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心得体会 在桥边读书心得(9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14:45:52 |
  • ZTFB |
  • 12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一

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

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的语言。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

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四个。

4、文中哪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估计有两种以上的答案,教师要适当加以点评。)

5、选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说说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美。

6、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不同?

7、能不能描绘一下你所见过的最美的桥?

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不能强求。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桥的美其实也可看成是人生之美,孤立的,单调的事物很难构成美,而生命因其起伏不定、变幻多姿而让人们珍爱,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吧。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二

各位朋友: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商桥,一提到小商桥,你的思绪也许就会马上回到1400多年前的宋朝岳飞抗金时代,你也许不由自主的想起岳飞的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小商桥景区位于临颍县南12公里处,据《河南通史》等资料上记载:它建于隋开皇四年,也就是公元584年,原来是古颍河道,后来因为商王在此经过,所以改名为小商桥。

在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小商桥依旧巍然屹立,没有倒塌,这是和它的建筑结构分不开的。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小商桥是一座坦拱敞肩的石拱桥,顾名思义,他是由一个主拱和两个腹拱组成的。桥长21.3米,宽6.45米,主拱与腹拱都是由20块红石拱圈并列而成的.在中共正中的龙门石上,有一个浮雕.雕的是饕餮,它是一种吸水猛兽。在桥墩最上层的石条上,各有一个大力士。桥身可以看到雕刻有很多精美的花纹、图案、以及几何图形等。

“小商桥”之所以闻名海外,是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分不开的。因为在1992年9月,他派出的三人考察团曾在此考察,得出了这座小商桥要河北赵洲桥的建造时间要早的结论,后来,在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鉴定之后,肯定了这个结论,并称:“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珍品”。所以,我们称小商桥是天下第一桥。

除了建造时间久远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让小商桥名扬海内外的原因。那就是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岳飞将军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里这样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忘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这首诗里所写的“凭栏处”就是写的小商桥。

为什么岳飞要写下这首诗,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在岳飞的部下,有一位抗金名将杨再兴将军,他是江西人,原本是曹成的部下,曹成后来被岳飞收编,杨再兴也就成为了岳飞部下的一名大将。在公元1140年,金人南侵,岳飞由襄阳北上,于金兵大战于郾城。7月8日,在小商桥南十多公里处,双方进行了大战,杨再兴和岳飞大破拐子马,金兵大败。几天之后,金兵的首领兀术又率领十二万兵众,以小商桥位前阵,和宋军对垒决一死战。岳飞为了乘胜追击,派杨再兴将军率三百轻骑为前锋,杨将军和金兵从辰时死战到申时,他杀敌心切,为了“擒贼先擒王”,准备越河北上,当时因为天降大雨,河水上涨,杨将军的坐骑被河中的淤泥、蒿草缠住,陷入河中,金兵看见宋将,于是万箭齐发,杨将军中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当时虽然杨将军已经身中数箭,但是仍然怒目圆睁,面向北方而不倒。这也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战”。

随后的岳飞将军赶到之后,看到此景,失声痛苦,将杨再兴将军火化后,仅箭头就有三升之多。在杨再兴将军身故的地方埋下了他的骨灰,岳飞将军用自己的长矛在石碑上刻下了:“杨将军之墓”五个大字。为了替杨将军报仇,一夜之上岳飞率领的兵众就飞抵朱仙镇,正在这时,却接到了京城临安让他班师回京的金牌,此后三天之内,又收到了十一道金牌,悲愤之下,岳飞来到了小商桥,仰天长叹,挥笔写下了这首大家熟值的《满江红》。

这就是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故事的小商桥。现在的小商桥已经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20xx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首次发行中国古桥特种邮票4枚,河南漯河隋代“小商桥”即在其中。这次的邮票发行让小商桥再次的扬名海内外。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三

一、一般桥梁的结构构造

桥梁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

1.上部结构由桥跨结构、支座系统组成。

桥跨结构

或称桥孔结构,是桥梁中跨越桥孔的、支座以上的承重结构部分。按受力图示不同,分为梁式、拱式、刚架和悬索等基本体系,并由这些基本体系构成各种组合体系。它包含主要承重结构、纵横向联结系、拱上建筑、桥面构造和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变形缝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部分。

支座系统

设置在桥梁上、下结构之间的传力和连接装置。其作用是把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墩台上,并适应活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所产生的位移,使桥梁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结构计算图示。一般分为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

2.下部结构,由桥墩、桥台、墩台基础几部分组成。

桥墩、桥台

是在河中或岸上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的建筑物。桥台设在两端,桥墩则在两桥台之间。而桥台除此之外,还要与路堤衔接,并防止其滑塌。为保护桥台和路堤填土,桥台两侧常做一些防护和导流工程。

墩台基础

保证桥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

3.附属构件,主要包括伸缩缝、灯光照明、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或防撞栏杆)等几部分。

伸缩缝

在桥跨上部结构之间,或桥跨上部结构与桥台端墙之间,设有缝隙保证结构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变位。为使桥面上行驶顺直,无任何颠动,此间要设置伸缩缝构造。特别是大桥或城市桥的伸缩缝,不但要结构牢固,外观光洁,而且需要经常扫除深入伸缩缝中的垃圾泥土,以保证它的功能作用。

灯光照明

现代城市中标志式的大跨桥梁都装置了多变幻的灯光照明,增添了城市中光彩夺目的晚景。

桥面铺装

或称行车道铺装,铺装的平整、耐磨性、不翘壳、不渗水是保证行车舒适的关键。特别在钢箱梁上铺设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甚严。

排水防水系统

应迅速排除桥面上积水,并使渗水可能降低至最小限度。此外,城市桥梁排水系统应保证桥下无滴水和结构上的漏水现象。

栏杆(或防撞栏杆)

它既是保证安全的构造措施,又是有利于观赏的最佳装饰件

二、桥梁常见病害的检查

桥梁检查的种类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三种。

经常性检查由路段检查人或桥梁养护人员进行巡视检查。

定期检查是对桥梁结构的质量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

特殊检查是因各种特殊原因由专家们依据一定的物理、化学无破损检验手段对桥梁进行的全面察看、测强和测缺,旨在找出损坏的明确原因、程度和范围,分析损坏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潜在缺陷可能给结构带来的危险。

1、桥面系的外观检查

(1)桥面铺装的检查

沥青桥面铺装的主要病害有:轻微裂缝(发状或条状)、严重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车辙、拥包、磨光和起皮等。此外,沥青桥面铺装应保证足够的平整而粗糙,过分光滑雨天易使车辆打滑。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主要病害有:裂缝、剥落、坑洞、磨光等。

(2)伸缩缝装置的检查

各种伸缩缝装置一般具有的缺陷往往表现在伸缩缝本身的破坏损伤、锚固件损坏、接头周围部位后铺筑料的剥落、凹凸不平等等,这些缺陷也成为伸缩缝处漏水的原因,从而加速支座和结构本身的恶化。

(3)桥面排水设施的检查

桥面排水设施的缺陷,在降雨和化雪时表现得最显著,因而对桥面排水设施缺陷的检查最好在此时进行。

桥面排水设施不良,主要是排水设施本身被破坏以及尘土、树叶、淤泥等堵塞排水设施,以致不能正常排水。

(4)栏杆、扶手及人行道的检查

主要检查栏杆、扶手本身破坏情况以及相互连接处是否脱落,钢制构件是否锈蚀、脱漆,对于人行道,检查路缘石是否有破碎,人行道与桥面板连接的牢固程度,等等。

(5)照明设备、交通设施检查

检查灯具完整性,电路正常否,灯柱有无损坏、锈蚀、变形、标志、标线是否完整、清晰、有效。

2、桥梁上部结构的检查

(1)基本受力构件缺陷及损伤检查

①桥面板断裂。

②桥面板碎裂。

③由钢筋锈蚀而引起的抗弯强度不足遭到的破坏。

④桥面板刚度不够而引起的裂缝。

⑤由主梁的影响而引的破坏。

⑥拱桥或箱梁(槽形梁)桥梁结构中采用小拱板或空心板做桥面板时,由于小拱板或预制的空心板强度不足或施工不良,与主梁连接不好,而引起板的折裂、破损、甚至掉落,形成空洞。

(2)、基本构件的横向联系检查

对于起横向联系的构件状况检查一般包括它们本身状况检查及它们与基本构件连接状况的检查。

(3)、基本受力构件及几何纵轴线的检查

一般量测基本构件的实际长度及截面尺寸。构件连接处的完整性及线形,可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进行。

基本受力构件的变形(下挠扭曲侧屈、位移等)及裂缝调查应重点深入。

3、支座的检查

(1)、支座本身(2)、支座底板

4、桥梁墩台的检查

桥梁墩台的检查主要是墩台身缺陷及裂缝检查,墩台变位(沉降、位移、倾斜)的检查。

5、桥梁基础的检查

对于墩台基础的检查,主要指墩台基础的冲刷情况和缺陷情况的检查。

三、铁路预应力混凝土t梁结构构造

1、构造布置

常用跨径——20~50m

主梁布置

梁距通常在1.5~2.2米之间

大跨度尽量增大梁距

2、主要尺寸

主梁——高1/15~1/25l,宽15~18cm

横梁——中横梁3/4h,端横梁与主梁同高,宽12~16cm

翼板——1/12h,一般为变厚度

下马蹄——占截面总面积的10~20%

(1)马蹄总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并注意马蹄部分(特别是斜坡区),管

道保护层不宜小于60mm。

(2)下翼缘高度加1/2斜坡区,高度约为梁高的(0.15~0.20)倍,斜坡宜

陡于45。

梁端,梁宽与下马蹄同宽

3、钢筋构造

主梁受力钢筋为预应力筋

箍筋

锚下局部加强钢筋

翼板横向钢筋

架立钢筋

分布钢筋

4、横向连接

钢板连接

现浇接缝

企口铰

扣环式接头

主要构造作用:

1主梁是上部构造的主要承重构件。

2横隔梁起着联系各主梁、增强全桥整体性的作用,保证作用在桥面上的车辆荷载对主梁有良好的横向分配。

3支座作用是把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墩台上,并适应活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所产生的位移,使桥梁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结构计算图示。

四、桥梁常见的病害

1.桥面系病害:桥面蜂窝、漏筋、麻面、空洞、磨损、锈蚀、老化、整体化接缝破坏、裂纹、桥面脱落、桥面厚度不足、钢筋下落等

2.主梁病害:梁体裂缝(网状裂缝、下缘受拉区的裂缝、 腹板上是竖向裂缝、 腹板上是斜向裂缝)、顶板混凝土漏水渗水、钢筋外露及钢筋锈蚀、预应力过大过小、拱度过大、管道压浆混凝土溶蚀、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梁体冻裂等

3.墩台病害:侵蚀、台后填土冻胀、桥台前移、墩台裂纹、墩台倾斜、表面剥落、混凝土强度低、墩台变位(沉降、位移、倾斜)支座病害(止浮装置的损害;限制移动装置的损害;辊轴的偏移和下降;销子和辊轴的破坏;支座构件裂痕;螺母松动;带头螺栓固定螺栓的脱落;滑动面、滚动面锈死;下底板的破裂;各构件的腐蚀;插座相互间接触锚栓切断;填充砂浆裂缝;支座底板混凝土碎裂;支座垫石压坏、剥离)等

4.附属结构病害:桥面铺装磨光、裂缝、坑槽;伸缩缝破坏损伤、锚固件损坏、接头周围部位后铺筑料的剥落、凹凸不平;桥面排水设施破坏以及尘土、树叶、淤泥等堵塞排水设施; 栏杆、扶手本身破坏、连接处脱落、钢制构件锈蚀、脱漆;灯柱损坏、锈蚀、变形、标志、标线不完整、不清晰;锥体护坡坍塌等

五、某铁路预应力混凝土t梁(沋河特大铁路桥)所出现的病害及主要病害维修

1.病害有:桥墩锈蚀、混凝土剥落掉块、出现裂纹、麻面;桥梁顶板裂缝、混凝土漏水、浸蚀,翼缘板钢筋外露及钢筋锈蚀、混凝土掉块;桥梁伸缩缝破损、伸缩缝接头周围部位后铺筑料的剥落;支座各构件的锈蚀;泄水管堵塞等

2.主要病害维修:

(1)梁体出现的裂缝

原因:

①混凝土浇注后处于塑性阶段,由于混凝土骨料沉落及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 ②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③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④施工不当产生的裂缝

预防办法:

①一旦裂缝出现可以用环氧树脂配固化剂、丙酮配合修补,将裂缝周围5cm内的混凝土用钢刷刷净,用丙酮清洗后,在涂环氧树脂,贴玻璃布后,再涂一层环氧树脂

②配置足够的温度应力钢筋,增加结构安全储备来防止裂缝的产生

③施工时尽量选择温度低的时间浇注混凝土

(2)梁体钢筋外露及钢筋锈蚀

原因:

① 梁体渗水或裂缝进水,造成钢筋锈蚀而露筋先露筋

②引发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开裂进水

预防办法:

①钢筋保护层一定足够,不能当时露筋或很短时间便露筋

②混凝土要做到密实。

(3) 梁体顶板混凝土漏水

漏水现象,对梁的混凝土及钢筋都造成损害。使混凝土溶蚀、钢筋和钢丝锈蚀。 造成渗漏的原因有:

①设计没有防水。

②顶部混凝土不密实。

③开设的拆除模天窗封闭不严密。

④桥面排水不良。

⑤桥面出现裂缝。

预防办法:

①桥面用防渗性能高的材料做防水。

②做好桥上纵横向排水坡度。

③梁顶板混凝土要用平板振捣器捣实,顶板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要抹平拉

(4)桥梁墩台混凝土出现的裂缝

原因:

① 混凝土早期温缩、干缩裂缝

② 混凝土沉降裂缝、模板变形裂缝

③ 荷载裂缝

④ 地基沉降裂缝。

预防办法:

①从设计上根据不同结构,加密防裂钢筋的间距,使之成为抗裂钢筋网,要比加厚混凝土为佳。

②在浇混凝土注后,要加强养护,包括防止外力作用,加强浇水保持湿润,覆盖产生。 ③改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单位用水量,减少坍落度,选择粘性好的水泥和外加剂。 ④降低混凝土浇注速度,减少每次浇注高度,在混凝土初凝左右(4h), 贯入值 35kg/cm2,进行二次振捣。

⑤台后填土和主梁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墩台混凝土强度,结构特点,采取防止裂缝的方法施工。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整座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只有16米,长的有21.6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卢沟桥叫做连拱石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自从建成卢沟桥,再没有出过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很科学。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抵,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界。那时候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赞扬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柱子上的狮子,说它是“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在我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卢沟桥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爱-民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 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建桥历史

明代自永乐十年(1420xx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历史上有两个卢沟桥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文革期间的修缮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在这加宽400余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缮工程中,由于正值"文革",原工区主任和老工程师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参加劳动),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队队长,施工队中有一名贫农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胆地更换望柱91根、栏板9块。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狮164只。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总数多出5只。使全桥望柱上的狮子总数达到491只。

新建"卢沟新桥"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全面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在桥西头的石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清代改为"威严"。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原来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并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个垛口都有盖板,古称"崇墉百雉,严若雄关"。

三狮齐吼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性的抗战。

桥东端伏地大石狮

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她于1995年7月7日奠基,20xx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抗战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港澳高速,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顷。园内有前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观众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区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五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是公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 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 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是官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 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 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 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350字赵州桥导游词

350字赵州桥导游词

350字赵州桥导游词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六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七

在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于桥梁我们的思绪中是一片空白,老师笑说这是一次“扫盲”。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接触桥梁方面的一些知识,使我们对桥梁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对以后可能接触的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增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20xx年7月16日~7月17日

xx圭塘河大桥

xx浏阳河大桥

洪山大桥

xx三汊矶大桥

xx二桥(银盆岭大桥)

(1)xx圭塘河大桥

(2)xx浏阳河大桥

xx桥梁工程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西起西街花园,东至京珠高速,自西向东分别由圭塘河西引桥、圭塘河大桥、高架桥、浏阳河大桥和浏阳河大桥东引桥5座桥梁组成,统称浏阳河圭塘河大桥。其中,圭塘河大桥和浏阳河大桥为水桥,其余3座为旱桥。

(3)洪山大桥

(4)xx三汊矶大桥

(5)xx二桥(银盆岭大桥)

这次实习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桥梁,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桥梁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多种,它们包括:

(1)按使用性分: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

(2)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其中:

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500米,单孔跨径≥100米

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米,单孔跨径≥40米

小桥:8米≤多孔跨径总长≤300米,5

涵洞:多孔跨径总长

(3)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4)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5)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6)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如果从承重构件受力情况来分析我们这次到考察的桥梁,他们分别是:圭塘河大桥是下承式拱桥;而洪山大桥是无背索斜塔斜拉桥;xx三汊矶大桥是自锚式悬索桥;xx二桥是双塔单索面斜拉桥。

在所看到的桥梁中最让我觉得有创意的是洪山大桥和xx三汊矶大桥。洪山大桥是无背索斜塔斜拉桥。斜拉桥,是指将桥面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它可以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是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桥的主要承重并非它上面的车辆,而是它本身,也即我们看的的桥面。洪山大桥的斜拉索是发散式的,在它的两头分别连接着索塔和桥面。在桥面的那一头叫做锚头。在洪山大桥的设计上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是在它的锚头附近有一个阻尼器,这是一个用来减震的装置。它的顶部是可以活动的,斜装在斜拉索上的,构成一个斜三角形,这就可以防止来自不同方向的震动。这座桥的大部分构件和它的所有梁都是用钢做的,它的整体也就构成了一个钢结构。我们站在桥面的人行道上,当有车辆通过时刻可感觉到桥在震动。

对于xx三汊矶大桥,它是自锚式悬索桥。悬索桥又名吊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悬索桥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绞线、钢缆等)制作。我一走上这座桥,给我的感觉就是当中的那两个双塔很是雄伟,让我觉得这座桥的设计构思很好。这桥是由两个独立部分构成,它们共用基础。后来看到的xx二桥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但并不共用基础。桥的主要受力部分是它的悬索,悬索的粗细大小也不一样,随着离索塔越近他的高度就越高,但它的粗细却越细。在两根平行的接近的悬索上面有一个装置是用来减震用的,因为悬索太高,当有震动时,如果不减震就会左右晃动。

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专业性的概念,比如说桥墩,桥台,支架,帽梁等等。我也学到了很多设计应掌握的知识。比如说在帽梁的两边应高出一点,这样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一座桥的施工是分节完成的,因而桥也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在每两节之间就会有伸缩缝。在桥墩与帽梁之间有一个橡胶支座,它可以承受上面的重荷,还可以纵向滑动。桥梁两旁的人行道板式空心的,这是以前我不知道的。为了排水,在桥面的两边都有排水孔,这样可防止桥面积水而影响桥的使用寿命。

在桥梁的设计方面伸缩缝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伸缩缝是因为桥梁跨度大,为避免桥梁修建好后受到外界影响而使桥梁变形开的缝。伸缩缝可有效的保护桥梁免受强烈震动造成很大的损坏,同时在伸缩缝中间的栏杆也是可以左右移动的,这也保护了栏杆在震动时受到损坏。这是桥梁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认识实习桥梁工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桥梁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以后学习专业知识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不仅让我们掌握了一些专业性的概念和术语,也让我们增加了对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对于桥梁我们也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国家的桥梁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桥梁设计的技巧。这对于以后我们学习知识或者说是设计桥梁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说太阳很大,但我真的觉得这两天过得很充实,对于老师的指导我心存感激。我想自己以后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以后能够设计出一条有创意的桥梁出来。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八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诗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 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 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寿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 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 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 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主题在桥边心得体会九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