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实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23:56 |
  • ZTFB |
  • 11页

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总结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力求表达精准,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本文就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媒体教学中存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不断加强,理论课学时的不断削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的中心也就是教科书,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

在课程设计上,一般关注的是结论,未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纳入,教师总是想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多为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

此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传统教学的资源多局限于书本,课堂的焦点都放于书本知识,单一的平面文字和图片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对知识的消化率低。

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信息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它可以改变教学对象的形象、活动的位置,甚至使学生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2教学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文字内容如抽象的名词、药物的作用机理等制作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图文结合,逐步递进的演示方式。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有效时间。

教师可利用有效时间,从教材的广度、深度进行挖掘,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补充及发展,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2.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做到动静结合。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兽医药理学》中抗球虫药为例,可将书本上的球虫发育过程用图片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球虫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根据球虫的发生发展过程合理选择药物。

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插入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下一步能正确选择药物、合理用药的思维能力。

3应用多媒体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3.1课堂的师生互动变成“人机”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情感的交流。

学生听的是机器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教师忙着操作机器,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3.2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声形并貌,追求知识传授上的“信息量”,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会降低课堂效果。

每一个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板书和应变能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3应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间的关系。

以上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曾提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可见,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中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做到该用时用,不该用绝对不用。

用时要做到课件、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有机融合。

同时,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入多媒体教学评价机制,并予以及时反馈与交流,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编辑部:

《******》杂志编辑部:我单位***科室等同志撰写的题为:《》一文,现投予贵刊,此稿件作者署名无争议,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内容,请予以审阅,录用为盼!

此致

敬礼!

单位名称(公章):

文档为doc格式。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摘要: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

关键词: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1.凡未经导师审稿签名的学术论文(导师参加署名)不得投寄发表。

2.提交学术论文录用通知单申请学位者,医学院学位办在查验其发表论文的原件与录用证明相同后,发放学位证书。

3.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者,对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适用本规定。

4.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对其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由医学院教务处另作规定。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1.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必须附在本人学位论文中。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应提交发表论文所在刊物该期的封面、目录及本人论文全文首页的复印件或录用证明原件、复印件及论文校样稿。

2.研究生完成学校规定未能在要求发表学术论文,经本人申请,和导师推荐医学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它允许完成论文毕业后,暂停受理其申请博士学位或硕士;毕业后两年内,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这项工作的学术刊物,申请硕士或请求后发表学术论文的博士学位。学校不再受理学位申请。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作者提出的咨询显示出他们有无看过和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这对ama委员会来说是最大众化的问题。所以在投稿之前作者们一定要将所投递的目标期刊的作者须知浏览一遍,确保自己论文的内容与期刊的要求相符。

第二,可能存在一稿多投。

作者不可同时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递到两家以上的期刊,就算是部分论文也不行。此规定对于即使是两家分属地方与国际、不同读者群的期刊也同样适用。虽然很多作者没有注意到,不过重复地发表是违反发表道德的。而且如果真的同时出现两家期刊收录的情况,也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在论文投递中作者必须做到一稿一投。

第三,可能存在前后数据不一致。

文中提及的数字经常跟图表的数据不一样或没加上去。这便涉及到论文撰写过程中数据的统一,不管是文本中的数据还是图表中的数据,只要论述的是相同的内容,理所当然的数据也是一致的,所以切莫出现这类数据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可能是未能保护病患者身份。

医学案例报告通常有些照片或文字可能泄露病患身份给读者。根据发表道德,此举极不恰当,而且病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作者就应该确保病患身份不被认出。所以在出现病患身份的内容中,作者应该使用必要的代号或者名称,将病患的信息保护好。

第五,可能是参考文献错误。

遗漏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和内文引用编号对不上、而参考文献排版错误又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遗漏和不正确的参考文献会影响论文的可信度。当别人通过你的文献索引查找文献时却发现对不上内容,这样的文献引用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更会让别人怀疑说引用文献的真实性。

第六,可能存在夸大结论的问题。

虽然一个强而有力的结论是很重要的,编辑发现数据无法完全支持这些夸大的结论。论文的撰写要求便是实事求是,所以在结论的撰写中也是如此,过分夸大的结论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会让读者对论文的价值产生考量。

第七,可能对文字编辑的质疑太过轻率。

文字编辑在返还修改文稿的同时会附上说明信解释原因,但作者经常在了解原因前就先质疑文字编辑的修改。其实文字编辑之所以会提出修改意见,那么便是自己的论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或者只是说明的不够清楚,但不管是哪个原因,我们都不应该轻易的.质疑,要先确认没有存在该问题,再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八,可能标点符号及风格错误。

这包含使用错标点符号、缩写使用不一致,虽然是很常见的问题,但也不是很严重,通常是在排版阶段就能修正。虽然细节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注意到,但是一点小小的细节却总会在最后造成较大的失误,所以在这样坏的情况出现之前,作者更应该细心的把握好。

第九,可能有不明原因的注脚。

作者常常忘了解释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的东西,比如说表格里的数值是四舍五入的结果等,类似的信息对读者来说或许也不是太明显,但应该在注脚加以说明。这一部分的注脚是十分必要的,将一些必要的东西解释清楚,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论文的内容。

最后,医学sci论文投稿时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填写著作权、利益冲突、道德委员会批准等的表单是发表过程中很重要的项目,但作者总觉得这个工作累赘,经常把没填完或填错的表单递交出去,这样导致编辑部与作者间必须要多次来回沟通,进而耽误论文发表进程。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发表医学sci论文要在写作及突出研究意义方面下功夫,具体有以下几点:

学习资料。

此外,还要注重阅读论文的质量,这个并不是要读影响因子(if)特别高的文献,而是要读根自己的课题最相关的文献,适当做一些记录,省的写论文时找不到参考文献。

2、知己知彼:当前很多论文的前言部分写得不够深入。相对而言,前言部分的写作较为简单就是引出研究意义,但这要求作者对某一领域的研究背景(background)有很好的理解,这就得读相关的论文。同时,善于借助文献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论文发表的可能性。

4、挖掘论文深度:论文深度是研究意义的深刻体现,sci论文并不要求有华丽的辞藻,但是一定要深入探讨论文研究意义。深入阅读文献,找出本研究及其他研究的衔接点,深入陈述本研究的创新点及新发现是挖掘论文深度所必要的。

如何发表医学sci论文?

〕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然而,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

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加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与电力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

而我国电力业在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方面现有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加强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的重视和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促进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的管理。

1.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事前控制。

1.1工作人员的配置与管理。

人们常说经济发展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而决定管理水平高低的是人,拥有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发挥好人力资本的效益,是物资管理部门搞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前提。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物资供应工作必然成为热门行业。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首先是观念上的失败。

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理念和改革思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在观念上的认可。

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抵触,后来又在行动上抵制了这一改革方向。

最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者以用脚投票离开市场的经济行为方式使得这一市场无法正常运行下去。

总起来说,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者没能充分重视“国民观念”这一中国基本国情是他们的一大失误。

而这其中,对“国家、生命、平等”这三个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观念的忽视使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从方向上背离了中国人民的预期而不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接受。

2中国人眼中的“国家、生命、平等”

2.1国家、政府与国际。

西方学者曾经认为现代社会是所谓“市民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像鲁滨逊一样的单独的理性人,这些人的不同程度的叠加构成了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

因此,个体比整体更重要;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比从整体到个体的上下交流更有效率也更具有正当性。

因此市场是更有效率的也是更正当的。

而国家的代表——政府则是一种垄断机构,是没有效率、不够正当甚至可能是不负责任的。

接受了这一观念的中国主流学者也这样看待中国、中国人和中国社会。

并认为中国人迟早会和他们一样接受这一“新观念”,而对中国人原有的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中大多数是农民。

城市居民也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大多数城市居民在思想观念上和农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中国具有5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国家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与在50前的中国人心中没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今天的国家和炎黄氏族联盟那时候的国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大家庭、共同体的概念。

几千年来大一统的国体在中国人心中所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使中国人认为国家是由人民血脉相连有机构成的整体。

国家是每一个百姓自己的国家,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

从而,国家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中被神圣化、神秘化了,国家是值得每一个国民自豪的整体。

执政者是经由人民的推举或由历史的正确选择而具有正统并执掌政权的,因此政府的正当性和责任感是不成问题的。

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喜欢简单明了厌恶复杂多变的偏好使得中国百姓更愿意相信并服从政府而不是去追逐市场并冒险。

因为和市场比起来具有正统的政府的行为可靠得多,效率也未必会低。

当出现问题时,规劝或撤换执政者比去收拾分崩离析的国家、杂乱无章的市场要方便快捷得多。

和千秋万代的国家相比任何百年老店也只是历史的一瞬,和经由人民的推举和历史的选择而产生的政府相比,任何企业家的信用都相形见绌。

因此、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把功劳首先归于政府。

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人也习惯地把责任推给政府。

而不会去考虑市场或国际因素。

所以,与西方政党轮替的制度相比,在中国,政府的责任是永远逃不掉的,政府永远是最后的埋单者。

由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相对封闭的思想观念,大多数中国人更加相信自己国家的东西和自己的传统经验。

对来自国际的观念、标准和体制思想上比较抵触,或者说至少是不太重视。

因此,在改革中所引进的新的观念和体制得不到中国人民的认可就不足为奇了。

2.2生命、平等和尊严。

“天之大德谓之生”、“天人合一“、”人命关天“,生命在中国人的心中总是和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十分珍视的概念。

不可逆转、只有一次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神圣化和神秘化了。

任何财富和利益在生命面前都可以忽略。

把货币和生命联系起来本身在中国人看来是对生命的一种侮辱。

生命不仅具有数量上的意义而且具有质量上的意义。

有质量的生命、健康的生命是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自己的国家,交给国家办的医院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由于中国不间断的历史,当代中国人与5000年前氏族公社时期的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没有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人心目中平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泛平等”的观念,不仅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主张人与世间万物甚至人神之间、人妖之间的平等。

平等绝不仅仅意味着利益,更重要的是她首先意味着尊严。

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和利益、地位的平等比起来在生命健康问题上平等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人人拥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权,没有人在生命面前具有超越其他人的优先权。

而这一点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因此,在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领域里公平是比利益和效率重要得多的概念。

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因何失败?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基本上是在尊敬中国人的“国家、生命、平等”概念的基础上由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尽量地保证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

但由于对效率的不够重视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保障,使得对国家造成了过大的财政负担。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摸着石头过河”为基本特征,首先从经济改革开始的。

因此,“卫生事业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成为制定卫生改革措施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医疗机构认识并引进市场机制的开端。

卫生改革被误认为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而模糊了它的目标指向。

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引进和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和制度不仅成为当时一种方便的选择,而且还成为一种时髦。

在没有理论准备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使得当时首先解决的是最眼前的问题,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因此,“放权让利”减轻国家过大的财政负担成为当时的选择。

在这样的起点、倾向和环境下,卫生改革形成了市场化的路径依赖,而从来没有去考虑卫生事业本身的特点,从来没有去考虑中国人民能否从观念上对其进行接受。

预防、疾控和医疗意味着生命和健康,保健品和保健服务意味着健康和舒适,医疗器械和药品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涉及安全的战略性物资,把这些生死攸关的东西交给变幻莫测的市场而不是国家,这是中国人民观念中不可接受的。

在实际上的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医院企业化过程中,财富指向和效率倾向逐渐地提高了其他项目对生命健康的相对重要性,颠倒了生命与财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也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抵触。

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极化和分层。

这意味着不同的人会因为拥有不同的财富而具有不同的生命健康权,意味着人的生命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

而这意味着对人的尊严的一种藐视和对生命本身的一种侵犯,这种藐视和侵犯其实对任何人的、即使是富人的生命都是如此。

而这必然扭曲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工作态度和方式造成医患关系的对立,造成市场供需的紧张,造成市场的失灵和失败。

另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这种财富倾向、效率倾向和对公平、对人的尊严的忽视也导致在医院管理体制、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中对医护人员权利的侵犯。

总之,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在观念上就被中国人民拒绝了,它从一开始就在需求方得不到任何需求。

因此,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失败。

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的若干经验教训。

4.1“国民观念”是不可回避、不得不重视的基本国情。

人口、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国情已经得到大家的重视,但人头脑中的国情——观念,却被认为是很容易改变的,特别是当它面对所谓“先进理念”时。

实际上,一国国民中长期形成的观念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而从所谓的“先进国家”引进的所谓“先进理念”倒未必先进,或者不一定适合本国国情。

因此,在改革中要眼睛向内,既要顺应国人的传统观念,又要对国民进行观念更新,而前提当然是对这一基本国情——“国民观念”的充分了解。

4.2医疗卫生事业首先要遵循的不是经济规律。

虽然说“卫生事业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但医疗卫生事业面对的是人本身而不是人的交易关系,因此首先要遵循的不是经济规律,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人口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伦理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向某些经济规律说“不”,即敢于忽略某些经济规律。

4.3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标志是“没病”而不是“治病”

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是一个国家医疗技术发达的标志,但未必是这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标志。

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的影响下,人们误把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当成了医疗卫生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并误把它本不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当成最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引进了中国,却抛弃了原来远比它先进得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国制度,使得一些原来已经被消灭或基本被消灭的疾病又开始流行起来。

因此,选择一个正确的标准,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本国标准而不是盲目地“与国际全面接轨”才是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2】。

本文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深化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财务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降低医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领导是医疗界专家教授,对财务管理不熟悉,只重视医疗业务的管理,忽视医院的财务价值管理。

﹙二﹚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医院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只重视预算收支,忽略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不规范。

长期以来,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不重视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核算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奖金核算,以此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并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课堂中,提问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还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本形式。为此,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作初步探讨。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快感,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6、因材性原则。将问题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开始”处提问。一堂课,头开得好,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为这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它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结尾”处提问。以提问方式结尾,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诱导学生突破一个重点、难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4、在“有疑”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学“脊髓与脊神经”中有个问题: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疼,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终于有部分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在“创新”处提问。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如在“贯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和进行测定的原理。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十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遵循提问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的时机,开拓思路,诱导质疑,积极营造创新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果,所任教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各级考试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编著.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大学出版社.

[2]李红.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2).

[3]陈鑫.谈生物学教学中的设疑.生物学教学.1998,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