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论文范文(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0:24:07 |
- ZTFB |
- 10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字表达形式,总结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写总结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写一篇好的总结,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大学化学论文篇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传统院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院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讲究生活环境的质量。从整个城市的环境设计到个人住所的室内设计,都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舒适的环境更能让人们心情愉悦,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许多应用型高校响应时代的号召,在设计类专业中增加了环境设计。然而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环境设计专业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才能。
一、环境设计以往的教学方法。
以往,我国艺术教育基本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三个环节,培养出的部分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如果教师根据陈旧的教学大纲和以往的教材教学,教学内容就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方法,一味地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环境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院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以往的环境设计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实践水平不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求职的道路上到处碰钉子。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环境设计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较高。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很多应用型本科开始转型,加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突出应用型特点,结合社会环境和企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上岗能力为教学内容,打造一种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新模式。从一些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经验看,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建设交流平台等方面入手。
1.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时代性。
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理知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以往的教材无法满足高速更新发展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需求,更新较慢的教材难以反映环境设计行业最新的发展状况。高校教学应该立足于时代的前端,教师要主动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向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书籍,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环境设计专业最新的信息。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建设。
一般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基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课。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加喜爱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自己。教学改革的意义也由此体现出来。
3.提供交流的途径,增强学习氛围。
交流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既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学校应该多提供交流的平台,组织一些社团活动、讲座,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交流的氛围。平时教师可以组建班级的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讨论,共同解决。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实践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既促进了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又满足了人们重视生活环境的需求。学校教师要积极响应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号召,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忠峰,李传刚.关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继续教育研究,2012(8).
[2]王霞,沈一,汪源源.景观设计教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西部人居环境学刊,(3).
[3]卞观宇,胡召.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实践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大众文艺,2014(3).
大学化学论文篇二
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开发、设计、操作等问题,它是以数学及少量的物理观念为基础应用于化学工业上,主要研究大规模改变物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机械和物理性质,来替生产化学品或是物料工厂提供一个反应流程设计方式。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已经成为当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主要手段。
化学工程的研究领域最初只是化工单元操作,如:输送现象(为化工学科当中“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化工热力学输送现象。随着发展,后来又发展出一些新的分支,化学工程领域的分支庞大,可应用在各类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实务上的操作,因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化工的知识背景为基础,例如半导体工业。随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cfd)在化工的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2.1化学工程与工艺任务。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2.2化学工程以及化学工业的一些特点。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工业经济基本法则,研究化工单元操作以及有关的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原理、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以指导各种过程及其设备的开发、改进和发展属于化学工程学的内容。化学工程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化学工程包括过程动态学及控制、化工系统工程、传递过程、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方面。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提供过程分析和设计所需的有关基础数据,研究传递过程的方向和极限,化工热力学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它决定着产品的收率,对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对单元操作的研究,可用来指导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化工设备的设计;传递过程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共同基础,化学工业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处于化学核心地位的催化技术和化学工程都必须用跨学科的战略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实质上就是各种单元操作设备和反应装置中进行的物理过程。
3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初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化工实验的特点流程较长,规模较大,数据处理也较为复杂。因此依靠计算机处理数据会使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是每一个化学工程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实验可以建立过程模型、分析工艺技术的可行条件。但是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若仅仅依靠手工计算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量很大、重现性很高,因此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点去寻找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揭示某化工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尝试。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而matlab是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能够方便地绘出各种函数图形,一方面可以解决符号演算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数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matlab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信号和图像的处理、通讯、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测量、财务建模和分析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应用领域。它已成为国际控制界的标准计算软件。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数据处理程序:只需输入任意一组原始数据,就可以把实验结果,数据模型以及作图一起显示出来。
4结束语。
21世纪世界进入资源、能源短缺的时代,解决由国家提出的节约资源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任务,需要化学与化工学科的共同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此,化工教育首先要端正学生和家长对化工产生的片面认识。融合从分子水平的化学到大规模制各工程科学的宽阔视野,现代化学工程教育内容既应跨越和涵盖整个化学和化工领域,也仍要重视工程教育的特征,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完成化学工程教育的历史任务,探讨化工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化学工程的学科范式和内涵。
大学化学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对初中的化学教学的要求已经变成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教育目标。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分子、原子等这些微观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物质与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等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化学知识时面临一定困境。我们要进行多方面努力,在课堂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跟着化学教师上课的节奏进行思考,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化学教学经历谈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一、打造师生能够进行良性互动的化学课堂。
谈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就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在化学课堂上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要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需要从教师观念、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下手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当化学教师完成了自身教学观念从教师主导课堂到学生主导课堂的转变,教师才会主动引导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发表见解,让学生逐步养成与化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的学习习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轻松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有可能与教师主动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并且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变得比较活跃,相对而言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顺畅。要想构建师生良好关系,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教师在平常遇见学生主动问好时回以微笑,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表示尊重认真倾听等。学生会从教师表现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此同时会用尊重回馈教师,从而构建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到不畏惧教师可以大胆地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可以将化学课堂变成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化学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做到不偏离教学主旨,在设置情境问题时更加切合主题。其次,化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够一步到位,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置情境问题,因为化学教学面向的是全班同学,每个同学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照顾全班同学,让程度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速度,也可以让程度好的同学巩固知识和学到新的知识,实现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并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化学教材中的有关氢的知识时是这样进行情境设计的:首先,我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气球可以飞起来?同学们的反应都非常迅速,纷纷回答因为里面充了氢气。我对同学的回答给了充分肯定,然后抛出第二个问题,那么为什么气球充完氢气后可以飞起来,而充平常的空气不行呢?这时学生陷入思考中。随后我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氢元素的结构和氢气相关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在这堂化学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了新的化学知识并且积极发表了见解,达到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
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化学实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由于实验课时和学校设备器材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实际上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不能亲手做实验的不足。化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了解到实验的具体过程和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各种化学器材的使用方法有直观了解,这样会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降低由于仪器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的概率,帮助化学教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是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启蒙课程,它为学生打下的化学基础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生涯,工作在一线的化学教师任务重大。为了今后学生可以有好的发展,化学教师必须进行多方面努力,构建出优质有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化学论文篇四
摘要:面对现在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潮,我项目小组针对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创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创业意向的同学占学生整体的41%,这其中呈现出创业意向男多女少;想法多实践少;从事商业方面的多,从事本专业方面创业的人少的特点。本小组针对上述现象,总结了他们发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从自身学习和学员培养这两方面对我院大学生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创业政策;创业团队;化学与化工学院。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公认难题。尤其是以后,大学生就业缺口越来越大,单靠人力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不在现实,所以开辟一条有效、创新和适合当代青年自身潜能发展的新道路势在必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下各高校、各地方政府机关积极推行的方针政策,而且成效比较好,适合当代青年的发展意向[1]。其实,早在5年前,教育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包括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创业等。在20,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享受4项优惠政策[2]。贵州省也在,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该项目经费由省教育厅和高校共同出资[3],旨在鼓励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从中可知,目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已然从就业转移到了创业上面来。以后,各高校、地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也必将遍地开花[4]。面对这种形势,我校于20起,也将教学重心转向了创业方向。目前,我校以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园区一座,并已有80余家创业团队入住其中。面对创业“热浪”来袭,究竟大学生创业水平如何,对市场形势和国家政策的掌握程度如何,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水平。所以,本研究小组于3月开始,对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大一到大四共约3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普查。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发放问卷,重点回访创业意向明确同学。采访创业成功的同学,并向其寻求成功经验。将所有调查问卷和采访记录进行汇总数据,并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归纳,绘制图表,并利用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和急需帮助的地方,在分析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显著性检验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
2大学生创业情况的分析。
2.1分析方法。
通过对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此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问卷一共设置6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问卷3800张,回收问卷3350张,回收率为88.8%,有效问卷数为3150张,其中具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占有效问卷的41%。项目组对问卷中的选择题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分析数据后,我们又针对数据中突出的问题重点调查了化学与化工学院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并向创业成功的同学提出想创业同学的问题并获得了一些解决方案。
2.2问卷数据分析。
(1)化工学院各个专业男女生比例化工学院历来都是一个男多女少的理工科学院,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四个专业,四个年级,男女比例如表1所示:其中各年级人数比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1.2:1.1:1.1:1.0(2)是否会选择创业现在我国就业形式的紧迫,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且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上一代人希望从事旱涝保收这类工作的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5],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开辟新的赚钱之路,介于此首先对我院学生是否有创业意向进行了分年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其中大一、大二的同学有创业打算的分别占22%和25%,而大三大四有创业打算的分别为43%和56%。对于正在创业的同学来说,大一、大二分别占6%、12%,大三、大四的同学分别占16%、28%。以此看出,高年级的同学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均更倾向于创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加认识到就业形势的紧迫,也预示着创业将会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另一大选择。(3)选择创业的原因(多选)如图2所示,被问及为何选择创业时,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学生所占比重比较大约为72%,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原因所在,并非因为“挣钱多”才创业。而大三大四的同学,选择“自由不被人管”和“不愿给人打工”的所占比超过77%,选择“就业难”所占比例约为86%,这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知也更为现实,虽尚未步入社会,不过高年级的同学相较于低年级的同学对就业状况更为了解。(4)创业领域的选择如图3所示,在问及选择哪个领域创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意愿创业的人中,希望从事化工行业开工厂的同学仅有2.3%;除此之外有79.3%选择做生意,包括餐饮业、代理服务及其他经商方式;5.7%选择做咨询服务;而12.7%选择了其他,其中不乏有一些同学还未有明确的创业方向。(5)创业方式的选择问及被调查者的采取何种“创业方式”,结果显示如下图4所示:“与朋友一起”创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达到65.8%;其次是“与同学一起”的约占19.7%;而“自己单干”的占8.3%;考虑“与父母或与亲戚一起”的同学约占6.2%。表明大部分同学考虑会和朋友一起合作,彼此之间有相同的话题,相似的爱好和想法,且更为信任对方。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希望合作对象的较好选择。(6)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如图5所示,在问及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有46.2%的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创业遇到的最大困难,其次是“不知道怎样做”和“难以知道好的合伙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8.7%和20.2%,选择“没有好项目”的有10%,而选择“家里不支持”所占比重最低,为4.9%,表明家庭的干预,不是影响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7)是否了解相关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如图6所示,大一、大二有18%的同学了解相关政策,大三有30%的同学了解,而大四则有52%的同学了解。由此显示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还未有毕业袭来的就业压力,所以对创业政策的关注度较低,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则因为即将毕业,所以对这方面较为关注。
3问卷分析后发现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了明显的几个问题:(1)我院属于一个男生多女生少的学院,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占大部分,而这些学生中属男生居多,说明男生较女生来说更愿意闯荡,而女生则多喜欢相对平稳的生活,且在有意愿或已经创业的学生中高年级的同学要更多一些,这说明低年级的同学由于还没有受就业的困扰,所以在这方面还考虑甚少,但高年级的同学更多会为未来打算,才会出现上述调查结果。(2)我院大学生按年级高低划分来说,低年级想要创业多数是想实现个人价值,而高年级由于更了解就业压力所以考虑较多,多数想要创业的人是觉得就业难,其中也不乏大部分人觉得可以自由工作不被人管,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自由不愿被拘束的特性。(3)从我院学生所选择的创业方向来看,想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希望从事商业做生意的占大多数。究其原因,主要考虑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成本问题,从事本专业开设工厂耗资巨大且回收成本时间长,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实为困难,而从事服务行业则投资少收效快;另一个不愿从事本专业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水平不够高,虽然在大学期间已经学习了四年,但对专业领域的掌握还远远不够,与之相比,商业领域要更简单,商业造就了想从事本专业的同学少的状况。(4)大部分同学希望可以与朋友一起创业,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在创业伙伴上首选的是志同道合,彼此信任的人,也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是一群重情重义的热血青年。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空有热忱是不够的,大学生们创业者觉得创业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问题[6]。对于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据调查显示,了解这部分政策的同学低年级的占少数,高年级的有一半的同学。介于此,高校更应该对同学们进行创业政策的普及及教育,以达到人人知晓的程度,为同学们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4关于推动我院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对于低年级的同学目前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较少,而高年级同学有创业想法的人多,但对创业比较迷茫这种现象。我们项目小组建议学院应从低年级开始开设创业普及及辅导的相关课程,让同学们认识到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培养同学们创业的兴趣,普及一些国家对创业的扶持政策[7]。使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尽早开始为创业做打算;(2)对于一些想从事本专业方向,但是担心专业知识不足的同学。我项目小组建议开设一系列的围绕我院所学知识的拓展课程,如可提高对化学知识创新与运用的自选化学实验课程,可增强对市场了解的市场实习课程等。只有将我院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热情提高,才能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也只有将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有的放矢,不做无头的苍蝇;(3)对于创业伙伴的选择,我们项目小组考虑到,由于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个性过于鲜明,与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的问题,我们建议学院可以开展一些以团队性质参加的科研项目或创业比赛,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为未来的创业团队的打造奠定基础;(4)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对创业方向及具体该做什么很迷茫的问题,建议我院除了开设课程之外,更应聘请有经验的学生或创业成功人士作为主讲人或项目咨询师。使我院大学生创业有所保障;(5)我院更应利用我校科技园区等一系列学校为创业大学生设立的服务平台,不但使我院学生有足够的创业思维与热情,和可以是我院学生与其他院系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创业项目更具有综合性,使其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
5展望。
自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创业意识越来越强。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8]。从那时起,的时间里,各大高校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如今,已形成了院内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校间开展创新课程比赛的活动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但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完整健全的大学生创业创新体系一定会是无数的大学生走向成功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五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也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增强,化学已深入渗透到机械、电气、热能、材料、建筑、信息、生命等各个学科领域,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应的化学类基础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在汽车相关专业实施大学化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课程。将化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活动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社会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校汽车学院为重庆市建立“西部汽车城”、“世界摩托车之都”的重要依托单位。目前设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地面武器机动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为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今年对所有大一新生新开设了大学化学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工程实践中对一些涉及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有的化学知识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有的直接与汽车类专业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有的在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课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为了满足汽车类专业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对目前我校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进一步优化。
2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大学化学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汽车专业的新生更好的学习大学化学,必须首先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与中学化学知识的全面衔接。
由于我校《大学化学》课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大多数人还处于初入大学的迷茫期,常常表现为自学自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欠缺。同时中学化学中很多知识点相对较简单,没有完整的理论构架,学生只能掌握“皮”;而大学化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合理,学生能够看到“肉”。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知识点的深度,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对比中学的所学,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和目的。
2.2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区分讲解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会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提炼,紧密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区分讲解。例如,对于目前电动车的大力发展,提出动力来源,进而引申出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以及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进一步可以对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各种不同电池之间进行优劣比较。也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使学生对汽车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加以改进。还可以将热力学原理与汽车内燃机工作过程相结合进行讲述,提高学生的兴趣。
2.3与前沿科技接轨,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结合当前专业方向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科学成果,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重大发现或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科的精髓。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针对全球变暖的话题引出对于各种环境污染的最新治理方法。又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讲解化学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福岛事件、“神八”升空等事件,都是我们鲜活的素材。
3抓住大学化学课程的'特点,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而互动式教学则能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堂讨论。可以根据科研和工业生产实际提出一些实际科研或生产问题,启发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听课思考,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自己讨论问题的答案,自己回答这些工业实际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可以诱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经历这样的教学互动,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仅让所学的理论不再成为空中楼阁,而且又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学生们的工业知识。
3.2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为新型的教学课堂带来非常好的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可以插入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很多物质的结构以及装置等更形象、更真实地反映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课堂实验示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如果将温度定在150℃更有利于游离水的脱除。另外,加氢装置常用理论烘炉曲线中的升温速度[3]均较示例装置升温速度慢,在低温下控制低的升温速度有利于游离水的充分脱除。此外,升温速度还必须依据炉衬里的具体性质来确定。
2.2dcs停电。
由图2实际烘炉曲线可以看出,当烘炉至41h时,炉膛温度突然下降,反应加热炉熄火停炉。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是电源切换时,不间断应急电源(ups)未正常供电,导致dcs停电,反应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联锁切断,熄火停炉。停炉5h34min后重新点炉,点炉前对燃料气管线进行氮气置换,测得燃料气管线中氧含量0.5%(v)后,引燃料气置换氮气,用蒸汽吹扫至炉膛内可燃气体含量分析合格后,点长明灯,以10℃/h升温,将反应加热炉温度升至110℃,并恒温39h10min,再升温。
2.3紧急泄压阀故障。
烘炉至112h时,紧急泄压阀仪表故障,突然打开,导致反应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再次联锁切断,加热炉主火嘴熄灭。操作人员立即在软按钮控制面板上关闭紧急泄压阀,联锁复位并打开加热炉主火嘴切断阀,点火升温。由于该事故并未造成加热炉熄火停炉,所以未进行炉膛置换及燃料气管线置换,而是迅速点燃主火嘴,恢复升温。
2.4炉膛温度突增。
加热炉炉膛温度升至350℃恒温期间,在瓦斯压力、流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增点长明灯及主火嘴、且未改变其燃烧状况下,炉膛温度迅速窜增约100℃。经排查,温度突增的原因为仪表故障,炉膛两个温度热电偶同时升高了约100℃,但是炉管温度相对稳定。针对这种突发情况,操作人员以炉管温度为准,控制炉膛温度在460℃恒温,同时联系仪表人员对炉膛热电偶进行校对,确认仪表正常后,内操方以炉膛温度为准,控制烘炉温度及烘炉速度。
2.5衬里脱水问题。
脱除游离水阶段发现炉膛衬里脱水[4]上下部不均匀,上部衬里脱水快,下部衬里脱水慢,且戴手套触摸时,下部衬里局部为常温,主要原因为:长明灯点的少,导致部分衬里无法烘到;长明灯燃烧状况不好,有的长明灯手阀卡量,导致燃烧不充分。
处理方法:定期切换长明灯,保证炉膛各部位受热尽量均匀;。
调整长明灯燃烧情况,保证其充分燃烧。
2.6未安装o2、co含量分析仪。
由于烘炉前尚未安装烟气o2、co含量分析仪[5],无法根据烟气氧含量进行调节,导致加热炉热效率偏低,且燃料气消耗增加,炉管氧化加快。
3烘炉后的检查及问题处理。
烘炉后进入反应加热炉炉内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见表2)。
4烘炉小结。
(1)烘炉操作中要注意低温下定期切换长明灯且确保火焰充分燃烧,使炉膛各部位受热均匀,尽量降低衬里皲裂的可能性。
(2)个别火盆耐火砖之间裂度过大。一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耐火砖砌筑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避免出现烘烤不到的盲点,导致高温状态下盲点部位迅速升温而产生裂缝。
(3)烘炉前务必仔细检查并充分调试好设备、仪表、电气并尽量避免人为偶发事件的发生,如烘炉过程中炉膛温度的突增、dcs停电、紧急切断阀触片松动等,如上现象不仅延长了烘炉进程,也影响了烘炉的效果。
(4)烘炉曲线的制定问题。烘炉实践发现脱除游离水的温度定在150℃更有利于游离水的脱除。
(5)部分炉管与支撑脱离。该问题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缺失,炉管的施工影响到加热炉的长期稳定运行。另外,炉衬的施工对保证加热炉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把质量关,确保加热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5]钱家麟.管式加热炉[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637.
大学化学论文篇六
在化学教学中所倡导的绿色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对环境无害或友好的物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涵就是研究和寻找并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是从源头阻止污染或预防污染的化学,其过程为零排放和零污染。简要概括,绿色化学的基本内涵体现在“5r”原则上。
(1)减量,即节省资源,减少“三废”的排放,避免实验过程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重复使用,既是降低成本的需要,又是减废的需要,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3)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如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4)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如离子交换树脂、磺化煤等。
(5)拒用,指对一些无法代替,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如全国查禁毒鼠强,停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1.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思想是一种战略、方针、指导思想、研究策略。不久的将来,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将会走进我们的生活。而且它所倡导的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
2.把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绿色化学思想的宣传,使学生清除从社会上带来的对化学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尤其要突出环保意识。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并且还要着重介绍绿色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保护土壤、水质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贡献,介绍化学产品对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
化学新课程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内容,举例如下:(1)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了尾气对环境污染。
(2)在镁的提取及应用中,强调氯气循环利用生产盐酸,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
(3)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中,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多余的so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了尾气对环境污染。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绿色化学知识的内容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氮氧化物时,我们先讲no、no2的毒性、性质、致毒原理、形成的危害:no直接结合血红蛋白引起中毒,no2则刺激呼吸道引起中毒,no、no2相互作用并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再根据no、no2的性质,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实验室产生的no、no2尾气。接着讲述大气中no、no2的主要来源,如汽车尾气。然后介绍汽车尾气中的no、no2的除去方法。通过在化学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要求:省资源、无污染、无废物、多循环、多利用。
(1)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学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液、废渣,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减少环境污染。
(2)剂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即改进实验装置,将常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这样既能降低实验费用;又能降低排废量,减少污染;更能缩短实验时间且安全可靠。
(3)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即将有毒实验改成封闭实验。如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3.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习题教学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使学生在习题中了解科技动态,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自觉的“绿色化学家”,为绿色化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七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医学桥梁课,学好生物化学,对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大有裨益;但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提起生物化学,都会皱眉头,流传的一句话是“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反映了生物化学这门课难学难理解的特性。但是,任何一门课都有学习方法,只要用心,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轻轻松松驾驭生物化学,让它不再成为一道门槛,而真正发挥桥梁课的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第一章绪论时,要建立一种概念,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那么第一个问题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什么?(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生物化学的前四章就是阐述这些重要的组成物质;第二个问题是体内重要的物质是如何代谢的?(主要是糖类、脂类、蛋白质,这三大代谢);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是代谢之间是如何联系和调控的?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遗传;第四个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与表达?最后是两个专题生化(血液生化和肝的生化)。在整本书的学习中,一直要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把这四个问题弄明白了,生物化学也就学透了。
第一个问题如何学习。
第一个问题即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结构影响了性质及功能,所以在这四章的学习中,共同点是掌握每一种大分子物质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把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大分子物质,对比着进行学习,重点掌握它们的组成结构,进而理解其性质。酶是特殊的蛋白质,通过了解它的结构来认清它特殊在哪里,从而理解酶的特点以及酶催化的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同工酶、酶原。第四章维生素,相对好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学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别名、功能、缺乏症。这前四章,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概念较多,蛋白质和核酸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麻绳”;只是组成“麻绳”的元素不同,基本单位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要学会“解麻绳”。而酶,通过实验学习酶的活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等等,理解得会非常深刻。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三大代谢是核心)。
在学习三大代谢时,记清每个代谢途径的概念,反应地点,反应条件,限速酶或者关键酶,能量变化[消耗多少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多少atp],启动物质、中间产物、生成物质分别是什么,能够描述每个代谢的过程。在三大代谢的学习中,尤其是糖代谢,是非常重要的;而糖代谢中三羧酸循环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本书的核心和重点,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个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另外,血糖和血脂都是临床上检测的生化指标,与健康息息相关,要掌握糖尿病的生化基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必须掌握的。同样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分别有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和氨的来源与去路。这三者要区别记忆,以免混淆。
第三个问题———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
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以进入其他的代谢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乙酰辅酶a,它是三大代谢的联系点。而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由于它是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物质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第四个问题———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和表达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如何把遗传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呢?传递———通过dna转录合成核糖核酸(ran),表达———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构成的最基本物质,蛋白质不同生物体表现亦不相同,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在本章中重点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以及转录合成rna,最后是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这些过程合成动画效果在脑中时常演绎。自然就记住了。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掌握对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开始要把一本书读“厚”,而渐渐的要把书读“薄”;读“厚”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求知,累积的过程;读“薄”,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生物化学涉及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课前不预习,可能上课时完全不知到老师在讲什么;生物化学的课时不多,但内容不少,有时老师在某些地方就会略讲,比如以前课程学过的东西或老师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会让我们脑中有大概的印象,老师说到哪里都可以跟得上;对于预习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会认真听讲,形成有目的的学习,记忆会深刻。
课堂认真听讲———巧做笔记很多学生上课时,埋头抄笔记,完全顾不上老师说什么,而老师也不会因为同学做笔记而停下讲课的进程,结果是笔记记得整齐认真,但完全搞不懂学了什么。生物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抬头看着老师,听老师讲解,要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必须集中精力去听,才能弄懂明白。上课老师提到的重点之处或者精华内容,在书上进行标注或者在笔记上注明。用笔记下不明白的地方比记下已明白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课后的整理、复习与重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同学忽视的地方。学完就撂,是很多学生的特点。课后整理笔记时,会把一堂课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理解会非常深刻;如果有疑难或者不明白不会的地方,查资料、问老师或与同学沟通交流,这种收获会远远大于课堂所得。及时整理,会加深学习的记忆。不留问题到下堂课,不要积累问题,否则前面是小问题不懂,后面就会出现都听不懂了的结果。
学习要有框架结构,建立思维导图每个章节学完要进行总结,回顾这一章节的所有学习内容,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先把所学这一章的每一小节凭记忆画出,然后向里面填内容,最后回归课本笔记查漏补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限速酶、反应地点等都填充上,并用荧光笔标记。如果每学一章都画一副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对于学习了什么内容一目了然,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脑中的框架,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被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如果说在书上记笔记是把书读“厚”,那么总结出思维导图就是把书读“薄”了蛋白质的化学和核酸的化学这两章,有很多近似的地方,容易混淆,可以对比着学习和记忆。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三章也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复习和学习。
理解+记忆生物化学的学习,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消化和吸收,否则单纯的记忆是不可能学懂的。理解是第一,但也不能忽视记忆。经常复习、回顾,是加深记忆的方法;还有对比记忆法,就如同上面所说类似的章节进行对比记忆;还有联想记忆法,比如糖代谢和脂类代谢都与临床疾病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临床案例进行联想记忆。总之,只要理解了,下功夫记忆不是难事,可以把思维导图时时拿出来看一遍,到了考试时,会轻轻松松考个好成绩。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今后要从事临床工作,生物化学是重要的课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四个问题,解决四个问题,达到对生物化学整体的把握和学习;通过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克服畏难情绪,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反复记忆,就会发现学好生物化学是非常简单的事。而生物化学和这些学习方法也会让同学们终生受益。
大学化学论文篇八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了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随之产生了“微课堂”,微课堂是将教学的内容集中化,将其中一部分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的形式以此进行教学讲课,微课堂很巧妙地将新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完美结合在一起、重点突出教学中非常难学的知识以及未学会的疑点。本文根据化学实验的讲课特征与要求,制定出将微课堂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法及应用心得。
一、微课堂的定义。
微课堂是现阶段新出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短、小、精、活”的形式进行教学,受到广泛大学生的热爱。微课堂通过使用短视频的方式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与网络终端相结合的形式向每位学习者提供信息化的一种网络教学,打破以往的教学形式,通过制作成短片的形式将其出现在学习者的视野中。
二、微课堂的优点。
微课堂讲课的方式是以短小、精炼的视频内容进行讲课,通过学习与使用电子终端设备进行自学,并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讲课时间短。微课堂通过用短片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时间通常为10分钟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课者要积极运用现实课堂重点掌握其中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概念、例题、课后复习、习题练习等,由于时间的问题,教学者根据对知识的构思与表达一直是进行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智力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少。微课堂一般情况下,讲课内容比较集中,没有那么复杂与繁琐。通常状况下,微课堂只专门讲解其中一个知识要点,其特点是针对性较强、内容简洁明了、主题突出。因此在进行讲课时,教学者要将其重点、难点以及疑点进行相互融合,以此达到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保证好教育可持续性,虽然微课堂视频短,但其内容精炼,保证了教育的完整性。
(三)资源容量小。微课堂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多,视频短小并支持在线播放,师生之间能进行在线观看并且能实现远程教学,能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以及评价。
(四)资源构成情境化。微课堂将课本、教案、试题形成一体组成一个短视频,成为集教学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微课堂可以通过视频反应教课记录,也可以通过辅助资料进行学习,使学习者更具主动性,微课堂视频内容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其中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多媒体素材与幻灯片等这些内容将其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的“教学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微课堂的设计原理。
微课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微信息化技术,运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化,它不能将某个学科的所有知识点概括,也不能将其传统课堂上的所有重点概括。所以,微课堂不能进行传统课堂的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微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短小精悍且结构完整。微课堂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微课堂不仅要体现“微”又要体现“课”,而且一定要围绕中心简单易懂,突出重难点又讲解清楚,杜绝滔滔不绝的讲解要吸引人注意,要语言精准不能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总之要做到有引人注目且语言精练、新颖。
(二)易学实用且生动有趣。微课应主要集中在其中一个知识点上,要求一定要简短有吸引力、生动且实用、自成篇章、易学易懂。在进行设计制作时要将其视频动画、图像声音以及字幕背景等方面进行统一,保证多媒体软件技术有效搭配,保证微课的吸引力。
(三)完整性与共享性。微课堂是以小课堂而深受大家追捧,不仅有头又有尾,而且将其引导思考布置任务的责任一并承担,这就要求不仅要突出重点而且要形象直观,以此实现较好的教学目的。微课堂一般情况下是运用网络传输的,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在多种移动终端上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比起课堂的集中教学,另一方面比较省时省力又节约资源,达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四、微课堂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化学课作为医科高职缺一不可的基本课,其主要讲解了化学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将化学中的基本知识鱼特征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块,旨在培养新的一批技术人员。我校学习大学化学课程的多半是高一新生,由于高一新生来自我国各个地方,首先在接受能力方面就存在一定差异,其次对于内容的认识以及知识概括相对于中学来说进展较快,学生不能全部适应。大学化学内容难理解、概念涉及的区域大况且与中学体系差距较大,再加上学生本身自学能力较薄弱,积极性较低、总是需要老师强迫着去学习。因此在学习大学化学时,那些重点以及难点可以采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在进行大学化学教学实践时,第一步要将大学化学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学习;第二歩是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主动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另外不能直接进入课题,首先要引导并且教师说话要得体,教案要简单明了,讲完课后要迅速的总结小结。
(一)微课堂中心内容的确定。微课堂的核心是将教学中的设计作为重点。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以及结构的重点引导学生能够自发学习教学中的简单的知识点。例如:讲原子构成时,可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显现出来。可以采用小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物体简单简单化,带给学生新的认识,及时帮助理解这些难点和重点。
(二)将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我们要将微课程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使用到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可以实现将生活化的东西重新在微课中体现出来,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观察以及发现生活,从中感悟到其中的奥妙。对于微课程的开发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的总结教学中的重点以及疑点,设立一个小目标。
(三)针对中心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将教学活动设计好导语,围绕核心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点出重点问题。重点问题要紧抓中心点,并对中心点展开仔细的分析。其中课堂总结是对课程中心点与核心摘要的再次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增加对知识的记忆,指引学生进行反复性思维练习,争取做到对知识数往知来。但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实质所显现的设计和超高水平的视频制作技术,高水平的拍摄,才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行视频的制作,例如将有关镜头的设计及写作还有音频与视频等相关东西与讲课内容相结合,同学生的兴趣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有字体的微课更加容易学习。相反对讲课老师来说,有字体的内容需要加强录制时口语问题。根据大纲整体思路,从符合实际教学的中心点出发,重点将热力学与氧化还原以及化学平衡等课程采用微课教学。主要涉及的重难点以及常见知识点集中在热力学、吉布斯函数、微观物质结构、四个量子数以及杂化轨道等问题上。根据视频制作以及相关老师、教学效果来看,经常见的重点以及知识要点要集中使用微课教学效果最好。根据物质结构基础的纯薛定谔方程结果显示表明,四个量子数在进行学习制作时使用了图表,最后收尾处同样进行了总结与练习,知识点总结效率高,但微课堂的特点是教课时间短,因此使得整个知识点讲的不清晰,导致教学效果下降。例如热力学部分中吉布斯函数求解由于自身局限性的问题,不适合使用模型、动画等方式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使用了公式推导并结合典型例题,讲授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对比式、总结式微课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在进行电化学中原电池进行微课学习时,可以使用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不是直击主题,而是以大家非常熟知的各种电池为引线并与实际相结合,首先应当让学生有一种全新认识,之后再慢慢引入到原电池中关于电池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概念。并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获得了学校举办的微课堂比赛活动一等奖。
(四)微课堂可化难为易。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分析,将难点问题简单化,从难理解的重点开始讲解,结合科目特点进行一一讲解,首先做好分类,其次全方位展开,不能快速,要稳定走精度路线,才能更好地推广。由于制作微课堂的比较多,所以要以知识的中心为出发点,进行学科微课程关乎的知识点通常比较科学与准确,因此不能随意改变。况且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制作微课堂,可以使每个科目操作简单化。对于杂化轨道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个量就比较大,面也广,可以采用模型图片、动画、视频与必要的板书进行讲解,运用启发式提问方法并总结教学实际,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课文只能适当地运用到理科的大学化学中去。相对于某些知识点,例如:简介性质简单明了,知识点比较少的知识可以使用微课堂进行教学,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并且能进一步加强记忆,帮助学生达到自学的目的。那些比较复杂且难点和重点较多的知识,一般情况下10分钟左右不能讲解清楚,这样的知识点不建议使用微课,即使使用了也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九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向大众化及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因此除了研究型大学之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得到蓬勃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3]。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大学化学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大学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大学化学的学习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其重要,对学生在后续学习专业课阶段的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1.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确定目标的原动力[4]。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和高中阶段相比,作息时间及约束制度都松懈很多,大学化学课程多开设在第一和大二阶段,不少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没有考研和就业压力,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很多学生放纵自己沉溺于虚拟网络游戏中,致使学习态度消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影响学校发展。
1.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大学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目前教学手段主要是以教师板书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手段和高中阶段相仿,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不明确,同时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了传递讲义的工具,课堂失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往往只依赖于课程教材,忽略了与网络平台的沟通、互动,难以获得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因此没有创新的教学手段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3实验课时太少。
大学化学实验是以通过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环节。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是沿袭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学生完全按照设定的程序“照方抓药”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环节课时太少,以西安航空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为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都开设了大学化学课程,课时一共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4课时,实验课时仅仅为4课时,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4课时仅能做完一个综合性实验,因此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1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的准备,也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不能缺少的备课环节,对于备课,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一桶水,应该是两桶水甚至更多,同时针对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更高层次的要求备课一定要充分。例如《大学化学》课程里的气体反应这一章节,应重点讲解工业上很经典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的工艺过程,因为这个反应工艺很经典,所以可以查询到很多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里对这个反应工艺讲解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工艺过程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拿来借鉴,从而让学生对这样一个经典的工艺过程加深印象。总之,对于大学化学来说,教学准备并不是把教案写好就可以了,还要做到对课堂把控的准备,只有对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信满满的走上讲台,才能提高大学化学的授课效果。
2.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手段,首先,将多媒体教学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最大效果的把准备的.教学内容很好的讲解出来,进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消化,在多媒体运用的同时,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上一定要多和学生互动,讲到关键点和重点的时候应该慢一些、甚至停下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跟上讲授重点的进度,并且讲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应该尽量做一个短小精湛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其次,合理有效的做好翻转课堂,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化学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应该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例如能源化学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将学生进行分组翻转课堂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氛围。第三,板书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一个漂亮的板书很重要,最美观的板书是一面黑板写六行字体,并且应当是由不同颜色的粉笔组成,应该标出重点和难点,但是颜色不易超过三种。当然这些都是很细节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把握和体会。
2.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大学化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环节的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学化学内容多,总课时少,因此通过减少理论课时来加大实验教学量这一方法就行不通了。作者认为,应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以材料类专业为例,大学化学课程中实验主要是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因此可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做为专题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同时,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视频或者简易方法加入多个演示性实验的操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5]。
3结语。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做好教学准备、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实验环节外,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我们应该把激情和热情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
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有效教学方式。文章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过程、收获及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指出随着教学体制的完善,研究性教学将会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是大学本科阶段食品、园林、生物、医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实验一方面验证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不只是针对大学教育而言,也不是只局限于科学研究大项目或综合设计实验[2]。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顺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从以前的专科教育转变为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是一个势在必行而又持久的问题,而研究性教学对一所大学而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适合不同就业层次的人才,而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的,因此,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而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商洛学院生物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还处于传统的传授知识、理论验证、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教师都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学生在规定学时内按要求操作,随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师处于传授知识主导地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多数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逐渐淡化,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他们头脑中也随之消失,虽然选取的实验项目紧密联系理论实际,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而研究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在全国高校走在前列,2011年商洛学院曾邀请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作了题为“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践”和“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报告,该报告以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例,剖析了如何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科学设计,推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的探索性改革及其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主动性、创新性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4-5]。通过该报告会,使我们认识到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2012年学校派生物院部分教师到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研讨班”进行学习,通过听讲座、深入课堂听课、和学生进行交流、座谈会以及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我们对研究性教学的构建、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社会反应等的认识更为深刻,为我们开展研究性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商洛学院生物学院师生而言,从未接触过系统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特别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了使学生逐步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笔者对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初步渗透研究性教学的思想,让学生理解研究性教学也叫探究式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的,它是一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对没有进行过研究性教学的师生而言,教师要对整个实验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策略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既易于接受又能激发其兴趣。
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化学实验大纲中编制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规定预习报告必须手写,重点写出实验原理及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及每种试剂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预习实验过程中存在那些疑难问题。然后老师收集实验预习报告,汇总报告中的问题并归纳分类,之后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按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尽力解决疑难问题。上课时,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先给出答案,使所有学生对即将要做的实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老师,更要做好有“一桶水”的准备,解决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次,针对实验过程中突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给予翔实的指导。最后,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根据实验项目的类型分阶段让学生进行总结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本阶段学习的收获,实验过程的心得体会,对不同实验有什么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于设计性实验,老师给出题目,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制作ppt,不同小组选代表在全班对该组的方案进行汇报答辩,经确认实验材料适用、实验方案可行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最终写出实验论文并进行汇报、讨论、交流,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措施。通过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的总结,结合生化课程的知识体系,我们对生化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将生物科学专业的生化实验和生化大实验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制定出72学时的实验内容(见表1)。新大纲增加了实验技术专题模块,加大基础实验项目所占比例,避免了和有机化学实验重复的内容。和以前的实验内容(36学时)相比较,在各个模块中均包含有讨论、总结及交流的课时,使实验安排更符合研究性教学的需要,在2012级、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正式执行。
生物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非常重要,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通过在两届学生生化实验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在这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和以前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做实验相比,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去查阅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及总结,加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激活剂及xxx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课本只说明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xxx,而学生却不局限于现有的结论,积极探讨cu2+是可逆xxx还是不可逆xxx,na+是激活剂还是xxx,还是与酶的活性无关。第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加强。通过分组合作预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答辩汇报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明显体现出来,再没有之前实验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发生,而是组长负责,组员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实验。第三,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大为增加。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阅读资料并做好学习笔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例如在“酵母rna提取”的实验中,教材用的是稀碱法,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知道酵母rna提取还有浓盐法、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等,进而明确那些方法提取的rna具有生物学活性,提取rna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第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证明自己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实验结果预测的正确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比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问题能及时想办法处理。对于实验结果不明显或有明显错误的学生,他们主动和实验员沟通申请重新进行实验。第五,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分组讨论等由小组长负责,组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才能使该组的任务有效完成;汇报阶段人人参与,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讲解思路清晰,而这些需要经过多次实践训练才能做到。在实践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第一次汇报时学生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的汇报中有所缓解,有些学生甚至表现得毫无紧张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第六,学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会有效阅读资料,初步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及规范。对大二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通过对设计性实验总结汇报及小论文的书写,论文雏形基本形成,这一过程对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及进一步深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七,教学效果显著。我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的质量相对较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学生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生科专业10级之前学生考研率达不到10%,而11级、12级则达到左右。我院每年都举行一次考研学生座谈会,给下届学生交流经验,10级学生最大感触是由于实践能力太差、知识面狭窄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而实施生物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以后,学生把这种教学思想也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考研率明显提高。
研究性教学对教师而言收获更为重要。其一,活跃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再是一个实验方案定全局,一种实验材料全班用,一个教材用到底。例如在“小麦种子中总氮量测定”的实验中,让不同小组分别以黑小麦和白小麦种子为材料,这样实验结果可进行对比,联系实际,为我院良繁中心育种也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其二,加速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生物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作为高校教师如果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及动态,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可能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在进行生化实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我院实验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明显比以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好过以前。其三,促使教学团队构建地更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行研究性教学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教学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对才能使该学科建设不断得以巩固,教学效果愈发显著,我院生物化学课程已先后被评为院级及省级精品课程。
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师生而言受益匪浅,但目前研究性教学在我校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进行生化实验研究性教学还存在诸多障碍,学生老师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探讨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及个人大学化学课程实践及探索,对大学化学教学方法改进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素质,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向大众化及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因此除了研究型大学之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得到蓬勃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3]。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大学化学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大学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大学化学的学习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其重要,对学生在后续学习专业课阶段的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1.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确定目标的原动力[4]。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和高中阶段相比,作息时间及约束制度都松懈很多,大学化学课程多开设在第一和大二阶段,不少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没有考研和就业压力,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很多学生放纵自己沉溺于虚拟网络游戏中,致使学习态度消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影响学校发展。
1.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大学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目前教学手段主要是以教师板书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手段和高中阶段相仿,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不明确,同时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了传递讲义的工具,课堂失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往往只依赖于课程教材,忽略了与网络平台的沟通、互动,难以获得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因此没有创新的教学手段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3实验课时太少。
大学化学实验是以通过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环节。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是沿袭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学生完全按照设定的程序“照方抓药”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环节课时太少,以西安航空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为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都开设了大学化学课程,课时一共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4课时,实验课时仅仅为4课时,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4课时仅能做完一个综合性实验,因此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1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的准备,也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不能缺少的备课环节,对于备课,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一桶水,应该是两桶水甚至更多,同时针对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更高层次的要求备课一定要充分。例如《大学化学》课程里的气体反应这一章节,应重点讲解工业上很经典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的工艺过程,因为这个反应工艺很经典,所以可以查询到很多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里对这个反应工艺讲解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工艺过程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拿来借鉴,从而让学生对这样一个经典的工艺过程加深印象。总之,对于大学化学来说,教学准备并不是把教案写好就可以了,还要做到对课堂把控的准备,只有对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信满满的走上讲台,才能提高大学化学的授课效果。
2.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手段,首先,将多媒体教学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最大效果的把准备的教学内容很好的讲解出来,进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消化,在多媒体运用的同时,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上一定要多和学生互动,讲到关键点和重点的时候应该慢一些、甚至停下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跟上讲授重点的进度,并且讲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应该尽量做一个短小精湛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其次,合理有效的做好翻转课堂,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化学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应该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例如能源化学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将学生进行分组翻转课堂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氛围。第三,板书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一个漂亮的板书很重要,最美观的板书是一面黑板写六行字体,并且应当是由不同颜色的粉笔组成,应该标出重点和难点,但是颜色不易超过三种。当然这些都是很细节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把握和体会。
2.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大学化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环节的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学化学内容多,总课时少,因此通过减少理论课时来加大实验教学量这一方法就行不通了。作者认为,应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以材料类专业为例,大学化学课程中实验主要是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因此可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做为专题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同时,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视频或者简易方法加入多个演示性实验的操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5]。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做好教学准备、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实验环节外,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我们应该把激情和热情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对大学化学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学化学实验如何根据上述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教学模式分别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动手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验思维创新能力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为高等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相比中小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大学化学实验作为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教师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创新、实验设计创新以及化学思维能力方面有创新性的发展,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创新性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方面就是检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大学的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在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动手创新能力,提供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创新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方面,是与化学实验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方面予以重视。
(三)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来讲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等,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有效进行创新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之一。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创新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最高目标。
(一)转变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参与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明确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位置,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自主参与,积极动手,将各种实验的原理、实验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实验条件带来实验结果之间的区分等内容与具体的化学实验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动手能力。例如,化学键以及化学能的释放等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并生成问题,在课堂实验过程中予以动手实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创新能力。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师在化学实验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在电解质溶液的设计以及评定实验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并让学生创新选择不同的溶液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从而尝试降低实验误差,或者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些新的实验设计研究成果等。
(三)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思维创新深度。
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指教师要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教学模式环境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够不断迸发出探究创新的火花,促进学生化学思维深度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思维宽度的广化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实验创新或者实验验证的命题,让学生自由结组开展实验的设计、安排以及动手操作,自己解决实验中面临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综上所述,大学化学实验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课程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大学化学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大学化学实验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2]王明艳,马卫兴,钱保华,等.高等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及实践[j].甘肃科技,20xx(21).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三
大学化学实验作为一般高校化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化学实验的开设、教学运行与监督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运行中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主要包括实验实验内容的甄选,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教学手段的采用,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实验结果与效果的评价,学生实验能力与创造力的具体培养,创新知识的灌输与创新思维的培训,实验指导教师的遴选与考核,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及高效使用,实验运行管理制度的发挥等。这些环节中的每一种运行的优劣都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高校,把人才培养质量一直视为办学的生命线。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目前已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以及高分子材料工程5个专业。尽管面临不同的专业,自20xx年以来我们对5个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进行了统一安排,即5个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完全一致。这样做,有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发挥和教学的统一管理。但是,这种一致化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是因为,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和培养内涵大有不同。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我们拟在未来几年里对大学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进行实质性调整,并在现有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将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大学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能无外乎以下四个方面:(1)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2)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3)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4)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锻炼。显然,大学化学实验的功能轴线,即是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并获得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再创造的能力。
围绕大学化学实验的功能轴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甄选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扎扎实实培养学生化学操作的基本技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开设大学化学实验的最基本的目标层次。二是应有科学实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和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并配置有严格有序的实验教学监督机制。这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保障制度。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则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三是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及功能发挥。其中,“软件”主要指的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动态发展、课程运行的科学管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等。“硬件”主要指的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手段的更新、仪器设备的更新与增加、实验室功能的不断升级等。以上三个方面组成了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至关重要,无论哪一方面得不到充分发展,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层次。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仔细遴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达到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发展,又要实现学生的知识再创造能力的培训。以淮南师范学院“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我们主要开设了以下实验内容:溶液的物质的量和质量摩尔浓度配制与标定,几种常见的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或提纯,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及电化学的一些验证型实验,主族元素ia-viia以及1b-viib和viii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验证实验,以及5~6个容量分析和1个重量分析等常规实验。此外还选用了“混合阴离子分离与鉴别”、“混合阳离子分离与鉴别”、“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组成分析”、“化学需氧量(cod)值测定”、“常见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动植物体中微量元素测定”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覆盖面广,实验能力培养全面,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常规实验特别是兴趣实验的学习,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査阅资料,实验方案设计,问题分析以及使用大型仪器等诸方面的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高效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大学化学实验”成功运行的保障。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与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学生实验前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依据实验过程与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上交。这种教学方式在地方普通高校是比较盛行的。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机械地学,无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如采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内动力和积极性。重点放在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对理论课程知识体系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验证以及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和研究能力。不能机械地依赖于理论课程,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对知识和应用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我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改革和创新实验管理模式。对大学化学实验管理一直是困扰地方高校化学实验稳步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认为,最困难的应是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完成后的后续工作等阶段。若实验过程管理不到位,则实验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可分可分为对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两个方面的管理。学生方面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态度、实验投人和实验创造性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等。教师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投人、创造性劳动、给予学生的指导效果以及实验后的工作等方面的考核与衡量等。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齐抓共管,平等对待。在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管理中,首先是狠抓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预习与实验准备+到位的学生不允许进实验室,何时预习、准备充分了才可进行实验。其次是狠抓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认真程度和实验投人量,对敷衍塞责、蒙混过关者予应以严惩。对那些实验投人量大、工作积极又有创造性成果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加分。最后是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创造和研究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开发这方面的能力。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管理中既是实验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要困难和复杂得多。我们不仅呼唤实验指导教师要全身心投人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还要去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给予学生科学指导以及实验再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应纳人到其教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考核体系之中。
(4)更新和改善实验教学手段。在不断增加和更新教学资源的前提下,重点是教学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需要借助高效可行的教学手段来具体实施。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其一是,改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配置充足具有现代化功能实验室和配套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配置合格胜任的实验教师队伍。其二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有效提高学生自学、实验模仿、实验设计、实验创新以及实验结果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5)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优劣。而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有几位学院里的实验指导“大师”,我们应先培养几位有影响的实验教师领军人,然后在其带领下逐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力量。其次是通过实验教师师资培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工厂进行专业训练。待其培训归来后,将工厂企业中的先进实验技术及应用技术带人到实验教学中来。另外,我们还要利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以加速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最后,学院相关部门还要有明确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有利政策来发展和壮大大学化学实验教师队伍。
(6)科研融人实验教学。首先,实验指导教师有s标地吸纳一部分学生进人自己的科研团队,让其进行必要的科研素质的培训。然后指导学生申请院校及更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学生在完成各项课题的同时,即进行了各种实验能力的培训。其次,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辅助手段或实验项目,真正达到科研带动实验教学的目的。
为了促使大学化学实验得以有效运行,我们主要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发动实验指导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由每位指导教师提供2~3个实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对所呈上来的项目经过仔细甄选,最后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此外,每学年都要求更新实验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明确大学化学实验培养目标。在此目标的要求下,制定科学规范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设需要有严格和严厉的保障机制。只有严格和严厉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制度的长效机制。在此方面,我们既倍感压力,同时也深知其要害。当然,严格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不满。在学生层面上,不仅要晓以利害,还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最终让学生步人正轨。在实验指导教师方面,不仅要严格要求,层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还要考察其运行效果。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实验指导教师,要求其限期整改。如整改不理想的,则将不再聘为大学化学实验指导教师。
(3)激发实验教师的教改积极性,不断改革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和改善教学手段。我们利用学校提供的相关政策,对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职称晋级加分、教学考核和年度考核优先、教学质量工程申报时给予优先以及与个人收人挂钩等优惠政策。对在实验教学中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并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
不断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不仅要求大学化学实验指导教师十分熟悉教学内容,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顺利地让学生进行掌握。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不仅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不断进行教学科学研究。我们要求实验指导教师都要不断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每位教师都必须主持或参与各级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此外,我们还不断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一些实验指导教师到一些企业或工厂进行顶岗学习,然后将其所学引人到实验教学中来,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5)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通过各种“软”、“硬”件建设,不断地创造条件,以改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不仅要求实验仪器设备要充裕,宽敞先进的功能实验室,还必须有充足的开放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完成正常的实验之外能进行能力巩固、实验创新和应用开发研究。
总之,大学化学实验虽然是化学类各专业的基础实验,但其作用不仅是基础性的,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运行切不可等闲视之。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完善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并进行严格的实践。让学生在进行大学化学实验学习阶段即进人专业学习角色,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针对投资学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方法单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安排不合理以及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到位等教学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措施,推动投资学课程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在高校纷纷转型的浪潮中,金融学专业也不例外。
而投资学课程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
对传统的投资学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投资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应该按照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
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金融专业却设定为宽口径、全覆盖的教学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
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轨道。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投资学课程教学还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以课本内容为准的“填鸭式”教学。
首先,传统的纯粹理论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师生缺乏互动。
其次,专注于教材,课本至上,不能对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再次,投资学案例库不完整。
如大型项目融资、并购、资产重组等案例少之又少,即便有相关案例,资料数据也不完整。
最后,缺乏实践性教学。
授课教师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缺乏实践经验。
(3)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首先,课程之间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互补性和整体性。
如多门课程之间内容叠加重复,授课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结构性等。
其次,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变化。
很多教材和案例非常陈旧,很难反映当前的市场形势。
再次,课程内容落伍,难与国际接轨。
国内的投资学教材还只是针对国内金融市场而编制,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投资理论和技术却一带而过。
最后,课时设置不合理。
如80%以上的课程为理论课时,20%的课时为实验课时和实训课时,显然,实验和实训课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4)教师队伍安排不合理。
第一,缺乏双师型教师。
部分高校教师大都为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很难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缺乏可以在国内外金融平台开展良好教学的教师。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师资力量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第三,没有设置教学团队,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教学是独立的,各知识点模块之间是断层的,这对学生构建知识的整体性和运用性产生极大的障碍。
投资学课程具有集经济、管理、财务、法律和理工知识为一体的特点,一名教师难以完全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因此会严重影响授课效果。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高校必须在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沟通融合与交叉,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创新性。
一方面要依托地方企业开发教材,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以湖南科技学院来说,作为地方高校,大多数金融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在省内就业,因此,应把握湖南省金融发展特点和方向,确立有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满足地方市场需求的金融人才。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在对社会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内容方面:第一,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根据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教学。
第二,根据市场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如引入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英语等级考试内容等。
教学方法方面:一要转变课程授课的理念,从教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二要优化教材。
将教材系统化,包括教学大纲、主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文献资料库、相关数据库、习题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并实现教学资源在师生之间的集成与共享。
三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应设置难题释疑库、视频资料库、自测练习库、文献库、数据库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应采取从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到导学式、互动式、案例式、提问式、研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教师不能局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还应该聘请财务专业、统计专业和数理专业教师。
教师之间共同交流和制订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将投资学课程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多元化。
第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招募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培养。
如进行培训和进修以及鼓励青年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证书。
第三,引进人才。
如引进银行、证券等的精英或者中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财务公司的金融投资分析师等。
(4)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及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应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和实践基地建设。
第一,建设仿真实验室,加强投资学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块。
一是加强教产融合和校企合作。
学校和该专业教师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以嵌入式方式建立厂中校和校中厂,共同合作探索联合培养、订单培养、校产合一的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比如,高校可以将所在城市或者和周围城市的金融投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拓大共同体的活动范围。
这些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学校开设培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二是可以设立专业活动基金,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三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证书的资格考试以及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如银行业务操作实务、金融创意大赛等各类活动。
3.结语。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训和储备基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亟需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初海英.探索本科教育中投资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36).
[2]李北伟,刘玉国,王冰洁,等.《投资经济学》教材创新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2).
[3]邹晓娟.投资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五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机化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
1干燥的意义和作用。
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2干燥剂的选择。
在实验室中,一般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但最常用的是化学方法[1].物理方法常用的有分馏法、共沸蒸馏法、分子筛干燥法、冷冻法等。化学干燥法是将适当的干燥剂直接加入到待干燥的液体中去,使与液体中的水分发生作用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在化学干燥法中,依其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将干燥剂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形成结晶水的无机盐类,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碳酸钠等;另一类是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五氧化二磷、氧化钙等。前一类的吸水作用是可逆的,升温即放出结晶水,故在蒸馏之前应将干燥剂滤除,后一类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在蒸馏时可不必滤除。总的来说,选择干燥剂来干燥液态有机化合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燥剂不能与待干燥的液体发生化学反应,如无水氯化钙与醇、胺类易形成配合物,因而不能用来干燥这两类化合物,又如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有机化合物;(2)若为液态干燥剂则不能与有机物互溶且密度也不能一样;(3)干燥剂与水接触后能与有机物分离;(4)干燥剂与水接触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与液态有机物反应;(5)充分考虑干燥剂的干燥能力,即吸水容量、干燥效能和干燥速度等。综上所述,对于一次具体的干燥过程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干燥剂的种类、用量、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干燥效果的判断等。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3实验过程中常遇到的干燥问题。
3.1干燥剂用量过多。
在对液态有机粗产品进一步蒸馏纯化前,常出现干燥剂添加量过多的现象,干燥剂或多或少都能吸附部分产品,这样常常最终导致产率明显低于理论值。
3.2干燥剂用量过少。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对液态有机粗产品进一步蒸馏纯化前,粗产品不是相对的澄清,经检查,发现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干燥剂的用量明显偏少。
3.3干燥过程不规范。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把干燥剂很快添加完,然后把装有粗产品的玻璃仪器静置在实验台上一段时间,接着就进行蒸馏精制操作。这样操作的结果,一般很难保证液态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3.4干燥时间长短不一。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干燥时间过长,有的学生干燥时间过短,还有一些学生则直接询问干燥多长时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有这些问题基本可归结为学生对干燥效率的概念比较模糊。
3.5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时,也会遇到诸如干燥剂本身质量问题、干燥剂的选择问题以及学生在干燥之前的实验操作中不规范而导致杂质过多等问题。
4对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决的建议。
4.1对干燥剂用量过多或过少问题的解决。
干燥剂的用量应根据该干燥剂的除杂能力、液态杂质在该液态有机化合物中的溶解度、液态有机化合物在液态杂质中的溶解度来考虑。如一般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如醇、醚、胺等),水在其中的溶解度较大,干燥剂应多加一点。
而烃、卤烃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干燥剂可少加一点。一般每100ml液态有机化合物加5~10克干燥剂[1,2].由于影响干燥剂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一般讲义上没有特别具体的数量规定,实际操作时往往需要通过现场观察才能判断干燥剂用量是否合适,具体方法可参照如下:(1)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化合物(一般为浑浊溶液),加入干燥剂后应呈相对的清澈透明状;(2)水溶性液态有机物(一般为透明溶液),加入干燥剂后,干燥剂因吸水变黏而粘在器壁上,摇动时不能随液体旋转,这表明干燥剂用量不足,应补加,直到有松散的干燥剂颗粒存在为止,这时干燥剂不结块、不沾壁、棱角分明,摇动时能随液体旋转并悬浮为止[3];(3)其他液态杂质的除杂尽量选择对其有较强络合力的干燥剂,如氯化钙能与醇、酚、胺、酰胺及某些醛酮形成络合物,从而除去此类杂质[2].通常情况下,干燥操作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干燥效能,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时间的原因,干燥剂的使用量总是比理论值多许多。
4.2对干燥过程不规范问题的解决。
(1)干燥前应将水分尽量分净,不能有可见的水珠或水层。(2)干燥剂颗粒大小应适中,如氯化钙切割成黄豆大小即可,太大则吸水慢,并且被包裹的部分不能起干燥作用;太小则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多,且过滤困难。(3)干燥时间一般半小时(若有条件,最好放置过夜),塞紧瓶口并经常振摇以提高干燥效率。
4.3对干燥时间问题的解决。
一般情况下,干燥前,液体若成浑浊状,经干燥后变成澄清,这可简单地作为水分等杂质基本除去的标志。通过化学反应除水的干燥剂,在实际干燥过程中所用的量往往是其最低需用量的数倍,以使其形成含结晶水数目较少的水合物,从而提高其干燥程度,节省干燥时间。当然,干燥剂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干燥剂会吸附较多的被干燥液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体的时间把握可参考上述干燥剂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1].
4.4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的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如遇到干燥剂本身质量的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并想办法恢复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尽量了解每种干燥剂的性能与应用范围,萃取时要尽量分净水分,熟悉每一步实验过程,尽量减少不必要杂质的产生等。另外,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结语。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直接使用。可是在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时,必须将杂质除去,虽然除去全部杂质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应该将杂质减少到对使用目的没有妨碍的程度。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其次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还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是很重要的,也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有时加入水分,但在最后还是要进行脱水,实际上,干燥剂的用量与被干燥的液态有机物的含杂量、干燥剂的质量、干燥剂颗粒大小、干燥的温度及时间以及学生个体实际操作差异等因素有关。加之干燥剂也能吸附部分液体有机化合物,故不能一概而论或盲目多加干燥剂。由于影响干燥的因素很多,在此仅略作表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六
案例教学法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先给大专学生讲讲疯牛病,疯牛病的起源,发病机制,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开始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大专学生视野,提高了大专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做一体化比如我们在讲血浆脂蛋白时,把这次课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血,自己测测血浆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再给大家讲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等,让大专学生在做试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看自己的测定数据。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任务介绍教学法在讲核酸时,先让大家熟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xxx和威尔金斯,在课堂上给大专学生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的过程,其中的有趣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知道一些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奉献终身的思想。
多媒体动画比如我们在讲酶的作用机制时,采用多媒体动画,让大专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首先受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我校大专学生特点:(1)活跃;(2)独立;(3)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由讲改为导的教学模式。
复习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的最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在学习相应章节时,要提前复习有机化学的相应章节。
写小论文在重要章节的学习前,给大专学生布置写小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大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做题给学生发参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掌握重点、难点,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协作学习每一章节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章得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大专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爱动手的,给机会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试验;爱演讲的,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医学上的小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好生物化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直接引导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授课及课下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好生物化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化学论文篇十七
[摘要]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针对现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关键词]大学化学论文;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大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大学生认识、研究、掌握和应用化学现象及变化规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戴爱邦教授说过:“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的处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丰富思想,开拓眼界,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好载体之一。这对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性的意义,因而,提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维开拓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前提下,虽然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罗列为以下几点。
1.1实验耗材浪费严重。
在开设的很多大学化学实验中,都存在实验耗材浪费的问题。在电化学实验中,有电解碘化钾的实验项目。很多同学在取电解液的时候,都是不加思索的拿100毫升的烧杯去盛放电解液。电解实验主要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完全可以拿小的烧杯接取适量的电解液来观测这一实验现象。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实验中,有用到ph试纸来检测不同解离程度的电解质的ph情况。很多同学常常将一整条试纸放入点滴板中检测,其实一条试纸是可分成三次使用的。这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思想中缺乏节俭意识。
1.2学生态度不积极。
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实验教程,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没有做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照本宣科,实验学习过程就是囫囵吞枣的过程。相比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然而很多同学在实验过程随便走动,进出实验室,捏造实验数据,以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这些足以证明学生对待化学实验的不重视,不积极,没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1.3动手能力差。
有些同学不敢一个人做实验,需要跟其他同学组成一组进行实验。对实验过程该怎么进行,为什么这样进行完全无想法。对于一些自主设计的实验,更是不知所措。
1.4遇到问题,缺乏探究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很少有同学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为了更快的解决问题,习惯性的去问老师,如某个实验现象没有变色,就会怀疑是药品有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操作方法上找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与书本结果不相符合时,不知道原因,更不会去分析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5缺乏整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些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药品没有还原到规定位置。实验仪器没有及时清洗干净,对于滤纸、ph试纸等随手扔到下水道中。
2针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教师着重强调细节。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实验的细节以及容易出错的实验步骤。教师应把实验教学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激励学生重视实验。
2.2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等。学生们只是根据老师所讲进行实验,不会思考问题,没有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或者学生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1]。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对其科研探索奠定基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冲[2]。因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了大学化学实验教程的重要手段。依托我校的网络自主平台,可以建立大学化学实验网上虚拟实验室,从而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明白实验原理及过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这对于自身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已经从服务型人才转为创新型人才[3]。我们不再以先前模式来禁锢学生的思想及创新。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创新性题材,其他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就会拥有充足时间来修改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而不会仅仅照抄照搬的按书本的框架进行。因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育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被一些外在条件淹没了创新能力。
2.5强化绿色环保意识。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学会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从污染预防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产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科学手段,努力实现整个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的目标[4]。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有绿色环保意识,不仅能够节省资源,从始端防止污染,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环保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验后,对于废液,实验室要分开进行收集,处理好之后在进行排放。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的合成路线,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绿色化学的理念,应成为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5]。
3.1针对学生基础,开设多样实验课程。
虽然开设的课程的名称都为大学化学实验,但学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学科专业招收的学生的分数不同。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做过实验,甚至对化学教科书很反感。另一部分学生本身就对化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也相对得心应手。那么,让具有不同基础的同学做同样的实验,结果肯定会参差不齐。因而,学校可以开设多层次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基础不好的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逐渐加深难度。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创新型的、设计型的实验。
3.2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放性实验教学并不是说简单的把实验室的大门打开,延长实验时间,而是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选择性。首先,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验方向,根据所选方向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教师只需要根据你所做的实验来进行审核。其次,开放性实验教学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与现代企业应用的科学技术同步甚至超前。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仅综合单一学科的知识,而且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开放性实验教学不只是对本院学生开放,其他学院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实验室做实验。因而,这为所有对化学实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培养多领域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微型化实验是国内近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趋势[6]。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之所以会如此热门,不仅在于它能大大的节省原料,节省时间,节省经费,而且操作安全,污染小。实践表明,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省80%。微型实验仪器来源广泛,甚至可以做到人手一份,因而学生们不用共享一台实验器材,这对提高学生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微型实验比较简单,只要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就会独立完成实验。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也刺激了学生们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微型化实验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实验方式,必然会成为以后实验的潮流方向。
4结束语。
根据国家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提升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全面型的人才。大学实验室是培养科研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很多学生毕业后会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因而大学期间,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学校大类招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将化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函授药学自我鉴定范文通用(汇总15篇)
- 出口货物运输协议书(精选11篇)
- 2023年电工实训总结范文汇总(汇总17篇)
- 医院个人年终总结范文汇总(精选12篇)
- 2023年个人申请工亡认定申请书(模板20篇)
- 2023年淘宝卖家感谢信的范文汇总(实用13篇)
- 2023年鱼塘租金减免申请书(大全14篇)
- 2023年述德述职述廉报告范文简短(汇总17篇)
- 2023年向法院申请建材鉴定申请书范本(优质13篇)
- 最新播音艺考自我介绍范文(大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