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知杯论文范文(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4-05-01 22:31:33 |
- ZTFB |
- 8页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总结要具备启发性和激励性,让读者有所收获和反思。希望这些范文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行知杯论文篇一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不仅是指挥者,更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师。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表率作用、处事原则、思想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终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该践行陶行知等先辈教育家的优秀教育理念,从“知行统一”“民主平等”“爱心教育”等方面着手,建成和谐民主、真诚包容、富有爱心的班级集体。本人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于建设精神文化、物理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平台等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真诚平等的精神理念。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一段教与学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陶行知作为一代教育大师的平等民主理念,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知行统一,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理念时要把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生活价值观等的“知”运用到“行“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将理解、平等、真诚、包容等作为核心价值观践行给学生。所谓理解,不单指学业上,也指生活上。如在学业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叛逆等,小学生还处于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不希望被过多的作业、死板的教学方式牵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采用活泼轻松的教育方式来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动不动就惩罚学生;反之,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尊师如父的道理,尊重理解教师。在生活上师生之间也要互相理解,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若学生遇到生活难题,可以向教师倾诉、寻求帮助。进一步说,在理解包容的背后是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教师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要自然坦诚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所谓平等真诚,就是教师要民主人性的对待学生,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价值观的成年人,鼓励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明白自己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勇往直前,努力学好习、生活好。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也会强调我是班级的一份子,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做些什么贡献。如我在每周班会上,都会有一个主题讨论,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还有“我是班级小战士”等,在“班级小战士”讨论会上,同学们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等明白了团队的力量,纷纷发言说为了班级整体自己要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唱歌娱乐大家等,同学们都激情澎湃。总之,无论是理解包容,还是民主平等,教师都应该知行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培育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文明守纪、诚信知礼、公正廉洁。
二、温馨励志的`文化环境。
良好温馨的教师环境能够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并在束缚自然地环境下自主奋进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主张“生活即教育”,师生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因此将教师环境布置成家的感觉,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以致用。1.会说话的墙壁。班级标语能够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行为起激励、训导、告诫等作用。陶行知曾经引述了《墨辩》中关于知识的观点:亲知、闻知、说知。良好的标语能够让学生时刻亲近知识、理解知识。如我在新学期第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和班级情况想两句箴言警句,然后经全班同学讨论决定,选择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作为班级标语写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时刻提醒学生做人学习都要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在班级集体中诚实待人、不断超越自己。班级墙壁也可以起到类似的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让同学们以漫画的形式在墙壁上开辟出学习墙、休闲墙、故事墙、音乐墙等,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励志名言写在学习墙上,将优美动听的励志音乐写在音乐墙上等等。这样将学习休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劳逸结合中快乐学习。2.激励个性发展。小学生大都喜欢张扬个性,富有才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通过手抄报、故事天地、班级家园、美术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学生们大都欢呼雀跃。如我在举办“文明伴我行”活动中,让班里几个擅长画画的同学出谋划策举办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奇思妙想,说出很多好的创意,如在教室里挂小气球,上面写着“感恩”、“今天你说谢谢了吗?”等,他们还画出了一幅关于文明用语的故事组图,非常生动有趣。这样,既有效开展了活动,又发挥了同学们的才能,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倡导自主和谐的管理制度。
《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班主任要想创建优秀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互相之间友好相处、努力学习,一个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必须的。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观点鲜明地提出:“小孩子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他认为亲知是亲身经验体会来的,即从“行”中得来的。新课标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等,也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会学以致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管理的难处和团队中个人的角色塑造,从各个方面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做贡献。1.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于辅佐教师管理班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干部选拔工作中,应该顾虑到每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如在选择班干部时,我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公开竞选投票、召开任职大会等程序确保竞选的公平、公正、公开,尤其在任职大会上,新班委在制班方案、学习计划、班级管理等要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体现民主公开。此外,还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鼓励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在班级的权威和公信力,做好班干部换届选举工作,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体会班级管理的难处和复杂,让他们感到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2.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建立一套民主、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让学生养成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但在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之下,应该体现爱的教育,班主任应该以爱、民主为理念来管理班级,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实从学生立场出发来管理班级。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认为教师应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教育是师生之间从内心发出来的、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真心和爱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因此我在建立班规时,充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自己讨论制定班规,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真诚参与后,一致同意将学习、卫生、班风、纪律作为四大标准,详细规定了包括基本礼仪、学习纪律、卫生执勤、奖惩措施、行为规范等班级公约。这样制定的班规,不仅提现了民主公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更让同学们在民主讨论中增强彼此的关爱和尊重。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时刻谨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身作则践行真诚民主、包容理解等教育理念,从内心出发,以大爱之心来关怀学生,才能与学生形成心灵契合。并通过建设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制定班规班干部等措施教会学生按规章办事,遵纪守法,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唯有以爱的教育、民主教育、生活教育等理念来管理班级,才能让学生懂得人生之道。
行知杯论文篇二
生活即教育,生存即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再腾云驾雾了,我们的教育应该脚踏实地一些,请不要再以是否考上大学,考上怎样的大学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前途,请不要再以教学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请不要再以升学率评价一个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只要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健康、快乐的活着,这便是成功的教育。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深思,顿觉获益匪浅。从陶老的教育事迹中,我读出了教育的责任、教育的`能力和教育的美丽。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对陶老我有一种仰视的情怀,对陶老的著作虽是细品慢敲,但因资质有限,得来仍是皮毛。不过就是这皮毛已给了我不少指导。下面就从陶老的“爱满天下”和“生活即教育”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满天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一句句发自陶老口中的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只有接纳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好好的教育他们。
二、怎样才是爱学生呢?
从陶老的著作中我读出,爱学生首先爱在一个平等上。老师热爱学生就应该是全员的,是面向所以学生的,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他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听话的还是不顺从的,是老实的还是淘气的,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是整洁的还是邋遢的,也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他们在我们老师心目中是一律平等的,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那种“美丽花儿人人爱”的思想应该抛弃,只有连不美的花儿也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大爱、博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融化一些孩子心里的坚冰。记得距小高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的化学教学。这个班上有一个很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你上课不理他时,他便去逗周围的同学讲话或是看小说、玩手机。你管他,他便趴下去睡觉,这时你若再讲他,他便会站起来问你:“我又没碍着你上课,你到底要我怎么做?”那种蛮横的态度真的让人感觉不可理喻。班主任拿他没辙,上报学校德育处,德育处最后给了一个处分,本以为这样能杀杀他的威风,谁知他依然如故。
后来老师都采取了避而不管的态度,拿他当空气,只要他不扰乱课堂,那就由他去。我第一天去上课时,班主任就和我打了一个招呼,让我不要去“招惹”他。第一节课,我走进课堂,在同学们问“老师好!”时,他叫的声音很大,并拖了很长的音,其他学生都笑了,我也笑着说:“同学们好,那位同学你更好!”后来课堂上我果然发现他在看小说,便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敲了一下他的桌子,他很自觉的收起了小说。但不到五分钟他果然趴在了桌子上,我又走过去,在尽量不引起其他同学注意的情况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抬头看看我,我保持原来的讲课状态,也不愠不火的看看他,他没有再趴下,一节课总算“相安无事”。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旁边的一间空教室,先问了他的名字,然后问他:“你以前认不认识我?”他很诧异的看我一眼说:“不认识。”
然后我就笑着说:“你看,你以前不认识我,我以前也不认识你,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没有未谋面的仇’,因此,我想,你这节课的表现一定不是有意的,不是想针对我的,是不是?”他低着头,没有讲话,我接着又问他:“你上课看的是什么小说?”“不是小说,是杂志?”“哦,那是什么杂志啊?”“读者”“读者啊,我也很喜欢看,是不是这个月的新刊啊?”“是的,我中午才买的。”“哦,我还没来得及买,那你看完后,借给我看看好吧?”“噢”…后来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直到最后我也没有让他保证以后不再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但是我充分的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了我的要求。最后在小高考中,他们那个班66个学生,35个a,31个b,我相信这个结果与我对他的态度是有关的,我对他的不带有色眼镜,在教育他的同时,也博得了其他同学的好感。他毕业后还一直和我联系,一次qq聊天,聊到了他高中时的表现,他和我说,其实那时他并不是真的很讨厌老师,真的要和老师对着干,他只是有一些看不惯有些老师的趾高气昂,看不惯他们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凭感觉去喜欢一些爱装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心对待学生。
x是的,“用心”!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用了心才会有发现,有了发现才会有欣赏,有了欣赏才会有爱。
其次,爱需要理解。作为一名80后的老师,在面对90后的学生时,有时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的非主流,他们的幼稚的成熟是我们这些80后根本就无法接受的。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接受而去强制他们远离。有些东西是打上了时代的印迹的,在我们读高中时,网络还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我们获取知识不像他们现在这么便捷,因此也就造就了我们的叛逆不像他们这样张扬。所以现在的我们在面对他们时应该学着多给一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去爱。
行知杯论文篇三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辩证地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创造出一整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欢迎欣赏陶行知爱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行知杯论文篇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将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强调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健康的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多方面发展。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借助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捕捉和描述能力,在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美术教学内容中要有80%是幼儿熟识的,剩下的20%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2]。
2.2美术材料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到:“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因素,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件作为美术材料,将美术与生活物品结合在一起,幼儿观察自己认识的物品,然后模仿着绘画,会增大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例如,在手工课活动中,教师可以教幼儿制作小蜻蜓,手工工具是:雪糕棍、卡纸、双面胶或者胶水等,幼儿看到自己平时扔掉的雪糕棍能够制作出漂亮的小蜻蜓,会产生很大的创作兴趣。幼儿在美术课堂中对生活物品的使用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将“废弃物品”作为教学材料,带领幼儿经历变废为宝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向幼儿灌输节约、环保的思想。
2.3美术活动形式生活化。
为了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好的走进幼儿的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美术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认识校园中的树木、花草、建筑物和花园中的小动物等等。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大,教师告诉幼儿树干的颜色,幼儿就会问树叶的颜色。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的融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对美术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3]。将美术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走出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将自己掌握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幼儿,幼儿会听的津津有味。教师也可以问幼儿问题,比如看到校园中的蚂蚁在成群结队的爬行,教师就可以问问幼儿小蚂蚁是在做什么,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的过程。
3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在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知识、接触外界的机会。幼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幼儿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感受自然和生活,更好的体验美和表现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2]严佳祺.浅析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影响[j].神州,2017,(8):203.
行知杯论文篇五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是我国的软实力,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教学机构的建设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实行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我的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者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每个教育阶段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生活教育理论,将教学实践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
新课改倡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处在初步形成期,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开展了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绘画经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有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和使用。我国的教学体系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适应我国国情。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变化。不同的学者对教学的方式有不同见解,陶行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还原学习的本貌,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变化,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之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教育便是成功的;学生将来的生活过得不好,便是变坏的教育。教师领悟“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后,在组织教学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抽象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降低教学的难度[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陶行知认为人是在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大众的角度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大众学校,生活就是大众接受的唯一教育。在“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行知杯论文篇六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五四”以后基础教育的“中国化”探索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跃元素,成为促使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股重要的助推力。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当代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1.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状况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平衡”,这其实决定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映在幼儿家庭教育的投资方面,也反映在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逐步发生变化的家庭对于幼儿在情感和教育方面的功能,以及在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文化冲击中教子观、儿童观和期望观的不同。同时由于乡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完善,从而导致了幼儿不能受到良好的幼儿教育。
2.我国心理学研究、应用和普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没能体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由于起点低,我国的教育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是处于基本知识的普及状态,一代代人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却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启发和训练,而这种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
3.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功能包括:对幼儿的照料;提供游戏场所、材料、内容等;将幼儿发展与教育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家长。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具备完善的幼儿教育及心理学知识,于是有关机构应当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如今基于幼儿教育的巨大需求,受众的相关知识匮乏,幼教行业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1.改进幼儿园课程设置,设想对主题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主题开展的成功与失败,幼儿获得的新的整体联系的经验有多少,这与主题开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如教师对主题的理解和演绎会有所不同,围绕主题向外拓展的范围和层次也有所不同等。
教师应围绕主题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对主题所涉及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进行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以及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等,构成整个主题的内容,并要保留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的生成活动的空间。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很多幼儿教师几乎形成了完全一样的幼儿教育模式,使教师习惯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我们可以建立自我评价机制,让老师学会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每学期,我们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有:半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围绕主题进行的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观摩,老教师深入课堂指导新教师等。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解决,形成了一个良好、向上的教研氛围。
2.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
第一,从我做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想,只要行政领导们从自己做起,就能对普通教师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因为,你是领导,你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你做好了,大家也会跟着做。你没做好,大家虽敢怒不敢言,但心里是不服的。
第二,加强舆论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上级行政部门,可以建立建全舆论监督机制。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让同事、幼儿、家长、社会进行共同的监督与评价。
第三,落实并拓宽教师交流的'渠道。现在,电话、短信、网络交流已相当便捷,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在接送幼儿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上聊天等形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幼儿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我想,肯定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施,希望我们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努力。
3.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首先,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要实现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新理论、新观念的学习为首。但是从理论到观念的转化,是教改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教师会说会讲新观念,但却不知如何落实。
其次,教研活动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活动中,组织教师热情发言,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可让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学到更多。我们每两周一次大教研和不定期的小教研,充分发挥教研组这块主阵地作用,以多种教研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研内容丰富,教研质量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引导教师换位思考,采用体验式教研解决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问题,即请教师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在指导幼儿的活动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如在抛出“新投放了拼图玩具后教师应如何指导”这个问题后,我们打破了以往空研的形式,请教师先自己玩玩拼图,了解并找到拼图的难点所在,大家结合操作体验踊跃发言,然后再结合幼儿已有发展水平思考应怎样引导幼儿突破难点。
最后,幼儿教师的成长不是虚无的成长,而是与教学行为血肉一体的具体成长。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园长应坚持不懈地着力于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我们幼儿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当改进工作在一步一步出实效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是真正的受益人,我们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成长与成熟。
行知杯论文篇七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优秀的民主勇士、坚定的国家拥护者,更是我国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践行者。民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又体现着时代最为先进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从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两方面内容,分析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其包括教育宗旨、教育原则及教育特征的结构要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代职业教育得到的启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学者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并均取得显著成果。陶行知依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客观全面的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并对两种教育体系做出了评判、借鉴及创新,进而将其科学合理的渗透到自身的教育系统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体系成熟的民主教育思想。因此,对于我国当代职业院校来说,应对其民主教育思想进行全面掌握与探究,总结出其思想精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摸索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民主教育过程就是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生活环境决定着民主教育,他认为民主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催人奋进的生活、得到教育的生活,因此,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民主。并在此基础上,对院校领导、教师、应试教育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新的要求。民主型学校领导人要负责教师职工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要对大众积极服务的人进行提拔。进行开放式教育,借助社会多方有效力量推动学生不断进步,进而通过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成为全民学校,让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民主型教师要具有谦虚、包容、与学生共患难、向群众学习、教学相长、端正职业态度等基本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观念,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束缚,努力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力发扬民主教育精神及风气。此外,陶行知还对我国应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主教育中的考试,注重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不支持用分数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它所看重的是综合性的成绩。
(二)创造教育。
民主教育思想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能力的良好平台,以此来实现创造的民主以及所谓民主的创造。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放性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思维,进而做任何事情都会尽最大努力。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倡导解放人的五官及时空,只有做大这几方面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发挥出创造力的能效,而这一教育理念是依据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所提出的革新路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管理下,教育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完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循规蹈矩、固守成规的人才,全面限制并捆绑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以控制手段为主的传统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要求较为死板,必要体现出教师的权威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要听从学校教师管理及安排,在家中还要按照父母所定制的要求做事,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创造能力,最后仅剩下接受与被迫接受。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烈的谴责。他曾表示“学生毕业像是吸毒一样,身体素质低,反应迟缓,教师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实践操作。”教师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践类教学内容。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封建、保守、落后的教育体制下,导致他们没有创造思维及能力,更不具备基础的生存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没有任何作用。
(一)教育宗旨。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宗旨是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民主教育思想理论的引领下,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者,而是变成备受尊重及关注的学习生活的主人,国家日后发展壮大的主人,主宰世界的主人,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影响。在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中所提出的“六个解放”,他们是确保学生体现创造力的内在驱动,他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待学生要公平、包容、亲近,积极带领学生、用引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掌握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环境。
(二)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更是支撑陶行知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重要动力,同样是民主教育实施所应遵循的准则。他认为教育应是对人进行思想、行为、精神境界的教育,升华人的内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民主教育要教人育人、教人做人,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因此,陶行知强烈反对传统教育中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育。民主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育特征。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特征是创造性的民主以民主性的创造,并通过大量的文章来阐释彼此之间的关系。民主教育在管理中,需要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创造,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性创造,而这样民主形式的生活却并不是传统形式主义、均衡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它实则是一种保障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可以创造的平台,确保人人的创造能力都能充分发挥,这就是创造性的民主。民主教育思想的这种特征,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那些形式感较强、极为世俗的民主性创造,要学会自动屏蔽。
(一)构建民主师生关系。
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互动,营造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实施创造性的高度热情,进而确保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构建民主师生关系时,需要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要保持学生始终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的状态。2.要充分掌握学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内容。3.思考有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多的给出解决方案。4.要将最为高效的方法大力推送出去。5.观察高效方法的解决情况,是否长期有效。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包容及谅解,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自立、自觉的积极性,释放学生创造能力,也要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实现共同创造。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要更加注重民主的浓厚氛围,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他们思维。
(二)加强创新培养教育。
陶行知曾表示创造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因此,对于当代职业教育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谋求长远发展,就应加强创新教育,体现自身特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创新教育要能够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将其作为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现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兼具的现代化的特征,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掌握社会最新知识,学习最为先进的专业技能,要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进而确保创新教育发挥出自身实效性。此外,职业教育要将高尚人格作为创新培养教育的至高理想,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素养的培育,要将求真知、做真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就是“教学合一”,因此,当代职业教育也要将其作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岗位见习、社会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拓展基础、弱化专业、强化实践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明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及顺利实施。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增强设计性及整体性,将抽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职业教育也要了解对市场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实习、校企合作等环节确立详细的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到真实岗位中,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岗位性质等,进而对自身专业定位更加明确,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促进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语。
当代职业教育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想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就应为其探寻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得出,民主教育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方式。而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精髓,与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谋合而。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融入到自身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民主师生关系、加强创新培养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行知杯论文篇八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例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以及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等先进思想与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全一致,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一、解放学生传统思想束缚,培养自主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六大解放,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学习《月亮湾》章节时,要备好配图插图,不要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插图。配图要美丽,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媒体图片。上课时可以先不要打开课本,而是以看图为主。教师参照课本中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看图。首先看“河”,让学生想象河在什么位置,像什么,河面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中的情景,犹如身置其中,过程中学生无论说什么,都不要以自身的理性思维去约束他们的想象和见解。
然后,对图进行延伸,让学生想象图中没有的景物,如晚上天空会有月亮吗?天空会飞过什么样的鸟儿?最后,让学生给图起个名,起名不要局限于图像的属性,还可以把它当作是一处美丽的风景。之后打开课本再学习课本内容,让学生看看书中是怎么描绘的。但要注意课本内容并非是学生想象的标准,不要以课本内容为标准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成果。
在没有课本内容的.限制下,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看、说、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扩大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要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更能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学习,让“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否知道?春天的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有什么?在春天来的时候自己和父母有去玩吗?让大家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和春天的故事。从生活入手,将学生引入学习氛围中。再朗诵古诗,引导学生解析古诗内容,结合生活感悟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生活和课堂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将对春天的日常语言表达的方法转变到古诗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善于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创造无时不在,并且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如何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可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都具备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不仅要发现、认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乌鸦喝水》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设置问题一:除了课本里乌鸦使用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展开想象,自主思考解决办法。设置问题二:课堂上带透明的玻璃瓶同时在里面装一半的水,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让水溢出来(此问题设置需注意不要设置不加水的条件,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中的环境限制,保证学生有足够广的思考空间)。
并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想到的所有办法让水溢出来。通过设置可行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在近代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保持先进性。我们的教学要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行知杯论文篇九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行知杯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生活教学化[j].
[2]黄永顺.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3]黄英.联系生活寻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
行知杯论文篇十一
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将生活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的生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的教育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眼中生活是教育的全部来源,也是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教育的内容需要与生活内容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教学问题,同时将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教学当中。
陶行知认为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与限制。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置身在生活环境之中快乐地进行学习。
陶行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其教育论当中教学做合一占据着“核心”地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即教育,需要借助生活这一途径才能够传递教育的真正精髓,而生活也是教育作重要的资源库,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但现阶段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完全秉承着“教材至上”的理论,以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幼儿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造成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践生活相脱节,导致幼儿无法燃起对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幼儿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实际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并且一并编排成游戏,使得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学习。比如说在大班的识字组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找小伙伴玩的过程融入其中,编排成“找朋友”的游戏,即教师将写有太、阳、天、空、土、地等单字的字卡任意分发给幼儿,之后组织幼儿一人拿一张单字卡,在“找朋友”的背影音乐之下与另外一位小朋友手中的单字卡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假如音乐停止幼儿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并顺利组成新词组,就需要接受“惩罚”,如用手中的单字卡自行组成一个新词组并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在全班面前比表演一个小节目等等。在识字游戏当中,教师将幼儿生活中找朋友的玩的内容与识字组词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通过该游戏学会认字组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与他人相处,在游戏当中学会交朋友,进而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健康良好的心态,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环境生活化。
由上文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当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陶行知的眼中,生活教育需要报社会看做是学校,教师除了在现有的教室当中开展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当中,鼓励幼儿能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使之能够通过积累和调动生活经验更好的完成学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其极强的实践性也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比如说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春姑娘”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内的或是周围的公园当中玩“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等在春天中的具体形态、颜色等切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与喜爱之情。将教学课堂放置在自然环境当中,不仅符合幼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其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并且也能够使得幼儿在短时间内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学会联系生活实践,依靠自己同真实世界的联系与接触真正感知教学内容、感知生活。在该游戏当中,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透彻的“接触”和感知春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告知幼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并形成深刻记忆,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生活当中。特别是幼儿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限制,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不自觉使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点,通过加强游戏的实践性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比如说在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幼儿发放若干由拼插玩具如积木等等组合而成的图形,之后要求幼儿此时只能通过眼睛对玩具进行观察,尝试说出由玩具拼插而成的图形特点,如一共有六个面,表面光滑平整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将玩具进行拆分,此时教师需要将图形的名称、特征等知识传授给幼儿,并要求幼儿将拆分后的玩具自主进行拼装,将其还原变为原有图形形状。但在此过程当中考虑到部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时教师还需要充分鼓励幼儿发挥其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重新拼插组合玩具时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将其拼装成一个全新的图形。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玩具游戏,使得幼儿能够通过自行拼插组合玩具认识图形,甚至创造出全新的图形,不仅真正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深刻认识、记忆,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能够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生活化改造,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相互结合,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通过做游戏的实践方式完成学习。最终幼儿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行知杯论文篇十二
1.学生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口语教学的真正动力。
人类语言的产生源自社会生活的交往需求,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一旦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就会失去学生渴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担任本科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曾经按照英语语法的深浅选择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规范发音和词汇使用作为口语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常用语、口头语等没有作为口语教学的重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管用学不到,学到不管用的感觉,致使他们对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于是调整了口语教学的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学到更多源自生活实际,使用频率更高的口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学用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材中有一课讲环境保护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加入了大家比较关注的pm2.5的概念,列举了一些最具新闻性的`口语要素。譬如发生在身边水污染现象(无锡太湖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空气污染现象(城市基础建设扬起的灰尘,焚烧秸秆)、食物污染现象(肯德基的养鸡场持续使用抗生素、用不可食用的化学原料加工熟食)等等话题和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汇和句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感到所学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更加实用、更加新鲜,从而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对话讨论,练习效果明显提高。
2.服务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口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能解决外国人能听得懂中国学生所讲的英语,我们的学生又能够听得懂外国人所讲的英语,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很显然,英语口语课程所要解决的并不是中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而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所以要让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的英语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才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始终要追求的真正目标。为此,一方面利用外事接待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英语对话的机会,掌握外国人口语会话的特点,作为及时纠正中国学生英语会话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还注意收集外国电台、电视台的音视频资料,作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口语模仿力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经常通过布置与外国人模拟对话的相关作业或练习,提高学生们说准英语和听懂英语的实际本领。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人日常的语音特点,我还有选择地推荐美国或英国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们识别和判断外国人日常会话的词义和发音。譬如,外国人见面会说“what’sup?”,这并非在问“发生什么了?”而是引起注意,打个招呼而已。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外国影片,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掌握服务对外语言交往的真本领,增强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心。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握口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就需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完成外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要与培养对外交往的中国人形象相结合,既要教好书本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涉外之才;实施外语口语的教学内容要与坚持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源于现实生活,更要服务现实生活。这些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外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应用。
行知杯论文篇十三
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是与生来的。幼儿受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不少伟人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都是由于小时候萌发的好奇心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实验而取得的,如:牛顿的重力学说、爱迪生发明的灯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在幼儿时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好奇,充满着兴趣和疑问,感觉他们像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天是蓝的呢,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为什么爸爸有胡子妈妈却没有呢……”这正是创造力的萌芽,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们所有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呵护,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吸引他们去观察、探索、研究,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不断地产生创造的动机。
二、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创造力发展的条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的。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宽松、民主的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的涌现离不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的物质材料要注重多样性,富于变化,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多种需求。同时教育环境也应从一个狭窄固定的空间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场地,为幼儿开辟创造的空间。如:室内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区角,并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为幼儿提供信息知识环境和动手操作探索的外部环境;将上课的场地从原来的教室按需要搬到户外使幼儿的创造活动能有地方进行。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来说,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给幼儿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手脚,限制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无形之中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幼儿犯的一些小错误不是严厉的指责让他们产生消极、恐惧的情绪,而应温馨提醒避免下次再犯,让他们与老师之间不再有那么远的距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形成一个和谐、融洽、健康的环境。
三、积极发展想象力,提供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想象是创造的基石。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开始的。陶行知认为每个幼儿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想象正是激发这股潜力的最好动力。幼儿有时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有时会用语言来编织一段故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有时会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象,迸出创造力的思维……因此我经常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性的引导,如:假如太阳公公一直不下山会怎样?假如地球不是圆的会怎样?假如没有红绿灯会怎样?假如你跟好朋友吵架了怎么办?让他们讨论、探索、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想象,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回答、解决问题。想象力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创造力也就无穷无尽。
四、开展多元活动,提供创造力发展的保证。
丰富的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在一曰生活中,幼儿的创造力都能有一定的进步。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蕴涵着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因素。所以我利用各种时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怎么样让开水快速变冷,让幼儿进行对一种问题多种解决方式的尝试和比较;户外的安吉玩具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各种难度的比赛;的一物多玩,除了可以跳可以当呼啦转还可以当方向盘来开;按照一种特性,讲出涉及的对象……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创造力的发展。
五、提高教师创新意识,提供创造力发展的保障。
一般创造力较强的幼儿大多都是比较的顽皮,往往让人觉得很是头疼,忍不住要给出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创新意识就尤为重要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调皮的背后是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我们不能将它们扼杀在摇篮里,而应正面对待,尊重他们创造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只要是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都应给予正面评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和鼓励,来保护孩子萌发出的创造火花。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只有拥有创造精神,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行知杯论文篇十四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学科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生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理的人生。”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所以说也是生活教育培养合理人生的最好注脚。“真人”的具体目标是:(1)做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2)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3)做有道德的人;(4)做整个的人,即是有健康身体,有独立思想,有独立职业,手脑双全、智仁勇合一的人;(5)做主人,即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6)做创造的人;(7)做现代人。可见,生活教育培养的合理人生就是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学科教育,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为我们的具体行动,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通过我们的实践,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作者的体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予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们的做法是:
(1)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就是要亲自“做”。不仅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我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进行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取放”这一步,就是由教师先示范讲解正确的取放方法,然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桌的适当位置上),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加强记忆,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知杯论文篇十五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简单,就必须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身边有数学,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准确、快捷地解决生活的问题。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引入生活激兴趣。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现实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从生活中选取有用的部分相机进行教学。
我教学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所以怎样一上课就抓住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紧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知识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在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瞬间萌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孩子创设“我要学数学”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在课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情境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学习新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翻开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图片;书本中的重难点大部分涉及我们的生活;巩固的练习也是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悉心设计情境,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时,我创设了小明一家去上海世博会的情境,介绍了各个时刻的游览情况。通过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旧知——认识整时,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又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了。
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沈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课前沈老师搜集了商店中几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看图介绍,汇报完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商品标签上的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由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价格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与自己是“零距离”的',学生在课始就有接受知识的准备,在课上能认真、主动地思考、探索问题,学习起来才亲切、有趣味。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走进生活易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低年级的孩子们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去捕捉孩子熟悉的素材来简化课堂教学,把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运用于数学课堂中。所以备课中更要仔细的思考,精心创设一些有趣、应景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中。
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和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长度单位。孩子们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感知不深,在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空时总会闹出不少笑话,如:铁钉长2分米、跳绳长2厘米等,因为生活中有些东西他们接触的较少,有的甚至见都没有见过,这样怎么能判断正确呢?所以,仅凭教师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上的模糊,导致对4个长度单位的混淆与乱用。
虽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投影仪、电子白板已悄然进入课堂,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图片让学生观察、判断,但仅靠多媒体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真正建立这些长度单位的空间观念,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观察、操作和体验,深刻地感知它们的长度,做到活学活用。
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小朋友们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手掌宽、食指长,同桌合作量课桌的长、宽、高。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不断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而且学得轻松,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融入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记录结果。我利用下午的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这一活动,首先根据书本讲解3种跳法并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测量时的注意点,小朋友们总结的很好:
(1)确定起点。
(2)落地后不动,测量的是起点到脚后跟的距离。
又如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虽然视屏中的动画、音效很吸引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显得枯燥。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到校园里自由地数一数喜欢的物体个数,并把结果告诉大家。可以数天上鸟、地上的虫……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在开放的教学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趣味。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贴近生活易理解。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语言,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亲切、生动的,应该让课堂语言尽量儿童化、生活化。尤其是数学课堂,要学生学习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就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孩子交流。配以儿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学习。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为让学生巩固口诀,我设计了数七星瓢虫身上黑点的环节,编成儿歌:一只瓢虫七个点,两只瓢虫十四个点,三只瓢虫二十一个点……学生边说边记,效果不错。
又如学习“认识=、、”时,小朋友对、有混淆的现象,我引导学生边用手做符号的样子边说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大家很快记住并用到解题中去。
总之,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渗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之水”流进数学课堂,滋润数学教学的田园。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感恩父母的家书范文(模板11篇)
- 最新下载农村低保申请书简短(优秀15篇)
- 库管年终总结范文通用(汇总8篇)
- 2023年签合同承诺协议书(汇总8篇)
- 2023年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通用(实用9篇)
- 最新网络安全报告范文简短(实用17篇)
- 软件验收报告范文汇总(汇总14篇)
- 2023年人民调解卷宗范文范本(优质10篇)
- 最新办护照的委托书范文怎么写(模板19篇)
- 2023年车位协议书的模板怎么写(通用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