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 水仙雕刻后怎么养护(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17:35:21 |
  • ZTFB |
  • 13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一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汉族民间传说。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八仙过海”故事的作品是元明之际的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

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推荐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之后,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我的个性潜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一、起源

起源之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

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构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来源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起源之二

八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行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此刻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之后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构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行次序,已经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理解了吴氏的说法。传说介绍

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加工了八个拼盘、八个热菜和一个热汤。拼盘各自用自我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

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

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

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我的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甩开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步其后尘,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瞬间,百舸争流,各显神通,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顿时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急派虾兵蟹将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显其能,兴海所为。

东海龙王恼羞成怒,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蓝采和不甘示弱,与之争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住关进龙宫。

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

东海龙王怒不可遏,急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不制服众仙誓不罢休。于是四海龙王催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惊天巨浪,杀气腾腾地直奔众仙而来。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忽见金光闪烁,浊浪中闪出一条路来,原先曹国舅白云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怀抱云板在前开路,众仙在后紧紧跟随,任凭巨浪排山倒海,却奈何不了他们。四海龙王见此情景,十分恼火,又调动了四海兵将准备再战。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或说专门来调停),便喝住双方出面制止,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各持宝物,乘风破浪、遨游而去。

二、后世影响

有关八仙过海的故事,能够说是中国汉族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道教神话故事了,几乎是老幼皆知。

所谓八仙,就是指由道教的八位神仙组成的一个神仙群体,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他们的完整说法始于元朝(1206年-1368年),到明朝(1368年-1644年)正式定形。

而关于他们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故事说:有一位神仙邀请八仙去他那里参加宴会并观赏牡丹花,回来时,他们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集团,展开了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我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

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最动人的传说之一,此刻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个性在民间,它的影响是很广泛的,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流传到日本的沿海地区。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一样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三、形象来源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一样,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一样,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此刻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

四、道教掌故─—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一样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能够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齐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推荐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推荐,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之后,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我的个性潜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五、八仙介绍

八仙人物来源不一,时代不一样。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资料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构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拥有不一样的含意,直至明吴元泰《八仙来源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代替张果老、何仙姑。

在民间,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代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相传八仙过海从崂山出发

2015年6月18日半岛网·城市信报特约撰稿田野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香港电视剧《八仙过海》在大陆热播,而这首名为《八仙过海》的主题曲,相信许多读者至今都耳熟能详。

“八仙”是中国得道的八位仙人,关于他们的传说具体起自何时不得而知,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然感染了全世界。新加坡、日本也有关于八仙的电视剧《东游记》上映,足见八仙故事的魅力之大。话说回来,八仙的故事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八个人?估计不少读者对此也不怎样清楚。这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八仙。

说八仙的传说,我们就得先说说这八个人。这八人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每人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历经劫难最终得道成仙。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八个人呢?杨绘宏曾撰有《历史上真实的”八仙“》一文,对八仙的来源有所考证。据其分析,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有些模糊的影子,之后又被人们杂糅上一些故事,才成了“八仙”。我们不妨挑几个解说一番。

一、铁拐李

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二、张果老

张果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而且在新、旧《唐书》有传。史书里记载,武则天时,此人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三、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四、何仙姑

最令人称奇的是何仙姑,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长得极为标致,但实际上原型是一个农妇。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二百公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也就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五、汉钟离

汉钟离,本名钟离权,姓钟离,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六、韩湘子

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韩湘被附会为韩湘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韩愈在徐州任职时,曾作《赠族侄》一诗,据说是写给他一个远房侄儿的。诗曰:“击门谁家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据此推测韩愈这位族侄懂得一点道术。之后,为了流传的确实及可信,便将这位族侄坐实到有名有姓的韩湘身上,尽管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辈,而不是侄儿辈,但一般人也不会去考究了。

其次,韩愈向以孔孟道统自居,对佛道异端力行排斥,能够说是一位坚决的卫道者。他的固守形象得到颇多赞誉,自然也引来一些佛道人士的不满。于是,将其亲族中人塑造成术士,甚至神仙,韩湘的名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七、蓝采和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蓝采和,南唐进士,原名许坚,地方史志记载为安徽庐江南乡黄陂湖人,取其民间歌谣蓝采和词牌为艺名。常衣破蓝衫,围黑木树枝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踏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椿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留下歌词极多,皆率性而作,“多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之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不明白是哪里的人。总是见他身穿一身破烂的蓝色衣衫,腰束一条三寸宽镶嵌有六颗黑木扣板的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打着赤脚。夏天时他在衣衫里加上棉絮,冬天则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像蒸汽一样。他每一天都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板,踏着节拍,在城中唱着歌谣沿街乞讨。蓝采和走起路来脚上的靴子总是嘎嘎作响,带着醉意歌不离口,和着节拍,边走边唱,每次都是吸引着无数男女老少跟着看热闹。

蓝采和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虽然表现出一副癫狂的样貌,但言语充满了智慧,人们向他提问,他往往随口答来,话语幽默,让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词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养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踏歌。

在乞讨时人们给他钱币,他就把钱币用长绳串起来,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问。如果见到贫穷的人,他就会拿去救济别人,但更多时候是买酒喝。

蓝采和一生游历天下,走了很多地方。有人自小就看到蓝采和,等他们到年老后,却见蓝采和还是那么年轻。之后蓝采和游玩到濠梁,醉卧于酒楼中,这时听见有云鹤笙萧之声,蓝采和忽然轻轻地升起,飘向云中,将身上的衣衫腰带脱下,然后冉冉而去。

据后世碑刻记载及乡里传闻,蓝采和在唐高宗年间中过进士,入朝为官,因为忤逆权臣,随后解印归田,回到家乡,追寻七贤踪迹,隐居园林,常踏歌而行。后被汉钟离点化,羽化成仙,人称“大罗仙”。

他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三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就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貌,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多少竹林七贤的影子。蓝采和的传奇故事为当地人代代相传,至今仍不绝口。不是元杂剧《钟离权度蓝采和》所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蓝采和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

八、曹国舅

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为河北宁晋人、宋代国舅。

曹佾乃北宋开国王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宁晋,曹芸的父亲及以上曹氏诸人死后均葬于其原籍宁晋县延白村曹氏祖茔,后世迁徙灵寿,遂灵寿成为籍里,但曹彬却让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宁晋,守护宁晋县之曹氏祖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

排行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但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在如元明杂剧《岳阳楼》(水仙子)云:“这一个曹国舅是宋朝的眷属。”又如明代仙传《仙佛奇踪》(又名《消遥墟经》)云:“曹国舅,宋太后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经旬不食。一日,遇钟离、纯阳二仙。问:“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舅指天。曰:“天何在?”舅指心。二仙笑谓曰:“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面目矣。”遂授以还真秘术,引入仙班。”

在金代古墓砖雕八仙像中,曹国舅均跻身其间。董明墓曹国舅砖雕形象为:“头挽双鬓,身著蓑衣,披蓑裙,赤臂跣足,满面堆笑,颔蓄长须,是一个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着个篮子,双手持一把笊篱。”自元代杂剧《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中以何仙姑代替曹国舅,并“拿走”了曹国舅的“笊篱”始,明清的作品中便出现了新的曹国舅扮相。《东游记》中的曹国舅手持玉板,《邯郸记》中的曹国舅则手握象简朝绅,《芥子园画传》中的曹国舅手执拂尘,已经跟当年的形象迥然有别了。

历史上“八仙”有多种版本

说了八位仙人的故事后,我们再来说说“八仙”的传说。说起来您可能不明白,“八仙”一词早在汉代就有了,自此之后,不断更新换代。也就是说,历史上其实有过多种不一样组合的“八仙”,直到明朝才把人选敲定。

最早的八仙出此刻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他们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之后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到了晋朝,“八仙”出现第二套。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之后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发展到唐朝,第三版“八仙”问世。这班人马我们能够从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中一窥其风采,这首诗用传神的文字描述了“酒中八仙”的醉态。他们分别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淳、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其中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当然,那里的“八仙”还是八位文学家。

直到宋初,此刻公认的第四版“八仙”才算初具雏形,而第一个尘埃落定的人物就是吕洞宾。上文说过,吕洞宾原名吕岩,是唐末人,他的道学修为极高,加上宋、元时期大力推崇道教,有关他的神话也就越来越多。之后著名的全真教兴起,为回应汉族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全真教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汉族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变,八仙故事流传愈广,资料愈繁富。吕洞宾则被尊称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但是这一时期,八仙中的其它人物还是经常变动,如元朝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代替张果老、何仙姑。

“八仙”最终尘埃落定是明朝的事儿,这得益于著名小说《东游记》的撰写。明朝嘉靖年间的小说家吴元泰根据历史素材进行创作加工,写出了著名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全书五十六回,完整叙述了八仙从修炼成仙,到八仙过海的全过程。在书中,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

一、铁拐李,二、汉钟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行次序,已经与之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理解了吴氏的说法。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即便吴元泰定了八仙的座次,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依然有不一样的八仙。《神话“八仙”的由来》一文称,刘海(或作刘海蟾,著名故事《刘海砍樵》就是说的他)就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八仙过海取材于犯人偷渡

八仙故事中最经典的一幕自然是八仙过海,《东游记》也将之作为全书的高潮。

传说,八仙聚齐后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

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我的法宝,将之投入海中作为载具。瞬间,百舸争流,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八仙遨海引得海面翻江倒海,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东海龙王为报仇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这场战斗打得天昏地暗,直到之后南海观世音菩萨出现,双方才罢了手……

故事确实精彩,但现实却很残酷,因为据之后的史家考证,“八仙过海”其实取材于犯人偷渡事件。《重庆晚报》所载《真实“八仙”是越狱犯》一文说:在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之后,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持续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这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传八仙过海从崂山出发

都说八仙过海是从蓬莱出发,但既是神话,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版本。在青岛崂山,就有一则传说─—八仙过海实际上是从崂山出发,目的地才是蓬莱。有证据吗?有,这证据就是崂山十二景之一的海峤仙墩。不光八仙过海的传说跟青岛的崂山有关,在青岛,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八仙的故事。

崂山至今还有八仙墩

海峤仙墩是崂山十二景之一,又名八仙墩。它位于崂山的东南角,离旅游景点太清宫有六七公里远,只有一条小路相通,一般游客难以到此。据《崂山志》记载:“八仙墩,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

这一景观极为壮美,是大自然的杰作,其构成原因主要是海水侵蚀。因为那里风急浪高,经千万年浪涛冲击,岬南侧底部逐渐剥蚀镂空,最后坍落下来成为一片陡立的石壁,顶部突出的部分,形如大厦的飞檐,地面坍落的部分,就构成了“八仙墩”。但是,民间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八仙墩实际上是八仙过海的出发地。

有关八仙墩的传说,猎城网是这样介绍的:传说有一年,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吕洞宾、曹国舅、何仙姑和蓝采和一行,从蓬莱仙境腾云驾雾来崂山。他们游遍了崂山,来到崂山南头的海边,坐在八块大石头墩子上,边歇息,边品茶饮酒,商量过海东游的事。议论来、商量去,大伙一致推举德高望重的张果老带领大家过海东游。张果老推让半天,也推卸不掉,只好从石墩上站起来,慢条斯理地道:“列位仙友,要跨过眼前这波涛滚滚的东洋大海,在这人烟稀少的海边上,没处找船,只好靠咱们各显其能了!”

其余七仙听了张果老的话,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异口同声地道:“果老此言差矣!凭着咱们这天上地下堂堂有名的八大神仙,莫道过这东洋大海,就是远渡五洋四洲也易如反掌,轻似弹灰!”说着,一个个从石墩上站起来,取出各自的法宝,准备施展拿手本领。张果老骑上毛驴,铁拐李抛出了拐杖,汉钟离扔出了蒲扇,大家纷纷跃入海中,不成想远处一个妖精正在注视着一切。

原先东海龙王派在这东海把守海口子的是一个龟精,他起初看见八仙坐在石墩子上又吃又喝,又表演各自的法术,看迷了,早把自我的差事忘干净了。直到海边悬崖下已空无一人,只有八块孤零零的大石墩子还在浅水里,他才如梦初醒,自知放人过海犯下大错,定将受到东海龙王的严厉惩办,顿时对八仙生起气来,个性是对那个站在石墩子上指手画脚指挥他人过海的干巴老头儿,更是恨之入骨。它直着刚硬的脖颈子,伸出尖尖的头,使上了全身的狠劲,朝着张果老坐过的那块大石头墩子猛撞过去,只听“扑通”一声,那大石头墩子被撞歪在海水中了!由于那龟精使劲过猛,把长长的脖子和尖尖的头都撞进了肚子里去了,所以,直到如今,海龟在不行动时,总是把脖子和头紧紧缩回肚子里。又因这八块石头上曾坐过八仙,打那以来,人们便叫它“八仙墩”。而那块被龟精撞歪的石头墩子,至今仍倒在崂山南头的浅水中。近的夏庄街道有一个少山村,它是由十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其中有一个自然村名叫“夹脚石”,说起这夹脚石村名的来历,就又引出一个八仙的故事。

传说李玄(即铁拐李)被崂山的美景所吸引,也曾到此地游览。不曾想,躲在东海里的一只螃蟹精得到了这个消息。这只螃蟹精一向不服气李玄的道法,为了显显自我的本事,它在少山的山脚下寻了一块僻静之处,隐身藏了起来,单等着李玄到来时,出其不意地露上一手。说来也巧,这一天李玄来少山游览,一下子就被螃蟹精的蟹钳子夹住了右脚腕。李玄责问道:“螃蟹精,我李玄与你无怨无仇,你为何要用蟹夹夹住我的右脚腕?”螃蟹精此刻得意地道:“李玄,我明白你们八仙要去王母处赴蟠桃会,那就借你点光,你既然能点化旁人成仙,怎样就不能度我成仙一块儿去呢?如果你也将我点化成仙,我就松开蟹夹,你若不答应,我就夹断你的右腿。”李玄听后大怒,骂了声:“妖孽,不知死活的东西,成仙务必得有仙缘才成。你这精怪不好好在海中修行,却爬上岸来横行霸道。我今日本应为民除害,但念你还有成仙向善的想法,你赶快松开蟹夹,我还能够饶你不死,如一意孤行,就只有死路一条。”螃蟹精听后,冷笑一声道:“好吧李玄,那你就等着当瘸腿吧。”说罢,蟹夹越发夹得紧了,巨大的蟹夹就如同一把铁钳,任李玄用尽平生气力怎样拔也拔不出那只右脚来。李玄只得施展法力,用三昧真火烧螃蟹精,蟹精被烧草鸡了,蟹夹不由自主地松

开。不一会,蟹精就一命呜呼,而那只夹过李玄右脚腕的蟹夹则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夹脚石”。

李玄从此以后就被夹瘸了右腿。由于腿瘸,在王母的蟠桃会上,王母娘娘就送给了李玄一根铁拐。从此,李玄也就有了“铁拐李”这个名字。之后,夹脚石旁逐渐有了人家,渐渐地构成了一个村子,人们把这个村子起名叫“夹脚石村”。作家马立宪据此写成了《夹脚石的传说》。

海鱼死后睁眼跟汉钟离有关?

在崂山的老人口中,有讲不完的八仙故事。搞笑的是,崂山当地的老人似乎个性钟情于汉钟离,不少传说都是以他为主角。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传说跟汉钟离有关。讲述这个故事的是红岛宿流村一老渔民。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海水就象如今的泉水一样又清亮、又甜美。那么,为什么如今的海水变咸了呢?相传,有一年,八仙一行从崂山登瀛村起步过海。临走前,分管做饭的汉钟离在沙滩上用石头支起锅,做起饭菜,温起酒来。没用半个时辰,饭、菜、酒都准备好了。八仙们便围成一个圈儿,大吃大喝起来。眨眼工夫,除了汉钟离以外,另外七个神仙都吃饱喝足了。他们明白汉钟离的肚子大,饭量不小,吃饭用的工夫也格外长,便对他说:“师兄,你先慢慢吃着,俺七个先头里开路。”说完,他们各显神通,踏着波涛过海去了。汉钟离又低着头吃喝了一会儿,抬头朝海里一看:啊呀呀,七个师兄妹已走没了影儿。他便急忙拾掇了一下筷子、碗,背起锅,装起油瓶,施展神通,往汪洋大海撵去。汉钟离心里只急着去撵七个师兄妹,临走时,一时粗心大意,却把个盛盐的布袋丢在了沙滩上……大海涨潮了,那盛盐的布袋被浪涛卷进了大海,融化在海水中。从此,海水就变成了咸的了。

海鱼为什么死后睁眼?传说这也是汉钟离造成的。山东头村农民辛兆岚就说了这么一个段子:相传,八仙过海是从崂山起步的。汉钟离又是第一个到了崂山。他到崂山后,见别的师兄弟还没到,便一个人来到海边,想乘上渔船逛逛大海。恰巧海面上有一只小渔船,他就把这个要求告诉了船老大。谁知船老大听后没好气地说:“我一清早就出了海,直到如今还没打着一条鱼,哪有闲工夫侍候你。你先等着吧,等我打到一条大鱼后,再来带你逛海。”说罢,把船一摇,又在海中撒开了网……汉钟离施展法术,顷刻间船老大就打上一条大鱼,可他仍不知足,还要再打一条。没办法,汉钟离只好再次帮忙,可依然无法满足船老大的贪欲,一连打足了十条大鲅鱼,他还是没有停手的意思。

汉钟离看到那里,心中十分气恼。只见他两手一擎,拍了一个巴掌。那十条鱼听见响声,一下子全从船老大的船舱里蹦出去,扎进海里逃走了。船老大又气又恼,汉钟离则语重心长地说:“老大啊老大,像你这样贪心不足的人,世上难找,天上难寻。你这号人,想靠打鱼发家,海里的鱼死了都闭不上眼。”说完,把袖子一甩下了船,飘然而去……这神仙的话就是灵验:打那以后,海中的鱼,直到死后也不闭眼。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二

广州雕塑公园分为羊城史雕塑区、森林景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等四个大区,运用现代雕塑语言使公园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强烈,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专类公园。

公园通过对整个公园的合理规划,整体环境的创造,并综合运用造景元素以获得雕塑所处环境的意境美,追求雕塑与园林的相互依托与融合。每件雕塑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彼此呼应构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画面,使游赏者在园中可游、可观、可思、可品,触景生情,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广州雕塑公园不仅宣扬广州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告诉人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岭南文化这条支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广州雕塑公园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浓缩了广州市20xx多年的文化与辉煌。文化品味高,寓知识于娱乐休闲之中,融艺术与历史、雕塑与园林于一体。广州雕塑公园强调文化型主题公园的个性,继承和运用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山林植被,把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园林山水景物丰富园区的景观,创造出抒情写意的园林空间。

————古城辉煌

作品是时任广州美术学院现副院长黎明等新的一代雕塑家于1996年创作的,它反映了秦统一岭南,广州建城时之盛世,再现各族人们共同开发、建设岭南,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式和发展情景。古城上四武士肩负金印,象征当时的威严封建统治政治。

城门洞四组雕塑分别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渔业,象征着当时的经济繁荣。古城广场四周的二十件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为基础进行创作,象征当时的岭南文化与军事。

————南州风采

南州风采(百米浮雕)位于云液湖东面湖边,长一百米,它反映秦汉以来,广州作为我国海上贸易的最早口岸,与东南亚、中东各国广泛、频繁的贸易联系。以广州为起点,形成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与友好交往。整幅浮雕体现了岭南地区两千多年经济文明发展史的整个过程。

————雕塑展览馆

雕塑展览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液湖畔,馆内陈列着雕塑家的作品及其艺术精品,它是艺术界人士进行艺术展览、学术交流、聚会的场所。展馆内不定期地展出广州雕塑界人士的优秀作品和广州美术院、广州雕塑院师生的作品以及书画家的优秀书画作品。

展品从不同角度通过艺术造型反映我们生活的人物型像。雕塑馆门外的浮雕,主要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再一次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大草坪

雕塑公园内有近万平方米的大草坪,草坪大而有起伏,绿绿的草平整又软,草坪上繁花似锦,呈现给人们一片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在这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很是惬意。 20xx年的情人节,大草坪上用9999朵橙红色郁金香砌成的“i love you”字样,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广州风情街

“广州风情”街是一组雕塑作品,是广东民间艺术家万兆泉先生的力作。作品把民间艺术和雕塑艺术融化为一体,是十九世纪初期南粤羊城荔湾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写照。

作品“戏无益”、“勤用功”、“扇中情”、“箍盆”、“甩背带”、“吮田螺”、“量衣”、“书在肚里”、“荔枝”、“一家之主”、“今年水仙开得好”、“鸡公榄”、“近邻”、“后生可畏”、“晒腊肉”、“心中有数”、“将军”、“后生可畏”、“知音”等,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关人昔日的风情习俗。

————华夏柱

华夏柱位于雕塑公园正门旁,作品创作于1996年,设计者是唐大禧,五根花岗岩巨柱上镌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右边一块重五十吨的花岗岩巨石上刻着“广州雕塑公园”字样,连同五根巨柱在宽阔的广场背景和花草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恢宏壮观的图画,寓意华夏庄严雄伟,坚不可摧,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子子孙孙永保享用。

————雕塑广场

雕塑广场是一个半月弯形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多座形神具备、生动活泼的雕塑,包括《珠江岸边》、《欧阳海》、《海天》、《自我完善》、《崛起》、《吹风》、《艰苦岁月》、《烛光》、《香蕉女》、《挑战》、《民族魂》、《解放广州纪念像》等,每幅作品都有着其深刻的含义。

————森林区

森林区位于雕塑公园的南面,雕塑公园因地制宜,在保持原有的山林植被基础上,把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园林山水景物丰富园区的景观,创造出抒情写意的园林空间。公园森林区的山坡上有一片针叶松林,这些松树是50年代用飞机播种的,它们是广州地区仅剩下唯一的一片针叶生态松林。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三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只要稍加留神,你就会发现水仙是最先来到春天的使者。

水仙花虽然不像柳树那样婀娜多姿,不像玫瑰那样妖艳,更不像海棠那样美丽。但它有着洁白如玉、芳香醉人的花朵,是那么的纯洁、朴素。

水仙花的茎块像洋葱头似的,白白的。花骨朵是一个椭圆形的,淡淡的黄色可真可爱。

水仙花的花朵有五个花瓣,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丝丝的淡黄色。花瓣分为两层。外面一层花瓣平躺着里面一层立成一个圆,很像一个极小的“碗”,再仔细一看,“碗”里还“装着”一束花蕊。花蕊有五六毫米长,呈淡黄色,细细的,长长的,像是人工专门雕刻出来的。凑近一闻,啊,一股清香沁人心脾,给人一种花洁如玉,芳香醉人的感觉。

水仙花的叶子是嫩绿嫩绿的,从叶尖越往下越淡,到了底部几乎是白色的了,叶狭长,活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把洁白的水仙花衬托得更加素雅清新。

难怪人们都称它陵波仙子呢!

水仙花在严寒的冬季里开放,别的花都凋谢了,惟有它依然蓬蓬勃勃,傲立在我家的阳台上。散发出阵阵清香,使人陶醉在这清香之中。

我爱水仙花,爱它那美丽的花朵和坚强的品质!!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四

广州雕塑公园分为羊城史雕塑区、森林景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等四个大区,运用现代雕塑语言使公园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强烈,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专类公园。

公园通过对整个公园的合理规划,整体环境的创造,并综合运用造景元素以获得雕塑所处环境的意境美,追求雕塑与园林的相互依托与融合。每件雕塑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彼此呼应构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画面,使游赏者在园中可游、可观、可思、可品,触景生情,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广州雕塑公园不仅宣扬广州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告诉人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岭南文化这条支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广州雕塑公园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浓缩了广州市20__多年的文化与辉煌。文化品味高,寓知识于娱乐休闲之中,融艺术与历史、雕塑与园林于一体。广州雕塑公园强调文化型主题公园的个性,继承和运用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山林植被,把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园林山水景物丰富园区的景观,创造出抒情写意的园林空间。

————古城辉煌

作品是时任广州美术学院现副院长黎明等新的一代雕塑家于1996年创作的,它反映了秦统一岭南,广州建城时之盛世,再现各族人们共同开发、建设岭南,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式和发展情景。古城上四武士肩负金印,象征当时的威严封建统治政治。

城门洞四组雕塑分别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渔业,象征着当时的经济繁荣。古城广场四周的二十件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为基础进行创作,象征当时的岭南文化与军事。

————南州风采

南州风采(百米浮雕)位于云液湖东面湖边,长一百米,它反映秦汉以来,广州作为我国海上贸易的最早口岸,与东南亚、中东各国广泛、频繁的贸易联系。以广州为起点,形成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与友好交往。整幅浮雕体现了岭南地区两千多年经济文明发展史的整个过程。

————雕塑展览馆

雕塑展览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液湖畔,馆内陈列着雕塑家的作品及其艺术精品,它是艺术界人士进行艺术展览、学术交流、聚会的场所。展馆内不定期地展出广州雕塑界人士的优秀作品和广州美术院、广州雕塑院师生的作品以及书画家的优秀书画作品。

展品从不同角度通过艺术造型反映我们生活的人物型像。雕塑馆门外的浮雕,主要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再一次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大草坪

雕塑公园内有近万平方米的大草坪,草坪大而有起伏,绿绿的草平整又软,草坪上繁花似锦,呈现给人们一片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在这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很是惬意。 20__年的情人节,大草坪上用9999朵橙红色郁金香砌成的“i love you”字样,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广州风情街

“广州风情”街是一组雕塑作品,是广东民间艺术家万兆泉先生的力作。作品把民间艺术和雕塑艺术融化为一体,是十九世纪初期南粤羊城荔湾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写照。

作品“戏无益”、“勤用功”、“扇中情”、“箍盆”、“甩背带”、“吮田螺”、“量衣”、“书在肚里”、“荔枝”、“一家之主”、“今年水仙开得好”、“鸡公榄”、“近邻”、“后生可畏”、“晒腊肉”、“心中有数”、“将军”、“后生可畏”、“知音”等,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关人昔日的风情习俗。

————华夏柱

华夏柱位于雕塑公园正门旁,作品创作于1996年,设计者是唐大禧,五根花岗岩巨柱上镌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右边一块重五十吨的花岗岩巨石上刻着“广州雕塑公园”字样,连同五根巨柱在宽阔的广场背景和花草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恢宏壮观的图画,寓意华夏庄严雄伟,坚不可摧,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子子孙孙永保享用。

————雕塑广场

雕塑广场是一个半月弯形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多座形神具备、生动活泼的雕塑,包括《珠江岸边》、《欧阳海》、《海天》、《自我完善》、《崛起》、《吹风》、《艰苦岁月》、《烛光》、《香蕉女》、《挑战》、《民族魂》、《解放广州纪念像》等,每幅作品都有着其深刻的含义。

————森林区

森林区位于雕塑公园的南面,雕塑公园因地制宜,在保持原有的山林植被基础上,把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园林山水景物丰富园区的景观,创造出抒情写意的园林空间。公园森林区的山坡上有一片针叶松林,这些松树是50年代用飞机播种的,它们是广州地区仅剩下唯一的一片针叶生态松林。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五

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汉族民间传说。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八仙过海”故事的作品是元明之际的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

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推荐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之后,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我的个性潜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一、起源

起源之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

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构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来源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起源之二

八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行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此刻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之后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构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行次序,已经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理解了吴氏的说法。传说介绍

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加工了八个拼盘、八个热菜和一个热汤。拼盘各自用自我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

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

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

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我的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甩开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步其后尘,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瞬间,百舸争流,各显神通,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顿时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急派虾兵蟹将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显其能,兴海所为。

东海龙王恼羞成怒,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蓝采和不甘示弱,与之争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住关进龙宫。

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

东海龙王怒不可遏,急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不制服众仙誓不罢休。于是四海龙王催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惊天巨浪,杀气腾腾地直奔众仙而来。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忽见金光闪烁,浊浪中闪出一条路来,原先曹国舅白云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怀抱云板在前开路,众仙在后紧紧跟随,任凭巨浪排山倒海,却奈何不了他们。四海龙王见此情景,十分恼火,又调动了四海兵将准备再战。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或说专门来调停),便喝住双方出面制止,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各持宝物,乘风破浪、遨游而去。

二、后世影响

有关八仙过海的故事,能够说是中国汉族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道教神话故事了,几乎是老幼皆知。

所谓八仙,就是指由道教的八位神仙组成的一个神仙群体,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他们的完整说法始于元朝(1206年-1368年),到明朝(1368年-1644年)正式定形。

而关于他们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故事说:有一位神仙邀请八仙去他那里参加宴会并观赏牡丹花,回来时,他们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集团,展开了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我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

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最动人的传说之一,此刻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个性在民间,它的影响是很广泛的,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流传到日本的沿海地区。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一样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三、形象来源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一样,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一样,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此刻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

四、道教掌故─—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一样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能够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齐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推荐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推荐,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之后,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我的个性潜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五、八仙介绍

八仙人物来源不一,时代不一样。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资料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构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拥有不一样的含意,直至明吴元泰《八仙来源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代替张果老、何仙姑。

在民间,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代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相传八仙过海从崂山出发

2015年6月18日半岛网·城市信报特约撰稿田野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香港电视剧《八仙过海》在大陆热播,而这首名为《八仙过海》的主题曲,相信许多读者至今都耳熟能详。

“八仙”是中国得道的八位仙人,关于他们的传说具体起自何时不得而知,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然感染了全世界。新加坡、日本也有关于八仙的电视剧《东游记》上映,足见八仙故事的魅力之大。话说回来,八仙的故事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八个人?估计不少读者对此也不怎样清楚。这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八仙。

说八仙的传说,我们就得先说说这八个人。这八人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每人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历经劫难最终得道成仙。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八个人呢?杨绘宏曾撰有《历史上真实的”八仙“》一文,对八仙的来源有所考证。据其分析,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有些模糊的影子,之后又被人们杂糅上一些故事,才成了“八仙”。我们不妨挑几个解说一番。

一、铁拐李

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二、张果老

张果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而且在新、旧《唐书》有传。史书里记载,武则天时,此人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三、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四、何仙姑

最令人称奇的是何仙姑,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长得极为标致,但实际上原型是一个农妇。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二百公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也就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五、汉钟离

汉钟离,本名钟离权,姓钟离,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六、韩湘子

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韩湘被附会为韩湘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韩愈在徐州任职时,曾作《赠族侄》一诗,据说是写给他一个远房侄儿的。诗曰:“击门谁家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据此推测韩愈这位族侄懂得一点道术。之后,为了流传的确实及可信,便将这位族侄坐实到有名有姓的韩湘身上,尽管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辈,而不是侄儿辈,但一般人也不会去考究了。

其次,韩愈向以孔孟道统自居,对佛道异端力行排斥,能够说是一位坚决的卫道者。他的固守形象得到颇多赞誉,自然也引来一些佛道人士的不满。于是,将其亲族中人塑造成术士,甚至神仙,韩湘的名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七、蓝采和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蓝采和,南唐进士,原名许坚,地方史志记载为安徽庐江南乡黄陂湖人,取其民间歌谣蓝采和词牌为艺名。常衣破蓝衫,围黑木树枝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踏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椿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留下歌词极多,皆率性而作,“多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之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不明白是哪里的人。总是见他身穿一身破烂的蓝色衣衫,腰束一条三寸宽镶嵌有六颗黑木扣板的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打着赤脚。夏天时他在衣衫里加上棉絮,冬天则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像蒸汽一样。他每一天都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板,踏着节拍,在城中唱着歌谣沿街乞讨。蓝采和走起路来脚上的靴子总是嘎嘎作响,带着醉意歌不离口,和着节拍,边走边唱,每次都是吸引着无数男女老少跟着看热闹。

蓝采和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虽然表现出一副癫狂的样貌,但言语充满了智慧,人们向他提问,他往往随口答来,话语幽默,让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词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养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踏歌。

在乞讨时人们给他钱币,他就把钱币用长绳串起来,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问。如果见到贫穷的人,他就会拿去救济别人,但更多时候是买酒喝。

蓝采和一生游历天下,走了很多地方。有人自小就看到蓝采和,等他们到年老后,却见蓝采和还是那么年轻。之后蓝采和游玩到濠梁,醉卧于酒楼中,这时听见有云鹤笙萧之声,蓝采和忽然轻轻地升起,飘向云中,将身上的衣衫腰带脱下,然后冉冉而去。

据后世碑刻记载及乡里传闻,蓝采和在唐高宗年间中过进士,入朝为官,因为忤逆权臣,随后解印归田,回到家乡,追寻七贤踪迹,隐居园林,常踏歌而行。后被汉钟离点化,羽化成仙,人称“大罗仙”。

他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三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就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貌,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多少竹林七贤的影子。蓝采和的传奇故事为当地人代代相传,至今仍不绝口。不是元杂剧《钟离权度蓝采和》所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蓝采和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

八、曹国舅

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为河北宁晋人、宋代国舅。

曹佾乃北宋开国王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宁晋,曹芸的父亲及以上曹氏诸人死后均葬于其原籍宁晋县延白村曹氏祖茔,后世迁徙灵寿,遂灵寿成为籍里,但曹彬却让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宁晋,守护宁晋县之曹氏祖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

排行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但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在如元明杂剧《岳阳楼》(水仙子)云:“这一个曹国舅是宋朝的眷属。”又如明代仙传《仙佛奇踪》(又名《消遥墟经》)云:“曹国舅,宋太后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经旬不食。一日,遇钟离、纯阳二仙。问:“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舅指天。曰:“天何在?”舅指心。二仙笑谓曰:“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面目矣。”遂授以还真秘术,引入仙班。”

在金代古墓砖雕八仙像中,曹国舅均跻身其间。董明墓曹国舅砖雕形象为:“头挽双鬓,身著蓑衣,披蓑裙,赤臂跣足,满面堆笑,颔蓄长须,是一个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着个篮子,双手持一把笊篱。”自元代杂剧《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中以何仙姑代替曹国舅,并“拿走”了曹国舅的“笊篱”始,明清的作品中便出现了新的曹国舅扮相。《东游记》中的曹国舅手持玉板,《邯郸记》中的曹国舅则手握象简朝绅,《芥子园画传》中的曹国舅手执拂尘,已经跟当年的形象迥然有别了。

历史上“八仙”有多种版本

说了八位仙人的故事后,我们再来说说“八仙”的传说。说起来您可能不明白,“八仙”一词早在汉代就有了,自此之后,不断更新换代。也就是说,历史上其实有过多种不一样组合的“八仙”,直到明朝才把人选敲定。

最早的八仙出此刻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他们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之后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到了晋朝,“八仙”出现第二套。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之后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发展到唐朝,第三版“八仙”问世。这班人马我们能够从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中一窥其风采,这首诗用传神的文字描述了“酒中八仙”的醉态。他们分别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淳、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其中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当然,那里的“八仙”还是八位文学家。

直到宋初,此刻公认的第四版“八仙”才算初具雏形,而第一个尘埃落定的人物就是吕洞宾。上文说过,吕洞宾原名吕岩,是唐末人,他的道学修为极高,加上宋、元时期大力推崇道教,有关他的神话也就越来越多。之后著名的全真教兴起,为回应汉族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全真教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汉族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变,八仙故事流传愈广,资料愈繁富。吕洞宾则被尊称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但是这一时期,八仙中的其它人物还是经常变动,如元朝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代替张果老、何仙姑。

“八仙”最终尘埃落定是明朝的事儿,这得益于著名小说《东游记》的撰写。明朝嘉靖年间的小说家吴元泰根据历史素材进行创作加工,写出了著名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全书五十六回,完整叙述了八仙从修炼成仙,到八仙过海的全过程。在书中,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

一、铁拐李,二、汉钟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行次序,已经与之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理解了吴氏的说法。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即便吴元泰定了八仙的座次,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依然有不一样的八仙。《神话“八仙”的由来》一文称,刘海(或作刘海蟾,著名故事《刘海砍樵》就是说的他)就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八仙过海取材于犯人偷渡

八仙故事中最经典的一幕自然是八仙过海,《东游记》也将之作为全书的高潮。

传说,八仙聚齐后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

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我的法宝,将之投入海中作为载具。瞬间,百舸争流,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八仙遨海引得海面翻江倒海,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东海龙王为报仇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这场战斗打得天昏地暗,直到之后南海观世音菩萨出现,双方才罢了手……

故事确实精彩,但现实却很残酷,因为据之后的史家考证,“八仙过海”其实取材于犯人偷渡事件。《重庆晚报》所载《真实“八仙”是越狱犯》一文说:在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之后,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持续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这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传八仙过海从崂山出发

都说八仙过海是从蓬莱出发,但既是神话,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版本。在青岛崂山,就有一则传说─—八仙过海实际上是从崂山出发,目的地才是蓬莱。有证据吗?有,这证据就是崂山十二景之一的海峤仙墩。不光八仙过海的传说跟青岛的崂山有关,在青岛,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八仙的故事。

崂山至今还有八仙墩

海峤仙墩是崂山十二景之一,又名八仙墩。它位于崂山的东南角,离旅游景点太清宫有六七公里远,只有一条小路相通,一般游客难以到此。据《崂山志》记载:“八仙墩,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

这一景观极为壮美,是大自然的杰作,其构成原因主要是海水侵蚀。因为那里风急浪高,经千万年浪涛冲击,岬南侧底部逐渐剥蚀镂空,最后坍落下来成为一片陡立的石壁,顶部突出的部分,形如大厦的飞檐,地面坍落的部分,就构成了“八仙墩”。但是,民间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八仙墩实际上是八仙过海的出发地。

有关八仙墩的传说,猎城网是这样介绍的:传说有一年,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吕洞宾、曹国舅、何仙姑和蓝采和一行,从蓬莱仙境腾云驾雾来崂山。他们游遍了崂山,来到崂山南头的海边,坐在八块大石头墩子上,边歇息,边品茶饮酒,商量过海东游的事。议论来、商量去,大伙一致推举德高望重的张果老带领大家过海东游。张果老推让半天,也推卸不掉,只好从石墩上站起来,慢条斯理地道:“列位仙友,要跨过眼前这波涛滚滚的东洋大海,在这人烟稀少的海边上,没处找船,只好靠咱们各显其能了!”

其余七仙听了张果老的话,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异口同声地道:“果老此言差矣!凭着咱们这天上地下堂堂有名的八大神仙,莫道过这东洋大海,就是远渡五洋四洲也易如反掌,轻似弹灰!”说着,一个个从石墩上站起来,取出各自的法宝,准备施展拿手本领。张果老骑上毛驴,铁拐李抛出了拐杖,汉钟离扔出了蒲扇,大家纷纷跃入海中,不成想远处一个妖精正在注视着一切。

原先东海龙王派在这东海把守海口子的是一个龟精,他起初看见八仙坐在石墩子上又吃又喝,又表演各自的法术,看迷了,早把自我的差事忘干净了。直到海边悬崖下已空无一人,只有八块孤零零的大石墩子还在浅水里,他才如梦初醒,自知放人过海犯下大错,定将受到东海龙王的严厉惩办,顿时对八仙生起气来,个性是对那个站在石墩子上指手画脚指挥他人过海的干巴老头儿,更是恨之入骨。它直着刚硬的脖颈子,伸出尖尖的头,使上了全身的狠劲,朝着张果老坐过的那块大石头墩子猛撞过去,只听“扑通”一声,那大石头墩子被撞歪在海水中了!由于那龟精使劲过猛,把长长的脖子和尖尖的头都撞进了肚子里去了,所以,直到如今,海龟在不行动时,总是把脖子和头紧紧缩回肚子里。又因这八块石头上曾坐过八仙,打那以来,人们便叫它“八仙墩”。而那块被龟精撞歪的石头墩子,至今仍倒在崂山南头的浅水中。近的夏庄街道有一个少山村,它是由十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其中有一个自然村名叫“夹脚石”,说起这夹脚石村名的来历,就又引出一个八仙的故事。

传说李玄(即铁拐李)被崂山的美景所吸引,也曾到此地游览。不曾想,躲在东海里的一只螃蟹精得到了这个消息。这只螃蟹精一向不服气李玄的道法,为了显显自我的本事,它在少山的山脚下寻了一块僻静之处,隐身藏了起来,单等着李玄到来时,出其不意地露上一手。说来也巧,这一天李玄来少山游览,一下子就被螃蟹精的蟹钳子夹住了右脚腕。李玄责问道:“螃蟹精,我李玄与你无怨无仇,你为何要用蟹夹夹住我的右脚腕?”螃蟹精此刻得意地道:“李玄,我明白你们八仙要去王母处赴蟠桃会,那就借你点光,你既然能点化旁人成仙,怎样就不能度我成仙一块儿去呢?如果你也将我点化成仙,我就松开蟹夹,你若不答应,我就夹断你的右腿。”李玄听后大怒,骂了声:“妖孽,不知死活的东西,成仙务必得有仙缘才成。你这精怪不好好在海中修行,却爬上岸来横行霸道。我今日本应为民除害,但念你还有成仙向善的想法,你赶快松开蟹夹,我还能够饶你不死,如一意孤行,就只有死路一条。”螃蟹精听后,冷笑一声道:“好吧李玄,那你就等着当瘸腿吧。”说罢,蟹夹越发夹得紧了,巨大的蟹夹就如同一把铁钳,任李玄用尽平生气力怎样拔也拔不出那只右脚来。李玄只得施展法力,用三昧真火烧螃蟹精,蟹精被烧草鸡了,蟹夹不由自主地松

开。不一会,蟹精就一命呜呼,而那只夹过李玄右脚腕的蟹夹则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夹脚石”。

李玄从此以后就被夹瘸了右腿。由于腿瘸,在王母的蟠桃会上,王母娘娘就送给了李玄一根铁拐。从此,李玄也就有了“铁拐李”这个名字。之后,夹脚石旁逐渐有了人家,渐渐地构成了一个村子,人们把这个村子起名叫“夹脚石村”。作家马立宪据此写成了《夹脚石的传说》。

海鱼死后睁眼跟汉钟离有关?

在崂山的老人口中,有讲不完的八仙故事。搞笑的是,崂山当地的老人似乎个性钟情于汉钟离,不少传说都是以他为主角。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传说跟汉钟离有关。讲述这个故事的是红岛宿流村一老渔民。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海水就象如今的泉水一样又清亮、又甜美。那么,为什么如今的海水变咸了呢?相传,有一年,八仙一行从崂山登瀛村起步过海。临走前,分管做饭的汉钟离在沙滩上用石头支起锅,做起饭菜,温起酒来。没用半个时辰,饭、菜、酒都准备好了。八仙们便围成一个圈儿,大吃大喝起来。眨眼工夫,除了汉钟离以外,另外七个神仙都吃饱喝足了。他们明白汉钟离的肚子大,饭量不小,吃饭用的工夫也格外长,便对他说:“师兄,你先慢慢吃着,俺七个先头里开路。”说完,他们各显神通,踏着波涛过海去了。汉钟离又低着头吃喝了一会儿,抬头朝海里一看:啊呀呀,七个师兄妹已走没了影儿。他便急忙拾掇了一下筷子、碗,背起锅,装起油瓶,施展神通,往汪洋大海撵去。汉钟离心里只急着去撵七个师兄妹,临走时,一时粗心大意,却把个盛盐的布袋丢在了沙滩上……大海涨潮了,那盛盐的布袋被浪涛卷进了大海,融化在海水中。从此,海水就变成了咸的了。

海鱼为什么死后睁眼?传说这也是汉钟离造成的。山东头村农民辛兆岚就说了这么一个段子:相传,八仙过海是从崂山起步的。汉钟离又是第一个到了崂山。他到崂山后,见别的师兄弟还没到,便一个人来到海边,想乘上渔船逛逛大海。恰巧海面上有一只小渔船,他就把这个要求告诉了船老大。谁知船老大听后没好气地说:“我一清早就出了海,直到如今还没打着一条鱼,哪有闲工夫侍候你。你先等着吧,等我打到一条大鱼后,再来带你逛海。”说罢,把船一摇,又在海中撒开了网……汉钟离施展法术,顷刻间船老大就打上一条大鱼,可他仍不知足,还要再打一条。没办法,汉钟离只好再次帮忙,可依然无法满足船老大的贪欲,一连打足了十条大鲅鱼,他还是没有停手的意思。

汉钟离看到那里,心中十分气恼。只见他两手一擎,拍了一个巴掌。那十条鱼听见响声,一下子全从船老大的船舱里蹦出去,扎进海里逃走了。船老大又气又恼,汉钟离则语重心长地说:“老大啊老大,像你这样贪心不足的人,世上难找,天上难寻。你这号人,想靠打鱼发家,海里的鱼死了都闭不上眼。”说完,把袖子一甩下了船,飘然而去……这神仙的话就是灵验:打那以后,海中的鱼,直到死后也不闭眼。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六

20xx年12月24日星期六晴

圣诞夜,妈妈送给我一件特别的礼物——水仙花。我奇怪地问:“怎么没有花呢?为什么叫它水仙花呀?”妈妈指着两个白色“大蒜”,一本正经地说:“这些是水仙的球茎,把它们养在清水中,不出一个月,就会开出漂亮的水仙花了。”我马上来了兴趣,亲手和妈妈把它们种在玻璃缸里。

20xx年1月8日星期日阴

水仙已经养了两个星期了,它已经有了较大变化:两个大球茎上面的“黄芽儿”已经变成了淡绿色的叶子,长长的、扁扁的,大约长到了十几厘米,它们的根部长出了一些白白的“胡须”。让我感到更高兴的是:我认养的那一株水仙的叶子长得更高更绿哦!

20xx年1月25日星期三多云

今天一大早,妈妈兴奋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赶紧去看个究竟:美丽的白色小花,由六片洁白的花瓣组成,里面还有一圈金黄色的花心,最里面是一簇黄色的小花蕊。水仙花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是我认养的那一株还未开花。妈妈安慰我说:“你看,叶子中间有颗“小扁豆”,由一层薄薄的膜包着,那就是水仙花的花骨朵儿!

20xx年2月1日星期三晴

我天天看呀,天天盼呀。水仙的叶子长得更多更高更精神了!一朵,两朵……漂亮的水仙花竞相开放。优雅的花骨朵也似乎在偷偷地笑!

有关水仙雕刻心得体会总结七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盆水仙球。我对它爱不释手,便拿起它,仔细地观察了起来。它的根系像老爷爷的一根根白胡须,非常多。根系上方是它的子球,颜色黄白相间,形状椭圆的像大蒜,气味很清新。它的叶片是绿色的,大约有四厘米,像一根根张开的五指。叶片顶端像眼镜蛇的头部,像在凝视远方,寻找猎物。这么多子球在一起就像千手观音。我对水仙花充满了无比好奇和期待,期待它快快长大开花。

今天,我去看我的水仙花,一看上面有写黄了,有的出现了坑,我想:是不是叶片有点枯萎了,我非常焦急,而且很伤心,我盼望水仙花能快快好起来。

今天,我看到了水仙花有很大的变化,最长的叶子居然有18厘米1毫米,我大叫:我的水仙花复活了!因为我以前装水仙花的盆子太小了,所以我就把它们分别放入五个漂亮的玻璃瓶中,这样水仙花就可以有自己的家了。

今天,我又去看了我的水仙花,个个都很高了?小小的叶子变得很粗壮了,子球和鳞茎球都变得很大,我拿起尺子量一量居然高达18厘米,有的都横向发展了,球茎上有56片叶,我心花怒放,哈哈,我的水仙花不久就可以开花了。

今天,我又观察了水仙花,没有什么变化,我想:“应该是阳光的问题。于是,我把两只水仙花拿到了阳台,对水仙花说:”下次你一定要长高开花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