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实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5:31:27 |
  • ZTFB |
  • 7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应该围绕主题展开,不偏离主线,避免赘述和废话。总结可以从各个领域中获取灵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的经验和观点。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朗读,初步感受语文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二、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12主题单元走进森林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非常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用优美的词句为我们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二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表达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材说明:主要写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这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为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随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利用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后小结: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因此,我并没有采取传统的通篇范讲的手段,而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了解我班情况的老师应该都知道,这个班孩子的朗读和习作需要提高的空间还很大。通过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引导方式,我自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练习写一段话,学习运用一些优美词句,准确表现自己喜爱的事物景象。这里有几篇学生模仿的习作,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1、课前准备工作应该做得更充分一些,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3、进一步加强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好词佳句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量,真正地把我班的阅读与写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三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在由低年识字教学向高年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文中的语句美化为形象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感知美景、迸发情感,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感入手,准确地把握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小兴安岭一幅幅的美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理解,构建一个“和谐、平等、交流、激情”的课堂。

重点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点及解决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影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东北部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小兴安岭,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河流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一年四季都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一下子就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被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很想马上就来读课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全情投入,把握文章的主旨。

研读“春天”。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意境中,配乐播放了一组生机盎然的小兴安岭春季图,(让学生缘境察情,启其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景的热爱,再将他们引入文本,促使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强烈渴望。此时我追问:假如你是小鹿,你想说什么呢?既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秋”、“冬”部分。学生在自读课文,利用文本感知、想象景色的美丽后,我再出示视频:(秋天落英缤纷、硕果累累,冬天雪花飞舞、白雪皑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将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会于心”。)。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中,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因此我利用多媒体的具象性,将抽象的词语化为生动的形象。

如:我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抽出”与“长出”的不同,(因为枝条是这样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宝剑出鞘的动作是快速的。学生立刻体会到用“抽出”更为形象、贴切,表现出小兴安岭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时的速度之快,和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在扶学“夏季”时,我又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繁茂,雾多、雾浓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封”“遮”“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浸”等词语。多媒体的运用让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感受到夏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神秘。)。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认知空间。

1、了解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之情。让我们师生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深刻体会到了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魅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四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朗读,初步感受语文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12主题单元走进森林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非常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用优美的词句为我们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内容并不很难,但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感受离他们生活很远的小兴安岭则有并非易事。可见,如何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让学生用心感受它的美,进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下面谈谈备课时的一些具体设想。

首先明确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小兴安岭景物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丽”。因此我在引入课题时,就抓住“美丽”这个题眼,在学习可耕文地过程中,也以“美丽”为一条主线来串讲。在每个季节中也是让学生取代感受美,这样,在学生脑海里把零散的景物集中起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本课四季写法大致相同,但是“春、夏”两段特别重要,其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因此,把这两段作为教学的重点。

再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后,我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尽心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然后以小导游的形式请同学来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特点,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好词好句的可以读读,不理解的月可以提出来问。如对“春”段中“抽出”一词的处理采用了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从而懂得“学必有疑,疑必有问,问才能知”道理;同时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和学生一起来“解疑”,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其三就是加强读的训练。在常用的几种方法读法以外,我主要还加入的有引读,这是帮助学生理清关系的引读。对于长句的学习,学生比较困难,帮助学生理清句间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问题,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在有些环节的引导的过程中抓住中心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调整教学环节,因势利导,如在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个难句时,不仅要借助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以下这个比喻句,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夏天太阳光的强烈,更说明了夏天树木茂盛,这和前面的句子都是有联系的。

其次是读的指导,课堂上读书的时间不能少,但每一次读的目的要明确,朗读指导的层次要清楚。

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单元的教学训练重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利用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自主的学习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的重点为:了解课文描写的小兴安岭春、夏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为:在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作者用他那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小兴安岭,景色美,语言更美,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心中体会到这种美丽。在感受祖国美丽山河的同时,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为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这一点,我特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体验、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通过诵读感悟、品词句、研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课文。

2、借助课件直观感受。通过朗读、感悟、欣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再读一读”的方法朗读和理解课文,发挥学生主动性。

3、兴趣带动阅读,交流赢得提高。鼓励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与小组同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文章中的小兴安岭是那样的美丽,诱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去和作者一同感受它的美呢?我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首先在课文开始,伴着音乐,播放一段有关小兴安岭的录像,在学生观赏景色的同时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对小兴安岭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会使学生很快的走进课文所要描述的景色之中。然后我再告诉学生课文中的小兴安岭有着更美的风情等待大家去观赏,愿意和老师一起启程去观赏吗?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快的提升,主动地到课文中去寻找更美丽的景色了。另外,情境的创设不仅体现在教学开始,在教学过程在中,我将图片,音乐、课文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欣赏到精美的图片,优雅的音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始终能感受到来自小兴安岭的美丽,置身于其中,在朗读、品味课文中的词句时就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了。

(二)品词析句,展开想像。

课文里的优美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应该使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词句充分地体会到这一点。三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划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且说出内心的理解。在学生自己再读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都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了解的春天的景色。学生随即会总结出: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一边想一边读,发挥想像等办法。等学生们明确了运用的方法后,就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使自己感受最深的景色去学习了。并且告诉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伙伴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鼓励学生和同伴交流读书感受。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文。在学生充分体会后,再进行汇报。

在描写夏天部分的句子中,作者运用了“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严严实实”等词语,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感受到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来说说,觉得这样的树林怎么样,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会说出“茂盛,漂亮……”等词,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在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这时再告诉学生,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生动的词语,大家一定要注意将它们找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指导了学生找重点词语的办法。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描写浓雾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浸”字、这个字比较抽象单凭图像可能不能使学生理解到位,所以我采用了两句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学生会又一次感到在写作时尽管只有一个字不同,却能够使整个句子精彩起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还注意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夏天的野花、雾、草地秋天的树叶、特产,冬天的雪花、动物……这些都是富有特点而又十分生动的事物,所以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比如问问学生夏天的浓雾和野花使你想像到了什么景色?秋天林间的落叶使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冬天笨重的黑熊在舔着自己的脚掌时愿意为它配音吗?替它说说心中的想法。

总之,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中词语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想像走出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不被束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三)以情代读,读中悟情。

文章并没有什么深晦的词语,很适合学生朗读,但是要做到讲读结合,也就是说不能将朗读和课文学习分开,所以朗读的设计就蕴含于课文的每段学习之中。要使学生用心朗读,读出发自内心的声音,“情到浓时”自然就会读出好文章。课文中有着灿烂的野花,可口的葡萄,欢蹦乱跳的松鼠,憨态可掬的狗熊……种种描写都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再配以课件里的图片,音乐和自己的想像,学生在感受到这一点时,如果再适时地鼓励学生:夏天的野花丛中都有着什么样的景色呢?你愿意把这样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吗?秋天的落叶是怎样飞舞的?如果你是那片随风起舞的树叶,你能将那种轻轻飘动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吗?冬天的小松鼠,大黑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描写它们的句子?……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再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师生合作,小组内合作,自己练读再到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自己选同伴合作朗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再一次体会到文章的魅力和小兴安岭的迷人景色。将他心中的情感带入课文中来,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将自己融入课文。与此同时,我再进行适当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和他们有相同的感受的,这样使作者、学生、老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营造出美妙的课堂氛围。以上就是通过我们年级对小兴安岭这一课集体备课之后,我对小兴安岭这一课主要部分的一些设计和想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五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太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更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点,纲举目张”,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习课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赞赏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的娓娓导入,学生回忆了旧知,激发了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课件图,学生听了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课文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教师再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顺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师先范读本段,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然后默读,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紧接着,我这样小结:这段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抽新枝、春水涨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我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教学春天段的步骤(读、划、说、品),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然后指名学生美读,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激活了创新思维。学生尝试小结段意,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着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3、先扶后放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1、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学习。

2、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小兴安岭的录像资料和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的局限,创设了情景,拓展的教育信息的表现力,使情感熏陶、审美鉴赏得到最佳的体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初探:发现美——再探:讨论美——深探:赞赏美——拓展: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探究初成。

我这样创设: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入,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鼓励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互相交流,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于是,我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师生探究"春天美"。

鼓励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自己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引导朗读,读出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合作探究"夏天美"。

描写夏天的自然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我谈话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既激活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放手探究,"秋天美""冬天美"。

有了上两部分的学习经验,这两部分可以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引导学生围绕"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进行思考、交流。学生自学、反馈、小结段意后再指名朗读,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再想象出图中没有画出的景色,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步:实时总结,完善美。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读最后一段,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感情得到升华。

第四步:拓展延伸,憧憬美。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布置作业: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理解新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七

(一)故事环节(时间:0——4:38)。

故事环节与本课学习无关,应该是这班班级的一个语文课的规定。学生上台讲了一个小花公鸡的故事。

(二)课文学习(时间:4:38——37:10)。

这一环节分为:导入环节、复习词语、学习新课。导入简洁,复习环节以开火车形式复习词语,并说说对小兴安岭的印象。

(三)习作环节(时间:37:10——42:10)。

用总分总的形式和时间顺序,描写小朋友自己的家乡。

(四)作业布置(时间42:10——)。

(一)这节课的特点是:

1.抓住了学科特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她给学生补充小兴安岭的知识,但是没有偏离语文学习的目的,仍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为目的。在学习春夏秋冬四季节时,融合了朗读课文、赏析语言、口语表达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而且有鲜明的时间顺序,可以给学生树立很好的作文典范。教师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1.在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教学流程如下: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景物——读一读喜欢的句子——为什么喜欢。每个教学环节都是这样进行,太过僵化。没有变化,缺少新意,重复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2.教学活动没有循序渐进,也不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显得有些生硬。如:在学习“落叶在林间飞舞”此句时老师抓住“飞舞”这一设计时,老师已然不顾学生的心理体验了,直接搬出了答案。

老师:嗯,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飞舞,想一想,我可不可以说秋天来了,落叶从树上飘落。

学生:不可以。因为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就觉得特别死板。

老师:正是这个“飞舞”,能显出什么?

学生:它在空中飘舞。

老师:像一只只蝴蝶一样,特别美丽,是不。更好地体现出这种森林的动态美,也能表现出作者心里头怎么样啊——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快乐。来,咱么把这一句读一遍。

飞舞——蝴蝶一样美丽——更能体现森林的动态美和作者的快乐,为什么像蝴蝶就有动态美和作者的快乐,老师这样设计实际是知识的断层。

3.本课的作业设计是设计一段精彩的话,向爸爸妈妈介绍大兴安岭。老师并没有明确作业的形式,到底是口头作业还是书面作业。作业完成之后,老师能不能有所反馈,在课上含糊不清。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八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学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能把喜爱的段落背诵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中原的孩子很少去过。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以缩短时空,促进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学习。

1.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夏、秋、冬”教学中我用配有相关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直接展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理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如大花坛似的草地”所描绘的种种景象。

2.情感熏陶,审美鉴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局限,创设了情境。真实的景象,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本课我分三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的2、3、4、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优美和物产的丰富。第三课时,写生字,学习文章的写法,小练笔。

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三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憧憬美。

我这样创设:上节课我们对小兴安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好吗?(课件)请学生仔细观看,谈感受。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然后,我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

这部分的设计很灵活,如果学生谈到“春天”,教师因势利导,就来和学生们一起品读描写春天这部分。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紧接着,教师范读这一部分,教师生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们品读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不同季节的不能特点,学生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九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可准备祖国地图,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图或课件。2、、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比如,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成为一个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游览;比如,开办旅游公司,要想办法做好小兴安岭的宣传、广告工作;在品读中,还可以模拟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头舔自己脚掌的黑熊。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3.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封”在课文中的意思。“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可以抓住“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可通过多媒体或录像把秋风吹来、树叶飞落的样子展示给学生,从而理解“飞舞”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落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根据“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理清课文的顺序就容易了。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段,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有条件的,可在朗读、背诵时配合画面的展示,为学生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创设情境。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从没有教过三年级,特别是没有开展过“批注式阅读”,因此,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后,我收获多多。

王老师在让学生预习和写批注时给予了学生充足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读进去,思考进去,和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都很完整。都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来完整地回答问题。如: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老师,我喜欢……。”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很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今后要向王老师学习,从平时回答每一个问题开始,让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能充分利用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生词,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如:“谁能交流一下你喜欢的部分?”“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做得很好。

有几点值得我们探讨:

1、“浸”字引导学生理解得不到位,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悟的过程中去感悟,再通过闭目想象、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浸”是“逐渐深入”的意思。

2、在解决“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阳光普照呢?”这个问题时,可以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茂密的大树,一幅没有障碍物的空旷地方,让学生通过观察,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

总之,感谢领导和王老师给我们呈现的这次机会,我会把学到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二课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并在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因为这是孩子们的薄弱环节,所以这节课特别重视着方面的引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例文理念是: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四季美景;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找表现作者对小兴安岭感受的中心词“美丽”,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后的感受,激发大家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进而创设游览的情境,也为课文的阅读奠定情感基调。

(二)引导比较,感受“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重点段,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尽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

文本中规范优美的语言是他们阅读的载体,于是我将他们引入与文本的更深入的对话:作者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孩子们在自己有滋有味地品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比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同学们通过近义词比较法,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形象,更准确。在品读中,还可以透析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视频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夏天一部分,从这里找出小兴安岭美丽的部分原因。还是通过品词品句体会夏天兴安岭的郁郁葱葱的特点,如:抓住小兴安岭的树木枝叶的“密密层层”和“封”体会枝叶繁茂的程度,在利用图片帮助理解后面的内容,感受夏天的葱郁之美。

秋冬两段比较简单,于是我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在图片和文本的欣赏和阅读中感受它的美丽。继而回顾全段内容,完整的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并激发学生爱兴安岭的情感以及保卫兴安岭的意识。总结出本段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仿写作铺垫。

(三)课外练笔,拓展“美丽”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我让他们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让孩子们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孩子们也来-热爱自己的家乡。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二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作为三年级的讲读课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是中段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总体上,小朱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今天在多功能厅观摩到了朱莹娇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展示,看到了课堂教学的点滴成长,心里比较欣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朱老师的课堂,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老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段中的每一句入手,先了解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感受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导感情朗读。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像文中“抽出”和“长出”一词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紧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体会,学生做的很好,很有成就感。在教学“夏天”一段时,则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自己读,圈划景物,抓关键词感受景物的特点。整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有扶有放,简单明了。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到位。余下几段,都是在孩子们自我推荐,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中进行的,老师在整个环节只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孩子们愿意主动去学,他们在反复朗读,品词品句的基础下,从字里行间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

商榷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到底需要什么还不是很清楚。师生互动环节,教师的点拨引导也不够具有针对性。

2.语段教学中要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到的内容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课中教学点落实稍显零散,张各个教学点的落实最终需要回归文本,要有整体语境和文本的概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三

今天展示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从激趣导如入手,再从细读课文、深入读文、总结全文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环节主要是利用播放精美的媒体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大饱眼福,从而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精美的课件中欣赏到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风光。

这个环节学生细读课文后,结合课件,图文结合,说说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学生陶醉在美丽的图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品读、精读美文佳句,结合美丽多彩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精美的图文之中,走入画卷细细品味美文美境,浓浓感受大自然的美。真正领会句子的含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利用媒体课件再现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美丽的课件,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展示精美的作业设置,要求学生整理积累本课的所思所得加以应用,延伸到课外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法:“情景教学法”

“比较法”“欣赏法”“展示法”等。如: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法:“诵读法”、“互动法”、“观察法”、“归纳法”、“叙述法”、“表达法”等。如引导学生细读、精读课文;观察美丽的图画;当小导游,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抓住每季节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在美读中品析词语的准确应用;学生表达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上完这节课,我再次分享到使用远程资源手段上课的喜悦。这节课,我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激活了课堂,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和谐,师生互动默契。有了这些精美的课件,我才能上好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大,但是,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试想想,南方的孩子要领略到北国的风光,如果离开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只能是单靠文字、图片来想象,单调、抽象、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显然,一节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和一节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趣味,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显得平淡,乏味,教与学都很吃力,课堂效果不明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四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特别是春天和夏天的美丽;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春、夏美景;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对于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看惯了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但对北方的原始森林却不大机会见,很难体会原始森林的广袤,所以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从小兴安岭的上空看小兴安岭,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学习第一自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树的多,树的范围广,树的绿,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树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个印象。

站在森林之外看小兴安岭,好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进这片海洋,那又是一帆怎样的景象呢,我紧扣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激起了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这时我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从森林里体会小兴安岭的美。通过补充课题和朗读,更加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美丽的印象。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春天和夏天,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五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所描写的景色.

3、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说教学: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欣赏两张图片:天都峰图和赵州桥图。

2、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二、检测预习:朗读;生字;写字。

第一关:生字关。(过关要求:1、能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生字的字形。)。

第二关:朗读关。(过关要求: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通、读顺;3、理解相关词语)。

第三关:写字关。(出示写字要求: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2、正确书写生字。)。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闯过了三关,把掌声送给自己,那么让我们再次去欣赏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吧!齐读课文(把生字新词送回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四季迷人的景色。(四季是指:春、夏、秋、冬;板书,不同颜色表示)。

二、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兴安岭留给了你怎样的总印象呢?(板书:绿色的海洋;诱人,花园,宝库。)(出示第一、六自然段,齐读;并告之这是总写)。

(一)、学习“春天”

1、喜欢春天去的同学举手。

2,请喜欢春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春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6、让我们带着美的感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二)学习“夏天”

2、请喜欢夏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夏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夏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秋天”

2、请喜欢秋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秋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5、这一段也有用得好的句子,你们猜一猜是哪一句。

(四)、学习“冬天”

2、请喜欢冬天去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喜欢冬天去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冬天的美景吧!

5、老师认为这一自然段段有几个句子用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6、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冬天。

三、拓展延伸。

说说学校四季景物的变化。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说效果:

通过看图,体会句子的含义,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浅入深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六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

为了实现教学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处理:

(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先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因此我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学习课文的开端。再分述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绚丽多彩,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分外妖娆的不同的特点。为了使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我还安排了两个句子的比较:“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让学生比较“抽出”和“长出”这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从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为了让课堂更有语文味,我先通过文字的学习,感悟小兴安岭四季的美,然后播放课件,使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于是在学完夏天部分后我还安排了学生欣赏画面,以导游的形式带领全体同学再次走进小兴安岭的夏天。学完课文后,我又安排学生再次朗读全文。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

(3)为了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我采用了“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于是在学完“春”“夏”两部分之后,我就出示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秋”“冬”两部分。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一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让课堂教学做到分则点明,合则有序,用则贯通,我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浓缩到了板书上。本堂课的板书主要展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作者的写作思路,日的在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并希望学生能悟出一些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

以上所谈,只是课前设想。课后反思,设想未能完美地变为现实,遗憾多于闪光。对我来说,“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尚需不懈努力。但我仍强烈地期望着我的进步!不足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七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张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本课生字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因为有了学案的铺垫,因此张老师没有把所有的字词都呈现出来,而是抓住几个容易容易读错的生字呈现。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张老师本堂课主要是上春夏两个季节。

1、学习春天:张师先范读本段,然后让学生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反馈,张老师主要抓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这两个句子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张老师让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学习小鹿这句时配上了动态的小鹿再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理解了“欣赏”,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习夏天:这一段张老师主要抓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两重点句展开教学。这一段要学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张老师教会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形象。

在学习“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有的……”是学生说话训练一个点。张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除了小鹿,其他动物也出来了,它们有谁啊?“小松鼠在枝头散步,它们有的有的。野兔也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们有的有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创造,不但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八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太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其次,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更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第三,说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点,纲举目张”,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习课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现在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解决第二、第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发现美——讨论美——赞赏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发现美。

我这样创设: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的娓娓导入,学生回忆了旧知,激发了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课件图,学生听了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时设疑:课文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教师再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顺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读词句,讨论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师先范读本段,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然后默读,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紧接着,我这样小结:这段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抽新枝、春水涨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我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教学春天段的步骤(读、划、说、品),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然后指名学生美读,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激活了创新思维。学生尝试小结段意,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发展创造,赞赏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是一切,推动着世界前进。学生理解课文后,我设计了“朗读背诵”“当小导游”“做小画家”“当小歌唱家”四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既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第四步,总结升华,憧憬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便激励学生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小兴安岭,为祖国的更加美丽而努力奋斗!

第五,说说媒体辅助。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录音朗读、自制课件、插图等帮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板书,既精练又直观,板书如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篇十九

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征,每个季节动静结合,表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教学本文中,应重点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而陈老师就是抓住这一重点展开教学的。可以说,陈老师善于钻研教研,把握重点,多层引导,感受文本。其次,教师从图片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来到小兴安岭寻找四季的美,再回归到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就像五颜六色的大花园,课堂结构清晰,感受层次分明,逐层递进。

构建了开放、主动的课堂,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并不是自定教学内容,而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做导游,带我去小兴安岭旅游。”一句平淡又亲切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每个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去了解内容。这样自主合作的教学是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学,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汇报每个季节的美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因势利导,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进入学习状态。

陈老师还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学比较扎实,如导入课题时,注意兴的读法,同时在四季的感悟中又紧紧抓往重点词展开理解和感悟。如“抽出”一词,教师与“长出”作为对比;又如教学冬天的美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词来说说怎么形容冬天。可以看出詹老师比较注重日常的积累,再如指导朗读时多次范读,用告诉学生学会抓重点词朗读等等,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正是因为教师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愿读,会读。我们从学生充满热情的朗读中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