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4:46:31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写心得体会也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完美的心得体会应该注重思辨和分析,而不仅仅是感性的倾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就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夫的牺牲而设立的。而在这个节日里,一种特制的美食粽子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节庆食品。在今年的端午节,我亲手包制了粽子,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意义。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我的端午粽子心得体会。

首先,包粽子是一项耐心而有趣的工作。粽子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是先将糯米和其他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裹在竹叶或者草叶中,最后用细绳子系好,再蒸煮而成。而包裹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和亲自动手的体验,使得包粽子成为了一项有趣的活动。亲手感受到糯米在手中流动的感觉,看着包裹完美的粽子,这种成就感无法言喻。

其次,包粽子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体验。包粽子这件事情早已被传承了几千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粽子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我亲手包制了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粽子背后所蕴含的乡愁和亲情。

再次,包粽子是一次家庭情感的凝聚。在家庭的厨房里,我与家人一起准备食材、制作粽子,分享快乐和欢笑。这种团结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仿佛瞬间回到了童年时代,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我们一起讨论最佳的包粽子方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激励和鼓励。这样的团聚让我觉得无比温暖和幸福,也让我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情和亲情。

再者,包粽子是一种美食的享受。粽子作为传统的端午食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道,而且口感独特,味道鲜美。蒸煮后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外面的竹叶透出淡淡的清香,更是增添了食欲。拆开粽子的时候,顿时就能感受到糯米的绵软和肉类馅料的鲜美,每一口咬下去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这种美食的享受不仅让我体味到中国传统的独特味道,同时也带给我了味蕾上的愉悦。

最后,包粽子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感恩。粽子用竹叶和草叶包裹,这种材料选用和使用方法恪守自然界的原则。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对大自然心生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让我更加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从大自然中汲取给予我们的智慧和美好。

总之,包粽子这一过程令我更加理解了端午粽子的含义和意义,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包粽子背后的乐趣和意义。无论是耐心而有趣的包裹过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还是家庭情感的凝聚和美食的享受,都使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一庆祝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希望在未来的端午节中,我能够继续通过包粽子这一活动,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意义。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这个传统节日。而在学校中,老师们往往会组织学生们自己动手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并从中领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以下是我在端午节校园包粽子的活动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珍贵。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因为它寓意丰收和辟邪,所以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来祭祀祖先。通过亲身参与包粽子的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制作粽子,更是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包粽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合作,每个人分工合作,互相协作,才能包好一个粽子。有的同学负责剥粽叶,有的负责搓饭团,有的负责裹粽子。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分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互相配合。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我们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再次,包粽子让我们学会了珍惜食物。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原材料的辛苦和精心准备。粽叶从树上采摘下来,经过洗净、晾干;粽子馅需要各种食材的配料,米、红豆、肉、蜜枣等。所有这些辛苦付出的过程,都让我们明白食物是来之不易的。同时,看到自己动手包好的粽子,也更懂得了食物的珍贵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

此外,包粽子让我们培养了耐心和细心。包粽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和粽子馅一样,不能有丝毫马虎。从剥粽叶到包起来,需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一丝差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步骤。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学会了专注和认真。

最后,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当我们亲手制作出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成就感。那种辛勤劳作、收获的感觉,让我们明白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总之,参与端午节校园包粽子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制作粽子的技巧和方法,还学到了更多的生活道理。包粽子让我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了食物的珍贵,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细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在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增加了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有各种庆祝活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吃粽子。我曾经亲身体验了制作和品尝粽子的整个过程,从中不仅收获了美食,还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粽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制作粽子是一项不易的任务。从准备粽叶、糯米,到包裹粽子的过程,一切都需要细心和耐心。首先是准备工作,要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直到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粽叶洗净,放到清水中泡软。这个过程需要大约两到三个小时,而做粽子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当把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粽叶中后,还需要细心地系好芦苇叶,确保粽子的形状不会变形。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要非常小心,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粽子。

其次,品尝粽子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当香气四溢的粽子出现在面前时,我忍不住感叹它的美味。打开一个粽子,香喷喷的糯米和各种馅料扑面而来。品尝一口,那种糯糯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让我吃得津津有味。不同地方的粽子风味也有所不同,有咸香的肉粽,有甜美的豆沙粽,还有清淡的藕粽等等。每一种粽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再次,粽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粽子的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制作的,也寓意着对传统节日和家庭的祝福。无论是制作还是品尝粽子,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粽子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反映出地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正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体现,使得粽子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符号。

最后,制作和品尝粽子也是一种团结和分享的方式。在我亲身体验过程中,我和家人一起制作粽子,一起品尝粽子。这不仅是一种亲密的家人相处的方式,还是一种邻里间和睦关系的体现。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会互相合作,帮助对方,共同享受制作的乐趣。而品尝粽子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快乐和美食,感受着亲情和友情的情谊。

总之,我通过制作和品尝粽子,不仅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还理解了传统文化和家庭团结的重要性。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和家庭的热爱和祝福。每当吃到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制作粽子的过程,想起家人团聚的场景,这些美好的回忆使我倍感幸福和满足。因此,我相信无论是制作还是品尝粽子,都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和传统的一种方式。希望未来的人们也能够体验到制作和品尝粽子的喜悦,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爱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妈妈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好洒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吗,我又细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到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体会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诚心、细心、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满意的结果。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今天上午我去看姥姥包粽子。

第一步:包粽子。拿两张或三张煮过的'粽叶对叠在一起,再在粽业上放一把米,然后在米的上面放一些绿豆、芝麻、花生和一肥一瘦两块猪肉,再在它们上面又放一把米盖住,包住在用线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碧绿玲珑,惹人喜欢。

第二步: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放水,用大火煮一个多小时,再用小火焖一个多小时,就大功告成了。

姥姥扒开一个粽子给我品尝,哇!香喷喷的,自己家包的粽子就就是不一样。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节日。每年的端午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包粽子,通过亲手动手制作这道美味佳肴,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次端午节校园包粽子的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第一段:认识端午节的渊源和意义。

在端午节校园包粽子之前,学校安排了一场有关端午节的知识讲解会。在这次会上,我们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我们了解到,端午节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日。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坚韧和民族传统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期待着接下来的包粽子活动。

第二段: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和技巧。

端午节当天,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包粽子。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包粽子的步骤和要点,然后我们才动手制作。一开始,我觉得包粽子肯定很简单,没想到包得一团糟,形状都是歪歪扭扭的。但是,随着老师的指导,我才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发现,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通过亲身体验,我深深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技巧。

第三段: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包粽子的活动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相互配合。有的同学负责洗粽叶,有的同学负责调制糯米,有的同学负责包粽子。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乐趣。只有大家都努力,才能把粽子包得又好看又好吃。

第四段:品尝美味的粽子,感受中华文化。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批批色香味俱佳的粽子被生产出来了。当我们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满口的粽香和糯米的香甜让我们无不感叹。在品尝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粽子的多样化,有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等等。这些不同口味的粽子展示了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品尝粽子,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第五段:收获和启发。

通过这次的校园包粽子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学到了多样化的粽子制作技巧,还领略到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我还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喜欢和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它除了让人想起龙舟盛会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子。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我家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据我奶奶说味道好极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爸爸妈妈被我弄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爸先将猪肉、香菇切成方块,然后将猪肉放在锅中炒制,加些事先准备好的调料炒出香味,才将猪肉捞起。接着,将香菇和事先泡制好的食物调好配料后一同炒熟,剩余汤汁炒以预先洗净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进去为止,再放入刚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匀。

接下来,该我妈妈上场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只见,妈妈取了两张碧绿的箬竹叶子重叠在一块,双手抓住叶子两端,轻轻向中心一卷,熟练地卷成圆锥形,放于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刚才炒制好的馅料装进圆锥形里边,直到把圆锥形填满了。这时,只见妈妈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叶子两头捏住轻轻向前一压,再一个小的反剪,交于左手握牢不放松,空出来的右手拿一绳,一头用牙齿咬住,一头用右手拽紧,沿粽子腰间绕两圈扎紧系牢。一个绿莹莹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着,妈妈继续不厌其烦地包着,包着这有棱有角的小东西。

等待中,我觉得粽子真是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只需用那么几张碧绿的箬竹叶把糯米和馅料包起来,蒸煮一番,糯米和馅料就带上了箬竹叶味儿,而且家里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欢由粽子而带来的这清香的味儿,也希望明年我家还能继续飘着这清香的味儿。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涮,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这个端午节我过的真开心,我真希望现在的每一天都是端午节,让我每一天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端午节的由来。我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是出国的一位大臣,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国王又不听他的建议,去抵抗秦国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妈妈说咱回家包粽子好吗?我很爽快地说:“好,咱包八宝粽子吧”。

包粽子的过程:第一,先把、糯米、红豆、葡萄干、花生、绿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个小时。这是把粽叶洗洗,造好捆粽子的线。

第二步,包粽子时先把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进泡好的粽子馅,再把粽叶对折过来把馅包严用线捆住,一定要捆紧了。因为煮的时候,米受热会膨胀。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个小时就好了。

我感觉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卖的还好吃,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自己感觉好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吃粽子的习俗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爱国诗人屈原而展开,传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

今天妈妈就要教我包粽子!

终于该我包了,我也像妈妈那样把两片粽叶重叠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状,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进了粽叶里,可因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叶里的糯米全掉了出来,地上脏兮兮的,“失败不怕重要的是坚持,再来!”妈妈鼓励我,第二遍我终于越过了那个坎,第三步就该放东西了我挑了一大块蜜枣放了进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时候,包不严好多糯米都洒了出来,妈妈教导我说:“在粽叶里面放东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会潵出来”“殴”我点了点头,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终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看着不怎墨阳,但很好吃。

今天是端午节,我亲爱的老妈有事,所以把我“托”到了王别格家。

我刚一冲进门,就看到了王别格和岳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别格一见我来了,就让我一块儿包粽子。怎么办?我可是个包粽子的“大菜鸟”啊!叫我吃粽子还行,叫我包粽子还不如让我去毁粽子呢!我当时那个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快点过来!”王别格又朝我喊道。我_奈只好硬着头皮走了上去,说:“呃,这个嘛,我不会。”王别格不以为然的说:“我也不会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时候还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松手,米”哗哗“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叶跟她学了起来。“首先,把竹叶对折,再折一个小角。”,王别格向我演示完就来检查我折的怎么样。“哎呀。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当成卡纸折啊!”王别格对我说。我无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这次还不错”听到了她说的话,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她不会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着把粽叶打开,握住下面”王别格一看,说:“做的还不错,现在要放馅儿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后再放一勺米,然后再放半个枣,最后放一勺米。”王别格说的太快了,我有晕,于是对她说:“你直接告诉我要几勺米、几勺豆、几勺枣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岳阿姨说:“其实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我曰:“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枣。”王别格说:“不行,就你喜欢那种口馅,别人都不喜欢。谁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个呢?”我立刻反驳道:“做个记号不就得了?”由于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个半成品被送到了岳阿姨那里,叫她帮忙“整整容”,再“缝好皮肤”。

该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进“盆地”(小锅)里,又把一盆水倒进“盆地”里,让水没过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无一幸免(当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么吃呀)。然后,煮上两个小时,再闷上半个小时,粽子就煮好了。

王别格一听说粽子煮好了,便飞也似的跑向餐桌。岳阿姨刚把粽子端上来,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个粽子拨开,把粽子用筷子一分为二,小口小口的品尝完了,对粽子赞不绝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无回报”的,但被她硬塞进了大半个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来缓解我那可怜肠胃的压力。

这可真是个有喜也有忧的端午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