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讲坛心得体会如何写 讲坛心得体会怎么写(3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08:34:28 |
  • ZTFB |
  • 14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丝绸讲坛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之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京师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洛阳、长安以西又分3线:

丝绸之路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丝绸之路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

丝绸之路、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推荐丝绸讲坛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丝绸一向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纤维皇后。50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就用自然界的一种昆虫——蚕,喂给其桑叶,蚕结成茧、茧缫成丝、丝织成绸、绸制成华丽的服饰。为全球人类丰富物质生活和增添美的享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世界探险家和商人之手,美丽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亚欧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称中国是赛里斯,并称赛里斯就是天堂。

丝绸不仅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公元前330年前后,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旅游世界回国,带回了大量的珍宝,他说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中国的丝绸。这些中国丝绸光彩夺目、手感柔软、质地轻盈,使其原来用的麻织品黯然失色,把西方许多国家的国王和贵族都深深的吸引住了。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开始派人通过丝绸之路纷纷来到中国议购这种珍宝般的丝绸。

19世纪初,拿破仑把中国丝绸作为高贵的礼物送给心爱的约瑟芬。据说他命令为他制造盔甲的工匠,把中国的丝绸做成一块方围巾,挂在胸口。并带着一副他穿着盔甲的肖像图画送给了可爱的约瑟芬。这副丝绸围巾的图画被约瑟芬视为珍宝,一日一亲,并亲自珍藏。现在也已经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文物。

《西线无战争》这一本著作中记述了欧洲一次长期处于进退僵持阶段的战争。打仗的欧洲士兵既不能洗澡,又不能经常换衣服。所以身上开始长虱子,浑身奇氧,打仗也力不从心。后来欧洲士兵穿上了蚕丝的衬衣,不仅身上不长虱子,不需要瘙痒,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这么多的事例也就充分说明了,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方人民已经十分热爱中国的丝绸了。

那世界各国人民之所以这么喜欢中国的丝绸,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呢

第一、健康。蚕丝具有穿着舒适和维护身体健康的内在质量。穿着丝绸服装不仅能维护身体健康,而且在人体散热与外界空气差异悬殊时,能起到相互调节的作用,如闷热出汗时,能吸汗、散汗,使身体感到舒适。我国人民在制造舒服这个词语的时候,就是由穿着丝绸服装感到舒适而得来的,所以舒服最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舒适肌肤。

拒历史记载,三国时的著名人物诸葛亮曾经用蚕丝锦缎医治苗族妇女的皮肤病。现今许多的医院临床证明,穿着蚕丝内衣,对治疗儿童痱子、老人全身皮肤瘙痒等病症的有效治疗率高达95.5%。所以这么多事实足以证明,蚕丝对人体确实有保健和医疗功能,为医学界开拓了一条非药物治疗人体皮肤病的新途径。

第二、美观。蚕丝具有珠光宝气的漂亮光泽,当外界光线照在蚕丝上,随着光波的长短不同,有的从表面反射,有的从内层反射,有的与更深层的反射光线相互干扰。使丝绸的光泽不呈现极光,而呈现美丽、优雅、珠光宝气的漂亮光泽,穿着起来非常的高贵典雅。

第三、质量上乘。蚕丝性能是各种纺织纤维共性品的佼佼者。根据实践证明,从蚕丝与棉毛、麻、涤纶丝等丝织品的断裂强度、相对湿强度、弹性恢复率、耐热性、回潮率、耐霉、耐虫蛀等性能相比较,蚕丝处于领先地位。所以现在市场上所销售的蚕丝被是很多老百姓争相购买的实用商品。由于蚕丝被轻便、保暖性好、容易存放、冬暖夏凉、四季皆宜。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也是国家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

推荐丝绸讲坛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提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匈奴人,因为匈奴人是丝绸之路开拓中最大的绊脚石。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虽然任务没有完成,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当然,如果没有霍去病,这条道路也不可能开辟成功。公元前121年,年仅19岁的霍去病领军出征,奔袭千里,从匈奴人手中夺下了河西走廊,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这四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霍去病不到24岁便英年早逝,汉武帝用“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这样的阵势,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他的墓冢被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马踏匈奴”的石刻也被摆放在他的墓前,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

“马踏匈奴”石刻长190厘米,高168厘米,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用以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这件雕刻造型简洁,风格粗犷,是西汉时代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公元41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攻克长安城,命其子长子赫连璝(guī)镇守长安。这匹马原本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后来被迁到碑林博物馆收藏。

这匹石马除了四蹄之下空空如也之外,咋一看和马踏匈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造型简洁,风格粗犷,形容两者的词汇几乎都是能够换着用的的。而在专家看来,这其实就是少数民族学习和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结果。

从汉武帝对匈奴连续用兵开始,打通了丝绸之路,也加速了两个民族的融合。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公元304年,自称是王昭君后代的匈奴人刘渊,模仿汉族的制度,在长安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而这匹石马主人的父亲赫连勃勃,甚至放弃了本民族游牧的传统,在今天的陕西靖边县修筑起了一座恢弘壮丽的城池——统万城,这也是匈奴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城市遗址。

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推行汉化政策,少数民族的复姓被改为单姓,属于匈奴的“赫连”被改为“刘”姓。从此之后,匈奴人便彻底和汉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