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签证延迟申请书如何写 申请香港签证要多久(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03:14:39 |
- ZTFB |
- 10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香港签证延迟申请书如何写一
然而,对于这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是从来不承认的,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刻也没有放弃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努力!
母亲期盼的目光穿过了一个世纪,送走了多少春风秋雨,终于盼来了重聚的春天。
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刻,中国人民永远记住那一刻:1997年7月1日零时,激动人心的高潮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那回归的游子,幸福和激动的泪眼汇成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追忆,聚成对强大祖国的诚挚祝福!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是的,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我们正是沿着这位伟人设计的宏伟蓝图,向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太平洋上出现了一条条白练,那是中国新一代核潜艇浮出了水面。听,雅典的体育场上空正在回响《义勇军进行曲》,那是中国体育健儿在摘金夺银。瞧,太空上的点点繁星,那是中国火箭发射上去的人造卫星。中华民族真正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香港回归祖国,还源于高瞻远瞩的伟人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为了使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我国宣布在香港回归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问题的成功实践,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而且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史上,精彩绝伦的浓笔重彩,丹青垂史。香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香港签证延迟申请书如何写二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划定于1977年5月13日),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大埔滘以南的特别地区,占地460公顷。该自然护理区是香港的首个特别地区。自然护理区内有超过100种原生及外来引进的树木品种并亦设有一条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径。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本来称为大埔滘植林区,成立于一九七七年。1920xx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整个新界植林,本来称为“大埔滘植林区”的植林工作亦告开始,保护区停车场附近溪流的陡斜集水区内植有四百四十公顷树木,树林自海拔五十米伸展至海拔六百五十米的草山山顶。由于林区当时最常见是马尾松(山松),因此当地居民称这区为松仔园。
自然护理区内有超过100种原生及外来引进的树木品种,并设有红(3公里)、蓝(4公里)、棕(7.5公里)、黄(10公里)四条以不同颜色识别路径供游人观赏树木,亦设有一条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径。对大自然特别有兴趣的人,包括自然学者和生物学家,以及需要清静而未受破坏环境的人,该区早已成为他们常到的地方。
植被
该特别地区面积达四百六十公顷,内有数十年前种植的人工林,由草山东面山坡向下伸展至大埔公路。区内林木茂密,树木凡一百多种,种植多年的树木与较近期种植的品种,交错生长。一九二六年政府首次在整个新界植林,而该区的植林工作亦告开始。当局後来又加种了些樟、杉、中国台湾相思和白千层等树。
那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本地植物,例如山苍树、榼藤子及枫香等,走在幽静的小径上,游人可以看到地面都铺满大大片的黄叶,这些是从黧蒴锥树上掉下来的。黧蒴锥树是有用的木材,中国人以前常用来制造农具如木犁等。在本港的所有特别地区中,大埔滘特别地区也许拥有最多不同种类的本地树木。
动物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由于植被丰富,为区域内的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尤其是为鸟类繁衍栖息提供了良好处所。爱好大自然的人,在树林里漫步时,会看见很多种类的鸟兽。
自然护理区鸟类中最少有十二种是常见的,包括斑鸠、喜鹊、白头鹎及红耳鹎。冬天有猫头鹰和鶺鴒,夏天则有杜鹃和黑卷尾。游人间或听到赤麂的叫声和看见灵猫、穿山甲及豪猪。冬末及初春期间,更有很多美丽的蝴蝶。
自然教育
大埔滘自然教育径位於自然护理区内,主要介绍林地生态。该处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植林区,小径两旁都有密林覆盖,并拥有数百种植物品种,及可学习研究到各种动植物生态。此教育径全长0.7公里,行毕全程大约需时一小时。
沿山坡蜿蜒而上,走进一片绿树成荫的林地,观察林地的生态。这裏树木参天,植物种类丰富,生长於不同的层次中。林木树冠茂密,一些攀缘植物为争取阳光,沿树干向上攀爬,令树顶部分更为繁茂;一些能抵受阴暗环境的灌木,形成树林的底层。至於能适应光线极弱环境的蕨类、地衣及苔藓等植物,则长於地面。
香港签证延迟申请书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香港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地理概述
根据20xx年的资料,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仅为原水域面积的60%,平均水深达12米。最深的航道是鲤鱼门,深约43米,最浅的航道则是油麻地,约为7米。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青洲、青衣岛南湾角及汀九(该带水域又称为“西锚湾”)。维多利亚港潮差约1米。海港内包括青衣岛、青洲、小青洲及九龙石等岛屿,以及蓝巴勒海峡、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形成原因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当海平面比现在还很低之时。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今日的海港。
港口水位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
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xx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多利亚港水位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在今日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然而,随着都市的发展,使污水不断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极大的污染;加上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内变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当香港政府草拟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时,曾建议把海港从维多利亚港外迁到青衣的蓝巴勒海峡或南丫岛外的博寮海峡,但未有成事。
历史沿革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命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名为维多利亚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牍称为尖沙咀洋面或中门。类似的情况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城(今西环至铜锣湾一带)和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政府多次集中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海港,扩大香港的发展面积。政府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是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政府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
后来,填海工程由原来的港岛西面,及后扩展至整个香港岛及九龙,以有利香港发展。中环德辅道、湾仔北、铜锣湾、尖沙咀东、启德机场跑道、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土瓜湾、葵青货柜码头、荃湾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
因香港为亚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纪初至1970年代,造船业亦十分发达。当时,香港拥有亚洲其中两个最大规模的船坞,分别是位于鲗鱼涌,由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以及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坞。船坞雇用的工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和出产船只的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香港的航运业开始衰退,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所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后在青衣合作开设香港联合船坞,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场,即今日的太古城与黄埔花园。
香港开埠以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中环设立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现时该地段已发展成新政府总部。1990年代中期,海军基地迁往昂船洲。香港由于是自由补给港,又位于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中心点,所以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或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亦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补给。舰上官兵留港期间,多到湾仔等地消遣。
段经济贸易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政府纪录,20xx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基于各项优秀条件,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葵青货柜码头
葵青货柜码头位于香港新界葵青区葵涌及葵青青衣的醉酒湾,在维多利亚港西北部,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是新加坡)及华南地区第一大港。1992年至20xx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9个货柜码头,24个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的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xx年,葵青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6,048千个货柜单位。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成为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现时,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
交通设施
由于维多利亚港分隔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维多利亚港的交通对香港发展尤其重要。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轮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维多利亚港的交通设施由原来渡海小轮发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跨海设施
维多利亚港上虽没有桥梁横过,但它的底下现时有三条过海行车隧道,分别是1972年通车的香港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的东区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车的西区海底隧道。
早在1894年,香港正兴建电车系统之时,香港政府便已经有兴建跨海大桥的打算,以连接港岛及九龙两岸。大桥上更包括电车系统,希望跨海大桥能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由于当年兴建跨海大桥成本高昂,及影响维多利亚港船只运行,故计划搁置。
二次大战过后,政府曾考虑天星小轮负荷问题,在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桥计划。当时建议中跨海大桥亦包括海底隧道方案,但因大桥破坏景观而被搁置。后来,政府于1955年决定研究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决定兴建红磡海底隧道,连接红磡与铜锣湾。1972年8月,红磡海底隧道通车。
1976年,因红磡海底隧道挤塞情况未有改善,政府再度研究在鲤鱼门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岛及九龙东面,但其后因影响船只航道及启德机场飞机升降再度搁置,后来由东区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红磡海底隧道(简称红隧或旧隧),是香港第1条海底行车隧道,于1972年8月通车,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目前,红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又称灯笼洲),因工程关系该岛已与香港岛连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为填海所得。隧道使用旧式设计,只有双程双线行车,早于通车20xx年后行车流量已经饱和,往港岛方向每天上下午繁忙时间经常出现挤塞情况。因此,除隧道收费外,由1984年6月1日起,当局向所有车辆征收隧道税,以求减低流量。而该隧道专营权在1999年8月31日届满,现已交还香港政府管理。
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纾解车流,但由于两隧均收费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饱和程度仍日益恶化。在周末及假日前夕,有时到凌晨12时左右仍可见车龙。20xx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124,000架次。
东区海底隧道
东区海底隧道简称东隧,是香港第二条过海行车隧道。隧道连接香港岛东部和九龙东部,全长2.2公里,共有5条管道:2条双程双线行车管道、两条为港铁将军澳线使用(将军澳线通车前为观塘线使用),以及一条容纳环境控制系统的管道。隧道南端为鲗鱼涌,与4号干线(东区走廊)交汇;北端的茶果岭出入口设有收费广场。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营运、移交”(bot)方式获发东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20xx年,该公司在有庞大盈利下仍申请加价成功,引起市民很大的回响,亦使本已饱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的车流量而不合理化。20xx年,平日的行车流量约为61,000架次。
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简称西隧,是香港第三条过海行车隧道,是全港首条双程3线行车的过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1.97公里,连接香港岛的西营盘和九龙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是香港第1条双程3线分隔沉管式隧道,并与机场铁路的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同时兴建。九龙出入口附设有20个缴费亭的收费广场,当中4条行车线可随时改变行车方向,如繁忙时间便可为同一行车方向提供12条行车线。并在油麻地交汇处连接西九龙公路;西营盘出入口的交汇处包括17条接驳天桥、1条下通路和多段引道,连接4号干线。
中信泰富旗下的香港西区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获发西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因其高昂收费,西区海底隧道车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负担。于20xx年,平均每日行车量只有44,373架次,远低于可供行车数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条海底隧道
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是一条计划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东面兴建另一条海底隧道。倡议中第四条海底隧道由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和九龙黄埔,并考虑同时兴建铁路管道,以减低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兴建成本。
工程的建议已经响起了一段长时间,以舒缓红隧的交通流量压力。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于由中信泰富旗下的两间隧道公司所垄断,两隧均多次加价以致收费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和过于分散,故隧道的饱和程度日益恶化,使红隧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兴建第四条过海隧道的呼声再次响起,以抗衡中信泰富对香港过海交通的垄断。
过海铁路隧道
现时有3条港铁行车线亦会穿过维多利亚港,包括:
第1条过海铁路隧道:荃湾线(接驳港岛金钟站及九龙尖沙咀站一段)
第2条过海铁路隧道:将军澳线(接驳港岛鲗鱼涌站及九龙油塘站一段,与上述东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第3条过海铁路隧道: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两线使用同一隧道,接驳港岛香港站及九龙的九龙站一段,与上述西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1967年,政府在检讨香港交通同时,同时邀请英国交通研究部门就香港整体交通作出研究[33]。因此出现首次过海铁路隧道雏型,在1982年与前地铁修正早期系统第四期工程一起启用。此外,1970年亦曾建议在九龙尖沙咀兴建另一条过海铁路隧道连接香港岛的上环,因为资金及人口问题而拖延。
1984年至87年,因第一条过海铁路隧道因应港岛线通车而开始出现饱和现象,政府决定在维多利亚港东面兴建第二条过海铁路隧道(请参阅东区海底隧道部份内容)。
1989年,因为过海铁路隧道发展需求,纷纷出现多个过海铁路隧道方案[35],其中在维多利亚港西面兴建过海铁路隧道相对重要,以便加强机场铁路接驳能力。同时又因为部份路段与西区海底隧道重叠,一同兴建可减低兴建成本。
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将连接香港岛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及九龙红磡。此方案沿袭1970年的东九龙线方案,并加以改良。最初政府一直是考虑地下铁路方案,但因1989年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而重新规划。20xx年,政府采纳九广铁路的东铁过海方案。20xx年4月,两铁合并终落实,南北线将通过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到达港岛会展站,再到达终点金钟。
与此同时,第5条过海铁路隧道方案亦在1989年提出[35],曾考虑以观塘线、机场铁路或九广铁路(现称港铁东铁线)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站及九龙黄埔站。由于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尚未兴建,故香港暂时并无兴建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迫切性。
渡轮服务
过海隧道和铁路未兴建前,渡海小轮是往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香港的渡轮事业亦曾一时兴盛。最早的渡轮公司是约在1888年成立的“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由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创办,来往尖沙咀与中环。1898年,九龙仓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把“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改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香港的发展一直侧于香港岛一边,但随着九龙的发展,市民对于港九之间的渡轮需求日渐殷切,20世纪初期,分别由16间小轮公司承办来往由中环至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的航线,可是由于太多公司承办,易生混乱,故港府在1920xx年起,批出专营权予“四约街坊轮船公司”,营办港九之间的渡轮服务。及至1920xx年1月1日“四约街坊轮船公司”专营权期限届满,由香港油蔴地小轮船有限公司接办服务。
此后,有一段长时间大部份航线由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红磡,中环至佐敦道码头、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挤塞,油麻地小轮曾开办由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1985年,地铁港岛线通车后服务便取消。渡海小轮的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过海巴士前现前,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电船。
1990年代起,由于陆上交通事业的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一些码头像佐敦道码头及大角咀码头一类往昔较繁忙的大型码头,在西九龙填海后并没有重建。今天,除了尖沙咀和观塘外,九龙区就只剩九龙城码头和红磡码头这些没有铁路连接的区份设有渡轮服务。
过去油麻地小轮还有汽车渡轮服务,驾驶人士如需过海,便需把汽车驶至汽车渡轮码头,驶进特制的汽车渡轮过海,沿途可在车上欣赏两岸风景。1980年代末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后,汽车渡轮服务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营运成本昂贵而终止。近日,由于两条海底隧道的加价,促使红磡海底隧道所面临的交通压力渐增,有人曾倡议恢复停办多年的汽车渡轮服务。
现时,维多利亚港内有天星小轮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渡轮服务有限公司、港九小轮有限公司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的航线。另外也有不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线往返维多利亚港至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等地。
码头
维多利亚港有多个渡轮码头、汽车渡轮码头及公众码头。有关码头主要是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内的航线,而中环码头更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至离岛的航线,而在北角及观塘汽车渡轮码头仍提供危险品车辆渡轮服务。维多利亚港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维多利亚港上设有2个大型离境码头:港澳码头及中国客运码头,来往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各口岸,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可办理离境手续。
避风塘
香港每年夏季时均不时会遭受台风侵袭,因此,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避风塘供船只躲避风雨及停泊,亦有不少经营游览维多利亚港以及香港一些离岛的船艇,部份更提供娱乐设施和餐饮服务。铜锣湾避风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点外,也以避风塘菜闻名,以富辛辣及味浓特色的海鲜料理为主,当中的避风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铜锣湾一带经营。
邮轮码头
位于九龙尖沙咀的海运大厦是香港目前唯一的邮轮码头。海运大厦于1966年落成,除码头外亦设有写字楼及商场。不少著名邮轮曾在海运大厦停泊,包括曾经是世界最大邮轮的伊利沙伯号。
政府现正在前启德机场跑道尽头兴建启德邮轮码头,这项工程并不需要在维多利亚港填海。
港口保护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由于平地少而山多,香港政府早年便已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以扩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积不断缩小。
近年,不少港人开始关注维多利亚港的填维多利亚港中环岸边在填海的海计划,并开展了不少保护维多利亚港的运动,当中以保护海港协会最为人所认识。该会在1996年发动签名行动得到170,000个市民签名支持而成功推动保护海港条例,后于1997年6月于立法局最后一次会议时成为法例。
香港主权移交后,反对填海的声音渐趋强烈。1998年,因为保护海港协会为首的多个环保团体的反对,逼使政府先后需要暂缓及重新检讨启德及添马舰对出的填海工程。其后,部份团体及市民及曾就政府于湾仔北与中环的填海计划作出法律诉讼,直至20xx年,终审法院就政府的湾仔北填海计划判定政府败诉;但在20xx年,政府在中环的填海计划上获得胜诉。尽管政府在中环填海计划获得胜诉,但为避免再次引起诉讼,政府亦成立咨询性的共建维港委员会,以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
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减少,但交通却越来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体积较小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会摇曳不定。
景观保护
维多利亚港两岸是香港著名的观光点,不少旅客会到太平山项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观,但地产商多年来不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临海地段新建高楼,部份高楼甚至遮挡了狮子山山脊线,令海旁景观及两岸山脊线受破坏,阻碍旅客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观。
环保团体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指出,虽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护维多利亚港,但没有在景观保护方面立法规管,地产商仍可以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兴建高楼。该团体调查发现,香港人普遍赞成政府应着手立法保护维多利亚港景观。
水质污染
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曾被长年忽视,其中以19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对水质污染影响。当时政府仍未有措施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维多利亚港排放约150万立方米筛滤后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维多利亚港,沉积在维多利亚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乱抛垃圾到海中,船只漏出的油渍等问题均是水质下降的来源。此外,充满化学物的家居清洁用品经厕所排放到维港,特别是沙士事件时期,市民大量使用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个间接影响水质的因素:填海工程将海岸线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减弱了潮水的冲刷能力,这些均造成维多利亚港上一度积聚垃圾及臭味。根据水质测试证实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菌量偏高,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更提出,若维多利亚港再继续填海工程,将来必定会变成维多利亚渠了。
政府于是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又推出“净化海港计划”(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策略性排污计划”或“海港污水处理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之问题。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监察所得之数据,近年来虽然水质污染情况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继续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政府一方面亦制作了不少电视宣传片以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则有部门负责检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对水质进行调查。长远方面,政府曾考虑过以导管将污水排出公海以减低维多利亚港内的水质污染。
过往维多利亚港上有不少捕鱼活动,但由于水质污染影响,令不少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虽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垂钓,但由于有关的海产有机会吸入有害物质,因此维多利亚港中的海产已不宜食用。
香港维港日
维多利亚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动的举行场地,但近年由于海港污染严重,及受填海工程影响,部份活动已移师其他地区。20xx年起多间机构合办香港维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关注维多利亚港的问题,培育市民关注海港的意识,提倡欣赏并爱护这个城市的珍贵资产。
维港活动
维港渡海泳
1920xx年起开始举办,由九龙尖沙咀公众码头游往中环皇后码头,赛程长1600米。但由于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闭海港困难,海港水质每况愈下,加上兴建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闭尖沙咀车站的铁路码头,渡海泳在1979年停办。20xx年代,随着香港政府的《净化海港计划》渐见成效,香港业馀游泳总会于20xx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请复办维港渡海泳,其后获得批准。
环岛帆船比赛
香港早于1864年已曾举办环岛帆船比赛,20xx年沙士疫症过后,采用原有航道恢复举行。而皇家香港游艇会亦每年举办“环岛行”游艇比赛。
烟花汇演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举行烟花汇演的主要场地。1982年起每年农历年初二、以及1997年起回归纪念日及国庆日,维多利亚港都会成为大型烟花汇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维港两岸欣赏。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咏香江表演中,将在维港海上加插烟火表演,使汇演更添吸引力。
香港签证延迟申请书如何写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香港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地理概述
根据20__年的资料,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仅为原水域面积的60%,平均水深达12米。最深的航道是鲤鱼门,深约43米,最浅的航道则是油麻地,约为7米。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青洲、青衣岛南湾角及汀九(该带水域又称为“西锚湾”)。维多利亚港潮差约1米。海港内包括青衣岛、青洲、小青洲及九龙石等岛屿,以及蓝巴勒海峡、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形成原因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当海平面比现在还很低之时。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今日的海港。
港口水位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
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_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多利亚港水位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在今日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然而,随着都市的发展,使污水不断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极大的污染;加上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内变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当香港政府草拟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时,曾建议把海港从维多利亚港外迁到青衣的蓝巴勒海峡或南丫岛外的博寮海峡,但未有成事。
历史沿革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命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名为维多利亚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牍称为尖沙咀洋面或中门。类似的情况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城(今西环至铜锣湾一带)和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政府多次集中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海港,扩大香港的发展面积。政府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是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政府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
后来,填海工程由原来的港岛西面,及后扩展至整个香港岛及九龙,以有利香港发展。中环德辅道、湾仔北、铜锣湾、尖沙咀东、启德机场跑道、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土瓜湾、葵青货柜码头、荃湾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
因香港为亚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纪初至1970年代,造船业亦十分发达。当时,香港拥有亚洲其中两个最大规模的船坞,分别是位于鲗鱼涌,由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以及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坞。船坞雇用的工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和出产船只的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香港的航运业开始衰退,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所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后在青衣合作开设香港联合船坞,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场,即今日的太古城与黄埔花园。
香港开埠以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中环设立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现时该地段已发展成新政府总部。1990年代中期,海军基地迁往昂船洲。香港由于是自由补给港,又位于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中心点,所以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或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亦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补给。舰上官兵留港期间,多到湾仔等地消遣。
段经济贸易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政府纪录,20__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基于各项优秀条件,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葵青货柜码头
葵青货柜码头位于香港新界葵青区葵涌及葵青青衣的醉酒湾,在维多利亚港西北部,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是新加坡)及华南地区第一大港。1992年至20__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9个货柜码头,24个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的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__年,葵青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6,048千个货柜单位。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成为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现时,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
交通设施
由于维多利亚港分隔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维多利亚港的交通对香港发展尤其重要。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轮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维多利亚港的交通设施由原来渡海小轮发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跨海设施
维多利亚港上虽没有桥梁横过,但它的底下现时有三条过海行车隧道,分别是1972年通车的香港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的东区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车的西区海底隧道。
早在1894年,香港正兴建电车系统之时,香港政府便已经有兴建跨海大桥的打算,以连接港岛及九龙两岸。大桥上更包括电车系统,希望跨海大桥能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由于当年兴建跨海大桥成本高昂,及影响维多利亚港船只运行,故计划搁置。
二次大战过后,政府曾考虑天星小轮负荷问题,在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桥计划。当时建议中跨海大桥亦包括海底隧道方案,但因大桥破坏景观而被搁置。后来,政府于1955年决定研究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决定兴建红磡海底隧道,连接红磡与铜锣湾。1972年8月,红磡海底隧道通车。
1976年,因红磡海底隧道挤塞情况未有改善,政府再度研究在鲤鱼门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岛及九龙东面,但其后因影响船只航道及启德机场飞机升降再度搁置,后来由东区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红磡海底隧道(简称红隧或旧隧),是香港第1条海底行车隧道,于1972年8月通车,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目前,红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又称灯笼洲),因工程关系该岛已与香港岛连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为填海所得。隧道使用旧式设计,只有双程双线行车,早于通车10年后行车流量已经饱和,往港岛方向每天上下午繁忙时间经常出现挤塞情况。因此,除隧道收费外,由1984年6月1日起,当局向所有车辆征收隧道税,以求减低流量。而该隧道专营权在1999年8月31日届满,现已交还香港政府管理。
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纾解车流,但由于两隧均收费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饱和程度仍日益恶化。在周末及假日前夕,有时到凌晨12时左右仍可见车龙。20__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124,000架次。
东区海底隧道
东区海底隧道简称东隧,是香港第二条过海行车隧道。隧道连接香港岛东部和九龙东部,全长2.2公里,共有5条管道:2条双程双线行车管道、两条为港铁将军澳线使用(将军澳线通车前为观塘线使用),以及一条容纳环境控制系统的管道。隧道南端为鲗鱼涌,与4号干线(东区走廊)交汇;北端的茶果岭出入口设有收费广场。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营运、移交”(bot)方式获发东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20__年,该公司在有庞大盈利下仍申请加价成功,引起市民很大的回响,亦使本已饱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的车流量而不合理化。20__年,平日的行车流量约为61,000架次。
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简称西隧,是香港第三条过海行车隧道,是全港首条双程3线行车的过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1.97公里,连接香港岛的西营盘和九龙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是香港第1条双程3线分隔沉管式隧道,并与机场铁路的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同时兴建。九龙出入口附设有20个缴费亭的收费广场,当中4条行车线可随时改变行车方向,如繁忙时间便可为同一行车方向提供12条行车线。并在油麻地交汇处连接西九龙公路;西营盘出入口的交汇处包括17条接驳天桥、1条下通路和多段引道,连接4号干线。
中信泰富旗下的香港西区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获发西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因其高昂收费,西区海底隧道车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负担。于20__年,平均每日行车量只有44,373架次,远低于可供行车数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条海底隧道
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是一条计划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东面兴建另一条海底隧道。倡议中第四条海底隧道由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和九龙黄埔,并考虑同时兴建铁路管道,以减低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兴建成本。
工程的建议已经响起了一段长时间,以舒缓红隧的交通流量压力。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于由中信泰富旗下的两间隧道公司所垄断,两隧均多次加价以致收费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和过于分散,故隧道的饱和程度日益恶化,使红隧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兴建第四条过海隧道的呼声再次响起,以抗衡中信泰富对香港过海交通的垄断。
过海铁路隧道
现时有3条港铁行车线亦会穿过维多利亚港,包括:
第1条过海铁路隧道:荃湾线(接驳港岛金钟站及九龙尖沙咀站一段)
第2条过海铁路隧道:将军澳线(接驳港岛鲗鱼涌站及九龙油塘站一段,与上述东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第3条过海铁路隧道: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两线使用同一隧道,接驳港岛香港站及九龙的九龙站一段,与上述西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1967年,政府在检讨香港交通同时,同时邀请英国交通研究部门就香港整体交通作出研究[33]。因此出现首次过海铁路隧道雏型,在1982年与前地铁修正早期系统第四期工程一起启用。此外,1970年亦曾建议在九龙尖沙咀兴建另一条过海铁路隧道连接香港岛的上环,因为资金及人口问题而拖延。
1984年至87年,因第一条过海铁路隧道因应港岛线通车而开始出现饱和现象,政府决定在维多利亚港东面兴建第二条过海铁路隧道(请参阅东区海底隧道部份内容)。
1989年,因为过海铁路隧道发展需求,纷纷出现多个过海铁路隧道方案[35],其中在维多利亚港西面兴建过海铁路隧道相对重要,以便加强机场铁路接驳能力。同时又因为部份路段与西区海底隧道重叠,一同兴建可减低兴建成本。
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将连接香港岛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及九龙红磡。此方案沿袭1970年的东九龙线方案,并加以改良。最初政府一直是考虑地下铁路方案,但因1989年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而重新规划。20__年,政府采纳九广铁路的东铁过海方案。20__年4月,两铁合并终落实,南北线将通过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到达港岛会展站,再到达终点金钟。
与此同时,第5条过海铁路隧道方案亦在1989年提出[35],曾考虑以观塘线、机场铁路或九广铁路(现称港铁东铁线)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站及九龙黄埔站。由于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尚未兴建,故香港暂时并无兴建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迫切性。
渡轮服务
过海隧道和铁路未兴建前,渡海小轮是往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香港的渡轮事业亦曾一时兴盛。最早的渡轮公司是约在1888年成立的“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由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创办,来往尖沙咀与中环。1898年,九龙仓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把“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改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香港的发展一直侧于香港岛一边,但随着九龙的发展,市民对于港九之间的渡轮需求日渐殷切,20世纪初期,分别由16间小轮公司承办来往由中环至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的航线,可是由于太多公司承办,易生混乱,故港府在1919年起,批出专营权予“四约街坊轮船公司”,营办港九之间的渡轮服务。及至1924年1月1日“四约街坊轮船公司”专营权期限届满,由香港油蔴地小轮船有限公司接办服务。
此后,有一段长时间大部份航线由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红磡,中环至佐敦道码头、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挤塞,油麻地小轮曾开办由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1985年,地铁港岛线通车后服务便取消。渡海小轮的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过海巴士前现前,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电船。
1990年代起,由于陆上交通事业的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一些码头像佐敦道码头及大角咀码头一类往昔较繁忙的大型码头,在西九龙填海后并没有重建。今天,除了尖沙咀和观塘外,九龙区就只剩九龙城码头和红磡码头这些没有铁路连接的区份设有渡轮服务。
过去油麻地小轮还有汽车渡轮服务,驾驶人士如需过海,便需把汽车驶至汽车渡轮码头,驶进特制的汽车渡轮过海,沿途可在车上欣赏两岸风景。1980年代末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后,汽车渡轮服务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营运成本昂贵而终止。近日,由于两条海底隧道的加价,促使红磡海底隧道所面临的交通压力渐增,有人曾倡议恢复停办多年的汽车渡轮服务。
现时,维多利亚港内有天星小轮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渡轮服务有限公司、港九小轮有限公司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的航线。另外也有不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线往返维多利亚港至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等地。
码头
维多利亚港有多个渡轮码头、汽车渡轮码头及公众码头。有关码头主要是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内的航线,而中环码头更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至离岛的航线,而在北角及观塘汽车渡轮码头仍提供危险品车辆渡轮服务。维多利亚港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维多利亚港上设有2个大型离境码头:港澳码头及中国客运码头,来往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各口岸,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可办理离境手续。
避风塘
香港每年夏季时均不时会遭受台风侵袭,因此,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避风塘供船只躲避风雨及停泊,亦有不少经营游览维多利亚港以及香港一些离岛的船艇,部份更提供娱乐设施和餐饮服务。铜锣湾避风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点外,也以避风塘菜闻名,以富辛辣及味浓特色的海鲜料理为主,当中的避风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铜锣湾一带经营。
邮轮码头
位于九龙尖沙咀的海运大厦是香港目前唯一的邮轮码头。海运大厦于1966年落成,除码头外亦设有写字楼及商场。不少著名邮轮曾在海运大厦停泊,包括曾经是世界最大邮轮的伊利沙伯号。
政府现正在前启德机场跑道尽头兴建启德邮轮码头,这项工程并不需要在维多利亚港填海。
港口保护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由于平地少而山多,香港政府早年便已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以扩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积不断缩小。
近年,不少港人开始关注维多利亚港的填维多利亚港中环岸边在填海的海计划,并开展了不少保护维多利亚港的运动,当中以保护海港协会最为人所认识。该会在1996年发动签名行动得到170,000个市民签名支持而成功推动保护海港条例,后于1997年6月于立法局最后一次会议时成为法例。
香港主权移交后,反对填海的声音渐趋强烈。1998年,因为保护海港协会为首的多个环保团体的反对,逼使政府先后需要暂缓及重新检讨启德及添马舰对出的填海工程。其后,部份团体及市民及曾就政府于湾仔北与中环的填海计划作出法律诉讼,直至20__年,终审法院就政府的湾仔北填海计划判定政府败诉;但在20__年,政府在中环的填海计划上获得胜诉。尽管政府在中环填海计划获得胜诉,但为避免再次引起诉讼,政府亦成立咨询性的共建维港委员会,以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
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减少,但交通却越来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体积较小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会摇曳不定。
景观保护
维多利亚港两岸是香港著名的观光点,不少旅客会到太平山项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观,但地产商多年来不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临海地段新建高楼,部份高楼甚至遮挡了狮子山山脊线,令海旁景观及两岸山脊线受破坏,阻碍旅客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观。
环保团体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指出,虽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护维多利亚港,但没有在景观保护方面立法规管,地产商仍可以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兴建高楼。该团体调查发现,香港人普遍赞成政府应着手立法保护维多利亚港景观。
水质污染
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曾被长年忽视,其中以19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对水质污染影响。当时政府仍未有措施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维多利亚港排放约150万立方米筛滤后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维多利亚港,沉积在维多利亚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乱抛垃圾到海中,船只漏出的油渍等问题均是水质下降的来源。此外,充满化学物的家居清洁用品经厕所排放到维港,特别是沙士事件时期,市民大量使用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个间接影响水质的因素:填海工程将海岸线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减弱了潮水的冲刷能力,这些均造成维多利亚港上一度积聚垃圾及臭味。根据水质测试证实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菌量偏高,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更提出,若维多利亚港再继续填海工程,将来必定会变成维多利亚渠了。
政府于是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又推出“净化海港计划”(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策略性排污计划”或“海港污水处理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之问题。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监察所得之数据,近年来虽然水质污染情况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继续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政府一方面亦制作了不少电视宣传片以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则有部门负责检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对水质进行调查。长远方面,政府曾考虑过以导管将污水排出公海以减低维多利亚港内的水质污染。
过往维多利亚港上有不少捕鱼活动,但由于水质污染影响,令不少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虽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垂钓,但由于有关的海产有机会吸入有害物质,因此维多利亚港中的海产已不宜食用。
香港维港日
维多利亚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动的举行场地,但近年由于海港污染严重,及受填海工程影响,部份活动已移师其他地区。20__年起多间机构合办香港维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关注维多利亚港的问题,培育市民关注海港的意识,提倡欣赏并爱护这个城市的珍贵资产。
维港活动
维港渡海泳
1906年起开始举办,由九龙尖沙咀公众码头游往中环皇后码头,赛程长1600米。但由于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闭海港困难,海港水质每况愈下,加上兴建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闭尖沙咀车站的铁路码头,渡海泳在1979年停办。20__年代,随着香港政府的《净化海港计划》渐见成效,香港业馀游泳总会于20__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请复办维港渡海泳,其后获得批准。
环岛帆船比赛
香港早于1864年已曾举办环岛帆船比赛,20__年沙士疫症过后,采用原有航道恢复举行。而皇家香港游艇会亦每年举办“环岛行”游艇比赛。
烟花汇演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举行烟花汇演的主要场地。1982年起每年农历年初二、以及1997年起回归纪念日及国庆日,维多利亚港都会成为大型烟花汇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维港两岸欣赏。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咏香江表演中,将在维港海上加插烟火表演,使汇演更添吸引力。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地暖施工协议书范文模板(通用9篇)
- 最新父母遗产房子继承协议书汇总(优秀16篇)
- 最新应聘会计的简历范文简短(通用15篇)
- 2023年记者述职报告范文汇总(实用18篇)
- 最新姐妹两的房产放弃协议书(优质17篇)
- 最新个人小汽车租车协议书(优质14篇)
- 最新塔吊安装资质申请书如何写(大全8篇)
- 2023年农村集体土地安置协议书通用(大全8篇)
- 2023年技术建议书范文范本(通用12篇)
- 人员缩减申请申请书(通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