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 游岳阳楼感怀(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13:48:55 |
  • ZTFB |
  • 11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干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它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岳阳搂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窝蜂,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应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人主楼,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副《岳阳楼记》的雕屏,这部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古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干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20xx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20xx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各位朋友,我们就要到达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待会小x将随大家一起去登临那“天下楼”!

好了,请大家看门前这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其下句为“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您也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导游带团软件

登上巴陵古城墙,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岳阳楼。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吗?好的,就请大家听小x慢慢道来吧!一,历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岳阳楼创建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xx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命名!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楼,有没有发现其特别之处?这位朋友好棒哦!居然小x知道想说什么。对了,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咱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大家可看清楚了?咱这岳阳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说到这,小x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大家正想酬谢,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再看看这“飞檐”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约了用料!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是现在仅存的啦!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导游带团软件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有朋友说,在古代三层就为高楼了,话是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据说当时修建者是为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古代建筑都与风水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大家再数数看,在这周围有多少柱子啊?这位朋友数的可真快,一下子就数出来是20根了,这20根柱子有什么含义吗?大家想想,可以参照小x刚刚的讲法!

大家来看看这幅雕屏,哇!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的哦!其由12块紫檀木组成,黑底绿字!当年滕公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我们无缘得见啦!现在的雕屏是由清干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干隆称其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但请大家张大眼睛瞧仔细了,待会到二楼,我们还将看到另一副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副才是咱们张大人的真迹了?请大家自个瞧仔细呢!

大家可记下了这幅雕屏?好了,我们一起去二楼看看另一幅吧!

各位朋友,请看这中堂的雕屏,与一楼的有什么不同吗?仔细瞧瞧!对了,一楼是黑底绿字,而这幅是金字!为什么在同一栋楼里会同时存有两块一样的雕屏呢?就让小x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沈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损坏了三个字,当地一文士吴敏树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各位现在可以看到,这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幅才是张大人的真迹!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子孙!

大家请随小x一起登楼,同看那范公笔下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呵呵!我们的这位朋友好聪明哦!知道小张接下来要给大家讲岳阳楼为三大名楼之冠的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风景独特。岳阳楼的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有诗云:“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就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世人只知范公的《岳阳楼记》,不知滕公子京也为骚客,其有词,云:“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短短59个字写景抒情,却很有气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幅木刻雕屏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也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一楼同存诗仙、诗圣和和主席的真迹实在是不简单啊!由此可以看出咱岳阳楼的深厚文化!这就是小张要说的第四点了,岳阳楼文化的深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笔,而真正使岳阳楼闻名天下的是北宋范仲淹作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只寥寥368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道,字字珠玑,千秋之绝唱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沉淀!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凭轩远眺,看着那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是否会与范公产生共鸣?当年范公未曾登临这“天下楼”,却作了不朽的《岳阳楼记》;今日你我同登这千古名楼,可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导游带团软件

时间不早了,我们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转过身,让我们再摸摸四根楠木大柱,您想到了什么?四根金柱为我中华民族撑起了“先忧后乐”、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千年!

“天下楼”的登临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小x还没告诉大家那20根柱子的含义。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对了,就是20加4,24,中国的24节气,您可猜出?现在行程结束请大家跟小x一起上车返程休息!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20xx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20xx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最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又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的教学手法我认为应以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近景;

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典雅唯美的对联,创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从知识的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对作家生平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最后在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的方法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之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教师指导: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含义。

看:利用好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正确率就越高,词典就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

重在词义句义。

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加点的词: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巴陵胜状 墙倾楫摧 翔集 锦鳞 岸芷汀兰 尝求 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

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正确读原文: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2.会读文章: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读写作背景,读文史常识。

4.疏通文义:猜看查。

5.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七)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岳阳楼记》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该说课稿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前说课/评比性说课的特点:结构完整、理论阐述清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法适用,教学双边活动安排清楚有逻辑性,言简意赅等。

在说教材部分,对课题所在教材版本、单元、课时作了简要介绍,使听众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接着对课题的内涵、文章结构、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魂,为后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规范科学,一是没有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应达到的程度,依然采用心理动词来描述水平要求,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无行为动词的规定。二是没有呈现达成相应水平的行为条件,例如怎样让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呢?说课稿没有说明,这对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带来了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述规范科学。

接下来,说课人对学情、教法、学法都作了简要而到位的分析,既让听众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意图,又与教学程序的详细阐述分工清楚、结合紧密,这也为能按时完成说课提供了保证。

本说课稿的精彩部分是“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程序),说课教师以“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为线索,清晰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学双边活动以及三者的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程序的呈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板书设计也非常合理,很好地揭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与教学目标结合也很紧密。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20xx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20xx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主题岳阳之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竖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20xx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开始被称为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彻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干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愈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它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岳阳搂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窝蜂,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应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人主楼,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副《岳阳楼记》的雕屏,这部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古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干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逝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