观摩,提高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严格案件流程管理,杜绝超审限办案;强化裁判文书的说理,充分阐明证据采信、裁判理由和法律依据,提高司法公信度;探索“刑事和谐司法”审判模式,依法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前调解工作,有效防止了“法院下判,政府买单”问题的发生,如陇西县法院20xx年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执行率达96%。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五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大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我省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和特大地震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考验,是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省人大会在中共甘肃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全省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全省大局,开展专题调研、决定重大事项。

去年,会坚持从全省大局出发,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依法行使职权的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7项专题调研,并对政府提出的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定。

国家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以来,中央政府在我省新增一大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为了确保这些重大项目良好运行,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放心,会调研组和全国人大会调研组,共同对中央政府在我省新增的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

后,提出了切实解决配套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减轻项目建设负担、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国家“”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深入了解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了超前谋划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规范资金拨付、加快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高路政管理水平等建议。

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是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与全国人大会调研组一道,联合对我省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对廉租房的建设规模、产权共有、地方配套资金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范围、标准以及城市住房工作思路等方面提出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是事关民生和稳定的重要工作。为切实掌握灾后一年恢复重建的基本情况,会组织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强重建项目监督管理、尽早出台灾区移民实施方案、尽快解决城镇受灾居民住房重建问题、减免运输灾后重建物资车辆过路费、增加灾区群众经济收入等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难一直是我省的突出问题,在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严重萎缩的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更多。为此,会对我省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从加大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为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尽快改变民族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不断缩小民族地区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会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会对我省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了加强领导、重心下移、强化责任追究、发挥调解作用、提高办案质量、规范行政执法、建立处理缠访缠诉有效办法、完善涉法涉诉救助资金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的建议。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我省一大批项目相继获准开工建设,但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会在审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发行中期票据融资工作的报告》后,作出了关于批准这个报告的决定,决定我省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8年期中期票据10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省融资方式的一次创新,缓解了我省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财政部核定我省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会听取和审查了省政府《关于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相应调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的报告》,并依照《预算法》的规定批准了这个报告,对本年度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作出了部分调整。这对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和使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依法行使任免权方面,一年来,会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6名,其中,决定任命11人,任命79人,批准任命1人,决定免职6人,免职38人,批准免职1人。

在过去一年里,会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和我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通过会办事机构向“一府两院”转送后,得到了“一府两院”的认真采纳和吸收,较好地发挥了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为我省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形势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努力。通过一年的实践,会在围绕全省大局寻找依法行使职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上,有了更深切的体会,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

一年来,会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5项专项工作报告和5项计划、财政、审计方面的报告,对6个方面的7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增强了监督实效。

我省“”规划纲要的实施,到20xx年已进入第四年。为进一步了解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情况,加强对政府实施规划纲要的监督,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落实促进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大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力度,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去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工作汇报》。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认真研究内需不旺的问题,继续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继续争取国家在扩大内需政策中对我省的照顾和倾斜,加大对重点产业、新型产业扶持力度,努力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融资难一直是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会在对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汇报》,提出了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大力支持和发展地方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奖励和补偿资金、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监管机制、加快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等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渎职侵权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会对我省五个市州检察机关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的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进一步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执行积案是社会热点,也是难点。对执行积案进行清理,关系到给社会信心、给群众温暖,更关系到司法权威的树立。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部分在兰省人大代表,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工作专题汇报,对进一步做好清理执行积案工作给予了监督和支持。

会听取和审议了20xx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20xx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xx年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批准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加强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会办事机构将审议意见书面转送了省政府。

会听取和审议了20xx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整改力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四个月后,审计厅按照会的要求,代表省政府再次向会书面报告了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

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效能,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切实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强矿山生态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的建议。

会对《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等方面的建议。

会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的贯彻落实情况。会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对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该法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还配合全国人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陇原环保世纪行以“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对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和检查。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会的一项新工作。会召开了全省市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加强了备案审查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对省政府、市州人大会和兰州市政府报送的114件规范性文件全部进行了审查,对其中3件违反制定权限的规范性文件,督促原制定单位进行了纠正。

继续坚持会领导联系信访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办理工作责任制,召开全省市州人大信访工作会议,加强人民来信来访的受理和督办工作。全年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204件次,其中来信1104件,来访1100人次,督促解决了一批有影响的信访案件,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从省情、民情出发,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省情、民情出发,坚持突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了地方立法工作,提高了法规质量。在立法工作中,会注重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法规中,力求突出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思想;着眼于解决本省实际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建立公民参与立法平台,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调动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性,草案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重要法规草案实行隔次审议。一年来,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件,修订地方性法规3件,批准兰州市地方性法规2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3件,对2件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配合全国人大会对8件法律草案征求了意见。

中小企业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较多,通过立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了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定。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法制保障。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但我省部分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从监督范围、监督措施、监督程序和监督者应承担的责任,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

保护好林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要求。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调控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会修订了《甘肃省档案条例》、《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两个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

会批准了《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条例》、《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和《东乡族自治县教育条例》、《东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管理条例》、《东乡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会还建立了地方性法规质量跟踪评估制度,制定了跟踪评估办法,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办法》进行了立法后评估。

四、着眼于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代表工作。

会进一步加强了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作用的保障服务工作。继续坚持扩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邀请代表列席会会议和参加执法检查等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坚持开展“两联系”活动,会组成人员每人重点联系3至5名基层人大代表,采取走访、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征求基层代表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代表密切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继续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两期省人大代表培训班,17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召开了代表工作座谈会,研究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代表活动实效的办法和措施。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所提建议953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229件,正在解决和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495件,这两类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5.97%,比上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一年来,会加大了对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会各位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对涉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15件代表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对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会和各承办单位对办理机制和办理方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创新,办理前,认真研究代表建议内容,了解代表建议背景,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办理中,通过走出去上门拜访,请进来当面座谈,以及电话信函沟通,加强与代表联系,增强办理的针对性;办理后,主动征询代表意见,对不满意和有新的意见建议的,进行二次办理。在办理代表建议工作中,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对涉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加强“三农”工作和改进完善政策等方面的代表建议,进行了重点办理。

五、总结地方人大设立会30年的经验,加强人大会自身建设。

去年,是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会围绕纪念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召开了纪念座谈会,举办了成就展和书画展,加强了会设立30周年专题宣传,对我省地方人大设立会30年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

30年来,我省各级人大会在中共甘肃省委和本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促进我省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也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人大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人大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依法履行职责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保证。人大及其会只有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集体行使职权、依法行使职权,是人大及其会行使职权必须遵循的原则。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只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有作为、有地位。

30年的实践证明,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工作要以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为工作出发点,把推进和督促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会的重要议题。人大代表和会组成人员,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人大及其会通过的法规和作出的决定、决议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时代要求。在人大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依法行使职权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人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会以纪念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继续坚持每次会会议闭会后,举办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会的工作任务和国际国内新形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如何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专题学习。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会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举办人大制度知识、法律知识、公文处理知识的讲座或学习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会机关的集体参谋助手作用、服务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在工作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深入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在吃透省情上下工夫,使人大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全省工作的大局;二是地方立法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法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监督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听取和审议专题调研报告、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后,对审议意见的跟踪落实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使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今年的主要任务。

20xx年,省人大会要在中共甘肃省委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做好人大各项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根据五年立法规划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年度安排法规草案审议、修订、废止项目有科学技术普及、就业促进、无障碍建设管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监督法办法、消防条例、实施防空法办法、建筑市场管理和公路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等方面的9件,预备立法项目5件,立法调研项目14件。会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的重点放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上。立法选项要紧密结合甘肃实际,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推动解决影响我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法规草案起草的协调和指导工作。认真做好我省现行地方性法规的全面清理工作,对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区别轻重缓急,分类进行处理。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继续坚持和完善面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重要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规委托起草、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立法调研、立法论证、立法听证,发挥好立法联系点和立法顾问作用,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

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依法行使好监督权,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促进稳定等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工作情况和扩大内需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审判机关民事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查处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的监督,听取、审议省政府有关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对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农作物种子管理、食品安全、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等4个方面的6部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加强信访督办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专题调研和决定重大事项工作。要在总结去年专题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重点工作,抓住关系全省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专题调研工作,对发展循环经济、归侨侨眷权益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民族地区医疗体制改革、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要在深入调研、吃透省情的基础上,围绕我省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决议,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的统一,进一步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59号文件精神,坚持尊重代表的主体地位,做好为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好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工作。扩大代表对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和活动的参与。做好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活动。加强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工作。继续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办好代表培训班,召开代表工作座谈会。

五、进一步加强会自身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治观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增强会组成人员的履职意识,改进会的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提高会的审议质量和水平。继续办好会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加强各专门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会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机关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搞好为会和代表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人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市(州)、县(市、区)人大会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更加关键的一年。会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努力工作,为圆满完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3

1

2

3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六

9月2日,以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吴安林为组长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第一调研组来我市调研,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征求我市对省委起草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天水市委书记王锐主持调研座谈会。市委、副市长张明泰,市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市委、秦州区委书记雷鸣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锐首先介绍了近五年来天水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他说,过去五年,面对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天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发展”,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实现了“”的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随后,王锐还围绕“关于抓住用好窗口期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的问题,对省委起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一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天水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产业发展、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勇于创新,敢于作为,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扶贫变化大,成绩突出。

调研组感谢我市对起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市高度重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调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将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起草报告时认真消化吸收,努力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成为指导全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座谈会上,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起草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进行了发言。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七

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芦阳镇镇长吴滨代表就报告中提出的“兴水强县”谈了芦阳镇未来的发展前景。“县委李书记的工作报告呢,对全县今后五年的工作指向是非常明确,目标也非常明确,特别是在报告中结合咱们‘三县’战略实际,又延伸提出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兴水强县’的六大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兴水强县这一点呢是第一次提出,也在报告中精准扶贫的十大行动,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六大行动当中都有涉及。芦阳镇也是县委县政府今年确定的推进水产养殖的乡镇之一,今后我们就按照芦阳北沙河、还有城北高密度养殖、水沟湿地‘一带二区’的发展思路呢,真正把这次大会的精神落实好。”

结合报告中提到的实施农业提质“六大行动”,任国君代表就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天听了李书记的工作报告,对我们干旱山区的文冠果产业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们干旱山区的文冠果产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把我们正路干旱山区地大物博的优势再发展的话,配上滴管工程,我们的文冠果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以报告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指引,代表们感受更多了,工作的思路更广了,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县十四次党代表、草窝滩镇陈槽村主任高秉辉说,今天听了李书记在县十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总体感觉比较全面、客观,为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我县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指引,回去以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多做贡献。

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到的“七大行动”为景泰县住建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十四次党代表、县住建局局长张志荣说,报告总体感觉比较全面、客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提出了咱们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规划体系完善、实施设施配套、综合管网建设、集中供热覆盖、水域扩面增容、公园绿地增量、城市管理提质等七大行动。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党代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指引,回去以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进一步建设美丽和谐新景泰多做贡献。

9月2日,以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吴安林为组长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第一调研组来我市调研,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征求我市对省委起草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天水市委书记王锐主持调研座谈会。市委、副市长张明泰,市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市委、秦州区委书记雷鸣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锐首先介绍了近五年来天水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他说,过去五年,面对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天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发展”,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实现了“”的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随后,王锐还围绕“关于抓住用好窗口期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的问题,对省委起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一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天水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产业发展、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勇于创新,敢于作为,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扶贫变化大,成绩突出。

调研组感谢我市对起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市高度重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调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将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起草报告时认真消化吸收,努力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成为指导全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座谈会上,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起草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进行了发言。

2

页,当前第。

2

1

2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八

加大教育整顿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省厅和市局提出的木材检查站“三严四规范”专题教育整顿活动,加快木材检查站建设,进一步规范木材检查站的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根据县局安排,我们结合“三严四规范”教育整顿活动,加大教育整顿力度,在基层木材检查站继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三整顿要求和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按照xx局长在专项教育整顿动员大会上的部署,我们首先是组织检查站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其次是深入到各基层木材检查站找人谈心问话,开展民主生活会,以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工作作风为主题开展大讨论,从而使思想上彻底扭转过去那种贪图一时利益不顾大局的错误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以县局和县检察院七月二十二日举办的法制讲座作为主题,在检查站中开展正面警视教育,并落实县局“一案一整改”实施方案。四是抓好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勤政廉洁的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依法行政和服务的意识,树立勤政为民,执法为公的思想。五是认真抓好检查站队伍的学习培训,平时要求木材检查人员以自学为主学习林业政策、林业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今年我站还组织了两次较大集中学习培训,通过考核合格率达到99。

二、加强组织纪律整顿,净化执法环境。

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基层检查站的组织纪律整顿,今年上半年,通过对各基层检查站的几次突击检查,发现部分检查人员存在纪律松懈,思想意识淡薄,不遵守请销假制度、不遵守上班制度、漏岗脱岗、检查不按规定执行,不够认真,尤其是对集装箱车辆、不按规定查处等违纪现象,为此我们专门到各站进行了一次专项整顿。通过检查工作考勤、扣除岗位工资、待岗检查等措施及时给他们敲响警钟、端正态度。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木材流量登记,值班人员实行实名制的登记制度。纠正了检查站出现的货未到而放行先到的错误作法。

三、加强木材检查执法监督,规范木材运输管理行为。

认真做好了各项日常工作,切实做好基层检查站每天的木材流量查询工作,及时掌握每天的木材运输证办理情况,全面了解各基层站每天的工作情况。自从我县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加大了定期、不定期的到站里、站前、站后进行明查喑访力度,并会同森林公安、林业稽查队对基层木材检查站执法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木材检查站执法行为。严格按照“三严四规范”的具体要求,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做好服务承诺,转变木材检查站林业执法形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及相关规定,做到在岗有作为,严格按照《xx县林业局木材运输监督管理方案》规定逐项落实,对每起案件都认真细致,在工作中实行错案追究制,并要求各基层检查站每月至少上报规范的案卷5-8份。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把木材运输关行为。

今年,我县开始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改革顺利进行,我们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无证、伪装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今年县局对《xx县木材运输监督管理方案》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规定对无证运输木材行为的处罚,按照所运输木材的市场价格的三倍加以处罚,规定出台后,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分子,无证运输木材行为也得到了的遏制。今年下半年我们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打击违法运输木材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了十多起违章运输木材行为,对立案查处的违法运输行为,不但要严厉打击,并要追溯源头,彻查到底,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对外省、外县途经本县资源的管理,执行上站把关验证,履行管理程序,通电下站,下站核实查证登记的做法。一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辛勤工作,我县的木材运输秩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基本杜绝了无证运输木材现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今年各站征收罚没收入为xxxx万元,查处违法运输林业行政案件34起,移送查处案件10起,挽回经济损失十万余元。

五、存在的问题。

1、对各基层木材检查站及护林岗的管理时松时紧,不够严格,特别是放松了对个别边远护林岗的管理,以至于个别护林岗出现了长时间脱岗的现象。

2、仍然有个别检查站员存在思想不够端正、执法不够规范,对违章运输打击不力,处罚不到位,随意性较大。有的检查站员在处理案件时怕得罪人,思想保守,缺乏正义感。

3、对档案管理不够严谨,案卷制作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市中院在市委领导、市人大监督和省法院指导下,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以信息化审判管理为抓手,以深度司法公开为依托,建设公正高效透明的办案机制,努力推动庆阳老区法院向现代审判机关转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认真履行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4947件,同比增加11.15%;审(执)结14929件;其中市中院受理922件,审(执)结919件。

(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法院受理刑事案件1656件,审结1653件,判处罪犯1693人;其中市中院受理178件,审结176件。着力构建裁判宽严相济化、定罪准确化、量刑规范化工作机制。加大对社会反响大、危害严重案件的公开审理和惩处力度,依法打击故意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以及毒品、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罪犯141人,重刑率8.33%,发挥了刑罚震慑功能。统一裁判尺度,对重大交通肇事、职务犯罪、涉油等案件,慎用少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主观恶性不大的轻微犯罪和附带民事诉讼和解的犯罪,依法从轻判处。如市中院审判的正宁四中袁龙等五名未成年人致死“校霸”故意伤害案,经过层级报请在法定刑以下处刑,受到最高法院表扬并被列为全省法院20xx年十大典型案例。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罪名不成立、证据不足的指控依法宣告无罪,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司法底线。

(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并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全市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10127件,审结10117件,标的额2.49亿元;其中市中院受理662件,审结661件。着力构建审理专业化、裁判尺度统一化、利益平衡化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案件裁判的规范指引功能,对于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房屋租赁中的转让费、婚姻纠纷中的彩礼返还和公司股东投资权益等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高发案件,总结凝炼审判规律,引导民商事主体依法订立和履行。

合同。

精心审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民生的案件,慎重处理涉农、涉军、涉群体性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深化诉讼调解机制,将调解的重心转向涉民生案件,采取当事人先履行义务再送达调解书的做法,提升了调解质量和水平,调解率为70.23%。

(三)促进依法行政和保护行政相对人诉权并重,推动司法和行政良性互动。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45件,全部审结;其中市中院审理25件。着力构建审查合法化、协调先行化、裁执分离化工作机制。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指导规范行政机关的应诉行为,依法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的合法行政行为。推进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建设,行政案件协调和解率为31%。

(四)严厉打击“老赖”和规范执行行为并重,全力兑现胜诉权益。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3073件,执结3068件,执结标的额1.5亿元;其中市中院受理27件,全部执结。着力构建部门联动化、权力制衡化、方式多样化的工作机制。依法用足用活罚款、拘留、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措施,严厉打击了一批规避执行的“老赖”,执结了一批长期得不到执行的“骨头案”和“钉子案”。如市中院与环县法院就于子才等25名外地农民工集体讨薪的执行案,对被执行人魏某果断采取拘留和财产查控措施,维护和实现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活动,着力规范执行行为。积极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生效裁判积案专项清理活动,在规定时限内全部执结了清理出的16件积案,执结标的额267.1万元,清积率名列全省前茅。

(五)坚持有错必纠和维护生效裁判权威并重,切实提高审判质效。全市法院受理再审案件34件,复查申诉案件12件,全部审结;其中市中院立案再审18件。着力构建有申诉必回复、有疑问必释明、凡再审必听证的工作机制。对发现确有错误的案件不偏袒、不护短,及时启动再审程序予以纠正,提升了司法公信。正确掌握申诉再审标准,对判决适当的案件,克服各种困难,维护生效判决的稳定性和终局性。

(六)畅通信访渠道和法治化化解并重,努力维护司法秩序。创建为民、便民、利民的信访服务机制,坚持每月10日的院长接待日制度,市中院全年接待来访群众162人(次),处理信访案件130件,使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了有效化解。引导信访群众合法合理表达诉求,促进息诉罢访,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了中央、省、市交办的信访专案18件。

20xx年,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个别刑事案件未能坚持证据裁判原则,量刑不够均衡;少数民事案件在审理中未及时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导致执行困难;受案外因素影响,一些涉及土地权利的行政纠纷审理难度较大;执行工作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杜绝。

二、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推进法院管理方式现代化。

(一)构建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审判管理机制。全面运行全市法院一体化的审判管理网络体系,实时监控全市两级法院和每个人民法庭所有案件的审理情况,基本实现了审判管理网络化、庭审活动数字化、流程监控自动化的目标。构建网络化办案办公模式,建设数字化法庭、数字化审委会、电子诉讼档案和远程视频庭审系统,实行庭审局域网同步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和同步电子记录,推进信息化审判管理的普及应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每半年开展一次庭审、裁判文书和案件质量“三评查”活动,全市两级法院每月通报审判运行态势、审判质效数据和审判绩效考核结果,促进了审判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市中院荣获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构建司法公开倒逼机制,建设“阳光审判”格局。建成西北首家官方诉讼服务网,开设网上诉讼咨询、预约立案、预约查档、判后答疑、信访投诉等在线服务,市中院正在审理的所有案件,当事人均能在网络上查询进展。加大裁判文书公开力度,上网公开13158份,占结案数的88.14%,位列全省第一。由法律出版社在全国发行市中院20xx年度全部裁判文书,以公开倒逼公正。全市法院有7篇裁判文书获得全省法院系统优秀裁判文书奖,总量位列前茅。实现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杜绝暗箱操作。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召开判前听证会,广泛吸纳民智。公开司法鉴定、评诂和拍卖的运作程序,将司法公开拓展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以公开提升公信。

(三)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下审判指导。召开全市法院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工作会议,下发会议纪要指导审判执行工作。坚持全市法院院长季度例会制度和审判业务部门上下定期约谈制度,增强对下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基层法院工作考核办法和业务指导机制,制定人民法庭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人民法庭办案任务与人力、经费的配套统一。通过个案指定管辖方式,探索庆阳林区法院由专门法院向专业化法院改造的途径,从20xx年10月开始将西峰区法院管辖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全部移交庆阳林区法院审理。发挥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案件的职能,强化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案例指导作用,确保了案件质量。市中院审委会讨论案件占审理诉讼案件的52%。

(四)构建司法为民保障机制,拓展能动司法空间。建成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为来访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司法服务。市中院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31万元,为28案刑事被害人、农民工和家庭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基金87.5万元,为对口援助的甘南州夏河县法院援建10万元的法官图书室,依托项目建设为“联村联户”的环县慕家河村、吴家塬村筹集帮扶款物201万元,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三、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保证。

(一)建设民主务实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要事项会议研究,党组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事项均以书面纪要公布,一切工作民主透明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开展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人文兴院氛围。推行上下级法官挂职交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市中院参加省级以上专项培训40人(次),组织培训全市法官248人(次),提高了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司法廉洁。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审判管理工作相结合,研究制定了298个重点环节和风险点的防控措施,绘制悬挂“四表一库”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加强对法官廉政情况的预防监督。实行发回改判案件问责和错案责任倒查制度,通过廉政约谈、处理举报投诉等途径,及时纠正不当司法行为,尽力避免办案瑕疵。推进司法效能建设,市中院先后明察暗访9个基层法院及20个基层法庭,杜绝了人民法庭违规收费问题。坚持经费、装备向审判一线倾斜,全力为公正审判提供物质保障,市中院“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7%。全市法院主动查处违纪违规案件14件,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品牌,打造文化软实力。建成突出庆阳审判特色的法院文化中心和马锡五雕塑景观区,认真编发《庆阳审判》、《参阅案例》和《审判管理动态》等刊物,应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全国全省范围发布法院新闻信息414条。全市两级法院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市中院荣获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汇报制度,将法院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6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每月向市人大、市政协报送开庭审理案件目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和旁听案件庭审,通过定向联系走访、召开座谈会、参加判前听证会、见证调解执行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做好人民陪审员、特邀监督员的聘任培训管理工作,指导基层法院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不断满足公众对司法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司法权威得到加强,司法公信逐步提升,社会认同感、群众满意度增强。受案结案数量和期限效率指标呈现“两增两减”趋向,审判绩效正向和负向指标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审判管理、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法院前列。市中院全年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5名、全省14名。这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府大力支持、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优秀专业人才匮乏,青年法官断层严重,很多法官持续超负荷工作,身心健康堪忧,个别法官作风飘浮,司法不廉;基层基础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精细化的审判管理模式有待深化完善。对此,我们将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攻坚克难,切实改进。

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全市法院要依靠市委领导,紧贴全市“一区四园、一线八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一,全力抓好审判执行工作,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刑事审判要继续加大对社会危害严重的暴力犯罪的惩罚力度,深入推进盗窃、诈骗、集资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的规范化量刑工作;切实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加大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健全刑事错案防范、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杜绝冤假错案;规范取保候审和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坚持从严审核裁决。民商事审判要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裁判机制,通过发布参阅案例、召开审判态势分析会等形式,有效统一裁判尺度;要在审理中充分采取诉讼保全等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加强对涉及民生案件的审理,合理运用先予执行、司法救助、缓减免诉讼费等措施,充分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努力提高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注重运用法律规则引导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行政审判要加大协调力度,更加注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注重行政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全市七县一区8个基层法院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要全部实行交叉管辖;建立行政诉讼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落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执行工作要按照“规范化、穷措施、提效率”的总体思路,全面规范执行行为,强化执行联动机制,开辟协助执行绿色通道。要用足用活各项执行措施,通过全媒体公告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失信企业和个人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出境、投标等措施,加大对有能力而拒不执行“老赖”的惩处,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最大限度得以实现。审判监督和信访工作要强化审查,有访必复,有错必纠,让涉法涉诉信访回归司法渠道。

第二,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全面提升司法公信。依托信息技术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深化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要建成统一的案件信息查询系统,让当事人能够对全市法院正在审理执行的所有案件,通过网络查询到可公开的全部信息和审理执行进展情况。要建成全市法院统一的庭审网络直播系统,实行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和社会高度关注案件的庭审网络直播。要在以前公开裁判文书的基础上,将可公开的全部裁判文书在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公布,继续公开出版市中院《20xx年度裁判文书集》。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督员列席审委会制度,将再审、执行、判前的公开听证制度化。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大事项邀请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形成公正审判与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

第三,建设信仰坚定、能力过硬、纪律严明的法院队伍,实现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积极推进法院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大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让更多的审判业务专家和办案能手脱颖而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聚焦“四风”,全力查摆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范、严肃查处司法不廉行为,要对司法腐败行为“零容忍”,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克己奉公,勇于担当,扎实工作,认真办案,让人民群众切实地感受到司法公正就在身边。

3

页,当前第。

3

1

2

3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大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我省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和特大地震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考验,是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省人大会在中共甘肃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全省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全省大局,开展专题调研、决定重大事项。

去年,会坚持从全省大局出发,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依法行使职权的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7项专题调研,并对政府提出的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定。

国家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以来,中央政府在我省新增一大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为了确保这些重大项目良好运行,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放心,会调研组和全国人大会调研组,共同对中央政府在我省新增的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了切实解决配套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减轻项目建设负担、加强配套工程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国家“”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深入了解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了超前谋划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规范资金拨付、加快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高路政管理水平等建议。

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是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与全国人大会调研组一道,联合对我省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对廉租房的建设规模、产权共有、地方配套资金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范围、标准以及城市住房工作思路等方面提出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是事关民生和稳定的重要工作。为切实掌握灾后一年恢复重建的基本情况,会组织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强重建项目监督管理、尽早出台灾区移民实施方案、尽快解决城镇受灾居民住房重建问题、减免运输灾后重建物资车辆过路费、增加灾区群众经济收入等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难一直是我省的突出问题,在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严重萎缩的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更多。为此,会对我省促进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从加大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为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尽快改变民族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不断缩小民族地区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会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了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会对我省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了加强领导、重心下移、强化责任追究、发挥调解作用、提高办案质量、规范行政执法、建立处理缠访缠诉有效办法、完善涉法涉诉救助资金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的建议。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我省一大批项目相继获准开工建设,但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会在审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发行中期票据融资工作的报告》后,作出了关于批准这个报告的决定,决定我省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8年期中期票据10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省融资方式的一次创新,缓解了我省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财政部核定我省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会听取和审查了省政府《关于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相应调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的报告》,并依照《预算法》的规定批准了这个报告,对本年度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作出了部分调整。这对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和使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依法行使任免权方面,一年来,会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6名,其中,决定任命11人,任命79人,批准任命1人,决定免职6人,免职38人,批准免职1人。

在过去一年里,会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和我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通过会办事机构向“一府两院”转送后,得到了“一府两院”的认真采纳和吸收,较好地发挥了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为我省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形势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努力。通过一年的实践,会在围绕全省大局寻找依法行使职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上,有了更深切的体会,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

一年来,会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5项专项工作报告和5项计划、财政、审计方面的报告,对6个方面的7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增强了监督实效。

我省“”规划纲要的实施,到20xx年已进入第四年。为进一步了解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情况,加强对政府实施规划纲要的监督,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落实促进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大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力度,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去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工作汇报》。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认真研究内需不旺的问题,继续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继续争取国家在扩大内需政策中对我省的照顾和倾斜,加大对重点产业、新型产业扶持力度,努力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融资难一直是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会在对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汇报》,提出了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大力支持和发展地方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奖励和补偿资金、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监管机制、加快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等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渎职侵权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会对我省五个市州检察机关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的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进一步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执行积案是社会热点,也是难点。对执行积案进行清理,关系到给社会信心、给群众温暖,更关系到司法权威的树立。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部分在兰省人大代表,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工作专题汇报,对进一步做好清理执行积案工作给予了监督和支持。

会听取和审议了20xx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20xx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xx年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批准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加强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会办事机构将审议意见书面转送了省政府。

会听取和审议了20xx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整改力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四个月后,审计厅按照会的要求,代表省政府再次向会书面报告了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

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效能,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切实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强矿山生态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的建议。

会对《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等方面的建议。

会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的贯彻落实情况。会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对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该法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还配合全国人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陇原环保世纪行以“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对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和检查。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会的一项新工作。会召开了全省市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加强了备案审查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对省政府、市州人大会和兰州市政府报送的114件规范性文件全部进行了审查,对其中3件违反制定权限的规范性文件,督促原制定单位进行了纠正。

继续坚持会领导联系信访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办理工作责任制,召开全省市州人大信访工作会议,加强人民来信来访的受理和督办工作。全年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204件次,其中来信1104件,来访1100人次,督促解决了一批有影响的信访案件,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从省情、民情出发,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省情、民情出发,坚持突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了地方立法工作,提高了法规质量。在立法工作中,会注重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法规中,力求突出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思想;着眼于解决本省实际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建立公民参与立法平台,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调动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性,草案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重要法规草案实行隔次审议。一年来,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件,修订地方性法规3件,批准兰州市地方性法规2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3件,对2件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配合全国人大会对8件法律草案征求了意见。

中小企业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较多,通过立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了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定。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法制保障。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但我省部分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从监督范围、监督措施、监督程序和监督者应承担的责任,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

保护好林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要求。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调控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会修订了《甘肃省档案条例》、《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两个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

会批准了《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条例》、《兰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和《东乡族自治县教育条例》、《东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管理条例》、《东乡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会还建立了地方性法规质量跟踪评估制度,制定了跟踪评估办法,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办法》进行了立法后评估。

四、着眼于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代表工作。

会进一步加强了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作用的保障服务工作。继续坚持扩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邀请代表列席会会议和参加执法检查等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坚持开展“两联系”活动,会组成人员每人重点联系3至5名基层人大代表,采取走访、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征求基层代表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代表密切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继续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两期省人大代表培训班,17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召开了代表工作座谈会,研究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代表活动实效的办法和措施。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所提建议953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229件,正在解决和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495件,这两类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5.97%,比上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一年来,会加大了对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会各位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对涉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15件代表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对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会和各承办单位对办理机制和办理方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创新,办理前,认真研究代表建议内容,了解代表建议背景,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办理中,通过走出去上门拜访,请进来当面座谈,以及电话信函沟通,加强与代表联系,增强办理的针对性;办理后,主动征询代表意见,对不满意和有新的意见建议的,进行二次办理。在办理代表建议工作中,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对涉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加强“三农”工作和改进完善政策等方面的代表建议,进行了重点办理。

五、总结地方人大设立会30年的经验,加强人大会自身建设。

去年,是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会围绕纪念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召开了纪念座谈会,举办了成就展和书画展,加强了会设立30周年专题宣传,对我省地方人大设立会30年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

30年来,我省各级人大会在中共甘肃省委和本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促进我省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也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人大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人大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依法履行职责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保证。人大及其会只有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集体行使职权、依法行使职权,是人大及其会行使职权必须遵循的原则。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只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有作为、有地位。

30年的实践证明,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工作要以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为工作出发点,把推进和督促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会的重要议题。人大代表和会组成人员,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人大及其会通过的法规和作出的决定、决议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时代要求。在人大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依法行使职权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人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会以纪念地方人大设立会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继续坚持每次会会议闭会后,举办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会的工作任务和国际国内新形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如何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专题学习。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会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举办人大制度知识、法律知识、公文处理知识的讲座或学习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会机关的集体参谋助手作用、服务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在工作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深入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在吃透省情上下工夫,使人大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全省工作的大局;二是地方立法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法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监督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听取和审议专题调研报告、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后,对审议意见的跟踪落实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使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今年的主要任务。

20xx年,省人大会要在中共甘肃省委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做好人大各项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根据五年立法规划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年度安排法规草案审议、修订、废止项目有科学技术普及、就业促进、无障碍建设管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监督法办法、消防条例、实施防空法办法、建筑市场管理和公路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等方面的9件,预备立法项目5件,立法调研项目14件。会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的重点放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上。立法选项要紧密结合甘肃实际,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推动解决影响我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法规草案起草的协调和指导工作。认真做好我省现行地方性法规的全面清理工作,对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区别轻重缓急,分类进行处理。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继续坚持和完善面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重要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规委托起草、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立法调研、立法论证、立法听证,发挥好立法联系点和立法顾问作用,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

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依法行使好监督权,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促进稳定等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工作情况和扩大内需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审判机关民事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查处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的监督,听取、审议省政府有关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对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农作物种子管理、食品安全、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等4个方面的6部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加强信访督办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专题调研和决定重大事项工作。要在总结去年专题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重点工作,抓住关系全省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专题调研工作,对发展循环经济、归侨侨眷权益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民族地区医疗体制改革、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要在深入调研、吃透省情的基础上,围绕我省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决议,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的统一,进一步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59号文件精神,坚持尊重代表的主体地位,做好为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好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工作。扩大代表对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和活动的参与。做好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活动。加强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工作。继续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办好代表培训班,召开代表工作座谈会。

五、进一步加强会自身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治观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增强会组成人员的履职意识,改进会的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提高会的审议质量和水平。继续办好会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加强各专门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会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机关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搞好为会和代表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人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市(州)、县(市、区)人大会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更加关键的一年。会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努力工作,为圆满完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努力奋斗!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一

甘肃(gansuprovince),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甘肃党代会。

希望对你有用!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规划、喜迎党的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砥砺奋进,不断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由20xx年的2277.35亿元和1024.87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5020亿元和4547.6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倍。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完成,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交通、水利、生态、能源、通信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干成了一批关系长远和全局的大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柳园至敦煌等6条铁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建7个机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框架基本形成。引洮供水、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骨干工程顺利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力度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9%。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速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国扶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解决了6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1%。特别是在抗击“5·12”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共赴时艰,积极开展抢险救援重建等工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灾区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夺取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胜利。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各级财政社会事业投入由291亿元增加到1079亿元,增长了2.71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两基”攻坚目标圆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普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档案、参事、地方志、慈善、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量居全国首位。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公共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文化、医药卫生、投融资体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等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区域合作、部省合作、对外经贸合作和社会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成效明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团结协作、心齐气顺、和谐融洽、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省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县乡三级换届顺利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得到加强,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夺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斗争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在战胜挑战中进一步砥砺了克难奋进的意志,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打开了思想解放的空间,在奋力赶超中进一步增强了跨越发展的信心,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前景。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历届省委和省级几大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更加激励我们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豪情壮志;面向未来,更加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存在的困难挑战。我们一定要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制约,主要表现在: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五年的发展实践昭示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取得的重大成就,倍加珍惜积累的宝贵经验,倍加珍惜难得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氛围,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来的发展和积累,今天的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展现出更加美好光明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推动甘肃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综合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经济的梯度推进,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但同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在国内区域发展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对资源、市场、资金、人才的争夺处于白热化,加上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无论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都表明我省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已经到了加速跨越的阶段。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来说,必然对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对生态和环境的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具有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甘肃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跨越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这是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为深厚的根基和宝贵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随着我省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社会发展进入了观念深刻转变、利益加速调整和矛盾集中凸显的交织阶段,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调动好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好各方利益诉求,努力在全省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xx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祥和的新生活,使全省上下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使陇原大地展现更加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

——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让广大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解决问题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支撑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必须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各级都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的战略定位。要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

岗位职责。

的光辉业绩!

三、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突出主攻方向,创新工作举措,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努力形成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挖掘我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潜力,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积极支持国防、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设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用好区位、科教和战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保健养生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建设中东西三大城市群。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四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要实现通道连接顺畅,产业协作配套,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门户城市。支持兰州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高新区及经济区增容扩区和新区开发建设,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支持天水、平凉、庆阳加快城市建设,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加快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其他市州所在地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影响力。三是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依托县城和中心城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纽带,以加大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为着力点,在大中城市周边、主要公路铁路沿线、大型矿区、重点景区等区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和容纳力强的中小城镇。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制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突出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加强以水利和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三农”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三是突出农村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构建符合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创业致富能力。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强化基础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办法、高效的运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按照骨干道路高速化、省内交通网络化、运输方式立体化的要求,抓好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主要出省通道、省会与各市州所在地之间高速公路连接,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力争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大幅度提升兰州机场枢纽地位,加快改造和建设支线机场,鼓励发展通用航空,努力形成内通外畅、运能充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按照大中小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城市与乡村统筹的原则,加快建设事关重要资源开发、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切实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村镇和数字企业,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商务、物联网产业,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

(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和资源要素价格、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上市培育机制,加快各类企业上市进程,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特别要注意发挥好各类各层次融资平台的作用,破解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各级都要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内外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加速转移流动的重大机遇。要加快产业园区、技术开发区等载体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投资强度,努力使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数量、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强各类展会、节会等平台建设,高起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使更多的企业成为中国和世界500强。支持骨干企业在境外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大力开拓中亚、西亚市场,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经济流动,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

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更有体面尊严。

(一)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酒泉移民集中安置区、“插花”型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以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稳定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一批创业性孵化基地和产业园,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青年创业。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统筹解决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高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多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充分挖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措施,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确保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标准,实现养老制度全覆盖。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引导高校适应地方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两新”组织、互联网等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的管理,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源头预防,加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七)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对藏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大省内对口帮扶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入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宗教界爱国人士思想和队伍建设,保证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依法治省进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五、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快捷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三)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挖掘甘肃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热情讴歌当代陇原儿女伟大创造,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制定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办法,以开放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市场的手段,着力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陇原风韵、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着力提升甘肃文化的知名度。

(四)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文化旅游、动漫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打好文化资源富集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东部历史文化利用展示基地、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兰白都市圈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基地。

(五)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院团股份制改造,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面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整体战,全力打造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强重要生态区位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大力发展沙产业,有效促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以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和园区为重点,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三)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摒弃粗放外延扩张,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积极推进开采、加工一体化,促进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并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

2

页,当前第。

1

1

2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二

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的要求,省委常委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开展自我剖析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一、进一步加大推动发展的力度,促进湖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推动发展的力度。科学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到,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0亿元左右(按同比口径,在2002年基础上翻一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以上,出口总额超过5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门心思谋发展。今年内组织一次市州党委书记到兄弟省份考察学习活动,并要求各市州选定自己比学赶超的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从今年开始,每年表彰一次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湖北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确保省属企业改制重组任务于今年内基本完成,各市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于20底前完成。继续抓好“三个三工程”,集中力量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全力支持武钢、东汽、三峡等大型企业的发展,抓好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强做大汽车、钢铁、石化、烟草、纺织、建材、食品、高新科技等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在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制定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6条”政策的具体办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湖北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金融业。研究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制定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关注能源问题,今年内制定我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寻求与外省开展能源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建立能源供应的长效机制。

4.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把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制定具体办法,搞好排灌设施改造,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其他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高产农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对46个粮食主产县市的每个乡镇安排3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科技推广,抓好10个水稻主产县市“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水产、林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服务组织的改革,探索新机制、新办法,两年内在多数县市推进到位。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协助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引导更多农民走产业化道路。抓紧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采取措施,加强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有组织地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5.以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成立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协调机构,抓紧制定圈内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抓好武汉7条高速出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建设,力争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进一步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工作,支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研究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完善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对财政薄弱的市州级财政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出台进一步扩大“扩权”县市范围的具体方案。进一步完善区划管理。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争取年内启动。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继续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抓好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恩施自治州的落实。研究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措施。

6.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鄂发〔〕23号)。改进招商方法,加大对外招商工作力度,坚持招商项目责任制,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工作,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快重点出口区域和出口产业带建设,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力争两三年内出口总量有较大增长。继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旅游、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信用湖北”建设,建立统一、规范、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从机制上、源头上治理“三乱”的制度和措施;健全外商投资协调处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责任制。

8.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和完善扶持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的督查落实,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确保三年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今年力争新增100万人,三年内全体城镇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重视老龄工作和残疾人工作,完善和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三年内对愿意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全部实行集中供养。

9.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问题。调整、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探索药品配送的有效方式;积极开展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探索建立“惠民”医疗制度和特困人群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开展医疗救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今年筹措2亿多元资金,为84万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减免杂费,到年底前,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并对其中寄宿生补助寄宿生活费。以改革中考制度为突破口,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实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解决高收费问题;严肃高考招生纪律,加强对独立学院的监督和管理,整顿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加强对政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查处腐败现象,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完善政法机关经费保障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对经济确有困难的诉讼当事人实行缓减免交诉讼费、提供法律援助的实施办法。

10.妥善处理若干社会突出矛盾。认真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今年底以前制定出台我省实施《信访条例》的细则,建立信访排查调处机制,实行初信初访制度和首办负责制,探索实行信访听证和复查复核制度,完善信访事项督办机制。坚持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目标责任制,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等调解资源,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抓紧研究制定地方预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创建平安湖北”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国企改制、企业违法排污、项目建设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维护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劳动者权益,健全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年内基本完成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11.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工商联人士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探索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作用的机制,从今年开始,省委常委会每年研究一次人大、政协工作,以省委文件形式转发省人大、省政协党组的年度工作要点,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督办落实工作,在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方面取得新的进步。今年下半年召开全省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对新时期人大、政协工作作出部署,各级党委应对人大、政协工作加强调研,为开好这次会议作好准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5号)的具体措施,开好双月座谈会、通报会、恳谈会,研究重大问题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同党外人士协商的规则和程序,加快省级民主党派办公大楼建设。切实加强统战工作。

12.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推行行政处罚“四分离”,充分发挥政府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重视法制教育工作,制定计划,在20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干部、群众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有关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对司法机关行使监督权力,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认真组织政法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务求实效。

1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省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思想理论动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制定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红安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高度重视高校工作,支持地方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健全省级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化精品。精心做好“八艺节”和第六届城运会的筹备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抓好乡镇文化中心改革,积极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集团建设步伐,抓紧组建湖北广播电视总台,进一步深化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省直文化院团和剧目生产体制改革。研究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办法,注重扶持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

15.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每年年初将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任务分解,将责任细化到分管领导,任务落实到部门,确定工作进度,年中和年底检查讲评;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带共性的工作,尤其是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形成一个综合的考核评估办法,对优秀省直单位予以表彰。同时,严肃工作纪律,对因落实不力、影响全局的单位,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的责任。省直各部门内部都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内部考核奖励办法,并与干部使用及公务员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各市、县都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强化抓落实的工作措施,上下联动,整体推动,形成合力。

16.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达标活动,集中精力办实事。进一步重申、落实严格控制文件、会议的`有关制度规定,切实精简文件、会议,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对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进行专项清理,大幅度压缩和规范省直机关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严格控制外出考察学习和各种名目的培训活动。严格规范省级领导公务活动,领导同志要减少出席各种应酬和一般性会议,集中精力抓大事、办实事。

18.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省委在重视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明确各级党委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党建工作的督办检查,不断提高全省党的建设整体水平。

19.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特别是要抓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开展学习周国知等先进典型人物的活动,切实解决共产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把中央精神同湖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弘扬“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这条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使所有党员在党内生活中都学会正确运用这个武器。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理论队伍建设。总结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0.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配强各级党政“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研究解决部分选任制干部届内调动频繁的问题,保持市、县党政正职的相对稳定。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在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选准配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建立健全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的措施,规范破格提拔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办法,积极探索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鼓励竞争的新途径。今年下半年,进行“公推公选”省直正厅级领导干部试点,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紧建立健全市厅级和县市正职后备干部信息库,逐人制定和落实培养措施。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对优秀年轻干部加大易地培养交流力度,对省直机关部分岗位的中层干部进行交流试点。推进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免职、降职制度,研究制定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制度,完善选任制干部的任期制,探索对部分委任职务实行任期制的办法,逐步形成正常的干部“能下”机制。制定出台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调工作,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招录公务员的配套政策。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老干部工作,省委每年至少研究一次。

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和村级“两委”选拔任用方式,在总结和规范的基础上,在乡村两级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选派一批优秀机关干部到后进村、贫困村党组织任职。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研究制定鼓励欠发达地区干部扎根基层的政策,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加大财政和党费支持力度,保障村级组织公用经费,两年内基本解决部分村无办公场所、无党员活动室等问题,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制定必要的办法,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解决好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立和党组织的正常生活问题。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解决好失业和下岗职工中的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问题;改善社区党组织工作条件,开展城市党员“双带”活动。扎实开展“两服务、两促进”活动,组织省、市、县直机关定点联系村、社区、企业,帮助“建组织、建阵地”,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困难职工实行结对帮扶。落实分级培训责任制,在两年内普遍对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轮训一次。

22.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认真总结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经验,不断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党代表直选、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建立党代表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县党委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扩大地方的知情权,省委在讨论重大问题和制定重要政策前,要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端正学习风气,严肃学习纪律,讲求学习效果。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学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解决湖北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要与研究解决一些事关湖北发展全局的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谦虚谨慎,真抓实干,不搞脱离实际、损害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的政绩观,使各项决策和部署更加符合省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5.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常委班子的民主团结。坚持常委会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省委常委的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各位常委要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无论分管什么工作,都要自觉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认识和把握。坚持重大决策和事项由常委集体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实行集体决策,同时每位常委同志都要大胆负责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要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抓落实。进一步营造常委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地方和省直部门积极性,对决定了的事情,要督促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去落实。安装电子表决设备,重大事项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充分发挥省委全委会的作用。

26.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重要的岗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为湖北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忘我工作。要刻苦学习,善于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刻把握湖北省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坚持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统一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把带领人民前进和向人民学习统一起来,一切以是否符合党的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坚持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政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常委“八不”承诺、省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十不准”等规定。不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跑官要官”、封官许愿和为“跑官要官”者说情;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放任、纵容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三

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芦阳镇镇长吴滨代表就报告中提出的“兴水强县”谈了芦阳镇未来的发展前景。“县委李书记的工作报告呢,对全县今后五年的工作指向是非常明确,目标也非常明确,特别是在报告中结合咱们‘三县’战略实际,又延伸提出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兴水强县’的六大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兴水强县这一点呢是第一次提出,也在报告中精准扶贫的十大行动,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六大行动当中都有涉及。芦阳镇也是县委县政府今年确定的推进水产养殖的乡镇之一,今后我们就按照芦阳北沙河、还有城北高密度养殖、水沟湿地‘一带二区’的发展思路呢,真正把这次大会的精神落实好。”

结合报告中提到的实施农业提质“六大行动”,任国君代表就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天听了李书记的工作报告,对我们干旱山区的文冠果产业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们干旱山区的文冠果产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把我们正路干旱山区地大物博的优势再发展的话,配上滴管工程,我们的文冠果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以报告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指引,代表们感受更多了,工作的思路更广了,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县十四次党代表、草窝滩镇陈槽村主任高秉辉说,今天听了李书记在县十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总体感觉比较全面、客观,为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我县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指引,回去以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多做贡献。

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到的“七大行动”为景泰县住建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十四次党代表、县住建局局长张志荣说,报告总体感觉比较全面、客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提出了咱们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规划体系完善、实施设施配套、综合管网建设、集中供热覆盖、水域扩面增容、公园绿地增量、城市管理提质等七大行动。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党代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指引,回去以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进一步建设美丽和谐新景泰多做贡献。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四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大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xx年,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会遵循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原则,坚持把立法的重点放在保障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发展上,坚持立、改、废并重,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年来,立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件,修改地方性法规32件,废止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决议、决定12件,批准兰州市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9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4件,对2件地方性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配合全国人大会对9件法律草案征求了意见。

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着眼于更好地贯彻实施监督法,有效开展监督工作,会制定了实施监督法办法,从监督的内容、手段、途径、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突出了监督重点,拓宽了监督方式。根据新修改的选举法,会修订了实施选举法细则,较好地贯彻了新修改的选举法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是加强了规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更趋开放,国家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也出台了不少新的法规和政策。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新情况、新要求,会对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充分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了保障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工作。为了有效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制定了就业促进条例。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制定了消防条例,明确和细化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对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等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无障碍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会制定了无障碍建设条例,将更好地保障这些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了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为适应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会从我省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及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出发,修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为加快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进程,发挥人民防空在参与抢险救灾、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会修订了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

五是加强了科学文化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会为此制定了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将对促进我省科普事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型甘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法规清理是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省地方性法规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的科学、统一、和谐,会按照全国人大会的要求,对我省现行有效的150件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决议、决定进行了全面清理,经会审议,一次性集中废止和修改了39件,还有23件将列入今后的立法计划逐步修改。通过统一清理,进一步解决了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我省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全国人大会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一年来,会抓住事关全省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0项。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增强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会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内需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对我省抢抓机遇,努力争取项目和中央投资,促进全省经济较快回升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少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管理不规范、开工迟缓、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按期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后,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审议意见和建议。省政府认真采纳会的审议意见,并召开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总结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进一步进行落实。

为保证中央一揽子经济计划及各项重大政策在我省的贯彻落实,确保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听取审议了20xx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物价等问题,提出了审议建议和意见。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省政府及时分解办理,并将办理情况报送省人大会。

为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能力,去年财政部核定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55亿元。为了支持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会按照既依法办事,又特事特办的原则,先由主任会议及时听取汇报,作出原则同意的意见,以便省政府和财政部做好政策对接工作。随后会依法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并相应调整全省及省级预算的报告,作出了批准发行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决定,依法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

会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xx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xx年政府非税收入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批准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会审议财政有关报告后,要求省政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支持循环经济、新能源、新型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省政府进行了落实,并报告了办理情况。同时,会还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xx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对切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提出了要求,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并将整改情况向会作了报告。

民事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推动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会在对全省民事审判工作进行重点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审判工作的六条要求。

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服务“三农”大局的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政权的稳定。会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的审议意见。

为了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会听取和审议了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对促进解决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保障。

三、从关注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入手,开展执法检查。

去年,会对涉及食品安全、老年人权益、胎儿性别鉴定、农作物种子、妇女权益、节约能源、农业技术推广等7个方面的9部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促进食品安全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会对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和审议了检查报告。针对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转交省政府办理,进一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

我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会围绕老年人权益维护、社会保障、优待政策落实、老龄工作四个重点,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会审议后将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及时转交省政府办理,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并将办理情况向会作了书面报告。

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会对我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会向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法规的执行力度和保障措施。

我省是全国种子产业大省,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好制种业的区域优势,会对种子法和我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受全国人大会的委托,会对全省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报告了全国人大会。

为推动我省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会还组织开展了以“关注渭河,保护生态”为主题的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渭河流域地区执行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了集体采访报道,加强了舆论监督,提高了社会效果。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人大会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对14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对其中11件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规定设置处罚及表述不当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处理意见。

四、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开展专题调研。

会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去年组织6个调研组,开展了草原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贯彻执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调研报告,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促进了这六个方面的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原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我省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势头未得到根本遏制。为此,会对我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报告后,针对我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设定草原保护的“红线”,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帮助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意见和建议。

甘肃是全国惟一的被国务院整体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省份。会高度关注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调研组深入7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和50多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进行调研。会听取和审议调研报告后,提出要加快制定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拓宽循环经济融资渠道等建议和意见。

我省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深入了解全省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完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建议和意见。

科教兴省,人才是关键。会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对我省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会听取和审议调研报告后,就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进和规范科技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积极争取国家对西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扶持等提出了建议。

为了切实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会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为了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新风尚,会对我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会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

去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会高度关注,省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对此及时进行调查了解,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研究沟通,主任会议听取了相关专门委员会的汇报,并就积极发展生产、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活供应等提出了建议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会的建议意见,出台了控制物价、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物价补贴等措施。

五、坚持全方位多层次,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

代表工作是会工作的基础。会始终把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全方位多层次为代表提供履职服务。为代表订阅各类人大报纸期刊、寄送重要会议文件、编印学习资料,畅通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坚持人大代表列席会会议和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两联系”制度。坚持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举办了第五期人大代表培训班,召开了代表工作座谈会。在狠抓制度落实,扎实开展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突出专题调研和视察,加强和改进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全省工作大局,会分组分批组织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全省应对金融危机情况、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视察。组织代表围绕全省草原生态建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在组织视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建议,其中,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建议,经过会和省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争取,有4件被全国人大会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议,已在我省的8个县进行试点。

二是突出督办力度,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代表建议的办理上,会加强与各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层层分解落实,每条建议、每个环节都有领导负责,建档立册,明确责任。各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和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面商办理、二次答复、电话征询意见、现场办理等方式,切实解决代表建议中提出的问题。会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确定的13件代表建议的现场督办件,各承办单位组织的42场次现场办理活动,办理效果显著,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会还组织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落实汇报会,督促“一府两院”及各承办部门对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督促各承办单位在提高“办成率”、“满意率”上下功夫。经过努力,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建议926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40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449件,这两类建议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4.41%。

在人事任免工作上,去年会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名。其中,决定任命4人,任命42人,批准任命4人,决定免职3人,免职26人,批准免职4人,决定接受辞职1人。

六、在危难险重和重大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人大会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向灾区发去慰问电,关心、慰问灾区群众。根据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会组织相关工作部门并邀请有关法律专家,及时成立了省人大会舟曲灾后重建法律咨询小组,编印了有关法律手册,开通法律绿色通道,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法律支持。根据省委统一部署,会领导带领机关有关部门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看望受灾群众和各级人大代表,慰问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会机关认真开展厉行节约活动,节约办公经费支援灾区。机关干部职工两次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为灾区群众献爱心。

七、加强会自身建设和机关工作,为会工作夯实基础。

一年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了会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会坚持以学习促进依法履职,以更好地履职带动学习,紧紧围绕省人大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突出学习与人大工作实际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会党组中心组和会组成人员的学习,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增强。机关各部门、各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努力创新学习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提高能力、促进工作的要求。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会机关最大限度地精简会议,突出会议议题和重点。各种检查、视察和调研,坚持轻车简从,重在发现和督促解决问题。会组成人员认真遵守工作守则,深入基层,深入调研,倾听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机关内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执行,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和重视机关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年来,会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82件(次),其中来信813件(次),来访1669人(次)。通过接待和处理信访,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做出了努力。

加强与基层人大的联络沟通。举办了全省市(州)、县(市、区)人大会主任监督法培训班,召开了全省市州人大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座谈会,邀请市(州)人大会的负责同志列席了各次会会议。

进一步加强了人大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人民之声报》和《人大研究》在深度报道、理论研究和人大特色上有新的提高。会机关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文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接待工作和老干部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

总结会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重大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向省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人大工作只有站在全省大局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行使职权,才能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三是必须依靠代表、依靠群众。人大工作,代表是基础,人民是靠山。必须努力为代表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四是必须突出人大自身特点。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人大工作的最大特点。人大会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职权,按照法定程序集体决定问题。既不能超越职权,代行“一府两院”的职权,也不能失职,放弃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五是必须切实关注民生。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人大工作只有关注民生,代表人民的利益,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各位代表!

一年来,尽管我们尽职尽责地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省委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地方立法中的公民有序参与还需进一步扩大,对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会自身建设和机关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这些问题会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改进。

今年的主要任务。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会要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推进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和“”规划顺利实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立法工作。

要进一步创新立法机制,坚持和完善专家咨询、立法听证、法规论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把质量作为地方立法的生命,使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更加切合省情民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紧扣全省“”规划建设重点,优先安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立法。全年计划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法律援助条例、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集体合同条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10件法规。修订公路路政管理条例、防震减灾条例、旅游条例、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实施代表法办法、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6件法规。同时,要认真做好兰州市及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规审查批准工作。

二、监督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在继续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形式的同时,采用询问等监督形式丰富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转方式、保民生、促项目上,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今年拟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五五”普法、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对我省的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为主题,组织开展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强预决算监督,审查批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上半年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20xx年非税收入收支和管理情况、20xx年度全省及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等报告。加强跟踪监督,确保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到实处。推进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加强信访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调查研究和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工作。

围绕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等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选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工作。计划对节约能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和群众较为关注的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议、决定,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四、代表和人事任免工作。

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密切会与代表、代表与选举单位的经常性联系。积极组织代表参加会会议和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努力为代表知情知政、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改进代表议案和建议督办工作,不断提高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强化代表培训,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全国人大会和各市、州人大会代表工作部门的联络,做好代表参与全国人大会和省人大会及各专门委员会活动的沟通协调工作。根据全国人大会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县乡换届选举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法定任免程序,认真行使好人事任免权。

五、会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会及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集体行使职权,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宪法、法律及人大工作有关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进一步提高会组成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机关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民主法制宣传。密切同全国人大会及兄弟省市(区)人大会的联系交流,加强与市(州)、县(市、区)两级人大会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规划的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五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甘肃省人大。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大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xx年,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会遵循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原则,坚持把立法的重点放在保障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发展上,坚持立、改、废并重,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年来,立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共制定地方性法规5件,修改地方性法规32件,废止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决议、决定12件,批准兰州市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9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4件,对2件地方性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配合全国人大会对9件法律草案征求了意见。

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着眼于更好地贯彻实施监督法,有效开展监督工作,会制定了实施监督法办法,从监督的内容、手段、途径、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突出了监督重点,拓宽了监督方式。根据新修改的选举法,会修订了实施选举法细则,较好地贯彻了新修改的选举法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是加强了规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更趋开放,国家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也出台了不少新的法规和政策。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新情况、新要求,会对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充分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了保障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工作。为了有效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制定了就业促进条例。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制定了消防条例,明确和细化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和组织的职责,对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等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无障碍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会制定了无障碍建设条例,将更好地保障这些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了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为适应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会从我省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及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出发,修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为加快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进程,发挥人民防空在参与抢险救灾、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会修订了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

五是加强了科学文化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会为此制定了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将对促进我省科普事业的发展,推动创新型甘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法规清理是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省地方性法规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的科学、统一、和谐,会按照全国人大会的要求,对我省现行有效的150件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决议、决定进行了全面清理,经会审议,一次性集中废止和修改了39件,还有23件将列入今后的立法计划逐步修改。通过统一清理,进一步解决了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我省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全国人大会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一年来,会抓住事关全省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0项。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增强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会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内需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对我省抢抓机遇,努力争取项目和中央投资,促进全省经济较快回升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少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管理不规范、开工迟缓、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按期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后,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审议意见和建议。省政府认真采纳会的审议意见,并召开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总结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进一步进行落实。

为保证中央一揽子经济计划及各项重大政策在我省的贯彻落实,确保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听取审议了20xx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物价等问题,提出了审议建议和意见。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省政府及时分解办理,并将办理情况报送省人大会。

为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能力,去年财政部核定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55亿元。为了支持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会按照既依法办事,又特事特办的原则,先由主任会议及时听取汇报,作出原则同意的意见,以便省政府和财政部做好政策对接工作。随后会依法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发行20xx年地方政府债券并相应调整全省及省级预算的报告,作出了批准发行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决定,依法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

会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xx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xx年政府非税收入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批准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会审议财政有关报告后,要求省政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支持循环经济、新能源、新型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对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省政府进行了落实,并报告了办理情况。同时,会还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xx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对切实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提出了要求,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并将整改情况向会作了报告。

民事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推动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会在对全省民事审判工作进行重点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审判工作的六条要求。

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服务“三农”大局的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政权的稳定。会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的审议意见。

为了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会听取和审议了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对促进解决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保障。

三、从关注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入手,开展执法检查。

去年,会对涉及食品安全、老年人权益、胎儿性别鉴定、农作物种子、妇女权益、节约能源、农业技术推广等7个方面的9部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促进食品安全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会对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听取和审议了检查报告。针对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转交省政府办理,进一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

我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会围绕老年人权益维护、社会保障、优待政策落实、老龄工作四个重点,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会审议后将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及时转交省政府办理,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并将办理情况向会作了书面报告。

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会对我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会向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法规的执行力度和保障措施。

我省是全国种子产业大省,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好制种业的区域优势,会对种子法和我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受全国人大会的委托,会对全省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报告了全国人大会。

为推动我省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会还组织开展了以“关注渭河,保护生态”为主题的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渭河流域地区执行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了集体采访报道,加强了舆论监督,提高了社会效果。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人大会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对14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对其中11件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规定设置处罚及表述不当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处理意见。

四、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开展专题调研。

会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去年组织6个调研组,开展了草原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贯彻执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了。

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促进了这六个方面的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原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我省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势头未得到根本遏制。为此,会对我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报告后,针对我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设定草原保护的“红线”,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帮助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意见和建议。

甘肃是全国惟一的被国务院整体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省份。会高度关注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调研组深入7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和50多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进行调研。会听取和审议调研报告后,提出要加快制定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拓宽循环经济融资渠道等建议和意见。

我省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深入了解全省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会审议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完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建议和意见。

科教兴省,人才是关键。会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对我省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会听取和审议调研报告后,就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进和规范科技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积极争取国家对西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扶持等提出了建议。

为了切实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会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为了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新风尚,会对我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会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

去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会高度关注,省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对此及时进行调查了解,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研究沟通,主任会议听取了相关专门委员会的汇报,并就积极发展生产、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活供应等提出了建议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会的建议意见,出台了控制物价、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物价补贴等措施。

五、坚持全方位多层次,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

代表工作是会工作的基础。会始终把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全方位多层次为代表提供履职服务。为代表订阅各类人大报纸期刊、寄送重要会议文件、编印学习资料,畅通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坚持人大代表列席会会议和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两联系”制度。坚持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举办了第五期人大代表培训班,召开了代表工作座谈会。在狠抓制度落实,扎实开展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突出专题调研和视察,加强和改进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全省工作大局,会分组分批组织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全省应对金融危机情况、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视察。组织代表围绕全省草原生态建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在组织视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建议,其中,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建议,经过会和省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争取,有4件被全国人大会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议,已在我省的8个县进行试点。

二是突出督办力度,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代表建议的办理上,会加强与各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层层分解落实,每条建议、每个环节都有领导负责,建档立册,明确责任。各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和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面商办理、二次答复、电话征询意见、现场办理等方式,切实解决代表建议中提出的问题。会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确定的13件代表建议的现场督办件,各承办单位组织的42场次现场办理活动,办理效果显著,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会还组织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落实汇报会,督促“一府两院”及各承办部门对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督促各承办单位在提高“办成率”、“满意率”上下功夫。经过努力,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建议926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40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449件,这两类建议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4.41%。

在人事任免工作上,去年会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名。其中,决定任命4人,任命42人,批准任命4人,决定免职3人,免职26人,批准免职4人,决定接受辞职1人。

六、在危难险重和重大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人大会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向灾区发去慰问电,关心、慰问灾区群众。根据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会组织相关工作部门并邀请有关法律专家,及时成立了省人大会舟曲灾后重建法律咨询小组,编印了有关法律手册,开通法律绿色通道,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法律支持。根据省委统一部署,会领导带领机关有关部门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看望受灾群众和各级人大代表,慰问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会机关认真开展厉行节约活动,节约办公经费支援灾区。机关干部职工两次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为灾区群众献爱心。

七、加强会自身建设和机关工作,为会工作夯实基础。

一年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了会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会坚持以学习促进依法履职,以更好地履职带动学习,紧紧围绕省人大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突出学习与人大工作实际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会党组中心组和会组成人员的学习,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增强。机关各部门、各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科学制订。

学习计划。

努力创新学习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提高能力、促进工作的要求。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会机关最大限度地精简会议,突出会议议题和重点。各种检查、视察和调研,坚持轻车简从,重在发现和督促解决问题。会组成人员认真遵守工作守则,深入基层,深入调研,倾听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机关内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执行,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和重视机关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年来,会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82件(次),其中来信813件(次),来访1669人(次)。通过接待和处理信访,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做出了努力。

加强与基层人大的联络沟通。举办了全省市(州)、县(市、区)人大会主任监督法培训班,召开了全省市州人大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座谈会,邀请市(州)人大会的负责同志列席了各次会会议。

进一步加强了人大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人民之声报》和《人大研究》在深度报道、理论研究和人大特色上有新的提高。会机关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文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接待工作和老干部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

总结会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重大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向省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人大工作只有站在全省大局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行使职权,才能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三是必须依靠代表、依靠群众。人大工作,代表是基础,人民是靠山。必须努力为代表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四是必须突出人大自身特点。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人大工作的最大特点。人大会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职权,按照法定程序集体决定问题。既不能超越职权,代行“一府两院”的职权,也不能失职,放弃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五是必须切实关注民生。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人大工作只有关注民生,代表人民的利益,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各位代表!

一年来,尽管我们尽职尽责地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省委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地方立法中的公民有序参与还需进一步扩大,对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会自身建设和机关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这些问题会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改进。

今年的主要任务。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会要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推进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设和“”规划顺利实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立法工作。

要进一步创新立法机制,坚持和完善专家咨询、立法听证、法规论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把质量作为地方立法的生命,使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更加切合省情民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紧扣全省“”规划建设重点,优先安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立法。全年计划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法律援助条例、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集体。

合同。

条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10件法规。修订公路路政管理条例、防震减灾条例、旅游条例、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实施代表法办法、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6件法规。同时,要认真做好兰州市及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规审查批准工作。

二、监督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在继续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形式的同时,采用询问等监督形式丰富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转方式、保民生、促项目上,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今年拟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五五”普法、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对我省的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关注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为主题,组织开展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强预决算监督,审查批准20xx年省级财政决算,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上半年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20xx年非税收入收支和管理情况、20xx年度全省及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等报告。加强跟踪监督,确保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到实处。推进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加强信访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调查研究和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工作。

围绕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等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选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工作。计划对节约能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和群众较为关注的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议、决定,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四、代表和人事任免工作。

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密切会与代表、代表与选举单位的经常性联系。积极组织代表参加会会议和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努力为代表知情知政、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改进代表议案和建议督办工作,不断提高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强化代表培训,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全国人大会和各市、州人大会代表工作部门的联络,做好代表参与全国人大会和省人大会及各专门委员会活动的沟通协调工作。根据全国人大会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县乡换届选举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法定任免程序,认真行使好人事任免权。

五、会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会及机关各项。

规章制度。

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集体行使职权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宪法、法律及人大工作有关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进一步提高会组成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机关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民主法制宣传。密切同全国人大会及兄弟省市(区)人大会的联系交流加强与市(州)、县(市、区)两级人大会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规划的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甘肃决策咨询报告范文汇总篇十六

xx县位于xx市东南端,处于xx、xx、xx三市的交界地带。县域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总耕地面积54万亩,辖6镇4乡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近年来,我们xx县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八精六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时不遗余力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县上下出现了风气正、人气旺、政局稳、发展快、事业兴的良好局面。下面,我把xx县的工作情况,分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一、坚持充分民主与必要集中的辨证统一,努力推进全县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众所周知,xx爆发了一场政治灾难。究其原因,应该说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不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把坚决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放在关乎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去重视和加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坚持集体领导不动摇,着眼于科学决策机制的健全,着眼于县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提高,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xx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全县的父老乡亲带来更多的实惠。

1、集思广益,谋划发展思路。xx是一个典型的以煤、铁为主的内陆资源型县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丰富的煤铁资源,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这种资源型的经济结构也遮挡了我们的发展视野,束缚了我们的发展手脚,特别是去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县域经济抵御市场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凸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迫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使我们冷静、客观、深层次地去分析和研究xx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思想观念的陈旧,是全县经济持续低迷萧条的症结所在,只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向全县提出了“经济向何处走”的严峻课题。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吃透县情、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新审视和定位,确定了要大力实施的“八精六建”发展战略。所谓“八精”就是针对全县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突出抓好精品钢铁、精高煤电、精密铸造、精细纺纱、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精美旅游八大产业,构筑多元化支柱产业发展框架。所谓“精”,就是立足全县产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循环经济“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要求,在创立品牌、清洁生产、加工转化、对外合作、扩大规模、增强效益上狠下功夫,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工农业生产“产业规模化,企业现代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品牌化”的奋斗目标。所谓“六建”概括地说,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道路、生态、三水、三电、燃气、信息等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八精六建”发展战略,把准了翼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制约xx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保持了县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实现了发展战略上的与时俱进,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2、集体出力,保障工作落实。为保证“八精六建”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早见成效,我们充分调动县级班子每一位成员的责任性和积极性,从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障。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县上成立了“八精六建”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常务副总指挥,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任副总指挥。并明确要求县四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全都是工作班子,形成了四套班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配套服务保障。县上出台了“六配套”方案,即贷款保障配套、科技培训配套、标准化规则配套、宣传发动配套、优化环境配套、督办检查配套,与此相对应设立六个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全力做好“八精六建”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三是责任分工保障。县四套班子成员在原分工和分管工作不变的情况下,每人主抓一项工作,把“八精六建六配套”各项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乡镇,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人、责任单位、任务标准和时限要求。各分管领导和牵头单位围绕“八精六建六配套”各单项工作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确保了“八精六建”全面启动,顺利实施。

3、集中治理,规范干部行为。为了进一步规范干部的从政行,我们以县级班子为重点,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去年,我们连续制定出台了涉及思想政治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10个文件。今年,又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出台了加强“三农”工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等8个文件。先后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四为”活动、“四争一创”活动和“平安翼城”创建活动,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我们实行了电视公开汇报制度,也就是全县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采取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由县级分管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向全县干部群众汇报工作,县、乡、村三级干部进行现场测评,奖优罚劣,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和实施,激励了全县各级干部人心思进,扎实工作,出现了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快速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辨证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发展。

20以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市场冲击,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既快又好、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力实施“八精六建”战略,从而把握了主动,赢得了转机,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立足农民增收,以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为重点,实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沼气”多种产业联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我们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农业调产,加快红枣基地、蔬菜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在精优果菜建设上,间作红枣、酸枣接大枣和枣园建设达4200余万株,其中万株以上规模户达到2540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在我县召开了现场会;日光温室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拱棚、露地菜三位一体的蔬菜基地建设整体推进,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全县有7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在精良猪牛建设上,畜牧养殖规划顺利实施,拥有养猪园区20余个,规模养殖5000多户,年均存栏25万多头,建成了符册交易中心等一批加工屠宰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化模式。建成标准化奶牛场4个,养殖园区5个,已存栏良种奶牛1500余头,日产鲜奶10吨左右,还与蒙牛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奶牛养殖和生猪养殖带动了秸杆利用、饲草种植和粮食加工,全县每年农作物桔杆利用达15万吨,加工各种饲料达4万吨。结合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又在全县规划建设沼气池1万个,县财政采取每池补贴500元的激励措施,调动了农民建池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沼气池建设总数已达10560个,其中点火使用的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秸杆入圈,圈粪入池,催生产气,照明做饭,沼渣肥地,循环利用”的“猪(牛)―沼―菜”、“猪(牛)―沼―果”、“猪(牛)―沼―鱼”、“三池一改”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一个县一年建设一万个沼气池,这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表彰,并在我县召开了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

2、立足企业增效,以精品钢铁、精密铸造、精高煤电、精细纺纱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推动“采矿―选矿―冶炼―铸造―轧材”多产业联动,新型工业化格局逐步形成。生铁冶炼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提供的产值和税收占到全县的70%以上。在精品钢铁建设上,我们主动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果断制定了“关小上大”的政策,关闭100m3以下炼铁小高炉65座,新上125m3以上炼铁高炉22座,并大力推广喷煤技术、煤气发电等降耗增效新工艺,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增加生铁冶炼利润空间,17家冶炼企业新上了高炉喷煤技术,8家冶炼企业新上了煤气发电。充分利用我县生铁质量优良的市场信誉,狠抓了全县冶炼企业iso9000认证工作,全县生铁年产量达到了350万吨。最近,我们与北京科技大学和山东瑞拓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金属化球团项目,这在全国冶炼行业都处领先位置。同时我们在生铁转化增值上大做文章,打造生铁―炼钢―轧材、冶炼―铸造―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冶炼一块,铸造一块,装备制造一块”的发展格局。在精密铸造建设上,我们以“为前沿制造业配套生产精密铸件、辅助材料”为主攻方向,以县冶炼协会、铸造业协会为纽带,以本县的华尔、丰昆、振浍、华乐、福旺、华煜等骨干铸造企业和城东、晋源、明亮等骨干冶炼企业为依托,推进县内冶炼企业与铸造企业的联合,采取“龙头企业拿订单、集团成员分工干、联合竞争闯市场”的办法,实现冶炼、铸造企业一体化经营、连锁式生产、规模化效益。巩固和扩大与大连、沈阳、太原、聊城等大型铸造、制造集团和北美汽车配件销售客商的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华尔公司农机铸件、丰昆公司汽车配件、福旺、华乐、振浍、春雷公司机床铸件、华煜公司离心球墨铸管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积极推广epc消失模、v法造型、树脂砂生产线等先进铸造生产工艺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全县铸件产量突破了20万吨。在精高煤电上,全面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回采率大大提高,有效保护了煤炭资源,年生产能力达到了600万吨。积极推进2×600mw坑口电厂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山西省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在精细纺纱上,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生产,良性发展”的原则,以唐兴镇为中心,以天宏纺织公司为龙头,引导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投资发展轻纺工业。在去年投产1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又有3家建成投产,5家正在紧张建设,年底全县纺纱规模将突破10万锭。纺纱业已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

3、立足环境改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得实惠。年,我们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实施了涉及交通建设、市政建设、水利工程、社会事业工程等方面的“8838”27项重点工程,集中解决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项工程顺利完成或完成了年度任务。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又向全县承诺要办好20件实事,全县新上工程项目达80项之多,总投资达到了4亿多元。目前,已经有18项工程竣工,另有50余项将在本月完工。在“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设上,县委、县政府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每公里再补助2.5万元,并把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派回村里帮助修路,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支持修路的热情。去年和今年原计划完成600公里,实际完成近1200公里,乡村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村通”工作名列全省前茅。总投资8137万元建设的高标准县城南环路工程全面竣工,沿南环路展开的5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和投资950万元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的水上乐园同步完工,不仅构筑了县城交通的新框架,大大缓解了县城的交通拥挤状况,而且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更为县城的进一步拓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为了加快解放大街拓宽改造步伐,县上垫资2400万元扶持建设,现已全面贯通。高速公路在我县的38公里路段全线开工,在各县市一路领先。由县财政投资200万元对县城主要街道的路灯进行了更新和安装,既亮化了县城,又方便了广大居民。这些实事,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4、立足社会和谐,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首先,积极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加大对“八精六建”和重点工程的宣传力度,引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旗帜鲜明地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政府和职能部门主动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规范程序,提高效率,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种违法活动。其次,善待百姓,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群众的信访问题。实行了县级领导轮流挂牌接待群众信访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工作联系制度,谁接待,谁处理,一抓到底。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也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机构,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全县的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我们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社会事业发展上。投资350多万元,用于6座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投资220万元,建起了计生服务大楼。积极统筹整合全县公办、民办教育资源,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财政拿出2500多万元,用于解决第一中学、职业中学、唐兴初中、县直幼儿园、春雷中学等学校的资金缺口问题,并确定了4条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一次性如此大的投入,这在全县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民办教育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市里不久以前在我县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体站)建设作为市、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随着全县经济的日益好转,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10月份财政收入完成57300万元,比增长了145%,比2004年增长了69%。县委、县政府及时对全县公教人员的政策性增资进行了兑现,在去年人均月增资100元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开始每月又增发170元,并解决了两年一级的正常调资,启动了住房公积金。四是关注弱势群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推进企业改制,探索“国退民进”的新路子,出台了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企业改制等意见,先后有8000余人加入了社保或低保。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制定出台了《加快劳务输出实施细则》,劳动、农业等部门牵线搭桥,县财政提供资金支持,先后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870人,使我县劳务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了切实解决我县一些贫困学生的升学问题,我们成立了救(奖)助贫困学生基金会,财政供养人员每年拿出1%的工资,并向社会各界进行募捐,今年募捐资金180万元,对9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救(奖)助。同时,除认真落实省、市“两免一补”政策外,县上又对高中阶段280名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补助金额14万,对初中、小学寄宿生820人进行了生活补助,补助金额74000多元。这一行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一件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使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确保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坚持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辨证统一,努力探索一条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

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效杜绝和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开创了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做到了三点:

1、机制选人不动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健康顺利进行,关键是要有一套健全的机制。县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靠机制选人,用好的机制选好的人,并把公开选拔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渠道。每进行一次干部选拔工作,县委都要召开常委会议,严格按照中央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出台的《山西省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山西省考察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山西省讨论领导干部工作规定》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违反纪律必追究。在每个环节上都研究制定出实施细则,如相继制定出了《资料审查细则》、《民主推荐工作细则》、《考试笔试细则》、《面试细则》、《考察工作细则》、《定位方案和建议》等。同时,我们对每次选拔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报纸、电视、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充分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

2、阳光赛场选俊才。我们着力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让每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干部都能在统一的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去年以来,我县共选拔了五批领导干部,一是乡镇缺额副职干部;二是乡镇政协主任、人大副主席和乡镇安全副乡镇长;三是县直四个中心领导干部;四是公检法部门领导干部;五是县直党委综合部门非领导职务的配备,共选拔领导干部151人,其中通过公开选拔任用四批领导干部118人,占提拔人数的78%。在公选过程中体现了程序公开、方案公开、结果公开和资格审查严格、组织考试严密、组织考察科学的特点。笔试工作全权委托山西省委组织部考试中心命题、监督、阅卷、排名。面试由省委组织部考试中心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乡镇书记、人大主席、老干部、县委委员和省里的有关专家担任评委,确保了评分的公正性。为保证一把尺子量到底,每种职务只设立一个考察组,考察组组长有多年从事和分管组织工作的老同志担任。县纪委参与和监督了整个公开选拔全过程,通过严格、严密和科学的组织实施,保证了公开选拔工作的平等性。

3、跟踪监控严管理。我们不仅注重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干部,更注重任用之后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总的来看,通过公开选拔的干部素质是比较高的,是能够胜任工作需要的,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任职,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文化结构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35岁左右的干部成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主体,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生机和活力。二是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表现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都能够在新的岗位展示才华,勇做贡献。全县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三是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实践,使广大干部心气顺了,方向明了,干劲足了。他们认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就能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

四、坚持干事创业与干净做人的辨证统一,努力拓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按照省市要求,以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为契机,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着力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了平稳、健康、深入发展的势头。

1、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责任目标体系。县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一起奖惩。本着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了任务分解,建立了纵横交错、科学严密的责任目标分解体系。实行了逐级负责制,并把具体任务、标准和目标分解到乡镇和县直机关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专项治理的重点工作也实行了部门工作责任制。各牵头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基本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同时,县委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工作有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坚持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听取汇报,重要案件集体研究,督促检查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县委班子成员也做到了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对分管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预防办法,督促牵头部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创建“大宣教”格局。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开展了以“建设廉政机关,争做廉政公仆”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各单位做到了七有,即:有方案、有领导组、有阵地、有版面、有警示牌、有廉政典型、有宣传报道。组织进行了《实施纲要》知识竞答活动,全县600多名科级干部参加了竞答。组织全县副科以上干部进行了党纪条规培训,并观看了《郑培民》、《任长霞》等电教片,观看了反腐倡廉话剧《春寒惊雷》,收看了武保安案件审判电视节目,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警示教育。同时,创新教育形式,在报纸和县电视台开辟了专题栏目,宣传《实施纲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温馨提示。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有效的教育作用。

3、加大治理力度,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以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狠抓“五股歪风”的治理工作。即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治理“跑官要官”歪风;治理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问题;治理利用婚丧喜庆事宜收钱敛财行为;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参与赌博。我们在这五个方面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规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县处级干部、科级单位负责人对每季度工作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都要进行电视公开汇报,并民主测评,排出名次,在媒体上公示。建立了县处级干部和乡科级干部廉政档案,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省委统一安排的“三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清房工作”已全面完成。“治奢工作”成立了公有房产租赁管理办公室,完善了公有房产租赁承包管理制度,对公有房产租赁情况的摸底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清车工作”进一步巩固清车成果,严格审批程序,所有购置公务用车都按照规定经财政局审批、县纪委备案。

4、强化源头治理,严惩腐败行为。我们十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纠建并举”的原则,继续狠抓了行风评议、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治理公路“三乱”等工作。按照市纪委要求,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财政核算中心”、“预算外收费中心”选配了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确保了三个中心规范操作,高效运转。“干部选拔和公务员录用程序”、“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土地收储供应程序”、“企业改制程序”、“政府采购程序”,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运行体系,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企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头戏来抓,今年以来共查办案件32件,32人受到党政纪处分,8人受到重处分,有力地震慑了腐败行为。

总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工作,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为全省、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