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2:34:09 |
  • ZTFB |
  • 10页

我深入思考了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且通过努力克服了它们。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技巧和文采,增加文章的魅力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一

心声,是内心深处的声音。它可能是一种渴望,一种哀伤,亦或是一种喜悦。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往往被各种外界的噪音所淹没,难以聆听到内心真正的声音。然而,只有真正聆听内心的声音,我们才能找回自我,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径。下面,我将分享我聆听心声的体验与心得。

第二段:远离嘈杂的外界。

要聆听心声,首先要远离嘈杂的外界。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噪音,比如手机的叮咚声、电视的嘈杂声、大街上的喧闹声等等。这些噪音让我们的思绪无法平静,无法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因此,为了聆听心声,我选择远离这些嘈杂的外界,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静谧的环境中,我可以沉下心来,专注于内心的声音。

第三段:寻找内心的声音。

在安静的环境中,我开始凝神聆听内心的声音。一开始,我只能听到一片寂静,仿佛内心完全空白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能听到一些微弱的声音。这些声音有时是对未来的期待,有时是对过去的追忆,有时是对人生的思考。它们就像是内心深处的小小尖叫,告诉我它们的存在。我正逐渐连接上了内心的世界,迈出了了解真正自己的一步。

聆听心声让我获得了很多益处。首先,我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愿望。在嘈杂的外界,我们很容易被一些虚无的欲望所迷惑,追逐着那些并不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而聆听心声后,我能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有助于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

其次,聆听心声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当我聆听内心的声音时,我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能力和潜力。这些能力和潜力可能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梦想要发掘的,也可能是一些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通过聆听心声,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更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第五段:实现内心的声音。

聆听心声只是第一步,将内心的声音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关键。通过聆听和理解自己的心声,我制定了一套行动计划,努力将心声实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努力和坚持。然而,只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内心期许,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属于我的幸福。

结语:

聆听心声是一条通向自我成长和幸福的道路。远离嘈杂的外界噪音,寻找内心的声音,从中获得的益处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加清晰自己前进的方向。通过实现内心的声音,我期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真正属于我的美好生活。因此,我鼓励每个人都要耐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回自我,追寻自己的幸福和心灵的宁静。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二

特警作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他们经常面临生死考验和巨大的压力。因此,聆听特警的心声和心得体会,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特警们经常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执行任务,有时会被困在山区、海岛等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常常面临身体疲劳、风险高、危险生命等问题。在特警内部,有许多他们向外界罕见透露的心声。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份食物和休息,更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特警在大量训练和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他们深知训练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和应对能力。他们也深刻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信任、合作无间,才能在危急时刻保护好自己和队友。通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特警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特警工作的人士。

第四段:对特警精神的理解。

特警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勇敢无畏的形象,更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他们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坚决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能够胜任各种复杂任务,并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和应对能力。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通过理解特警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和珍视他们的付出,鼓励更多人投身于保护社会安全的事业中。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注特警们的需求和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特警们表达关心和支持,例如捐款、提供物资、宣传报道等。同时,在个体层面,我们也可以从自己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尊重特警的工作和付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同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聆听特警的心声和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困难和奉献精神。特警们不仅仅是一群勇敢的战士,更是一群充满责任感和忠诚精神的保卫者。作为广大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三

八年级是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八年级是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一年,行为习惯好、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越来越好;而习惯差、成绩差的同学可能会随着信心的消失,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同时也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因受身边的不良之风的影响而呈下滑趋势……要想使学生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向表现优秀的同学看齐,要想学生身上好的行为、好的习惯能继续发扬,甚至更好,进入八年级,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再养成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谈谈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是思想上的持续教育、指导必不可少,经过初一一年的培养,班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机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纪律约束,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但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诱或太多,孩子毕竟是孩子,对这个社会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仍难免有思想认识有偏颇亦或不能自控的时候,比如:比吃穿用度谁更大方、比谁知道的非正规交际语言更多、谁的网游级别最高……这需要班主任时刻注意班级的舆论导向,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干预指导!所以,进入八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依然不能放松!

第二是重视习惯训练,“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其间,切不可忽略榜样的力量,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要及时给予奖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可以,也一定要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有家长的支持,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事半功倍!

第三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第四鼓励上进,巩固习惯,进一步完善班级评比机制,开展文明学生、卫生小组、等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哪个同学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也十分注意。

对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其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促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继续培养并巩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自我提问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一是课前激疑。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中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同学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从小学到中学,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如果我们帮学生设立个人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样他们在面对老师的要求时不再会被动的接受,而变为主动的学习,当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并付诸行动,学生各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会水到渠成。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超前教给学习方法,早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是我们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把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好比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行为和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和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张力。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四

如今,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快节奏,各种信息源源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中。然而,我们却很少停下来静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聆听心声,是一种与自身对话的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并认识自己。通过聆听心声,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方向,摆脱困惑、焦虑与迷茫,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

聆听心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有时候,我们停下来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声音。只有真正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聆听心声还能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聆听心声需要一种专注的状态和安静的环境。首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远离嘈杂的声音和外界的干扰。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冥想、静心或寻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我们的呼吸、发现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并尝试解读这些信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聆听心声,如写日记、与朋友交流或寻求专业辅导等。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心。聆听心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认真和努力。

聆听心声的人会有更深的内心体验和满足感。通过常常与自己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聆听心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增强自信并提高自我认知。此外,聆听心声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激情,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聆听心声,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强的内心连接和情感支持。当我们真正与自己对话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的共情和理解。

聆听心声不仅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提醒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感受。人生短暂,我们不应忽略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感受。通过聆听心声,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自我满足和幸福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停下来思考并与自己对话,找到内心的声音并为之付诸行动。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完善。

总结:

聆听心声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管理情绪并建立更真实的联系。通过寻找安静的环境、冥想、写日记或接受专业辅导等方法,我们可以聆听到内心的声音。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需求、感受和梦想,并付诸行动以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聆听心声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自信和幸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让我们坚守聆听心声的习惯,将心中的渴望转化为现实。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五

摘要:

“他不是我”,学生永远不能理解教师真正的生活,教师永远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是老师,这样才能真正地摆正心态,从而正确地理解学生,才能探明理解发生的条件与障碍以及实践理解的可能方式与策略。

“我就是你”,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能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心态甚至是学生自身来考虑问题。

关键词:理解;误解;转换。

正文:

在《理解教育论》中有这样一句智慧锦言:“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不过理解的真义,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是不尽相同的。然而仔细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理解学生的若干维度: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同样还可以体会到,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发其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此等等。

因此,理解学生须有两种境界:一是“他不是我”,一是“我就是你”。

他不是我。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所以说,作为教师,你首先必须清楚的是: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除非我们可以互换角色,亲自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而这个要等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了再说。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

然而实际上是,误解现象时有发生。在认知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接受新内容较慢,记忆力不强,经常出现学习错误,不善于动脑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佳,居其一者即为不聪明或愚蠢的学生,并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多做题,做得越多,考试成绩就会越好;也有的教师认为,天真地流露自己的情绪,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兴趣甚至有相冲突的兴趣,对教学现象表现出反感,或害怕学习困难等,有其一者即是差生,并认为对学生越是没有好脸,让学生怕老师,才能教好学生;还有的教师认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顶撞老师,犯了错误不能马上改正,经常不举手提问,甚至问一些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等,就是坏学生的表现。在情感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年幼无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因而教师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教师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大都缺乏毅力和自我约束力,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及不能享受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因而在与学生交往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置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不顾,有时甚至剥夺学生的自由选择与自由创造空间,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有的教师认为,考试成绩是硬指标,感情因素是软东西,因而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感情因素,或者用成人的指标来看待学生,等等。在行为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目的的合理性,并急于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将学生的目的置之不顾;有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依靠“内容导向”,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处理教材,不明白特定的教学活动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素质、到底能发展学生什么素质;有的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自己的利益与兴趣角度考虑多,忽视了学生的利益与兴趣,甚至宁可用自己感兴趣的低效手段与方法,也不用学生要求的高效手段或方法。还有的教师脱离实际地“创造”,搞没有教学效果的“花”架子,强迫学生言听计从。

凡此种种表明,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要想真正的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他不是我”,学生不是老师,有此认识,才能真正地摆正心态,从而正确的理解学生,进而才能探明理解发生的条件与障碍以及实践理解的可能方式与策略。

我就是你。

一个名为《204教室的潘多拉魔盒》的故事:204班是学校出了名的差班。204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早恋现象严重,而且贪玩,学习成绩较差。每一个老师才来的时候都是斗志昂扬,以为能用呕心沥血、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化腐朽为神奇,拯救这一群误入歧途的祖国花朵们。但他们根本不买账,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的面孔隔段时间更新一次,反正,谁来谁去都无所谓。

后来来了一位被恶搞绰号为“饭桶”的老师,他与学生们玩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的游戏。他准备了一个盒子,然后要求学生和他一样匿名在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投到盒子中封好。他要求学生认真上一节课,课后就打开盒子,朗读卡片上的内容。潘多拉游戏每周玩一次,唯一的要求就是玩之前的那些课不能开小差。

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是邪恶的,它因为人类的好奇心而带来许多不幸和灾难。“饭桶”带给204班的魔盒也似乎是邪恶的,一周周过去,闹剧越演越烈。那种“我爱你”之类的话因为不再新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一个人写得最为惊天动地,几乎分几次把他的故事完整讲了出来。他的卡片上写着自己的一段早恋故事,直到故事的结尾,两个人为了拿钱离家出走,女孩不慎坠楼而亡。

随着故事的讲述,学生们被一种沉痛所感染。这时,“饭桶”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他的故事。

那是204班最后一次玩潘多拉魔盒游戏。那个魔盒,在那一堂课之后被扔进了垃圾桶。204班不再疯玩了,范老师从作业本和卡片上对照笔迹,和所有写过秘密的同学都单独沟通,一一为他们解开心结,早恋现象逐渐消失,学习成绩有了好转。

一年后,204班的大部分同学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全校师生一片哗然。可是204班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成绩绝不是出自运气,而是范老师用心良苦的结果。

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教育的力量。不是靠说教,不是靠严厉,而是一种转换,一种角色的转换--“我就是你”。

“我就是你”,说的就是,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能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心态甚至是学生自身来考虑问题。“我中有你”最常见的是换位,换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要真正理解学生,就要求进行换位思考。否则,理解学生就会出现障碍。然而换位又是那样的不容易,因为人们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己度人。特别是教师的地位、身份、经历、扮演角色等方面不同于学生,所以有时不可能以完全换位的方式走进学生。但是换位思考有它的好处:它可以淡化原本的权威,假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使师生关系变成“我与你”的关系,倾听着学生的话语,经历和体验着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不仅是换位思考有意义,而且需要的可能更多,比如需要移情。移情就是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感情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罗杰斯说,“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教师应该“能整个儿接受学生碰到某一新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这样一种教师能接受学生偶尔显露的冷漠、钻牛角尖的错误想法以及为实现自己目的而做出的艰苦努力。他能接受既干扰又促进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同胞的竞争、对权威的仇视、对个人适宜性的关注”。罗杰斯所描述的这些无疑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甚至可以说就是理解学生的一种表征。

结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地理解学生,消除误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应通过换位或者移情等方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学生。做到以上两点,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兵法》,万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理解学生》,陈振华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3、《班主任工作十大谋略(上)》,黄兆龙著,《班主任之友》2005(2)。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急速,常常忽略内心的声音。然而,聆听心声是一种重要的内心修炼和生活方式。在我所理解的意义上,聆听心声不仅仅指的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更是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和倾听,来更好地了解自己、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段:聆听内心(300字)。

聆听心声首先需要我们停下来,停下来与自己进行对话。我们可以通过冥想、静默、写日记、反思过去的经历等方法来帮助自己专注于内心。在这个安静的时刻,我们能够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有时候,这个声音可能会被日常琐事所淹没,在外界的喧嚣中逐渐湮灭。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内心状态,摆脱杂念,聆听内心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段:倾听他人(300字)。

聆听心声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内心,我们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来增进沟通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太过于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忽视了他人的声音和需求。然而,当我们愿意聆听他人的声音时,我们能够建立更深入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沟通能力。聆听他人的声音,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第四段:从心声中成长(300字)。

通过聆听心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这些需求和愿望是我们成长和追求幸福的动力。当我们真正倾听并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同时,聆听心声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短处和潜在问题,通过反思和思考,不断改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第五段:总结(200字)。

聆听心声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过程。通过聆听心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自我意识,改善人际关系,成就个人成长和幸福。在这个喧嚣而快节奏的世界里,聆听心声是我们与自己建立联系的纽带。只有真正倾听并尊重自己的内心声音,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加关注内心的声音,在聆听中寻找自我,成长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七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样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很多,而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心。

谈心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沟通的桥梁,谈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谈心,就谈不上班主任工作。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个人的思想;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整个班级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知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大;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诚,情操的高尚,心地的善良。但学生是个复杂的群体,由于他们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成绩差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谈心工作的难度,所以班主任做好了谈心工作,就做好了班主任工作。一个善于谈心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班主任;是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

谈心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谈心效果,必须讲究方法、讲究策略。下面就班主任谈心的艺术,谈点个人的管见。

一、谈心要坚持日常化。

我认为,与学生的谈心应该是一项常规的工作,而不是救火队员式的。等发现问题了,才要找学生来谈话已经太迟了。对于没有担任学校其他行政事务的老师来说,应该做到定时跟每个学生谈话。当然,可以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只要在路上碰到,三两句话寒暄就可以解决。而有的学生,则是需要多次的、长期的交流。

不要把班主任谈心当作负担,要把他当作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和学生谈心,就不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不了解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谈心,既是了解学生的手段,也是教育过程的本身。在谈心中不知不觉就把问题解决了。大雪无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坚持天天谈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谈心。谈心的形式,不必拘泥。和学生的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交流,甚至一个眨眼,一个转身,一个举手,一个投足都可以把必要的信息传递,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当然,深层次的谈心,每星期要根据情况,做必要的安排。

二、谈心时老师要先向学生交心。

谈心谈心,以己之“心”换生之“心”才能做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班主任在平时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同学生常接触,多聊天,学生才乐意向老师倒出心里话。和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可先给学生谈谈自己的性格,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家庭,谈谈自己的子女……,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

假若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常发脾气,谈心时又好教训人,学生就不愿讲出心里话,老师讲的话学生也不会听进去。因此,在谈心时,必须地位平等。无论你地位年龄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待,双方都有发言权,你可以批评我,我也可以批评你;在谈心中有些不同看法,甚至因此争论起来、各抒己见,也不能认为纪律观念不强,更不能认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谈心有时是商量,学生可以同意你的看法,也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要允许他们保留意见;要允许学生有反悔的机会。

三、谈心应有一个恰当的邀约。

老师突然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某个同学说:“×××同学,请你出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

我想,与个别同学的谈话邀约,应该是要悄悄进行、低调处理的。我们老师可以在作业本中提出真诚的邀请,可以写一张小纸条找个机会交给这位同学,可以在路上碰到了跟学生预约一下,可以在放假的时间以电话的形式邀约。

总之,我认为,一个成功的邀约,对于后面谈心的顺利进行,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在一开始就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之能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老师。从而让老师能更顺利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工作。

四、谈心要因人而异、随事而异。

谈心的目的是要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学生存在问题不同,谈心的内容自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有一学生学习很勤奋遇到问题却不喜欢问,成绩没有什么长进。他很着急,一天他问我自己为什么成绩总上不了,我用郑板桥关于学问的一席话送给他,“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能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有一学生恰之相反,一有问题就不加思索,马上就问,同桌不堪其扰,于是我谈心时把孔子的一席话送给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提醒他要勤于思考。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把他找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让他品尝了一个小杏,问他什么滋味,他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我又让他品尝成熟的杏,问他感觉如何,他答到:“又香又甜,非常好吃。”我见时机已到,问:“为什么?”他答道:“因为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我接着说:“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在我的启发下,他真的变了,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毕业时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我班有位学生染上了吸烟的不良习惯。开始,我不了解情况,以为他不懂吸烟的危害,于是就对这位学生大讲特讲吸烟害处,结果收效甚微。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吸烟,主要是认为吸烟神气、有派头,还可以联络感情。原因找到了,再找他谈就能有的放矢,在我的耐心教导下,最后这位学生改掉了吸烟的不良习惯。

五、谈心要注意地点的选择。

在人来人往的年级办公室里,一个老师的对面坐着一个学生。老师正在慷慨激昂的发表言论,同学头低低的,看不出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这时候走来一个老师,对谈心的老师说:“你又在给你们班的孩子上政治课啦?”再一会儿又一个老师走过来,对着学生说,“×××,你今天又犯什么错误啦?”

天啊,这哪里是谈心啊?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内向型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次煎熬。不用说,这样的谈心也注定是失败的。谈话会以学生心里暗想“终于讲完了”而告终。

每当看到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这样做的时候,我都对那位接受谈心的学生送去同情的目光……孩子,难为你了……更有老兄偷偷告诉我:要经常在年级室里跟学生谈话,这样,领导看到了,才会觉得你在做工作。对于这样的老师,除了鄙视之外,还是鄙视。

谈心的场合,我想,应该就像情人间约会一样,必须精心挑选。为什么一定要在年级办公室呢?老师的宿舍、校园的某个僻静的地方、小树林里……本人有几次是选择在学校前的小溪边,坐在小桥上,听着流水的声音……这时候,师生之间不会再有距离,谈话自然而然就会很和谐的进行。

当然,应该注意一下的是,谈话的地点不能是因老师的兴趣而定。而是应该因谈话学生的性格特点、谈话内容、学生性别而定。

六、谈心时要掌握“火候”

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心理状况会有所差别,了解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与学生交流,从而打动学生的心,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学生的'交流渠道应与时俱进、多样化。不是说一定要面对面地坐着讲话,那才叫做谈心的。谈心的形式,可以是面谈、书信、网聊、短信等。教师可结合一些特殊的时间,如春节、母亲节、愚人节等节日交流,在活动中完成谈话,尤其在学生生日的时候,结合他存在问题,找其谈心以示祝贺或勉励,既让学生感到浓浓师生情,又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某学生平时无所事事,浪费光阴,在他十五岁生日时候,我送给他一张生日贺卡,并当面赠给他,贺卡写下美好祝福语,“十五岁是浪漫的花季,珍惜时间吧,让生命之花长开不败”。这个学生收到礼物后很受感动。谈心还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进行。比如在主持本学期的第一次主题班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主题活动时,以此为题引入我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人和事,以及又有哪些不够文明、不够健康的地方,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样,通过学生的口把老师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既培养了班内的民主作风,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又和全班作了一次集体交流,达到了教育目的。

我班有一个女生,成绩不错,性格活泼开朗,脸上总挂着明朗的笑容。可有几天总觉得她心事重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我觉得不对劲。我了解这个女生的家庭情况,自幼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着重难轻女思想的老人并不重视她,幸好小学四年级时被母亲接回生活。母亲已再婚,并有一个异母的哥哥一起生活,但小姑娘十分乐观,心性开朗而健康,从不因家庭的特殊而烦恼伤神。这几天是怎么了,我借口班级事务把她叫到操场跑道边,这里谈话比较放松。先随口聊天,不经意谈到了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眼眶一下子红了。原来母亲与后父出现了矛盾,已分房且互不理睬,她十分害怕平静的生活将再次打破,她很珍惜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我对她说:“父母是大人,他们的感情生活不是你能理解的,妈妈有妈妈的生活,她也要为自己的幸福打算,但一定要相信妈妈是最爱你的”。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又恢复了以前的开朗。

教室里,某同学极不情愿的离开了座位去找老师,因为,老师跟他约好的时间到了。可是,他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

老师宿舍里,老师正春风化雨般的诉说。学生目光飘移,坐立不安,不时看着手表,心里暗暗叫苦:“老师,饶了我吧,我今天作业要是再没完成的话,我就死定了”。

谈话要在什么时间,应该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预约。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解决好后顾之忧,学生才能安心跟老师畅谈。

谈话的时长,也应该把握好。不可太长,一般尽量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没有学生喜欢婆婆妈妈、谈话又长又臭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也不要妄想一次的谈话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很多学生,谈话是需要多次的。

日常事务繁忙的老师,要挤出时间来跟每个学生谈话,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应抓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了。比如,可以约学生在食堂边吃饭边谈,可以边跑步边谈,边投篮边谈,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谈等。

七、谈心并非一定要有目的。

我在主管学校初三教育教学工作时做了一个学生意愿调查,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请你给班主任提个建议”,一个叫胡珍的同学是这样写的:希望班主任也能找我们“好同学”谈谈。(注:“好”指的是“没有犯错误”、“成绩没有下降”、“思想情绪没有出现异常”、“暂时没有遇到困难”等等)。

是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异常,老师找他们谈心是完全正确的。当学生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我们不作为,这是一种教育失职。但是,我们的谈心,并不一定都应该充满‘教育性’,不一定每一次谈心都带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时候,不,应该说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很随意地和学生谈心,当然,这种随意性的谈心,叫做‘聊天’更恰当一些。这种没有教育目的的谈心或者说聊天,是我们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当然不是反对教育目的明确的谈心,包括教育痕迹很明显的教育行为。有时候,对于一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教育难题,我们需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单刀直入、斩钉截铁、“三下五除二”式的谈话:“你不能这样……”“你应该……”这也是一种教育,这种谈心未必无效。但这不是唯一形式的教育谈心,我们应该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聊天。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善于以朋友甚至是“哥儿们”的身份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与他们交往,至少要让孩子在某些时候忘记了我们是老师。教育目的在这里被隐蔽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教育目的”已经“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总之,谈心只要蕴含教师爱护之心,有的放矢,巧妙使用,就如点点甘露,潜移默化,滋润学生心田,让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桥梁,才能收到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谢凌云。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特警,我常常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因为我肩负着保护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然而,背后的心声与体验却是少有人能理解的。在长久的工作中,我体会到了特警们的苦与乐,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职业的热爱。

第一段:特警的工作压力与心声。

特警是公安机关的精锐力量,他们在社会治安复杂的环境下履行着危险而艰巨的任务。与一般的警察相比,特警承受着更加严苛的工作压力。他们经常需要在夜间执行任务,等待着危险与不确定的挑战。同时,特警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不规律的作息使得他们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然而,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警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守护着城市的安宁,为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

在长期的工作中,特警们通过聆听与交流,逐渐体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与体会。首先,特警们深切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特警们经常需要与家人分离,无法陪伴他们享受平凡的生活。这使得特警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懂得家庭的温暖和重要。其次,特警们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在特警训练中,团队协作是至关重要的,每个特警都要尽力保护自己、保护战友。特警们逐渐明白了团结的意义,懂得与战友共进退,共同战胜困难。

第三段:特警的感悟与深思。

特警的工作离不开思考和感悟,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他们深知经验的重要性,从每一次任务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应对能力。与此同时,特警们还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与社会群众产生联系,让人民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保护。他们体悟到,特警的职责不仅仅是打击罪犯,还要与人民群众一起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

第四段:特警的成就与使命。

特警们心甘情愿地承担着危险和艰巨的使命,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存在对社会的安宁至关重要。他们的成就不仅来自于每次成功完成的任务,更来自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特警的奉献,而特警的成就和成长也始终与社会安全和人民幸福紧密相连。

第五段:致敬特警,传递尊重与关怀。

无论是工作时的紧张与压力,还是心灵深处的心声与体验,特警们都值得我们给予尊重和关怀。他们是社会的守护神,是人民的朋友和保护者。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特警的辛苦和付出,用我们的言行来传递尊重与关怀。同时,我们也应该共同努力,为特警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让他们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致敬特警,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总结:

特警是社会安全的守护神,他们承担着危险的职责,为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和保护。在工作中,特警们经历着许多压力与困难,但他们通过聆听心声,总结心得,不断反思与思考,逐渐成长并取得成就。对特警们的尊重与关怀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在致敬特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九

记得初二刚开学,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老师、学生都不能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借此时机,我们一起来聆听学生的心声吧!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这项保密的倾诉活动呢?我左思右想,最终决定让学生以纸条形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分享生活中的乐事,畅想未来的梦想,总之,一切的喜与忧都可以尽情发泄。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一股感动,一股欣喜,一股天真,一股担心,齐拥而上,让我受益匪浅。

感动的是孩子真的很懂事,很孝顺。有的孩子家长身体残缺,在说理想时,孩子竟会说:“我想当医生!医生可以救死扶伤,也可以研制最好的药医好那些先天残缺的人。”有些孩子家长在外地打工,不能陪他过生日,孩子由一开始的'苦恼想不通:“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回来陪我过生日?”到后来理解父母的艰辛,再也不提过生日的事情,而是倍加珍惜和父母团聚的日子。

欣喜的是孩子对老师实话实说。有个孩子腿有些毛病,她在诉说自己的苦恼时说:“我最怕的事是擦黑板,因为我擦到高处时,就要踩板凳,我一踩板凳就摔倒了,所以……”我想说:孩子没事的,老师会为你排忧解难的。还有个孩子说:“老师,从小到大,我想当组长,可是一直没机会。”“可以。老师帮你实现组长梦,不过,你要更加努力。”

天真的是有的孩子认为树叶落了,树就会死去:有些孩子想有个愿望瓶,帮自己实现所有的愿望;有些孩子想研制一种长生不老药;有些孩子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幼稚,稀奇古怪。

担心的也好多。(1)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如无知的责怪自己个子低,不能骑电动车;埋怨家长不给自己买电脑。(2)孩子的错别字如:“我的苦脑”、“老师,您心苦了”、“到长城完耍”等等。(3)有些孩子不能说清事情,说来说去没有主题,一塌糊涂。

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情况,排除学生的忧虑,快乐大家的成长。

青少年性别人格的构建。

青少年对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的偏离变得不能容忍,与年幼儿童相比,那些不同于他人,表现出异性行为或者表达出对异性活动的兴趣的青少年,会对同伴做出更多消极的评价。在青少年后期,他们对自己作为男人或者女人的角色认同更加适应,而且在考虑性别角色的时候更加灵活。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男孩的关注多于女孩,不管积极还是消极的关注都给女孩传达一个信号,男孩比她们更重要。鉴于待遇不同,成绩可能受到影响,早期研究发现女校儿童确实比其他女孩优秀,但研究并没有科学的控制在女中和对照学校学生本身的差别,所以女校没有教育学家想的那样有利。儿童具有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物基础能帮助指引他们发展,而且在从出生到真正成为男孩儿或者女孩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人的影响,这些人都会用他们对男孩和女孩的理解来影响这些儿童。我们必须尊重在性别发展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作用,也必须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王刚。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警界中最精锐的特种警察部队,特警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往往只看见他们英勇的一面,却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通过聆听特警心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压力和困惑,促进警民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二段:透视特警世界。

特警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注定了他们与常人的差异。他们常常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之下,需要承担高风险、紧张的任务,可能面临生死考验,这对心理素质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而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对家庭的牺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这使得特警们内心充满着无尽的苦涩。

在深入交谈中,我聆听到了一位特警的心声。他讲述了自己长时间分离家庭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尽管特警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并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温馨。聆听特警的心声,使我意识到特警们不仅仅需要外界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更需要回家的温暖与宽容,才能在艰难的工作中保持坚韧和勇气。

第四段:关注特警心理健康。

特警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经常被封闭在一个高压环境中,接触常人很少,这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产生。聆听特警的心声,也意识到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特警们需要适时地进行压力释放和关注心灵的修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以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健康。

第五段:共同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聆听特警的心声,让我明白到只有我们全社会对特警进行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警民关系。我们应当加强对特警的培训及关爱,让他们充分享受社会的尊重和温暖。同时,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应该更加主动地了解特警的工作情况和生活境遇,增强对特警的认同感,与他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

通过聆听特警的心声,我们更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困惑,也更能促进警民之间的良好关系。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让特警们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坚强和勇敢,为我们的社会稳定和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聆听心声心得体会篇十一

现代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个性为特征的。一个能够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不仅要继承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但根据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各地报刊披露学生因耐挫力差而离家出走、自寻短见沦为罪犯的现象越来越多。面对这种现象,家长感到迷惘,老师感到困惑。该如何对待挫折教育已成为当今家长、教育者普遍议论的话题。

什么是耐挫力呢?

所谓耐挫力就是指人们抗御心理挫折的能力。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时,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目的不能实现时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愤满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

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就客观原因而言,他人不公平的评价、歧视、虐待等均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例如,有的学生因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就会受到较大的委屈,还有的学生因其考试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往往不加具体的分析,就给予“笨蛋、不争气”等不公平的评价,使学生承受不起。就主观而言,孩子的身心特点,追求的目标,人生经历等可能造成挫折的主观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求处处顺利,期望过高,一旦这些愿望落空,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免不了会遭受或大或小的挫折。面对挫折,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挫折才算正确呢?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在对他们进行基本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挫折心理教育充分重视对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和教育,力求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耐挫力是一项十分细致和艰巨的工作,鉴于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实。

践,我认为应该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育,从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和耐挫力。

一、教给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不可避免的要应付和解决面临形形色色问题。有些是他们有力解决的,而大多数是他们无力或无法解决的。例如,有些学生给人指出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却得到多管闲事的指责;有的学生主动帮助学生修理桌凳或排忧解难,却遭到同学们的“显红”的讽刺。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一个对人对己对事的正确态度,他们就会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就会产生挫折感,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自我欲望和要求,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一、多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材的教育。

二、真诚关怀遇到挫折的学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年龄,很难正确对待,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怀,指导和帮助。而不少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采取简单的批评方式。这无疑对学生来说是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有些学生逃学旷课。所以,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诚关怀他们,询问原因,把更深更浓的爱插入受挫生的心中,鼓励他们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

三、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在平时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活动,如开展一些比赛,使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提高对挫折的忍耐力。只要我们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相信一定能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不是作曲家,但我会尽力让知识和道理化成优美的音符,引导学生去奏出人生的动听乐章;我不是雕塑家,但我会努力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师德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形象;我不是艺术家,但我会不懈努力,探索教育的艺术,让祖国的花朵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顾国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